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自殺率很高?

日本的自殺率,排全球第7高(韓國第3,中國第57)[注]。這是為什麼?
註:Wikipedia | List of countries by suicide rate


現在的日本,自殺確實是個社會現象。從方法上說,手段不少。簡單一點兒的,一條毛巾就可以拿來上吊;刺激一點的,遍布全國的電車給卧軌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一個人覺得寂寞了,網路上邀請三五志同道合之人一同自殺的也有;覺得家裡無聊,風光秀麗的富士山樹海「青木之原」是自殺者的好去處。像電視上放映過的那樣,問題少年一個想不開便從學校的教學樓一躍而下……諸如此類。

我去富士山的時候,見樹林門口赫然立著一塊牌子,內容大致如此,「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想不開的時候千萬再想想父母兄弟老婆孩子,您要是心裡彆扭,別一個人憋著,真要想死,先找人商量商量吧。」署名是「富士吉田警察署 自殺防止聯絡會。」作為一個外國人,看了這樣的標語確實是覺得新鮮得很,為了防止自殺做到這個份兒上,也確實讓身心尚算健康的我哭笑不得。不過,幸或不幸,來了日本之後,我身邊患憂鬱症的同學雖有不少,至今倒還真沒有見過有人自殺。倒是在中國那會兒,課堂之中有位年輕人從窗外飄飄落下……

從數據上來講,日本的自殺率也確實很高。根據日本警察廳的數據,2010年日本的自殺率達到每十萬人中24.9人,自殺人數達到31690人,13年連續突破三萬人,一直位於世界前排。回到問題上,「為什麼日本的自殺率這麼高呢?

個人覺得,原因很多,文化當然是一個原因,但是我覺得也不好一概的從文化上來講。尤其題目中給的Wiki的數據是相對比較近期數據,我就把問題理解為「當下」的日本來回答了。(不過此問題上引用的WIKI的數據,日本的雖新,但是各個國家的統計年不一樣,多少降低了一點點排名的說服力。)如果加上時間的限定的話,其實日本也不是什麼時候自殺都多。比如日本戰後的高度經濟成長期期間自殺率還是挺低的。根據日本內閣府經濟社會總合研究所平成18年(現在是平成23年)《關於自殺的經濟社會原因的調查研究報告書》,看著數據大略的算了下兒,低的時候大概是每十萬人13、14人的樣子。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大概和2008年的中國(13.85人,數字來自wiki)差不多。從上頭提到的報告書的曲線圖能看出來,日本的自殺人數和日本的經濟狀況頗成反比例。經濟越好,自殺越少。再看現在的日本的經濟狀況,不難看出日本近年自殺人數多和經濟狀況有很大聯繫。另外,具體統計雖然沒看,但是這次東北地區的大震災似乎也造成不少自殺者。所以我覺得,「日本人為什麼愛自殺」這個問題,首先時間限定很重要,時代對答案有很大的影響。我身邊有幾位比我大三兩歲的日本朋友,大致都說「這個時代看不到希望和未來」,這種想法在這個年齡的日本人里似乎不少。而相反的,生於高度經濟成長期的一些日本朋友和老師,則顯得「樂觀」不少,我的一位60歲的日本老師也曾說過「我們那個時代出生的人相對比較樂觀,雖然現在的日本不景氣,但是記憶里畢竟還是景氣的時候多」。大概年輕時候的社會環境對人的性格也會多少有影響吧。現在的中國有點兒類似那時候的日本。前陣子看過一個笑話,具體忘了,大意說三個人坐電梯上樓,到了樓頂有人問他們怎麼上來的。第一個人說我跑上來的,第二個人說我蹲著上來的,第三個說我做俯卧撐上來的。電梯自然指的就是經濟正快速發展的中國了,這三位則是乘著這個浪頭成了功的人。生在這樣的環境里,自然人是要相對樂觀點兒了,相反的,時代比較慘淡,容易自殺似乎也就不是那麼難理解了。

但是不可否認,即使是自殺比較少的高速經濟成長期,日本的自殺者也達到了每十萬人13、14人。怎麼個概念呢,提問里引用的wiki的列表上,08年中國,差不多也是這個數字,在107個國家裡排到66位,也就是說日本人即使不怎麼自殺的時候,比起其他國家也有相當的人想死。去除年代的原因,也許確實有一些相對比較穩定持久的原因存在吧。

另外有個無關但是比較有趣的事情是,日本自殺率雖然這些年總是穩定的保持在世界前列,中國這幾十年的自殺率卻是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而且在2003年,中國還是世界唯一女性自殺率高於男性的國家,而看問題里的wiki,2008年中國的男性自殺率(19.7)已經反過來超過女性(8),在世界上算是比較正常的了。不知道算是好還是不好……

說回日本人為什麼自殺比較「穩定持久」的原因。歷史上日本也有不少自殺。比如日本武家的「自殺文化」。日本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有這種習慣。比起在戰場上被對方恥辱的殺死,在那之前自己自殺更被接受。這類日劇不老少,最近的比如《阿江-戰國的公主們-》(戰國時代的事兒),就不一一舉例了。另外,切腹恐怕也是中國人很熟悉的吧。武士用這種方式向領主進諫,或者表示承擔責任。這種做法的目的各個時代多少有些不同,到了江戶時代,從容的切腹被認為是很高尚的事。(比如去年的大河劇龍馬傳裡頭的武市半平太)

文化上,日本人也許比起中國人更在意他人。現代漢語中,「我」就是「我」,但是現在的日語里依然有「私、俺、僕、わし」等等各種各樣不同場合中使用的「我」,更不要說發達的敬語體系。這種對他人的在意不光體現在文字上,日本人重視禮節,現在也是,每年到了元旦要發大量的賀卡明信片,招待客人也基本上都會端茶倒水準備點心,去買東西,再小的店鋪也管免費包裝,便於送禮。日本人守規矩,盡量不給人添麻煩,在電車上不打電話,租房子,在退房的時候會打掃的乾乾淨淨,如果是木地板,連蠟都會打好再走。日本的服務業好得讓我覺得緊張,去商場買東西,試衣服的空當服務員都會幫著把鞋擺好,試完衣服會說「您辛苦了」。去市政機構辦事,也絕對服務周到。我有一次去市役所(相當於中國的街道辦派出所什麼的吧,辦理戶籍登記啦,保險啦什麼的),見到一位市民大刺刺的坐在椅子上用很大的嗓門罵一個公務員服務不好,那位公務員從頭到尾一直在聽,除了「是」啥話都沒說。照理說在意他人的想法,服務好,禮數周到,這些自然都是好事,確實是體現了發達國家的素質。不過我不是日本人,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會為此感到緊張而壓抑,反正我是有時候覺得很累。若是從小生在這麼個環境里,可能我也會多少有點兒想死的心吧(笑)。不過說到底,這都是我作為一個外人的體驗罷了,日本人心裡真正如何覺得,不是日本人,大概不能全都知道吧。

傳統的日本公司是年功序列制,也就是晉級漲工資主要不看能力看年齡,這種制度十分追求安定,只要努力,即使不是太聰明,也能找到自己在公司里的地位。跳槽的人也少,基本上一就職就是在這個公司干一輩子,跳槽的人沒有特殊情況,也沒有特殊技能的話,都是越跳越減分。從這裡不難想像人到中年突然失業對一個人的打擊想必是很大了。根據統計,現在40多歲的中年男子自殺率呈上升趨勢,跟這種企業制度恐怕是有關的吧。對傳統的日本白領,公司就像家一樣。有的公司的職員去世之後會辦兩次葬禮,一次在公司辦,一次在家裡辦。日語里有一個詞,叫「一生懸命」,也有人說這其實是「一所懸命」,不管是哪個,反正是一輩子就在一個地方玩兒命干。不知道這種厚重的人際關係,是把日本人從自殺中救出來了,還是把人推向了自殺?

另外,目前遇到的日本人,大多有很重的責任感。而且越到高位,這種責任感越重。日本社會和中國社會很不一樣,或許是人都太「好」了,所以不得不「回報」。來自屬下的信任,對客戶的責任,社會的期待,哪個都不好辜負。可是縱且一個人三頭六臂不吃不睡,也總有極限,真出了差錯的時候,「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這種自責感,或許也是自殺的不小的原因吧。日本北海道JR的社長的自殺,也許可以試著這樣理解。日本首相沒事兒就換,也許也與這多少有關係?或許這些都是過去的武士道精神的一個變體吧。

洋洋洒洒說了不少,不知道回答了問題沒有,其實經濟也好文化也好社會也好,宏觀數據雖然也許都有助於理解「為什麼」,但是我覺得都算不上是完整的「原因」,撐死了算是提供一種想法吧。更加有血有肉的原因,不去細究一個自殺者的一生,恐怕是不得而知了。幸與不幸的是目前還沒有過接觸有自殺想法並且自殺成功的日本人的機會。有了機會,再來回答吧。:-)

主要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suicide_rate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8%87%E8%85%B9
http://ja.wikipedia.org/wiki/%E8%87%AA%E6%AE%BA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3%81%AE%E7%B5%8C%E6%B8%88
http://www.esri.go.jp/jp/archive/hou/hou020/hou18a-1.pdf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6%9D%8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4%E5%9B%BD%E8%87%AA%E6%9D%80%E7%8E%87%E5%88%97%E8%A1%A8

文章里提到的富士山樹海門口立的牌子的照片:
http://photo.renren.com/photo/sp/hejmR-betF8


受邀題。

以我通過二手材料看得的感覺是,日本自殺率高與其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狹義教育)有關。
日本人幾乎從很小開始就被父母、老師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的思想。他們鼓勵個人努力,卻不加以幫助。忙碌的父親的長時間不在場,離婚率增高導致核心家庭逐漸崩壞,使日本人的家庭關係更冷漠。他們又比中國人更善於使用「恥辱教育法」,強調「不要令家人蒙羞」。這給人壓力是很大的。(可以參考看看《Gold》,裡面天野大嬸扮演的強勢母親。)也因為這個原因,近年來很多強調家庭溫馨和輕鬆系人生觀的影視作品比較多,即使這樣,從情節里也能感受到普遍存在的家庭壓力。

這種狀況也不僅存在於親子關係中,包括夫妻也是一樣。日本婚姻專家曾經說過他和妻子相處的秘訣:把她當作客人對待。雖然可以翻譯成「相敬如賓」,但也表示了即使住在一個屋檐下,大家還是客氣而不大交心的。這成了家庭生活的秘訣,離自殺還遠么。

在日本社會,「總給人添麻煩」這是一個人最要不得、最該鄙視的品質。你可以援交、吸毒、自閉,無所謂,但你要打翻街上的垃圾袋你就是個被鄰居議論不休的小流氓大混蛋。

這種氛圍(日本像魔獸這種遊戲都比單機遊戲玩家少),讓人對孤獨不以為然,遇到麻煩之後沒有交流和抒發的途徑,也沒有可以依靠和信賴的人。

以上是我的感受。


一、日本目前的自殺概況

內閣府今年3月剛剛公布了26年日本全年的自殺狀況。

去年全年,日本自殺總數是25,427人,比25年減少1,856人,其中男性自殺數量17,386人,佔總數的68.4%.


年齡層,按照比例由高到低排列:

60~69歲:4325人,佔全體的 17%

40~49歲:4234人,佔全體的 16.7%

50~59歲:4181人,佔全體的 16.4%

70~79歲:3508人,佔全體的 13.8%

30~39歲:3413人,佔全體的 13.4%

20~29歲:2684人,佔全體的 10.5%

80歲 上:2457人,佔全體的 9%


另外還有538人未成年自殺者,佔總體的2%…(ご冥福をお祈りします...)

自殺動機,按照比例由高到低排列:

健康問題:12,920人

  • 身體疾病,癌以及其他無法治癒的頑症4,119人
  • 心理疾病,憂鬱症等5,439人
  • 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等1,226人
  • 其他疾病,藥物亂用,酒精依存症,身體殘障等原因2,136人

經濟問題:4,144人

  • 多因負債,破產,失業,事業無起色等

家庭問題:3,644人

  • 多因夫婦關係不和,至親去世打擊,父母與子女關係不和等

工作問題:2,227人

  • 多因工作失誤,職場人際關係,工作太辛苦等

男女問題:875人

  • 多因失戀,戀人出軌等

學校問題:372人

其他:1,351人


以上數據出處都是內閣府公式網站公布的數據:

日本歷年自殺者年齡層分布推移

http://www8.cao.go.jp/jisatsutaisaku/toukei/pdf/h26joukyou/zuhyo.pdf

平成26年自殺者動機分布

http://www8.cao.go.jp/jisatsutaisaku/toukei/pdf/h26joukyou/furoku1.pdf

日本去年每10萬人自殺人數為21人,這個數字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中應該是領先的(苦笑)。


從上面公布的數據看,健康問題佔50.8%的比例,超過了其他原因自殺的總和,是日本人自殺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癌症也好,精神疾病也好,全世界都在發生,為什麼這會成為日本人放棄生命的原因呢?

下面是我的一點看法,並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二、「無神論」的中國人,相信另一個世界的日本人

日本的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 和少子高齡化社會問題一樣,政府一直在試圖尋找根源然後想辦法解決,只可惜成效不大。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政府對於自殺的統計非常詳盡,基本上沒有遺漏,最主要的幾個原因也知道了,可是自殺率卻得不到控制,為什麼?


我覺得這和日本人對死亡的看法有很大關係。


中國有句俗語叫「好死不如賴活」,認為人的一切都是為「活下去」而服務的,即便捨棄自尊,只要能活下去,也是值得的。


我剛知道這種觀念的時候其實是很吃驚的,因為這個理念其實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另一種表述方法——如果只是為了活下去而活,那人和動物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但是,後來隨著去中國的次數越來越多,接觸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中國人,我逐漸明白了為什麼中國人對「活下去」如此的執著。


因為很多中國人都是「無神論者」。

我不能說所有中國人,只能說我接觸的中國人里,無神論佔了絕大多數,特別是年輕人。

他們不相信來世,不相信人擁有「魂」這種東西。

他們認為,人死了之後只剩下「無」。


因為不相信有另一個世界,不相信來世,那麼自然會更加珍惜今生的存在。


可是日本不同。

日本絕大多數人——和上面說的一樣,我不能說所有,只能說我身邊的人們都相信另一個世界、相信「來世」的存在。


可為什麼歐美人也有信仰,歐美人也相信神的存在,相信天堂的存在,可他們的自殺率卻遠遠低於日本呢?


因為「基督教」和「神道」的巨大差異。

基督教認為,自殺等同於拒絕神的拯救,不但不可能去到天國,甚至會加速墮下地獄,這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基督文明下的人們的自殺行為。


而日本信仰的「神道」中沒有對自殺持任何否定的態度,甚至有人認為自殺是成為神的道路之一,在這種信仰環境下,自殺,成為很多日本人的解脫方式。


死亡對日本人來說並不是最可怕的。

對日本人來說,自殺是一種解脫,比如對那些被苦痛折磨的人來說。

對日本人來說,自殺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比如對那些失敗的人來說。

對日本人來說,自殺能和逝去的親人再次相見。


所以,我覺得文化、信仰差異是造成日本人自殺率高於其他經濟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關於和中國的比較

之前因為工作原因,需要做中日兩國的某項數據對比,日本很容易,因為所有數據都能在政府網站上找到非常詳盡的資料。

比如上面的PDF。


但是中國就很難,要麼是數據太不全面,比如只有北京市或者上海市的數據;要麼就是找到的數據是同一時間的,卻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果,差異性非常大,最終不得不放棄調查。


究其原因,有人認為是因為中國人口太多、國土面積太大造成的。

不過我覺得不是這樣的。

人口多也是一種優勢,因為人口首先是生產力,老齡化、失去勞動能力後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特別是「國情數據統計」這種僅僅需要足夠的人手就能完成的工作,這並不是多困難的工作——比如有人自殺了,警察機構記錄下死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死亡地點,然後定期將數據整理、上報,最後由負責國情統計機構的工作人員整理成圖表即可,這些工作甚至一個具有中學畢業水平的學生稍微培訓幾天就是可以學會的。


人口多,國土面積大所以不好統計這是政府工作失職的借口。

當然,有時候日本政府也會說很多借口,但是日本普通人對這些借口是很厭惡的……可是中國不一樣,我經常看見有中國網友在網上幫助政府找更多的借口——這很奇妙,為什麼民眾要幫政府的失職找借口?


這就好像是在餐廳吃飯,服務員一直犯錯誤,又是上錯菜,又是態度惡劣蠻橫不講理……這時有人投訴服務員,你卻跑過去和投訴的人進行理論一樣——雖然你也服務員的「受害者」。

這點我完全無法理解。


和日本的經濟不景氣,過分追求自立的教育/人情冷漠,日本傳統文化都有關係。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被忽略了,中國大多數人是無神論的,而日本是泛神論的國家。

大多數人雖然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但是絕對談不上反對。

有了宗教寄託,結合日本的傳統文化,死,並非一個非常可怕的東西。並非一死百了,來生,靈魂都是一種可能性。


不僅僅是生活壓力過大。如果說生活壓力的話,其他國家的大城市也並不小。而是日本人面對壓力,無法選擇發泄,文化環境要求人們忍耐(從小孩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經常要求他們學會忍耐不要給別人添麻煩),要求人們做出精神百倍的樣子,要求他們仍然保持彬彬有禮。
而中國人面對壓力的時候,會把它發泄到社會或者環境身上(比如說大媽罵街什麼的),這種行為在我們乍一看來好像是沒素質,也的確給別人造成不快,但是對於個體的心理平衡來說其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東京呆久了,會強烈感受到日本人式的孤獨感和封閉感。偶爾和中國人朋友一起吃頓飯,大聲喧嘩一次,會覺得心裡特別爽快。

加個小插曲。日本人很多在自殺的時候,選擇的方式是跳電車。雖然很多站拉起了防護用的板子但是電車線路太多還是沒法做到滴水不漏。一旦有人跳電車,那個線路為了處理後果必須要停上一陣子。在其他站台上便會顯示出通知,停車的原因會寫「人身事故」。一看到某條線路因為「人身事故」停車,基本就是又有人跳車了??????在臨過年的時候人身事故明顯增長。


在鄰國日本,靠政府與相關組織的控制下,日本的年自殺人數已逐漸減少,不再突破3萬人大關,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2015年,日本有24,025人選擇自殺離開這個世界...
...........................

*內閣府公式網站公布的數據

在日本,什麼年齡段、什麼類型的人容易自殺,

我們一起看看下面兩張表就知道了

容易自殺的人是:

工作的人,壓力太大,想死!

無業人員,經濟窘迫,想死!

靠養老金生活的人,經濟窘迫加上健康無法維持,想死!

被欺負被孤立的少年,想死!

對於日本的「自殺聖地」,小夥伴們應該都有所耳聞。它是富士山下風景優美的青木原樹海景區,從1971年開始,每年秋季都會有警察、自願者以及媒體記者一起進入林中,每次都能搜出上百名身份不明的屍體。

除此之外,日本還有自殺網路集團、自殺俱樂部等等。更有甚者,日本竟出版了一本驚世駭俗的書《自殺完全手冊》,裡面關於自殺手法、疼痛等級、致死程度的描述十分詳盡。由於討論自殺已違背提倡延續生命的道德標準,1997年在日本各都道府縣開始被禁...

那麼到底為什麼日本的自殺率居高不低呢?

島國焦慮

日本是一個「先天不良」的島國,面積小、資源少,而人口密度卻很大。這從根源上造成了日本社會的焦慮和壓力。據調查,日本的自殺未遂者里有80%都患有精神疾病。

經濟因素

日本的自殺率跟經濟景氣度息息相關,從歷史數據來看,經濟高速增長期自殺率一般較低。日本自殺人數最嚴重的一次激增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那也正是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低迷、面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代。

一生懸命

日語中有一個詞「一生懸命」,意為「非常努力」,這是大部分公司職員的真實寫照。日本企業採用終身制,職員一生都在為一家公司鞠躬盡瘁。丟失了工作對日本人來說就像是丟失了生命的寄託,失業、破產、事業不振是日本人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

校園欺凌

日本的校園欺凌問題很嚴重,是導致青少年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近40年的數據顯示,9月1日是日本未成年人自殺最多的一天。當漫長的暑假結束,一想到即將回到校園面對欺凌,很多孩子不堪重負,選擇自殺。

最後的禮物

日本的保險對於自殺者也會進行賠付。因此陷入財務困境的人會將自殺作為解決之道。有些老人甚至認為,通過自殺來留給家人一筆保險金是他們送給家人最後的禮物。

說了這些,只是想讓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的文化,無論如何,和風娘還是要給大家帶來正能量。即使複雜的世界會阻擋我們前進,但想這麼多幹什麼?因為人生很短暫,所以不要讓它太痛苦。只有珍惜當下,才能不負生命!


看看現在這個問題,看看現在維基的數據。。。
日本已經下降到12名,中國上升到第6。。但其實數據差距不大。

不過算算看中國2011年有30萬人自殺,細思極恐。


陽春三月,春天悄然而至,日本滿城櫻花飄零,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一個浪漫極致的國家。然而,這個浪漫的3月,對日本人來說也是最逼近死亡的「自殺高峰月」。 根據日本政府的調查顯示,每個月的1號、最後一天以及整個3月是日本自殺人數的最多的時間。因此政府將3月定為了「自殺對策強化月」,開展了一系列預防自殺的活動,呼籲民眾關注心理健康。

政府邀請AKB48來做宣傳

據日本警察廳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的自殺人數1998年到2011年連續14年每年都超過3萬!也就是說,每天平均有85人自殺!在各年齡層中,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自殺率較高。

對於日本的「自殺聖地」,小夥伴們應該都有所耳聞。它是富士山下風景優美的青木原樹海景區,從1971年開始,每年秋季都會有警察、自願者以及媒體記者一起進入林中,每次都能搜出上百名身份不明的屍體。

除此之外,日本還有自殺網路集團、自殺俱樂部等等,他們公開宣揚「自殺無罪」、「你有權力自殺」,而且細心地張貼「自殺N種方式」的文章。更有甚者,日本竟出版了一本驚世駭俗的書《自殺完全手冊》,裡面關於自殺手法、疼痛等級、致死程度的描述十分詳盡。

那麼到底為什麼日本的自殺率居高不低呢?

日本泰斗級著作《菊與刀》一書對日本人的自殺行為有這樣一段描述:「自殺如果以適當的方式進行,便可洗刷一個人的污名,保全死後別人對他的好評。」也許從某種形式上揭示了日本人獨特的自殺哲學吧。

首先,在日本文化中,自殺不被認為是一種逃避和懦弱的行為,而常常被認為是用一種最極致的方式來證明一件事情,或者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用來謝罪。特別是自殺謝罪,不是逃避,而被認為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另外,以自殺的方式來保住組織和個人最後的清譽。還記得谷美之前曾扒過的日本近代文豪之間的故事嗎?貴圈太亂!近代日本文壇的愛恨情仇!(上)貴圈太亂!近代日本文壇的愛恨情仇!(下)

當年三島由紀夫就是崇尚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認為在戰後日本將主權交由外國控制是一種喪失日本精神的行為,於是發動了一場政變。將日本自衛隊的團長綁架為人質,並在廣播中勸說自衛隊放棄物質的虛榮,回歸本質的武士道。

結果,三島由紀夫被所有人嘲笑為瘋子。政變失敗,三島由紀夫當場就選擇了切腹自殺。

還有,日本人對自殺有著一種浪漫的想像,一種不明覺厲的現象就是自殺美學。認為死亡不是一種結束,是一種優雅而凄美的告別。

谷美在看渡邊淳一的《失樂園》時,有一點特別有意思:兩個愛得死去活來的人,卻在感情最為熾烈,性愛最為和諧的時候,選擇雙雙殉情。

這在國內看來十分不能理解,然而日本人自有他的邏輯。就像那漂亮妖嬈的櫻花,總在它們開得最絢爛的時候從枝頭飄然而落。日本國民從中得到啟示,為了使愛情保持永恆,就應該在愛情最高漲的時候結束,怎麼結束?死是凝固愛情最有效的方式。如同櫻花在美的巔峰自絕於枝頭,使它最美的姿態被永遠的定格下來。

說了這些,只是想讓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的文化,無論如何,谷美還是要給大家帶來正能量。世界縱有很多不公、陰暗、絕望,72億人口卻都在努力地想要活下去,身體里還有幾十萬億細胞只為你而活,怎麼捨得?只有珍惜當下,才能不負生命!

喜歡的話,歡迎大家加微信GOOMAY—WAFU(谷美和風)和我進行日本文化交流,這裡有更多精彩內容哦~


以下幾點個人觀點:
1.日本人把社會加諸自己的評價看得極高,這是我們難以理解的,如果一家店賣了一件假貨被人抓到,那這家店就幾乎就可以關門了。
2.日本社會把禮儀看得很重,但這也間接把人割裂開來,因為你接觸到的人都是這麼禮貌反而讓人有點假的感覺,人際關係其實遠不是表面上的那樣,可以談心事的朋友基本沒有。
3.在日本生活過的人應該知道,短時間旅遊不要緊,長時間生活真的挺壓抑,條條框框太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羨慕日本但任何國家又做不到日本那樣,這種環境,人真的會越來越抑鬱
4.日本經濟不景氣,這種不景氣現在中國也感受到了,日本是20多年持續這種狀態,直觀體現為,工資水平雖然會上漲,但獎金假期等其他待遇對應縮水,基本入職到退休的過程都定死了,普通人看不到希望,如果中國也是這種狀態持續20年,自殺率估計也高


首先說明下,由於答主並不了解日本的事實,也沒有一手資料作支撐,也懶得查考二手資料,因此本回答沒能提供明確答案,只提供一種研究視角,不感興趣的讀者請繞開。
塗爾干《自殺論》作為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的開山之作,研究的對象即為自殺率。這本書雖然有些過時,有其局限,對自殺的分類也略顯不嚴謹,但是基本的觀點還是可以用來解釋自殺率問題的。
《自殺論》主要結論有仨:(以下三點來自百度百科)
1. 社會基本性質決定自殺率
促成個體自殺事件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群體自殺率卻受基本社會事實的制約,自殺率只能從社會學角度加以解釋(他通過統計數據反駁了各類非社會的影響因素如心理變態,遺傳,氣候等)。
2. 整合與規範
社會基本性質可以分解為兩個基本因素:社會整個和社會道德規範,這兩個因素是影響自殺率的基本原因。整合反應著群體成員與集體的聯繫方式和結合狀態,其實質是一種內聚力,對群體成員產生一種支持作用。社會道德規範的實質是一種控制力,其作用是限制和調節社會成員的慾望與行為,幫助人們將各種慾望轉化為可以實現的目標並規定了實現目標的方式和途徑。
3. 對自殺率變動的解釋
社會整合狀態與社會道德規範共同影響著一個社會的自殺傾向,它們的平衡狀態對社會自殺傾向具有一定的遏製作用,如果二者處於適度、穩定狀態,社會自殺率就處於一個穩定的低水平上,一旦整合與規範超出了適度範圍,無論是不足還是過度,都會引起自殺率上升。由此塗爾干根據可能出現的四種「非適度」情況,確定自殺理論的四種基本類型:
(1)整合程度過低→利己性自殺
(2)整合程度過高→利他性自殺
(3)規制水平過低→失范性自殺
(4)規制水平過高→宿命性自殺

本人不熟悉日本情況,因此不敢隨便亂說,我個人比較傾向於認為日本的社會整合程度過高(排第一的答案所說的「日本人比中國人更在乎他人的看法」等觀點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在此僅給了解日本實際的人提供一個理論視角,希望對題主有用。


我當一下搬運工,另一個角度來看。

《日本北海道鐵路社長負疚自殺 專家稱屬國民性使然》
http://www.cnr.cn/china/yaowen/201109/t20110919_508517641.shtml

  葉千榮:他的這種自殺,在日本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確,自殺是一種陷入困境中的解脫。在日本的生 命美學觀點中,它又是一種結束的方式。叫做有終之美。有終之美,說的是結束的美學。因此在遭遇一次必須由自己負責的失敗和重大過錯的時候,一些高官或者一 把手,會出於強烈的自責,由自己來承擔責任,在不至於影響整個組織和其他部下。出於這樣的考慮,他們會採取這樣一種引咎自殺,結束人生,這被認為是一種負 責任的方式。我們當然反對自殺。但是又想從日本人的這種生命美學觀中,了解到他們在看待自殺負責上的一種思維。

  葉千榮進而解釋道:「有終之美」是日本人生命美學觀的集中體現。與「美」相對另外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恥辱」。對於很多日本人而言:不美則恥,知「恥」近乎美

  正因為這兩種意識的相互制約,讓日本人對於責任感有一種天然的苛求。葉千榮教授做了一個這樣的比喻:公司的社長就像是巨輪的船長,中島的選擇就是在最後一刻和船一同沉沒

  葉千榮:換句話說,他們作為組織的第一負責人,在遭遇重大的敗局或者過錯的時候,自己必須出來 承擔全部的責任,而不是苟且偷安,或者抵賴、逃脫。因為他們覺得這種抵賴逃脫不但會繼續損壞組織的形象。同時也會對自己的人生,和所有的社會的有關人員帶 來一個非常不好的楷模。這種思維的確也在日本引起了一些非議,認為應該正視現實,負責到最後一刻,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與其抵賴、逃脫,苟且偷安,推卸責 任這種從第一負責人的角度來考慮,或者說一條船在遭遇沉沒之後,船長本人必須最後與船一同沉沒的思維是可以理解的。


這個跟日本的教育沒有關係吧
我一個本科同學,本科畢業的時候問他想幹啥,他說想去日本看富士山
然後研究生的時候交換過去工作了,結果再也沒回來
想到還難過。
我覺得這個跟日本的教育沒有太大關係,跟個人的教育以及周圍的環境有關。


1、日本的歷史和教育問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日本人覺得自殺是承擔責任的一種表現。比如,一對年輕的情侶,男方由於得不到女方父母的同意,把女方殺害,再自己自殺。一般這種行為在其他國家看來是一種變態殺人狂的行為,但是在日本卻能得到大眾的諒解,因為大家覺得男方已經自殺了,他已經為自己做的事情承擔了責任。
2、日本的資源問題,由於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日本基本靠從外部進口原材料進行加工供內部消費和出口輸出。在這種條件下,如果哪天日本人不幹活了,日本人很容易就餓死。因此日本人需要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勤奮、辛苦,因此日本國民的工作壓力是比較大的。普遍壓力比較大,當然自殺率也比較高了。
3、日本的社會問題,日本人比較自閉,日本人寧願自己花比較大的力氣去做某件事情,也不願讓他人以舉手之勞幫助自己。因為在日本社會中,受了別人的恩惠而不知道償還,是一種很不禮教的表現。因此日本人寧願自己麻煩,也不受他人的小恩小慧,他們覺得別人的恩惠是一種負擔。有困難都自己憋著受著,這樣就比較容易抑鬱,比較容易自殺了。

當然問題有很多,但我個人覺得最主要問題應該是以上三個。多了解一些日本民族,可以看看《菊與刀》。


不是非常同意歸咎於親情的疏離,按照此說法西方國家不是自殺率更高?
關鍵還是在於文化以及國民性。
源自儒家的武士道文化是這個自殺率的罪魁禍首,正如櫻花在最美的時候飄落,日本人認為只要活得有價值,並不會惜命,並不會為了活著而活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這個民族的深層潛意識。
而內向的國民性格,曖昧的溝通方式,群體式的社會結構,現代化的快節奏,無休止的拚命工作,導致了情緒的無法宣洩,很多負面情緒會如同火山一般能量積累。
而爆發的出口,通常就是幹掉自己,而且還是靜悄悄的,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幹掉自己,比方說到風景秀美的地方,跳海或者上吊。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恥感文化,典型一例就是前段時間北海道的電車出軌事故(零傷亡),JR北海道社長在處理好事故之後,悄然開車離開城市,在一處風景如畫的地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其他出事的大公司社長,比如福島核事故的東京電力社長,雖然前往災區跪拜災民謝罪,仍然無法得到原諒,這就是原因之一。


從另一方面來說,可能日本保險業對於自殺者也賠付,也會加劇自殺增加吧


看前面洋洋洒洒,我就簡單寫下,以下全是猜測
個人分析,這跟日本的客觀因素是有關係的.1.日本作為在太平洋地震帶上的小島國,其生產要素嚴重稀缺,造成靠資源過活的悠閑的人少,大多生活壓力大(同樣日本作為小島國,都是靠深加工他國原料.就算都是高技術高利潤但經濟體量那麼大也都不正常,需要付出相應代價);2.天災眾多,生死由天導致從古至今都存在的多神(圖騰)崇拜迷信.(這個我們祖先都玩過,但基本都絕跡了,貌似在新幾內亞之類的落後食人部落里還有存在)由這2條客觀條件導出日本特有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使日本人自帶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對死不怎麼畏懼.
另外,從數據結構上看,日本國家小,城市化程度很高且估計大多數比例人集中在城市.而大城市的死亡率都高於鄉鎮,農村,若將他國農村人口基數剔除和日本相關數據進行對比,估計自殺率排名會有所下降.


缺少社會交往;
抑鬱症發病率高,疏解途徑少;
如果時常看到自殺的新聞,或認識的人中有人自殺,則更易選擇自殺。

自殺率高,也並沒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啊。


先來看看日本政府統計的2010年相對2007年特定原因的自殺率的統計,求職失敗276%,親子間不和252%,「生活苦」225%,工作方面的失敗196%,失業180%,工作疲憊130%。

但為什麼求職失敗、親之間不和、生活苦等就會帶來如此之高的死亡率。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日本文化背景的渲染,像大部分大部分國家對於自殺行為都是持否定態度的,比如英國從20世紀初就將自殺定為觸犯法律的行為。但日本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日本人覺得自殺是承擔責任的一種表現。武士道一直為日本歷代統治階級所推崇,明治初期以後,切腹被認為是大和魂的中心。切腹一直是日本武士和近代軍人最崇尚的自殺方式。雖然現在的日本社會文化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傳統的文化遺傳因素不是說想要去抹除就會輕易改變的。

以及因為日本資源匱缺過度依賴進口,致使日本人有高度地危機感。還有日本泡沫經濟的緣故,使得日本股價和地價從1988年開始暴漲,1985年到1986 年期間,隨著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1987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而且市場也鼓勵人們不斷購買股票,聲稱股票從此不會貶值。當時日本媒體為了給這種經濟繁榮狀況命名,還希望募集像岩戶景氣、神武景氣類似的名稱。但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

PS: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Q2Wsv62nE8SbG3yQvESnvw5_x7wDu6ObWSI9zJ2qiumsVcf3TRMJ8XASBN9ejPexH6evcT1lKx0f8_P9PQt6_

在來看看2ch論壇里照例冒出七嘴八舌的評論~~

「這些數據真夠糟心的。」


「自殺大爆炸啊。」


「記取我們的教訓啊,外國膀友們。」


「冇夢想也冇希望。」


「我們真是模範民族——你或許會指責我們破壞,可我們只是靜靜地毀滅自己。」


「可能有還有許許多多日本人想要、卻沒有勇氣去自殺啊。」


「在這個國家,做一名白領工人已經成為一種宗教,誰要是有不同意見,誰就有罪。」


「唔,總好過戰爭死亡成為首要死因……」


「或者意外啊謀殺啊什麼的。」


「有這般毅然決然的青年,我們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當真不過是區區草菅,不是么?」


「切腹文化還在影響我們,這也是無法可想。」


「難道大多數國家20多歲死者的死因不是自殺嗎?否則還能怎麼死?我希望信仰能減少自殺的人數。」 (譯註:咦,他不知道哦哦國嗎?)


「吾國人口半於米國,自殺率卻倍於斯。這是要鬧哪樣嘛!好好活著,你們這些傢伙!」


「可米國謀殺率10倍於日本哦……」


「就這樣,還有些老傢伙還在說什麼今天的年輕人過得太適宜了。」


「生活有如此多種快樂,可奇怪的是,毫無趣味愛好的人卻觸目皆是。但凡有點生活趣味,你都很難對自己下手了結自己的性命。」


「等我看完了《劍風傳奇》,我就自殺。」


「幹嗎想不開?兼職也能活很好啊。我挺樂觀,說不定我能還結婚呢。就算沒什麼錢,也可以輕鬆愉快地生活。」


「傻到你這份上倒確實不會自殺的。自殺是需要一點智力的,好對前景有個恰當的估量。」


「原因在於,日本人的成敗繫於二十多歲上,要是你搞砸了,一生就都完了,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


「二十多歲上自殺,比從30歲活到80歲,容易多了。」


「半數日本青年是社會盧瑟,難怪他們自殺。」


「要是青年都自殺了,這個國家,還有希望嗎?」


我想「為什麼自殺」要分成兩個方面看,第一個是為什麼活不下去,第二個是為什麼選擇死。這兩者看似沒什麼區別,但在我看來「生」和「死」並不是單純的反義詞關係,當我們感覺到「活不下去」的時候,會採取很多措施來解決這種困境,「選擇死」並不是唯一的途徑,我認為「艱難地活著」和「自己了斷生命」需要同等的勇氣,因此自殺這件事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
第一個,活不下去的方面,可以歸結為「生活壓力過大」,而為什麼日本的生活壓力大呢,我贊同獨眼的回答,和「教育」有關,這是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二個,選擇死的方面,我想和日本人的價值觀有關,日本人熱愛櫻花,櫻花花期較短,綻放和凋謝同時存在於一棵樹上,日本人對於這種一邊盛開一邊凋謝的花情有獨鍾。曾經看過關於一位自殺的日本女學生的報道,她的遺言中寫道「我想在最燦爛的年華中死去。」面對死亡日本人可能有自己的看法,對於何時何地出生無法選擇,但是有人想要選擇何時何地死去,雖然這並不是大多數人的願望,但是一部分自殺的日本人是因為有這個願望才選擇死的。
這兩個方面如果單獨作用的話,我想不會產生「自殺率很高」,所以我認為日本自殺率很高是兩者共同作用導致的。


看看我們的日語外教……我好像就明白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日本男裝品牌?
日本大城市現在生活成本跟國內大城市比還是高很多麼?
日本地震,題主所用的新聞瀏覽器上的評論大部分一片叫好聲,你怎麼看?
如何評價 2015 年 1 月 19 號開始施行的日本簽證新政策?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日本女裝品牌?

TAG:日本 | 自殺 | 日本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