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親密的人之間要說「謝謝」嗎?
從小父母和大家庭里,長輩都教我們得到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比方說家庭聚餐,親人們幫忙夾了菜要感謝。無論多麼親密,父母還是兄妹,都要說聲謝謝。
後來上了高中,大學。也習慣性的及時表達對他人幫助的感謝。 但室友們,還有男朋友,都不喜歡我這樣。
他們說,這樣說的話會感覺雙方很有距離感很生疏。尤其是男朋友,不喜歡我這樣,他說這樣很不親密,情侶之間就不分得那麼清,不需要謝謝的。但我從小習慣了,別人幫了我我不說的話,會很不自在。 怎麼辦?我還要繼續這樣嗎?什麼時候不該說"謝謝」??
相關問題:關係親密的人之間需要說「對不起」嗎?怎樣表達更加合適?
關係親密的人要說「謝謝+稱呼」
爺爺給了壓歲錢,要說「謝謝爺爺」,而不是「謝謝」;
老爹幫買了五條煙,要說「謝謝老爹」,而不是「謝謝」;
女友給剝好了桔子吃,要說「謝謝親愛的」,而不是「謝謝」;
朋友幫叫了鴛鴦鍋,要說「謝謝兄弟」或者「謝謝昵稱」,而不是「謝謝」……
意識到是說「謝謝」的方法不對之後,我覺得應該沒人會問親密關係說不說謝謝這種問題,有益無害的社交辭令,為什麼不說?
我之前也是被家裡教導凡事說謝謝,包括別人遞個東西我都得起身雙手接過來標準微笑說一句謝謝。然後別人覺得我很「裝」。因為我的這種標準微笑已經成了一種公式化的習慣,對服務員,對朋友,對親人都這樣。我對外人或者生活得不是那麼好的人禮貌,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還認為自己很善良,可我關注了親近的人的感受嗎?當他們看見我對陌生人和對他們露出同樣公式化的表情怎麼想呢?
被指責後我在反思:既然關係親疏遠近不同,那麼我表達感謝的方式應該不能千篇一律,而是得根據對象調整。親近的人,更難以接受你對Ta的一視同仁。我們都認為自己於親密的人而言是特殊的存在。
所以我就換了一種方式,感謝室友幫我帶飯時不再客氣的說謝謝,而是一開門就很開心的撲上去:這麼遠你提著過來很累吧,咱倆一起吃,誒你不是愛吃牛肉嗎?喏快點多吃點,沒你我肯定餓死了。(有人覺得這有一點過了,但是接過對方送的飯說一句謝謝就開始吃,那室友和送外賣的區別在哪?)
感謝室友幫我弄電腦:哇!你這都會?太厲害了!沒有你我怎麼辦?這個論文明天就得交的。我沒有說一句謝謝,但我相信對方肯定能感受到我的感激。(這是拋磚引玉的女生版,大家根據自己室友性格靈活調整,我室友都是熱情的逗逼)
對男友可以什麼都不說,在他幫助你以後一臉崇拜的溫柔看看他然後過去抱抱親昵地蹭蹭臉,是不是比說一句謝謝好?
對父母我就很內疚地說對不起這麼大了還要你們操心,然後對我媽說最近買了套護膚的挺不錯咱們一起弄弄,對我爸就是買解酒的護肝葯叮囑他千萬記得吃。
表達感激之情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是說謝謝這麼客氣疏離的方式。有教養是好事,但不能因為生硬的講教養導致距離的疏遠。畢竟我們說謝謝的初衷是為了讓對方知道我們內心多感激,而不是完成一道冷漠的流程。
下面是男生版:
對室友帶飯:1明天輪到我了吧,說你想吃什麼,遠點也行。2今天幫爸爸帶飯了晚上就陪你開黑吧。(男生間有自己的吐槽方式,怎麼稱呼自己看個人)3來,給你看我珍藏的XXX,給你抽我捨不得抽的XXX(其實男生之間的友誼比較皮實,不用矯情,大家注意有來有往就行了)
對女友:各種你倆用的昵稱(寶寶乖乖)稱呼之後說我真的心疼死你了,以後別幫我了,我捨不得你這麼累,但話說回來你真的好厲害,我簡直沒想到這你都能做。然後大力大力擁抱。
對父母:別頂嘴少要錢就行了。誇一句你媽做的菜好吃多吃幾碗,誇一句你爸身體不錯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近況和一些想法他們就很開心了。
(男生版歡迎多給意見,我再修改)
每個人性格不同,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把親近的人和普通人區別開即可,我寫的模式也只是拋磚引玉建議版,謝謝大家提寶貴意見。
微信公眾號:mengshengxinyi
先來嚴肅回答問題——
- 說"謝謝"有錯嗎?
那要看你說的「謝謝」達到了什麼效果~ - 親密關係之間要說「謝謝」嗎?
因人而異,我覺得有啊,但是有的人覺得沒有那也要尊重人家啊。
再來說說我的想法。
語言嘛,溝通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放上這張圖的意思是——
同一句話,比如「謝謝」,在不同的語境下,被不同的人說出來,意味著不同的含義。
同一句話,比如「謝謝」,在不同的語境下,被不同的人聽到,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
而且,說出的人想要表達的含義,和聽到的人所理解的含義,可能會存在偏差和距離。
私以為,溝通的重要目的就是——減少偏差,縮小距離,讓雙方對語言的含義達成共識。
重複一遍——
同一句話,比如「謝謝」,在不同的語境下,被不同的人說出來,意味著不同的含義。
同一句話,比如「謝謝」,在不同的語境下,被不同的人聽到,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
而且,說出的人想要表達的含義,和聽到的人所理解的含義,可能會存在偏差和距離。
私以為,溝通的重要目的就是——減少偏差,縮小距離,讓雙方對語言的含義達成共識。
你的家庭讓你習慣於說「謝謝」,而你的同學和男友不那麼喜歡被你感謝。
也許,在他們看來,你的「謝謝」,意味著疏遠、客套……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所說的「謝謝」,是什麼含義?你有沒有告訴過他們?
我也習慣於說謝謝,對室友、對男友、對餐廳服務員、對清潔工大媽……食堂阿姨都因為我每天對她說謝謝而認識我了,看見我就笑~
我的「謝謝」,在不同語境下,意義不同:
- 對服務人員說謝謝
出於對他們勞動的尊重,出於我所在意的自身的善意和修養。
【效果】:食堂阿姨很高興啊,看見我就笑成一朵花啊,當然也會有人覺得莫名其妙。。。 - 對室友說謝謝
多數為撒嬌賣萌,比如我爬到上鋪之後發現自己忘了拿手機……
【效果】:她們買下我的萌,然後大家一起嘻嘻哈哈啊,當然有時候會說我「惡意」賣萌,囧~
少數是嚴重感激,比如我和父母不愉快了,一言不發回宿舍補覺,她們會因此幫我關燈……
如果是真的感激,我會告訴她們我所感動的那個point,會有更多表達。
【效果】:她們會回應我在「謝謝」背後的種種情緒,並且因此更了解我也更理解我,然後我們也會更加融洽。 - 對男朋友說謝謝
我們倆認識好幾年了,彼此熟識,所以有一些共同點,比如對服務人員說謝謝……
我們之間也會有很多漫不經心的謝謝,比如……今天中午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幫我開餐廳的門!
【效果】:雙方都適應這樣的語言溝通習慣,所以沒什麼效果。
也會有一些嚴重的「謝謝」,表達了一種,嗯,類似於「有你真好」的感激和珍惜。
【效果】:這種情況不多,雙方都能夠理解和體會,會拍拍頭什麼的作為回應。
嗯,有時候我們也會做一些不太合適的事情,遲到啊什麼的,這種情況下會互相包容,然後被寬容的一方會說謝謝,一方面,感謝對方的體諒;另一方面,也表達一種「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合適了,今後會盡量避免,同時,沒有把對方的遷就當做理所應當。
【效果】: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兒,就算是一開始有點生氣,聽到「謝謝」也就煙消雲散了。
——————————————————————————
但我從小習慣了,別人幫了我我不說的話,會很不自在。 怎麼辦?我還要繼續這樣嗎?什麼時候不該說"謝謝」?
- 讓你的「謝謝」更加「真誠」吧,說出口的時候更歡快一些~這樣聽到的人也會感受到你的情緒,畢竟,被幫助、被照顧、被呵護,是一件多麼值得感恩的事情呀!
- 可以把你所「感謝」的東西表達得更加具體,他們會更懂得謝意背後的情緒。
- 和身邊人建立起關於語言溝通習慣的默契,有時候一個笑容是比口頭感謝更美好更溫暖的方式~
願安好。
把謝謝換成你真的太好了 一v一 基本就解決問題了。
謝邀 @劉柯 看了一下@甜閣下及 @靈悅 的答案都通過不同層面表達得十分清晰完整了。
我這裡就簡單補充一下自己的一點理解。
我覺得無論關係的緊密生疏,表達感謝是有益於關係的加深的,只是需要根據關係的親疏如何把握表達的方式及對方是否能夠接受的方式去促進關係的有益生長。如果方式不對,確實會起到反作用。
簡單來講,就如 @甜閣下 指出的你的家庭文化背景和 男友的家庭成長文化背景是不同的,因此你想流露感激、感謝的情感的時候,就是希望能夠去用語言直接簡明的說「謝謝」,而可能對於男友而言,這句「謝謝」僅僅是流於表面的一句感謝,可能他的家庭對於感謝、感激之情的表達是通過行動、觸摸、禮物饋贈等等其他方式進行的。
有一本書叫做《愛的五種語言》題主要是感興趣的話,可以讓自己和男友一起做一做書中的測試,看看大家愛的語言通道是否一致,很可能就是因為這樣的不一致,才會讓接受的那一方有不同的感受造成不一樣的效果。
多謝劉柯的邀請!這也是個有意思的提問。
說說家庭文化吧。
家庭文化是一個家庭世代傳承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較為穩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風、傳統習慣、家庭道德規範以及為人處世之道。
家庭是一個人生存的最早的文化環境,家庭的價值觀是家庭文化的核心,有教育的功能。一個家庭中的父母扮演的就是施教者的角色,父母的價值觀和文化素養將會對孩子的成長形成決定性的影響。
家庭文化對孩子的影響體現在意識形態的影響和行為規範方面。中國的傳統家庭文化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強調每個人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要敬老愛幼等等。
你的家庭教育就很傳統,父母教育你在接受他人幫助的時候及時地道謝,非常講究禮數,是很符合中國人「克己復禮」的行事風格的。
東方的文化,很是強調做人的道理,你在父母教育下秉持「以德報人、以誠相待」的處世原則,怎麼可能是「錯」的呢?
你所提到的室友、朋友、男朋友等,由於他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家庭文化,也有自己的為人處世的信條和習慣,所以在做法上不盡和你相同,所以覺得你見外,也是有可能的,但並不會成為一種交際上的衝突,他們只是沒有去習慣你的家庭文化給你帶來的生活交際風格。
不同的生活習慣,沒有錯與對,沒有好與壞,只有是否理解和接受,是不是?
一個社會的基本倫理是一個人的言行不影響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你所做的事是及時地向幫助自己的人道謝,你為周圍的人體現了來自你的家庭文化,這樣的文化絕對是討喜的,而不會讓人厭煩。
相熟的人也許會覺得你說謝謝太過客氣,如上所述,也許是他們的家庭文化相對比較粗放,並不太在意一定要你道謝或者回報,這只是家庭文化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一個非常小的側面的體現,應該不會給你造成心理困擾。
人是人際關係的產物,必須生活在人際關係層面,無論你願意不願意,都得遵循文化規則來呈現自己,中國人是很推崇中庸之道的,人際關係和諧,內心秩序井然,人才能在寬鬆自在的感覺中駕馭生活、平衡自我。
所以無論怎麼說,你在日常生活中呈現自己的文化色彩,都是受人歡迎的,誰會真正的去埋怨一個懂禮貌的懂得與人為善的人呢?
你只需要去區分一件事,分清你的三個社交等級:誰和你是親密關係,誰和你是朋友關係,誰和你是一般關係。你根據這三層關係的劃分,可以稍微的讓自己不那麼恪守自己的家庭文化規則,在親密的人、相熟的人面前不拘小節,偶而允許自己也不那麼的象平時的自己,這樣的體驗也不錯啊!
再進一步的說,那些說不習慣你常常客氣的人,不見得在幫助你之後,真的可以不需要你道謝,親密的人往往幫的忙都是大忙,都是勞心費神的,你一句「謝謝你」就能讓他們感覺為你做事很值,而不是在做苦力。如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一句春風拂面的話都聽不到,久而久之,還有什麼動力為你做事呢?
人對他人的期待總是潛伏著的,如果要學為人處世,就要學徹底,受人恩惠與幫助,多說謝謝,讓他人心理也能得到平衡,這種做法是沒錯的。
其實,更應該對親密的人說謝謝,感謝他的愛,感謝他的無私奉獻,感謝他的一路相伴,這個世界上,親密的關係都是靠互愛互惠互助建構起來的。
你會堅持與人為善、以誠待人的,對吧!
http://weixin.qq.com/r/A0gYAOLE8r_NraZj9x0R (二維碼自動識別)
請關注我的公眾號:tiangexia2016
我是一個嘴很甜的姑娘。不吝嗇我的「謝謝」。有時候會突然跟我爸媽說謝謝啊,我愛你之類的。跟我男朋友幾乎是每日一謝。對待朋友也是謝謝謝不停。
他們對我的「謝謝」,基本上是一副:發什麼神經的態度2333(我把這個反應當做對我的寵溺)
在我看來,說謝謝帶有一些儀式感。因為,沒有人是為了你而存在而生活的。再親的人,他們充當你的情緒垃圾桶,他們為你煮飯燒菜,他們給你搶了一個上課的位置。你難道不應該說聲謝謝?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只有對自己負責的必要。父母已經把你養大成人,沒有一定的必要來對你付出一切,那朋友和男朋友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更沒有必要對你好。可是,他們卻真正為你考慮,甘願為你付出,難道說一句真誠的謝謝不可以嗎?
我想愛我的人,能夠感受到我這句謝謝的含義。這是愛的反饋。
—————2更!更新線是不是這個樣子的?
驚呆了,跑去跟我男朋友分享第一次收到那麼多關注。so happy!!!認認真真回復每一個評論。大家還是各持己見。我也比較好奇,親密的人每天聽我的謝謝是什麼感覺。附上男朋友大人的回復。
所以,和懂得我的謝謝含義的人說謝謝,溫暖他也讓我自己快樂,這不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嗎?
兒子5歲,每天都會因為獲得幫助說一聲,「謝謝爸爸」。平時不顯,有一次下火車,列車員輕輕攙了他一下,「謝謝阿姨!」順嘴就出來了,皆大歡喜。
家人之間相處的任何方式都會沉澱為習慣,習慣了就不分內外。有人會覺得自己分內外,其實只要事態讓他稍不冷靜,積習就會上演。
幽冥之事,實所難言,幽魂不須超度。人死業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佛家行法,乃在求生人心之所安,超度的乃是活人。 -------- 《倚天屠龍記》
在我看來,這聲『謝謝』也是一樣,為的不是讓對方承受這份謝意,而是自己心安。
過分在乎別人的感受,在乎別人的評價,在乎別人眼裡你的形象,在乎別人幫了自己自己說聲謝謝他會不會心滿意足,在乎自己幫了別人別人有沒有說這一聲謝謝,在乎你到底是別人的眼還是別人的眼兒,你會過的相當艱難。
你有問過自己的那顆椰子心,它到底喜歡說謝謝還是不喜歡說么?
很多時候,有些習慣,有些行為,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輕度強迫症,沒必要給自己或者給別人披上一個大眾都能接受的道德外衣。
比如,我偶爾會打包給路邊的老年乞丐,卻不是因為我善良。這樣的日子要麼是我進賬了一筆可觀的收入,要麼是我將面對一個不可控結果的宣布。於我而言,打包的行為就如同去拜寺廟,是一種迷信的攢人品行為。
你非要由此斷定我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非要今天跟我回家睡我一次一次又一次再來一次,我也沒意見,但是得去賓館,即使一個人住家裡也是不能隨便帶人回的,不為什麼,這也是我的習慣。
比如,我從來不刪評論,被罵飛了也不點舉報,不是因為我寬容有氣量肚子里能撐全家桶,只是我覺得有正面評價和負面評價的留言,讓我感受到這個回答的真實,讓我下次能寫的更好。評論區里一派刀戈相見欣欣向榮五軍之戰XJBD的繁華盛世,我好喜歡。
但生意上我的單哪個乙方要跟我搶,大家都脫三層皮我一一拜訪請各路神仙也要爭回來。我可不是不記仇的人,我只是不喜歡當面撕逼這種沒效率沒殺傷力的報復方式。要開戰就在合適的timing在我備好兵馬糧草在法律允許範圍內照著對方七寸徹底打殘,別你推人一掌人爬起來捅你一刀到了派出所還得按打架鬥毆各打五十大板各付各的醫藥費處理。網上的是非言論,不值得浪費時間去辯駁而已,說服了又不像睡服了那麼讓人身心愉悅。
一切都是為了自己,Après moi, le déluge? Je m"en moque.
有些事兒就和做愛一樣,自己心無旁貸的投入,全身心去享受了,對方也會獲得能從你這兒獲得的最好的體驗。老想著提高技巧盤算著我該如何comfort身邊人回憶著書里寫的那些興奮區域默念九淺一深右三左三擺若鰻行進若蛭步過多的去關注她的感受甚至用語言去確認對方爽不爽到沒到你幸福么,那對方姓鯀。
我這樣一個打個出租會在心裡感謝司機急人之所急打個黑車都會感謝對方不殺之恩打個專車會感謝師傅讓我體驗不同車型的人,就稀罕在關門前說聲謝謝,習慣而已,不說渾身不舒服斯基。但這不代表我就是一個永遠有禮貌從來不爆發的人。
當然,人是社會屬性的動物,不能事事都完全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尤其還是面對低頭不見抬頭見親密關係的人,那怎麼辦呢?一個不太喜歡聽謝謝的人幫助了你,瀟洒的轉身覺得他自己酷酷的萌萌噠,那就等他走遠後看著他的背影whisper一聲謝謝,說給自己聽咯。
過年回家,重新回到習慣說謝謝的大家庭里,重新拾起第一時間字正腔圓報出謝謝而非呵呵的這個習慣唄。
這種見人說人話見喵喵喵喵同樣不是為了別人,只是為了少給自己惹上些完全沒必要存在的解釋的麻煩。謝邀@劉柯。很久以前的提問,前一段時間有些忙,今天忙裡偷閒回答一下。
在人際關係中,包括親密關係,有效的溝通,不在於你說什麼,而在於怎麼說。
有研究顯示,在語言表達中,語詞起到的作用,只佔40%,而語音語調、肢體語言、表情起到的作用佔60%。表演學院的學生,在台詞課上需要用七八種不同的語氣說「你好」,以此傳遞不同的語義。可見語音語調的重要。
中國是一個潛台詞很豐富的國度,上海有一句話叫「謝謝你一家人」,意思類似於「滾出」。所以,題主需要覺察的不是「要不要說謝謝」,而是如何用適當的方式把你的感激傳達給對方。
很多中國人非常不擅長在親密關係中表達感激,覺得對親密的人說「謝謝」很肉麻。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經常表達感激之情是親密關係非常重要的粘合劑。
在一個研究中科學家召集了47對年齡從24歲到40歲不等的情侶,他們交往的平均時間是五年。在之後的一個月中,科學家把這些情侶分成兩組,分配了兩個不同的任務。一組的任務專門對話交流,對對方表示感謝,比如感謝你昨天洗了襪子,或者感謝你昨天來接我下班;另外一組是對照組,他們分配到的任務是在對話中閑聊前一天發生的事。這兩組的對話任務在一個月中要求做4到6次。
一個月後,科學家再次測量這些情侶對關係的滿意程度,結果發現:經常表達感激之情的情侶組覺得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加穩固,對生活中變化的適應性變得更強,感受也更加積極。
這個研究說明,經常對親密關係中的對方表示感謝,大到感謝收到名貴禮物,小到感謝對方倒垃圾,都可以建立感情互相促進的正循環,增強彼此的愛和對對方的支持。
參考文獻:
Sara B. Algoe, Jonathan Haidt, and Shelly L. Gable. Beyond Reciprocity: Gratitude and Relationships in Everyday Life. Emotion. 2008 Jun; 8(3): 425–429. doi: 10.1037/1528-3542.8.3.425
不說,一般就親他一下~
^_^
這個回答會告訴你如何感謝別人。
家庭系統排列里把人們之間互幫互助視作一個交換模型,這個模型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平衡。
比如你幫助我一分,我幫助你一分,我們從這種平等的交換中都收穫了益處,倆人關係也變得更好。這種對等的交換持續下去,兩個人就會發展成非常親密、信任的關係。
比如說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相知相遇相愛的情侶們,整體上都屬於這種平衡的交換模型。
可這個世界上更常見的,是不平衡的關係。就像女方一味的索取,老好人一味的付出。
關係總是趨近於平衡的,所以人們總會做一些事,來維持這種平衡。《自控力》中提到,慈善組織募集捐款時,會先送給遊客一朵小花,遊客便下意識地多少捐一點了。這說明面對別人的給予,我們也傾向於給予。
可是如果別人給予的太多而我們不能回報時,我們就會逃跑。記得初一時我喜歡一個女生,挨餓兩個月買了一個巨大的泰迪熊送給她,人家十分感動,然後…
前幾年我們宿舍經常去吃飯,大家玩得很好總是互相請客。可是有一個哥們A經常蹭吃不付錢,久而久之我們也不太願意帶他出來玩了。當人們一昧付出而沒有回報時,會試圖用憤怒來恢復關係的平衡。
回到題目上。
回報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對等的付出使關係平衡,繼而反覆多次使其良性循環。有些人知道這個規則後用在了人際關係中,有些人知道這個規則後用在了泡妞上…(其實追女孩也是一種手段,女孩最終會用感動來使關係回到平衡。但我想對等付出才能孕育真愛)
在普通關係中,說謝謝意味著中斷了交互。別人對你的付出因為一句謝謝戛然而止,這並不是高明的做法。欣然接受,並用對等的付出去回報他會更好。在很親密的關係比如說家人、夫妻中,說謝謝也僅僅代表著禮儀與修養,他們的關係要從整體上看,不回因為一句謝謝而隔應。
如果是與店員、陌生人交互說謝謝倒無妨,畢竟你們以後不再聯繫他們的"不用謝"剛好可以消清代償,讓大家都開心;在一段普通關係中也不要頻繁說謝謝,說謝謝的最好方式是:"謝謝xx為我做了xx事。",這個句式代表著真誠與感恩,代表著不是禮儀的客套,在別人眼裡這是一種很好的給予。
想要在人際上與某人保持距離的好方法是:面對別人的付出,以他覺得無價值的方式回報他。這樣別人心理上平衡也不會增進彼此關係。有人把這招用在了與不喜歡的人相處上,有人用在了委婉拒絕眾多追求者上…
如果你覺得有用,請務必不要點感謝。
你不需要要改變,但你需要跟你男友和朋友解釋一下,之所以說謝謝,是你習慣使然,不是不把他們當親密的人。
話說,我們家先生到現在還在線上溝通時稱我為您......每次都讓我暴汗。因為呢,人家拼音分不清楚您和你。個人認為,「謝謝」是一定要說的。不管對誰。
這不僅是人與人之間必要的禮儀,更是能夠「表達感激之情」的方式。
但如果親密關係說謝謝會覺得很彆扭的話,
那不妨改成:
「么么噠~( ^ω^ )」
「你好好哦~ψ(`?′)ψ」
「有你真好~(≧?≦)」
「我現在一點也不(因為之前無法解決的事情)煩惱辣~?(′ε` )」
---------------------------
當對方幫了你之後,並不是想看到你有多麼多麼感激他,多麼多麼難為情/不好意思。而是,希望被肯定「這事兒沒他辦不了」。
(可能這說法有點屌絲了,但誰不想被人肯定呢。)
So,請肯定我,么么噠~(●°u°●) 」
「說謝謝」只是一種形式,其核心是——向對自己給予幫助的人表達感謝。一來是對幫助行為的價值肯定,二來是對幫助自己的人還以情感上的報答。
既然是一種表達,就不要太拘泥於形式。對關係密切的室友,一個微笑,一句讚美,一點小零食,沒準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對男友,親一下臉又何妨...
關鍵是,你是發自內心的想要表達謝意,還是把感謝當成義務來履行。
還有,如果你是給予幫助者,你又希望聽到怎麼樣的反饋呢?
要說,不但要說還要真心實意地說。
原因:
1.無論多麼親密的關係,首先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
以媽媽舉例,意識到她不但是媽媽,還是一個獨立的人,她需要的我們的重視和尊重。
2.哪怕是血緣關係,也不能視家人的幫助為理所當然,更不能心安理得一味地索取,因為愛的表現形式是分享和付出。
排名第一的回答說「謝謝爺爺」,但我更希望只是「謝謝」,因為我希望不只是把孩子當孩子,還是把他視為一個個體,一個朋友,一個平等的對象。
對他/她愛護,理解,還有我們的尊重。
愛是相互的,理解是相互的,尊重也是相互的。……………………………………
在中國,這種重視個體,重視平等的認識是稀缺的。
《莊子·庚桑楚》篇里說「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兄則以嫗,大親則已矣。」
在街上踩了陌生人的腳,趕忙賠禮道歉說自己太放肆了;踩了兄弟就安慰一下他;踩了爹媽兒女就沒什麼好說的。
道歉是這麼個理,道謝也是相通的。
陌生人之間相互缺乏理解和信任,這就需要禮貌用語為人際交往起潤滑作用。
而越是親密關係,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就越牢固,這時候太過正式地運用禮貌用語有時候反而會顯得疏遠。
親密關係的人之間表達歉意或者謝意自有另外一套方法,比如親切地摸摸頭,親親臉,擁抱,馬上下廚房包攬今天的晚飯準備工作等等。
這些都要比簡單而正式的一句「對不起」或者「謝謝」更能夠傳達親密關係者之間的真情切意。
當然要說。如此低成本的增加好感度的方式本來就不多,為何還要放棄?
如果是親密的人的話,對方大多數情況下根本不需要你回報,說「謝謝」只是讓對方知道了「你知道這個事情是他做了對你好的事並且你也覺得他做的好」就好。
所以只要實現這個目的就好,不一定要說謝謝。也可以有別的方式。
比方給他BJ。成本略微上升,好感度大增。
PS:說「謝謝」普適;後一條僅限於男女戀人。
不用。
說顯得見外。
推薦閱讀:
※為什麼燈光如果從下方打到人臉上會使觀看者產生恐怖的感覺?
※人言有多可畏?
※因為戴牙套自卑怎麼辦?
※當孩子面破壞孩子的玩具,對孩子有多大影響?
※如何劃分自戀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