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小吃的傳說都和慈禧或者乾隆下江南有關係?這些小吃的故事有哪些是真的?
相關問題因為好多民間小吃傳說都帶有乾隆老爺子,我想知道乾隆真的那麼愛吃么?
編故事的缺乏想像力,所以老安插在乾隆慈禧頭上吧。
乾隆的比較可信的記載見邱龐同教授的《乾隆下江南御膳單簡析》。我以前下載了一份,不過看到貼吧已經有人截了圖了,那就直接用了。
當然不是!! @馬伯庸 親王早有敘述:
我國歷史悠久,隨便什麼美食,動輒就可追溯到幾百年上千年前,起源多半還和某位歷史名人有關聯:屈原與粽子、蘇東坡與東坡肉、杜甫與五柳魚,諸如此類。
我搜集了關於美食的故事,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在所有的民間故事裡,出鏡率最高的一共有三個人:朱元璋、乾隆和慈禧。他們三位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故事模板,只消把裡面的食物做個替換,連情節都不用改。
朱元璋式的美食故事,開頭總是先揭個短兒:明太祖朱元璋年輕時,家裡非常的窮。有一天他餓得不行了,到處找吃的,肯定會碰見一個叫花子。這個叫花子手藝很多,有的故事裡他偷了一隻雞,用荷葉包糊上泥巴烤,後來就成了叫花雞;有的故事裡,這個叫花子用爛菜葉煮了一鍋珍珠翡翠白玉湯;有的故事裡,這個叫花子從倉庫里掃出一堆雜糧,煮了一碗臘八粥。無論做什麼,朱元璋都吃得特別香甜,印象極深。後來朱元璋登基,派人尋訪到這個叫花子,於是這道叫花雞、珍珠翡翠白玉湯、臘八粥成為御制皇家美食,流傳天下。他的故事,佔得一個「窮」字。乾隆皇帝比朱元璋強點,他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以「乾隆皇帝下江南」來開頭,路經某地,微服私訪走迷了路,不得以敲開當地一戶老百姓的門。老百姓——多半會是一位美女——給這位皇帝做了一道菜。這道菜一般有兩個類型,要麼是食材前所未見,要麼是做法無比鮮奇,總之一定讓這位皇帝吃得龍顏大悅,然後亮出天子身份,題詩留念。從此名聲大噪。姑蘇的鯽魚湯、微山湖的四鼻鯉魚,甚至遠在四川的劍閣豆腐,都不忘把這位乾隆爺編排進去,成為美食傳說中當之無愧的頭號明星。乾隆的故事,佔得一個「閑」字。
至於慈禧太后的美食故事模板,就沒那麼幸福了。故事永遠發生在八國聯軍進北京以後,她帶著光緒皇帝西逃,一路上在各地落難窘迫,每次都會有人適時地奉上一道名菜,讓慈禧吃得十分慰懷。等到慈禧回到北京,立刻將此廚此菜召進京城,從此發揚光大云云。張家口的柴肉、輦止坡的臘牛羊肉、天津楊村的火鍋餃子、東北的貼餅子燉小魚,故事全都如出一輒。至於河北、山西、河南的各地小吃,用這個模板的更是不勝枚舉。慈禧不愧是吃貨,這一路西逃,腿沒閑著,嘴也沒閑著,若用一字概括的話,不是「慘」,而應該是「饞」啊。
出自看【飲食文化】馬伯庸:美食故事的三種說法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漢堡歷史悠久,相傳乾隆下江南時來到合肥,私會鹽幫程淮秀幫主時遭天地會襲擊。遇襲後躲在鹽幫時,一位老婦人用饅頭夾肉、菜給乾隆吃。乾隆吃後讚不絕口,問老婦人此物名稱。老婦人說此物為漢堡,意為漢人堡壘之意,以示不忘故國,堅決反清之志。乾隆獲救後得知自己漢人身份,又知無法瓦解漢人抵抗,遂善待漢民,民族矛盾日益減少,民間也不再食用漢堡。後此菜經傳教士南懷仁傳往西方,演變成今天的漢堡。
~~~~~~~~~~~~~~~~~~~~評論區的諸位大神,我給你們跪下了!!膝蓋拿走吧!
沒想到上日報了,感謝評論區朋友指正,已把漕幫改為鹽幫。
名字而已,找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不就可以了嗎?不僅小吃,各類景區,特產都可以附會在歷史人物上。來,我套用一些其他歷史人物給大家隨口編兩個:
西少爺肉夾饃
商朝末期,紂王為了檢驗西伯侯姬昌的忠心,把西伯的兒子伯邑考剁成肉餡,做成肉夾饃給姬昌吃。姬昌忍辱負重之際,大受啟發創辦了西少爺肉夾饃。西少爺肉夾饃的核心產品是陝西關中肉夾饃,並在其基礎做出創新改良。從思維到理念,從產品到架構,西少爺將互聯網完美引入,給顧客帶來全新的餐飲體驗。
黃太吉煎餅
順治皇帝因董鄂氏去世,看破紅塵做了和尚。一次化緣走到鄉下,饑渴難耐之際,有一位老人送了順治皇帝一份煎餅果子。順治皇帝十分感動,對老人說: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煎餅!於是為將其賜名為「皇太極煎餅」,後來為了避諱,改做「黃太吉」。黃太吉煎餅採用新思維,新模式,打造新式中國快餐,良心用好料,還原老味道。在這個浮躁的當下,一起追尋記憶中難忘的美味記憶,讓簡單不簡單,讓平凡現不凡。
叫個鴨子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之前,曾在一次宴會上招待中外來賓。席間有美國記者詹姆士夾起一條鴨腿對袁世凱說:「美國有一句諺語,走路像鴨子,叫聲像鴨子,你就是鴨子。」藉此諷刺袁世凱的稱帝野心。袁世凱哈哈大笑,將手舉過褲帶,模仿鴨子「呱呱」叫了兩聲。當時民間有傳言說袁世凱是蛤蟆精轉世,袁世凱藉助謠言有力地回擊了記者的挑釁,維護了國家尊嚴。為了紀念這一外交事件,民間將眾人吃的鴨子命名為「叫個鴨子」。「叫個鴨子」 的特色產品——秘制鴨子並非傳統烤鴨的做法及吃法。另闢蹊徑,用新配方新做法做出的鴨子,鴨子主材來自河北白洋淀,是無催化的生態鴨。用精心研究的秘制配方腌制製作而成,造就獨一無二的味道。香而不膩且純天然不含任何添加劑,讓傳統美食煥生新容。不含地溝油製作工藝,綠色環保。
再來個和食物無關的,阿芙精油
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十分賢惠,深得漢武帝喜愛。武帝晚年,衛子夫因政治鬥爭含冤而死,漢武帝對她做出的這份犧牲十分感動。衛子夫死後,鉤弋夫人為了討漢武帝歡心將衛子夫煉成精油,入浴時塗抹在身上。久而久之,有了衛子夫氣息的鉤弋夫人自然也得到了漢武帝的寵愛。為了紀念亡妻,漢武帝將這種精油命名為「阿夫精油」,又回想起和衛子夫的夫妻生活,於是改名為「阿芙精油」。 阿芙精油包含:單方精油、復方油、基礎油以及含精油添加成分的護膚品。 隨著全球範圍內精油文化和植物護膚品的興起,AFU阿芙一直是中國市場這個領域裡,不遺餘力的開創者和普及者。
以上品牌請聯繫我商議稿費。傳說乾隆下江南時,一日為追趕一頭豹子不慎與侍衛走散,又熱又急,可身邊又沒有冰鎮蓮子湯,不由得火氣上漲,暗想待朕回宮之後,必將此地加賦稅三年,以解酷熱之恨。正在此時,忽然看到不遠處就有一個水塘,那水塘之中波光粼粼,竟然現出一位美人,乾隆皇帝大喜,身不由己的走了過去,那美人手捧瓷碗,碗中赫然便是冰沙,乾隆不疑有他,立刻取來喝下,那冰沙苦中帶甜,十分可口。
乾隆不由得心下大樂,他問到姑娘,此為何物。那女子答道,此物無名,奴家知道今日陛下有難,特來搭救,並有一曲送上:行兵樂,行兵樂,君王征伐鑄霸業,可憐百姓死沙場,老父幼子有何樂?乾隆心中一凜,莫非此女在勸諫我不要再興兵戈?他剛要詢問,女子轉身潛入池塘,乾隆這才看到,那女子竟然長了一條魚尾。乾隆大驚之下,晚年再不妄動兵戈。唯獨那碗冰沙,乾隆念念不忘,御膳房百般試驗終於做出,請乾隆賜名。乾隆念及人魚行兵樂一詩之勸諫,提筆寫下行兵樂三個字,以為警示。
及至清朝覆滅,宮廷糕點傳入民間,冰沙爽口,但那行兵樂三字終究殺伐氣太重,傳來傳去,倒成了星冰樂。民間還自己畫了個美人魚,紀念這段故事。
是真的。
轉自一個名字不能提的人
蓮蓉月餅
在古代有一位大將,名叫李靖。李靖有個兒子叫哪吒。哪吒從小拜太乙真人為師,學了一身本領,後來失手打死了東海龍王三太子,龍王水淹陳塘關要報仇。李靖逼哪吒自盡。哪吒死後,一縷幽魂不散。太乙真人憐他命苦,讓他以蓮花為軀復活。哪吒復活以後,回到陳塘關。李靖怕他報復自己,騙哪吒進入寶塔,運起三昧真火,生生把他身軀煉化成蓮蓉。李靖怕太乙真人發現自己的惡行,靈機一動,把蓮蓉包到麵餅里,說今天是中秋節,大家都來吃。於是李府上下,人人都吃了蓮蓉餡的月餅。太乙真人去找哪吒,只算出哪吒在李府,卻怎麼也找不到蹤跡,只得無奈離去。這個風俗後來從李府流傳出去,大家都說:吃了蓮蓉餡,神仙找不見。從此中秋節,蓮蓉餡月餅就成了必備的食物。
後來乾隆下江南時,半路迷路,又飢又渴,走到一戶農家院里。農戶正在吃蓮蓉月餅,遂分給乾隆半個。乾隆一聞,香氣撲鼻,連聲說好,欣然題詩一首。雖然他詩寫的太爛沒有流傳下來,但蓮蓉月餅的名字卻得以廣為流傳。
冰皮月餅
故老相傳,古代蜀地水患很嚴重,秦王派了李冰前往治理。李冰是一個非常聰明而勤勞的人,為了能夠徹底治好水患,不辭辛勞,在蜀地山川之間奔走考察。那時候的蜀地交通非常不便利,很多地方李冰只能靠雙腳走。時間一長,他穿的鞋子都磨破了,就連腳後跟的皮也被磨光。後來李冰終於修成了天下聞名的都江堰,從此蜀中成了天府之國。老百姓安居樂業,為了感謝李冰的恩情,紛紛去山中把李冰磨掉的腳皮搜集起來,放在月餅里。每到中秋,吃到冰皮月餅,就想到了李冰的辛苦。
後來乾隆下江南時,半路又迷路了,又飢又渴,走到一戶農家院里。農戶正在吃冰皮月餅,遂分給乾隆半個。乾隆一聞,香氣撲鼻,連聲說好,欣然題詩一首。雖然他詩寫的太爛沒有流傳下來,但冰皮月餅的名字卻得以廣為流傳。
雲腿月餅
諸葛亮征討南蠻,大軍打到雲南,卻被孟獲攔住。諸葛亮連夜派人回成都,調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前來救援。雲南到成都路途遙遠,一路窮山惡水,行軍十分艱苦。趙雲眼看趕不上日期,急忙召集眾將,說我有一門神行道術,今日傳給你們,然後把雙腿的汗毛全數拔下,每位士兵分了一根。士兵們覺得難以下咽,趙雲教他們用面裹起,炭火烤乾,這才能入口。眾將吃下之後,精神百倍,走起路來風馳電掣,終於及時趕到雲南,打敗孟獲。
在返程路上,諸葛亮為了祭奠死去的冤魂,開設封食榜,用面做成人頭模樣,拋入江中,謂之饅頭;又把行軍路上用頭盔燒的麵餅取名鍋盔,連續封了一百多種食物。可是趙云為人謙遜,並不居功,這件事並未告訴丞相,諸葛亮也不知道。後來北伐中原,趙雲雙腿汗毛已經拔光,導致諸葛亮不能快速進兵,實在可惜。但這種吃食,卻在南蠻一直流傳開來。
後來乾隆下江南時,半路第三次迷路,又飢又渴,走到一戶農家院里。農戶正在吃雲腿月餅,遂分給乾隆半個。乾隆一聞,香氣撲鼻,連聲說好,欣然題詩一首。雖然他詩寫的太爛沒有流傳下來,但云腿月餅的名字卻得以廣為流傳。
鮮肉月餅
話說在商代末年,商紂王昏庸暴虐。他聽說西岐的姬昌是個賢明的人,非常嫉妒,就將姬昌抓到監獄裡去關押。全靠姬昌裝瘋賣傻,才沒有被殺死。他有一個大兒子,叫做伯邑考,求見紂王要為父親說情。紂王的妃子蘇妲己見伯邑考氣宇不凡,英俊瀟洒,真是一個小鮮肉,便主動去勾引。伯邑考義正詞嚴地拒絕,蘇妲己向紂王進讒言,將其殺害,還剁成肉醬裹上麵糰去給姬昌吃,說這是小鮮肉月餅。姬昌明知眼前的肉醬是自己兒子,但為了活命,還是忍痛吃了下去。
後來乾隆下江南時,半路第四次迷路,又飢又渴,走到一戶農家院里。農戶正在吃鮮肉月餅,遂分給乾隆半個。乾隆以為農戶在說自己是小鮮肉,大為高興,欣然題詩一首。雖然他詩寫的太爛沒有流傳下來,但鮮肉月餅的名字卻得以廣為流傳。
棗泥月餅
早年間八國聯軍與清朝開戰。從慈禧太后到其他大臣,朝廷上下都十分愚昧,自以為可以戰勝。只有梁啟超深知洋人槍炮犀利,大清必敗。可他此時已經無法見到光緒,便計劃託人送去一枚大棗、一枚鴨梨到瀛台,喻意「早離」。
不料梁啟超口音太重,委託買水果的人把「棗梨」聽成「棗泥」。光緒打開禮物,看是一堆棗泥,不解其意,隨手揣到懷裡。結果梁啟超的警告沒有傳遞出去,清廷全無防備,以致後來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光緒倉皇西逃。逃到半路,慈禧無吃無喝,光緒想到身上還有一包梁啟超送的棗泥,遂和面烤制,成了棗泥月餅,進獻慈禧。慈禧一吃,覺得酸甜可口,大為滿意,說能吃到這棗泥月餅,我大清就算完了也值了。後來棗泥月餅流傳到民間,又叫做大清丸。
後來乾隆下江南時,半路第五次迷路,又飢又渴,走到一戶農家院里。農戶正在吃棗泥月餅,遂分給乾隆半個。乾隆接過月餅,覺得很好吃,大為高興,欣然題詩一首。雖然他詩寫的太爛沒有流傳下來,但棗泥月餅的名字卻得以廣為流傳。農戶兒子問父親,光緒慈禧明明是後世之事,為何棗泥月餅反而在乾隆之前?農戶道:乾隆迷起路來,還管你這個?
五仁月餅
朱元璋年輕時曾做過乞丐。有一次他行乞不成,餓得頭昏眼花。他忽然看到眼前有一戶人家,大喜過望。進了人家一看,裡面只有一個老太太。老太太看朱元璋實在可憐,就拿出花生仁、芝麻仁、核桃仁、杏仁、瓜子仁,做成五仁月餅,朱元璋一氣吃光。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對五仁月餅的美味念念不忘,命御廚如法炮製,卻始終沒有當年的味道。朱元璋派人尋訪到了當年那個老太太,請教堅果仁兒到底是怎麼做的?老太太說沒什麼秘方,我年紀大了沒有牙,只能舔光果仁兒外面那層巧克力,剩下的就是了。
朱元璋知道以後,下令禁絕。皇家越禁,民間越好奇,於是五仁月餅從此流傳開來,成為中華傳統美食。後來乾隆下江南時,半路第六次迷路,又飢又渴,走到一戶農家院里。農戶正在吃五仁月餅,遂分給乾隆半個。乾隆接過月餅,說了一句呵呵,也沒題詩就走了。民間聽說乾隆爺吃了五仁月餅,連詩都不寫了,大為驚喜。從此家家戶戶都買點五仁月餅回家,懸在古迹、文物等處,以避乾隆御筆。慢慢地,中秋吃五仁的傳統便流傳下來。
乾隆慈禧之於小吃界,相當于于謙的爸爸之於相聲界,功不可沒。
大概是這二位都是養尊處優的主,吃慣了滿漢全席,突然一吃路邊小吃,感覺誒,還不錯,於是大筆一揮御賜為當地名吃,這種故事既有傳奇性,又滿足了對皇帝鋤地是否用金鋤頭的幻想。或許皇帝老爺日理萬機政事無數,但是在吃的方面也是飯桶的。
更巧的是,這種故事充滿了對封建統治階級的鞭撻,以及對勞動人民智慧的歌頌,宣揚了一種人民當家做主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
關於這種故事我還見過很多。
學校食堂賣的肉夾饃:
相傳長平之戰中,秦國將領白起發現手下士卒無精打采,仔細詢問得知在長平作戰多日思鄉無比,一日正是天黑,饑寒碌碌的白起經過一家農戶,農戶因為肉燉爛了於是用饃夾著吃,白起吃了饃之後想起了家鄉的味道,於是吩咐廚師做肉夾饃給士卒吃,士卒吃了果真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擊敗趙軍。
首先不問戰國為什麼有饃,我就想知道為什麼吃出了家鄉的味道,那個時候是秦國以外沒有豬嗎。
十年前我們這兒一西北館子賣的肉夾饃:
相傳乾隆年間,京城御廚xxx在宮廷中苦苦思索如何做出美食取悅皇帝,經過一間藥鋪時,發現小夥計用藥罐煮肉,將肉煮爛了用饃夾著吃,御廚吃後覺得美味無比,而且身體的頑疾也因為肉夾饃中的藥性沁入而治好了,於是御廚辭官不做,銷毀配方,用棺材裝了滿滿一棺材臘汁肉回老家經營,從此肉夾饃名揚世界。
問,能否在實驗室中中吃東西?能否用實驗儀器裝食物?
還有你裝臘肉的容器為何如此特別?你到底有多怕別人偷?
乾隆沒吃上會不會覺得委屈?
我們旅遊景點賣的餅,劉公餅。
傳說威海地區風浪很大,有漁民在海上失事,這時島上熱心居民劉大爺劉老太老兩口施以援手,救活漁民無數,當地的居民為了紀念老兩口功德,於是做了小吃劉公餅來紀念兩位。
市裡港口距離島有十分鐘船程,老兩口的餅都沒傳的過來。
那麼多人白救了。
本地特產 橋頭排骨。
明朝大將常遇春兵敗,一個人走投無路,抹黑進了一戶農戶,婦人正在鍋里煮著排骨,常遇春吃了之後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醒來再看,哪有什麼農戶,就是一片蘆葦盪罷了,於是磕頭感謝神的招待。想想失敗一次算什麼,於是鼓起勇氣繼續作戰,終於幫助朱元璋統一了天下。
那是我科目二掛了第三次,我從駕校門口出來看到門口小吃車上寫的。
剛剛感覺到身上充滿了熱血,再一看車上賣的是雞蛋灌餅。
那一刻我覺得神離我好遠。
結合上面幾個材料,我可以給大家講個新的。
相傳前美國總統希拉里在初次競選總統失敗時,無處可走,來到了中國。正好有一家人防盜門沒鎖,於是希拉里就進去了。屋裡正好是一個化學狗,做實驗做到深夜,沒什麼好吃的,於是把中午紅燒牛肉麵的湯里下了手擀麵,魚丸和蔬菜等,希拉里一吃感覺到非常的震驚,當場念出了一段兒民主自由,寬容博愛的太平歌詞,屋裡充滿了人性的光芒。化學狗說洋人唱的美國太平歌詞就是讓人信服。這就是楊國服麻辣燙的由來。
相傳化學家的祖師爺拉瓦錫一次顯靈在中國,一個小夥子正在做飯,拉瓦錫說小夥子有什麼好吃的儘管招待來,可小夥子手邊只有生的鹹鴨蛋和土豆,於是小夥子急中生智用鹽鴨蛋做了土豆餅,拉瓦錫吃了土豆餅龍顏大悅,說就你這實驗水平想學化學你可拉雞巴倒吧,這就是網路寫手時乙戌的由來。
(逃)
我懷疑是有團伙假借皇室之名吃霸王餐留下的!
奧灶面
傳說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時,途經崑山遊覽玉峰山景後腹中飢了,於是來到這家小麵店吃了一碗紅油爆魚面,覺得味道無比鮮美,忙讓太監打聽烹制方法。但由於語言關係,太監似懂非懂,無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紅油麵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乾隆一聽哈哈笑道:「面灶奧妙,奧妙的面灶」從此這庄小麵店就有了「奧灶面」的美稱。
楓鎮大面
相傳,楓鎮大面的美名出在乾隆年間。有次,乾隆皇帝下江南,乘船至蘇州城外鐵鈴關,在楓橋鎮上岸。當時天剛亮,乾隆皇帝急需充饑。看到鎮上一家小麵店正準備打生面,侍從就忙叫麵店老闆煮兩碗上來。但因為新鮮的麵條尚未做好,店主情急之下只好用隔夜的剩面下鍋。但因為剩面已經走鹼、發酸,店主情急生智,突發奇想用酒釀來沖淡面酸,因為酒釀有甜味。等到做好的麵條端上來給皇帝一嘗,沒想到皇帝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後還對麵條讚不絕口,連聲稱讚說:「好一碗楓鎮大面!」從此,「楓鎮大面」的美名便在蘇州百姓中流傳開來。
松鼠桂魚
乾隆一下江南時,有一天微服私訪來到蘇州。時值陽春三月,桃紅柳綠,鳥語花香,人們紛紛到郊外踏青。城裡城外,遊人如織。乾隆隨民眾一道觀賞了幾處春景後,又累又餓,看見觀前街上的松鶴樓飯館,便踱進門去。恰好這天松鶴樓的老闆給他母親作壽,里里外外正忙個不停。乾隆坐下許久,方見一個夥計過來。這位夥計見他身著布衣布鞋,鞋面上還沾了不少泥土,以為是鄉里的農民,便懶洋洋的問道:「客官,吃點什麼?」乾隆大咧咧地吩咐:「只管揀那好吃的拿來。」
夥計心想,瞧你那副打扮,還想吃好的,你給得起錢嗎?心裡這樣想,手裡便揀那最便宜的破萊送上去。乾隆一見歡菜清湯寡水,少鹽無味,便問:「貴店沒有再好一點的菜嗎?」夥計不耐煩了,說:「沒有。」這時,乾隆忽見一個夥計手拿一大盤噴香鮮艷的松鼠桂魚從廚房裡出來。乾隆手指桂魚,要那夥計端過來。那夥計傲慢地說:「松鼠桂魚,你吃得起嗎?」乾隆聽後一時性起,隨手將那碗菜湯朝夥計臉上扔過去。
隨著「嘩啦」一聲響,門外又進來一位平常打扮的長者。他扶乾隆坐下,小聲嘀咕了幾句。響聲驚動了店主。他急急忙忙來到桌邊賠禮。這時那位長者從懷裡掏出兩錠銀子,要店主迅速送好酒好菜來。店主看這兩人雖然衣著平常,但氣度不凡,出手也慷慨,料定小覷不得。
於是,趕快將精心為他母親作壽烹制的松鼠桂魚、鍋巴菜、巴肺湯等菜肴端來,擺了滿滿一桌,並不斷給乾隆陪不是。乾隆見那松鼠桂魚昂頭翅尾、色澤鮮紅光亮,入口鮮嫩酥香,並且微帶甜酸,覺得昔日皇宮裡也沒這兒作得好吃,於是連聲誇好。
正在這時,不知蘇州知府從那兒聽到消息,帶著一隊人馬屏聲靜氣地恭候在松鶴樓門口,準備迎駕歸府。店裡人這才知道是乾隆皇帝,真是又驚又怕。好在乾隆吃得很滿意,早息了剛才火氣,臨走時還向店主人打聽這松鼠桂魚的做法,並賞了店主一些銀子。
店主高興異常,從此便打出了「乾隆首創,蘇菜獨步」的牌子。後來乾隆第二次、第三次下江南時,總是光顧松鶴樓,並點名要吃松鼠桂魚。松鶴樓的松鼠桂魚從此就作為傳統名菜流傳至今。
還有一些因懶附上鏈接:
http://3g.163.com/touch/article.html?channel=newsdocid=BN1682AR000155K8
所以說萬歲爺,宮裡御廚燒的菜究竟是有多難吃!?
烤鴨作為北京的傳統美食,鴨子的選取,肥瘦,製作的工藝,火候都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可大家不知道,上桌前的刀法,也是有講兒的。
怎麼個講兒?真正片鴨子片了幾十年的老師傅,每刀下去,鴨肉的薄厚程度要求盡量一樣,這樣在擺盤的時候,才能給食者最大的感官體驗;在入口的時候,才能讓每一口的口感無二致。
乾隆年間,乾隆爺最愛吃烤鴨,有次下江南,聽說某廚子號稱"江南第一片鴨手"。乾隆爺心說,有這稱號料想身手必定不凡,於是差御前侍衛把這個廚子請來,打算嘗一嘗這絕世的烤鴨。
廚子來了以後,掏出一把陶瓷的刀,是白中透亮,細問,居然是骨瓷的。
按當時的工藝來講,這把刀,可說是鬼斧神工了。
烤鴨端上來,廚子刀刀如雨,頃刻間將一隻整鴨削成了一副鴨架,諸大臣心中默默叫了聲好。
可轉瞬間,在場的各位都為廚子捏了一把冷汗!
這片下來的鴨肉,別說薄厚,大小形狀均不相同,就這水平敢吹這大牛,平常也就算了,在這檔口,那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掉腦袋的!
果不其然,乾隆爺的臉登時就變了,"來人,推下去斬了!"
這時廚子依然是面不改色,悠悠的說"皇上,斬我可以,可否容我再說一句話?"
乾隆允了,但見廚子環顧四周,大聲道:"你們把秤拿出來稱一下,看看每一片,是不是二錢五毫四厘重!"
乾隆大驚,世上竟有如此刀功,能準確把每片兒形狀不一的鴨肉切的不差分毫!
半盞茶時分,侍衛拿著秤急急趕來,稱了每一片兒鴨肉。
越稱越震驚,越稱越驚異。
沒有一片兒是那麼重的。
再看那廚子,早特么趁亂跑了...
太祖喜乘火車出巡,每遇縣治必停車,召縣太爺詢問當地民情。某日,太祖幸某地,召縣太爺,細問當地戶口數量、民生情況、知名物產、工農業生產等。縣太爺對答如流,然太祖神色嚴肅,似有慍色,縣太爺惶恐。半響,太祖突然發問,「貴縣什麼東西最好吃?」縣太爺不解,戰戰兢兢答到:「我是外地調來的,不了解」。太祖假意嚇唬縣太爺,聲調升高:「你都調來兩年了,而且問別的你都對答如流,怎麼問吃食你就不知道了?」縣太爺不敢答,太祖轉怒為喜:「看來是一個好乾部,不講究享受!我跟你講,古書說了,你們這裡的XX最好吃!有如下特色(詳見百度),我都說了這麼久了,你還不趕緊給我準備!真是好同志,馬屁都不會拍啊!」然後縣太爺趕緊採辦太祖鐘意的吃食,太祖美餐一頓,這才離開了某地。事後不久,縣太爺就高升了。
========================
一位山東朋友貢獻的模版,不在乾隆或慈禧出沒路線上的地區可以使用。
還可以提醒客人記得提拔自己,畢竟縣太爺獻食後就高升了啊!
當代也有啊
話說乾隆首下江南,正趕上伏旱,乾隆爺又渴又熱,難受得想殺人。於是趕緊吩咐跟在身邊的和珅,『我說蠟頭兒吖,趕緊給朕拿一聽汪老喆!』
和珅一看自己挑著的行李里沒有汪老喆,只好給乾隆拿了一聽減少寶遞了過去。
乾隆接過一看,龍顏大怒,『大膽的奴才,朕要汪老喆,誰讓你拿的減少寶!』
和珅惶恐,慌忙跪下,全身顫慄,說不出話來。
這時候在前面探路的劉墉趕快來給解圍:『臣啟稟我主萬歲,風靡全國的紅罐涼茶汪老喆,現在改名叫減少寶……』
乾隆喝罵和珅,『一派胡言!!!!改名也要按照大清律的!!!!!!』拿大官人的軼事給食品背書,是世界現象,不光中國有。比如美國的傑佛遜總統,美國有幾百道菜都被說是傑佛遜從法國帶來的:
"French fries, peanuts, Johnny-cakes, gumbo, mashed potatoes, sweet potato pudding, sesame seed oil, fried eggplant, potato chips, tomato catsup, pumpkin pie, ice cream, mac cheese..."
https://www.monticello.org/site/house-and-gardens/thomas-jeffersons-legacy-gardening-and-food5 Foods Thomas Jefferson Introduced or Made Popular in America
當代非著名作家馬伯庸先生目前承擔各類飲食典故編修業務,無論是乾隆慈禧還是漢武大帝,只要您有需求,他都能編出相關的飲食典故來,歡迎去找他洽談。
記得注意祥瑞御免。
相傳乾隆下江南,因為迷路,來到了南極洲,遭到大批疑似天地會分子的不明身份黑衣人圍攻,危急之際,一群冰狐出現,救下了乾隆帝。
南極相去故國何止萬里,乾隆日日面北哭泣,冰狐似知其心,引乾隆來到一座冰山上。
次日一早,乾隆被巨響和劇震驚醒,原來冰山斷離,隨洋流向北漂去。
冰狐們不斷捉魚和海鳥供乾隆果腹,有時捉不到獵物,冰狐們不惜自殺,把自己獻給乾隆作食物。這樣漂啊漂啊,不知漂了多少時日。乾隆吃掉最後一隻冰狐的那天,隱隱聽到有人大喊:「看!冰山!」只見左近出現一艘商船,有個駝背的水手正指著自己手舞足蹈。
乾隆終於獲救了,回朝後,他重用那位救下自己的劉姓駝背水手,此人一直做到吏部尚書,後世人稱「劉羅鍋」。
但讓乾隆最念念不忘的,是多次救他性命的冰狐。宮中山珍海味,全不及冰山上狐肉萬一。
為紀念這種美味,他取水手之姓氏,和落難後聽到的第一句人話,將冰狐命名為「劉看山」。
辣條是一種小孩子非常喜歡吃的休閑零食,但你知道它的歷史嗎?
相傳一位遠方的來客被盜賊襲擊,只好藏身在一位農夫的家中。
這位農夫非常勇敢善良,獨自一人趕跑了盜賊,還把客人留在家裡供客人食宿。
然而熱情的農夫家貧如洗,並沒有什麼值得招待客人的。
打開後廚的罈子,能稱得上「奢侈品」的,也只有一點點的水麵筋和辣椒面而已。
他靈機一動,將泡在水裡的麵筋撒上辣椒面,然後掛在屋外晒乾。
此刻正是初夏青黃不接的時節。
面向眼前一大片還未成熟的良田,回憶起這幾周的經歷,客人若有所思。
為什麼農夫如此勤奮、勇敢、熱情,他卻依然面黃肌瘦、要忍飢挨餓呢?
可是林中的蟬鳴,卻經常打斷他的思考。
三天之後,客人終於要上路了。
儘管客人幾乎無法忍受這裡的破敗,但他卻對一樣東西無法忘懷。
晒乾的辣椒麵筋,使他印象深刻。
簡單的麵筋,撒上辣椒粉,晒乾。
這種最樸實的點心,竟別有一番風味。
在臨走的時候,他問到這種美食的名字。
主人並未想到客人居然對這種隨手做成的簡易零食感興趣。
他並沒有想過這個東西的名字。
「就叫它辣條吧」。
客人聽了之後,陷入了沉思。
是啊,自己的一切功過,卻要讓這位心地善良的農夫來承擔。
而他,卻吃著最簡陋的食物,卻怡然自樂。
「好一個『辣條』啊。」
無數這樣的農夫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活過一段時間,他們死去。
而自己,卻只與這一根辣條,有著三天的交集。
自己的位置,已經有無數人坐過,以後依然還會有無數人來坐。
而為什麼現在在那個位置的,是我這個無德無才之人,而不是這位農夫呢?
接客人離開的馬車已經從遠方趕來,裝飾雖然簡單,但透露出一種不可言說的氣質。
主人把家裡最後一根辣條獻給了客人,看著客人嚼了下去。
在入口的一瞬間,客人彷彿忘記了自己……
是啊,不管是馳騁疆場,是日理萬機,還是風花雪月、天倫之樂。
這些都有什麼意義呢?
「讓我來給這種美味的零食起名字吧。」
辣條斷,夢斷。
「從今天以後,它就叫『衛龍』了。」
客人離開了,再也沒有回來。
不識字的農戶並不懂這個名字的寓意。
當年,風調雨順,官府減了租子,農夫過上了寬裕的生活。
但是「衛龍」的名字,卻成為了縈繞在他心頭的一個疑問。
秋收之際,他專程前往集鎮,拜訪說書先生,求解「衛龍」之謎。
說書先生聽說之後,訝異無言。
原來,這位客人是下江南微服私訪的乾隆皇帝。
想不到,自稱「十全老人」的他,竟然被一根晒乾的辣椒麵筋折服。
從此,「衛龍」辣條的稱號,便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這就是「衛龍」辣條的傳說。
衛龍快給我廣告費= =
===== 分割線 =====找機會更新文言版~
首先,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小吃的傳說都和慈禧或者乾隆下江南有關係?
這個問題樓上很多答主已經說的很好了,就是為了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所以努力和大人物「攀關係」。而乾隆下過江南,慈禧庚子西逃,這兩位是最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民間小吃的,所以關於吃的故事就都往這倆人身上編。
第二個問題,這些小吃的故事有哪些是真的?
不敢說百分之百,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吧,你在網上或者各類地攤報紙雜誌上看見的與這倆人(還有朱元璋和康熙)有關的美食故事都是後人編的。
樓上 @默識先生 貼了乾隆下江南御膳單,那我來說說慈禧吧。
在百度里搜索關鍵詞「慈禧+小吃」或者「慈禧+美食」能找到一千多萬條記錄,其中大多都是一些特別常見的民間小吃,什麼窩頭、燒餅、驢打滾、豆汁、炒肝、豆腐腦。。。。。。這樣看來,慈禧可真是個樸實的老太太,真不挑食,啥都能往嘴裡塞。
這類故事的基本套路就是慈禧西逃路上沒有吃的,老百姓奉上民間小吃,慈禧吃了很喜歡,很高興,然而這小吃就出名了。
其實根本不可能,慈禧一行人出逃路上,剛開始幾天最苦的時候,碰上的不是流民就是散兵游勇,哪有做好了特色小吃等著進獻的人呢。
慈禧西逃是庚子年七月二十一日早晨,走的匆忙,衣食都沒帶著。頭一頓的時候沒吃的,只能去摘路邊地里的豇豆和玉米,然後混在一起煮,這種東西慈禧根本吃不下去,光緒吃了一碗。之後依舊沒吃的,慈禧這才不挑了,但也得宮女給她把老玉米煮好,然後把粒剝好了,才能吃點。
一連兩三天,就是豇豆、玉米,偶爾能到老百姓家搞點小米粥,就是小米和豆子混合煮的。也有主動進獻食物的,不過不是什麼特色小吃,就是普通的饅頭、鹹菜和小米粥。
二十一號夜宿西貫,二十二號過居庸關、岔道城,二十三號到榆林堡。榆林堡離懷來三十里路,懷來縣令親自跑來「迎駕」,獻上了綠豆粥。慈禧想吃雞蛋,吩咐他去找。最後在一家店鋪的抽屜里搜了五個雞蛋出來,煮好了,再弄一小撮鹽末端上來,慈禧一口氣吃了三個,才想起光緒,吩咐把吃剩的兩個給光緒送去。
過了懷來,日子就好過了。吃飯都提前告訴地方上準備好接待,一路上也有軍隊護送,太后的架子就又擺出來了。開始作威作福,搜刮地方。在宣化,縣令之前備好的食物因為天熱變質了,再要準備拿不出來,逼的沒招,喝葯自殺了。
慈禧是對吃很講究的人,為了吃都不惜搞出人命,這樣的人她能給那些民間小吃「打廣告」?況且也就最初的三天苦,之後就好了。最初幾天里確實有人敬獻,一次是我上面說過的饅頭鹹菜,還有一次是黑饅頭冬瓜湯,不知道誰送的。要是這幾種東西有人編出故事來說慈禧吃過很滿意,我倒是不反對。
之後過宣化、陽高、大同、代州、沂州,9月10日到太原。在太原呆了一陣子,又啟程繼續往西,10月26號到西安。在西安過的日子就和在京城差不多了,一頓飯百八十個菜,一天光吃的預算就是二百多兩銀子。為了供應鮮奶,西安行宮養了六頭奶牛,一月飼養費也兩百多兩。
窩在行宮裡大吃大喝的慈禧是沒機會接觸民間小吃的,所以這類故事,多半是編的,別信就是了。
乾隆幾大不良愛好:
1、喜歡追鹿和兔子。
2、喜歡不管隨從只趕路。
3、喜歡不帶食物趕會超過飯點的路。
4、喜歡不帶水趕路。
5、喜歡走陌生的路。
6、喜歡砍頭。
7、喜歡留下火種。(感謝評論區提供)
相傳乾隆下江南時與大臣迷了路,人困馬乏肚中飢餓,若歸路和午飯問題不能解決,堂堂天子有可能餓死他鄉。恰逢此時大臣紀曉嵐隨身攜帶了牛羊肉、金針菇、土豆片、韭菜、心管、牛板筋、香菇、茄子、大蒜、孜然、辣椒粉、芝麻、一大包碳和一大把竹籤。紀曉嵐靈機一動,講食材穿到竹籤上用火烤熟,撒上佐料,芳香四溢。乾隆吃後龍顏大悅,歸路也很快被找到。乾隆遂賦詩曰:沒有什麼問題,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兩頓。
推薦閱讀:
※西餐擺盤時用醬汁製作的背景效果是如何完成的?
※如何看待南京人一年吃掉一億多隻鴨子?
※你一個人吃火鍋/燒烤/自助餐的經歷是怎樣的?尷尬嗎?
※女生會做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成年人被七大姑八大姨問到為什麼要做牙齒正畸該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