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國產車到底有什麼好處?


1、支持自主品牌的發展,能使自身技術儘可能不受制於人,突破外方對某些核心技術的封鎖;當然相應的價格也不會受制於人,不需繳納高額的技術加盟費,而且可能獲得自主定價的主動權;

2、90年代普桑、捷達、富康車市絕對的老三樣車型 ,都賣到20多萬,如果沒有國產車通過價格衝擊搶奪市場形成一系列競爭,合資車價格不會下降如此之快;

3、最重要的一點,品牌是市場競爭的利器,也是推動國內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

現代經濟的競爭已經從產品競爭的時代轉入了品牌競爭的時代。在國際市場上,因為產品越來越同質化,產品之間的物理屬性已經相差無幾,產品之間的競爭優勢已相當小,而品牌則不同,能給人以心理暗示,能滿足消費者的情感和精神寄託。所以品牌不僅帶來產銷量的不同,而且還能產生巨大的溢價收益(自主品牌某些車已經能比肩甚至超過同級別的合資車,但是價格上不來!!)

在現代經濟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品牌已是跨國公司作為控制和配置資源、搶佔和控制市場的利器。總之,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過程,就是其與國際汽車巨頭品牌的博弈過程,未來幾十年內,中國能否誕生世界級的跨國汽車企業,能否培育出自己的全球知名品牌將是中國汽車工業成敗的一個重要標誌!!

==============================================================================

順便推薦一篇最近的文章

【說客】還要不要發展自主品牌?

汽車行業是否有必要發展自主品牌的爭論並非新課題,而是一個爭論已久的偽命題。尤其是在上世紀80年代引入外資並大獲收益之後,加之中央層面對此一直保持緘默,發展自主品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變得令人尋味。後隨著民營資本的進入,吉利、比亞迪等逐漸走上舞台,主流聲音呼籲建設汽車強國的思路和願景才逐漸清晰和強烈。儘管如此,異見並未完全消除,圍繞於此展開的口水仗屢有發生。

最近的一次發生於4月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的汽車夜話上,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篤定全球市場理論,再次詰問:「在電視、服裝等行業很少提到自主品牌,只有汽車天天喊自主品牌,最後汽車老闆都不知道什麼叫自主品牌。」這是繼2005年「何龍之爭」(前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就龍永圖偏狹的自主品牌理論進行了反駁,並引起業內持續的辯論)後,龍永圖至今依舊堅持認為「搞自主品牌不是目的,發展中國汽車產業,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價廉物美的汽車消費品,滿足整個市場對消費品的需求,這才是目的。」

不過,根據五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上汽進行考察時作出的指示,包括龍老在內的一些對發展自主品牌不以為然甚至唱反調的人士今後可以消停了。

5月24日,出席亞信上海峰會後,習近平便赴安亭考察了上汽乘用車,但並未參觀緊挨著的上海大眾。在參觀過程中,習近平主要談到了兩點:一、中央已做出決定,公務車都要用國產車(「國產車」這一概念是消費者對本土自主品牌汽車的習慣稱謂,而非包括在華實現國產的外資品牌車型,習近平所指的也正是業內所稱的自主品牌汽車);二、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對於第一點,根據之前一系列的政府公告和政府採購行為已經明了。第二點中提及的強國論則是對是否發展自主品牌的爭論一錘定音。其中傳達出兩層意思:1、不滿足於汽車大國的地位,而是要通過發展壯大自主品牌建設汽車強國,沒有自主品牌,遑論汽車強國;2、堅定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

龍老所堅持的市場論調,其實就是以巴西為代表的部分國家所正在遵循的汽車發展模式,這些市場沒有本土汽車品牌的概念,整個市場包括整條產業鏈的上下游均被外資品牌完全壟斷和滲透。過去那麼多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也一直缺乏堅決扶持自主品牌發展的決心和意志,這從整個產業的頂層設計以及產業政策的制定可窺見一二。之所以會出現政策的搖擺,主要就在於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蓬勃發展後製造了市場幻覺,以為憑此照樣可以收繳稅收帶動就業——外資在同樣為中國創造GDP,但市場繁榮假象背後卻完全忽視產業安全的概念。

整車製造領域,外資通過組建50:50的股權設定,在中國組建合資企業,這看似對等的合作關係,其實背後存在完全的不對等,中方除了提供市場,品牌、技術以及供應鏈都被外方攥在手裡,話語權存在天然的不對等與失衡。如今,汽車電噴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ABS、微電機、安全氣囊等核心零部件產量幾近被外資完全壟斷,合資企業外方通過對供應鏈的絕對控制,所攫取的利潤總計遠遠超出50%的股權比例,而這部分流失的利潤,因為被供應鏈分解,中方還很難掌握具體數額。反觀合資企業的中方,產業配套能力在十餘年來無明顯的突破性發展,就當下而論,外資進入中國汽車產業無論是從深度還是廣度都已經超出合理的範圍。如果任由繼續下去,而不注重對自主品牌的扶持,那麼偌大的市場和產業無異於拱手讓人。雖然我們可以藉助龐大的市場規模享受到股權帶來的那部分紅利,但如果完全忽視自主品牌建設,整個產業無疑將徹底空心化。再加上如今IT對汽車產業的逐漸滲透,汽車日後作為一個移動終端也直接關乎國家信息安全,這在另一層面凸顯發展自主品牌的必要性。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在他的《汽車強國論》中用大飛機的遭遇與汽車行業做了類比:1970年代初,當空客公司第一款客機A300還在襁褓之中,中國「運十」項目就已上馬,並於1980年試飛成功,到1985年「運十」已經飛了130個起落,其性能堪與空客比肩。但之後居然因為中美「麥道」合作項目等種種原因,把「運十」項目停了下來。然而,與美方前後十年的合作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希望獲得的大飛機技術,到2007年中國不得不被迫重啟大飛機計劃,然而過去20多年的黃金時間已經白白浪費掉了。中國市場幾年前就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這些年因為「市場換技術」這一還不被官方正式承認的指導方針以及對支持發展自主品牌的信念不夠堅決,也讓我們在發展自主汽車的道路上猶疑多年,錯過了多年的黃金時間。這些年,本土車企一直硬著頭皮迎頭追趕,雖然差距尚大,但藉助市場規模龐大,消費需求多樣化這一有利優勢,也並非沒有機會,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目前一系列的利好已經將這個產業推進到了產業化的前夜。

龍老一廂情願認為只要為消費者提供價廉物美的汽車,不論是自主當道還是外資主宰,對市場或者消費者而言並沒有什麼差別。事實上,自主品牌沒有一席之地,對消費者其實也是一種傷害。簡單說,過去幾年,如果沒有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資車型僅車價這一塊就不會降的這麼快,因為合資企業的產品定價權基本都被外方所主導。此外,汽車在中低端市場的普及速速也會大打折扣,市場的競爭也不會像今天這般激烈,外方一些在國外早已淘汰的平台技術很可能仍是高額利潤的生產機器。所以,是否發展自主品牌沒有討論的意義,如何做強自主品牌才是有價值的課題,最好將這一課題上升到幾大中央主管部門的日常議程表上。


省錢
——先去車間處理點問題,晚上
———————————————————————————————————————————
額,咳咳,好吧,本來打算偷個懶,就不說那麼多了,結果被人揪出來了,那就說一點吧。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
「支持自主品牌車到底有什麼好處?」
———————————————————————————————————————————
這個問題其實是有著一定情緒色彩在裡面的,我本來打算理性的分析一下,可是寫著寫著就熱血沖腦了,那就索性當一回憤青吧
———————————————————————————————————————————出於某種不為人知的原因,我們國家對進入中國的外資車企有一項政策,政策的準確表述我忘了,意思是這樣的「進入中國的外資車企,必須與中國本土車企進行合資,並且股比不能超過50%」,人輕言微,我不敢妄自評判這條政策是英明或者愚蠢,但它成功的塑造了目前中國的汽車產業生態,感謝這條政策,我放佛看到了清末時候中國的境地:
各大外資品牌的車在中國大行其道,外資車企視中國人如待宰豬狗,態度囂張傲慢,看看最近的速騰短軸,翼虎斷軸,簡配風流行,不一而足。
而本應該扛起中國汽車產業大旗的各大國企(一汽,東風,上汽,北汽,廣汽)完全成了外資車企的買辦,跟在一幫外資車企後面攻城略地,搖旗吶喊,(其實我還想再加上一個阿諛諂媚),合資,新廠,新車型,鈔票,我們的國企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就是如此,本是中國汽車人的脊樑的他們,早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使命,熱衷於拿來主義,去他媽的研發,去他媽的自主,老子只要錢!錢!錢!從1985年中國第一個合資車企-上海大眾成立以來,已經快30年了,這三十年的時間,中國五大汽車集團帶給我們了一堆在車頭上打著別人的車標,車尾上綴著「一汽XX」「東風XX」「上海XX」「北京XX」「廣汽XX」的車,唯一一個勉強可以稱得上是自主品牌的紅旗在花了國家100多億之後卻成了一個「此車只應天上坐,大路那得幾回現」的面子工程。而日本呢,韓國呢?日本就不用比了,雖然二戰戰敗,但至少底子是擺在那裡的。拿韓國來說,以現代為例,現代汽車70年代起步,同樣是舉步維艱,依靠福特的技術在美國人的幫助下造出了自己的「小馬」牌汽車,相比他們,我們要好得多,在1958年就依靠模仿克萊斯勒造出來紅旗,但在80年代後,我們開始走上了合資的道路,跟別人合作造別人的車,而現代是跟別人合作造自己的車,當我們羨慕的看著街上偶爾疾馳而過的桑塔納的時候,現代的「小馬」已經馳騁在美國的土地上。90年代,我們的各大國企看到上海大眾的光輝榜樣,於是紛紛走上合資這條看上去無比輕鬆的賺錢之路,而現代已經獨立開發出了屬於自己的動力總成,至此,我們的各大國企沉迷於合資,不思進取,而韓國人則開始按照自己的意願造著自己的車在全球攻城略地。兩個國家的汽車產業差不多同時起步,30年後,一個國家的品牌贏得了世界上各大車企的尊重,而另一個國家成了世界各大車企的提款機。人傻錢多速來,我想這也許就是他們在對中國市場最精簡的描述。

這實在特么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我時常在想,如果當年沒有那條政策,進入中國的外資車企可以合資可以獨資,那會怎樣呢?也許中國的很多車企會死掉,但我想必定會有車企活下來,並且活下來的必定會成長成世界級企業,中國人在絕境下可以爆發出來的力量永遠都會超乎世人的想像,可惜的是,我們已經沒有了當年那種在朝鮮跟美國人死磕的勇氣了。


你問我支持國產車(自主品牌)到底有什麼好處,我的回答是,我不是羅永浩,但我有情懷,我希望有一天它們可以讓我感到驕傲。


知乎上看到過類似的問題,找不到了。其中有一個回答提到這麼一句,大概意思是保護國內產業,減少了晚上走夜路被失業工程師打悶棍的幾率。

當然,工程師可能跳槽去外企,但是絕大多數產業工人就沒這個機會了。

支持國產車,或者國貨云云,應該是理性支持。所謂理性支持,我的理解就是在性能、質量一致的條件下,優先選擇國貨。在差不太多的情況下,多考慮國貨。但是如果國貨自己不爭氣,那就去他NND……

盲目支持國貨或者盲目相信洋品牌都要不得~


可參考 手機 或 高鐵

支持國產車對個人消費者沒什麼好處甚至有害(花大錢買了爛車還被人嘲笑),但「買國產車」這一行為是有 外部性 的。即如果所有人都買國產車,國產車發展,掌握了核心技術,可降低成本,惠及更多人,最後還是對自己有利。

因此這樣的事情更應該由政府主導,政府應該推動對國產車的支持。

最好的例子就是手機行業。假如沒有華為、小米、聯想等國產手機,那麼我們就只能用蘋果或三星,暫不說質量怎樣,性價比是很低的。因此沒有國產手機,智能手機的普及率肯定會降低很多,移動互聯網也不能像現在這麼熱。

但手機和汽車行業不同的一點在於,手機行業的壟斷並不多,技術壁壘也「相對稍低」,因此國產手機們基本是「靠自己」突破了進口手機的限制。而汽車行業就很難了,正如高鐵一樣,希望能有更多國家級別的支持。


說了那麼多,給你們總結一下嘛。。。。
你們打著愛國的旗號無理性的支持國產車,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們賺錢了。。。然後國產車老總,高管,中層的獎金上去了。。他們可以買非常好的純進口的寶馬和賓士了。。呵呵
你先看看這些國產車老總自己都開什麼車,家人都開什麼車。。你就明白了。。。
他們一家開著進口高端車,忽悠你去愛國買國產車。。呵呵


國產車和合資車差距有多大?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支持國產車如果是國家戰略層面來說,樓上幾位已經說的很全很好了,不過作為消費者來說,真的只有兩個字:扯淡,如果購車標準到了10w以上的話。別拿觀致說話,我去過試駕,異味噪音差太多,和同價位速騰科魯茲沒有任何競爭優勢,何況又殺出來了昂克塞拉。如果預算低於10w,還是可以考慮下國產,不過勢必要面對第一年配置性能很滿意,第二年還能接受,第三年今天這壞了,明天那異響了,維修費大於保費或者被維修折磨的無奈的情況,據我所知,同價位國產車真的做工普遍不如合資車。如果預算比較高,沒人會買H7吧,其他的還用什麼國產車破30萬嗎?!國產車按現在的趨勢來說還需要5-10年才能逐漸和合資車相媲美,另外,真的不想吐槽那些車企領導了,那麼多優秀設計師,那麼多設計投入,效果呢?這抄豐田,那抄大眾,再看看通用,再學學寶馬,價格就對一個跑不到140不用那麼考慮空氣動力學的車來說用上自己的好設計就能有那麼大影響嗎??

手機打,沒排版,晃壞了觀眾別來打我,嘿嘿。

國產車仍需努力,加油。


汽車產業是一個超級大的產業,涉及能源,鋼鐵等等國民支柱性產業,支持國產車或者國內生產的車,就是支持國家的繁榮,支持就業,支持經濟發展,所以題主你說呢?


我接觸了不少國內主機廠,會有點感慨,既有不知廉恥抄襲其他品牌外形內飾的,也有專心搞技術做車的,對於前一個要鄙視,後一個要支持。
其實自主造車真難,假設你是某自主品牌車廠的老闆,真心想造一輛高品質的車,你會發現行不通。對零部件供應商的話語權和合資車廠不是一個級別,如果堅持用大牌供應商的產品,最後售價必定超過合資車,那不是作死嗎?觀致就是例子,很多人說挺喜歡觀致,再降點價就好了,可他沒法降了,難道虧本賣。
所以你會發現只有先把量做上去,採購才有話語權,才能圖謀更好的品質。可怎樣先把量做上去,這就各顯神通了,有用怪招的,有用狠招的,經過這些年打拚,終於有些量上來了,但還不夠,與合資車一樣價格也是死,繼續想招吧,或者哪天國內供應商進步了,給自主品牌優惠價,才能迎來翻身,任重道遠啊!
希望給自主品牌多點關心,少點譏諷,都不容易。就像你兒子創業開廠,你會買他的產品還是買進口高檔貨,全在於你愛他有多少。遙想當年國產手機何等醜陋,經過這麼多年耐心支持,才有了今天華為ov等的抗衡之力,汽車之路更艱難漫長,但會有那麼一天……


國產車企賺錢了,國家稅收高了,趙家人就會放慢對平民割肉的速度;車企員工收入高了,就會花錢更從容,帶動其他相關人員的收入,比方說理髮店小吃店便利店等等等等;還有一點很實在的就是,國產車便宜,不僅自己便宜,還拉低了合資車的價格。


這個要看倡導的是些什麼人了。
正常情況下,在本國某一產業處於發展階段,而國外相對成熟的時候,支持一下有利於這一產業的成熟,但是多數情況下並非如此,尤其是現在,只是一些商家的噱頭吧了,過分的呵護並不能使產業成熟起來,比如眾多的央企。
人們喊著或者實踐去支持國貨,更多的時候只是一種情緒的發泄,買東西不就是為了開心嗎?


就好比支持本國乳業,然後。。。。。。。。。。。。。。。三鹿


價格便宜配置高,雖然質量還有待提高。

娶個老婆後半輩子就不能換了,買個車為啥要開幾十年,我就想兩年換一次。國產車價格便宜而且還配置高,首選。

另外也能促進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


可以義正言辭地用愛國掩蓋沒錢


我的觀點是:對消費者而言沒好處。
有人說省錢,這個真心不敢苟同。買的時候可能會省錢,但是維護保養尤其是脫保之後的維護保養~~~
逼迫合資品牌降價就更是呵呵了 合資品牌二三十萬三四十萬的為數相當不少,國產?二十萬算是天花板了。國產車不知哪款能逼迫雅閣從30W腰斬?逼迫皇冠砍三成?
商人全是逐利的。能賣30萬絕不賣29萬9。國產廠商也很明白自己的水平究竟如何。要真是產品好到境界,那定價絕對貼著合資進口甚至比它們還要更高些。。。比如現在已經有這苗頭的榮威I6 GS8 等


支持中國人有什麼好處?

那些人對中國人自己好么

太君

我是良民

這邊走

我帶你去抓八路

村裡有花姑娘

日本車就是好

省油又省心

一說抵制日貨

日粉水軍們就讓人摔手機 掰身份證

什麼不如抵制蠢貨啊;

電腦里,汽車裡都是日本配件啊;

領導開的也是日車啊

再不濟來一句

中國人殺中國人更多啊


大家都知道為什麼要支持國產

大道理誰不會呢?

一看知乎汽車板塊推薦的車

一水的都是日本車


只想說


理想也不值錢了


我支持國產車,但讓我買我不會去買,起碼現在不會,因為我不會拿我的生命去支持! 這麼多國產廠家用愛國情懷讓一群憤青買國產車養活他們! 可是自己的安全性能真的很差! 還有什麼無腦憤青說買國產車是救國的表現,我買進口車關稅交的更多也是給國家的,我厭惡那種用愛國情懷的讓人買車的廠家! 我國人民拉的屎讓你吃 你吃嗎? 哦?你吃?我反正不吃! 不過現在國產車正在進步,等它完善了我才會考慮買國產車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浙財大教授@謝作詩 的「低收入者可以幾人合找一個老婆」的觀點?
北京房價能降嗎?
碧緹福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從經濟學角度上看,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貨幣, 這個世界幣的模型應該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過去十年間,油條的價格上漲了 5 倍,而巨無霸的價格只上漲了約 60%?

TAG:汽車 | 經濟學 | 國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