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確實天賦強?

看曉說前面的那些各類知識已經很牛逼了,今天看的一期,卡夫卡的句子隨手拈來。像平常人看書也經常看到很觸動心弦的,但一般看過之後都會忘記了。而高曉松這種我認為也不是刻意的和小學生一樣背下來的,請問這是種天賦嗎


大部分回答里都在談高曉松的出身問題,那就讓我們從這裡說起。

●外公張維,中國著名力學家,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深圳大學創始人之一、首任校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熟操四國語言。

●外婆陸士嘉,中國著名的流體力學家,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學生和中國籍留學生,參與籌建北京航空學院(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持建設中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專業。

●母親張克群,著名建築學家,生於二戰期間的德國柏林,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師從梁思成,後任清華大學教授。現退休定居美國。

●父親高立人,清華大學教授。

●舅舅張克潛,著名的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舅公施今墨,民國四大名醫之一,創辦中國國醫館和華北國醫學院。高曉松就出生於施今墨家中,講個小故事,1929年汪精衛提出《取締中醫案》,施今墨等組織華北中醫請願團,聯合各省中醫到南京請願,恰好汪精衛的岳母患惡性痢疾,遍請西醫無效,施今墨診脈後一副葯痊癒。自此國民政府收回取消中醫的議案。

●外婆陸士嘉的爺爺陸鍾琦,山西末代巡撫,做過溥儀父親載灃的老師。


以上資料網上均可查到。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已經跪了,確實家族因素的影響我等望塵莫及,甚至塵都望不到。但若把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全部歸結於出身背景,我是不贊同的。

高曉松之所以成為今天的高曉松,個人認為原因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第一就是題主所問的天賦問題。

●音樂天賦方面我不多聊,門外漢不好評價,個人感受就是好聽。

●另一個屬於天賦範疇的,我認為是高智商,智商表現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分析判斷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有檔節目叫《奇葩說》,可以很好印證這一點。


第二是家庭因素。

●父母親人皆為高級知識分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比較科學,且大部分有海外留學背景,受西方觀念影響,較開明。

●頂級的教育資源,北京四中到清華大學。

●精英階層的人脈資源。

這裡多說幾句,認識那英周杰倫席琳迪翁馮小剛李安竟然都被拿出來說是家庭因素也太扯了吧,他本身就是做音樂做編劇的,認識他們不是很正常嗎,1994年高曉松和那英鄭鈞他們在上海一起領獎時就認識了。讓我驚訝的是他竟然有幾位美國32級Freemasonry(共濟會)的好友,共濟會啊,不了解共濟會的,刺殺肯尼迪一定知道吧。

●成長於清華大院,從小對學術氛圍耳濡目染,更重要的是對三觀形成及情商的影響。


第三是他個人的努力。

雖然這條放到了第三,但絕不可缺少。這三點就像三角形的三條邊,互相支撐,才構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高曉松。

@琵琶女 我從來沒在知乎上指名道姓地反對過別人,但你也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呀。

高曉松大學時組樂隊,希望媽媽給買些樂器,而媽媽認為小時候教他樂器是為了增加修養,組樂隊沉迷於音樂純屬胡鬧,於是和他打賭,如果能靠琴自己生活一個禮拜,就要什麼樂器都給買,然後就給了把琴給了個睡袋買了火車票把他送天津去了。

他跑天津大學研究生樓下彈琴,結果被人給舉報了,被校衛隊抓起來,還把琴給沒收了,吃飯的傢伙被沒收了好說歹說都不給,沒琴更活不下去了呀,實在沒辦法才道出自己是清華的學生及父母工作單位,校衛隊打電話證實,他表哥才去天津大學把他接回了家。


一件事情的起因說錯了,解決方式扭曲了,過程又完全沒寫,最後舉得反例也不恰當,是高曉松母親把兒子送去天津的,不存在什麼走散的問題。這樣誤導大家真的好嗎。

《曉松奇談——致白衣飄飄的年代》20141024期,歡迎考證。

我是矮大緊粉絲,甚至經常開玩笑說我是矮大緊腦殘粉要給他生猴子什麼的,確實很喜歡他的節目每期都看,但我也知道他說的只不過是一家之言,最大的收穫是他以自己的經歷和所知,給予了我從未有過的視角,激起了我對歷史、人文的興趣和好奇。



最後以 @maggie 姐的一段話結尾:

高曉松出自名門,少年放浪,青年奮鬥,中年懺悔。
讀過些詩書走過點路,其實是個中國視角的美國人。
他的一部分觀點來自海外文獻,另一部分觀點來自清華大院經歷。
親身經歷的部分應該比較客觀。
對美國的了解也算靠譜。
至於他站在國外看中國,由於國外資料五花八門,觀點千姿百態,分不出對錯,但可圖一樂兒。
一個音樂人有此口才和智力,不用來泡妞,用來娛樂大眾普渡眾生,也算難能可貴了!


評價人物的問題下面,喜歡認真審題答題的不多,多的是嘲笑他人和自我欣賞。也正常,真要服氣一個人不容易。
高曉松是我比較服氣的一個人。要說一個人存活於世的天賦,高曉松很強。
下面從我的角度分析一下高曉松的天賦。

1°表達能力超強
表達分文字和語言,大多數人往往一強一弱。高曉松盡占。
論語言,看過《奇葩說》的人知道,正反兩個評委,蔡康永長於用抽絲剝繭的邏輯和巧妙的遣詞造句把人繞進自己的話術。而高曉松則是論點清晰無比,論據旁徵博引,用個人色彩很強的價值觀正面硬上,說服力強的同時還有煽動性。看看和蔡康永鬥嘴皮子不落下風的人,能有幾個?
論文字,高曉松不算寫文章的好手,卻是寫詞的頂級高手。歌詞作品隨便拿出一兩篇,細品都是大巧不工的佳作。沒別的,情到真處而已,和文筆無關。有趣的是慣於寫出校園情歌的這麼一個人,居然還寫出《萬物生》這種詭奇的歌詞。且不論是否被人接受,就在文字上突破自己這一項天賦,就比大多數人強一些。

2°悟性高,思考能力上乘
高曉松的表達,表面上是北京侃爺的路數,實際內里不簡單。看《曉松說》和《曉松奇談》總有種「這人肚裡是雜貨鋪怎麼也說不完」的感覺。實際這就是「有定力讀萬卷書」+「融會貫通」兩項天賦發揮作用。看一句話悟出三句道理,和看一本書只記得講的是什麼,這其中區別就大了。
我認識很多人,讀的書當然比高曉松多,也當然比高曉松深。但真的聊起天來,就會疑惑這書都讀到了哪裡去。引用王聲老師的一句話:「您說點兒您真會的——海賊王里的也行。」
相反也有人讀書不算多,但總是知道在恰當的時機援引恰當的知識和觀點——海賊王里的也行,這就是聰明,會聊天兒。

3°格局不俗
還是拿《奇葩說》舉例,海選時高曉松罵梁植:「名校是國之重器,是讓一個國家相信真理的。」
是非不論,竊以為有此見識的人,不多。
很多人覺得格局是出身使然,我認為是有影響,但還是看個人。

4°自信爆棚,精力旺盛
很多人討厭高曉松裝逼,其實部分是看不得高曉松的自信。難得的是,高曉松屬於狂而不妄。仔細看他的節目可以發現,他的選題是有分寸的,基本只挑自己有乾貨的聊。不像很多公知,什麼都敢說。
另一個有自信心的表現是,高曉松是少有的不忌諱讓別人看到自己不積極一面的公眾人物。這讓人覺得性情而真實。高曉松有首很牛逼的歌叫《殺了她餵豬》,有興趣的人可以搜來聽聽,我頭一次聽震驚了,理性來說,一個早年標籤是校園歌曲的人,是不會讓自己寫出這樣的歌的。
相比湯唯施壓媒體把吃的紅燒肉改成香菇菜心......
記得有人說,努力也是一種天賦。高曉松精力異常旺盛,非常能折騰。本人精力一般,自覺有了他的家世和條件,也萬萬做不到在40多歲時還有如此多作為。

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說,懶得打字了。以上4種天賦,隨便佔一種,就可以成就一個了不起的人物。高曉松4種,你說天賦強不強?
當然已有答題人自認天賦異稟,遠高於高曉松。那麼不妨點開《曉松奇談》看看播放量,再看看自己的點贊數。網路上,到底行不行,大家用腳投票,就是這麼殘酷。


村上春樹年輕時常說,作家一出名,就變成了知識分子,對著採訪鏡頭大談特談自己也不太了解的問題,贏得許多敬意。而後遂表示自己不願做這樣的作家。隨著他漸漸出名並且被主流接受,村上也一樣不可免俗地成了一個知識分子,發表各種政治觀點。也許區別在於,他對於沒那麼有必要發言的領域,一直堅持不太涉足。

村上這樣的人很令我敬佩和自慚形穢,但高曉松是另一種類型。村上的理想其實是十分現代的理想,固守其專業,不懂的事不亂說。而高曉松這樣的人有點類似貴族、士族,他們在某個專業里取得成就只是「副產品」,而成為一個博雅之人才是最終的歸宿。記得以前有人講過,啟功先生就是愛玩,什麼都會點,但最好的是書法,如此而已。于謙老爺子多少也有點這個意思,而他們都是老北京人,也可以說是貴族時代的某種遺留。

ps.我沒有抬高高曉松的意思,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啟功和于謙的...


我是九三年校園民謠第一輯的時候,就開始知道高曉松的,最開始還以為和老狼是一個人,以為唱歌的藝名叫老狼,本名叫高曉松,,呵呵,那個時候也小,十四五歲,校園民謠那三張專輯的歌基本都聽過,很喜歡,也因為喜歡,還買 了把吉他自己學著彈 。後來就開始很喜歡老狼和高曉松之間的配合,覺的高寫的,老狼唱的那真的是絕配。大學後,開始收集他的作品,那個時候主要就是歌,大三還是大四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傢伙還寫了一本書,叫《寫在牆上的臉》,書的內容和後來的電影《那時花開》有一定的關係,好像後面還有那時花開的劇本。隨書還送了一張CD,是作品集,至今還在我車裡,時不時放著聽。老狼的《晴朗》專輯裡還有高寫的歌,其中有一首《給S》,應該就是寫給前妻沈歡的,寫的非常好,還有一首應該是老作品,叫麥克,我感覺是在寫那個年代的他們自己,也就是一個愛音樂的一個流浪歌手的故事。然後就是這幾年撲天蓋地的綜藝結目,其實他最早參加綜藝結目應該是在2000年的深圳世界之窗辦的一個選透節目叫什麼中國星的,而且第二任老婆也好像是其中的一個參賽者,他的作品我聽過很多,立秋我本人很喜歡,冬至,春分,還有葉蓓演繹的那些白衣飄飄的年代,回聲,B小調雨後,其實我個人還很喜歡一首叫《蕾》的歌,這歌感覺給林依倫唱歪了,還不給TFBOY唱,哈哈,那個時候他們還沒生呢。模範情書也不錯,還有那首流浪歌手的情人,還有很多大家都知道的,就不多說了,他的新書《如喪》發行時,我還去了他廣州的簽售會,14年還去了他深圳的作品音樂會,這是唯一兩次親眼看到活的高曉松,,基本上他的作品,書,電影 ,還有節目,大多也都看過。說了這麼多,無非就覺的自己對這個人還是有一點了解的。
我個人感覺,高曉松是一個天賦極高的人,是很少見的那種可以文理兼備的人,這個當然和他的家境有很重要的關係,但是即使他沒有那樣的家境,哪怕只要有一些受教育的機會,我覺的這個人也一樣會在一定的領域做出自己的成績。我很喜歡他的歌詞,我覺的民謠類的歌曲,一定要有很強的傾訴感,這樣才能感受到共鳴,就好像一個人在你身邊輕輕的在對你述說,高寫的每一首歌詞都是一首很美的詩,這個人放在古代一定是個浪漫主義詩人,白衣飄飄的年代,這首歌我第一次聽說和朋友說,這歌詞真不是人寫的,如果有一天我死了,記的一定要在葬禮上放這首歌(感覺自己不太配)。沈慶也是我很喜歡的民謠歌手,但是他寫的歌詞就土一點,象是有人在和你身邊嘮家常。他的書我也說幾句,這裡我主要說《寫在牆上的臉》和《如喪》,感覺寫這兩本書時,作者的心境有了很大的不同。文筆不錯,可讀性很強,但是肯定稱不上文學巨著,和馬爾克思差很遠。
現在的高曉松和當年的高曉松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是才華橫溢,但是傲氣逼人,我覺的他年青時一定有段時間很多人很煩他。就是這個人很有才,很想和他合作,但是很受不了這人目中無人,看誰都像傻X的臭脾氣。2000年《寫在牆上的臉》的那個時候的高曉松,還是有一點這種脾氣的影 子,估計那個時候已經到了後期了。但是《如喪》時,就很平和了,可能是年紀大了,也可能是見的多了,也可能是自己的修養到了一定的境界了,我覺的高的內心深處一定很是很孤傲的一個人,但是表面你已經一點也看不出來了,最主要的是,心態很平和了。
現在喜歡高的人不少,但是真正的鐵粉不多,高在深圳開音樂會的時候,上座率一般,但氣氛還算不錯,演出時,我發現我基本每首歌都能跟唱下來,但是周圍大多數人,只知道兩三首,向上班族這首歌,現場大多數人可能都感覺自己第一次聽。譚維維現場 的《如果有來生》是我這幾年聽過高寫的最好的一首歌。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過一次如高曉松那樣的人生,絕對是不虛此生了,按他的話說,自己命好,這真的是謙虛。他很清楚自己的天賦。那個上帝在他耳邊告訴他說這首歌的歌詞該怎麼寫的人,絕不是命好這麼簡單。


看看曉松哥的胖臉 叔叔欣慰的笑了。幸好有才的基礎上 沒有再給他加鹽 話說以他的長相 當年叔叔都不信那麼多校園民謠是他寫的。

他怎麼說呢 有才華 不錯的雜家吧。


天哪,矮大緊老師怎麼每年都要被炒一輪……我貼個我去年回答過的答案(稍微修改了一下,當時怕被矮老師追殺還匿名了)
為什麼高曉松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為夢而生的回答

和矮老師因為工作聊過幾個小時。後來也在很多業務上和矮老師有接觸。

說實在的,現在的矮老師在知識甚至記憶力方面都不如我啦,《曉說》(2014年回答時還沒被愛奇藝挖走)上有不少說錯的地方,畢竟比我大那麼多呢(算了一下起碼大將近兩輪吧)。而且作為頂級名流應酬多,讀書和涉獵都不如年輕時了,舉個最典型的例子,看他當年聊新的音樂(這可是他的本行),都是billboard公告牌級別的,最多也就是Grammy(幸虧現在Grammy已經Indie化了)格萊美獲獎,距離真正有趣的比如Pitchfork和NME這類媒體力推的獨立音樂、電子樂、黑炮都不熟。

矮老師在有些事情的判斷力上也比巔峰時期有打很大折扣,比如當時他一口認定(第一季)好聲音是假唱,後來發現其實只是修音(就因為寫了這個我才匿名的,這是私下他說的,你們看看就算了啊,別轉微博去)。想像力也不如過去了,會因為我隨便想的一些slogan的概念興奮得跟什麼似的。最糟糕的當然是創作力真的不行了,無論是拍電影還是寫歌,距離巔峰時期都差太多了,沒辦法的,巔峰時期他是中國第一才子(沒開玩笑),如今年輕人里創作狀態好比他能寫出好作品的人多了去了,比如宋冬野雖然可能一張死吧,但是起碼第一張里有三四首歌都碾壓現在的矮老師的。拍電影方面的具體例子就不用廢話了,矮老師目前在大陸拍的幾部戲都是爛片。

而且從矮老師先後和樂視影業、阿里音樂合作(應該是和宋柯一起離開恆大音樂加入阿里音樂了吧,估計要大幹一票,最近聽的消息)來看,他也確實在創作方面沒啥想法了,更多是和樂視影業、阿里音樂(包括愛奇藝)合夥賺錢順便挖掘一些新的金礦(尤其是阿里音樂蝦米上現在有很多有潛力的)的心態。

最後說說矮老師我直觀體會到的優點。讀書和閱歷方面的東西,在公共媒介上公開的內容和節目上的展現都很明顯了我就不多講了,就說些個人特點上的細節。

第一確實聰明。作為一個中年人腦子反應非常快。作為一個搞文藝的(按照知乎理科界人士的說法就是文科狗)邏輯和思路非常清晰(當然他家也都是理科工科的人,他自己一開始也是學工科的),有很強的根據條件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甚至做出精準預測的能力。這是中國文藝界,包括文科學界、新聞媒體行業從業人員整體都比較欠缺的。和很多媒體或者同行打交道我最頭疼的就是腦子太笨,沒有邏輯思維能力。矮老師在這方面比大部分年輕人都強多了。

第二是審美天賦高,也就是品位好,對一句話、一個作品的好壞(質量層面,不是價值觀層面)有精準的判斷力,起碼在判斷力上沒有過時(雖然如同前文我所說,矮老師已經未必會接觸到最新最好的東西了,但是《奇葩說》這個層次真的還是遊刃有餘的),我其實私心很想知道他如果去《中國好歌曲》會不會像楊坤一樣不識貨哈哈。審美天賦高這件事比他的口才更有助於他做節目,《曉松奇談》還比較容易就是定選題,《奇葩說》是要有臨場判定的,他本身的邏輯優勢結合審美天賦(判定這段話有沒有亮點,然後用自己的知識庫去支撐自己的判斷)會更有效率地讓他做出娛樂節目期待的反應。

第三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內心強大。這在中國人當中尤其難得。不過一想到矮老師的家學和在美帝的經歷,只能說起點就比我這樣出身一般知識分子沒啥家學淵源的家庭的領先很大一塊,我覺得我們只能靠比他更高的天賦(還佔了不同時代獲取信息的效率不同的便宜)才有機會追上環境上造成的差距。矮老師沒有很多中國人身上的負擔(所謂飽暖思淫慾吧),成名又變態地早(沒吃過苦),幾乎沒遭遇過太大的危機(除了創作瓶頸和整體行業的落魄),年輕時玩得很瘋(江湖上到處流傳著他和鄭鈞老狼這些老師們縱橫四九城的傳說),中年娶蘿莉生娃家庭和睦,甚至都不用糾結在不在帝都買房的問題(人家在米國買)。像他這樣在心理層面和情商上幾乎沒有大的瑕疵的中國人,簡直太稀缺了。

第四是,不太好形容,不能單純定義為口才好。可能和我差不多,就是沒有一絲不自信(自戀爆棚)且並非吹牛逼(起碼是真的讀了那些書聽過那些歌)地口若懸河。其實為啥我前面把重點放在了第三點上,其實就是想說,只有做到第三點的人,才能做到即使對要講的話題只懂一點常識,也能把脫(ping)口(shu)秀精彩地講完,甚至讓很多屌絲、普通網友、知友、讀了遠比他多的書的人都產生了「矮老師怎麼什麼都知道」的趕腳。

BTW,矮老師真的是每年被輪一次,2013年就有個高曉松這個人厲害在哪兒?為什麼他能賺那麼多錢? - 音樂人 的問題。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


關於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識,高曉松勝在「行千里路」,不是勝在「讀萬卷書」。

——————————————————————————

有些朋友指出高曉鬆脫口秀的缺陷,沒有錯。但是大多數人看高曉松的節目更多的是喜歡聽高曉松講他去過哪裡以及見過什麼人。

比如說,你的人文社科知識比高曉松更淵博更嚴謹,但你是一個從小到大足不出戶的宅男,我就不願意聽你講,因為聽你講還不如請你開一份書單給我我自己去看。我還是寧願聽高曉松講,因為我也許去不了高曉松去過的地方,見不了高曉松見過的人。

——————————————————————————

批評高曉松之前,要搞清楚高曉鬆脫口秀的賣點根本就不是其書本知識的嚴謹,而是高曉松親自走過的路與見過的人。


我看高曉松節目的時候,腦子裡一開始就放棄了去糾結高曉松不嚴謹的地方,而是專註於他的「行千里路」。


從曉說到曉松奇談,算是忠實的聽眾,幾乎做到了一期沒落,不管那些叨逼叨的人怎麼看大緊,我個人是很喜歡他的語言風格與所講的東西的。


很久沒有看評論,今天看了一下,覺得有必要進行統一回復。
評論中不乏有耐心閱讀答主拙見並給出了自己真知灼見者,我已將這些答案精選了出來。
也有明顯只是來噴貼、瞎裝逼者。我知識儲備不多,不知道殼體力學是什麼,高曉松節目都是聽音頻的,所以打錯字,於是有些學富五車的人對我這一謬誤冷嘲熱諷。懶得評論。
也能看得出民粹的影子。譬如有人說到了高黑和高吹。從客觀方面說,高曉松能混成這樣肯定是有很多優秀的地方。「優秀的地方」包括他個人的資質,也包括他投胎和命運的因素,如果只因為有人說了他好話,說了他壞話,就扣帽子,這樣的行為未免太low。
我改一改答案……
1,先直接回答樓主問題,我認為高曉松很聰明。
2,我之前有點激動,很多朋友都給予了我批評指教,我表示很感謝。並不是80智商就可以的了。我這麼說只是誇張一點而已。
3,殼體力學的殼我之前打錯了,現在更正。
高曉松的天賦好不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存在完美的證明了,一個人混得好不好完全靠投胎。

他混得好嗎?

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北京四中、清華;二十來歲就環遊世界;在音樂電影圈頗有名氣;定居在洛杉磯;在中國上游社會人脈通達,粟裕等將軍、周杰倫、那英(《征服》原唱)等中國歌手,席翁(《My Heart Will Go On》原唱)等外國歌手,馮小剛(2015年春節聯歡晚會導演)、李安(《斷背山》導演)等著名導演,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作者)等知名作家……;自己出過書,《如喪》。

這已經足夠說明了他混得非常好。 我更想告訴你,他的出身更好。

親舅公是民國四大名醫,媽媽是梁思成的嫡系弟子,外婆是普朗特的弟子,外公是深圳大學的創辦人,他外公外婆一個是空氣動力學專家一個是殼體力學專家(哪個是哪個沒留意)。而且,他們家族一票人,遠至表兄弟姐妹全是清華大學的。
你可以這麼認為,清華大學就是他們家。

而且有一個細節我感觸良多。《曉松奇談——白衣飄飄的年代》講到他的一個故事,他讀大學的時候逞能說自己可以憑一把吉他在天津獨自生活一個星期,然後就一意孤行去了,最後沒到一個星期就撐不下去了,跑去天大還是南開請求清華大學派人接他回去(這派頭)。回到去之後,他的家人完全沒有提到這件會令他難堪的事。換作是普通人呢?小孩走散了,父母焦急找,找到了小孩,就是一巴掌。

這樣的家教氛圍,是常人有的嗎?有人還說他進四中和清華是憑自己的努力的,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任何一個智商過80的正常人投胎到他們家都可以做到。(番外:有可能不過80嗎?祖輩都是混得好的,根本沒有低智商的隱性基因呵呵)

他家70年代就有電視了。有人說他家有錢,但是他本性好沒有成為紈絝子弟。嗯,是有錢,但是絕對不是大富人家。家境好不僅僅是錢多,還有知識多,姑且叫「學二代」吧。
例子我都說過了,家教氛圍開明和家庭身份(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使得他不太可能墮落。

所以自漢朝起就有名門世族。父親當大官,好好教育三個兒子,然後三個兒子都也當了大官,而後九個孫子,到了子N代,就已經是一個官位壟斷家族了。高家便是清華的壟斷家族。

我爸說的挺對,這樣的人只能在嘴巴上扯兩句,不可能效仿。普通人努力一輩子十輩子都比不上,我不是否定努力的用處,是的,一個人成不成功,的確要看他努不努力。但是我卻還要無奈地說,一個人努不努力,看他投胎如何。

我慘然一笑,告訴了你上述事實。


他說過 看了就忘那只是你的知識面太分散了,沒有聯繫在一起。我記得當時記東西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就百度,百度之後就把這個問題往地下衍生,慢慢就知識面就串在一起,這樣東西自然就不會忘。


天賦高不高,主要看成果。

曉說和曉松奇談都看過。每次聽《戀戀風塵》,是唯一覺得他多少還有那麼點天賦的時候。

當然,他放下自己娛樂大眾的精神還是值得讚許的。


至今仍認為高曉松和老狼的校園民謠是當之無愧的校園民謠巔峰。無人可出其右。
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大學生,寫出的歌曲從那個年代傳唱至今。時隔多年,輕聲吟唱,青春的惆悵,過往的情感,仍穿越時空,一時夢回,撲面而來。
那天,黃昏,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戀戀風塵》
斜的雨斜落在玻璃窗,黃的葉枯黃在窗台上,背著雨傘的少年郎,他穿過一簾雨投來目光-----《風景》
春天你正苦苦掙扎,夏天你是露水茶花,秋天你才決定出發,冬天你一個要回家-----《穿過流水》
久違的事想起還是甜的,久違的人還在相冊的第一篇,你留下的藍信箱我不時還要看一看,你帶走的粉窗帘如今飄在誰窗前----《久違的事》
唉,看看這個遣詞,想想這些意境,駢四儷六,現在還有多少人懂得啊。


高曉松這人,知識淵不淵博我不知道,但觀點挺膚淺的
偶然看過他幾期節目,他很愛談一個民族尚不尚武,善不善戰。
比如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日本就是一個既尚武又善戰的民族,越南是不尚武但善戰,朝鮮民族那肯定就是既不尚武又不善戰的了
但是你細究一下這些結論怎麼得出來的,就會覺得十分可笑,基本就是截取近代以來幾個國家的歷史事件的表象,就敢在那片面地總結了。
武士道精神,甲午,日俄海戰,二戰軸心國,這一切當然都指向一個結論:日本人既尚武又善戰
打贏了越戰的越南人那肯定是善戰了,但從國民性上說又似乎不好說他們尚武
至於淪為殖民地的朝鮮人,那當然就是既不尚武又不善戰的了
你看,這些結論都是很明顯很正確的嘛,蛤蛤蛤蛤……

這還不膚淺什麼叫膚淺?
讀的書再多,讀成這個樣子有個屁用?
我對他的評價,這個人或許真的讀過很多書,知道很多歷史事件,但他的史觀,他從紛繁的歷史事件背後直抵事物本質的能力,他的認識水平,與姜戎的「民族輸血論」基本上處於同一個檔次
這個人有天賦嗎?音樂天賦大概是有,讀書的天賦,那肯定是沒有的。

----------------------------------
回復一些問題。
對於我如何看待一個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戰鬥力的問題:

尚武可不可以說成是一個民族的特質,本身我就已經有懷疑。但就目前我們所看到的一些不同民族體現出的不同民族性而言,我勉強承認這種說法有一定的現實性。比方說,說戰鬥民族尚武,我想大部分人是同意的。
但對於日本這個民族來說,你說他尚武嗎?就現在的日本人那種狀態,你高曉松當真要說他是一個尚武的民族嗎?
二戰之前的日本這個國家,本身確實體現出了強烈的攻擊性,但這是否就能成為說日本民族尚武的證據呢?只怕不能吧。
二戰前的日本,其攻擊性究竟是源於其軍國體制還是其民族特性?
再者,武士道真的可以代表日本的民族精神嗎?武士道是尚武精神嗎?
對日本稍稍有點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日本人本身的群體性,或者輕蔑點說——羊群心理,以及自我剋制,自我壓抑的精神狀態,無論如何都與傳統印象中的尚武精神截然相反。
尚武精神本身是一種極個性奔放,情感強烈,疏於剋制的。是那種喜怒隨性,不平則鳴的大氣,與日本人那種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的精神狀態簡直天差地遠。
尚武並不完全等同於好鬥。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們可以說唐朝人尚武,卻不能說日本人尚武。
---------------------
至於說善戰,呵呵,
一支軍隊,你可以說他善戰;一個民族卻不能
當我們說「一個民族的戰鬥力」時,實際上就是在默認:軍隊的戰鬥力可以由其民族的某種民族特質決定。
但實際上,一支軍隊善不善戰,與這支軍隊的士氣,組織情況,武器水平,後勤保障,士兵素質,領導水平等等因素都直接相關,而這些東西是不能夠歸為民族特質的。
因此,同樣是中國人組成的兩支軍隊,被日本打得丟盔棄甲的國軍,與美國肛正面的志願軍,他們的戰鬥力水平有天壤之別,你要用一支軍隊的水平去代表民族的戰鬥力水平,請問哪支軍隊才是這個民族的「真正」戰鬥力?
因此,對於一個民族,我們是不能夠談他的戰鬥力的,我們只能談一支軍隊的戰鬥力。

----------------------------------
高曉松粉好像挺多的
一、評論里有人甚至說我拿他一部分觀點否定他整個人,這個可真是冤枉死我了,我只是說他觀點很膚淺,一沒有否定他的音樂才華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二沒有評價他的道德為人,三沒有歧視他的身材相貌,四沒有攻擊他的政治立場什麼的。怎麼可以說我否定他整個人?

二、我要道個歉,因為高曉松對朝鮮民族的評價是「尚武不善戰」,正如他對毛子的評價一樣。
朝鮮民族是不是尚武我真不敢說,但大家平時新聞上估計也常聽說他們動不動切手指,民族主義情緒比較強烈之類 的,不知道朝鮮民族尚武的印象是否來自於此。
------------------------------------------------------------------------------------------


謝謝大家,評論區挺熱鬧的,雖然有點開地圖炮的嫌疑,但我真的是這樣感覺的:高曉松的粉絲素質怎麼都如此低下?
還是說,果然只有素質偏低的人,才會成為高曉松粉?


那麼厚的家底,身邊的人都是博學多才的,博學多才的親戚們加上組建的生活圈。你讓他不多才也難。


任何一個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賺錢,再沒怎麼下過功夫的人看來,都是不同凡響的。

其實引用卡夫卡也沒什麼,就好像我中學時候隨便說點什麼也把同學忽悠的不輕,但是後來越來學歷越高,身邊的人知識水平高了起來,雖然大家是學理工的,像什麼土木之變的瓦剌和蒙古帝國的關係,歐洲債務危機的緣起和演變,論語里的某個章句被某人巧妙引用的掌故之類,也就成了常識,而不好意思拿出來顯擺了。而另一個角度說,我雖然能把某本書里看來的二手蒙古帝國歷史複述一二,不代表我真的懂歷史。而同一本書里可能還有一百個知識點,我其實忘記了其中的九十九個。

真正的天賦是大家在一個起跑線上,某人就是跑快。你和高曉松顯然不在一個起跑線上,跑的也不是一條路。


人丑就要多讀書


天賦這種東西很難說,但環境對一個人影響是巨大的,他的家世不用多說,外公外婆父母都是了不起的人,他從小就在學問堆里,在書香里長大,周圍全是清華北大的教授或學者,家對面住的是梁思成大師一家,還經常跑到粟裕大將家裡玩兒。你經歷千辛萬苦,攀爬書山游弋學海終於進的第一學府聽到名家講課,受到名師指點,你激動萬分欣喜若狂但人家從小就習以為常了。為何深厚?因為早就入木三分。


很喜歡高曉松的節目,講的非常有意思。
他的口才和閱讀量很厲害,令人佩服。至於他講的真假對錯,他自己有多大把握,就沒必要深究了,畢竟又不是搞學術。
舉個例子,有一次他聊紐西蘭的電影工業,說到那裡的人做道具,不用電腦直接做,而是先做出真實的道具,再掃描進電腦里。他說這樣做出來的特效比用電腦做的效果更好,更真實。說的有聲有色,顯得很內行。但是干過美工的人一聽就知道,他這種說法很外行,而且根本不對。
所以說高曉松的節目很有意思,好聽,啟發人,但是也不能全當真,就當做拓展見聞好啦。


我就不站隊了,簡單從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高曉松的一個巨大的優點應該是表達天賦。或者也可能不是天賦,是長期鍛煉累積下來的結果,這個我不知道,總之他的語言組織能力是很強的,至少比他的文筆要強。如果去讀他的《如喪》或者《魚羊野史》之類的書籍,會發現他的文字感染力沒有語言感染力那麼強

有的朋友提到深度。這點我贊同 @楊凌 的看法。如果一個人的言論能讓許多人產生思考,那麼他/她創造的這些價值就已經難能可貴。我本人認為汪涵的深度被過譽了,還認為楊瀾的書很雞湯,但是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就是喜歡他們,並且有所反省,我認為這就夠了,沒必要因為個人的觀點去否定他人的價值,更何況也沒有這個權力。
有點跑題,說高曉松。
高曉松節目的深度客觀上來講不算深,只能說比大多數人有深度,但是沒有到非常學術的地步。說實話他講的每段歷史看兩三本書就可以侃侃而談。但是:
1.大多數對歷史感興趣的人沒這麼多時間看書。上課的上課,上班的上班;自習的自習,加班的加班;還要陪同學開黑,陪女友開X。這才有了節目的意義,即普及基本的歷史常識。錯誤和爭議肯定有,但總比帶有政治目的的課本知識要好得多,更何況哪本歷史著作沒有錯誤和爭議呢?
2.真的需要有深度的朋友相信不會去看這樣的脫口秀節目,而應該去翻閱文獻,查閱典籍,那裡沒有英菲尼迪,也沒有自戀式的開場。哪個視頻節目能滿足學術上的深度需求?有的話勞煩舉例。這個節目可以作為一個入口,想多了解可以自行研究,但是節目中不可能有這麼多時間,然而書籍想多厚都可以。

音樂與電影方面。
高曉松直到今天還在談論當年他的《同桌的你》之類的幾首歌曲,畢竟那是他音樂生涯最令人自豪的。只是之後漫長的二十多年似乎也沒創造出那麼膾炙人口的作品,這是我覺得挺遺憾的。周杰倫不會到今天整天自豪地談論他的《雙截棍》,這隻會讓人笑話。
他導演過幾部電影,但是票房比較慘淡。後來他監製了《同桌的你》,在票房上可以說是不錯的成績,可是評價卻不太理想,和同類型的《那些年》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年初他說會導演《二叔》,這則故事看哭了很多人,我也很期待,希望不要給導演殘了。
因此我認為高曉松在影視娛樂方面,熱情是有,但稟賦最多是中上吧。

高曉松的歷史知識,特點在於廣,但是在與歷史相關的人文方面稍有欠缺。他之前作為《漢字英雄》的嘉賓,說實話點評不出太多有價值的東西,身邊的于丹看到優秀的選手講得眉飛色舞,高曉松只能不停地說「這個厲害」,「這個真厲害」,看得我差點笑出聲,這節目確實有點為難他。

高曉松有個文人常有的特點,就是有點自負,而且愛賣弄知識,好勝心強。《奇葩說》第一季的嘉賓,高曉松的評價明顯低於蔡康永。因為前者重在論理,後者重在讓人接受。這個在《曉說》或者《曉松奇談》中如此洒脫自如,如此談笑風生胖子,在節目會居然會顯得失措,甚至會用非常偏的知識來強行反駁年輕的選手,這就顯得有點不大度了。辯論本身就是出不了結果的,他一定要出結果,一定要說服別人,這就顯得突兀了。

以上是我的觀感和認知,歡迎探討。我看到有的朋友因為喜歡他就粉飾他的一切觀點和言論,有的朋友因為討厭他就抓住一兩個細枝末節的地方使勁地黑,其實都不太合適。
嘗試嘗試接受別人的觀點,往往會有新的啟示。


一代人的努力可以變成羅振宇,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出一個高曉松,你說呢?


推薦閱讀:

家境中上,出國留學怎麼讓爸媽同意?
出身富貴人家,有哪些方面值得人嚮往?
四大古文明中古中國起步最晚,在別的文明發展的這段時間裡,中國文明在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說 60 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
大英博物館為什麼那麼破?

TAG:歷史 | 文學 | 人文 | 高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