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東尼奧尼的紀錄片《中國》中有一段描寫高齡產婦實施針灸麻醉的剖腹產情節,這種治療真實存在過嗎?


「針灸麻醉」騙局現形記

作者:京虎子

之一:BBC上當記

2006年(第四屆)北京國際科教影視展上獲得最高獎項的是英國BBC製作的《替代療法:針灸》。這是BBC科學頻道拍攝的三集電視紀錄片。BBC是英國公眾電視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視台,它拍攝這個關於針灸的紀錄片,足以說明中醫之成就。

紀錄片播出後,380萬人看了,頗有反響。從1972年尼克松訪華開始,中國的針灸已經在國際上取得了很大的認可,可以和印度瑜伽相比,是中國文化在海外最突出的代表。BBC這個紀錄片系統地介紹了針灸的妙處,讓英國觀眾在鏡頭下看一看針灸的效果,耳聞為虛眼見為實,不由你不信。

尤其是其中一段,心臟手術不用麻藥,只憑在扎了內關、合谷、雲門3個穴位一共6根針就成了。匪夷所思呀簡直是,徹底把英國人鎮住了。 BBC也不容易,2005年到中國,要拍針刺麻醉,先到了北京,一打聽,竟然沒有一家醫院做針刺麻醉,這是怎麼回事?中國人自己都不愛惜自己的寶貴遺產?

沮喪之際,有高人指點:中國的希望在上海,何不到上海去找?

BBC半信半疑到了上海,在英國領事館某參贊的幫助下,找到復旦大學針刺原理研究所,然後找到施行全球第一例針麻心臟手術的仁濟醫院,發現這裡才是針刺麻醉薪火相傳之地。

接下來找到需要做手術的病人,全程記錄,從病人手術準備階段始,到病人出院那刻終,攝像機24小時晝夜不停,連續拍攝四五天,力求客觀真實,證據過硬。

病人是來自安徽農村的21歲姑娘小陳,麻醉師是王祥瑞,擁有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導等等頭銜,最好看的頭銜有兩個: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重危病專家委員會全國常委、中華針灸學會針刺麻醉理事會理事,看得出此人西醫出身,兼中醫之長,乃一代中西醫結合之名家。

手術之中,王祥瑞用手指碰了碰病人的額頭。幾秒鐘後,病人睜開眼,對著頭頂的攝像機鏡頭,微微示意。這表明病人是清醒的。術後病人接受採訪:「整個手術中除了人有點迷迷糊糊外,只聽到叫我『一呼一吸』的聲音,一點也不覺得痛」。

四個字:非常成功!

BBC猶在得意,突然有幾位跳出來質疑,有人說你們這紀錄片怎麼跟中醫廣告片似的,有人說你們這是在誤導觀眾,更有人說你們這裡面最大的噱頭也就是心臟手術用針刺麻醉有問題。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病人確實沒有感覺到疼痛,但也不是證明始終清醒,在體外循環之時才睜眼,而且小陳姑娘說手術中迷迷糊糊的,針灸可以讓人迷糊? 這麼一質疑,就發現了內幕。原來在進行針刺麻醉之前做了兩件事,【一是給小陳輸了三種葯】,一為芬太尼(Fentanyl),此葯是一種分子結構與嗎啡類似的止痛藥,作用為嗎啡的50到100倍,是麻醉中常用的輔助藥物之一,另外還用在癌症病人的止痛上。什麼樣的癌症疼痛要用此葯?答案是其他葯不能控制的疼痛。可見此葯之厲害。二為氟哌利多(Droperidol),此葯具有強效鎮靜和鎮吐作用,為抗噁心嘔吐葯、全麻輔助葯和神經安定葯,尤其防治嗎啡鎮痛引起的噁心、嘔吐。其三是咪達唑侖(Midazolam),具有抗焦慮、鎮靜、安眠、肌肉鬆馳、抗驚厥功能,用於治療失眠症,也用於外科手術中誘導睡眠。

這三種葯一上,小陳姑娘在迷迷糊糊之中對疼痛的感覺非常地不敏感了。她手術開始時是處於睡眠狀態的,王祥瑞碰她額頭時,是算計好她醒了。請看之後的情況:王祥瑞的臉上現出一絲微笑,肢體語言終於略微鬆動,手術室氛圍瞬時變得熱氣氤氳。在此之前他非常緊張,因為很可能小陳沒有醒,這不就穿幫了嗎。

當然靠這三種葯,不可能一點也感覺不到疼痛。【於是還幹了第二件事:在胸部注射了大量的局部麻醉藥。】

從照顧病人的角度出發做一些不必要的全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是醫學上的人文關懷,但是這樣的成本很大,需要更多的麻醉師,於是就發展出了介於兩者之間的局麻加鎮痛葯的辦法,讓病人在手術中迷迷糊糊,但用不著像全麻那樣大動干戈,仁濟醫院使用的就是這個辦法,當然他們不是為了減少成本,而是為了玩針刺麻醉的把戲。

讓我們看看七年後也就是2012年王祥瑞接受《解放日報》的採訪,他說【針麻手術很累,為防意外,需全程盯緊病人。全麻裝置備在一旁,隨時應急,萬一病人感到疼痛,呼吸急促,就能立即氣管插管改為全麻。】

少說一句天長地久,他這段話道出了這次麻醉的危險性和沒譜性,咱們就算針刺麻醉有效,按王大專家的意思,針刺麻醉屬於時靈時不靈,既然這樣幹嘛不直接用全麻,反正也準備了,還免去這一通累?

這就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為了在外國人面前顯示中醫的偉大,走了一招險棋。

找小陳姑娘,因為她只有21歲,身體好,而且還是農民。農民,只有農民,才是中西醫結合的冒險者。

這個報道中還有一段很有意思:「假設原來一台手術需要全麻藥、鎮痛葯、鎮靜葯、肌肉鬆弛劑等,那麼針灸加入後,只需少量鎮痛葯即可。原本幾萬元的手術費中,麻醉藥費用佔去七八千元,針刺卻只需150元。」

首先,明人不做暗事地承認用了鎮痛葯。可是2006年報道這個節目獲獎時,《中國青年報》等媒體是這麼說的:「整個手術過程完全靠扎在腳上的兩根銀針鎮痛」。不知道是誰打誰的臉。

其次,這段話道明了為何進行針刺麻醉,是為了減少費用,如果針麻真有效,確實可以大大減少手術中的醫療費用。對於小陳來說,很有吸引力。而且院方確實這樣做了,紀錄片里照下來交費的場景:用全麻的話要交32000元人民幣,小陳實繳13000元,省了19000元!

慢點,我是不是小學數學沒學好呀?上面說了麻醉藥費用佔去七八千元,怎麼到小陳這裡成了19000元?而且32000元的費用里全麻費居然佔了一多半,她還住了7天院,住院費和怎麼麻醉沒關係吧?

有兩個可能,一是32000塊醫療費裡面醫院的成本最多13000塊,利潤高達146%。二是院方為了感謝小陳,予以大規模減免。不管哪種可能,醫院都太孫子,應該倒給人家錢,人家這不僅僅是為國楊威,而且冒了一次生命危險,局部用了不知道多大量的麻醉藥,是否中毒,有沒有後遺症,現在人在何處都不知道,這就是找農民的好處。蒙BBC我沒意見,他們從他們那太子那兒就是科盲,但對人家農民要有點良心,這13000塊對於農民來說不是小數字,仁濟醫院就收得那麼坦然?

針麻不靠譜的事我上大學的時候就見到了,同宿舍一哥們到三院去拔牙,大夫說你是本校學生就要為中醫做貢獻,過兩天老外來看針麻拔牙,你多忍兩天,咱們今天試試效果。

醫學院的學生當然要有獻身精神了,那哥們同意了,針麻試了一下,效果非常好,一點都不疼。

到了准日子,他去了外賓也來了,針麻,拔牙,媽呀,疼死了!

關鍵時刻針麻掉了鏈子,怎麼辦?

我那同學想起祖國醫學的榮譽就系在他肩上了,於是咬緊牙關,面帶微笑地來了一場無麻拔牙。

我說這個故事的意思是鼓勵眾多熱愛中醫支持中醫的朋友,挺中醫靠行動,不要麻煩農民兄弟姐妹了,也不要再弄虛作假了,大家挺身而出,叫BBC再來一趟,做一次真正的針麻心臟手術,讓他們看看鋼鐵是怎麼煉成的。

之三:針灸麻醉的科研之路BBC的獲獎原由

2007年底,國家973項目「基於臨床的針麻鎮痛的基礎研究」啟動,項目分為7個課題,參加單位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首都醫科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浙江中醫藥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等10餘所大學及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任首席科學家。此項目前兩年的經費就高達1205萬。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承擔子項目「基於心臟手術的針麻鎮痛理論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獲得經費300萬元,王瑞祥為課題負責人。

中國現在富了,在科研投入上全是大手筆,相比之下,當年艾滋病初起時我們純屬叫花子。咱有錢了,就可以幾千萬砸在針麻上,可以每年給王瑞祥60萬,讓他把騙術改進得完善一點。

看一看題目就知道了,研究的是針麻鎮痛而不是針麻麻醉。鎮痛和麻醉不是一個概念,這個【973項目實際上已經否認了針刺作為麻醉藥的替代物,而將其作為麻醉劑的輔助葯鎮痛葯的替代物】。這一點和王瑞祥的那個騙局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也說明假的真不了。覺得針刺能替代麻醉劑的,請和國家科技部辯論去吧。

……針刺麻醉是中醫領域得到應用最廣的一項,請看上文引用過的同一篇報道。

針麻專家、曙光醫院副院長的周嘉教授介紹,【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大約20年的時間裡,全國做了大約200萬例針麻手術。能想到的一切部位,從頭到腳,但凡開刀都用針麻。】

平均每年10萬例針麻手術,前後20年,算得上一項大規模持久的應用,那麼為什麼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停止了,只剩下上海五家醫院還在做:華山醫院的針刺複合麻醉下顱腦手術、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腎移植手術、眼耳鼻喉科醫院的新喉再造術、仁濟醫院的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及肺科醫院的腫瘤手術?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是過去二十年全中國醫療水平大幅度落後,除了上海這五家醫院外不會做針刺麻醉了?這是不可能的,過去二十年,中國整體醫療水平算大幅度提高了,怎麼可能連赤腳醫生都會的針刺麻醉也不會了?

是全中國的醫生聯合起來反西醫?更不可能了,有副部級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那個牌子,衛生部長剛剛說要培養大批中醫,不會西醫也沒關係。

還是周副院長,一語道破天機:「不少病人感到,手術時仍然很痛。」

這一句頂200萬句,針麻手術之所以消聲滅跡了,就是因為不靠譜。上海這五家是當遺產留住,準備蒙外國人的。

針麻就說到這裡,關於針刺鎮痛在後面會講。

這一節結束之前,亮一亮虎某人與針刺麻醉的淵源。

韓濟生院士不僅是我的生理課老師,我大學第一個暑假便到韓老師的實驗室參與關於針刺麻醉的科研,是我參加的第一個科研項目,算是我的科研啟蒙吧,所以虎某人也算出自韓老師門下,針刺麻醉科研的骨灰級人物。哈哈,中醫粉居然說我不懂,我懂的時候你們還不知道在哪兒那?

後來上研究生、搞科研、出國,漸漸理解了應該怎樣做科研,理解了試驗設計的重要性。回頭看看當年參加的那些針刺科研,在設計上很不完善。這是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在針灸科研上的普遍問題,在試驗方法、在對照上等等都存在著漏洞,其結果自然就不可信。

想當年,韓老師年富力強,記得有天電視台來實驗室拍攝,我等眾人端坐,在攝像機前聽韓老師講課,聽到會心處,虎同學覺得耳朵發癢,不由自主摸了一下,被抓拍了。韓老師看了樣片後高興得拍著我的肩膀誇:真實,後生可畏。

此情此景,猶如昨日,然針刺麻醉已然昔日黃花。

悲乎!虎某人要找個無人處為針麻痛哭一場,待干淚水後,再與諸君談針灸之源流。

……那麼針麻到底有沒有作用?

1973年9月《讀者文摘》刊登了邁克爾·狄貝基(Michael DeBakey)的文章,做出了解釋,使西方人理解了針麻,讓針麻沒有走出中國的國門。

狄貝基在上海觀摩了一位21歲的男性病人進行了針麻開胸手術,這次的確是開胸手術,他的回答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以前觀摩針麻的美國醫生都不是正經的外科醫生,在他這種外科醫生而且是心臟病專家眼中,沒什麼新鮮的。

一言滅了一群人,太狂亂,可是那群觀摩過針麻的美國醫生沒一個敢頂嘴的。

活到99歲的狄貝基是現代心臟外科手術治療的創始人,一生做了超過6萬起手術,在活著的時候就成了醫學界的傳奇人物,是二十世紀偉大的醫生之一。在他面前開胸,已經是班門弄斧了,還敢整花活,那是小鬼見到閻王了。

之六:針麻真有用,還用局麻做什麼!

當年閉關鎖國,做手術的哪裡知道來觀摩的這美國老頭是本行的師尊?

手術開始之前,狄貝基看到醫生拿一管葯就要往胸骨扎。「請問,這是什麼?」 局部麻醉藥。 手術做完了,狄貝基問大家:「局部麻醉藥用得多嗎?」 諸位回答:「常用。」 「為什麼用?」 諸位爭先恐後地回答:「不用得話手術刀切開皮膚的時候病人會感到疼痛。」 哦,也就是說針麻對皮膚的痛覺不管用。狄貝基一笑,不再問了。 在文章中,他說:「如果我在每個手術中也這麼干,針灸就沒有任何神奇之處了,因為很多年以前我們用局麻而不用全麻的時候就是這麼乾的。」 也就是說,局麻藥就夠了,針麻是多餘的。有本事不用局麻做開胸手術,看看管用不管。

對於開胸手術中病人還能自主呼吸,狄貝基也做出了科學解釋,後來王祥瑞讓病人練腹式呼吸就是這麼乾的。

閉關鎖國就會出事,因為沒有人知道這老頭的底細,因此說話不注意。老頭又問了一下:「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針麻外科手術?」

負責招待的人哪裡想到這老頭的狼子野心,沒過腦子就回答了:「哪兒呀,大多數人根本受不了。」

老頭再問:「多少人受得了?」

那位回答:「各地不一樣,願意嘗試的的在7%到30%之間。」

覺悟太低,怪不得中醫日衰,有毛澤東思想、政治挂帥和革命熱情,居然還有70%到97%的人怕疼?

為什麼多數人怕疼,少數人不怕?和思想沒有關係,和痛閾有關。

在沒有麻藥之前,不管貴賤,做手術唯一的辦法是忍著。甭跟我提針麻,針麻出現在1957年。在長期的無麻手術中,醫生們發現多數人怕疼少數人不怕疼,這是因為人們對疼痛的耐受能力不同。在沒有實現個體化醫療的時候,打麻藥就只能按最怕疼的劑量,因為大多數人都麻藥都過量了。

體會到這點是來自拔牙,以前牙有毛病,能做的就是拔了,有的人拔的時候大叫,有的人拔的時候一點疼痛都沒有。

洋人大夫初到中國後,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中國人怎麼這麼不怕疼,不是所有人都不怕疼,而是不怕疼的人很多,居然有人肌肉切開了骨頭鋸斷了,依然躺在那裡也牙也不咬一下。

爾等蠻夷哪知我中華功夫,這是關老爺留下來的刮骨療毒神功。關公刮骨療毒之事,先有陳寅恪先生論證華佗乃印醫來華,後有伍連德先生認為麻沸散就是**,刮骨療毒靠的是**,所以有了毒癮的關公才走麥城。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關公生來不怕疼。

被中國人稱為伯駕的Peter Parker在1843年在華做了一起乳房切除術,當年還沒有麻藥,手術過程中病人絲毫沒有疼的樣子,手術完成後,病人一躍從手術台上跳下來,向伯駕深施一禮,款款走了出去,就像沒做過手術一樣,剩下伯大夫呆若木雞。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呀?

這是一個長期被精神閹割的民族,屁民能做的只有不怕疼,這樣板子打在屁股上的時候,刀砍到脖子上的時候就不在乎了。

作為觀摩的針麻手術從開始到結束,病人都是選來的這種不怕疼的人,這才是針麻功夫之中的王道。是外國人猜的嗎? 不是。開放之後,中國醫生到美國,人家還記得針麻這事,一問就把國賣了:那會告訴老外輸液是葡萄糖,其實裡面放好了鎮靜葯,手術之前肯定給麻醉藥。最出色的是找到一位一點疼痛感都沒有的病人,故而在手術中通過翻譯和外賓談笑風生……針麻已問世50多年,始終只在中國大陸流行,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列位中醫粉絲,需要你們的時刻到了。回家去,用針用錐用刀用剪,看看是否不怕疼,如果試出真的不怕疼,火速去上海,找到那五家醫院,之後無局麻無鎮痛但開刀而已,讓老外看看中華又一神功、義和團刀槍不入升級版:刀槍不疼。

針灸之七:減針 (2013-02-07 09:50:11)

當年做針麻手術和其他事情一樣,講究大躍進,沒條件創造條件,大中小醫院一起做針麻。一開始用幾十根針,把和疼痛有關的穴位都紮上,之後不斷有人減針,最後居然減少到只需要一根針。

平心而論,如果不減針,走多穴位聯合鎮痛的道路,也許能摸索出一套用針刺替代鎮痛葯,作為麻醉藥的輔助手段,這樣雖然不如針麻那麼神奇,但也不失為一項很了不起的成就,因為鎮痛葯的副作用和成癮性很嚴重。此外還有上一節說的,利用針刺作為手段,分辨不同人的痛閾,從而有針對性地使用麻醉藥和鎮痛葯,會大大減少這些葯的用量,對醫學都是不小的貢獻,也體現了中國傳統醫學對現代醫學的幫助和貢獻。

但是,急功近利、投機取巧使得針麻成了一場騙局,各地不是在認真研究針麻和針灸鎮痛的效果,而是在研究如何巧用局麻藥和鎮靜葯來玩針麻的戲法,這種戲法也許蒙得了一時,也許蒙得了國人,就如同義和團的刀槍不入在洋槍洋炮前現形一樣,遇上狄貝基這種明眼人,一下就戳穿了。 其實,戳穿騙局用不著洋人,刀槍不入很容易戳穿,只是不想揭穿罷了,當地中國的很多事,當今與中醫相關的很多事都是如此,我前面說過,缺少的只是一點點勇氣,缺少的只是一點點求是精神,缺少的只是對歷史、對國人、對良心的誠實。屁股上長個小尾巴沒什麼,那是一種返祖現象,切了就是了,否則穿著衣服還可以,一旦進了澡堂子,還是讓人笑話。

加拿大心理學教授巴里·貝葉斯滕(Barry Beyerstein)是科學懷疑論的大師,方舟子的前輩,認為針灸不是騙術,但沒有那麼神奇。他曾經觀摩了一次針麻手術,在手術過程中,病人突然胡言亂語般地說開了。貝葉斯滕問她在說什麼,在場的醫院方面的翻譯說她說感到痒痒。

手術結束後,貝葉斯滕自己的翻譯悄悄告訴他,病人說疼得受不了了,求醫生止疼。

用大量鎮靜葯的效果顯示出來了,病人在藥物的作用下夢囈般地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掩蓋了麻醉無效的真相。

《華爾街日報》有一篇報道:當外賓問到為什麼針麻對一位病人無效時,中方的回答是因為他出身不好,家庭成分富農。

麻藥的出現就是為了解除在手術中的疼痛,是現代醫學的一大進步,也是我們比我們的祖先所能享受的文明成果之一,可是在麻藥出現一百多年後,在止疼已經很成熟的情況下,還有這類讓病人在手術中忍受劇烈疼痛的事情發生,算不算文明的倒退?如果這種事情出現在您的家人或者您自己身上,您無怨無悔嗎?

被稱為疼痛醫學之父的約翰·伯尼卡(John Bonica)1973年作為第一位美國官方醫學代表來華對針刺麻醉進行評估,事後發表三篇文章。

首先,他證實了狄貝基所了解到的,針麻手術普遍用硬膜下麻醉。其次據他了解,此前七年,針麻手術在外科手術中的比例最多達1%。之三,在和麻醉師討論時,很多人承認在大多數情形下麻醉藥的效果好於針麻。之四,病人有選擇性,一旦被選,用政治等各種理由使得病人很難拒絕,病人的身體狀況要良好,提前幾天住院做準備。之五,很多針麻的病人表現出不舒服和疼痛感,這時候先讓病人深呼吸,不行的話就背誦毛主席語錄,還不成的話吸氧,再不成的話就在給一針鎮靜劑,手術無法進行下去的話就用全麻。之六,沒有統一的標準,他觀察了四例甲狀腺手術,用了三種不同的針刺方法。針麻時,有按穴位扎的,也有不按穴位扎的,針的數量也不一樣。之七,基本上沒有針麻的臨床研究,只有基礎研究。

伯尼卡提出兩個問題。

一、如果針麻有效的話,為什麼只在麻醉條件好的大醫院做?為什麼不去教會小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因為那裡才是最缺麻醉師的地方。

二、如果針麻有效的話,為什麼只選身體狀況好的病人,而不選身體狀況不好的病人?為什麼只選不複雜的病例,而不選複雜的病例?

還有一個問題,伯尼卡沒有直截了當地問,但其他人問了:既然已經減少到一根針,為什麼沒有試一根針也不用的效果?

在問這些問題的時候,伯尼卡等人已經知道答案了,看到這裡的諸位,你們也知道答案了吧?


針刺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鎮痛,但不適合用來麻醉。
當時的類似研究不排除有許多是加了麻醉藥造假的。看這類研究結果得多個心眼。


我娘說她是針麻剖腹產生的我
手腕上一邊兩針一共四針
據說腹部沒任何感
北京宣武婦幼保健院


這紀錄片我看過,當初第一次看到時候我真是被震驚了,沒想到以前剖腹產手術麻醉是這麼做的!我印象中我上課時課本里完全沒有這段。
這裡有維基百科給你參考:針刺麻醉療法
印象中可能基層醫院還有這種針刺麻醉,但是大醫院連神經阻滯都很少做了,都是以全麻和硬膜外為主。因為沒經歷過我不敢對這項技術有太多評價,但我覺得這種技術的推廣正值麻醉學科還沒開始發展,國內政治氛圍微妙的時候。隨著麻醉學科的發展,這種機理不甚明確,麻醉效果一般的技術肯定是被淘汰了。


不妨參看鄭淵潔「一百個第一次」系列中的《第一次做手術》,裡面提到他做手術時就是使用的針刺麻醉,幾乎無效,相當於在完全清醒的狀況下開刀。


反正老子不信,絕對是做了假;

當時允許外國記者拍攝,就像今天的朝鮮一樣,為了政治宣傳……


把做手術的一生抓來做個闌尾手術不用麻藥用針灸試試,肯定哭著喊著說是被領導逼的!有人說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嘿嘿現代醫學可以叫你承認裝睡


針灸止痛和麻醉其實成在,癌症患者止痛也有不錯的效果。特別是在針灸麻醉上第一針灸師的手法至關重要,第二,不同的患者也是有個體差異的,不是每次麻醉都一定能成功的,所以臨床上針灸麻醉還是不怎麼推廣,畢竟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還是西醫麻醉師的麻醉為主導。但是對一些疾病的止痛針灸使用非常廣泛,療效也非常不錯。


現在哪裡看的到。。。中醫從50年前到現在毫無發展。。越來越退步了


針灸的止痛鎮痛效果肯定是有的。

比如拔牙時會針刺合谷等(現在是注射麻藥)。

但是在中國古代,不可能去做大面積創傷的手術,所以也就沒有這方面的資料。

當國外的外科手術傳到中國,相應的麻醉技術也一併傳入,所以也就沒有人再研究過大型手術中的針灸麻醉效果。


用針灸方法輔助鎮痛,這個是在臨床上已經證實有效的。複合針灸可以減少術中全麻藥物的用量,但不能代替麻醉。


針刺麻醉效果確實不好,一般採用針葯複合麻醉。以前國家窮沒辦法的辦法,現在誰還會用。


針刺麻醉是肯定的,但受個體差異,醫生水平等的限制成功率不如西藥高,醫生嫌麻煩,有風險 啊,而且病人也不願意在手術中突然失效。但針灸可以大大降低麻藥用量,從而減少發生麻醉風險(這個大部分人忽略了,其實手術風險很大一部分就是麻醉風險)。我媽媽當年生了我之後結紮,就是針灸麻醉(當時是實驗,說這個沒有副作用,親戚是醫院領導),我媽說很痛(當然比不打要好多了,大部分時間可以忍受,中途還騙她說給打點麻藥),而且她還在過程中自己掀起布看了,說腸子花花綠綠的(膽子大的啊)


外行對針刺麻醉的也許可以換一個角度思考,生活經驗,長時間不正當坐姿導致腿和臂部麻痹,和針刺麻醉其實是相近的


敢說疼斬全家好么。
我真希望是有效的,以後麻醉就不用那麼麻煩了


我就知道我媽以前在中醫學院胃鏡室工作,他們那裡的特色就是做胃鏡用針麻。胃鏡也算是比較痛苦的檢查,可見針麻還是有用,不過能否有用到可以剖宮產不知道


跟我牙疼按肩膀內側就會緩解一個道理嗎?


我們針灸老師提過。。因為針灸麻醉太便宜慢慢失傳了


當時看就感覺這段是為了滿足觀眾獵奇心裡而選擇拍攝的。


針灸麻醉確實是有的,做的比較好的據說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的


不知道這個人的紀錄片是不是信譽很差。

先回答個問題,如果我說有,該怎麼證明,你才會相信?


推薦閱讀:

葯為什麼要頓服?

TAG:中醫 |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 婦產科學 | 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