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神話中的不可思議生物,最後被發現是真實存在的物種?


補充四千贊的山海經,裡面大荒南經有這麼一條。

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頭。鯀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頭。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維宜芑苣,穋是食。有驩頭之國。


沒有人提何羅魚?!!


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山海經·北山經》

一頭十身那,很牛有木有

你一定以為它是這樣的↓

這樣的

要麼這樣的

其實它是這樣的↓

這樣的。。。。


Sina Visitor System

有異議的或者想深入了解的就去看這條微博~不過他說的話也有點傷人就是,畢竟我也是很用心來回答的,出處基本也有。當然啦,我就一愛好者,人家是專家,比不上就是~

這個太多了,先說10個,回頭再慢慢往上加。


我自己不會畫,所以圖片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通知我刪除。


1.山都

長得像人,赤身裸體,但是很怕生,見到人就會傻笑或者逃走。腳跟是反的,有四五丈高,喜歡待在陰暗的地方。是類似於山魈的一種妖怪。

現在被認為是一種狒狒

就是長這個樣子的狒狒,大家覺得和《搜神記》裡面的山都像嗎?

2.[mò]


不是日本那個食夢貘,而是中國本土的貘,能吃掉銅鐵。(圖為日本的食夢貘)

現在被認為是熊貓

《爾雅注》里說除了吃銅鐵還吃竹骨,既然都吃竹骨了估計是熊貓沒差,不過吃銅鐵就有點……(感謝米戰指教,熊貓被稱為食鐵獸是因為食物缺少鐵質它們會下山找鐵,一般是抱住山民的鐵鍋舔鐵鏽吃,被嚇跑的山民誤以為食鐵)

3.伯奇


西周的尹吉甫娶了一個漂亮的後妻,後妻不喜歡前妻的兒子伯奇,就設計陷害他,又吹枕頭風,尹吉甫就把伯奇趕走,伯奇又悲又氣自殺了(也有說是被尹吉甫殺了)。後來尹吉甫後悔了,伯奇就變成鳥飛回尹吉甫身邊。尹吉甫就帶著這隻鳥回了家,一箭把後妻射死了。

然而因為這個,伯奇也被人討厭,認為伯奇在誰家鳴叫,誰家就會死人。

此外,古代有並稱為「十二神」的妖怪,他們會為人類清除掉一些作惡的害蟲、厄運等等。雖然看似不錯,不過成員都是窮奇、強梁之類的惡妖。伯奇作為吞噬噩夢的妖怪也名列「十二神」中。不過與伯奇鳥應該不是同一個。

現在被認為是伯勞鳥

伯勞會把沒吃完的小鳥啊小青蛙啊串在樹枝上,十分恐怖,因此也被稱為「屠夫鳥」。

4.人魚


不是中國的鮫人,而是西洋的那種上半身美女,下半身是魚,趴在礁石上唱歌,引誘水手的那種。在中國應該與名叫「赤鱬[rú]」的妖怪比較類似。

我知道你們想看人魚,但我就是要放赤鱬的圖~不服咬我啊~


現在被認為是儒艮

儒艮也叫海牛,也虧那些西方水手能把這玩意和美人魚搞混了……(好多人說儒艮和海牛不是一回事,儒艮屬於海牛目儒艮科,而海牛是海牛目海牛科,說儒艮也叫海牛感覺沒錯但似乎不太合適)

5.蜾蠃[guǒ luǒ]


只有雄性沒有雌性,會把螟蛉的幼子帶回巢穴,養著養著就變成了自己的後代。所以義子也被稱為「螟蛉之子」。

現在被認為是土蜂的一種,帶螟蛉回去只是為了給自己的後代當養分。(謝謝安離指正,應該屬於泥蜂科)

人稱細腰蜂,楚平王應該會喜歡這種蜂類。(謝謝王格非提醒,應該是楚靈王)

6.[xiāo]

白天連泰山在面前都看不見,晚上卻視力驚人的怪鳥。古人認為它會把自己母親吃掉,所以是不孝之鳥。叫聲兇惡,會帶來不祥,被人們厭惡。

現在被認為是貓頭鷹

沒錯海德薇就是一隻雪鴞。


7.豬婆龍


居住在長江里,能掀起大波浪,把船掀翻的妖怪。據說明初時有豬婆龍興風作浪,大臣因為皇帝姓朱,和「豬」同音,不敢如實報告,就說是「大黿」在作怪,正好與「大元」同音,朱元璋才下令去收拾妖怪。

不過無錫黿頭渚那裡的豬婆龍可是好妖怪,據說人們在挖河道的時候,一邊硬如鋼鐵,無法開鑿;另一邊白天挖了晚上長好,搞得人們無計可施。最後是豬婆龍張渤頂著觸犯天條的危險幫人們拱開了「犢山門」。

沒記錯的話這位就是張渤以及他的本體豬婆龍。

現在被認為是揚子鱷

別說,從這個角度看腦袋還真有點像豬。


8.騶虞[zōu yú]


日行千里,白毛黑紋,尾長於身的妖怪。長著獅子的腦袋,老虎的身子。因為它只吃自然死亡的動物屍體的肉,因此是有名的仁獸。

現在被認為是雪豹

9.蟛蚏[péng yuè]


漢初功臣彭越被殺害後做成肉醬,送到英布那裡。英布吃到一半才知道這是彭越的肉,就立刻吐到江里。這些肉里滿是彭越的怨氣,化成了名為蟛蚏的螃蟹。

這位就是梁王彭越。

現在被認為是蟛蜞[qí]。

據說這小螃蟹還挺好吃。


10.犰狳[qiú yú]


長得像老虎但卻是一張鳥嘴,一雙鷹眼,還有蛇尾巴。見到人就裝死。看到它就會有蝗害。

雖然找到了圖但是人家禁止轉載,我就不貼了,有興趣自己點鏈接看吧。


山海經—犰狳|塗鴉/潮流

現在被認為……呃……還叫犰狳。不過是很普通的動物了。

這是現實中的犰狳,小時候我一直以為犰狳就是穿山甲……

就先寫10個吧,這類被科學拽回生物界的妖怪一抓一大把。有人想看的話我回頭再加吧。

2015.6.29更新


答個這種沒什麼爭議的問題都能招來一堆反對,看來我這玻璃心遲早退出知乎。

在那之前,先給想繼續看的人更新5個。

11.太歲


有時會用來作為凶神惡煞的代稱,比如西遊記里的「賽太歲」就是此意。但實際上,太歲在中國古代是一種擁有上千隻眼的肉塊類妖怪。太歲藏在地下,如果不小心把它挖出來的話就會遭到不幸。有說法是「太歲頭上動土」就來源於此。但是挖到它時迅速鞭打它上百下似乎可以轉運。當然也未必絕對,主要還是看自己的運勢旺不旺。

這是日本的妖怪家水木茂先生筆下的太歲。

現在被認為是肉靈芝。

我說的是這種真正的肉靈芝,可不是以前報道過的那玩意。(話說這種老梗還有人記得嗎?)

12.余腹


吳王(一說越王)在江上吃魚,吃到一半飽了,就把剩下的魚肉扔進江里。神奇的是這些魚肉又活過來了,不過有的只剩一半身體,有的身上還有魚絲。這些死而復活的怪魚被稱為「余腹」、「王余」

現在認為是比目魚

可能是因為比目魚看起來像被從中間剖開,吃了一半的樣子吧。

13.狌狌[xingxing]


長得像猴子,一雙白耳朵,喜歡喝酒,能知道過去未來之事,吃了它的肉就能讓人善於跑步。(一說吃了肉會有什麼功效大家應該就能猜到出自哪裡了)

現在被認為是猿猴的一種。

白耳朵簡直戳中萌點啊有沒有!!!比上面那個妖怪萌多了!!!(空靈颯補充,這個是滇金絲猴)

14.簸箕龜


比浴盆還大的紅色烏龜,無頭無尾無足,像簸箕一樣扁。身上有數百張小嘴,會把獵物的血吸干。

現在被認為是孔鰩

傳說中記載的那隻可能是比較大的孔鰩。話說好歹叫人家簸箕魚啊,關烏龜什麼事!!!

15.魔鬼魚


大家應該知道這個,以前西方水手在夜裡會看到巨大的,長著翅膀的,蝙蝠一般的魚從自己頭上掠過,有時還會落在船上把船砸沉。驚恐的水手認為那是地獄來的惡魔,稱其為魔鬼魚。

現在被認為是蝠鱝[fèn]

蝠鱝其實是蠻溫和的魚類,它把船砸沉不是故意的,只是玩脫了而已……

2015.6.30更新

睡前再更一批,然後完結了完結了~

16.鹿蜀

白腦袋,紅尾巴,腦袋像馬,身上長著像老虎的條紋。把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可以家族興旺,子孫如雲。這東西在重視家族傳承的古代簡直是寶貝啊。

跟狌狌一個畫風,丑得要命。

現在被認為是??狓。

要說像是真的挺像,描述也基本符合,但是……這動物只有非洲才有啊……《山海經》的謎團實在太多了。那個神秘的作者究竟是怎麼寫成《山海經》的?下一隻也是非洲那邊的動物。

17.當康

長得像豬但是有長長的牙齒,看到它就會大豐收。是好妖怪呢~

就用這種遊戲風格的圖湊合看吧。

現在被認為是疣豬。

是的,沒錯,你沒有想錯,就是《獅子王》里的彭彭。

18.四不像


《封神演義》里姜子牙的坐騎,麟頭豸尾體如龍。因為普通戰馬會害怕四天王坐下的狴犴、狻猊、金錢豹、猙獰四隻凶獸,所以姜子牙特意換了坐騎。

現在被認為是麋鹿。

也有人認為麋鹿和《封神演義》里記載的姜子牙的坐騎差別太大,姜子牙的坐騎應該是一種類似於麒麟的名叫「四不相」怪獸。但是四不像就是麋鹿的說法太深入人心,因此後來的姜子牙形象都是騎著麋鹿。

19.鸚鵡


好了,我知道你想說「我艹鸚鵡都算神話生物?!」,不過還真就算。《山海經》里記載的鸚鵡長得像鴞,青羽毛紅喙,能學人說話。

後來人們就發現原來還真有鸚鵡這種動物啊。

現實里的鸚鵡跟神話里的基本沒差別。(寫完才發現跟黃zhey的答案撞了,是他先寫的,我後寫的。不過我們找了同一張圖,也算心有靈犀)

20.果然獸


長著一張狗臉的猴子,渾身白色,尾巴比身子還長。朝天鼻,皮毛白底黑紋路,柔細華澤。

現在被認為是川金絲猴。(評論區指出也有可能是黔金絲猴,不過果然獸是川金絲猴的別名……我再放一張黔金絲猴的圖,大家見仁見智吧)

↑川金絲猴

↓黔金絲猴

金絲猴大部分都是朝天鼻子。雖然現在是保護動物。但是當時……

肩邊班文集十餘皮,可得一蓐,繁文麗好,細厚溫暖。

你們感受下……

21.耳鼠


長得像老鼠,有兔子頭和麋鹿的身體。可以用尾巴飛起來。

飛!起!來!

順便一提,吃了它可以百毒不侵。

現在被認為是鼯鼠。

話說原文是「菟首麋身」,但是這個「菟」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兔子,一個是老虎……所以如果它是老虎腦袋呢……

不過一個字既有兔子的意思又有老虎的意思就已經很讓人糾結了吧?中文好難!

22.[sì]


青黑色,長得像牛,只有一隻角。太上老君的坐騎就是一隻兕。

現在被認為是犀牛。

亞洲大部分的犀牛都只有一隻角,非洲那邊的犀牛有兩隻角。還有的犀牛沒有角……哎搞不清了,文科生生物苦手。要是能用妖怪學代替生物學的話,嗯……我能當課代表~

就這樣啦,謝謝閱讀本答案~

再加一句,我既然寫在答案上,就基本都有出處。在評論區非說是主觀臆斷牽強附會的看得我都累了。你要是真像王格非或者安離那樣有理有據指出我的錯誤,我會發自真心謝謝指教。莫名其妙跑來說我這是臆斷,都太牽強之類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的我只能說不愛看別看。如果有異議,請先去自己查一查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話說妖怪和現實動物本來就不可能完全一樣吧),如果還有疑問或者對其中的一些妖怪感興趣歡迎私信或者在評論區和我討論。再有莫名其妙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我是真沒精力回復解釋了。


獨眼巨人,大家玩遊戲一定都碰到過。

有種說法,獨眼巨人可能是大象。
你一定想,這兩種東西有什麼關係么?
別急,我們來看一下大象的頭骨

是不是有那麼一點意思?!
現實中,那個腦洞是用來長鼻子的,並不是眼睛。
當然這種說法還存在爭議。


獨角獸是虛構的,獨角鯨卻是真實存在的

以下引用於百度

獨角鯨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動物之一,它們只生活在北極水域,速度極快,神出鬼沒,又叫海洋獨角獸。在中世紀,獨角鯨的牙被當作獨角獸的角遠銷歐洲和東亞。

~~~~~~~~~~~~~~~~~~~~~~~感覺很多人都對這種生物有些陌生,我就再補充一下答案吧,其實之前的沒有特別的切題。。。檢討一下~~~~~~~~~~~~~~~~~~~~~~

首先解答一下大家很容易誤會的點
·雖然叫獨角鯨,但是那個不是角!!是牙齒!!!是左側的一枚向外生長的牙齒!!
這個牙齒主要不是用來所謂的破冰或是捕食,而是獨角鯨的神經感知器官(innervatedsensory organ )的作用,上面分布了上百萬的神經末梢。用來感知周邊海水的環境,從而刺激大腦做出反應,同時現在猜測它們互相摩擦「角」是一種交流行為。但是偶爾它們也利用「角」做出富有攻擊性的行為
(wiki原文)The tusk is an innervatedsensory organ with millions of patent nerve endings connecting seawater stimuli in the external ocean environment with the brain.
The rubbing of tusks together which males engage in is now hypothesized to communic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water each has traveled through rather than to represent the previously assumed 「male-to-male rivalry「.
Narwhals have only occasionally been observed using the tusk for aggressive behavior.

在wiki上找到的一些關於獨角鯨的神話的故事。

·在因紐特人的傳說中,獨角鯨的「獠牙」的來歷,是因為一個腰間被魚叉的繩索纏繞的女人因為繩索另一頭的魚叉命中了一隻獨角鯨後將此女拽進水中,隨後她也變成了一隻獨角鯨。由於她當時束了一個螺旋狀的髮髻,此後這個髮髻演變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以螺旋形為主要特徵的「角」(實際上是向外張的牙)的來歷。
(話說。。紐因特人之前發現的這個物種難道沒有角嗎。。這個神話貌似有漏洞的樣子!!)

·一些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獨角鯨的「角」就是傳說中獨角獸的角,有解毒和治癒抑鬱症的功效(是看了就會狂喜從而忘憂的意思嗎!!= =)

In Inuit legend, the narwhal"s tusk was created when a woman with a harpoon rope tied around her waist was dragged into the ocean after the harpoon had struck a large narwhal. She was transformed into a narwhal, and her hair, which she was wearing in a twisted knot, became the characteristic spiral narwhal tusk.

Some medieval Europeans believed narwhal tusks to be the horns from the legendary unicorn.
As these horns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magic powers, such as neutralising poison and curing melancholia, Vikings and other northern traders were able to sell them for many times their weight in gold.

剛剛看到一個戳中萌點的圖!!

(圖片源於網路)


鹿蜀
出自《山海經》-《南山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實際就是斑馬

原來根據專家新觀點,鹿蜀應該是一種叫斑驢的已滅絕生物,斑馬近親。


補一個也是神話中的東西,算是回答討論區的問題,也間接說明下沒有考古證明真的不是什麼事,山海經里很多東西都是國外有的呢,當時人見過但並不一定是中國有的,至於龍頭的問題,親,龍頭就是牛頭啊啊啊啊啊
——————————————————————————————————————————
當然是這個

麒麟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傳統祥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麒麟是古代的仁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豬尾於一身,乃吉祥之寶,從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裝飾,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權貴的象徵。

在孔子的時代,這東西都是不罕見的,相傳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現了麒麟,據傳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獲麟」,對此孔子為此落淚,並表示「吾道窮矣」。孔子曾寫歌:「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不久孔子去世,所以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徵。

然後,這東西就這樣不見了。

但是到了大明朝的時候,它又出現了。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九月二十日,鄭和手下的楊敏帶回榜葛剌國(今孟加拉)新國王賽弗丁進貢的一隻動物,明朝舉國上下為之喧騰。當時的景象就如同沈度的頌詩所形容的「臣民集觀,欣喜倍萬」,有詩讚曰:「西南之諏,大海之滸,實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紅雲紫霧,趾不踐物,游必擇土,舒舒徐徐,動循矩度,聆其和嗚,音協鍾呂,仁哉茲獸,曠古一遇,照其神靈,登於天府。」因為這個動物的形態、習性與中國古籍中描述的麒麟太過吻合,進一步了解後更發現這動物的原產地在東非一帶,當地的索馬利亞語稱之為「基林」(Giri),發音與麒麟非常相近,使得中國人確信這個動物就是麒麟。於是鄭和的船隊第四次下西洋前往西亞後,繞過阿拉伯半島,首航東非,到了這動物的故鄉,時間是永樂十三年。

同一年,鄭和的船隊回到了中國,一同前來的各國使者中,包括了東非的麻林國(其所在地,一說是肯亞的馬林迪;一說是坦尚尼亞的基爾瓦·基西瓦尼;還有一說認為是索馬利亞)使者,他向永樂帝獻上了產自本國的麒麟。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麻林國第二次向明朝進貢「麒麟」。馬歡所撰《瀛涯勝覽》一書中就此瑞獸有如下描述:「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後兩足約高六尺,頭抬頸長一丈六尺,首昂後低,人莫能騎。頭上有兩肉角,在耳邊。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麵餅。」《明史》記載,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榜葛剌國又進貢過一次「麒麟」。

前方高能,請注意了。要上麒麟的高清無碼果照了

這是當時禮部官員上表請賀,儘管永樂皇帝免去請賀,但依然請了翰林院修撰沈度寫下了一篇《瑞應麒麟頌》,並且命令宮廷畫師將麒麟圖像畫下,將《瑞應麒麟頌》抄寫在圖上,於是有了《瑞應麒麟圖》,現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沒錯,你沒有看錯,就是這貨,這貨就是麒麟。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中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閩南語也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鹿」。

狻猊

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大概就長這個樣子

但是要說要說狻猊,就不能不先說說「獅子」。

獅子是外來之物,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食肉目貓科,為大型猛獸。歷史上主要生活在非洲,在亞洲則主要分布在印度、伊朗等地,中原地區是沒有的。「狻猊」一詞,最早出現在《穆天子傳》曰:「名獸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馬走五百里。」晉郭璞注曰:「狻猊,獅子。亦食虎豹。」《爾雅·釋獸》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注:「即獅子也,出西域。」,兩書成書時間孰早孰晚說法不一,但都沒有對」狻猊「形象的詳細描述。

自東漢時西域進貢獅子後,名」師子「。今所知較早的見記載於《漢書·西域傳上》:」烏戈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顏師古注云:」師子,即《爾雅》所謂狻猊也。「其他官方記錄還見於《後漢書》的」章帝記「、」和帝記「、」順帝記「等處,共計四次。自隋唐及以後又逐漸變成加上反犬旁的」師子「。

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唐·牛上士《獅子賦》:「窮汗漫之大荒,當 崑崙 之南軸,鑠精剛之猛氣,產靈猊之獸族。」

以上


大王(鐵板)魷魚!

哦不是大王魷魚…
(預警:評論區有大量吃貨聚集。現在沒有吃過的紀錄…畢竟不是山海經裡頭的( ̄^ ̄)ゞ……)
早先看過的同志們往下翻…補充了不少東西。

巨型魷魚體型非常巨大。據記載,1933年曾在紐西蘭近海捕獲一隻長達22米的巨型魷魚。它的眼睛甚至比一隻洗臉盆還要大一些,體重達1300公斤(不過本人對於這個紀錄存疑,未接觸第一手材料)。


數百年來,航海者常常描述遇到長臂海怪的故事,它們有巨大的眼睛,柔軟的身體里流著藍色的血液,而且時時搖晃著可怕的觸手。(看到這兒你們還敢吃嘛!顫抖吧吃貨!)

其實這些所謂的海怪就是一些巨型魷魚。傳說在海洋中,就是身材巨大的抹香鯨,也不敢輕易招惹成年巨型魷魚,因為它們枷鎖一樣有力的超級觸手,很可能使抹香鯨窒息而死。雖然抹香鯨與巨型魷魚是捕獵者與獵物的關係,但後者的殺手鐧,使得同歸於盡成為它們爭鬥的常見下場。

有關巨型魷魚流傳甚廣的傳說,當屬挪威海域口口相傳的北海巨妖傳說(挪威海怪)。挪威卑爾根市主教埃理克·龐托皮丹在1753年描述過一隻巨大海怪:「它身上長有近十條又粗又長的觸手,就像大象的鼻子,它們不僅可以輕鬆推倒大樹,甚至可以毫不費力地捏碎上萬斤的漁船。」

後來著名科幻作家于勒·凡爾納在1871年出版小說《海底兩萬里》中,以民間傳播的素材,翔實地描述了這隻超級魷魚。在凡爾納的筆下,這隻巨型魷魚居住在海底懸崖的洞穴中,洞口被厚厚的海草覆蓋著。當尼莫船長和它的潛艇駛過這些昏暗的洞穴時,一個乘客發現水草中有「可怕的翻滾動作」,很快,潛艇和船上的水手開始與一群巨大的魷魚和它們蠕動的巨大觸手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在過去以來,這曾被認為是一種傳說中的生物。由於巨烏賊的活動領域在海中,人們對巨烏賊多半只能從其天敵抹香鯨胃中未消化的殘骸中和漁民們口耳相傳的目睹事件中拼湊猜測其生態,對於某些生物學家而言是絕對存在的。(在這裡大家就不要糾結到底是烏賊還是魷魚了,首先明確這倆不一樣!但是過去的記錄殘缺不全,你想想海怪出現的時候有功夫數數多少腕足么!看外套摸長什麼模樣么!反正是頭足綱准沒錯…)

注意!它要現真身了!

大王酸漿魷(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又稱大王酸漿烏賊。典型的深海巨魷,是同種動物里最大的一種,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不僅比大王烏賊還要大,同時也是更活躍的掠食者。分布於圍繞南極大陸海域,偶爾向北方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2000米的深海棲息。

大王酸漿的捕撈記錄不多 貼一些胴長超過1米的例子
1980年 亞成年雌性 胴長1.25米

1981年 毛德皇后地 未成年雌性 胴長2.42米

1985年 性別不詳 胴長1.05米

2003年3月 羅斯海 亞成年雌性 下喙長37毫米 胴長2.5米 全長5.4米 全重300公斤

2004年 睡鯊肚子發現的89個角質喙 下喙長度10.1–38.8毫米 胴長估計0.61–2.37米 估重2.1–91.2公斤

2005年6月25日 南喬治亞州水域 胴長超過2.5米 觸手2.3米 全長5米 體重150–200公斤

2007年2月22日 羅斯海 一艘紐西蘭藉漁船捕獲迄今為止最重的無脊椎動物 一頭重達495公斤的大王酸漿魷 漁船船長初步認定其為成年雄性,估計體長10米

2008年4月30日,科學家解凍這隻已經冰凍一年多的巨烏賊,發現它其實是雌性,真實體長(包括觸手)只有4.2米 其中觸手已經嚴重萎縮 估計生前全長為6-8米 下喙長度41毫米(另有說法42.5毫米、43-45毫米)

這隻巨烏賊隨後被製成標本保存在威靈頓的一個博物館裡。
(待會兒下面貼圖)
2007年5月28日 紐西蘭 發現了兩隻酸漿魷觸手 推測死者胴長2米
(通俗來說…嗯,胴長就是不帶觸手的長。)

過去研究人員也曾在抹香鯨的胃中發現大王酸漿魷的下喙,最大長度約49毫米,這也是這一物種已發現過最大的
49毫米的下喙因而也預示著更大個體的存在 並且它的主人一度被認定為可以超過大王魷(13米)的長度 達到了可怕的14米
它的主人到底多大呢 根據49毫米的下喙 利用公式算出胴長大約3米 參考07年的那具 隱約得出超過8米的可能
於是12-14米目前是毫無根據的揣測 至於它能不能長到14米誰又知道呢

這是科學家為巨型烏賊驗屍。
紐西蘭一批科學家於2012年12月,在南極海域捕捉了一條重350公斤的大王酸漿魷魚,並一直把它冷藏至今。科學家進行驗屍,把它解凍作檢查及研究,並把整個過程進行網上直播,吸引全球180個國家共14萬2千人觀看。

它夠大了嗎?

naive!

接著看!

(這張照片曾獲美國國家地理07年年度照片)
目前,最大最完整的標本是2007年2月紐西蘭漁船於南極Ross sea捕捉鱈魚時無意捕獲,重達495Kg的一隻龐然大物,跟著雪露鱈魚被拉上船,真的如諺語所說的:「螳螂捕蟬,而不知黃雀在後。」,不過這裡的「螳螂」可是一隻超級巨大的「幼年大王酸漿魷魚」。
魷魚專家估計它只是一隻幼年的大王酸漿魷魚,成年後的個體有多重,目前只能估測,因為沒有實際的標本可供依循。
495公斤的驚人體重仍屬幼年魷魚,魷魚專家估計成體可能超過1,000公斤。(然而僅僅是估計,也不能當事實…)

許多魷魚般,大王酸漿魷魚具有發光器官(Light Organs or Photophores),大王酸漿魷魚的發光器官,位於眼球後上方,呈長條狀。

你們感受一下。

以下是參考資料。

這是位於紐西蘭的大王酸漿魷的展覽網頁。
http://squid.tepapa.govt.nz

這是大王酸漿魷的維基百科地址
英文版的

http://www.wikiwand.com/en/Colossal_squid
中文版

http://www.wikiwand.com/zh/%E5%A4%A7%E7%8E%8B%E9%85%B8%E6%BC%BF%E9%B1%BF

提示:中文英文的百科內容迥異啊…


小青龍

應該是湖南那一塊民間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身體是青色的,尾巴是白色的。

後來被蛇博士陳遠輝發現的一種蛇類,莽山烙鐵頭(後更名為莽山原矛頭蝮),被認為是民間傳說中小青龍的原型。

莽山原矛頭蝮分布範圍極小,只有湖南和廣東的一部分地區發現過它的蹤跡。是一種極為珍稀的動物。

還有一個應該不算神話。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里有這樣一段形容「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 」

據後人考究,有兩種蛇和這所謂的「異蛇」很相似。

第一種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毒蛇——眼鏡王蛇。成年眼鏡王蛇通常能長到三四米,毒性雖不是十分強,但注毒量極大,被咬之人生還的幾率小之又小。

成年KC看起來就十分威風。

幼體還是很萌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異蛇」是被稱為「五步蛇」的尖吻蝮。尖吻蝮其實毒性也並不是最強,但是多數個體性情都不太好,與一般蛇類看見人就逃的性格不同,尖吻蝮十分暴躁。而且其分布範圍很廣泛,隱蔽在落葉中很難被發現,經常會與人類狹路相逢。所以傷人的記錄著實不少。

大部分人都偏向於尖吻蝮是所謂的「異蛇」,但如今也已經無從考證了。個人認為眼鏡王蛇也挺符合描述的。

以上三張圖都是直接百度回來的。不是出自我本人之手。


自古以來,海員們的傳說中就有各式各樣的海怪,其中比較有特色的就是有著很多觸手的海怪,例如克拉肯,等等。
後來隨著自然科學研究的深入,有人認為這是種巨型頭足綱動物,但是巨型章魚或巨型烏賊的存在一直存在爭議。直到科學家在水下發現了它們並獲得了一些樣本。例如:

大王酸漿魷(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又稱大王酸漿烏賊。典型的深海巨魷,是同種動物里最大的一種,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不僅比大王烏賊還要大,同時也是更活躍的掠食者。分布於圍繞南極大陸海域,偶爾向北方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2000米的深海棲息。它的屬名 Mesonychoteuthis 源自於希臘語「mesos(middle,中等)- nychus(claw,勾爪)-teuthis(squid,烏賊)」的組合而成的詞,意思就是指有著中型勾爪的烏賊。

中文學名:大王酸漿魷
拉丁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別稱:巨槍烏賊,大王酸漿烏賊,英文:Colossal squid
二名法: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亞門:十腕形亞門
綱:頭足綱 Cephalopoda
亞綱:二鰓亞綱 Dibranehia
目:十腕目 Decapoda
亞目:魷魚亞目
科:酸漿魷科
屬:大王酸漿魷屬
種:大王酸漿魷
分布區域:南美洲,南非及紐西蘭海域,南極海域周圍2000米的深海。
天敵:可能為抹香鯨

形態特徵

大王酸漿魷身長約12-20米以上,比大王烏賊還要巨大。分布於圍繞南極大陸海域,偶爾向北方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2000米的深海棲息。
大王酸漿魷耳朵里有很小的耳石,用於分辨方向,上面有圓圈,類似年輪,一圈代表一天,大王酸漿魷生長的快,死的也快,它們的壽命只有450天左右。它們血液呈藍色,肛門從腮部下面穿過,有八條腕足,兩條觸手,長的為觸手,短的就是腕足;腕足上長有可360度旋轉的倒鉤,類似於老虎的利爪,最長可達8cm,可以輕易在鯨脂中划出2英寸深的傷口。雄性比雌性更罕見,雄性進化出精腕,向雌性體內注射精液,其卵子直徑約為1mm。迄今發現的大多為雌性。大王酸漿魷的眼睛與嘴喙的大小均凌駕大王烏賊,觸手上沒有吸盤而是大小約5厘米的鉤爪,以此來捕捉獵物或自衛。

棲息環境

喜陰,一般生長在南極海域周圍,並2,000米的深海棲息。
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

天敵

大王酸漿魷幾乎沒有天敵,對人類而言只有研究的價值,而不具有可供食用的價值。微小幼體時的大王酸漿魷天敵是以小型生物為食的深海魚類,如鮟鱇。未成熟的幼體以及成體的大王酸漿魷唯一的天敵是抹香鯨。大王酸漿魷是動物界中擁有最大眼睛的生物。他們的大眼睛主要用於對付自己唯一的天敵——抹香鯨。他們的眼睛長有發光器,能產生自己的光芒,也能覺察其他生物發出的微光。在漆黑的深海中,他們通過分辨抹香鯨身邊的發光微生物的流動情況,來判斷抹香鯨的位置。縱然大王酸漿魷的觸手可以抓住抹香鯨之頭部抵抗,然而最終的結果也是由抹香鯨獲勝。但是也有烏賊纏住抹香鯨的呼吸孔使鯨窒息而亡的記錄。

相關報道

紐西蘭官員2007年月22日宣布,一艘紐西蘭藉漁船在南極捕獲了一隻大王酸漿魷,為人類第一次捕捉到完整活體樣本,這隻巨烏賊全長4-5公尺(包括觸手),重達兩百四十五公斤,是一隻母烏賊,2008年4月30日,一群科學家解凍這隻已經冰凍一年多的巨烏賊並在不破壞形體的情形下以內視鏡進行研究,這隻巨烏賊隨後被製成標本保存在惠靈頓的一個博物館裡。

另據每日郵報,2013年12月深入南極洲的羅斯海面下,船長John Bennett和他的船員們竟從中捕獲了一隻「深海巨怪」,它不斷揮舞的觸手好像消防軟管一般靈活有力,如同西餐盤子大的眼睛讓人目瞪口呆。這隻重達350千克,長度接近小型公交的大王酸漿魷一直被冷凍保存在紐西蘭國家博物館,直到2014年9月16日科學家才開始對其解剖以進行相關研究這隻巨型魷魚還被發現攜帶有卵子,是迄今為止第二個帶有卵子的完整魷魚標本。

以及大王烏賊

大王烏賊,通常棲息在深海地區,主要產於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身長估計約20米,是目前已知第二大型的軟體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之一。2013年1月初,日本NHK電視台和美國探索頻道首次拍攝到了大王烏賊在深海中遊動的景象。拍攝小組乘潛水器下潛到北太平洋630米的深海中,在那裡拍攝到了這隻長3米的大王烏賊。這是世界上首次在深海拍攝到大王烏賊的動態影像。

中文學名:大王烏賊
拉丁學名:Architeuthisdux
別稱:烏鰂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頭足綱 Cephalopoda
亞綱:鞘亞綱(又稱二鰓亞綱) Coleoidea
目:槍形目
亞目:開眼亞目
科:大王烏賊科
屬:大王烏賊屬
分布區域: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極洲。
命名人:Steenstrup1857
天敵:可能有抹香鯨
形態特徵


  大王烏賊是世界上已知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烏賊(第一大是巨槍烏賊,也就是大王酸漿魷,一般比大王烏賊大2-3米,多的則4-5米),身體18---20米之間。一般幼年的大王烏賊體長8---10米,成年的大王烏賊可長達20米,在傳說中,最大的大王烏賊能長到80米甚至更長,重達50噸。它們的眼睛大得驚人,直徑達35 厘米左右;吸盤的直徑也在8 厘米以上。大王烏賊生活在深海,白天在深海中休息,晚上游到淺海覓食,以魚類為食,能在漆黑的海水中捕捉到獵物。它經常要和潛入深海覓食的抹香鯨進行殊死搏鬥,抹香鯨經常被弄得傷痕纍纍,不過在抹香鯨的胃裡曾發現過大王烏賊的殘跡。因為深海的緣故,人們非常難見到呆在棲息地的大王烏賊。在技術不發達的時期,人們只能通過死亡或受傷後漂浮到海面或被海水衝到岸邊的那些大王烏賊了解到這類動物的一些信息。身體圓錐形,後部陡然瘦狹,胴長約為胴寬的4倍,體表具大小相同的近圓形色素體。肉鰭短,鰭長約為胴長的1/3,兩鰭後部相接略呈桃形,無前期垂,鰭與外套相連。口膜連接肌絲與第四對腕背緣相連。第1腕較短,其他3對腕較長,長度相近,腕式一般為3?2?4?1;第2-4腕長約為胴長的4/5,腕吸盤兩列,吸盤內角質環具齒;雄性第4對腕莖化,頂部吸盤特化為兩行肉突。觸腕十分延長,約為腕長的2.5-4倍;觸腕穗細長,吸盤4列,可分成明顯的腕骨部、掌部和指部;掌部中間兩列吸盤擴大,吸盤具尖齒;腕骨部具密集的吸盤簇,吸盤6-7列,其間點綴半球形球突;觸腕柄具成對交替排列的吸盤和球突,由近及遠排列漸密。內殼披針葉形,葉軸粗,葉軸邊肋細,內殼後端具中空的狹縱菱形尾椎。無發光器。最大胴長6m,總長多為6-12m,最長20m。最大體重1000kg(引自世界頭足類,2009年1月出版)。

烏賊傳說

大王烏賊生活在深海中。在許多國家的航海文明中都有海妖的傳說,如克萊根。它們的長相和烏賊都十分相似。現代人們對大王烏賊也有一些支離破碎的認識。有些海員在海上值夜班的時候,曾經看到烏賊長達20多米的觸手在甲板上橫掃,那些能夠被捉到的物體被統統卷到海里,第二天,人們發現被幾排牙齒咬穿的鐵桶掛在船舷上。二戰期間,美國海軍一艘重達數千噸的驅逐艦在夜航時突然發現速度減慢,卻查不出任何故障,當人們把它送進船塢修理時,才發現它的螺旋槳已經被觸鬚捲成了一團廢鐵。

一直以來,「巨型烏賊」的傳說都在水手間流傳著,像挪威就流傳著「北海巨妖克拉肯」(Kraken)的傳說。中世紀的南英格蘭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 849-899)就曾說過:「在深不可測的海底,北海巨妖正在沉睡著,它已經沉睡了數個世紀,並將繼續沉睡在巨大的海蟲身上。直到有一天,海蟲的火焰將海底溫暖,人和天使都將目睹,它帶著怒吼從海底升起,海面上的一切都將毀於一旦。」

生活習性

大王烏賊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體長約20米左右,重約2-3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棲息水層廣泛,不屬於典型的深海種類,主要生活水層為200-400m,在200m以內的大陸架水域有一定範圍的垂直移動。稚魚和成體是抹香鯨的重要餌料,稚魚亦是中層魚類(如:黑等鰭叉尾帶魚和帆蜥魚)的捕食對象。大王烏賊以其他頭足類(如帆烏賊和柔魚)以及小型魚類為食(引自世界頭足類,2009年1月出版)。

大王烏賊是大洋性頭足類中游泳能力較弱的種類之一,其漏斗鎖簡單平直,噴水能力弱,鰭小,划水能力不大。大王烏賊的頭部、胴部和腕部肌肉中的氨離子濃度較高,氨離子比重略小于海水,因此能獲得較大的浮力。大王烏賊體表,特別是背部的色素細胞很發達,甚至內臟表面也有暗紅色的色素沉澱。體表色素細胞的膨脹和收縮,使體色迅速改變,成為大王烏賊的一種保護適應性(引自世界頭足類,2009年1月出版)。

迄今為止,大王烏賊的捕獲主要是由於它們本身的擱淺,或從抹香鯨胃中發現的軀體或角質顎,漁網極少捕到它們,即使在大型的中層拖網漁獲中,也很少見到大王烏賊(引自世界頭足類,2009年1月出版)。

大王烏賊它的性情極為兇猛,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為食,並能與巨鯨搏鬥。國外常有大王烏賊與抹香鯨搏鬥的報道。據記載,有一次人們目睹了一隻大王烏賊用它粗壯的觸手和吸盤死死纏住抹香鯨,抹香鯨則拼出全身力氣咬住大王烏賊的尾部。兩個海中巨獸猛烈翻滾,攪得濁浪衝天,後來又雙雙沉入水底,不知所終。有過大王烏賊用觸手鉗住鯨的鼻孔,使鯨窒息而死的情況。

大王烏賊的主要武器是他的十個「手臂」,上面長滿了圓形吸盤,吸盤邊緣上有一圈小型鋸齒,它可以把抹香鯨的肉吸出來,從而在抹香鯨身上留下很多圓形傷疤(長條形刮痕則是大王酸漿魷留下的)。

這麼看來,前面所引用的1861年和1878年人們遇到的海怪,可以肯定就是大王烏賊。最大的大王烏賊能有多大?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人們曾測量一隻身長17.07米大王烏賊,其觸手上的吸盤直徑為9.5厘米。但從捕獲的抹香鯨身上,曾發現過直徑達40厘米以上的吸盤疤痕。

由此推測,與這條鯨搏鬥過的大王烏賊可能身長達80米以上。如果真有這麼大的大王烏賊,那也就同傳說中的挪威海怪相差不遠了。

種群分布

大王烏賊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世界範圍內都有分布,其分布區域與大陸架和島嶼相關。在北大西洋(尤其是紐芬蘭、挪威、北海、大不列顛群島、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南大西洋南非水域。北太平洋日本周邊水域,東南太平洋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周邊水域,環南太平洋水域等都有分布。在熱帶和極地高緯度海域很少有分布(引自世界頭足類,2009年1月出版)。

發現歷史

自古以來,世界各國的漁夫和水手們中間就流傳著可怕的海中巨怪的故事。在傳說中,這些海怪往往體形巨大,形狀怪異,甚至長著七個或九個頭。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752年卑爾根主教龐畢丹在《挪威博物學》中描述的「挪威海怪」,只是挪威海怪描述的是巨型章魚,不是烏賊。據說,「它背部,或者該說它身體的上部,周圍看來大約有一哩半,好像小島似的。……後來有幾個發亮的尖端或角出現,伸出水面,越伸越高,有些像中型船隻的桅杆那麼高大,這些東西大概是怪物的臂,據說可以把最大的戰艦拉下海底。

十九世紀以來,隨著現代動物學的發展,過於荒誕的海怪傳說逐漸消失。但還有一些報道,值得我們注意:1861年11月20日,法國軍艦「阿力頓號「從西班牙的加地斯開往騰納立夫島途中,遇到一隻有5-6米長,長著兩米長觸手的海上怪物。船長希耶爾後來寫道:我認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爭論的、許多人認為虛構的大章魚。」希耶爾和船員們用魚叉把它叉中,又用繩套住它的尾部。但怪物瘋狂地亂舞 角手,把魚叉弄斷逃去。繩索上只留下重約40磅的一塊肉。

1946年12月號刊載的一件有趣報道,提供了大王烏賊遊動的時速:海輪「布倫斯維克」油船,長150米,載重15000噸,在夏威夷島和薩摩亞島之間受到大王烏賊的襲擊。20多米長的大王烏賊突然從深水中竄出水面,很快追上了時速19公里的油船。當它與海輪並遊了一會兒以後,閃電般地划了一個半圓,從前面繞過輪船竄到右側,急速向船衝去,攀住船舷,用力猛擊外殼板,顯然大王烏賊是試圖抓住光滑船殼的金屬表面。但不幸的是它的身子不斷向船尾滑去,終於碰在螺旋槳上,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1978年11月2日,加拿大紐芬蘭三個漁民在海灘上發現一隻因退潮而擱淺的巨大海洋動物,漁民們 說,它身長足有7米,有的觸手長達11米以上,觸手上的吸盤直徑達10厘米,眼睛足有臉盤大。漁民們用鉤子鉤住它,怪物掙扎了一會兒,不久就死去了。

2003年1月18日,大王烏賊驚現葡萄牙沿岸海域,纏繞在正參加朱爾斯·弗恩環球帆船大獎賽的比賽船隻上,著實讓船上的法國船員心驚膽戰了一場。不過有驚無險,大王烏賊自動退縮,放了船員一條生路。

比利時的動物學家海夫爾曼斯搜集並分析了從1639年至1966年三百多年間共五百八十七宗發現海怪的報告,排除可能看錯的、故意騙人的和寫得不清楚的,認為可信的有三百五十八宗。

他把這些報道中所有的細節輸入電腦分析,得出九種不同的海怪。雖然這些報道中仍不免有誇張成分,但其中至少有一種從前人們認為「不可能存在」的海中巨怪得到證實:那就是大王烏賊。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幾次發生大王烏賊的殘骸在加拿大海濱被衝上岸的情況,其中最少有一次還是活的,藉助這些實體,人們終於了解了大王烏賊的一些情況。

據台灣東森網2014年1月16日報道,這種可能發生在電影和科幻小說里的情節,通過日本生物學家與NHK、探索頻道(Discovery)的努力合作,已經變成了現實。他們經歷了1000次的出航、超過400小時的潛水搜尋任務,終於拍到了巨大烏賊的身影。

這大王烏賊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北歐遠古傳說中「北海巨妖克拉肯」的真身,數千年以來,多次攻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附近海面的船隻。法新社記者顯然也將拍攝到的這隻大王烏賊與「北海巨妖」聯想在一起。這個團隊歷經了1000次的出航、超過400小時的潛水搜尋任務,總算在630米深的海中拍攝到這張珍貴照片。

參與計劃的烏賊專家Tsunemi Kubodera表示,他們尾隨著這隻龐然巨獸直到900米深的海底,才看著他繼續往更深的海中峽谷離去。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發現,這隻巨型烏賊全身閃閃發光,眼睛清晰可見;估計身長有8米,但最長的2根觸手不見了。事實上,Kubodera也曾在2006年時拍到過一尾在海中捕獲的巨型烏賊。


1.風狸

南中有獸名風狸,如狙,眉長好羞,見人輒低頭。其溺能理風疾。

《酉陽雜俎》第十五卷提到一種很萌的生物,叫風狸,棲息在高樹上,候風吹而移到其它樹上吃果子。傳說風狸火燒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錘擊其頭數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風立即復活。它還有自己的小寶物哦,叫風狸杖,狀如草莖,長尺許,飛禽走獸隨指而斃。
網上搜了一下風狸的圖片,走的都是異獸style,青面獠牙,血盆大口,背上還背兩個翅膀的那種。
但其實風狸的真身很萌,它就是蜂猴啊,微博上大熱的大眼V臉美少女。


2.鬼車鳥

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為犬所噬。秦中天陰,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

它的外貌特徵是什麼樣的呢——「色赤,似鴨。」、「狀如鵂鶹,大者翼廣丈許。」、「身圓如箕,十脰環簇……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
此鳥滴血為災,晝伏夜出,鳴聲醜惡難聽,見火光輒墮……嗯,聽起來有點耳熟呢……
來看看玄幻畫風的鬼車鳥。

傳說中的九頭鳥!
可人家的真實畫風是這樣的——
鬼車鳥只是一種鴞形目猛禽,也就是……貓頭鷹!


3.在子。
這個是我瞎扯蛋的這個是我瞎扯蛋的這個是我瞎扯蛋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酉陽雜俎》里提到了一種生物——

鱉身人首,炙之以藿則鳴,曰在子。

搜了一下,長這樣。說好的鱉身人首呢。
會不會是龜丞相!

開玩笑,對不起。在子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海和尚,一種老人拿來嚇唬小孩兒的水鬼,擱現在看就是水瀨,可畫風明顯不對,所以我依舊覺得,可能就是龜丞相!


4.山臊

一名山駱,一名蛟,一名濯肉,一名熱肉,一名暉,一名飛龍。如鳩,青色,亦曰治烏。巢大如五斗器,飾以土堊,赤白相見,狀如射侯。犯者能役虎害人,燒人廬舍,俗言山魈。

山臊是傳說中西方深山中的似人怪獸,因鳴聲似「山臊」而得名。高僅一尺余,赤身裸體,性不畏人。常捕蝦蟹往人燃的篝火旁炙烤,並偷食鹽以佐食。

山臊又形似猴,身被黑褐色長毛,頭長大,尾極短,眼黑而深陷……舊時稱之為山怪。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先看看玄幻版的山臊。

然而它的真身,就是我們經常在動物園裡見到的鬼狒,就是黑面山魈啦。

「哈?有人叫我?」

5.異蟲

溫會在江州,與賓客看打魚。漁子一人忽上岸狂走,溫問之,但反手指背,不能語。漁者色黑,細視之,有物如黃葉,大尺余,眼遍其上,嚙不可取。溫令燒之,方落。每對一眼底,有嘴如釘。漁子出血數升而死。莫有識者。

《酉陽雜俎》第十七卷 蟲篇,提到了一種很噁心的生物,這東西長得像黃樹葉,有一尺多,上面有很多眼,咬住皮膚弄不下來。用火烤才會掉下來。它每一對眼的下面都有一個像釘子似的嘴。

沒有搜索到靠譜的圖片,但初步認為它是生長在我國西部邊陲的吸血毯,就是傳說中的吸子。當地人叫它為「地皮卷」,尺寸差不多兩米見方以上,有的還要大,背面復生了好多絨毛,腹面有好多像燈盞一般大小的吸盤。一旦吸在人或動物的身上,就會不斷吸血直到將俘獲物的血液吸干為止。
也有人說它和出現在南美的皮革怪是同一個東西。跟黃貂魚有遠親關係。

這麼大片,真能給你吸幹了。

6.王母使者

齊郡函山有鳥,足青,嘴赤黃,素翼,絳顙,名王母使者。昔漢武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世傳山上有王母葯函,常令鳥守之。

傳說中為西王母守護葯匣之神鳥。

拓片隱約可見西王母身邊確實有一隻鳥,西王母的守護鳥——紅嘴藍鵲。長這樣。

就是青鳥了。這也符合記載中使者的模樣。
可是真正守護葯匣子的應該是這位啊——飛龍鳥。


7.聖甲蟲
分享一個大家喜聞樂見的,人類與太陽神阿蒙溝通的使者——聖甲蟲。

《13號倉庫》中的那隻上天遁地的綠色甲蟲!《木乃伊》系列裡,伴隨光頭男神伊莫頓出場食人甲蟲!《寂靜嶺》里,吃光三個教徒的人面蟲!

它們都是聖甲蟲,你的聖甲蟲,我的聖甲蟲。

上一張圖坦卡蒙墓中出土的帶有側衛翅膀的聖甲蟲心臟護身符。古埃及人會把聖甲蟲做成心臟護身符,放在木乃伊的心臟位置。這是因為埃及人認為人死後會在另一個世界接受審判。

在古埃及神話中,聖甲蟲代表早晨的太陽神Khepri,表示「新生、復活」,他的形象是一隻聖甲蟲,或者帶著聖甲蟲面具的人。傳說中,Khepri每天都會新造一個太陽,並推動它從地下世界到東方天空。

然而我知道,你們都明白它是什麼動物。(捂臉笑)

8.文鰩魚

西次三經,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文鰩魚的外形大小像鯉魚,長著鳥翅膀,斑白的花紋白白色的頭,紅色的嘴,經常遊走於東海,在夜晚飛行,聲音像鸞雞,它的味道酸中帶甜,吃了可以治癲狂病。文鰩魚一出現天下就會大豐收。

分享一張玄幻版的文鰩魚。

這個也很明顯,就是現在的飛魚。

有些種類的飛魚有季節性近海洄遊習性,形成漁訊,對於漁民來說漁訊毫無疑問就是豐收的開始。

9.軨軨

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涮氵昬澤。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其名曰軨軨,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水。

說一種叫軨軨的山獸,它的大小形狀像牛卻有老虎一樣的花紋,它會發像人呻吟般的叫聲。見到它天下就會發洪水。

00們的真實畫風,肯亞林羚。


10.呲鐵

南方嚙鉄,糞利為剛。食鉄飲水,腸中不傷。

《玄黃經》里提到一種「角足大小形狀如水牛,皮毛黑如漆。」的生物,食鐵獸。
現在被認為是貘。

這是另外一種說法。

11.長右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山海經》中記載,說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卻長著四隻耳朵,名稱是長右,叫的聲音如同人在呻吟,任何郡縣一出現長右就會發生大水災。

現在說是短尾猴。

12.陵魚

海中有陵魚,人面魚身,有手有足,啼聲如小兒。

陵魚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怪魚,人臉卻有魚類的身體,有手與腳,屬半人半魚的姿態,棲息在海中。有的古書把它稱作鮫人,有的說就是人魚。

順便帶個鮫人的屬性卡。

待制查道出使高麗,晚上船泊在一山邊,望見沙灘上有一婦人,頭髮薘松,穿著紅裙子,袒露兩臂,肘下有鬣。船夫不知道是什麼。查道曰︰「是人魚也。」

《山海經 海內北經》也有提及——

陵魚人面, 手足, 魚身, 在海中。

你以為我又會放龜丞相的圖嗎。

現在一般說是娃娃魚。
沒有什麼逆襲,真實的樣子也很醜。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我的腦洞讓我想像到巨大的飛行器從海底緩緩上升然後飛上天空的場景…


替我們段郎強答一發

《酉陽雜俎》出現的幾款神奇動物

1.吐綬鳥

傳說中吐綬鳥最厲害的本事是能吐出一種像綬帶一樣五色華麗的東西。那,看見沒,綁在他們身體上的紅布就是綬帶:

啊啊,不是這種十塊錢一條包郵的東西。從前綬帶是這樣子的:

吐綬鳥吐出的形色如綬帶的東西只有數寸長,丹彩彪炳,極盡華麗

魚復縣南山有鳥,大如鴝鵒,羽色多黑,雜以黃白,頭頰似雉,有時吐物,長數寸,丹彩彪炳,形色類綬,因名為吐綬鳥。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慮觸其嗉,行每遠草木,故一名避株鳥。

現在認為吐綬鳥就是黃腹角雉。

吐綬鳥在文獻傳說里何等風光,隨便吐兩口都能驚艷世人。

然而現實的吐綬鳥……胖,不擅飛行,膽子很小卻反應遲鈍,遇到危險要反應半天,等發現來不及逃走,就隨便找個地方把腦袋鑽進去藏起來,眼不見為凈,完全不理會身體是不是還露在外面。所以很容易死掉,當前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

而且,現實版吐綬鳥並不會吐綬(攤手)。

2.菘節鳥

有人似乎在終南山谷目擊過一種怪鳥,當事人描述它「 四腳,尾似鼠,形如雀 」。除了東鱗西爪的叢殘敘述,似乎沒有人確定這種四條腿、還長著鼠尾巴的怪鳥是不是真的存在。

它確實存在,但不是鳥類,是橙足鼯鼠(復齒鼯鼠)

橙足鼯鼠在古籍里還有個名字,叫寒號蟲,是中國特產,跟小飛鼠、飛貓是親戚。前後肢間生有飛膜,能滑翔,故被誤認為鳥類。

除了灰常厲害的滑翔技能外,這貨的屎也是可以吃的,被稱為「 五靈脂 」,入葯能活血散瘀,據說對姨媽痛也有療效。

3.風狸

非常強大的小東西。

風狸怕羞,見人則低頭不敢看。尿可以入葯。

說它強大,倒不是因為它撒泡尿就能給人治病,而是風狸會製作一種寶物——風狸杖。書上介紹了此寶入手攻略:

首先要會辨識風狸常出沒的地方,就地潛匿起來。這貨機敏膽小,有所異動即會驚走。可能要一直守伺多日,直到風狸覺得這個地方沒有危險,才會出現。只見它出來後就在草里摸索,找了半天忽然找到一支草桿兒,折成尺許長,對著樹上的鳥一通亂指,biubiubiu~鳥兒如同被狙殺般隨指紛紛掉落,風狸就走過去撿來吃。這個時候它戒備鬆懈,旁伺者迅速出擊,去搶它的草桿兒。風狸見有人來,會急把草桿兒往嘴裡塞。倘若人的行動太快,它來不及反應,也可能往草里一扔跑掉,風狸杖一旦被丟進草叢,就很難再找出來。所以人的動作一定要快,趁它還在發愣,吃掉或扔掉草桿兒前先奪過來。這時風狸可能會死攥著不撒手,那就暴打它一頓,風狸熬不過打便會撒手了。

得到風狸杖,飛禽走獸應指而斃,無不得心應手。

簡直阿瓦達索命咒!

現在認為風狸就是蜂猴,也叫懶猴、畏羞貓。

當然,傳說畢竟是傳說,蜂猴並不會製作風狸杖射鳥吃。

風生獸是另一種出現在傳說里的小動物,有人將其和風狸混淆,應該並不是同一種動物。人類覬覦風狸的,不過是它手中寶物,而風生獸則慘得多,據說此獸腦奇珍,服用十斤能延五百年陽壽,遭大肆捕殺。《海內十洲記》和《抱朴子》有載:

風生獸似貂,青色,大如狸,生於南海大林中,張網取之,積薪數車以燒之,薪盡而此獸在灰中不然,其毛不焦,斫刺不入,打之如皮囊,以鐵鎚鍛其頭數十下乃死,死而張其口以向風,須臾便活而起走,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腦以和菊花服之,盡十斤,得五百歲也。

非常耐死,不懼火煉,不怕斫刺,即使鐵鎚擊腦而死,還有復活大招。就這仍然被千方百計殺了取腦煉藥。雖然是傳說,但在這些一本正經的記錄里,嘴臉可見一斑。

黃腹角雉和蜂猴均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復齒鼯鼠則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瀕危物種紅色明路(2013)》評估為易危(VU)物種。希望這些萌萌的小東西永遠不會變成傳說。


懂IT技術的甲方


又四百八十里…………有鳥焉,其狀如號,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

我一直覺得一些古代人民相信山海經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這些真假難辨的東西。


換作我沒見過,我也不會相信有種五顏六色的鳥會說人話。


為何我看了那麼多的答案之後發覺山海經就是一個古人穿越去看動物園後寫的遊記


女朋友——一般被認為是現實中普遍存在的物種,實際放到神話里也很荒誕


前面有人說鹿蜀像斑馬的
「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比起斑馬,個人認為這個描述更接近霍加狓鹿,白首赤尾其文如虎都對上了耶( ? ?ω?? )?


其實吧,大多數所謂現實中找到的神獸和他們在山海經中藍本的關係和特洛伊遺址與伊利亞特中的特洛伊的關係是一樣的。。。
先入為主害死人。


中學聽過的故事。
恩格斯以為別人送給他的鴨嘴獸標本是胡亂拼湊的假東西。


推薦閱讀:

這件vintage舊貨胸針的圖案有何來歷?
如果神話傳說都是真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TAG:動物 | 神話 | 冷知識 | 山海經(書籍) | 神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