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這是我認為最應該討論的問題,今天才遇上。呵呵。
我的人生意義是:
1)活著。
很多人覺得可笑吧,但是接下來,你就不會感覺可笑了。
我曾經在醫院裡住過3個多月,跟我有相同病症的人有人死去有人活下來。每天都會自然而然的想我會是活下來嗎?我會死去嗎?如果我死了會怎麼樣?
我有兩種慢性病,正常沒問題,一旦發病,很快就會拜拜。所以,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檢視自己的遺書,增刪改查。
我經常在醫院混,有一次化驗結果被搞錯,助醫說是白血病,還好醫生比較有經驗,說沒可能,讓我重新驗血。在等待驗證結果的兩個小時里,我把所有後事都安排了。
......
所有這一切讓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活著。活著才能快樂,活著才能痛苦,活著才能思考,活著才能知乎,活著才能討論,活著才能吵架......

我知道很多人沒有我的經歷,很難理解。但是,其實沒有我這樣的經歷,也應該有這樣的時刻吧:今天我活著,明天也許被車撞飛了了。
我就是這樣的人,每時每刻都能有這種感覺。
很多人大概是沒想到我這一層,或者說覺得我這種想法太悲觀,但是,實際上,這種事情誰都有可能遇上。
2)快樂
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義。好好活,對自己來說,首先要尋找快樂,否則太對不起自己了。

強調一下第一點。不快樂怎麼辦?那就尋找快樂唄。
絕對不能因此而否定活著。活著就是活著:快樂時笑,悲傷時哭,幸福了就唱,憤怒了就發泄,情緒低落就沉默....上班了就好好工作,下班了就好好陪女兒...哈
3)價值
什麼是有價值?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吧。活著人的一生都是在尋找自己的價值吧?
對我來說,活到現在,對價值的認識已經幾易起稿了。
曾經想追名逐利,後來發現:浮名如流水,且萬相皆空;財富買不了幸福快樂;
曾經想改變世界,後來發現:一將功成萬骨枯;
曾經想造福他人,後來發現:能給一個人幸福的永遠是他自己;
.....
當然了,以上這些,就算我想做,也沒這個能力不是?
對我來說,現在最真真的價值是:給有緣遇到的人(家人,朋友,同事,陌生人)實實在在的正能量。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就那麼一瞬間,即可。
(事實上,我也輸出負能量,但一直在努力。)

總之,我的人生,
首先是活著,不論快樂和價值;
然後是快樂的活著,不論價值;
最後是有價值的快樂的活著。


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


學習:探究一切你感興趣的問題,讓自己不斷完善。

自我:努力去做想做的事,用力去愛想愛的人,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

體驗:儘可能多的去體驗每一種感情,享受每一段經歷,因為它們都不可複製。

分享:把你的快樂和滿足分享給周邊的人。


Communication.


離我寫下這個答案快2年了,時間真的很快。時不時的,還能收到一些知友的評論,鼓勵我,分享故事等等。這兩年,我的生活確實發生了不少變化和轉折,我花了很多年去思考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抑鬱症接近康復,但也不是100%的好了。
具體的變化可以看我在知乎的其他答案:
過去的五年(2011~2015)你經歷了哪些重要的人生節點?對現在有哪些影響? - 也么哥的回答
當然,最後,我終於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人生本來就沒有意義!!!!
認清它,承認它,接受它,面對它。接受這個事實之後,才能接受很多東西。
譬如,我們生來不平等。從還沒出生之前就已經註定,身體、樣貌、才智、教育條件、環境、資源等每個人都不一樣。官二代、富二代、天才,這個世界會一直存在這些讓人人羨慕的群體。但我們也同時被那些受著飢餓、戰爭、缺水、溫飽線下的人渴望著。接受這個事實後,我們便對自己的父母、出生環境不會再有過多的埋怨,因為那不起作用。但卻可以一直警醒我們,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在這個不平等的世界裡獲得突破,如何超越自我。
又譬如,陽光與黑暗同在。正如有白天與黑夜一樣,我們生存的世界有好人,有壞人,有不好不壞的人。有機會,有挑戰,也有各種風險。有慷慨相助,也有反咬一口。有善良,也有犯罪。沒有歹徒,哪裡來的英雄?所以,明白了這些,不必對很多事執念過深耿耿於懷。既不會狂妄自大,也不會杞人憂天,常懷感恩之心。
有趣的是,正因為生命本身無意義,所以每一個人卻都可以為它賦予一個單獨、豐富多彩、極具個性標識的意義。
這個意義,可以是賺好多好多錢然後有房有車;也可以是環遊世界嘗遍世間美識看遍地球美景;也可以是安穩自在相夫教子享受活著的樂趣;也可以是汗水拼博不斷地挑戰自我……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靠我們自己去賦予,而不是別人告知或命令的。
所以,真正的幸福是什麼?是一種平靜。平靜,是看清了現實和黑暗,但也理解和寬容了這個世界。然後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自己。
這麼簡單的答案為何我花了那麼久才弄懂?
只因身邊極少有人願意正面回應這個問題,甚至他們自己也沒想清楚。一邊渾渾噩噩,庸庸碌碌,一邊還指教我們害怕我們的改變和不聽話。
有人問,抑鬱症好了是一種什麼體驗?
回答是:
我終於想通了。

【註:最近寫了一個5W多字的系列文章,記錄自己迷茫、絕望、抑鬱症發作到恢復的所有經過,發在自己的公眾號簡屋(ID:jhouselife)里,目前還在連載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如果對你有幫助,我便覺得是件有意義的事。】

——————————————20140703——————————————————
說實在的,現在23歲,但在從小到大十幾年裡,我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思考「活著是為了什麼」「意義是什麼」「幹嘛要活著」這類問題,以至於周圍所有人都說我腦子有病,想東想西……以前還只是讀書,先讀完了再說,現在工作了,想想後面幾十年無望的人生,這種思考會讓我情緒崩潰。從來沒有在知乎上回答問題,今天在知乎上找意義有關的回答,感覺都沒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其實我這不應該算是回答,而應該是更多的提問。貼上前兩天我在自己微信公眾號上寫給讀者們的文章,那是我情緒崩潰,想辭職一個人去流浪整整一個月沒好好生活後,看到微信公眾號里陸續還有人關注我,我感覺得有個交待,所以才寫下來的,給大家參考吧。

————————————————分割線——————————————————

簡屋有近半個月的時間沒有任何動態,沒有發送任何東西。說句實話,我差點放棄了。當我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但簡屋每天都要固定發文章,我要在睡前一個小時,找文章,找合適的精美圖片,認真編輯找錯字,反覆預覽希望達到最好的體驗效果。

每天,每天,簡屋現在也發了這麼多文章,有時我會想,我發的這些東西真的有用嗎?假如我不發,沒有「簡屋」這個公眾號,大家的生活似乎也不會受到什麼影響,那我做的這一切有意義嗎?

那些好的創意、設計我把它們發出來,我甚至擔心,在大家有時苦難、糟糕的生活里,會不會反而會刺激到一些朋友?而且,創意類文章的圖片很多,儘管我在推送前,用photoshop進行裁剪、壓縮,讓圖片大小盡量小,因為我知道這個很耗大家的手機流量。我也時常在想,這些東西你們真的有人在認真看嗎?或者,看了有思考過每一個作品它想表達的意思嗎?

還有那些勵志的,簡直就像給大家不斷地喂心靈雞湯一樣。這些文章有用嗎?我很少收到大家的閱讀反饋,其實我很希望得到一些反饋的,但卻幾乎沒有。於是,我開始懷疑,「簡屋」存在的意義有多少,是否應該放棄?

我是一名女生,80後與90後夾縫的年齡,我在簡屋裡叫「青山」,那不是我的真名,那是我家鄉的名字,一個很美的地方。我大學畢業後,隻身到了廣州,在來廣州之前,我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高中語文老師,兼當學生班主任,後來考上了家鄉教師編製。我不願意過安逸、平凡、碌碌無為的一生,所以放棄了崗位,隻身到了廣州。沒有錢,我就擺地攤賺,一個女生,整天背著一堆東西,在學校門口擺地攤,城管要收錢的。晚上十點回去,心裡卻很開心,覺得是自己在掌握命運,而不是等待。然後在廣州,一路跌跌撞撞,沒有經驗,沒有作品,人生中入職的第一個公司,不到一個月就因為自己的無知而被老闆炒了魷魚。

第二個公司,因為自己文筆不錯,現場寫文章,被錄取,不包吃住,2000元一個月,六天制,12小時到14小時,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十一二點。那家公司,不加班到晚上九點以後,是不提供晚餐的,只能餓肚子,所以為了那幾塊錢的炒飯,我加班到九點,十點,老闆喜歡凌晨兩三點開會,所以,開完會,打的回家一個人走在漆黑的巷子里,緊張、恐懼……就這麼過了兩個月,公司沒什麼發展空間,我辭職,繼續找工作,一天面試四家。廣州很大,一家公司往往要不斷地轉地鐵,轉公交,在路上折騰一兩個小時,到了公司面試不過十分鐘,而且為了在面試留下好印象,我穿的是高跟鞋,也不敢走路太快,怕自己一身臭汗……折騰了半個月。真的想要放棄,但我覺得我得咬牙堅持,那時沒錢了,只好開始借,朋友也沒有幾個有錢的,於是找表姐借了600,找表哥借1000,找叔叔借2000,熬過了那幾個月。那時,家人反覆打電話讓我回去當老師,我還是拒絕了。我告訴自己,不能回去,回去就等於向命運低頭,等於失敗了。那時,我已經做好了進工廠的準備,不為別的,只為了能拿到錢先解決活下去的問題。

後來,陰差陽錯,進了一家遊戲公司當市場文案,一直到現在,在這家公司里也是經歷了很多,這個以後有機會細說。然後,到了今年六月,長時間高強度工作,一個人同時做媒介+文案+項目跟進+運營+對外協調+打雜……,前幾個月加班很多,畢竟是女生,身體又不經常鍛煉,經受不住長期加班,所以,當這些慢慢積累到了六月份,身體各項機制全面崩潰,連續發燒,燒完剛恢復又是高燒,人整天昏昏沉沉,加上自己長年失眠和嚴重的神經衰弱,每天下班回家從一樓到五樓,我已經滿頭大汗,喘不過氣來,只能癱坐在椅子上幾個小時一動也不動。

然後,工作所在部門沒有任何進展和成績,巨大的壓力讓我透不過氣,最後部門解散,很多同事包括我不得不面臨離職待業的局面。我的思想已經開始在不斷地動搖,以前思想也動搖,也天天思考這思考那,但至少還會知道要上班,不能遲到之類。但經過一系列的生病、變故,我不斷地懷疑人生,懷疑生活。

人的一生,最好的,最活力的年齡是30歲之前,我們在22歲之前,把最好的花季雨季放在讀書考試上面,而後面終於自由的年華,我們不得不把自己奉獻給工作、家庭,一直到老,一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我每天坐公交,在擁擠的BRT里,我看著一群又一群的人,公交過來,他們生怕自己掉隊,瘋狂地擠,公交裡面全是人,動都動不了,擁擠的人,我站在BRT上,透過公交玻璃看裡面的人,真像一個密封的鐵籠子拉著一堆生物走向屠宰場,被老闆屠宰,被工作屠宰,被艱辛的生活屠宰。我在公交車裡面,我就看那一張張的臉,一對對的黑眼圈,很多白頭髮,疲憊地倦容。我看著他們,我天天思考,他們有沒有像我一樣感覺到生活的無奈?他們有沒有思考過這樣每天去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他們有沒有想過要掙扎要改變一下?他們都在想什麼?他們都有著什麼樣的故事?他們討厭上班嗎?痛苦嗎?……我一路帶著各種疑問和探索的目光看我能看到的每一個人,包括發傳單的、掃大街的、站崗的、乞討的……我下車,過天橋,穿過嘈雜的廣場,經過一個個路人,到公司樓下,排著長長的隊,擠著電梯,直到來到辦公桌前。我在豎不可催的水泥建築里,看一眼窗外,全是高樓建築,密密麻麻,我就會猜那些建築裡面,那一個個像辛勞的螞蟻一樣的人們,在裡面,和我一樣對著電腦,做著必須完成的工作,帶著壓力,領著微薄的薪水,他們會和我一樣嘆息么?他們會和我一樣一邊工作一邊在心裡痛苦掙扎么?……

後來,部門面臨解散,我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我突然想到,我的青春應該消耗在水泥建築裡面嗎?我的青春應該這樣度過?不對!完全不對!假如我從30歲後才工作,可以嗎?答案是可以的。於是,我突然有一個瘋狂的想法,我要辭職,我要一個人去流浪。背上背包,去尋找自我,去尋找適合我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在擁擠的城市裡對著方寸顯示屏寫著我不願意寫的遊戲新聞稿。當我興沖沖地 告訴我的朋友時,他說「你一個人嗎?安全問題呢?家人是否支持?物質生活支撐呢?有錢嗎?你到底想要什麼?考慮好了,再做決定!」那時,我才發現,我找不到一個朋友可以放下手裡的一切和我一起出去,而我一個人是不可以的,因為不安全。再瘋狂的青春,不至於把命也搭進去,因為我還有未實現的夢想啊。於是,我只能放棄這個想法,但是,我更加痛苦了。

我到現在,哪怕我工作,我只是因為可以每月有工資,可以付房租,可以存一點點,至於工作的意義,我既不熱愛,也找不到。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我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我想要的,我不知道要去哪裡,應該幹嘛,我到底要怎麼做……我快被這些問題折磨得瘋掉了。

而且,我開始越來越嚴重地抑鬱,我有很多朋友,可是他們沒法理解我。他們總是對我說:「是你想多了」「你應該去看心理醫生」。在我的世界觀里,人應該有什麼說什麼,人應該活得真實,所以,自從有了網路,我總是把自己難過、悲觀的心情發到空間里,在之前,我在朋友心裡中一個陽光的、樂觀的開心果,永遠無憂無慮的樣子。但自從他們知道我有這麼多悲觀的一面,他們現在很多人把我當病人看待,聊天的時候,就會不斷地勸我,反對我,我多說幾句悲觀的,他們就要罵我,「你現在有病,腦子有問題了知道嗎?你應該是去醫生!」「你的性格有問題,以前的你很好的」「我開始討厭你,恨鐵不成鋼!」……

認識了十幾年的朋友,突然這樣說我,我完全無法接受,我一直以為是我的朋友,那是必定會理解我的。我為這些言語而受傷,大哭,感覺到人世的絕望,家人當然更不理解我了,我覺得我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到了一種絕無僅有的孤獨境地,於是,死亡的念頭總是出現,我覺得活著是一種負擔,我這個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種累贅。我無法擺脫這種存在本身,只有死亡才可以。可是,死亡,我又是多麼不甘心就這樣放棄自己啊,我有那麼多地方沒去,我還沒有找到狠狠愛自己欣賞自己的人,我還有很多夢想,我怎麼甘心?所以,我天天掙扎來掙扎去,死又不能死,又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所以,停止了手頭上的一切事,無論微信,還是學習,全部停止。

以前,我是很討厭看書、學習的, 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聊天,和朋友一起玩。可是現在,我孤獨,因為孤獨,因為沒有一個人理解你,刷微博上網又是那麼無聊,所以,孤獨的我,只好看電影、看書,寫文字。因為孤獨,我開始看書,耐心地看。在字裡行間,在別人的語言里,尋找共鳴。
慢慢的,在看書、看電影里,在寫自己的文字里,我找到了一絲絲地安慰,看電影《南海十三郎》了解天才不被理解的痛苦和人生悲劇,看書《在自己的樹下》《我是個年輕人,我的心情不太好》慢慢平復情緒,了解到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我不是孤獨的。

現在,我的迷茫、痛苦、掙扎,還沒有過去,便我開始告訴自己:面對現實,接受青春就是迷茫這個現實。我還年輕,可以試錯。沒有人安慰我,我就一天到晚安慰我自己:「你是幼稚,所有人說你幼稚,你接受吧,因為你改變不了。你還沒長大,這需要時間,接受吧!」「你活得真實,勇敢,這是優點,接受生活,不要放棄。面對它。」……慢慢,我才開始讓自己緩過氣來,稍微好了一些。

……

還有很多話想對你們說,利用午休時間寫下這些,很快,兩個小時就這麼過去了。我記錄下來,算是對你們的一個交待。謝謝你們支持我,等待我。真的,謝謝。

後面,我會努力讓自己儘早自己親自來寫東西,如果你們願意看,當然最好不過。

(完)
——————————————————


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得智慧,檢驗智慧的唯一方法就是看自己是否幸福。

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其實都很簡單。

就是只管追求智慧就好了,然後判斷自己的智慧是不是真的智慧。

唯一的方法,就是看自己是不是越來越幸福。

如果自己越來越幸福,證明自己就是越來越有智慧了。


為什麼可以如此簡單的論斷呢?

因為幸福這種事情,需要極度複雜的需求才能滿足,而且這個需求是個性化的。

必須是自己的智慧才知道。

因為,唯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


一個人幸福與否,大概和三個方面有關係,做人,做事,心智模式。

你做人很差,人際關係很差其實很難獲得快樂的。

做事也一樣,如果做事沒遇到愛的事業,依然做不好。

心智模式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

按照心理學的方法講,就是,認知創造世界。


你的世界是經過你的大腦改造後創造出來的世界。

如果你不斷的追尋做人,做事,心智模式的智慧。

你就會把這些問題處理的很好。

慢慢地幸福就會增加。


但其實按照王陽明的理論,包括我自己的論斷來講。

其實,此心即理,不假外求。

也就是說,做人和做事的能力,其實就是心智模式。

就是心的映照。


我曾經處理人際關係很差,現在處理人際關係已經很可以了。

我最大的變化,就是心智模式變化了。

所以,修心就是最大的關鍵。

修心就是修行。


修行就是追求智慧。

追求智慧就可以獲得幸福。


那麼問題的關鍵來了。

怎麼去獲得智慧呢?

就是知行合一。

比如舉個例子,

總有人認為,無法堅持跑步,是因為自己執行力不夠。

說自己懂了那麼多道理,還不是無法堅持跑步。


其實這個說法錯的離譜,真正的原因在於,你還是不懂。

你真正懂得了如何堅持跑步,你就會做到。

比如,你是不是了解如何有規律的刺激自己的多巴胺,讓自己喜歡上跑步。

是不是知道如何讓自己的身體適應跑步的習慣的規律,一步一步把時間往前移動。

比如剛開始10分鐘,慢慢地跑,是不是跑步為什麼你覺得無法刺激你堅持下去。

是不是太無聊了,是不是可以像我一樣戴個耳機,讓跑步更加有趣。

你是不是進一步了解,為何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不想去跑步,那你如何讓自己情緒穩定了。

或者,讓自己在情緒差的時候想辦法也讓在自己去跑步。


看到沒有,簡簡單單一個堅持跑步,其實就需要你足夠了解自己的心理,情緒,習慣,你才能夠慢慢的順應自然規律堅持下來。

任何事情,不按規律辦事,等於瞎忙活。

這個規律,就需要自己仔仔細細的調查,仔仔細細的實證。

當你明白的足夠多了之後,你自然就做到了。

執行力不夠,其實是因為,你還不知道如何讓自己執行力強。

就像,為什麼打遊戲可以執行力這麼強。

現實中就做不到。

原因在於,你沒有設計一套制度,讓多巴胺刺激著你往前走。


所以你想要解決一個事情的唯一辦法就是。

學習更多的知識,當你知道的足夠多了之後,你自然就知道怎麼解決了。

所以,我大膽推論。

決定一個人是不是有巨大智慧的唯一因素。

就是,他是不是有強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就是驅動人類向前的鑰匙。


當一個人有強烈的好奇心的時候,他就會學習各種知識解決問題,知行合一,獲得智慧從而讓自己更加幸福。

反過來,幸福會刺激更強烈的好奇心。

讓自己踏上一個無線正面循環。

不斷追求下去。


我也大膽預測。

未來的世界,就是知識和智慧主宰的世界。

毛當時之所以能成為領袖。

在於,他知道如何創業,如何領導,如何打仗。


就算,剛開始不讓他上位。

最終因為,他掌握知識,智慧,還是讓他來。

就像現在的企業家一樣,他有本事做成一件又一件項目。

那麼,資本就會主動找到他。


這都是需要智慧的。

用智慧去創造財富。

當你追求智慧的時候,名,利,權,色都會追求你。

但是前提,你知道這個智慧是能夠給你帶來幸福的。


如果不幸福, 所有的東西都不會長久。

也只有你做人,做事,心靈更加強大了,你才會幸福。

你才會有真本事,真能力,真正的大智慧。

最後用孔子的話收個尾。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很多人都在長篇大論人生的意義。

人生完全沒有任何意義,造物主給了我們生命,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我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存在而存在。像宇宙、像太陽、像地球,存在的意義只是因為存在。

我們可以編製出很多自我陶醉的意義來,終歸不過一粒塵埃。


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大街上。
——海子


火影忍者里奈良鹿丸的語錄:
「唉...我本來想過著隨便當個忍者,隨便賺點錢...然後和不美又不醜的普通女人結婚, 生兩個小孩,第一個是女孩,第二個是男孩...等長女結婚,兒子也能獨當一面的時候, 就從忍者的工作退休... 之後...每天過著下將棋或圍棋的悠閑隱居生活...然後比自己的老婆還要早老死...我就是想過這種生活…」


如果你把觀點放到整個大框架來看的話,人生其實是不具備什麼意義的。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不斷尋找自己的意義。所以,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自己的夢想,珍惜想要珍惜的人和事,在這一經歷過程中有所體會,這就是最大的意義了。


====================================================

羅素說,人活著有三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追求愛情"(longing for love)。
因為愛情會帶來"狂喜"(ecstasy),這是其他任何經歷都做不到的;愛情能減輕孤獨,讓你對生活不再那麼恐懼;愛情能創造最美好的人類生活,彷彿天堂的縮影。
第二個理由是"追求知識"(search for knowledge)。
因為知識能讓我們理解人的內心,理解自然界,滿足我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第三個理由是"同情心"(pity for the suffering)。
當你看到他人受苦、看到飢餓的孩子、看到被壓迫的人民、看到被虐待的老人,看到人類的孤獨、貧窮、痛苦,你的內心都會難以平靜。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減輕一些這種苦難,不僅為了幫助他人,還因為我們自己也是這種苦難的受害者。


體驗世界


中國人的人生意義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超越性的「天人合一」;一個維度是現實性的「內聖外王」。

中國人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體,都是宇宙大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人與自然是平等而和諧的,作為一個整體承載著共同的宇宙使命,這個使命是我們無法言說的,它支配著人與自然的變化發展,決定著人與自然的未來,它是最高的宇宙律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違背它,它博大而無形,---「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這名曰大。「」在道的大化流行中,人與自然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自然無靈性,在「純自然」的狀態下被動承受著道的使命;人則是有靈性的存在,不是無意識地、盲目地承受道的支配,而是以積極的態度主動體認道的要求,主動按照道的要求行動,即只有人能知曉道的要求,人承擔著體道與行道的雙重責任。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是 自然是道體運行的物質承擔者;人則是道之訴求的體認者,是道體運行的主動執行者,人以道的代言人的身份在弘道過程中達到與自然的統一,即「天人合一」。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體道、弘道的責任,所以中國哲學認為人的使命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這就是人的存在意義和價值。人不是為我的存在,而是為了弘道的使命,弘道是為了包括人與自然在內所有萬物的存在,這樣,人在弘道中獲得人的崇高、意義和價值。這和基督教的在傳道中得到生命。並在道中得著豐盛的生命是一致的

聖經的翻譯在有一些地方是很有意思的。原來希伯來文的神靈叫Logos,我們叫「道」,聖經叫上帝,原來中文本的翻譯比較好,有一句是「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這種翻譯簡直妙極了,「道」的觀念在中國就是道家的思想,太初是道,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認為這道就是自然,就是空,佛教基本是吻合道家思想的,這種道雖然體現了兩種不同文化的價值,但肯定是相通的。胡適曾經說過,禪宗是一種超語言的思維方法,就是一種瘋狂,瘋狂就是一種方法。所以,東西文化,包括基督教和禪宗,更重要的是在根上是一樣的。

在現實的維度上,中國人講「內聖外王」之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是為了提升自我,是為了體道、達道、行道,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即「內聖」。這一過程也就是獲得超越性的人生意義的過程。「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把個人與社會聯繫在一起,個體的境界提升不只是精神性的超越,還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使家齊、國治、天下平,即「外王」。這一過程使自我的存在價值具體實現於社會生活之中,使他人、社會因我的存在而獲益。我亦因對他人,對社會有益而獲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樣,人生意義的兩個維度在「內聖外王」的追求中合而為一,實現於個體修身與社會生活之中。 這和基督教講的,神的道進入人心裡就有愛,從而,愛人如己。活著的意義是為了管理神創造的美妙世界,得到愛,付出愛。


很有趣的問題。

關於我人生的意義:
首先是生存、健康、安全。
我有朋友車禍去世,那年他才20歲,這之後這些年,每當有生活中感到非常艱難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他,然後鼓勵自己,我起碼還有今天,我還活著,我要好好活下去。
我曾經去盲人學校做過義工,想到那些失明的孩子為周杰倫的音樂,為廣播里的故事感到歡喜雀躍,為了將來生存下去努力學習,就會想到自己耳聰目明,四肢健全,健康,多麼可貴,我要珍惜自己健康的身體、心靈。
其次,是責任,家人、朋友、公司、社會。
我希望自己可以照顧好父母,支持朋友,做稱職的員工,合格的公民。
做好應該做的事情。
然後,是獨立,自由,幸福。
我希望可以依靠自己的實力得到想要的東西,做喜歡做的事情,去想要去的地方,可以自由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過著快樂的生活。感到幸福。

我想這就是我人生的意義。

我想,人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照顧好自己,愛惜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又同家庭、朋友、公司、社會密不可分,有責任有義務。
站在現在,思考,未來的自己會不會因為我今天的作為而後悔,如果不會,我想今天的自己做的就還算不錯了。
有句廣告詞,我覺得很好,心靜,思遠,志在千里


每天,我都會在便利店買兩個包子當早飯。起初,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其實包子也沒那麼好吃(說到包子,好像最近於媽版神鵰的包子臉很熱啊,囧。。。)。但是,有一天,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事情,忽然覺得,原來這就是關於人生意義的一個故事,所以分享給大家(原諒我的裝b吧,少年們)。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也記不清多小了,好像是那個大事發生的年代吧,我下午放學後,經常會去接我外公回家。有人問,你個小破孩為啥要去接大人回家?因為我外公有嚴重的慢性支氣管炎,拜年輕時的過勞和一個鄉n個水泥廠的污染所賜。可能是,卧床實在無聊,天氣好的時候,他就會起床,去村另一端的茶館打麻將,大部分人花五分鐘走完的路程,他要花半個小時,因為病得厲害,每走一點路,就要停下來,歇一陣子。

這裡不得不插一段介紹下我的外公。他在那邊可以說是一個奇人。他是地主成分,書香世家,解放前,村裡唯一一個讀完高小(類似現在初中)的老人一輩,因為戰爭沒有繼續讀下去。智商奇高。方圓幾十里沒有人能玩過他象棋、牌九、胡牌。打麻將更是一絕。有人覺得麻將很多靠運氣嘛。的確是,但我外公是那種,運氣不好保證不放炮,運氣好時要大贏的人(我在想要是他改到現在這個年代,入投資這行,肯定牛逼得不行,當然啦,這任務就交到我手裡了)。他從不跟家裡人玩這些,因為他覺得其他人水平太差;他也不教我這些,因為他覺得玩物喪志(當然我從小偷偷自學這些那是後話)。

(怎麼還沒說到包子??小龍女都出場了啊!!)還容我再說下李莫愁,呃,不,背景。我小時候跟外公外婆生活,每年生活費只有幾百,非常苦。我小時候很喜歡存錢,但不喜歡花錢(某年我翻起之前幾十塊的「巨款」在92年惡性通脹後只能吃一頓飯,唏噓不已),所以我沒有零食,玩具自製。外公對我教育極其嚴格,品格、做人、作息、學習、玩耍,都一絲不苟,因為那時他的兒女(大部分因為成分原因,無學歷,都是農民,但在他嚴格管教下,兄弟姐妹媳婦都很和睦,而且互相幫助)已經定型,也許他把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還有他自己,雖然智商高眼光好會做人(和他一輩的人,無論是以前的長工還是朋友,都非常敬重他),但也是時代的犧牲品,不僅無法繼續學習,解放後還因為成分和教育原因,房子被分,受盡歧視,文革時一堆祖傳家當也被燒得精光(包括一箱放現在價值連城的明清字畫),只能做體力活養家糊口,老了退休又貧病交加,還得拖著我這麼個麻煩人。。。

我去茶館接他的時候,有時他還沒打完麻將,我就在旁邊坐著等。有時他打完會坐在茶館門口的凳子上等我。他如果那天贏得多了,就會給我買一個熱騰騰的包子,我記得,三毛錢。我就坐在他旁邊慢慢吃著。我到現在仍舊能清晰回味那包子的香味,記得夕陽照射下我外公慈祥的臉,以為那樣的日子和這個場景能夠永恆。

可是,在我就要走入大學的那個春節,他走了,我甚至沒見他最後一面。之前的好幾個冬天他都病危,但熬過來了。有次,就我們兩個人,他躺床上,呼吸不暢,對我直白地說:我快要死了,可是我還不知道你以後會怎樣。我那時,很安靜,一句話也沒有說。但心裡害怕至極。所以至今我都害怕改變。

到我稍微懂事的時候,我才知道,外公身體可以就外出打麻將,不僅為了打發時間,還有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我們每天能多一兩塊的生活費。

如今,我在大城市,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也實現了外公的部分願望,沒有繼續當農民,進城靠腦力養活自己,盡量多讀書提高學歷。但要說人生,經歷過很多痛楚,也有很多快樂的時候,大多時候都為生存奔波無感。但要說意義,我總覺得沒有什麼時刻能比得過與外公在茶館外,吃著包子,就是坐著,卻無限幸福。

我認為,人生的意義不在豐富的物質,成功的事業,牛逼的學歷,亦或是豐富的經歷,完整的家庭,獨特的一生,而僅僅是,簡單的愛,僅此而已。


有三種單純而強烈的情感支配著我的一生: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By Bertrand Russell


人生本無意義,原先人也是動物來著,只靠本能行動。
然後人有了思想,有了文化,也就有了痛苦。
於是每個人,他們人生的意義都一樣,都在為了這無意義的人生尋找一個意義,以讓自己能夠活得給力。
我偶遇過一個奇人,他相信一個故事:集齊七十個國家的葉子,就會明白人生的意義。然後他就真的去周遊列國了。


我對人生意義的幾點思考:
1、一個普遍接受的觀點是,人生的意義是一個複雜和主觀的問題,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有一千種對人生意義的解讀。
2、單就"意義"這個辭彙本身而言,依據存在主義的解答,意義這個語詞指的是某人創造某物或做某件事的目的,如果人非神造,則人生並無預設的意義,意義也就沒有唯一的答案,而取決於個人的選擇。
3、如自由選擇,則沒有普適的、絕對正確的答案,我們應當做的是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同時給予他人的選擇以友善、理解與包容。
4、問題在於,如何證明不存在這樣一個普遍適用的意義。例如,如何證明這個宇宙不是外星智慧生物製造的巨型計算機?現代哲學對世界觀的理解高度依賴於科學發展,直到現在,我們知道的仍然太少。更何況始終無法繞開這樣的人類理解的極限:如A創造了宇宙,那麼誰創造了A?如果宇宙從0時開始,之前是什麼?如果沒有上帝,第一推動力是什麼?鑒於優勝劣汰僅僅幫助人類的大腦機能適應了非洲的草原生活,或許我們永遠只能猜想而無法理解宇宙存在的意義。
5、如果我是一個無私的人,我會將此生投身到科學的事業中。雖然今生無望,但我的工作至少可以為這一問題的解答搭建基石,為後來人提供墊腳石。對科學知識的追求將成為我生命的意義。如果我投身計算機領域,若干年後我研究的那一小塊集成電路或許會成為輸出」42「的那台龐大機器的一個構件。
6、如果我是一個相對自私的人,在明知投身於科學,也無法在有限生命內找到正確回答的情況下,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找一個相對正確的解答以慰藉自己。換言之,我將自由選擇生命的意義,並努力保證這一選擇的正確。
7、尋求相對正確的人生意義,也需要一些普遍適用的原則。例如:
(1)人生意義不應受到屬於一個文化或一個群體的價值觀的影響,特別是不應受到習俗和偏見的影響。我們可以接受文化或群體的價值觀,不過必須是建立在理性思考並了解其合理性基礎之後。
(2)當我選擇了一個或幾個人生意義時,它與我的其他理念之間必須是融貫的,不能在實踐之後變得互相矛盾。比如,如果我同時追求快樂與自由,卻發現只有延遲現在的快樂才能獲得發展,通過發展獲得財務自由後才能去追求人生自由時,就說明這兩個目的之間或多或少的存在著矛盾,必須通過權衡捨棄其中之一。
(3)人生意義應該是可以,也必須要身體力行的。如果一個人對意義夸夸其談,從不踐行、表裡不一,那麼他是一個騙子,他的所謂意義只是一紙謊言。
8、正因為存在上述的考量,以我們有限的人生經歷去保證人生的意義正確,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就會出現」人生意義就是尋找人生意義「這樣的循環。
9、這個循環並非不可破解。」人生意義是什麼「似乎是一個究極問題,一個需要在所有問題之前被回答的問題。但實際上,至少有一個問題排在」人生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之前:」為什麼我們需要人生的意義?「
10、尋找意義是人類思維的固有模式,我們把一個統一的動態的世界分割成靜態的個體,為每個物體貼上一個標籤,並且以我們的需求喜好賦予其他個體存在的意義。當文化迷米進化到一定程度,我們終於開始將矛頭指向自身。正是出於這種思考,很多哲學流派和宗教信仰都有著反智傾向。如禪宗強調以平常心生活,不要庸人自擾的去尋找一個目的或意義。
11、這種想法並非沒有其局限性。選擇思考或不思考,仍然是在做一個選擇,」不思考「這個選項並不比」思考「更為根本。

當思考到了這裡,到了」思考「與」不思考「的邊界,已經無以為繼。這裡沒有答案,只有幾種涇渭分明的選擇。


體驗和感受。
人生意義在於,不斷的了解自己所不了解的東西,探索這個世界的秘密,解開各種疑問。


個人以為,一切對人生意義的苦苦追問和思索,其實是對一種強大思考方式的折服,這種思考方式可以簡稱為「目的論」。
只不過,「意義」是一種比金錢、權力等物質目的更顯高級的目的,但這也並不能讓它擺脫「目的論」的思考模式。
提出這個問題是比較有風險的,因為,如果你最終沒能找到這個意義,你會感覺人生虛無;如果你有幸找到這個意義,你就得用餘生不斷堅定、實踐以實現這個意義,不然你會覺得碌碌無為;一旦途中發生什麼讓你覺得意義崩塌的事,還很可能瞬間崩潰。
當你陷入這種思維循環時,你不妨跳到一個更高的層面去理解這個問題:你為什麼非得為了什麼才能過好你的人生?
「非目的論」模式下對人生的正確提問方式是:人生就是無所為,無意義,還能不能過好此生,如何過好此生?
每天都是機緣巧合,每人都是因緣際會,遇到就是遇到,錯過就是錯過,聽起來略雞湯,但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對意義和為什麼的執著,很可能是簡單事情複雜化的結果。
說目的論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帶有功利色彩,是個有些苛刻的論斷,但它們的確容易引人走向兩分的、對立的思維模式。這太禁錮思維的可能性。
Life is random,是一種更超脫的御風而行吧。


推薦閱讀:

什麼叫做悲觀?
理想或者夢想這種東西有存在的意義嗎?
普通人發現太多東西已經輸在起跑線上,失去奮鬥的動力怎麼辦?
極端貧困的人為什麼而活?
什麼叫做精彩的一生?如何才能度過一個精彩的一生?

TAG:思考 | 調查類問題 | 生活經歷 | 人生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