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恩兄弟執導的電影《老無所依》?


-

片名的翻譯確實不太好,因為「老無所依」在中文裡就是「老有所養」的反義詞。這個譯名嚴重影響了大陸觀眾對電影的理解。

科恩兄弟大概也明白,很多觀眾不會明白這電影到底是要講什麼。所以第二年,他們又拍了《閱後即焚》,把同樣的內容,用喜劇再演繹一遍。

兩個關鍵詞:邏輯與秩序。

其實這兩個詞是一個字:序。

科恩兄弟跟「有序的世界」作鬥爭也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了。其實科恩兄弟的很多電影最大的主旨就是這一個:

不可盡信「序」。


或者說,他們是專治「看電影看多了」病的祖傳老西醫。


別信福爾摩斯;別信大俠騎士

-

原著小說致力於控訴優良傳統的沉淪,經典價值的式微。而科恩兄弟改編的時候,悄悄把槍口往右移了幾寸,轉而用一種激進的方式告訴你:

別信。什麼也別信。

-

我最喜歡的一個改編細節,是奇哥殺威爾士的時候。

在弦綳得最緊的時候,刺耳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瞬間把「殺與不殺」的懸疑提升到了「殺與不殺」和「接與不接」的雙重懸疑。因為你經歷了前面情節的熏陶,已經完全明白,你根本無法預測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有人會猜測威爾士會被殺,可是,被殺之前會不會接電話呢?如果接電話,是在接電話時殺他還是接完再殺他?如果不接電話,是等電話鈴聲不再響起之後再殺他,還是在電話鈴聲還在響的時候就殺他呢?如果要殺他,在殺之前還有沒有對白呢?

很多人是第一次在看電影時遇到這種懸疑重重可是看不出任何預示的情節。

-

奇哥讓很多人想起了《黑暗騎士》里的小丑。他們都不相信秩序。混沌是他們的信仰。只是奇哥沒有把拋硬幣的手段教給旁人,而是自己用了起來。

奇哥與小丑的最大區別,體現在車禍這一幕。

科恩兄弟很細緻地展示了交通燈由紅變綠的過程。奇哥看到了。然後他被闖紅燈還不帶剎車的危險駕駛者撞得骨頭都從肉里戳了出來。

這是科恩兄弟在認真地告訴你:我們不是教你們不要秩序。

冷血的奇哥在這一刻忽然變得有些可愛,雖然是一種詭異的可愛。這樣一個玩世不恭到了最高境界的人,居然因為相信交通規則而中招。

這大概就像……你在評論區里看到一個滿口穢語肆意攻擊的評論者,而好奇他是怎樣被生活欺騙了,結果進他的微博一看,發現這是一個經常扶老奶奶過馬路的模範青年。

很多人都號稱遵守規則,但其實只是選擇我們自己喜好的規則。你不懂別人為什麼不遵守某種基本的秩序時,可能你在別人眼裡亦如是。

大概就像《閱後即焚》里,琳達想出賣「國家機密」給俄羅斯使館人員結果被無情拒絕後大喊「我是美國公民,你們不能這樣對待我」。

-

熟悉科恩兄弟的人,當然知道那箱錢的下落從來都不是重點。不了解的人,在或焦急或茫然地問出那句「那箱錢呢」的時候,其實也懂了——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懂了。

我們其實都看懂了這部電影,用一種方式,或另一種方式。

-


我們小時候會被教育做一個好孩子,做一個好人。然後是好人終有好報,壞人自有惡報,沒有惡報還有警察,沒有警察還有超人蝙蝠俠。後來發現人性是如此複雜,黑白是那麼難以分清。善惡的絕對分明逐漸被我們拋棄,我們習慣了在電影中看到雜糅的性格特點,習慣了看到性格閃光的壞人,也能適應有缺陷的英雄。

可是總是傾向於簡化的愚蠢人類所緊緊抱著不肯放棄的偏見何止這一點。你現在是不是還認為天道酬勤,努力必有收穫?你是不是還認為只要你方法得當,有錢有型有肯定能追到你心愛的姑娘?你是不是還認為科學能提供所有的答案,沒有什麼是人類認識不了的?你是不是還認為人類是在不斷的進步,未來的生活必將更加美好?

即使你已經認清了這個世界的無奈和荒涼無力,看破紅塵通天徹地,那還有自己呢。你能認清你自己么?你知道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么?你能面對你的慾望么?你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么?你能接受不僅不完美實際上是醜陋的自己么?

科恩兄弟的電影,總是有那樣的一種氛圍,一種人生的荒謬和無力。平靜的生活僅僅是因為一點點私念就不可逆轉的朝著毀滅狂奔而去,我們勇敢智慧的英雄窮盡一生的努力卻未將殺人狂繩之以法,無惡不作的壞人甚至沒有絲毫慌亂,殺人時冷靜平淡的像是在澆花。

這些種種都和我們的生活相差太多,但是每一步都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不違反任何物理定律的,為什麼就出現了那麼荒謬的結局呢?這荒謬的結局讓人唏噓,但是人性巨大的可能性又讓我們知道這些是可能,是可以存在的。我們給自己的限定太多,看到那些可能可以而自己從來沒感受過的東西時,那種簡化的,自認為非常有掌控感的生活瞬間崩塌了。

有了這種虛幻的掌控感,人類才能安心的活著。《老無所依》就是把這種虛幻打破給你看。


已逝、將逝及未來
——《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關於犯罪和謀殺,希區柯克有句名言:「殺一個人非常難,非常痛苦,而且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時間。」在今天的動作、犯罪題材電影越來越卡通化、平面化的時候(例如《火線保鏢》或者《殺手47》),已經很少有人能領悟這句話中的三昧了。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因此顯得格外特別。

影片從一開始就處於混亂和失控的狀態:獵人moss無意間發現了一筆240萬美元的巨款,本打算私吞下來,卻鬼使神差地因為要給瀕死的人一口水喝而被人發現了蹤跡——從這裡開始,整個故事在荒謬和沒有邏輯的前提下展開了。

說它沒有邏輯,並不是導演缺乏對故事線的把握,恰恰相反,影片的故事線是非常清晰的;然而令很多觀眾迷惑的是,他們無法依據自己已經建立多年的電影邏輯和規則去理解這個故事,所有人物的行為與其結果都充滿了矛盾、悖反、不可理喻性:殺手chigurh用拋硬幣的方式來決定雜貨店老闆的生死,然而你完全不知道殺手為什麼要殺(或者不殺)他;獵人moss漂亮地躲過了多次追殺,結果卻因為用妻子當掩護而最終橫死;老警察bell在殺手和moss後面緊追不捨,其實卻沒有起到一點作用;結尾處搞定了所有人的chigurh卻被一輛不知哪兒出來的車撞斷了手臂——一切因果(這本來是犯罪題材電影中非常重要的推動力)都被打亂了,就像科恩兄弟當年《血迷宮》中的旁白所言:「沒有什麼東西是有保障的,不管你是羅馬教皇、美國總統還是年度人物,有些事總是會出錯。」

這就是科恩兄弟的後現代遊戲。也許我們看凱文?史密斯的《怒犯天條》,或者昆汀?塔倫蒂諾的《殺死比爾》,那種後現代風格顯得更加明顯:形式拼貼、風格雜合、戲仿與致敬……科恩兄弟的後現代色彩更為內在和純粹,在《老無所依》中,糅合了西部片、動作片、公路電影、犯罪電影、黑色電影等等元素,但所有元素都既是被致敬的同時也是被顛覆的——西部片中不殺女人的禁忌在這裡蕩然無存;動作片里猛烈的爆炸場面在這裡只是為了吸引人的注意,好讓殺手偷東西療傷;犯罪電影中情節總是隨著錢的走向發展的,可是在《老無所依》里,我們根本不知道錢最後在哪裡(伊桑?科恩說「我才不在乎那筆錢後來哪兒去了呢」)。

到現在為止,我們明白了一件事,科恩兄弟想做的就是用這個影片告訴我們:還能夠再荒謬、再混亂、再滑稽、再暴力、再冷酷一點嗎?從兩兄弟的電影中去尋找意義和答案,就好比《冰血暴》里那個傢伙要以「正確」的姿勢和角度將同夥屍體推進軋木機,註定會變成一個陷入可笑結局的蠢貨。不過科恩兄弟影片里,誰又不是蠢貨或者白痴呢?所有人不都是在可笑地努力著做出他們自以為正確的事情么?

那就在這裡繼續可笑地尋找一下《老無所依》的「意義」吧:影片其實與老人這個形象並無直接的關係,片名(或者說書名)來著葉芝的名詩《航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的第一句。這首詩的主題可以讀解為「宿命」與「對永恆的追求」,肉體、歷史都會衰退腐朽,精神卻永遠希冀著一個超越時間的存在之所。科恩兄弟把《老無所依》的故事放在80年代,刻意讓影片浸潤在一種old style中,也有對舊時代秩序與理性的懷戀吧。但是千萬別忘了,當似乎代表著社會良心的老警察一番感慨之後,猶如死神般的殺手也會被撞斷手臂——暴力來得如此兇猛和虛無,以致無人可以避免;萬事無序,哪怕是殺手、死神,一般是「老無所依」——一切已逝的、將逝的及未來的,都不過在歌中。

附:葉芝的《航向拜占庭》(兩個譯本)

航向拜占庭

余光中 譯


那不是老人的國度。年輕人
在彼此的懷中;鳥在樹上
---那些將死的世代---揚著歌聲;
鮭躍於瀑,鯖相摩于海洋;
泳者,行者,飛者,整個夏季頌揚
誕生,成長,而死去的眾生。
惑於感官的音樂,全都無視
紀念永生的智慧而立的碑石。


一個老人不過是一件廢物,
一件破衣掛在木杖上,除非
靈魂拍掌而歌,愈歌愈激楚,
為了塵衣的每一片破碎;
沒有人能教歌,除了去研讀
為靈魂的宏偉而豎的石碑;
所以我一直在海上航行,
來到這拜占庭的聖城。


哦,諸聖立在上帝的火中,
如立在有鑲金壁畫的牆上,
來吧,從聖火中,盤旋轉動,
且教我的靈魂如何歌唱。
將我的心焚化;情慾已病重,
且系在垂死的這一具皮囊,
我的心已不識自己,請將我納入,
納入永恆那精巧的藝術。


一旦蛻化後,我再也不肯
向任何物體去乞取身形,
除非希臘的金匠所製成
的那種,用薄金片和鍍金,
使欲眠的帝王保持清醒;
不然置我於金燦的樹頂,
向拜占庭的貴族和貴婦歌詠
已逝的,將逝的,未來的種種。
(一九二八年)


駛向拜占庭
查良錚譯


那不是老年人的國度。青年人
在互相擁抱;那垂死的世代,
樹上的鳥,正從事他們的歌唱;
魚的瀑布,青花魚充塞的大海,
魚、獸或鳥,一整個夏天在讚揚
凡是誕生和死亡的一切存在。
沉溺於那感官的音樂,個個都疏忽
萬古長青的理性的紀念物。


一個衰頹的老人只是個廢物,
是件破外衣支在一根木棍上,
除非靈魂拍手作歌,為了它的
皮囊的每個裂綻唱得更響亮;
可是沒有教唱的學校,而只有
研究紀念物上記載的它的輝煌,
因此我就遠渡重洋而來到
拜占庭的神聖的城堡。


哦,智者們!立於上帝的神火中,
好像是壁畫上嵌金的雕飾,
從神火中走出來吧,旋轉當空,
請為我的靈魂作歌唱的教師。
把我的心燒盡,它被綁在一個
垂死的肉身上,為慾望所腐蝕,
已不知它原來是什麼了;請儘快
把我採集進永恆的藝術安排。


一旦脫離自然界,我就不再從
任何自然物體取得我的形狀,
而只要希臘的金匠用金釉
和錘打的金子所製作的式樣,
供給瞌睡的皇帝保持清醒;
或者就鑲在金樹枝上歌唱
一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事情
給拜占庭的貴族和夫人聽。


影片最後,那個殺人狂被車撞了。
如果是一般人被無緣無故得撞成這樣,都有殺人的心了。
但是,這個殺人狂卻沒有一點情緒,沒有痛苦,沒有仇恨。沒有想去報復。(報復心理是人類原始的衝動)
其實導演弄出這麼個情節,只是想表達,這個殺人狂,並不是你們想像中的「殺人狂」。

警長和他的胖子朋友聊天的時候
那個胖子說:要是20年前我和你說現在的孩子把頭髮染成五彩繽紛,還在身上打釘,你肯定不會相信。現在的社會充斥著各種慾望誘惑,錢,毒品等等。(除了那個殺人狂,其他人都可以包括在內)
警長說:如果人缺少起碼的尊重,就會出現很多麻煩。

那個胖子說:你怎麼覺得那個殺人狂,太喪心病狂了。
警長說:有點喪心病狂,就像是一個鬼魂

那個打扮得衣冠楚楚的越南退役上校,非常擅長揣摩一個人的心理,花了3個小時就找到那個獵人。
但是他不了解那個殺人狂。
上校被殺前,殺人狂說:如果你的規則把你帶到了這裡,那你的規則還有什麼用。
(意思是,上校的規則,把他帶到這裡會導致死亡)

為什麼上校,很容易能分析出別人的心理和行蹤。
但是不了解這個殺人狂的心思?

因為絕-絕大部分人,在這個世界上,都留下了他們的慾望,期望。他們是被這個社會引導的人。
從他們留下來的一點點線索,就可以找到這個人了。就像那個獵人,貪心拿了那些錢,破綻百出。
但是那個殺人犯,是完全依靠理性去犯罪的。並不是激情殺人。(開頭提到的)
所以最後導演會搞出那個撞車的事故,就是想要說明:殺人狂,不會因為個人情緒去殺人。
他很平靜地對待自己受傷,拿了那個小男孩的東西,就一定要他收下錢。是絕對理智的做法。

(但是我感覺這個情節,太牽強了。犯罪心理裡面也有類似的角色,拍的更好,更自然)

可能這個殺人狂,在成長的時候,和這個社會交流太少了。並且他本身是一個非常擅長理性思考的人。他在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可留戀的東西,沒有值得去期待的東西。所以他沒有恐懼,沒有憤怒。沒愛好。他不會因為自己的私慾殺人。錢,性,內心,都不是他思考的東西,所以他犯罪不會留下任何多餘的信息。別人也不可能分析出他的行蹤,因為他沒有和這個世界連接的東西。他沒有從這個社會得到什麼,也沒有留下什麼。
他說過不殺你,就是會不殺你,說過了殺你,就是會殺你。
所以退役上校可以分析出別人,但是分析不出殺人狂的舉動。
所以警長說他,有點喪心病狂,就像一個鬼魂。

警方調查的一般程序,是從以往大部分人犯罪事件中總結出來的,他們會先查哪些人最有嫌疑,哪些人和受害人利害關係最大,哪些人表現最不正常。
要是世界上真有這樣的人(我認識是有的),思維完全與這個世界隔絕,沒有在這個世界遺留下任何的情感和誘惑。我們自然就不會他身上找到任何我們想要的信息。因為他和我們的標準里的模型不一樣。就算警察抓到他了,經驗豐富的警官都不會認為他是殺人兇手。


影片的破綻還是比較多的,那個殺人狂是不會被抓住的,如果他開頭被抓住,後面也會被抓住。但是從他的特性來看,是不會被抓住的。
開頭殺人狂被抓的情景,可能只是想展現他殺人的工具,還有殺人的從容不迫。
這種類型的電影,拍成這樣也過得去了。

他的殺人工具,是用來殺牛的,這樣的工具和以往的殺牛工具不同之處是,以前是割喉嚨,動物會死的非常痛苦,但是這個工具是直接對腦門一槍,立即就會沒有知覺。更加人道的方法。
1.是想說明這個殺人犯,不享受殺人的過程,不以別人的痛苦為樂。
2.是想說明他殺人就像是屠夫殺動物一樣,完全是沒有任何情感的,在他的世界觀里,人就和動物一樣。
為什麼他認為人和動物一樣呢?是因為他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情感。
為什麼他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情感?因為他和這個世界沒有交互。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很大一部分人,已經和大自然失去了聯繫,他們不知道食物是怎麼來的,環境意味著什麼。有些孩子會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法律社會中必須的。更加極端的環境下,我認為會有那種和這個世界幾乎沒有交互的人存在。

(本人認為,對這樣的殺人狂描寫得最好的還是犯罪心理裡面的Frank。Frank他媽媽是一個妓女,他小時候他媽媽就死了,他就守在乾屍旁邊很多年。如果他看到你比較中意,可能就把你製成乾屍了。)

-------------------------------------------------------------------------------------------------
警長最後說了自己做的夢,說明人老了,還是有東西可以想得,想要有個依靠的。這些都是人的慾望。
但是那個殺人狂,沒有這些慾望。他從小的時候,就已經過著比老年更甚的孤獨的生活了。
如何可以讓一個充滿慾望的人去理解沒有慾望的人?

激情犯罪,罪犯會動用太多的情緒,情緒會使人失控,留下很多線索,就可以像獵人追蹤獵物一樣把罪犯找到。
而理智犯罪,則罪犯每一步都是按照計劃好的來,不會多出一點線索。偵探也會受到情緒的影響。當偵探的雜念多餘罪犯時,就很難推測出罪犯的心思。

-----------------------------------------------------------------------------
還有不要把這個殺人犯想的太複雜
變態殺人狂也並不是大家腦子想的那樣,凶神惡煞,陰險狡詐。
美國統計出來的,絕大部分的殺人犯,都是長相再平凡不過的,就像鄰居大叔或者隔壁大姐姐。

他是一個最簡單的人。他在問別人的問題的時候,是想要得到直接的答案,但是因為每個人都太複雜了,都會拐彎抹角,迴避直接的問題。這是最令他氣憤的事情。
其實這樣的人生活中很多,大部分是老實巴交的人,說話簡單直接,問問題也直接。他們是最容易被胡弄,被欺騙的人。老實人一般不發飆,發飆起來,是比一般人都要猛很多的。要是沒有那些喜歡捉弄他人,欺瞞狡詐的人,這個社會還會安穩很多。


獨來獨往、不屑於跟人類交朋友的汽瓶殺手,科恩兄弟請出賈維爾巴爾登這個西班牙大演員,算是找對了人:

英文片名「No Country for Old Men」,出自葉芝1928年寫下的經典《駛向拜占庭》,查良錚譯為「那不是老年人的國度」,袁可嘉則譯為「那地方可不是老年人呆的」。

查士丁尼大帝治下的拜占庭王朝(527-565),由於編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等一系列文治武功,使帝國的聲望達到了頂點。查士丁尼大帝被稱為「最後一位羅馬皇帝。」

在葉芝的心目中,拜占庭王朝是貴族文化最後的榮耀。《駛向拜占庭》表達了詩人對現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帶來的精神空虛和沉溺肉慾的厭惡,以及對理性精神的嚮往和推崇。

「老無所依」準確地傳達了影片要表現的社會氛圍:1980年的美國西部,人心不古、毒品泛濫、犯罪橫行;活下去,必須比敵人更狡猾和兇殘。

在暴力的旋渦中,沒有人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每個人的內心都無所依附,橫財等於橫禍,但規則有時也是絞索:遵守交規差點要了殺手的小命,令人哭笑不得。

警長只能用冷嘲熱諷面對不可捉摸的殺手,掩飾自己作為執法者的內疚和絕望: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瘋狂變態。

汽瓶(用來殺人、開鎖,威力驚人)殺手的髮型十分可笑,可笑到了滑稽的地步,類似江姐。出場就是死神的象徵,一身黑衣;警察志得意滿地向上級保證:

「沒問題,一切均在控制之中。」

問題大了,剛放下話筒,便被汽瓶殺手用最直接的方式勒殺。

閱片無數,從未見過哪個導演能在這種最可怕的場景中挖掘出黑色幽默:殺手用盡洪荒之力,面目猙獰——

頭部左右晃動,猛地傾向一邊,象是陷入了沉思,又象是高潮過後的疲憊:

移動緩慢,有著死神一樣的沉著和冷靜:

內心極其變態,完全不按牌理出牌,或者說,他有自己的原則和殺戮邏輯。凡是能夠活動的物體都有可能是他潛在的攻擊目標。開車途中,發現一隻與世無爭的烏鴉,也要騰出手來給它一個驚喜:

當然,要是你運氣不錯,猜對了硬幣的正反面,他也會有些遺憾地放你一馬。

最酷的是一個髮型時髦的太婆:「你沒聽見嗎?我不能說!」

簡直是在找死,怎麼可以對一個粗暴到了極點的傢伙這麼強硬哩?

每個人都以為髮型老氣橫秋的的殺手要大開殺戒,他卻一走了之。不是因為善心大發,而是隔壁隱約傳來抽水馬桶的聲音。

片尾:酷得流油的殺手突然遭遇車禍,狼狽不堪地逃逸。

太狼狽了,狼狽得你不相信他之前會那麼酷:

影片自然流暢地從一個鐵石心腸的殺手身上挖掘出黑色幽默,挖掘出深不可測的人的內心世界:蔑視人間法律的狂妄和生而為人的脆弱……

這條豹尾越嚼越有味道,甚至會想到希特勒自殺、日本挨了兩顆原子彈、卡扎菲慘遭爆菊……

《小兵張嘎》有句經典台詞:別看你今天鬧得歡,就怕以後拉清單!

《老無所依》這種水平的電影,如同26歲寫出《局外人》的加繆,偉大的天才。


詮釋了 The rule,其實這個規則大於每個人所想的。如果一輩子只能當個工匠,你就不要寄希望於發跡。為什麼拿到那筆錢後夜晚會睡不著回去送水。你內心知道自己所得合理不合理,永遠清楚。屏蔽不了你的內心的。尊重天命尊重規則就不會死,片中普通人認為的善惡都沒意義,可能普通人都以為最後警察會抓住他,詮釋所謂惡有惡報。比如殺手找錯的那間房,他殺的反而是三個持槍兇徒,那是不是也是那三個人的宿命呢?我相信他的智商已經理解到這個世界的最終規則。即使找錯了他也絕不留活口。二話不說就開殺。

他做殺手是機緣巧合決定的,但是那個拿他錢的人並不是。許多人分辨不了機緣和考驗。

便利店裡他對老闆說的那番莫名其妙的話,其實非常讓我驚訝,我當時已經可以定位這個人完全明白了「天命」的道理。這裡有一段經典台詞:


安東·齊格:1958年,所以它已經整整做了22年的旅行才抵達這裡,現在,它在這裡,有正面也有背面,所以你只管猜就對了。

加油站經營者:好吧,我想知道我能贏得什麼。

安東·齊格:任何東西。

加油站經營者:怎麼可能?

安東·齊格:你可以贏得任何東西,猜吧。

加油站經營者:好吧,我選正面。

(齊格移開了自己的手,發現硬幣確實正面朝上)

安東·齊格:做得好。

(加油站經營者緊張地拿走了堆成小山一樣的硬幣,而他顯然認為齊格嘴中的"任何東西",指的就是這個)

安東·齊格:別把它放到你的口袋裡,先生,別把它放到你的口袋裡,那是你的幸運硬幣。

加油站經營者:那你想讓我把它放到哪兒?

安東·齊格:任何地方,只要不是口袋,因為在那裡它會與其它硬幣混在一起,成為一枚普通的硬幣,它不應該得到這種待遇。

(齊格離開了,加油站經營者一直瞪著他走出去)


他並不是殺人狂和瘋子,這個人是遵循某種規則在做事。

他最後給了那個獵人機會,他是真的會放過他。但是獵人還是想賭一把。

大多數人何嘗不是在賭自己的命,但是結果是註定輸的。

這個殺手比你們更看的透徹。他殺的每個人都是有理由的。

上天不會讓違反規則和毫無用處的人活著。警察的粗心大意,他在路上遇到的各種庸人。

看懂了便知道他是某種邪惡,但是為什麼還活著,因為他在執行他的「任務」

所以你要好好活著,就要懂得規則以及不要貪圖不屬於你的,你要讓你的生命變的有意義一些。

至於他最後手撞斷那段,其實這種懲罰的意思就是說他還有活下去的意義。錢連孩子的嘴都能封上。

世道人心決定混世魔王的投胎轉世。而這種魔人比一般人更清楚「規則」是什麼,而他所行使的不過是清除掉不懂規則的庸碌人,節省這世界的資源。

一個庸碌的無知的「好人」產生的負能不亞於一個殺人狂。


其實不明白很多人看電影一定要「看懂」這個想法。沒錯,看懸疑,推理這類電影有很多的邏輯關係和複雜的人物之間的關係。譬如:穆赫蘭道,記憶碎片。需要理清思路,最終有自己的評價與理解。而有些文藝片,一些晦澀深刻的片子。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劇情。只是羅列某種情愫或是片段。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而是享受電影本身。好比我們旅遊,只是注重這個過程,而不是某個目的地。
老無所依(不談劇情,怕被怕轉)這部電影,我認為導演對氛圍的描繪把握很到位,對於鏡頭中美國的西部顯得很有張力,整體偏重黯淡的色彩,片中破舊旅店中昏暗的燈光,沙漠(暫且認為它是沙漠)曠野中沙海與藍天相接,濃重的西部風格就是這部電影的看點之一。這便是一種欣賞的角度吧。


老無所依作為一部超西部片 ,或者說心理西部片,一種反英雄的形式,對美國文化進行反思。從荒野無人大漠,進入繽紛繁雜凹仄的汽車旅店和小鎮,運動性的攝影造型,定型化的人物激烈的動作衝突,心存善良的牛仔和警長代表著正義和法律,冷血無情的變態殺手則是對立的反派,體貼可人的牛仔妻子代表著漂亮和正統的指引。不同於傳統的西部片,不再是昔日的西部英雄救美女打敗惡匪,而是一種反類型化反英雄化的趨勢。警察和牛仔並不能帶去秩序重新建立法律,而是殺手門違反傳統秩序規則,變態無情殺人為特徵,導致牛仔的非程式化死亡:沒有給鏡頭的亂槍射死;牛仔妻子也死去;警長到最後也無法追查到殺手,求助父輩長輩這一傳統權威無果,其實彰顯的是傳統秩序的坍塌。變態殺手意外遭遇車禍,向小孩求助後給錢,其實表明秩序規則的破碎化——變態也有自己的規則,但新社會沒有權威的規則。影片的意外結束意即表現於此。


有人說老無所依這電影硌應,看不明白 --有什麼看不明白的,它說的就是一真事兒
---姜文


「Rules(規矩)」是老無所依的關鍵詞,它不僅出現在了多個對話中,第一遍看完之後大多數人心裡都覺得「硌應」,就是因為情節的走向不符合觀眾心目中的「rules」。 為什麼呢?因為觀眾看多了流水線上下來的電影,已經適應了故事情節既有的「起承轉合」,大多數電影有經驗的人看一半連結局都能猜出來。但生活不是這樣子,生活本身是混沌的,我們是被社會,教育,家人教會了生活「有序」的那一面,但它還有雞犬升天和急轉直下的「無序」的一面。科恩兄弟就用一個故事展現了這另外一面。看看這些反好萊塢的設定:撿著錢的「好人」冒著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危險,見人殺人,絕不報警;一個反社會殺手,一路殺到底,從沒想過「悔改」二字;想把錢找回來的daytrader,出場一副牛逼哄哄的樣子,沒多會兒「璞」一聲就被崩了;經驗豐富的警長,永遠慢一步,最後也沒抓著犯人--這難道不就是生活么?

回到電影的title,「老無所依」。埃德警長看到路維林死去後,和另一個老警察聊天,感嘆人心不古,世態炎涼。對於他們而言,過去的世界和蘊含於其中的世界觀逐漸崩塌,崩塌後的碎片又不斷黏連拼接成新的世界,拼接的過程中,他們變老了,沒有氣力再去迎和新的世界。於是那個他們熟稔的「過去」只出現在夢裡,而後夢醒,而後「無所依」,這其實是原著小說想表達的意思。而科恩兄弟把「老無所依」放大成了「人無所依」。讓生活變得無法理解的並不僅僅是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遷,生活的本質即是「無所依」的。我們靠著普適的價值觀和被廣泛認可的既定規則,去理解生活,但這種理解一定是片面的,生活的本來面目跟我們一廂情願的「有序」可能連邊兒都不沾。於是,在《老無所依》里,殺人狂安東用誇張的兇器和一枚枚硬幣大刀闊斧地展示給我們生活「無序」的一面。安東最精彩的台詞莫過於這句「如果你的規則把你帶到了這無路境地,那這規則有什麼用呢?」 而更妙的是,作為一個不啻於社會規則而信命於偶然和混沌的殺手,卻踏踏實實地遵守著社會裡最最簡單直接的規矩 --「綠燈行紅燈停」--然後卻因為別人,一個「守規矩的」人橫衝直撞,被害得骨頭都撞出來了。這個情節就點明了混沌和有序的本質區別:有序的世界裡,你懂「規矩」就夠了,無序的世界裡,你懂什麼都沒用。

即,生活本無所依
That"s my two cents.


從追殺與反追殺的細節看《老無所依》的主題


這部影片在很多影迷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不少人眼裡,它具備了電影的所有元素,是奧斯卡最佳影片中的最佳,電影中的電影。對我個人而言,我也很喜歡這部影片,我認為這是一部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擁有強大精神內核的影片,如果攤開來說足夠寫成一本書,今天就摘取其中一個點來說,這個點就是追殺和反追殺的技巧。相信這也是本片吸引很多男性觀眾的最直觀的一個看點。圍繞這個點,我主要說三個人,分別是殺手、牛仔和老警長。

1、車輛。

殺手在追殺牛仔的路上一共換了四輛車,第一輛是警車,開出警局後,他利用警車的權威性逼停了一輛轎車,殺死車主並開走第二輛。之後和黑幫在事發現場見面,殺死黑幫分子並開走了他們的車,這是第三輛。第四輛則是養雞場的運貨車,他把這輛車清洗乾淨,然後開到牛仔家殺死了牛仔的老婆,但在離開的時候遭遇了車禍,他嚴重受傷但沒有再開車,而是選擇步行離開了現場。
經常更換車輛有利於甩開警察的跟蹤,因為警察可以根據登記資料輕易地追查到一輛車的行蹤。此外,長時間駕駛同一輛車勢必要遇到加油的問題,而加油站有攝像頭,而且人多眼雜,說不定還會遇到警車,更別說維修、充氣了。至於最後為什麼不開車,是因為手部嚴重受傷,不便開車,且容易被交警以危險駕駛的名義攔下來。

2、旅館。

影片三場最緊張激烈的戲都在旅館發生。確切的說是汽車旅館。
第一場戲,瑞高旅館。牛仔在入住的時候檢查了房間的私密性,外出回來後看到停車場上多了一輛車,敏銳的察覺到有危險。他叫計程車司機不要停,繼續往前開,直到繞開這排房子。然後他問前台要來房屋平面圖,另外定了一間通風管道和他原先住的那間相通的房子,因為他把錢箱放在了通風管道的轉角處,他可以用鉤子從第二間房子的管道口把錢拉出來。
這裡體現了牛仔超強的反偵察能力。如果他因為受傷和奔波疲極而眠,那不用殺手到場,那一車墨西哥人就把他幹掉了。就因為牛仔的警覺性和專業性,反過來讓這幫墨西哥人暴露在了危險地帶,因為錢箱中的信號發射器讓殺手緊隨而至,將死亡帶到了這間賓館。
和牛仔相比,殺手的手法更加細膩。他在辦理入住的時候就要來平面圖,仔細查看了整個賓館的房屋格局。他進入房間以後的一系列舉動很多人不理解,其實他是測試從開門到開燈到舉槍射擊要多少時間,他摸衛生間的牆,是用手感受牆體的堅實程度(確認高壓氣槍能否穿透),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步驟之間的時間損耗,以及確保攻擊有效。然後他脫掉了鞋子,不發出任何聲音。之後發生的事情完全在他預料範圍內,他從容不迫地滅掉了三個墨西哥人,自己毫髮無損。
第二場戲,養貓人酒店。這是兩人第一次正面交手,追殺和反追殺的能力高下立判。
牛仔辦理入住的時候看到店主養貓,他想到了安全問題,於是他多給了店主一百美金,讓他在看到可疑的人物來找他的時候通知他。這等於是讓前台成為哨兵,典型的軍人作風。
但是殺手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或者是店主嘗到甜頭後也想和殺手達成協議出賣牛仔,原因未可知,總之他被殺手斃了命。之後兩人隔著一扇門沉默對峙,前後關燈的細節令人叫絕。
關了燈就不會顯示身影,對方就無法判斷自己所處的方位。
殺手用高壓氣槍將門鎖撞開並擊打在牛仔胸口,牛仔吃痛但是沒有慌亂,他迅速從窗口逃離,帶著槍和錢箱躲避殺手的氣槍,成功攔截一輛車後又被殺手猛烈的『火力』逼停,然後用霰彈槍擊中了殺手的腿部。幸虧這一槍扳回點顏面,否則這一回合他可算全輸了。
從這個回合可以看出,牛仔的反追殺能力無法與殺手抗衡,更何況還有墨西哥人緊追不捨,再加上第三場槍戰戲,在美墨邊境那間酒店,他經受不住誘惑去妓女房間喝啤酒,放鬆了警戒(妓女也有可能和墨西哥人一夥),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
與之相比,殺手遇事冷靜理智,追殺與反追殺能力都一流,除了牛仔的亂槍,只有極其偶然的車禍才能對他造成傷害,想要對他耍小伎倆的老闆和二號殺手連他的毛都沒碰到就全部被他射殺。

3、自救。

牛仔拾到兩百萬美金後受不了良心的責問,半夜返回事發現場,被墨西哥人追殺,肩膀中槍,鳧水到達彼岸,身後的惡犬也跟了上來。他忙而不亂地打開手槍,吹乾槍膛,放入子彈,結結實實地對著惡犬的胸脯開了一槍。隨後他跑到山的背陽面處理傷口。因為對方使用的霰彈槍而且有一段距離,所以出血不多,傷勢不重,但是取出彈藥碎片非常麻煩。
這裡體現了牛仔作為退伍軍人所擁有的良好素質,如果他在上岸後沒有做吹槍膛那個步驟,即使上了子彈,也有可能無法擊斃惡犬,到時候還是死路一條。

上面說到在養貓人旅館中,殺手腿部被牛仔擊中一槍,之後他的一系列自救舉動顯示出他高超的智力。
因為他是殺人犯,所以他不能曝光自己的身份,而如果他帶著一褲子的血去買葯,肯定會引起警察的注意,而且藥店的工作人員要看到醫生開的處方才給葯,他還不一定能買得到。所以他不能通過正常渠道去買葯、接受治療,他選擇自己去藥房拿。
他先是坐在車裡觀察了很久路對面的藥店,決定先對停放在門口的一輛轎車下手。他將破布綁在鐵絲頂端,然後伸到郵箱里蘸了點油,用塑料片貼住油箱的口,然後將破布點燃,放在油箱口的外面,但是不蓋上油箱蓋,這樣從外面燃燒到裡面有一段時間,他利用這段時間走入藥店。隨後油箱爆炸,藥店里的人都跑出去了,他快速拿了所需的藥品,離開藥房。
回到旅館,他迅速展開自救。他用剪刀剪開褲子,因為直接脫會撕裂傷口。他用塑料紙鋪滿整張床,這樣就不會留下血跡。然後他泡了個澡,讓傷口的皮肉變得鬆軟。用酒精燈給器具消毒,縫好傷口,打消毒和生理鹽水針,然後用紗布裹住。這個過程有條不紊,不慌不亂,而且沒大聲喊叫,只是哼哼了幾聲。
當所有能和殺手過過招的人都失敗以後,導演派來了一輛不守交通規則的車子將殺手的手腕骨撞斷了。他當然不能倒地不起等120來救,所以他掙扎著起來,用100美元買來小孩的襯衫做成綁帶,然後一步一瘸的離開。
相比之下,牛仔給墨西哥街頭藝人100美金讓他們帶自己去醫院,就顯得缺少考慮,因為殺手既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查醫院的記錄來找到他。牛仔的思考方式還停留在文明的、社會性的層面,而殺手的思考方式則回歸到了動物層面。

社會層面也好,動物層面也罷,都比老警長好,因為他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因循守舊,無心越雷池一步。
縱觀全片,他都在倚老賣老的教訓他的小跟班。開頭那個被殺手勒死的警察沒有引起他足夠的警覺,滿地的屍體和燒毀的車輛沒有引起他足夠的警覺,當事人的妻子不惜暴露老公的行蹤來尋求幫助,也沒能引起他足夠的警覺,他只會在小跟班面前抖露他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積累下來的零散經驗,和為了讓當事人妻子相信自己而隨意編瞎話,由於太隨意,以至於後來對方說起的時候他就忘了。
警長和老同事吃完晚飯後,鬼使神差的回到牛仔被槍殺的現場,和開頭牛仔半夜返回黑幫火併的現場,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牛仔通過自己的努力逃脫了追殺,帶著200萬美金做起和老婆遠走高飛的美夢,而老警長呢,縮手縮腳,猶猶豫豫,最後看到殺手不見了舒了一口氣,看到地上的螺絲(通風管口被打開,錢箱被殺手拿走了)又悵然若失,他什麼都不能做。
所以,他是這個片子里最沒用的人。

很多人解讀說,《老無所依》這個片明已經說明本片的主題是傳統道義和善良逐漸被淡忘,社會價值更多被與日俱增的以暴力為形式的利益爭奪所代替,blablabla,在我看來是不對的,這是基於中文片名做出的解讀,是挾帶中國人的思維去思考這個片子。我覺得基於上面我所說的,no country for old man可以理解為沒有適合老人的天地,為什麼?因為他們(片中另有兩個老人都和老警長一樣喋喋不休,感慨時不我與)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永遠說的比想的多,想的比做的多,所以在追查牛仔這一路上,他始終都落後殺手一步,是他的老邁和無能在間接地縱容慘案的發生。就這麼簡單。


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口味一直很專一,早年偏重大製作史詩,後來偏重名人傳記和反映社會問題的電影(結局和諧的)。在88部奧斯卡最佳影片中只有很少幾個異類,最近的一次便是2008年獲獎的《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如果你不了解導演科恩兄弟,也不明白這個奇怪的片名和這部電影到底想表達什麼,單單是作為一部黑色風格的犯罪懸疑驚悚片,《老無所依》就已經非常精彩。


首先,你一定無法忘記哈維爾·巴登演的這位冷麵殺人魔,當年他也憑此角色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哪怕多年之後,要評個影史10大殺人狂之類的角色,《老無所依》里的這位安東,一定榜上有名吧。

無論是醜陋的髮型還是冷峻的表情,還是他非常獨特而炫酷的兩大殺人利器–氧氣瓶和消聲霰彈槍,都透露著他完全沒有作為人的感情和同理心,甚至作為動物的為生存才鬥爭的意識。妨礙自己的人和目擊自己犯罪的人當然必須死;需要換輛車,車主礙事去死;面前這人死不死無所謂,那拋個硬幣讓對方猜,猜錯就死;甚至路邊的一隻烏鴉,嗯,開一槍。他甚至並非是要像其他殺人狂一樣以殺戮取樂,他只是無視人間一切規則和情感,面對他人的生死,就像踩碎一片落葉一樣,偶爾下放決定權給硬幣。同時,他有著非常冷靜的頭腦和強悍的戰鬥力,他心細如在槍戰前去隔壁房間考察牆壁的厚度,他頑強如製造爆炸再趁亂去藥店拿葯為自己療傷。殺人狂到這種境界,也可謂是超凡脫俗了。


有這等牛人還需棋逢對手,本片有獵人盧韋林(喬什·布洛林)和老警察艾德(湯米·李·瓊斯)挑起了大梁,他們也都不是等閑之輩,和安東周旋上演了不少精彩戲碼。但是,和許多犯罪電影熱鬧非凡的槍戰、爆炸、髒話連天相比,《老無所依》的風格非常的冷靜,就像殺人魔安東的風格一樣。節奏張弛有度,許多地方還故意留白,不僅逼格驟升,還能讓觀眾用自己的想像空間來嚇死自己。在美國西部,到處透著一股安靜、蠻荒的氣息,生命在這種環境中就像荒草一樣,感受不到溫情。大多數時候,你看到的是慢節奏的荒涼野外,或是寂靜的小鎮午夜,或者一些人的絮絮叨叨,突然殺戮開始,砰砰砰幾秒鐘結束,一切又回歸慢節奏的荒涼。有一種上天和人們對各種殘酷都安之若素,甚至置若罔聞的感覺。不需要廉價的爆炸和髒話,在盧韋林在黑夜中望見遠處自己的車邊停了另一輛車時,或是在汽車旅館裡的通風管里捉迷藏時,或是門縫中出現一雙無聲的影子時,甚至是安東和雜貨店主那夾雜著困惑和恐懼的無聊對話中,觀眾在那寂靜或絮叨的等待中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這樣的一種黑色風格中,也少不了一些科恩兄弟式的幽默。本片的台詞,既不像正規戲劇那樣規整,也不像日常口語那樣隨意,就有一種科恩兄弟的角色才有的說話方式。比如見多識廣的老警察對犯罪現場的輕描淡寫,有殺人魔對著驚恐的會計說「Do you see me」,也有盧韋林的老婆犯二的不停嘮叨(」Lewelyn」這個多音節名字就帶著一股土氣的好笑的感覺),還有衣著光鮮的裝逼犯卡森上校(伍迪·哈里森),廢話太多自然下場不好。那怕是安東提著氧氣瓶開門這一手段,也透著一股荒誕的幽默感。

然而,如果把這部電影單做帶著黑色幽默的犯罪驚悚片來看,你應該會不滿於它竟然沒有個了斷,或者說,沒有結局。你也許還會疑惑,為什麼老警察要絮絮叨叨那麼多往事,為什麼這片要叫「老無所依」。這就要把這部電影放在一個更廣的維度來看了。觀察導演科恩兄弟的作品,從長篇處女作《血迷宮》開始,到《冰血暴》,再到《老無所依》,以及後來的《閱後即焚》之類,都是群戲,都是每個人都打著自己的算盤,都以為自己能掌控局勢,最後局面都不可收拾的故事。


就拿本片的幾個主要角色來說,盧韋林是個經驗豐富的獵人,從他細心的藏錢,旅館開房狡兔三窟,面對獵狗追殺還從容把槍弄乾再開槍,和殺人魔安東能打那麼多個回合便可知。由此他就過於自信,認為撿到的兩百萬就是自己的了,可以從此改變生活。最終他應該恨不得自己從沒見過這兩百萬。盧韋林的老婆,埋葬了母親,以為終於一了百了,豈知噩夢還在後頭。老警察艾德,是個明察秋毫且見過世面的警長,從他和年輕警察的對話便可知他的老練。直到他遇到安東這個前無古人的魔王,他始終未能得手,有心無力。哪怕是重新制定世界規則的殺人魔安東,也曾中了盧韋林一槍而狼狽不堪,最後他好好開著車(過的都是綠燈),卻被側面闖紅燈的車撞個稀爛,要向騎車少年求助。更不用說戴著誇張帽子的自信滿滿的卡森上校了。正如安東所說:「如果你的規則把你帶入了這幅田地,你的規則還有什麼用呢?」

所以,老警察最後沒抓到殺人魔是必然的,殺人魔最後的車禍也不是多餘的。因為這部電影里的事態發展必須沒能滿足任何一個人的計劃,這個世界是如此的複雜和無情,人在這個世界中是如此的渺小和無力,事件的發展是有邏輯的,但這邏輯從來不掌握在人手裡。這個暗含的主題,在片中許多看似沒用的廢話對白中都不斷提及。比如老警察對盧韋林老婆說的那個寓言,有個人想用槍殺牛,結果牛一掙扎子彈彈回來把自己給傷了。其實點題從片頭旁白就開始了,老警察艾德抱怨世風日下,父輩的世界多美好,警察不用帶槍,呼應他在片尾訴說的自己和父親在一起的夢境。而現在的人們染髮穿環沒禮貌,為不可理喻的動機犯罪,對應片尾的突然一句「然後我醒了」,象徵著他終於明白,這個世界他已經搞不定,他這個老人無所依靠,正所謂「老無所依」。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本片的海報,表面上看是盧韋林帶著巨款潛逃,但無論如何逃脫不了殺人魔安東的陰影,完全無所依靠。其實引申開來,這片要說的不僅是老無所依,無論是獵人還是殺人狂,還是無數沒句台詞就歸西的可憐路人,自己的實力不可依靠,自己的規則不可依靠,自己的運氣不可依靠,我們每個人面對這個世界,也都無所依靠,正所謂「所有人都無所依」。

肥嘟嘟看電影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你是否也「老無所依」

------寫給青春,送給二十五歲的自己

影片在警長(Bell)的喃喃自語的中開始,鏡頭掠過西部廣袤的戈壁與荒漠,轉到了殺手(Chigurh)身上,他成功的殺死了警察並逃脫,而後牛仔(Moss)尋到百萬美元,警長(Bell)對案情展開調查,接下來Chigurh殺掉每一個阻礙他行動的人,並最終拿到錢;而Moss則忙於逃命直至被殺;Bell始終沒能找到Chigurh,之後心力憔悴的Bell向叔叔傾訴自己的苦悶,一切不了了之。在一個清晨,退休的Bell向妻子談起自己的兩個夢,影片也就此結束。

Chigurh是一個有著特殊性質及身份的配角,儘管戲份不大,可他的存在卻高於電影中任何其他人物。如果說Bells是整部電影的「戲眼」,那麼他則是「戲魂」,抓住電影中對Chigurh言語及肢體上的細節的刻畫才能很好的理解他在本片中的地位。

加油站里Chigurh蔑視的對老闆說,「You"vebeen putting it up your whole life.You just didn"t know it.....Look...... Ineed to know what I stand to win.....You stand to win everything. Call it. 而在Chigurh看來每個人都是賭徒,不可否認,有誰不曾為了利益而去賭上一把呢。或許這就是現今社會的價值理念,而反觀之決定硬幣的正反的其實就是你自己,你選擇了死或生。

生命本就是一個變動的過程,有時是出於追求,有時是迫於無奈,我們一直在輾轉,奔波,穿梭於理想與現實之中,就像那枚58年的硬幣經過22年流浪到這裡一樣。你無法預測即將要到來的事情,而油站老闆也無法回答他從天普市來到這裡原因,一切只是命運。可這一切又彷彿是虛幻的,由生至死,我們都只是一個人,那張褶皺的糖紙在鏡頭下慢慢的舒展開來,雖然帶有些許摺痕,但仍是張糖紙,導演用它還原了人生的本色。

人類的名字叫慾望,慾望的背後有一個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洞。Wells想用錢換回一條生路,Chigurh不屑的說道:I know where it"s going to be......It will be brought to me andplaced at my feet。 Chigurh就像是慾望的衍生物-黑洞,任何時候他都會和慾望在一起。Wells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我只是一個投機者!「對於他的投機,Chigurh嘲笑道:If the rule you followed brought you to this,......of what use wasthe rule?在Chigurh看來我們都是投機者,他說的何嘗不是對我們每個人的嘲諷,命運從不憐憫任何人。

Wells死前憤怒又無奈的說:Do you have any idea how crazy you are? You mean the natureof this conversation? I mean the nature of you。他曾經告訴Moss:He"s apeculiar man. Might even say he has principles. Principles that transcend moneyor drugs or anything like that。

Chigurh找到了Jean,她拒絕猜硬幣,她看透了Chigurh,I knowed you was crazy when I saw you sittin" there.I knowed exactlywhat was in store for me......I ain"t gonna call it.The coin don"t have nosay.It"s just you...... Chigurh道出了自己做事的原則:Well, I got here the same way the coin did. 既然Chigurh一直是通過拋硬幣來作出決定,那麼整部電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硬幣VS百萬美元。而每一個垂涎百萬美元的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最終卻沒有一個贏家(Chigurh本身不存在),這樣看整個故事就是一個「零和博弈」賭局。

以Bell的年齡和電影的敘述看他正是oldmen的代表,片尾的夢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片中的其他人物如Moss、Wells、Chigurh,墨西哥人等等,他們多數是中年人,鮮有老年人,他們所處的階層也恰好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再看影片的名字「no country for old men 」,其實主語並不是old men,老無所依指向的是一種社會狀態,這種狀態的主體是country,bells只是一個感受者,Ellis曾對Bells描述過他感受的狀態「This country is hard on people.You can"t stop what"s comin".Ain"tall waitin" on you.That"s vanity.」

這種狀態聚焦於Chigurh這樣一個變態、瘋狂、毫無原則、無所顧忌的殺手身上。Bell質疑他的存在,因為他就像一個鬼魂。一切看似是潮流帶來的,對於潮流在片中還有兩個場景,一:Moss受傷後向行人購買襯衫與啤酒,二:Chigurh遭遇車禍後購買襯衫。面對金錢的誘惑年輕人有著近乎相似的表現。在我看來Chigurh存在於每一個人的腦袋裡,他可以像病毒一樣瘋狂的傳播,並永遠跟隨著我們對利益的慾望,就像那類非常瘋狂的沒有由頭想法,有些僅僅是臆想,而有些被人付諸於行動(就像Bells在開篇說的那件案子),它挖出我們骨子裡的惡毒、兇狠、殘暴,把這一切加諸於這個世界,幾乎要摧毀一切。

影片的末尾Bell絮叨自己的兩個夢,一個是關於丟錢的,一個是父親在寒冬的冬夜領著Bell去生火。這一段看似來的很突兀,卻非常值得品味。

第一個夢提到了一個關鍵東西「錢」,「錢」貫穿於整部電影中,也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中,而「錢」只不過是物質財富的符號。Bell毫不在乎,因為物質是可傳承再創的,而他缺失的是精神財富,一種不可繼承的精神依靠。騎馬生火代表著精神上的追求,就像海子的詩「以夢為馬」,Bell在某種程度上迷失了自己的夢,也可以說在沿著父輩的足跡尋找自己的夢,一段思想的旅程。思想是靈魂的外套,它的迥異賦予我們不同的色彩,對於這個世界又顯得如此的單薄,不足以抵擋外來誘惑對自己的侵蝕,我們要去尋找溫暖,甚至是自己溫暖自己。Bell一直希望:上帝在他年老之時以某種狀態常駐其心,但並沒有。可他毫無怨言,我想Bell知道自己該以怎麼樣的狀態去尋找,但不知道去尋找什麼,或許堅守的過程即是結果。

整部影片透露出濃重的宗教與哲學氣息,感覺更像是是對架構於基督教文化之上的西方文化的一個拷問,結果是什麼很難說,不過縱觀全片,科恩兄弟還是很樂觀的。借用片尾的那一句話:I knew that whenever I got,there he"d be there.

後記:片中人物的打扮頗具牛仔風格,牛仔最初源於美國西部大開發時代的淘金工,後又流行於牧馬人。可以說牛仔是美國民族與精神的一種印記,代表著美國人的開拓與創新。當今社會的知識領域的空前擴張使人們對自我的認識越來越清楚,人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模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導演選取牛仔形象更多的是暗示現代人對於精神價值探索追求面臨的問題如同以前的西部大開發一樣, 以往的道德底線與價值理念在新的時代也要面臨著新考驗。

如若抱怨年輕的一代純真不再,我們又曾為他們做過些什麼。

偶爾會想起那個純真的年代,如今你已青春不再,而我亦老無所依。


作者電影通常都包含了導演連續一貫的世界觀, 科恩兄弟所有的電影基本上都有一個貫穿的主題,就是所謂「荒誕感」。(這部後面的《嚴肅的男人》也是在講這個主題)
大部分人(以片中湯米李瓊斯飾演的老警察為代表)都相信理性、秩序、因果律以及正義、道德、法律……而在科恩兄弟眼裡我們身處的是一個非理性的世界,充滿偶然性、混亂無序、無從把握。殺人狂這個角色代表了這個世界非理性的一面,他的大部分行為無法用以通常的犯罪動機來解釋。比如投一個硬幣決定一個陌生人的生死,有什麼道理可言?
影片最後,老警察過去一生中所相信的理性、秩序全部崩然倒塌,被一種荒誕感所取代,所以他用一種疲憊的聲音(旁白)表達出他的無力感——我們身處的是一個無法理解無法把握無從解釋的世界。


我只閱讀了@電子騎士 的答案。對片名的解讀有些不同的意見,寫出來討論一下:

在我看來,片名No Country for Old Men中的「老人」,即不代表電子騎士認為的「宿命」或「永恆的追求」,也不指向old style,我認為片名和影片的內容本身都表達得清清楚楚:你行你就上了。不行你就死翹翹了。世界就是這麼hard core,no country for old men.

所以,這裡的「老人」是指失手了的人、沒能贏下去的人。

縱觀影片里的每個角色,除了自己以外別無依靠。沒有命運對主角的格外垂青,也沒有任何僥倖可以依賴。每個人都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能力,並且永不鬆懈,才能為自己贏得一線生機,但也阻擋不了當對手發揮更好時自己終局到來的腳步。當結果發生時,不管是誰,你都得乾脆利落地死掉。

這樣硬梆梆的叢林氣息,才是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真正味道吧?

電子騎士起的標題很抒情,意蘊卻軟綿綿的,沒有配上這絲硬漢氣質。


前面排名第一第二的回答有點牽強,不請自來,怒答!

在正式回答前,先提一個概念:二度創作。字面理解的意思是對原有作品進行二度解讀或創作。舉例來講,曾經經歷過無數次考試的我們,一定對語文試卷上關於閱讀文章片段,分析作者意圖的問答記憶深刻。我們碼在下劃線上的答案便是對作者中心思想的「二度創作」,當然,它還有個俗氣的名詞——「意淫」(嗚嗚嗚。。節操呢。。。)。


「如何理解XXXX電影」這裡的理解便是一種二度創作。


前面有人說電影名翻譯成老無所依有點讓人費解,英文原著名就是No Country for Old Men,單從字面上理解,其實並沒有什麼好挑剔的,但是把電影解釋成與「老年」「無力感」「迷茫」等等有關就有點小看導演的意圖了。


電影的兩個主角老牛仔Moss和變態殺手Chigurh(忽略老警長吧,他只是個醬油),都是絕頂棘手牛逼的人物。變態殺手的狠勁就別說了,用氧氣罐秒殺車主以及在警局謀殺警察時地上一道道鞋印相信大家都還歷歷在目。老牛仔Moss也不簡單,海軍陸戰隊退役軍人,偵查反偵查能力絕對一流,這個從後面兩人貓捉老鼠和老鼠捉貓的遊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故事敘事主線是這樣的(嚴重劇透,慎入):老牛仔在一場黑幫火拚現場拿了黑幫的錢,黑幫不死心,找來變態殺手,變態還不只是變態,他還想獨吞錢,當場就把黑幫的人秒殺了。之後老牛仔一路躲避追蹤趕往墨西哥,變態殺手一路追蹤牛仔。變態殺手感覺很不爽時還順手殺了幾個人,然後威脅老牛仔說:「老牛仔,不還錢,我殺了你妻子」,然後他果然下了狠手,老牛仔徹底怒了。後來老牛仔發現了錢箱子里的追蹤器,變被動為主動,變態依然很囂張,後來兩人不可避免的相遇了,發生短暫火拚,火拚結果是慘烈的,雙方都受了傷 ,最後的最後誰都沒有了結對方。結局是:老牛仔被一夥墨西哥小混混亂槍打死,變態開車時被一輛衝撞過來的汽車撞得嚴重內傷。


綜上科恩兄弟的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意思是:即便再牛逼的人,在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渺小、不可控的事件或人物時,你也是很無能為力。

以上。。


你記住我說的兩點就可以了
公路片 = 散文, 說的是,今天天氣不錯,我到公園轉了一圈,很高興,就回家了。
西部片 = 敘述文,說的是,有那麼一件事,後來balabala。
就科恩兄弟來說,他們其實是宿命論的敘述文,講給你聽一個這樣的故事,全部的東西都很突兀可是又恰如其分的發生了。
總的來說,他們的電影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人老去的速度,總是趕不上環境發展的速度,然後你的滯後了,然後你的老去了,然後你就死了。就是這麼一回事。


No Country for Old Men.
很多人可能被這種文藝的片名給欺騙了。我也是,當我發現是一部西部警匪片的時候,驚的嘴巴都合不攏。

看了兩遍以後,發現片名跟內容是契合的。片名也有助於我們理解科恩兄弟想要表達的東西。

一個混亂的,沒有秩序,沒有安全感的社會,最終我們都會老無所依(這種態度從老警長的幾段台詞可以體現)。


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沒有之一 完美


看不懂 也不覺得好看 感覺上當了


就我個人而言,電影有兩種,一種是《老無所依》之外的眾多經典電影,這一類電影可以稱之為浪漫現實主義電影,因為裡面有很濃重的人為安排,充斥著編劇們矯揉造作的編排,人為地創造出愛情、友情、動作、幽默、恐怖等等,你在看這些電影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提醒自己這是電影不是現實,即便很多導演都標榜自己的電影為現實主義。另一類電影就是科恩兄弟導演的《老無所依》,這部電影的黑色氣氛和開放感讓人一下子難以接受,每每在你認為按電影慣例情節應該這樣發展的時候,你卻發現故事走向了另一個方向,一個完全不受你控制的方向,一個完全顛覆你的電影常識和電影邏輯的新方向。這部電影在你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突然走向高潮,而當你理所當然地認為電影結局出會出現高超的時候男主角卻不明不白的死了,留給人的只有一個模糊不清的屍體。


  這部由追逐和屠殺構成的黑色電影,就像每個男人做過的那種噩夢——既心驚膽戰又讓人難以遏制的想翻回去一次次重溫。在兩個小時的膠片中,時間、空間與人物精確的組織構成了沒有瑕疵的景象,它打通了從視覺到大腦皮層再到心靈的通道,直至整個故事的敘述成為一種思想和哲學——貪婪、謊言、暴力、冷酷等黑暗元素構成的人生就像多重世界的重組,它揭開了每個個體生命的真相——不可預知的歸宿和可以預知的歸宿同樣痛苦。

  就像約翰.列儂說過的:「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ill you a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也許正是這種不可預知才讓科恩兄弟的電影觸探到了人生的本質。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有嘻哈》第十期?
《低俗小說》(Pulp Fiction、《黑色追緝令》)這部電影牛在哪?
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在影視劇和動漫中進行「振聾發聵」的說教?
如何評價微博紅人劉梓晨在《奇葩大會》節目中的表現?
如何評價電影《醉鄉民謠》?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美國電影 | 科恩兄弟 (Coen Bros) | 老無所依(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