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目不識丁的人能否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我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看了電影《朗讀者》,裡面的女主角是文盲,但我仍覺得她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一個認真生活,願意思考善於總結自己經歷的人,都會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而文字只是一種工具,更方便於傳播經驗,讓更多的經歷可以不通過自身體驗就可以了解。
如果一個人的經歷夠多,又一直在思考總結,文字的確不會束縛他。

但是,不懂文字,世界就像蒙上了一層紗,你得親自去掀開才能了解。這就增加了讓人達到「更智慧」的難度。


目不識丁的人完全有可能對一些有名的文學作品的故事情節相當感興趣,喜歡聽喜歡看。比如《紅樓夢》。古時候很多目不識丁的女人的文化視野,就是從街上說書的人那裡得到的。


能,例如禪宗六祖慧能。


我覺得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是那些窮鄉僻壤固守祖業幾百年的工匠或農民。


發現有些用戶的回復被刪除,是用戶自己刪除?還是編輯刪除?
回復 #趙東來#
電影中男主角給女主角朗讀一些名著,當念到悲痛的情節時,女主角泣不成聲。從這一點看,我認為女主角和人類共同的精神是聯通的,但是她同時又是一個幫兇,這種矛盾性,正是電影中最讓人perplexed的一部分。


有文化,怎樣界定有文化呢?有知識的人可以說他有文化,有德行的人也可以稱他有文化,德行兼修同樣也能說有文化,所以,「有文化」這個說法含義是很開放的 。應該注意的是知道的多和知識豐富是有區別的。經驗豐富,閱歷無數,也不能保證是正確的,是知識。書籍是知識的主要載體,不讀書能有多豐富的知識,有待觀察。至於關於品德的部分,不作討論。


看《論語別裁》,裡面南懷瑾老師提到過這個問題。他講的是有學識,有智慧,並不一定是說讀的書多,文化程度高,而是對於世事洞明,都有自己的思維和練達的處理方式,這些都是學問,人生萬象,書上讀來終覺淺,還是需要親身實踐。所以雖然不認識字,但是可以聽,可以看,可以交流,這樣都可以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


有文化和沒文化的界定是什麼呢?如果以識字與否來看的話,顯然她以前是個文盲,後來在獄中學會了識字和寫字。
不過我覺得她的變化主要還不是有沒有文化的問題,是一個覺醒的問題。
漢娜之前的人生是未經思考的,按照本能在生活。在獄中卻因男主的朗讀和關注而開始思考,有了覺醒的可能。閱讀能夠讓人思考,是一個啟蒙的作用。


推薦閱讀:

你見過哪些絕妙的雙關?
有哪些格言警句哲理讓你肅然起敬,心潮澎湃?
你聽過的最委婉,最含蓄的一句詩詞是什麼?
《毛主席賽過我親爺爺》真的是郭沫若的作品嗎?
「小女子無以為報,唯有以身相許」的邏輯是什麼?真的存在這種案例嗎?

TAG:電影 | 文化 | 文學 | 朗讀者(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