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十周嫁出去》?
我認為,《十周嫁出去》這個節目以傾城之力,製造了一場相親史上最華麗,最大規模的夢幻。因其華麗無雙,所以夢醒後回到現實,或許會清醒得格外透徹。
在這裡先要回顧一下弗洛姆關於愛情的經典著作,《愛的藝術》。
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
他們認為愛本身十分簡單,困難在於找到愛的對象或被愛的對象。
我們的全部文化是以購買慾以及互利互換的觀念為基礎。現代人的幸福就是欣賞櫥窗,用現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他力所能及的物品。反之亦是如此。「有魅力」一般就是指這個人有許多令人喜愛、目前又是人口市場上被人問津的特點。
以及這兩句:
這本書要告訴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
在這方面採取的第一個步驟是:要認識愛情是一門藝術。人們要學會愛情,就得像學其它的藝術——如音樂、繪畫、木工或者醫療藝術和技術一樣的行動。
放在今天來看,弗洛姆的觀點仍然不算過時。當然,裡面也有很多不切實際的理想化。《十周嫁出去》這個節目,某種程度上是在做一個反向的驗證:「有沒有可能,就是對象的問題?」「有沒有可能,存在天造地設的這樣兩個人,一旦讓他們相遇,一切都OK了?」這個問題,古往今來,恐怕有無數人幻想過,思考過,或者迷惑過。但是直到今天,互聯網普及了,才真正有了驗證的可能性。人類終於發明了一種辦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從億萬人當中,為一個人挑選潛在的相親對象。——發皇榜招駙馬也就不過如此吧?但是以傳播效力而論,又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在相親這件事上,這個節目做的,算得上是前無古人。
樂視成功地把它炒成一個現象級的事件。印象中從今年夏天開始,這件事就在持續發酵升溫。這裡付出了多少營銷上的成本,不難想像。但這恐怕是節目的必要元素。如果不搞個大新聞,吸引所有人的眼球,做這件事卻不能做到極致,那還有什麼價值?
所以這十周,這個節目給所有人都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懸念。不管你支不支持「愛的問題就是對象問題」,你都要屏息等待一個結果:假如我們集中了能集中的一切資源,吸引了能吸引的全部眼球,把影響力擴展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只為了讓一個女人找到她合適的對象,這件事情有可能實現嗎?這個問題,不僅僅局限於「安又琪能不能嫁出去」或者「她的白馬王子是怎樣的人」這樣的個體化命題一樣簡單。這既是一個娛樂事件,同時也成了一個嚴肅的命題。——因為,如果做到這種程度都無法「找到合適對象」的話,那爸爸媽媽們也就不用費心,指望七大姑八大姨介紹一個靠譜的「對象」,就能一勞永逸地幫孩子解決愛的問題了。
我沒有追這個節目,只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最後一期。明星是亮眼的,陣容是豪華的,細節是精緻的。然而,粉紅色的甜蜜氣味之下,有著無法掩蓋的失落。看到安又琪同學翻過一張張照片,將約會過的二十位男嘉賓逐一細數,這時的感覺相當微妙,好像看一場現實版的《愛情呼叫轉移》。每個人自然都有特別的好處,都有感動,都值得祝福,然而女主角也都沒有意願走到最後。屏幕上飄過觀眾們不滿的吐槽。這十周,想必他們陪主角一起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夢幻約會,他們用投票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偏好,每個人都為主角選出了合適的對象。這一刻,他們的失望也可以理解。「XXX多好啊,為什麼還挑呢?」他們說。
「挑」是一個事後諸葛亮式的概念。每當我們解釋一個人為什麼想結婚而總是不能如願的時候,我們就會說ta太「挑」了。這個詞的潛在含義是:這個人與對方相處的主要問題,僅僅在於對方不能達到此人所設定的擇偶標準,或者乾脆叫做「沒有遇到正確的人」。我們往往是先認定了這一解釋之後,才去思考:對方到底是哪裡沒有達到標準呢?
——是經濟?是外表?是性格?是品位?是共同語言太少?
一旦找到這樣的理由,我們就像王祖藍一樣釋然了:「噢……」
但也有的時候我們實在找不到,甚至連當事人自己都說不出來。這時候就只好含含糊糊地說:太挑了。可是條件這麼好,還挑什麼呢?大家就不管了,只顧著拿這個概念做文章:條件那麼好的你還挑?你也不看看自己的條件。——這種說法很不好,這樣一來,就把兩個人變成了兩件商品,各自可以開出一個用於交換的價錢。這就是弗洛姆說的「互利互換」。
但我覺得這個思路本身就有問題。我們不能首先假定拒絕一個人是因為挑,再說這個人具體有哪裡可挑,最後說因為他有這樣的不足,拒絕他就是人情之常。這顯然是循環論證。我們只能說,在這十周的約會裡,女主角並不曾對這些精挑細選的對象有「可以託付終身」的感覺,或者說可以叫做愛情的東西。至於原因是什麼,還要具體分析。
但至少可以排除一點,絕不會是因為挑選的範圍還不夠大。
我們當然可以給出很多猜測,可能是女主角的問題,可能是時間短,可能是陰差陽錯,也可能是別的。這些解釋都有可能是正確的。但愛情並不是那種可以簡單粗暴地被一句話解釋的東西,不會依據某種原則判斷一下「兩個人合不合適」,就可以註定它的結局。事實上也無所謂一個結局。兩個人可能一見鍾情,也可能認識多年才擦出火花,可能N年長跑也沒有修成正果,可能結了婚還會再離。親密關係是一個不斷生長變化的過程。它不會停留在某個狀態,而會隨著兩個人之間互相認識,互相磨合,互相探索,互相改變的過程而一直改變。
不管怎樣,這次史無前例的相親實驗總算出來了一個結果。廣大網友跟著在這個夢幻里陪跑了十個星期。無論他們有多麼失望,或是惋惜,現在也該是大夢初醒的時候了。真人秀的意義,往往不在於我們對別人的窺視,而在於是否在別人身上認識了自己。
安又琪沒什麼不好,男嘉賓萬里挑一,節目組投入的成本心血更是不用說,一切都完美得無可挑剔,但最後就是沒有得到幸福。也許是因為太完美了。這個世上有些事就是如此,白首如新,傾蓋如故。很多伴侶並未見過很大的世面,不曾在萬千人當中獨選那一個,他們就是平平常常地遇到,就在一起了,遠遠沒有那樣完美,但相處得還算不錯。
大概這就是夢幻和現實最大的不同。
三個觀感:
1. 結局不意外。
2. 彈幕嚇哭在當場。
3. 我年紀大了。
我有邊放甄嬛傳邊碼字的習慣,眾所周知的事情是甄嬛傳目前只有樂視一家在播,所以作為一個尊(懶)重(得)同(屏)行(蔽)的觀眾,聽這個節目廣告聽得耳朵起繭。於是想著要看看。
我和室友都沒男朋友。兩個加班狗唯一能見面的,便是早上對坐吃早飯的幾分鐘。一邊吃面,室友一邊說,雖然家裡催得緊,但如果沒有合適的對象,寧可不結。於是就忽然想起來微博上那個「柏邦妮安又琪大戰」的行動,一個周六長在床上的閑人默默地翻完了所有微博……誒哪裡就大戰了沒打起來啊。作為遠在奇葩說之前就是真愛粉的我,和室友,和邦妮都是一個想法。愛也好,結婚也好,它們並不是一次定距離賽跑的比賽,誰先到誰贏。親密關係也不是冰箱,莫名其妙一腳踏進去之後無限漫長又不能愛上別人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漫長。
於是我們在這場盛大的約會過程中,看到了那些從小到大在童話故事書里和(我其實並沒有看過幾部的)青春偶像劇里溫習過的橋段。但這場浪漫濃縮度100%的真人秀,配上什麼「三十歲女人尋找春的愛戀」的簡介,縱然場景華美至極,總讓人疑心背後藏著世界的惡意。揭下今年最後一個月的日曆之後我也就到了25歲這個標準的結婚年齡,可我一直覺得30歲人生才剛剛開始。如果你現在給自己的人生上了發條或者鬧鐘,那麼尋找的過程就好像變成了一個可以被規劃的checklist。
不。不是這樣的啊。
超級女聲火起來的時候我剛上初二,現在看到輪番出來的安又琪陳西貝黃雅莉,恩最好的那一屆已經過去了十年。陳西貝和安又琪的眼角都已經有了笑紋,這幾條紋路被彈幕的網友抓著大肆撻伐:「三十多歲的老女人還好意思拖著」。
她和她所代表的那個十年里,我和我的同齡人經歷了第一次表白失敗,課桌下傳過字條,操場上追過長跑,那年頭男孩子喜歡留毛寸,我時常望著隔壁班少年出神,他在陽光下笑起來的樣子像一棵麥子在努力地生長。
如今給我屬於那時候的一切浪漫,我大概會覺得只要換個男主角我一定會照單全收吧。換吳彥祖太奢侈的話換大師兄朱炫就好了,嗯。
然而多年過去我最感謝自己的事情是,雖然屢屢受挫,我從未認為自己是這場捉迷藏中的弱者。
所以在看到安小姐一個人穿著婚紗走上台的時候,我並沒覺得意外。
因為你看一眼旁邊老鑼和龔琳娜女神的眼神,就知道這一幕從沒出現在安小姐的任何一次約會當中。
童話再美,場景再大,節目效果再好,你再是個演員,都不值得為此,哪怕是假的,想要跟一個人攜手走完一生。
我屢屢害怕安小姐會在這個節目中像寫好的台本一樣感動落淚然後點頭說yes i do
——但很感謝她沒有。
這個節目的一大萌點其實是彈幕的平均智商。最後一集里主持人問了她對每個人的看法。同時,在彈幕上看到了很多「嫁不出去的賠錢貨」「騙了這麼多贊助商最後卻沒嫁出去」「大作逼誰都配不上」。
恩。如果是為了騙這麼多贊助商要是我是導演我也不能讓她嫁出去。至少不能屈從這些人的智商啊,還有沒有一點搞藝術的逼格了。
以及幾年前在青島我在教堂門口也拍過向閨蜜跪下求婚的照片。我覺得那會兒我閨蜜的眼神都比安小姐約會的眼神真情。
做公眾人物真是件非常累的事情,累到什麼程度呢,累到安小姐時不時在表達她的真情實感。
如果這個節目是一個大齡剩女被浪漫形式感動然後找個霸道總裁度過一生的橋段,那也很好。只是安小姐看起來並不甘心於此。
她想要偽裝一個對婚姻極度渴望的恨嫁女,但她失敗了。場景越是盛大與浪漫,越能看出來那種對自己人生的焦慮感幾乎貫穿始終。我不知道這是否是刻意所為,畢竟25歲女性應該是這個綜藝節目的target,聚光燈一打讓待嫁女青年們看到五年後寧缺毋濫的自己被全世界嘲笑的樣子真的好嗎?
在片花里,安小姐說,也想試圖找一個人共度一生。在最後一幕之前,只這一剎那就已經能讓我覺得冗長的等待可能都是符合我最終的猜測的。因為說這句話的時候,她局促地拉了拉衣服,對著鏡頭,低下頭,轉開了眼。
她真的在做選擇,她幾乎直接說出了我不願意。
還好,那個人並沒有在這個節目里強行出現。還好,給焦躁不安的女觀眾們留了一個漂亮的結尾。
對我和很多坦然接受25歲的女青年來說,人生都不會突然變出來一個完美無瑕的伴侶來將你的生活變成完美無瑕。別說完美了,伴侶只要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就已經難於上青天。至於像女神龔琳娜看著老鑼的眼神,那真是兩個聰明又相愛的靈魂。能不能遇見呢不知道,願不願意等呢也不知道。
但如果沒有遇到,至少還有一個真人秀不管是否出於節目的本意,留給了我們基礎的尊重與寬容:
我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也是能夠被尊重的。
我可以等,直到我真正發自內心想要出嫁的那一天。
我願意自己試好婚紗,只是因為我喜歡自己穿婚紗的樣子。
而不是因為我必須嫁給一個人。
一、一點題外話
過去這幾年我幾乎沒怎麼看過婚戀類的娛樂節目,20歲的時候我在某篇稿子里寫道「在這個(非誠勿擾)以「邂逅真愛」為主旨的節目中,無人關心愛情的神聖與尊嚴,更沒人明白愛情在一個人的自我認同過程中扮演著怎樣重要的角色、愛情與人的孤獨本質之間存在著怎樣無法斬斷的羈絆。在這裡,愛情如同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垃圾食品,儘管毫無營養,卻能在你無所事事的時候填滿空虛的胃囊」。
眼下我馬上要24了,回頭看看20的我,真是既不懂愛情又不懂婚姻更不懂營銷。。。
昨天和男朋友吹牛逼,說到local maximum的時候,他舉例說「羅輯思維的『剩女照亮未來』那一期,比前後兩期各高出100多萬的播放率」然後話鋒一轉「看來公眾是真的很喜歡消費剩女話題啊。。。」
於是抱著上述心理,看了兩三集十嫁,感覺還行,沒有很多人說的那麼不堪。出乎我意料的是,安又琪給人感覺很真實,並沒有刻意迎合觀眾「用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心理。真實到讓人感覺很作。。。
二、正題
2.1安又琪的愛情觀——「我只關心他能給我什麼」
就我所看的幾集而言,總體印象就是安又琪的裙下之臣在不斷地付出,瘋狂地寵愛,安小主笑臉盈盈,敬謝不敏。男嘉賓們有送禮的,有請客的,還有親自下廚的,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安又琪居然從頭到尾一直端著。當然她真的很美,即使無動於衷的冷漠樣子也真的很美。我想這大概就是他們熱烈追求她的最大理由了吧(講真,如果換做林志玲,她一定會很好地協調雙方之間付出與索取的平衡)。。。有一次安又琪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只關心他能給我什麼」,並且覺得高健不能給她想要的,她想要的是可以隨時隨地陪她聊天,哪怕凌晨一點只要一個電話call過去也能馬上陪她聊天的人。
2.2上述愛情觀的背景、本質與影響
說實話,女生喜歡享受被寵愛的感覺,本身無可厚非,作為男生,在dating的時候確應表現紳士風度。但是。。。能不能不要一味地索取而不懂得付出呢?
現代社會為了維護自身的穩定,發明了「愛情」一詞,並將其創造性地與「一夫一妻制」捆綁在一起,再加上大眾媒體數目驚人的戀愛偶像劇的狂轟濫炸,以及「好男人不會讓心愛的女人受一點點傷」這種三觀不正的價值觀的強勢侵蝕,很多女生甚至不少已為人妻的女性都堅定不移地認為「做不到無條件寵愛女方就是不愛或者不夠愛」。且不說「愛」是一個多麼虛頭巴腦的概念,「無條件寵愛」。。。對不起,我很想吐。
Well,我來把話說白了吧——當一個女人堅信「只有無條件寵愛我的男人才值得嫁」的時候,她其實是在主動地物化自己,並期望出個好價錢。這個「好價錢」並不僅僅是指男人所付出的物質代價,也包括男人的時間、精力,甚至尊嚴,等等。而當一個男人「不顧一切地寵愛你」的時候,他是在把你物化成他的所有物;或者,他無法用自身魅力來主動吸引你;更可能的情況是,他只是想上你而已。
而當一個社會中,以上愛情觀佔據主流位置的時候,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一個理智並且自我世界完整的男人,不會把太多精力放在取悅女人上面(不是說他不會去愛對方,只是他的愛有限且理智。他能夠給與真摯的愛,但有的人要的不僅僅是愛),驕傲的女人往往就會覺得(或者被閨蜜「指點迷津」)「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然後轉身投進一個看上去無比「寵愛」她的男人的懷抱,然而這種時候遇到渣男的概率會特別地高一些。
三、一點感慨
所以當安又琪飽含熱淚說「想嫁真愛」的時候,我的內心是複雜的——既想祝她如願以償,又覺得以她在節目中的種種言行,恐怕很難遇到「真愛」。
就像是量子力學,一觀測,就坍縮。
因為「觀測」這個動作本身,影響了事情發生的軌跡。
原本千千萬萬的可能性,疊合在一起彌散在整個空間。
而切實存在的攝像機,對鏡頭面前的事物,帶來了不可避免也無可預測的擾動。
你以為的你,你以為的我,我以為的我和我以為的你,
加上真實的你和真實的我,
現在再加上攝像機。
還不夠亂么。
別鬧了寶貝兒們。
謝邀。
說實話,第一次看見這個節目的名稱,感覺有點兒驚悚。
閃婚這個概念進入中國,大概也就是三五年的事情。
然而與廣受歡迎的各種開房節相比,一說到真結婚,大家又都縮了回去。
大多數人在男女關係上,一方面高舉自由浪漫人權的旗幟,另一方面又對婚姻首鼠兩端,吶喊著奮不顧身的愛情,對於真正勇敢的人,卻又報以無端的猜疑。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曾經有個姑娘說,不挑了,勇敢地嫁一次,然而到現在,孑然一身。
同時,她還在等著別人閃離。
其實就算別人真的離了又怎麼樣呢?
除了幸災樂禍之外,她依然沒找到自己的英明決定。
幸災樂禍本身,更根本算不上是收穫。
恐怕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道金箍
婚姻大事,豈能兒戲。
我當年結婚的時候,遭到父母的反對,倒不是因為閃婚,他們只是不信任。
說到底,我們在婚姻上捆綁了太多責任,身高體重,車房存款,上一代是否彼此順眼,下一代到底何種基因。
現在剩下的人很多,因為真的很難做到,父母和自己都滿意,這裡存在著不同成長環境所構成的溝壑。而到底是該自己去扛,還是順從父母的眼光,在很多人的心裡,並不清晰。
瞻前顧後者,也只能茫然失措。
十周嫁出去,是一場勇敢者的遊戲。
去勇敢地探索,自己未來生活的可能性。
婚姻當然應該是慎重的選擇,卻不可能是一個完美的選擇,追求愛情也只是一個勇敢試錯,在試錯中成長的過程。
現實中往往我們會聽到這樣的描述,我當初真是瞎了眼!
實際上,愛情本身就會使人盲目,認為自己當初是清醒的,是一種錯覺。
大行不顧細謹,才是正確的戰略。
所以我從來不反對相親,看上去這個辭彙略顯老套,甚至有些封建餘孽的味道,然而卻是最快的方法,讓我們去找到那個可能對的人。
總有人坐在屋裡痴想,睡在嫣紅玫瑰中的公主,騎著雄壯白馬的王子,然而不走出自己的玻璃房子,就只能在別人的婚宴上自怨自艾。
而比做出選擇更重要的,是如何維護自己的生活,容錯才是婚姻生活中的真實面目,真正使婚姻崩塌的,是生活中微小積攢的裂痕,卻往往難以察覺,沒有犯過錯誤的婚姻是不存在的,有時候舉案齊眉恰好是一種冷漠。
而如果你覺得找到了那個對的人,就應該勇敢的締結契約,承擔責任,婚姻的真相併不在於找到愛情,而是找到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愛情是一碗雞湯,責任才能讓人成長。
愛情是美好的理想,婚姻是凝重的現實,如果能夠二者得兼,應該感謝上天的眷顧。
而這個節目其實還有更大的意義。
實際上我知道,那些彈幕一定會充滿了無情的嘲諷。
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婚姻中能夠做選擇的,只是極少數女性。
這是一個完全女性主角的節目,安又琪始終把握著按決定的按鈕,在這樣的時代,這是一種象徵,鼓勵更多的女孩子走出去,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可能在很多人的看法里,未免有些激進,但是對於女性平權運動來說,不得不放大腳步。
實際上我更期待看到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她沒有那些光環的護持,可能來自一個小城,做著一份平淡如水的工作,在這十周里,我們更能看到一個貼近身邊的人,勇敢地追求愛情,堅定選擇,承擔責任。
相比起明星大腕的祝福,我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讚許,朋友的支持和看清自己成長的腳步。
這樣一種節目的形式,不應該局限於娛樂,提供的不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是一個人的故事,映射到千萬人的心湖。
嫁出去了,並不意味著一定得到幸福,未來始終不可預測。
但是那一刻勇敢的選擇,說出我願意,是對自己最好的承諾。
這廣告有點硬啊,差評!
呵呵,又出現營銷帖。所有關注或者回答問題的大v收了不少錢吧
營銷能再明顯點嗎
廣告贊助多到喪病,布景丑得要死,家裝全是一股偽歐式風,整個節目的氛圍瑪麗蘇得不能更瑪麗蘇……
------------------------------------------更新------------------------------------------------
剛剛看完了第一集,肺都要氣炸了,忍不住打開電腦來寫點東西。文中多有粗口,心理不適者退散。
安又琪這種相親的心態就是婊。
第一個男嘉賓做蛋糕的時候導演說了句「沒有戀愛的感覺」安又琪就炸毛。
看到這裡我就被噁心到了,你相親不是沖著戀愛去的你是來逗的么???旁白都說了,相親不就是戀愛速配?你一副防禦心態的樣子搞得好像你跟別人相親都是被別人佔了便宜的德性。相個親連心態都擺不正一副傲嬌小公舉的架子不管是不是導演安排最後找不到對象都是註定了的。
再來看看她怎麼拒絕別人的。
乖乖,這才第二次見面就祭出了「對方沒有真心」這個大殺器。
我們看看男嘉賓自己是如何看待第二次和安大小姐的約會的。
男嘉賓也認識到了兩人距離有些遠,沒有擦出太多火花。(其實就是不喜歡你,字幕早已看透一切)
男嘉賓是怎麼做的呢?
我們來對比一下兩人的做法。
男嘉賓是認識到了問題並且主動想要去解決它。(字幕再一次神補刀)
安又琪是明明自己沒投入感情嘴上還不願意承認,反而倒打一耙說男嘉賓「沒有真心」。然後連解釋的機會也不給,就開始無腦黑男嘉賓不真實。
是不是婊?
第二個男嘉賓有伊能靜背書果然出師大捷。騎小綿羊創造身體接觸,和小朋友一起玩來拉近距離都是一等一的高招,值得所有屌絲反覆鑽研揣摩。
第三個男嘉賓——土豪哥,和他的約會更是槽點無數。
相親前一路上就在對男嘉賓進(人)行(身)調(攻)侃(擊)。
阿姨,您這幅態度,真的是來相親的嗎?
不情願就別來啊,為了通告費這麼委屈自己看得都心疼。。。
誰說土豪哥閱女無數的,人家明明連項鏈都不會戴。。。
記我們憨憨的土豪哥。
然後安大女神開始拷問了。
土豪哥不知是計,傻傻地中了圈套,開始給女神表衷心。
這裡有個細節需要引起注意,兩人步行交談的時候,安的眼神都是向前或是向周圍張望,從來沒有瞟向過土豪哥,手勢也很放鬆,一副漫不經心的神情。反觀土豪哥,走路姿勢僵硬,而且基本落後安半個身位,一副亦步亦趨的姿態,眼神不是說話的時候趁機偏向安,就是沉默的時候下垂望著地面。這充分反映了兩人心態的高低,可以說此時土豪已經被安大女神拿得死死的。
安女神考試結束,附贈白眼一發,這個演技我給滿分。
哎,土豪哥的眼神,屌絲們都懂的吧。。。
面對女神白眼,土豪哥為了化解尷尬,依然要強顏歡笑。。。
牽手這個細節真是。。。男生第一次舉胳膊大概是想摟臂,安卻只伸手,男生只好變扭地變換姿勢幾經波折才把手牽上。整個過程的曲折程度不亞於沃特尼在火星軌道上進行太空對接,連字幕都發出了由衷的讚歎。
這時看出騎小綿羊的招數高在哪裡了吧,土豪哥沒有伊能靜撐腰,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屌絲們都要從這個案例中好好領會學習。
土豪哥想套女神近乎。
結果被女神呵呵一臉。
女神覺得差不多了,開始收套了。
土豪哥智商餘額不足,果然被女神套牢。
送禮物這件事我們可以來大致理一下。安女神最開始問土豪哥是不是平時也喜歡給女生送禮物,正常人肯定要回答其實不是,只是特意為你準備的。其實相親第一次見面問這種問題是非常不合適的,土豪哥不管是真心還是敷衍,這樣的回答都足以表明態度,懂禮數的人都不會再追究了吧。可是安女神不信哦,揚言要查他的朋友圈以驗真偽。土豪哥竟然不怕查,這時閨蜜又出來下套了。正常人都能看出來土豪哥說的「從不給別人送禮物」中的「別人」指的是不以正大光明交往為前提的各種不三不四的曖昧對象吧,閨蜜居然能硬生生地把「別人」的範圍擴大到除安女神之外的所有人。然後給土豪哥拋出了一個兩難困境,你談過女朋友沒送給女朋友禮物,你不愛你的前女友,將來也不會愛安又琪;你談過女朋友送給她們禮物,你對安又琪說沒送過禮物就是在撒謊,沒有誠意。呵呵,這種把概念範圍擴大找極端個例再抓邏輯矛盾的詭辯法真是玩得溜,這閨蜜真不是辯論隊出來的?
現在回過頭來看,安大小姐這一行完全是吐槽之旅,從車上就開始吐槽土豪哥胖,下車見到開著保時捷的土豪哥在心裡就給他打上了「配不上我的暴發戶胖子」的標籤。所以收到了楊冪代言的rose only後,就開始揶揄了。「哦,這是粉色的玫瑰」——翻譯過來:不知道我不喜歡粉色么,傻逼!「這個是不是只能買一次?」——翻譯過來:呵呵,果然是只知道砸錢的暴發戶,膚淺!後面安大女神的所有表現都是為了證明她給男嘉賓貼的標籤的正確。哪怕男嘉賓其實不是這樣的人,她也要誘導或者逼迫他承認這一點。可惜土豪哥沒能理解這一點,在禮物的問題上一再試圖消除疑慮化解尷尬。然而安女神不想聽解釋,她的目的就是要激化矛盾,一方面以此為攻擊點拒絕男嘉賓掩蓋她本來就對男嘉賓抱有的抵觸心理,另一方面男嘉賓的形象越趨向於一個傻逼爆發戶越能反襯安又琪不為金錢所動的真女神形象並藉此更抬身價。但凡她有一點點正兒八經想相親的想法,如果她覺得男嘉賓的溝通方式有壓力,完全可以提議不要大餐美酒不要樂隊伴奏,兩個人換一個環境去公園或者夜市逛逛換換空氣。安又琪從始至終抱的無非是「我靜靜地看你這個暴發戶裝逼,把自己女神的架勢端好就行」的態度。
當然啦,安大女神是不會同意這些的,拒絕人再一次搬出了她的法寶。
故事到這裡就算完了。
總結起來,這個節目還是非常好看的,因為有太多太多的槽點,而且從中可以窺見很多兩性之間交往的門道。
安又琪集中代表了一類典型的又蠢又自私又怯懦的女人。她們嚮往愛情,卻又放不下身段真正去投入一場愛情。她們口口聲聲地說自己最重視的是感覺,卻又從來把自己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評判者的位置上。試問在球賽中當一個裁判如何能體會到當球員親身下場踢球時的激情?她們企盼愛情的方式本質上是在緣木求魚,所以她們永遠不可能找到感覺對的人,這是她們蠢的地方。
她們最喜歡拒絕別人的理由就是對方不夠真心,雖然事實上是她們從來沒有付出過一點點誠意。她們以為別人的真心都是菜市場里的蘿蔔白菜,自己挑挑揀揀還要看看別人是不是足斤足兩,雖然她們也許根本就不想買。例如節目里的安又琪同時在跟三個男人約會,卻總喜歡逼問別人對她是不是有誠意。所有人都應該記住,只有自己付出了真心的人才有資格問別人是不是也付出了真心。假設節目里的三個男人都是真心對安又琪,她就算選了一個(也許一個不選),其餘的兩個真心就要被拿去喂狗嗎?退一步說就是在菜場買菜,你不買的話在那裡挑挑揀揀菜販子也會罵你的。像安又琪這種在自己付出真心之前要求別人對自己無條件付出真心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想法,簡稱公主病。這是她們自私的地方。
縱觀這一集,在跟三個男人的約會過程中,安又琪都是在被動地對別人的行為做出反饋和評價。從跟閨蜜商量三個候選人,到閨蜜幫她問出的一些問題以及做的決定,觀眾看不到一點點她主動地去追求去溝通的舉動。約會是兩個人互相吸引的過程,不是一個被追的等著給追求者打分的過程。而且她沒有勇氣去直面自己內心的需求,或許她根本就沒想好自己找的要是什麼類型。在拒絕的時候,總是喜歡用一些外在的標籤來做借口,而不是明明白白地說自己就是不喜歡,同時把自己喜歡的類型說出來。這種非常被動,內向的情感處理方式也是導致她找不到對象的一大原因,這背後反映的實質上是她怯懦的地方。
最後補充一句,往往付出真心的人根本不計較對方是不是也付出真心,只要能為她好就能讓他滿足。反而總是逼問別人是不是付出真心的人有很大概率自己首先就沒有付出真心,這裡的安又琪就是典型。至於那些付出了真心的人。來,讓我們看看一段名言。
「我對你根本沒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
建議各位相關從業者都來觀摩一下這道題,聯繫提問與回答,學習一下如何做好軟文推廣。
大v們的命題作文寫的不錯!一個商業綜藝節目也能和女性意識覺醒聯繫一起是個什麼鬼?
我是來看大V的命題作文寫得咋樣的。
過氣明星試圖再回春……
第一次見這麼有錢的營銷部,請了如此多的大V發軟文,還有不少我一直覺得很不錯的人,看來金錢之下一切皆有可能。
要是只花十周就能嫁出去,
我們又幹嗎要單到現在?
一說單身,一定會有人說你社交不夠。
就好像相親,搞得好像你見過大量的男人,就一定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一樣。
就好像我們總信仰「人多力量大」,「題海戰術」一樣,覺得凡事一定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
可是碰到一個對的人,哪是多見幾個人、多吃幾頓飯那麼簡單的事?
大齡單身,更逃不掉的是「太挑剔」的大帽子。
尤其是什麼「 哎呦年紀這麼大找個差不多的就行了」。
日劇《around 40》里,女主聰子有句話說得好:正因為39歲了,才有不可讓步的事情。
憑什麼因為年齡的增長,我們就要拋棄自己的原則,選擇湊合著跟一個不符合自己標準的男性交往結婚?
難道不正是因為堅持了這麼久,才更應該堅守自己的想法跟原則嗎?
因為男性賣力的殷勤示好,女性就應該感動的以身相許嗎?
說實話,我最討厭的就是當眾求婚外加起鬨的情形了。
前一陣張靚穎的公開求婚,一個小學妹分享了,下面還加了一句「矮油好感動」。
我點開視頻看了兩分鐘,就尷尬症大爆發看不下去。
這種根本不能讓人說不的場景,我一個局外人都尷尬到不行。
感動?對不起我覺得更像是逼婚。
這就好像男生在宿舍樓下唱歌點蠟燭,找一群學弟學妹在樓下大喊女生的名字,
你覺得你是在感動對方?
你確定對方不想一盆洗腳水潑下去嗎?
這個真人秀到底是本色出演還是照本宣科,我下不了評論,因為除了開頭結尾中間我多次忍不住快進。
但是我不得不說,這個結局打臉打的漂亮。接下來回答的人。
第一,請不要強答。
第二,請不要配毫無意義的配圖。
請關注&<十周嫁出去&>的續集
&<三個月生下來&>
有江蘇的朋友嗎?
有江蘇看過非常周末的朋友嗎?
有江蘇看過非常周末並且認識陳怡的朋友嗎?
記得03年左右江蘇衛視的《怡見鍾情》為陳怡找對象的節目嗎?宣傳的時候說是第一名就談戀愛還是結婚什麼的。
選完了之後闢謠說只是和陳怡拍一個公益廣告。
然而那個廣告只有幾秒鐘還沒有主題播了不知道有沒有一個月就沒了。
也是醉了。
這不就是 The Bachelor 嗎,美國人已經玩了20季了,樂視網買版權沒有?
安又琪情商堪憂。
推薦閱讀:
※周杰倫婚禮為何沒有邀請吳宗憲?
※演藝圈有哪些被演藝事業耽誤了本職工作的明星?
※如何看待《爸爸去哪兒》中 4 歲王詩齡的表現?如何看待對她的言行的言論?
※《奇葩說》里的「奇葩」們是明星嗎,相當於幾線,他們中誰最有可能變成大明星?
※《歡樂頌》三觀到底正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