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歲到 35 歲該如何實現資產增值?如何不陷入結婚生孩子買房的惡性循環中?

1、我說說我身邊的事吧,我哥哥每個月都要面對房貸,孩子的奶粉錢,高額的城市生活費,還有大一點的小孩也要上幼兒園了,總之我看來他陷進一個無底的生活壓力,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反抗之力。每天拚命工作只是為了維持生計,在我看來他已經掙得很多了,但事實他過得比誰都無力,這就是惡性循環,因為生活越過越苦,我不想重複他的路。。。。。。 還有如何資產增值,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每個月有哪些固定的開銷,那些就是你的負債,如果你買房了,可能就是還房貸,如果貸款買車,那就是還車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很多年輕人一開始就負債了,資產增值是很困難的。
2、我的觀點不是叫大家不要結婚生孩子,買房,這差不多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完整人生的必經之路,我也要經歷,只不過趁我還沒有負擔過多的責任的時候,我想去改變些什麼。。。。。希望大家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得一天比一天好。。
3、很多人很努力工作,但生活好像永遠不會好起來。


所有轉載必須經過本人同意,否則默認同意支付本人稿費!!(千字百元,按本答案原長度計費)

最終更新:評論、發私信教育我、批判我之前,麻煩仔細看一下內容,什麼「為了錢不要感情」、「把愛情當做遊戲」、「為了資產管理找一個沒感情的」、「一輩子省錢多悲哀」、「你怎麼不想著開源,光想著節流」……這種我原文壓根就沒說過意思(原意甚至完全相反),就不麻煩閣下通過幻想來幫我總結了,請儘快點反對+沒有幫助,我是來分享我的思路的,不是來告訴你「我才是對的」。
===================以下為原答案==========================
題主一定是希望一個可行性高的答案的,我覺得我有資格來聊一聊。
我把題主的要求簡單歸結一下:
A、收入必須能夠滿足日常開銷,能夠進一步滿足其他需求則更佳
B、在日常開銷外,能夠產生一定結餘
C、不希望為了解決生活上對金錢的壓力而」犧牲「了自己的人生(話說這個是否犧牲,是否幸福完全是自己才知道,不過還是留著吧)
D、在人生進行重大選擇時不至於因為金錢不足,而產生更多的壓力
E、擁有的積蓄能夠持續增長

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做到其中幾點就基本上可以實現你的要求:
1、請把你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你的職業發展上(如果不知道精力如何評估,請把它修改成時間。
註:職業發展不等於工作時間,沒跟你說一定要你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
2、如果你在這個年齡段結婚,請找一個與你家庭、教育背景、人生觀類似的人結婚,這個人完全可以不是你的最愛,甚至你無法確定是愛還是只是喜歡,但你們一定要相處得來(如果無法理解相處得來,可以替換成雙方善於也樂於達成共識)
3、控制你與你的伴侶的慾望
4、請學會基本的經濟、金融和財務知識,多多益善,但如果沒有時間和精力只要基本的就可以
5、適量晚育
6、降低父母及伴侶父母發生大幅降低你們家族資產規模的事件的概率
7、不要忽視鍛煉身體(在此年齡段每周請至少有2個小時的純粹鍛煉時長,太簡單了對吧)

請先參考這幾條概述,具體的我回頭補充
=================下面是具體的補充部分======================
想說一下基本思路,其實很簡單:
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努力提高勞動性收入-----適量控制花銷------找到更多適合自己的理財投資渠道------攢錢-------在不影響自己正常的勞動性收入的同時儘可能獲得更高的資本性收入-----同時(其他答案幾乎都沒有提到的)一定要降低大額損失發生的風險
對上面的簡述,我具體展開:
1、工作:前面已經說了,要把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職業發展上。因為我們進入社會之後,能依賴的,能迅速積攢財富的手段只有工資(生意收入),這是我們在未來30年中最重要,也最容易帶來收入的手段,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把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每個人的工作不同,方式可能不完全一樣,但是有共性: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勞動性收入為主的,勞動性收入的提升一般都依靠這幾點:行業本身的屬性和發展(這個就看個人選擇了);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業務/項目經驗的豐富;成功的轉向管理型崗位;領導馬屁拍的好。請根據自身特點和從事的行業進行自我調整。
比較好的方式是:選擇一個不差的行業,努力的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多多承擔工作積攢經驗,然後堅持下去。一旦有機會向管理崗轉換,抓住機會並提升自己做好它,然後即使你不喜歡/不會領導拍馬屁,也請學會誇讚。這中間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學習,請永遠不要停止提高自己!
同時,職業一定會遇到瓶頸,一定會有疲憊,迷茫,失落,請記住:只要行業本身沒有問題,只要你不討厭這個行業和你從事的職務(不是喜歡,而是不討厭),那麼請堅持下去,可以換一家公司,但是不要輕易換行,不要輕易追熱門,不要輕易放棄已經積攢的經驗和知識。如果要換行請一定要趁早。
2、婚姻:我上面說的很清楚了,再重複一遍,你的結婚對象可以不是你的最愛(我麻煩評論里很多人去查查字典,什麼叫「可以不是」),但ta最好和你有相似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以及人生價值,還有你們一定要合得來。伴侶是你人生最重要的催化劑,但是這個催化劑是不是能選好,則完全靠個人以及運氣了。
另外請一定記住:家庭和睦是你人生的基石,這件事對人生幾乎有一票否決權,所以請多關注你另一半的需求,重大問題上請相互坦誠,請保持大量的溝通,非原則性問題上的爭端請主動緩和關係。兩個人的關係和睦,即使資產不那麼多(但基本生活必須滿足,且有結餘)也會讓你的人生快樂,從而自我不會感覺進入了「惡性循環」
3、節制慾望:在你沒有把收入提高到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資產性回報之前,請一定要學會省錢,節約開銷是你儘快實現資產升值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千萬不要相信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這類話,有這種觀念的人,再多的錢也不夠,控制消費慾望,反而會讓你的每筆消費得到的滿足感更大。再收入低時節約,隨著收入提高不斷提高消費水平也能刺激自己更努力。
我個人的方式是,我的資產性收入每個月提供的回報在能滿足我家庭每月基本收入之前(我的月基本開銷在2500左右),嚴格控制自己家庭的消費支出。
具體方式如下:記賬,清楚自己消費結構;除非必要,停止使用信用卡;
200元以下的花費原則上不管理,所有超過200元的消費,全部和另一半溝通,雙方一致同意再消費(減少衝動消費);
所有超過1000元的消費,全部進行更低價的第二方案備選;所有大額衝動型消費當天絕不做決定;
教會另一半省錢的好處,雙方要對理財的計劃和未來收益達成共識;
買房買車這種超大型支出,請一定要注意是否是剛需,若是剛需請不要猶豫(尤其是大城市),不是請做第二備選;
永遠不要聽信任何人說的「這輩子就這一次,多花點無所謂」
婚紗照、鑽戒、結婚儀式、禮服、傢具、裝修這些極容易超出預算的重要支出,請一定把控好,嚴格按預算進行,絕對能省則省(在另一半真心支持的前提下),有些花銷除了紀念意義完全是對資金的浪費,你省下的錢會大大縮短你控制花銷的周期,很多東西不見得非要當時做,收入提高後買更好的有時候更讓人快樂。
4、學習理財:這個不多說了,學習經濟和金融就是為了在這個滿地忽悠的土地上能夠更好地明白金錢的運作原理,能夠甄別理財和投資手段的靠譜與否。知乎上以後很多的理財、投資的回答非常好,請參考。但是幾個重要的問題請注意:
請不要投資需要牽扯你大量精力的方向,我們的目的非常簡單,在保持勞動性收入繼續向上,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僅通過很少的精力就可以獲得額外的收入;
中國股市非常坑爹,請在確定自己水平不錯之前,一定控制入場金額;
高槓桿的投資請一定注意;
投資理財上不要跟風,如果跟了,請儘快撤離,然後不要再進,一般的跟風前期還是有一定的收益機會的;
請至少知道餘額寶之類的東西其實只是貨幣基金,不是什麼偉大創新而去瘋狂追捧;
請把雞蛋放到多個籃子;對所有年化收益率高於10%的東西保持警惕,高於20%的請儘可能的遠離(在當前的利率水平下);
不要小看一開始你獲得的很少的收益,複利是非常可怕的,只要你堅持。
5、生孩子:不解釋太多了,孩子會非常嚴重地佔用你和伴侶的財富和精力,在自認為能夠沒有能力讓自己、伴侶和孩子都不辛苦的情況下,請做好避孕措施。在身體、家庭、父母都允許的情況下,請盡量晚育,我個人建議正常的大學畢業生,27歲以前最好不要生育,我個人是30歲才要的孩子,稍微有點晚,不過由於收入水平已經提高了,沒有太多壓力。
6、關於父母的潛在風險:我之所以說其他答案很多都務虛,就是他們沒有一個人提到這一點,而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具體如下:請一定注意雙方父母的身體,特別是有病史的,定期做體檢這個錢不能省!
條件允許的話,給他們買額外的商業保險,特別是大病;
一定要讓他們在有病時捨得去醫院(你給他們買了保險,能報銷,他們往往就會捨得了);
經常溝通,讓他們心情愉快的同時,也知道他們的近況(尤其是不在身邊的),防止他們被騙;
一定要讓他們知道任何人想要他們付錢、轉賬都必須在聯繫到你本人之後(最好你有一個一般人不知道的聯繫方式,我是單獨開了座機和一個手機號,除了親人任何人都不知道);
如有可能,從國外購買一些好的營養品、膳食補充劑之類,事實證明選對了很有用;
老人非常習慣彼此推薦藥物(他們基本完全不懂藥理,只是自己吃的不錯或是聽說不錯就胡亂給人推薦,接受的人也不管對症與否,只是覺得兩個人癥狀像就吃,非常危險),請一定製止!!!
7、自身健康:不多說,30歲之後請逐步給家庭的主要收入成員投保。
==========================================
寫在最後的話:
這麼長的答案我覺得是我誠意的體現了,我反對很多答案也好,寫這麼長也好,並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牛逼或與眾不同,只是因為我自己在過去30年的人生路上經歷了很多,非常明白迷茫時有人指點是多麼的幸福。
感謝所有看到此處的朋友,我2007年畢業,來到這個城市時,月薪只有900,身邊幾乎沒有人知道我的母校,沒有人知道我的專業是什麼意思(有一段甚至我都想去做個假文憑,還好最後沒有那麼墮落),經歷了受傷把所有積蓄花光,到今天基本上可以在這個城市裡不拮据的活著,生活總會越來越好的,只要你方法得當。加油
==========2014.7.20更新:==========
我非常不客氣的說一句,現有的大部分答案都是在務虛!都是觀念!都在假設一個前提:我早晚會成功,會賺很多錢,我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人!
扯淡!!儘管知乎的用戶在全網用戶中的受教育水平是偏高的,可是:
這裡的絕大多數人都一定、也註定就是一個普通人,甚至是非常普通的人!!!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有機會、甚至是有動力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很多普通人(比如我)只是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失敗者,希望能夠快樂的過上不拮据的日子而已。
不是每個人都能年入20萬、100萬以上,這個世界也不會讓每個人都能按照規劃前進,那些都是理想!
什麼是理想,理想就是北極星,你可以永遠向著它前進,但是大多數人永遠也抵達不了!
我們當然要有理想,但是生活本身永遠是務實的!
==========7.22再次更新:==========
對於部分其他答案和評論里很多人的質疑及意見說說我的看法:
1、我是一個相對理性的人,喜歡就事論事,我和我妻子等關係非常好,但是既然說錢,那就摒除感情因素專門說錢,所以可能給人感覺很冷血。
2、生活永遠沒有對錯,我其實很羨慕很多浪漫主義的人的生活和消費觀,而不是反對,只不過根據我的思路來看,我絕不會這麼做,也不推薦別人這麼做,生活方式只有不同,沒有高下
3、其實我也很想過一下相對比較放縱的生活,我有時也會懷疑自己的選擇,也會覺得累。不過我總會告訴自己:我的選擇「對我來說」應該是對的;
4、我個人沒有選擇浪漫主義的做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沒有能夠承受有一天因為缺乏金錢而發生不幸的能力。我經歷過親人的突然死亡,經歷過自己受傷(一度懷疑自己能不能恢復自理能力),看見了很多因為沒有錢而發生的悲劇;
5、我把節流作為主要手段之一的原因是:我本人工作起點非常低(工作起薪900,沒有任何其他),能力不強(7年的工作經驗也僅僅是過上了不拮据的生活而已),沒有大幅開源的能力(年收入100萬對我來說是目標,但是真的有點難),所以只能選擇這條顯得不是特別開心的路。
5、我個人認為很多人能選擇浪漫主義的消費觀的很大原因是對錢有安全感,這可能來源於自信、家庭背景、樂觀的性格、伴侶的能力等等,但是很可惜,這些我沒有,對於有這些的人,我羨慕你們
6、我在答案里寫了很多,但我一定要聲明:我不是在「教育」大家。對於「教育」,我至少在本問題上沒資格,我只是寫了我的想法和做法,如果你的情況和我類似,請參考,如果有異議,那非常正常,我沒說我說得對,我也沒說我的方式不能改動。您不同意我的觀點和方式,歡迎點反對+沒有幫助,我絕對接受。
最後謝謝大家,這是我第一個上千的高贊同回答。還是那句話啊:人生唯一的缺陷是有終點卻沒有如果,所以選擇了一條路,請認真的走下去,生活總會越來越好,加油!


《富爸爸窮爸爸》已經對這個問題闡述的非常好了,這本書就是為這個問題而生的。

補充:聽說過作者羅伯特清崎破產新聞的跳轉羅伯特·清崎_百度百科,然後再評論。建議了解一下「公司破產」和「個人破產」的區別,順便可以了解一下「所謂的新聞」的片面性,保持獨立思考和不被輕易誤導也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

2017/6/24 更新

按照《富爸爸窮爸爸》的理論,在天朝購買什麼算資產呢? - 欣然的回答

你最長的一隻股票拿了多長時間,收益怎麼樣? - 欣然的回答

可否長期持有招商銀行股票? - 欣然的回答

像巴菲特這類做價值投資的人,是怎麼了解到一個公司真實的經營情況的? - 欣然的回答

2016/5/18 更新
把北京的房子賣了回三線城市生活能不能實現財務自由? - 欣然的回答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人也移居成都大半年了,又向當時的構想邁進了一步

2014/12/17 更新
什麼是「窮人思維」? - 余文朝的回答@余文朝 這裡有篇回答我覺得不錯,推薦一下。我發現這類回答到了最後都免不了在推薦書 :D
有忍不住想寫一寫快車道的衝動~

==================== 分割線 =======================
這個話題如 @一以 所說,本質是人生規劃,理財問題如果脫離了個人財務狀況和人生規劃其實沒有太多意義的,知乎上有很多關於理財的就是這類。

既然題主把人生問題又看進了一步,同時也看過《富爸爸》這本書,而我本身是非常推崇這本書的,這裡就藉此寫個自己對此書的理解。

這裡說的《富爸爸窮爸爸》是系列叢書12本中的第一本:富爸爸,窮爸爸 (豆瓣) 其他不在討論範圍內。

第一次讀到此書是大一的時候,就一個感覺:媽蛋,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始走向財務自由。
但是那時我心中就有一個疑問,工資真的能解決財務問題嗎?或許因為我是一個深圳長大的人,見的稍微多一些,但但凡已經工作了的人都會面臨我當時的疑問:將你想要獲得的東西折成RMB,比如一套房一輛車,其他的因人而異不細說了。大一那年是04年,以深圳物價來看,150w是絕對不多的,當然現在看來150w基本在深圳就是個笑話。那好,就按150w算,那時我們了解到的本科就業,4、5K已經是非常傲人的了(北京還不錯的大學),那時你會發現就算你月薪1w,不吃不喝攢到150w也地老天荒了,更何況從事的是IT行業,職業生涯根本沒有其他行業那麼長。所以那時我就清醒的意識到,所謂的工資只是保個溫飽,無非是什麼程度的溫飽而已。

但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當時是沒有一點頭緒的,從那時起我差不多花了7、8年的時間才逐漸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時候再來看《富爸爸》,簡直覺得每句話都心有戚戚焉。

題主說到中國國情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即便這本書是中國人寫的,也不可能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要學習永遠是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就書中思路總結歸納一下。

第一點:你的期望
書中沒太提到的,但是很重要的一點: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富》作為財務啟蒙讀物,直接省略了這一步分析,而將財務自由作為書中的終極目的。
由於涉及一個人的三觀,這裡不展開。雖然財務自由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項目標,但有時難免會和其他事情發生衝突,這時如何處理就見仁見智了。

第二點:婚姻
這點在書中依然沒有提到,但在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 (豆瓣) 這本書里提到一個細節:他們夫婦兩個人在窮的叮噹響的時候,依然堅持不出去找一份工作,而是繼續自己的事業(想想如果你哥現在不工作了你嫂會是什麼反應)。我作為一個在通往財務自由路上走到一半的已婚人士,不得不說婚姻實在是太重要了,如果兩人無法一致,有錢的時候一個想買資產一個想買負債,要麼就是無法一起走下去,要麼就是被另一個脫下深淵。
關於婚姻的建議:先自己想清楚人生、財務規劃,然後找個志同道合的人結婚。實在找不到,要麼不結婚,要麼放棄規劃。

第三點:認清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
很有意思的一點,書中作者提到窮爸爸以及很多窮人的房產是負債,但自己最大的資產卻也是房產。這裡就好比一把好刀,有些人當作工具,有些人卻只會割傷自己。當你真正領悟什麼資產什麼是負債的時候,你每花一分錢,你都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你提到說年回報率16%的問題,我想過去十年投資中國房產的回報率不會比這個低吧?不過投資房產是門技術活,想吐槽的童鞋先往下看。

2016/5/23 添加 -----------
細說一下資產和負債的區別。核心區別不在於這件東西是什麼,而在於這件東西是給你帶來現金流入還是現金流出。舉一個例子,比如說車,如果僅僅是用來代步買菜,即便是買輛QQ,能帶來的收益不如你付出的油錢、保養費,那麼這個車對他說就是負債。但有些人談生意,開賓士出去能談成,開本田就不行,那賓士也是他的資產。

對於房產也是一樣,如果月供大於房租,那麼算作負債,反之則算資產。因為月供幾乎不變,所以對於房租不斷上漲的房產來說,會有一個從負債變為資產的過程。

那升值中的房產算不算資產?嚴格意義上說不算,升值雖然可以帶來賬面收益,但並不能給你帶來現金,你無法用升值部分去支付賬單。這和黃金、古董字畫一樣,能賺錢嗎?可以,但必須通過交易產生收益,與穩定持續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有比較大的區別。

我有個關係很好的朋友在高中的時候跟我說,會花錢才會賺錢,那時的我是非常不屑的,但現在深以為然。「會花錢」的核心在「會」這個字上,「會」並不是「能」,畢竟賺錢難,花錢還是很容易的。「會」的精髓在於你將花的每一分錢看作是一筆投資,可能是美食投資你的身體或心情,也可能是知識投資你的大腦,當然也可能是一件物品給你未來帶來現金流。「會花錢才會賺錢」的意思就是花好你手頭的每一分錢,用在未來可以給你帶來收益的地方。
-------------

第四點:選擇自己的事業
很多人會把工作和事業搞混,其實絕大多數的人工作是在成就別人的事業而不是自己的。簡單說事業是自己積累資產的過程,其目的是解放自己達到財務自由。而大多數人工作只是賺得一份薪水以維持生活(可以是很奢華的生活,但本質不變),而老闆獲得了自由。有些人以為經驗、人脈是資產,但這些資產並不會自動把錢送到你的面前,也無法幫你付清信用卡賬單,最終還需要你親自運用它們去換成貨幣。
因此真正的事業是給自己造一台會自己賺錢的機器,然後你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這台機器可以是收租的房產、有人打理的公司、持續付息的股票、債券、甚至能持續帶來版稅的著作等等,因人而異。

第五點:學會學習
據我所觀察,一般對房價、投資房產(實在不想用炒房這個詞以表正式)吐槽的人,要麼就是從來沒有買過房的人,要麼就是省吃儉用攢下首付現在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的人,這類人我的建議是深入了解一下房地產投資,雖然過去看上去只要出手就賺錢,但實際上是門技術活,對投資人的眼光、槓桿和現金流的把控都有比價高的要求。

其實到這裡才真正進入理財的話題,但具體是投資股票債券基金還是貴金屬,我無意在此細說,這裡要強調的是無論各行各業,需要自己學習是首要的,而不是上知乎發個「xx萬如何理財」這種問題就能解決的。(我在想,如果知乎上可以讓x萬變成xx萬,那是不是再發一個問題就可以變成xxx萬了?)

關於學習這點,《富》書中是有詳細描述的,比如第七章開頭那個女記者的例子。《富》這本書賣得好是因為作者寫得好嗎?不是的,而是會營銷的人中寫得最好的,所以羅伯特清崎是暢銷書作家而不是優秀的作家。又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漢堡包連鎖的麥當勞做的漢堡是最好吃的嗎?不是。比爾蓋茨是最厲害的程序員嗎?不是。這些優秀的人的共同點是只負責將不同的知識、不同的人為自己事業所用,而不是一心只關注自己的工作。

這個時代,指望一招鮮吃遍天已經是不可能了。

最後: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應該是所有人生成就中最能被量化的了,所以才被提及的最多。真的,雖然我也在追求財務自由,但真心不覺得它對人生的重要性能排進前三。

有個很火的網站叫雪球,上面經常會有關於怎樣才算財務自由的討論,但你會發現很少有人問怎樣才算生活幸福、婚姻美滿、心智健康這類問題,所以我才堅持認為財務自由看似最容易被量化所以才被更多的拿出來討論,但並影響這個問題很傻的本質。

其實所謂的財務自由,簡單說就是有足夠的現金流維持你想要的生活,當你每天起來不用再為這個月的賬單犯愁的時候,你就自由了,即便你的生活可能在別人看來很苦逼。不過那是你的自由,關別人毛線事,對吧?

最最後:潑冷水時間
大多數人是不可能解決題主提出的這個難題的,這是一種亘古不變的定律。說說邏輯:

首先一點:當你的做法和大多數人一致時,你的結果幾乎必然和大多數人一致,比較容易理解吧?至於說為什麼很多人如你觀察那樣很苦逼,問題太深就不展開了。

其次:想要解決這個系統性的難題,需要一個人在駕馭自身、知識、人際以及金錢上具備一定能力,這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太難了。先不說童年導致的各種心理缺陷,就以多數人脫離學校之後基本上就沒怎麼學習過,更別說學習各種很有用但與工作無關的知識了,就算有時間精力應該都花在微博、朋友圈上了吧。

最後推導出來的邏輯就是:你想要跟大多數人生活的不一樣,那麼你的行為就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才有可能達到目標。就像你說的,一個人不要去找穩定的工作,你有這個魄力嗎?

潑完冷水,再潑點熱水吧:
最近在知乎上發現這麼一本書 少有人走的路 (豆瓣) ,裡面有個觀點拿出來慰藉一下大家:人生本充滿困難的(life is difficult),只不過有些人選擇承受面對困難帶來痛苦,有些人選擇承受逃避困難帶來的痛苦。當你深處生活的漩渦痛苦不已不能自拔的時候,你應該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你選擇了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生活帶來痛苦而已,人世間沒有哪條路是絕對的坦途。這樣或許會好受一些。

最後說說我自己,三年前離職成為職業投資人,開始職業學習積累資產,我老婆打算明年離職,正式成為一個職業網路小說寫手,然後開始我們「苦逼」的財務自由生活,同時開始造人計劃。按現金流來算基本夠了,我們覺得沒必要為了稍微更好一點生活再搭進去幾年青春。關於我倆這幾年異類生活帶來的壓力,請各位自己腦補吧。

最後再推薦一本好書:窮查理寶典 (豆瓣) 頂級投資人教你如何生活(不是教你花錢,甚至不是教你賺錢,而是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果看了沒感覺一定不是書的問題,而是你生活閱歷的問題。

先這樣,想到再寫。

=============================8月2日更新========================
有人問想要學習,該如何開始,我把我的回答也貼上來,贈予有緣人

在這之前,建議先花1分鐘思考一下:上學、讀書、學習 這三件事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用我昨天看到的一句話共勉:學任何東西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和現在。

可以理解你急迫但又迷茫的心情,不過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學習還得一點點來。既然你提到中學就荒廢了,那我覺得先從中學裡真正有用的東西開始講起比較好。

邏輯學,學到高中課本里的水平就可以了,不複雜但極其重要,理解「充分」、「必要」。

基礎代數,即便是做投資,中學代數的基本也夠用了。

排列組合、概率論,極其重要,高中水平足矣。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哲學,很重要,不過這是在我離開學校之後才意識到的,以學校老師的水平和教學目的,很難體現其重要性。

其實中學的物化生史地政都是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不過並非必須,而且過了那個時間,補起來也很困難,把上面那些必須的看了先吧。

學校以外的:

博弈論:數學的分支,找一本通俗讀物就可以了,比如博弈生存 (豆瓣)

心理學:少有人走的路 (豆瓣),最近發現的一本非常好的書。還有影響力 (豆瓣),側重不同。

經濟學:其實我覺得如果完全沒有基礎還是別從經濟學原理 (豆瓣) 開始讀起,太教科書了,可以先從經濟通俗讀物開始。

通俗經濟史:強推吳曉波的浩蕩兩千年 (豆瓣)《跌蕩一百年》(上、下)(全二冊) (豆瓣)激蕩三十年 (豆瓣)《大敗局》十周年套裝紀念版 (豆瓣) ,老外的著作多半看起來比較費勁,尼爾.弗格森經典系列 算是比較不錯的。

經濟學和心理學結合:怪誕行為學 (豆瓣)

公司財務分析: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豆瓣) 無論自己開公司還是做投資,入門首選。

傳記類:道路與夢想 (豆瓣) 我是王石粉、將心注入 (豆瓣) 星巴克創始人自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 (豆瓣) 這本肯定是買不到了,可以用《滾雪球》代替。

生物學:自私的基因 (豆瓣) 從生物角度觀察人類,不錯的入門書。

雜類:窮查理寶典 (豆瓣)把時間當作朋友 (豆瓣),受助於你理解如何把各種知識利用起來。

我推薦的這些書基本都是可以買到的,如果買的話建議慢慢入手,先後關係不大,一次買太多反而不會看了(和我一樣T_T),所有這些書都值得至少每年讀一遍。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知乎我應該會混下去,你也可以在這裡找到我 欣然 - 雪球


本覺得這種問題,只要看看《富爸爸窮爸爸》的《財務自由之路》等幾本書就能打開人的思路,然後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但是看了 @李艾維的回答,忽然帶給我靈感,遂整理自己的思路,嘗試回答。
我的核心思想:按 @李艾維 的說法去做,只能保證衣食無憂,生活安逸富足。做不到事業有成,意氣風發。
由於我屬於不折騰會死星人,所以一直在逃避按部就班的重複性工作;我在四線小城市的教師家庭中長大,所以我小時一直沒有體驗過「富足」的感覺;直到碩士讀完走向社會,我仍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只知道自己想要一個受人尊重、收入豐厚、見聞廣博、家庭和睦、人見人愛、海內存知己、知交遍天下的人生。(這些問題都沒有量化,無法衡量,但是非常強調人際交往)

那麼,問題出現了:人際交往需要錢。錢是永遠不夠花的。但是社交又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部分。
剛工作僅僅6k,還有信用卡欠款2W。幸好做銷售能報銷部分餐費,但是旅行、泡吧、打牌、品酒,這些都需要錢。而我的收入無法支撐我這種人際交往方式,我靠寅吃卯糧,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撐了過來。直到工作三年多,我才擺脫了負債,還有了萬八千的盈餘。
但我的收穫呢:投標勝率在7成以上,中標金額兩億,認識了靠譜的政府領導、客戶領導,認識的銷售恐怕有幾百,圈裡也有了一點口碑,聽了很多故事。在當地交了一些朋友。(但是主要是業務聯繫,沒有業務就不聯繫)
那段時間我是開放型的,時間和資源全投在社交上,雖然泥沙混雜的認識了不少騙子,但是真的也遇到了很多貴人。
29歲,我換了工作,成了封閉型的人,時間和資源全放在項目和公司內,不再了解最新的行業動向,人際圈子基本固定,這時我的生活跟 @李艾維回答中描寫的一般無二,甚至略有超出,基本不會發生社交上的開銷。一年半攢了二十萬,但沒投資買房。遇到了騙子,但再沒遇到貴人。
31歲,我回到北京,才發現我的價值觀出現了一個矛盾。一方面我因為購房,所以平時捨不得花錢,所以有意無意的減少了跟同事、同行、同學間的交往,一切為房貸讓步;另一方面我儘管在家刷著知乎,偶爾去參加活動行上的活動,但是我發現我已經失去了與人深交的能力。
為什麼?因為自古至今,人際交往都是靠資源來維繫的。當我既不向人際交往中提供時間、錢財、精力這種養分,又無法作為行業專家為他人提供利用價值時,我又如何定位自己?

為什麼古代算命非常准,只要根據時辰就能算個八九不離十?因為絕大部分人的社會交往都是非常有限的,基本固定在一城一地一行一村,人生之遇合有限;而現在人只要敢於去想,人際網路能夠覆蓋全球,一遇風雲便化龍的事,就會變得越來越普遍。

在一個好的流年和大運,比如流年無煞,化祿化權化科會照流年廟旺命宮,又有流祿流魁流鉞會照的年份,根據當前的能力,朋友,行業,職位等現狀;你會遇到你自己獨一無二的機會,然後如果把握得好,就能讓自己的人生走上一個新的台階。

一個老老實實上班下班社會關係簡單的碼農走財運,最大的可能就是有人花8000塊找他寫個php網站;算是外財。
一個雷布斯走旺運,結果他帶著一個優秀的團隊,成就了一個小米。

所以,我根據自身的經歷,對自己未來3年的發展做出的規劃就是:
把本職工作做好,是我自我肯定和行業人脈的基礎;
把時間平均投在社交和自我提升上,跟有想法的、有能力的、有創意的人多交往多溝通,開拓思路;
只要父母健康家庭和睦,家庭就不會牽扯太多精力;
作為剛需,總需要有個安身之處,買房量力而行就好;
確保家庭現金流為正,避免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
尋找兩到三個業務興趣,每個投入2000小時,把興趣變成技能。

所以,我想說的是:年輕的時候,別滿腦子都想著攢錢,年輕時候能攢幾個錢?300萬?
自我提升、博聞廣識、眼界格局、家庭和睦、結交朋友都比年輕時候攢那麼點錢重要。發財要趁早,可不是攢錢要趁早。

29-31歲,我過了兩年多攢錢的日子,生活乏味之極,而且我感覺我在逐漸失去對職業風險的承受能力。我選擇改變生活方式。


人生有不同活法,每個人都會走出不同的人生之路;過去+現在=未來。


我是來揭穿一樓的,哈哈!不算揭穿吧!
大家都很期待一樓是怎麼創業的,那麼牛,我來告訴你吧!就是移動支付,我告訴你他的目的吧:就是想把你變成他的渠道,讓你幫他賺錢,不能不說他此次營銷是成功的。他說的部分是真的,但我告訴你在任何行業賺錢的都是少數人。而且等他這麼炒作的時候這個行業已經開始考苦力賺錢了,也就是你錯過了最賺錢的那幾年,所以上不上他的船你自己判斷。
以上都是廢話,現在我告訴你他是怎麼賺錢的:
背景:在「2013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透露,自中國人民銀行於2010年頒布了《非金融機構移動支付管理辦法》後,截至目前已經有37家取得了移動支付許可,下一步,針對支付業務的監管將注重鼓勵創新。
趨勢:移動支付代替傳統pos機刷卡,微信支付也是其中一家。
玩法:真正賺錢的就是這37家,因為做這生意要牌照嘛!這哥們就是這37家中的N級渠道之一,道理很簡單嘛:這37家為了市場佔有率要玩渠道,比如結算的成本是0.1%,封頂每筆20,他給渠道0.2%,封頂25,目前市場零售渠道0.49%,封頂25,這些零售、批發商做一筆生意他就賺一筆,懂了吧!再不懂你真實豬了。他說的客戶比較集中就是深圳華強北或者某批發市場。
ps:請摺疊我吧!不過話說回來他說的是真的,有點晚,但確實是屌絲創業的機會。如果他中間差價收的很高,請找我,我給你更低的。在知乎你這個水平的不要上來忽悠人嘛!這算什麼秘密啊!我真不鄙視學歷低的。
說白了,一樓就是靠信息不對稱,跑街的,如果有點水平,做個app,找個工廠代工做一個沒有牌照的拉卡拉,好意思說自己做移動互聯網的。
如果真那麼好賺錢,拉卡拉等招商加盟部門早關了。
——————————————————————————————————————————
以下是7.28更新內容:
早上起來看到了 @張順老闆的回復,首先我沒說你搞移動pos機詐騙,我也看了 @yu da的內容,全文說的是警惕這類合作中的陷進,盡量找大公司合作。

其次 @張順即便你是搞移動支付的,這是朝陽產業,符合你說的行業趨勢,真沒啥丟人的,靠苦力賺錢也是光榮的啊!你那麼排斥幹嘛?

至於你搞什麼的,我壓根不關心,我關心的是你這樣的內容我覺著有陷進,其他人要警惕,你放的是煙霧彈,我按照你行文內容進行分析猜測也是正常的。你全文大概的意思是:26歲之前是屌絲,突然發家致富了,然後說了很多跟著你有肉吃的例子,然後你做了一個網站引流過去,用了一個逼格很高的方式讓大家點贊、留郵箱。至少你營銷的目的和事實是存在的。

我內容中之所以這麼對你鄙視是因為:你把這種點贊營銷收集資料的方式帶到了知乎,從知乎內測通過徐磊的邀請進入,我覺著你這行為不是知乎鼓勵的, @周源@黃繼新@李奇 我認為的知乎這麼熱門的話題答案居然是你這樣的內容。再次你的內容和問題一點沒有關聯。最後你裡面那種:我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然後你怎麼成功的不說明,你去過傳銷組織,你覺著是不是很像啊?

說實在的因為本人膚淺,把我的成功可以複製的拿出來說,然後當帶頭大哥的都認為是騙子,需要警惕,不好意思你就在我的騙子名單中。你既然敢在公共平台放煙霧彈,我想我有質疑的權利,也不算誹謗。至於你要不要自證清白,那是你的事情,和我無關。

關於張老闆說聯繫我沒回復你,實在抱歉,剛剛才看到。
手遊行業我也了解一點,多益網路的 @徐宥箴 和你經歷類似,很多也是公開的,你十個人左右的團隊搞山寨機子預裝,賺農民工兄弟的錢的乾貨也有很多,沒必要搞這麼神神秘秘的,你怎麼弄我不知道,這行業怎麼預裝、怎麼吸費、什麼擦邊球小說,我也知道一點,很多人不是沒本事賺一部分錢,而是取之有道,踏踏實實的賺錢。

至於我要是真的做移動pos機,賺這個錢,也沒什麼丟人的吧!我寫那麼清楚,你覺著靠這個還能賺錢嗎?

另外給一樓點贊的,想通過樓主指點賺大錢的部分人,請警惕陷阱。任何的行業有賺錢的,有不賺錢的,阿里巴巴、騰訊、樓主提到的捕魚達人等等商業模式都是透明的,為什麼沒法複製了?因為你的資源、你的經歷、環境背景、時間窗口等等都是不同的。

腦殘就是那種那一切的成功或者失敗都用簡單、單一的某種原因給總結了的那種。

我確實是一個屌絲,我的姓名都是真實的,會百度的人都能很簡單的找到我的資料。然後評論中有人說,一樓肯定比我有錢,所以比我成功,然後我就沒質疑說他權利之一,這他媽什麼邏輯?王林、陳游標比很多人都有錢……
——————————————————————————————————————————
以下是7.29更新內容:
剛收到 @張順的私信,全文:謝謝你這幾天對我的質疑和關注。讓我找到了我自己想要什麼。謝謝!
以下是我倆在評論中的對話:

我:起期吧!我以為你是那種真靠運氣、勤奮屌絲逆襲的勵志劇,只是沒品愛顯擺;後來我覺著你是一個靠知乎為利做些營銷;現在吧!我覺著你就一流氓,先是罵我家人(原話是:xxx,你媽知道嗎?刪了)、後對我人身攻擊(有個傢伙床上功夫只有1分鐘,她老婆說,那誰能30分鐘呢。那傢伙鄙視的口氣說:他怎麼能有30分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吃藥能有。她老婆說:你不行不代表別人不行啊。那傢伙還是鄙視的口氣說:我有質疑的權利啊。)、現在不是自證而是用這種流氓手段攻擊(以上)質疑你的人,如果你認為知乎還是一個講常識,自由分享知識的地方,那請你正面回答我兩點:1、你這種點贊發資料營銷方式,你真的認為好嗎?2、你以發資料引流到你網站,收集用戶郵箱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不正面回答,那麼我還是這麼質疑你,如果你確實是分享知識、技能,我也會鄭重的向我不合理的質疑向其他人說明。但現在你玩煙霧彈,我就能根據上下文質疑你的動機。並提醒大家,謹防上當!
@張順:首先,我看了你寫的內容激怒了我。但我可以向你說:對不起。1,你這種點贊發資料營銷方式,你真的認為好嗎?
你認為不好。我認為有意思,沒有好不好。知乎認為好不好,我不知道。
2,你以發資料引流到你網站,收集用戶郵箱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愛好,有些人有錢喜歡包二奶,有些人喜歡旅遊。我的愛好就是想看看我的答案到底有多少人贊。
3,我的答案剛剛寫了之後,沒人贊的。排在前面第一不是我的答案,那時我0贊,他3千多贊。
4,那我能不能試試超過他呢?所以你看到了我後來加的要攢的方式。
5,收集郵箱的目的:我會發運營流程圖,也許能碰上同行業的人,願意來我公司一起發展。
開始,我以為給我點贊的也就幾十個,最多幾百個,沒想到拍到了第一,還停不下來了。
往我網站引流,就是滿足我的虛榮心,有人來我網站玩。就像是李開復,韓寒,看到那麼多粉絲給他們評論,他們也高興啊。我的網站有人來玩,還有可能碰上行業內的人交流共享一些信息,我何樂不為呢?
我就一定有要有陰險的目的嗎?我就是要賣給他們東西嗎?

然後他以 @圓舟子辱罵他與知乎不作為之名退出了知乎。 @圓舟子罵沒罵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也是這樣的人,所以我都沒回他私信。
這事這麼結束比較圓滿,30號他也不會發東西給大家了,很多人估計得罵我了,我姑且相信他以上的解釋吧!但起碼他已經沒法進行後續的活動了,退出需要台階, @圓舟子給了。
但我覺著這證明了言lun自由的價值,他本身有自凈的功能。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 @張順的影子,沒有信仰,只要能為「小我」帶來利益,常識、規則、法律、道德只是手中的工具,用來約束、打擊別人的。認為有錢=能力、對、說話的權利等等一切。

話說回來,我d a n g這多少年年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就是這麼教育大家的嗎?


謝邀。第一次在一個問題下面看見那麼多不靠譜的高票答案。

首先,題主提到的生孩子結婚住房很有壓力,是因為社會保障的缺失。在這個問題上,作為一個以普通人為主的弱勢群體,整體上是不可能獨自解決這類問題的。作為群體,最靠譜的就是希望國家能發展的快一點,好一點,分配的更公平一點,社會保障和福利一起變好了。我們才能夠一起擺脫那個所謂的「結婚生孩子買房」的惡性循環。

作為一個個體,想要實現資產增值,一般來說只有兩個渠道:「開源」和「節流」。「開源」當中有一項「投資」我單獨拿出來放在最後寫。

「開源」通俗的說就是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提高自己賺錢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種:縱向的比如認真工作,積累工作經驗,通過長時間的積累,你可以在該行業中賺更多的錢;橫向的比如重新學習相對稀缺的新技能,比方說作為一個流水線上的工人,可以考慮去考一個電焊工的執照,焊工相對稀缺,收入自然更高。

「節流」通俗的說就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把花費進行分級,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最簡單的就是給自己的花費建立一個預算制度。明確花費的去向。尤其重要的一點,註明花費帶來的效用。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明白花出去的錢能給你帶來什麼回報。

最後是「投資」。「投資」對個人的意義通俗的講就是拿出現在的財產來換將來的收益。比如買房,就是一種投資,因為房產一般來說相對增值。而買車,就是消費。因為車的價值會隨著你的使用減少。我們日常聽到的買股票,權證,期貨之類的,也都是投資。

投資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你首先得有資本。還有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就是投資一定伴隨著風險。就像你買房,房價可能跌也可能漲。

一般來說,高收益率伴隨的就是高風險。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投資的風險是不可控的

我講兩個自己的見聞。上次回國的時候去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打工,參見一家企業的破產清算工作。那家企業有著相當數量的民間借貸。通通都是三分利(每月3%)。我那時候一直沒想明白,一家運營的那麼差的企業怎麼可能能借到那麼多錢。這當中有相當數量的借貸都是長期貸款。短期貸款可以用紓解現金流來解釋,可是大量的長期借貸就意味著這家企業要是想要長期生存下去,就必需每個月盈利超過利息吧。可是在中國這樣的大環境下面,有幾個行業能夠付的出這樣的利息呢?絕大多數的債主都沒有聽說過「負債率」這個詞。有幾位大的債主拿著土地證和借款合同想要拍賣土地還錢,可是土地早就抵押給銀行了,也就是說他們的抵押合同壓根是沒有用的。這些人中沒有一個人聽說過房產借貸必須的「他項權證」這樣東西,以為拿到房產證房子就是他們的了。債主的確沒做錯什麼,可以算他們被人騙了。他們的確有理,可是他們借出去的錢是肯定沒了。

還有件事情是一個同學的朋友,在外面讀書的時候上中國人論壇,看見個帖子介紹炒匯的,跟著別人炒匯把生活費全部賠進去了。然後那位每天的生活就是去超市買39分錢的義大利面和番茄醬。拚命打工還錢,因為很多錢還是他向他女朋友借的。談了三年的戀愛自然也就沒有了。我剛開始知道這事情的時候很驚訝,覺得怎麼也是出來讀碩士的人啊,不至於連中間匯率怎麼算都不知道就去炒匯吧。可是他真的就是去炒了,還炒的特別大。我自問專業水平不算差,對於匯率這麼難的東西,還是承認很多書都看不太懂。說白了,也沒幾個人真懂。而且我相信懂的人也不可能會願意帶著他賺錢。不懂的東西別碰這應該是常識的

歸根結底一句話,想要資產穩定的增值,就不要去承擔不可控的風險。

在實際操作當中也很簡單,當你碰到所謂的黃金期貨,權證之類的東西,不要看任何的所謂「科普類小說」,比如《貨幣戰爭》之類的。你只需要上網隨意搜本相關的經典教材,去新華書店翻開看看,要是翻了幾頁看不懂,就別去碰了。碰到微信圈或者網上裡面拉你投資的,跟你說有小道消息的,千萬別理。中國那麼多個專業投資人,便宜不到你頭上的。

健康的社會給人提供的是努力工作就能過上中產生活的環境,而不是暴富的溫床。我們的社會無論如何都在越來越有秩序,暴富可能性自然也是越變越低的。


生活是艱難的(Life is hard),對沒有什麼家世背景或貴人提攜的普通人來說,尤其如此。我們需要面對生活中的日常開銷,各種賬單要償付,各種社交活動帶來的壓力,通貨膨脹引發的購買力貶值,找工作為買房子籌集首付款,找對象結婚生孩子,一邊哺育孩子,一邊還房貸,一邊為孩子籌措學費和孩子將來的老婆本/嫁妝,還要在職場上奮力拚搏,以免被其他人超越,被整個用工市場淘汰。。。總之,說多都是淚。

  1. 不要拘泥於具體數據,數據是幾年前的,但同時也可以感受到通脹猛於虎;
  2. 買房基金50萬,付個首付差不多了;
  3. 感受一下大致的數據,具體情況各人各有不同,無需拘泥具體數字。

上面是一張人生的收入和經濟壓力走勢圖,它涵蓋了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一生的經濟軌跡。

可以看到,在早期的單身階段,很多人是自己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此時的經濟壓力是最小的,但收入也是很少的。

隨著完成學業,走進社會,開始了殘酷的人生競爭遊戲,收入逐日增加,但經濟壓力也隨之飆升。

婚後進入到家庭建設期,可支配收入在早期會急速下挫,而經濟壓力不但不會跟隨下降,反而會急劇飆升。

當家庭建設得差不多了,在孩子降生後,可支配收入降到了最低點,此時的捉襟見肘一定是日常現象。

等子女的日常開支趨於穩定,此時家庭如果能擴大收入和積累財富,這樣,可支配收入就會慢慢回升,最後到退休的這段時間,就應該是為自己的退休生活積累財富了。

這大概就是題主所見到的事實真相了。(2016-03-02 02:58)

~~~~~~~~~~我是華麗麗的分割線~~~~~~~~~~

這個問題,很早就已經被好幾位知友邀請回答了,一直沒有興緻沉下心來寫答案。

實在是這種話題太大,詳細寫下來,可以寫一本書。但回頭想一想,一本書就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了嗎?顯然不可能。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各自有有自己的命運、性格、習慣、機遇。我尚且不能精準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軌跡,又憑什麼去指點一個個陌生人的人生呢?

《老子·道德經》有云: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和聖人都做不來的事,自問何德何能答這種宏大的問題?

雖然不可為,但仍然可以和諸位分享一點心得和看法。

樓里已經有不止一位提及了2000年在國內開始風靡的美國理財讀物《富爸爸》系列了,那就藉由這套叢書的概念,來說明理財的奧義。

富爸爸系列有好多核心的概念,但在財務自由之路分冊里,作者提出了財務自由的概念,並給出了一個財務自由的坐標系:

圖中的字母分別表示為:

  • W:Wealth,財富
  • F:Freedom,自由
  • E:Employee,僱員,員工
  • S:Self-employee,自雇者,小老闆,個體戶,自由職業者
  • B:Businessman,企業家,大老闆,企業所有者
  • I:Investor,投資者

在這個坐標中,橫軸是自由,縱軸是財富。

如果你的經濟身份是位於橫軸的下方,那財富是很有限的;
如果你的經濟身份是位於橫軸的上方,那財富就相對會多很多;

如果你的經濟身份是位於縱軸的左邊,那自由度就會低很多;
如果你的經濟身份是位於縱軸的右邊,那自由度就相對很高;

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坐標的四個象限里找到自己的職業和生活狀況。

有人是自我選擇到了某個象限,而更多人則是被灌輸成為某個象限里的人。

比如,我們很多的人,很自然地從學校里畢業,然後到人才市場或求職網站上尋找一份工作,那他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某個公司或組織的員工,自動地進入到了E象限;

而這位E象限的同學,你所在單位的老闆(B象限),雖然和你同在一個單位,但你和他之間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你屬於他擁有的這個公司的員工。你要為他分配給你的工作負責,而他則需要為你的勞動支付報酬、勞動保障和社會福利。

你的老闆也不能隨時地閑著,他可能要經常去拜會一些把錢投入在這家公司的一群人,他們為公司的運營提供資金,這些位於I象限的人,其實才是公司資產的真正擁有者。

而其他一些只為自己工作的人,則是S象限的人,他們既是自己的老闆,又是自己的員工。

這種分類的視角是很奇特的,也很犀利。它把全社會的人,通過他們的經濟收入的來源,劃分成了四大類,高度概括了整個社會裡人的經濟地位。

在富爸爸開始從新世紀之初流行開來,很多人都誤讀了它的真實含義。

一些人開始憎恨和厭惡那個位於E象限的身份,因為他財富又少,自由又小。有些人就開始尋求B象限和I象限的經濟身份。但相當一部分人最終的努力,確是成了S象限的人。自由是有了,可是沒有錢,還不如E象限呢,於是又有相當一部分人最後又從S象限回到了E象限,乖乖地重新找一份工作,上班去了。

這並不是富爸爸的錯,而只能怪自己沒有深入透徹地理解叢書里所闡述的真實意思。

2014年初,我曾在回答問題「怎樣才能發財致富?」里,用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的闡述,來進行解釋回答。

今天我想結合前年的解答,來綜合解釋一下,司馬遷所闡述的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是什麼樣子的。

司馬遷的答案是:

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

沒錢的時候就出賣勞力掙錢,有了點余財就要開動腦筋提高效率賺更多的錢,等你家大業大的時候就要抓住時機爭取賺大錢。

而孔子在《論語·為政篇二》里又說: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這要是在上面的財務自由坐標系裡,就是這個樣子:

這是一個靠自我奮鬥的人,一步一步從E象限走到I象限的艱難奮鬥史。

但是,這並不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有些人天生就降落到了某個象限,比如他天生就做起了小買賣,天生做去搞了投資,天生就去創業做了大老闆,天生就找了份工作安穩過日子。任何一個象限,都要跟自己的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相關,否則就難以適從。(2016-03-04 02:31)

~~~~~~~~~~我是華麗麗的分割線~~~~~~~~~~

前面的兩篇,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有個別提出疑問的。

其實,講大道理很容易,形而上的東西,你也挑不出來什麼錯,一舉例到具體,馬上就有摳字眼的了,這就屬於形而下。如果為了不讓人挑刺,都說形而上的東西,這是違背我的個人初衷的。我不是坐而論道空對空的,只講大道理太空,空洞的大道理要為具體的情況服務,這樣才能填實了。具體情況只是舉例,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給你把所有的例外都補充完了,這也不實際。畢竟眾口難調,你只能通過其中的案例所表述的道理,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做調整,我沒法去滿足所有人各不相同的具體情況來說,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再糾結這個,我恐怕就要棄樓了,沒法寫下去了。

開侃第三篇文。

上面一篇說到,E-S-B-I 模型,走到 I 象限,並獲得成功,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最佳方式。

當年富爸爸系列一出來,很多人就好像發現了新大陸,財務自由一詞風靡開來,好像不聊這個話題,就變得很跟不上潮流。

但具體什麼是財務自由?如何達到財務自由?卻是很多人並不甚了了的東西。

要是這樣,那這個概念只能讓我們興奮一陣子,而無法對我們的實際財務生活和人生起到任何積極的促進作用。談多反而無益了。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一件事,絕大多數人的人生,往往就在一個象限里轉悠。比如我們的父母,如果他們是工薪階層,那麼他們幾乎這輩子都是以這樣的身份而工作生活的。

第二,要從一個象限,跳到另一個象限,是非常困難的。

比如,你讓一個工薪階層的人,去做自雇者,像是自己做點小生意,他可能一沒耐心,二也拉不下這個臉來,三也不知道如何開始下手。

而你讓一個S象限的人,去開創一家大公司,他可能也會發懵,自己管自己的生意,養活自己還可以,要去管那麼多員工,還要面對外面的投資人,還有客戶,還有政府部門,想想頭都大,自己養活自己,多好?!也沒什麼太大壓力,而且有些生意,做做小本買賣,活得還挺滋潤,一把它做大了,奇怪,原來的利潤區,忽然就不見了。

若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你讓他開創一項生意,或許是他的拿手好戲,但你要讓他突然轉型去做投資,他就可能會暈:原來是人家投錢給我做生意,我知道去做什麼大買賣能賺錢。現在要我把錢投給別人做生意,要怎麼判斷對方人品是可信的,對方的項目是有前途的,自己的投資要在什麼時期才能全身而退,還能盆滿缽滿,這些比我開家公司難多了呀!

而一位投資人,你要他去做做投資,或許簡單,但要他去自己親力親為地創業,或者擺個小地攤,或者去打份工,也差不多是要他命了。

因此,不是誰都能像孫悟空那樣,在各個象限之間跳來跳去的。從原本自己呆的象限里,跳到另一個或另幾個象限里,需要在一個新的象限里的生存技能。否則,也就不會有人在下海後,嗆了幾口水,然後又回到單位老老實實地工作了。

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去做企業家,都要去做投資人,才算是成功的。

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那個象限里獲得成功,這是因為我們有在某個象限里獲得成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在這個象限里,最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而換到另一個環境下,怎麼弄怎麼彆扭。那就是不適合你的環境,你應該在適合自己的環境里發展,這樣對你個人,對社會,對他人,都是最好的。(2016-3-11 03:33)

~~~~~~~~~~我是華麗麗的分割線~~~~~~~~~~

對於財務自由的話題,涵蓋太多的內容和基本的概念。還沒有建立正確的財務自由概念的同學,可以參考一下之前答過的一些答案:

  • 究竟什麼是窮? - 豆芽的回答
  • 什麼是「窮人思維」?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理解「窮人越窮」? - 豆芽的回答
  •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 豆芽的回答
  •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里的第一個觀點求解釋 -」富人不為錢工作」?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看待美國的資本階層? - 豆芽的回答
  • 為什麼窮人多不敢去創業? - 豆芽的回答
  • 小額貸款是窮人的福音還是窮人的陷阱? - 豆芽的回答
  • 一個普通的沒有任何背景的在校大學生,手裡有十萬元,該做什麼? - 豆芽的回答
  • 學生如果有五萬元以上可以怎樣理財獲得最大收益? - 豆芽的回答
  • 假如有3萬塊錢,是選擇上班還是創業?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在不耽誤上班的時間創業? - 豆芽的回答
  • 創業和做生意的區別是什麼? - 豆芽的回答
  • 該不該把興趣當做事業? - 豆芽的回答
  • 社會底層人物如何改變現狀?應該認命么? - 豆芽的回答
  • 什麼是命?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定義財務自由? - 豆芽的回答
  • 財務自由和財富自由有什麼區別?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打工實現財務自由? - 豆芽的回答
  • 擁有多少資產和現金流才能在一二線城市過有品質的生活? - 豆芽的回答
  • 月入5000的人要多久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 豆芽的回答
  • 在濟南這樣的城市,有多少現金算是財務自由? - 豆芽的回答
  • 中國3,4線城市多少資產才能 做到財務自由? - 豆芽的回答
  • 在中國,個人存款多少錢能做到「財務自由」?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走向財務自由? - 豆芽的回答
  • 怎樣增加被動收入? - 豆芽的回答
  • 為什麼有的人不需要掙錢還要工作? - 豆芽的回答
  • 怎樣理解「現金流比利潤更重要」? - 豆芽的回答
  • 資本與資產的區別?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零資本掙錢? - 豆芽的回答
  • 「企業家精神」是什麼? - 豆芽的回答
  • 企業市值和資產有什麼區別? - 豆芽的回答
  • 負債也是一種資產嗎? - 豆芽的回答
  • 負資產的人記賬是怎麼開始的? - 豆芽的回答
  • 一個韭菜如何成為職業股民需要具備那些素質? - 豆芽的回答
  • 工薪階層可以購進的資產都有什麼。? - 豆芽的回答
  • 社會財富增長的根源在哪裡? - 豆芽的回答
  • 問一個很弱智的問題 這個世界上財富就這麼多 多印鈔票又會通貨膨脹 那麼財富是怎麼增加的呢?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看待美國的資本階層? - 豆芽的回答
  • 準備在大學附近新開奶茶店,房租5萬/年,裝修準備花12萬,門面毛胚130平方米,裝修花這麼多值嗎? - 豆芽的回答
  • 10萬租金的店面開一家文具、玩具店能盈利嗎?補充說明(目前此地有2家文具店;只有一所2千學生的小學)? - 豆芽的回答
  • 請數學帝幫忙算一下,我賺了錢了嗎?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在35歲之前奮鬥出一套房子,並擁有可以繼續生活的事業? - 豆芽的回答
  • 理財的本質是什麼? - 豆芽的回答
  • 請問怎麼存錢才是合理的作法? - 豆芽的回答
  • 怎麼才能多賺點錢? - 豆芽的回答
  • 如何給年邁父母理財? - 豆芽的回答
  • 多少錢理財合適? - 豆芽的回答
  • 關於長期理財的問題? - 豆芽的回答
  • 理財新手如何讓自己的錢生錢呢? - 豆芽的回答

(2016-03-12 05:32)

(後續有心情再碼)


我本來實在沒有興趣回答這個問題,幾個熱門答案又不靠譜三觀又極端不正確,正常人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今天吃飽了撐的,打算講兩個關於財務自由的悲傷的故事。
我自己本人是沒什麼資格說財務自由的經驗的
不過我要說兩個悲傷的故事
一個是我本人的故事,
我初中的時候就熟讀窮爸爸富爸爸知道財務自由這個觀念,加上有個還可以的家庭條件,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靠老實拿工資過日子。
我17~18歲的時候,通過寫作等手段存了幾萬存款。
我20歲的時候,一邊讀書一邊徵得家裡的同意一邊開了個網吧,,,,年營業額80萬左右,利潤30萬左右。
21歲的時候,開了個網路公司,雖然沒賺什麼錢,但是有很多一線優質客戶,有很多名人大師專家都是我們的客戶。
24歲的時候,加入了一個做國營外貿公司的一個小部門,我加入的工作順風順水,當年部門利潤從40萬增加到120萬。。。。。
25歲的時候業餘和當年開網路公司的小夥伴搞了個網站賣給了一個加拿大人。。。。。
26歲的時候遇到06年大牛市,06年到09年之間股票資金增加了十幾倍。
在我29歲的時候手裡的資產已經是很多人認為能財務自由的資金了。
不過轉折其實是從28歲開始的。
28歲的時候我父親去世,我才意識到家裡(主要就是父親)對我的幫助和激勵是多麼大。
我父親去世之前我就發現我對賺錢其實沒什麼興趣,父親剛去世哪年,我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對得起我死去的父親,比之前更努力的工作,
09年拿一年我工作真是拼了,經常連洗澡的時間都沒,工作和股票都很順利,而且工作之餘我還學了魔術,達到了職業魔術師水準,接過商演,正式的靠魔術賺過一些錢。
但是熬了一年,我的屌絲本性發作了,拚命幹了一年覺得太累了。加上股票賺錢太容易,開始走火入魔,把之前自己辛苦攥錢買的房子賣了全投入了股市。 工作上開始鬆懈經常懶得管把工作交給不成熟的助手,當然我本來興趣也不在此。
生意上開始持續崩盤,後來連續遇到了災難。
我在我之前的帖子里有提過,就不再說了

在最迷茫、最無助的時候,是什麼讓你選擇堅持下去?

簡單的說,我因為工作不上心,狀態不好,虧掉了前後近千萬,還把社會關係給弄丟了,身體也跨了,意志也跨了,錢也沒了,什麼前面的一切順風順水不過是假象。
然而。。。
我爺爺留給我一套一線城市頂級地段的排屋,房子均價7-8萬吧,120方....我爸爸留給我一套一線城市市區的房子吧,然後我不用上班靠著關係掛靠在一個單位每個月不去上班也有若干工資可拿,我沒事就打打撲克每個月可以賺個萬把塊零花錢。哎呀我財務自由了。。。
有房子有車還有愛我又能賺錢的老婆不缺錢養孩子,最近吃飽了撐的準備再花十幾萬去讀個戲劇導演方面的研究生。

我再說一個令人悲傷的故事,
我有個朋友,大學畢業後沒有好好工作過,工作最長的時間大概是是在我當時搞的網路公司
工作了三個月,工資也不高就幾千塊。他在有孩子之前大部分時間是這麼安排的:上午打遊戲,
下午混論壇,晚上下AV,周末踢足球,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基本喪失了工作能力。
07年的時候,他偶然拿到一筆錢,大概有300多萬吧,炒股虧的只剩3~4萬。然後放著不動了。
他的爸爸是一個普通的司機,他媽媽是個普通的小飯店老闆。他老婆是家境也一般,小地方普通家庭
前幾天他在微信上炫富,感嘆:唉,人生怎麼這麼容易呢?房子也有了幾套, 車也有了,孩子也在健康的成長,這樣就財務自由了?人生怎麼就這麼容易?

我來介紹一下他的他的奮鬥之路。
20歲的時候泡到了他老婆,她老婆畢業後進了某知名一線IT企業(bat之一)有幸成為最後一批還有原始股分的員工, 工作比較勤奮成為了公司中層,07年阿里巴巴上市的時候分到了價值幾百萬的港股,最近內部回購又拿到幾百萬現金。老本地人拆遷拿到現金若干萬(數字我不清楚應該有個幾百萬),他基本上就在做全職老公,最令人髮指的是,她老婆所有收入全部上交給他,每個月的零花錢得問他按月申請,現在不知道,幾年前每個月只有幾百塊零花錢。另外,他老婆長得也挺漂亮的,像梁詠琪。

整個奮鬥的過程就是第一句話:20歲的時候泡到了他老婆。。。。

怎麼樣題主你服氣不服氣?

----------------------------更新--------------------------------
有幾個說沒看懂的。我覺得你們不夠努力,古代哲學家程顥 就說過 「觀雛雞可以觀仁」 看老母雞生小雞都能看出仁的大道理,何況我提供了兩個這麼有質感的故事,熱門的答案有的是屌絲創業把身翻的故事,這個是特例中的特例,有什麼參考價值呢?還有熱門答案是叫你如何開源節流的大道理,也沒有什麼意義,還有答案居然叫你遲點娶老婆遲點生孩子,這是三觀極端不正確,乾脆叫你一輩子不要吃飯好了。
我認為我的故事至少包含了以下含義。
1我諷刺了了 以釣絲創業把身翻這種故事 是以特例代替整體毫無意義, 為了諷刺我舉例了一個靠老婆達到財務自由,一個靠遺產的達到財務自由,所以說這是兩個悲傷的故事:拚命努力賺錢是沒有意義的
2為了補充拚命努力賺錢是沒有意義的,我以我自己血的例子說明。我曾經賺到不少錢,以題主的標準是應該達到財務自由了,但是過那樣的生活違反我本性的,我一鬆口氣,這錢就瞬間沒了,為此還付出了健康等代價。
3我在故事裡也不是沒指出了具體的方法啊,包括如何創業,如何成為高薪階層等。

其實要我為什麼要說題主服不服?這是因為題主問題本身三觀不正, 在我看來,財務自由--並不是人生非要追求的東西。
人生需要追求人生意義和個人幸福,財務自由並不一定能帶給你這些。樓主就是在比較幼稚的階段看了些窮爸爸富爸爸之類的大毒草,導致了三觀不正
就他哥哥來說,你怎麼知道他哥哥上班上的很痛苦「僅僅是為了維持生計」呢? 你怎麼知道他哥哥不是上班上的很有樂趣很開心,並能從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呢? 你怎麼知道他哥哥從沒房子到自己能買房子到自己裝修好房子全家住進去不是充滿了成就感呢?何況買房子這一行為本身就是資產保值呢?看他的描述,他哥哥是有兩個孩子「大一點的要讀幼兒園了」 哪看來是他哥哥很喜歡小孩,你怎麼知道你哥哥花奶粉錢是很痛苦的呢?他就是喜歡小孩願意生小孩玩!願意花這個錢。
在我看來他哥哥的生活質量很可能是在不斷提高的,
有愛自己的老婆,有自己愛的孩子。和諧熱鬧的家庭,穩步成長的事業,說不定買的房子還在增值,你有什麼資格評價你哥哥的生活越來越苦陷入了一個無底洞。生活的意義不是目的,生活的意義在於生活本身的過程。

找一個能賺大錢的工作,遠遠不如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更有意義,
比如說我,我已經證明了自己不是沒有情商,沒有人際交往的能力,但是我就是不喜歡那種生活,有錢,但是過的很痛苦很扭曲,有什麼意義呢? 比如說我朋友,他靠老婆財務自由了,就獲得了幸福生活了嗎?他和他的朋友交集都沒有,常年不在在社會上混和大家共同語言都越來越少了。
我認為幾個熱門答案全部三觀不正,年輕人的首要任務怎麼是追求什麼財務自由呢?,年輕人該去追求自己熱愛的生活方式,年輕人應該去發現生活的樂趣,應該去追求自己愛的人。財務自由是放在這些之後的副產品,你看看哪幾個熱門答案憋屈的小媳婦樣。
你有錢了你以後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房子會貶值,股票會貶值,你的能力有可能被淘汰,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的時候別後悔這輩子有很多想乾的事沒幹。

-----------729更新------------------------------------------------------------------------------------------------
被熱門答案作者追過來指責了,我自問沒有辱罵人的意思,用的最刻薄的詞也就是「三觀不正」「像小媳婦一樣憋屈」,我本身回答的意思就包含了 don"t judge,我更沒有評價別人人生觀的意思。
我很想寫一個關於投資的故事來說明他的投資理念為什麼沒有參考意義,也想寫一個關於工作的故事說明他關於工作的理念為什麼沒有參考意義。後來一想這些酷炫的故事要留著以後遇到更合適的問題的時候回答用,大家關注我我以後會回答的。我之前寫過一個關於投資的贊數很高的回答被我刪除了。
說人努力不如認命的放錯重點啦。雖然確實你最後能賺多少錢和努力能力認知是不一定成正比的,賺多少就和一個答案在知乎有多少贊一樣,和你的答案質量,你的認知水平你的答案是不成正比的,但是因此就覺得心灰意冷不答題沒有意義了這顯然是更加三觀不正。

我如果沒有哪兩套房子,我的人生大概也不會有什麼不同。我家裡條件比一般人好點,但是也就是一般中產,而且父親早逝。我非常理解社會底層在大城市掙扎時的無力感和面臨的壓力,我在工廠當過小工,在天橋底下賣過黃片,也去貴州支教過。
我認為窮沒什麼不好,又窮又酷就挺好的,但是又窮又垂頭喪氣就不好。我認為富當然更好,
但是富裕又憋屈就沒什麼意思。
在我07-09年,資產每年以百萬為單位增長的時候,我每天都過的很絕望,每天唯一期待的事情就是中午吃飯的時候可以喘口氣。早上起來猛灌咖啡猛灌紅牛,用一種絕望的走上戰場的心態去上班,活的很絕望,每天都想死,這樣的生活根本不值得一過。
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內心酷炫的人怎麼想的,09年建國大業上映的時候,我看著看著就哭了。我覺得裡面出現的每一個角色,人生都比我活的更有意思更有意義。默默賺錢,養家,然後無聊的死去,這樣的人生有什麼過頭,不管我怎麼拚命的給我的工作找意義,都感到很無力。
在這種心態下,很快心態就崩潰了,我是預見到我不可避免的崩潰,但是剎不住車也找不到人幫助我,事業在上升階段的時候,別人根本不理解你心態如此之差,遲早要崩盤,事業不倒下錢不虧光簡直無法下台,我後來不可避免的患上了重病,我終於鬆了口氣,錢對我來說就是一堆數字,來的容易,去的就更加容易,所以刷刷刷的就沒了。
我現在沒有正當職業,沒有穩定收入,也沒有像樣的存款,但是我的生活質量比哪時候高多啦,也在我最窮困的時候找了老婆,我連給老婆買個結婚戒指都買不起,婚禮都沒辦,婚紗照都沒拍,我感到很對不起他,可是我老婆高高興興的嫁我了。
在我很窮的時候,有個老闆見面和我很談得來,知道我生活窘困,很巧妙的硬是送了我10萬塊,你以為我作為一個內心酷炫的人會拒絕嗎?no,我實在缺錢,就收下了,並且立刻購置了一套家庭影院組合音響,連聲謝謝都沒說。你覺得這位老闆看我拿了錢謝謝都沒說就覺得我做人很不地道嗎?no,他覺得我很酷炫,逢人就說我名不虛傳,果然是個碉堡酷炫的人。
所以生活質量這種東西,和財務自由並不是完全正相關的,為了錢犧牲理想,犧牲愛情,犧牲自在的生活質量大部分情況下是不值的。

---------------8月27更新-------
忽然被大V點贊了,手機叮叮咚咚響了一下午。 我很認真的看了回復,另外推薦下 @綦魯彬
的回答,23 歲到 35 歲該如何實現資產增值?如何不陷入結婚生孩子買房的惡性循環中?
其實我就是這麼個意思,但是不寫故事不逗比沒人點贊。所以我只好寫的又長又臭。


你讓一個有著先天智商優勢,家庭優勢,資源優勢的人,對著一群沒有任何優勢,一年賺著小於十萬的人說教怎麼資產增值,怎麼擺脫生活壓力,這不是搞笑是什麼?

回答樓主這個問題,必須分階層、分情況。而且大道至簡,扯你們那些裝逼資本半點用都沒有。

1)投胎良好的人(這裡泛指生下來就聰明、家庭富有等等擁有優質資源的人)

對於這部分人最重要的是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別荒廢了,就行了。

2)投胎不好的人(指智商情商一般、家庭背景不好的人)

對於這部分人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劣勢,明白自己必須要承擔比別人更多的壓力和困難,別眼高手低,就行了(社會上最多的恰恰就是眼高手低的人)。

資產增值?在你的資產沒上百萬之前就暫時別想了。只要保證你的支出和收入相匹配就行。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明明賺錢不多,還打腫臉要買大房子欠下巨債,之後只能節衣縮食就差沒討飯了。

這種」惡性循環「如何避免?一言以蔽之:不做死就不會死!
××××××××××××××××××××××××××××××××××××××××××××××××××××××
關於支出和收入相匹配,結合題主的問題,我再深入展開一下。畢竟上面所說的第2類人佔了社會的絕大多數,所以必須細化展開。

樓主所說的惡性循環,根本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尤其是,為什麼明明努力工作了,收入也不菲了,還是覺得生活很艱難,喘不過氣來?

——因為你的支出和收入不匹配!

什麼是「匹配」?支出大於收入,肯定不是匹配。那麼支出等於收入,月月光呢?這樣你就必須每個月努力工作,一刻不敢鬆懈,因為你沒有任何容錯的餘地

所以,只有當你的支出不大於收入的2/3,每月可以拿出收入1/3作為儲蓄和積累時,你才做到了最基本的匹配。

我個人認為,每個人都要做最基本的財務規劃。那就是把你未來十年的收入曲線進行預估,然後決定你的支出規模。比如說,如果你目前一個月賺1萬,將來只能以每年5%速度增長,而且你要養家。那麼你的房貸就不能超過3000,你的養車費用不能超過1000,否則你的支出模型就會崩潰。

換言之,你必須確定你所在的階層所需要的支出,然後看看你的收入能否滿足。如果能滿足,那就努力維持這樣的日常支出;如果不能滿足,那麼或者去努力增加你的收入,或者——降低你的階層!

人類毋庸置疑的分為若干個階層。最簡單的分野就是貴族到平民。貴族裡面細分若干階層,平民里也是如此。

貴族裡最高階層,開上千萬的豪車,買幾十萬的名牌包。而且這些都是他們的日常支出。

貴族裡中級階層,開幾百萬豪車,買十幾萬的名牌包。而且這些都是他們的日常支出。
貴族裡最末等階層,開上百萬豪車,買幾萬的名牌包。而且這些都是他們的日常支出。

上面這三檔,從上百萬豪車 到幾千萬豪車,從幾萬名牌包到幾十萬名牌包,帶來的用戶體驗的提升,遠遠比不上面子的提升。這些就是階層的「商標」。

同理,平民階層也是如此。月收入四五萬的平民,日常生活開支在二三萬左右,為了維持他們所在階層的日常開支(名牌西裝;高檔餐廳;高檔美髮美容;高檔化妝品;會所消費;養七八十萬車;供四五百萬房),他們必須賺著一個月四五萬的收入。別人聽到他們年收入有五六十萬,也會覺得很艷羨了。但實際上,他們的錢只是維持著他們所在階層的最低要求。所以說年收入幾十萬的人就沒有題主所說的「惡性循環」了嗎?未必,只要他們的支出超過了收入所對應的階層,也同樣會進入惡性循環!

那麼,月收入一二萬的平民,以及月收入四五千的平民,也有著他們各自階層所對應的日常生活。比如淘寶上買衣服;小龍蝦餐館裡開開葷;路邊理髮店15塊錢一次;不是名牌但過得去的化妝品;平時跑跑步打打球,而不是去高檔高爾夫會所;開幾萬十幾萬的車;住一兩百萬的房子。
現在我想突然問題主一個問題:什麼,會帶來痛苦?

很簡單:如果你賺著完全能滿足所在階層的錢,卻嚮往著你上一個甚至上兩個階層的生活方式,那自然會帶來痛苦。

那麼,什麼,會帶來生活的祥和滿足?

一、準確定位你所在的階層。


二、努力賺到你所在的階層能享受舒適生活的必需收入。

還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崗位並不必然決定你的階層。你的階層完全是你自己興趣愛好、自身家庭環境所決定的。比如,我就是喜歡吃小龍蝦,我就是不喜歡去那些勞什子高檔西餐廳。那麼,我為什麼又要打腫臉去擠進那個高一檔次階層呢?

階層,在這個答案中沒有貶義。它只客觀描述了社會的狀態。它和生活幸福與否完全沒有關係,更扯不上樓主所說的生活意義。年收入幾百萬的階層,為了維持他們每個月幾十萬的支出,而生活痛苦的人比比皆是。而我們稱之為「屌絲」的階層,也有著無數生活上的「小幸福」,比如朋友之間的喝酒玩鬧(而不是為了應酬撐著去喝白酒),情侶之間的甜蜜(而不是在老婆小三之間疲於周旋),運動之後的舒暢(而不是為了社交去打高爾夫),遊戲或者某項興趣上獲得成就的快感(而不是為了維持生意資金鏈焦頭爛額)。

最後,請問題主:如果你突然中了500萬彩票,而且這時候房子什麼的都有了,你會因此而幸福嗎?會擺脫「惡性循環」嗎?

——未必。如果你中了500萬,然後開始每月大手大腳花錢,月支出在十萬到二十萬。這樣,不出兩三年你的500萬就會全部耗盡。屆時你會發現,你想回到以前每個月三四千的生活,已經基本不可能了。

正是那句古語: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最近在讀一本書,其中談到了兩個的名詞:


【財務獨立】與【財務自由】


很多人也都非常熱衷討論財務自由之類的,但是在他們的概念里,財務自由就是:賺足夠的錢,以後想幹啥幹啥。


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財富自由,這種財富自由對於永遠無法滿足慾望的人類來說並不存在。


正常的中產家庭都會陷入一個循環,俗稱「老鼠賽跑」,那就是隨著收入的不斷升高,支出也在不斷升高,升職加薪了,房貸和車貸更多了,每個月固定的支出隨之增高,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在衣服,外出吃飯,養孩子,教育等等方面的支出也隨著收入升高而一路飆升。這個時候大家就會發現,即使收入不斷上漲,自己距離財務自由依然很遙遠。


首先大家應該明確自己的財務狀況:(很多人都會說我很清楚我的財務狀況啊?事實並不一定這樣)


1.

什麼是資產?


所謂理財,就是把儘可能多的現金合理地轉化為資產。


《富爸爸》的書里定義的資產必須和產生現金流入有關,也就是買了這個東西之後,將來能夠持續地收到錢。相反,負債則是買了這件東西之後,還要源源不斷地從口袋裡掏錢出去。


所以,買車這件事情到底是買了個資產,還是買了負債?這個最基本的概念要弄清楚。適當地為改善生活開支是非常合理的,包括買車讓通勤更加便利或者相對舒適些,或者有品味的名牌包等,不過沒那麼大的頭就不要戴太大的帽子嘛。適度就好,別太裝逼。

2.

什麼是理財?


理財就是把錢換成這些可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從而錢能夠生錢。各種理財產品、儲蓄保險、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出租,甚至買停車位,都可以產生現金流,這些都屬於資產。


回歸到話題本身:

[這個觀點的作者說,財務獨立是能夠讓自己有足夠的理財投資所產生的被動現金流入來維持現在以及可預見未來的正常生活開支,這樣使得自己不需要再為了養家糊口賺錢而工作,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財務自由則是讓自己獲得更加多的穩定被動現金流入,從而使得自己能夠真正實現自由,想去海島度假、巴黎血拚、哈佛遊學就可以隨便去,無需考慮任何金錢方面的事宜。作者說,這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


我個人非常認可這樣的定義,從現金流的角度去權衡各種的理財方案會帶來未來現金流,這樣也會讓自己的理財更加可視化,目標也變得更加得具體。


3.


最簡單的可以從每個月或者定期會派息的銀行理財產品開始。


例子一:

比如我個人喜歡買書,每個月在買書上花費大約200塊錢。那麼一年的話就是2400,不過我覺得買書絕對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只不過花錢就不開心啦!因為我自己做比較穩健的P2P理財,大約年化6%左右,那麼我想,大約4萬的理財產品就能夠滿足購書的預算了,那這樣豈不是並不需要我花錢就能夠投資自己了呀!買書下單時候的心情也會覺得好多了!


例子二:

因為工作關係,我平日會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在社交上如果每個月的開支是在2000,一年就是2萬4,那麼40萬的這種類型的理財計劃就可以實現不動用本金參與社交活動的自由,這樣是不是覺得會更加開心地社交消費?正常定期的社交活動同樣是一種投資,對不對?


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在很多有不錯的理財思維的朋友們身上都有看到。


上次我一位朋友吃飯,他就在飯局上和我說他的財務自由大計。他說,他的一項投資每年能夠產生多少多少現金流,期望能夠持續穩定,這樣就可以去支付他的房貸了,然後投入更多的本金,就能夠支付他請工人照顧太太和孩子的費用,再投入多一些,就可以支付小孩的開支等等等等,我笑說,聽著怎麼感覺有點去了傳銷或者旁氏騙局的感覺?...... 但話說回來,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理財其實幸福度也會提升很多。

看似枯燥無意義的投資回報率變成實際能夠滿足自己某部分的每月開支需求,這樣就可以儘可能多地把工資收入存下來變成投資的本金,最終實現所有目前的開支都由理財投資產生的現金流去支付,從而達到財務獨立。


4.炒股這種高收益高風險的事情是不是有利於理財?


「內地一半的股民投資從來沒賺錢」。

我發了這個朋友圈,然後有朋友回復說:應該說是超過一半以上的都沒有賺錢。更加準確地說,很多人是沒有把錢真金白銀地賺到口袋裡去。股市漲到高位的時候不套現,繼續追漲,然後一切都成了紙上財富,灰飛煙滅。


你們自己說是不是這個理?


很多人覺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越來越低,成為雞肋,但要知道,這些銀行理財基本上都是無風險的。能夠比定存利率高的原因,已經是屬於被餘額寶這種顛覆後,銀行不得不把原本的借貸差利潤讓出來給予投資者,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已經很不錯啦!(主動讓出的利潤)在香港哪有這種產品,存銀行就0.1%的定存利率,已經很羨慕大陸了好不好?


股市為何理論收益比其他東西高?


那是因為股市風險高啊!會虧本啊!


而承擔的風險值不值呢?就取決於回報多少。


以前我有個誤區,存股票賺股息收入,在這點上其實是有邏輯矛盾的。如果單純從存著股票來領取股息的收入,股票的股息率一般較低但股價波動是遠遠大於其他各種投資的。


從下面兩個ETF和基金看:一個是盈富基金(http://2800.HK),年度化波幅20.19%,股息率3.3%;另一個是某債券基金,年度化波幅是5.52%,股息率6.5%左右。股價上竄下跳地收3.3%,另一個躺著不動收6.5%,如果僅僅從現金流收入的角度,哪個更加安心?要知道,盈富基金這種ETF已經是指數,波動已經比絕大多數的個股小多了。

要是靠收股息獲得財務自由的現金流,這個買賣太虧了,或者說收錢收得心驚膽戰。如果自己覺得沒有太大本身炒股的,股市不碰為好,或者頂多做做指數定投,等到哪天大家都在炒股,天天說要買哪支股票的時候,就閉著眼睛賣掉,這樣絕對能夠賺錢!


若是想讓自己增加現金流,那麼寧可選擇固定派息的債券基金或者儲蓄保險這種固定收益類的產品。

為什麼?

債券基金有派息,產生現金流快,但是理論上不保本。儲蓄保險計劃現金流產生得較慢,但是從產品結構上有條件得保本,從產品設計上講基本可以無視所謂的「波動」,收錢但睡得安穩啊!


兩者當然都有明顯的缺點:未來收益偏向於固定,暴富的機會不存在。暴富的機會除了在房地產市場中出現以外,更多的還是得靠自己的工作創造嘛。


因此:

這種理財是需要腳踏實地去做的。不能對收益過度膨脹,也不能對風險過度低估。


因此自己投資的債券基金、定投指數基金,以及在美元儲蓄計划上的投資,都應該是抱著這樣的概念去事實的。


- 每次支付儲蓄計劃的保費,心理就清楚從哪年開始自己每年可以穩定地提取多少現金,變成自己的另一份收入。

- 債券基金的每月派息也非常清楚地像工資一樣入賬,讓我去交現在固定的開支。

-定投指數基金則效果要看得長期一些,因為指數基金的派息並不高,還是需要長期積累。


不過,這樣的思考方式其實有一個問題需要留意的,也就是通脹


現在大家買書,每一本kindle書貴一點的也就是十幾二十,紙版的稍微貴一些三四十。到了20年後,恐怕買kindle電子書都估計要四五十才能夠買了吧?有人說在中國大陸,很難實現財務自由,很大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過去二十年的通貨膨脹太誇張了,從房子就看得出來。


之後如何不知道。所以,抱著現金流概念的朋友們務必要明白,現金流是與本金和收益率相關的,在不可能大幅度提高收益率的情況下,我們要儘可能地使得理財本金的增上超過通脹的速度。儘可能地多儲蓄,然後進行合理的理財,讓被動現金流的增長速度超過通脹速度,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穩定的財務獨立,被動現金流不但能夠支付現在,也能夠支付未來的每月開支。


細心的朋友們其實已經發現,財務獨立其實是不是就是養老退休的概念?誰說現在退休一定要和六七十歲掛鉤呢?現在大把朋友已經在黃金四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實現財務自由而退休,做自己樂意做的事情,陪陪小朋友的成長,做做自己的風險投資。

公眾號二維碼

http://weixin.qq.com/r/tUSyqnLESC83rTbJ9xGn (二維碼自動識別)


寫了這麼多,給個讚唄!!!!!

比心~


引用:
小明失業了,今年從北京的大學畢業後就加入了學生期間兼職兩年的廣告公司,無奈今年金融危機衝擊了廣告業,公司前兩年擴張太快欠了很多的債。小明趁機會回南京老家休息調整一下,父親是一所學校的校長,小明愛讀《富爸爸窮爸爸》之類的財經書,並嫌父親迂腐。

  父親問:「在北京工作的好嗎?」
  小明答:「很開心。公司是同學小張爸爸開的,在那裡學到了很多知識。」
  父繼續親酸溜溜地問:「小張爸爸應該有很多知識吧?」
  「那還用說,感覺就像《富爸爸窮爸爸》中的麥克老爸,我離開時,他說準備東山再起。你熟悉如何投資理財嗎?」
  父親眼光一亮,和藹地說「我一直想找機會給你談談這本書,今天難得你有空,我就給你講講我的理解。」
  「嗯」
  「你知道我們家有幾套房子嗎?」
  「三套,你單位分了一套,媽媽也分了一套,我上大一時,在北京也買了一套。」
  「家裡現在有9套房子了,不用擔心,都是投資理財出來的。你在學校,只知道書本上的投資理財,我要講的是政治經濟學。爸爸在南京認識很多政府里的人,其中爸爸的一個好朋友王叔叔是常委,主管房地產。爸爸在酒桌上認識了很多房產商,有的是想承包學校大樓建設,有的是想辦入學的事,有的是想通過爸爸認識你的王叔叔。他們就給我講如何進行房產投資,並給我優惠價,我說我沒錢啊,他們就借錢給我,不要利息。我買下一轉手,爸爸就把錢還了並主動給了利息,還賺了30%,有了錢有了資源,爸爸就越做越大。至於風險,只有政策風險,爸爸也是先得到信息,能夠及時套利。關鍵是,爸爸根本不要操心,也只花很少的時間。」
  「為什麼我那麼辛苦也賺不了很多錢?」
  「我認識很多像你張叔叔那樣的人,他們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成功的都是經濟+政治,失敗的都是悶頭做事,遇到一個調控就手忙腳亂的人,銀行里來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如今網路信息時代,一個賺錢的方法很快就會被模仿,除非國家允許你壟斷經營。這些人都過得很辛苦,反而像老鼠賽跑中的老鼠一樣,這裡嗅嗅作作,那裡嗅嗅作作,完全沒有成功的樣子。二十年前,讀《富爸爸窮爸爸》能夠成為億萬富翁,十年前讀能成為千萬富翁,現在讀是什麼還是什麼。因為這些信息大家都知道了。而像我們搞教育的人,傳統看來是清水衙門,其實是悶著頭賺大錢。現在中國高校欠款2000億,都用來建設高樓,買領導用的汽車,學費不夠還債的,但最後肯定是國家買單。」
  「那我該怎麼辦?」
  「我給你介紹一個清閑的賺錢工作很容易,但我不想這樣做。因為沒人知道過多少年誰作莊,你在外面鍛煉可以學到很多做人道理。等過幾年公務員不吃香了,也沒有這麼多特權,你再利用這些資產不遲。利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就是我們倆做了一個對沖。」
  「我應該怎樣看待《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呢?」
  「理解書里的資產負債表,看看你的那種能力能給你帶來收入並量入為出。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你要有克服困難的心理:首先你已經體驗到了不公平,你怎樣排除憤世嫉俗的心理?你一直不願意請教我,你怎樣克服自負的心理?」

  其實在我國,現在富爸爸和窮爸爸可能和這本上的正好相反,如果我們不能理解中國的本土國情,就不能夠好好地利用本書。2000年《富爸爸窮爸爸》登陸中國,然後是房產價格飆升,股市先起後落,很多有識之士從中獲益。現在的情況更加複雜了,《富爸爸窮爸爸》讓我們入市投資,風險來了,如何何時退出也成為一個重要技能。當信息被很多人掌握時,這個信息就沒有用了。所以《富爸爸窮爸爸》只是一個起點,一定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投資技巧和分析能力。


你的問題,我在23歲也想過,現在一晃又十幾年過去了。
資產增值的最佳途徑依次是
1.投資於自己:包括思維方式、領導力、體質等。 方式是閱讀、進修、獨立思考、鍛煉、交談等。
獲得:開始一個職業的好的位置。之後持續的競爭能力。

2.投資於職場:方式是設定一個明確的職業目標、簡歷技巧、面試技巧、獵頭管理、職場技巧等。
獲得:一切基本生存要素。創業啟動資金。團隊經驗或成員!

3.投資於創業:方式是自己創立或加入一個創業團隊,用更少的成本更好的滿足一個需求。
獲得:財務自由!

4.投資於婚姻
有時在創業之前。好處可能會比較「真心」,壞處一是你本人可能會變心,二是你錯過了類似冰冰之類曖昧。。
但是切記:通常一段不好的婚姻將毀掉你絕大部分的投資收益!

5.投資於健康
不多說了。

PS.我發現知乎的很多最佳答案都是以長度來衡量的,寫的越長贊的人越多,很奇怪!
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要點及思維結構。
否則,大家不如去起點中文網。


特意寫一個來贊同 @楊培 的答案。
他的意思其實很明白,人生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情況,適合的方向和愛好。
單單以錢來衡量,其實是把所有人套到了一個模子里。
而一旦你的內心和身體不能接受你目前的生存方式,你賺的錢再多,都會由於這種身心與工種的不匹配而導致走下坡路,這種下坡路可以是肉體的、也可能是精神的、也可能是財務的,也可能是三者皆有的。
真正應該追求的,是從心裡生出來的生存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你無論賺得多還是少,你的內心都是輕鬆愉快的,而且由於內心的堅實支撐,在這種模式下的財務自由,才是能持續地財務自由。
而這樣的人生,過起來才會充滿樂趣,讓人覺得每一天都是讓人嚮往的。

啊,其實也是附會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理解,總之很感謝,明白了很多之前沒通的東西。


更新部分:

彼曉周刊·關於資產增值的一些分享

原答案:

當筆者的手落在鍵盤上,敲下這每一個字,都凝聚著親身的感受和思考。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很沉重,像是給許多被房子、車子、孩子新「三座大山」壓著的人一個窗口,每個人都爭先恐後想要看看窗外有什麼,然後又悻悻離開。

經歷不具備可複製性,道理不是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效,規律總是失靈在當前的階段。

進入這個階段的人,如果他正好35歲,那他生於1982年,如果他剛好23歲,那他生於1994年,這一頭一尾,所經歷的中國社會的發展階段已經完全不同。1982年,中國的憲法把土地所有制改為了公有制。而1994年,中國已經確立了市場經濟,以社會主義特色作為前綴。

說結婚生子買房不是惡性循環反而是人生幸福的人,像極了一個狡猾的辯手。題主問的是我的物質清貧究竟何解,他答的是你應該進入精神世界做一個富翁。

正如一首歌唱的:

有沒有希望?

有沒有希望?!

有沒有希望?!!!

我們先嘗試著定位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歸結成:當許多底層子弟通過奮鬥進入中產,有沒有可能不被房子、車子等物質給壓榨回原形?

我們的回答是:可以

但是,敢這麼做的人不多

其實,房子也好,車子也罷,還是婚姻中嫁妝彩禮等開支,性質都是相同的,他們都是消費。

炒房者買房為了價差,而中產買房其實是買了個負債。有的人結婚是資源打通,而一些地方的婚俗是賣女兒,同時壓榨男方原生家庭。試問,幾個人有勇氣敢說,這麼貴的玩意,我消費不起,不玩了!終究妥協的還是大多數。如果你抗爭了,多半會迎來巨大的壓力,但很不幸的,你很可能只不過晚一點妥協。

答案有8個字,請你記住:克制消費,儲備資產

消費的特徵是滿足需求和慾望,而資產的特徵是預期可帶來經濟利益。都是花錢,卻有天壤之別。人都在想辦法滿足生命中的需求和慾望,但是超過需求的部分慾望,是你痛苦的根源之一。你到大街上問問,你到親朋中問問,幾個人可以說明白什麼是資產,一定是少之又少。所以他們就會從消費的怪圈裡走不出來,因為他們連對這個概念都沒有清晰的認識。

以下我們著重篇幅說一下如何儲備資產。

對於23到35歲的年輕人,主要的資產無非幾個:能力與知識、人際網路及評價(不喜歡人脈這個詞)、可增值的標的物、現金流(注意不是現金)。我們逐個做出分析。

首先說能力與知識,這是最重要的資產。人是一切資產的載體和操盤手,能力與知識就是個體獨有的方法論。同樣是炒房,是炒豪宅還是老公房,這都體現了不同的風格,甚至是高下立判。在空洞的大腦面前,資產和消費傻傻分不清楚,更別提如何不進入惡性循環了。互聯網的發達為我們提供了極為便利的學習條件,稍有消費能力的人群還可以付費訂閱許多學習內容。時間是一朵玫瑰,當它綻放的時候你才知道它有多美。

再說人際網路及評價。之所以不用人脈一詞,是因為怕和傳統意義上的功利社交混淆了。你的優秀的精神和健康的生活,本就能為你贏得在人際關係中的良好評價。如果你所處的人際網路烏煙瘴氣,不要妄圖改變它,換一個更省事,畢竟你所獲得的評價和這個人際網路的評判標準是息息相關的。人不獨立於社會,你可以有一些功利的念頭和行為,但我們還應該追求一些內在的美好品質。給自己一個發自內心的好評比他人的認可更有力。

可增值的標的物,最近比較火的有房子、美股、港股、比特幣,前些年比較火的有郵票、名畫、收藏品,這些需要你契合時代的發展。來得早了,你就是為行業做貢獻的,來得晚了,可能就什麼也分不到。有了第一條的方法論給你保駕護航,這些標的物在你的手裡騰挪一番,相信能給你帶來不少的收益和成就感。

現金流是物質資產的交易方向。我們之所以強調現金流而非現金,就是要強調現金的動態性。你的錢再少,也可以理財,無非是一個excel表格,假設你有多少財富,模擬一下還不會么?當通過勞動力等換到第一桶金時,一試身手的機會就到了。此時的你比那些從沒模擬過的人憑空多了許多操盤的經驗。

存銀行是懶人的辦法,你有多懶,可以通過你有多少資產作為現金長期留在銀行里就能看出來了。

說一千道一萬,也都是道理,古人云:絕知此事要躬行。

當你勇敢地開始克制消費儲備資產,非議總是不可避免的;

當你開始投資自己自學許多課程,你會覺得非常疲憊;

當你找到一個新環境,沒有了非議,卻也迎來了孤獨;

當你擁有了資產,開始感受不進入惡性循環的美好時,你會懷疑自己為何與常人不一樣,是不是錯了;

當你開始管理現金流,有時候卻發現折騰半天,其實收益也不算太高。

這些,都是代價

一個底層子弟要補上這一課,絕非是勇氣二字就足夠的,從內到外都需要蛻變

但請你一定要堅持,因為這幾乎是你唯一的路。


(超長,慎點)

我很納悶一些人。
在一個問題下,給別人的回答點贊,然後跑來關注我,這其中的邏輯是啥?要點拉黑點成關注了?

————————原回答分割線————————
————————下面是原回答————————
這種話題本來我是不屑、也不想回答的。
而現在來答的原因是:我很欣賞 @任易 先生回答問題的真實感,想認識他,但可惜一直沒啥交集。今天看到任易先生都來答這題了,而其答案中的規劃部分,也是切實的、可執行的。我也就不邀自來。任易先生,你好!

老慣例,先噴再答:前面的答案,哇哈哈哈~~~

一大堆喊資產增值的傢伙們,你們知道什麼是資產嗎?
一來就喊著資產增值,你們知道資產也會明增暗貶么?
決定資產價格的,除了資產價值以外,有幾個知道還有資產變現這個概念的?
資產變現有2個基本因素:時限和變現率。
還能有幾個人知道是什麼因素決定了變現時限和變現率?

聊資產增值不聊這些,那你們聊的是啥?

甩答案:
1、在23到35這個年齡段,先把工作做好了,再說說升值加薪的事,資產離勞力們太遠了。
2、結婚生孩子買房,都是人生樂事,居然還能想成惡性循環,那是自己三觀不正在先,能力爆爛為主。

———那些閱讀理解水平達不到小學一年紀的就別繼續往下看了,反正你們也看不懂———
———我都說了,先噴再答,我上面標「慎點」「甩答案了」,下面說了「正三觀」———
———再說一次,下面的文字是用來正三觀的。亂噴的,我不回復,直接請到黑名單———

之前都回答一些負能量的東西,今天就來正下三觀。
聊三點:家庭、職業、資產。

1、如果你只感受到來自家庭的壓力和消耗,那麼你的水平爛爆了!
沒成家前,很多人的狀態,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成家後,很多人之感覺到了來自配偶以及其家庭方面的壓力。
有了小孩後,更多的人感覺到的是小孩對自己精力的消耗。
這些人只感受到家庭對自己的壓力和消耗的主要原因是:他自己的水平爛爆了。
自己水平差就要承認,別怪家庭拖後腿。正所謂「胸小不要怪父母,鳥大不必謝國家」。

都說要有房子才算是有個家。其實這是對家庭定義的出錯。
有家人的地方才叫家。

結婚(4年)前,女方家人也喊著要有房。尼瑪,爺在深圳,房價那酸爽啊……
我只說3句的話(大意):
1、你女兒肚子里有我的孩子;
2、現在買房子,會很嚴重影響我移民的進度;
3、如果不選我,以後你女兒和孫子輩的小孩在國內,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靠關係、靠塞錢來解決,到時候你會後悔的。
好了,沒有任何阻攔。而且女方的家人從那以後都非常尊重我。
如無意外(比如明年美加的投資移民費用暴漲1倍),我明年就有足夠的錢進行投資移民。
雖然女方的家人期間也偷偷後悔過,但現在反而一直催促著我的進度……

所以,房貸的問題從沒困擾過我,因為我沒有在錯誤的時間,以不自量力的姿態去擁有房子。

如果從飲食均衡(吃飯菜每天不重樣且好吃)
上班便利性
(家到老婆公司走路5分鐘,我自己在家辦公)
家庭生活質量(
和睦程度、開心的總時間和頻率、吵架後的和好速度、買自己看上的好東西、購物便捷等軟、硬指標)來看,我還是有自信完爆大多數有房族。

孩子對精力的消耗,其實更主要是因為那些家長完全不會帶孩子。
平時不懂得關心孩子的需求,孩子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哭,而自己又沒有發現需求和滿足需求的能力,就這爛水平,不消耗你的精力那消耗誰的?
記住一點就行,孩子的一切錯誤都是大人造成的,孩子的一切任性都是大人嬌慣的。

老人的健康,除了健康的飲食、作息和鍛煉,剩下的,就交給保險了。
我全家的老人,除了社保以外,全部上了商業保險。
我奶奶到我深圳的家已經快3個月了,通過我專業的照顧和治療,之前十幾年的腳水腫,這兩天已經消了非常多。持續了1年多的氣喘(冠心病所引起的),通過這段時間的呼吸吐納,也好了非常多。駝背也好了很多……
我媽媽到我深圳的家還不到2周,我目前正在通過飲食調整的方式,來解決我老媽的消化問題。

老人的健康問題,其實有一部分是源自無知和懶(不考慮年輕時受了嚴重的職業傷害的情況)。
對老人健康最好的幫助,就是杜絕一切不健康的行為,從源頭做起。

所以,把家庭當作是個惡性循環的源頭人,你的三觀該正正了。

2、如果你的職業需要長期消耗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麼你的職業技能爛爆了。
我不否認在職業生涯的一開始的階段,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
但如果貫穿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大量消耗時間和精力,那麼,就是你自身能力的問題。
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工作,從來都是重複性的。
之前看過一個問題,關於專業和業餘的區別。裡面有個答案我很喜歡,大意如下:

業餘就是做成功一次,就算成功;
專業就是不斷的重複,直到不會失誤,才算專業。

看出裡面的關鍵了沒?要做到不失誤,就必須發現內在的規律並加以利用,這樣才叫專業。
而業餘的,碰運氣就成。

如果長期的大量重複性工作,還無法讓你發現你工作的內在規律,那麼除了技能水平爛,實在是沒有第二解釋了。

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應該回頭看看自己是如何工作的,是日復一日的重複?還是每天都在尋找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還是努力精進自己的工作質量?

我沒見過哪個拿高薪賺大錢的人,是一整天忙個不停的。他們說自己一天工作16個小時,通常是拿吃飯、喝下午茶,打高爾夫,泡夜總會的時間都算進去的。

3、資產
以大多數人的理解,資產要麼是房子、地皮,要麼就是公司什麼的。
這種理解不能說是錯的,但絕對是最膚淺的。

那些資產,都有問題:要麼變現時間長,要麼變現率低。
以房子為例:
你要短時間內把房子出售套現,那麼你就要降低價格出售,是為變現率低。
你要把房子以較高的價格出售,那麼你就要有耐心等待最高出價,是為變現時間長(同時還要承擔市價降低的風險)。
而且,那些資產,還有個更嚴重的問題:資產的增值或貶值,幾乎不受持有者控制。
還是以房子為例:
炒房客持有房子,任其如何哄抬房價,只能造成價格波動。而房價的最終走勢,取決於接盤者對後市的預期。也就意味者,房價取決於另一方的預期。不受炒房客左右。

對我來說,所謂資產,就是:
1、經得起長時間持有(不暴跌);
2、關鍵時刻,能以最快的速度變現;
3、實現最大的變現率;
4、且經得起通貨膨脹的。

而如果指望一樣東西能同時滿足這4點,以我目前的認知範圍,我覺得是不存在的。
我也一直認為,只有這4點,才是個人(非公司)資產增值的王道。
所以,我採用資產配置的方式,做一個資產組合,來滿足上面4點。這個資產組合的品種分別是:
1、知識體系;
2、職業技能;
3、現金;
4、家庭;
5、健康。

其他的個人資產增值方式,說穿了,全部都是教人碰運氣的技巧,本質上,還是碰運氣。
而我之所以敢就這麼說出來,也因為我知道哪怕我說出來了,絕大多數人的智商理解不了。剩下能理解的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做不到。
那些能做得到的,也不可能做得比我好。哇哈哈哈~~~

一、知識,不僅僅是知道,更需要理解。而理解後,更需要應用,並且和其他相關知識融匯貫通。這時,知識就會自成體系。一旦形成了一個正確的體系,那麼,就會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比如30年),仍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可以更快、更準確的學習和理解新的知識。所以,知識體系的價值,不會暴跌。

二、職業技能,就是當我一無所有時,我只需要憑藉這一手技能,就能讓我以最快的速度,重新過上體面的生活。
張國立在《1942》這部片中有句台詞(愛奇藝的視頻中,01:55:23):

等到了陝西,立住了腳,就好辦了。走吧。
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
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很多人從一線城市換到三、四線城市,哪怕是二線城市,都得失業。
如果沒有一種職業技能,是能讓你很快的找到工作或很快的賺到錢的,那麼,不論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你的成就的基礎,一定是不踏實的。而這種成就所代表的事業,抗風險能力一定是很低的。
而我所描述的這種職業技能,在關鍵時刻,能以最快的速度變現。

三、現金
家中常備3000rmb和1萬usd。
3000rmb,足夠在慌亂情況下,讓我一家人從深圳到香港了 。
1萬usd,足夠我一家人從香港飛歐、飛美、飛新加坡了,如果是新加坡的話,還會有些許盈餘。
只要我還活著,我的職業技能足以讓我在任何一個正常國家撐起我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再多給點時間,我現在所擁有的,我可以用最小的資本再複製一次。
為什麼是rmb和usd呢?
要從國內出去,第一關就是用的rmb。出去了之後,usd幾乎全球可用。現金為王。
現金不需要多,最低限度的滿足就夠。
usd,目前來看,能以最大的效率變現。

四、家庭
這點說理論化,很多人的智商無法理解。我就用我自己的實例,來說一些最淺顯的吧。

家人健康(養生):
我的長輩、平輩、小孩的健康方面的問題,全是我一人操管。我負責一家子的食譜、訓練計劃、作息規律。
我需要應酬的人,都是老大。很多老大也都是有了一些年紀了,對養生問題格外重視。我把我對家人的健康建議和這些老大分享一下,很容易和這些老大打開話題。而且,隨著交往的深入,有不少老大會非常願意繼續找我諮詢這方面的問題。而我也總能給出合適的建議,有必要時,我還會登門拜訪。

子女教育:
這些老大也都是有兒女、甚至是孫子 的人。而且很多兒女通常都不怎麼爭氣。
我對小孩的教育、性格培養、身材雕塑都下了硬功夫。

拿一個發生在最近兩個月內的案例來說。
我前些日子,找了 @城年 諮詢了關於控制身高的方法。飯局上和一個當了爺爺的老大聊到這一點,這老大就拉著我聊了一晚,後續還請我到他家吃飯、看他孫子。聊了一大把關於子女教育的問題。這一折騰就是2天。最後,我朋友和這老大前面2年都簽不下的合作,因為我的關係,終於從零開始建立起業務關係(雖然體量小了些,但好歹也是一個開始)。
你們知道從業務的角度來說,什麼樣的角色最值錢么?沒錯,就是我這樣的ice breaker.
而我通過這單業務所獲得的金錢,還有與這個老大一家大小所建立的關係,其價值,遠遠超過「獲得控制身高方法」所花費的成本。

夫妻相處:
大多數的老大,在情感方面都有問題。或大或小而已。
別的不敢說,我個人調解了5起老大的感情問題,避免了5起不應該發生的離婚事件。
那些老大現在都叫我「富婆之友」。尼瑪的。

……

但是、說這些和資產有什麼關係呢?
我想說的是,通過這些,那些老大欠我的人情欠大發了。當我真有需要的時候,這些人情我收回2到3成,都足以讓我度過我所能預想的任何麻煩了。而這種人情資產的累積,幾乎不花錢!

人情的變現時限和變現率,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其他的所謂資產。
同時,我的家庭,作為我奮鬥的大本營,一向和諧。
僅從家庭經營所帶來的人情收益來看,便可以承受任何通貨膨脹。

五、健康
我一直沒搞懂,為什麼努力工作,打拚事業,就一定要以犧牲健康為條件呢?
後來我想明白了,對於能力不足的人,只能夠通過透支健康來實現。

耐力、爆發力、基礎代謝率、柔韌性、靜態心率以及其他健康相關的生理機能,我未必樣樣頂尖。但如果把這些綜合起來打總分,我有自信可以在知乎中排進前3。
如果再考慮到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我有自信我是No.1。

身體的健康方面,是我這些年來非常驕傲的資本之一。
雖然偶爾作息不規律,但我恢復的速度非常快。偶爾有小病,我恢復得也快。偶爾情緒低落,我恢復得更快。
我也從不擔心在緊要關頭,我的身體會成為勝敗的短板。相反,我一直自信我的身體是我勝敗的長板。

在大多數人停留在意淫「精神超越肉體」時,我在實踐著「身心和諧」。

對於那些鼓吹自己用毅力克服一身病痛來努力工作的人,
我總在心裡對他們說「活該你丫的!傻X」。


綜合上述這五個資產的組合,我認為我擁有著最有價值的資產。而且「資產價值」很高。

而我的資產組合,擁有著 最短的變現周期 最高的變現效率。

而未來,我會通過經營公司等方式,來放大我的資產價格,最終,實現資產總值的跳躍式增值


完。


起碼在天朝,想資產增值,最容易的還真就是買房,和牛市的時候炒股(創業難度係數太高),因為投資渠道就那麼幾個,但這是針對本身就有點資產和投資能力的,沒錯,你沒錢還怎麼生錢?
想平穩不想冒險的(或者自己條件根本無法承擔風險,畢竟很多人一輩子其實就圖個安穩),那就如下(背景限於天朝):
一,高中選理科。
二,大學選計算機或金融專業。
三,好好學習專業知識,畢業去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漂,好吧,憑著你的專業優勢,你會迅速的擠進當地的高工資階層。
這樣一輩子平平穩穩的,生活質量還過得去的生活是普通,無關係,背景的人的極限和大多數人的選擇,別老想著創業,除非你能承擔失敗的風險,也別被這浮躁的社會所影響,那些外表風光的老闆可能負債數億,分分鐘有進去的風險,你羨慕他,他沒準還羨慕你閑著沒事能有空出去打球呢。


我今年33歲了,正經81年的80後,北京兩套房子(自己買的),沒有車,沒結婚,有女朋友,現在自己創業,給你一點我的自己覺得是乾貨的建議吧。
首先,我很早就讀過《富爸爸窮爸爸》,上面幾位講了很多,不展開說了,精髓就一條,少買負債,多買資產;資產就是能給你塞錢的東東,學名叫現金流。
以下是乾貨:
1, 以前我一直鼓勵大家投資房產,無論是哪裡的,13年開始,我的建議是,如果你買北上廣深的房子,特別是能借到公積金買,一定買;如果你在二三線城市,我建議觀望,除非你需要房子結婚。房子是資產,因為能出租,不過現在房子的租售比不好,而且房產已經過了最佳的投資時機,所以我不建議大家買第二套房。第一套房保值,並且可以用於結婚。
2, 不要太早結婚,因為結婚生孩子本身都是負債,很明顯,晚5年結婚你會把你寶貴的時間和金錢都增值起來,作為男人你會更從容。如果你對自己有信心,我建議男人的結婚年齡是35歲,可以找個28上下的,很般配。
3, 不要買車,除非你自己跑生意。我現在雖然創業,我用別人的車,給點費用,不買車。原因很簡單,車是負債,而且車貶值,一輛30萬的車,10年後就很久了,20年後就是一堆廢鐵,不要買。
4, 對於我等拼不起爹的屌絲,你自己就是最能升值的資產。要選擇大趨勢,選擇朝陽產業,選擇上升期公司,從剛畢業開始,要保證自己的工資收入維持在年增長率15%左右,否則就是失敗。不要老是低頭做事情,要經常和比你年長5歲左右的人聊職場,多聽,多學習,別偷懶,如果公司不給你晉陞或者漲工資,每2~3年跳一次槽,跳槽的條件是:跳過去的產業是朝陽產業,跳過去的公司是上升期公司(公司擴招人數每年要在30%以上),給你的工資需要有30%~50%左右的升幅。
5, 盡量做投資,但是不要賭博。怎麼區別投資和賭博呢,看風險以及你駕馭風險的能力,如果你不是專業的炒家,像期貨、黃金、股票什麼的就不要碰了,除非你有內幕消息。最近,我建議一半配置債券基金、銀行理財或者餘額寶(4%~6%),另一半配置網貸(14%~18%)。如果有炒股票經歷的同學,14年下半年可以考慮銀行和地產等藍籌,可能有一波機會。(這個隨時會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我聊,大家一起研究進步,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5224439949?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6, 當你工作5年左右,也就是換過1~2份工作以後,你可以考慮合夥做點什麼了。這裡不一定是創業,也不一定需要你掏錢做什麼,但是你要建立一個自己的圈子,生意圈子,這個圈子裡你的價值就是你的專業能力和想把事情做好的熱情,然後在合作中尋找你的機會。機會有幾種:最好的是你最後參與到一個團隊中,得到了股票,通過把事情做好,你的股票升值;次一些的是你形成了你獨立的品牌,你兼職或者全職的作為自由職業者,為你圈子中的人服務,並獲得報酬;更次一些是你到一個小公司,做到高層,無論薪水還是工作自由度都比大公司好。
大概就這些,有希望和我溝通的直接找我就好了。


我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每個人可能都有過被一本書影響人生的經歷。在我目前三十多年的人生里,有三本書,在不同階段對我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第一本是《射鵰》,在我十幾歲青春期的時候,影響了我的擇偶觀,從此之後我一直在找我的那個靖哥哥。第三本是《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在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點亮我頭上的那盞燈,讓我此後的人生道路再不昏暗。

今天要說的,是第二本,在我大學時候看的《窮爸爸富爸爸》。它影響了我畢業到現在十一年的事業觀。這本書是我表弟給我看的,我表弟和我同年生,當時作為體育特長生在上理工讀書。他的成績不好,體育特長讓他讀了大學,但是卻不能保證畢業能找到好的工作。他當時開了竅,知道要努力了,於是不知道從哪裡弄來這本書看。看了之後他好興奮,跑來我的學校跟我講書的內容,還開始做點小生意,批發球服到學校賣,我做他的下線在我們學校賣。(後來只賣掉過一件。)
我看了這本書後,也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印象最深刻的,是書里對樓主所說的生活的描述,書里將這種惡性循環比喻成老鼠賽跑,就是關在籠子里的小老鼠,不斷地在那個轉圈的籠子里跑步。老鼠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跑,但是一旦跑了就停不下來了。

人一旦開始跑,也很難停下來了,大部分人的一生就是這麼過的。房貸啊,孩子的教育費用啊,老人的醫療費用,等這些全都付完了,自己也老了,還有自己的醫療費用。人生就是這一場跑步。

書里關於其他的資產啊,負資產啊之類的比喻,我現在已經不太記得了。但是老鼠賽跑這個比喻讓我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我決定要跳出這個惡性循環,於是畢業後我沒有找工作,而是自己開始做點小生意。(沒有找工作還有些別的原因,這裡不說了。)雖然我是女的,但因為被老爸寄予厚望,我從小就認為自己應該干一番事業。這十一年,我開過實體零售店,實體批發店,網上商城,淘寶零售店,淘寶天貓店,經歷過金融危機,最差的時候還去擺過兩天地攤,最好的時候日進斗金,經歷了非常多。這中間我從未想過買房,就怕一旦陷進老鼠賽跑,就無法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終,到了現在,我認為我已經獲得了相對的自由,和能夠把握自己的事業了。也沒有花不完的錢,但是我可以保證我賺的比我花的多了,而且在工作上時間比較自由。

十一年,我沒有生孩子,還是怕陷入老鼠賽跑(沒有找到靖哥哥也是一個原因)。直到現在,在事業輕鬆穩定以後,我才敢把生孩子放到考慮中去。按現在情況,我可以自己撫養孩子,也不會耽誤事業。

為了擺脫老鼠賽跑,你看到了,我做了和別人不一樣的選擇,我沒有選擇穩定的工作,而是選擇自己野生地創業,我沒有生孩子,而是將生孩子這件事推遲到最晚。

我們這一代,大部分人,被我們父母從貧窮的下層階級,努力地向中產階級推著,大部分優秀的人讀了好的大學,有了體面的工作以後,能進入到中產階級最底層,而我們畢業以後工作十幾年,保住中產階級底層的地位就很難,能力強的,可以逐漸進入中產階級中層,能力不強的,始終就在底層。而我們努力保住中產階級底層的地位,也只是為了讓我們的後代,能出生在比我們當年更好的環境中。

對於怎麼逃離惡性循環,我的建議只有:不斷提升自己賺錢的能力,盡量推遲生育。

PS:我的表弟,後來留學去了日本,碩士畢業後留在日本,工作至今七年,已經成為高管。
PPS:我的靖哥哥也找到了。


實力+努力+運氣,一樣不可以少。

首先方向不能錯。普通工薪層靠死工資在35歲年紀哪怕你是金領銀領都掙不了多少錢。年薪百萬聽起來還蠻風光,交完四險一金每月剩5萬多,如果有家有孩子至少開銷3萬多,剩下3萬存起來,想在一線城市買個體面的房子要30年。所以,我上個世紀就認為,工資就是個零花錢,應付點日常開銷還行,要想靠這個活得滋潤沒可能。

那麼如何掙錢?答案是離大額高毛利的交易越近越好。我們都知道金融業掙錢多,為什麼掙錢多?因為經手的錢多唄。大家不要把這個問題想歪了,貪污腐敗黑錢的事情不能幹。也不在本文討論範疇。當年華爾街有個經典理論,為什麼那些商科剛畢業就在華爾街做基層基金經理的人可以拿到30w$+的年薪?是因為他們管理的錢實在太多了。得通過高薪,讓他們小心翼翼不要犯錯。

當然,金融行業有很多分支。我說的金融行業,是指離重大投資決策和金融交易非常近的。比方說基金經理、參與大額交易的投行人士。這年頭賣保險的放高利貸的都說自己做金融,我說的不是這些哈。

除了金融行業,交易標的很大,利潤率很高或者單筆利潤很高的商業也在這個範疇。我舉個例子,當年我面試過一個小姑娘,親戚的孩子,90後,畢業沒兩年,大四就在京津冀地區售樓處賣別墅,人還蠻機靈的,平均算下來平均每年能掙四五十萬。沒事就跟同事下館子瘋狂血拚,後來覺得賣房子沒意思,又找不到薪水滿意的工作,很茫然。正常情況下這個年齡的女生掙不了這麼多錢,她就是恰好找到了一個交易額很大的行業,又幹得不算差。

我們知道房地產中介行業競爭激烈,平均收入雖然不算太低,但想發財也不容易。但我有朋友做商業地產中介,普通中介交易的標的都是幾十一百多平米,我這朋友做的都是一千平米起的項目,雖然傭金時常打折,但每年一兩萬平米的經手,綁定幾十個長期客戶,日子過得非常滋潤。這就是我說的「交易標的大」。

如果我們把錢當做「水流」,那麼你的工作,要逐漸離「大江大河」越近越好。而在小溪邊上,終究分不到多少水。這就是我們做投資的人,看項目的時候,先要分析Market Capacity有多大。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行業毛利不能太低,毛利太低的行業,不僅掙錢難,其實風險也大。像超市零售業、大規模製造業,公司都摳門得要命。

總結一下,如果要想掙錢快,基本上要在高毛利大宗交易領域找機會。當然這些行業競爭也很激烈,對人的要求也高。這也沒辦法,畢竟,最後總是只有少數人能拿到遠超出平均收入的報酬。但是如果方向選錯了,再聰明、再努力也很難。

自己做公司也是一樣,要盡量選擇市場大,毛利高的領域。如果二者只能選一條,那麼優先選擇毛利高的領域。


(主要內容)

職場年輕人學習投資理財是在浪費時間嗎?

不喜歡投資理財的你,是如何被別人「擼羊毛」的?

投資不僅僅是「錢生錢」,更是對未來生活的規劃。

戰勝8%,你就是人生贏家。

最後,中國第一代股民,告訴我的關於錢的真相。


1

在「職場年輕人該不該學習投資」這一點上,我的觀點經歷了「應該——不應該——應該」的兩次轉變。


二十年前,我幾乎是一畢業就開始學習炒股。理由很簡單,想要快點有錢,那時的投資渠道很少,除了存錢,就只有炒股了。


炒了幾年之後,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開始「多翻空」,主要的理由有三點:


一、資本金少,就算賺錢也賺不了多少,一旦虧損,抵禦風險的能力又弱,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二、機會成本高。職場新人,在投資上花費的時間,還不如多多學習,特別是炒股,有時間上班還會偷偷看盤,影響工作;

三、投資是一門專業,應該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自己專註最核心的事業。


這三點也是市面上反對年輕人學習投資理財最主要的觀點。


但現在,我又重新反思這些觀點,認為它們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2

你不投資,也無法擺脫投資對你的影響


假如你一個月的薪水是6000元,去掉基本開支後還餘2000元。難道你買基金定投是投資,什麼都不管放在銀行卡上就不是投資了?別騙自己了,這也是投資,只是被銀行以「擼羊毛」的方式投資了。


錢為什麼叫「流通貨幣」?就是說錢永遠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渠道和不同人的手裡轉啊轉。只要你有餘錢,你不拿去投資,就被別人投資了。


你用百分之五的年利率投的萬能險(一旦出問題還這個不保那個不保),這些錢被保險公司用到哪裡去了呢?比如說買萬科股票。


一個30年時間才建成的宇宙第一房企,半年時間就被別人用你們的錢控制了。一個一年前還沒有什麼名氣的老闆,現在就上了胡潤富豪榜,個人財富暴漲820%。萬科事件中老是有人說什麼「打工的要尊重老闆」,但老闆的錢是從哪裡來的,是你們的。


有人說那是人家有魄力,有眼光,敢在低位買進。笑話,被人「擼羊毛」還幫別人數錢。買的萬科股票如果下跌爆倉了,保險公司只要把自己的資本金賠完,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有限責任公司嘛;但不管賺多少,你只能分那百分之五。


你冒著賣白粉的風險,賺賣麵粉的利潤,還覺得跟你沒關係?

3

今後我們的財富增長,越來越依靠投資而不是工資


好吧,我知道你要說:我才不管別人有沒有投資呢,只要我的錢好好地趴在帳上就行了。可是,正因為你的錢被別人拿去投資了,導致市場上只要有一點投資屬性的商品都在不停漲漲漲。


這跟你有關係嗎?有!中國近10年物價指數(CPI)平均在2%左右,但這裡面是不含房價的,如果考慮到房價因素,人民幣的實際貶值每年都在8%以上。


也就是說,你買不起房子的原因,不是你工作不夠努力、收入不夠高,而是你放在銀行的錢,被別人投資到房子上,推升了房價,才導致你買不起的。


這就是投資對你的影響。

上圖中那根黑色的線,是近百年來,美國1%最高收入人群的佔有國民財富的比例,我們發現,有兩次極度的貧富分化。一次是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那次是「管理革命」造成的。一個資本家以前只能管幾十個工人,大企業崛起後,可以管理幾千幾萬個工人,財富就更集中到少數人手裡了。


另一次就是現在,情況比上一次嚴重很多。這次是資本聚集造成的。我們知道,管理效率是有上限的,企業規模大到了一定程度後,就會下降。但一個人能控制的資本是無限的,財富分化自然比上一次嚴重。


這種趨勢同樣在中國出現了。只有高收入而沒有買房的人,早就被金領的隊伍拋棄了,想要在財富階層向上流動,越來越依靠資產增值而不是工資收入。


所以我現在的看法變了,對於職場年輕人而言,投資的能力培養,至少是和工作學習、戀愛婚姻同等重要的三件大事之一。


那麼年輕人在投資上主要的障礙點到底在哪裡呢?


4

投資不僅僅是「錢生錢」,更是對自己生活的規劃


「年輕人錢少,花錢的地方多,拿去投資,要用的時間怎麼辦。」

「工作都忙不過來,就那麼點錢,收益低的差不了多少,收益高的風險又高,沒必要投資。」


認為投資就是「錢生錢」,這是大部分人對投資的誤解。投資第一要解決的,不是收益、不是風險,而是「流動性管理」,通俗的說,就是「讓你在要花錢的時間,隨時能拿得出錢來」。


不管是高凈值人群,還是低凈值人群,在做理財規劃時,都要拿出一部分投資於「高流動性投資品」,餘額寶為什麼比一般貨幣基金賣得好?不是收益高,而是隨時可以拿出錢來。


我發現那些比較忙的職場年輕人通常有兩種存錢方式:

一是暫時不用的錢存成定期(或期限長的銀行理財產品),剩下的錢都花掉;

二是所有錢都放在工資卡上,怕要用錢的時間拿不出來。


第一種情況,要用錢的時間就傻眼了;第二情況倒是安全了,可錢不停在貶值。


「流動性管理」不僅僅是一種投資,更是對自己未來生活的規劃。遠到今後五到十年,我什麼時候買房,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間生孩子,我的收入增加情況又是怎樣的,有哪些預期資產可用作投資,對應什麼期限的產品。近到幾個月內,哪些錢是必須花的,什麼時候花,還有哪些大概率事件,又要用什麼理財產品對應?……


今天的市場上,流動性好的低風險投資品種已經非常豐富了,但大家熟悉的都是門檻低的貨幣基金、銀行T+0理財產品,傻子都會投。還有一些門檻高收益更好的產品,比如逆回購、各種股市短期無風險套利工具,還有一些購買技巧,如何提高貨幣基金流動性、降低費率,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學習投資的額外收益。


比如說,正常情況下,「1天逆回購」收益率跟定期存款差不多,但季末市場資金面緊張時,可能忽然飆升到年化30%。


就算你不喜歡投資理財,規劃生活、平衡收支總是需要的吧?

5

年輕人的抗風險能力並不比財富人群弱


流動性管理還有一個好處:只要解決了「急用錢」的問題,剩下的錢完全可以投入到高風險、高技術含量的投資方向中去。


為什麼呢?因為年輕人存量資產少,收入增長快,可以彌補因為高風險帶來的資產性虧損,所以抗風險能力有時是超過了高凈值人群的。我炒股的前幾年累計虧了50%,看上去很嚇人,但虧損額不過五萬,現在牛市三個月、平衡市半年就賺回來了。要是高凈值人群這麼個虧法,恐怕幾年都緩不過來。

6

「那麼點錢,就算回報再高的投資也賺不了幾個錢,等到錢多點再學投資也不遲。」

「以後錢多了,找個專門的理財顧問,讓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我們常常對自以為明白的東西過於自負,而對不懂的東西又過於謹慎。這也是低凈值人群不去學習投資的普遍心態。


前面說了,正因為錢不多,時間不少,在做好流動性管理的前提下,你盡可以投資於一些高風險高收益、但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項目上。只有在高風險的投資中才能提高投資技術,才能養成良好的投資心態。


等你的資本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正好是你的家庭、事業最忙的時候。你的投資行為會受到時間精力的約束。比如說我吧,現在用於投資的時間一個星期也頂多一兩個小時,很多需要看盤的機會都無法去把握,只能挑一些趨勢投資的機會,一年做兩三次。


沒有生孩子的年輕人,晚上8點到11點的時間相對自由,沒有必要完全投入到工作技能的提高上去,拿出一點時間,了解各種投資品種和渠道,更重要的——形成個人化的投資策略,磨鍊出良好的投資心態。


這就是投資專業性的第二個層面。一個不懂投資的人,也能發現機會,但要把握這個機會,需要投資策略和投資心態。


大部分人投資輸就輸在沒有投資策略上。比如說今年年初很多人都認為石油有機會,年中都看到大宗商品有機會。但你如何把握呢?你肯定做不了期貨,那麼是買石油基金,還是石油股票?是買產業鏈上游的,還是買中游的?這就是投資標的的選擇。還有就是什麼時機買?是抄底?還是等趨勢出現?出現了浮盈什麼時候可以了結?倉位如何控制?如果市場沒有出現你預料中的變化,你又如何控制風險?


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投資偏好、投資風格,都是需要在長期投資中沉澱下來的,不是說有了錢你再去學習投資的。我看到有些高智商的人,剛剛做投資時很謹慎,賺了10%之後,忽然發現隔壁老王傻不拉嘰的人也能賺20%,心態壞了,拚命要做到30%、40%,結果高位套牢,又沒有止損的習慣。這些都是人性的弱點,需要在長期的投資中慢慢克服。


那麼依靠專業人士呢?專業人士有很多種,有的提供投資品種建議、有的提供資訊、有的幫你做資金規劃、有的只做渠道賺你點傭金,就算有人把你的資金都包了,你仍然要有自己的投資決策。


如果你是個喜歡學習、善於學習的年輕人,我並不認為把時間花在投資上,長遠效益不如花在工作技能上。正如我在《職場「中等收入陷阱」:你的薪水為什麼不再增加?》中說,不要再用「不是專業人士」為你的懶惰找借口了,重要的是花時間研究,優化自己的投資組合。投資的好處是不用跟人打交道,對一些內向型的人而言,反而充滿樂趣。


7

戰勝8%,你就是人生贏家


最後還要再潑點涼水。


投資理財不是一夜暴富,而是追求財富的「複利效應」——也就是以穩定的收益率,不停地投資,找到「時間的玫瑰」。


具體到目標,我認為是「戰勝8%」,就是我前面說過的人民幣每年的實際貶值速度。


這並不是一個可以輕易達到的目標。


首先,你必須要有一部分資金配置在流動性好的低收益的產品中,一般只有3%,年輕人的錢又不多,意味著剩下的資金收益率必須超過12%,而市面上超過12%的產品,都是有一定風險的。


但這又是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如果無風險收益品種是5%,對投資品種研究可以讓你多加5個點,良好的投資習慣和風格再加2個點,風險控制能力再加2個點,達到這個8%妥妥的。


8

我開始接觸投資是從我的同事開始,他是中國第一代股民,「錢永遠在瘋狂的流轉」,就是他告訴我的。這話讓我想起了《愛麗絲漫遊奇境》里王后的那句話:「想要停留在原地,你要不停的跑,想要向前,你要以兩倍的速度跑。」


這講的就是錢啊,所有的錢都在瘋狂地向前跑,有錢人之所以更有錢,因為他們總是在跟著錢跑。不能跟上錢奔跑的速度,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口袋裡的錢被別人一張張地抽走。

首發「人神共奮」微信公眾號,每周兩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近期熱文


天了嚕!性格隨和的員工薪酬更低?怎麼破?


職場「中等收入陷阱」:你的薪水為什麼不再增加?


為什麼北京上海的外地人變少了,房價卻依然上漲?

P.S.

1、有人覺得這篇文章只有理念,沒有乾貨。沒錯,因為題主對理財有誤解,所以答案當然偏理念;

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合適的投資風格,不要相信別人的推薦,一心只要別人推薦投資品種、推薦具體股票,而沒有投資策略的,你賺的錢將來一定會加倍吐出來;

3、本人的主業是回答職場問題,只是因為這個問題串到投資理財區,所以不可能回答具體怎麼實現8%的問題,那些內容沒有十幾篇根本寫不下來。


(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

結婚生孩子買房不是拖累資產增值的原因,也更不是什麼惡性循環。

人類社會歷史結構的組合就決定了不可能實現大多數人的財務自由。因為必須有人要工作來供養這個世界。很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當前階段已經有大多數人處於財務自由狀態,主要原因正是其利用資本話語權,讓中國印度的大多數人來供養他們。他們畏懼中國崛起、人民幣崛起的根本原因在於害怕喪失這種控制權,從而回到辛苦勞動的日常中去。

所以,當前的中國大多數人不能財務自由,是有宏觀原因的。

同時,在這種宏觀背景下,微觀原因的作用也很關鍵:

1)家庭背景

這個很重要,決定了本質。我認為理性的社會人分為三種:食肉、食草、草肉皆食。
食草動物,食物鏈的低端,分布在各個產業行業內,靠自己的汗水養活整個世界。
食肉動物,比如政客,靠權謀攫取利益;再比如資本家投資客,混跡資本市場,翻雲覆雨攫取其他各產業的利潤。

家庭背景決定了生物鏈的初始高度。

2)個人機遇和努力

不排除努力和機遇可以改變生物鏈的次序,但量變容易質變難。也就是說,有可能從最低級的食草動物上升為較高級的食草動物,比如從白兔上升為斑馬。但想發生食草向食肉轉換的質變,這是小概率事件。

那麼題主的問題其實就轉換為:
一個食草動物怎樣才能爬到同類的上面,甚至成為肉食動物呢?

1)順勢而為

聽爛的詞其實並不懂。根本意思就是,要看清楚食肉動物在幹什麼,我們跟上去做,哪怕是能搶到一些殘渣,也足夠了。

這裡對食草動物的要求甚高,1:很難看清。說的和做的往往差距甚大。看清,很難。2:怎麼「跟」上去?這是一門學問。3:要能「搶」准搶到,搶的合理合法,這更是一門學問。

順勢而為做好了,頃刻間翻身食肉。當下的例子,郭姓富豪。

2)生命不息努力不止

怕冒險怕死怕坐牢、不能逾越自身的屏障不能喝酒不能脫不能賤言而總之不能喪失尊嚴……等種種因素導致上述方法無法操作,那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

不願喪失所謂的」尊嚴「,再不願付出時間和汗水的努力,還要資本增值財務自由?

那就只能在夢裡實現了。

這個社會的真相就是這樣讓人沮喪,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看到小概率中的機會。相信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如果通過一生的努力還是不能實現心中的理想,至少你已經距離起點很遠了,這段距離就是你的人生資本和財富,也是你交給下一代的寶貴遺產。

本質上,人生只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你要做的就是努力跑的更快,在交棒給下一代的那一刻,努力讓他的起點比你更高。

不謝。


推薦閱讀:

有哪些事是你找到對象後才知道的道理?
有沒有一張圖片讓你瞬間明白了什麼叫「氣質」?
短途旅行如何精簡行李又有利於穿搭?
有哪些平價且不俗氣的適合女學生的衣服品牌?
男士怎樣挑選褲子?

TAG:市場營銷 | 生活 | 思考 | 人生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