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還「民智未開」么?
山東一村支書騙918萬拆遷款 300多萬花在賄選上
江蘇南通老婦當街撒潑阻建紅綠燈 稱怕有輻射
微博造謠
門戶網站新聞評論區
如何提高中國人民的民主意識?
等等
「民智未開所以不能民主,未有民主所以民智未開。」這一雞生蛋 蛋生雞的問題是任何一個為漸進式民主想要辯護的人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我篤信「民智未開所以不能民主」,我也有隱隱的感覺中國仍然民智未開,但我又認為中國終將走上越來越民主的道路。那應該如何調和矛盾,打破「雞生蛋 蛋生雞」的怪圈呢?
最近借著回答現存的民主制度是否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多數人暴政?的契機,思考了許多這方面的問題。核心問題在於:
民主所需要的民智,是否必須需要通過民主實踐才能得到?
這個問題可以分拆成兩部分:
1. 民主需要什麼民智?
2. 這些特質是否需要通過民主實踐才能得到?
我認為許多圍繞「民智」「民主」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明確「民智」這個概念。「民智」很多時候都被我們用作一個含糊的概念,我們需要細化才能更好的分析。
預告結論:
民主需要的民智包括包容和契約精神。中國人對這種民智很不熟悉,這是由中國鄉土社會的特性造成的。隨著鄉土社會慢慢地與現代社會發生碰撞,會變得更加包容,更加具有契約精神。這種碰撞到現在為止不過三四十年,我們大不必操之過急。
===========================================
在具體分析問題前,我想先插兩句話。我希望我下面的分析能夠盡量客觀、不帶感情色彩,但這是不可能的。我想在分析問題前,先講明我回答問題時的感情色彩是什麼樣的。下面我寫的東西,只是我的信念,沒有理由的執念。
儘管留學英美,但我不是一個世界公民,我更加偏向一個民族主義者(這個詞被濫用了,我解釋下我怎麼用這個詞):對於我來說,我的自我認同是很大程度上依託於中華民族和文化的。中華民族文化是我個人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前進的動力。因此,在思考跟中國相關問題的時候,我總會謹記錢穆老先生在《國史大綱》的開篇: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因此,我想中國問題必須要找到中國的解決方法。再次使用錢老先生的一個例子:
比如病人,染病者為我,耐病者亦我,脫病而復起者仍我也。一切可變,而「我」不可變。若已無我,何為變者?變而非我,亦何希於變?必有生力,乃可去病。
治中國之病必須需要搞清楚何為「中國」,因為「我不可變」。
上面所說的只是我沒有理由的執念。作為一個留學生,我深知自己對於「中國」了解之少,我在努力改進,也希望知友可以幫助我。
===========================================
民主需要什麼民智?
如果民主僅僅需要「一人一票」,我覺得需要的民智是相當有限的。但是正如回答現存的民主制度是否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多數人暴政?中所揭示的,如果不容忍、包容少數人,那麼民主很容易變成多數人的暴政。
因此,一個穩定的民主需要國民性格中的容忍。當然光光依靠國民性格中的容忍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將其制度化成為憲法,明文來維持多數人對於少數人的容忍。這就需要國民性格中對於規則的遵守,或者說是一種契約精神。
以上,我認為民主所需要的民智是包容和契約精神。
中國人有包容和契約精神么?
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沒有。(結論將在下一段進行細微修正)
我們先來看包容,不要說美國英國種族歧視,他們至少有反種族歧視的意識,我們呢?我平時會上上步行街 - 虎撲籃球論壇和天涯這種相對「接地氣」的論壇,我所觀察到的種族歧視現象是很多的。從最早老被黑的上海人排外,到現在用種族歧視語言稱呼廣州很多的黑人,中國人似乎並不是很包容少數人,那些和我們不一樣的人(膚色、國籍、性取向、戶籍,等等)。
我們再來看契約精神。沒有很好的論據,但我的感覺是很缺乏,歡迎反駁。
中國人為什麼「缺乏」包容和契約精神?
我從費孝通老先生的《鄉土中國》中尋到了一些答案:自夏商周以來,漢人一直是一個鄉土社會,依地而居,這點和游牧民族以及西方民族的產生都有很大的區別。鄉土社會的社會是什麼樣的呢?費孝通老先生如是說:
在社會學裡,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並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Tonnies的話來說,前者是Gemeinschaft,後者是Gesellschaft ... 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後者是法理社會。
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 ... 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裡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裡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鄉土社會裡對於異己有包容么?
很難說有沒有,因為不存在異己。在一個被土地禁錮的鄉土社會裡,大家生在一起,長在一起,接受同樣的教育,有著同樣的理想,有著同樣的背景,過著同樣的人生。什麼是異己?為什麼會有外國人有著不同顏色的皮膚,說著不同的語言?這是陌生的。
鄉土社會不需要契約精神。鄉土社會是什麼樣的?「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 「什麼?要畫押?這不是見外了么?」 鄉土社會是一個熟人的社會,從熟悉得到信任。費孝通如是評價:
鄉土社會的信用並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於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由此,我認為與其說中國人缺乏包容與契約精神,不如說這兩個概念對於鄉土中國人來說是陌生的。
中國人怎樣才會有包容和契約精神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越來越有了。按費老先生的話來說,我們正在從一個「一起生長而發生的社會"變成「一個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從熟人社會變成陌生人社會。
陌生人社會是什麼樣的?
是一個越來越多碰到和我們不一樣的人的社會:有些人膚色、國籍、性取向和我們不一樣。我認為中國人的不包容異己者和穆斯林世界裡的不包容是有不一樣的:後者是十分了解對方但還是不包容;中國的不包容來自於恐懼和陌生。隨著我們遇到的人越來越不一樣,我們也會越來越包容異己者。我們不是現在就更包容同性戀了么?
同樣,我們也會越來越有契約精神。費老先生說:
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押,簽個字。這樣才發生法律。
包容和契約精神,也就是「民智」不一定需要實踐民主才能帶來。我樂觀地認為,隨著現代社會進一步發展,中國人會更加有「民智」。
在鄉土社會和現代社會碰撞的過程中,當然有很多不適應。我們也沒有變得完全包容,也沒有變得很有契約精神,但是這種碰撞進行了多久呢?大幅度的人員流動始於抗戰時期,隨後有停滯,但是自發的大量流動也就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情。
三千年的鄉土社會給我們打下的烙印,對於包容和契約精神的不了解,不是三十年就能解凍的。但是我樂觀,我們正在變得越來越有「民智」。
結論
民主需要民智,體現為包容和契約精神。中國人,受到鄉土社會的影響,對於這兩個概念很陌生,也就是人們說的「民智未開」。但是隨著我們逐步進入一個陌生人社會,我們越來越熟悉這兩個概念,民智也會進一步打開。
我認為「民智」這種說法不是很好,難道沒有包容和契約精神的人就是「愚笨」么?我覺得不是這樣的,他們只不過是體現了「鄉土社會」的痕迹而已。我們何以評判他們愚不愚?
不存在民智未開的問題,開了的民智就是這個樣子。
一個內科的醫生,不論是學士碩士博士院士乃至聖鬥士,他只在內科領域是專家,在醫學的其他領域內可以有一定的發言權,對於其他學科的批評建議我們也可以聽聽,但如果他要赤膊上陣親自指導農民種地的話還是算了吧,在農業領域,他並不比沒上過學的老農民更有發言權。
任何人離開他自己的領域都是文盲,對於具體的一件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其實並沒有發言權。再者,教育是一種稀缺的資源,任何一個時期學歷受教育年限的中位數相對而言都很低。如果以知識含量作為判斷民智的標準,那可以說民智過去未開,現在未開,將來也不會開。
其實世界上大多數事情和大多數人並沒有關係,大家打個醬油而已。所有發言者的發言不是基於邏輯,不是基於自身的知識,而是基於自己當前的利益。
前幾年修小靈通基站,周圍男女老少齊上陣,以輻射為名反對基站建設。擱現在知乎上的先生們就該站在智商的制高點上批判愚民,批判落後,批判民智未開了吧。別忙,還有後文,在得到一人一個小靈通的許諾以後,基站順利開工。
就像題主舉的例子,你們抓住重點了嗎?
老婦耿某不惜撒潑打滾,也不同意在她家門口附近安裝紅綠燈。老婦表示:
第一,紅綠燈有輻射,影響她人身健康。
第二,聽說人家在紅綠燈施工時有補償,裝在她家門前必須給她一定補償。
第三,紅綠燈離家這麼近,要求民警確保她家沒有違章記錄,就是有違章也不能處罰她。
可愛的先生們,你們說說,這件事裡面到底誰是愚民,到底誰民智未開?
你們看到了「拒絕輻射,拒絕高鐵」,卻看不到他們反對的實際上是鐵路修建以後房價下跌自己財產縮水;
你們看到了「為了子孫後代,反對轉基因食品」,卻看不到背後一個個賣「綠色食品」的轉的盆滿缽盈;
你們看到了「保護綠色,反對公屋」,卻看不到背後的地王數錢數的手都抽筋了。
其實不存在什麼民智未開,只不過是沒找到合適的姿勢看問題,所以抓不住主要矛盾。
第一個案例怎麼就民智未開了?一個村黨支書,利用拆遷補償規則漏洞,獲利900萬,其中500多萬給村裡修了公墓,300多萬用於賄選。尼瑪,這活脫脫人民公僕啊,這麼好的村幹部不選,你們選誰?要說問題么,賄選的好像是村支書,如果是賄選村主任,受益村民會更多。
民主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我們那時代的台灣教育中,有一環作的很好,叫「民權初步」。
(「民權初步」是為孫文親手所著,維基、百度上都有,包括全文都能搜索得到。)
學了「民權初步」,就開始拿來「開班會」,列案、附議、討論、表決。形成會議結論。執行,定期檢討。同時,用民主的方法選舉班上幹部,提名,投票,唱票,獲選。
我覺得所謂的「民智未開」,現象是存在的。不是指的不懂天文地理,也不是說不懂人情事故,而是不懂的民主的原則,由民主衍生出來的代表制,包括「選舉、罷免、創制、覆決」,人民四大權利,是根據什麼而來?以哪種方式去實踐?當一項權利受損時,如何用另一項權利來保護?
而這些,都是在國-民黨最極權的時代,用軍法統治,全島戒嚴的情況下,學校的教科書仍要正經傳授的。事實上,台灣後來的解嚴、改革開放,之所以沒有出現驚天動地的變亂,這些事前慢慢累積下的基礎是存在的。
(很多人說台灣立法院打架,亂象,可內地很少人能理解,關在立法院打的,那是假架,街上抗爭暴亂,愈少愈好。在此,我絕非贊美立法院打架,但,起碼解決了累積大半世紀的社會矛盾。)
問題所謂的「民智」,究竟是什麼?
以我個人淺見,民主,並不只是一套概念,它應該是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和理念,才能順遂運作的。從小學班級,到企業的工會,到地方選舉,到政府上級結構的替換、組成。用什麼辦法運作?用什麼辦法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用什麼辦法來選賢與能?
必需有了這一套完整的概念,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被廣泛普及了,才能被稱為「民智」。
按此來看,內地確實是「民智」未開。
---------------------------------------------------
ps:當然,若要問我,「中國『民智未開』的現象,該怎麼解決」?
我認為很簡單,小學課堂上,就能教會了。
「那,需要多久時間呢?」
也就是十個小時左右吧。-
我認為現在中國仍然民智未開。
我先列組數據,引自《中國當代社會階層分析》,數據均有官方出處。我國2000年宣布基本消滅文盲,但是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15歲以上人群中8500多萬人基本不認識字;2000年到2005年,中國成年文盲人數從8700萬增至1.016億,上升33%,文盲75%以上在農村。
中國是不是民智已開,不能就從周圍人來判斷,不能從你同事知識水平來判斷,也不能從你同學知識水平來判斷,這些樣本選擇都是有偏差的。我工作這些年,碰上過太多的病人除了自己名字就不會寫字了,而且基本都是農民。從上面的數據上也能看出來,每12個中國人里就有一個是不認字的。
再看一組數據,據2001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126581萬人,其中每10萬人口受大專以上教育人口3611人,按此推算,全國大專以上文化人口4570萬人,就比文盲的一半多一點兒。拋去文盲,中國有11億人只接受了初級和中級教育。
好了,擺完數據再看看我們受過教育的人都是受了什麼教育。我們的教育是純粹的意識形態教育,不鼓勵創新,不鼓勵獨立思考。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至少我當少先隊員的時候,我被教育紅領巾是鮮血染紅的,少先隊隊歌的歌詞是「要把敵人消滅乾淨!」沒有公民的常識教育,只有恐怖的暴力教育。怎麼指望這樣的洗腦教育來開啟民智呢?
好多人就像看到女人大腿就能聯想到裸體一樣,看到民智未開就會敏感的聯想到民主。可是說實話,現在叫囂民主的人有幾個真正了解民主是什麼的?民主的條件有哪些?民主的優點缺點有哪些?獲取民主的途徑有哪些?我們的教育讓我們能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說的一套一套的,卻不了解基本的社會學常識。而叫囂民主的人更多的是想讓自己做「主子」罷了,所以更多的人去考公務員了。
我一直覺得中國的問題不在民主,而在教育和法治。承認民智未開沒什麼大不了的,認真搞好教育就是了,真的想做的話,開啟民智也不是很難的事兒。49年到現在60多年了,要想做的話,早就做好了。
是的。
相當多的民眾還維持著臣民意識,認為小百姓沒資格也沒必要參與政治,把政治清明寄希望於清官明君的道德情操,盼望著會出現一個強勢者對壓在頭上的人做最終審判,拯救勞苦大眾。
一個典型的論調就是——「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當一個階層沒有說話的意願,等待著另外一個階層為自己說話,那就還遠遠談不上如何說話、如何說得上話、甚至擁有自己的話語權的問題。
傻逼和民主真的沒關係,真的,全世界都有傻逼。
你又不識字,念什麼書!
我在上初中前還認為國家主席和皇帝是差不多的,找到國家主席報告問題,問題就很有可能解決(包括假冒偽劣產品啊,權錢交易啊),而現在還有很多成年人是這樣理解政治的。
我以我的親身經歷想,中國的很大一部分人民在政治上還沒有啟蒙吧。
看到砸日本車的新聞,然後下面一大堆點支持的,有時候會覺得跟這麼些人生活在一個國度聽無奈也挺危險的
以前我們說民智未開,要怪到舊社會以及封建統治者對人民的壓迫和愚化上。那麼現在我們說民智未開,要怪到誰頭上呢?總不會是人民頭上吧。畢竟海峽那邊有例子在擺著。
其實政府並不鼓勵民智,政府需要的是盲從,民智越開越不好管。好像民智的結果要麼就是歐美式的政府處處受限,要麼就是東南亞式的政府朝不保夕,兩種局面都不能忍。
幾十年來國家GDP增長到了世界第二,連過去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而被忽視的軍事投入都保持2位數增長了,但對於教育投入還是止步不前。建國以來始終只重視職業資格培訓和灌輸式教育,義務教育說是強制性但至今未有效普及到全國,隨著打工潮的泛濫反而有所倒退,各偏遠地區的教育要麼靠社會捐贈的希望小學充場面,要麼就乾脆沒有。發達地區普及的教育過於重視灌輸性,對基礎科學只重視應用性,對人文學科一概採用蓋棺定論的論點給學生灌輸,要求學生在指定範圍內以指導思想解答問題,對於培養自主思維的想法壓根沒有,對個別思想另類的學生比如學生時代的韓寒之流發動學校社會及傳媒力量進行壓制與糾偏。
即便是灌輸式教育上,作為事業編製的教育系統本可以也應該對落後地區實行政策傾斜,以便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無人願意投身偏遠地區教育的問題。但不要說新增人員了,即便是那些幾十年如一日身居山村地區無怨無悔指教的老師都有不少始終屬於編外人員,不僅收入少的可憐,系統內的支持與幫忙都幾乎沒有,既不考慮後續接任人選問題,也不考慮增加教師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問題。廣大農村地區很少設立初中,在貴州、四川、陝西等的山區地方,學校稀少、學生分散,學生每天要走十幾公里路上學,導致家庭上下就學意願都不足。在少數民族聚居區該情況更加嚴重,日本NHK電視台曾經取景新疆邊緣地區學生就學,需在武警陪同下涉水過河、翻山越嶺3天3夜才能到達住宿學校,路途之危險艱難讓嘉賓難以置信,學生家人含淚送別的場景簡直像送孩子上戰場。
受過義務教育的效果同樣不樂觀。為數不少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始終缺乏獨立思考與辨識學習的能力,聽風就是雨,今天輕信大V批判政府,明天輕信政府批判大V,偽科學段子、造謠貼、不轉死媽始終風靡微博微信圈,對待知乎乾貨答題者不屑一顧,不合心意就肆意辱罵堅決反對,缺乏同理心和換位思考能力,從不認同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捍衛你發表觀點的權利,以在口水戰中壓倒對方自得,試問有民智嗎?民眾缺乏最最基本的科學常識社會常識,或者說民智不開,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只有極少數的幾個國家克服了。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或者叫欠發達國家,或者叫落後國家,有這個問題應該不奇怪的。
民智未開,曾經是1900年代革命派與保皇派思想交鋒時候保皇派康梁提出的對於當時中國人的評價,認為中國人沒有達到能夠實現選舉與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的水平,也即中國人大多是愚昧無知的,對於政治尤其如此,當然其實當時康梁的說法有一定的表達力,因為但是已近兩千年的封建統治使小農經濟下的大多農民變得相當麻木、無知,但正如當時革命派所說「民智未開當以革命開之」,保守大部分時候是成功的牢籠。
對於現在的中國人是否還」民智未開「我覺得本身就不是一個有效命題,尤其是二十一世紀互聯網時代,我族之公民思想、人權思想、自由思想乃至實事求是之思想早已貫徹於民族機理,對於何為善、何為真乃至何為實、何為虛大眾絕對不是茫然無知的,
這種問題簡直是。。。民智未開常常被作為拒絕做某種變革的理由,但是如果你不做某種變革,你永遠可以說民智未開,它是個雞生蛋問題。。。所以把民智未開提上檯面的人,實質上等同於永遠拒絕民主。
我建議直接把它整成一個投票貼,反正贊成此觀點的直接劃歸五毛或者體制內人士就夠了。
另外,一般,持有此觀點者我都是直接拖進黑名單的,你實在是沒有太多的人生可以浪費在跟這些人較勁上面。
民智漸開,跟100年前的光景差不多,這一次全拜互聯網所賜。
借用資中筠先生一句話:一百年了沒有長進,上面還是慈禧,下面還是義和團。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1895年出版
只要公知一息尚存,中國就可以說民智未開
民智未開這種說法只不過是自以為優越的統治階層給被統治者扣的一頂帽子而已,沒有誰是真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