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台式民主」?


台式民主就是晚明政治


這兩天看晚明史料,發現和今天的台灣簡直是驚人的相似:馬英九的政治潔癖和崇禎的個人喜好都變成同樣地行為不負責任;言官以及東林黨們發達的唾液腺與台灣滿嘴跑火車的名嘴們如出一轍,任何一個想做正確事兒的人都被噴子噴的靠邊站,比如明朝的與清議和以及台灣的與大陸合作。

我曾經說過,馬英九這個人,你可以說他無能,可以說他無恥,甚至可以說他娘炮,但是唯獨不能說他賣台。陳水扁時代和大陸明刀明槍的干仗,結果邦交國掉了好幾個,還被美國修理,過境也只能在阿拉斯加晃,買武器更是想都不要想得事兒,弄到最後只剩下陳水扁在那吶喊「阿扁做錯了嗎?」

有個鳥用!


馬娘娘執政這幾年,外交休兵了,有某個小國敲詐馬政府不成想跟大陸建交還被拒絕,不管是馬還是菜去美國也是正大光明登錄殖民地十三州,而不用去鳥不生蛋的阿拉斯加刷存在感。至於軍購,還買了條軍艦,這都是陳水扁想乾乾不成的,如果這叫賣台,那什麼是愛帶完?

台灣現在的問題跟民主沒關係,和明末的覆滅卻有著驚人的相似:書生們想得太多讀書太少。都覺得對方是傻逼,都認為自己了不起。結果不管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上台,做法都是80%的相同。更糟糕的是,這幫書生向來是對人不對事,不管政策是否正確,只要不是自己提出的,就反對。

比如與清朝議和,本來是很正確的戰略,結果被書生們知道,一起來噴,結果本來可以挽救明朝的一絲希望破滅了,再比如盧象升的戰死,有必要嗎?

換在台灣,本來一個資源啥都沒有的鬼島,發展核電是一個必需的選擇,而且蔡英文當行政院副院長的時候還親自批示了核四的最後部分修建,結果就是因為執政者是國民黨,所以堅決反對。再比如服貿協議,本來就是個非常有利於台灣,甚至有利於增長台獨力量的東東,就是因為是國民黨,所以要堅決反對。

民進黨要真有膽量,先禁止自己的縣市長和大陸交流,尤其是中南部的農產品,寸菜不許登陸,這才叫真真的愛台灣,否則都是阿共仔的同路人!

可是,民進黨捫心自問做得到嗎?

說完民進黨再來說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對於我們大陸人民來說,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原來的配方。領導人馬英九就是個不敢擔責任的主,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張顯耀事件,事兒本來是馬英九交代辦的,辦的好不好先不說,如果張顯耀是通共,那你馬英九豈不是余則成了

做事兒就是要擔責任,榮譽歸你,罵名自然也歸你,真的鬥士必定是滿身血污,可惜國民黨終不醒悟


抖機靈和冷嘲熱諷不可取啊,因為不解決問題,反而會促使一些人選邊站隊。

首先,要知道,沒有什麼「台式民主」。所謂「某式民主」,有兩層含義:一是需要體現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徵,即公共權力需由競爭性選舉獲得;二是有別於通常所說的以三權分立、成人普選、政教分離、軍隊國家化等一系列機製為基礎的所謂「西方式民主」。

如果不具備第一個含義,則不能稱為「民主」,如果不具備第二個條件,那麼屬於「西方式民主」,或簡稱為「民主」(我們通常所謂的民主就是專指西方式民主)。只有兩者兼具,才有資格開宗立派,稱為「某式民主」。例如伊朗,總統由競爭性選舉產生,但同時又以伊斯蘭教法為基礎,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軍隊聽命於宗教領袖而非民選總統,所以可以視為「伊朗式民主」或「伊斯蘭民主」。

但是,台灣的民主並不具備區別於西方式民主普遍特徵的特殊性。雖然台灣政治有區別於西方其他國家的特殊性,但這種特殊性並不比歐洲各國政治體制之間的差異更大。例如所謂的「五權憲法」,其中的考試權、監察權實際上只是行政權的組成部分,實際上仍然是三權分立體制。因此,在判斷一個國家類型時,應該從總體上去判斷,所以說,根本沒有什麼「台式民主」,只有民主在台灣。從具體形式上,可以認為是兩黨制基礎上的總統制,但這仍然屬於西方式民主政治中的主流類型之一,沒有太多地區特色。

===============================================================

不過,各國的民主政治即使體制類似,在實際運行中仍然會由當地的實際情況產生不同。就好比同一輛車,在賽道上和在山區土路上行駛,效果是不同的。

所謂現代民主,實質上是階級鬥爭的合法化。在多數民主國家,如果是兩黨制,那麼一般是有一個代表中上層階級利益的政黨和一個代表中下層階級利益的政黨競爭;如果是多黨制,那麼這個分野可能會更加細化,再在這一基礎上構成黨派聯盟。

在這種機制中,最重要的是妥協。換言之,現代民主的最大貢獻就是通過擴大政治參與,將現代工業社會中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帶到議會裡來,變成基於選舉產生的黨派和議員之間的討價還價。其中,最核心的議題,無非是福利問題。中上階層,例如資本家與高級職員、技術工人一般來說希望更低的稅收維持更低的福利,以自由為旗號,希望維持自身的既得利益;中下階層,例如普通工人,一般來說希望更高的稅收維持更高的福利,以平等為旗號,希望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

這個問題,說到底是錢的問題。都說談錢傷感情,但其實在政治中,只要開口談錢了,問題就好解決了:大家做到議會裡,你來我往,甚至拳腳相加,打罵幾個回合,爭出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稅率,就皆大歡喜了,整個社會不至於撕裂,階級鬥爭也能得到緩和。

台灣民主政治的基礎,實際上也是如此:一般而言,國民黨為首泛藍陣營代表中上階層利益;民進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代表中下階層利益。台灣的高新工業和金融業集中在北方,而傳統工業和農業集中在南方,這是「藍天綠地」的經濟和階級基礎。以2012年大選為例,5個「直轄市」中,馬英九勝出的台北、台中、新北分別排名人均GDP的第1/2/4位,而蔡英文勝出的基隆、台南則排名第3/5位。3個「省轄市」中,馬英九勝出的基隆、新竹排名第1/2位,蔡英文勝出的嘉義排名第3位。在14個「縣」(包括尚未完全升格的「桃園縣」)中,蔡英文勝出的雲林、嘉義、屏東、宜蘭分別排名倒數第1/3/4/8。可見,北藍南綠的背後,是富藍窮綠

本來雙方坐下來好好談,問題是不大的。但現在的問題是,他們不談錢。不談錢,那就要傷感情了。

因為台灣政治繞不過兩岸關係這個議題。這個議題的背後,其實也是個利益問題:台灣的資產階級在大陸有既得利益,自然希望對大陸友好。相反,台灣對大陸開放市場,砸的是當地小資產階級的飯碗,自然希望維持台灣的相對獨立。從這個利益問題出發,又滋生出台灣意識與中華意識之爭,並將其貫徹到一切問題之上。例如,上面有人以「用愛發電」作為諷刺,但實際上,綠營的意思是明擺著的:你們是從大陸戰敗跑過來的中國人,而且也沒在大陸少賺錢,核電站炸了鍋,你們大不了捲鋪蓋回大陸接受統戰,而我們走不了,所以不容有失。

隨著統獨之爭和「華台之辨」的強化,可以談的利益問題變成了談不了的是非問題、立場問題。例如服貿協定,只有簽與不簽的問題;例如核電站,只有蓋與不蓋的問題,妥協的餘地被壓縮,社會也更容易走向撕裂。

不過,台灣的社會撕裂並沒有一些人想像的那麼嚴重

首先,雖然在總統選舉中失敗的綠營往往在總統出台對中下階層不利的政策時採取直接行動方式走向街頭民主,但這種行動的烈度是很小的,是可控的。一些對外國政治了解不深者在對國際政治做比較時,往往產生不恰當的類比,例如台灣的反服貿時間,長期佔據立法院,一度衝進行政院,在一些人看來,這就等於是佔領人民大會堂,衝進中南海了。但實際上,與烏克蘭等真正的大打大鬧比起來,造成百來人輕微傷且在短時間內就恢復行政院秩序的事件不過是過家家,對民主政治的正常運行產生不了影響。

其次,從選情上看,台灣的藍綠分化並沒有完全體現在政治地理上。2012年總統選舉,能由一個候選人獲取80%以上選票的,只有連江和金門兩縣,而這兩個恰恰是人口數倒數的,多數縣市都是「四六開」,甚至「五五開」。可見,我們通常所說的藍綠只是淺藍淺綠,與烏克蘭式的「深橙深藍」的撕裂社會完全沒有可比性。

最後,台灣社會的共識正在逐漸重新凝聚。隨著新一代台灣人的成長,以往的「統獨之爭」正在逐漸淡化。現在台灣社會在兩岸關係上的衝突與分歧,已經由「統不統」轉變為「獨不獨」。大陸的對台部門往往掛在口頭:台獨不是主流民意。其實,不統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現在的所謂「統獨之爭」實際上是基於「不統」基礎上的台灣地位之爭。馬英九講的「三不」:不統、不獨、不武,蔡英文至少認兩個:不統、不武。台灣從本質上說,仍然是一個單一民族社會,所謂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之間的分野只是單一民族內部的亞文化,而且在分布上雖南北有別,但差距不過幾個百分點,完全沒有達到足以將整個社會撕裂的程度。一些人炒作「族群政治」,實際上是掩蓋背後的階級鬥爭。

=============================================================

再談一下一些人對於民主政治的誤解。

其實這同「五毛」或是「美分」的立場沒有太大關係,只是一個認識的問題。

以經濟發展來質疑民主政治,其實並沒有太多道理。「五毛」可能會說民主政治制約經濟發展,「美分」可能會講沒有民主就沒有經濟發展。但這些都屬於意識形態宣傳,而忽視了事實。其實,民主政治並非以發展作為硬道理,雖然仍將經濟增長擺在重要位置,但並非全部。

實際上,民主政治追求的結果是,更加舒適的生活。換言之,民主政治追求的是選民的主觀感受。相反,在其他一些國家中,由於沒有定期的競爭性選舉可檢驗多數民眾的主觀感受,所以才以GDP增長率等客觀指標作為評價政府官員的標準。而這種指標儘管越設計越複雜,但客觀指標永遠不如選民的主觀感受來的精確,特別是,有些指標的權重離開主觀感受根本無法判斷。例如在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問題上,究竟人們願意為了環保犧牲多少經濟增長,這是任何專家和機構都無法回答的,只能交給選民用選票去答覆。

同時,以上文所說的「富藍窮綠」,去嘲笑綠營也是沒有道理的。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提倡多元價值觀,但是,沒有任何一種主流價值觀提倡嫌貧愛富。民主政治的價值就是給予富人與窮人在形式上的平等,並以窮人的人數優勢去平衡富人的資源優勢。

說一些支持綠營的台灣年輕人搞台獨反服貿是懼怕與大陸的競爭,也是沒有道理的。如上文所述,民主政治追求的是一種更加舒適的生活,而競爭顯然不是一種舒適的生活方式。既然有的選,那麼根本就不姓趙的年輕人為什麼要為了台商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為什麼能夠舒舒服服高價賣糧食的台南農民要為了台北市民吃上低價糧而進口大陸農產品?

其實大陸的政治教科書從中學就開始談階級鬥爭,而清晰的認識自己處於何種階級恰恰是民主政治的基礎。在民主政治中,沒有哪個政黨,哪個領袖是代表全民利益的。要知道,我們所說的「政黨」,也就是party,這麼大一個「part」寫在臉上,就是跟你說的清清楚楚:我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些人還站在全台灣的立場上,去分析馬英九和國民黨的政策,甚至做不適當的歷史對比,顯然是不靠譜的。


搞得好像還有筆記本民主一樣


大陸的娛樂過於政治化,台灣的政治過於娛樂化。


只要是經過正規的政治學訓練,稍微具備一些政治學常識的人都知道,20世紀的民主化浪潮中,有一個評判民主化完成的基本標準:執政黨實現和平輪換。

也就是說,當然有「台式民主」。目前流行世界的民主形式,最出色的一為美利堅以及一眾國家效仿的自由式民主(標誌為三權分立,為民主代言的議會居三權之一)、一為英國及其英聯邦國家威斯敏斯特式民主(標誌為議行合一,議會基本決定著政府施政)。

鑒於政治這個詞有一百多種定義,民主這個詞也有幾十個定義的情況,討論特點比下定義更有益。

根本特點:一府五院。「五權分立」的說法也可以,但是不準確,因為總統的位置很重要,且實際上在五權之上。

一、先說五權

三權分立以法律為中心(以法治國、以法治人,注意是「以」),議會製法、法院護法、行政執法,而孫先生設置了五權分立,試圖兼顧治法和治人兩個中心,立法司法管法,考試監察管人,行政執行。因而設置了五個院。能否兼顧治法和治人兩個中心暫時不談。這種設置在實際上,與其說是汲取了帝國時期的監察、科舉傳統,不如說是強化了行政權、弱化了立法權。因為,單獨設置監察院,目的就是防止立法院過度行使監察彈劾權而掣肘行政權。

行政權。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命,向立法院負責。從這裡可以看出,台灣行政院實際上類似於英國等議會制國家的內閣,院長相當於總理大臣。這裡需要注意,還有另一項行政權,那就是總統府,這一點在後文談。

立法權。立法院原則上是最高權力機構,但實際上,在2005年以前,卻是由國民大會行使著終極的立法院職責。立法院在此期間受到削弱。

司法權。官職終身,有濃厚的美利堅色彩,司法院曾經行使過違憲審查權(2000)。

監察權。首先它只是從議會劃分出來的職責之一,理論上它的法律地位與立法權相等,實際上卻矮了一截。其次它的人員產生方式有瑕疵,對行政權的監察自然應該是人民的權利,所以監察官員(院長、副院長、監察委員)的產生自然應由人民選出(47-92年之間確實是這樣做的、人民或者人民的代表,既選議員、又選監察員,很累)。但是,目前的辦法是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後任命。這就有問題了。如果提名無法得到批准,就會陷入困境(如發生在04-08年之間的監察官員空缺)。

考試權。略。

於是乎,作為民主標誌的議會,成為了五分之一。

二、再說總統

總統是元首、行政首腦、軍事統帥。有實際權力、由直選產生、可解散議會、副總統虛職、任命行政院長。

三、第一次總結

所有這些東西結合起來,造成台灣的民主的混合性質,這種混合是對英國式、美國式民主的雜糅和發揮。

1--獨立的司法權、五院設置、總統大權、副總統虛職,具備美國式的三權分立特點
2--總統任命行政院長、由直選產生、有權解散立法院,這是對英國式行政權的拆分和升級,最終建成了法國式的半總統制(半總統制下的總統比總統制下的總統權力更大,大的這一部分主要是:解散議會的權力。此外,還有宣布緊急狀態的權力等)
3--監察權的獨立是一個獨創

四、問題

運作上的不流暢。基本上,在2000年以前,台灣處於民主化過程中,很多制度上的改正十分頻繁。比如:司法院院長、副院長以及大法官原先由監察院同意任命;92年後由國民大會同意任命;國民大會廢止後由立法院同意任命。這種制度上的朝三暮四給人一種複雜、混亂的印象。這些,根源於原先的制度設置過於奇詭了。

五權位階不對等。理論上,五權是平等的。但實際上,監察、考試兩院院長等由立法院同意任命,而這兩院又無相應的反制權力,所以實際上並不對等。

五、第二次總結

台式的民主運作是一次不同制度特質之間的化學反應。這個試驗還在進行中,具體會生成什麼品種,雖仍有待觀察,但大體方向已經比較清晰了。

打個比方,這台自行車跑起來,鈴鐺以外的地方聲音比鈴鐺還響。不過,確實是人民在騎著它。

前後文照應一下,事實的情況是,很少有人具備這樣的政治學常識。所以建議:這樣的問題還是謹慎提問,像現在這樣,一石激起一大波「圖樣」「圖森破」「耐伊夫」。可受得了?


原答案寫於20150829,20160113改。


」這次如果沒有選上,我就退出政壇「
......
」應廣大民眾的呼聲,我決定重返政壇。「


台灣的問題,所謂「台式民主的亂象」,其實和民主不民主,最多恐怕只有半毛錢關係。

一個兩千三百萬人的島,幾乎沒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勉強算是世界前列,偏偏懟在了中美日三強的夾縫之間,一個是有著領土爭端的愛恨交織的前宗主國,一個是有著統獨爭議的愛恨交織的前內戰對手,還有一個是根本不管死活只把某島當作棋子來穩住上面倆國家的世界霸主。

民主是幹什麼的?民主是「一種制定政策、決定政府如何運轉」的決策方式。可坐擁一座小島、兩黨政治、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百來位立法委員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又有什麼大的經濟、軍事、政治的政策方針,是真的能夠由這個島上的民選政府真正拍板決定的呢?

譬如兩岸議題吧,陳水扁說四不一沒有,馬英九說不統不獨,洪秀柱說終極統一,蔡英文說「中華民國現行憲制下推動兩岸關係」,坦白說,中文雖然博大精深,但說來說去,都是在談「我當總統時不會發生什麼」,而不是「我當總統要做什麼事」。偏偏這些「不會發生什麼」的宣誓,早就有大陸的千顆飛彈、美帝的在台協會實時監控,根本用不著總統當選人費心承諾吧?

經濟政策、軍事政策,其實也是一樣的。政府不是萬能的,台灣的大環境這麼艱難,換誰上去,能做的選擇都是很有限的。國親在野時期批阿扁是「凱子軍購」,結果國民黨執政八年,軍購就不凱子了嗎?宋楚瑜這些天說他「不反對軍購,是反對凱子軍購」,可軍購花多少錢說到底還是美國國會說了算,在陳水扁、馬英九那兒F16-C/D加錢也不賣,難道宋省長搖身一變成了宋總統,人就會把F35乖乖送上?也是想多了。

別的,遠如美牛,近如核四、服貿,都是今天國、民兩黨誰在台上都不見得處理得好的議題,區別大概只是誰在野誰開噴,誰執政誰開罵罷了。太陽花學運是把國民黨搞得灰頭土臉,可明年民進黨執政,反噬起來也只是時間問題。

既然大政方針沒啥好說的,華人第一民主社會選總統的時候,他們選什麼呢?

真心說,蔡英文洪秀柱宋楚瑜朱立倫這幾位,選總統選到今天還是在資歷、手腕、操守、形象、統獨這些看起來挺有爆點其實沒啥卵用的層面上下功夫,放在美國,大概都是Trump、Cruz這樣的水準吧,說不好還更不如。

順便,談到兩岸政策,朱立倫說,「你們能放心蔡英文躺著當選嗎?」

畢竟國民黨和民進黨最重要的區別,說到底,主要還是名字不一樣。

別說台灣民粹。這就和咱們的大學裡選學生會主席一樣,反正大事本來也是指不上你了,那還不得選個顏值高人品好的嗎?「第三次政黨輪替」、「全國第一位女學生會主席」,別的不說,起碼同學們說出去有面子,看著也開心啊。


台式民主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台灣的民主化到現在不過二十多年。還沒有形成完備的民主體系,民眾也沒有做好接受民主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大量國民黨獨裁時期的殘留還是被保留了下來,比如台灣」總統「的權力沒有隨著民主的到來而減弱,身為國家元首的」總統「依然可以直接罷免身為政府首腦的」行政院長「職位(大家可以想一想習習如果不經過人大而直接罷免克強的情景)。不僅如此,恰恰是在民主過後「總統」的權力不斷擴大,行政院長的副署權被取消,造成行政院實際上喪失了分權的作用。
更為糟糕的是,台灣從政客到普通老百姓都沒有做好直接迎接民主的準備,民眾有了選票後就開始濫用權利,稍有不滿就走上街頭,或採取其他激進手段。政客為了選票也不敢阻攔。比如台灣農保規定參加農保半年,滿65歲即可月領7000元新台幣。但是台灣判斷農保的適用範圍時居然規定有0.1公頃耕種農地就可以參加農保。加之台灣農會把關不嚴(他們當然不嚴,花的是政府的錢)大量城市「假農民」僱人買地,耕地,從而騙取補貼。台灣當局在發現後卻整改困難,因為農會是選票大戶,誰得罪了農會就要少不少選票,因此誰都覺得這是個燙手山芋,不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在選舉時為了提高選票而承諾提高津貼。從而造成了國家財產遭到損失。
更嚴重的是,似乎台灣的民眾和政客並沒有意識到選舉這一行為本身的嚴肅性。而是居然把選舉這種東西娛樂化了,政客拉選票的過程就好像一個大party,不僅拉大家一同來娛樂,甚至還將動漫發布會一樣發布周邊手辦。(大家還記得阿扁公仔嗎)這種政治娛樂化範圍的大前提下有許多人被弄得暈暈乎乎,基本是看誰順眼選誰。柯文哲這種毫無參政經驗而且滿嘴跑火車的人都能被選為台北市長也不奇怪。
總之我評價台式民主就兩句話,,一團漿糊 不知所云。與台式民主相比,日式民主和菲式民主都要好很多。


台式民主就是假民主真民粹。台式民主與西方民主精神背道而馳,只有形式上模仿了一下而已。台灣的狀態與大陸的文革時期非常像,如果說台灣這是民主,那麼大陸的文革也是民主了。


簡單來說,用發展中地區(比如大陸)的眼光來看,就是富貴病。

窮的吃不飽飯的人,肯定不會得高血脂,但這並不意味著高血脂就是好事。


一般來說新興的民主國家要經過三次政黨輪換才能搞會民主是在兩頭狼里選,而不是一頭老虎和一頭羊。原反對黨不再悲情化,各政黨找到自己所代表的階級和立場。
先說優點:從選民偏好說台灣還算是單峰偏好,kmt和民進黨的立場越來越曖昧靠中間,立場偏激如新黨難免泡沫化還不如綠黨(環保的綠黨),不像香港是明顯的雙峰偏好,無法妥協,社會被割裂
缺點:政治光譜的兩極是統獨,而不是左右,kmt和民進黨都偏右翼(即使在缺乏左翼政黨的情況下也通過了全民醫保,讓人乍舌)。二是國會立法效率低,台灣一年通過的立法數和韓國一個月的差不多。三,最大的問題,民粹。為了民意,大家都不敢做該做的事。都是政客,沒一個政治家。相比之下卡梅倫敢去提高大學生學費,在處理後來的學生騷亂時敢用警察去鎮壓而沒有妥協,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連任,讓人佩服英國人的成熟。
kmt真是讓人恨鐵不成鋼啊!幾個大男人天天在那裡盤算自己的政治利益,在知道肯定選不上的情況下沒人報提名總統,不想枉送政治生涯。結果殺出個洪秀柱,光是她的這種玉碎式的擔當就讓她短期人氣直升超過了蔡英文。這時候王金平個跳樑小丑又出來使絆子,那些民意是給的個人魅力而不是因為kmt的背書。不過我聽了洪秀柱的演講,太紅了,又紅又專,也是沒法逆襲小英。不怪她,是小馬哥玩壞了。



官方:開會按劇本打架,散會找劇組拿錢。
政黨:藍黨好牌不會打,綠黨選票撈一把。
民間:欲把民粹比民主,淡妝濃抹總相宜。


說個自身經歷過的事吧。

今年9月28號台灣基本全島經歷颱風天,當天剛好是中秋假的最後一天,也就是禮拜天。全台人民都翹首以待當晚八點的新聞,因為會決定明天星期一到底有沒有颱風假。(也算是個台灣特色吧)

當晚八點整,通知出來了,南部地區星期一全天颱風假,北部地區早上半天颱風假,下午照常上班上學。這個新聞一出,台灣北部人民炸啦。不論是我們大學的校園FB,還是朱立倫柯文哲的首頁,甚至蔡英文的主頁,都被群眾們的慷慨激昂所覆蓋。我們要民主!我們要自由!我們也要颱風假!!!當晚十點的時候,不得不佩服人民群眾的力量,政府妥協了,妥協了,妥協了。於是大家開開心心地度過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北部地區颱風影子都沒了,我們就這樣度過了一個風和日麗假。不得不說,民主的力量啊。所以這樣下去,我相信廢除核電根本沒問題,大家投個票解決,反正可以用愛發電。。。

民主和民粹,往往間隔很少,一個由自己人民選出來,還做不了決策,或者說做了決策也被人民罵的政府,想想也挺心酸的。


PS 台灣的民主可以說是台灣人民最後的掙扎最後的怒吼,和最後的遮羞布。
大陸有………武器。 沒關係,我們有民主。
大陸的GDP增長率是……… 沒關係,我們有民主。
大陸的平均收入是………沒關係,我們有民主。

民主?真特么呵呵噠。


台式民主啊,就是沒有樁腳就沒有選票的民主啊。你看看鄉里長選舉里老K的得票率有多高,因為鄉里長根本就是不需要換黨派躺著就選啊。看看台中縣的紅派黑派,看看花蓮傅昆萁徐榛蔚夫妻一起選,看看吳俊立停職鄺麗貞代打然後縣長失蹤。


鄉愿,德之賊也


當初孫中山為了獨攬大權 整出總統權力最大 後來沒想到要讓位袁世凱 又搞臨時約法 讓內閣權力大
然後 然後 府院之爭就發生了
然後現在在台灣 到底是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呢
到底是選總統還是選黨派 既然是總統 就該給總統權力
台灣形式上學的美國 但是實際上呢 奧巴馬比起小布希 的確差點 但是比馬娘娘還是高出很多的
伊拉克撤軍 擊殺本拉登 在卡扎菲問題上用最小的成本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還有最後和古巴建交重新打開美帝通往南美之路 靠的是總統實實在在的權力
而到台灣那裡了 說是總統制 實際上像內閣制 最終決定權還在黨派手上 你看馬娘娘 真心連陳水扁一半都沒有
說到底 政府完全被黨爭所牽制 總統被立法院架空
這就是學的四不像的民主


=============================

華麗麗的分割線

==================================

這是同一個人===============================================


不管我做了什麼,反正我愛呆灣就是最大的正義。
你算三小啦,不按照我的做法愛呆灣你就是不愛呆灣,我就可以隨意打你罵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台灣藝人自豪道「在台灣效率高,手機欠費繳費後,30分鐘就能恢復通話」?
假如沒有香港、台灣,現在還會有喜愛繁體字的浪潮,以及恢復繁體字的呼聲嗎?
退守台灣後,普通國軍官兵的心理和生活狀況是怎樣的?
有些電視里的國民黨是那麼白痴和不堪一擊,這是真的嗎?
為什麼部分台灣女性不喜歡被稱作「台妹」?

TAG:台灣 | 中國 | 自由與民主 | 民粹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