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汽車和一部智能手機,哪個技術含量更高?
相關問題: 一架飛機和一輛汽車,哪個技術含量高些? - 科技
1.不想妄斷兩個行業的技術高低,奧特曼和超人誰厲害?一定要分高低那是仁者見仁的事情,這個答案沒有結果,不喜請摺疊,謝謝。
2.專利、論文、著作權作為知識產權是對研發成果一種量化的手段,同一個行業內可以對比,不同行業內純看數字比較沒有意義,出成果的手段、方式、成本根本不一樣。一台電腦一個人一個好的想法,碼出來可以跑出很多結果,汽車業沒有試驗的結果發個論文?互聯網熱錢多幾千萬可以做很多事情,丟汽車業試看看,絕對波瀾不驚。
手機的開發周期多長?汽車的開發周期多長?手機都做什麼測試?汽車都做什麼測試?
我知道汽車業的供應商知名度沒有IT業的企業高,盈利也沒IT多,消費電子與工業製造的出發點不同。但答案里提到的每一個供應商在業內都有夠高的威望,每個人都有很多不了解的事情,請不要淺見,相信我,每個行業都有這麼多普通人不知道的可是又不斷在影響我們的供應商,只是有時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在哪裡,用什麼方式,看不見不代表沒有。
我不覺得專利含金量就一定有高下了,兩個行業專利數量的差距的確很大,這隻能說明汽車業出成果比IT難,而不能說IT業技術含量比汽車高。.
3.不否認電子工業的偉大,實際上汽車自身受電子工業的發展影響也很多,答案里已經提到了,這二十年來汽車的進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電子水平的發展。至於模擬分析、電控,是電子、IT的副產物,我只能說,這叫做「交叉複合學科」。假如用到物理、數學的行業,都算是這兩個學科的副產物的話,如何?每個學科都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探索未知的。
4.每一個工程師要學的內容都很多,每一個工程師的工作都很繁複,每一個工程師要面對的問題都多到燒腦,只不過行業不同,學習的知識不同,工作內容不同,面對的問題不同而已。都很難,請尊重每一個行業。
5.研發、設計、生產區別非常大,手機汽車生產都有工藝問題,設計都有難題,不要混為一談。丟專業辭彙只為做解釋,無意提升逼格,謝謝。
6.一直在討論的是手機和汽車,請勿擴大到電子、IT工業,僅舉一例,華為、中興的手機產業只是毛毛雨,不是核心業務,謝謝。
7.標註黑體字請注意,再次感謝。
----------------------
我想目前製造業都差不多是一種模式,恕我淺見不知應該用哪個專業的辭彙來描述這個事情。
就拿聯想的手機和比亞迪的汽車(比亞迪的電池比光伏、汽車更賺錢)來說吧,聯想和比亞迪都算是一個「主體」的廠家,它在設計一個產品的時候實際上是一個「組裝」的過程,他們都無法自己生產出那麼多的零配件,只能找各種各樣的供應商,定製產品,最後裝配成自己所想要做出來的產品。
對於這個「產品」而言,主體的廠家手握很多技術以及專利,但更多的是針對「產品」整體,比如手機會關注系統的開發,生態環境的建設,手感,外觀,以及一些獨有的技術,比如Active Protection System,汽車關注動力幾何,平順與否,雜訊什麼樣,油耗高低,安全性能,等等,另外每項產品都會做非常多的測試,主體的廠家對這些測試的結果一清二楚,他們知道「自己的產品」是怎麼樣,零部件技術確實有很多在供應商手裡,手機模塊化與汽車模塊化有著很多類同,汽車需要考慮整體化,手機也一樣,兼容性這個詞意味著太多。
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模式下,「從天然材料加工成成品的技術總和的話,手機是要遠高於汽車。」的說法,並不合適。
「一個手機生產出來牽扯到的因特爾,谷歌,高通,JDI,夏普,SONY,三星,NI,台電這些公司全都加到一起。」
如此說來,FEV,AVL,Ricardo,Bosch,Denso,UAES,Delphi,Aisin,BorgWarner,Pierburg GmbH,等等等等,加起來又是怎麼回事。
如果說Intel,Google是業界巨擘,身處壟斷狀態,以上汽車相關也都是。
就以Bosch和Denso為例,全球已經保有的汽車裡,要找出同時脫離這兩家供應商影響力的作品,我想很難,更何況這兩家涉足的範圍遠不止汽車而已,如今我們常用的掃一掃矩陣型的QR二維碼,就來自於Denso。
從天然到成品的過程,確實從沙到晶管到手機是很長的一個過程,汽車難道就不是?
鐵礦銀礦油田到一輛車的誕生這條鏈就不夠長?
至於手機需要用到的基礎學科數不勝數,汽車更多用到傳統工業技術,也不能贊同。
手機硬體的生產屬於電子電器,軟體則是編程開發,如果說前者偏物理後者重數學的話,「燃燒動力學,空氣動力學」本身難道不也是物理和數學的衍生物么。
傳統的工藝技術,比如工程材料、加工工藝、互換性(精度)這些內容,我想是製造業共同的需求,只不過說機械行業更容易給人這種既定的印象,否則手機是怎麼生產的?二極體三極體主板麥克風CPU液晶屏是怎麼生產的?每一個產品跟隨著材料的更新換代都會實現自身更好的功能,每一個產品隨著工藝的升級都能更好的控制成本以使價格更平民,手機與汽車沒有兩樣。
工藝技術只是一個汽車工程師必須學必須懂必學掌握的內容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並不能因為汽車工程師必備這些內容,而手機工程師不必備,就認為汽車業是這樣的而手機業不是。
」生產「,」研發「以及」設計「這三個過程,需要區分清楚。
對於汽車工程師而言,需要懂得的物化數學相關內容太多了。
不懂得燃燒學、流體力學、熱物理、傳熱學四大基礎,如何明白髮動機的奧義?
未曾翻過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三大天書,如何挑戰車身以及各種零部件結構?
沒見聞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倆學科以運動學的角度研究機械,活塞曲軸一個往複一個旋轉看起來簡單,描述其運動規律可知多複雜?
摩擦也簡單,胡克定律大家都知道,那要描述輪胎的滾動、切水、附著、滑移、接地面壓力、外傾怎麼辦?
這些都是很基本的內容。
是不是物理相關,有沒有化學內容,需不需要數學。
更玄學的還有,單自由度多自由度下線性系統、非線性系統對激勵的響應狀態,模態的階次,有限元,拓撲求解,流固耦合。
「加工精度,外觀設計,氣動外形,各種部件的材料優化,機械結構不斷優化。」
這句話本身就以非常海量的基礎學科內容為前提。
還沒完呀。
「電子控制和娛樂系統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部分,但是這些非必要條件我想不應該作為主要考慮範圍。」這也沒法同意。
這一二十年來,汽車技術進步最明顯最關鍵最重要的部分,並不是「加工精度、外觀設計、機械結構的優化」,而是「電子控制」啊!
維多利亞時代尚且能出現差分機這樣逆天的存在,與之相比懸置底盤發動機的結構都是小朋友,複雜度無法相比,但需要明白的是,每一樣機械都是以「能夠實現既定的功能」而存在,他們的關注點不一樣。一個支架簡單吧,死物,不會動,就架在車身,連接著某個零件和某個零件,但分析它的強度、疲勞、剛性、模態需要學習的內容一樣很多。
人類掌握機械的精髓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想像,很多人沒有機會見到機械的美學。
至於汽車外形,我明白家用車遠不到需要考慮風阻,舊車型新車型外觀即使變得更科幻更時尚,也一樣有人喜歡復古。
何況我們需求的動力性通常就是那麼多。
所以很多人覺得汽車在這幾十年間沒什麼變化。可是二十年前的汽車效率能和今天的汽車比?
ECU/TCU/EMS/ESP都是用來幹嘛的?
作為一個汽車工程師,一樣需要學控制理論,電子電工,單片機,各種編碼編程,機電一體化這樣大的概念是不是都曾耳聞?
在電控實現精準、迅速、自學習的控制這樣的背景下,以前做不到的很多事情今天我們都可以做到,翻開引擎蓋,看看裡面一把一把的線束吧,剪開它,裡面有數十數百密密麻麻的電線,感測器就更不用提了,IT的進步豈止是給手機帶來革命而已。
我敢說有很多汽車工程師可以轉眼跳槽到手機廠商做外形寫代碼------這絕不少見,有幾個手機工程師敢跳槽去做車身底盤?
我不想說汽車工程師全能,但對於汽車工程師工藝問題是用來輔助設計的底層相關,物化數學相關學科是做好設計的主要內容,電子控制則是這個時代影響下要往前走不可或缺的BUFF,一點都不輕鬆。
我也不想說做手機是簡單的工作,Iphone是非常明顯的例子。
再次強調,每一個工程師要學的內容都很多,每一個工程師的工作都很繁複,每一個工程師要面對的問題都多到燒腦,只不過行業不同,學習的知識不同,工作內容不同,面對的問題不同而已。
但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可以代言」科技「兩個字,更勿輕易對比兩個行業之間的技術。
手機電腦只不過是因為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會用到,所以感受比較直觀而已。
私以為[怎麼看待劉慈欣說「IT 技術的增長給人類進步的假象」? - 知乎用戶的回答]此題值得一看。
一輛汽車和一部智能手機,哪個的技術含量高些? - 聶鑫的回答
算了,對自己好一點,都有人開始質疑窩的道德水平了,要不是有這篇雄文開嘲諷,完全無視神車集團的專利數量,我們汽車人也不會隨便出現啊!
嚇死我了啊!!!
郭松
不喜歡這種抬高自己 貶低別人的回答 不卑不亢的回答問題 向讀者傳播知識不好嗎 非得要秀逼格 證明自己行業才是宇宙罪不可或缺的嗎 也許移動通信設備行業也有你所不懂的厲害之處呢 說到底 你不是個有文化的人 頂多算有知識的流氓 不可取
我都是有知識的流氓啊!!!流氓啊!!!我幹了八年產品設計項目管理,現在我們汽車業被質疑了聊個兩三句竟然成了流氓啊!!
好吧我也好想當流氓!館長臉。
好多正義人士紛紛來開班教學啊!!電子重要啊!
嚇得我要坐在地上了啊!
你們寫作文不審題么?
-----------原文分割線-------
如果看2,從天然材料加工成成品的技術總和的話,手機是要高於汽車的。
…………朋友,你知道汽車上有多少種工藝,多少種天然材料加工成品,以及這些材料的加工難度么?
EVONIK,BASF,DUPONT,EMS,宇部這些巨頭給汽車提供各種塑料材料。有很多牌號手機製造商連影子都見不到好嗎?你家專利庫里的專利可能還比不上這些材料供應商的材料牌號多好嗎?
其中涉及到吹塑,注塑,擠出,滾塑,發泡等工藝。
車輛內飾,外飾,結構件,功能件的工藝要求都不相同。
有的要外觀,有的要紋理有的要高低溫,耐意外液體,耐臭氧 ,有的要結構強度。
高溫尼龍持續使用溫度180度峰值溫度280度持續整個生涯啊! 你家手機120度幾小時就要完了吧!
沒聽說過手機還要耐北極汽油吧?還泡在油裡面耐1400多個小時高低溫交變吧?
沒聽說過手機要做排放吧?一天浸泡試驗才漏幾毫克碳氫燃料出來吧?
沒聽說過手機要做FEA分析吧? 要控制硬度結構保證退藕的同時還要耐200度高溫熱氣流吧? 然後氣流在裡面竄得還不太響吧?
沒聽說過手機要在地上磨磨磨4萬公里不爛吧?沒聽說過低滾阻手機吧?雪地手機吧?
沒聽說過手機要保證橫著振動豎著斜著震動靜剛度動剛度不超標吧?你家手機摔地上再可怕也比不上發動機懸置斷裂掉下來吧?
這還只是塑料和橡膠材料而以,材料啊!大學學一下工程材料塑料材料好嗎?
這裡還沒說金屬材料,還沒說其他複合材料好嗎?!
沒和你談有限元分析,玩力學分析好嗎?你家手機頂多用個跌落試驗破天也就兩三米好嗎?人家車輛要50公里撞大水泥敦子駕駛艙不潰縮啊!
還沒和你做流體流場分析啊,你家手機放風洞里橫吹豎吹都是一個平板好嗎?諾基亞手機已經掛了好嗎?車輛里里外外都要做流場分析好嗎?
還沒跟你談發動機標定,車輛控制策略啊朋友,你手機就一個OS控啊控的,黑屏重啟就是了,人家車載系統死機不能影響到汽車安全好嗎 ?你家手機搓壞了頂多扔了,人家車輛換擋策略有問題車毀人亡,飛出高環啊朋友,這個時候你就希望你手機能夠蹦出一個氣囊了。忘了說,氣囊控制策略也不能像手機一樣死機啊,一死機炸一臉血啊!!
還沒和你談NVH玄學啊朋友。你家手機聲學要控制多少分貝啊?手機有沒有發動機雜訊有沒有風切音胎噪啊? 手機那麼小,固有頻率測出來不知道做什麼啊?可以試試水電火電聽聽耳機?
好好做個消費電子玩家好嗎?!
其實這種跨行業比較真心沒什麼意義,因為太難量化,沒什麼硬指標,容易形成各說各話的局面。
不過 @聶鑫的答案里的硬傷還是需要指出來的。
第一個硬傷就是那張專利表,他試圖以這張表證明汽車公司的技術含量不如手機。
排名 專利數 公司名 國籍
1 68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United States
2 467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KR Korea
3 3825 Canon K K JP Japan
4 3098 Sony Corp JP Japan
5 2660 Microsoft Corp United States
6 2601 Panasonic Corp JP Japan
7 2416 Toshiba Corp JP Japan
8 227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TW Taiwan
9 2103 QUALCOMM Inc United States
10 1947 LG Electronics Inc KR Korea
11 1851 Google Inc United States
12 1806 Fujitsu Ltd JP Japan
13 1775 Apple Inc United States
14 1739 General Electric Co United States
15 16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United States
16 1494 Seiko Epson Corp JP Japan
17 1470 Ricoh Co Ltd JP Japan
18 1455 Intel Corp United States
19 136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 L P United States
20 1334 BlackBerry Ltd CA Canada
我們一家家公司看過來。
1 68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United States
IBM的主營業務是什麼?
人家連從前的主業電腦都不幹了,賣光實業跑去轉行服務業,你和我說它和手機有關係?那6809個專利里有幾個是手機相關?我是沒空一個個翻,但是IBM首先可以排除在手機陣營之外了。
2 467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KR Korea
前二十唯三的手機業務可以算主營業務的企業。
但人家也不是只做手機啊。
如果按營收所佔百分比來算專利件數(雖然不嚴謹但也比把4676件全算到手機頭上強),那充其量有一半是手機相關吧。
3 3825 Canon K K JP Japan
佳能:我們專業三十年賣相機印表機投影儀,手機?那是什麼?
4 3098 Sony Corp JP Japan
5 2660 Microsoft Corp United States
微軟:咱每年靠WINDOWS和OFFICE就能賺飽了,手機?隨便做個WP玩玩就行。現在還做實體?太LOW!
索尼:XBOX ONE賣不過PS4哈哈哈哈哈!
6 2601 Panasonic Corp JP Japan
算了……我都不好意思黑他做的手機……除了日本本土以前還有點市場外簡直……連中國官網產品介紹里都沒手機……
7 2416 Toshiba Corp JP Japan
和樓上半斤八兩……也是連自家官網產品列表都不敢放手機……
8 227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TW Taiwan
一開始沒看明白是哪家……搜了一下,富士康,呵呵。
它和手機相關的就是生產了吧……
9 2103 QUALCOMM Inc United States
高通,算是和手機關係最大的企業。姑且算它的專利全和手機有關吧。
10 1947 LG Electronics Inc KR Korea
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LG電子凈利潤為1571億韓元,好於上年同期的凈虧損4139億韓元。
手機利潤
LG電子移動部門第三季度凈利潤達到215億韓元,好於上年同期的凈虧損1388億韓元。彭博社的統計數據顯示,市場分析師此前預計,LG電子第三季度移動部門凈虧損將達到142億韓元。LG電子移動部門第三季度的營收為2.4萬億韓元,同比下滑11.4%。
這兩年巨虧,剛止損,算它手機專利佔1/7。
11 1851 Google Inc United States
谷歌,有個答案里有人叫它手機公司?呵呵呵呵。
谷歌做出無人駕駛汽車以後就可以叫它汽車公司了吧?何況他的無人駕駛系統搭載的測試車還是豐田的……
也不先搞清人家主營是什麼……
難道你不知道人家盈利最主要是靠賣廣告么……
這群喜歡折騰新技術的死GEEK在手機上花的精力估計還不如google glass……就別厚著臉皮把人家拖到手機陣營去了……
12 1806 Fujitsu Ltd JP Japan
富士通:手機?
13 1775 Apple Inc United States
終於到龍頭老大了……
按產品劃分:
蘋果公司第四財季來自於Mac的營收為66.2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24億美元增長18%;
來自於iPod的營收為4.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73億美元下滑28%;
來自於iPhone的營收為236.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5.10億美元增長21%;
來自於iPad的營收為53.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1.86億美元下滑14%;
來自於外設的營收為14.8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19億美元增長13%;
來自於iTunes、軟體及服務的營收為46.0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2.60億美元增長8%。
手機占營收終於!超過一半了!但是專利數對半開的話只剩三位數了呢!
14 1739 General Electric Co United States
通用電氣:我們不玩手機。
15 16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United States
通用汽車:我們只做汽車!
16 1494 Seiko Epson Corp JP Japan
愛普生:我們也不做手機。
愛普生:不過我們做APP。
17 1470 Ricoh Co Ltd JP Japan
理光:……
18 1455 Intel Corp United States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812393
19 136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 L P United States
惠普:能特么別提手機嗎……
20 1334 BlackBerry Ltd CA Canada
好不容易來了家只做手機的……
在我眼裡它是這樣的。
(做完後發現我真是閑得蛋疼……)
於是 @聶鑫你丟那張表到底能證明什麼?
同理下面那張圖我就不再來吐槽一遍了。
然後第二個硬傷是這張表擺明了是美帝本國的專利數吧?一看沒有豐田我就覺得很奇怪啊,每年丟大把的研發經費下去沒專利?我依稀記得光混動就好幾百個啊。於是我上日本專利網查了下。
咦手機公司以及其高大上的供應商好像不多嘛?
再看看豐田,電裝,本田的專利數,人家這可是實打實的汽車相關專利,你們自己和蘋果黑莓比比。
當然光比數量沒什麼意義嘛,我們再深入一點看。
日本的專利資產規模。
前十兩家汽車公司,而且專利還基本是純汽車相關。
2013年專利申請的熱門方向集錦,怎麼看都是人家鄙視的傳統行業比較多嘛,看看人家豐田在榜單的出現次數……
順便這四張圖可不是單獨日本本土的數據而是美日歐的綜合數據。
所以說要比專利多,手機行業還未夠班啊。
——————————————————分割線————————————————————
上面都是對某答案的吐槽,接下來開始答題。
一輛汽車和一部智能手機,哪個的技術含量高些?
我們要切題嘛,題主就是問一輛汽車和一部智能手機哪個技術含量高,大家把範圍擴散到汽車行業和整個電子行業比幹嘛,先不說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交叉重疊嚴重,這點最上面的匿名用戶作了說明,更何況手機也不過是電子行業里的一小部分而已啊,手機都能代表電子行業21世紀技術結晶的話你們把電腦置於何地?
但是光拿車子和手機比實在是碾壓太厲害沒多大意義,比如我拿台超跑
豐田集大成之作——LFA
和目前算是技術含量最高的手機之一的iPhone比。
簡直就像大人欺負小孩一樣,量級不同。
不說別的,光是LFA的碳纖維材料找不到合適的供應商,豐田自己建了個工廠研究工藝自己造,光這個就夠碾壓大部分手機廠商了……
那麼我們怎麼比比較好呢?
私以為就比汽車廠商和手機廠商自己做的部分,把完全由供應商提供的部分剔除,否則你說谷歌是手機公司我還說他是汽車公司呢,扯到最後發現把全世界的供應商都扯進來了。
那麼我們來看看手機廠商一般自己都幹些什麼。
1.設計。
手機大致上可分為工業設計,結構設計,硬體設計。
欸正好汽車廠商也要干這個,我們比比看。
手機設計流程1、ID(Industry Design)
工業設計
包括手機的外觀、材質、手感、顏色配搭,主要界面的實現與及色彩等方面的設計。
2、MD(Mechanical Design)結構設計
手機的前殼、後殼、手機的攝像鏡頭位置的選擇,固定的方式,電池如何連接,手機的厚薄程度。如果是滑蓋手機,如何讓手機滑上去,怎樣實現自動往上彈,SIM卡怎樣插和拔的安排,這些都是手機結構設計的範疇。
3、HW(Hardware) 硬體設計
硬體主要設計電路以及天線,而HW是要和MD保持經常性的溝通。
比 如MD要求做薄,於是電路也要薄才行得通。同時HW也會要求MD放置天線的區域比較大,和電池的距離也要足夠遠,HW還會要求ID在天線附近不要放置有金 屬配件等等。可想而知一部內置天線的設計手機,其製造成本是會較一部外置天線設計的手機貴上20-25%,其主要因素就是天線的設計,物料的要求與及電路 的設計和製造成本平均都是要求較高一些。
汽車的話設計上考慮的要素量級和手機完全不一樣……要做的工作量也完全不一樣……
如何設計一輛汽車? - 汽車設計
參見這個答案。
個人認為設計方面汽車完爆手機。
2.核心零部件硬體的開發。
手機的話核心部件大概是晶元,屏幕,電池,攝像頭。
發動機三大件是發動機,變速器,底盤。
首先手機晶元手機廠商並不是從無到有自己開發的,即使是蘋果三星華為也都是從高通,德儀,聯發科等晶元廠商拿到基礎款後自己再加工改進一下(小廠商乾脆就直接定製了完全不具備開發能力)。
而發動機的話各大汽車廠商可都是從最底層一點點自己做的,基本沒有找供應商提供底層方案然後改一改就拿來用,因為那些供應商的技術基本比不上各大汽車廠商自己,當然也有比較NB的例外存在,比如雅馬哈。(小廠商直接拿大廠商的發動機或者找供應商,這點上和手機廠商一樣)。
同理屏幕電池攝像頭除了極少數廠商(三星給自己屏幕,索尼給自己攝像頭之類的)有自給自足的能力外大多也是找供應商拿貨,而變速器和底盤一般大廠也不會找供應商拿方案。
核心零部件方面,個人感覺汽車巨頭比手機巨頭稍強,下面的小廠大家雖然乾的事兒都差不多,但是汽車廠商肯定也要強過手機廠商。
山寨手機把硬體拼一拼套個殼就能用,汽車你把三大件組一塊兒可不會跑,就算會跑你也不敢賣。
3.軟體設計。
IOS和安卓從功能和演算法上肯定是能完爆汽車ECU的電控邏輯的,但是電控邏輯的說明書拿出來夠你讀一年的……一環套一環一層疊一層……我也不敢說這是好是壞……不過即使是我這個只懂C++的編程門外漢也能看出ECU的演算法效率實在是太低……估計是有其他安全性和耐用性的考慮在裡面吧這方面不懂不亂展開了,這個環節手機大手贏。
不過順便黑一下小米這種改一改人家安卓的UI就敢自稱開發了國產操作系統的玩意兒……
4.QA(質量監督)
5.測試,DEBUG
@銃蒙的答案已經提到了,這方面手機和汽車不是一個量級的……汽車完爆手機……
於是綜上,基於我個人的膚淺理解,除了軟體方面汽車遜於手機外,真想不出來汽車還有什麼地方技術含量比手機低的……如果有手機行業的大大還請多多指教……當然還請不要把整個電子行業扯進來……
以上。
前面幾位的答案都看了,回答得都不錯,講了許多技術細節,我想從更概括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我們程序設計中,有一個名詞叫「主路徑」,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這個程序完全按照期望的輸入條件跑下來的那條路。比如,一個登錄框,用戶輸入正確的賬戶和口令,點擊確定,然後成功登錄,這就是一條「主路徑」。而這是普通用戶最常看到的程序狀態,但實際上,一個程序要做的工作遠遠不止這些,比如,用戶輸錯了怎麼辦?用戶沒輸入就點了登錄怎麼辦?用戶輸入了惡意代碼怎麼辦?用戶已經登錄了怎麼辦?用戶在多個客戶端登錄了怎麼辦?用戶沒有設置口令怎麼辦?用戶名允許多長?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做處理,否則就會出bug。
汽車也好,手機也罷,都是這樣。除了主路徑之外,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來保證「在錯誤條件下系統不崩潰」(這裡的系統代指整個汽車或手機,而非軟體系統)。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定程度上隨著人們科技的進步,汽車為了更好的健壯性,塞進去了很多非「主路徑」的技術。對比一下現在的汽車和一百年錢的汽車就知道了,你看過有個視頻,是說一輛汽車過一個坑被顛散架了嗎?就這道理,現在的汽車要是這種程度的顛簸都受不了,你敢買嗎?
所以總結起來,只看主路徑的話,汽車要比手機的技術含量低一些,但主路徑裡面包涵的東西實在是不佔一個系統的大頭。為了你的汽車能保證你的安全,汽車工程師們,材料工程師們做了不知道多少技術上的突破,才能讓你的愛車在零下幾十度到零上幾十度的溫度下持續工作不拋錨,讓你的愛車在承受撞擊後合理潰縮並保證駕駛艙不變型來保護你的安全,答主不是學汽車的,所以並不知道還有多少主路徑之外,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但我知道,它們少不了。
順便吐槽下,這也就是為什麼用戶總會說「不就做個網站嗎,多簡單啊,一個星期上線行不?」因為用戶永遠看不到主路徑之外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通常才是大頭。
大家不要贊了,羞愧難當啊純吐槽而已,沒有輸出正經的知識啊。
------------------------------------------------
哎喲,好有意思啊!看到一些比較有趣的觀點。
手機涉及到的深紫外刻蝕技術,半導體微加工技術,無線射頻技術,電子感光元件的生產設計技術,有機發光原件OLED,液晶顯示技術,計算機演算法與編程科學,等等不一而足。都是21世紀之後才得以爆炸性發展的人類最高精尖的技術領域,需要用到的物理,數學,化學等基礎學科的內容數不勝數。並且手機領域還正不斷的有大量新技術正在被開發出來。
說得好像汽車都不用這些技術似的,敢問汽車上的東西沒有用到上面提到的哪個技術?
沒有無線射頻技術,無鑰匙進入難道是因為你是法師會閃現嗎?
神車CC停在高壓線下鎖車失靈還是因為你是牧師會心靈控制嗎?
電子感光,朋友,聽說過自動大燈么?四環燈具廠聽說過么?
還有之前的熱門話題關於原車的導航,倒車影像顯示為什麼不如手機的好,振臂一呼汽車業需要革命的!?
咱能搞定了TS16949先再來喊口號好么?
噢對,還要感謝你們最愛並且也拿手的計算機演算法與編程科學。現在的汽車,如果一行代碼寫錯或者一個變數定義錯,車子發動不起來或者失控飛下山崖簡直一點含糊都不帶的。嗯哼,可以搜索一下某田剎車門事件。
還有如果沒有網路,照下面的發展局勢,朋友,你坐進車裡開車之前還得先用線束把自己綁成木乃伊,再也不能一邊開車一邊摸妹子大腿了好么!還能伸出手來去擺弄手機導航么?反觀汽車,主要涉及的技術多是傳統工業的技術,例如冶金,技術製件加工,燃燒動力學,空氣動力學等等。我們現在的汽車相較於40年前的汽車,核心的進步主要還是在加工精度,外觀設計,氣動外形,各種部件的材料優化,機械結構不斷優化,還有部分加入了電機系統上。(當然電子控制和娛樂系統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部分,但是這些非必要條件我想不應該作為主要考慮範圍。)
不說其他的,單單說燃燒動力學這門「傳統工業」的技術,湍流,燃燒,爆震這些東西有哪個有成熟的理論和模型的,不然這麼費勁去搞LES,DNS這些計算技術是用來幹嘛?造光學發動機那麼貴是用來玩的么?沒有這些技術,還停留在40年前半路熄火,老老實實下去推車好么。
答主,你是搞理論物理的,這段話你這樣說,你先憋走,我去找你老師去,看他不拿鞭子抽你!
至於冶金,加工,空氣動力學我讀書少,但我知道肯定夠你老師抽到扶腰喘不過氣來的了!
至於電子控制和娛樂系統放到「不應該作為主要考慮範圍」里,這樣的觀點跟」老司機「的對於車一些old-fashioned的理解有異曲同工之妙。
恰恰相反,近幾十年汽車最重要的發展正是集中在電子控制思想和電子控制系統的發展。
沒有這些發展你們敬愛的Elon教主也不能輕易地在蓮花汽車的平台上造出第一輛Tesla吧?還有你們的喬布斯教主說要上carplay,把妹王,四環燈具廠他們也不能那麼痛快地樂滋滋地就讓它上吧?
反正對於他們來說,手機,carplay什麼的,不就是又加了一個模塊的,跟當年加個什麼收音機,CD ,DVD, MP3,GPS,攝像頭不都是一個事嘛,你要就給你上,來吧。呵呵,又多了一個賣點和盈利點。
那些整天呼喊著互聯網要革汽車的命的人,
統統都應該丟到汽車生產線實習蹲半年,見識一下AUDIT評審, 再去跑一遍所有的試驗,知道到一輛車是怎麼造出來的,看看還能喊那麼大聲不!
手機,有情懷就可以造。造汽車,有情懷頂個鎚子用!
看到樓上各位爭執,其實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人對技術含量的理解上看。
先講兩個故事:我剛上大學的時候老家有位上歲數的老人很看好我以後去路邊修車;我駕校考試的時候有個車友問出我的專業以後覺得一定會各種修車開車。
你看,如果我說我是搞智能手機的肯定不會被人這麼看吧?但是實際上汽車的新技術體現在哪?十幾年前的桑塔納是什麼開法,現在的新車還是一樣開法,功能不變操作相同,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這就是沒有技術革新。實際上呢?把整車振動雜訊降幾個分貝的技術難度絕對大於開發新程序,但是有多少人能意識到這點?
於是就衍生出來這個問題,類似當年人們對於現代化的意淫:機器都能代替人幹活了,我們不需要幹活了。全部都是站在局外意淫,根本不知道是什麼能把車變得好開舒適,但是掌上方寸間的神奇變化則是一眼就能看得見哎!手機跑分每天都在上漲,功能進化,技術肯定厲害多了,車子這麼多年了還是一個樣嘛!
呵呵噠。。。
這麼說吧,汽車行業可以成為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因為它的產業鏈大到難以想像;但是沒聽說哪個國家的支柱產業是手機的
之所以用產業鏈來回答是要說明汽車行業彙集了機械、材料、熱能動力、電子、控制、力學等等一系列學科的精華。很多人把技術迭代速度與技術含量混淆了,迭代速度快並不意味著技術含量更高。而汽車行業本身已經綿延了一百多年,沉澱了一百多年的技術;而相關的諸如機械學科,更是綿延了數百年,數百年的沉澱是什麼感覺。我相信投身傳統學科的同學在看技術資料時能感受到壓迫感與窒息感~歪個樓:
想起一個老笑話:微軟總裁跟通用總裁聊天。
比爾蓋茨吹牛,說你們汽車什麼時候能賣到500美元。
然後通用說,可以啊,你只要能忍受開一個小時車拋錨兩三次就可以了。
--------------------------------------------
兩者的使用屬性差很多,所需要的技術也不一致。
現在的科技發展起來,只要有好的技術,自然會拿過來用。只要成本合適就可以了。
這個問題文哪個技術含量高,一點意義也沒有,不同成本,不同定價,不同使用環境根本沒什麼好討論的,而且也沒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指標去對比。
畢竟技術含量這個詞太寬泛了。
你還不如問,這兩個行業,哪個行業用到的交叉學科多,這個好歹還能比一比。肯定是汽車啊,你看,雷軍、羅永浩、李陽、周鴻禕······是個人就能做手機;做復讀機的步步高,做通訊基礎設施的華為、做電腦的聯想、做視頻網站的樂視·····隨便一家企業就能進軍手機市場。這些人和企業中的一部分做的還真不錯。但是汽車行業里有哪個剛做幾年就能做出來很優秀的產品的?
汽車是人類歷史上各種科技融合的縮影,更別說是一部智能手機了
搞汽車的可以整個車載電話系統,在車裡打電話玩遊戲,搞手機的能來個機載汽車系統坐在手機上,帶我裝逼帶我飛么。
如果說現代化的汽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就可以和手機相比了。
不請自來。手機與汽車相比,研發環節的投入成本、技術含量都很高,不分伯仲;而製造環節的投入成本、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所以看似手機行業的進入門檻更低,是低在了製造環節。
正因為汽車的總投入更大,所以更新換代比手機慢,這樣才儘可能將投入/產出最大化。
題外話。說到飛機,與汽車相比研發成本/技術含量更高,但飛機的生產規模遠不能同汽車相比,因此製造環節的投入成本較低,技術含量要求高。其實歐美髮達國家除了波音空客龐巴迪之外,更多的是生產運動型固定翼飛機和輕型直升機等小型飛行器的廠商,這個數量絕對比汽車品牌多,說不定比除天朝外的國家在售手機品牌還多。
國內手機廠商之所以看起來比車企玩的風生水起是因為行業環境差異。
1,車企有政策限制,不是誰都能造車,屬於半壟斷行業。手機廠商限制小的多,買點配件自己批量組裝手機完全沒人管,你敢裝台汽車拿去賣馬上被人查封。至於原因大家自己想。
2,全球汽車行業格局穩定,新人想加入,要問老人同不同意帶你玩,汽車技術(工業技術)發展相對緩慢(或者說大廠的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後起之秀想完全自主重新研發的代價太大,所以必須依賴國際大廠,因此大廠們也十分牛氣),所以國際大廠有底氣有實力保守技術賣高價,你愛買不買。而電子行業則不同,好不容易研發出的新產品趕緊投入市場掙錢,萬一時機晚了一點明天出來個新技術,那我研發的東西就完全沒有意義。技術迭代太快,大家都不敢捂著手上的新產品,趕緊走量上去後佔領市場,回收研發成本,怎麼出貨量大怎麼來,不會做通訊模塊?沒關係,我幫你做好,不會做通訊系統?沒關係,我給你寫好,不會設計整套系統電路?沒關係,我有樣板套件仍你選,不會做系統?沒關係,我有樣板系統給你吵,反正你多買點我的晶元就好。競爭太激烈,弱勢的下游自然得便宜。
3,真要論技術難度,那顯然汽車更複雜些,手機用到的技術,在汽車裡只算一個子系統而已。
國產拼裝智能機難度有多大?
國產逆向研發的汽車難度有多大?
汽車裡面有電腦而且不止一台
手機有什麼,電子燃油噴射?
空燃比調節?
ABS?
還有金屬材料之類的一大堆
一些都是企業壟斷的
我只說一個行業內道聽途說的八卦:
力帆汽車的工程團隊徹底拆解了一台蘭博基尼跑車,後來……裝不回去了。
P.S.:力帆在汽車行業中屬於非主流,但年銷售額也能達到100億元。
你可以這樣想:
如果智能手機技術含量比汽車企業高,你要怎麼解釋鎚子手機而不是鎚子汽車?看回答簡直兩邊就像被弄了祖宗,撕起來了,沒仇沒怨好好說話不行么
對比一下國產手機和國產車在各自行業世界範圍內的水平,很容易得出一個差不遠的答案。
想到兵馬俑了。兵馬俑其實可以分兩個行業/產品。一個是陶俑,一個是兵器,最後進行組合。
陶俑其實很有技術含量,從陶土的配方和調和,模具的設計和使用,到燒制烘製的爐具和火候控制,再到陶俑上色時候的染料顏料配方等等確實涉及方方面面,這個行業出很多大師也毫不稀奇。
而且與兵器組合後我們也只會說是「持兵器的陶俑」而不會是說「帶陶俑的兵器」,甚至兵器僅僅作為陶俑的裝飾而已。
但是現代人類要分析當時技術的最高水平,會關注陶俑還是關注兵器?我想即使外行來看都是不言而喻的。換句話說,同時代的陶俑和兵器哪個技術含量高根本不需要爭論嘛。
但是當年陶俑工匠可能不這麼看,雖然他們不大清楚礦石的採選,金錫的配比,鑄模的翻制,砂輪的磨削。「一個配件而已,哪配和整個陶俑製造相比」?
-----好像還有人沒看懂~~
就問一個問題:汽車工業和計算機工業哪個技術含量高?
我不大相信會有人堅持認為是汽車工業,即使一輛汽車可以裝上n台計算機,計算機則塞不下一台三蹦子;即使同一消費層次一輛車數十萬而一台計算機僅數千。
但是為啥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再整合了最先進的無線電技術,感測技術,軟體技術,結果整體反而不如汽車工業了?
就因為手機現在人手一個,廉價且普及?就因為現在小作坊都能生產山寨手機?
回到秦朝的兵馬俑工場,那裡也有不少「兵器工匠」,別處運來灰不溜秋的刀條箭頭,他們負責加上刀柄箭桿,還在上面雕刻繪畫,最後打磨光亮.....這樣的「兵器生產」技術含量確實乏善可陳,可因為這個就覺得做一把匕首比造一個陶俑簡單,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