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發源於中國,中國現在的瓷器技術是不是落後於西方?如果是,原因是什麼?

有這個疑惑是因為看了今天的鳳凰大講堂,節目認為中國現在的瓷器技術大不如西方,可惜沒有解釋是怎麼變落後的。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我不是很了解瓷器業的現狀,想請了解的知友來參與討論。或者大家想從品牌、理念、設計等方面來講講,也很歡迎哈。

可以參考視頻:
2016-11-19世紀大講堂 青花瓷世界漂流記

11-22:
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有一些贊數不多的答案乾貨挺多,希望大家也可以關注一下。


沒想到這個問題的回答會破千票。更新在最下。

謝邀。首先祭出知乎定理「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據我所知,世界大品牌瓷器很多都是景德鎮代工的,但是不許自己賣,包括次品。那麼現在瓷器在歐洲已經被玩兒成奢侈品,就和名牌包一樣。你可以說中國的包不如歐洲的,但是制包技術就比較難說,不然無法解釋那些大名牌的中國代工。

而瓷器,和包又不一樣,代工基本完全自控全部完成技術。沒有什麼是值得委託人自帶保密技術的。

曾經馬未都諷刺過景德鎮的瓷器,盤子摞不到一米高就要倒,當時被景德鎮打臉。

瓷器在中國,一直是領先創新的的地位,從高溫到釉下,從粉彩到釉下五彩,中國的瓷器一直在給世界驚喜。其實現在依然在研製創新,包括我們經常看到的路邊一堆一堆的法蘭瓷,麥草瓷,雖然可能不值錢,但都是創新,而瓷器的創新並不容易。除了英國的骨瓷,國外很少甚至沒有出現過什麼瓷器品種的創新。我們卻一直在努力。

看這種水平,我很難想像誰能抱著一個上百萬的梅森和我嚷嚷你們那些都是垃圾。

我們弱在沒有品牌意識和品牌經營,從這一角度講,不只是瓷業,其他行業也弱在這個部分,因為畢竟我們的市場品牌意識起步比較晚。

而且近年來中國古瓷一路上漲,很多高手都轉去做高仿瓷。雖然沒什麼好自豪,但是國外再好的技術也很難仿出這麼像樣的作品。

有時間的話,去景德鎮夜市看看陶瓷學院的學生們自己的作品,你會覺得中國瓷業的未來非常光明。我們中國人發明了瓷器,我們沒辦法接受讓它變成另外一種藝術的表達方式或者表達載體,例如西方超高端的瓷器其實就是瓷做的雕塑作品而已,大部分的價值體現在所表達的內容上。我們中國人還是喜歡好的胎,好的紋飾,好的釉水,我們希望瓷器永遠就只是它自己本來的樣子,瓷器就是瓷器,china就是china。

————————————————————
以下是更新
有評論問我們中國人去哪買瓷器,要麼有毒要麼丑,只能去日本或者德國買。

這問題說的真好,首先你去哪裡買的瓷器,超市?市場?地攤?如果是,那你就應該買不到好瓷器。因為日本超市也沒有有田燒,歐洲超市也沒有梅森。

有可能一些人又會說,我就買個餐具,我還要跑多遠啊!

但是你為什麼要買名牌包,為什麼要買名牌的衣服,車子。如果你認為錢應該花在別人看得到的地方,那麼生活理念不同,無法溝通。個人認為餐具一天最少用三次,非常值得花精力和物力去選擇購入。我很難想像下了賓利進門脫下紅底鞋放下愛馬仕脫掉香奈兒然後拿起一個超市五塊錢的碗吃飯 的人是一個怎麼樣的心理。我個人沒什麼名牌的東西除了別人送的幾乎不買,但我家吃飯喝水的瓷器全是乾隆年的。我覺得給外人看的舒服不如自己過得舒服。

請離開超市等範圍,去遠一點的地方看一下,我們有好瓷器可以滿足你的生活要求。隨便搜幾個圖片發一下,慣例侵刪

現代鈞瓷餐具

現代龍泉餐具

現代德化餐具

現代汝窯餐具

現代定瓷餐具

現代耀州窯餐具

景德鎮單色釉餐具

這還是景德鎮現代瓷

我很想說一句,丑嗎?配不上你的氣質嗎?比不上日本德國的餐具嗎?來比較一下

德國梅森


說實話這些並不符合我們的審美,硬拗非說大美的我也真是沒轍,而且和中餐並不搭配,也與中國人內斂的氣質有很大衝突。而且細節見真章,從利坯到描金等,全都沒看出什麼德國的嚴謹。能千里迢迢去歐洲重金買個盤子,就不能去自己國家的窯址選一套嗎?我們國家制瓷窯址太多了,大多都有繼續燒造。連看都沒看摸都沒摸過就否定真的好嗎?都是如此,我們的制瓷業就真的要衰落了。最直白的說,你只買五塊錢的瓷器,制瓷人憑什麼給你好東西,如果制瓷人都沒法生活的很好,那又怎麼精心創作。


媽呀開心真的有人要看233 先上圖

朋友買的那對耳環,小手是陶瓷的,特別精緻,那麼小,但是肉的質感完全做出來了,還有金色的指甲簡直了。照片光線問題,小手上的金色是很閃耀的那種,比這個亮。價格也砍不下去,因為手太小難度太大成品率非常低。設計師還做幾何元素的同類風格首飾。

悲傷的是,當時朋友要到了設計師的微信和淘寶店地址,在看到設計師在朋友圈秀恩愛之後就把這些信息全刪了導致我現在根本找不到這個設計師了……我問她那當初為啥要要啊?她說因為小哥太帥本來想勾搭沒想到竟然有女朋友了一氣之下就……(我白眼翻上天)

——————————
以下原答案:
————————
氣的我趕緊跑來回答!強烈同意票數最多那個回答的第一句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好嘛!

作為專業跟陶瓷有一定交集的人,我要為中國陶瓷正名(白眼)!

首先因為專業關係我去景德鎮學習過半個月,去了周末的陶瓷集市,大學生的作品非常驚艷!讓人感覺到中國陶瓷的未來。有些人的作品,放在英國這邊,都是最好的設計院校出來的作品。
當時玩的有點high忘了照圖了,這個是我在大學生那個集市上買的,原價就要500(後來砍下去不少),釉是加了貝殼等特殊原料燒制的,挺重的,但是非常獨特。

也有路邊攤上非常便宜的,做工在景德鎮那就是分分鐘做出來的不值錢的貨,長這樣的,臉盆大小,但是只要幾十塊吧我記得。

再來看看英國這邊,坐標倫敦,設計師雲集之地,我前幾天剛去的一個挺有名的聖誕集市,都是設計師來參加的那種,有三四個攤位是做陶瓷的,我跟朋友(同在景德鎮歷練過)都傻眼了。

是這樣的…………
別跟我扯設計風格,我就是這專業的我懂好嘛(白眼),且不說拉坯之類的了,那邊緣拿刀一削就出來賣我也是醉了,另外幾個攤位也差不多是這個風格,我建議他們再去修鍊修鍊……
然後照片上也可以大概看到價格吧?一個小盤子就十幾磅,150RMB左右,可這個做工和設計,在景德鎮就是幾十的水準不能再高了。
我拿同是兩國專業學生的水平來比,不算過分吧?
現在中國缺的,就是鼓勵設計師成長的環境和包裝商業公司,這些在未來幾十年都會逐漸改觀,改觀不了就由我們這些未來設計師花朵強行改觀!總之中國陶瓷絕對不是不如國外。

希望能幫到題主。
最後彩蛋,景德鎮有個小哥做陶瓷首飾的簡直驚艷,我校聖馬丁學院風格的,作品還來過倫敦參展,下次找到作品照片補圖(如果有人要看的話orz……)


把陶瓷作為一種高硬度,高熔點,高電絕緣性,高抗腐蝕的無機非金屬材料來看,我國工業級的陶瓷應用和制瓷技術確實落後,比如用氧化鋯粉末PIM注射成型的金屬陶瓷刀,醫學方面需要的人造牙,人造骨骼等生物陶瓷等。
為什麼落後?因為現代化學,材料力學,金屬相變理論等都是西方奠基的。
所以我們不光制瓷落後,我們在鍊鋼,混水泥,澆塑料等都落後,尤其是澆塑料這一方面我國更是落後一大截。

但顯然瓷器的製作工藝不屬於此範疇。這麼說你明白嗎?


回答這個問題,得分清楚工業用陶瓷和藝術類(日常用)陶瓷。

工業用陶瓷技術我們是落後的。NGK,康寧,領先我們非常多。就舉個例子,適用於歐6汽油機標準的蜂窩陶瓷,沒有一家內資廠敢說能批量供貨。

藝術類陶瓷,技術完全是輔助設計和審美情趣的,同時也受到成本和市場的考慮。在這個領域裡面來談技術意義不大。品牌,市場,營銷,歷史,設計,哪一個拎出來都比技術本身更有故事。


景德鎮,我特地去了一下,為了把家裡的碗碟換掉。
去年國慶的時候,先是去了三清山,當天下山後租車去了景德鎮。
那是個很奇妙的地方,雖然只呆了一天一夜,車子經過景德鎮陶瓷學校,據說上海每年都會有美術系的學生來這裡做交流,於是在這個學校附近,和上海每個大學城附近一樣,商業化氣息濃郁,發達,繁忙,熱鬧。
然後車開進市裡,開始呈現出深夜無人的氣氛。
第二天就去了一個市場,我沒有去很高檔的市場,只是去了中檔的那個。
我自己是學畫畫的,瓷器可能不太懂,但上面的畫工尚能一看。
怎麼說呢
我逛遍了整個市場,大部分瓷器上的繪畫都很好,但是匠氣蓋過了靈氣。文藝點說,透過這些瓷器上的青花,我都能看到畫的人一臉的麻木不仁。
瓷是好瓷,但是太過單一。
瓷燈,茶具,餐具,小擺件,罐子,花瓶什麼的,每家店的東西大同小異。
說實話,景德鎮的瓷器(泛指我等平民能買到的,用到的,不包括藝術家做的藝術品和展品。)從種類,藝術創作上輸給梅森,威登伍德,甚至在畫面趣味上也不如日本瓷器。
我買了一對散裝的二十四節氣杯,因為清明和冬至沒人要,所以老闆三十塊錢賣給我了。瓷薄,白,還透,摸上去細膩無比。這種質地,和高超的制瓷技術,這讓我一度回到上海後瞧不上很多其他國家的骨瓷。
論輕薄透白,景德鎮的平價瓷器也不遜色半分。
可能經常逛淘寶的人覺得我是瞎逼逼,因為淘寶上的瓷器大多是來自景德鎮,但顯然沒那麼好。
我因為帶不動太多東西,所以只能留下老闆的聯繫方式。
老闆問我哪兒來的,我說上海,老闆立刻說,哎喲,我去過,坐長途,去你們哪兒的七浦路批發過衣服。
順便一提,景德鎮和上海的交通,對我來講是手動拜拜。
綠皮火車,一天只有一次小型飛機,外加還有八個小時的卧鋪大巴。
去年擺在我面前的只有這樣三個交通方式。
回家後我想在淘寶上尋找一下老闆娘說的她們的網店,結果只找到數量個位數的幾套功夫茶具,然而我在老闆娘店裡看到很多咖啡杯和單壺。攤手。
包括另一家我買到碗碟的店,據說還是個企業,叫:洪窯。我很喜歡她們畫了柿子的一套餐具,說起來這是我逛了一整個市場,加上旁邊高檔的商城,找到為數不多的,不是青花,不是印花的釉下彩。
所有的種類都高度集中,清一色的青花,清一色的茶具,清一色的仿名牌骨瓷的餐具。
外加對外的營銷和推廣真的不說了……
交通的不便利,還有商家們愛說自己是骨瓷(景德鎮的高白瓷啊!你們這些當地的商戶居然覺得你們的白瓷不如骨瓷 嗎!!!!!這是你們景德鎮瓷最好的優勢啊!!!)
總之,最後我在家裡盤子不夠的情況下還是妥協了去買了日本瓷,為啥……因為我在上海,找不到景德鎮的白瓷,淘寶上只有釉下印花。


看到這個的時候我就想起了前些日子看到的G20,國宴上面用的餐具!給你們感受一下!

隨意感受一下。這裡面哪個不完爆你們所說的那些歐洲瓷器?
中國的瓷器任何時候都吊打全世界,你偏要拿著超市買的那種瓷器去跟人家比拼那我沒法子。
其實並不是比不過,而是你所接觸到的不夠等級而已吧。

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當是爆出來的時候,好想跪求一套啊,不過後來想想應該買不起QAQ

你要說別的高科技啊以西方為標準,我認了!我們的確很多方面還在追趕。

瓷器!瓷器!瓷器!知道中國的國名China的原本意思china是什麼嘛!

這種自我矮化也是醉醉噠!

PS:感興趣可以去搜一搜APEC會議,中國用來招待的餐具。如果說G20是江南風情小橋流水人家。APEC就是皇家貴氣,精美華貴大方。每一套我都想要每一套都買不起……


以下內容大部分來自吳軍博士的文明之光第一冊,書里對陶瓷的起源與發展和中國瓷器所經歷的變遷講的比較詳細,我就概述一下吧

--------------分割線-------------
要講瓷器,自然離不開對陶器的了解。
雖然大家經常將陶瓷是放在一起說的,但其實陶和瓷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它的歷史比瓷器要長久的多。要追溯陶器最早出現的年代可以一直上溯到古埃及文明,在現存的古埃及壁畫上便有大量的關於陶器製作的過程。同時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赫梯人也燒制過陶器。
實際上呢,陶器的製作很簡單,將粘土進行高溫燒制即可形成陶器,但是高質量的陶器,不僅與粘土有關,還取決於燒制的溫度和爐溫的均勻程度。溫度越高,陶土顆粒結合的越緊密。而在燒制過程種,爐溫的均勻程度影響更大,不均勻的爐溫會導致陶器不同部分收縮程度不一樣,從而產生內部應力,這樣在收到外力作用時很容易破損。
這個問題解決的最好的就是中國。
中國的陶器質量之高可以從 兵馬俑和秦磚上體現出來。
比如平時大家聽到最多的秦始皇兵馬俑便是陶俑。這些真人大小的陶俑並非整體燒制而成,而是部分燒制再進行拼裝的。陶俑燒成之後,體積大概縮小了20% 左右,因此在燒制的過程中必須做到粘土成分一致,且窯火均勻,才能保證各個部件的收縮率相同,在燒成之後才能配合的天衣無縫。
然而,後天再高超的燒制技術也無法彌補陶器先天的缺陷。首先是密水性不好,其次強度不夠,易碎而過於厚重。
為了改造陶器上述的缺點,瓷器應運而生。首先是為了解決其密水性差的缺點。人們在偶然的意外中發明了上釉的技術。往返於沙漠的商人發現沙子和鹽混合加熱到1000多度的時候會變成半透明的糊狀物,冷卻後就再物體表面形成了一層光滑的釉。於是人們再燒制陶器之後往往再在上面上一層釉。上釉的技術由新巴比倫人發現,被後來的波斯人發揚光大,直到傳入中國。最終中國依靠這些技術發明了瓷器。
為什麼最終是中國第一個造出了瓷器,而不是哪些更早的文明,原因並不在於文明的發達與否,而是上天給了中國得天獨厚的制瓷條件。
瓷器的燒制有兩個必要條件——高嶺土和大量燃料。
高嶺土又稱瓷土,因景德鎮高嶺山的瓷土質量最優而得名,高嶺土雖然帶個土字,但實際不是土,而是一種礦石,由花崗岩風化形成。在古代高嶺土開採出來後要磨成極細的粉末。
wikipedia.org 的頁面
由於高嶺土是存儲在一種存儲在岩石之間的礦,早期文明比如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要麼沒有高嶺土礦,要麼就是沒有發現比如歐洲。同時中國有著大片的森林,這為瓷器的燒制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燒制瓷器的三個技術缺一不可:高嶺土,高溫,上釉技術。而之前的文明總是缺乏其中的 某個條件,因此瓷器註定由中國發明。
瓷器直到窯內溫度達到1300度左右時才出現。在這樣的高溫下,高嶺土內部的分子結構發生了變化,原本的粘土顆粒融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種穩定的晶狀式的結構,冷卻後就形成了瓷器。
要分辨陶器和瓷器很簡單,打碎後的陶器斷面只是黏在一起的細小顆粒,而不是一個整體,但瓷器就不同了,它的斷面式整齊的,連鐵釘都劃不動。因此瓷器 可以做得很薄。
瓷器的普及要到北宋時期,真正走向全世界並影響世界文明進程是從宋代開始的。

宋代在很多學者看來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頂峰,加上宋朝重文輕武的風氣,文人雅士審美境界和品味之高為瓷器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最有代表性的是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

到了南宋時期,北方被金國所佔,中國的瓷器中心轉移到了南方,在浙江等地區出現了著名的龍泉窯。兩宋時期的瓷器成了繼絲綢之後第二種遠銷中東和歐洲的商品。宋朝透過瓷器在全世界的輸出,大大提高了中國的造船水平,使得宋代的航海技術相當發達。

再後來,宋朝滅亡,中原大地迎來了蒙古人,在其入主中原60年後,影響全世界的瓷器——青花瓷出現了。
至於為什麼青花瓷沒有出現在經歷和貿易更發達的宋代或是瓷器燒制技術更成熟的明代,與元朝多元的審美有很大關係。
在元代,西亞的穆斯林大量湧入元朝經商和從事生產,元朝受穆斯林文化的影響遠遠高於漢族的影響。藍色是中東穆斯林們最喜愛的顏色,在伊斯蘭文化里,天堂是充滿水的世界,因為乾旱的中東地區,水資源是及其寶貴的。而白色是蒙古人最喜歡的顏色。這兩種文化的結合和影響最終構成了青花瓷的最基本的元素。
在世界貿易上,元代走的比宋代更遠,它到達了更遠的歐洲,這裡歸功於馬可波羅的的航海旅行。
從宋代到明末,中國的瓷器每到一處就會產生一股熱潮,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當地文化,甚至是生產方式。
直到17世紀末,中國瓷器在世界上的壟斷地位和影響力達到了頂峰,當時的王公貴族,歐洲王室對瓷器的熱衷程度達到了無法想像的高度。然後,中國瓷器由於國力的衰退開始漸漸走下坡路。
1644年,明朝滅亡,長期的戰亂使中國的瓷器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也苦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人們,因為他們沒有了貨源。據當時東印度公司和荷蘭總部的通信記載,他們依靠存貨艱難的支撐了15年,最終不得不出發尋找新的貨源。此時日本出現了。
如果再提前50年,日本根本無法拿出歐洲人心中理想的瓷器,然而幸運的天平卻開始相此時的日本傾斜。
明朝萬曆年間,豐臣秀吉向朝鮮發動戰役,俘獲了大約一千名瓷器製造工匠並將他們帶回日本。與此同時,朝鮮的瓷器製造業毀於一旦。
這些工匠被迫為日本製造瓷器,從此瓷器製造技術傳到了日本。最開始的時候,這些瓷器業大多仿製中國,後來很快從仿製進入創新階段,最有名的就是赤繪瓷器。東印度的採購重點逐漸轉移到了日本。最終日本人的瓷器慢慢改變了歐洲人的品味,開始風靡歐洲。

後來,雖然到了康熙後期和雍正時期,景德鎮官窯的製造水平到達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與日本想比,雖然在歐洲的銷量有所上升卻不佔任何優勢了。
中國雖然還沒有淪為瓷器製造的二流國家,但是壟斷世界的瓷器市場的時光也一去不復返了。

而德國的麥森瓷器,以及後來法國瓷器進步都來自於其工業化的進步。

呼~打字好累,後面的先不寫(抄 =。=)了,擼代碼去了


很多類似「中國的某某落後於西方/歐美/美國的某某」這樣的問題或者疑問,衡量標準就是得不得的到西方/歐美/美國社會的認同。
其實類似這些問題或者疑問看起來真的很讓人無語
得不到所謂先進的西方的認同並不等於落後於他們

究其根本,還是不自信
很多事情的標準都喜歡以西方為準
彷彿只要是西方人喜歡的、來自西方的就高人一等(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認為,但是確實是一種「扭曲的常態」)

另外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明明兩種不能劃等號的事情,硬生生的非要划上等號
舉個例子
我的上司有一個很奇葩的特質,當他很忙的時候,他就認定我們這些下屬很閑,然後就各種看我們不順眼。
這個等號就是:我很忙=其他人很閑
中國的某某西方人不喜歡或不認同的=中國的某某落後於/比不上 西方/歐美/美國的某某
這明顯就是很荒謬的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上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題目略有變化,我也要同步更新內容,免得讀者費解。更新在最下面~----------------------
難得看到跟陶瓷有關的提問,作為一個學瓷者,我想說一說我在景德鎮的所見所思&<手機碼字,多多包涵 ~&>
首先題主的觀點確實體現了部分事實,那就是日用陶瓷工業化生產,我們還在奮鬥期。
那末我們是怎麼一步步落後的呢?我還要複習,今天且按下不表.....但歐洲陶瓷異軍突起是由德國麥森瓷廠"引爆"的。乘著工業革命和思想啟蒙的東風,茁壯成長至今。
所以我們還在努力吸收西方的現代化生產和設計體系,為老百姓創造美觀大方又消費的起的日用瓷。
但是,從制瓷這種技藝上講,中國並不落後。你可以從在景德鎮交流的西方陶藝家目瞪狗呆的表情上得出同樣的結論。
我先擺出這個結論,如果知友們感興趣的話,我會盡自己所學,分享更多有趣的陶瓷知識: )
-----------------老更新線-------------------
看到這麼多知友的討論我也有所啟發,尤其是關於日用陶瓷產品的品牌這一塊。
許多人,包括未接觸景德鎮之前的我,都可惜景德鎮這塊馳名中外的招牌,卻沒走出陶瓷界的蘋果公司。踏上瓷都的土地,也鮮見乾淨敞亮的陶藝工作室。
殊不知,這裡並不是陶藝技術開發區,這裡是世界陶瓷藝術的心臟。瓷都歷經千年仍保存著生機活力,靠的不是妄自尊大,而是對天下能工巧匠的包容與吸引。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青花瓷,即是波斯,蒙古,漢族等文化的結晶。
有意思的是,儘管現在的陶瓷生產,無論是設備還是銷售,都在向現代企業發展,唯獨在景德鎮的小作坊里,依舊保留"景德鎮式"手工標準。按老師傅的話講:"老外的手法拉不高,還是老祖宗用了一千多年的方法好"。
------------------新-------------------
最開始我看題主的問題描述和鏈接里的視頻,單純以為不過是個科普問題。在日用瓷工業化上目前中國還是底氣不足,但藝術瓷上就不用廢話了吧,我之前是這麼想的。
可不看不知道,看了知友們的評論,才發現買景德鎮的瓷器竟然變得這麼難,而且,現在的景德鎮精品瓷有向小眾把玩的藝術品發展的趨勢。平價瓷貼牌外包,中高檔沒日歐產量高,設計力量貧乏。
中華民族是個富有情趣的民族,中國產的瓷器不僅為國內老百姓所喜愛,遠在歐洲、非洲的人民也視之珍寶,這既是硬實力也是軟實力。
可如果哪天擺在老百姓桌上盛湯盛飯的,不再繪有濃淡相宜的青花,而是異國的徽紋,我們該怎麼向孩子解釋,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叫瓷國呢?


這類人一旦有國產好瓷器在他們面前 比如一個杯子過萬的貴和祥 一把壺過萬的小雅等高端貨
他們一看標籤馬上破口大罵國產貨憑什麼賣這麼貴 然後拂袖而去


在國外開始就是買宜家那種瓷餐具,粗糙的洗碗盤要花許多時間和用很多洗滌劑。後來買國外那種有名的骨瓷,Lenox China之類,還不錯,刷碗快多了,外表也好。回國買了國瓷紅葉骨瓷成套餐具,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瓷器,美麗光滑耐用手感好,完美無瑕,真正的寶貝


以上駟對下駟,偏矣。

只論最頂級的工藝,哪裡落後了?


看到我的答案就這麼幾十個贊我終於知道了,知乎上懂瓷的人太少了。
看到爽的答案就順手點個贊,就跟視頻中教授說的一樣,

但沒有一個答案比我回答的更客觀更精準。

不跟你們玩了,Drop the mic,I"m out !

………………………………………………答案分割線…………………………………………
先說結論:題目大錯特錯。
瓷器是個很大的類目.作為一個普通國民來說,「瓷器」一詞對他們而言就是鍋碗杯盤瓶之類的,而實事上這這是陶瓷最生活化的一個類目,還有很多高精尖的陶瓷分類,非相關從業人士是沒法考慮進去的。
論高精陶瓷,日本是不可否認的第一。
如果是生活和藝術用瓷,中國的陶瓷真的是秒殺其他國家。


1.不被歐洲高端市場認可的陶瓷,並不能得出中國陶瓷落後西方陶瓷的結論。中國陶瓷為什麼以前這麼風靡全球是因為人無我有,人有我精。而為什麼不再那麼風靡是因為傳統陶瓷的上限就在這了。以歐洲工業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做個生活用瓷根本不會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既然他們能滿足自己需求,並且還能根據自己的文化更快的拿到自己喜歡的陶瓷,為什麼還要千里迢迢用遠在東方大陸不同文化的產品呢?

2.中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出口國.我國日用和工藝陶瓷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更是達到了60%以上,僅僅這條數據就是碾壓全球的存在。

3.中國陶瓷後繼有人,但無品牌輸出. 像在我們醴陵,也在擬建一座陶瓷大學,景德鎮的陶瓷學院也變成了景德鎮陶瓷大學,國家在這上面是有發力的, 去景德鎮等產區也能看到一群真正熱愛陶瓷文化的年輕人,有好的創意,有好的作品,但是缺乏好的品牌運作。這跟整個經濟環境也是有關係的,因為藝術向的陶瓷,如果國內都沒有市場,那麼憑什麼直接讓你走進國外呢? 這個門檻就太高了,所以,把藝術陶瓷特別是現代藝術陶瓷這塊做起來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說是高端陶瓷品牌的一個必經之路。


答者註:
現在我雖然在醴陵經營一個一個小小的網路公司,但是一直有一顆做出一個陶瓷品牌的心,也一直在做陶瓷方面小小的一些基礎鋪墊。。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能關注我們,支持我們,加入我們。。目前這個項目也進入了我們醴陵創新創業大賽的決賽,希望能夠為中國陶瓷業的再輝煌添上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感謝知友提醒,欣見最高票答案已修改,感覺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確有一定提高,也相信未來不僅於瓷業,還將有更多我國原創優秀作品問世

===================================================

以下為原答案:


對最高票答案提出修改意見 @劉楚痕

國外很少甚至沒有出現過什麼瓷器品種的創新。我們卻一直在努力。比如80後美女胡晏熒的瓷娃娃。

而事實是,圖中所示的「瓷娃娃」無論在結構設計還是材料選擇上,國外都有典型先例可循


1、結構設計:球型關節活動人偶(BJD,全稱Ball-jointed Doll,包括了下述的SD、AS、AE、ED等)

BJD英文維基百科(不建議大家去看BJD和SD的百度百科,簡直錯漏百出)

Ball-jointed doll

SD日文官網

Super Dollfie?.net - スーパードルフィー公式ウェブサイト

Volks-FCS01(四姐妹)

目前較廣為接受的說法是,Ball-jointed Doll的結構設計構想(通過球型關節增加靈活度以最大限度地還原真人的動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歐洲超現實主義大師Hans Bellmer。而現代BJD則首先歸功於日本Volks社的圓句昭浩,其於1998年推出的「四姐妹」——即我們所說的SD娃娃(Super Dollfie),產生了驚人的市場效應,並開創了此後BJD製作的先河。

其後中、韓、歐美等地紛紛效仿,我國亦出現了一批較優秀的BJD公司,如AS,AE等,BJD市場化後不斷湧現細節改動,如尺寸(巨嬰),關節(雙關節),形象(小寵)等,但整體設計基本吻合Volks的思路。


2、材料選擇:陶瓷材質

BJD圈中最權威的陶瓷娃娃應屬Enchanted Doll(已有朋友在最高票答案下評論)。與傳統樹脂相比,陶瓷質感更細膩光滑,也不易出現黃化等問題。

根據ED創始者Marina Bychkova的博客,ED的創作至少可以追溯到2008年(不過從雜誌來看的話04年就已經有了)。而根據各大網站的報道,胡女士的陶瓷之路應該從2012年底開始。

Enchanted Doll 官網(有點難打開)

Enchanted Doll | By Marina Bychkova

(一些對比圖)

(胡女士的作品)

(ED Saffron-Echo)

(胡女士的作品)

(ED Sleeping Beauty)

(高票答主上傳的圖)

(AS 華熙 官照素頭)(非陶瓷)

基於其較昂貴的價格,BJD屬小眾商品,ED於其中更是以精緻和華麗著稱,對版權的要求也相對嚴格。而因臉、眼、口、鼻等部位以及身材曲線等與ED或別社有較多相似之處,加之去年被疑似炒作的7萬拍賣,人形界對胡女士是否涉嫌抄襲頗有爭論,諸君可依上圖自行衡量(PS:BJD的妝面、頭髮、眼珠、衣飾等是完全自由裝配的,請各位自行腦補兩邊去除妝飾後的樣子),本人非專業人士不予置評,但「創新」一詞用於此處確實不妥。


結合題主的問題,簡單補充下個人看法。

首先是歷史原因。我國瓷業從18世紀中後期開始落後於世界,一方面是從16世紀起歐洲各國政府便積极參与甚至部分主導制瓷工藝的研究,技術水平迅速提升;新興工業刺激了資產階級並帶動其與官方的合作,繼而通過殖民擴張不斷開拓新的市場,導致我國瓷器出口急劇萎縮。另一方面經過近代幾次戰爭和不平等條約,大量外國瓷器傾銷,而自明朝以來民窯逐漸取代官窯佔有了大部分市場,但哪怕是瓷都景德鎮當時也只是由幾個戶的勞動力構成的初級手工業工場,這種缺乏官方扶持的小型僱傭關係極容易受到外來衝擊而難以維繫生產。此後儘管民國一段時期及建國後瓷業重新發展(更別提中間還被WG拖了十年後腿),但兩百多年間西方瓷業已逐漸形成屬於自身的一套藝術特色和產銷循環,加之當下貿易保護和文化上的保守主義盛行,我國不再有像18世紀西方搶佔我國市場的經濟和社會機遇。

至於當下,我國瓷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不是工匠精神的缺失,而是與市場的銜接不足。

瓷不同於書法繪畫等一系列純藝術品,它兼具很高的實用價值,這種價值決定了它的某些內涵可以直接被迅速發展的生產力代替,這也是歷史上中國瓷業會被西方和日本趕超的根本原因。現如今機械化生產不斷拉開人與手藝的距離,我們不再以持續的實踐鞏固人與物之間的聯繫,建立在這種聯繫基礎之上的工匠精神變得生疏只是一種客觀結果罷了。因此,瓷業整體同樣面臨著轉型,無論是針對不同人群品味需求的風格改良,還是針對信息化時代的銷售模式改革,都可能是未來相關人士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最後,中國瓷業不乏優秀的作品,不乏兢兢業業的老一輩手藝人,亦不乏不斷努力追求卓越的年輕血液。但是,尊重傳統不等於自我感動,堅持理念也不意味著固步自封,交流借鑒更不代表著你努力了就可以無視原創者的心血成果。總而言之,China的確創造了china,但China能否繼續創新china,不是「豐富的激情或者崇高的理由」就能解決的。


每次一說瓷器就都說什麼中國的好。然而現在這個時代賣出價格的日用瓷器,沒有那個有名的牌子是中國的。
品牌的缺失根本在於過去中國沒有其生存的土壤。
開國前五十年不存在消費的中產階級。
改革開放之後這麼多年才逐漸培養出來現階段一點點消費人群。
想要地道本土品牌十年以後再說吧。
現在居民的平均消費水平和審美需求還沒達到。再等等吧。
從藝術角度來講的話,搞品牌搞名牌反而顯得Low了
奢飾品和日用品這二者無關。藝術品永遠都是小眾的。大眾審美的就不叫藝術品。品牌是建立在大眾審美和群眾經濟基礎上的。沒有說明發展程度還不到。到瞭然然而然就孕育而生了。

中國從來不缺高級瓷器。因為從有史至今當權者的階層從來沒有斷絕過。頂級的瓷器依舊是中國產。這點毋庸置疑。高端定製等水平世界絕對頂尖。但是群眾沒可能消費日用。
當群眾的日子好了起來,慢慢的也會有這種中端的日用需求。這產業和盤子就很大了。是市場,可以開拓。誰有倆閑錢不樂意買幾套好看的日用品?
群眾消費無非衣食住行。吃飽了 就想穿好看點兒。住暖和了就想開車逛盪。一樣的道理,都是視覺動物,誰不喜歡美呢?


我是外行,僅就我看過BBC的瓷器紀錄片說說殘存的視頻記憶。
1. 英國鼓搗出骨瓷前後,技術上已經領先中國;
2. 英國曾是世界瓷器的領頭羊;瓷器是英國人的驕傲;
3. 從出口的角度看,義大利瓷器價格最高,英德等歐洲國家次之;亞洲,日本價格最高,台灣次之,中國大陸價格最低(不是一般的低);
4. 優品率,義大利最高,中國大陸最低;
5. 研發費用,中國最低;
6. 落後不是最近的事,是很久很久了。。。
……
順便說一下:
看完紀錄片,三觀被顛覆,便上網搜證,中國瓷器工業落後並非外人所道,而是自己也承認了的,工廠只能代工也大致能說明問題。
瓷器行業在國家產業藍圖裡可能難以有好的位置,但我個人認為,應適當扶持,至少要對得起china這個詞。


為什麼農業發源於非洲,結果非洲農業不發達,必須要用金坷垃?


就建築陶瓷行業來說,中國的瓷磚無論規模還是工藝技術,都是秒殺全球其他家的。弱的是品牌。。。
微晶陶瓷複合板更是國內原創。


基本上是西方近代化的經濟,政治,文化大事件。我把和我討論有關的史實用橙色銀光筆勾了出來。

=================================
我挺不明白高票答主 @劉楚痕 為什麼會獲得那麼多贊成的(對於這種基本邏輯就違背我國製造業國情和帶有強烈主觀情緒的答案,毫不猶豫反對),我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完全不一樣。從歷史,經濟和社會(社會制度,消費品,工業品。)的角度,我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關於西方發展的坐標圖,請看第一幅圖,基本上是西方近代的總結。)

而且西方輕工業的發展差不多是和第一次工業革命一起的,而中國一直處於探索階段,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發展,基礎都不一樣,所以有差距很正常。


3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一般人乃至那個節目組都沒接觸過中國真正頂級瓷器,剛好我手頭上有幾件,說不上是頂級,但屬於第一梯隊是絕對沒問題的,當然我接下來舉例都是現代瓷,古董我不熟悉,略去

是的,眼尖的人不看落款都知道這是張松茂大師的作品,當代瓷器首件在拍賣場過百萬的,是這位老人家第一個創下的,第一個過千萬級的,也是這位老人家的記錄,市場價格還不足以說明問題?


好吧,知道你們沒那麼容易點贊的,我就簡單拿骨瓷來說說,為什麼外國骨瓷這麼出名?因為夠輕之餘還夠硬耐磨,有什麼好處?誰願意拿一個80斤重的杯子來品茶?一舉起來就像奧運冠軍抓舉一個姿勢,還有空喝茶不?

原理很簡單,就是在黏土裡面加入動物骨粉,不是動物的行不行?當然可以,主要是為了骨粉裡面的Ca,你願意你可以把祖宗的骨灰添加進去也行,每次喝茶吃飯就像老祖宗給你喂一樣,說笑了


那麼中國既然陶瓷這麼厲害為什麼發明不出來?道理很簡單,就像日本武士刀一樣,堅持用碳火鍛打,不用煤,我們陶瓷也一樣,因為我們的黏土加上手工藝可以把毛坯拉的足夠薄和大,高嶺土聽過沒?外國沒有的,燒出來的坯,
慣例吟上一首詩

薄如紙,聲如磬,白如玉

而且我們有一種不怕浪費的壞習慣,成品率低?好辦,往死里燒,百存一就燒夠一千次,那總有10件吧,而且我們近代化學和傳統手工藝人交流不多,沒辦法把科學上的進步反哺到傳統工藝上,反而傳統工藝在對原料和手藝上的追求,越走越遠,但也因為這個原因,價錢和一般大眾無緣,你知道人手拉坯一件薄胎瓷瓶不上畫要多少錢嗎?
因為你不知道,所以才產生中國瓷器先進還是外國瓷器先進這種問題

順便補幾件手頭上有的張松茂大師的作品高清手機圖

看得出水平差距嗎?
過百贊我再說說具體[釉下五彩][青花釉里紅][青花鬥彩][水點桃花][窯變天目][琺琅彩][粉彩][珍珠彩]等等手工藝上有什麼細節


推薦閱讀:

TAG:技術 | 歷史 | 文化 | 中國 | 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