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人如何提高「鈍感力」?
什麼叫做情商低?這個答案中,提到一種容易被忽略的情商指標:鈍感力。
作為一個敏感的人,我總是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好,卻也容易被負面情緒所困擾。我的負面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只要發泄出來、得到別人的認同,就可以翻篇。幾年來,我漸漸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避免讓它影響到他人;也會用比較溫和的方式自己消化掉。但我希望,我可以慢慢學著對煩心事不那麼敏感,做一個能在人前人後都平和樂觀、讓別人感到舒服的人。
《小婦人》中有一段描述,我印象深刻:
「您有脾氣,媽媽? 您從來都不生氣啊!」喬驚訝得暫時忘掉了悔恨。
「我努力改了四十年,現在才剛剛控制住。我過去幾乎每天都生氣,喬,但我學會了不把它表露出來;我還希望學會不把它感覺出來,雖然可能又得花上四十年的功夫。」我總會忍不住因為一些小事傷心,難過,委屈。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對自身無能的憤怒。怎麼能讓自己不那麼敏感呢?
我曾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才會被這些無聊的瑣事影響心情。當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和學習時,我確實感覺一切煩惱都微不足道。但當我閑下來的時候,就又會被負面情緒所困擾。
希望知友們能指點一二,最後再強調下,我的問題不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不對周圍的人發火」,而是「如何提高自己的鈍感力,讓自己感受不到煩惱」。
謝謝。
不要把別人的情緒歸因到自己身上!
不要把別人的情緒歸因到自己身上!
不要把別人的情緒歸因到自己身上!
敏感的人的思維方式是:「他為什麼情緒不好?是不是因為我之前說的哪句話得罪他了?唉好後悔,我真不該那麼說,我的情商怎麼這麼低,連個話都不會說,我太不優秀了。」
自信的人的思維方式是:「他為什麼情緒不好?噢,因為他本來就情緒不好。他為什麼沖我發火?噢因為我正好說了某句話引爆了他。但是我沒有錯!我不需要為他的情緒負責!」
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那是他的情緒,他應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他應該找我核對:「巴赫,你剛才講的哪句哪句句話,我聽了之後感到很委屈。」這樣我就可以馬上反省自己,真誠的為他道歉,大家今後還是好朋友,多大點兒事兒!
這句話是一個自信的朋友教給我的。我聽了之後將信將疑,還反問她「那萬一某件事兒真的是我做的不周到,導致別人不高興呢?」
她說「不可能,別人的所有情緒都與你無關,所有的。」
每個人都要分清楚三件事兒:自己的事兒,別人的事兒,老天的事兒。三這種事兒里。我們只負責自己的事兒,其他兩種事兒,概不負責!(這個理論來源是張德芬)
別人如果沒有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沒有找你核對,那就是他的問題,這不是你的錯,你不應該歸因在自己身上。
自信的孩子,往往有一對「就事論事」的父母。「寶貝,這個事情如果咱們換種方法來解決怎麼樣?」「爸爸媽媽相信你下次可以處理的很好的。」「寶貝,你可以暫時考不好,這都很正常,你在爸爸媽媽眼裡永遠是好孩子,我們永遠相信你。」——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傾向於客觀的歸因,能夠承受失敗。因為他們知道,失敗只是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問題,而不是自己的人品問題。他們不會在內心否定自己。
敏感的孩子,往往有一對「就事論人」的父母。「又在學校打架了?你這個不孝子,我老X家的臉都被你丟盡了!」「又沒考好?下次考不好別回來見我!」「看你那樣,楚楚憋憋,狗肉上不了桌,跟你那死爹一個德行。」——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傾向於主觀的歸因,抗壓能力差。因為他們往往第一反應認為父母的憤怒都是自己的錯,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造成的。他們往往把能力和技巧的失敗,歸因為自己人格的失敗,從而否定自己,無法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那既然咱已經是一個敏感的孩子,也知道敏感的成因,那現在我們一起來超越敏感吧!
第一步,首先不要抱怨父母,他們有他們的局限性,不是每個父母都有受過心理學培訓的。而即使是受過心理學培訓的父母,也未必做得到面面俱到。父母把我們平安拉扯大,已經很厲害了,首先要肯定他們的愛,要謝謝他們。我們也要就事論事,父母不善擅長教育心理學,是能力和知識的問題,不是他們的人格問題,更不是不愛我們的問題。
第二步,我們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也懂得了很多智慧,所以我們可以學著去當自己想要的那種父母,去當那種「就事論事」的父母。在敏感爆發的瞬間,馬上覺察到自己的情緒,然後用理智的,客觀的,父母般的語言,在內心安慰自己:
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這句話簡直是世上第一神奇的咒語,可以幫我們穩住情緒,不去接對方的招。
第三步,自己情緒穩定後,要暫時拉開和對方的距離,不要搭理對方,不要回微信回電話,去忙你自己的事兒。這就是考驗我們定力的時候,也是漲功夫的時候。
穩住自己,不要接招!
穩住自己,不要接招!
穩住自己,不要接招!
等對方情緒過去了,他自然會慚愧自己當時亂髮脾氣,甚至有可能找你道歉哦。
如果你這時候不能做到穩住自己,總想找對方理論,想繼續惹他,繼續接招,那麼就請回到第二步「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一直念,跟念阿彌陀佛似得那麼念,知道念到自己不想去接招為止。
如果是關係較遠的人,前三步就夠了。如果是夫妻,密友,那可以隔一兩天後,另外找一天大家平靜的時候,再找他核對,核對,核對一下,看看對方當時情緒不好的原因是不是在我們自己。如果原因確實在我們自己,那麼我們得真誠的道歉,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如果原因不在我們自己,那麼我們就要看看對方需要什麼?是傾聽還是是安慰?還是僅僅陪伴就好?再視情況去做。
最後一段至關重要:
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等於自私冷漠不關心人!
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等於自私冷漠不關心人!
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等於自私冷漠不關心人!
答主提供的這個方法旨在幫助那些「過於在意別人的情緒」敏感者,在敏感爆發的那個瞬間,能夠快速穩住自己的情緒,從而不會陷入自我批判的泥沼。但絕不倡導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別人的自私做法。
健康的關心是:「當你生氣的時候,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這樣力量就放在了「具體做事」上,關注點在「對方」,能量是雙向流動的。
而病態的關心是:「你怎麼生氣了?是不是生我的氣?啊我真是沒用,怎麼連跟朋友/戀人/家人的關係都處不好"——這樣力量就放在了「自我攻擊」上,關注點在「自己」,能量是向內壓抑的。
各位讀者千萬要小心辨別自己的「關心」,有時候你以為自己在,關心別人,其實是在,攻擊自己。
好,最後我們回顧一下重點:
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自己的事兒,別人的事兒,老天的事兒
自己的事兒,別人的事兒,老天的事兒
自己的事兒,別人的事兒,老天的事兒
穩住自己,不要接招!
穩住自己,不要接招!
穩住自己,不要接招!
下次你生氣的時候,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
下次你生氣的時候,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
下次你生氣的時候,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
————————————————————————————
註:與本題相關的問題請參考以下回答:
如何恰當地表示憤怒?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如何控制負面情緒? -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
【end】
(註:微信公眾號【巴赫愛喝胡辣湯】,第一時間收到我的情緒管理文章。為避免版權問題,本文謝絕任何形式的轉發和轉載,望見諒,謝謝。)
我有個朋友特別熱愛音樂,沒有鋼琴她能死那種熱愛。
當她給我描述她第一次彈完《革命》時那種攥住心臟、讓她痛哭流涕的狂喜時, 我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其實是個聾子。我也從小學琴,但牛就是學了琴,音樂在它耳中只有「讓它睡著」和「把它吵醒」之分,她無法讓它喜悅,或痛苦。在這方面我是不健全的,我的世界的感知永遠是缺一塊。
而讓人絕望的是,我意識到這是天賦。我可以每天練琴八小時,也許技術會練得不錯。但我我沒有天賦,我沒有那種對音樂的敏感。
所以敏感的人真的是格外幸運的,他們天生就比一般人要健全。
想要把一顆敏感的靈魂磨出繭子,磨得遲鈍,簡直就像是自己戳瞎雙目一樣。
-----------------------------------------------------------------------
記得叔本華說過敏感是智力高的體現。人因為智識而敏感,而會被細微的事觸動,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她也會因此更痛苦。但是所謂的「鈍感」,對食物的遲鈍、無感、麻木,也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狀態,它只會導致更不幸的無聊。智識和痛苦,愚蠢和無聊,這兩組你總得選一個。但總體而言,聰敏、敏感還是更幸福的,因為它讓人能構建一個更完善的、豐富的精神世界,讓人能self sufficient. (叔本華我不太熟悉,這段也讀得有些早,記不太清了,如果理解錯了請指正)
痛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設想一個對一切事物都遲鈍、麻木的人的生活,真的是我們想過的生活么?如果你早上出門看見天這麼藍你不會被觸動,看到路邊的草叢裡開滿了蒲公英你不會被觸動,中午聽到鐘樓的鐘聲你不會被觸動,晚上回家看到恢宏的落日你不會被觸動,詩歌不能觸動你,音樂不能觸動你,藝術不能觸動你,研究不能觸動你,你在這一切一切中都獲得不到任何快感,人生不是無聊透頂是什麼?
這樣的人生中還有什麼能提供樂趣?
酒精、毒品、性。
BTW這三樣在美國學生中十分盛行,大概也是因為某些人很難感受到intellectual pleasure, 只剩下這可憐的少許快感來源了。
如果一個人看見不義之事不會憤怒,看見有人受苦不會難過,被人誤解、誹謗不會委屈痛苦——這是個什麼人啊?這還是人嗎?
你真的想成為這樣的人,過這樣的生活么?
----------------------------------
想感受不到煩惱很容易啊。
植物人從來沒有煩惱。
沒有perception, 沒有thought, 沒有affect,做一顆只能汲取營養的植物, 自然沒有煩惱了。
可這和槁木死灰有什麼區別呢?
所謂的鈍感,所謂的對一切美醜善惡都「沒有感覺」——感受不到,不去思考,內心的感情也不會被激起波瀾——這和一棵植物又有什麼區別呢?
------------------------------------
別害怕痛苦。
尼采不是說痛苦才能讓人精神強健么。
你的精神會痛苦,會焦慮,會被攪動得不安。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a REAL human being.
------------------------------------
嗯最後說一些或許能排解一些痛苦的方法哈。親測有效。
- 多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佛洛伊德說他人是我們痛苦的一個根源。你不能控制別人,也難以預料他們會做什麼,會不會讓你痛苦。所以離開人群,關掉手機
- 社交時多和比較好的人社交,listen to those who speaks well. 我之前去北大蹭了節課聽我男神講中庸,真是感覺煩惱鬱悶一掃而空,看著北京那重污染的夜空都覺得星星好亮
- 2沒有條件的話就讀書。林語堂說文學是中國人的第一宗教,真的是這樣的,詩歌真的是舒緩精神的良藥。 就中學課本那些古文,歸去來兮詞啊赤壁賦啊蘭亭序啊,多背幾遍,都能很好地排解憂愁。我最煩惱的一段時間就是讀離騷治好的。柏拉圖對話里斐多會飲申辯這幾篇治癒作用也挺強的。注意這不是正確的閱讀哲學的方法,不過既然能治病不妨拿它一用。尼采也挺治癒的,找個好點的譯本,別看周國平。《中庸》也不錯。莊子我文言文功底差讀不太懂,能讀懂的不妨試試。把它們當文學作品讀,別當哲學書看,感動感動自己就行了,別讀成民哲。
- 改變生活習慣。包括:
- 早睡早起
- 每天運動。運動後真的精神會好很多。
- 好好學習。趕due 的時候人從不悲春傷秋。
- 把生活過得詩意一些。多去美的地方,看美的事物,做美的事。比如:
- 題主似乎是女孩子,可以買一些漂亮的花裙子,早上洗澡後穿得漂漂亮亮的真的會心情好。
- 買鮮花妝點房間。再養幾盆植物
- 熏香、泡茶、彈琴、畫畫
- 去聽音樂會,戲曲,歌劇,話劇。去博物館。不過得選好看什麼,這個因人而異,對我而言看陰道獨白只會加重痛苦
- 可以為自己設計些儀式性的事。比如去學校里最美的地方看落日,傍晚時聽鐘塔敲完一首歌,坐在草坪上念詩,哪怕就十分鐘,讓自己從俗世的、平庸的奔忙中抽身出來。嗯……如果附近的教堂或廟裡有僧人唱經也可以去聽一聽,唱經不像佈道你聽得懂或許會抵觸,梵語拉丁語的holy noises反正也聽不懂,那種氛圍卻可以安撫情緒。
「鈍感力」是邊界模糊的名詞,提出者是作家而不是心理學家,定義依賴的是對若干現象的描述,而不是精準的科學語言。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首先要清楚什麼是鈍感力,才能找到相應的手段去提高。
帶著問題看,是張教主鈍感力更高,還是紹敏郡主鈍感力更強呢?
作為鈍感的來源,在詞語的設定上就與敏感構成反義。然而敏感本身就是多義詞,基本的義項就至少有三個:1)感覺閾限低,也就是感受器敏感,比如皮膚敏感;2)觀察細緻、思維敏捷、組織信息能力強,主要表現在前額皮層的敏感,和敏銳可以混用;3)情緒穩定性差,容易出現消極情緒,自身消極情緒的感染力很強,有可能是邊緣系統等腦區的敏感,俗稱玻璃心。三個義項分別帶有中性、褒義、貶義三種評價色彩,如果義項之間相互獨立,那我們可以確定鈍感是義項3)的反義詞。然而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敏感事實上是對背景(環境、語境)的細微變化的感受,三個義項分別體現在感覺、認知和情緒的角度,心理的角度,這三個角度也是密不可分的。思維的敏感來源於感官的敏感,感官的敏感決定情緒的敏感,情緒的敏感影響思維的敏感,這是最古樸也是最簡易的模型。那麼為什麼我們對於思維的「敏銳」和情緒的「玻璃心」有截然不同的評價呢?這源於我們的情緒無用論,思維才能解決問題,而情緒只能讓問題更糟糕。我們認為有智慧的人是理性的,沒有情緒的,能成大事的;情商高的人是淡然的,理性的,沒有情緒的,能成大事的。看以上很多答主的回答,情商話題下很多答主的回答,都有明顯的這種傾向。
所以我們希望有一種鈍感的特質存在,擁有正常的感覺,敏銳的認知和遲鈍的情緒。這種想法就像是「現在就差一個程序員了」一樣可笑。這意味著我們對於背景信息處於一種既敏感又鈍感的分裂狀態,這在我們的神經系統中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或者說當我們希望出現敏銳認知的時候,一定意味著喚醒水平的上升,也就意味著情緒的出現,在我們可能意識不到的情況下。和通常我們的想法不同的是,認知和情緒並不是非此即彼的拮抗出現的,而是交互的、融合的出現。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敏銳的認知,一定意味著至少不遲鈍的情緒,如果我們想要遲鈍的情緒,就很難要求敏銳的認知。
有意思的是,題主的最後一段問題補充。題主希望答主們回答的是「如何感覺不到煩惱」(情緒生成),而不是「控制脾氣」(情緒調節)。這是大部分答主都沒有注意到的。雖然這讓問題變得更加無法回答,但至少說明題主對情緒的理解比很多答主要深刻,而且經過了思考。至少從題主的描述中,我們可以認為,即使通過調節策略降低情緒反應,同樣對自身造成了影響,還是情緒敏感的一種表現,這同樣是不需要的。答主期望的鈍感力是一種機體自發的特質,是從直接切斷情緒生成的手段。那我們可以這樣描述:鈍感力是一種特質,允許個體通過減低情緒生成的頻率,達到對新奇/變化的事物更準確的識別、分析和處理(至少已知的碳基生物不支持這種模式),這種特質既不依賴於生理屬性的變化,又不基於策略來達成(那通過何種模式做到)。這種可能性完全沒有,這樣的鈍感力是不存在的。
問題在哪兒?問題在於,這種鈍感力並不可能是情商(如果能證實是一種可測量的客觀量)高的指標,恰恰相反,敏感反而是情商上限的決定因素。因為情商高的人並不是感受不到情緒的人,而是能合理運用情緒的人,如果連情緒都感受不到,如何運用情緒呢。情緒的出現對我們來說是具有適應性意義的,我們的腦不具有像計算機一樣近乎於無限的運算能力,不可能對於背景信息的全局進行計算。但是我們可以獨立的、有意識的生存在地球上,恰恰由於我們所擁有的這種適應性系統,可以快速的將我們的機體納入到某種模式中來應對環境的變化。從這種意義上講,敏感的才能存活下來,鈍感的都已經滅絕。對於思維敏銳的人,他們真的是經過高速的精確計算分析得到的某種結論嗎?並不是,他們只是通過敏銳的感覺獲得了某種敏銳的不適情緒,進而(為了解釋不適情緒)敏銳的發現了問題,尤其是在戰場和商場這種激烈交鋒的地方。但是我們不會說他們玻璃心,因為他們的情緒可能是驚奇、警覺或者憤怒,而玻璃心的人的情緒可能是焦慮、不安或者沮喪。
所以玻璃心的問題不在於敏感,而在於敏感得不恰當。剛才說到題主很深刻,恰恰體現在這裡,這也是大部分人注意不到的地方。想要改變玻璃心的特質,在情緒出現之後進行調節始終是治標不治本的,如何更多的出現敏銳而不是玻璃的情緒,這才是應該關注的。那我們把情緒拆開來看,看看裡面有什麼就知道該如何改變。情緒說白了就是對情感(這裡指的是機體對環境反應的生理水平)的概念化。恭喜你,你的機體對環境已經很敏感了,如果共情能力也很好,那就更好了。那麼可以改變的就是概念化過程,也就是通過我們的經驗就我們的生理狀態進行命名的過程。說到這裡,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當我們有更豐富的情緒經驗,又具有足夠準確的情緒命名的話,我們就有可能產生更適合當前情境的情緒,從而讓情緒為我們所用。
那一個玻璃心的人如何能做出改變呢?記得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被人碰了都會打回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知道了「憤怒」(故意),隨著被碰的經驗增加和學到的辭彙越來越多,我們大概又知道了「不適」(無意)、「恐懼」(過於強大)、「沮喪」(失去目標)、「興奮」(慶祝)等等。我們接觸到的情境越多,有足夠豐富的模板來分別描述在有變化的時候(被碰了)不同具身的體驗之間的差異,豐富的模板意味著豐富的情緒範疇也就意味著豐富的反應策略。當我們的情緒範疇足夠豐富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再顯得那麼玻璃心了。須知負性情緒從來不意味著玻璃心,知道什麼時候是憤怒、什麼時候是沮喪,我們才有可能知恥後勇或者博得同情。
回到開篇的問題,是張教主的鈍感力更高還是紹敏郡主的鈍感力更強呢?以郡主的敏感(軀體上的敏感可見綠柳山莊,情緒上的敏感在多處都表現了不加掩飾的情緒反應,以及在萬安寺的頤指氣使,睚眥必報),再加上郡主的名字就是敏敏,顯然和鈍感力南轅北轍;而張教主略顯遲鈍的反應,不記仇的性格更像是鈍感力所要求的境界。但是他們兩個誰的情商更高一些呢?不用說都知道是郡主,郡主既可以運用情緒達成自己的目標,又可以控制情緒擺脫逆境(靈蛇島的事件),如果沒有一顆敏感的心去支持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不相信有人會認為郡主玻璃心的吧。
最後還是要做出提醒,有些人的敏感可能是病態的,激素分泌失調、血壓不穩定等生理因素都可能是情緒波動很大的原因,真的覺得自己一段時間敏感到難以忍受,請去驗一驗甲狀腺或者量量血壓,也許會找到原因。就到這裡,更多情緒相關的回答可以看有關情緒,自己回答 - 收藏夾,就到這裡。
這可能是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回答,但也有可能是最可操作和最有效的。
鍛煉身體,早睡早起。
Update: 有同學問是否親身經歷,就更新一下。
我算是半個敏感,能感知到很細微的情緒和變化,但不放心上,一來是因為懶,二來是覺得沒必要。即使有人不喜歡我,只要不明說,我也不揣測他的心思,如果說出來了,我也不奇怪,因為早已感覺到了。
通常,這是個很好的技能,既可有所準備,又可洒脫淡定。但當身體疲憊,睡眠不好時,很多小事都縈繞於心,揮之不去,變成整個敏感了。
別無他法,調好身體,睡一覺,事還在那裡,但我已經不在乎它了。
身體好,自我感覺就良好了,然後就都不是個事了。我現在正在讀的專業是心理,可能會再雙專業一個哲學可能不會,總之,解決這種問題的心靈雞湯的兩大套路,其實我都沾點兒邊——但我本人是不崇尚用雞湯解決問題的。現有所有回答都非常棒。作為被相似煩惱困苦過的人,我想寫一點我的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和各位討論。這是我寫過最長的答案,詞不達意、中英混雜,還請各位海涵。
心理學上討論「性格」的frameworks有很多,我將在這裡提到的一個是Type A v.s. Type B Personality,一個是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之所以寫這兩個是因為覺得他們對於題主的疑問而言比較切題,具體會在下文展開。除了性格framework,我還想簡單談談cognition theories(認知方式):Cognition Theories主要是討論人們如何用「情緒」和「思維」來理解自己和世界的。我之所以以上兩方面需要講,是因為人的感知其實是一個綜合體現。如果我的回答能給有過與我相同經歷的人一點點啟發,就再好不過了:)
議論別人的性格其實不太好): 不過既然題主的問題就在於性格,我就試著分析一下。我覺得題主的想解決的情形所對應的性格特質,準確來說並不完全是缺少「鈍感力」:根據題主的描述,在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只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和「 發泄出來」,就「可以翻篇」。題主自己認為自己的不開心「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對自身無能的憤怒。」,並且認為「曾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挺住啊親愛的讀者,我不會熬雞湯的。)。最後題主有清楚地說自己並沒有憤怒管理/情緒管理方面的問題,並不會不恰當地對人發火,也完全能夠「避免負面情緒影響到他人」。 題主的訴求是做一個「Kantian」的人,人前人後都consistent一些的。也就是說,題主希望自己的感受能和自己真的表現出的一樣。實際上,題主能反思和關照自己的性格,並且在上面付出努力-這已經是「情商」(如果這個概念是真的)絕對不低的一個體現了。我覺得題主的重點在於如何能和自己的情緒和諧地共處,不為自己感受到的東西煩惱。
在開始解釋兩個概念前,我在這個回答里想disambiguiate的一件事兒是,藝術上的「感知力」和情緒上的「敏感度」可能是相關的,但絕對不是一個東西。我自己也彈琴寫歌,中學的時候還喜歡寫文章和拍電影,算是文藝少女。雖然大家總intuively地覺得一個「藝術家性格」的人就應該是情緒化、脆弱、波動大的。其實不一定是這樣的。藝術上的「感知力」更傾向於perceptiveness,對應的應該是對生活世界的細微體察和對藝術創造的深入思考;但會讓大家覺得過分的「敏感性格」大概對應的是Neuroticism,有個風吹草動就會覺得非常擔心;或者Conscientiousness,不斷地在觀察和反省自己的表現和成就,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做得怎麼樣,哪裡好而哪裡還需要提高。
好,下面開始分析題主的情況: 先說Type A Type B Personality。Type A personality Type B personality的想法大意是,人面對壓力的反應分成兩類:大意來說,Type A的人想完成東西,想做優秀的事,想在競爭中取勝(非貶義)。Type B的人比較放鬆,不那麼有競爭心和進取心,也不那麼在於自己是否優秀(非貶義)。以下圖表可以總結這種差異:src:Type A Personality
(聲明,我Type A v.s. Type B Personality的知識不是在這個網站上學的,但是教科書沒這麼好的插圖)
下面是很生動的(我也覺得對的)漫畫來描述Type A性格和Type B性格的差異:
src:Type A Personality
爬上陡峭的山峰的時候,TypeA 性格的登山者會用盡全力地登上山頂,因為「馬上就到山頂了!」
而面對險峻的山峰,TypeB性格的登山者就在山腳歇息,因為「都到這兒了嘛!」
因為他們性格的傾向,每個人應對壓力(和任務)都會有不同的反應;這種反應的差別,也會影響到人們產生了怎樣的想法。就題主有限的描述,題主覺得自己在「對自身無能」而「憤怒」,「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和學習」能讓題主感覺「一切煩惱都微不足道」,並且能通過「得到別人的認同」來克服負面情緒,我覺得題主比較傾向於Type A。與其接受一些可能並不那麼容易接受的熱可可飲料,比如「放下競爭心」,「屏蔽自己的想法」(不針對任何答主,只是我growing up聽到過很多這種墨家comments),可能更適合題主的是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的性格。之所以這種對自己性格的接納有幫助(我沒在燉雞湯),是因為一旦接受了,下次題主的性格又讓題主覺得自己無能,自己需要完成事情,自己.......——你就可以對自己說,「只是我的性格讓我這樣歸因而已」(That"s just my Type A personality !)換句話說,題主把不爽的鍋甩給自己的性格事實,這樣你就知道自己只不過是受性格影響而已,你的belief system of judgement還是能幫你做盡量少被情緒影響的事情的。(聲明:這個coping skill是我基於個人經驗發明出來的,不是我課上學的;internal dalidity external validity都不一定)無論如何,我覺得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性格給自己的影響,可以避免題主被自己的性格所困惑,反而能幫助題主看得更清楚、更客觀。
另外一個personality frameworks是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這個是我上學期Foundation of Psychology課上學的我覺得非常有用的一個東西!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里有超級多的性格,比如「容易開心」啊,「容易傷心」啊這種;研究人員後來發現好多性格之間都是互相關聯的,比如一個「容易開心」的人好想不太「容易受驚嚇」——所以他們就研究了這些性格的關係,發現那麼那麼那麼多的性格其實可以被概括為5個性格尺度,他們分別是: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greeableness, Conscientiousness。(這不是算命,是科學。心理學是科學。//正經臉)這五個就是最根本的性格們啦!不過既然說是最根本的性格們,為什麼cheerful,competive這種一想到性格就會想到的東西沒有在上面出現呢——是因為每個基本的性格dimension都對應著一些從他們中衍生的性格啦!以下是Wikipedia的截圖,它概括性地描述了每個性格都衍生出了哪些性格特徵—— src: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我覺得題主可能Neuroticism和Conscientiousness比較高。(這兩個詞的中文翻譯都可能有貶義,但在這裡他們只是dimension/facets而已,並沒有褒義、貶義之分。)Neuroticism就是比較容易擔心啊,對自己的感受很敏感,壓力大會不舒服那一類的;Conscientiousness就是希望自己很棒,嚴格要求自己,很用心做事情,希望自己變得很優秀,這一類的。因為題主的描述比較有限,所以題主應該還有其他dimension/facets的性格,但最contingent to 題主疑惑的應該就是他們啦!希望這兩種對於性格的理解能夠幫助題主更aware自己的性格,能夠看清性格給自己的影響。當然,我覺得人類個體的獨特性和意義不是任何性格量表能概括的;以上的兩種framework也只是幫我們認知自己而已,並不能完全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最後來簡單談談Cognition Theories :Cognition Theories重要的是理解為什麼我們會對世界有這樣的認知,為什麼我們會這麼想。 之所以先講Personality Framework再講Cognition Theories是因為,只有先理解了我們的情緒如何被性格影響,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想法會被情緒左右。Social Cognition is the study of how thoughts, feelings, and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re influenced by the actual, imagined, or implied
presence of others.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the study of how people process, store, and retrieve information. 這兩個在一起就是Cognitive Theories比較concern with的東西。Cognition這方面如果要word-dropping的話,其實會有很多很多fancy word: behaviorism, classical conditioning operant conditioning, attribute theories,寫出來的話會很fancy但是也會挺枯燥的。我就試著用我自己的話講幾個如何應對自己性格給自己帶來的影響的方法,如果需要的話,我再把fancy words補上。
一個是冥想。冥想分很多種,之所以有幫助是因為他能幫你認清你的thoughts是從和而來。這樣你就不會覺得情緒是像海浪一樣overwhemlingly地把你拍倒了。而認知自己情緒背後的想法,有助於你接受和reduce自己感受到的情緒。說起來很神奇,但是效果是很顯著的。這點我自己有很深的體會。而減少對負面情緒的感受,不正式題主希望的嗎。
一個是CBT。CBT有個fancy name叫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這個對於抑鬱症和有intrusive thoughts的情況很常見。但CBT的改良版也很適合題主的情況。當我們在怪自己的時候,可以去想像是什麼引起了這種情緒——是畫面?想法?在意識到這種情緒的基礎上,我們要反省這種想法為是否基於現實。我們覺得自己很糟糕嗎?真的是1th percentile?還是僅僅因為自己沒有成為99th percentile?
還有一些小的技巧和我個人的理解。但知乎藏龍卧虎,我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了。之所以寫了這麼多,是因為看到題目之後我能回憶起我面對相似疑惑的痛楚和不解,另一方面是因為今天是Easter,學校放假今天出去玩兒得很開心!歡迎各位留下疑問,想法,和討論。
在這裡祝大家復活節開心喔
(就要發出來知乎以來寫得最長的答案啦,希望它可以成功地見到大家喔)
同鈍感力差。
鈍感力差的人在性格上有以下共性:善良、謹慎、敏感、過度理性、第六感奇准、患得患失嚴重、自凈能力強。
這樣的人很容易被外界影響而滋生負面情緒,但是另一方面對負面情緒的自凈能力又非常強,來得快去得也快。在生活中身邊的人鮮少可以感覺到這類人身上的負能量,相反,很多時候感覺這類人是滿腔的正能量,而這矛盾的一切都會加劇鈍感力差的人陷入因為敏感所以自責,因為自責進而對自己更加失望的性格特質養成的怪圈中。
這麼多年後才發現,鈍感力差的人更多是後天養成的,絕大部分都是因為性格好強的同時缺乏安全感或者是因為對事物的態度過於理性。走出這種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去經歷」,經歷得越多,就會讓自己敏感閾值更高,慢慢懂得「萬事發生即為消逝」的道理,不糾纏、不勉強、不畏得失,同時呢還需要學會明白一個簡單的生存道理:人無完人,苛求自己亦或是苛求他人都是在剝奪一個人繼續生命的樂趣。
鈍感力差的人,記得多微笑,多運動,多曬太陽,積極的肢體語言搭配注意力在時間上的分配和轉移,加上本身就很強的情緒自凈能力,通常說來就可以有效提高對情緒的把控力,而且很容易轉換成一個情商高的人。
謝導師邀請,您親自邀請,那必須認認真真咯。
鈍感力是渡邊淳一造的,有點不嚴謹,根據渡邊自己的定義,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鈍感係數越高則對外部反應越遲鈍,同時其敏感度也會越低,人的思維只有鈍感係數與敏感係數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較為理性的思維,否則反之。
這個定義有點混亂,我提煉並且規範一下:
鈍感力較高指:
1.外部刺激較難引起內部反應,在這個層面上指「不敏感」
2.內部刺激更難以影響個體行為與意志,也就是在挫折和傷痛中繼續前進
鈍感力係數=內部反應/外部刺激
鈍感力係數=由內部刺激引發的個體行為與意志轉變/內部刺激
通俗一點的說法是:外界較難引起我的情緒,即使我有情緒,我也能好好乾該乾的事情。
1.如何不在意外界的看法=如何不依賴外界:你遲早要割斷你與外界的臍帶
@巴赫愛喝胡辣湯的回答說明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
我們在乎外界,不是在乎外界本身,而是在乎自己對外界產生的影響,在乎外界的本質,是在乎與外界互動過程中的自己的形象。
為什麼我們會這樣?
在初中的時候,我戀愛了,為了更好的戀愛,我想買一個手機。然後我就和我媽講:我要買一個手機,這樣方便聯繫,你看,前幾天你出去了,我被關在門外面,有了手機就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我媽媽說:NO!
然後,我哭了,哭得超級傷心,自己一個人躲在房裡面哭,覺得我的媽媽不關心我,不理解我,不愛我,我覺得我就沒有活的價值,我自己就是一個累贅,我註定孤獨... ...
今年9月的時候,我原來的一個手機丟了,另一個手機內存不夠了,那時候正好蘋果要出新機,然後我就等,我想要亮黑,16號那天賣到1.3w,我等了一周,還是要1w,然後我實在等不及了,就在9k的時候買了。
我媽看到我的新手機,問我多少錢,我說9k,她覺得我腦子有問題,等幾天不可以嗎?
我和我媽講:對的,我就是腦子有問題哎。
曾經我那麼渴望我父母的理解,是因為我依賴他們,依賴他們的物質,依賴他們的精神理解,當我自己獨自生活,這些都可以自我滿足之後,我不在乎了,你覺得我是啥我就是啥,你開心就好。
你特別在意一個人,你一定有什麼是想要從他身上得到的!
有以下幾種可能:
1.你想他讚揚你,這是你的自戀需要
2.你想他在意你,這樣你就不會那麼孤獨
3.物質
你想從別人身上得到的,一定是你匱乏的東西。
1.你自己沒法認可你自己
2.你很孤獨
3.你還不能養活你自己
當你自己不認可自己的時候,你就會在內心中產生一個黑洞,這個黑洞要求你吸收外界的一切信息,來讓你知道自己是誰。慢慢的,你會變得把自己當做世界的中心,好像一切與你有關,不是你真的想和所有的人和事產生牽連,而是內心的黑洞要求你吞噬一切關注,你要通過這一條條的信息來找到自己是誰。
黑洞的產生源於你不知道自己是誰,黑洞的關閉也只能來自你知道:我是誰。
所以,要想不被外界影響,你必須意識到:你只能靠你自己,你所需要的一切要靠自己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都能靠自己得到。
如何做到?推薦一本書《自尊的六大支柱》,這本書年代有點久遠,
支柱一. 有意識的生活
1. 我越清楚與我利益、價值、需要和目標相關的事物,我的生活就越成功。
2. 經常使用大腦其樂無窮。
3. 改正錯誤比掩蓋錯誤於我更有益
4. 注意區分事實、解釋和情感
5. 我應時刻警惕,抗拒自己規避現實的念頭。
6. 如果我的眼界更寬,我的生活和行動將更具效力。
支柱二. 自我接受
1. 我是為自己而活。
2. 我接受自我,並接受自己思想存在的現實。
3. 我不一定要喜歡、贊同或受自己情感的控制,但我能接受它們的存在。4. 即使我後悔、自責,但做過的事我會承認。
5. 我承認我所思、所感、所為均是自我表現,至少當它們發生時如此。6. 我承認自己有很多問題,但我不受它們的束縛。我的問題不是我的本質,我的恐懼、痛苦、困惑、或錯誤不是我的核心。
支柱三. 自我負責
1. 我為自己的存在負責。
2. 我為實現自己的慾望、幸福負責。
3. 我為自己的選擇、價值觀和行動負責。
4. 我為自己以何種意識層面進行工作和參加各種活動、與他人交往負責。
5. 我為自己如何安排時間負責。
6. 我為提高自己的自尊感而負責,別人無法給我自尊感。
7. 從終極意義上說,我接受自己的孤獨狀態。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人們可以給我一些幫助。但沒有人能擔負起我生存的最基本的責任。
8. 自我負責的需要是很自然的。我不認為它是一場悲劇。
支柱四. 自我保護
1. 我可以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信念和情感。除非在某種場合中我覺得不說為好。
2. 我有權維護自己的信念、價值與情感。
3. 讓別人認識、了解我於我有利。
支柱五. 有目的的生活。
1. 只有我自己才能選擇生活的目標,沒有任何其他人能設計我的存在。
2. 我若想成功,就必須學會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我需要自己規劃並完成行動計劃。並關注自己行動的結果。
3. 為了自我利益,我應高度審視現實,即注意承載我的信念、行動和目的的信息和反饋。
4. 對於自律,我不應視之為「犧牲」,而是實現自我慾望的一種自然的先決條件。
支柱六. 個人誠實
1. 我應言行一致。
2. 我應信守諾言。
3. 我應公平、正直、善愛、熱情地對待他人。
4. 我應努力保持道德前後一致。
讀懂以上,並且按照以上要求自己,你很快就可以不需要依賴外界對你的評價,以前有人問過我,這樣做不會很累?一輩子都要這樣要求自己。
咳咳...你每天好像都要吃飯,累嗎?
也有人問:
我交朋友可以讓我不孤獨,這是不是也是依賴外界?
答:進食和臍帶是有區別的。
比如,口水吞咽強迫,臉紅強迫... ...
處理方法:
1.通過控制變數法,提取出關鍵詞
比如臉紅強迫。
a.你一個人的時候臉紅嗎?
b.和家人一起臉紅嗎?
c.和親密朋友一起臉紅嗎?
d.和陌生朋友臉紅嗎?他的年齡、性別影響嗎?
....
一般關鍵詞有:異性、陌生、權威、我被審視... ...2.通過關鍵詞尋找到源頭
3.嘗試回憶源頭事件,嘗試感受源頭事件裡面的每一個人的感受,以此為基礎充分理解當時場景
2.如何不被情緒影響
a.我越是了解我自己,我會越少的受情緒影響。
你內心裏面有一個小孩,他和你要一個蘋果吃,你不給,他又要了一次,你還是不給,然後他就哭了。
我們的情緒來源於我們無法滿足的內心的需求。
你內心裏面有一個小孩,他和你要一個炸彈,你不給,他又要了一次,你還是不給,然後他就哭了。
我們內心的需求並不會直接給出來,很多時候他會變種。
一個小孩要炸彈,他是為了釋放攻擊,他之所以需要釋放攻擊,是因為他被侵犯了,可能是他對一個人表達好感,但是沒有回應,可能是他被別人討厭了... ...這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滿足,而是理解,被理解之後,我們才有勇氣面對現實。
b.一種情緒可以被另一種情緒代替
一個高中男孩告訴我學習壓力特別大,非常勞累,消除這種心累?
我問他為啥不放棄啊?壓力大是因為你對自己有要求,這個要求是你暫時不能達到的,為什麼不放棄對自己的這個要求呢?
他說希望以後有一個好的未來,不希望碌碌無為。
所以,你現在之所以壓力如此大,是你為了自己的未來選擇了承受這些,這樣想心還累嗎?
我問她你有過一段這樣的關係嗎?你們時常相處在一起,他每天都很痛苦,而你卻很快樂。
她說沒有。
所以,一個家庭裡面一個人出了問題,是說明家庭這個系統出了問題,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是痛苦的,你爸媽應該也很痛苦。
當你能意識到自己的父母也很痛苦,你還那麼恨他們嗎?
教你一個我個人認為極端好用的。
創作。
以寫作為例。
一旦敏感帶來的疼痛或情緒激動上來了,就想幾個問題:
這種情緒如何處理成為文字?
這個場景有何可取之處?如何將這個場景轉化成文字?
這時候如何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
試試不同的表現方法:意識流、對話、白描……
然後寫寫看,寫成段落。等寫完以後就平靜了。
都是素材,以後寫東西可以用。
我屬於天生共情能力特彆強,情緒起伏很大,又很作死的人,遇到的亂七八糟的事情也多。所以這個方法對我來說特別重要,如果不是這種方法我可能已經抑鬱的不行不行了。[也慶幸自己比較有天賦吧
你看,既不用轉移注意力,也不用吸收假惺惺的正能量。整個人就像跳出來看自己,特別清爽,減弱了一部分情緒,也不是逃避。
其他也是一樣:
畫畫的話,如何用畫面表現這種情緒?
音樂,這種情緒和哪種音樂耦合?(有一回為了寫一篇關於死的短篇連續聽了一周的巴赫賦格)
剛開始可能會覺得有困難,但多加練習就好。
總結起來就是:
用技術性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情緒
收納,並試圖表達
三步驟:冷靜(審視)、分析、宣洩(創作)。
原理和@桃喵喵的差不多,這是技術層面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敏感當然不可能是只對負面情緒敏感吧?
容易感到惡意和頹喪的同時,也能輕易地感到生活的愉悅,起和落都一樣激烈
這才是敏感真正的恩賜吧?所以我真的從來沒有想過提高鈍感力這個事。
我曾經訓練過一種方法,我自稱為「清空後台法」:
(圖片來自網路)
想像你的思緒就像是ios系統里的一個個後台,現在,你被一種思緒糾纏住,那麼向上滑動,感受你的想法就像手機清空後台一樣被清除的感覺,然後讓思維像死去的人的心電波一樣迅速變成平穩向前——「嗶~~~~~~~~~~~」,或者進入一種懸停狀態,或者類似於無阻空間里的勻速直線運動。這是一種神奇的體驗,可能每個人感受都不一樣。有時候第一次就會成功,然後你繼續做你的事,甚至之後都忘了之前想的是什麼,就像做了的夢會迅速地忘掉。但是如果思緒重新進入,那就繼續執行一遍,或者瘋狂刷後台,想像一下用你單身二十多年的手速。。。然後你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清除】上而不是【煩惱本身】,也不會因為想要擺脫煩惱而更加煩惱。因為你關注的已不是問題本身。
這提供了一種思路:迅速地跳出一種心境,而且是有意識地控制,這種方式簡直不要太厲害。當然,我自己也遠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還需要多加練習,越熟練就越能自由地切換。
敏感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天賦,是一種非常犀利的性格,天底下的眾多優秀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極為敏感的,而你說的問題和敏感本身關係不大。
你需要的是去更好的體會這個世界裡面的各種事情。當見得多了,思考得多了,很多細碎的雜音就自然會不入耳了。你的問題不是敏感帶來的,而是你的思想還在比較容易被干擾的狀態。別試圖找一個「內心寧靜的角落」,學會放開心讓各種聲音進出,接受這個世界的真實。
從你的文字裡面我感受到的你所說的美好只是窩在小小世界裡面的小美好,所以很容易被外面的世界動搖,很多人口中的各種負面其實是讓這個世界存在美好的必要一環,等由自己內心明白和接受這些之後,你對於美好會有不一樣的定義的。
PS:至於那些暢銷書裡面的辭彙,那是屬於作者的那個邏輯自洽的世界裡的,沒有人可以代替你自己去領悟這個世界的。
敏感的人可以看到他人的內心與感受,其實也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有些人易怒,有些人樂天,這背後都有其動機。當你關注這背後的機理或者說「冷邏輯」的時候,他們對你做點什麼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更多的時候會關心的是如何激起,避免和引導。當有人對你發火的時候,你可能更會關心的是他這股情緒背後的動機是什麼?要做的事情也是繞過他的情緒直接拿捏他的動機?而這之中,敏感是準確把握動機的重要能力。至於鈍感力,在我感覺不是麻木,而是一種對於一些不必要的情緒的忽略。
我不認為自己算是一個敏感的人,我身邊有太多比我敏感得多的人,他們幾乎每個都是自成一派。在這些人面前我有一種無所遁形的感受,而且他們往往都可以用平和溫柔來形容,但是事實上從點點滴滴的細節的表現來說,這些人總是能夠很不經意之間知道你的習慣、愛好、甚至遇到事情可能會做出的選擇。我會發現我還沒想到的時候他們早已不動聲色的預備好了,而且是以一種就像吃飯呼吸一樣自然的方式做好了,而我只是他們認識的眾多人之中的一個不那麼起眼的而已。
======================================================================
我覺得很多人未必是敏感而過得不好,而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排解而過得不好,讓自己過得不好的不是敏感,而是堆累的一大堆無處可去的情緒。
我相信很多人所說的各種「痛苦」大多可以歸結為被他人「自尊心的掃射」了,解決方法是啥呢?躲開點。你越是被射得嗷嗷叫,那個就掃得越歡,沒有回饋就沒有傷害。
就像我說的,不要尋找「內心安靜的角落」,越是覺得自己容易受傷的人越是喜歡往內看,而我建議學會往外看。地震海嘯對於一個小庭院來說是一種毀滅的力量,而對於地球來說是一種創造更多可能性的區域性的小事,而對於太陽,月亮來說只是一種輕微力量平衡的調整,當人的思想站得越高,原先讓人不知方向的丘陵,迷霧和森林都會變得不值一提,如果覺得自己看不到方向,只能說還站得不夠高而已。
無論何時都不要輕易說:我已經看夠這個世界了,這是心門開閉的標誌。心越大的人越是覺得時間不夠花,浪費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是很虧的。
最後,祝大家在世上過得都好,活著就是好,請多感受與分享自己獨一無二的體驗。怎麼把手機系統從ios8變成ios6?
變磚重刷。
鈍感力這詞真是作家美化出來的,它明明就是低級別的能力啊,還要提高鈍感力,提高「低級別的能力」,你確定不是在逗我?
敏感力才真正的是一種高級的天賦,只有具備了敏感力,才可能產生【共情力和慈悲心】。你受困于敏感力帶來的痛苦是因為你太局限於【自我的感受】,【你的思考能力沒能跟的上你對外物的感受能力】。下一次再碰到這種情形,不妨就當做排練演習一樣換個角度思考,
當你敏感的感受到別人對你的攻擊時,不要把它思考成理解成對你有目標的攻擊,而是他處於自己的情境因為利己順便的殺傷力。如果是你處於他的位置,你又可能怎麼處理?
將心比心的久了,你慢慢的會發現,你不再覺得是自己痛苦,而是【眾生皆苦】。而你個人的一點點情緒得失比起來又算的了什麼有什麼好過不去的呢?
結尾我想送一句我媽曾經對我說的話:
我真希望你從來沒有讀過這麼多書,然後像隔壁那個誰誰一樣,早早嫁人生子。
題主你感受一下。
【局限性】才是每個人自身最大的迷題。
————————
評論區有說的更好的亮點:
最後一句說得好。鈍感是局限,敏感也是。敏感可能讓你感受更多受傷更多,我們都在一個無法逃出來的局,只是有的人在克服痛苦與疲累儘力把自己的表面張力撐到最大,以期更多與這個世界接觸,達致可能的更深更廣處。用一句我的朋友曾經和我說過的話與題主共勉:
當你變得足夠堅強後,你的敏感就變成了敏銳。
作為一個同樣敏感的騷年,我決定趕在鬆鬆銅銅動動等大神到來之前先扔塊磚。
發圖抖機靈跟看不清題目就回答問題的同學是幫不上毛毛童鞋的,大家該消停就消停了吧。
從上一句可以看出來,我果然是一個敏感的騷年。
首先,跟著鏈接點到情商低的問題下,我發現這個答主所闡述的觀點也好,引用的觀點也好,都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不具有嚴謹的科學性。我不否認知乎上很多大神的副業搞得非常好,但我也同時認為心理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一個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是不能僅僅靠一個離開外科醫生崗位的職業作家加上他的非專業的讀者來完成的。說的直白一些,我認為「鈍感力」這個概念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爭議。儘管我能理解為何老先生會提出這麼個觀點,因為我在生活中也經常跟學醫的朋友們交流,偶爾作為知心大哥跟他們探討一些關於生命的思索。
不糾結問題本身的問題,回到這個問題中來,我想我也只能以我自己的經驗談談我的理解。第一,我不太認同敏感跟理性思維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認識我或者跟我交流過的人都知道,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我是個邏輯極其嚴密的「直男」,但是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我「直男癌」發作時,我也能很敏感的感受到別人反饋的信息。第二,讓我們假定「鈍感力」定義明確,就是——簡而言之,就是不被外物所影響或感染。這是情商的最高境界
這個概念其實我們古人有總結,大概是「天人合一」,就我對佛、道的淺顯認識,似乎都涉及到了這個境界,而在知乎上,我們有個更通用的說法——開啟上帝模式。這與我個人的體驗就大體一致了,我認為「鈍感力」的培養,就在於不斷接觸「惡」加上「開啟上帝模式」。大學那會兒,我就非常討厭別人的無禮舉動,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每當有人進了電梯堵在門口找樓層按鈕、進了電梯不按住開門鍵或者使出吃奶的力氣也要自己親手按樓層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腦子裡產生了很明確的反感,但是我不會表現出來,我也不會因此不快。因為一來我越來越明白人性是怎麼運作的,為什麼有人永遠一副著急的樣子,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可以比人與狗之間還大;二來我見多了,更髒的我也見多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就只會想到距離文明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會想到將來遇到跟我一樣的人我應該怎麼把自己曾經的情緒轉化成語言甚至一種明確的解決方案,當然偶爾我也會跟下了電梯遇到的朋友吐個槽,然後自己把解決方案沉澱下來,把情緒丟掉。
毛毛童鞋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想有個以她為名的題目下她的朋友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就我個人的了解,這個善良的姑娘也許還帶著一些象牙塔的氣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經歷越來越多的事情、認識形形色色的人,思考過越來越多的問題,今天的這個問題也會慢慢的不再是一個問題,而留下的,仍然是一個非常敏感但擇善固執的毛毛。
最後,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我要給另外一位或是幾位能看到這個問題的童鞋說聲抱歉,我有時候嘴比較欠,可能也是導致一些人離開的原因,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也說明包括我在內的幾個(我認為的)當事人也許都還沒有接受足夠的磨鍊,給這個題交上一份令大家都滿意的答卷。當然,這也許只是我個人過度敏感的瞎想。我謹代表我自己表示些許遺憾。
瞎扯半天,祝好。——————————————————————————————————————
寫得不好,坑先挖下,隨時補充。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局限,多些尊重理解就少很多受傷或看不慣。
2.改變受害者心態,讓自己心理強大起來,有能力承擔群體生活里的必然侵擾妨礙。
3.很多問題不需要改變,只需要接受和承擔,比如他人的做事風格,他人的人生觀價值觀。
4.人生短暫,精力有限,與其關注不愉快的經歷不如挖掘創造快樂有意義的東西。
5.相信人性的善,相信因果的必然,相信惡劣行為背後有著他自己的理由,有他必將承擔的惡果。
6.自尊自愛自我接納,依靠實際努力提升自我價值,建立穩定的自我價值感,相信自己的價值自尊不會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受損。
7.建立比現有生活更高層次的人生目標,隨時幫自己跳出格局,而不受困於小小的一方天地自我囚困。
為了便於談論話題,讓我們先看看敏感的定義(來自敏感_百度百科):
1.感覺敏銳;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 皮膚或神經上比較敏感的部分。
2.反應很快速,對一件事或某種東西非常敏銳,察覺快速,可很快判斷或反應過來。
再看看理性的定義(來自理性)
理性是指人類能夠運用理智的能力。相對於感性的概念,它通常指人類在審慎思考後,以推理方式,推導出符合邏輯的結論。這種思考方式稱為理性。
以下我按照這樣的定義來談論:
我想指出一點:理性和敏感並無矛盾,且理性是不能消除敏感的。所謂「能消除敏感所帶來的情緒「的那種」理性「,它消除的不是敏感,而是缺乏理性所導致的情緒。當然」缺乏理性「有時會和敏感在一起共同導致情緒,然而單純的敏感所導致的情緒卻不可能由理性來消除。很多人總是把這幾個東西混在一起談論,腦子裡自動寫出了」敏感=理性上的缺乏=情緒化「這個等式,然而足夠敏感同時足夠理性的人才可能明白我這裡所指的是什麼意思。
我之所以不認同前人回答中所提到的那些,是因為經過多年探索,我早已把那些方式都做過了。但是作為一個敏感又有十足理性的人,我無法做到自欺欺人的說這樣是管用的,無法做到讓自己的情緒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狀態。敏感的表現譬如:能夠提前若干小時通過無其他來源的情緒發作預報下雨,準確度不低於天氣預報;能夠極其快速準確的感知到環境以及環境中他人的惡意,並瞬間進入一連串的思索、解讀,但思索是沒用的,採取最優的應對方式也沒用,總之還是不得不承受這樣的惡意。對於很多無能為力的事情,正因為理性,所以更無法容忍自欺。理性的人更會承認自己的無能,然而損傷卻是客觀存在的,反而是不那麼理性的人更容易擺脫這種狀態。
然後我想告訴那些理性又敏感的人該怎麼辦:接受你的狀態,像往常一樣的應對棘手的事情,接受這個世界的醜陋。接受你是人不是神,所以很難做到以上帝視角對待人世間的一切的現狀,所以你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就好,不用強求自己做到完全的超脫,你應該明確知道已經做不了粗線條的人了(不論是因為反應比較鈍還是因為能力達到神的等級)。不要像這個問題下面的有些回答說的那樣把自己變成一個麻木的人(所謂」經歷多了就鈍了「,要我說那是麻木了、失去激情了),敏感或許不是件好事,但是麻木就真的不好了。不要把敏感和缺乏運用理性的能力劃等號而貶低自己,不要把敏感視作恥辱,不管別人是如何誤解你,他們大多也並非惡意,只是沒敏感到這種程度所以無法相信一個極端理性同時極端敏感的存在。相反,多利用你的敏感去幫助那些遭到世界的傷害的人,因為或許只有最敏感的你能懂他們、在精神上給他們依靠了,相信我,即使只是能通過你超強的感知和分析能力幫助他們理清自己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也是極大的慰藉。說起來,個人確實能比較容易得和抑鬱症或是躁鬱症患者交談。
沒有敏感到這種程度的人,恐怕很難支持我的觀點,但是讓我們相安無事好么?敏感對於自身具有一種脅迫意味。大多數人live in the moment,敏感的人卻執意把過去和未來串聯在一起,因而所有的重量在此刻同時壓迫神經末梢。這種特質並不會受到世俗社會的認同和欣賞,而是類同身體羸弱、意志薄弱、情感軟弱的一種東西。沒那麼敏感的人沐浴在世俗經驗里,那是舒適且安全的。內心動蕩不安的遊魂也試圖在what"s tried and true裡面尋找救命稻草。我並不認同理智和情感的二元對立,按照Sontag所說,「thinking is a form of feeling; feeling is a form of thinking」,敏感的人可以通過不斷思考來具象化自己的感受,而通過自我否定來試圖削弱敏感就殘忍到無異於自殺了。
Sensitive people are gifts for the humanity.
Embrace your sensitivity, and channel it to artistic outlets.
其實,鈍感力這種東西是沒有辦法學習的。
他的產生一般來自於兩種原因。
1.你對自己不在乎
2.你對別人不在乎
當然確實有天生情商低聽不懂別人諷刺的,那種人不叫鈍感力。
當你自信你比大多數人強的時候,別人怎麼評價你其實真的無所謂。
但是你在乎的人的一句話,還是會在你心中泛起漣漪。
那就努力做到比他們強吧。
這方面我還算有點心得:)
我是一個自幼就非常敏感的人,擁有極強的共情能力,輕易就能洞悉他人悲傷脆弱的一面。幸此,為人還算溫柔善良。但是負面影響也很強烈,看書看片非常容易就會自行移情角色,經常沉溺悲傷的情緒不能自己。自我介紹就此打住。簡單說說我的解決辦法:
理性、客觀、冷靜、剋制——將這四點作為自己一切思想行為的最高準則。原因很簡單,只有足夠理性客觀的思想和冷靜克制的行為,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正是一切恐懼、憤怒、軟弱、悲傷等等負面情緒的根源。
信息接收以「科學知識」為主,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這類知識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於存在本質的揭示,理性客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存在本質儘管有時會以非常殘酷的形式呈現,但其相較他者(比如主觀臆斷、約定俗成,甚至正能量、心靈雞湯)更加可靠、值得信任。
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包括追溯因由、理解概念、演繹以及適當預測的能力。就我個人經驗而言,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人,大多符合上述條件,並且思想行為比較呆逼,大概正是「鈍感力」比較強的表現之一吧。
總之,敏感帶來的是感性情緒,不能用同為主觀感性的東西強行壓制(比如強迫自己吸收傳播正能量,變得陽光等等)。而要鍛煉理性思維,將自己的敏感情緒導向正途。這樣,心智體系才會變得成熟、堅強。
————————————
暫時先想到這些,一時感慨,或有疏漏。
作為一個曾經超級敏感、自卑、內向、玻璃心的患者來說。
如今的我就是浴火重生,鈍感力十足。
我的方法就是多實踐、多接觸人、多接觸高價值的人、多接觸漂亮女人、多做成功事情。
當然可以適當配合一些佛家的禪修方式,例如打坐、冥想、念經等等。
自然而然你大腦裡面的神經迴路會被改變,會自然見到人是興奮而不是恐懼,遇到事情第一反應不是退縮,而是有一種挑戰的慾望!
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其實是在改變你的神經迴路!
內心的強大永遠是靠事情去磨出來的!敏感是多麼珍貴的品質,為什麼要讓它鈍化。努力的方嚮應該是從過度敏感升級到高度敏感。比方說,因為自己的過度敏感,在別人都不覺得有什麼的情境里,自己總能感受到更多情緒傷害。這不是錯,反而是一種資糧。通過更深地自我覺察,可以把這種纖柔的敏感練成對情緒的敏銳覺察。就像你有一把削金斷玉的家傳寶劍,因為你不會用,所以老是砍傷別人。那麼,就去學習高明的劍法,而不是每天拿它砍石頭好把它毀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