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實驗話劇」?
國內目前有哪些優秀的「實驗話劇」?
題目是 如何理解「實驗話劇」,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扯到表演體系上去。
先說題外話,我不贊同三大表演體系這種劃分方式。這種劃分方式,在出處上就有諸多疑點。
然後,理解實驗話劇,首先要理解實驗。何為實驗?實驗二字,本身表示的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探尋未知,證實已知。實驗放在科學研究上,是為了證明或者為了挑戰已有的學說、觀點。而實驗在劇場里,也可作類似的理解。其重點在於「打破」。
有的回答說,不同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話劇,就是實驗話劇。這樣的說法太狹隘了。這世界上的表演理論千差萬別,並非斯坦尼獨大。不同與他的就是實驗嗎?這樣的分類,完全沒有討論到實驗的本質上去。
實驗的本質,在於打破與重構。我們通常看到的戲劇,是很多元素與框架組合在一起的作品。從戲劇的人物、情節發展、環境設置、語言,到「三一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這些不僅僅是幫助一齣戲成型的腳手架,也是囚禁這齣戲的牢籠。而實驗話劇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這些枷鎖,拓展戲劇本身的邊界,探索表演的本質。
試問,一場戲,真的有必要在劇場里上演嗎?現在漸漸火起來的環境劇場,就是打破了「劇場」本身的限制。將舞台空間搬到現實環境中。這是對劇場空間的打破與重塑。
同理,一場戲,語言是必要的嗎?人物是必要的嗎?甚至劇情是必要的嗎?這些問題,正是實驗話劇一直探索的課題。在實驗舞台上,我們不停地打破舊有的規矩,尋找戲劇最赤裸的定義。
實驗話劇,並不為表演體系、藝術流派所限制。其本質,在於打破,與重生。
總的說來,「實驗戲劇」並不是某一種固定的戲劇流派,而是在某一時期內的相對稱謂。只要是相對時代有「實驗性」的戲劇形式,都可以稱作「實驗戲劇」。而所謂「實驗性」,其實就是在形式以及內容上,對於時代的「主流形式「的革新甚至反叛。
所以,不管是"實驗戲劇",還是它在中國的代名詞"先鋒戲劇",都不能脫離時代來說。不管是西方戲劇史還是中國當代戲劇史,他們的發展與當時社會的聯繫都比我們想像的要緊密得多。
在歐洲大陸
「實驗戲劇」的名字最初是賦予法國戲劇家雅里(Alfred Jarry)的。1896年12月10日,他的作品「愚比王」在巴黎作品劇院上演,因為內容和形式上都過於怪誕和反傳統,所以引起了當時評論界的熱議。然而我們熟知的斯坦尼在1897年才成立了莫斯科人民劇院,離他的體系建立更有二十多年的時間,所以說「實驗戲劇」是「反斯坦尼」的,實在是片面了一些。
然而,「實驗戲劇」所反對的那個「傳統戲劇」,跟斯坦尼的聯繫確實是很大的。這個傳統,其實是來源於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詩學》。《詩學》中所強調的戲劇形式,以「摹仿論」作為核心,反對古希臘史詩中那樣的敘述,構成以同情——共鳴——凈化的戲劇效果。而斯坦尼的最大成就,也就是把亞里士多德體系給發揚光大。所以現在看來,「反斯坦尼體系」倒也是種好理解的說法。(當然,斯坦尼絕非死守著現實主義不放的,這裡不展開。)
十八世紀開始的資產階級革命對於所有文藝流派的印象都是巨大的。社會環境的巨大變遷,使得文藝理論從純理性慢慢動搖。從戲劇理論上來說,也開始對於傳統的「摹仿論」戲劇表現形式,以及體現「資產階級生活」的內容進行革命和反叛。所以,自十九世紀末開始,反理性,反文本,反敘事,反劇場空間的戲劇形式相應出現。象徵主義,表現主義,存在主義,超現實主義,荒誕派等戲劇流派都在這一時期逐漸出現。
由此,西方語境下的「實驗戲劇」蓬勃發展並且在20世紀達到高潮。
在中國
「實驗戲劇」,或者說「先鋒戲劇」起源於80年代開始的探索。(其實「實驗」和「先鋒」的涵義本是相同,可能是最初的翻譯者受先鋒派藝術的影響,所以將其定名為「先鋒戲劇」。中國的西方語彙定義時常有爭議,比如「話劇」和「戲劇」之定義。為了方便,後文統一稱為先鋒戲劇)
改革開放後,大量西方文藝理論著作湧入中國。而中國此時的戲劇剛從樣板戲中恢復,還停留在五十年代易卜生和斯坦尼的現實主義基礎上。中國先鋒戲劇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1982年來自林兆華和高行|健的《絕對信號》的誕生。這部戲改變了傳統的觀演關係,打破了自建國以來中國在易卜生現實主義劇作上的堅持。這也象徵著中國在八十年代全面吸收西方理論,展開了戲劇實驗的風潮。
緊接著,孟京輝在90年代接過了中國「先鋒戲劇」的大旗。他的作品以反叛和個性為基調,充滿強烈的形式主義和個人主義色彩。這種戲劇風格將八十年代中國戲劇的形式革命推向了高潮,引領甚至塑造了中國的「先鋒戲劇」定義。
而現代中國主流語境下的「先鋒戲劇」,大多數也是這股形式主義浪潮的延續。形式大過內容是目前大多數在劇場中「先鋒戲劇」作品的困擾。而這些戲在全球化的視野下來看,也實在算不得「先鋒」。很多中國的戲劇人拿著「先鋒戲劇」做幌子,卻在翻西方几十年前的老黃曆,為的也只是一個市場噱頭。這樣做,也沒法不在媚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算是結語
西方的戲劇理論發展兩千多年,而「實驗戲劇」出現了一百多年。而中國的戲劇理論發展從古典戲曲接入世界性的戲劇理論,從春柳社算起,也就110年的時間,實驗戲劇更是近30年的事情了。
「實驗戲劇」本身是一個相對性的東西。可以說,當某種戲劇形式逐漸成熟並納入主流後,也就失去了「實驗性」,算不上「實驗戲劇」了。
實驗戲劇因為他的前沿性,確實能欣賞的人不多。這種時候, @趙小喵 答案中提到的「彼得布魯克說,一個國家完整的戲劇結構應基本分成國家劇院,喜劇院和實驗戲劇三部分。」模式就很科學了。
拋磚引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實驗戲劇是實驗性藝術形式的一種。
戲劇演出本沒有一定之歸。在我國,由於運用寫實手法的話劇演出曾經大行其道,導致了觀眾們對於話劇演出的形式形成了刻板印象。
林兆華導演、胡偉民導演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對話劇演出的形式進行了革新。在當時,《絕對信號》、《野人》、《骯髒的手》、《秦王李世民》可以看做是實驗話劇。
到了九十年代,牟森、張廣天的戲劇創作較之林兆華又有了革新。在當時,他們的作品也可以叫做實驗話劇。
可以看出,在中國,實驗話劇是一個需要經過比較後才能下定義的概念。
要我來說,實驗話劇是從形式和內容上均與當時主流話劇演出中形式和內容有區別的一種演出形式。
——————————————————————————————————————————
何謂主流?難定義啦。
我還是從接受程度上來看吧。我在觀察北京人藝的傳統老戲的上座率後,認為,現時代,北京人藝的傳統老戲的演出形式和內容還是可以被認為是中國話劇演出的主流。
一個完全不在話劇行業內的業餘話劇愛好者,想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有一次帶妹子去木馬劇場看話劇,跟妹子介紹說,這是「實驗話劇啊」。此話一出,逼格爆表。
平時在學校有話劇社一年會出兩三部劇,大部分以改編百老匯或者已有作品為主。每次出演必是早早的就出現長隊伍。必是朋友圈各種照片和點贊。
問之「可要一起去看看林兆華的話劇?「
答曰」其人何也?「 答曰」囊中羞澀「 答曰」逼格不至於此。君若有閑情,不如一同搬磚「
-----我是想說,中國也許是因為缺了欣賞話劇的眼睛,才會惡性循環的打壓了話劇市場? 我們作為平民,內心也許渴望藝術,但是缺乏對藝術理解的熏陶,以致於最後話劇,只是落得個看個故事?
那麼實驗話劇更是如此,在各個城市的小劇場里顛覆時代和傳統,可是沒有市場的推動力,就始終是小眾的(小眾多幸福啊),而小眾則反過來成就它的」實驗性「(非主流?)
但是它總有一天會好起來的啊。
就像幾年前,流行音樂遍地都是,民謠小眾伐?可是當董小姐打開了這道門之後,民謠變成了流行樂的另一種代名詞。但依然,還有諸如」美好藥店「這樣的樂隊在玩它的實驗搖滾,另類民謠。在音樂節的時候,大家會因為看見宋冬野而激動,卻少有人為美好藥店搖頭晃腦。
欸所以你看,實驗話劇就美在小眾,美在逼格,美在和別人不一樣啊。實驗復實驗,這種定義毋寧改為」今年我是和其他話劇不一樣話劇「之類的。
- 另類色彩
- 激進
- 感染力
- 你覺得爽但不知道為何爽
- 你本身已經無法說明這是不是個故事了但你願意去搜一搜別人是如何理解這個話劇的,你也充滿熱情願意去聽導演編劇他們的創作想法
- 你想帶別人一起去但是怕被同伴吐槽」我靠看不懂啊你給我解釋解釋「
還有一點,因為非專業,也不敢加進去,是不是極端的自我獨白和超級開放的觀眾互動也算呀?
印象比較深的一場小眾話劇里,觀眾隨時會被叫上台一起演出,觀眾的包包也會被演員全翻出來檢查和吐槽一遍。劇本隨時因為觀眾演員的發揮而改寫,音樂體系別出心裁,語言荒誕露骨。之類之類的。
我重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彼得布魯克說,一個國家完整的戲劇結構應基本分成國家劇院,喜劇院和實驗戲劇三部分。——大意。
以中國國情為背景,大致可以換算成國家院團,商業娛樂戲劇和實驗戲劇三部分。這是比較成熟之後的狀態,功能分工明確,我們現在做不到,所以一團亂象。都想賺錢又都想深刻…
按照成熟的標準來看實驗戲劇,就很明確它應該如何理解了。它的作用是填補國家院團和商業娛樂的另一種風格——那麼基本可以定位為非主流意識形態並脫離教化性表達的,不以賺錢為目的,風格和做法獨樹一幟的戲劇。
這樣內容和形式都有要求。內容要求:有創作者的獨立表達…這種表達可以不主流,可以是犀利的,有訴求的。是創作者不吐不快的。
形式其實最重要的是發自內容,是出於表達需要的,不拘於任何既有形式,中國外國的都算,但是必須自然貼合內容,沒有分離和割裂感。而且這種創新性必須區別於商業噱頭的新穎性。
這麼說起來中國先鋒戲劇是做的不怎麼樣…
引用一段林克歡老師的話:「…當代社會結構性變革所帶來的震蕩,令人髮指的腐敗與有增無減的社會不公現象,均落在先鋒戲劇工作者的視野之外。他們大多數人,不僅不去思考或已然喪失了思索現實生活的能力,也無力對當代社會生活亟須理解的複雜性與矛盾性,提供任何具有意義的想像。」
「…先鋒戲劇在形式上的探索,顛覆與解構,皆源於藝術家精神深處的反叛。」
中國現在沒有好的先鋒戲劇,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和從業者的不懈努力,回有的。
樓上的觀點我也不同意。
世界上有三大表演體系,分別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就是我們熟知的斯式體系)、布萊希特(德國著名的戲劇家)、以及為國人所熟知的梅蘭芳(電影怎麼說呢,余少群演的不錯,黎明還是無法改變我眼中的殺手形象=。=)
而現在我們當代的演員,大部分都是跟著斯式體系走的。那麼斯式體系是個什麼玩意兒呢?
斯式體系強調現實主義原則,主張演員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要揣摩角色的內涵,要抓住角色的意境,要體驗角色所經歷的一切,也就是說,「斯式」遵循的是現實主義原則,強調體驗生活,再現生活。而布萊希特體系則恰好相反,注重「離間效果」(要求演員在感情上與角色保持距離,表現出蘊含於事物中的哲理性,引發觀眾思考),強調的是思考生活。
那麼對於實驗話劇的解釋,大家應該也好理解了。實驗話劇指的是戲劇結構和表現方法區別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戲劇體系的話劇。只是,這樣的解釋也是片面的。真正的實驗話劇包含了很多內容,像布萊希特的敘事劇,荒誕派戲劇,日本的能劇,捷克的黑光劇,啞劇,面具劇,各種稀奇古怪的話劇,我覺得都可以當作是實驗話劇。
本人的理解是,實驗話劇就像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中間要經過不斷的實驗和探索,最終才能產生新的品種。多次嘗試,技術創新,具有另類色彩,模擬生活,這些都是我認為的實驗話劇的特點。
在演出開始前,觀眾們可以跟隨著演員的隊伍重複的上下樓梯,而在每個樓梯間都放著一些東西,我記得有一層樓梯是娃娃,有一層是枕頭。演員們就這樣抱著娃娃活枕頭,有的哭,有的笑。我猜測這是一種儀式,肯定象徵著什麼,在演出結束後導演出來和我們解釋,上下樓梯代表著加繆的一生,這樣一來我就恍然大悟。枕頭象徵著加繆剛出生,而娃娃象徵著他的童年期。
而在表演的過程中,演員們也都不發一言,只是用自己的肢體動作和表演來為我們展現一個光怪陸離的故事,比如有男主角雙手各拿一個類似銅鑼的東西,然後按著一定的節奏和力度的將他們敲打在一塊,這樣的行為持續了數十分鐘,還有兩個女孩像兩條光滑的蛇相互糾纏,然後她們開始親吻,從額頭,眼睛,鼻子,再到嘴唇。再有男主角在最後的場景,發了瘋似的將女主角遞給他的蘋果砸爛,那些四散的果汁有些都濺到了我的面前。(因為是小劇場,表演舞台在中心,觀眾們直接分布在舞台的四周。)
表演結束後,我很震撼,腦子裡想著的全是之前演員那些詭異突兀卻又充滿美感的表演。我感覺自己看懂了這部話劇,又似乎沒有看懂。
再比如現代科技的介入,話劇中紛紛用起了多媒體字幕,大型投影,視頻播放還要人聲變調等等,這些我覺得都是實驗戲劇的一種手法,通過運用新型的科學技術,加入到戲劇的表演當中,確實能夠為話劇表演再添色彩,也達到了實驗的目的。
PS:針對樓上的「別提孟京輝,掛羊頭賣狗肉」,我在這裡反駁下,孟京輝的戲劇不是掛羊頭賣狗肉,我覺得他特棒,他和他老婆廖一梅組隊簡直是不可抵擋,他開拓了中國當代戲劇的新局面,創造了小劇場的奇蹟,也成就了他獨特的「孟式美學」,反正從大二選修的戲劇鑒賞課上開始,我就淪陷了,情願做一頭橫衝直撞的瞎了眼的犀牛。
Innovate .daring .multiple forms
業餘探索者,專業人士請直指痛處罵我煞筆,多謝打臉。實驗話劇,簡稱實驗劇,顧名思義,首先這是一場實驗,但並非脫離話劇的定義。
如果硬要接觸這件事並在之前給它賦予什麼特殊重大的意義我不能反駁,只能說好自為之。如果第一次參與實驗劇作為話劇認知,只能說好自為之。
————————————————————————業餘分割線換個角度看問題————————————————————
從做實驗劇的角度個人認為不能以一個反字作為實驗劇的根本,反傳統反先鋒也好也不能完全包含所有,有些並非以反開始實驗的話劇難道就不能叫實驗劇了嗎?不否認以反開始的概率很大。如果這個實驗劇是從他人的角度來定義的話,反是很重要的標準,不僅是某個特定時代環境,也有個人相對平日經驗所做的嘗試。
雖然還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同並且固定的方式方法來衡量實驗劇,但也不是不知所謂不明所以的大喊一聲我們來做實驗劇就好了,這場實驗的領軍人物(劇組任何人不特指導演編劇等,不管是集體創作還是傳統的排練方式,為此實驗做出假設檢驗都可認為是領軍人物)若非有實驗的需要和想法,說說而已,大家絞盡腦汁湊在一起也只能是漫無目的把所有的東西倒來倒去不停的問到底要做什麼,最後再喪氣的說這次實驗劇失敗了,這樣其實根本沒有開始。 不管實驗過程中開始的想法目的有沒有變化,真正意味著開始的也只能是有了實驗的需要,才能集合人的意志開始實驗。為了某個體系理論也好,為了一個話題一類人的探究也好,為了不滿反對也好都可以作為開始。
認定實驗的開始,不管結果如何,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過程如何,沒有刻意扭曲成舞台劇音樂劇,這就是實驗話劇了。
作為觀眾,如果你說你這是實驗劇,我一定就相信這是實驗劇
先鋒劇和實驗劇的差別
再補充【喏 現在好有意思的是 第一個匿名用戶發表了一個看法
然後第二個回答不贊同第一個順便又說了孟京輝blabla
第三個在反對第一個的同時又反對了第二個回答
然後我是第四個 表示了對第三個裡面的世界三大體系的不解
然後第五個人在碼字 在我評論下表示抨擊了對我回答裡面的
布系和表現派直接掛鉤的做法T.T
有意思 明天再準確用詞 繼續趕作業了先...】
-----------------------------------------------------------------------------------------------
額 剛搞完部分作業 不怎麼困就盡量先來修改下部分詞語和排版吧
看到 實名用戶反對匿名用戶的話語...那我也實名詢問一下實名用戶的觀點好了 ...
請問一下【世界三大表演流派】這個詞從何而來?
不知道除了國內 世界上有說梅蘭芳流派的么?
世界三大藝術流派這個詞印象最早應該出現余秋雨先生的書中 不知是否為其所創...
不敢擅自評論先生 ...
還是簡單說下流派吧
布萊希特 初步提出了史詩式戲劇 多側面的展示生活
布萊希特把戲劇分為兩類 就是 一類是戲劇式戲劇 另一類是史詩式戲劇
前者只允許人物用行動去反映生活 後者將敘述與行動相結合以增加戲劇的表現力
「離間方法」是史詩戲劇理論的組成部分 要求演員和角色保持一定距離 演員要高於角色駕馭角色
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提倡的體驗派 不同
再說斯系
評論也已有提到斯系與布系區別在於
斯本人就是著名的演員 導演 教育家和 理論家 這是布萊希特所不具備的
當然 不說導演方法 僅僅說表演體系 體驗派
目前為止也是國際高校表演系 較為主導的教學方法
形體行動方法是體驗派的重要標誌
再說梅蘭芳體系
對我來講 戲曲的美 體現在程式 寫意 和虛擬
舉手投足之間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與含義
就像齊如山先生所講 「無聲不歌 無動不舞」
好 但其真稱的上世界三大么?
額 扯得遠了 具體的也請移步看評論 感謝兩位巨巨的分享 就是大晚上的略暈 我歹明兒再啃啃
------------------------------------------------------------------------------------------------
回到正題
再簡單說兩句對實驗戲劇的看法
個人理解與先鋒派戲劇差異不大
可能後者的反叛性和前衛意識更強一點 本質上還是一條路子...額 這個具體的請等其他巨巨後補...
按大百科戲劇對先鋒派戲劇的解釋
先鋒派戲劇:西方現代戲劇流派之一。「先鋒派」一次出自法語,原被用來泛指所有背離傳統、標新立異的實驗性藝術形式和流派。他們反對19世紀末自然主義為特徵的戲劇傳統,又不苟同於野獸派、立體派、神秘派、未來派等消極悲觀的戲劇流派。他們強調發揮劇作家和導演的想像力以激發觀眾的想像力。他們非常重視演員的台詞功夫,而對形體的要求超過以往任何戲劇團體。同時,他們有意識的培養一批新型的、不僅僅是為了娛樂而與劇院血肉相連的觀眾。(戲P447)
對我來說 野獸派、立體派 以及街頭戲劇等等都是對當時那個時代與社會背景來說 是 實驗戲劇
他們與所謂的傳統背道而馳
最主要的 還是【探索】 打破常規的敘事結構和表現手段 進行實驗
創新出新的表現方式的可能性 比如荒誕派等待戈多 ...
略晚 先碼這麼多吧 如果有機會再補充吧
btw謝謝 @魏嘉毅 @趙小喵 的評論 碼字辛苦 ...
國內實驗戲劇是很難生存的,首先劇場不多,劇團不多,甚至沒有公開演出的機會,想要收門票就要通過國家審查,不收門票幾乎沒什麼收益,那麼劇團解散也是遲早。
孟京輝的先鋒話劇在很多國人看來已經很「實驗」了,但孟氏永遠都是以商業為中心的,他要迎合市場口味,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實驗」。再說,國家每年撥資金給他,他不能太「出格」。
在國內牟森的蛙實驗劇團很不錯,很可惜他現在主要研究敘事工程,不怎麼做戲劇了。
總的來說,中國的戲劇體系從古自今都是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我們很難完全借鑒西方的發展演變模式,但是由於中國戲劇斷層時期太難接上,中國至今無法形成自己的實驗戲劇體系。簡而言之,好的實驗戲劇,幾乎沒有。
不同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話劇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金士傑?
※為什麼話劇不能像電影那樣團購打折吸引人進場看?
※脫離了劇場的限制,戲劇可以怎麼演?
※戲劇演員轉影視是不是所向披靡?
※話劇演員應該如何平衡舞台表演時的誇張和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