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同一環境,不同人的眼中的世界有多麼不同?

在世界不同角落裡生活的人,自然是會對世界有著不同的認識。然而在,面對同一個環境下,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人與人之間到底會有多大的不同?


自然不一樣。

住在拉各斯的印度商人,開著一家工廠,聘了一百多個黑人工人。他覺得西非是地獄,老家旁遮普是世界上最文明最美的地方,中國人都長得一樣,文化全是打打殺殺。他叨叨絮絮的印度口音很快很難懂,我模糊地聽出他要在這片野蠻的土地上賺夠錢,回旁遮普蓋房子,然後湊嫁妝給家中的女兒選個有教養的高種姓人家;

同樣是在隔壁的日本人,看到我時激動得不停打招呼,即使我告訴他我是中國人而非日本人,他依然很高興。他是駐當地的銷售代表,但他很害怕和黑人打交道,認為他們幾乎都有傳染病和暴力傾向。他很想家,英文結結巴巴手腳比劃地跟我講老家的海鮮;

家對門的豪薩族小伙,以前留學德國。他對自己的祖國有著無比的信心和自豪,但這不妨礙他給警察塞錢,他認為這是文化的一部分。他很喜歡中國人,認為中國人很聰明很勤奮,中國是他們這些弱國的榜樣。噹噹地人想訛詐我們時,他衝出去把對方按住,為我們打架;

小區某口雜貨店老黑大叔,喜歡中國的產品,但更想在中國傳教。他痛恨本土的巫毒教,認為這些巫術毒害了國家,每次提起都會拍一下手以示憤慨。他覺得當上帝的榮光籠罩這個世界時,那一切都成了,科技、經濟都是浮雲;

而和雜貨店黑大叔相識的韓國傳教士更加激進,他幾乎每個周末都會來敲門,問我們有沒有興趣去當地教堂做禮拜。我幾乎拒絕七八次,他才慢慢放棄。他認為韓國是上帝在亞洲的旨意,我們都是有待拯救的亞洲罪人,提到他們韓國人在非洲建的教堂,他總會自豪地抖一下衣領;

不過對待宗教,在維島打工做清潔的黑小孩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基督徒都是懶鬼和騙子,每次在我面前搬東西時他都這麼說。他相信伊斯蘭與真主,他認為男人理所應當娶四個妻子,娶不到只可能是沒錢。他認為世界上最好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中國,然後是奈及利亞;

在馬尼拉,半夜剛住下酒店,酒店的菲律賓前台姑娘以為我是中國的有錢人,主動幫我收拾房間。末了她用腳輕輕蹭我,很是挑逗地對我說: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找她,她說中國人都有錢;

馬尼拉聖托馬斯大學的校長,認為自己的大學有四百年歷史,遠超中國任何一所大學。他總是不忘提醒我,這裡的一磚一木都是有故事的,你可以好好拍下來給中國人看;

幫我拎三腳架的菲律賓人,我記得他叫Markel,覺得菲律賓就是天堂。在長灘島拍完片喝酒時,他告訴我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在這裡開一家酒吧;

-----------------

這個世界上,不同人眼裡的世界當然是不一樣的。在我的朋友里,有覺得中國女人可以隨便上的德國人,有喜歡烤魚喜歡到每晚一條的美國人,有熱愛伊斯坦布爾遠甚北京的維族人,有堅信自己國家最美的尼日人,有深信中國會崩潰的印度人......我懷疑的是,哪兩個人眼裡的世界是一樣的?

早先在拉各斯,當地中國人告誡我在外不要下車,不然很可能被敲詐勒索搶劫,所以我一直出門,就惶恐地躲在車裡。等到我老爹來,看我這麼慫覺得好笑,就帶著我徒步走過了一個準貧民區,然後在街角的一個小吃攤坐下,開吃。

每個路過的黑人似乎都眼露凶光,但當我戰戰兢兢地吃完那份難吃的要死的炒飯後,突然覺得,不過如此。

後來到了馬尼拉,早上一個人出酒店,很自然地在酒店門口賣煙的小販那買了包軟白萬,然後邊抽邊看著來來往往五顏六色的吉普尼,覺得,很有意思。

不同,是必然的。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面對這種不同。你可以視而不見,你可以套個現成的答案,你也可以安靜地觀察,然後嘗試理解。這個世界是如此複雜,以致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答案。但我覺得,與其評判答案的對錯,不如聽聽答案背後的故事。這樣,70億個答案不再是70億道判斷題,而是70億個有關人的故事。


你甚至不知道我眼中的紅色和你眼中的紅色是不是一種紅色,你吃的草莓和我吃的草莓是不是一種草莓味。很多時候你以為你和別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一樣的,可是你不知道你和每個人都有著不可消滅的隔閡。就像色盲很難自己察覺自己是色盲,你天真的以為你腦海里的就是別人的所思所想,在這點上,你和一個三歲的小孩沒有區別。


(又後來改了題目的說。導致本人答非所問了的說。)

雖然客觀世界只有一個,但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只由每個人對身處環境、所經境遇的主觀反應構成;換言之:每個人只能看到每個人自己能夠看到的世界。

所以,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大不同啊大不同。

引用叔本華的兩段話:

1、同一樣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樣的境遇,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都不盡相同;處在同一樣的環境的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為與一個人直接相關的是這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動。

2、每個人到底生活於何樣的世界, 首先取決於這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這個世界因為各人頭腦和精神的差異而相應不同。因此,每個人的世界是貧瘠的、淺薄的和膚淺的,抑或豐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滿意義的——這視各人的頭腦而定。


相同歷史階段、相同地域、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人群,他們的世界觀會有很多相同之處。但以此標準劃分的人群與人群之間,世界觀的差別會很大。@王子君 的答案所體現的更多是這種差別。
正如@劉小劉 的答案里所說,世界各地的人

「他們面對的世界本來就不一樣」。

比如我二伯,一輩子在農村,土地、莊稼、酒、家人或許就是他的世界。科學家眼中的世界、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都有天壤之別。
另一方面,哪怕身處相同地域、相同文化的人,受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們眼中的世界仍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記得小時候當我得知「光是電磁波,我們所見的各種顏色只是不同波長的光罷了」,幼小的我被震撼了。我們習慣用眼睛看世界,但我們所看見的也不過是這個世界以某一種方式的投影罷了。
世界一直在那兒,但論及「眼中的世界」,就涉及感受、認知的問題了,而這卻是一個如此奇妙的領域。


每個人都是獨立孤獨的。
你永遠無法看到別人眼中的視角。
他甚至也無法與你分享


這個問題大概是我上小學的時候想過,當時給自己的答案是(請注意使用小學生口吻):每個小朋友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但都是假的,沒有人能客觀得看到真的,我媽媽和老師都不能,所以,其實沒準所有真實的東西都是由無數無數「小螞蟻」組成的。
那次說服我自己之後,現在都沒變過?


把 評論轉移到這裡
感謝樓主 我們太多的人習慣於非黑即白了 總覺得這可以簡化世界 熟不知世界的美正是來源於多樣性和各種變化。你是什麼,你眼中的世界就會變成什麼。關鍵在於內心。說實話很不喜歡知乎上的是非題,感覺題主的心裡年紀偏小。籠統的說,是非題結合多樣性來回答,絕大部分可自行找到答案。


比如我近視,看到的就是模糊的世界


忘了是什麼理論了 意思大概是 每個人認識的世界的都是以其自身認知能力所產生的虛幻影像
打個比方 你眼中的太陽是紅色的海水是藍色 但是別人眼中的太陽卻是藍色的而海水是紅色
但是你倆的這種認知是不存在矛盾的


當然。
他們面對的世界本來就不一樣。


每個人對世界和自己的認識和另外的任何一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活在自己的信念系統中,所以我常常想,溝通的價值在哪裡?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盲點,每個人也都在表達,每個人也都會去贊同或懷疑批判別人,生生不息。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當然,每個人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世界本身是客觀的,但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主觀的。


你所關注的一切 就是你眼中的世界
每個人眼中的焦點有差異 自然眼裡的世界就不一樣了


推薦你看看Youtube 當時全球徵集視頻後剪輯的電影LIFE IN A DAY,估計看了你就有答案了。
手機上不方便,就不發鏈接了。海外或翻牆的話可以直接youtube搜索。


給別人一個機會證明你對他們的幻想,我保證你會失望


我覺得還是得分微觀和宏觀來說。
微觀敘述的環境,又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人進化過程中所有外在與你意識所有的接觸,另一部分是人本身的生理構造差異。宏觀敘述的環境簡單的理解為生活的地域,其實我覺得更準確的理解為地域文化。
如果,理解為地域環境、地區文化的對人的影響差異有多大,那區域內的人相似度、共通點還是很大的。打個宏觀反列,南方人和北方人有很明顯的差異。
如果,環境理解為所有與一個人意識形態形成有關的關聯事物,那麼如果同時獲取所有相同的意識,應該是無限接近的,但不是絕對。因為人本身存在生理構造差異,事物又存在雙面和概率的問題。


想起好久前看過的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里的一個故事。記不太清,大意是有兩個出發地不同的隊伍要去同一個地方,一支隊伍是走海路,另一支隊伍走陸路,在走海路的隊伍的眼中那個地方的形狀就像一艘船,在走陸路的隊伍眼中那個地方的形狀就像一個駝峰。


因為心不同,所以眼中的世界便不同


01.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工作上招個實習生實在是件稀鬆平常的事,而這次招實習生的招聘特殊點在於,這是無實習證明的由我自掏腰包的黑工。索性公司有個還不錯的品牌,部門同組同事火速的發信息,火速的篩給了我倆簡歷,一位小鮮肉,一位萌妹子。

於是我電話面試了這兩個孩紙,為了避免以後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我坦白的告訴他們:這是黑工,沒有官方實習證明。同時,我也告訴他們,經歷過才是最重要的,你們大可以理直氣壯的把實習經歷寫在今後的簡歷里。經過一番溝通,周中的時候,給他們分別發了筆試題,留給孩紙們半周的時間,且交換了微信號隨時溝通。


周日晚上10點,同學聚會回家的路上想起還沒有收到孩紙們的郵件回復,於是就微信問起,結果,得到了這樣的回復:


- 」不好意思,XX一直沒有通知我,我已經接受了另一家公司的offer。「

- 」Hi,是我個人的事情給耽誤了,非常抱歉,萬分感謝您還記得。「


前後收到兩份這樣的回復,我的內心妥妥的崩潰了:原計劃實習生明天到位。。。


02.你眼中的世界和這個世界本身

最近讀《菊與刀》,裡面有句話:一個民族用來觀察生活的眼光與另一個民族的不太一樣,而且人們很難意識到自己用來觀察的眼睛的存在。每個國家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說的是民族之間的差異,我想,人與人的個體化差異也大抵如此。我試著摒棄之前的某些行為:比如憑藉一面之詞或某個行為否定一個人/另一個人。相反,對同一件事或人,我會試著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讓事實越來越清晰。彷彿隔了充滿霧氣的窗看世界,獲取信息的過程好像在不停擦拭著這扇窗。


從前如果遇到實習生這件事,也許我就罵罵咧咧的重招一輪,但這次,內心崩潰之後,我還是繼續和兩個孩紙聊下去。結果又有新的發現:那個男孩子以為自己在第一輪電話面試里,諮詢case表現的不好,綜合評價下來應該是沒機會的,這時另一個單位催促才放棄了我們的機會。如果這句話是真的,那他對自己表現的判斷真是徹頭徹尾的錯了,我告訴他,我覺得候選人的第一反應和思路是次要,態度和筆試結果才是主要。


他和實習機會擦肩而過。


沒有人能看到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我們看到的僅僅是我們眼中的世界。

——《塔木德經》


03.尊重每一個人:關注培養

大概半個月之前,部門同事一起做過一個mbti的培訓,對於NF型的特點,代表詞是"培養"。作為一枚在NF型對角的ST型人,這個詞深深打動了我。同時,我開始反思:是不是從前太不注重個體?是不是沒有意識到人與人之間足夠的溝通?從此,我時常提醒自己:記得關心身邊的人,記得考慮別人的感受,記得尊重和培養,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指導。


於是,我回過頭拜託兩個孩紙幫我找其他實習生候選人,他們欣然接受且願意以後繼續幫忙或者有機會來實習,男孩子已經發完5個100人以上的北大同學大群。


我想,這應該是最好的結果。


0點22分,第一份北大同學的簡歷已經到達我的郵箱,他的名字叫侯理想。


推薦閱讀:

你文身之後感覺有什麼變化?
如何回答孩子「你為什麼把我生下來」的問題?
你見過最刻苦的學生現在怎麼樣了?
你認為怎樣的人生很酷很有趣?
是什麼維繫著婚姻,又是什麼導致婚姻的破裂?

TAG:人生 | 世界觀 | 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