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諮詢公司實習還是去四大審計實習?
我將來想要從事諮詢行業,現在在一家 TOP5 的諮詢公司實習,但不太可能留下來。同時 KPMG 要我寒假去實習,做得好下學期可以直接拿 offer。
我不知道要不要放棄 KPMG 的機會,但如果將來進不了諮詢,我可能就先在四大做審計了。
做過戰略諮詢、管理諮詢、內控諮詢、IT諮詢等等等等各種亂七八糟諮詢的過來人強烈建議應屆生不要去做諮詢。
不要驚訝我做過那麼多種類的諮詢。因為在中國,諮詢就是忽悠。
不知道題主可曾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應屆生一畢業就能去做諮詢。難道你不覺得有點不對勁?諮詢行業按理來說是個販賣經驗的行業,可一個應屆生有什麼經驗可賣?換言之,你可以給你的客戶帶來什麼價值?
我認為在諮詢行業能學到的東西只有兩樣,一是忽悠能力,二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不管什麼類型的諮詢,方法論都是一樣的,即把搜集來的信息結構化地展示給客戶。什麼是結構化?就是對某一類的問題(即客戶要解決的問題)的解決已經形成了模板和套路,這些模塊都是可以復用的,於是這樣一來諮詢公司不需要僱傭有經驗的昂貴的行業大拿,只需要廉價的大學畢業生像流水線前的民工一樣沒日沒夜地機械地填充模板以及修改主要的他們給客戶主要的delivery:PPT。這些西裝革履的年輕人其實從來就沒有深入了解過某一行業,他們精通的只有一樣,就是微軟OFFICE。他們會1000種酷炫的EXCEL技巧,他們會花里胡哨的PPT動畫,他們會寫宏會寫VBA,但就是不懂客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做的諮詢是什麼行業都做,那麼就沒必要再做了,最後只可能是什麼行業都懂一點,什麼行業都不大懂。如果是專註於某一細分行業,你可要想清楚,是不是有必要這一條道走到黑。
下班了,有時間再補充吧。總之我的建議是,在你給出的兩個選項裡面,先去四大混兩年你是不會後悔的。
===================================================================
2月10日補充:
從長遠的職業規劃再來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諮詢工作強度很大,未來如果不能給公司帶來業務和項目,沒幾年你的收入就會頂到天花板了。人一天就24個小時,單純出賣自己體力和腦力的工作,典型的如諮詢、審計,你就算天賦再高,能力再強,你也最多一個頂倆,一個頂三了不起了,你也就拿兩三個人的工資,一個月拿個兩三萬,但是超級累,也沒時間顧及家庭,而且隨著年紀增長,會有更多的事情需要考慮。因此,要突破職業瓶頸,就要給自己的人生上槓桿,用自己的24個小時去撬動許許多多的人的24個小時,靠合作來創造更大的價值。如果一個應屆生畢業直接就進諮詢公司,即便一生專註某一行業,由於工作方式(沒日沒夜地窩在格子間里寫文檔)、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制約,絕大部分所謂的諮詢顧問是沒什麼可能發展出可以拉到業務的行業人脈資源的。而相反的,走另一條職業路徑,畢業後如果是去某一行業潛心經營,從事市場、採購、銷售、營銷或是管理等跟行業同行及上下游的各種人打交道比較多的崗位,多年以後即對行業有了深刻地了解和認識,又有豐富的業務及項目資源,那時候再做諮詢直接就能做PAR了,你可以跳過做DIRTY WORK的階段。從技術層面來說,那時你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的肚子里有乾貨了。如果一直在諮詢行業里混,要想成為業務技術俱佳的大拿,那你一定要時刻長著拓展人脈的心眼。
為什麼我會贊成題主先去四大呢?這是從管理人生風險的角度來考慮。應屆畢業生一般都不太清楚真正適合自己乾的工作。而審計及附帶的財務技能是萬金油的專業,有此技傍身,之後轉向其他任何行業都有突破口。個人看法,諮詢主要鍛煉的信息收集整理歸納呈現能力,不如精通財務來得踏實的,前者煩但不難,後者可是又難又煩。當然兩者相比實業有一共同的好處是,眼界可以很開闊。
其次,如果一定要把諮詢作為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是有講究的。我把天下的諮詢項目分兩種,一種項目是企業徹底就自己做不了的,一種項目是企業非不能也,而是不為也。前者顯然更有價值。企業會思考一個問題,我究竟是自己招個團隊進來自己弄,還是外包給諮詢公司。舉個真實的例子,我之前一個客戶曾經產生過一個戰略諮詢的需求,這個企業發展得不錯,融了風投一筆錢,現在想把這筆錢花好,拓展全國市場,但由於一直在江浙滬耕耘,缺乏全國市場的整體認識。當時我就想,如果有個諮詢公司,對於其行業非常了解,知道這個行業全國範圍內主要企業有哪些,知道其產品各個省的市場數據,並且能把市場發展趨勢展示給客戶,輔助企業進行決策,甚至可以介紹客戶給這家企業,那麼隨便要個一兩百萬,這家企業也絕對是願意的。不過試想,若非是在此行業浸淫幾十年的大拿,不然肯定搞不定。
什麼是企業非不能而不為的項目呢?比如說內控諮詢。幫企業梳理一下管理體系和制度,這一般是企業自己懶得做,因而外包掉的。因此,我認為,廣義上的諮詢,就是承接外包。任何事情難度越高,價值才越大,這是這個世界的基本規律之一。 @吳韻婕不邀自來
個人在諮詢和審計都有過實習經歷,在其他答案的基礎上再補充一些觀點供參考。眼看這寒假都快過完了,相信樓主也已做出選擇。不過,樓主表面是問【寒假去哪兒】,實則是問【畢業去哪兒】,所以希望我的回答還能為你畢業後職業路徑的選擇提供些幫助。
從可行性的角度而言,比較好的諮詢公司(指前三和RB, Monitor, OCC, LEK,ZS,這些)和審計的確不是一個難度級別。
1. 從在公司內部同事構成上就可以看出,前三的諮詢很少會招聘非target school(清北復交和國外頂尖學校)的畢業生,而審計對於新進員工的學校要求就不那麼苛刻了。樓主如果不是諮詢target school的學生,天然地會在簡歷篩選過程中有劣勢。
2. 如果樓主是target school的學生,因為諮詢本身招人就少,進入工作的可能性也遠遠小於進入審計。相信這個樓主在實習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從我個人的體會而言,諮詢公司看重員工的特質,通俗點說,應該是:話說得明白(溝通技能),思路要清楚(分析技能),腦子要轉得快(smart,有商業頭腦)。樓主可以自己比照下這三條,如果覺得周圍人都這麼描述你,不妨去試一試。
可行性說完,再來談談這兩份工作本身給一個應屆畢業生帶來的附加值。
1. 工作內容上,都是能帶來很多成長,有挑戰性的工作。審計每年會負責不同的報表科目,三張表從易到難;諮詢每年會逐漸擴大一點你在項目里的coverage,讓你一點點承擔更多職責。只要你對自己手頭的工作有足夠的ownership(一直覺得這個詞很好但不知道怎麼翻譯),都可以學到很多。相對而言審計學到的東西更solid,諮詢我覺得對於sense的培養更多
2. 和客戶打交道上,審計主要和財務室的人糾纏不清,從管發票的到財務經理,都要能扯上幾句才能問到你要知道的東西,但也就僅限於財務人員了,基本不會和公司裡面其他管運營、銷售、市場的人打交道;諮詢接觸的人,除了客戶公司戰略部的員工之外,還要根據項目的範圍,和研發、市場、銷售、客服等各類管理人員/一線員工去聊。我感覺這是審計和諮詢蠻大的不同。無謂好壞,接觸得廣,了解得會更加全面,但未必特別深入,凡事總有trade off
3. 培養的技能上,諮詢更加全面些。做訪談,發問卷,數據分析,追著客戶開會,組織故事線讓客戶buy in你們出的觀點,協調各部門做戰略落地......如果不考慮 @Sandman Li 所提及的思考能力和行業洞見,我認為這些技能對於應屆生而言也是挺寶貴的
4. 工作環境上,從工作時長而言,兩者似乎已經不相上下了。我經歷過審計的忙季,幾個姐姐每天半夜打車回家都是草草收拾下就睡了,第二天趁著中午午休的時間去附近理髮店洗頭,而不是忙季的日子現在審計也有各類活動填充,考證,培訓等等;我也經歷過諮詢的項目,特別是盡職調查,強度也是非常大的。從一起工作的小夥伴而言,見仁見智吧,我自己對學校沒有什麼偏見,覺得哪裡都有優秀靠譜的員工,而且審計和諮詢多少都是up-or-out的模式,被時間和個人抉擇篩選留下來的,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總而言之,審計和諮詢作為professional service,都是為客戶賣命的乙方,只要秉著著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理念,兩份工作並無太多高下之分;而對於即將邁入這一行當的從業者,釐清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和路徑,兼顧可行性,相信樓主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希望有所幫助,祝好運:)
前兩位評論的應該都是從事管理諮詢很多年的老人了,對於行業分析的很客觀。對於做穩重和挑戰兩個戰略分析的那哥們分析的評價我給你回復了,總之我不認同你的回答形式和建議,因為給人提建議應該足夠長遠,這才像個做戰略的人提的建議。
======================================================================
下面來說下我的想法
題主問題的基礎分析:
1.行業情況
我沒有從事管理諮詢工作,但是最近半年在和排名前五的管理諮詢公司做項目。給你先談一談我的感受:
剛開始,他們公司呈現的宣傳類的方案、對於我司現狀簡單的梳理報告等等都看起來特別牛逼,那些很高深的管理方法、很絢麗的呈現邏輯能力都讓我和我的同事們驚呆了。
接下來就是進入項目調研階段,也許是我們行業的各項流程及規章制度比較複雜並且沒有條理性,顧問們在現狀調研的時候提問很初級,只問了流程的步驟,具體使用的工具、制度、考核標準等根本沒有考慮到,以至於後期做流程說明的時候不停地問業務同事。
另外,在其他十幾個城市的分公司做調研的時候,顧問們也顯得很浮躁,問的問題依然不深刻,小組內部溝通不順暢,等等這些問題完全可以避免的,很早之前我們也提過這些問題。可是他們依然沒有改變。
基於現狀調研階段的各種基礎、細節的問題,就能預想到後期項目的效果了吧?做出來的流程基本上不能落地,流程中的痛點問題很少在根本上解決掉,做出來的IT系統怨聲載道。
再來說說我們公司,我們公司雖然不是什麼大公司,但是在私企里也還算大,已經在十幾個城市有了分公司,在當地市佔也能在前三。
當然公司也有非常多問題,不管是組織架構、工作思路、人員素養、工作流程等,都存在很多漏洞。但是在實體公司做流程和制度的時候,會做非常細緻的前期調研,並且在優化的時候要考慮到很多因素,比如實操的可行性、領導的認可、業務人員的認同等等。
相比之下,我們做的更細緻,每天對著枯燥的條文、複雜且不固定的流程以及領導更高的要求工作,需要的就是踏實的態度(我很少不加班,一般9點下班就算正常,凌晨2、3點下班也是有的);而諮詢公司更注重大面上的東西,比如呈現效果、好看的方法論。
因此,作為大學生的樓主,更喜歡諮詢公司看起來高大上的工作。換做是我,我也會跟樓主一個想法。
但是我也工作+實習也有兩年的工作時間了,自己現在的感悟就是,作為年輕人,特別是很牛逼的大學出來的本科生、研究生,都要正視自己的能力,不要好高騖遠,踏踏實實先鍛煉自己工作的認真、獨立、舉一反三的能力(在諮詢公司的思路就覺得你的思維會很飄,依賴於管理工具,不能真正的找到問題原因,更別說提出舉一反三的方法,除非題主是一個愛思考、思維寬廣並且踏實做事的人),然後才能上升到給別人出解決方案、出管理戰略的層次(現在有機會可以去這個諮詢公司,但是我也在考慮,是否需要再沉澱)。
2.未來生活方式
不曉得題主對於未來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期待,是穩定的工作並且能照顧家庭的那種?還是大部分的時間專註於事業,在成功的路上獲得人生價值?如果你說找一個平衡點,那你兩樣都乾的不出色。
3.人生整體規劃
題主,對於人生整體的規劃有做過嗎?包括自己未來(每個人生階段,30歲、40歲、50歲以及你老年時候)的事業方向、個人成就、性格優勢、朋友圈和家庭氛圍。
對於2、3題目,題主可以好好想想,然後我們再做交流。
個人建議:
在四大或找其他更滿意的實體公司工作,有了一定的行業經驗再去諮詢公司更為合適。
本建議基於自己個人的理解,及時足夠客觀,但是肯定不全面。其他人也一樣,最終選擇權都是題主所定。
原因:
1.行業
基於前面分析所述,這裡就不多說了。
2.未來生活方式
在實體公司工作後,再想選擇其他公司的時候崗位更具體、明細,工作也有一定的保障,對於未來家庭的穩定有幫助。
如果想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實體公司發展的深度更吸引人。因為在管理諮詢公司無非就是分析員、顧問、經理、總監、合伙人,即使是合伙人,管理的東西也不具體,做起來很虛幻,沒有很大的成就感。如果再實體公司,晉陞到中高層的時候,你就會為你價值體現的程度而高興,在心理上會得到自我認同,生活上也就更有自信。
3.人生整體規劃
基於上面的建議,未來的人生規劃可以簡單描述為:遊刃有餘。
因為在實體公司工作的時候,題主可以培養自己踏實、獨立、舉一反三等等的能力,以後不管在哪裡工作,做什麼類型的工作(當然除去專業性很強的崗位外),只要具備這樣的基礎素質都可以很快適應,然後有很大的空間抉擇工作崗位。
如果個人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和鍛煉,做事飄忽不定的,沒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敏銳的見解,不管在那種場合,你個人都不會受人尊重。沒有了 個人魅力,就沒有高層次的朋友圈子,事業的空忙碌又會影響家庭的幸福,失大於得。
p.s.:
個人秉著學習交流的態度來分享自己的想法,歡迎補充,向大家學習更好的思路。
以你的實力看,四大的offer將來不難拿。為何不留在諮詢公司多看看?如果說諮詢公司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能教給你一套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獲取Business Sense,行業知識。審計給不了你這些。中國的學生功利性太強,不能搞定工作就覺得沒價值,這是不對的。有些經驗和知識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發揮作用。
因為正處於在top諮詢實習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後的迷茫期,我看完了這裡的所有回答和評論。這段時間,我經常思考我當初究竟「熱愛」這一行的什麼。在互聯網行業的人可以說自己熱愛編程,在快消可以說自己喜歡和消費者打交道,在四大可以說自己喜歡報表,在銀行可以說自己喜歡拉業務(這裡都只談了行業主要業務),但是,我不是熱衷於分析研究的人,進入諮詢只是靠的自己比較有邏輯的溝通技巧,那麼,我究竟熱愛什麼?這種生活狀態?不,努力的人到哪兒都可以通宵。寫片?見客戶?訪談?coldcall?因為老大帶團隊風格的問題,我的實習生活基本如同一個junior consultant,但是我也並不覺得我有多麼地熱愛這些工作,或者這些工作出色完成後能給我帶來多大的成就感。每次一項工作完成後或一個項目完結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可以回家睡覺了。
排除了這些,好像就只剩下商務艙、一等座、西裝革履和高薪等等了。於是,我突然恐慌了。如果以這些為以後幾年(如果借諮詢當跳板)或幾十年(在諮詢做下去)奮鬥的動力,然後像我老闆們一樣,吃穿用都是奢侈品,但是在北上廣買個房也一樣要發愁,好不容易有個房子,每天只回去四五個小時,還是只能看見熟睡的家人,那生活還剩下些什麼?
我不排除有不少人對諮詢的熱愛就是對於這個行業工作性質本身的熱愛,但顯然我不是。對於工作,首先我需要的是熱愛和成就感,假設我喜歡創作充滿創意我就去做廣告;其次是能力提升,我想要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生存和競爭能力,我喜歡把一件事情從設計到實施完成完全做絕的過程……總之,我希望未來自己做的事情,不要僅僅依靠行業發展潛力、職業發展空間和薪水去驅動(當然這些很重要),而是我能夠依靠內驅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諮詢確實給了我很多的成長,開闊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讓我更加看清了自己,我一點也不後悔在這裡實習過。
我可能跟題主同級或者低一年級,沒有資格去回答題主的疑問,所以以上不算是給題主的回答,而是給我自己的迷茫的一個回應。看到 @周召 的答案,作為一個應屆生直接去做諮詢的頓時捂緊膝蓋倒地不起……
當然,他的答案也說的不算錯,很多本土的諮詢就是大忽悠。就算是本土最大的那幾家諮詢,內部管理也非常混亂,之前爆出的一些事情著實讓人懷疑這些公司的能力。
以下內容均為本人個人觀點,與我供職的公司、服務的客戶無關。
但是!!凡事都有一個但是!!一些傳統的、世界級的諮詢公司還是有其可取之處的。就拿我們公司來說,世界500強里絕大部分都是我們的客戶——如果諮詢公司真的沒有價值,為什麼這些世界上經營最好的企業,為什麼還要請這些「華而不實」的諮詢顧問呢?
諮詢公司已經被人過度神話了,在很多人印象里,諮詢就應該包治百病,如果療效不好,那就是一家垃圾諮詢,就是「忽悠」。事實上,諮詢並沒有這麼神奇,也不可能這麼神奇。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把管理出現問題的客戶比作病人,那麼諮詢公司就是醫生;醫生會告訴病人要用什麼葯,什麼時候吃藥,甚至會手把手的端葯,但是還有很多事情是醫生無法掌控的,比如病人不吃藥怎麼辦?比如病人不願意掏錢買葯怎麼辦?比如病人看到病友吃了藥物A,也鬧著要吃A,而A並不適合這個病人,又怎麼辦?
在公司里與許多前輩共事,他們往往是某個行業或者某個領域的專家,而這樣的專家,也往往是很有操守的。比如一個很經典的案例:
某個客戶,私營企業,大老闆最開始是一言堂。而後他發現企業越做越大,他自己已經沒有那麼多精力了,然後請我們公司做了一個變革管理。開始還成效顯著,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公司運轉效率越來越低下,於是對我們之前的工作很不滿意,希望我們能幫他變回去,他甚至願意掏更多的錢。但是我們的諮詢顧問組經過深入的考察與考慮之後,堅決拒絕了,多少錢都不做,他們認為這是在害客戶。不歡而散。半年後,客戶老闆又找到原本負責該項目的經理:還好當時沒變回去……
說了這麼多題外話,只是一個入行不久的小朋友對諮詢行業的一點淺見,也希望前輩們指正,並分享自己的行業經理。
==============================我是分割線==============================
首先不是很理解題主所說的」top5諮詢「是如何排名的。
業內公認MBB是top3,剩下來有資格進top5,且在大陸有業務的,無非是這麼幾家:
ATK,booz(PWC收購),monitor(DC)收購,LEK和RB勉強算上吧。
不知道題主是哪一家?
不過,不管是哪一家,我都
強烈建議題主留在諮詢公司實習
理由如下:- KPMG的return offer對於題主的實力而言完全沒有價值。四大最近幾年offer越發越多,甚至到了飢不擇食的階段,部分四大甚至在校招前一年的夏天就開始搶人,比如EY的SLP。題主能在這樣的諮詢公司實習,無論是學校背景還是個人能力,在秋招時拿下一個四大offer根本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 留在這家諮詢公司等return offer。現在諮詢公司在招聘時,越來越偏愛之前實習過的intern了。因為這樣省時省力,出錯率低,新員工適應工作的時間短。比如我們公司校招時,有一半都是之前的intern。
- 這家諮詢的實習經歷能為你的求職加分。諮詢項目的前期對intern來說往往都是dirty work。無非是查查資料理理數據,越到後期越能接觸到項目的核心內容,無論是對你自身能力的建設還是未來面試時有話可談,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 你真的想去做審計?
以上。歡迎交流。
好巧,大三的時候我也曾一心想去諮詢,也曾面臨一樣的兩份實習offer。我當時的選擇是去了外資諮詢,然而這份實習對我來說是一個拔草的過程。諮詢公司逼格很高,package很漂亮,但是,就像不建議學生一畢業就去讀MBA一樣,我認為除非確實聰明絕頂,應屆生畢業就去諮詢,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如果不是真的天賦過人,很容易迷失在看起來高大上,實則對應屆生來說因全無感觸而顯得虛的管理理論當中。一樣是應屆生,進傳統行業,幾後積累的是行業經驗;進四大,至少有財務技能傍身;而去諮詢,最後有可能空有一身屠龍術,卻無龍可屠。
但話說回來,我還是毫不後悔當年的選擇。實習除了為自己的履歷增加分量,也是一個explore的過程。第一份職業很關鍵,它很可能為你將來的事業發展奠下基調。這也是為何在畢業前抓住每個機會去了解你感興趣的行業尤為重要。畢竟相對於之後再轉行,學生時代的實習應該說是成本低的多,效果也好的了解方式。我也是通過實習才發現自己其實是更中意審計行業的(在知乎這樣高逼格的地方承認這件事真是需要勇氣- -),畢業以後愉快無遺憾的進了四大。諮詢的實習在job hunting中比之四大會是更不錯的助力。何況,四大的校招offer一線城市光審計發發保守估計七八百個,撈到一個甚至多個對你來說應該也不是難事,計較一個KP的return offer沒多大意思。
建議你去看彭明輝先生的《生命是一連串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深得我心:
「最諷刺的是: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的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或者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越小,愈不值得焦慮。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的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如果看得夠遠,人生常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我知道我的回答絕對不會得到「贊」,但是絕對是對於LZ最有用的回答!
LS扯過多諮詢 或者 非諮詢 的意義了~ 我們來看下LZ的問題
1)我將來想要從事諮詢行業
2) 現在在一家TOP5的諮詢公司實習,但是不太可能留下來。同時KPMG要我寒假去實習,做的好下學期可以直接拿offer的
3) 我不知道要不要放棄KPMG的機會,但是如果將來進不了諮詢,我可能就先在四大做審計了
我先把樓主總結一下
1) 樓主長遠是想從事諮詢行業(這裡暫且認為是管理諮詢/戰略諮詢),但是如果畢業沒有工作的話也可以從big 4做起
2) 樓主現在有一分top5 管理諮詢實習的經驗,但是很擔心沒有return offer,想去KPMG弄一個保底的offer
基於樓主現狀,我覺得樓主在這裡2套方案可以選擇
1) ambitious戰略
核心價值:哥就是要從事戰略諮詢
具體解釋: 戰略諮詢看不看big 4 的經歷,我做過應屆生的招聘,應該說 相關實習經歷優先,如果是big 4的經歷,沒有加分! 所以如果是為了拿到諮詢offer,並不需要去big 4 做相關實習。
建議樓主好好在諮詢公司 做實習生(樓主說的很對,諮詢公司一般沒有return offer,除了正規的summer intern program) 但是做的好的intern(比如某FIRM的star PTA) 在招聘過程中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比如你的senior 幫你推薦,可以省掉一些面試的環節輪數); 如果LZ想穩健一些的話,也可以再選擇一家firm 做實習生(一般來說,實習的firms 兩家為宜,不要超過三家)
2) conservative 戰略
核心價值:哥比較擔心的是畢業也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四大、諮詢或者其他公司都可以
具體解釋: 如果從一個這個角度去分析的話,建議樓主可以去KPMG做暑期實習生,其實只要跟consulting firms 講清楚,不需要結束實習,因為consulting 實習生都是project based, 找個理由一段時間不去,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很坦誠直接申明去做別的公司的實習生,在我眼裡也是可以接受的)
建議樓主做完KP的實習以後,也許更能理解自己想要做什麼了,這樣的話,做完寒假實習生,如果你還想繼續的話,還是可以接著回你自己所在的諮詢公司做實習了呀
具體LZ在這兩個方案裡面怎麼選,大家結合自身情況考慮吧(因為還有很多其他關鍵因素,比如學校背景、成績排名、其他實習經歷等)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無論在知識和經驗方面,均是一窮二白,沒有任何經驗、知識和能力的儲備。唯一的優勢就是年輕力壯和勤奮,勤奮和專註是大家所缺乏的。所以,對於畢業後前三年的工作和行業的選擇,只要是不太偏離專業,就不要太過於篩選,關鍵是要全心投入去做好身邊的所有小事。事事尋根問底,就能迅速學習和補充到大量的實用知識。事事精益求精,就能成為卓越和訓練有素。戰略上要有遠大的理想,戰術上必須要正視自己還處於知識和能力的最低處,即基本上是一無是處。只能是埋頭苦幹和勤奮地學習各種身邊的實用知識,放下患得患失和急於求成的心態。這樣,三年後,無論你是做什麼專業或職業,均會成為同齡人中的精英分子和才富兼收!行行出狀元。越是沒有人去的地方,就越是缺少優秀的竟爭者,你就能更早地成為行業內的精英。行業是否好壞,與你的前途沒有任何關係。關鍵是你要成為行業內的精英。麥當努和可口可樂,就是單憑一個麵包和一支汽水,就已經是稱霸全世界和成為全球最高市值的企業之一。你可以將一碗面或其它什麼東東,做到在所居住的地方成為第一嗎?若可以,那麼,你就富甲一方了!
沒有必要神化諮詢公司,把它當做是企業病的醫生來看,最後反而產生了過高期望下的不滿意,其實我更欣賞把諮詢顧問當做「手藝人」來看。都說傳統諮詢公司在走下坡路,是沒錯,但是沒有什麼行業是一直朝陽著輝煌著,和人生一樣,什麼行業都有Ups and Downs,你是否選擇除了考慮自己是否適合之外,還要考慮自己承擔行業風險的能力。
諮詢行業在變革,不僅傳統的諮詢巨頭在整合產業線,新生的諮詢公司也在開拓蠻荒。按照傳統觀點來看,的確是充滿挑戰,但是迎接挑戰的舉措是否成功,還需要等等看。和投資一樣,若你看好,覺得它被低估,上;若你不看好,覺得它充滿泡沫,走。
審計行業呢,也許存在著倖存者偏差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讓人覺得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如果你奔著出路最好的那群人進入這個行業,就要考慮一下自己是否能在幾年後達到這個水平了。德勤都引入人工智慧了呢,賣力為主的行業已經危在旦夕。
樓上對行業的分析都很有道理,但是我覺得癥結還是在於,諮詢和審計對人的要求本來就不同,跳躍的人去諮詢,循規蹈矩的人去審計,如果搞反了,只能都天天受折磨想跳槽。
題主是一方面覺得consulting實習比較有含金量,另一方面又覺得反正增加含金量的最終目的就是找工作,況且四大能直接給工作機會,所以猶豫不決。
@icathee
提供的思路很靠譜,自己評估一下自己,有沒有本事進Top Consulting Firm。畢竟這些諮詢公司招人標準簡單粗暴:名校畢業成績棒英語好邏輯清晰能忽悠。
覺得很難的話,拿實習去給進四大上保險也是不錯的。
@Sandman Li
沒有從八點到晚上七點跟五組不同的人講同一份PPT,沒有和上上下下的各級員工促膝長談,沒有看完培訓手冊監管部門相關領域發文,沒有讀完行業大拿的推薦書單,怎好意思說自己是做諮詢的?
這排比真是氣勢恢弘。
沒有從八點到晚上七點跟五組不同的人講同一份PPT,
效率實在是太低了,時間不是錢?
真不知道是貴司組織不力還是你們人工太廉價,或者客戶太土豪了
沒有和上上下下的各級員工促膝長談,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真是給你吹出花了啊
沒有看完培訓手冊監管部門相關領域發文,
不就是press search么,不就是抱著百度上倆小時網么,瞬間高大上了
沒有讀完行業大拿的推薦書單,
一個項目不過幾周,腦殘才去讀完整本書
行業大拿哈哈哈哈哈~不就幾面之緣的客戶或者混過幾個項目的領導么,說的好像跟你很熟似的
怎好意思說自己是做諮詢的?
就你這忽悠的技術,諮詢做得應該不錯
很年輕不做諮詢,什麼時候做諮詢?
開始做management consulting黃金時間最年老是PhD或MBA畢業。
拖了幾年入行的要麼是興趣轉變,要麼是很年輕時候學校太渣/運氣太差/成績太爛敲不進門的。
不趁年輕的時候在這個金礦里拚命挖,難道要三四十了來跟本科剛畢業的young talents比誰更能拚命?
作為一個馬上要畢業的學生,我去年跟你面臨差不多的情況,在一家top5的諮詢公司做了將近一年的實習,當然是有項目才去跟的。當時非常想留下來,雖然機會渺茫。我勸你結束在諮詢公司的實習,去四大。首先,諮詢公司的工作幾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pta做的就是搜索咨料,ppt,coldcall這些繁瑣的工作,其實跟兩三個項目就差不多了。第二,佔用你大量的時間精力,我原先七點半一定起得來,但每次跟完一個項目後的一周不到九點半起不來,一般需要pta的坑定不會是清閑的項目,如果你大三,那會對學業影響很大,得不償失,找工作時成績真的挺重要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早點認清事實,pta轉正唯一途徑是暑期實習生,我當時也是意淫著多做一會兒或許也能一樣留任。但事實是他們招人還是要招有光環的大牛,不要指望員工會推薦你,他們在意的只是你能否幫到他們,讓他們按時交出東西。如果不是麥波貝的話對申請其它諮詢沒有作用,其實我真的非常後悔做了那麼久的pta。
難得看到一個有些體會的題,想答一下:
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選擇,感覺看了前面的一堆回答之後,感觸還是比較深的。
應該來說,其實還是建議去諮詢逛一下的,因為題主對於審計,應該是屬於那種可去可不去的,而興趣所在的諮詢,如果能夠體驗下非常之有意義。
諮詢,對於應屆生來說,實際上是很飄渺的,來的映像都是網路上各種高逼格的傳說,實際體驗下還是蠻有用的。我就曾經在一家號稱top5的內控諮詢里晃過三個月,最後深深地感覺,就像排名第一的前輩說的一樣,內控諮詢基本就是客戶可為不願為的行業。
感覺,內控諮詢這個行業,還是做後期的IT諮詢會更好一些,前期的工作其實非常的飄渺,除非你的邏輯能力很強,而且很有興趣,否則,感覺是很難學到實在的東西的。
而對於審計這個行業,應該來說,財務知識確實是會學到,但是,這是一個過分注重技術的地方,而審計做到高層了,也是要像幾乎所有行業一樣,牛逼的都在找客戶,而實際的工作都交給小朋友了。
最後,我認為,還是以興趣為主吧,最終的選擇,如果能夠和興趣相結合的話,能夠減少很多工作中的心浮氣躁,有興趣的話,就像我一個熱愛編程的同學一樣,「即使通宵也是極爽的」看了兩位大神的回答,覺得多說無益了。審計和諮詢都能學到很多東西,雖然方向不一樣,我曾經做過半年的審計實習,因為是托關係進去的,帶我的人是大牛,他教我的方法至今我看報表都在用,關鍵看你能學到什麼東西。比如你進了諮詢,雖然學到的方法論沒有什麼生產價值,但你如果分析問題的時候可以習慣性的運用這種方式,這就成了你自己的東西。
不建議進諮詢公司
我不是諮詢行業的,但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有很多項目都邀請了諮詢公司來幫我們做戰略諮詢,接觸下來發現諮詢和我想像中差別很大,同意最高贊答主觀點,諮詢並沒有特別多的技術含金量,很容易被取代。我們的很多項目,最後發現諮詢公司對行業的了解、對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等其實並不深入。最後很多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跑市場做市調拜訪客戶,最後得出來的結果往往和諮詢公司有很大差異,這個行業讓我感覺就是拿著高大上的ppt在忽悠,因為項目畢竟不是諮詢公司的,感覺其調研深度戰略分析對項目的風險分析等都不足,而且經常讓人一頭霧水。
我們有一個合作的諮詢公司,會幫我們介紹項目,但是很多項目都是看起來高大上但是實施起來有很多問題,而且不像諮詢公司說的那樣前景光明,導致我們走了很多彎路,花了非常多的錢,想強調的是依然是這個行業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能忽悠,所以非常不建議題主進入這個行業,年輕人最好還是有一技傍身,或者像高贊答主所說要在一個專業行業里深耕幾年,否則個人感覺做諮詢很容易被淘汰,而且容易樣樣通樣樣松,不容易做到高層管理。
看到了 @周召 大哥的評論。。。身為財大學弟又進了四大內審部門的我表示醍醐灌頂啊
後來來了太平湖嘛~^_^
我就想知道,除了MBB,top5還有啥?這種稱呼類似於top5高校嗎?
差點以為是我發的…
今天才看到知乎有這樣的問題。本人上海一二流財經院校大三,四大都鄙視的那種。大學也沒有虛度,一等獎學金,案例分析大賽獲獎也都拿了,英語口語,邏輯思維也都鍛煉了。在前段找實習的過程一直想找有含金量的實習,基本投的都是投行諮詢類,但也都沒有通知。。。突然一日一美資諮詢打電話,問我是不是投了財務實習。我表示投的是市場行業分析的崗,對方委婉的表達此崗位可能要求更高,希望是名校學生的想法。我當場把自己牛逼的相關經歷闡述了遍,還把自己寫的論文發了過去。對方詢問過經理後表示可以給一次面試的機會。也許就是命運的安排,經理對我很滿意,我拿到了實習。公司雖然沒有前面幾家有名,但專攻銀行業,客戶包括了JP摩根,花旗,AIG等,算是boutique諮詢了吧。經理說做的好做的時間長爭取讓我做full-time,在一份有薪資列表的公眾號上,此家公司工資比四大好多了。。。樓主覺得如果以後從這種boutique的諮詢出來後可以往哪發展呢?或者有什麼建議嗎?
去諮詢公司實習吧,想去KPMG,畢業直接網申就好,概率很大的,但TOP 5的諮詢公司實習經驗估計沒那麼容易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的人生跟開了掛一樣?
※未來三十年內,哪些行業的工作人員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失業的人類何去何從?
※提離職被老闆加薪挽留,該怎麼辦?
※有哪些大家不說,但需要知道的社會規則?
※哪些人適合從事社會化網路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