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京留不住人才?

南京作為江蘇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高校資源豐富(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兩所國家級名校),但為何南京總是留不住一線人才?


我從12歲以後,就以每2到3年換一所城市的速度來回更換了很多很多的城市,從這個國家最不發達的西部,到最具經濟活力的東部,我都待過。

說南京留不住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站不住腳的,南京的人才不少,真的不少,雖然與周邊的蘇錫常,和杭州相比,南京不富,在收入上差了一大截,但是南京的整體的人才水平也僅僅是遜色於上海一些,甩蘇州無錫幾條街一點不成問題。

說南京留不住人才,其實更多的是在和北上廣深的較量時,南京是一直被壓著,絲毫沒有喘息,這個是事實,客觀的說,南京是一個區域中心城市,自然遠遠無法與北上廣深這樣的國家中心城市相對比。

其實說為什麼我不留在南京?因為我們沒辦法留在南京,真的一點兒沒辦法留在南京。

1)我家裡親戚很多人都鼓動我,留在南京吧。我說不行,真的不行,留在南京我要失業的,他們說:扯蛋!偌大的一個南京城怎麼可能找不到一份工作!我說:找不到一份互聯網行業的合適的工作。他們說:「怎麼可能!不是有白下軟體園么!不是有天府軟體園么。」當然,能看懂的自然懂,看不懂的,也只能覺得我在瞎扯。

2)南京的文化保留的太好了,說南京排外么?一點兒不排外。在一個本地老文化保留的這麼好的地方,能做到這樣很好了。當然,北上廣深比南京更容易融入,因為本地的傳統和文化已經被割裂的差不多了,這方面深圳做的更徹底,完全是把原來的本地文化全部摧毀掉。大伙兒融入一點障礙都沒有。我不贊成為了融入,而徹底將本地的文化和遺產一股腦的全部廢掉,雖然這樣有效,但是真得不償失,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

3)整個蘇南的思想都保守的厲害,記得當時我在蘇州的時候,有幾件事情印象特別深刻,我父母那時候還在蘇大,有幾個同事的兒女高考完,說道填報志願的事情,第一志願是清北,之後是南大,蘇州大學,再接下來的就是蘇州科技大學等一大串蘇州本地的大學,至於其他的浙大,武大,華科,南開,完全沒考慮。他們父母的意思是:沒有比蘇州更好的地方,去那些地方,孩子會受苦的。

當然,我留在蘇州和南京的朋友,絕大多數日子都過的很富足,基本都已結婚生子,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生活質量高出我太多。在我看來蘇錫常是中國生活最好的地方,沒有之一,但是也是全國希望最小的地方。

就我周圍的父母一代人,是不會支持你去做新興的一些工作和產業的,你想去做互聯網?想去做金融證券?想去做文化產業?不行,老老實實的考上博士,然後去做公務員或者進高校當老師吧。至今還記得我爸媽所在的某軍工高校的一同事聽說我不讀博士,而詫異了整整一周的表情。

說到底,新興的產業和工作在南京的環境里得不到支持,自然就沒有人願意從事這項工作,在南京,周圍很少有人會支持你去做這些工作,做互聯網的始終在北京,廣州,和深圳,做證券金融的要麼上海,要麼在深圳,做文化藝術的都聚集在北京。誰也不願意留在南京。

最後上一張圖,我每次回到南京,都會和父母一起去這裡散散步,這裡的生活質量很高,目前來看,我的工作全部在北京,但是我的生活會有很大一部分在南京。

Ps:看了看我身邊的很多同事,有很多人家在上海,南京,深圳,但是在北京工作的,將來,住在一個地方,在另一個地方工作會越來越現實,沒有什麼留不住,留得住之說。

--------------------------------------------------分割線--------------------------------------------------------------------------------
感謝 @麻雀知友的評論,下面具體來說

關於思想保守一說和選擇大學的這段不能認同。蘇南這邊特別是蘇州無錫常州這邊真是發達的很,生活水平很高。家長是不願孩子出去受苦,和思想保守無關。另外那個第一選擇清華,第二選擇南大,第三蘇大是有多坑啊。。什麼再者就是蘇州其他高校。。。蘇州還有個大學么?本科除了蘇大,蘇州科技大學也真的沒什麼本土本科學校了。還有一個西交利物浦,外來的貴族學校。成績夠的上清華南大早就跑了好么!

首先,我在蘇州的時間不短,而且不是短暫旅遊,是切實的生活,切實的學習,我很了解這個城市的優缺點,蘇錫常生活水平較高,經濟活躍,但是遠遠沒有達到發達的很的地步,遠遠沒有,雖然今天蘇錫常的人均GDP很高,1.8萬美刀。和台灣差不了多少,但是依舊不是一個一線發達城市,一個城市除了富餘,還有文化,科技,這些的積累,是幾十年,甚至是數百年的事情。說其保守,是因為很多地方遠遠不像家長說的那麼差,在我接觸的很多家長來看,北上廣深太惡劣了唉,擠死的了。考西工大?去大西北?一年都吃不上西瓜水果,怎麼辦呢?去了蘭州大學,上學一定得做馬車吧,那地方沒有計程車的奧,小孩走路是要累死的唉。這不是危言聳聽,真有!真有!是家長不願意孩子受苦,但是這就是保守,毫無爭議的保守。

蘇州的對人才吸引不夠?你太不了解蘇州了。蘇州的外企絕對比南京多,人才能不多?但互聯網企業確實少。本土大企業也很少。製造業比較集中

說道高端人才,有兩種地方,要麼在科研機構,要麼在高端企業。蘇州的外企是不少的,但是以製造業為主,製造業的特點是僱傭大量的人力,勞動密集,但是包括台電,宏基,幾乎沒有人把重量級的研發機構放在蘇州,當然,這種情況在改觀。現在很多企業開始在蘇州籌建研發基地,但是這很漫長,技術的積累是漫長又辛苦還特無聊的一個過程。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說說大學,02年的時候,我父母被作為高級人才引進到蘇州,但是在糾結了兩年之後,決定去南京,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蘇大除了能給錢以外什麼都給不了,重點學科,國家實驗室等硬指標上差了一大截,於是,你拿不到什麼項目,當地的私企,給個萬八塊錢的科研經費很多,但是做不了科研,國家自然基金,很難拿,國防,航天的項目,完全不可能。

說了簡單一點兒,經濟發展很困難,但是要建一所大學,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不是一兩個黃金十年能有所改觀的。


@麻雀 知友可以看一下江蘇各地的科研論文數量,以及科技獎項數量。吸引人才的錢僅僅是一部分,環境,氛圍,這些需要很長很長的積累。

同等例子,可以參考深圳,今天的深圳,絕對是一流城市,深圳是將巨大的經濟實力培養了一批卓越的企業(這一點看出來,深圳一點沒把希望放在外企身上)才對高端人才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看看目前的深大,投入巨大,但是效果,至少還得20年才能看出。


謝邀,我理解題主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先定義一下這個問題中的一線人才,按照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指南大東南這些南京最好的學校最好的專業中最好的一批學生,而先不考慮譬如張近東這類只是個211畢業的土豪(當然,我絕非說張近東不是人才,而是暫不在本題討論範圍)。

基於這個定義談現狀,沒錯,本地培養的一線人才很多沒有留在南京的確是事實。只是這不僅僅是南京這個城市獨有的問題,而是全中國除了北上廣深的城市都可能面臨的問題。當然杭州由於各種機緣巧合出了一個阿里巴巴,就有足夠實力吸引一線的IT還有金融等領域人才了,南京還沒有這個級別的公司。

但話說回來,南京也沒那麼爛,雖然不少人把南京經濟不如蘇錫常掛在嘴上,事實是南京的人均GDP或者收入,都是要高於常州的,在省內排第三,前面是蘇州無錫;要我說不如蘇州無錫也不算特別丟人,因為這兩處是全國範圍都找不大出的牛逼地方,全國百強縣前5前10基本都是他們內部排名。我對那兩塊地方了解不多,非要我給個科學合理的解釋的話,我只好說他們那兒是人傑地靈。

南京可以向蘇州無錫學習很多東西,但是怎樣留住一流人才未必能跟他們學過來,因為他們一來沒產出那麼多一線人才可以留,二來對這些人吸引力也不見得那麼大。要我說,他們最大的優點反倒是能夠吸引足夠的非一線人才。

說到底,就是對自身的定位準確,知道在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該搞製造就搞製造,該搞外貿就搞外貿,對外招商引資,對內政策扶持,都可以保持相當長時間的穩定性。這樣產業可以不斷積累沉澱,持續湧現行業標杆,吸引大量對口的專業人員。

反觀南京,在90年代就要定位成國際化大都市,有這個夢想本來沒錯,但是過於宏大抽象,結果一來無法落實具體規劃,二來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說是朝著這方面努力;那麼多年來,官方制定的支柱行業不停搖擺變化,石化,電子,汽車,房地產,軟體,旅遊,會展,金融...... 還真是因為南京的底子很不錯,什麼都有點,也就什麼都想搞,但除去個別公司和機構,從產業角度搞到全國最牛逼的至今沒有。譬如說起互聯網就是北京,電商是杭州,電信業是深圳,但有什麼能讓我想到南京的,大概就只有鴨血粉絲湯了。

借用營銷學中的術語,就是南京缺乏任何行業的top-of-mind awareness,也就很難吸引任何行業的一流人才過來。

光噴不行,我也說點南京改進的可能,當然我經驗閱歷有限,所以大家隨便看看就好了。

第一,要認命!也就是要擺正心態,六朝金粉民國胭脂早就都已經統統過去了,不要想著去和上海別苗頭,相反有機會一定要抱緊上海大腿,而且要藉助自己的資源比蘇州抱得更急更猛,畢竟是省會吧?所謂抱大腿,就是某些產業布局和規劃要參考甚至配合上海的,上海吃肉我們可以喝湯啊。

第二,南京有那麼多學校那麼多在校人口,借用一下互聯網思維,這就叫人才的入口,雖然現在乾的活是給北上廣甚至蘇杭導導流量,但入口也有很多機會逆襲的。

對於一線人才,目前滿足不了人家胃口,走了就走了吧,但是好歹人家對南京也有個印象,也許過幾年覺得在帝都魔都實在沒法安頓,又會想起南京的好了。

當然如果可能,就想辦法爭取一些能讓他們留下的條件。話說南京前些年也花了不小的本錢吸引國內外大IT和互聯網公司來設研發中心,但把送地皮作為主要手段。地皮就是錢,傻瓜才不笑納,但是我還不知道有什麼後續成功的例子,倒是微軟Bing落戶到了蘇州,除非南京壓根沒有去爭取過,否則為什麼會敗給蘇州,需要好好總結一下。

對於二線三線人才,南京也是可以持續提升對他們的吸引力的。前面也有人提到,今年開始,在寧高校應屆本科生都能上南京戶口,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跡象。這條政策在微博上公布時,評論里不少人冷嘲熱諷南京戶口不值錢。說這種話的都是搞不清狀況的,放鬆戶籍的進步意義根本不在於給誰增加特權,而在於減少很多本不該有的麻煩。想去北上廣的誰也不會攔著,但是想留南京的就能少點顧慮,對於吸引人才當然是好事情。

當有足夠多非一線人才願意在南京安家立業,他們當中可能就會出現未來的馬雲和張近東。

至於什麼南京對蘇北安徽人有吸引力的地圖炮就是我無比厭惡的。人往高處走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個人自由嗎?蘇北安徽人民喜歡來南京是南京之恥的話,全國人民嚮往北上廣難道是北上廣之恥?世界人民嚮往美帝難道是美帝之恥? 安徽人民願意到南京來工作和生活,說明我們這兒是有可取之處的,該著急的是合肥才對。

最後,歡迎參考我回答過的另一個問題 南京有哪些比較好的互聯網公司或軟體企業?


看出來了 上知乎回答這問題都基本從事軟體/互聯網行業
因為南京沒有特別NB的軟體/互聯網公司,所以大家都在討論為什麼南京留不住人才。
但。。。。。。這不科學。
都是一群屌絲程序員的無病呻吟。
南京隨處可見的賣烤鴨的小鋪,很多每家每天的烤鴨都脫銷,那老闆不是人才么?
還有各種傳奇餛飩攤位,各種南北小吃鋪子等等,我覺得那些人都特NB,比做軟體強多了,生活自由。
就我所知 化工,軍工,製藥,等等這些領域雖然說不上絕對領先,但用田忌賽馬的方式都可以秒殺國內大多數高大上的城市,關鍵看你怎麼比。
另外 南京發達的外包產業也出人才的,不管是正直的獨立人才還是會搞門路的組織人才。
這年頭如果把人才單純的定義為技術領域專家,這也不科學。
我覺得應該這麼說:相比較於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南京的IT行業普遍薪資低一檔,但這種低只是普遍現象,真正的NB人才到哪裡能拿到想要的待遇,那才是人才!


已經在南大讀了6年書,下半年就要準備找工作了,堅定地想留在南京。南京確實有不足,但也有她獨特的魅力。那個匿名用戶隨你怎麼黑,我就愛我母校,我就愛南京。


我來說說吧,作為一個在南京念大學又要跑走的人
在我還沒有來南京的時候,南京給人的很多印象應該是古樸醇凈,帶著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這種積澱是再多的城市都比不過的。在我這個外省人眼中,南京市江蘇省會,儘管有蘇錫常比肩,但總覺得南京所能帶給我的一定會是一個比我故鄉四川更多。大學的前兩年一直在出國讀研和工作糾結,南京市一個讓人懶下來的城市,我不黑南大,但我的卻要說南大在就業者一方面顯得對要工作的人是很不在意的,在我大三下決心要開始找實習的時候,我理想中應該是會有比較多的實習崗位拿出來,我也投了一些簡歷,到處去投,你能想到的地方和你不能想到的地方我都在找。沒有,試著去投更低一點的,已經擠破頭。面了幾個南京的還不錯的公司(大陸前100名總有吧),我還是不了了之。寒假回家我已經徹底放棄了南京的實習轉投上海。
我在搜索南京的實習崗位的時候,更多的看到的是一種不能夠去適應南大東大南師大南財這一系列優秀學校的要求了。滿頁的雜亂的崗位看久真讓人心酸。這種方法推算下去大四畢業找工作的情況也基本和這個差不多。
我沒後悔我來南大,這種氛圍不是其他學校能給。
對於南京,更多的是怒其不爭,我在Pk sh的同學輕而易舉拿到很不錯公司的實習崗位,從大二下就開始更快一步,反觀我自己,以前那兩段實習我已經在簡歷上面刪除了。
當我有時候說南大會給我一個更高平台的時候,南京有時候也關了我這扇窗。和同等學校相比,南京的學生的起跑線要低了下去。我們也應該更多的去反思自己的內在原因。希望南京會更好。

說說環境,我指南京的大環境,一句話說吧,南京還沉醉在60年前的夢裡面不願意醒來,偶爾有一兩個跳出來當頭棒喝也會被人潮的口水淹沒下去。

我希望給南京更多的發展,同時給南大東大南師大南財等一大排學校及幾萬學生更多發展的空間


我也來"知乎"一把: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實名反對題主的問題~(笑)

以上玩笑,不過我還真有點不同意見,說幾個反例吧:

我以前的老闆和老師劉琥(@響馬),西祠創始人,(大牛,死忠粉)現在在南京創立了「孢子社區」,創業再次上路。

@王捷,扇貝網創始人,最好的英語教育在線公司之一,也在南京。

Ryan and Chris,兩個從密蘇里大學回國創業的朋友(哦,Chris是美籍義大利人,不能算回),做英語教育的公司總部也在南京。

川陀大匠,黃粵@huang yale,也是北京上海全國走了一圈回到了南京創業。

瀚海源,國內APT防禦最好的信息安全公司,大牛方興flashsky和王偉alert7,也呆在江寧。

華為南京研究所,中興,之前倒掉的南摩,還在的趨勢。

話說題主你這仇恨拉的,感情以上都不算一線人才啊。

其實隨著北上廣生活成本越來越高,擁擠程度越來越高,高鐵的開通(北京三個半小時,上海一個小時),南京開始有了一些新的優勢,我所在的公司今年也剛剛在南京成立了研發中心,誰敢說這些公司里就出不了下一個BAT?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成功了呢?

利益申報:利益相關,本人南京人,東南大學畢業,我爸南大的,有想黑南京,東南或南大的拜託請去看看我擅長黑什麼先,內什麼,匿名或馬甲也一樣:)。


一線人才……
如果去互聯網公司或者外企一年拿個18w就算一線人才,那南京確實比不過北上廣深,甚至杭州。

知乎大部分人對一線人才的定義大抵如此。


在寧兩院院士人數,城市排名大陸第三,院士算不算一線人才

軍工/石化/醫藥/裝備製造/軟體等企業的高級工程師
各大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
三甲醫院的主治醫生
名牌大學教授
高級軍官
博物院、博物館、檔案館的專家
傳媒界、體育界、文化界、曲藝界的精英

算不算一線人才?

知乎有個傾向,就業只看互聯網,人才只算IT大咖。

看了看XX招聘網的招聘人數和薪資水平,就認為南京low。

不好意思,南京很多高端行業,直接是對口高校直接招收人員,不走社會招聘。社會人員不牢靠。
南京不少軍工研究所,光看到手的錢,短期是比不過某些碼農。
但人家簽約N年給分房子啊,人家家屬管就業啊,人家分到房子的小區附近,食堂、運動健身場館全包啊,人家孩子上學有門路啊,人家看病醫保高啊!!

你呢,住房交通吃飯醫療都得靠自己,賬面好看罷了
你所謂的高薪,一個月賺的錢,省下的有人家一半就不錯了。你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時間,人家在打羽毛球。

黑南京24小時便利店少,廢話,我們發蘇果卡/大潤發卡(一線員工每年五六千總是有的吧,這個不統計進收入啊),周末去倉儲式的店買。
加班熬夜白領最愛7-11,全家,么么噠。

黑南京機場客流量少/私家車不行。
我聽過好多國企領導人抱怨,出國受限。
我也想買個小賓士/寶馬/奧迪開開上班,我領導才開個大眾/豐田,我作死?

甚至不少黨政領導幹部,家裡不配車,嫌停車之類麻煩,沒必要。

明確來說,南京除了北京上海以外,在人才的聚集度和行業的完善度上,不遜任何城市,比很多看起來光鮮所謂城市要強出一到兩個檔次。

城市人口中大學生比例全國第一,研究生比例全國第二,除了北京上海,誰會說南京人才不給力呢?

當然,同北京上海差距是很大的,這根本也不是什麼目標,南京的目標不指望一線強的北京上海。一線的廣州深圳,因為人口總數的優勢,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

但是,秒某些吹出來的偽一線,還是綽綽有餘的。

你應該問,為什麼南京人口這麼少,為什麼給南京的行政區劃這麼小。
為什麼南京的跨江發展大規劃,今年才正式批複。

與其說南京留不住一線人才,不如說相對於南京培養的一線人才,南京市的體量太小,造成了留住一線人才的比例不夠高。

假設一個城市提供給一線人才的工作崗位和常住人口成正比,那麼周邊二線及以上城市人口是:
上海2415萬,蘇州1060萬,杭州899萬,無錫650萬。

上海的人口幾乎是南京的三倍,四城市加起來是南京的六倍多。

更何況魔都高校對本地人的偏袒程度非常高,而南京高校招生即便對江蘇省也不算偏袒,南京市考生能爭取到的比例就更少了(說句不好聽的,平均而言滬籍復旦、交大、同濟的生源競爭力,不如外省考進去的)。
所以很多南京培養的人才去上海發展,也是合理的。

所以,我對南京的期望是,擴大南京城市的體量,無論是人口還是建成區面積。
江北新區規劃新增的一百萬人口和安置的高端就業,主城區-江寧之間的大校場搬遷,幾乎可以讓我高枕無憂。如果能調整行政區劃,讓句容回歸,甚至儀征、溧陽也投入南京懷抱,雖死而無憾已。


2目測一樓的那位同學對南京和南大東南有很深的怨念,他的評價不值得作為參考,作為一個南大的畢業生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南大是一個文理學校,東大則是工科學校,兩所學校互補性很強。這兩所學校每年在江蘇的生源都非常好。江蘇省受高等教育人口在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當中是第一。
南京的學校眾多,是除了北京上海之之外高等教育資源最豐富的城市。每年的畢業生有很多,而南京在國內的城市當中,經濟水平基本上排在十來名這樣,所以大量的人才基本上是不可能在此發展的,因為沒有沒有那麼多的機會和空間,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離上海太近了,牛逼的肯定都去上海,這點毫無疑問。同時南京因為其歷史和地理區位原因,房價很高,比蘇州要高很多,有不少畢業生不願留南京,但是相比較其他同類型的城市來說,南京每年的新增就業人口中大學生的比例依然很高,比其他同等很多城市要很多,比如西安、武漢、杭州等等。南京他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的重要性,在華東永遠是老二,蘇杭經濟再強也無法超越。
而對於南大和東南,一樓所說的一些論斷是在不能贊同,南大的強項是在物理天文化學等方面,文科是全國前三,如果基礎學科和文史哲成了所謂的沒有用的學科的話,那就太搞笑了,這個國家估計也就成了了和棒子一樣的國家。
南大和東南這兩年的排名下降了很多,但這些所謂的排名很大程度上都考慮了規模的因素,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那些「巨無霸」學校排名似乎很好,這其中的代表當屬浙大、華科,南大是在沒有合併任何學校的情況下保持全國前六的地位的。而一樓口中「務實」的浙江人將浙江成為了一個只有一個211、一個985學校的省份。前一陣子浙大換校長,重大的校長(非院士)被調過來,但浙大想多個院士,就要求換個校長,這就叫務實嗎?
呵呵
======================================================================
有人不大讚同蘇杭無法超越南京,在這裡我指的是在國內的政治地位。就算拿經濟來講,南京這兩年的發展勢頭很大,這與江蘇省政府的財力與扶持是分不開的,在2013年已經超過杭州,但離蘇州仍然有不小的距離。
======================================================================
本來晚上是有考試的,但看到這位匿名朋友接著黑,覺得有必要來反駁一下。
這個問題的本身沒什麼問題,南京確實留不住一線人才,在之前已經做了討論。但是某些匿名用戶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非要把南京、南大、東南一起拿出來黑一頓,作為一個挺喜歡南京這座城市,並且在那學習生活過的人只能站出來說一說了。
1.首先科研經費的問題沒有什麼號討論的,南大的科研經費沒有東大多,這是事實,工科類院校普遍經費多。
2.這位朋友的「情有獨鍾」一詞用的十分猥瑣,作為自己的優勢學科,同時又在國家對基礎科學投入巨大資金的大背景下,南大當然要發展好自己的優勢學科,同時對工科方面也投入資金髮展。而「全然不顧這些學科貧寒子弟的出路」這種說法則讓人匪夷所思了,選擇大學以及專業的問題是有考生和家長決定的,難道南大的招生辦老師拿著物理系的招生簡章到中西部去騙你所說的貧寒學子了?再者說,學術的道路難道就只能走向貧寒?閣下不知道南大物理每年有一半的人去美帝和歐洲讀博嗎,這些人難道以後也只是餓著肚子科研?後面用清朝的那些所謂大儒來黑南大文科,難道甲午年中國搞文的那些人要帶著中國再被日本打一次?文科在您口中就這麼不堪?
3.這個只想請這位匿名朋友把因為南京學生素質問題而被搞爛的南京的某個產業拿出來晾涼。拿矽谷的產業到南京搞不定,莫非把矽谷搬到上海就比美國的矽谷更牛逼?拿碼農說事更是可笑,如果南大東南培養的計算機人才在國內不能算頂尖的話,我想知道國內還有什麼學校能稱得上頂尖。
4不知如何吐槽,納米產業一個只能發發論文浪費錢的產業,厲害,比戰忽局的局座還厲害。
有不少人吐槽大陸的論文發的質量爛,但閣下到時第一個吐槽「發論文」這件事的,而且點名了中國人,實在不知道你想說什麼,也不知道怎麼聯繫到南京的,估計是為了黑南京先把全國都黑了,然後順便也就包括南京了。
5這個不用多說,只以個例來說明問題是很蠢的一件事情,南京除了在梅雨季節多陰天外沒覺得有什麼。在南京生活四年還沒見到有「陰氣」很重的朋友,或許你去的時候很巧,全被你碰上了。
6.南京在華東的地位有什麼問題?這點有什麼爭議?拿出來說有何不可,蘇州經濟牛逼,但下面縣的控制權不都在省政府手裡。
倒是這位朋友從頭黑到尾,卻一直蒙著臉,讓人想入非非啊。
======================================================================
特地在此聲明,絕對沒有黑浙大和華科的意思。只是強調一下現在那些大學排名的問題,曾經想去浙大讀工科強化班,但最後還是選擇南大,因為更喜歡南京。


哪有那麼複雜的原因,留不住人才就是因為選擇少啊,譬如說我去了趨勢,然後發現新來的人工資都比自己高一怒之下要跳槽,跳哪?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京人,作為南京新建開發區的招商民工,我太能理解樓主恨鐵不成鋼的意思。但是,理智一點講,南京的地理區位和政治、軍事地位就決定了南京經濟發展不可能有蘇錫常那麼迅猛,更是絕對比不過北上廣,因為制約因素太多。

一,軍事限制多。
想致富先修路,一個大校場機場直接扼住了城東和城南的交通命脈,機場周圍全面限高,甚至於萬科南站附近的小區頂樓戶因此無法出售。南京作為華東軍機重鎮,有多少軍管區!光市中心新街口一站路半徑範圍內就至少有三個。進行區域開發的時候多半只能順著軍區來,讓規劃範圍內的軍區搬遷基本等於做夢,整個南京其實本就七零八落。

二,政府換屆快。
南京的領導多是要往上爬的,最多干兩屆,需要政績最大化,所以南京的園區、新區、開發區東一塊西一塊,因為每個人都要做「自己的成績」,不可能給別人補舊衣裳。簽約、動土、奠基,三步走,這就算做成了。產業發展也一樣,宣傳成績多,埋頭髮展少。為防形成利益集團,包括各區縣職能單位的一把手要定期輪崗(當然,這不是獨南京一地才有的現象),很有可能影響了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當然是否有影響、有多大影響還要看一把手的工作思路)。

三、利益糾紛多。
南京作為省會城市,不但市政府和市裡的部委辦局都在南京,省政府和省級單位也都在南京,南京還有眾多的事業單位,管理部門多、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婆婆多、公公多,雖然南京的政府窗口單位的服務態度已經相當不錯,但是上層結構在這裡,政策執行多趨向保守。「一把手」政治風格明顯,做好做壞都是一把手領導說了算。下面再有什麼天才的思路、好的想法,多半被這種層層把關過濾掉。
正如後文所說,擠進上山路、爬上登天梯的,豈能沒有非常手段?

四、中小企業發展困難,平均工資低。
前因生後果。南京眾多的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如十四所、二十八所)、眾多院所都有下屬企業,如二十八所下屬企業萊斯集團、還有眾多國企(中電熊貓、國電南自、南瑞集團,被收歸中石化的金陵石化、江蘇省廣電集團、省移動、省電信、省聯通更不用說了)、國資控股企業、純國有企業都把控著高利潤的重工、通信、電力以及軍工等肥厚行業。全面擠壓外企、及中小私企的生存空間。而想進「國」字企業,如果沒有過硬的背景,就要有夠強的實力,競爭甚為激烈。國企也有過得好過得不好的,差距還挺大。這種狀況直接導致南京中小企業的平均工資偏低,而中小企業又是大部分畢業生的工作單位。

五、光有學術,沒有轉化,商業成功的多半和產業沒關係。
南京雖有高校,但產業化做得遠不如蘇錫常更不要說什麼上海了。所謂的先行先試基本都是空話,高校管理過於保守,高校也一樣是官僚集團爭奪利益的戰場。已經做了好一陣子的321,也是面子多里子稀,但至少還有一點貨。最近相應國家號召對扶持大眾創業的喊起口號,但跟產業轉化基本關係不大。
其實,科研院所是金字塔尖特別尖的地方,一個專業養一個大牛經費就嘩嘩自己流進來了,拿著國家經費、操練著研究生、博士生搞出東西,再做產業化落地,是最好的閉環。但是,創業合作什麼的,大牛掛個名到處就搶著給錢,隨便搞點東西就能交差,而且大牛本人其實犯不著也沒空費這功夫,好處都讓拉皮條的下面人佔了。另外一種八面玲瓏的老油條(以各校商學、經管院為主)早就自己吃上肉了,技術?產業轉化?呵呵厚。
真正特別有動力做產業的有兩種人,一個是在學校里待了很久、職稱都有但又沒有牛到boss級別,個人地位沒有突破,或者專業不是學校重點打造的部分不給資源,所以自己憋著口氣想干點東西。第二種是特別有幹勁,有點能力但在學校里又一時出不了頭的青教。老教授們技術能力強,行業資源也多,不過學校院所保守風氣也使得很多老教授對於技術產業化的認識也趨於保守,與市場脫節厲害,或者企業管理和基本財務知識缺乏,不能很好管理自己的企業。這樣的人才只要好的合伙人或者合作團隊,很容易獲得一定商業成功。而青教精力旺盛、思路開放,可是資源較少,不太容易吃上肉。而且青教要繼續在學校評職稱的話,除了教學科研任務也很重,未必能兼顧得好。總之就是太少太少。
沒有產業轉化,沒有新的產業增長點或者新興行業中技術有先進性或者市場開拓能力強的企業,僅僅是提供畢業生作為人力資源,教育優勢的價值開發也做得太不夠了。

六、產業定位不清,行業頂尖公司和行業前沿公司均缺乏。
看什麼產業發展得好就提出發展什麼,出個鼓勵政策但多半細則跟不上,或者跟合作執行單位根本沒溝通好,雷聲大雨點小、喊得多做得少。同時參見三、四點。沒有產業根基,還老想著引進500強還當作政治任務,各種上壓下蒙。總喊孵化器,但根本不知道怎麼篩選培養優秀企業,缺乏本土高端產業和公司,同時也缺乏高端市場。能像華為、趨勢、愛立信這樣數出名字的非國大公司很少,擁有相關技術的高級人才留不住,陷入惡性循環。
透露個笑話,南京321對申報人有要求,曾入選和報兩次沒上的都不能再報,所以審查項目之前會先進行資格審查,可是今年的資格審查居然不是對身份證號而是直接對姓名!張軍、王偉什麼的都顯示申報過了十幾次,簡直可笑。消息發到各個開發區都是嘩然大波,然後把意見上報再人工審核,才算糾錯成功。一個引進人才的系統居然這麼弱智,好笑不好笑?
既然楊已經下台,他主導的321計劃倒是不妨說一說。楊完全不吸取無錫「530」失敗的教訓,同樣政策換湯不換藥地拿到南京來,用的也是大幹快上那一套,對入選獎勵企業沒有設置考核方案的情況下,政策就上馬了。所有拿了獎金就跑路或者掛空的何止五成!每個項目100萬,3000個項目30億!這還僅僅是財政直接的支出,還不包括各區縣開發區為了完成指標花的中介費、推薦費、獎勵費、額外獎金。這裡面的每一分錢都是南京市真金白銀的財政收入!是所有在南京工作的居民、守法的企業一點一滴交出來的稅!!連我這樣一個普通人都能看出來的問題,南京的各局一把手,市政府班子里的每個成員難道會想不到、難道會看不出來嗎?結果呢?南京這種省會城市從來不乏強力的領導,要想搭登天梯,豈能沒有非常手段?

(居民生活方面,「我的南京」「智行南京」「健康南京」等APP近兩年都逐漸推出,雖然時間落後了點,完成度很不錯,在南京的小夥伴可以嘗試下。)

七、生活成本高。
南京房價之高有目共睹,而且,即使大勢趨緊,區位有優勢的住房價格下行空間有限。作為省會城市,教育醫療資源豐厚,而教育資源直接以學區的形式跟住宅位置掛鉤,需靠持有區內住宅完成落戶口才能享受。醫院資源各區也明顯不均衡。南京的日常生活成本其實不比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便宜多少。各大商場的服飾價格雖然在江蘇省內折扣幅度最大,但是同品牌跟北上廣一比較絕對被完爆。比起收入水平來說簡直太高了,好多做高端日用的貿易公司根本做不下去。而來寧上大學的外地畢業生要想在南京站住腳,難度遠超蘇錫常。
八、文化意識發展較為落後,不過正在漸漸趕上。
雖然號稱六朝古都,但其實文物保護,文化景觀開發得真不怎麼樣,而且開發思路也十分狹隘,都是餐飲一條街的節奏,夜遊秦淮算是近年開發較好的文化名片了。最近南京博物院和新開的江南織造博物館和六朝博物館做得都很好,值得一看!雖然高校眾多,但文化活動並不成規模,而且層次不夠。不過近幾年各校各院也在努力,之前《蔣公的面子》大熱就是一個好例子。就不細說了。

總而言之,南京發展的限制因素很多,不少遺留問題難以解決,又出現新的問題。南京這裡生活成本高,獲得好工作(進入良好國字頭企業)的途徑較為困難,同時受到產業的落後和發展限制,提供不了足夠的崗位和待遇給一流的人才。但即使是有工作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如果沒有一定家庭積累,單靠自己打拚落戶南京,也會非常不容易。客觀上造成了一線人才留不住的現實。

但是這是我的家鄉,城裡有座山,城裡有個湖,城裡有條河,這裡有南京烤鴨,他會不斷有發展有變化,但他不可能發展成北上廣的樣子。有人懷著夢想和希望到這裡來,也有人離開。我只能用盡我所能讓我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盡我所能讓我出生生活的地方變得更好,僅此而已。


在蘇南長大,在南京讀了七年書,面臨畢業基本已經決定走人的娃來隨便說點直觀感受哈。
畢業生不留南京的直接原因很簡單:房價太貴而工資一般。南京的房價已經近乎是蘇州的2倍,工資卻還不如蘇錫。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這是很要命的,你想像一下拿著二線城市的工資還一線城市的房貸……
本來就問題本身而言,刨到這已經交卷了。但是對於我們這種回答強迫症患者來說,咱要往祖墳上刨…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大體的發展是從沿海經濟特區(深圳為代表)—沿江沿邊經濟區(上海為代表)—西部大開發—區域協調的共同發展。就華東地區而言,主要得益於上海的延伸效果。南京在地理上距離上海就不如蘇錫近,在本地又沒有崛起像阿里騰訊這樣的民族企業巨頭,總體經濟落後於蘇錫是難免的。
但因為「種種原因」南京成了整個華東地區黨政軍的中心所在。造成的結果就是城市房價上升,而且竊以為一個城市的資源、政策,領導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南京的黨政軍中心已經對經濟發展形成了一定的擠壓效果。
但即便如此南京經濟也是本由可為的,造成現在的狀況領導者是要付一定責任的。距離上海再遠能有多遠?攜南大東南2所985卻鮮有政府對高科技行業的實際投資和扶持。對外引進也乏善可陳。至於城市規劃就更吐槽無力了,浦口、仙林、江寧都有設產業園區,但沒有一個成規模成體系,與蘇州工業園區相比依然相差太遠。總的來說是城市領導者和規劃者沒有好好把握這座六朝古都(不禁想起前陣子剛進去的推土機市長…)
一不小心吐槽了這麼多會不會被噴呀~聲明我只是吐槽南京的城市管理者,南京人民還是相當有好感滴~有不少很鐵的南京哥們哈~


謝邀
本人本科在東南大學建築系讀了五年,現在在歐洲ETH深造(沒聽過可以百度),我是來自香港的學生,我個人是很喜歡南京這座城市的,在這裡我感受到了古城的魅力,也收獲了很多東西。
至於為什麽留不住人才?我想把南京改成武漢西安合肥成都這些都可以問同壹個問題,呵呵。
不管怎麽樣吧,南京是壹個很適合學習的城市,我本科選擇了南京,我非常榮幸!


知乎新手把自己的處女答獻給這一問么么嗒!大家輕噴!再怎麼樣也只是分享個人觀點咯!
蘇州人氏,在無錫上了中學,南京上了大學,期間在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的高校或者企業混過少則月余的實驗室。也算是有些兒感悟吧~[對,我國內蹲的比較多僅限於沿海,我沒在內陸的城市久留過]
1. 說說南京。首先我超級喜歡南京。我覺得南京最贊的是深秋,在明孝陵附近走走,真是忘憂好去處。南京潘西(妹子)的直爽也是大讚!南京城不大,一條一號線就可以貫穿城市,這個規模算作省會也算差不多,但是比北京上海就小很多。對比在南京郊外的校區到市內校區,以及從魔都五角場打車到斜土路的打的費和時間大約就能窺知差別。一個城市越大越重要,功能越多的時候,他對資源的聚集能力也就越好,自然對人才的吸引也就越大。南京在地位上不能和上海比,自然看起來就是在用自己的元氣培養人才然後送到上海去。。。

2.說說「人才」。姑且拿我們本科班級的同學畢業情況來看(不要打我,我在往自己臉上貼金沒錯哈哈哈),30個人,留在南京工作的2個。算上留在南京讀研的也沒有超過10個人,兩位工作的同學還都不是做的本行。可以推斷南京留不住人才嗎?我的專業在南京就業崗位也算豐富,但我覺得大家都不喜歡留下來的原因:1. 要讀碩讀博,大都跑國外或者財大氣粗氛圍好的中科院系統;2. 要工作上海一樣好找還薪水高(南京起薪不高而且要命的是生活成本不低啊)。我覺得,要知道,很多好大學裡的好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都不僅僅是為了糊口還有抱負啊。所以這種研發為主的工作,南京確實是不太留得住人才--企業小,平台不好,不僅待遇問題,接觸高端事物的速度也慢,未來風險也比較大。至於為毛上海研發中心多,這個問題答案就不在這裡討論啦。所以我覺得南京在科研人才上面確實是挽留無力。但是我覺得在很多務實性的人才方面南京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至少作為江蘇的行政中心,管轄江蘇的政經文,就我所知這方面我看到有很多很厲害的前輩都留在南京啦。我覺得作為一個城市,研發實力應該只是一個很小的一塊,其他很多方面南京也是很具有吸引力的。提這個問題的盆友們可能大多都是學的高大上的學科叭。

3. 說說南京和上海。
根據各種大家心裡有數的原因,在綜合實力上南京肯定不如上海。但是!樣樣都是上海好難道別的城市都不用活了嗎? 我覺得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固然和人才有關,更和人性有關。上海在長時間的主動和被動的開放下,肯定會變得更加包容。南京需要這方面的錘鍊,無奈整個長三角上海以外的城市都註定要被碾軋咯。所以我覺得現在各種周邊城市都在往特色上鑽,發展一塊領域的特色科技園這樣的。

4.說說蘇南和排外。首先,蘇南富起來的最早的原因是蘇南模式, 鄉鎮企業之類的。我知道家附近有個村子有個廠早年有個人帶著村子企業幫上海煙草處理煙屑,目前這個村子就是家家洋房小車的狀態。有次路過看到大媽跳廣場舞都是自帶發電設備和投影設備的。。。當然,這種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模式還能輝煌多久大家心裡也有數,對人才的吸引力更是別提了。發展更多的知識經濟才是繼續繁榮的硬道理。我覺得這方面蘇州做的還不錯。至少和南京相比,蘇州的科教基礎薄弱很多,在政策上也沒有省會城市那麼多便利,能夠吸引很多的年輕人來從事科技方面的工作需要更多的錢錢錢錢。因此有人會覺得蘇大除了錢給不了實驗室給不了團隊,但是換個思路,如果你有想法,去蘇大建立你的團隊,開拓你的事業,雖然要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卻可能比在不少其他學校能拿到更多錢(會不會太直白了)。。

再說排外。大家內心有這個設定的時候蘇南做什麼都是錯好麻!蘇南的排外被吐槽的最多的是方言壁壘。但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蘇南妹子我想說蘇南的方言生態岌岌可危!包括我自己各種高深的方言都不會講聽不懂!從小學習普通話,公共場合說方言就是沒文明的思想深入人心。大家知道去香港要講粵語會好融入,去國外要學英語德語法語日語xx語, 來蘇南為什麼不能接受吳語呢。剛去合肥聽不懂那裡話,於是被各種大媽吐槽我也沒覺人家排外, 大媽幾十年呆在一方習慣方言講話怎麼是排外了呢。有的時候包容也是相互的嘛,不要太玻璃心。剛到一個新的地方,產生疏離感很正常,相互理解積極融入不就好了嗎。我還要說我現在呆得地兒老外們也很排外呢。。。

5.說說杭州。個人覺得蘇杭氣質確實相近,整體的城市面貌也是那種秀氣整潔,地方特色很濃的感覺。其實這麼多城市裡,最愛的是杭州。可能所留月余,陰暗面還沒被發現~ 我一直 覺得杭州的城市文化比蘇州更親切一切,車子會讓行人這些細節加分很多!

6.說說合肥。說到留不住人才,合肥才是要呵呵的那一個噗。


越包容,越繁榮。我覺得這點沒錯。


我是看了南哪的十大點進來的,起初都沒發現這個問題。「南京留不住人才」本來就是事實,沒什麼好客氣的。

我知道有很多同學和朋友看這個問題很不爽,特別是會看排在最前面的匿名用戶的回答很不爽。我自己就是理科的,當然不可能同意只看「現金流」的評價以及文科和理科的鄙視,但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是在討論「為什麼南京留不住人才」,這跟所謂的學術追求、反對功利主義等等其實關係並不大。

南京或者南京的學校,當然永遠可以吸引到與城市或者與自己學校的氣質和追求符合的一些人才,也可以一直培養這樣的人才——但是這很可能是蘊藏著危險的,因為往這個方向發展的同時不能把其它的道路堵起來。這不是說文科專業或者基礎理科的研究不重要,而是要注意到社會上有許多的「人才」(尤其是技術方面的人才)也正是在用這樣的眼光看南京這個城市和南京的學校的。你可以不同意這些人的這些觀點,而且我們批評起來自然可以頭頭是道,但是要知道,這些心態正在影響他們的選擇,越是反感這些觀點,就越無法彌補自己的弱項,也就越難吸引到人才,甚至也越難產生或者吸引能讓學生有大量就業機會的企業,甚至現有的這方面的人才都會想要去其他的地方,這些自己弱的領域也就越來越難進步。

雖然我已經被排名第一的回答黑成渣,但是我還是很希望諸位朋友能夠看到這裡有許多批評是很對的,例如:「特別高調的宣稱自己很低調」「甚至對某些死穴,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南京高校近親繁殖太厲害了」等等都是非常準確的批評。其他學校也有各種問題,不代表我們就光榮;排名高低確實不能說明問題,但是何必一談排名就說自己「沒有合併過學校」呢?自己學校有一些優勢學科和頂尖的人才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如果實在要說,也請不要無視其他(可能合併過其他學校的)高校近年在南京各學校傳統強勢學科領域的飛速發展。


混知乎的IT圈人士多,扒著手指頭數一數,南京像樣的IT企業有幾個?

我數來數去也就大華為,大中興算一波;趨勢科技,以前的南摩等外企算一波;初創企業如途牛算一波

去年參加過校招,親身經歷。不是不想留,是無處可留。除掉運營商這種國家的產業,大華為大中興這種望而生畏的公司,還有多少崗位給你挑?我個人對南京映像很好,包括梧桐樹,老校園,還有我的女朋友也是南京人,如果南京有我想去的地方那我絕對是優先選。本班畢業20人,只有不到5人留了南京,南京留不住畢業生,這是事實。

至於說兩所學校,我真覺得學校怎麼樣和個人關係不是那麼大。南大東大再官僚腐朽不思進取,裡面還是有很多值得敬佩的老師,超級強力的同學,985的牌子還在,滿足一個普通學生的需求那還是綽綽有餘的。認識的人有去google的,也有不知什麼地方混著的,一切看你自己的努力和天分。都要畢業找工作了,大學排名什麼的,真的,既不有趣,也沒用。


忍不住要噴一下那位匿名用戶,請不要把你的無知表現的這麼淋漓盡致。首先,在天朝只有兩個地方的地名帶有京字,論文化歷史地位,國內除了北京和西安還有其他城市能和南京比。另外,你對南大很了解嘛,你那麼黑南大,熟悉南大的歷史發展的人無不為南大的過去感慨,某些歷史原因南大始終不得寵,但南大人沒有在意這些,始終兢兢業業做科研。百年校慶時,來的最大的官是個中央委員,而清北校慶呢,去了哪些人,不說大家也知道。當初教育部搞過幾年內部排名,南大連續第一,教育部最後取消了這個排名,什麼原因大家懂得。九十年代教育部也曾承諾過給南大浦口校區九千萬的發展經費,至今沒見一分錢,為此敬愛的曲校長辭職。南大的人文基礎學科很強,南大沒有坑那些文科生,請不要以畢業以後的薪水來衡量,這樣未免太世俗,如今這個社會這麼浮躁就是因為你這樣的人太多,現在願意安心做學術科研的人不多了,更何況是文科。天朝物質文化飛速發展,精神文化確異常落後,相信國家會越來越重視人文學科的發展。另外,南大的學風非常自由,國內少有。文科的老教授理科造詣會很強,理科老教授也可能有著深厚的文科功底,這就是南大!不懂勿噴


1、什麼是一線人才?看了回復好像基本上就是互聯網、金融行業才算一線人才。
2、為什麼非要留住一線人才?現在全國大部分地方都留不住一線人才,新興行業向北上廣聚集是很自然的趨勢,每個城市都應該有自己的定位,為什麼非要向北上廣看齊。
3、南京是什麼城市?產業上主要是化工、鋼鐵、汽車製造、生物醫藥、旅遊業,除此之外 教育 軍事 文化 政治區域中心,這是南京的城市定位。而且這些行業和領域的就不是一線人才嗎?孫中山算不算一線人才?蔣介石算不算一線人才?
南京現在也搞了好幾個軟體園、高新區什麼的,巢搞好了沒鳥來。真有這個必要嗎?這不光是南京的問題,現在全中國的城市恨不得都把自己發展定位成國際化大都市,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煩惱,還引發了一些不必要的爭論。


南京文化產業差,互聯網企業少。不像上海北京和深圳。招商引資也都系大企業,但都以外包加工等為主。南京就是一個上不去下不來的城市,現在的地位狠尷尬。


LZ啊,南京留不住互聯網人才不等於南京留不住人才。。。14所只要博士,進去的人,絕對不比你所謂的「互聯網人才」要差的。

如果你不是南京本地人,那麼最好在南京生活個10年以上再來看吧。南京可沒你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單純」,哈哈!


什麼留不住人才,就是沒有很多好公司啊。應該問為什麼很多好公司不願意建在南京。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小而美的城市?
我國人口預計 15 年內是會逐漸分散在大中小城市,還是繼續向大城市集中?我們應留在大城市發展嗎?
為什麼蔬菜水果之類的農產品在產地都很便宜,到了城市卻貴很多?
中國常駐人口 1000 萬以上的超大城市,如果停電一周會出現怎樣的災難?
上海有什麼好?

TAG:城市 | 南京 | 南京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