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式足球(美式橄欖球)在美國之外的地方都不流行?
橄欖球推廣有三個難點,我們可以把它和世界上最流行的足球比較。
橄欖球成本高,對器材和裝備有要求,每個球隊買全一套隊服,頭盔,護墊、手套就不少錢了。橄欖球打的隊員多,進攻、防守和special team是不同的人馬,像大學橄欖球隊有82個獎學金運動員。不像足球,一個球,兩塊磚頭做球門窮人家孩子也能玩。
橄欖球規則非常複雜,需要花時間去了解,上場打搞不清規則,會亂套。不像足球規則簡單,把球踢進球門就好了。
橄欖球對球員身體素質要求高,而且每個位置要求都不一樣。外野手要求速度快,反應靈敏,手感好,能接球。跑鋒要求速度,力量和急轉,變相的能力。linemen則要求身體強壯。四分衛則必須頭腦靈活,傳球準確。打橄欖球特別要求球隊配合,一個戰術只要11個人里有一個沒有按照戰術要求完成動作就不容易成功。美國選材條件好,其他國家就很難做到。這點足球的話對球員先天條件要求沒那麼高,梅西就算人不高,身體單薄照樣能成名。橄欖球就不行,如果四分衛身高不超過6尺2,基本上不能上場,因為你傳球的時候被對手的高大防守擋住視線根本看不到你前方的接球手。
好像是 90 年代初,中國考慮引進橄欖球時,英國和美國相關的組織都來遊說,希望引進自己的橄欖球運動,其中美國給出的條件相當好。但最後中國體協選擇了英式橄欖球,因為美式的裝備太花錢了,一但真的普及開來,那就是大把銀子大把銀子的買了(這當然也是美方的算盤)。
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一點淺見
1,歷史,文化背景,群眾基礎,環境氛圍無法複製
2,沒有形成健全的娛樂、體育產業
3,美國早已形成一套強硬的體系,包括對品牌的管理、運營、包裝等等
4,場地、硬體條件、戰術複雜程度的限制
5,他國對Football存在知識盲區,以及誤解
6,儘管Football很熱血,但玩Rugby的國家會認為自己更熱血,況且成本低
7,Football是美國的第一運動,英聯邦國家大力發展Rugby
也許這是一項魅力無窮,但只屬於美國人的運動
大家都在說成本啊,比賽節奏慢,商業啊,身體素質啊什麼的,我覺得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美國 community 的概念太強大了。這裡說的 community 可以是一個高中或者大學,可以是城市或者地區。一個地區的橄欖球隊打出名堂後慢慢變成了這裡文化的一部分,而這裡之後的文化又建立在了橄欖球之上。
答主在美國老東北工業基地匹茲堡上學,匹茲堡鋼人隊(Steelers)是這裡的主隊,主隊的顏色是黃色。《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裡邊被貝恩炸掉的那個橄欖球場就是我們的番茄醬體育場(Heinz Field)啦,看到下邊那一片黃色了嗎!
剛來美國第一年的時候,答主嘗試過很多次看橄欖球比賽,包括著名的超級碗。這些嘗試都失敗了,因為比賽節奏實在是太慢了,廣告太多,規則不太懂,人也不認識……想去現場看球的話,橄欖球因為常規賽只有十幾場比賽,門票比籃球棒球不知道貴到哪裡去了,很高的位置也要一百刀往上。
但是!君不見每到比賽日,匹茲堡路上都是醬嬸兒的:
酒吧里都是醬嬸兒的:
公交車都是醬嬸兒的:
反正就是到了比賽日你走哪哪都是一片黑白黃色,比賽日第二天大家都在討論前一天晚上的比賽。比賽在 ESPN 轉播但是你買的電視頻道里不包括 ESPN 怎麼辦?沒關係,電視網路提供商會在比賽日晚上把當地某一個電視台強行換成轉播比賽的那個視頻信號,讓本地的球迷都能看上球。還有關乎城市榮譽的周邊的宿敵們,有幾個球隊是堅決不能輸給他們的,比如說克里夫蘭布朗、巴爾的摩烏鴉,辛辛那提孟加拉虎什麼的。上一場比賽因為一個 kicker 的發揮不好輸給了巴爾的摩,賽後這個 kicker 就直接被開除了!
總之吧,我是一個大連人,大連萬達還制霸甲A和亞洲的時候,街頭巷尾的小毛孩兒們都穿著藍色球衣,但中國的成年人比較嚴肅,我可從來沒見過嚴肅的大叔大媽穿球衣出門的;本科那會兒在北京上學,北京國安的球迷市場最近也是很火的,但我從來沒想過要去買件西瓜綠球衣或者圍巾什麼的;現在在匹茲堡,作為一個中國碼農,我是可以每天宅在學校寫代碼,只跟大部分不看橄欖球的留學生說話玩耍來著,但是每天看著黃色的男女老少耳濡目染,覺得自己在這裡生活,作為 community 里的一員,身上沒個黃色的東西,沒看過鋼人隊的比賽也太說不過去了。在一個城市和學校里,有可以為之吶喊驕傲的事情,也是很幸福的。
於是這個賽季從 kickoff 開始就一直看鋼人的比賽啦,主力四分衛受傷,kicker 不給力什麼的一直磕磕絆絆。比賽節奏慢,廣告多也不要緊,我可以一邊寫(吃)代(夜)碼(宵)一邊看!昨晚在最後一秒絕殺了聖地亞哥,興奮的要命,Steeler nation is out here!
總結來說,我去過的大部分國家地區里,community 概念最強的就是美國,這種耳濡目染讓你覺得自己是大家庭里的一員然後願意去關注家鄉球隊消費周邊的力量是非常強的。當然我知道這裡的運動可以不僅是橄欖球,換成棒球籃球足球也是一樣。只是橄欖球在美國已經如此流行,又有這樣的環境,只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而在其他國家,限於之前各位列出的原因,又限於社區概念不發達,就更難推廣啦。作為一個也算是帶過社團的人,就寫寫心裡想的吧。
特別可笑的是,我打橄欖球沒見啥大傷,倒是打籃球打了個粉碎性骨折;我倆隊友也得了十字韌帶撕裂…
偏題了…
那啥,我開始吧。
----------------------
我認為,讓人覺得不流行的因素,就像那高票答案一樣,很大程度是刻板印象。
大家平時看到的美式橄欖球大概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抑或是這樣的
上面這些,是全裝備橄欖球(full gear)
還有一種,在美帝,是這樣的:
腰(chě)旗橄欖球(flag football)
這種沒有身體接觸,只需要在腰上別兩條旗子就能玩
有人說這是小孩子玩的,但我記得NBA那群人有空也玩腰旗,娛樂身心
所以說裝備並不是所謂的限制條件
而且,說實在的,按照自己的經驗,在國內的橄欖球,平民階層的(高中社團),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抑或是這樣的
所以,所謂裝備的問題,並不是問題。
而且,不難看出的是,比起那些職業運動員,
我們高中玩這個的,普遍挺瘦弱的。
體型這種東西,真不是問題。說真的,想玩就可以玩,淘寶買一個橄欖球也不到50塊。而且也不需要什麼很大的場地:你覺得你的體能能跑完這麼大嗎?
我們平時球隊訓練也只需要1/4個標準足球場而已,畢竟也要照顧其他用草地的同學。
然後,關於規則:其實,你只需要抱著球衝進端區(end zone)就好 也就是這張圖裡面最左邊和最右邊那塊,然後就得六分啦
或者可以把球踢進球門裡
也就是圖片右上角這個東西
然後就可以得三分啦
還有把帶球的A方球員按倒在A方端區里,叫safety,得兩分
達陣(抱著球衝進對方端區)後有個叫附加分的東西,踢球進門算一分,再打一個達陣(好像是在端區5碼內吧具體忘了)算兩分
不流行的話我覺得和主流媒體的關注也有關係,比如CCTV。
其實日本也很流行,然後每年IFAF都會搞個世界盃,很多國家有參賽,近兩年中國也有,不過也就得了參與獎吧。
要是真的想看又覺得大男人廝殺太無聊,可以谷歌一下內衣碗,大概是這樣的
經濟效益?天啊,麻煩看一下一場超級碗,電視台,NFL能賺多少吧…
大概暫時就這麼多。
最後還是想說:相比起足球和籃球,美式橄欖球給人更深印象的是它對團隊的需求:一個馬拉多納可以橫掃全球,一個喬丹可以統治賽場,但橄欖球,好像真的不可以。你一個進攻組球員,總不能再肩負防守組,特勤組,甚至開球組,回攻組吧。還有,一個球場那麼大,那麼多人,一個人,能防個毛毛?能攻個毛毛?
再提個親民的例子:平時在學校開場打籃球踢足球,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總有那麼幾個獨瘤,有他們就能贏;但橄欖球,好像真的不可以。
並不是說足球籃球不好,只是我個人覺得,在這裡,我找到了team的感覺。在這個球隊里,我學會了兄弟倆字到底怎麼寫。
Rangers, lead the way.
沒有錯,我真的是在賣廣告。
這條答案原本是吐槽向的,鑒於看到的人多了,還是圍繞核心問題補充一下吧。
首先,我覺得題設是不太準確的。
比如在加拿大,美式橄欖球就有一定市場(更別說他們自己還在玩非常類似美式橄欖球的加式橄欖球了),NFL的布法羅比爾隊還在加拿大辦過常規賽(多倫多系列賽)。
比如在墨西哥,存在大學的橄欖球聯賽Organización Nacional Estudiantil de Futbol Americano。日本不僅有大學美式橄欖球聯賽,還有職業聯賽X-League。(當然了,在墨西哥比不過足球,在日本比不過棒球)
在歐洲(主要是英國和德國),美式橄欖球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80年代起NFL就曾經把若干場季前賽挪到倫敦、柏林和巴塞羅那等歐洲城市,還曾經辦了一個NFL歐洲聯賽。
就算在發展很晚的中國,美式橄欖球也正在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我覺得說「為什麼在美國之外,美式橄欖球不如在美國本土那麼流行」或許更準確。
好了,還是借用我之前寫的答案里的概念,從參與性和觀賞性兩個角度來分析。
參與性:
不考慮腰旗等變體規則,也不把「兩個人站在後院/沙灘做傳接練習」算進來,美式橄欖球開展的門檻並不低。一身裝備要幾千塊,即使在經濟水平已經相當不錯的中國,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另外,就算一個玩家出得起這幾千塊,他還得找到一群同樣出得起這麼多錢的人組建一支球隊,至少得二十多人。
球隊組建後,需要在一起進行體能訓練和戰術訓練,所有球員還需要花時間研究和記憶戰術手冊,否則比賽還是打不起來。這不光要求金錢,還要求時間和意志。
有了一支基本像樣的球隊,還得組織比賽。由於前述的原因,美式橄欖球隊通常只會在有一定規模的城市裡產生,那就需要組織異地的交流比賽。交通、住宿又是一筆成本。
另外,美式橄欖球的比賽必須要有裁判,而且裁判需要對規則有很深入的了解,否則衝突難以控制,球員也更容易受傷。這一切都讓它的業餘比賽比其他大球類團體項目都更難開展。這是這項運動的本性,即使在它的發源地美國,脫離了組織賽事的學校、職業球隊等機構,美式橄欖球賽也是鳳毛麟角的。
美式青春片里有一個常見的橋段,就是高中教練在最後一場比賽之前戰前動員時說:「你們當中也許有幾個人在大學裡能繼續打球,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你們這輩子最後一次打有組織的比賽了。好好打,你後半輩子都會記住今天。」
觀賞性:
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是「為什麼在美國之外高水平美式橄欖球聯賽(例如NFL和NCAAF)的收視率並不高」;第二是「為什麼在美國之外很少出現美式橄欖球的高水平聯賽」。
先說第一項。觀賞一項運動兩個路子,看現場和看直播,套用現在流行的概念就是「線下」和「線上」。理想的狀態下,既有本地的線下渠道可以推廣品牌,又有高水平的線上比賽資源的聯賽最有機會統治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體育市場。
在電視崛起前,只有線下的現場看球這一條路,所以直到二戰結束的年代,體育聯賽(英國的足球聯賽、美國的棒球聯賽)都有很強的本土性。足球成型早,世界性的管理機構和賽事也成型早,再加上英帝國的全球地位,略佔優勢。美式橄欖球發展的範圍基本上就在美國國內。
二戰後電視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體育行業的生態。電視直播讓球隊可以圈到並不在主場所在地的球迷,造就了NCAAF的聖母大學、NFL的達拉斯牛仔等國內跨地域球隊。不過這個階段美式橄欖球主要面對的是站穩急速增長的美國本土市場這個問題,當時的NFL戰勝了一系列本土競爭對手,包括40年代後期的AAFC、60年代的AFL和80年代的USFL,才最終確立了美國第一大體育聯盟的江湖地位(實際上當時棒球、籃球、冰球都有類似的過程)。在這段時期,它是沒有什麼精力拓展海外市場的,最多最多就是和隔壁的加拿大CFL打打交流賽。
80年代天下初定,NFL試圖拓展海外市場。最合理的辦法當時是去當時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沒錯,歐洲和日本。最早的「美國碗」(海外的NFL季前賽)選擇的不在北美的舉辦地,主要集中在倫敦、柏林、東京。
但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相對成熟的職業體育聯賽:英甲、德甲和日本職棒。90年代歐洲足球大規模進軍電視直播後,作為外來戶的NFL一沒有線下渠道,二不能佔到電視黃金時段(時差),很難獲得優勢地位。建立在歐洲的NFL歐洲聯賽,本質上是NFL的預備隊聯賽,隊員和當地之間的聯繫並不緊密,難以跟本地的足球聯賽競爭,最後只能關張。
我覺得NFL在歐洲現在走上了相對正確的路子:不再盲目追求在當地建立聯賽(未來如果當地自發地出現了聯賽亦可樂觀其成),轉而用逐步擴大規模的NFL倫敦賽以及配套的線下活動來建立粉絲群體。
80年代到90年代,NFL忽視了中國和東南亞這樣的看上去欠發達的市場。這些地區缺乏優秀的本土體育賽事,本該是高水平體育聯賽賺錢的好去處,但NFL沒有抓住歷史機遇,放任歐洲足球聯賽佔領了這塊市場。21世紀後,NBA又借姚明帶來的人氣楔進了中國。
NFL本來就失去了先機,又沒有李鐵、姚明,也沒有辦法像歐洲足球聯賽一樣,在當地時間周六周日的晚上黃金時段設立比賽(原因在於時差和NCAAF/NFL對周六/周日市場的分割),所以短期內不可能擁有統治級的影響力,但在這些地區站住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而「美國之外缺乏高水平美式橄欖球聯賽」的原因,就和運動的參與性有一定關聯了。要有高水平的聯賽,需要一定規模的「球員池」,普遍存在於美國的高中/大學兩級業餘聯賽到職業聯賽的人才輸送渠道在美國之外並不存在,建立起來也很困難,所以美國之外很難有足夠的球員支撐高水平的(能賣出去轉播權)聯賽。
--------------------------------
這是個很老很老的問題了,我還在用原先的賬號上知乎的時候就聊過,本來不想寫,但是看到 @宋寧世的奇談怪論能得上千贊,還是要出來吐槽一下。
我認為,我們在談論一個體育運動的流行性的時候,其實談的是兩個維度,一個是它作為「參與性運動」,一個是它作為「觀賞性運動」。有些運動參與性高但是觀賞性低,好比慢跑;有些運動觀賞性高但是參與性低,好比WWE。宋寧世最大的問題,就在混淆這兩個概念。
先說結論:作為觀賞性運動的美式橄欖球在美國之外並不是完全不流行,至少在加拿大、墨西哥、歐洲部分地區和日本都是值得一提的項目,最近幾年,它在中國也正在建立自己的粉絲群體。作為參與性運動,它的流行度要低上不少,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業餘到半職業比賽。
作為觀賞性運動的美式橄欖球
宋寧世提出的一個觀點是,「美式橄欖球賽里球真正在動的時間很少,所以它不如足球籃球好看」。
如果這位朋友根本沒認真看過球,提出這種觀點倒也算情有可原。
實際上,一場NFL的比賽通常要花掉三個小時,去掉中場休息和廣告之後,還剩兩個小時出頭(如果去網上下載比賽錄像,時長通常就是兩小時左右)。
沒錯,球在動的時間只有十多分鐘,不過各位可以試試看,如果只把這十多分鐘剪輯出來,觀賞起來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剪輯版:2015賽季NFL第6周紅皮vs噴氣機
我相信這麼看是一點也領會不到這項運動的妙處的。
美式橄欖球的一檔進攻,從列陣就開始了。當前的比分、開球位置、剩餘時間、當前檔數和首檔需要的距離等要素會構成一個「局面」,雙方的教練根據這個局面來安排人員組合,比如進攻方上幾個外接手?要不要列全衛?防守方是減少線衛換成額外的防守後衛,還是在防跑區投入更多的兵力?
列陣完畢後,四分衛要不要臨時用暗語和手勢更改戰術?要不要挪動隊友的位置來測試對方的防守模式?防守方要不要先壓很多人到開球線干擾對方進攻鋒線的阻擋策略,而在開球一瞬間又退回後場強化人盯人防守?
試想,在比賽還有20秒就要結束,A隊落後B隊兩分,但擁有球權,不過距離比較可靠的射門位置還有10碼左右,雙方列陣開球。鏡頭假裝不經意地掃過拿戰術板擋著嘴進行調度的主教練,掃過看台頂部媒體室中一臉冷漠俯瞰全局的對方防守協調員,掃過看台上之前出現掉球導致本方陷入苦戰此時正用毛巾包著頭不敢抬頭的年輕跑衛,掃過在場邊為決定勝負的一腳射門而熱身的踢球手,掃過穿著便裝觀戰的受傷主力四分衛,甚至掃過一個把臉埋在父親衣服里不敢面對生死瞬間的小球迷。這些鏡頭能是「無意義的掃拍」嗎?這些恰好是證明美式橄欖球賽的轉播水平遠遠超過其他絕大多數體育賽事的細節。在歐洲足球界,哪家的轉播技術最好?恐怕大家都會說是英超,而英超在轉播技術上,都還沒有辦法和美式橄欖球(NFL/NCAAF)相提並論。
而在一檔結束後,通常會有不同角度的回放,再配合虛擬現實增強技術,幫助觀眾深度理解,剛才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比如你看到四分衛遭到擒殺,但從別的角度可以發現,防守方的三名角衛和兩名安全衛完全鎖定了全部傳球目標,才導致四分衛持球過久陷入重圍。比如你看到跑衛一騎絕塵拿下大碼數,但從別的角度可以發現,是進攻鋒線的阻擋策略幫他撕開了口子,而全衛幫他撞飛了試圖補位的對方線衛。
一句話來說,直播技術讓觀眾把自己代入的角色,是雙方的教練團隊,給人帶來的享受也是智力博弈和身體衝撞的雙重樂趣。
美式橄欖球的信息量很大,而「球在移動」僅僅是這些信息量裡面的一個部分而已,用來評價一項運動好不好看,也是挺搞笑的。足球裡面,球在運動的時間夠長吧?同樣有很多來回倒腳,有很多隨意破壞。宋寧世在談籃球,籃球比賽經常有大段垃圾時間,由於常規賽的輪次太多,到了後半段還有大量全場都毫無意義的垃圾比賽,這又怎麼算呢?
宋寧世還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他認為「NFL在海外推廣時照顧外國人砍掉了廣告」,而這實際上跟是不是外國人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廣告是屬於NBC、FOX、CBS等美國本土轉播方的,海外轉播方是找NFL買的轉播權,而不是找NBC,所以廣告當然是濾掉的了,NFL沒必要幫別人賺錢。
插一句題外話,如果僅就超級碗來說,我相信很多外國人(例如中國人)會更願意看帶廣告的原版信號,因為超級碗的廣告基本上代表了電視廣告業的頂級水平,不信你可以看看超級碗廣告合集在中國的視頻網站上的點擊量。
一句話,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以及最先進的電視直播技術的加持,美式橄欖球這項運動的觀賞性是很高的。它也在收到美國文化影響比較大的地區取得了一定的市場。
NCAAF這種偽業餘且建立在校友認同基礎上的聯賽先不說,專門說NFL。阻止NFL在海外發展的原因有很多:時差、沒有本地職業球隊、賽季短(指望外國朋友跟NCAAF和選秀內容真的比較困難,就像中國的NBA粉絲里,看NCAAB的人並不多一樣)都算。但我覺得有一點是最重要的:它在美國本土太成功了。
NFL在美國市場的壓倒優勢可能讓它失去了一些企圖心,沒有像NBA那樣幾乎是破釜沉舟地開拓新興市場(例如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而新興市場在初期是最容易佔領的,只要你的內容性價比高,很快就漲粉了。而要是市場成熟後你再要衝進來,即便手握好內容,成本也要高得多。
(這一段我不貼圖,看完的朋友可以自己看一場比賽,甚至不用是直播,看錄播都成,看完就知道好在哪裡了。)
作為參與性運動的美式橄欖球
裝備、場地、裁判,對球員身體素質的高要求以及相對偏高的受傷率(尤其是在技術動作不規範的業餘聯賽)都是在美國之外推廣美式橄欖球的劣勢,也讓這項運動基本上不可能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推廣得動(腰旗等變體規則是另一回事)。
但是我也想提醒一下,即便這項運動有如此之高的門檻,它仍然是很有發展潛力的。以中國為例,隨著經濟的發展,最近幾年在大中型城市已經出現了大量業餘球隊,有一定組織度的聯賽也在出現。我曾經看過這些業餘球隊的一些比賽,讓我頗感意外的是,一些對這項運動沒有任何了解的路人也能在看上一陣之後大致明白場上在幹嘛,並且能看得津津有味。
同時也要說一說對宋寧世的答案的看法。運動的參與人數並不是一切,對於門檻高的運動,參與人數少再正常不過了,用來說誰完爆誰簡直就是幼稚。美式橄欖球的特質決定了,如果沒有有組織的訓練和賽事,基本上打不起來,這就讓它在美國本土形成了高中-大學-職業聯賽三級的機制。每過一級,就有絕大多數人永遠地離開了這個項目,這就是美式橄欖球參與者年齡構成的根本原因。
但是沒關係,球隊生活將是每一個參與過美式橄欖球的美國男人後半生會無數次想起的記憶,他在後半生也會是這項運動的觀眾。對於女性來說,雖然她們參與不了這項運動,但不妨礙她們喜歡看這項運動,喜歡看自己的兄弟、朋友、愛人、孩子馳騁在球場上。
宋寧世引用來自美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說美式橄欖球被別的運動「完爆」了。好吧,我們就來看看數據,美式橄欖球有890萬參與者,籃球和棒球/壘球分別有2440萬和2330萬參與者,加到一起是4770萬,是美式橄欖球的五倍有餘。
但是,根據這份來自ESPN的調查數據Fan base complexity sets up intense competition for attention,有38.8%的美國人最愛的是美式橄欖球,籃球的15.3%和棒球壘球的14.8%加到一起也才30.1%,比美式橄欖球還少接近9%,足球的參與人數1360萬大約是美式橄欖球的1.5倍,但是有多少人認為足球是自己最愛的運動呢?很遺憾,8.3%,只有美式橄欖球的兩成出頭。
所以,千萬不要混淆「參與性好的運動」和「觀賞性好的運動」。總的來說,還是發展方向的問題,美國人搞體育,很大程度上,核心思想是自娛自樂,滿足國民需求就夠了,對於開拓海外市場,什麼歐洲啊南美啊亞洲啊,毫無興趣,要不是當年斯特恩有遠見,估計現在大家就在討論為什麼nba在中國這麼難以傳播,誠然,籃球和橄欖球的特點決定了橄欖球的傳播確實比籃球要困難不少,但是NFL這麼晚才開始開發海外市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大部分比賽永遠是國內周一早上一點,四點開賽,這個時間比nba更難推廣,特別是亞洲地區。
有人說橄欖球暫停太多,所以很難吸引人,我覺得確實有這種情況,但是如果你只把snap到tackle的這段時間當作比賽時間也是相當不合理的,那這麼算是不是棒球只能計算pitcher投出到球接到的時間作為比賽時間?籃球是不是只能算起手到球命中或者拿到籃板的時間?這顯然是不對的,難道pitcher投球前跟捕手的戰術交流不算比賽的一部分?難道過半場之後跑位戰術不算籃球的一部分?同樣研究進攻組選擇的formation和看防守組選擇的防守陣型也是比賽很重要的一部分。而相比足球和籃球,棒球和橄欖球的特點在於,每一次drive,每一次擊打,都有機會拿分,或者改變比賽,所以不敢錯過任何一球。
而同時美國體育的另一個精髓,就是親友聚會,找個機會聚在一起看一場球,賽前tailgating,賽中聊聊天,賽後聊聊比賽,這才是體育的核心,畢竟,你喜歡的隊伍贏得了總冠軍,也不會發給你一分錢,如果比賽一直不斷,你必須一刻不停的盯著比賽那麼你也許就沒什麼時間能夠和身邊的人聊天了,正因如此,橄欖球棒球這樣的慢節奏比賽才能在美國經久不衰,而且歷史比籃球還要悠久。
另一方面,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曾經有一種比賽,毫無尿點,兩個小時一刻不停,讓人high到底,然後,沒地方插廣告,然後轉播方混不下去了,然後不轉播了,然後比賽沒人看了,然後消失了。
本文是我團隊記者採訪資料,希望能對題主的問題有參考價值。
- 文|小飯桌新媒體記者 岳珊 -
- 編輯丨關雪菁 -
巨石達陣創始人董宇剛開始運作青少年橄欖球培訓這事的時候,鎖定的是8歲以上的用戶。這對標的是美國市場,因為那邊的青少年8歲以上才能開始正式訓練。
結果真正來巨石達陣的,都是6歲甚至4歲以下的孩子。
「一嘗試,家長特別滿意,還是付費能力很強的一批人,一下就把錢全部都交了。」董宇說。
這讓董宇看到了橄欖球培訓在中國真正的潛力,這其中的關鍵詞包括:從娃娃抓起,西方主流文化引入,有錢人有很強付費意願——這很符合一個舶來品體育文化輸入新市場的傳播路徑。
董宇自己是個橄欖球迷,在斯坦福讀MBA時,哪怕個頭不高、體型略胖,他卻對在球場上奔跑的感覺極其迷戀。「很有激情,你要一直往前跑,觀眾也會沸騰,最後全場都會陷入一種很正向的情緒里。」
2012年,回國後的董宇開始嘗試這一運動的商業化運作,在經歷社團、賽事IP運營後,最終落腳於3~12歲的青少年培訓。經過5年的發展,董宇的美式橄欖球培訓品牌——巨石達陣已發展了10個固定校區,活躍學員5000餘人,年利潤1000多萬。
2015年,巨石達陣推出了國內首個青少年橄欖球賽事平台——FUTURE LEAGUE,目前,聯賽已發展了12支球隊,每周五比賽,央視體育頻道、樂視體育等平台全程直播。
今年3月份,巨石達陣獲凱興資本和九合創投的數千萬A輪投資。
◆ ◆ ◆
橄欖球真不是個假市場?
橄欖球是美國第一大運動,NFL(國家美式橄欖球大聯盟)的受歡迎程度遠超NBA,「超級碗」(國家橄欖球聯盟的年度冠軍賽)更是拍出30秒500萬美元的天價廣告。
但是,橄欖球在中國是沒有市場認知的。
「你去一個地方發現大家都光腳,第一個賣鞋的人肯定就賺了。」董宇卻覺得這正是機遇。
在創辦巨石達陣之前,圍繞橄欖球,他們其實探索了不少模式:賽事運營、成人球隊、大學社團,但無一成功,究其原因,還是中國人的身體素質不夠強。
董宇曾嘗試仿照英國劍橋和牛津的體育對抗傳統,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組建橄欖球隊,兩校對抗。可這些中國頂尖學府的學生,長於學習,到了賽場上,經常連一場比賽都抗不下來。
這種情況反而讓董宇看到了商機——體能訓練從娃娃抓起,就做兒童、青少年市場。董宇對標英語培訓機構測算市場規模,覺得這門生意可以做。
正式運營之前,董宇給自己提出了招收100個學員,年盈利100萬的目標。
在做成本測算結構時,董宇發現這件事兒的成本主要來自場地租賃費用(一年120萬~200萬)和教練聘用成本,再刨掉推廣、日常運營,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每個學員每年的學費在5萬元。
這是一個相對昂貴的數字,但也符合董宇對目標用戶的定位,「中國有很多足球班,一節課50塊錢,但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在董宇看來,像橄欖球這種西式的運動,首先接觸的必定是那些有留學背景、接受過西方文化教育和生活理念的人群,這部分人群對品質的要求較高,付費意願也比較強烈。
因此,董宇和兩個合伙人——同樣是海歸背景的李克、靳鑫參照美國橄欖球的課程標準制定了自己的課程體系:以8~18歲的青少年為目標用戶,每兩年一個跨度設置課程。
在教練員的選擇上堅決使用外教,以保證課程的專業度和高端人群的調性。
場地要麼靠近高端商場,要麼靠近一些英語培訓機構,在董宇看來,英語培訓機構和巨石達陣的目標用戶定位相似,可以直接從培訓機構導流。
因為是國內首家做橄欖球青少培訓的公司,董宇也不知道情況到底會怎麼樣。因此,一開始巨石達陣以按小時租賃的方式租了CBD文化體育廣場的一個場地。
▲ 巨石達陣團隊成員
通過在公園舉辦的體驗活動以及與機構合作,董宇獲得了第一批黃金客戶——10個學員,按年付費,一年5萬。
3個月後,這個數字還是10。
董宇開始發現這個收費模式可能有問題,「做體驗活動的時候,諮詢、圍觀的人其實不少,但是家長會擔心孩子會不會受傷啊,能不能堅持下來?」五萬元對很多家長來說,決策成本還是太高。
董宇嘗試著改變收費模式,單次100,一次1個小時,但是要10次10次的買,「就等於把5萬塊錢的門檻變成1000了。」
沒想到,這一改變竟然打消了家長的顧慮,報名學員慢慢多了起來。董宇正式開始了青少年橄欖球的商業化操作。
◆ ◆ ◆
首年盈利300萬
現在,董宇把課程結構調整為U4(3~4歲)、U6(5~6歲)、U9(7~9歲)、U12(10~12歲)四個層級,每個層級一年46個課時。
在具體的訓練方法上,根據美國的橄欖球訓練庫挑選適合中國孩子的訓練方法,比如美國有很多投球類的遊戲,但由於中國小孩的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經常投不進去,數次不中自信心就會受挫;而一些比較簡單的、類似老鷹捉小雞的捕魚遊戲就很受中國小孩的歡迎。
董宇一個個地全部試了出來,「作為一個先行者做這些篩選其實是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的,你要確保每個環節孩子一玩就特別開心。」所有的遊戲巨石達陣都在原訓練庫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改造。
在部門協同上,董宇把教練團隊、銷售團隊和市場團隊分開,各司其職,「原來的銷售既要找客戶還得負責成交,精力非常分散。現在由市場團隊負責進入商場留下用戶信息,銷售進行篩選跟進。」
報名費用也進一步規範、細化,6歲以下一年12000元,6歲以上一年19000元。
同時,董宇持續加大獲客力度,通過線下推廣、團購、機構合作等獲取用戶,獲客成本在1000元左右。
第一年,巨石達陣盈利300萬。
◆ ◆ ◆
體育的核心魅力是比賽
2015年,巨石達陣的學員已經突破2000人,得益於自己的「首發」優勢,巨石達陣一直在青少年橄欖球培訓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但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董宇也在考慮如何守住這種「進攻」態勢。
「體育的核心魅力是比賽,天天培訓不比賽那有什麼意義?」很多競爭對手由於學員較少,只能做培訓,但巨石達陣2000多名學員的規模完全可以打對抗賽,而且有些「老」學員已在這裡學了一年半,完全具備了打比賽的條件。
董宇開始籌備6~12歲的全裝備比賽。
申請舉辦權、選場地、找裁判、試訓、選拔球員,經過兩個月,董宇建了兩支球隊。三場比賽打下了,效果遠超預期,而且有些其他培訓機構的孩子聽說這邊能打比賽,竟然直接「轉校」到巨石達陣。
目前,巨石達陣已有12支球隊,每周五在鳥巢副場比賽,央視五套線上平台、樂視體育全程直播。
「當然現在這個比賽的曝光度還不夠。」董宇告訴小飯桌,接下來,巨石達陣還將聯繫贊助商、申請演播室評論、全網直播等,並利用頭部網紅導流。
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品牌認知度,巨石達陣已開始準備以美國文化為主題的線上橄欖球教學,「如果只是通過樂視觀看我們的文化傳播,很多人可能就聽個熱鬧。但是有線上教學的話就是一個魚池效應,總有一天會到我們這裡來。」董宇總結到。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已經有Rugby這種和美式橄欖比較類似的世界性運動了。而美式橄欖又不可能取代Rugby的地位。
Rugby(英式橄欖)是歐洲第二大運動,威爾士、愛爾蘭等地區是第一大運動,大洋洲多個國家視橄欖球為國球。Rugby World Cup也是舉世矚目的體育盛會。
美式橄欖起源於Rugby。其實接近Rugby的運動不止美式橄欖,還有加拿大式橄欖球、澳式橄欖、愛爾蘭的蓋爾式足球。這幾種運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遠不及美式橄欖,這也體現了美式橄欖的成功之處。
其實我個人覺得美式橄欖在中國的影響力是超過Rugby的,提到橄欖球一個中國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戴著頭盔穿著護甲的運動員。
先拉黑再舉報,某些人的行為作風真讓人大開眼界。
===================================
@解放者莫雷爾 仁兄,您反對我沒意見,但要反駁我能不能至少先把我答案讀完?
您洋洋洒洒地,論證了我自己答案中完全是預設正確的前提,然後結論說我不正確?您這稻草人未免太粗暴了吧?
這題問的是什麼?我的答案第一部分說觀賞性,第二部分說參與性,兩部分合起來就是美式橄欖球在世界上不流行的原因。您先給我套了個莫名其妙的「混淆觀賞與參與」的帽子,然後論述一大段,請問,您可有半句話哪怕切一下問題或是切一下我的主旨,起碼是論證美式橄欖球在世界上有一定程度流行,再用這來反駁我的觀點?
您向我說明了兩點,一是美式橄欖球如何好看,二是美國人有多喜愛美式橄欖球,可您所說的,兩年在我初到美國時美國本地人早就跟我說過,我根本就沒否認它,您又何必跟我重複一遍?
===========================
當然我承認我的原答案表述有些不清楚,所以我在前面直接地概述一遍,你們要反駁,請先至少弄懂我在說什麼,否則這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好么?
一項競技運動為何而能在世界上受到關注?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是其競賽本身具有全世界範圍的吸引力,二是擁有世界範圍內足夠廣泛的群眾基礎。
前者如F1,群眾無法參與,但其賽事的精彩程度與高科技含量使之在全世界擁有很大的關注度。
後者如電子競技,正是通過在全世界深厚的群眾參與基礎,營造了成熟的競技產業。當然如足球在世界,NBA與籃球在中國,這是兩方面共同的成功,所以也獲得了更大的人氣。
然而,美式橄欖球在這兩項上都存在明顯的缺陷,這使得它在美國本土化的成功,只能作為一個僅適合於美國本土的案例,而這也是造成其在美國之外難以立足的主要原因。
比如第一點,美式橄欖球過於商業化的轉播模式,使之難以依靠轉播而在世界推行。一場時間不合適的國外的體育比賽里有三分之一廣告時間,這靠什麼在不同時區的地方立足?被捧得最高的超級碗,很大部分的美國國外收視率單純來自歌星中場秀而非比賽本身,更何論一年就打五個月的普通賽季?
莫雷爾兄拿我一個筆誤做文章能說明什麼?我上下文說得很清楚,NFL提供轉播權不假,而商業暫停也是NFL明確規定的,其他電視台能拿到轉播權,也不得不「拿到」這些廣告時間。比如央視轉超級碗,所有廣告時間都可以使用,你像美國一樣把這一小時拿自己廣告播完沒任何問題,NBA在央視就是用同樣時間來播本土廣告。但很顯然在美國以外,沒有電視台敢這麼做,哪怕是電視商業一樣發達的歐洲,他們寧可讓這時間空著,也不敢拿廣告填充,這就是我所說的諷刺。
莫雷爾兄挑我的一個「無目的掃拍」說事,我這純粹是對華爾街日報用語的轉述(milling about between snaps),並不包含否定含義,足球、籃球轉播中一樣有與比賽無關的多機位抓拍,這些也是「無目的掃拍」,而您所言並沒說明NFL比賽中運用的這些轉播技巧比其他運動高在何處(我也沒覺得您前面列舉的一系列電視轉播技巧有哪些在其他運動轉播中沒有)。
莫雷爾兄拿足球、籃球中的負面元素跟自己支持運動的正面元素來比,這招數我簡直見得都膩了。難道NFL中沒有垃圾時間?以NFL這種如此緩慢的攻守轉換節奏,有幾場球能出14分(兩次成功達陣加罰踢,放在NBA最多也就NBA里的十來分)以上的逆轉?(我幫你查了,就15年這賽季迄今15輪只有過一場,第7輪Buccaneers對Redskins,逆轉21分,就算只是14分最大分差也不超過3場)。以及NFL這種常規賽總成績排名僅僅第8卻能靠小分區第一擠掉兩支成績比自己好的球隊進入選6隊的季後賽還佔據主場的奇葩賽制,您跟我說賽季的觀賞性?
第二點,美式橄欖球本質上不是群眾運動,它的參與有極強的利益導向,和一般群眾體育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特徵有明顯差別。然而,沒有美國本土的利益需求的地方,自然無法產生獲取群眾關注的條件。否則NFL幹嘛要官方推廣腰旗?還不是他們自己也知道美國的路子在外頭不好走?
莫雷爾兄您用一半的篇幅論證「美國人心目中如何」,您能否讀下題?您要找數據也是找美式橄欖球在歐洲/亞洲/南美人心目中如何,您找個說美國人怎麼想的跟題目、跟我的回答有關係?然後您來一個「我弄不清XX與XX的區別?」有您這樣「反駁」的?
美式橄欖球的發展壯大,開始靠的是美國的校園體育基礎、校園體育的社會效應,之後靠的是美國的經濟條件、美國的欣賞習慣、美國的職業體育運轉模式,一切都是美國化的,而這些在美國之外都太薄弱。一項誕生於1880年的,有成熟規則的運動,發展一個多世紀在全世界還是這樣子,再對比同樣誕生於美國的籃球、棒球、排球,這還有啥可說的。
我給的數據,說明的正是這兩個問題。如果您要反駁,能不能把人家的觀點先讀完啊。您要覺得麻煩,拿引用功能列出來再寫您的觀點啊!
最後,我不知道我的答案的贊數是如何來的,但因為某個答案贊數高,有人站個隊發表個反對第一名,就可以內容既不切題又根本沒在反駁,只看拍板反對的語氣,一樣能聚攬人氣上日報,知乎這民粹風玩得真是讓我感動!
=================================
還有,以@解放者莫雷爾為代表的這些NFL球迷在談起NFL在美國之外的流行度時,都肯定會說,誰告訴你不流行,NFL在X國、Y國有觀眾基礎,Z國、W國有了職業聯賽,云云。當然,以他們的思考能力,是不會知道「有」跟「流行」根本不是一碼事的。
在美國之外,NFL唯一能稱得上成功推廣的國家,只有墨西哥。而加拿大根本無所謂「推廣」,北美體育聯盟全都是按美、加一體發展的,加拿大本來就是北美體育的內部(domestic)市場。而要說「北美之外」,全世界95%以上的人的認知中,橄欖球式運動的唯一代表都是rugby union,美式橄欖球的大眾認知程度跟rugby union相比差的是幾個數量級,連rugby league甚至澳式橄欖球都不定能比得過。
儘管 @解放者莫雷爾 這些NFL球迷挖地三尺,可能會找來一些例子,比如日本、德國之類的,意圖佐證「不是不流行」。然而很遺憾,事實就是事實,https://www.wikiwand.com/en/Sport_in_Germany#/Olympics,sport in Germany條目連提都沒提到American football。https://www.wikiwand.com/en/Sport_in_Japan,sport in Japan條目里American football也不過幾行字帶過,篇幅就是rugby的零頭。說到日本,rugby的市場如今極度火爆,僅次於棒球與足球,日本國家隊在世界盃的比賽隨便都能超過2000萬收視,並將舉辦下屆世界盃。而美式在日本跟rugby基本不存在比較的可能。但要知道,都這地步了,日本在美式的所謂「世界盃」上都能長年僅次於美國(當然美國的「國家隊」應該連十隊都算不上),那可想而知世界其他國家會是什麼德性。
另外,@解放者莫雷爾居然敢提到英國,您去看看英國人是怎麼看American football的:
https://www.quora.com/What-do-the-British-think-of-American-football
==================================================
以下原答案,請先看完上面的加粗部分,後面看不看無所謂
===================================================
看幾組數據就明白了。
第一,作為美式橄欖球的核心組織,一場NFL比賽從開球吹哨到終場吹哨之間一共持續的時間平均有多長?
答案是——3小時12分鐘。
然後,一場NFL比賽,比賽實際在進行的時間平均是多長?
華爾街日報做過統計,答案是——11分鐘。是的,不到總時間的零頭。
P.S. 美式橄欖球按60分鐘計時,但實際走表採取的是停表和不停表混合的計時制,這跟足球籃球都不一樣。
數據來源:An average NFL game: more than 100 commercials and just 11 minutes of play
以我們熟悉的足球和籃球作為對比,足球比賽的實際時間大約50~60分鐘,總持續時間一般是110分鐘;NBA籃球比賽由於停表,實際時間基本是48分鐘(加上極少量邊線開球時間),通常的比賽總持續時間大概2小時20分鐘合140分鐘。
P.S. 有些人對我這部分斷章取義,說我認為美式橄欖球中只有11分鐘有價值,其他所有時間都是可以忽略的無意義時間。首先,我是在引述美國人自己的調查,其次,11分鐘有價值代表其他時間沒有價值,您非要搞這非黑即白的兩難推理我也無能為力。
但對於NFL比賽的實際電視轉播來說,這不在比賽的整整3個小時是在幹嘛?在美國親自看一段就知道了——半小時棄踢、罰踢、換人等程式,半小時列陣準備,一小時的回放和無目的掃拍,以及,一個小時的廣告!
看過NBA的都知道,NBA比賽里有所謂「商業暫停」(commercial breaks),即強制性暫停比賽來用於播放廣告。NBA的商業暫停是2次,那麼一場NFL比賽有多少次?
答案是——20次,這還僅僅是規則要求的暫停,不包括節間、中場等間隙以及球隊自己叫的暫停。
所以,在全世界比對垃圾廣告的耐受力,真不會有強過現代電視廣告的發源地美帝國主義的人民的。超級碗就這一場比賽的商業價值為何能高過持續一個月的奧運會和世界盃?你要讓世界盃每五分鐘來一段廣告,布拉特這條命還能存留到今天?
諷刺的是,NFL搞國際推廣也知道廣告太泛濫影響外國友人情緒,給國外的信號都大幅度砍掉了廣告內容,像國內轉的超級碗就基本見不著面向美國本地的廣告。但問題是NFL比賽就是這麼設計的,你要不放廣告這時間依舊擺在那兒,這隻會讓比賽的節奏更拖沓。
在這方面,英國人黑的就很有水平(來自GTA5):
既然提到了GTA5,那我再從遊戲層面補充一些數據(來自vgchartz,都只算主機版)。
美式橄欖球對應的遊戲,EA的Madden NFL,以去年的Madden NFL 15為例,北美銷量5.45M,北美之外銷量0.89M,比例6.1:1。
被說成世界第九運動的籃球,對應的NBA 2K15,北美銷量4.73M,北美之外銷量1.52M,比例3.1:1。當然北美之外沒有成熟主機市場但NBA熱度極高的中國大陸難以統計。
而冰球的遊戲NHL15, 北美1.01M,北美之外0.51M,比例已經是2:1!
然後我們看看FIFA,FIFA15在北美,也就是足球的次中心消費區的銷量是2.87M,僅僅一年的銷量,高過Madden NFL在美式橄欖球的次中心消費區歐洲整整七年的銷量!
所以我下文為什麼用「完爆」這詞?對比足球在北美以內的推廣和美式橄欖球在北美以外的推廣,20年前兩者都是荒漠,然而如今呢?美國紅脖子還有臉看不起足球?
第二,美國人口署在上一次人口普查時,做了一個美國全國性的體育運動參與人數調查,這裡面有一些基本的球類運動的參與人數數據,我自己截取出來做了一份圖表(單位:千人):
原數據:http://www.census.gov/compendia/statab/2012/tables/12s1249.pdf
這裡的美式橄欖球指允許防守擒抱(tackle)的正式規則,不包括腰旗橄欖球這樣的簡化型運動。
這裡就一目了然了,即便在自己的老巢,美式橄欖球在各項流行性球類運動中的群眾參與人數也居於墊底!甚至讓美國人自己所鄙夷的足球給完爆!(這還只是2009年的數據,而足球這五六年來在美國本土的參與度肯定是在高速增長的)
P.S. 可千萬別看不起乒乓球,人家美國人玩得歡實得很。
美國人口署還進一步統計了運動參與者的年齡階段構成,我也製作了個簡單的比例圖:
從這可以看出,美式橄欖球在美國本土的參與人群,80%是由24歲以下,也就是學齡內青少年構成,這顯然是拜橄欖球在美國校園內深厚的文化傳統,以及強烈的利益訴求所致。而離開校園後,參與人數驟減了起碼一個數量級。
順便把上面統計的各運動的年齡分布也做了個統計,在此可以更直觀地看出橄欖球的比例在各運動中的特殊性。
從上面圖表中還能讀出一項明顯的信息:美式橄欖球的一大「原罪」——歧視女性。擒抱規則使得女性在運動中居完全的弱勢,導致男女參與度嚴重的不均衡,進一步造成男女對立式的分化,女性被直接「物化」到了啦啦隊之中,這也是橄欖球的群眾參與程度的一大縮影。
而原因其實很好解釋,美式橄欖球的兩大核心特性是——暴力、燒錢,而二者又有因果,因為規則鼓勵暴力,為了保命,那就只能不停地燒錢,這一下來,橄欖球的參與度可想而知。這也能解釋為何橄欖球有這麼明顯的年齡傾向:在學校里打球,要麼家裡贊助要麼靠獎學金,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啊!
於是,放到「美國之外」,一個在自己大本營都沒有足夠的群眾基礎的「運動」,又如何能聚合出「流行」的大眾參與度呢?而且上面也說了,美式橄欖球的群眾參與,80%是靠美國這套全世界獨此一份的體育——教育體系撐起來的,放到美國之外,沒有這個基礎,那就更沒有流行的條件了。
綜上,美式橄欖球本來就不是個真正意義上的「運動」,而更像個美國人自己播給自己看,純自娛自樂的電視節目。而在美國之外,無論是播給人家看,還是讓人家參與進來打,美式橄欖球都完全沒有多少優勢,不流行是再正常不過的。
===================================
我們拿可以說是近年來美式商業聯盟海外推廣最成功的案例——NBA在中國的成功推廣來跟NFL做個比較,也就更能說明問題。
NBA也有廣告,節奏也不是非常連貫,但NBA為何能在中國成功紮根?其中一點便是NBA在中國對於消解商業聯盟自身弊端的策略的成功:NBA轉播屬於「彈性策略」,大多在工作時間的轉播,很難讓觀眾從頭連著看到尾,但依靠籃球簡短而高密度的攻守回合轉換,觀眾可以保持住一個零散但持續著的關注,這樣一直持續到終場。而中間即便有廣告間歇,觀眾也不怎麼能夠注意得到。
然而NBA的策略對於NFL卻很難適用,因為NFL的轉播其實是相當「粘性」的——一年就不到20輪,每周就一輪,對於美國本土觀眾,轉播很需要觀眾有一定連續觀看的時間。橄欖球不僅節奏慢,更要命的是攻守轉換非常慢,如果像看籃球那樣,每次看個幾分鐘又轉去忙活別的,你看著精彩內容的概率非常低(一場超過3小時的比賽,達陣也就五六次,起碼有半小時連續時間才有見到達陣的保證)。而且因為攻守轉換慢,出垃圾時間的幾率比籃球高很多,這對觀眾習慣也有很大影響。
然後就引出了另一個重要問題——時差。美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體育比賽對應於中國的時間要麼是上午的工作時間,要麼是半夜到凌晨,然而這對NFL在中國的轉播就簡直是悲劇。放在上午,籃球的模式對於NFL基本不可能複製;但要是半夜場學足球,足球吸引人刷夜靠的是比賽高度連貫所產生的刺激感,而NFL是打算讓觀眾不睡覺刷三小時看那11分鐘比賽?(超級碗在國內的時間就挺倒霉的——周一凌晨)講「國際推廣」,時差確實是個很要命的東西,NBA為了推廣中國市場,絕大多數比賽放在當地時間晚上,但這幾乎就意味著放棄了貢獻了多數外籍球員的歐洲,因為這個時間在歐洲就是半夜。
===============================
本人對 @解放者莫雷爾的回復:
1. @解放者莫雷爾同志,我想先跟你談一個互聯網交流的基本素養——
如果你想要討論別人的觀點,請你首先把別人說的話讀完。
如果別人已經把他的觀點明文寫了出來,你在討論、反駁之前,請先引用他的原文,再寫任何針對性言論。
連別人寫的東西都不看完就擅自對別人的言論下結論,還用你自己下的結論去攻擊別人,這是極其沒有素質的行為!
比如,我在本文中要討論你的觀點,那我就明明白白、一字不改地把你的原文貼出來:
宋寧世提出的一個觀點是,「美式橄欖球賽里球真正在動的時間很少,所以它不如足球籃球好看」
這麼做對您來說非常困難嗎?您是電腦上的ctrl+c功能出障礙了嗎?
然後,我把我已經做了加粗的,我的觀點也原封不動地貼出來:
以及,一個小時的廣告!
所以,在全世界比對垃圾廣告的耐受力,真不會有強過現代電視廣告的發源地美帝國主義的人民的。
@解放者莫雷爾同志,您讀別人的文字,是不是隨機挑一行來讀的?您是運用了哪個星球的思維方式,把我寫的這麼直接、這麼清楚的觀點:美式橄欖球因為廣告時間太長而不好看,給解讀成」美式橄欖球因為真正在動的時間很少所以不好看「的?
那我只好冒昧的揣度,您根本沒有能力反駁我真正的觀點,只好截取我文字中某些部分來發揮,然後假裝自己真的是在」反駁「。
我再原封不動地引用一段您自己寫的原文:
我認為,我們在談論一個體育運動的流行性的時候,其實談的是兩個維度,一個是它作為「參與性運動」,一個是它作為「觀賞性運動」。有些運動參與性高但是觀賞性低,好比慢跑;有些運動觀賞性高但是參與性低,好比WWE。宋寧世最大的問題,就在混淆這兩個概念。
然後請您把問題的原文讀三遍:
為什麼美式足球(美式橄欖球)在美國之外的地方都不流行?
所以按照您的說法,如果我論述了美式橄欖球在美國之外在參與上不足,然後我混淆了欣賞性和參與性,那麼實際上美式橄欖球在美國之外的欣賞性其實應該很充足?
那麼您自己是怎麼說的?
作為觀賞性運動的美式橄欖球在美國之外並不是完全不流行
您的用詞」並不是完全不流行「,也就是以美國之內為參照不是0%,起碼有個10%~20%,但不管怎樣不會到50%,那您還不是承認它在美國之外欣賞性並不充足了?
我再把我自己的原文觀點明文貼出來:
於是,放到「美國之外」,一個在自己大本營都沒有足夠的群眾基礎的「運動」,又如何能聚合出「流行」的大眾參與度呢?
如果@解放者莫雷爾同志哪怕能把我的答案按順序讀一遍,我想不至於連我寫第二部分的目的是什麼都讀不出來。我寫的很清楚,美式橄欖球即便在自己老巢,即便有如此多的人在看它的比賽,也並沒有足球、籃球那樣的職業、民間雙線並行的群眾模式,那麼這項運動往美國之外的推廣,也就不可能靠民間參與這條路線來實現。
而且,@解放者莫雷爾同志告訴我的欣賞性與參與性這倆概念,我在原文中明明白白地作為最後的總結提到——」而在美國之外,無論是播給人家看,還是讓人家參與進來打,美式橄欖球都完全沒有多少優勢,不流行是再正常不過的「,所以,到底是誰在」混淆「?
@解放者莫雷爾同志,您寫到後面,自己把問題問的是啥都給忘了,然後又習慣性地」忘記「貼我的原文,於是您用了一大堆篇幅來」論述「:我認為美式橄欖球在美國不流行……我貼在美國參與性低的數據,不代表在美國觀賞性低……
同志,我們談論的是「American football」,您哪怕就不能動腦子想想,如果這運動連在「America」無論是觀賞還是參與都不行,我們一個外國人去「談論」它幹嘛?吃飽了撐的談論一個在跟自己沒關係的人眼裡無意義的事情?我說其中一項不行,肯定是默認了另一項行啊!
所以到底是誰在混淆?
2. @解放者莫雷爾同志,我再跟你談一個邏輯錯誤——假兩難推理(false dilemma)。
這概念,簡單說就是「非黑即白」,我說A正確,那麼不是A的就一定不正確。認為世界一定二元化,而且是二元對立。
比如:美式橄欖球轉播的廣告時間太長——要是一段廣告都不播,這運動活不下去——假兩難推理。
美國人需要看美式橄欖球聚會、聊天——非美國人不看美式橄欖球的而看沒廣告的足球、rugby的就沒資格聚會、聊天——假兩難推理。
為什麼人們容易做出假兩難推理?一是一旦人們的思考簡單化,人們便會傾向於選擇問題的兩個極端對立面來進行分析;二是假兩難的一個作用,便是一旦自己正確,自己的對立面就必定錯誤,因而人們有時會有意創設假兩難,通過肯定自己來直接否定對手。在邏輯術語里,這種行為稱作「強迫選擇」(to force a choice)。
@解放者莫雷爾同志,您向我們身體力行演示了假兩難推理。
您看見我的引述的數據,美式橄欖球中的13分鐘實際比賽時間(playing time)有意義——於是推論我認為剩下的所有時間都沒有意義——假兩難推理!
您哪怕就不能看一下,我列舉足球與籃球的總時間及實際時間是什麼意思,意思是「比例」啊!您說再多的廢話,就不能哪怕提一句,您說的一切「精彩」之處,在總時間中的「比例」?而我已經明白提到,單看實際時間/總時間這個比例,足球55/110=50%,籃球50/140=35%,都比美式橄欖球高出很多,而我沒有一句否認足球、籃球、美式橄欖球任何一者中的非實際進行時間裡沒有信息量!但你要看的是比例啊同志!我能夠看到的是,沒有任何信息量的廣告時間,美式橄欖球的比例遠遠高出足球與籃球!您要不服我們看rugby,人家的有效時間的佔比能有35/100,人家就可以限制廣告。
足球、籃球、rugby、美式橄欖球,都有有價值的時間和無價值的時間。美式橄欖球中就沒有垃圾時間?美式橄欖球就沒有攻守轉換階段長時間的停滯?
另外,當我看到您全文從頭到尾唯一的一次,對我的原文進行的引用,居然都能給打錯,把我寫的「無目的掃拍」寫成「無意義的掃拍」,「無目的」指的是無固定焦點,由導播自主多機位切換,英文原文"milling about",這在任何體育運動中都很常見,可您這唯一記起來的引用原文,都能在引號裡頭把文字寫錯,我只好認為——
你根本就沒讀我的回答!
私人以為跟美式橄欖球真正興起比較晚有關,棒球實際上在二戰以前是居統治地位的美國第一運動,即使它規則詭異的讓人完全摸不到頭(進攻一個人,剩下全是防守的,外野手舉著手套每天晚上站著看球就能一年賺兩千萬,鬧笑話嗎?)隨著美軍走遍天下,在原本體育運動傳統比較弱的地區(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古巴),美軍和美國僑民把棒球傳授給當地人,在他們眼裡棒球是美國的一種符號,接受起來非常容易。
歐洲也沒幾個打棒球的,雖然美軍在德國駐紮到今天,但是歐洲原本就有完備的體育運動體系,不踢足球打網球,實在不行義大利人還騎自行車……所以棒球滲透不進當地。
實際上美式橄欖球長期以來都是大學內的一種運動,職業聯賽雖然開展的很早但是直到超級碗開始才真正受人重視,這個跟世界大賽受人關注的程度完全沒法比,直到最近2,30年nfl的影響力才追進ncaaf(總體的關注度依然比不上,這事很詭異,籃球里nba已經超過大學聯賽了),超級碗也是因為出色的市場營銷以及「一戰決勝」這種緊張感才超過世界大賽的。
如果二戰前超級碗就成了「美國春晚」,美式橄欖球一定會比今天在世界上影響廣泛的多,畢竟棒球讓不懂的人看的昏昏欲睡寧肯去看女子柔道……
美式橄欖球推廣的問題,主要是門檻高。門檻高,包括幾個方面:
1. 經濟門檻高。橄欖球裝備,置辦一身起碼2000打底,比起籃球、足球等普及度高的運動,這條就pass了很多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愛好者參與其中
2. 入門門檻高。籃球、足球規則簡單,再怎麼看不懂,一兩次下來也能了解個七七八八;反觀橄欖球,看一兩個賽季還是一知半解的大有人在,這就說明橄欖球對新手並不是特別友好的運動
3. 欣賞門檻高。這裡說的欣賞門檻,並不是指欣賞比賽,更多的是社會對這項運動的欣賞。舉個例子:學校里的姑娘喜歡打籃球的多,因為籃球少年高大帥氣還陽光;國內,能同等欣賞橄欖球運動員的妹子就少很多,先入為主的印象還是「肌肉棒子」、「野蠻人」這樣的負面評價
4. 人際傳播匱乏。雖然國內是越來越開放的狀態,但了解橄欖球的還是太少。試想一下:如果你對一項運動小有興趣,但身邊連個能討論的人都沒有,你的興趣多久會減退呢?在美國特地去看了一場橄欖球~
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一到橄欖球賽,整個小鎮就轟動了,全是拖家帶口過來看球的~隨處可見的慶祝party~
然而,我堅持了半場就堅持不下去了~因為,節奏真的是太慢了....基本都在無休止的暫停的換人~觀賞連續性之差,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
然後我就很鬱悶的跑去超市買東西了~坐在bus上,整個bus都在熱戀的討論著正在進行的大學橄欖球比賽,有人還在聽著現場直播~當聽到有人達陣之後,整個公交車都沸騰了~~~
好吧~我只能理解為,橄欖球已經成為他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了~
恩,就是這樣~
用它跟另一個美國發明的運動,籃球對比。
1. 推廣不夠,連奧運會都沒有進。沖奧對一個運動的全球普及至關重要,籃球能夠這麼流行,與它是奧運項目有很大關係。
2. 規則複雜了點。雖然比賽很激烈,但是規則複雜了點,影響普及。籃球規則簡單太多。
3. 場地要求高。橄欖球因為經常要撲地,在硬地上玩很危險,需要在草地才比較安全,而且場地又很大。而籃球,場地小,普通硬地就可以玩。
4. 與其他運動搶佔資源。這裡主要與足球的競爭。在歐亞,足球佔據的主導地位,因此適合踢足球的運動員大部分去踢足球了,但是美式橄欖球對運動員的要求和足球是非常相近的。籃球這一點就比較有優勢,因為籃球運動員選才和足球相當的不同,足球不追求太高太重的運動員。美式橄欖球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其意義已經超出了單純的體育。美國NFL的超級碗冠軍可以自稱「美式橄欖球世界冠軍「,就好比選美大賽的」環球小姐「也可以自稱」宇宙小姐「一樣,畢竟美式橄欖球只有美國人在認真地玩,選美大賽也只有地球在搞。美式橄欖球在美國之外的地方不流行,我認為其原因有以下幾點:(註:此為本人原創內容)
第一.這是一項很」貴」的運動
很多人都知道打橄欖球需要「全副武裝」,那麼湊齊一套橄欖球裝備需要多少錢呢?職業運動員的標準配備是下面這個樣子:
頭盔:單價1000-2000人民幣(160-320美金),頭盔是橄欖球最重要的裝備,目前美國體育用品市場的價格就是這樣。橄欖球頭盔很有講究,在保證硬度的同時要兼顧重量,頭盔的結構和材料都是大學問。不同位置的選手也會選擇不一樣的頭盔,現在的大型比賽(NFL、NCAA)使用的頭盔裡面還配有無線對講設備,全隊可以一起邊打邊聊。頭盔很能體現「一分價錢一分貨「,市面上有便宜的,但是您敢用嗎?(國內網上有三五百的頭盔賣,但實質上是「紀念品」,可別戴著去撞啊)
護肩/護胸:一套500-2500人民幣(80-400美金),這套東西是在球衣裡面的,橄欖球運動員就是因為在球衣裡面穿了這套隱形盔甲,才給人人高馬大的即視感(雖然不穿盔甲也很高大了)。這種內置盔甲是消耗品,尤其是肩膀部位的護墊,用得多了打得狠了就需要更換。這套以肩膀和胸腔為保護目標的護甲對於橄欖球運動員來說是性命攸關的,重要性不亞於頭盔。價格有高有低,但「低價的」也不會很便宜。
球褲:一套800-1500人民幣(130-240美金),這裡的一套是指那條「修身性感米蘭時裝周最新亮色爆款」緊身褲(球褲而已),以及褲子裡面起保護作用的護墊。護墊可以少買幾塊,但是男人最關鍵的那個部位的護墊可不能因為省錢而不買啊。
好了,集齊以上三樣就可以上球場了玩了。沒錯,帶個頭盔,光著膀子套上護甲,再穿上包著護墊的球褲,不戴手套,光著腳,您就可以去球場馳騁了。以上三樣是基本款、是標配,因為都是保命的傢伙。再看看「不那麼」重要,但是正常人都會選擇去穿戴的裝備:
球衣:挑自己最喜歡的那件運動T恤衫,或者穿學校發的隊服,又或者穿某個球隊的隊服,這是一般玩家的做法,很正常。如果刻意去買球衣的話,幾塊、幾十、幾百、幾千都有可能。
手套:可以不帶手套,也可以帶足球守門員的手套,當然最正確的做法是買正規的橄欖球手套,手套價格不貴,只要別買棒球手套就行。
球鞋:正規的比賽會對球鞋有規定,平時自己玩玩的話就穿自己喜歡的那雙運動鞋就好了。專業級的球鞋不便宜,700-1400人民幣。
球襪:橄欖球有著特殊的球襪,一雙大概一百出頭的價格(20美金),球襪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是標配,但一般的襪子也是可以湊合湊合的。
以上就是橄欖球的主要裝備,還有很多小件的東西(比如牙套)沒有列舉。前一陣子在一家Big Five(美國的一家連鎖體育用品店)遇到一對白人母子,母親對著初中年紀的兒子抱怨怎麼今天要這個明天要那個,估計這孩子是裝備控,又或者他的學校沒有提供足夠的裝備。
橄欖球是一項團隊運動,球隊在裝備上的開銷是很大的。中學球隊(Prep)的一位球員要花掉4千多人民幣(700美元左右)打造一身裝備,大學球隊(NCAA)的這個數字可以達到六七千人民幣(1千美元上下)。美國內部達拉斯加大學的橄欖球隊一年在裝備上的開銷將近70萬人民幣(11萬美金)才能在主場滿足自己105位球員的全副武裝,而這只是NCAA甲級(D1)聯賽128支隊伍裡面比較普通的一支隊伍,況且球員的裝備花銷根本不算球隊整體花銷的大頭,教練的工資都比裝備花銷高。
(圖為斯坦福主場)
舉個栗子,財大氣粗的斯坦福大學2014年花在自家橄欖球隊上總共一千八百萬美元,(你沒有看錯,這個數字是一千八百萬美元,約合1.1億人民幣),費用包括這球隊成員的學費(學校給他們出學費,光學費就好幾百萬美元),教練們的薪水,全國網羅人才的費用,比賽的費用,場館維護,以及重頭戲市場營銷,而裝備的花費僅僅是個零頭。我一開始查到美國大學橄欖球隊竟然這麼燒錢的時候,很是吃驚,再核對了ESPN給出的數據與福布斯和Business Insider的報道後,我才相信我看到的是合理的,而且斯坦福也不是最高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NCAA
D1級別的球隊每年賺上幾千萬也是不在話下的。
第二.無論是玩還是看,門檻都很高
美式橄欖球規則複雜,這對觀眾和球員來說都是一個門檻。足球和籃球也有不少規則,但足球和籃球有著非常非常簡單的基本規則和比賽目標,那就是把球弄進球門/籃筐。橄欖球不一樣,如果觀眾不知道規則的話,那麼根本看不明白球場上這群人「what
are you弄啥咧」。球場上一道道線是什麼?怎麼還能用腳踢球?為什麼打著打著就要暫停?竟然可以疊羅漢?計分板怎麼無緣無故就會改動?
橄欖球是一種上手很難的運動,對於缺乏豐厚的橄欖球氛圍的其他國家,這項運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開展起來的。美國對橄欖球情有獨鍾,橄欖球在美國有著很長的歷史,美國人民玩橄欖球就好比一個人小時候玩魔獸爭霸的3C,再後來打DOTA,出了英雄聯盟就去秒選蓋倫,打打DOTA2也是不在話下(以上所述的幾款遊戲都是同一個類型的多人在線攻防遊戲,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玩遊戲,這裡只是打個比方)。而對於一個沒有這方面遊戲基礎的人來說,是連看都看不懂的。
橄欖球的複雜規則造成了其獨特的所屬性,這是一項屬於」懂得人「的運動。對於看得懂的人來說,一場橄欖球賽可以讓坐電視機前的觀眾吃10根雞翅喝5瓶啤酒,期間把電視遙控器藏在沙發底下。
第三.特殊的自身發展
一百年前,沒有NFL,美國人玩的是英式的橄欖球。直到1930年,美國人才領悟了「我們這個打法需要戴頭盔啊」,於是開始研究頭盔。再到後來,規矩越來越多,這項鄉野間的運動也變得專業化起來。發展到今天,美式橄欖球現在依賴於專業級別的聯賽和濃重的商業活動。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總之不關我的事。橄欖球是屬於美國人的運動,而且是一項「不分享」的運動,說美國人自娛自樂也不足為過。橄欖球具有很大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專業性,也就是說一個普通中學捨得花好幾百萬美金去修自己的橄欖球場,而不一定捨得給學生分配免費的午餐。高中的橄欖球賽看起來必須要有NFL的感覺,這才是美式橄欖球。
(圖為Bud Light啤酒為2015年NFL隊伍打造的紀念款啤酒,超級想收集)
橄欖球比賽背後的商業利潤也是一個分析點,每年的超級碗就是一場廣告匯演,啤酒、汽車、零食這些產業的企業想法設法在超級碗上面露個面。商業贊助、廣告拉鋸等等經濟元素讓美國的美式橄欖球在自己設定的小圈子裡面蓬勃發展。
第四.歸屬感和榮譽感
在美國的東部和南部,人們對橄欖球的熱情達到了痴狂。地方中學或者大學的球隊就是當地人的精神寄託,每到自家學校球隊比賽的日子,所有人都瘋了,穿上統一的球衣,在主場為自己人助威吶喊,又或者約上三五好友,誰家電視大去誰家。
美國橄欖球大學聯賽(NCAA)是美國最大的體育賽事之一,其群眾基礎難以被其他國家複製,也難以被其他國家理解。
(圖為Pasadena玫瑰碗上空飛過B2轟炸機)
大賽開始前,會請當紅歌星唱國歌《星條旗永不落》,在最後一句「the land of free and the home of brave」的時候,體育場上空飛過幾架拉著彩煙的F-18,接著全場幾萬人一起沸騰,有時候總統也在這幾萬人裡面,這個場面就是典型的美國職業橄欖球開賽,只屬於美國。
先說自己,接觸這項運動已有三年有餘,如今大二,裝備式橄欖球和觸式橄欖球都打過。從深圳到武漢,一邊在自己投身進這項運動中,另外一方面也在一直努力著去宣傳這項運動。
1.既定印象
一項運動的普及的標誌可以說是被民眾接受。對於橄欖球這項運動而言,以我所在的城市為例子,許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認為橄欖球是一項很殘暴的運動,附加以死亡率高易傷殘等各種謠傳,從而敬而遠之。先說一個以前聽說過的數據,橄欖球每年的死傷率其實是要比足球低的,看似很野蠻的運動其實有著出於人身保護的許多規則,比如外接手(Wide Receiver)只允許起步後數碼(yard)前和防守者有肢體接觸,還有所有的位置都不能從背後推對手之類的,十分詳細。
大家在電視中可能更多的是看見NFL那種裝備式橄欖球,全身裝備價格高昂,門檻也高,因此覺得這項運動與自己無緣。除了裝備式橄欖球,其實還有觸式橄欖球以及腰旗橄欖球這些簡化版,與足球一樣幾近無門檻,只要一對球鞋,最多加個旗子。所以因為這些既定印象,這項運動至少在中國,即使是沿海地區,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宣傳。這是硬傷,舶來品的硬傷。
2.美國國內有著超越別國的大學體育體系
前面有前輩說到美式橄欖球算是美國人的自嗨運動,的確如此。美國一套成型的體育經濟體系很好地成為了美國運動的助推器,大學市場一直都在被挖掘被開拓,NCAA每年的比賽非常多,而且同時有等級機制,各個學校都在屬於自己水平的梯隊,能把這個如此龐大的市場有序運營,並且商業化,至少在中國目前做不到(個人看法)。這裡又要引進一個地域歸屬感問題……感覺會扯大了,留坑,有空回來繼續寫。
足球會把很多運動艹到消失 所以只有像乒乓球這樣人人都能隨便玩的遊戲才能普及下
我是個橄欖球迷
每周要看十場以上的集錦
除了超級碗
一場完場的比賽都沒看過
因為一場集錦也就30多分鐘
一場比賽從開始到結束要兩個多小時
_(:зゝ∠)_
謝邀。其實我還挺看好橄欖球運動和文化在美國以外的擴展,我認為流行起來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美國工作嘛,也跟同事討論過這個問題,其中有個60多歲的美國同事說了一個點挺有意思的。他說:「人類自古以來就喜歡各自攻打和侵略其他國家,你們中國古時候也是一樣啦(我想哇靠他還蠻懂的),NFL這運動和其相應的產業鏈很好地滿足了在不同城市美國人民跟其他城市比拼和」戰爭「的慾望」 我覺得挺有意思,然後我說「怪不得裡面的球員收入那麼高,原來他們在解決美國內部的不和和在維和的角度看起了關鍵作用呢!」。
沒足門檻高。NFL在美國本土火,NFL也不會像NBA那麼積極的開拓海外市場。就那麼簡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