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Home 發布後下載量慘淡,同時獲得大量差評,有哪些原因?

ifanr | Fracebook Home 第一周下載量超過 50 萬

在 Google Play 上推出一周後左右,Facebook Home 的下載量超過了 50 萬。 但由於 Facebook Home 不支持 Widget 等常見的 Android 特性,差評較多,達到 5633 條,目前平均評分為 2.2。


看到這個,真想給負分


facebook的人有一種錯誤,社交錯覺,覺的大家一天到晚閑著沒事都在社交,或者永遠想實時的獲得朋友的狀態。

曾經的手機只能打電話發簡訊時,手機只用來社交,但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里應用和遊戲都使得手機的使用範圍大大的擴展,而且跳出facebook站到外面的世界,facebook、人人網、QQ空間,只是我偶爾娛樂放鬆時的一種消愜,並不是所有的時候都有心情看那些心靈雞湯的、自戀的feed流信息。

facebook home所謂的「以人為中心」,不過是以facebook好友關係為中心,以facebook信息流為中心。

以人為中心難道不該是以使用手機的人為中心,那麼使用手機的人誰他媽要整天泡在facebook里。


我來說說我的實際使用感受,非常不爽:

1、廣告裡面朋友的照片一直放在桌面上那樣看起來很美好,實際上朋友的照片良莠不齊,莫名其妙一直占著桌面很奇怪

2、手機桌面被強姦了,一個勁的給你展示朋友桌面。想看時間,只有剛點亮手機那幾秒看得到,之後默認隱藏;桌面就那麼幾個常用圖標還不能添加,我的手機撥號圖標也被放在一個很小的角落裡面。

其實自己用的也不是很多,用了10分鐘不到就卸了。最大的感受是覺得是被社交網路綁架了,而不是自己在掌控社交網路


我還沒有試用,但是從發布會上我嗅到了一些不大好的味道,有些話前些天就想說,憋到現在有點事後諸葛的嫌疑了。

和之前的fb郵箱、新聞一樣,fb home不是一個從用戶需求出發的產品。
我完全相信扎克伯格在發布會時說的以人為中心的理念是真誠的,但在接下來就變了味:理念雖然是以人為中心,但產品上卻是以facebook為中心。似乎10億用戶的規模讓facebook認為自己可以成為用戶的代言、強調facebook就是強調人,最近兩年facebook一直有這傾向,總是站在互聯網基礎設施的角度去設計產品,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家規模比較大的網站去設計產品。
而事實上在人們的認知里,facebook還是一家網站、一個品牌,並沒有成為像空氣和土壤這樣的基礎設施。
如果facebook的最終目的是成為整個互聯網的操作系統的話,那它應該搞清楚現在能做什麼,而不是未來能夠做什麼。


1、Facebook Home 只支持少數機型
2、下載的人里使用不支持機型的不在少數
3、你們都知道手機qq的分數也低的可憐吧?請自行類比
4、不支持widget真心算不上什麼大事,真的,從來不用widget的android的用戶多的是。我除了天氣和any do,從來不使用widget,猶豫any do設置了每日整理,現在連any do也不用widget了。


成功有人分析,失敗有人分析。
但,你們都是馬後炮。


chat heads 比毫無想像力的 widget 強一萬倍,但是 facebook home 似乎操之過急。

1 過於顛覆
facebook home 是終結 Apps 的思路。問題是今天 Apps 仍然強勢。無論是 iOS 或者 Android ,OS 級別整合網路服務的趨勢已經展現,但是氣候還未形成。

Apps 的模式已經深入人心,一下子顛覆,用戶會覺得很不爽。

2 灰度用戶太少,產品和輿論準備不夠
facebook home 設計階段只有不到 100 個用戶參與(How Facebook Did UX Testing For Facebook Home (With Fewer Than 60 People) )。這對於發布後迅速衝過 50 萬下載的應用來說,有些太少了。

如果可以搞搞主流博客圈的內測,放出更多評測,根據反饋做一些調整?(相機,電話這種東西是否應該更容易訪問?)

則可以在 產品 和 輿論 兩方面準備的更好。

3 終端失控
好吧,更膾炙人口的詞是碎片化。 facebook home 選擇 android 這個平台意味著要面臨大量兼容性問題。

review 中給一星的有人抱怨 GS3 的兼容性問題,還有人抱怨電力。這都和 Android 系統脫不了關係。
(Facebook Home)

4 早期用戶選擇
和 Instgram 早期只有 iOS 版本比較, facebook home 只有 Android 版本。 ( iPad 版本 facebook app 裡面只是支持了 chat heads,評價還不錯)

Android 用戶更多控制欲強烈的功能控,更多社交不多的宅男。這和 Home 宣揚的社交理念背道而馳。

5 「」開發
facebook home 雖然技術簡單,但是概念是顛覆性的。

對於一個顛覆性的產品,
不是網路服務,大規模灰度不太方便;
輿論準備不夠;
初期開放的設備過多,兼容性測試似乎不足夠;
早期用戶選擇上不謹慎。。。

這些都會危及口碑。而 facebook 的名聲和大量下載放大了這些負面。

如前兩天的一篇博文所說,移動網路上的產品推廣,也許真的應該"慢"一些

6 時光機器
還記得用戶是怎麼評價 Feeds ?還記得 Feeds 取得了怎樣的成功?
惡評很難說明產品不好。但是如果 facebook home 可以重來,也許應該選擇另外一種方式:

1 在 iOS Facebook Apps 裡面支持 chat heads 。
2 積累口碑後宣布一款 Android 內測機種,給主流博客圈評測機,爭取話語權,教育用戶。同時,收集反饋調整產品。
3 公測,限定一款 Android 機種,限定公測用戶。再次收集反饋,調整產品。
4 對該款機器開放下載。
5 慢慢支持更多的 Android 機種。


拋磚引玉....
我覺得主要是趨勢的問題,fb的信息結構已經引起了廣泛的厭倦和反感,尤其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急劇下降。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新產品沒有什麼革命性的變化就會被這個刻板印象持續影響。


出生在錯誤的年代。
或許三年前,會是個好機會。
從這個產品,依然看不出Facebook對移動端的重視。
也或許,移動端的社交,真的最適合聚焦、垂直。對大一統如Facebook者,反而不好權衡。

或許,發布多個獨立Apps,各應用之間可以拼接;或者強模塊定製化,會是fb的移動端方向。


在天朝,一個什麼內容都刷不出來的啟動器有人用么?


手機桌面還是從自己出發的。要用facebook頂多弄個快捷鍵,或者開個widge。使用facebook而犧牲手機其他應用的便捷性對大多數用戶來說得不償失。


推薦閱讀:

你用過 Android 平台上體驗最好的音樂應用是什麼?
Roboto 是一款什麼字體?
為什麼很多手機有3G RAM這麼虐心的配置?
中國用戶願意為哪些類型的手機應用付費?
大家有哪些好的 Android 開發習慣?

TAG:Facebook | 互聯網 | Android | Facebook 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