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為什麼不會生鏽?


不鏽鋼的耐腐蝕性取決於鉻(Cr)。
在鉻的添加量達到10.5%時,鋼的耐大氣腐蝕性能顯著增加,但鉻含量更高時,儘管仍可提高耐腐蝕性,但不明顯。原因是用鉻對鋼進行合金化處理時,把表面氧化物的類型改變成了類似於純鉻金屬上形成的表面氧化物。這種緊密粘附的富鉻氧化物保護表面,防止進一步地氧化。這種氧化層極薄,透過它可以看到鋼表面的自然光澤,使不鏽鋼具有獨特的表面。而且,如果損壞了表層,所暴露出的鋼表面會和大氣反應進行自我修理,重新形成這種氧化物"鈍化膜",繼續起保護作用。 因此,所有的不鏽鋼元素都具有一種共同的特性,即鉻含量均在10.5%以上。

當在不鏽鋼中加入鎳元素後,就成為了奧氏體不鏽鋼,鎳的加入以及隨著鎳含量的提高,導致鋼的熱力學穩定性增加,因此奧氏體不鏽鋼具有更好的不銹性和耐氧化性介質的性能,且隨著鎳含量增加,耐還原性介質的性能進一步得到改善.值得指出,鎳還是提高奧氏體不銹耐許多介質穿晶型應力腐蝕的唯一重要元素.


不鏽鋼一般可分為奧氏體型、奧氏體-鐵素體型、鐵素體型、馬氏體型和沉澱硬化型五類。
其中,奧氏體型不鏽鋼主要合金元素為鉻和鎳;鐵素體型鋼主要合金元素為鉻,不含鎳;奧氏體-鐵素體不鏽鋼是在18-8型奧氏體不鏽鋼的基礎上添加更多的鉻、鉬和硅元素,或降低含碳量製成;馬氏體型不鏽鋼主要合金含量是鉻,其含量在13%以上;沉澱硬化型不鏽鋼是鐵-鉻-鎳合金,為了發展高強度和高韌性,通過加入AL、Ti、Nb、V、N,在時效熱處理過程 中形成沉澱相。
不同類型的不鏽鋼,其耐蝕機理也盡不同。其中發生鈍化現象是不鏽鋼耐蝕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其他兩個回答的,在金屬材質表面形成一層百度為幾納米的起保護作用的薄膜,阻滯了陽極反應的進行,使電位升高),但該現象至今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統一的理論。實際應用中,防腐蝕措施有,在材料中加入高電位的合金元素,如在鉻鋼中加入鎳;加入容易鈍化的合金元素,如在鐵中加入鉻;此外還有減少合金中的雜質等等。


受到邀請之後楞了兩分鐘,然後自覺悲哀,學了4年材料了,我依然沒辦法簡單地概括出不鏽鋼為什麼不銹??

首先說不銹是相對而不是絕對地
其次簡單來說就是因為相對地發生了氧化,形成了緻密的氧化膜,阻礙了氧化反應的進一步擴展,不鏽鋼的生鏽被控制在了很小的範圍之內
再次,LS所說的有一點不太認同,常見不鏽鋼中最主要的摻雜元素一般是鉻,其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形成氧化膜,另一方面提高了合金的電極電位,同時也有助於奧氏體的形成
最後呢,不鏽鋼這個東西,其實挺複雜的??哎??慚愧


不鏽鋼中含有大量的鎳元素,大量的鎳元素降低了鋼的共析點,使得奧氏體能在室溫下存在。
奧氏體由於晶體特性,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後能在不鏽鋼表面生成緻密鈍化膜,組織不鏽鋼進一步氧化。因此不鏽鋼不會生鏽。


作為華南最大的某不鏽鋼鍊鋼廠工程師,覺得有必要回答這個問題。

1,不鏽鋼不是不會生鏽,也同樣會在表面生成一種氧化物。目前市面上所有的不鏽鋼的不銹機理都是因為存在Cr元素。不鏽鋼耐蝕的根本原因(機理)是鈍化膜理論。所謂鈍化膜就是在不鏽鋼的表面有一層以Cr2O3為主的薄膜。由於這個薄膜的存在使不鏽鋼基體在各種介質中的腐蝕受阻,這種現象稱為鈍化。這種鈍化膜的形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鏽鋼本身就有自鈍化的能力,這種自鈍化能力隨鉻含量的增加而加快,因此它才具有了抗銹性;另一種較廣泛的形成條件是不鏽鋼在各種水溶液(電解質)中,在被腐蝕的過程中形成鈍化膜而使腐蝕受阻。當鈍化膜被損壞後,立即又可形成新的鈍化膜。

不鏽鋼鈍化膜之所以具有抵抗腐蝕的能力,有三個特點:一是這個鈍化膜厚度極薄,在鉻含量&>10.5%的條件下,一般只有幾個微米;二是這個鈍化膜的比重大於基體的比重;這兩個特點說明這個鈍化膜既薄又緻密,因此,這個鈍化膜很難被腐蝕介質擊穿去快速腐蝕基體;第三個特點是這個鈍化膜的鉻濃度比基體高三倍以上;因此鈍化膜有很高的耐腐蝕性。


2,不鏽鋼一定條件下,也是會被腐蝕的。不鏽鋼的應用環境極其複雜,單純的氧化鉻鈍化膜還不能適應高耐蝕性的要求。因而根據使用條件的不同還需要在鋼中加入鉬(Mo)、銅(Cu)、氮(N)等元素,以改善鈍化膜的組成,進一步提高不鏽鋼的耐蝕性。添加Mo,由於腐蝕的產品MoO2-靠近基體而強烈促進集體的鈍化,阻止了對基體的腐蝕;添加Cu使不鏽鋼表面鈍化膜中含有了CuCl,因它與腐蝕介質不發生作用而提高了耐蝕性;添加N,由於鈍化膜富集了Cr2N,使鈍化膜中Cr濃度提高,因而提高了不鏽鋼的耐蝕性。


不鏽鋼的耐蝕性是有條件的,一個牌號的不鏽鋼在某一種介質中是耐腐蝕的,但在另一種介質中可能遭到破壞。同時不鏽鋼的耐蝕性也是相對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不鏽鋼在所有環境中都是絕對不腐蝕的。

3,敏化現象。不鏽鋼因含有Cr在表面形成氧化鉻薄膜,失去化學活性,稱為鈍化狀態,但奧氏體系若經過475~850℃溫度範圍時,C會與Cr結合生成碳化鉻(Cr23C6)析出在晶體邊界,因此晶界附近的Cr含量大減,成為貧Cr區。此時,其耐腐蝕性會降低,對腐蝕環境特別敏感,故稱為敏化現象。敏化現象在氧化酸的使用環境最容易腐蝕,此外還有焊接熱影響區和熱間彎曲加工區。其防治方法有:


a) 在475~850℃溫度範圍升降時,迅速通過,讓Cr沒有足夠的時間和C結合,無法析出碳化鉻。


b) 對已經發生敏化現象的不鏽鋼施以高溫固溶化處理,加熱至足以使碳化鉻分解的溫度(1040~1150℃),然後急速冷卻,使碳化鉻來不及析出。


c) 選用低碳型不鏽鋼加入304L、304LN、316L、316LN、316J1L、317L、317LN,使Cr無法與C結合。一般C含量在0.05%以下,焊接便不會產生晶界腐蝕,但須特別注意清潔,避免油污等含C物質的污染。在濃熱硝酸或含氫氧酸的混合酸中使用,C含量最好在0.03%以下。


d) 選用含鈦(Ti)或鈮(Nb)的安定型不鏽鋼,如316Ti、321、347、348,由於Ti、Nb與C的親和力都大於Cr,而且碳化鈦與碳化鈮的析出溫度比碳化鉻高,所以可避免碳化鉻析出。


4,好了,那麼不鏽鋼什麼情況下會腐蝕呢?其實不鏽鋼並不是一定不生鏽,只是在同一環境下比其它鋼材的腐蝕速率低很多,有時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腐蝕的條件包括:

l 1. 材料的特性: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

l 2. 環境的條件:溫度,濕度,流體的速度,含氧量及PH值

l 3. 造成腐蝕的媒體:酸,鹼,鹽,氧化物,有機物及微生物

按照腐蝕形式分為八大類


1.全面腐蝕、均勻腐蝕

為最單純的一種腐蝕,金屬表面出現一層均勻的腐蝕產物,一般鋼鐵在大氣中的生鏽均屬這種類型。此形態的腐蝕使金屬表面均勻產生一層腐蝕生成物,腐蝕減薄的厚度是均勻一致,常發生於大氣的腐蝕或酸液的腐蝕。


2.電流腐蝕(伽凡尼腐蝕)或異金屬接觸腐蝕

將兩種不同金屬組合之組織構造置於腐蝕環境(電解液)中,化學性質較活潑或電位較低的金屬側會加速腐蝕,惰性較大(正極)或電位較高的金屬則會減慢腐蝕。舉例:鋼管和銅管相接,則屬低電位之鋼管會加速腐蝕,此種電位差稱為伽凡尼電池,所形成的腐蝕稱為異金屬腐蝕或伽凡尼腐蝕。


3.間隙腐蝕

間隙腐蝕為發生在組織結構縫隙內部的腐蝕,縫隙處因對流不良,易產生附著物或沉積物,所溶存氧氣比外部稀薄而造成陽極,外部富氧區為陰極,形成了一種氧濃差電池,於是開始腐蝕。


4.孔蝕

孔蝕只發生在具有鈍化膜之材料,如不鏽鋼或鋁合金。最初於材料表面凹處或表面缺陷處,因液體對流不暢,缺少氧氣區為陽極,凹處外圍氧氣充足為陰極,兩者成為濃差電池而開始腐蝕。孔蝕與間隙腐蝕有許多相似之處,但間隙腐蝕需要先有縫隙之存在,而孔蝕則會自行產生間隙(孔穴)。


5.晶界腐蝕

當合金中的組成成份或雜質於晶界發生析雜時,則在材料的晶界間產生電位差,使電位較負的金屬,在金屬接觸處發生腐蝕,此種腐蝕是沿著晶界面進行,造成如裂縫般的腐蝕。如聚硫酸存在於 304 不鏽鋼表面造成敏化,在應力存在下導致材料破裂。


6.選擇腐蝕或分離腐蝕

合金中的某一種金屬元素被選擇性的侵蝕析出,合金成份隨即改變,失去原有的合金特性,此種破壞稱為選擇性侵蝕。被析出的金屬元素,通常都是其中化學性較活潑的成份或電化學電位較低的金屬元素。最常見的例子為黃銅(30%Zn + 70%Cu)中的鋅,因腐蝕而失去鋅,失鋅部位的表面顯出銅的原有紅色,肉眼可以分辨出來紅色和黃色,所以也稱為失鋅作用。


7.應力腐蝕

應力腐蝕破裂乃為金屬受到應力和特定腐蝕環境下與拉應力共存而起之破裂現象,其破裂形態首先自表面開始,腐蝕沿著金屬的結晶格子延伸而發生龜裂,但有時是穿越晶粒破裂,最後導致嚴重的損壞。所受到的應力可能是冷作或加工時所留應力。


8.沖蝕

腐蝕是一種化學作用,但如果金屬和腐蝕環境有相對運動時,兩者之間必有機械磨擦或撞擊,則金屬受到腐蝕破壞速率必然加快,此種現象稱為沖蝕。此種腐蝕常發生於流體改變方向處,流體若含溶氧或 pH 值較低皆會加速腐蝕,其形狀大都是沖蝕腐蝕為溝槽狀。


下面再說說不鏽鋼中各種元素的作用,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


1)鉻——是構成不鏽鋼的基本元素
鉻是決定不鏽鋼耐腐蝕性能的最基本元素。在氧化性介質中,鉻能使鋼的表面很快形成一層實際為腐蝕介質不能透過和不溶解的富鉻的氧化膜,這層氧化膜很緻密,並與金屬基本結合得很牢固,保護鋼免受外界介質進一步氧化浸蝕;鉻還能有效地提高鋼的電極電位。當含鉻量不低於12.5%原子時,可使鋼的電極電位發生突變,由負電位升到正的電極電位。因而可顯著提高鋼的耐蝕性。鉻的含量越高,鋼的耐蝕性能越好。當含鉻量達到25%、37.5%原子時,會發生第二次第三次的突變,使鋼具有更高的耐腐蝕性能。

(2)鎳——單獨不能構成不鏽鋼

鎳對不鏽鋼耐腐蝕的影響,只有它與鉻配合時才能充分顯示出來。因為,低炭鎳鋼要獲得純奧氏體組織,含鎳量需達24%;要使鋼在某些介質中的耐腐蝕性能顯著改變,含鎳量需在27%以上。所以,鎳不能單獨構成不鏽鋼。而在含鉻18%的鋼中加入9%的鎳,就能使鋼在常溫下獲得單一奧氏體組織,並可以提高鋼對非氧化性介質(如:稀、、磷酸等)的耐蝕性,並能改善鋼的焊接和冷彎等的工藝性能。


(3)錳和氮——可代替鉻鎳不鏽鋼中的鎳
錳和氮在不鏽鋼中有鎳相仿的作用。錳的穩定奧氏體作用為鎳的二分之一,而氮的作用比鎳大很多,約為鎳的40倍左右。因而錳和氮可代鎳獲得單一的奧氏體組織。但錳的加入會使含鉻低的不鏽鋼耐蝕性降低。同時,高錳奧氏體鋼不易加工。因此,在不鏽鋼中不單獨使用錳,只用部分代替鎳。


(4)鉬和銅——能提高某些不鏽鋼對某些介質的耐腐蝕性能
鉬和銅能提高不鏽鋼對、醋酸等腐蝕介質的耐蝕能力。鉬還能顯著提高對含氯離子的介質(如)以及有機酸中的耐蝕能力。但含鉬的不鏽鋼不宜在硝酸中應用,含鉬的不鏽鋼在沸騰的65%硝酸中的腐蝕速度比不含鉬的增加一倍;銅加入鉻錳氮不鏽鋼中,會加速不鏽鋼的晶間腐蝕。
鉬對鋼獲得單一奧氏體組織有不利影響,因此在含鉬鋼中,為了使鋼在熱處理後具有單一的奧氏體組織。鎳在錳等元素的含量要相應的提高。

(6)硅和鋁——能提高不鏽鋼的抗氧化能力

硅對提高鉻鋼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很顯著,含5%鉻及1%硅的鋼,抗氧化的能力可與12%鉻鋼相等。如使鋼在1000℃能抵抗氧化,含0.5%硅時需要22%的鉻,如加入2.5~3%的硅以後,只需要12%的鉻就可以了。有資料還介紹,向Cr15Ni20的鉻鎳鋼中加2.5%的硅,抗氧化性能可相當Cr15Ni60的鉻鎳合金。
向高鉻鋼中加鋁也能使抗氧化性能顯著提高,它的作用與加硅的功能相仿。

向高鉻鋼中加硅和鋁的目的:一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鋼的抗氧化性能,二是為了節約用鉻。硅和鋁對提高鉻鋼抗氧化性能的作用雖然很大,但也有很多缺點。最主要的是它使鋼的晶粒粗化和脆性傾向增大。

(7)鎢和釩

其加入鋼中主要起提高鋼的熱強性的作用。


(8)硼
高鉻鐵素體不鏽鋼(Cr17MO2Ti)中加0.005%的硼,可使鋼在沸騰的65%醋酸中的耐腐蝕性能提高;奧氏體不鏽鋼中加入微量(0.0006~0.0007%)的硼,可使鋼的熱態塑性改善;硼對提高鋼的熱強性有良好的作用,可使不鏽鋼的熱強性顯著提高;含硼的鉻鎳奧氏體不鏽鋼在原子能工業中有著特殊的用途。
但不鏽鋼中含硼會使鋼的塑性和衝擊韌性降低。


(9)除以上元素外,有些不鏽鋼中還分別加入稀有金屬元素和稀土元素以改善鋼的性能。

以上談到了構成不鏽鋼的基本元素——鉻,和影響不鏽鋼組織、性能的重要元素——碳,以及改善不鏽鋼性能和組織的添加元素——鎳、錳、氮、鈦、鈮、鉬、銅、硅、鋁、鎢、釩、硼等十多個元素。在工業上實際應用的不鏽鋼,很多鋼種同時存在著幾種至十幾種合金元素,當幾種元素共存於不鏽鋼這一統一體中時,決定不鏽鋼組織的是各種元素影響的總和。
各種元素對不鏽鋼組織的影響,根據其共同性,概括起來,基本上分屬於兩大類:一類是形成或穩定奧氏體的元素,它們是碳、鎳、錳、氮、銅、以碳和氮的作用程度最大;另一類是形成鐵素體的元素,它們是鉻、鎢、鉬、鈮、硅、鈦、釩、鋁等,這一類元素形成鐵素體的作用,如以鉻為1來加以比較,其他元素的作用都比鉻大。

這兩類元素共存於不鏽鋼中時,不鏽鋼的組織就取決於他們互相影響的結果。如果穩定奧氏體的元素的作用居於主要方面的話,不鏽鋼的組織就以奧氏體為主,很少以至沒有鐵素體;如果他們的作用程度還不能使鋼的奧氏體保持至室溫的話,這種不穩定的奧氏體在冷卻時即發生馬氏體轉變,鋼的組織則為馬氏體;如果形成鐵素體的元素的作用成為主要方面的話,鋼的組織則以鐵素體為主。

不鏽鋼的性能除工藝因素外,主要取決於其內部組織的構成,而構成不鏽鋼組織的是各種合金元素在鋼中的總和。因此說,不鏽鋼的性能,歸根到底主要是由合金元素決定的。 只含有鉻元素的不鏽鋼,人們通常稱它為「不銹鐵」,工業上稱它為「鉻不鏽鋼」。這類鋼都具有磁性,他們的金相組織為鐵素體、馬氏體或鐵素體、馬氏體為主體的復相組織。這類鋼具有抵抗大氣及弱腐蝕介質的能力,或有更高的耐腐蝕性能與抗氧化性能,或可淬火使用。但他們的機械性能或工藝性能較差,幾乎沒有焊接性能等等的不足之處。這類鋼遠不能滿足工業用鋼的特殊要求。

在鉻級不鏽鋼的基體中,加入適量的鎳元素。如在含鉻18%的低炭(0.12%以下的炭)的鐵素體鋼中加入8%的鎳後,在常溫下可獲得最理想的純奧氏體組織,這種鋼就是人們通常所稱的無磁性的不鏽鋼。這類鉻鎳不鏽鋼與相同含鉻量的鐵素體或馬氏體耐酸不鏽鋼比較,不僅具有更高的耐腐蝕性能,更重要提他們具有良好的冷變形使之硬化的性能和焊接性能,在常溫或低溫下均具有很高的塑性和衝擊韌性,不具磁性等等的優良性能。這類不鏽鋼的缺點是機械性能比較低,對晶間腐蝕及應力腐蝕比較敏感,但通過適量的合金添加劑或工藝措施,就能改善或消除。

在鉻級不鏽鋼的基本中,添加以錳為主要合金元素的不鏽鋼。就是人們通常所講的「鉻錳氮」不鏽鋼。這類不鏽鋼除強度比鉻鎳鋼為高外,其他如耐腐蝕性和工藝性能等都不如鉻鎳奧氏體不鏽鋼好。生產這類不鏽鋼除個別情況下,主要是為了節約昂貴的鎳元素(1t純鎳15K刀啊親,公司對純鎳的庫存管理也是相當嚴格,不過純鎳價格越貴,公司利潤就越高,為什麼呢?大家自己想想吧),所以這類鋼又叫節鎳不鏽鋼。


我們公司主要生產不鏽鋼一級產品,剛出爐的不鏽鋼鋼胚黑乎乎的,下游企業會把它加工成各種光亮的不鏽鋼產品,比如電梯裡面的牆面鏡,就是把不鏽鋼做成了鏡面效果,用機械專業的術語來說,大概就是表面粗糙度已經達到了零點幾個點吧。


簡單點說吧,不鏽鋼表面會生成一層很穩定的膜,一般是納米級別。
這個膜叫做鈍化膜,不易在環境中發生化學,電化學反應,保護材料不生鏽。
並且這個膜自修復能力還很強,壞了很快就又生成了。


首先不鏽鋼里含有Cr元素,它可以生成緻密的氧化物薄膜。第二當Cr原子與Fe原子的摩爾比為1:8,2:8...n:8時Fe的電極電位會發生跳躍式升高,電極電位高的話在組成原電池時不容易作為陽極發生腐蝕。第三對於奧氏體不鏽鋼,典型的如0Cr18Ni9,即304其中Ni的作用一是可以促進奧氏體形成,二是可以提高電極電位,對於0Cr18Ni9Mo,Mo可以吸附氯離子,抑製鹽酸等的腐蝕


不鏽鋼生鏽了,該怎麼辦?
http://www.cailiaoniu.com/4820.html


決定不銹的元素只有一種,這就是鉻,每種不鏽鋼都含有一定數量的鉻。迄今為止,還沒有不含鉻的不鏽鋼。鉻之所以成為決定不鏽鋼性能的主要元素,根本的原因是向鋼中添加鉻作為合金元素以後,促使其鈍化運動向有利於抵抗腐蝕破壞的方面發展。


我只是想說,作為一個不鏽鋼的銷售人員,沒有不生鏽的不鏽鋼,沒有!


201#不鏽鋼用久了會生鏽的;

304#不鏽鋼在日常使用是不會生鏽的。如果在酸鹼環境中使用,也會生鏽。


不鏽鋼不是不會生鏽的鋼,是不易生鏽的鋼;它不容易生鏽主要有兩種元素形成保護膜是不鏽鋼不易生鏽;一直「鉻」元素,一「鎳」元素;所以他們不鏽鋼輕易生鏽


借問一個問題,如果生鏽了繼續用來煮水會不安全嗎?


不鏽鋼應用的介質問題,現在很多不鏽鋼的耐蝕性不好,主要還是因為鍊鋼的工藝不行,主要材質鉻的鎳達到標準了,但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去除不幹凈


加個腦洞。(//?//)
不鏽鋼在航天領域就沒辦法維持「不銹」了。
因為太空並沒有地球這麼多氧氣。所以沒辦法生成保護膜。
然而,因為太空沒有氧氣,也不用考慮防鏽問題。


一般鋼材腐蝕分為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高溫下被氧化屬於化學腐蝕,而我們通常意義上鋼材在室溫下生鏽通常屬於電化學腐蝕。
電化學腐蝕非常普遍,比方說珠光體組織在硝酸酒精溶液中的腐蝕。(共析反應生成的鐵素體和滲碳體稱為珠光體)鐵素體與滲碳體電極電位不同,因而形成原電池發生電化學腐蝕。
由兩相組成的組織越細,能形成的原電池越多,就越容易被腐蝕。

不鏽鋼是一種合金鋼。碳鋼在正火、退火及調質狀態下均為鐵素體和滲碳體,當其中加入合金元素,與碳親和力強的元素溶於滲碳體,形成合金滲碳體,與鐵親和力強的則形成合金鐵素體。
溶於鐵素體的元素能使其性能發生變化,不同的元素作用不同。
我們常用的不鏽鋼是鉻不鏽鋼,一般只有基體中鉻含量大於等於11.7%時鉻鋼才具有高耐蝕性。
鉻含量大於等於11.7%的不鏽鋼在陽極區基體表面形成一層富鉻的氧化物保護膜,阻礙陽極區反應,提高電極電位從而減緩電化學腐蝕。
這種在陽極區形成氧化膜或氧的吸附層的方法叫鈍化,只要在氧化性介質中產生效果,在酸性介質中則不然。
所以所謂「不銹」也是有條件的。


我只能說不鏽鋼不是不會生鏽,只是相對而言。 特別是在空氣濕度較大的地區,例如,靠近沿海地區,同樣也會生鏽,並且生鏽的機率還不小。 在製造業裡面,很多工廠生產的產品,介紹裡面說的是304或者316等不鏽鋼作為材質,但生產的過程中,利益的驅動,會在配料過程中做一些手腳,這也更導致我們能見到的露於外表面的不鏽鋼物價,更容易生鏽。但現在也有一些廠家會在產品表面做一些特殊處理,即使材質有摻假,也會使生鏽的情況大大改善。


為什麼劍不採用不鏽鋼材料?


還跟晶體結構有關,


目前普遍認為是鈍化膜理論。


因為他做的是「不鏽鋼」的廣告


簡單點的總結一下,是因為不鏽鋼中有了Ni、Cr元素的存在不易與氧氣發生反應,在普通條件下所以不會生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潮濕的空氣中長時間的放置不鏽鋼也會發生反應,所以不鏽鋼不是不生鏽,而是條件未達到。


推薦閱讀:

TAG:化學 | 金屬材料 | 材料科學 | 不鏽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