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十年前512M內存的電腦用得飛快,而現在4G的還不夠用?
是軟體太大還是程序優化的程度比以前降低了,抑或是硬體的問題?
——————————————————分界線————————
剛看到大家的回答,很多涉及物價水平的比較,說當時512M比現在4G要貴云云。
然而,然而,然而~~~~~~
我問的並非是錢或物價的問題,而是希望大家從純技術(硬體或軟體)角度分析這個問題。
特此過來補充一下內容,希望大家繼續討論。謝謝!
你一定記錯了,並沒有,我仍然記得很清楚十年前512M的電腦開機要好幾十秒甚至上分鐘,現在有固態硬碟的電腦只要十幾秒,以前512M的電腦開一個vs2005要好久,期間干別的都會卡,現在vs2013都幾乎秒開,以前word2003啟動都要挺久,現在word2013秒開,以前的ie6響應速度更不能跟現在的chrome相比,以前裝個卡巴斯基一掃描整個電腦卡得做不成事,現在好多人裝著各種全家桶不也用的感覺很良好?
10.2更新:不少評論說是秒開是固態硬碟的功勞,的確是有,但是大內存和快CPU也功不可沒。大內存帶來最顯著的好處是多個重型任務切換更迅速,比如你同時開著VS2013和MATELAB還有播著1080P視頻的播放器還有開著大量頁簽的瀏覽器,之間互相切換非常迅速,這換到小內存的機器是難以想像的,物理內存不足,大量內存數據需要在內存和硬碟上的虛擬內存之間交換,造成嚴重的卡頓。
題主想問的是不是這個?
安迪-比爾定理 (Andy and Bill』s Law)
摩爾定律給所有的計算機消費者帶來一個希望,如果我今天嫌計算機太貴買不起,那麼我等十八個月就可以用一半的價錢來買。要真是這樣簡單的話,計算機的銷售量就上不去了。需要買計算機的人會多等幾個月,已經有計算機的人也沒有動力更新計算機。其它的 IT 產品也是如此。
事實上,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世界上的個人微機銷量在持續增長。2004 年,英特爾公司估計,五年內,即到
2009 年,世界上 PC(包括個人機和小型伺服器)的銷量會增長
60%,遠遠高於經濟的增長。那麼,是什麼動力促使人們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硬體呢?IT 界把它總結成安迪-比爾定理,即比爾要拿走安迪所給的(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是原英特爾公司 CEO安蒂格魯夫(Andy
Grove),比爾就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在過去的二十年里,英特爾處理器的速度每十八個月翻一番,計算機內存和硬碟的容量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長。但
是,微軟的操作系統等應用軟體越來越慢,也越做越大。所以,現在的計算機雖然比十年前快了一百倍,運行軟體感覺上還是和以前差不多。而且,過去整個視窗操
作系統不過十幾兆大小,現在要幾千兆,應用軟體也是如此。雖然新的軟體功能比以前的版本強了一些,但是,增加的功能絕對不是和它的大小成比例的。因此,一
台十年前的計算機能裝多少應用程序,現在的也不過裝這麼多,雖然硬碟的容量增加了一千倍。更糟糕的是,用戶發現,如果不更新計算機,現在很多新的軟體就用
不了,連上網也是個問題。而十年前買得起的車卻照樣可以跑。這種現象,乍一看來是微軟在和大家做對。實際上,蓋茨本人和其它廠商也不想把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搞得這麼大。據了解,蓋茨本人多次說,他過去搞得 BASIC 只有幾十 K,你們(微軟工程師們)搞一個.NET 就要幾百兆,其中一定可以優化。當然,我們知道微軟現在的.NET 比二十年前的 BASIC 功能要強的多,但是否強了一萬倍,恐怕沒有人這麼認為。這說明,現在軟體開發人員不再像二十年前那樣精打細算了。我們知道,當年的 BASIC 解釋器是用彙編語言寫成的,精鍊得不能再精鍊了,否則在早期的 IBM-PC 上根本運行不了。但是,要求軟體工程師使用彙編語言編程,工作效率是極低的,而且寫出的程序可讀性很差,不符合軟體工程的要求。今天,由於有了足夠的硬體資源,軟體工程師做事情更講究自己的工作效率,程序的規範化和可讀性等等。另外,由於人工成本的提高,為了節省軟體工程師寫程序和調程序的時間,編程的語言越來越好用,同時效率卻越來越低。比如,今天的 Java 就比 C++ 效率低得多,C++ 又比二十年前的 C 效率低(答主註:原文這麼寫的我也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靠譜,反正就是那個意思啦)。因此,即使是同樣功能的軟體,今天的比昨天的佔用硬體資源多是一件在所難免的事。
雖然用戶很是煩惱新的軟體把硬體提升所帶來的好處幾乎全部用光,但是在IT領域,各個硬體廠商恰恰是靠軟體開發商用光自己提供的硬體資源得以生存。舉個例子,到去年上半年為止,因為微軟新的操作系統Vista遲遲不能面市,從英特爾到惠普、戴爾等整機廠商,再到Marvell和Seagate等外設廠商,全部銷售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用戶沒有更新計算機的需求。這些公司的股票不同程度地下跌了20%到40%。去年底,微軟千呼萬喚始出來的Vista終於上市了,當然微軟自己的業績和股票馬上得到提升,蕭條了一年多的英特爾也在今年初扭轉的頹勢,當然惠普和戴爾也同時得到增長。今年,這三家公司的股票都有大幅度上漲。接下來不出意外的話,該輪到硬碟、內存和其它計算機晶元的廠商開始復甦了。Vista相比前一個版本XP,也許多提供了20%的功能,但是它的內存使用幾乎要翻兩番,CPU使用要翻一番,這樣,除非是新機器,否則無法運行Vista。當然,用戶可以選擇使用原來的操作系統XP,但是很快的,微軟和其它軟體開發商會逐漸減少對XP系統的支持,這樣就逼著用戶更新機器。
我們可以看出,個人電腦工業整個的生態鏈是這樣的:以微軟為首的軟體開發商吃掉硬體提升帶來的全部好處,迫使用戶更新機器讓惠普和戴爾等公司收益,而這些整機生產廠再向英特爾這樣的半導體廠訂貨購買新的晶元、同時向Seagate等外設廠購買新的外設。在這中間,各家的利潤先後得到相應的提升,股票也隨著增長。各個硬體半導體和外設公司再將利潤投入研發,按照摩爾定理制定的速度,提升硬體性能,為微軟下一步更新軟體、吃掉硬體性能做準備。華爾街的投資者都知道,如果微軟的開發速度比預期的慢,軟體的業績不好,那麼就一定不能買英特爾等公司的股票了。
對用戶來講,現在買一台能用的計算機和十年前買一台當時能用的計算機,花出去的錢是差不多的,如果不是「中國製造」效應的影響,還會因為通貨膨脹略有提高。(這句話是不是應該是這樣:如果不是「中國製造」效應的影響,對用戶來講,現在買一台能用的計算機和十年前買一台當時能用的計算機,花出去的錢是差不多的,甚至還會因為通貨膨脹略有提高。原來的意思是現在同原來沒有什麼差別,因為我自己感覺是便宜了。修改後的結果是因為中國製造,現在比原來便宜了。)當然,微軟和其它軟體開發商在吃掉大部分硬體提升好處的同時,或多或少地會給用戶帶來一些新東西。
如果說在美國,始於二十年前的信息革命是基於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那麼在亞洲,主流則是手機和移動通信。今天的手機一般都有兩個處理器,一個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和一個與微機處理器類似的通用處理器(CPU)今天,一個中檔手機的計算性能,超過了五年前的個人微機,而且還按著摩爾定理預計的速度在增長。雖然在手機行業,並沒有一個類似微軟的通用操作系統公司存在,但是手機製造商自己、運營商和增值服務商加在一起起到了微軟的作用。它們在提供新的但是越來越消耗資源的服務,使得用戶不得不幾年更新一次手機。
就這樣,安迪-比爾定理把原本屬於耐用消費品的電腦、手機等商品變成了消耗性商品,刺激著整個IT領域的發展。
———摘自 吳軍《浪潮之巔》
因為那時候買一條512M內存夠你現在買幾條4G內存。所以無論程序員,還是用戶都得省著用,也就因此催生了超級兔子和Windows優化大師等優化軟體,可以用來清理內存。
但如果你因此就以為當時的軟體就不燒內存條?圖樣圖森破!
作為普通用戶,在當時像SSD這種堪稱黑科技的硬體簡直想都不敢想,內存用光了就開始燒虛擬內存,這時候硬碟就開始殺豬,你想要點開個窗口可能都要等上幾十秒鐘,如果不幸卡死,所有操作都沒反應,你判斷電腦是否還活著的唯一方法就是看硬碟燈有沒有閃。。。
所以,在當時,如果開機能在一分鐘內進入Windows,能在15秒內打開MS Office,或者在30秒內讀完魔獸3的進度條,最低限度你別卡死就已經覺得很不錯了。要是放到現在,連砸電腦的心都有了。。。你都512m的電腦幹什麼了?
然而你又用4g的電腦幹什麼了?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的腦補行為。過去軟體確實小占內存少只是很少的一個原因。最最重要的是我們強大的腦補!
腦補有多可怕?我現在依然覺得自己小時候玩的混亂軍團、鬼武者這些老遊戲畫面碉堡了!直到前兩天我下載看了遊戲畫面,不忍直視!我們曾經玩過得遊戲,在當年的那個年代我們看起來是那麼的高大上,是那麼的精雕細刻,可是你現在眼光看來就是垃圾。
我大學四年用的那台電腦是加顯示器才2000元不到的機器,當時用著也很爽,覺得好快啊。
現在我的電腦比那個好的多,但是我也沒覺得我現在的電腦和我大學的電腦有多大變化,直到最近我重新給我那台三年前的大學電腦接上電,我發覺它慢的要死!開機50秒我忍不了,打點網頁要2秒我忍不了,時不時會卡機我更忍不了。可是回想大學時期,這些問題也存在,但是都被選擇性忽略了。
同理,當初的512內存電腦根本沒你想的那麼好,如果現在你來用,你會瘋掉的,心說這特么也叫電腦???!!
時代進步了,我們周邊的東西不斷的升級,早已經不知不覺間把當初心愛的寶貝的性能甩出不知道多少了。但是在我們心中,當初的那件東西就是那麼好,那麼快,那麼美麗和優秀。
這就是時光,它偷走了一切,卻把最美好的記憶留給了你,讓你無限懷念!
你沒覺得,視覺效果也變炫了么?
或者軟體功能更強大了么?
比如說現在視頻至少都要看720P
換十年前,我看視頻,能找到一個640*480的就很興高采烈了...
現在給你看這個解析度的你看么?
是軟體太大還是程序優化的程度比以前降低了,抑或是硬體的問題?
所以,是因為軟體太大了...
但是並不是說程序優化程度比以前降低...我覺得絕大部分時間裡,軟體的優化程序都在進步...
也不是硬體問題...硬體的發展還算是很迅猛的...
只是因為你日益膨脹的野心...所以電腦越來越不夠用...
回家開了下99年的長城電腦(家裡人從銀行弄得退役機,98系統),500多m的硬碟存儲(還不是緩存!)安了大富翁4,實際運行下,速度嗷嗷快,也許這就是答主說的飛快?也許吧,點個紙牌和掃雷,那速度,飛一般的享受,真爽啊。然後默默打開了2005年的組裝機,用了十多年的xp系統,256的緩存,80g的硬碟。掃雷ok,三國群英傳ok,大富翁4和99年的電腦一樣爽。如果要從這點來說,答主說的512神馬的應該是用的蠻爽。BUT,世界上有個詞叫但是。我細說下我這電腦里都裝了啥軟體哈。99年的長城除了遊戲沒有任何其他附帶軟體!!!包括office都沒有,就是遊戲,還只有一個大富翁4!2005年的組裝機是我在重做系統裸機的情況下裝了2個遊戲,還是老遊戲做的測試。哦,對了,兩個機器都是800x600的解析度!!畫質感人!!!
然後我又拿我4年前的電腦做了測試(華碩筆記本,i7處理器,gt555顯卡,8g內存,256ssd)在什麼都沒裝的情況下,解析度1920x1080的情況下!!!!比那倆速度快多了好么!!然後在1080p屏幕下再重溫經典。。。遊戲還是蠻好玩的,只不過那畫面,嘖嘖嘖,感天動地!!!
那麼如果安裝了正常的日常軟體會咋樣?
好的,我來告訴大家。99年的機器只有光碟機,刻了盤也按不上啥,所以先放棄。2005年的組裝機按上360,ok,有點卡,來個瀏覽器,好的,可以感受卡的感覺了。視頻播放器(我用的是迅雷看看)和酷狗上身。嘖嘖嘖,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卡的不要不要的。好容易不卡了來個通訊軟體QQ吧,好的,我可以在安裝時間泡壺茶慢慢品了,喝完了還沒卡完!而我拿四年前的筆記本安裝之後卻一點不卡(我把ssd卸下來,用另一塊5400轉的750g機械硬碟裝的系統測試),開機時間50多秒可以接受,反應速度很好。
————————————————我是職業扯淡的分割線——————————————
以下內容純屬扯淡,如有不爽,麻煩點×
怎麼說呢,時代在變化,就像解析度不會一直停留在800x600上,我們用1024x768替代800x600,用1920x1080代替1024x768,用3840x2160代替1920x1080,畫面越做越精細,自然軟體運行所佔用的內存和處理器也越來越多,我們以前認為電腦速度快,其實並沒錯,只不過限於當時的情況,我們忽略了用戶體驗,或者說,我們下意識的在那個年代將自己的感受定義為good,畢竟我們沒法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倘若程序一直不進步,十年前的機器就可以說是神機了,畢竟98那陣子你能用電腦完成的工作並不多。但是時代在變化,電子數碼在人類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越來越依賴電腦,對程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廣大「上帝」的需求,程序也在越做越好,對硬體的渴求也越來也大,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有,哎,還沒十年前的電腦順暢的錯覺。其實如果你真的把十年前的軟體裝上去做個對比,你會發現兩者其實運行沒差距(後來翻出來個07年的512的三星筆記本和一張08年的瑞星殺毒,放在一起撞了下對比下,沒啥區別,因為程序要求只是256的內存和40g的安裝控制項,你512和8g本質上沒啥區別)
————————————————我是不正經的吃貨分割線————————
鑒於本人是個小吃貨,就拿吃的來形象的舉個栗子
1.如果兩個電腦同時運行老程序,就是說05年的機器和現在的機器裝上xp,不更新漏洞啥的,同時裝上05年的程序,差別不大,就和一個人一個漢堡就能吃飽,你買10個和100個的區別不大,因為都是只能吃一個,剩下的瞪眼看,然後有人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性能過剩
2.現在的電腦覺得卡和以前的不卡,同樣吃東西,以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吃飯就筷子勺子和手,自然覺得舒爽無比,現在有錢了,地位上來了,食物雕上花,吃東西不用手了,螃蟹上蟹八件了,依然能吃飽,但是這個過程繁瑣的要死,自然覺得沒以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那麼愜意。
以上,扯淡完畢。
十年前你玩cs,現在你跑戰地4。
640k可以滿足任何程序的需要了。
這是10年前的Windows( ???)
啊錯了,是這個(′?((☆ミつ
Windows Vista Beta 1
這是10年後的Windows
這是10年前的業界毒瘤
這是10年後的
圖都是網上偷的,侵刪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十年前對電腦運行的「快」和現在不同。
十年前開機時間追求的是兩分鐘內,能達到一分鐘就已經快的驚人。
十年後的現在,開機20秒能叫快?不到十秒都不好意思秀開機。
還有一個原因軟體效果的飛躍,十年前你覺得驚艷的3A大作,現在看起來真是不堪入目。
配一張隨手照的遊戲畫面,放在十年前相機拍出來的估計都沒這畫質,更別提軟體效果。
IT領域除了家喻戶曉的摩爾定律之外,還有一個著名的定律——安迪·比爾定律。
安迪是原英特爾公司 CEO 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比爾就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
根據摩爾定律,英特爾的處理器性能每十八個月能翻一番。那麼是什麼在推動硬體的發展呢?
在英特爾的處理器性能不斷加強的同時,微軟的操作系統和軟體也越做越大,越做越慢。新版的軟體需要不斷地吃掉由於處理器發展多出來的性能。的這樣軟體的發展就不斷促進硬體性能的提升。IT 界把它總結成安迪-比爾定理,即比爾要拿走安迪所給的(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你現在用一架512M內存的電腦幹你十年前乾的事自然是夠的,用4G的內存的電腦幹你10年前乾的事更加是綽綽有餘的。
打個比喻就是,你以前用牛車拉貨都夠,為什麼現在用大貨車都未必滿足要求?
沒有夠不夠用,只有適不適用。以前的電腦,32M內存,我運行DOS版超級瑪麗,跑的順溜。就現在的家用電腦,我去運行模擬宇宙大爆炸的計算程序,一算一個死。是不是說明現在的電腦不夠用,而以前的電腦比現在的電腦高級?
比較要放在同起點上。不同起點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難道不應該是錯覺嗎?
你十年前玩個掃雷感覺好流暢啊
和你現在玩個顯卡信條大革命感覺有點卡
10年前2005年
那時候互聯網遠沒有現在發達,你用的程序也遠沒有今天多,電腦的解析度也遠沒有今天大
1)互聯網沒有今天發達,意味著互聯網程序少。如今很多互聯網程序會撒下一大片關聯程序扔在後台
互聯網沒今天發達,也意味著網速不行,網頁里各種多媒體內容也遠不及今天這麼多
2)你用的程序遠沒今天多,這個不解釋了
3)屏幕解析度沒今天大。
這個有兩點,一是所有應用都會針對更大解析度去添加更多內容,需要更多內存
二是很多網頁也會放置更多的東西佔用你更多資源
另外,2005年的時候,我記得網上依然有很多qvga的視頻資源(320*240),今天,好多人說不是FHD都不能看
2005年的時候,我瀏覽器也就看幾個網頁;今天,一下子開幾十個網頁很正常
因為現在的性能過剩
十年後你會問 為什麼十年前4g內存用的飛快而現在40g內存還卡的起飛
抓起iphone4就知道了
這是因為 IT 產業里還有安迪-比爾定律(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安迪是原英特爾公司的 CEO,比爾就是蓋茨。簡單來說,安迪-比爾定律是指硬體帶來的性能提升全部被軟體開發商吃掉了,所以得不停的更新硬體,也就是 18 個月前的硬體性能已經不足以支撐現今的軟體消耗。軟體硬體就像一對冤家你追我趕,無論如何硬體也甩不掉軟體。軟體總是能適時的吃掉硬體空間。
推薦閱讀:
※有哪些程序員特有的技能?
※筆記本電腦按住電源鍵強行關機,對電腦有傷害嗎?
※現在演算法工程師都有哪些分類?
※物理專業自學計算機應該學些什麼?
※最近十年,編程領域有什麼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