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臨終遺言?


以下為28勇士倖存者之一伊拉里翁·羅曼諾維奇·瓦西里耶夫(Васильев, Илларион Романович )在1942年12月22日提供的證詞。

(這次調查源於「28勇士」故事的廣為流傳,蘇軍對其進行的查證。)

「克洛奇科夫爬進戰壕並招呼我們,說道:我們要堅守更長時間,面對更多坦克的衝擊。不過我們的人可比他們的坦克多。才20輛坦克,還不夠我們一人一輛呢。我們有能力,而且必須擊退德國的坦克進攻。——我們已經無路可退,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

政治委員克洛奇科夫發現敵人出動第二批坦克,向我們呼喊著:
「同志們!我們可能都要犧牲在這裡了!但我們保衛了祖國和她的無上光榮!讓我們的祖國來見證我們是如何保衛莫斯科的——莫斯科就在我們身後。我們已經無路可退!」

這位英雄的政治指導員,他的遺體直到1942年才被發現——而另一種說法是,他重傷被俘,因其政治委員——共產黨員的身份,並且作為這一防守地段能找出來的蘇軍最高級指揮員(這裡就有很明顯的報復意味了——不過並不值得奇怪,德軍在1941年的布列斯特就殺害了幾名防守要塞的蘇軍指揮員作為報復,在這場侵略戰爭中,德國武裝力量任何一個組成部分都和「人」沾不上邊),被絞死懸屍。

至於潘菲洛夫28勇士的存在與真偽——

關於「潘菲洛夫案件」,蘇聯——俄羅斯一直在進行調查和檔案研究。我選取翻譯的這一段就是當事人證詞。潘菲洛夫28勇士確實有文學創作成分——你可以看到證人向調查人員提供的很多話,都和通行版本不符。(例如因為緊張,指導員兩句話重複了「身後就是莫斯科」,「俄羅斯雖大」也很有可能是記者後加的)。還有按照報紙報道,28勇士全員犧牲,但後來的調查表明有數個生還者。

至於那份「28勇士系記者杜撰」的所謂報告,你們大概看一下其內容就會知道為什麼日丹諾夫把這份報告打回去——沒有調查、沒有尋訪(甚至連戰爭中對倖存者的調查記錄也沒用)、就憑當時記者們對其進行了一定藝術加工這一條就大肆渲染「是記者和作者們的炮製」。

——櫻鈴莉


侯寶林《最後的話》(1993年2月1日晚錄製,1993年2月4日14:42分逝世):

……我侯寶林說了一輩子相聲,研究了一輩子相聲。我的最大願望是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我總覺得再說幾十年相聲也報答不了養我、愛我、幫我的觀眾。現在我難以了卻這個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愛、視為生命的相聲發揚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寶林,獻給人民更多的歡樂。我一生都是把歡笑帶給觀眾,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別觀眾,我也會帶著微笑而去。……親愛的聽眾,尊敬的觀眾,侯寶林將去了,去世了,恕抱不周,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生財有道。

臨終「砸掛」:

上什麼舞台呀,頂多再當一次布景,讓你們在八寶山我的照片前邊兒照相。

一個不知生父生母飽嘗艱辛的苦人兒,臨終竟如此洒脫
一位德高望重的藝術宗師,死前牽掛的竟是他的觀眾,竟是他的藝術

不做作、不矯情的樸實遺言,是大師德藝雙馨的絕好註腳!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


美國聯邦軍約翰·塞奇威克少將看士兵們躲在戰壕里,生怕被邦聯狙擊手擊中
他就站起來邊大步走邊教訓他們
What? Men dodging this way for single bullets?
啥?打一發子彈你們就慫了?
What will you do when they open fire along the whole line?
他們打一排槍,你們得慫成什麼樣?
Why are you dodging like this? They couldn"t hit an elephant at this distance......
你們怎麼這麼慫?這麼遠他們連個大象都打不中
然後狙擊手開槍了
BIU,卒


我寫一個人吧,筆力遠遠不夠,加上痛哭著寫的,請原諒。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前兩天大閱兵,看得心情很澎湃。但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忘了他們,其中鄧稼先就是典型代表。

楊振寧寫道:

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恐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時代,只舉1898年為例:

德國強佔山東膠州灣,「租借」99年。

俄國強佔遼寧旅順大連,「租借」25年。

法國強佔廣東廣州灣,「租借」99年。

英國強佔山東威海衛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後者「租借」99年。

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時代。

今天,一個世紀以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是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出來的偉大勝利。在20世紀人類歷史上,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

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

鄧稼先他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

其中普渡大學是美國遠近聞名的理工科老牌名校,其工程學院屬於世界頂尖行列,與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校一同常年包攬著美國工科十強榜。

而鄧稼先這麼優秀,很顯然工作很好找,待遇也會非常好。

但他選擇回到新中國。

當時,中央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原子彈。

1958年鄧稼先開心的接到國家任務,他知道自己將從此遠離家人,從此隱姓埋名,從此將和寂寞做伴,

但他興奮難眠,開心接受任務。

10月16日,越來越多的仁人志士彙集到北京,緊張而有序地投入到這項秘密的工作中來。

從此,鄧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任務中去;

那個時候他即是科學家,也是建築工,還是翻譯家。

他帶著一批剛跨出校門的大學生,日夜挑磚拾瓦搞試驗場地建設,在亂墳里碾出一條柏油路;在沒有資料,缺乏試驗條件的情況下,他帶領大家刻苦學習理論,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學研究。但都是外文書,並且只有一份,鄧稼先只好組織大家閱讀,一人念,大家譯,連夜印刷。

那是條件艱苦。沒有計算機,他們用算盤進行極為複雜的原子理論計算,為了演算一個數據,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個多月,算9次,要花費一年多時間。

每當過度疲勞,思維中斷時,他都著急地說:「唉,一個太陽不夠用呀!」

他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

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但1959年6月20日蘇共中央來信,拒絕提供原子彈數學模型和有關技術資料。8月23日,蘇聯又單方面終止兩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撤走全部專家,甚至連一張紙片都不留下,還譏諷說:「離開外界的幫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就守著這堆廢銅爛鐵吧。」

但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

是鄧稼先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後來他和于敏合作,又研發出氫彈。

兩彈一星,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他們這群人付出無數的汗水,日夜工作。

動蕩時期,他也遭受不公正待遇。

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整整20年,鄧稼先指揮他一生中最後的一次核試驗。

1985年鄧稼先高興地寫下:「紅雲衝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後,二代輕舟已過橋。」但他的癌細胞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

1985年, 因直腸癌於7月30日住院。 這時,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他進了醫院,再也沒能走出來。他住了363天,動了3次手術。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的杜冷丁從每天一針發展到一小時一針,全身大面積溶血性出血。

1986年6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任命鄧稼先為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他「許身國威壯河山」

在1979年,在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其實他的妻子是醫學教授。

a

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

1985年,鄧稼先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1986年7月17日下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全國總工會書記羅干、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亞、核工業部部長蔣心雄等領導,前往解放軍總醫院,向鄧稼先頒發全國勞動模範證書和獎章,以表彰他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業所作出的特殊貢獻。這是「七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第一個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出的第一枚全國勞動模範獎章。

鄧稼先莊重地把獎章戴在胸前,高興地說:「今天李鵬副總理親臨醫院授予我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我感到萬分激動。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過做了一小部分應該做的工作,但黨和國家就給我這樣的榮譽,這足以說明黨和國家對尖端事業的重視。我現在雖然患病,但我要頑強地同疾病作鬥爭,爭取早日恢復健康,為國防科研事業再盡一些力量,以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的希望。」

就在戴上這枚獎章的12天後,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為之奮鬥、奉獻了一輩子的中國核事業。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我看到核彈的航投試驗出現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須有人到那顆原子彈被摔碎的地方去,鄧稼先說:「誰也別去,我進去吧。你們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個人走進了那片意味著死亡之地的荒漠。手捧摔破的原子彈碎片仔細檢驗。

我實在打不出文字,眼睛都因為眼淚看不到電腦。

看到長期的射線輻射再加上超出極限的勞累,鄧稼先患上了癌症。而當1985年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時,他第一時間想的竟不是儘快接受治療,而是參加會議。後來在病床上,面對家人以及張愛萍將軍的安慰,他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我知道我們今天和平多麼不容易,即使在和平年代,卻為數人為了你和平獻出自己的生命。

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

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

鄧稼先的家在北太平庄的一個大院落里,很普通的平頂式住宅樓。進了門只見裡面水泥地,白灰牆,裸露的管道和電線,像是沒有經過什麼裝修一樣,更沒看到有成套像樣的體面傢具和擺設。

他沒有得到太多的錢財,其中兩彈獎勵不過幾十塊錢。

他也沒有在他去世前得到太多榮譽,因為許多事情都是國家機密。

但他依然開心的為一個強大中國奮鬥著,為了我們國家國防安全奮鬥著。

有不少大學生看了鄧稼先的經歷後說:「這是個傻子,太傻了!要是留在國外,不知能掙多少大錢,也不會這麼早死了!」三十一中在校內開展鄧稼先事迹的宣傳教育活動,不料十幾歲的娃娃們也疑問不少,說:「像他這樣值嗎?」

但其實他是為了我們,為了這些大學生,為了這些小娃娃付出自己的生命,付出自己辛勤一生。

下面是國務委員張愛萍在鄧稼先同志追悼會上致的悼詞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核科學家鄧稼先同志,因患癌症,醫治無效,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二歲。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這位為我國的核武器事業無私無畏地奉獻了自己畢生精力的工人階級優秀戰士、中國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

  鄧稼先同志生前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部學部委員、全國勞動模範。

  鄧稼先同志1924年生於安徽省懷寧縣,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抗戰勝利後,他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積极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民主鬥爭,曾任北京大學教職工聯合會主席。

1948年赴美國留學,在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9月,他衝破毅然重重險阻回到祖國,滿腔熱忱地投身於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

曾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兼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副學術秘書,從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為我國核理論研究做了開創性的工作。

鄧稼先同志於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8月調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歷任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職。

  鄧稼先同志為我國的核武器研製事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奮鬥了二十八年。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他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作為主要參加者,曾獲全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他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是我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在技術上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

  鄧稼先同志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善於團結同志,發揮眾多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博採眾長,協同攻關。當外國撕毀協定後,他和他的同事們一起,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憤圖強的精神,以堅定的信心,克服了種種困難,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勛:接著,又突破了氫彈技術難關,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為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增強我國的國防力量,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鄧稼先同志擔任第九研究院院長重任後,更致力於核武器的改進、發展工作。他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嚴格按科學規律辦事,從理論設計、加工組裝、實驗測試到定型生產,總是儘力深入到第一線考察了解情況,遇到重大問題,無不親臨現場指揮、處理。他始終遵照周恩來同志「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指示對待每一項工作,絕不放過一個疑點。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勇擔風險的崇高獻身精神。

  鄧稼先同志是一位物理學家,他不僅有深厚的理論基礎,而且有廣博的實驗、技術知識。他對核武器這個多學科的龐大系統工程有全面的了解。他勇於開拓,富有探索精神。他不僅是一位善於把理論和實驗相結合,把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科研工作組織領導者。

  鄧稼先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立志報效祖國。他熱愛黨,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他堅持黨性原則,有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他在政治上,思想上,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作風正派、廉潔奉公,數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工作上,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鄧稼先同志作風民主,密切聯繫群眾。他襟懷坦白、顧全大局、謙虛熱忱、平易近人。他擔任領導職務,但從不以領導者自居。他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團結同志,時常關心青年的成長和提高,受到同志們的敬重和由衷的愛戴。在黨的領導下,他和老一輩科學家們培養和帶領出一支有高度事業心、作風嚴謹、團結協作、勇於攻關的科技隊伍。

  鄧稼先同志長期忘我工作,不為名、不為利,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積勞成疾。他在病重時仍念念不忘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為發展我國的高技術獻計獻策。鄧稼先同志真正做到了他經常講的「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平」。他的名字雖然鮮為人知,但他對祖國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他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子,不愧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不愧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國人民、我國軍隊和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一大損失。今天,我們悼念他,要化悲痛為力量。要學習他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身先士卒,勇擔風險,捨生忘死,奮鬥不息的獻身精神;學習他不計名利,任勞任怨,埋頭苦幹,甘當無名英雄的崇高品德;學習他對工作精益求精,極端負責,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高度政治責任感;學習他治學嚴謹,謙虛謹慎,平易近人,深入實際,團結群眾的優良作風。我們要繼承他未竟的事業,加倍努力,為了祖國的四化大業,為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繼續拚搏,開拓前進!

  鄧稼先同志永垂不朽!

回憶姑爹鄧稼先中寫道: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餓死了很多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理論部青年技術人員也經常被飢餓困擾。在一次模型計算中,姑爹睡不著覺,他凌晨三點起來到機房檢查計算結果。青年專家孫清河等同事當晚也在核實一組數據。等他們把問題搞清楚了,天已經亮了。他問孫清河等青年同事:昨晚你們吃夜宵了嗎?你們餓不餓?孫清河回答說:飯還吃不飽,哪有糧票吃夜宵呀。姑爹從兜里拿出幾斤糧票,分給在場的同事每人四兩。回憶起46年前的這件事,孫清河動情地說,那時候,每人每月只有28斤糧票,又沒有副食,糧票是多麼珍貴呀!現在,你給我四兩黃金也無法讓我產生當年我接過老鄧給的四兩糧票時那樣的激動。每當想起這件事來,我總覺得當時不應該收老鄧的糧票,因為當時大家每月都只有28斤糧票呀。朱少平所長說,他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九所工作,他第一次見到鄧院長是在九所的食堂里,鄧院長和他的警衛員共用一個飯盒吃飯,鄧院長用飯盒盛飯菜,警衛員用盒蓋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姑爹他們是一代人完成了別國五代科學家的任務,是一口氣從原子彈干到中子彈,到氫彈,到電腦模擬的核極限的。他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了。姑爹一直在搶這時間,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時間,忘了其他一切的時間,惟要中國脫離挨打受欺的時間。我們現在無法想像他們肩上的責任和壓力有多重大。姑爹很少與我談工作上的事,僅有兩次談到與他的工作稍有關係的內容。一次他對我說:「我們基地的生活太苦了。我還可以吃小灶,有好煙好酒供應,其他同志就更艱苦了。有一天晚上,我一個人喝了差不多一瓶五浪液,結果醉了。」姑爹喜愛喝酒,但他每次只喝二兩左右,我從未見過他醉酒。可以想像當時他在事業上、生活上承受著多麼大的壓力。接著,他沉重地說:「當年到我這裡來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的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可是在山溝里,怎麼能考上大學呢?他們的父母已經在山溝里奉獻了一生,我們怎麼能耽誤孩子的前程呢?」說完,總是微笑的姑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還有一次姑爹說,「他們說我是福將。我是甲子年生的,甲是天干之首,子是地支之首,所以我是福將。」他去世多年之後我才知道,我國進行的全部45次核試驗當中,姑爹生前曾指揮過15次,凡是他做出的重大決策無一失誤,因而被同事們稱為福將。在這值得驕傲的成績後面,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受過多少次大劑量的輻射啊!而他離開我們時年僅62歲。2006年6月26日,我又有幸參加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召開的紀念鄧稼先院士誕辰82周年座談會。從那些當年曾經與鄧稼先共同進行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口中,我進一步感受到了姑爹鄧稼先的偉大的人格魅力和他所帶領的這個團隊的崇高精神。

國之大器中最後一句話:幾代兩彈一星人奮鬥的收穫,讓後代子孫們享用不盡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寫下了「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山河」的詩句和「兩彈元勛鄧稼先」的題詞。

其實世界上面有一種人最高貴,名利都不在乎,如浮雲,更不求名垂青史,他們一心有種自己的理想。

而鄧稼先的理想就是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沒有人敢侵略中國,祖國的土不會有外國的駐軍。

他就會開懷大笑,十分高興。

即使幾十年如一日,他不能和家人團聚。

即使父母漸漸老去,他不能斥候雙親。

即使他深愛著他的妻子,但他不能陪伴在她左右

即使他想著他的孩子,他不能看著他長大

即使他可以享受很好的條件,他依然去了戈壁

即使他在生前就可以名聲顯貴,他卻選擇隱姓埋名

即使他珍愛這個世界,他卻可以獻出自己生命

他經常講的「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平」。

最好他依舊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中國幸運有這群人,才可以在世界東方站起來。

幸虧有他們,我們在可以如此愜意的享受和平,

我們安逸人生,因為他們替我們負重前行。

7.29是鄧公生日,鄧公千古,中國萬歲。

鄧稼先嘴角左邊有血跡。因為癌症晚期吐血。

得到噩耗,楊振寧即刻從國外發來*唁電: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裡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恆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許鹿希在給楊振寧的回信中寫道:「如果人生能有輪迴,稼先還會選擇這條路的。」

PS看了很多朋友留言,基本不管罵我的,或者怎麼的都看。

我覺得鄧稼先是哪裡人不太重要,因為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

是整個中華名族驕傲,他會在中國歷史上面留一下一筆。

也許無數高官都隨歷史消失,但鄧稼先卻永遠在中國歷史上。

有朋友說他後代怎麼樣,沒有太多好處等等。

其實他應該不在乎,也不在乎身後命。

我個人大膽推測他只在乎我們中國人民過的好不好,因為這才是中國強大體現。幾十年沒有戰爭感謝他,感謝他們那一代人


反對 @李昰應 的回答

這些內容來自於前幾年非常火爆的《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現代人物言論》,裡面有大量我黨我軍高級幹部的內部講話,內容前所未見,言辭大膽直白,頗能吸人眼球,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被不少人當作最新發現的珍貴史料。後來經網友查證:

其中有幾篇和1979年對越作戰有關,最具代表性的即所謂陳錫聯對東線戰場的批評,在網上被很多人當作信史引用,以證明許世友的指揮能力如何低下,解放軍的軍事素質如何不堪云云。

但做戰例總結,咱們必須實事求是,不能為尊者諱,也不要為死者諱。就拿東線(指1979年中越邊境反擊戰的東線戰場)來說,現在說許瘋子(指許世友)是胡鬧,是昏頭,有沒有同志反對?三個軍,十幾個師,六成機械化行軍,大縱深突破,連人家一個完整的防區集團軍都沒兜住,最後搞了個交叉火力線(指東線停戰時,雙方火力接觸區的情況),讓人家打了幾個反擊。這打得什麼仗?爛仗、蠢仗、糊塗仗!說句不好聽的,當年和印度人也這麼打,直接火線槍斃,也沒人去喊冤!許瘋子人沒了,咱們不是揪住不放。只是拿來做個比方,讓同志們知道,黨內軍內要民主,要實事求是,不要搞虛的。該怎麼說就怎麼說,該怎麼罵就怎麼 罵。不讓說,不讓罵,都成了悶嘴葫蘆,將來打起仗來,是要吃苦頭的!
——陳錫聯,原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原瀋陽軍區司令員,原北京軍區司令員,原國務院副總理,1988年1月《黨內要讓人說話,說真話》

其實只要真正對中越戰爭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一看便知該內容缺乏起碼常識,完全屬於編造。

1,東線作戰,解放軍一共出動了6個軍,19個師。

2,進行大縱深穿插作戰的是高平方向戰役第一階段,該戰區共參戰2個軍又1個師(41軍、42軍、以及配屬42軍的43軍129師)。而其中真正進行穿插作戰的是121師、123師、126師、124師共4個師。

3,所謂機械化行軍並不存在,只有摩托化行軍,而且也只有1個加強師的兵力,即124師。該師配屬軍坦克團、軍和126師的偵察連、坦克1師130自行火箭炮營、工兵13團2個連又1個排、汽車48團5個連,擔任向高平摩托化快速穿插任務。

4,越軍只有軍的編製,從來沒有所謂的集團軍,前面還加上防區兩個字,更顯無知。在高平方向擔任防禦任務的越軍為346師、高平省隊567團、各縣獨立營、武裝公安及特工隊各一部,總兵力為12000人左右。除了以上正規軍之外,還有數量龐大無法統計的民軍。

再回到所謂孫福喜遺言的內容上來,65式軍服哪裡來的臂袋?

也就是說,這個言論集純粹屬捏造,當成段子看圖個樂呵無所謂,當真可就要鬧笑話了。

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作為成年人,你可以沒有分辨真偽的能力,但你要有慎重嚴肅的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粉絲群:346186436


魯迅遺言:
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瞿秋白,代表中國良心的知識分子,文學家,中國傑出的俄文翻譯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文藝男青年的表率、篆刻大師、吃貨以及名士……

瞿秋白被捕後,拒絕投降,被國民黨處刑犧牲前在監獄中寫下了《多餘的話》

他在全文里敘述了自己作為一名共產早期領導人的心路歷程,知識分子的自黑和對革命前景的堅定信念。

然後在全文結束時候,突然話鋒一轉:
  「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
永別了!

1935年6月18日晨,瞿秋白在羅漢嶺從容就義。
-----------------------------------------
-----------------------------------------
但是實際上《多餘的話》並不是瞿秋白的最後文字,在就義前,瞿秋白用唐宋詩人的句子,聯成了一首絕命詩:
    夕陽明滅亂山中,(韋應物)
    落葉寒泉聽不窮;(郎士元)
    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
    心持半偈萬緣空。(郎士元)

詩罷擲筆。行至一八角亭前,見風光綺麗,瞿秋白便駐足不前,含笑左右「此地是我埋骨之處」。

至死,也還是一副滿滿的名士派頭。


真啰嗦!滾開!話沒說夠的傻x才有遺言!

——馬克思的遺言如是說。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

第57師堅守常德十六晝夜,全師官兵8315人除83人生還外,其餘全部戰死殉國。

參見1943年常德會戰

這是他給司令長官孫連仲的電文,孫讀後當即淚如雨下。

後余程萬沒死,受到質疑,晚年常說,還不如死在常德。


「敵約200人,

或更多,

射擊精準,

掩護隊形完整。

判斷為設(此處無法看清,疑為設伏二字)。

我無法突圍,

車燃(此處無法看清)……

決心抵抗到底,

我方35人,

寧死不降。

我(此處無法看清)


祖國萬歲」

——孫福喜,原中國人民解放軍43軍129師387團政治處主任,1979年3月3日《戰場絕筆》

註:1979年3月3日,孫福喜帶領部分官兵和支前民工88人,分乘兩輛軍車走在全團最後,向雅南地區轉移。途徑憑壟地區時,遭遇越軍一個連在公路邊設伏襲擊,孫福喜帶領35名官兵奮勇抵抗,終因地形十分不利,彈藥不濟,孫福喜和35名官兵全部戰死沙場,無一倖存。孫福喜時年40歲。此《絕筆》在其臂袋中被發現。


傅雷遺書

  此系父母留下的最後一封家信。寫於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深夜,九月三日凌晨父母就從從容容、坦坦蕩蕩的含恨棄世。那時家兄遠在英國,我雖在北京,但猶如泥菩薩過河。故遺書是寫給我舅舅朱人秀的。——傅敏


  人秀:
  儘管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舊畫報)是在我們家裡搜出的,百口莫辯的,可是我們至死也不承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實系寄存箱內理出之物)。我們縱有千萬罪行,卻從來不曾有過變天思想。我們也知道搜出的罪證雖然有口難辯,在英明的共產黨領導和偉大的毛主席領導之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決不至因之而判重刑。只是含冤不白,無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還要難過。何況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死有餘辜了!更何況像我們這種來自舊社會的渣滓早應該自動退出歷史舞台了!
  因為你是梅馥的胞兄,因為我們別無至親骨肉,善後事只能委託你了。如你以立場關係不便接受,則請向上級或法院請示後再行處理。
  委託數事如下:
  一、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 元(附現款)。
  二、武康大樓(淮海路底)606 室沈仲章托代修奧米茄自動男手錶一隻,請交還。
  三、故老母余剩遺款,由人秀處理。
  四、舊掛表(鋼)一隻,舊小女表一隻,贈保姆周菊娣。
  五、六百元存單一紙給周菊娣,作過渡時期生活費。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
  六、姑母傅儀寄存我們家存單一紙六百元,請交還。
  七、姑母傅儀寄存之聯義山莊墓地收據一紙,此次經過紅衛兵搜查後遍覓不得,很抱歉。
  八、姑母傅儀寄存我們家之飾物,與我們自有的同時被紅衛兵取去沒收,只能以存單三紙(共370 元)又小額儲蓄三張,作為賠償。
  九、三姐朱純寄存我們家之飾物,亦被一併充公,請代道歉。她寄存衣箱貳只(三樓)暫時被封,瓷器木箱壹只,將來待公家啟封后由你代領。尚有傢具數件,問周菊娣便知。
  十、舊自用奧米茄自動男手錶一隻,又舊男手錶一隻,本擬給敏兒與兒媳,但恐妨礙他們的政治立場,故請人秀自由處理。
  十一、現鈔53.30 元,作為我們火葬費。
  十二、樓上宋家借用之傢具,由陳叔陶按單收回。
  十三、自有傢具,由你處理。圖書字畫聽候公家決定。
  使你為我們受累,實在不安,但也別無他人可托,諒之諒之!
  傅 雷 梅 馥
  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夜


字字樸實無華,句句引人淚下。

夫妻二人含冤身死前,無一句抱怨之詞,處處想著的還是別人,精神高貴莫過於此。


人生五十年,萬事如夢幻,若與天比高,滅度即當前——織田信長
露落露消我太閣,大坂之夢夢還多——豐臣秀吉
夢醒復眠應為樂,浮世之夢若晨曦——德川家康
肌骨融消歸大地,紅粉不施自風流——武田信玄(嘖嘖好娘!)
四十九年繁華如夢,榮花一期酒一盅——上杉謙信(純爺們兒!)
築摩蘆葦間,點點泛燈火,此即吾身、消逝而去——石田三成

古來逆臣今安在?等著報應吧、羽柴筑前!——織田信孝


「走開,別動我的圓」


五香豆腐乾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道。


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
且廣年六十餘,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史記·李將軍列傳》


「我們就要死了,但是我們決不離開要塞。」
「我很渴,但是我不會投降,永別了,祖國。四一年七月二十日。」
「我們很渴,但是我們沒有丟臉。」
「我們是三個俄羅斯人,伊萬諾夫、斯提潘契科夫和朱泰耶夫,我們守衛著這個教堂,我們宣誓決不投降。一九四一年七月。 就剩下我一個人了, 斯提潘契科夫和朱泰耶夫都犧牲了,德國人就在教堂里,我為我自己留了一顆手榴彈,他們別想抓住我!」
——布列斯特要塞四個地方牆上的四段文字

------------------分割線-------------------

前幾天考完期末考試刷電腦里的庫存電影想到這一段,就寫上來了,沒想到這麼多贊。感謝資瓷。

評論區最近也挺熱鬧,本來我想一句話也不說的,但看到有一位同志寫了這麼長一段評論,算是目前字數最多的一段,我覺得人家這麼熱情我一句話不說也不好——

(我不喜歡掛人所以不截ID了)

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懂。

然後我查了一下

這個國家是由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合併而成的,也算是大波波祖上闊過的時候,布列斯特確實在此國疆域內。

然而,兄弟你確定到這就自古以來了?

雛形期是1386年,如果從這個時候就把兩國都算成大波波不太科學。從兩國正式結盟——1569年算,我查了一下這個時間段之前的幾副地圖

時間是13-15世紀,合併之前,注意紅圈部位,布列斯特是在立陶宛大公國境內·····

可能您覺得中文地圖不可信,吼得

先發個截了標題的圖

然後上細節

紅圈部位,左邊紅圈為布格河,右邊紅圈拼讀起來疑似布列斯特,因為不懂波蘭語,所以只能用河流和地形推測。位於立陶宛大公國境內。

再來一副單獨的立陶宛大公國地圖。

紅圈內,布列斯特。同樣位於立陶宛大公國境內。

由此看出,兩國合併之前,布列斯特是在立陶宛大公國境內。所以哥們你確定「波蘭(波蘭立陶宛王國)之前的物主你都找不到」?要談自古以來也輪不到大波波吧,立陶宛表示有話說。

就算是兩國合併之後,立陶宛大公國的獨立地位也還在,直到1793年五三憲法頒布,其獨立地位被廢除,以使聯邦統一。

另外,布列斯特現在的確不在俄羅斯,但在白俄羅斯,和波蘭也沒有半毛錢關係了謝謝。衛國戰爭的主體是蘇聯,包括蘇聯所有的加盟共和國,而不僅僅是俄羅斯聯邦這一部分,所以布列斯特目前不屬於俄羅斯真不知道有啥好玩的。

再另外,大兄弟你聽說過俄白聯盟沒有?布列斯特在白俄羅斯人手裡,和在俄羅斯人手裡其實沒啥區別。

------————分割線————----

更新:這個答案寫了蠻久了,最近貌似又被翻了出來,相關消息提醒比較多。

然後剛剛接到一條神評論

我覺得人家這麼熱情一句話不說也不好。

首先,請這位同學再通讀全文一遍。我舉立陶宛的例子,是針對之前有同志說「波蘭自古以來吧啦吧啦」的觀點的。結果您給我來了一句「立陶宛比波蘭還反俄」。

這跟我之前的論述點有半毛錢關係?我全文主題是論述哪些國家反俄最高調的么?

關於最後一句,我表述的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即俄白聯盟。

請問有哪個字嘲諷波蘭了?!

敢問您做過高中語文閱讀理解練習么。

其次,俄羅斯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關係,我不敢說精通,但既然您已經給我戴上了一個蘇粉的帽子,蘇粉至少對蘇聯的基本歷史是懂的,如果您覺得我連加盟共和國的事都不知道還敢稱呼我蘇粉,這邏輯我看不懂。

再次,如果非要說我是蘇粉,我覺得加幾個字最好。蘇(聯/俄羅斯文化、歷史,蘇軍/俄軍軍事相關入門)粉。我這種人早就被真正的蘇粉群體開除群籍了。真正的蘇粉可不會是大俄羅斯主義者,而是抨擊批評現俄聯邦最嗨皮的群體。

蘇粉的帽子解釋完了,至於大俄羅斯主義者呢,我擔當不起。如果聽聽俄文歌看看俄劇學學俄語研究下蘇/俄軍事就算是大俄羅斯主義者了,那在座不少都是大日本帝國主義者吧。

最後,我想起來去年寫的一個關於烏克蘭衝突的回答,也是最後一句,提了一下自己目前上課在學國際公法,交流會有素材了,評論區就有同志說,黃俄總是裝理中客,還暗示自己是專家國際法云云。當時我剛學完第三章結果就成了國際法專家了,謝謝抬舉啊。

有些同志啊,一提「俄」字甚至根本沒提「俄」字就跟戳了G點一樣,我也替你們捉急啊真的,你們這麼反俄是不行的。推薦去B站看一下《空中浩劫:波蘭總統專機事件》,你們就和片子里的波蘭調查員差不多。該片結尾是我第一次在B站看到視頻彈幕這麼多幫毛子說話的。

再更:今早開手機發現又來了一位熱情的同學

既然您問得這麼誠懇,我一句話不說也不好。

首先,法理上,蘇聯根據其憲法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各個聯邦主體組合而成。蘇聯國名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其主要幾個聯邦主體根據其國名被稱呼為加盟共和國。這是一個普通的不帶感情色彩的政治上的稱呼,就和美國的聯邦主體叫xx州是一樣的。

這是您的維基上寫的。

而您卻死死摳著「加盟」二字不放,強調立陶宛是如何如何悲慘如何如何反抗,好,請問這和蘇聯聯邦主體在政治學上被稱呼為「加盟共和國」有半毛錢關係?

我按照通行的稱呼用了個「加盟共和國」的名詞,貝當和汪兆銘先生的帽子就扣上來了。全世界不管是搞學術的還是不搞學術的,用這個名詞定義的人海了去了,聯繫江南皮革廠做帽子去吧,人家正愁破產倒閉呢。

其次,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既然您覺得蘇軍在前國界門口的布列斯特守一下,就算是各種侵略擴張罪大惡極不能被推崇的行為了,那您覺得二戰中以海外殖民地為基地的自由法國怎麼說,英國艦隊在亞洲剛日本人怎麼說,英軍在東南亞剛日本人怎麼說,中國遠征軍還有駐印軍,美國麥克阿瑟帶著美軍在菲律賓打日本人怎麼算,被炸的珍珠港所在的夏威夷群島1959年才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好了,大家都是侵略擴張,反法西斯都是扯淡,您去告訴那些國家的國民戰死的軍人都不是英雄,都是搞侵略擴張的,您能活著回來算我輸。

我所推崇的是這些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英雄,而您卻理解為我把俄國歷史上各類英雄推崇了一遍,這擴張解釋玩的挺6啊。

再次,一提到蘇/俄必提海參崴唐努烏梁海等等,這是老套路了孩子。真要算自古以來,只算大清丟的那150萬都沒有出息,從大元朝算才叫豪邁,西伯利亞都是咱的,俄羅斯遠東各大城市,慢慢要去吧。

忘記那片土地的沒良心,想要拿回那片土地的沒頭腦。如果您覺得自己有辦法讓我國在當前或者未來幾十年的國際局勢下沒有負面影響地拿回那150萬,出門左轉備考國考,外交部歡迎您。

另外既然您對沙俄欺負我國的歷史這麼清楚,我想問您一個問題,請問1991年版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人類·社會卷中國近代史一章中近代史上的慘案一節,第一個和第二個慘案分別是什麼。答案文末揭曉。

最後,分四點。

一,如果立陶宛國民中真有太多像您腦中設想的我這樣的人,立陶宛就不會第一個從蘇聯獨立了。二,當年當漢奸的,大部分不懂日語,而懂日語的反而大部分投入到了抗日的戰場上。如果中俄全面開戰,作為預備役士兵我可以第一批被徵召然後用自已的特長為祖國戰鬥,而您這種大多數只能淪為敵占區難民。三,剛才問題的答案,第一個是海蘭泡慘案,第二個是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我九歲看過之後一直記到現在,請問您是否知道有這一段?真當勞資不懂沙俄侵華史?四,您全文完全脫離本答案論述主題,完全黑不到點上,還是那句老話,我都替你們捉急啊真的,你們這麼反俄是不行的。


中國人在此! 可惜留下這句話的人叫什麼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

這天是1952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兩周年的日子。這天,也是上甘嶺的一個時間段分割點。

  頭一天晚上,秦基偉把自己軍部的警衛連96人由連長、指導員帶領,派往597.9高地一號坑道,指導員王虜是秦基偉太行山時期的警衛員,跟隨秦基偉長達五六年,多次在戰場上冒死掩護過秦基偉,在通過上甘嶺山腳下的炮火封鎖區時,遭受到巨大傷亡,只有24人到達一號坑道,犧牲的人中就包括王虜。十五軍自成立以來,大小數百戰,還從沒用上軍警衛連,初次上陣損失就這麼慘重,直到戰役結束秦基偉還痛心不已。

  美國人也不輕鬆,這一天飯佛理特也到了第九軍軍部,把美七師撤了下去,南朝鮮二師接替了美國人的主攻任務。
  應該說這時候的美國人的狀態時比較好的,秦基偉這邊已經把軍部的警衛連送了上去,可以說兵力已經近乎到了極限。聯合國軍則是生力軍剛剛投入戰場,一鼓作氣之下,勝負往那邊傾斜,不必多說了。奇怪的是在之後的這幾天,雙方進行的是坑道爭奪戰,而韓軍這邊,並沒能投入足夠多的力量去徹底解決坑道,反倒是十五軍這邊緩過了一口氣來。

  當天,崔建功在指揮所看到,對方黑壓壓一片一片人頭就在炮火掩護下過來了。突然之間,對方的第二梯隊一片大亂,戰鬥突然在敵人的背後打響。崔師長邊誇戰士打得好,邊問這是誰打的,居然沒人知道。

  與此同時,597.9高地上看得更清楚。有一支奇兵,佔據了美國人留下的一座非常堅固的堡壘,冷不防在敵人內部打響。猝不及防、距離又近,敵人第二梯隊死傷慘重,後路被抄、援兵不繼,前面的進攻立刻失去了後勁。

  可以這麼比喻,聯合國軍張開了大口,準備把前面的志願軍陣地一口吞下,卻不料喉嚨里突然卡進了一根刺。不光不能咽下前面的肥肉,張開的大口合上也很困難,只能張著嘴等著別人一點點敲自己的牙齒,拔自己的舌頭。而且共軍不僅發現了這根意外的刺,還不停地給這根刺幫忙活動一下,可憐的韓國人。

  如果不好理解,想一下黃繼光,如果黃繼光堵住槍眼後,後續部隊沒能立刻衝上來,那黃繼光的犧牲就沒有了意義。

  從597.9高地上,可以看到一小時後對方糾集了一個連對這個堡壘發動進攻,力圖一舉拿下。硝煙中,三個戰士從堡壘中悄悄潛出,兩個人繞道敵後,一個人埋伏在堡壘前面的炮彈坑裡。就在敵人以為志願軍將堅守堡壘的時候,還沒接近就被手雷給炸了個暈頭轉向。敵人派出一個班,慢慢摸到堡壘邊上偵察,發現沒什麼動靜,認為我軍都已犧牲,遂大喜過望,一連人直起腰來,大搖大擺走向堡壘。不料瞬間三名志願軍戰士呈三角陣形出現,手中的轉盤槍對著這一連人一通橫掃,爽!
  敵人立刻又派了一個連企圖連續進攻,這時候,志願軍的迫擊炮發言了。不多的炮火用在了關鍵的地方上。圍著這個堡壘,志願軍打出了一道火牆,敵人的連續攻擊就此破產。

  也就是在同一個時間,崔建功師長和前面的團指揮部與各陣地確認後發現,沒有一個陣地向敵方派出小分隊……


  這個,沒人派出小分隊,難道是上甘嶺的炮火太強烈,某網路神人穿越了?那時候可沒這個詞。

  當天夜裡,團里師里都派出了通信員前去聯絡,可是對方的照明彈打得前沿陣地和白天一樣。美國人堡壘和志願軍陣地之間用炮火打成好幾道封鎖線,通信員全部犧牲。再繼續派人已經沒有意義,於是這個陣地被標註成了無名陣地。

  美國人也反應過來了,首要任務是除掉自己嗓子眼裡的這根刺,否則,自己的部隊一集結,就等著給人當靶子。
  第二天,六架飛機掩護一個連的敵人攻了上來。六架飛機瘋狂肆虐,可是這個堡壘是美國人自己修的,很是堅固,狂轟濫炸沒什麼作用。而在炮火的縫隙中,可以看到一共有五個志願軍戰士的身影在閃動,在同百倍於他們的敵軍在作戰。

  志願軍的炮火也沒閑著,在堡壘的周圍也打出一道火牆,敵軍部隊照樣被鋼雨嚴重殺傷。炮火密度之大,以至於有一發炮彈竟然撞在了美國人的一架飛機上。可以把坦克砸成癱瘓的榴彈炮彈落在了飛機上,可以想像一下這是多麼壯觀的景象。

  隨後一天,槍聲仍然不斷,直到10月28日。在無名陣地上的戰士,就這樣孤軍戰鬥了四天四夜。這四天,成了十五軍非常重要的四天四夜,十五軍緩過來了。

  這五位英雄的功勞是相當的大。第一天他們剛剛打了第一仗崔建功就說他們要記特等功,何況他們還遲滯了敵人的進攻四天,但是也不適合把他們上升到上甘嶺戰役的關鍵點的高度。上甘嶺總的來說是美國人猜中了開頭,但沒有猜中結尾。戰役起始階段,美國人成功的欺騙了志願軍的上上下下,但是十五軍上上下下的浴血奮戰給志願軍爭取到了修正自己錯誤的機會,然後十五軍自己也一戰成名,從二流部隊一躍而成為頭號主力之一。

  10月28日,我某團四連排長田丙辛帶兩個班的部隊衝到了無名陣地。

  出現在田丙辛排長面前的首先是堡壘外面的三位烈士遺體。一位烈士的遺體保存較好,躺在鴨絨睡袋裡面,應該是犧牲較早,被其他烈士安置在睡袋裡面;第二位烈士躺在一堆焦土邊上,身上的新棉衣已經被炮火撕得粉碎,子彈早已打穿了他的雙手,而手裡還有一顆手雷;第三位烈士的遺體在稍遠的地方,周圍敵屍重重疊疊,手指上是手榴彈線圈。

  走到堡壘的門口,第四位烈士的遺體在堡壘門口,身上傷痕纍纍但沒有致命傷,懷裡抱著一根爆破筒;滿懷希望的田排長看到了第五人跪在射擊孔邊上,怒目圓睜,手指還扣在機槍的扳機上。走近才發現,這位烈士也犧牲了。

  環顧後發現,這是一個美軍營級指揮所,沒有人敵人進來的跡象。也就是說,五位烈士犧牲後,聯合國軍並沒有敢打進這個堡壘來看一下。堡壘周圍,敵人還有二十多具屍體沒運下去。堡壘裡面的兩位烈士都沒有致命傷,很可能是被渴死的。

  想想坑道里是何等的艱苦,送蘋果進坑道就有二等功,何況孤立在坑道前面好遠,和後方沒有任何聯絡的無名陣地;從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能看到美軍不是紙老虎,一個營級指揮部,就可以堅固到在美國人自己的炮火中倖存下來;第三個方面無名陣地的志願軍基本上是用美國人的裝備打的這幾天的戰鬥。我們經常說要是志願軍有了美國人的裝備朝鮮戰爭會打成一個什麼樣子,那現在大家看到的該是一個現實的例子,五名志願軍烈士,死傷在他們面前的聯合國軍何止百倍。

  根據情況分析,應該是五位烈士隨增援部隊到了陣地上,但是在如此猛烈地炮火下,夜間地形地貌和白天差距太大,他們沒能找到坑道,卻一路深入了敵軍陣地。正好趕上了美七師和韓二師換防,這個指揮所被放棄了,於是五位志願軍就潛入了這個堡壘。而且他們很沉的住氣,一直到敵人的第二梯隊集結完畢,才一通猛揍,在聯合國軍的嗓子眼深深地扎了一根刺。


  已經不能接回自己的戰士,確認烈士的身份就成了大問題。從發現的遺物看,五位烈士不止一位識文斷字,可是他們都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和部隊的番號,僅在一位烈士身上的布片上,發現了「山西省」三個字,推測是來自十五軍前身——當年九縱的老戰士。由於上甘嶺上的部隊編製多、變動大、傷亡重,這五位烈士的身份竟成了一個永遠的謎團。

  個人推測,他們也許是十五軍軍部警衛連的戰士。首先頭一天晚上,秦基偉把自己的警衛連派上了陣地;其次,五名烈士不止一人識字,有的還能寫筆記,這個文化素質不低,一般的連隊比較難達到這個高度;第三,這五名烈士的仗都打成精了,看咱們前面的敘述,打得非常漂亮,軍事素質極為優秀,符合軍部警衛連的身份。

五位烈士留給我們的話,筆記上有這麼一段「吃的是美國餅乾,用的是美國槍,打的是美國子彈,消滅的是美國狼。」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這句話,烈士把它深深地刻在了堡壘一邊的石壁上:中國人在此!

以上是西西河網友黃河故人所寫的中國人在此。


最近掉在莎翁歷史劇的坑裡,覺得很有意思的是《裘力斯愷撒》和《理查三世》。


在《裘力斯愷撒》的最後,元老院發起了刺殺愷撒的行動。作為愷撒最為信賴的朋友與手下,布魯圖斯堅信自己代表正義,為了羅馬的未來而參與刺殺愷撒的陰謀,在著名的刺殺一幕中,反叛者們蜂擁而上,一人給了愷撒一刀,愷撒被布魯圖斯刺中的時候,不由得驚訝而絕望地呼喊:「還有你嗎,老布?——」(Et tu, Brute?)然後就倒在了龐培的雕像腳下。

這句話後來被很多人當做梗玩。

包括這幅政治漫畫里, 特朗普一襲羅馬長袍出演《裘力斯·愷撒》中的布魯圖斯(Brutus),高喊著:「我是最崇高的羅馬人!」扮演愷撒的自由女神則倒在血泊中。


還有一個超喜歡的是《理查三世》,莎翁給他筆下最暴虐無道、不可一世的君王,安了最絕望最卑微的臨終台詞。

在1485年的博斯沃斯原野戰役中,亨利·都鐸在法蘭西人的幫助下殺回英格蘭,殺死理查三世,成為都鐸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亨利七世。在這場最終的戰役中,理查三世被從戰馬上砍下,意識到大勢已去的他絕望地做出最後的掙扎:「一匹馬!一匹馬!我願用我的整個王國去換一匹馬!」還希望孤注一擲。


這個梗在政治漫畫里也很常見。

「一個腦子!一個腦子!我願用整個王國來換一個腦子!」 彼時遭遇大選失利、政權更替的英國首相約翰·梅傑,「搶來」暴虐君王理查三世最著名的台詞,亨利·都鐸的飾演者托尼·布萊爾正站在遠處,冷眼旁觀看著梅傑滿地找腦子。 1996年12月,工黨打敗了保守黨奪得了下議院的大部分席位,「新君」布萊爾即將上台。


關於其他政治諷刺漫畫,可以移步這個帖子Et tu, Trump?--如何成為get政治漫畫笑點的老司機


推薦閱讀:

大家的都認為哪方面的知識是通識知識?
在數據分析、挖掘方面,有哪些好書值得推薦?
如何評價《怪誕行為學》?
2013 年你看過哪些值得推薦的好書?
有哪些心理學入門的書推薦?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歷史 | 國學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