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不知道算是早慧還是早熟,也許都不是。我的體驗就是,

從小時候起,就成了「民科」和「民哲」。

一邊做著算術題,一邊思考著宇宙起源和質能轉換。一邊配製著殺螞蟻的特效藥水,一邊反思自己為什麼會從殺戮中獲得樂趣。一邊寫著《記有意義的一天》,一邊想著生命的意義。

小時候有段時間很流行時間機器。有一個問題讓我困擾,為什麼現實中從沒見過來自未來的人呢?我沮喪的發現,或者時間機器不可能存在,或者人類文明在造出時間機器前就毀滅了。從此,時空穿越的科幻片都當成奇幻來看,不再糾結有沒有悖論了。

學校組織看電影,走進關了燈的電影院,要過一會才能看清走廊和座位,同一個東西,為什麼在我眼中的圖像不一樣呢?讓我意識到,看到的不一定都是客觀的,一致的。我其實沒有辦法確認,自己看到的顏色形狀,和別人看到的一樣。也無法證明,我們看到的是同樣的世界。更不用說其他動物眼中的世界了。進而發現,我感知到的,不過是世界在我身上的投影,而世界本身是不可描述,不可定義的,只能指代。很多年後,看到對於「存在」的各種拗口的定義,我也不糾結了。

「全班50個人,為什麼偏偏就你忘帶作業?」
「從概率的角度看,50個人中有1個人忘帶作業是很正常的事,是誰都有可能,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除非50個人都忘帶作業了,或者連續幾天都是我忘帶作業,那才是需要研究的問題呢。」
此為高難動作,模仿需謹慎。我也只是想想,沒敢說出來過。

莊周夢蝶,分不清何為夢境,何為現實。小時候覺得相當驚悚,居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夢境中,萬一我現在刻苦學習,累死累活,結果醒了,發現是夢,那不是白忙了,怎麼辦呢?我就想出了個對策,看看周圍那些平時不會注意到的細節,桌子的紋理,路人襪子的顏色,在夢裡,這種細節是看不清楚的,如果能看清,就是現實。因為夢是基於記憶的,而這類細節,我們不會記到腦子裡。

從此,看得清楚的時候,我就工作學習,該幹啥幹啥;看不清楚的時候,就嘗試控制夢境,要飛升就飛升,要駕霧就駕霧,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相當有趣。


查了文獻,說一說《世說新語》中早慧的魏晉少年們吧。

具體體驗可分為:(1)年少老成, 儀容穩重幼時便習得了成人世界的社會規範,表現出風度。

1、庚亮大兒阿恭(庚會)「數歲, 雅重之質, 便自如此」 , 頗有父風, 驟遇驚嚇仍「 神色恬然」 。(《雅量》第17 則)

2、羊長和(忱)「 幼孤……哀容舉止, 宛若成人。」(《賞譽》第11 則)

(2)器識超卓, 胸有定見。明白局勢,不做無謂的憂慮和奢望。

1、孔融二子, 一八歲, 一九歲, 家難臨頭仍遊戲如故, 並非小兒無知, 而是清楚地明白「 豈見覆
巢之下, 復有完卵乎?」 知不免, 故不亂。(《言語》第5 則)

2、孫齊莊(放)小時(注曰八歲)已知「 聖人生知, 故難企慕」 , 退而求「齊莊周」 。(《言語》第50則)

3、王戎七歲已能鑒別「樹在道邊而多子, 此必苦李」 , 見識遠超「競走取之」 的諸兒多矣。(《雅
量》第4 則)

4、.王戎七歲, 往觀虎, 「虎承間攀欄而吼, 其聲震地, 觀者無不辟易顛撲, 戎湛然不動, 了無恐色。」定力超人。(《雅量》第5 則)

(3)敏悟神理, 好學深思。不僅理解能力強,記憶力好,而且專心致志,熱愛學習和思考,早早就跳出了同齡人的層次,與成年人進行思維交鋒。

1、「諸葛厷年少不肯學問, 始與王夷甫談, 便已超詣。……厷後看《庄》、《老》, 更與王語, 便足
相抗衡。」無怪乎王衍嘆其「天才卓出」 。(《文學》第13 則)

2、衛玠總角時, 問「 夢」思「因」 , 「經日不得,遂成病」 , 樂令為之剖析便即痊癒。(《文學》第14則), 小小年紀, 思考的便是形而上的抽象問題,並且有疑必求剖析。

3、謝朗總角時, 「新病起, 體未堪勞, 與林公講論, 遂至相苦。」(《文學》第39 則), 談玄不顧病
體, 而且總角即能與名家支道林抗衡, 可謂名門虎子。

4、陳元方、季方兄弟因竊聽父親與客人清談, 以至將飯煮成了粥, 然而追述清淡之語, 「言無
遺失」 , 以至父親也不由轉怒為喜。「如此, 但糜自可, 何必飯也!」(《夙惠》第1 則)

(4)便言捷辯, 諳於情理。有急智,詞鋒快,善於不失體面地化解困境。

1、鍾毓、鍾會兄弟十三歲晉見魏文帝, 「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 毓對曰:`戰戰惶惶, 汗
出如漿。" 復問會:`卿何以不汗?" 對曰:`戰戰慄慄, 汗不敢出" 。」亦各為巧對, 足見機敏。(《言語》第11 則)

2、楊氏子九歲, 替父待客, 孔君平戲指楊梅「此是君家果」 , 他也引用對方姓氏針鋒相對地答道:「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且是「應聲答」 , 極鋒快。(《言語》第43 則)

3、陳元方(紀)七歲, 答客言:「 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則是無信;對子罵父, 則是無禮。」於
情於理, 析之中的, 不愧陳太丘之子。(《言正》第1則)

4、.「張吳興年八歲, 虧齒。先達知其不常, 故戲之曰:`君口中何為開狗竇?" 張應聲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 」又一「應聲答」 。(《排調》第30則)

參考文獻:

[1]呂菊. 《世說新語》早慧現象探究[J].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94-98.

[2]孟麗. 古代筆記小說中的早慧兒童[J]. 大理學院學報,2010,01:38-43.


早慧意味著早熟,早熟意味著早衰

早慧的大前提是更早地覺醒,意識到這個世界的存在,早慧的人,有很多種類型,或者是理性或者是感性,早慧,不代表從小就懂得很多道理,更不代表相對於其他人更早地進入這個世界,擼管+知風月的就別來了,這連早熟都欠奉,還早慧,我也是醉了

@huimeng yu 他的答案值得斟酌,認知型和智能型我不太清楚,我想我寫的這個應該是認知型的

還有一個挖掘自己的記憶的人,恩,你想的是比較早比較多我自嘆弗如

重讀@偉大的麥小智你的答案之後,我最近開始想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和常人不同,我5歲半之前的記憶是空白的,我是不是人格分裂過(我小時候父母離婚了)……?

更可怕的是,據我媽媽說「另一個我」非常聰明,懂事,顯現出強大的數學天賦……而現在的我是個學理科的文科生,簡稱學渣

—————————————————吐槽完畢的分割線——————————————————

可惜,在我眼裡,即使早慧的人自己也不能把握自己,在現在這個我們所處的環境來看,即使是早慧的人,雖然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和世界的關係,能夠與世界友好相處的十不存一,能夠獨立認識自己的十不存一,能夠以此為依據傾聽自己的想法,挖掘自己的才華的也是十不存一

剩下的那些,他們具有一種特質,這種特質叫「與人不同」,它很容易被人發覺(更像個怪人),於是家長之類的力量會更加重視,更努力地教育培養,這一點無可厚非,在一棵樹露出「異常」生長的苗頭時,園藝工人會自然而然地對它修修剪剪,因此,以現在教育的情況來看,這種人的本身才華被埋沒也不奇怪

在這個過程中,最可怕的是其他人的眼光,例如醜小鴨,例如鳴人,就說鳴人吧,我不知道他是否早慧,但是他很用心地經歷著他所經歷的一切,這一點放來一個孩子身上,相對於一般人來說,還是算了不起的

早慧的人,是可以成為那樣子的

早慧的人,他們必須克服自己,一般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四處探索,洞察世事,但是畢竟他們明白自己的特別,會有孤獨感,例如去學心理學和哲學來了解自己,例如從別人中確認自己(像鳴人那樣?),在這個階段會塑造出很多東西,印證很多東西,這時,他應該已經大概了解了自己的下限,可以安於現狀了(參考 @尼克余 的答案)

什麼是下限?大致上就是知道自己作為人類有多無力,看過《華爾街之狼》吧?如果你在中二階段是在那種感覺裡面過來的,那麼基本上你在本質上已經和早慧沒什麼關係了,我想在那個階段,能夠把早慧一貫而終的人一般都過得平淡異常,完全就是活在當下的那種感覺,即使中二,也是《蝙蝠俠》《蜘蛛俠》那種感覺,不是像賭徒一樣刻意去爭取,而是力挽狂瀾於既倒,是知道自己的責任,但是還要去做,我想,到了這一步,人已經是早熟了,甚至算是「十五歲開始蒼老」了

認清這一切的人,基本上不用去看他的語言,看他的思想,做事也不用看方法,看道不看術的那種,你們感受一下

總之,對於早慧的人來說,這個時候,他們自己其實很通透,很成熟,很有想法,但是在別人眼裡,他的下限是暴露在外的,例如說表現出明顯的不合群或者叛逆之類,他們可能會聽不進別人的話,別人指出來他的過錯,他應該會一意孤行,他有他自己的驕傲,但是同時他也承受了太多來自內部的壓力,是的,接受自己的下限,其實有時候很痛苦的,特別是在這種孤獨感的陪襯下

所謂的人格障礙,就是過著一種不正常的生活,但是自以為正常什麼的,這種表象,算是人格障礙么……

關於這一點,各人體會不同,你們感受一下
你為什麼哭泣by千帆眉舞
在此我強調一句,不要貼標籤,不要覺得這是什麼,請拋棄你的stereotype去認真感受一下

至於為什麼會早衰,恩,這是錢鍾書說的,出自課文《談中國詩》

個人認為,認識得比較早的代價,就是成年之後,他認識世界的方式與其他人來說更為原始,更為質樸,像個孩子一樣,是的,他們可能在與自己互動的時候,對外界意識得不夠,所以只是用感性的方式與世界互動,但是這個階段的互動無不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當前面種下的因結出果以後,說不定他們會手足無措,或者是看破紅塵,無心挂念

他們還需要成長

此外,對於他們來說,外界可能會給他灌輸一些固定的而非成長的範式,例如對他說「一看你就是讀書的料」,日後他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們會覺得「我不是干這行的料,我可能還是適合搞研究吧」

呵呵

致讀者:
如果你自認為早慧,那麼在此我告訴你,人的成長是沒有盡頭的
如果你不是,請你先接受自己的下限,再回來完善自己,這對你的之後的路來說,將事半功倍

最後,我說句實話

這個答案是我瞎編的,哈哈
如果你看到了這一句還能保持淡定,請給個贊


額,我不知道我是否是早慧。但比我小一點的朋友,叫我超叔。跟我同年齡的朋友,都叫我超哥。
已經有太久沒人叫我名字了。
我不知道所謂「早慧」是不是好事。
如果是一般的朋友,真的有時候必須得……怎麼說,不要那麼嚴肅,或者說談論一些「應該談論」的話題。
當時因為太小還不知道如何「正常說話」,所以常常被人說「裝逼」,好吧,當時還沒有這個詞,用我們當時的話來說,就是「假」。
事情發展到後來,因為班主任有事情,在期末的時候我獨自開了一次家長會。
是的,一個高二的學生,給一群家長,開了一次期末總結會。
然後,一群四十好幾的家長圍著一個十六七的學生問自己孩子的學校情況。
我居然還侃侃而談,指點這個學生學習怎麼樣,那個學生平時學校表現如何。
完全沒把自己當成「同學」。
高中的時候,因為自己所謂的「孤傲」和「任性」,沒有太多的朋友。
以前經常聊天的對象是……班主任。
好吧,我就是當年大家眼裡的怪小孩。
之後的日子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慢慢發現還有其他跟我一樣高冷的傢伙,然後直到現在都一直保持聯繫。
早慧這個東西,其實很多時候,是一種敏感。
意識到了一些與周圍不一樣的地方,發現了一些別人無法察覺的東西。
而有的人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或者說讓自己「特別」起來。
當然,現在看來,這些都是小孩子的行為,但那時候的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現在想想,其實就是自我意識發育得早了點,但其實所有人遲早都會意識到的。
最後,早慧的體驗,對我來說,就是在一個應該天真的年齡,就得裝天真,然後讓自己融入這個環境的體驗。
沒什麼好,也沒什麼不好。因為現在我已經不需要裝,是什麼樣,自然就有什麼樣的朋友。
對了,給一些覺得自己早慧的朋友提個醒,別太當回事,其實就是剛剛開始「玻璃心」,有的事情,自己知道就行了。深沉思考人類的命運之類,沒事的時候想想就得了。平時還是多吃菜,多看報,內褲穿寬鬆一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看同齡人的感覺


越活越幼稚!只是覺得人生不應該太過嚴肅!


常常被人當做是個很內向的人,其實是因為跟同齡人講話太累。
不是早慧,而是願意方方面面狂奔成長,願意去讓自己接觸好的東西並向好的東西靠近。
而是這世界上大多數人,一直拒絕成長罷了。


謝邀。

看了很多答案,我有點納悶:
為什麼早慧就一定要厭世或覺得別人太弱呢?在我看來,這個世界可有意思了

還記得我 八九歲 的時候,我和父親的日常:

【1】

「粑粑,剛才我把放大鏡放在太陽底下,下面有個點好亮好刺眼。」
「兒子啊,下次千萬不要這麼做了呀。放大鏡會把光線聚焦到一點,你看天上的太陽那麼亮,你不敢看吧。那個亮點可比太陽光還要亮呦!」
「那為什麼,我無論把放大鏡放在哪裡,那個亮亮的點總是和它距離不變呢?」
「啊你看太陽那麼遠,射過來的光就可以看作是平行光了,平行光射在放大鏡上,就會交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它和放大鏡的距離,我們叫做『焦距』。」
「原來是這樣啊。那這個『交具』是由放大鏡的形狀決定的吧,我換一個放大鏡,『交具』 就會變吧。」
「兒子真聰明。」

【2】

「粑粑,我剛才洗澡時,發現自己在浴缸里浸得越深,我的身體就越輕啊。我好像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定律呢。」
「啥定律呢?兒子你說說看吧。」
「粑粑你想啊,這個水面本來應該是平平的,但是我在水裡的時候,水被擠到其他地方去了,但我還是被浴缸底面撐著。但我把肥皂盒放在水裡,它就浮了起來,在肥皂盒裡放上肥皂,它沉下去了一點,但還是浮著。所以我想啊,我和肥皂盒把水擠掉的那部分重量,就是我和肥皂盒『變輕』的重量啊!」
「哈哈,在兩千年前,有個叫阿基米德的聰明傢伙,和你發現了一樣的現象,他一激動,就光著身子衝出去了。後來,我們把他的發現叫做『浮力定律』。」

【3】

「粑粑,前幾天我在 方正棋 的說明書上看到 一道題,用 4、4、6、6、60 算 1 到 100 的所有數,我和小夥伴們都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啊,我就和 陳XX 同學打了一個賭,比誰先算完。可是,算了兩天,我還剩下 41、70、89、91、98、99 沒有算出來,他卻已經算完了,我好難過啊。」
「沒關係啊兒子,你可以把你算的過程和結果寫下來,咱們算得不比人家快,但可以做得比人家認真啊!」

於是 ,幾天以後,《數學迷專刊》誕生了。
(參見:學數學或物理學到 high 很刺激,是一種怎樣的經歷與感受? - 曾加的回答)

【4】

「粑粑,今天我和小夥伴們打乒乓球。我發現,貼了膠皮以後,那個平平的面,打出去的球速度就有點慢,那個一粒粒突出來的面,打出去的球要快一些,這個是為什麼呀?」
「兒子,是這樣的,那個一粒粒突出來的面,我們叫它『正膠』,而那個平平的面,我們叫它『反膠』,其實它們用的是差不多的膠皮呢。」
「粑粑,你的意思是,『反交』 的膠皮,一粒粒的在下面?」
「是的呀,兒子想到什麼了?」
「啊我明白了,一粒粒的在下面,那下面就有縫隙了,乒乓球碰到膠皮後,拍子會變形,那縫隙被填滿,球在拍子上有更多的時間,速度就被消耗掉了,粑粑我聰不聰明?」
「是啊兒子。」

【5】

「粑粑,前兩天在自然科學課上,老師講到,地球無時無刻不在『自轉』。最近幾天,我經常看看星空,發現星星的位置好像在繞著一點中心轉,我猜這個和 地球『自轉』 有關吧。」
「是的呀兒子。」
「我又發現,那個中心好像有一顆很亮的星星,是不動的。位置,大概在……正北方向,和地面的夾角大約是……30° 的樣子,我想了想老師上課講的模型,覺得那顆星星應該在地球自轉的那條軸的延長線上,粑粑我說得對嗎?」
「哈哈,兒子,那顆星星,我們叫它『北極星』」。

【6】

「粑粑……」

「粑粑……」

「粑粑……」

…………

於是,沒過幾天,為了稍稍堵住我的嘴,父親在我的書架上放了這麼一套書:

《十萬個為什麼(新世紀版)》盧嘉錫 主編

大約半年的時間,我把 《數學分冊》、《物理分冊》、《地球科學分冊》、《宇宙科學分冊》和《索引資料分冊》都翻爛了,而《化學分冊》、《動物分冊》、《人體科學分冊》也被我翻了一個半爛。

於是乎,在十歲的時候,我就有了一個全新的大腦。


因為沒有相匹配的人生經歷而產生的不協調性,質疑權威而沒有反抗能力的無力感,過早剖析自己因此會有隱形的自卑,而眼看被同齡人超過則會有強烈的落差感並時刻質疑自己。認為大部分事情的發生「本該如此」,因此人生和未來都缺乏驚喜和感動。

這些感覺會常伴於你,或許下半輩子你要麼活在上半輩子的缺失中,要麼竭盡全力再去追逐些別人曾經享受過的東西。

過時刪。

——————————
抱歉啦各位……我初中的時候才開始比同齡人早熟一點,其實遠遠談不上早慧,寫這個只是想模擬下早慧的人的心態,看能不能模仿準確……其實我小時候屬於比較憨的那種……


你們的行為在我看來是無意義的,人間的萬物已經很難打動我了。為了使我顯得正常,我不得不模仿你們愚蠢的行為。


現在開始修改一下答案好啦,對於 @Kevin You 的問題,改一下好啦
http://www.56.com/u28/v_MTE0MTQ1OTYx.html

我三歲以前的記憶去那裡了

這些都是對人年幼時缺少部分記憶的解釋,不過我還看過一種解釋:孩子在三歲前記憶的事物之所以難回憶出來,關鍵並不在於他們不懂得方法,而在於這時大腦的整機功能還沒有協調好,在於他們還沒有從母子的社會性一體中分娩出來。


我3歲的一天在啃著自己的手指頭時,突然發現一個人生問題…………
我是怎麼突然在這個世界上的,之前為什麼沒有記憶(我真是個哲學家→_→)

然後,我竟然開始努力地想自己3歲前的事情,結果真的讓我想粗來了≧ω≦
後來我看一篇科普文章時,,,媽蛋,人3歲前是不會有記憶的,,頓時嚇尿


打小就沒有同齡人朋友。


2015.2.2更新:

想不到引來這麼多人的關注和評論,我就不一一回復了。我粗略看了一下,很多知友批判我的地方集中在:認為我的經歷並不是「早慧」,而不過是一種中二、想多了、abnormality、或者乾脆就是有病等等。你們這樣說我,我並不感到生氣。事實上我並不認為你們說錯了,當然我也不認為你們說對了。從一個高緯度看事情,絕大部分的對錯不過是名相上的爭端而已,尤其在這件事上。

我想歸根到底,圍繞我的答案的種種批判,均起源於雙方對「早慧」這個詞的定義和理解不同。對於我來說,「早慧」是一種孩童時就表現出來的過早的對人生、對宇宙萬物、對自我來源的思考,這和是否具有高智商沒有直接關係。「早慧」和「早聰」從本質上看並不相同,不應該被混淆。「早慧」是一種形而上的深入思考能力,而「早聰」則是一種形而下技能的快速掌握能力。所以,很多算術特別厲害、或者音樂、繪畫方面技能特別傑出的神童在我看來,其實是「早聰」而不是「早慧」。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神童會有「早慧」和「早聰」一起出現的情況,現已成為高僧的寧鉑就是其中很好的例子。

「早慧」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它確實是一種負荷,一種精神的病態,或者乾脆如某位知友說的,是一種abnormality,我自己也和諸位知友一般地看待病態的自己。如果你問我這樣的「早慧」有什麼好處呢?我只能無奈地說確實沒什麼好處。目前我所看到的好處只有一個:它讓我從來都不甘於待在comfort zone里,這樣的「早慧」讓我每時每刻都感受到佛說的「三界如火宅」,因此我總勉力讓自己艱難地往這個世界的真理挪動,再挪動。不謙虛的說,我在物質生活上其實已經活得足夠優越了,但這種「早慧」還是讓我一直感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以至於過早地對物質的享樂失去常人所具有的興趣。

我寫下這個答案,一則是希望那些和我一般「早慧」(或者如你們口中的有病的人)的人看到,讓他們知道至少有我這樣人和他們一樣經歷著相似的痛苦,而好讓他們心裡好受那麼一些;二則是希望那些「沒有病」的人能對我們這些人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嘲笑。

如果有知友對我所定義的「早慧」不認同,沒關係。你們就用你們心中認可的名詞去定義它,我只是借著「早慧」這個詞來下筆,如實地敘述我所知道的和我所思考的罷了,我並不在乎「早慧」這個名詞被你們塞進什麼內容。

——————————————————分割線————————————————-------------------

痛苦,絕對的痛苦。

我七歲那年,某一天看到亞洲電視報道一則新聞,說香港屯門有一個和我一樣大的女孩在睡夢中死去。七歲的我看了新聞後很驚惶,我想:會不會某天我也會像她一樣,睡去之後,第二天就醒不來了。若是這樣,生命是多麼的無常和脆弱,生命本身又有什麼意義呢?若是沒有意義的話,我又為什麼被拋到這個世界裡呢?

我又想,還有另一種情況是,我已經死了很多次了,只是我自己沒有察覺。每一天睡去,我就在原有的世界死去,等到我醒,我所面對的世界已變成表面上和原有世界一樣的新世界,也就是說,是一個拷貝的世界。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所熟悉的父母不過是完全的陌生人而已。我所經歷的每一天都完完全全建立在欺騙之上,而我身邊的人都是戴著假面的戲子。

我被我自己的想法所震驚了,但我又不能否定自己想法的邏輯合理性。我感到特別驚恐,我和我的父母、爺爺奶奶講我的想法,他們只是摸了摸我的頭說:「呸呸呸,傻孩子別說這些晦氣的話。」

我自那以後就感到特別孤獨,我深刻感受到每一個活著的人都荒誕地存在於這世界上,特別是我的同齡人們。我的同齡人們活得何其膚淺啊,和我家裡養的寵物差不多。他們對世界的殘酷和無常毫無察覺,每天討論著各種無聊的電子遊戲,收集各種無謂的閃卡,玩各種高達模型,剩下的時間則討論隔壁班哪個女生漂亮。可憐的同齡人啊,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正以一種扭曲的形式行進著。

那時的我感到特別痛苦,因為沒有一個人能理解我的精神世界。我當時的排解之道只有一個:讀書,不斷地讀書。幸運的是,我在孔子、老子、莊子和世尊身上找到了精神的共鳴,他們越過千年傳達而來的話語減輕了我不少的痛苦。

後來,我慢慢找到了調和現實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方法,現在則不再背負少年時的種種精神負荷了,也算是十分的幸運。這都全賴歷史上諸位先賢的幫助,所以我每當提起他們都滿懷敬意。


強極則辱,慧極必傷。


小學的時候,
別的小朋友在和老師討論幾個蘋果幾百米的時候。我在和老師討論:這個積分怎麼積?
別的小朋友在嘗試理解圓的面積公式時,我已經獨立推出一個可以算pi的無窮級數。

也許是因為我爸從小就嘲笑我:
蛤蛤你不會解矩陣方程!Naive!
----
想想還是比不過我爸,不提了。

可一切都拯救不了我最後還是成了碼農的悲慘命運。
我覺得自己錯過了整個童年。


我三歲的時候發現媽媽有外遇,但是基於了解媽媽在爸爸家暴及各種欺辱下的委屈而理解她。所以在爸爸和外婆懷疑時,多次向他們說謊,幫媽媽瞞過去。

然後在一次有機會和媽媽的外遇對象(媽媽的同事)獨處時告訴他媽媽的處境,告訴他要麼帶媽媽逃離不幸的婚姻,要麼中斷這種關係。(當然原話不是這樣的……)
並且那時的我懂得,為了保護一個母親的尊嚴,我不應該讓媽媽知道我曉得她的事情。

在這一年,我開始思考以上眾多答者提到的問題。思考自己的存在對於這個世界的意義,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失眠。發現媽媽的秘密以後,我想,既然生命可能是虛妄的,愛情可能會比靈魂更永生。而一切的荒誕都是可以原諒的。

我不認為過人的記憶力及理解能力是早慧。這些是聰明的表現,即智商高的表現,但對宇宙的思考,對人情的感知,對世事恰當的處理,才是智慧的體現。

至於體驗嘛。
經常不得已裝傻。
因為知道自己的頭腦比同齡人發育得早太多,所以覺得自己應該裝得傻一點來適應周圍。原因是答主自小不喜歡被別人讚揚啊,一被表揚就特別特別害羞。明明過目不忘也要假裝記不清,沒別的原因,就是怕被表揚。T^T

思維太過活躍。
既然用了「太」字就說明這不是好的體驗嘛。基本上醒著的時間都在思考,而且速度非常快。這個特點一直保持到現在,特別不喜歡跟別人討論事情,因為要花很多時間來解釋。別人覺得我說話邏輯太跳躍,其實那些話才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呢=_=在我表述上一個想法時接下來的想法已經生成並在腦中排隊等著被我說出來啦。

更加寬容。
因為很小就能理解人情世故加上讀各種書物都比較早,所以對人更加體諒、更加寬容。


其實最最重要的體驗,還是日漸發現自己泯然眾人的痛苦。


畢竟智力發育是有上限的,隨著時間的發展,同齡人的智力與自己的差距會越來越小甚至反超。雖然答主仍感覺自己比身邊的大多數人聰明(哦天吶趁著匿名我都說了什麼不要臉的自戀的話(//?//))但是已然沒有當年那種俯視眾生的快感啦~~

不早啦先睡了。明天補充。


早慧就是今天你苦思冥想一個問題,等想出答案的時候才煥然大悟,原來這個答案我小時候就已經得出了


女兒班裡的同學的話:小紅花取代了我們自己想讀書的樂趣和目標,我覺得這東西就是一個用來操縱人的毒品。


初中時,我在作文里質疑一些社會現象,老師說:這孩子太憤青。

高中時,老師帶領我們去質疑這些社會現象,而我已經懶得質疑了。

==============================

答案一上來,評論就開始不和諧了。

想起了一句話: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辯論都是在爭論定義。

為此特地百度了一下。早慧: 指孩子的社會認知和學習認知高於同齡人的水平。

至於究竟什麼時間該有什麼樣的認知,我想大家的參照物都只能是身邊的人吧。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在認知上有所差異也很正常吧。

當然定義這回事沒有標準,大家還是可以有自己的見解啦。


唉。早慧,關鍵在早,不在慧呀。
借點佛家的概念,破惑證真為慧。從這個層面來說,「早慧」是心裡早早生起對自己和世界的體察,開始尋求真我真知。
早慧,是慧也是業,早早在真偽難辨之中徘徊困惑,才早早背負上了痛苦。再返回去,也解決了為什麼「早慧」給人一種中二和abnormality的感覺。因為「早慧」從來不是你與世界的高低問題,而是你與世界的遠近問題。
慧能生道。「早慧」,也許只意味著,你的業比旁人更深罷了,需要更多時間找到回歸真我的那條道路。

以下是我把這個帖子發給朋友,她發回給我的回復,也覺得蠻有意思,一併貼上來。

「有時候我覺得人沒有信仰是很可怕的事情,在早慧這個問題上,是我對很多人闡述的早慧感到厭煩。知乎那個帖子里,有人說做著數學題想起宇宙,殺著螞蟻又覺得怎樣。我會覺得這種想法更接近我心目中的早慧。是對各種生命甚至存在的體察和思考,但是許多人的想,我是覺得把「我」字標籤放大太多。他們也會想很多,但是無論有多少很多,基本上都是為了確證「我」對於這個世界是多麼特殊,是多麼不一樣,甚至於,聰明,有憐憫心。。等等等等。這種早慧必然帶來孤獨,因為他會把自己跟這個世界放在對立的面上,像在感受,更多的卻是輕重的博弈。我很討厭這樣的早慧。因為這樣的人總會把自己看得太重,而輕視這個世界,輕視唯心也好唯物也好的存在。」


推薦閱讀:

高曉松確實天賦強?
家境中上,出國留學怎麼讓爸媽同意?
出身富貴人家,有哪些方面值得人嚮往?
四大古文明中古中國起步最晚,在別的文明發展的這段時間裡,中國文明在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說 60 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TAG:智慧 | 人生 | 人文 | 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