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活著呢?
為什麼要拚命地活下來呢?
為了吃?像我等肥球,一年365天有360天在減肥,哪有心思吃?
為了玩?像我等工女,一年365天有300天在上班,哪有時間玩?
為了樂?像我等腐女,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不玩網遊不看電視劇,哪來的樂?
到底活著幹嘛的?不吃不喝不玩不樂... 可偏偏又沒勇氣死...相似問題:
人終會消失,人生有何意義?為什麼要活著?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探索宇宙?
來都來了
為了經歷。
經歷吃喝。尖椒雞,毛血旺,辣子肥腸,爆炒毛肚,冒菜串串火鍋,深夜大排檔。
經歷愛恨。暗戀,告白,曖昧,熱戀,分手,糾葛,出軌,複合。
經歷悲喜。婚姻,爭吵,和好,陪伴,親人離世,小孩誕生。
經歷轉變。生理上的由年輕健壯到年老體弱的轉變,和心理上的由糾結往複到豁達通透的轉變。
經歷性愛。不同的姿勢,不同的人,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感受。
經歷妥協。原諒老闆的剝削,伴侶的背叛,孩子的哭鬧,生活的種種不如意。
經歷死亡。你看著它踏著循序漸進不急不慢的節奏向你駛來,帶著頹敗的,釋然的氣息。
生命的美好之處就在於,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的自己會經歷什麼。未來的事物被一道帘子掩著,虛虛實實,若隱若現,不可捉摸。
而唯有活著,才會有掀開帘子探個究竟的可能性。1:看過這個段子的舉手。
看完了以後,受到震撼的舉手。我舉手了。
為什麼受到震撼?因為某種程度上來說,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都是這個婦女,本質相同,只是程度和面向不同,包括我自己在內。只是有沒有覺察到的區別而已。
2:快過年了。
我是一個服務員。公司過年不休息,所以要輪流休假。領導說,年假每個人只能休十天。我很乖,早早報上去自己休息日期。然後開始盼望放假。然後最近同事們開始一個一個報年假表,都是十五天二十天,我心中奔騰過一萬個羊駝,當下就想找領導撕逼。
3:公司領導有時候發紅包,一般金額比較小。大家還是瘋狂搶,作為一個有名的紅包達人,我一般十個里能搶到八個。有一次下午太累,睡著了,醒來先抓起手機,看到老闆洪荒之力爆發了,發了幾千塊錢紅包,有人搶到一千多塊錢!當時一口老血就到喉嚨了:那是懊惱與沮喪的血啊!為什麼我要睡覺!魂淡老闆大下午的發這麼多紅包鬧哪樣!那一天我整個人都不大好了。
4:六小齡童事件一出,微信里討論的都是這個,大多數在罵春晚導演,那天我也很生氣呀,當下就搜出了導演微博,把所有罵導演的都贊了一遍,然後留了個言:"我把所有罵你的人都贊了一遍,看到這麼多人罵你,我就放心了/doge/."過了一會兒,提醒有了17個贊,心裡特有成就感。哼,六小齡童可是我們少年時期的偶像,為啥不讓他上?敢看不起我們八零後。
5:為了幾天假就想和上司撕逼,這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為了一千塊錢紅包就氣了一天,這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被社會熱點輿論炒作控制自己的言行,這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這些都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我什麼時候才能過上我想要的人生啊!
活著是為了什麼?
題主,吃東西?為了部落?看了一堆抖機靈的話,你心裡滿意嗎?會心一笑?原來大家都是這樣的,那我也就放心了。
但是如果你不滿足,如果這個問題你是認真問的,我就認真答一下。當然我也並不在乎你是為什麼而問的,反正我是為了滿足自己所答的。
6:「來都來了」這個答案最像抖機靈,但看到本質,就知道這是真相。99%的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一直活著。他們無意識的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媽媽為他們準備好了現成的衣服和嬰兒車,每天現成的飯,現成的幼兒園,現成的學校和老師。他們的生活大多數都是選擇題。他們選專業,選學校,選工作,選個人結婚生孩子。他們在既定的框架里被環境推動著做無數選擇,每一個選擇背後,都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
哦,我說他們,就好像這種生活跟我們無關。其實他們就是我們。
你就是我,就是眾生,是芻狗,是這個社會大機器中的每一個齒輪,每一個螺絲釘,每一個螺栓,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在這個框架中,我們渾渾噩噩的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耗散著自己的精力。我們把時間切割成小碎片隨手拋棄。迷茫不快樂的時候也會問問自己為什麼活著。
然後這個問題我們去問誰呢?很快父母老師說你太不現實,這種問題是哲學家問的。跟我們日常生活沒有關係。他們催促你考試學習找工作嫁人,在這種壓力和環境之下,我們安慰自己:父母不會害我們的。於是努力去適應這個框架。日復一日的過著。但是最終這個問題還是會一再回來,直到我們無法迴避那一天:臨死之前。
7:臨死之前,我們看著自己的生命,看著我們揮霍的那些時間。看著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打遊戲,淘寶,無意義社交,相親,結婚,跟老闆鬥智斗勇,跟同事八卦哈拉,跟計程車司機生氣,打牌,炒股票,刷朋友圈,刷知乎,打扮自己吸引異性。基本上生活中的一切行為,都在做螺絲和找樂子,也都可以被冠上同一個名字:分心。我們還是會迷惑:為什麼我會這樣活著?時間都去哪兒了?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8:每個人都應該想像一下死亡。死亡是唯一確定的真實。想像幾十年後的自己躺在病床上,意識在模糊,能量在流逝,渾身酸痛卻不能好好呼吸。我們的身體無數次被無意識的糟蹋卻維持著轉動,但我們這次知道,一切都完了。
該恨誰呢?我恨父母和老師,我恨周圍所有人我恨他們是傳播謬誤的使者,我恨他們沒有鼓勵我正視自己的大哉問,但是我恨的這些人,他們也這樣度過了自己的一生。他們和我一樣痛苦卻強裝快樂,麻木卻焦慮不安,沉睡卻自以為在享受生活。
這是我的時間,我的生命,沒有人能負責,我最該恨的人是自己。但已經沒有時間去恨了。死亡近在咫尺。
9:為了避免我們臨死之前為自己的一生痛哭流涕,必須好好問自己為什麼活著。想活明白很艱難,要逃避很簡單。但是我們無法長期愚弄自己。所以,真心想要搞懂這個問題,現成的答案是不行的。你必須自己尋找答案,從萬物中尋找答案。
10:「長久以來,你做著卑劣的夢, 現在我要洗凈你眼中的黏液, 你必須讓自己習慣於陽光的燦爛, 以及你生命里每一刻的耀眼光芒。 長久以來,你膽怯地抱著板子站在海邊, 現在我鼓勵你成為勇敢的泳者, 跳入海中, 然後浮起對我點頭、喊叫,笑著撥開頭髮。 我是這位運動員的老師, 他展開比我更寬廣的胸襟, 證明了我自己的寬度。
他學會用我的風格來摧毀老師,
這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榮耀。」-----惠特曼
可以轉載,不用另行通知。
------------------一位知友的回復-----------------
知友:I know you have read which books, but you haven"t read them well.
You should use your own words and your own experience, not just copy them.
答:謝謝你的建議。
很多網友說後半段不知所云,因為這是《靈性的自我開戰》中的理論模型,我消化了三年,但還沒完全吸收就輸出了,自然輸出的不順暢(本人悟性奇差,真的只是個服務員,不用懷疑)。
靈性開悟三部曲是我一直在推薦給人的,甚至之前還送這套書給微博的網友。在知乎上也自己的回答和回復也多引用傑德的話和思想。在我自己的理論還不完備的時候,舉例過後的理論就會帶上老師的影子。
你說的對,他的書我還沒理解完全。這本書儘管表面上通俗易懂,但是其中埋藏的東西太多了。我看它就像路人甲撿到九陽真經,完全懵逼了。
寫這篇答案的時候我還在掙扎思索,看到這個問題就回答了一下,想提供給和我有同樣苦惱的人一個方向。
而僅僅月余,隨著新的發展,正如你的建議所說,我開始拋開書本知識,投入屬於我自己的際遇,摸索屬於自己的快樂。
所以這個答案寫完就算完了,並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你提醒了我,可以利用這個平台推薦它:
在這裡強烈推薦我的人生之書《靈性的自我開戰》。這本書教給我誠實客觀的檢視自己的人生,觀察到生命的法則。雖然高深莫測,我想我會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讀懂它,實踐它,推翻它。相信任何一個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取得想要的東西。但是正如書中所說:沒有任何知識,知識只是海中取出一瓢水,是人為的東西。海洋並不需要舉著這瓢水去證明它的存在。自己真正的完整需要自己親自去發現。
之前看到張無忌練習太極劍,他太師傅讓他把劍招全部忘掉。當時看的時候不理解,但是現在懂了。再好的知識都只是頭腦的包袱,如果在生活中帶著它們,只會徒增限制。真理經過自己探索印證並且拋棄後,才能變成自己心中的道。"生命的意義在於愛。「
」不,生命的意義問題是無解的,愛的好處是讓人對這個問題不求甚解。「
——周國平
蒸羊羔 蒸熊掌 蒸鹿尾 燒花鴨 燒雛雞 燒子鵝 鹵煮鹵鴨 醬雞臘肉 松花小肚 晾肉香腸 十錦蘇盤 熏雞白肚 清蒸八寶豬 江米釀鴨子 罐野雞 罐鵪鶉 鹵什錦 鹵子鵝 山雞 兔脯 菜莽銀魚 清蒸蛤什螞 燴鴨絲 燴鴨腰 燴鴨條 清拌鴨絲兒 黃心管 燜白鱔 燜黃鱔 豆豉鯰魚 鍋燒鯉魚 鍋燒鯰魚 清蒸甲魚 抓炒鯉魚 抓炒對蝦 軟炸裡脊 軟炸雞 什錦套腸 麻酥油卷 熘鮮蘑 熘魚脯 熘魚片 醋溜肉片 燴三鮮 炒蝦腰 燴鴿蛋 炒銀絲 燴鰻魚 炒白蝦 熗青蛤 氽銀魚 熘黃菜 芙蓉燕菜 炒蝦仁 燴蝦仁 燴銀絲 燴海參 鍋燒海參 鍋燒白菜 炸魚片 炒田雞 桂花翅子 清蒸翅子 清蒸江珧柱 糖熘雞頭米 拌雞絲 拌肚絲 什錦豆腐 什錦丁 熘蟹肉 炒蟹肉 蒸南瓜 釀倭瓜 炒絲瓜 燜冬瓜 燜雞掌 燜鴨掌 燜筍 熘茭白 茄干曬滷肉 鴨羹 蟹肉羹 三鮮木須湯 紅丸子 白丸子 熘丸子 炸丸子 南煎丸子 木須丸子 三鮮丸子 四喜丸子 咯炸丸子 豆腐丸子 氽丸子 一品肉 櫻桃肉 馬牙肉 紅燉肉 罈子肉 松肉 扣肉 醬肉 烤肉 大肉 燉肉 肉醬豆腐肉 紅肘子 白肘子 水晶肘子 蜜蠟肘子 醬豆腐肘子 燒羊肉 烤羊肉 醬羊肉 蒸羊肉 涮羊肉 五香羊肉 爆羊肉 氽三樣 爆三樣 清炒三樣 燴蝦子 熘白雜碎 三鮮魚翅 栗子雞 尖氽活鯉魚 板鴨筒子雞…
沒寫完…
但是,這些作為理由…已經足夠了吧~
……………我是分割線…………………
【看評論區,大家還有很多別的理由嘛~有什麼意見可以寫在評論區,統一添加么么噠】
【今天有人提到了野生動物保護的問題…我之前也有糾結過這個,但是這是一段貫口,想著拆了不好,於是就寫上了。 在這裡嚴重聲明:野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還有…熊,我沒想吃你的掌~其實連哈什螞我都未必下的去嘴…】
《我家買了動物園》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
男主是個作家,人生經歷十分豐盛,經歷過各種激動人心的冒險。
但是電影開場,確是他手忙腳亂的照顧兩個孩子。因為妻子因病去世,他獨自承擔起整個家庭,當生活最殘酷最真實的挑戰擺在他面前時,他卻沒了往日穿梭在狂風暴雨里的無所畏懼。對妻子的思念,寫作靈感的乾涸,大兒子的叛逆,小女兒的年幼,每件事都壓得他喘不過氣。於是他決定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從搬新家開始。
陰差陽錯地,他買下了一座百廢待興的動物園。在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挫折之後,動物園終於順利開張,他拉近了與兒子的關係,遇到了令他心動的女孩,在過程里一次次的糾結與絕望之中,他一次次地重新振作起來,終於達成了目標,也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男主買下剛動物園,有人不理解,為什麼要浪費金錢跟時間接手這樣一個爛攤子。男主笑著用很隨意的態度回答
Why not?
然後在電影最後,男主領著自己兩個孩子去他跟他妻子第一次見面的地方,重溫兩人初次見面時的情景。
他讓兩個孩子想像媽媽做在窗邊,然後他從窗外看進來,就像當年那樣,見到了他人生中最愛的那個女人。
他給了自己二十秒的勇氣,走進了餐廳,來到那女人身旁,用盡所有力氣憋出一句話
Excuse me. Why would an amazing woman like you ,even talk to someone like me?
然後那個陽光下,那個記憶里美得讓時間都停止了的女人抬起頭看著他微笑,然後說
Why not.
人生那麼多窘迫的困境,絕望的掙扎,那麼多空白的時間,做著身不由己的事情,總是疲憊,總是迷茫,大家一刻不停地在懷疑自己,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別人,膽戰心驚地在諾大的世界裡循規蹈矩,試圖找到安全的藏身處,背負著家庭責任,背負著平庸的原罪,受著不公平的委屈,賺不到足夠的錢,沒有說走就走的旅行。
人生那麼多無奈與痛心,連說起來都讓人覺得疲憊。
所以人到底為什麼活著?
Why not?
這個問題的原話是「人生在世,究竟是為什麼的?」 這個問題在90年前,胡適的同學朱子平問過胡適。胡適的完整答案如下:
「人生有何意義?」
其實這個問題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義全是各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高尚,卑劣,清貴,污濁,有用,無用,……全靠自己的作為。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麼意義可說?生一個人與一隻貓,一隻狗,有什麼分別?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在於自己怎樣生活。你若情願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作夢之上,那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你若發憤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那麼,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
總之,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作點有意義的事。……
具體引用參加這裡:【解惑】人生有何意義
願共勉!
我想講一講我曾經的一段經歷。
畢業後我去了蘇州,在一家台灣人開的電子廠工作,職位是工程文管,管理工程部的一切圖紙和文檔。工程部的經理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台灣人,其貌不揚,矮小瘦弱。工程部對內對外的窗口是我所在的職位,我每天要拿著各種各樣的文件找他簽字,和他的接觸頗多。
就這樣轉瞬間我在那間公司幹了一個多月。
有一天他把我叫到一間辦公室,問我,你想做工程師嗎?高工(高級工程師),想嗎?我說想啊當然想,可是我學歷低,又是剛畢業沒多久,沒資格。他說,想上進就行,不會的可以學。然後他拿起筆,在紙上寫了一個「8K」給我看,這個工資想要嗎?我看著他,重重的點頭,想。他微笑著沖我點點頭,我剛來蘇州沒多久,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等周末了你陪我看看好不好?我看著他,點著頭笑著說好。
周六終於到了,我早早的申明這周六不加班,我給自己挑了身漂亮的衣服,我笑臉如花的看他向我走來,那天去的地方很多,石路,我還記得石路有個叫神仙廟的小廟,我們進去拜了拜,山塘街,平江路,觀前街,中午他帶我吃了人生當中第一頓西餐,我緊張的腿抖個不停,我不會也不知道該怎麼用該何時用叉子和刀,我端起水杯,手抖的太厲害以至於水撒出來,我學他用刀切牛排,聽我的鋼刀划過瓷盤的聲音,我忍著想吐的慾望硬逼著自己咽下半生不熟的牛肉,我諂媚的向他給出我明亮的笑。
下午去了園區的金雞湖,那時候,後來赫赫有名的秋褲樓還處於在建狀態。金雞湖真美啊,順著湖面的微風徐來,沁人心脾,他開始牽我的手,我沒有抗拒,順從的沖他笑,終於,天暗了下來,他帶我進了一家港式茶餐廳,透過茶餐廳的玻璃,金雞湖的美景盡收眼底,我心底升騰起悲涼凄苦的感覺,你看湖邊那麼那麼多幸福的人,為什麼不加上我一個呢。
吃過飯一切都不言自明,他很自然的去開房間,他拿出他的台胞證,登記的前台諂媚的恭維他,您的女朋友真漂亮。他微笑著示意我跟他進房間。那是我長這麼大見過的最奢華的一間房,他示意我去洗澡。洗澡間就在那間房裡,幾近透明,我沖他笑笑,說我有點渴,出去買幾瓶水,你先洗。他摸了摸我的頭,說好,你去吧。我強自鎮定的走出酒店,給了前台姑娘一個笑臉,把高跟鞋脫了拿在手裡,跌跌撞撞不辨方向向前跑去。
從他給我開出8K的月薪開始,我就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我太缺錢了,缺錢缺到我想丟棄自己的靈魂、丟棄自己的尊嚴、丟棄自己的底線去得到它。最後一年大學,3600塊學雜費,800塊住宿費,生活費,畢業設計列印費,檔案管理費,從學校到實習單位的火車票費等等一系列的費用壓的我喘不了氣,我借錢借的給同學打電話人家都不敢接我電話,大年初一我住在實習單位的宿舍哭,一天吃兩頓飯。在我這番的境況下我奶奶三天兩頭給我打電話,她胃病犯了沒錢看病,她摔著腿了躺在床上不能動沒錢看病,她膽囊出了很嚴重的問題沒錢看,她把我養這麼大供我讀到大學我不拿錢給她我真是喪盡天良,我只得縮衣減食厚著臉皮找同學朋友借錢打給她,我拿著蘇州的最低底薪1140元,平時加班1.5倍,周六周日加班2倍,一個月一天不歇息每天12小時的干我也只能拿到3k而已啊。
你說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活著是為了什麼?
我跌跌撞撞的又跑回了金雞湖邊,滿眼的淚水模糊的我看不清任何景象,周末呀,金雞湖有音樂噴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幸福的一家三口或者爺爺奶奶帶著孫孩,這麼多人到處都是幸福的景象怎麼就沒有我的?
台灣人不停的給我打電話,我掛斷,給他發信息「對不起,我做不到」他依然打電話過來,我把手機關機,坐在湖邊,把腳放在水裡,溫軟的水充盈我的腳間,我小聲哭泣起來。
星期一我辭了職,台灣人沒有為難我,上午遞了辭呈下午就讓我走了。
這世間沒有救世主,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當我年底回到老家得知沒有胃病沒有摔傷沒有膽囊出問題,我沖著那個家那些人冷冷的笑。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為了愛。愛是人生存下去的動力,就算曾經沒有人愛你,以後呢,萬一就有了呢!
這個世界的陰暗再多也終究是有陽光啊。很多時候當我想放棄,當我覺得自己堅持不住的時候,當我加入各種自殺群,當我在網上搜索哪種死法痛苦會少一點屍體會體面一點的時候,我都告訴自己再等一等,會有愛我的人,也會有讓我愛的人。
許多人一出生就擁有的平凡生活是我半世奮鬥的終極目標,我且苟活下去,你有什麼理由不去愛這份人生。
此刻外子和孩子在我旁邊香甜睡去,我感激當年我的咬牙堅持,感激當年的我守住自己的底線,縱然今日的我還是懦弱還是暴戾還是不善與人交往還是一堆缺陷,但是這個家庭彼此之間的愛在一點點的讓我成長,讓我成為一個正常人。
愛,是人存在的意義。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咬牙堅持的動力。先說結論,人活著並不為了什麼。並且這個問題無論到什麼時候,永遠不可能得到答案。
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除了自然屬性之外,人還擁有社會屬性。
人之所以會擁有社會屬性,本質上在於人類擁有高級的自由意志,與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
一般意義上哲學對這個問題的要麼是在社會邏輯內用一種看似跳脫出去的站在自然屬性的立場用理性、天賦人權、論社會群體等來解釋,其實本質上還是在人類社會屬性之內的一種邏輯自洽而已。如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為開端,中國以老子為代表。
另一種則是還帶著人的社會屬性試圖去評判自然屬性。如馬克思,齊奧朗(我是齊奧朗大大的腦殘粉,放在這裡只是舉個例子,非黑),孔孟。
至於康德大人的《純粹理性批判》之流也曾淺讀過,個人認為康大的認知論雖然看似找到了一種抽離人的社會屬性思維方式,但其本質還是無法跳脫邏輯的束縛。
在東方如克里希那穆提、奧修之輩,我倒覺得此二者雖看似唯心,也往往被貼上靈修的標籤,但他們的內在思想都有一種反邏輯的感覺,至少他們在嘗試盡量的剝離人的社會屬性去思考。(奧修一來是有靈修這個標籤在,可能會被主流思想不屑;二來曾被扒出借宗教之名斂財騙色。我個人對此不予置評,但看過奧修大部分的書,我覺得他非常非常非常有智慧。)
在人的生存需求與生理慾望需求被滿足後,意義感是人類一切行為最深層次的根本推動力。
但意義感是建立在人的社會屬性基礎上的,只有人類才會擁有意義感,只有人類才會給物質賦予意義。
然而,當你去思考「人」為什麼而活著的時候,你是跳出了人類這一種群,跳出了人類的社會屬性,站在自然屬性的維度,去思考「社會屬性」內的問題。
但是即便你能夠跳脫出去,自然屬性是不存在意義感、邏輯、語言等任何人類創造出的概念的,自然屬性只有事實本身,它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沒有善惡。
比如說,一個人去偷恐龍蛋,母恐龍發現後大發雷霆保護自己的孩子,最終被人類用槍打死了。
從人類的角度看這隻母恐龍很有母性,很偉大,可歌可泣,應當頒發個感動中國十大恐龍獎盃什麼的。
但是從自然屬性的角度看,母性根本不存在,也沒有什麼偉大這一說。一切都是出自於動物的本能。
這隻母恐龍可能會救她的孩子,也可能會把那個偷她蛋的人強姦,也可能和另一隻恐龍在旁邊手拉這手唱《青藏高原》看著別人偷她的孩子而無動於衷。
無論這隻母恐龍怎樣做那都是一種可能會發生的事實,人類的一切概念,都是基於人類有限的認知與人類社會中的邏輯和定義去給事實貼上一個標籤而已。
那隻母恐龍本質上並不是母恐龍,只是我們人類把她命名為母恐龍而已。無論人類把她命名為張國立,命名為張柏芝,這都和那隻母恐龍本身無關。
因此,【人為什麼而活著】這個問題是試圖用人的社會邏輯去解釋人的自然屬性,這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維度,也根本不可能得出答案。
這就是人類語言與邏輯的局限性。
在最開始,語言本身只是用來便於我們交流的工具,但是到現在,語言成為了我們思考和阻礙的束縛。
人類總是會試圖給所有事物都貼上標籤,試圖把所有的一切都納入人類的邏輯體系,根本的原因在於人類本身害怕未知,給事物貼標籤是最快速令人類獲得安全感的方式。
但恰恰是這種貼標籤的行為令人類的思維越來越畸形,令人類的邏輯越來越扭曲。
比如:我們給人類性別的定義就是男人,女人。看到一個有雄性生理特徵的人我們就會把他判定為男性,並且下意識里就判定這個雄性的內心也要符合男人的定義:有攻擊性,主動,沉穩,有責任感等等。
但是這個雄性的內心如果是個雌性的,社會與大眾就會判定這個男人是不正常的,是變態的。
甚至我剛剛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說一個女生到了26歲忽然發現自己是男生,在下面的回答都提到了她雙性人的身份會在今後帶給她許多壓力。
但這才是令我覺得可笑的。
為什麼男人的內心不能是女人?為什麼雙性人就不能被認可?為什麼同性戀就是變態?為什麼一個狗非要看家護院而不能成為一個歌唱家?為什麼犀牛與河馬戀愛就不被承認?為什麼一個人愛上一頭野驢就是錯誤的?
在人類社會的概念里,人類所定義的一切錯誤,一切扭曲在我看來恰恰正是人類自身的扭曲,恰恰正是人類邏輯的變態之處。
人類只能接受在自身有限的認知里是「正確」的事。他們因為自身對於未知的恐懼,因為不敢打破自己有限的認知,而一直在試圖扭曲事實本身。試圖扼殺他們自身認知之外的事物。
這就是為什麼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本身就沒有什麼自由,更沒有枷鎖。是人類的語言和邏輯創造出了自由與枷鎖,所以只要有語言和邏輯存在,枷鎖就一直存在。
因此那些以美食,性,苦難,體驗,成就等作為人活著的原因的,其本質也不過是「枷鎖」之內的邏輯自洽。
而【人為什麼活著】從宏觀的角度來說也不可能得到答案,只有每個人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就個人的體驗給出一個在他個人的認知里最好的回答。
因此,當你糾結於人生的意義,當你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活著,為此迷惘,痛苦,失落,甚至難受得想自殺時,不妨靜下心來,感知你自己的身體。感知你的呼吸,你的血液流動,你抬手時的力量,你聽到的細碎的聲音,你聞到的微小的味道,去感知自己的「存在」。
任何試圖從外界獲得意義感與存在感的行為最終都無法給予你任何有效的幫助,因為外在的東西處於你的心理邊界之外,你無法控制,反而會令你像飲鴆止渴一樣沉迷於虛無的意義感而無法自拔。
只有將紛雜的思維拉下來落到個體——也就是你自己身上,才能更有效的令你獲得實實在在的意義感。(當然這比沉迷於外在的意義感和慾望會好上一些,但也不是說你縮回了自己的心理邊界,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就一定不會再因沒有意義感而痛苦了)
現在的人類文明越發達,社會分工越細,互聯網資訊越即時,我們就越浮躁,越難得到意義感。我們的心靈就越空虛,越迷惘。
我們不明白我們所做的工作到底在創造什麼價值,我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要辛苦忙碌只為了得到一張張花花綠綠的紙,我們不明白互聯網所挖掘的那些我們所謂的需求到底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要造火箭?因為要去探索宇宙。
為什麼要做活動?因為要吸引用戶賺錢。
為什麼要陪客戶喝得爛醉?因為客戶在測試你。
這些所有的為什麼推演到最後你會發現,人類現在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由於基本的生存需求與生理需求被滿足之後的慾望和人類社會迫不得已的規則。
而人的慾望在被滿足後都有一個低潮期,人類社會的規則又都是超脫於個體之上的,這個社會架構本身帶給我們的意義感就是架構在虛無之上的。所以齊奧朗說:「當我們開始思考生命,發現其中有無限的空虛。我們的本能卻已成為了行動的嚮導和組成因素,他們拖至了靈感的飛升和退出的自如。」
所以,人為什麼活著?不去想這個問題的人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影響,因為他在他的認知範圍內的世界裡活得很好;而那些總是思考人生,宇宙之類問題的人卻總會因為生命的虛無而迷惘與痛苦。
這個問題你永遠不可能得到答案,不去想,才是最好的解脫。
然而…………下面這段文字可看可不看,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然而我認為,意義感本身就是一種虛無的存在,誠然每個人都有著社會屬性,但並不代表我們就必須要屈服於群體與社會的威嚴,我不認為順應大眾的思想,不敢接受事實本質是明智的做法。
我認為那些敢於認清自身的限制,並且能夠面對人類對未知的恐懼,承認未知,承認事實,而不是用意義感來麻痹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就像建房子一樣,一開始的地基就不存在,那麼人類建立在此之上的一切又有何用?
拋卻語言和邏輯,跳出過往的自己有限認知的束縛和局限,承擔對未知的恐懼,不再給一切事物命名,不再對一切分類,不再一概而論,剝離一個人的社會屬性,拋卻對事物認識的標籤,拋卻對錯,拋卻善惡,拋卻相對,一切只有「存在」在那裡,然後就能看到事實的本質。
但這樣就意味著一個人需要徹徹底底的「革」他自己的「命」,他將徹徹底底的反對他自己。那種恐懼與痛苦,才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
但對於追求真理的獻身者而言,朝聞道,夕死可矣。
以上。
微信公眾號:鳳紅邪的神經病世界
http://weixin.qq.com/r/4jlQSEbEYhsdrQIr92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曾經為了這個問題洋洋洒洒寫了六千字,而現在,我只想用一句話來回答:
「有一條小路,穿過田野,通向新南蓋特,我經常獨自一人去那裡觀看日落,想像著自殺。然而,我最終沒有自殺,因為我希望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 ——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
存在先於本質
謝邀。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那個著名的佛教故事:「
因有二僧辯論風幡,一個說風動,一個說幡動,爭論不已。 慧能便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
不說故事涵義,就說那個幡為什麼會動。
1、因為它是幡,材質是絹,其性為軟和薄。
2、因為有風。
因為這兩個原因合在一起,所以幡動了。
我們再來說說人為什麼要活著。
1、因為我們是人,人的性是什麼?執和迷。其實想想人很有意思。如果人的眼睛能見萬里,或能見微物,那一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就會完全不一樣。但偏偏,人的視力有限,聽力有限,嗅覺有限,身體的功能有限。
這些有限,對人有什麼影響?沒有安全感,自我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強。比如一個嬰兒,生來就要喝奶,沒辦法,肚子餓。這就是身體的功能有限。你不喂,他就哭。這就是自我意識在其作用。
嬰兒畢竟還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等長大有了分別意識,能思維,那為什麼還要活著呢?除了自我意識之外,還以為第二點。
2、因為「風」。風是什麼?貪嗔痴的念頭和對象。人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貪嗔痴也在長大,為什麼?因為分別意識開始顯現了。青春期來了,對男女開始有分別,情愛滋生。再大一點,無所不貪,無所不嗔,無所不痴。
這時候你不會想為什麼要活著,而是想:我不要死。
如果你要想通人為什麼活著,先想想,幡為什麼會動。
慧能已經給了答案: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心動而已。
人活著,也不過是心動而已。作為一個骨子裡的悲觀主義者,看到叔本華的時候我就淪陷了。
後來發現家父的浪漫主義和陰沉悲觀,母親的洒脫無障礙的那股勁,在我身上都體現出來了。
本科時候學習哲學,大段大段自己讀書的時光。
曾經覺得自己活到30歲的時候就可以了,還沒有變老,還有很多壞的可能性沒有遇到,應該是擁有愛的,應該是經歷了一些事情,但是還不足以看透人生的。
30歲就自殺的觀念,一直根深蒂固。我沒和任何人說起過。包括我爸媽、我最好的朋友們。
直到去年五月意外懷孕,打亂了我所有的生活節奏,打亂了我所有的規劃,我所有的思緒。想做掉,但是又沒有勇氣。渾渾噩噩度過了孕早期,做nt的時候,看到了它小小的躺在我的子宮裡。流著淚走出b超室。告訴老公,肚子里的小人兒,越來越像人了。
後來,每一次孕吐,每一次燒心泛酸,頭疼,失眠,腰疼,我都會想到我媽。
我媽辛辛苦苦生下我,想必是肯定不希望我三十歲就死的吧。
我也感到了我自己對於另一個生命體的巨大責任。
隨著胎兒的長大,我越來越沒有死的想法了。反而在想,當我四十歲的時候,當我五十歲的時候,我會什麼樣。
現在我仍舊無法回答人為什麼活著。但我想,人是有責任的。把另一個生命帶到世界上去,一旦它的生命特別美好,特別快樂,那也許你的生命也有了意義。
哪怕你一直很無趣,很茫然,但是這不怪你啊。
就像高票回答:來都來了。
我還是處男,我還沒有談過戀愛
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存在主義哲學認為人的存在是先於本質的,所以說先有了存在,然後才有了各種標籤,含義,分類,角色,也包括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我們是自由的存在,能夠思考,感受和行動,因此存在主義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會認為我們活著的意義是由我們一生中所有的選擇組成的。當我們即將離世,回顧人生時,或者當我們在任何一個時刻回顧自己的生活時,你都會發現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你的人生迄今為止的意義是什麼,都是由各種大小決定來界定的。
每個人只要活著,不論以怎樣的方式活著,那麼她所做所想所選擇的所有東西,都是在不斷地為自己的存在賦予意義。換句話說,活著就是一個不斷地變成(becoming)的過程,我們在不斷走向我們將會變成的那個樣子,但是具體要變成什麼樣子,又是完全由我們自己來決定和支配的。
所以存在主義裡面會提到存在主義焦慮這個概念,這種焦慮就是源自於我們必須完全為自己的存在意義負責。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就是當我們站在懸崖邊時,唯一阻止我們跳下去的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和意願。我們承擔著很沉重的負擔,因為我們的生死,哀樂,興衰,都是我們自己來負責的。
Erich Fromm在《Escape from freedom》里提出,存在的自由是沉重的,因此我們會想要逃離自由,想要選擇一些現成的框架和體系來替代自己定義自己存在的意義。因此有的人選擇了宗教,有的人選擇了逃避思考,過的糊裡糊塗,還有的人選擇了到知乎上來問人為什麼活著這樣的問題 :P
我自己也曾經特別渴望別人能夠給我一些現成的答案,然後我再照著這個答案去努力就好了。但是比較不同人的生命軌跡,你會發現那些看上去循規蹈矩的人,他們生活的意義會趨於平淡(至少是在我的評價標準來看),而那些活得比較非主流,路線比較小眾而大膽的人,他們的人生意義卻非常清晰明確。
所以說當很多人思考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在嘗試找到活著的意義時,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自由定義自己的人生意義但是會比較辛苦,另一個是讓別人來幫你設計人生旅程但是會比較平庸,而你更傾向於哪一種選擇?
很多時候,每天混著日子過,不想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混日子是一個我們明知道不好但是忍不住做的事情,因為混日子的確可以讓我們更加放鬆。我曾經在企業裡面工作的經驗就是如此,一天天很快就過去了,不用想太多,精神上總體是比較慵懶舒適的。可是我無法忍受長時間如此,因為我的思維或許過於活躍,我無法停止思考和探尋。
反過來,如果你像我一樣選擇了一種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創業,獨自工作,小眾專業),那麼你可能會需要承受很多孤獨,自我懷疑和挑戰,但是你會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生活的意義和樂趣所在,你也會更加在乎自己的熱情和興趣。
延展閱讀:關於人生意義的問題,Viktor Frankl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給我啟發很大,推薦給好奇寶寶們。記得第一次開始思考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應該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候好像剛剛懂事,也了解到一些生活的不容易,令人煩躁的學校,無休止地學習和考試壓力,感覺不到生活的快樂和意義。然而就在那一年奶奶的離世驚醒了我。
那一天放學後,正在吃飯,住宿處的阿姨用慢慢的語氣對我說:「吃完飯,你回家一趟吧,你奶奶說想你了。」恩?奶奶想我了?因為奶奶想我所以我明天可以不上學而是回家了嗎?我先是很驚訝,緊接著離開家前的情景在腦海里回放。
我背起書包原想著去跟奶奶說再見,卻看到正在打點滴的奶奶睡著了,於是我就沒有說一句話靜悄悄的走了。又想到了昨晚做的夢,在夢裡我還是小孩子,在盪鞦韆,奶奶在後面看著我,微笑著。而且這兩天總是感到很不安,想給奶奶打電話來著,但是上學、放學總是感到太匆忙。突然覺得,沒有辦法吃下碗里的飯,心裡在擔憂奶奶病重了。
我放下碗筷就奔向了車站,買了奶奶愛吃的麻團和橘子,焦急不安地等待著回家的車。這時候,有兩個人走過來問我:「你是**嗎?」我回答:「是。」那兩個人繼續說下去:「我們也是要去你家,早上才接到消息說你奶奶老了……」只記得那兩個人又說了好長好長的話,只是我一個字也沒有聽到。思維只停留在「老了」這個詞上,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聽到,我卻鬼使神差般的領會了,說不清為什麼。突然有什麼東西堵在心口,眼淚奪眶而出。多希望,「老了」只是年歲老了而已,沒有其他的深意;多希望,我沒有明白這個詞;多希望,奶奶還在家裡等著我。車來了,記不得怎麼上去了,只記得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不知道怎麼停止眼淚。在那輛車上,太多的回憶砸向我。奶奶為我梳頭髮,奶奶為我買零食,奶奶領我去玩,奶奶給我零花錢,奶奶笑著的表情,奶奶因病瘦弱的樣子,我為奶奶擦耳環,我給奶奶打胰島素,我和奶奶的合影……彷彿就在昨天的記憶,再尋常不過的小事,卻永遠不能再現。我失去了在這世上最愛我的人之一。
那時候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體會到「死亡」意味著永遠的失去。更加懂得了活著並不是為了自己,活著不僅是自己權利更是肩上的責任,活著是為了家人,為了那些愛著自己的人,因為如果我不存在了,留給他們的將是永遠無法彌補的痛。這是十幾歲的年紀所懂得活著的意義。
高三的那一年,10歲的親妹妹突然因為腸梗阻進了急診室,做了大手術後被推進了重病監護室。那一年的春節,我們一家四口人是在醫院裡度過的。每天每天守著生病的妹妹,看著各種她的小手上埋著大大的針頭,嘴裡插著胃管……那種心疼的畫面直到今天我還是不想去回憶。那時候就希望躺在病床上的是我自己,想用我的全部生命去換她的健康。看到了幾近崩潰邊緣的媽媽,也第一次見到了嚴肅的爸爸脆弱的一面。雖然平時在家裡總是會和妹妹因為各種小事吵起來,偶爾也會討厭這個妹妹,然而那個時候深切體會到的是,絕對不能失去。家人在生命中的重要遠遠超過了自己所認為的。還好妹妹好起來了,那時候認識到的生命的意義真的就是因為我們在這一世有牽掛,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有著絕對不想失去的信念。
然而隨著生活的繼續,還是有很多悲傷的時候是會有想要拋棄一切的想法,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然後那個時候讀到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他通過深沉的思考和冷靜的審視得出:「死並不是一件急於一時的事。」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死亡早晚會到來,我們又何苦想著提前結束生命,有時候活下去才是勇氣的體現。
大學畢業以後我回到家鄉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過上了安穩的日子。剛開始的時候滿足於那種安逸的感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生活的無力感越來越大,每天重複一樣的生活,感覺活著變得越來越無趣。工作也沒有帶給我成就感,總覺得對不起曾經自己的努力。還有面臨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感覺如果按照大家的生活模式活下去,安穩倒是安穩但並不是我想要的。突然想不通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靜下心來想了很多,發覺一路走來的人生,好像沒有多少是美好的,是真真正正快樂的。一直以來,為了不辜負期待規規矩矩的活著,為了不讓你們傷心努力的活著,為了我能改變些什麼,為生活努力著。可是,為什麼到現在我發現我還是什麼都做不了,什麼都改變不了。甚至越來越懷疑自己,懷疑人生的意義,除了覺得我應該並且必須活著以外想不出其他的理由。對於未來,對於明天,對於生活,對於愛情,沒有任何的期待。關於夢想,關於熱情,我發現我一無所有。真的好像生活里的一切開始變得越來越無所謂。笑著,哭著,活著。之所以寫日記是因為擔心自己都不知道那些個日子是怎樣走過的。一路走來,一直都是堅強的,連自己都記不得那些痂是怎麼結的。現在,明天,我知道我還是會堅強的活下去,僅此而已。
然後那個時候讀了《活著》。解放戰爭、人民公社化、大躍進、大鍊鋼鐵、文化大革命,這些曾經輕描淡寫地記載在歷史書上的文字。可是小說以福貴為主角講述的有血有肉的故事,以一個小的家庭的命運展現給我那個時候的中國社會,愚昧的、盲目的、貧困的,我才終於體悟到那段歷史到底意味著什麼。
說《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一點也不為過。家裡為了讓弟弟有慶上學送走姐姐鳳霞的那一幕,「鳳霞眼淚在臉上嘩嘩地流,她哭得身體一抖一抖,鳳霞哭起來一點聲音也沒有,她時不時抬起胳膊擦眼睛,我知道她這樣做是為了看清他爹」。她難過,卻沒有反抗,他爹福貴捨不得,卻沒有辦法。我讀著,也跟著流淚,雖然福貴那麼冷靜的敘述著,可我還是哭得不行。有慶聽說姐姐送了人,哇哇的哭。可抵不住父親的打還是上了學。誰又想得到這個為了給小羊割草每天奔跑著上學,單純可愛的小少年在十三歲的時候竟被人把血抽幹了。我難以置信地往下讀著,希望後文告訴我有慶沒有死,直到看到福貴埋了他我才相信。太震驚了,感覺心都皺了。二喜的出現讓我寬慰了好多,鳳霞遇到了好男人,福貴和家珍遇到了好女婿,我跟著微笑。可是厄運讓人來不及喘息,鳳霞死在自己生孩子(苦根)上。福貴說:「我的心裡就跟結了冰似的一陣陣發麻,我的一雙兒女就這樣都去了,到了那種時候想哭都沒有了眼淚。」我讀著,心,疼著,那個發了一次燒就又聾又啞的小女孩,被父親送人又回來的女孩子,好不容易嫁人了的小女人,一直以來孝敬父母的好女兒就這樣失去了生命。一直以來生病的家珍也離福貴而去。這個從嫁給福貴就開始受苦的女人,作為人妻,作為人母,都盡心儘力,最終耗盡了全部的生命。一個老人、一個男人、一個孩子,以為會是這三個人將故事繼續。事實是,苦根長到四歲,他爹二喜死了。「那時候天冷了,我拉著苦根在街上走,冷風呼呼地往脖子里灌,越走心越冷,想想從前熱熱鬧鬧的一家人,到現在只剩下一老一小,我心裡苦得連嘆息都沒有了。」我也跟著心裡都涼透了,還在傻傻期望這一老一小終生為伴……苦根五歲的時候就成了福貴的好幫手,有了自己的鐮刀,會割稻子,和福貴說買一顆糖就行,還要攢錢買牛呢。七歲的時候力氣大多了,一天發燒,福貴給熬了薑湯,煮了豆子。福貴下地回來,苦根沒了心跳。孩子命太苦,沒吃過好的,吃豆子撐死了。作為讀者的我麻木了,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有慶、鳳霞、家珍、二喜、苦根,當他們死去時,我開始是震驚,是哭泣,後來是疼痛,是傷心,再後來是麻木,是冰冷。生命原來是這麼容易就失去了的,活著原來是如此的艱難的。福貴的故事穿越了中國五十年的歷史,他被抓去打仗,家裡的鍋被砸,羊被牽,差一點丟了房,三個月靠四十斤大米維持生命……人物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那時候的社會有著不可推卸之責任。然而經歷種種依然活著的福貴卻也讓我看到生命原來是如此頑強的。
余華說他曾經嘗試用第三人稱敘述福貴的故事,可是失敗了。因為福貴經歷了多餘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我想我聽了他的故事,看到了他的苦難,讀了余華的文字,感受到了他的幸福。從字裡行間,看得到家人之間互相的犧牲、扶持、照顧,那親情的溫度早已力透紙背。這個被自己敗光了家的窮漢子也是富有的,他的家人沒有一個是主動背棄他的,都是用盡了全部生命去愛的,只可惜生命的長度太短。讓我震驚的是,我以為福貴活著是因為血濃於水的親情,可是當世界上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的時候,他還是活著。這可能正是余華想表達的「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這著實震撼了我。
讀過《活著》我懂得了,原來,活著可以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是一場盛大的旅行,僅僅因為活著就足夠盛大。
初中、高中、大學、工作,在每一個人生的階段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也總有那樣的時刻會覺得找不到活著的意義。然而總會都有些人,有些故事,讓我成長,讓我對於「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產生不同的回答。活到24歲的現在,我離開了家鄉,一個人來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我不知道我的人生之路還有多長,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是我已經不再懷疑活著的意義。活著本身就有它的意義,我們要思考的應該是自己要怎樣的活著,想過怎樣的生活。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多年。
小時候覺得這個問題也會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有朝一日找到了,就可以依靠這個意義或是目的去完成一生,生活中的不如意也沒那麼難以忍耐。
然而,當我們從外部去尋求一個活著的目的時,常常是不願意麵對「自己」,不願意讓「自己」顯現的時候。想要一個「人活著的目的」,無非是因為自己沒有一個活著的目的。
可是,任何目的都有指向。對上帝而言,人為什麼活著?對老虎而言,人為什麼活著?對路人甲而言,人為什麼活著?
對這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而言,一個單個的個體活著的意義不過滄海一粟,微不可計。人活著,大約只有對自己的意義。
所以,與其問「人為什麼活著?」,不如問「我為什麼活著?」「人」不是你,你也不是「人」。肉體的生存無所謂目的也無所謂意義,無非是生命的載體罷。
目前而言,我亦不知道我的生命於世界而言的意義,而我卻知道它於我自己而言的意義:它是一個人的所有可能性。到我死的那一天,我能是什麼樣的。不到終結的那一刻,「我」就是尚未完成的,我想看到一個完成了的我可以是什麼樣。
如果你現在你死了,那麼這一刻的你就是你最終的樣子,因為所有的可能性都伴隨著死亡而消失。現在你混混沌沌、迷迷茫茫、將明未明,彷彿在大霧之中,你不知道你自己目前是什麼,也不知道你擁有什麼,更不知道向著哪個方向前進,只能不斷環顧四周,探看他人的路徑。你現在就像是一粒種子,而這粒種子卻不知道自己該發出什麼樣的芽。
而這並沒有關係,因為種子之中天然地就蘊含著未來的形態——而你可以選擇是順從天性,還是雕琢自我。好好活,做有意義的事;
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
曾經在朋友圈發過這樣一句話:「那麼辛苦的活著為了什麼」
得到的回復有很多:「為了不那麼辛苦」「為了活著」「為了給爸媽依靠」「為了死」「為了活的很好」「為了錢」「為了一口飯」
並不是無病呻吟。
很長一段時間裡,包括現在,我都在想這個問題。
以前(大概是二十歲以前吧)懵懂,只知道要好好讀書,拿班級第一,考上好大學,至於戀愛,結婚,似乎不是那個時候該想的問題,所以現在想起來,那時候很快樂,不用思考那麼多問題。
短短几年間,地球還在轉,而我的世界卻發生了太多的變化,讓我不得不面對一些現實,也讓我開始真正去思考,我為什麼活著?
從小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慢慢的他們老了,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離開這個世界是早晚的事,也是應該的事,但是當你真正去面對他們的離開時,你會發現道理終究只是道理,你還是會難過,會哭。也僅此而已。
接著就是爸爸的離開,從來沒想過這個事,但是這件事確實發生了。我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想,你說你辛苦了大半輩子,養了一雙兒女,日日夜夜的陪伴,最後你不想離開但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心裡會有多少不甘心和不情願?我懂,從你最後的眼淚我能看懂很多,可是你也做不了自己的主。
大人總說,這是命,可我不願聽。
時間不是解藥,心口的傷還在,想起還會痛。
我總是在自責,為什麼那時候自己還沒畢業,還不會賺錢,想多挽留一天都做不到。現在可以賺錢了,也認得路不會走丟了,可以帶你們出來瀟洒了,可是人已經不在了,有什麼用?
這些年最怕進醫院,最怕聽到哪裡出事有人離開這個世界,害怕極了!
我不想承認自己是個戀家的人,可是在外面久了,還是想回家看看;我也不想承認自己太看重感情,總覺得這樣的人一點都不酷,可是哪怕那個人再氣人,轉身溫柔看著你或者需要你幫忙的時候,還是會好了傷疤忘了疼。
所以我總是問自己,你為什麼活著?
為了賺錢?可是你已經賺到錢了,雖然不多,但是似乎那些物質需求對你來說也可有可無,那麼錢多少又有什麼用?為了還債?可是早晚會有還完的那一天,還完之後呢?為了這個家?可是早晚媽媽也會離開,弟弟成家,我自己一個人怎麼辦?你也可以找個人成家啊,可是真找到那個可以陪你一輩子的人,結婚生子,時間積累下來的全是最珍惜的感情,對於我這樣一個人來說,將來讓愛我的人看著我離開,這件事本身就很殘忍,讓我看著我愛的人離開,我已經想像不到自己會變成怎麼樣。所以我寧願這一切都不要開始,沒有這一世的債,走的時候也會很輕鬆,不是嗎?
所以我為什麼活著?高票說得好,來都來了~
人本孤獨,不必強拉硬拽結伴而行!
推薦閱讀:
※有哪些養魚的樂趣和回憶?
※同樣 25 歲,為什麼有的人事業小成、家庭幸福,有的人卻還在一無所有的起點上?
※那些奇怪的恐懼症是怎麼形成的?
※23 歲到 35 歲該如何實現資產增值?如何不陷入結婚生孩子買房的惡性循環中?
※有哪些事是你找到對象後才知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