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都認為哪方面的知識是通識知識?

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學習的途徑也增多了,可以通過書、微信公共賬號、簡書、網易公開課等途徑學習,但是選擇越多越容易迷茫,人不可能所有的東西都去學習,要有所取捨,選擇通識知識(必要的生活和事業知識技能)和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大家認為生活中的通識有哪些?我認為營銷、心理學算。


謝邀

大家的都認為哪方面的知識是通識知識?

從我的角度,知識分為兩種:一是有用,二是有趣。對於這兩種知識要分的很清。

  • 有用的知識的特點:
  1. 有用的知識是圍繞客戶需求的;
  2. 有用的知識是理性的;
  3. 有用的知識是可衡量的;
  4. 有用的知識是聚焦的;
  5. 有用的知識是用來吃飯,過日子的。

  • 有趣的知識的特點:
  1. 有趣的知識是圍繞自身體驗的;
  2. 有趣的知識是感性的;
  3. 有趣的知識是模糊的;
  4. 有趣的知識是分散的;
  5. 有趣的知識是享受生活, 追尋意義的。

  • 同樣的知識在不同的場合可能隸屬於不同的分類,但如果輕易把兩者混為一談,則會進退失據、左右為難:
  1. 學了很多考試不考,工作用不上的知識,然後感嘆世無伯樂。想過好日子要圍繞客戶需求來有目的的學習,不想入鄉隨俗也可以,少抱怨兩句就行。
  2. 想要加薪升職,了解更大的世界其實什麼用處,多想想客戶想要什麼,上司有什麼要求。
  3. 有用的知識要有深度,模糊的概念是很難在競爭中吃飽飯的。
  4. 學習經濟學知識,不是用來證明老人不該扶,病人不該救。
  5. 學了很多科學知識、政治知識,用來挑戰父母50年形成的人生觀、世界觀。真的能贏么,贏了又如何?
  6. 平均分配時間在有用和有趣上。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沒有優先順序和側重點的計劃就是沒有計劃。

  • 回到題主問題,在我看來

有趣的知識沒有通識可言,喜歡什麼就讀什麼。
有用的知識沒有通識可言,績效需要什麼就讀什麼。

  • 對於我們有限的人生
  1. 僅有有用的知識,而無有趣的知識。人生就會缺少意義,故曰:君子不器。
  2. 僅有有趣的知識,而無有用的知識。人生就會缺少自由,這就是為什麼龍應台寫給安德烈」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
  3. 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很難兼顧有用和有趣的情況下,我建議先從有用開始,有了自由才有機會追尋意義。只是記得有了自由之後別忘記意義,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4. 當你不知道讀完這本書有什麼用的時候,知識就只是有趣而已。

在下相比較起來段位很低,准大一而已,來打個醬油。其實只是想藉此回顧下自己的讀書經歷,可能對題主的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

長這麼大基本看的都是中國的書,也喜歡溫和樸素的作品,就是汪曾祺,鄧雲鄉,沈從文之類的。可能是水平有限的原因,總感覺外國的書,不論是暢銷書還是名著經典,讓我產生讀不下去,繁瑣冗長的嫌棄感。

小學的時候很想接觸古代經典,聊齋紅樓之類的。記得當時四年級,斥巨資= =買了一套還算精美的紅樓夢,那時的紅樓夢對我來說就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第一次知道居然有此等奇書。也因為紅樓夢知道了周汝昌,胡適,劉心武,張愛玲,王國維,俞平伯等等等等。從那段時間開始一直到初中,以紅樓夢為線索,認識了如上作家,也相應的看了一些作品。現在還記得初中門口,每周末都有一個盜版書商擺攤,《紅樓夢魘》就是在那買的。

在下初中是個學習壓力略大,競爭略激烈的地方。於是初中看書的時間很少了,現在只隱約記得機緣巧合,看了張愛玲的戲劇,看了些外國小眾的文學作品,看了龍應台,第一次接觸網路小說,第一次看村上春樹,第一次看郭敬明韓寒。基本沒什麼大的收穫。那時明,讀書不一定要看名著之類的,廣泛涉獵也很重要。

高中班上有兩三個很愛讀書的同學。他們是既能看弗洛伊德,也能看《知音》的閱讀愛好者。他們使我再次明白個人氣質的養成不只是經典的鑄就,廣積博覽是不可缺少的的關鍵一環。能夠看得下去不同文風的作品本身就說明了一個人的人文積澱。
過去的三年倒是看了不少書,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突然愛上了人文社科的書,比如宗白華的《美學散步》,李澤厚的《美的歷程》,陳徒手的《人有病,天知否》,王小妮的《上課記》等等,知道了馬爾克斯,知道了博爾赫斯,知道了我喜歡你是寂靜的,知道了福貴、覺民和四鳳。當然也接觸了韓寒的「一個」系列,姑且稱之為新式雞湯的廢話文學吧。對傳統文學的喜歡也越來也厲害,找了一系列魯獎短篇來看。那些學者文人,他們書籍中傳遞的嚴謹和認真,讓人心嚮往之。
也因為高考的原因,高三把讀書當成了積累素材的工具,讀書的功利性太強。周末從數學老師的家出來後,必去書店,隨便挑挑揀揀,定有新發現(藉此認識了格非)。

倒沒有特別的要求來選書,看書全憑緣分,有時是看雜誌的偶遇,有時看別人的介紹,一接觸反倒有了相見恨晚的感覺,有時是順蔓摸瓜,由博爾赫斯認識了卡佛,諸如此類。不過有什麼看看書單推薦的情況也有,不過閱讀這種主觀性很強的東西,還是自己下深水最好。

讀書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過程。讀書不是目的,知識不是終點,盡情享受過程最重要。引用最近在看的一部美劇的台詞:seize the life.


謝邀!

讀自己喜歡的就好,可專可雜,也可以混搭,因為現在畢竟是快閱讀時代,讀書的功利性都大大加強了,而讀書是知行合一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從自己的興趣開始讀,畢竟每個人都不同,選擇的範疇也不同,根據自己的選擇,別後悔就好。


小時候身在農村,根本沒有書報可以看,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二年級的時候從一個同學那裡借來了一本滿本書都是彩頁的圖畫書,好激動有沒有,因為那時候的課本除了最前邊幾頁有顏色其他都是黑白的!裝在書包里跑回家作業都顧不得寫趕緊翻看啊,重點來了,之前在書包里放了一個橘子打算課間吃的結果忘了,然後。。。。。回到家發現一路上橘子已經被書本壓扁了,書本都被橘子汁給弄濕了,那本圖畫書也不例外。可是還是翻看了好幾遍。第二天同學看到了讓我賠,我只能攢了好幾天的零用錢給她了。好心酸,哭會兒去。

那時候村裡每五天是一個集市,集市上有買書的書攤,現在想想,那些書都是城裡收購廢品的把一些賣相還好的書挑出來轉賣給這些書攤老闆的。非常雜,故事會知音之類的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與黑之類的有,還有兒童文學童話大王之類的,更有唐詩宋詞,四大名著,等等等等的。我小學階段讀的書都是從這種地攤上淘來的,大部分是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和童話大王,兩毛到五毛錢不等,可是那時候的東西真的是耐看啊!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兒童文學,裡邊有一篇《姥家門口唱大戲》和一篇《鵝黃的窗紗》。

初中時,村裡有一個老爺子開了一家租書店,沒錯,以後我所有的書都是從他那裡租來的!!一本書一天兩毛錢,我基本都是下午放學回家的時候去他那拿書,第二天同一時間再還回去,做完作業就趕緊看,看完以後第二天拿到學校荼毒我同桌。就這樣,我的席絹瓊瑤岑凱倫亦舒就讀完了,暑假的時候更甚,一天五本瓊瑤。一來二去,跟老爺子混得很熟,他後來直接不要我押金,把他要賣不往外租的書也租給我看。言情讀完後開始讀金庸,迷得五迷三道的,現在也喜歡金庸啊!可以說,這位老爺子為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謝謝他。那時候校長夫人下班的時候經常看到我出入小書店,無奈成績還不錯學校也沒咋地我。
先佔坑,以後還會補充。


每個人的閱讀史,一定意義上是這個人發現自我的過程。

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我只看名著,因為覺得自己逼格太低,別人都看的是我怎麼能不看呢。這個時期讀了《三個火槍手》、《傲慢與偏見》、《十日談》。因為剛開始看書,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或者說我閱讀的書籍並不是我當時需要的書籍,我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折磨。給自己定下目標多久要看完一本書本來就是一種勉強。我剛開始接觸閱讀的時候,就是這樣,別人讀什麼,我就讀什麼。

這麼讀了一段日子之後覺得沒意思,但這些書也並不是沒起到作用,它們讓我懷著一種戰戰兢兢的心情恭敬地脫下了鞋跨進這個富麗堂皇的文學殿堂。之所以不再光讀名著,是因為當時我的經歷和見識不足以讓我和這些名著無障礙地進行交流。於是改變了我閱讀的策略。找我能讀得下去的書來看!這個標準就是看完這本書,我不會有種完成了任務,或者再也不想翻開它的感受。書是很奇妙的東西,它可以讓你坐在椅子上就經歷一個朝代或者一個大事件。它可以讓你不用親身經歷就獲得前人思考得出的人生智慧。當然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內化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一段時間我的閱讀量大增。我又陷入一個我要讀多少多少書的怪圈之中。似乎閱讀量就是我這個人在閱讀方面的成就。可是啊,思想這樣的東西怎麼可以量化呢。遇到這個瓶頸之後的很長一段日子,我都處於和別人的攀比之中。啊,這個人讀了這麼多書,好厲害。我只看到量,甚至把閱讀這件事情功利化了。閱讀之中也有一種虛榮,想想還真是難為情。這一階段,我能讀什麼我就讀什麼。

接下來是第三個階段。在很長一段時間衝量之後,有一天,沒錯你不清楚這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你突然靈光一閃,我他媽這是在浪費生命和這些美好的書籍啊!為什麼要關注我讀完了這本書,我讀過了這本書?那不是粗俗得像你碰見一個女孩,跟別人能討論的話題只是我上過這個女孩?你和一個女孩的經歷更應該是私密而不可說的。她柔軟的肌膚、她美好的心靈、你和她共同度過的時光。這些不都很美嗎?閱讀同理,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想到了什麼,從閱讀到自身,從自身又到生活。一本書應該讓你看到它告訴你的東西,你自己身上和它有共鳴的東西,以及反映到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會讓你對自身,對世界有更不同的認識。不讓你永遠只用一個角度去看待事物。它會讓你變得柔軟和充滿包容性。說句通俗易懂的話,你已經見過太多東西,見怪不怪。

所以這個階段,我關心的是我喜歡什麼樣的書,如何發現我喜歡的作者和書籍。終於,我從閱讀路上一個需要別人牽著走的殘疾人變成了一個隨心所欲的人。我仍保持對閱讀的恭敬,但這恭敬之中多了愛。我開始享受閱讀!

當然我現在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很少動手把自己的想法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導致我的大腦像一個堵住了的水龍頭,不能很好地輸出我的想法。有時候讀的書多了,沒有適當的途徑把它們整理和疏導出來,就像一個人光練內功而沒有招式,傻站在那裡像個獃子。我希望能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和別人分享與交流。人從哪裡都可以學到東西,而和人之間的交流是非常美好的體驗!我現在寫的東西還比較糟糕,很多時候覺得能說出來的不及想到的十分之一。當然變化都是潛移默化的,我也並不著急,慢慢看,慢慢想,慢慢寫。

最後要說的是閱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沒有好壞之分沒有高低之分,甚至你不讀書從生活中也能得到很多東西。關鍵是你要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要願意自己思考,這樣你會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人,而不是產業流水線上的一個合格品。


謝搖……
我這段時間一直讀不進書……
《文學理論入門》、《哲學導論》、《致憤青》、《黑暗的速度》、《洛麗塔時裝的繪畫方法》雖然我基本上都是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前開始讀的,但根本沒一本讀(學)完。
漫畫讀了不少……但都是中間放棄了。
我現在讀書基本上就是這幾個套路:

  • 趕快補充哲學基礎和鍛煉思考能力
  • 通識
  • 科幻小說和日本輕小說
  • 萌系繪畫
  • 榮格,榮格!
  • 高考教輔……

我高一(升高二),嗯……
其實我最近讀了不少漫畫……玩了Galgame……我沒啥讀書的階段……
我選書的標準就是……完成我要完成的任務……以上。


我來裝逼了。
上學前就有一本格林童話,有注音沒插圖,快翻爛了也看不膩。通篇都是好人有好報,你會熬出頭。其實蠻正能量的,就這本,有沒有一樣的

小學時我家裡很窮,父母不在身邊,奶奶有點重男輕女,我要買書也不會買給我,就兩本成語故事還是某個六一我爸送的。

名著差不多都是初中讀的,除去借丟的只剩這些。第一本讀《小婦人》,被濃厚的家庭氣氛感染,學著愛自己的家人。初二超級迷希臘神話,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有些段可以背下來。
有幾本直接影響後來的人生觀。莎劇看的不多,到現在都認為愛了就瘋狂,在之後愛情路上也總是勇往直前。長大後再讀才發現我誤會他老人家了,但是我也改不了=_=以至後來一直不建議太小的孩子接觸莎士比亞。
為人處事都喜歡看齊《圍城》裡面的孫柔嘉,錢鍾書對她的評價只有那麼差勁。方鴻漸三個備選女友中出身最差,顏值最低,最後成功逆襲,抱得男神歸。雖然後來不幸福,但她把一手爛牌打好已經不容易。

紅樓夢是從一堆舊書里淘的=_=
魯迅的借丟不少,初中一個圈子的朋友要麼特別喜歡他,要麼特別討厭他

高中出國迷上二次元,每兩周去秋葉原淘一次中古漫畫,有一整套SD帶回來,06年3000日元買的。前兩年缺錢就拿這幾張圖掛淘寶,價格談不好沒賣

大學更墮落,除了遊戲攻略沒看過別的…

後來又開始看書,逼格也降了不少,都是些現代輕小說亂七八糟。對了,去年讀美國人寫的林徽因與梁思成,才發現林洙真補藥碧蓮。

還有張嘉佳,有個人特別喜歡他,後來我也喜歡他了。之前壓根不知道有這人。這幾本是我寶貝,死都不給別人碰。

十幾歲時候讀書就是為了形成一個世俗認可或者不認可的三觀吧。
關於能力養成什麼的,經歷比看書好用多了…


嗯···························思考ing···································································································
是我沒看懂題目?!
通識應該是指元知識的積累吧
1.基礎:批判性思維——《學會提問》···
2.初步應用:心理學——《對偽心理學說不》《烏合之眾》《心理學與生活》···
3.科學思維:人類進化,科學歷程——《物種起源》《自私的基因》 科學史
4.視角擴大:
歷史與文明——高中歷史教科書系列,《全球通史》
物理與宇宙——《時間簡史》《上帝擲骰子嗎》 ···
5.抽象之美:
哲學——《蘇菲的世界》,《西方哲學史》,馬基原
數學與邏輯——《怎樣解題》《經濟學原理》
6.《遇見未知的自己》
PS:個人認為,只看文學類小說積累通識知識,塑三觀是不可靠的,知識太零碎了而且看小說很容易被作者的價值觀假設所誤導,除此之外還有不可避免的讀者的理解偏差存在。


感覺還是開心的讀書重要些,很多書讀了也沒什麼用,這樣的看個大概就夠了,書的用處也不一定是要表現出來,如果不是很迫切或者需要的話,有些概念什麼的看看就可以了吧,讀的書少就不舉例子了,就這樣。


裝逼知識最重要


如果是為了學習基本的常識,或者說通識類的知識。
個人認為,並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看什麼類型、什麼題材的書,無所忌諱,開卷有益。哪怕是翻一色情小說,至少能讓你明白取悅你的感官的是什麼。
樓上有位答主的讀書經歷跟我很像,世界名著、中國古典名著、各種高大上的書基本都是在初中之前就都看過了,此後,真是看什麼書,百無禁忌,頗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覺。
我嘗試過很多次,如果成年之後,還繼續刻意去攻讀學術類的書或者格調高雅的書,那真是很無聊的一件事,要麼使你成為一書獃子,忽視現實,墮入自我設想的世界裡(除非有功利的目的)。要麼就是由於現實中缺乏應用和使用的環境,最終並無所得。
例如,你正看著說禪之類的書,正琢磨著「幡動還是心動」的道理;忽然來個客戶的電話,問你便宜點,3千的單價做不做?你還能繼續琢磨這道理不?


謝邀,,我覺得看書這件事吧,本身就是隨心所欲的事,這樣才能獲得讀書帶來的快感,而強迫自己讀一些所謂的名著,xxx必讀系列,只會讓人犯困,我也曾按照某些推薦書單去看,根本堅持不下去,看書這麼愉快的事情變成了負擔,真是有違天道。

題主說生活中必備的通識知識,那可海了去了,例如人際交往的禮儀,會點基本的廚藝,急救的手段,心理學的常識,電器的簡單維修,防騙的常識,裝逼的技能(好像有什麼奇怪的東西混進來了)
但是這些我都不感興趣,除了自己專業內的知識書籍,其他隨意,開心就好。


語文,數學,英語。
往往一個費勁心思的方法書中早早就說過的感覺。


大學前,很喜歡看各種書籍,無論是小說,傳記,還是雜誌,報紙都願意翻一翻,看到書店就很驚喜,看到小書攤就想瞅一瞅,摸一摸書的質感。那時候,不知道人間真味,讀書只是自己心中的興趣而已,沒有功利性,讀書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書讀的多了,總會遇到一個或者是幾個與自己靈魂相契的作家。大學後,自己偶遇熊培雲的《自由在高處》,彷彿自己的閱讀世界被重新開了一扇窗。熊培雲先生就像我生命中一直尋找的那個點,我找到了那個點,沿著那個點往前走,我看到了胡適,費孝通,羅曼羅蘭,奧威爾,盧梭,梭羅,雨果等等,我一路往前走,那個點慢慢延伸變成了一條長長的線,後來我不斷的沿著那條線往前尋找,許多年過後,那條線就織成了一個密密的網路,而自己的心智也逐漸因著書和人的相遇而變得成熟。

目前,自己剛剛結束奧古斯汀的《懺悔錄》,開始讀英文版的潘恩的《常識》和《人的權利》。


一直都在看小說,從小學開始。
隨著年齡增大,變化的是小說的分類,然後因為考試要求看一些名著,也有一些名著實在不感興趣所以不看。還有就是老師上課推薦看的,比如《活著》,以及一些雜誌,依然是老師推薦。
不過我有看到同學看魯迅的作品集,當時就覺得,唉,文學素質就是不一樣。很佩服那些閱讀廣泛又有內涵的人。
現在依舊因為內藏不足為作文煩惱著。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把姐姐們的《語文》、《自然》這些課本給看完了,在三年級到五年級這段期間,把《新華字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所以以前考試的時候,雖然成績很渣,到底還是沒寫過錯別字。

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裡,終於買了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課外書——《三國演義》,六年級到初二這段時間裡,從開始囫圇吞棗到後面終於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前後讀了六七遍。
初三的時候,買了第二本課外書: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 野性的呼喚》,在買來之後的第二個月就看完了。

高中的時候,因為學校離書店比較近,經常中午吃過飯後,騎五分鐘單車到書店裡蹭書讀,那個時候比較喜歡讀科學方面的書和現在我們稱之為「雞湯」的書。高二的時候,在一個很要好的同學的介紹下,讀過一本網路小說,名字倒也忘了,故事情節很狗血,不過小說里反覆出現了「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詩,我才知道了納蘭性德的這首讓我讀了近六年還很喜歡的《木蘭辭》——呃。。。扯遠了。後來就再也沒有讀過這類小說了,因為高考的原因,課外書也不怎麼看了,高三隻讀了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

到了大學的時候,因為有了圖書館,才開始在讀書方面投入多一點時間,大學期間,除了專業書籍外,主要讀幾類書:
1、詩歌、文學;
2、微積分和相對論,因為喜歡;
3、計算機軟體操作,主要也就是Office和Photoshop這兩個以後說不定能用得到的;
4、會計類,作為實現夢想需要用到的工具;
5、成功勵志類的;
總的來說,學了軟體操作和會計,對於現在已經參加工作的我,是相當有用的,其他的,應該說是效益不明顯還是沒有用呢?但至少可以讓我的生活沒那麼枯燥。

工作之後的現在,在前陣子迷茫了幾個月後,重新拿起夢想,除了工作相關的書,就是理財、文學、管理方面的書了——除了文學是僅剩的愛好外,其他的都是為接下來的生活與工作服務的書籍了。


我不知道怎麼讀書最好,但我讀了幾本書就知道自己以前是多麼無知。

所以讀書最好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小學:十萬個為什麼,365夜,格林童話,
初學:意林,讀者,半月談?哈利波特
高中:各種各樣的網路小說,從這裡intp本質對這個感興趣了開始學酥學渣。。。
大學:書更雜了,文學,科學,心理,宗教,哲學,電腦,野外生存,槍械,生理,都不太深但是都能有些談資。
現在:銷售,編程,心理這三樣為主,更有目的性的讀書了。網路小說戒好久了。原諒我有些書沒加書名號。


目前準備看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大概叫這個名字吧)


一直都在看小說……

以前看點青春言情 然後看推理 懸疑 現在么喜歡上一些外國著作了 像《安娜·卡列尼娜》《百年孤獨》等等
有了特別喜歡的作家 王小波和村上春樹
偶爾還會去網上找小說看 嘛
至於心靈雞湯我應該看過 都忘了_(:з」∠)_

噢 我是名高中生


現在基本上還是有讀一些成功學 時間規劃的書籍 (有的寫的很好真的很必要 );興趣方面一個是關於麥肯錫一類的諮詢顧問公司運行方式的研究還有詩歌之類 (近來對余秀華的詩歌很喜歡 );專業上雖然不是學歷史的 但是一直有讀古代和近代的經典歷史著作;口碑很好的小說也會去看但基本上已經過了看爛俗小說的年紀了; 看的最最最多的是英文學習書籍和英文小說咯


推薦閱讀:

在數據分析、挖掘方面,有哪些好書值得推薦?
如何評價《怪誕行為學》?
2013 年你看過哪些值得推薦的好書?
有哪些心理學入門的書推薦?

TAG:書籍推薦 | 知識管理 | 知識體系 | 知識積累 | 讀書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