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北京 2015 年將鼓勵用人單位多用京籍勞動者」這一政策?

北京今年將鼓勵用人單位多用京籍勞動者
北京市召開2015年就業工作座談會,市人力社保局就業促進處處長劉小軍在座談會上介紹,為促進實現北京市「以業控人」的人口調控目標,北京市今年將研究制訂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更多吸納北京戶籍的勞動者就業。


都是一樣的,生產財富的能力太差、辜負了偉大城市提供的高檔資源的人,你們的屌絲住房和低端工作崗位,都要被清理出去,你們也跟著滾吧。高貴冷艷的絕代名城希望未來的精英來了就搬磚、退休就滾蛋,只要在這城裡就是創造高額價值。在滾蛋措施沒到位或沒打算到位之前,用這個辦法限制新人進來。其他手段還包括限制外地務工人員(包括買得起房子但是落不起戶的白領民工)子女就讀和中高考。


拋開一切立場和道德因素,即便只考慮控制人口這一個技術目標,「優先僱傭京籍勞動者」也是腦殘政策。理由很簡單——無論是通過政府補貼還是行政強制來保證北京籍貫人口的就業優先權,實際上都在阻止北京本地勞動力外流,把那些本來可以在外地找到好工作(相對他個人能力的「好」)的北京人又拉回北京。在邏輯上說,這意味著一方面要承認大批外地人樂意背井離鄉,另一方面否認了北京人也有自由流動的權利,以及自主就業的義務。

但這些被強制塞進來的北京人未必就是最合適的僱員,他們貢獻的勞動和企業最優僱傭方案之間必定有差距(否則不需要政府推動),企業還需要僱傭另一批外地僱員來補上這個缺口,北京的總人口還會增加。除非這個政策力度特彆強,強到讓企業完全雇不到合適的員工(工資份額都被本地戶籍人口吃光),摧毀了北京經濟,北京人口才會因此下降。

其實許多海灣國家就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沙特規定一切企業都至少要僱傭30%的沙特員工(很明顯這個比例不影響沙特賣石油),難道外國移民因此就少了嗎?

北京今年將鼓勵用人單位多用京籍勞動者

新京報快訊 (記者吳為) 4月3日上午,北京市召開2015年就業工作座談會,市人力社保局就業促進處處長劉小軍在座談會上介紹,為促進實現北京市「以業控人」的人口調控目標,北京市今年將研究制訂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更多吸納北京戶籍的勞動者就業。

與之類似,包括北京在內的某些城市房價、租金太高,進而推高了零售業成本,導致本地貧民(有房)買不起菜,吃不起飯 ,政府用巨額補貼重新建設基礎設施,供應平價菜,表面上是惠民政策,實際上進一步否定了本地有房的貧民搬到低房價區域的方案,導致土地和房屋供應更緊張,房價和商業成本更高。這和「優先僱傭京籍勞動者」一樣,都是在「政治正確」和「維穩」兩個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愚蠢方案。

北京:政府給菜販找店面

作為區屬國有企業,北京崇遠萬家鄰里服務有限公司與北京新發地菜籃子配送中心合作,一個找地兒,一個賣菜。


「合作初期,我們明確提出,要將新發地的批發價搬到居民家門口。」陳志達說,該公司負責找房,在全區範圍內回租回購符合「一刻鐘生活服務圈」的20至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統一裝修、標識、管理。租金和裝修改造費用由區財政承擔。菜店建好後,無償交給新發地菜籃子配送中心使用,按照60%蔬菜加40%水果和副食的搭配,沒有房租的負擔,直降蔬菜的價格,蔬菜加權平均價格比周邊菜市場便宜15%左右,最大限度讓老百姓得實惠。


「看,今天我們的菜價,圓白菜9毛一斤,冬瓜8毛一斤,這就是新發地的批發價。這種特價菜,我們每天都有。」孔傑說。


按照老百姓的話說,是「在家門口買菜,享受的是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價格。」如今在東城區的社區衚衕里,已遍布著39家「崇遠萬家」便民菜店。

限於戶籍體制(一般靠生殖關係確定)和基於戶籍人口的政績考核機制,中國政府的許多政策都完全不考慮鼓勵人口外流的選項,把戶籍人口的生活視為唯一的「民生」,總是一面拚命增加戶籍(常住)人口的福利,一面抱怨人口太多,抱怨外來人口都想享受戶籍人口的福利。既然中國是一個單一制財政國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地方分權,那麼,根據基本邏輯來說,最優方案應該是在人口太多的地方減少行政手段製造的福利(如高考優勢,就醫優勢)對人口因為經濟因素而產生的外流應該鼓勵,對企業自發形成的就業優勢則應該歡迎,結果現在一方面要增加本地人口的行政福利留住人口,另一方面要打壓經濟運行的自發趨勢壓制企業利潤,最後還為人口過度集聚付出了高基建成本,簡直是各方面都做到了最差選擇。


諸君分析都太形而上了。這個政策本身沒有意義,鼓勵把崗位多給北京人是廢話,因為北京人的就業本就不是問題,這句話沒說之前北京也是這麼做的。而它背後的限制流動人口的潛台詞才值得關注。

2012年前我參加過一項關於青年匯的政策調研,意在如何幫助流動青年適應城市生活,如何讓他們更好為北京城的發展服務,不至於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今年我也參加了一項政策調研,意在如何用政策手段使更多流動青年返鄉,減小北京城的人口壓力。

才幾年時間,政策就反轉了。大城市病越發明顯,北京城年輕人的生活越發魔幻現實主義。而一些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人口是很難離開北京找到合適的工作的,北京也離不開這些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就比如碼農這種人力資源於中關村而言就是剛需,但你確實找不到太多北京籍的合格碼農。而可替代性較強的崗位,比如餐廳服務員或者送快遞小哥等又不是北京人會選擇的職業。

所以,現在的政策導向可以控制人口,但帶來的結果應該是原有就業結構不會發生明顯變化,流動人口不充裕導致低端服務業成本進一步提高,從而進一步拉高生活成本。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大量在北京城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力資源由於不堪北京城工資與生活成本的嚴重不匹配進而選擇出國。這是對高質量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留美不成就留日留澳已經成為了我很多本科同學的選擇,因為憑他們的才智在國外奮鬥做個中產階級並不難,在北京卻太難了。雖然華人在國外有玻璃天花板,但是在北京城的外地人也有,而且可能更低。

說到底,是強幹弱枝的政治架構讓太多的資源集中在北京了。做個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就很好了,卻非要搞總部經濟。現在就是想非首都功能疏解也尾大不掉了。這個時代交通通訊這麼發達,真想離首長近一點搞個駐京辦也能完全搞定了,說到底還是既得利益集團放不下北京城得天獨厚的教育醫療等資源。央企總部都疏解到各個省會地區城市病這問題就能解決大半。關鍵是,做不到。


沒啥大驚小怪的,去年已經有風聲了。

14年北京市人代會,北京市領導講話稱「以業控人,以房管人,以證擠人」,結果有的區縣領導跟記者說了,市裡才意識到不對勁,緊急把「擠人」也改成「管人」,打破了本來工整的排比句。

今年不過是付諸行動。

美哉,北京夢露主義!


希望這個問題不要變成地域貼,那就沒意思了
首先,這種政策對於北京本地低收入群體,不一定是好事,或者說,只是看起來是好事。

先講另外一件事情。
你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或者說所謂的分田單幹,並不是一個強制執行的政策。實際上是如果你這個村,這個大隊覺得這個政策好,就可以執行這個政策,當然分田單幹之後,之前國家對於公社大隊的一些幫扶措施也就自然的收回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南街村,華西村這樣,將人民公社模式持續運行二三十年的個例。

換句話說,這個政策實際上如同一件商品,放在市場上任由大眾選擇,它的價格是失去國家的庇護,它的回報是可能獲得的更高的生產效率。

對於那些長期承受剪刀差的農村,可以毫不費力的做出選擇。實際上最初這件商品就是被小崗村的農民,以極其昂貴的成本(出了問題可能會被抓起來)製造出來的。

但並不是所有的農村都在承受整個體系的盤剝,大概是出於穩定核心統治區域的目的,北京及周邊農村的人民公社顯然享受到了「更加平等」的待遇,這也就自然的造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這些農村裡的人民公社,或者說大隊,存活的時間尤其之長,有很大一部分存活到了八十年代末。

這是好事嗎?這些農村出於簡單的計算,在一個很長的時間內選擇了繼續維持人民公社,但實際上卻將自己的勞動力禁錮在了這片土地上,不肯放棄農民的身份,實際上是付出了所有人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只看到了投入產出上的利益,卻放棄了在改革中最大的機會,發財的機會。而且在鼓勵農民困守故土的同時,還提高了人力成本,降低了本地企業的競爭能力。

我不能下結論說環北京貧困帶是這個原因產生的,但的確可以說,以身份為準繩的補貼,對於絕大多數中低收入人群來說,就好象一個陷阱,用幾塊腥肉,把所有人的困在裡邊。

轉回來說到北京市這個政策,這麼簡單直接完全被動式的政策,不一定給甚至是它理想中的直接受益者帶來什麼確實的好處。

作為一個人,他的生活水平顯而易見是由收入/支出水平決定的。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即使一個月有100k的收入,如果僅僅在食物上的支出就要花掉他70%的收入,他是不可能認為自己是一個高收入群體的。

對於一個超大型城市,實際上我們的衣食住行幾乎所有支出,其中最大的成本都是人工,而越是中低層,對於基本生活開支越敏感。在這種事情上,引進外來勞動力,能有效的降低這些服務的價格。這事就不細說了,道理很簡單,任何一個城市的本地人,他談到保證就業機會的時候的意思絕對不是要求飯店裡給他上菜的服務員也是本地人。他真正想要的,是保障自己的工作機會的同時,所有他需要用到的服務最好都是由要價更低的人提供。這是很正常也是很合理的態度。

這裡多說一句,我個人的看法是相信貧民窟,或者中國的說法叫城中村對城市的發展的正面作用是大於負面作用的。城中村給所有來到這個城市工作的人一個廉價的居住條件的同時,還能有效的降低城市的運行成本。地下室和群租,讓路邊那些賣雞蛋灌餅的小攤位能繼續提供幾塊錢一份的灌餅+豆漿。這些廉價的服務才能讓卑微的白領們繼續忍受微薄的薪水。低水平的工資幫助了那些住在別墅區的老闆們維持住公司的競爭力,有機會去度假和購物。

而在收入這一塊,畢竟國家最多只能做到強制分配就業崗位,但很難創造出就業崗位。現在北京幾乎所有的製造業都很不景氣,在不斷的緩慢的向外流失,這些年北京反覆規劃,寄希望以吸收就業人口的工業園區,發展速度相比起其他城市來說實在算不上太理想。這其中很大一的原因就是北京市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這種情況下我實在看不出繼續推高用工成本對於本地企業的發展有什麼好處,而如果真的面對總量不斷萎縮的就業市場,其結果恐怕是越來越多的外來中高學歷者加入到與本地中低收入中低學歷爭搶工作機會的行列中區。到時候本地中低收入群體的就業機會,只會進一步惡化。

在微觀上,這種保護政策,也潛在的造成了企業對於本地人工作積極性的普遍質疑,在京的很多企業,在聘用本地人的時候都更為謹慎,因為他們可能無法更敬業的工作。這種反向歧視如果真的形成了,對於那些真正希望努力工作本地人是不公平的。
------------------
最後,北京市想控制人口總數,這點對不對先不說。
但它出來的政策,卻十分有趣。
上個周我去菜市場買菜,買菜那家的小孩和我家小孩差不多大,父母在攤上買菜,她就在旁邊亂跑,撿起來破爛的菜葉子玩。
這又讓我想起大學時候門口的小列印店,晚上和凌晨還會買點煎餅之類的東西,他們家的孩子也是不到十歲就不上學了,因為上學太麻煩,在店裡幫點忙還能頂半個人用。

實際上類似市中心文盲率提高,教育水平降低是所有大型城市都會遇到的問題,大概是因為受教育付出的機會成本太高了,大城市人工成本貴,讓孩子上學耽誤他幫自己賺錢。
用腳丫也能想出來在城市核心地區有一大批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收入的年輕人多麼可怕。然後,在絕大多數類似的城市都在努力的提高貧困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時候,北京把打工子弟小學關了。
以為這樣一來因為孩子沒地方上學,那些低收入者就得回家了?笑話。人家父母根本就不在乎小孩子的教育,趕緊出來幫自己賺錢才是正事。

類似的政策還有很多,包括買房,買車的閑置,社保醫保的限制。這些限制性政策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高收入者腦子用臆想出來的低收入者的訴求,實際上呢,何不食肉糜啊,真正受到影響的是潛在的中產者,只有中產者才會在乎這些限制。真正的低收入者,飯店裡服務員,四處塞小廣告的人,那些開個小店做點小生意的人,這些人壓根也沒想在北京買個房子,更沒想過什麼社保醫保。人家背井離鄉跑這麼遠,就是因為這裡比家裡好賺錢。只要有地域之間的收入差異,只要環北京一圈,河北山西山東遼寧的經濟還是那副衰樣,除非北京圍著自己拉一圈鐵絲網,否則不可能攔的住這些人往北京跑。

所以假設目前北京的政策真的有效,那麼我們會看到未來一段時間內,只有最底層的人,和最頂層的人再流入北京,號稱社會穩定器的中間層卻在不斷減少。北京市的社會結構,既不是橄欖型的,也不是丁字形的,而變成了一個工字形。

到時候會發生什麼,我們拭目以待。


作為既得利益者我也想吐槽兩句,我們家鄰居是拆遷戶,一個月啥都不用干,拿著2000的工資,如果想上班,村裡也給管,現在每個月能收四套房子的租,都在四環內,一個月能有2萬+吧,還不算拆遷給的現金。最近他媳婦兒家拆遷了,又拿了400萬現金和兩套房。他女兒今年要畢業了,能找到工作就找,找不到就收租,家裡養著。。。恩,樓下拾荒的家裡也還有4套房,村裡還給發工資。。如果現在還在北京沒有產業的話,來北京就是來給北京土著們打工的,政府在保護你們- -


原來,這才是執政者的「中國夢」,此政策完美而全面地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真是沒有一條沾邊的。


咳咳,我對地方保護主義沒意見,但前提是你要能自給自足。北京一邊吸著周邊乃至全國的血,一邊玩地方保護主義,還要拿著外省的資源阻止外省人進京,這就只能用無恥來形容了。

就說說河北吧~

河北人治理空氣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北京人:
唐山作為首都東大門「斬草除根」治污染力保環境安全

河北人治理水污染也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北京人:
河北灤平生態節水 力保首都居民喝上「放心水」(科技網--數字報)
(順便,北京「窮」鄰居灤平:守著金飯碗卻只能要飯吃。真是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節奏。)

在官媒眼中,河北就是製造首都污染的元兇,而北京則是污染的無辜受害者:

顯然,在改善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方面,北京市是最關心的,河北卻是最關鍵的。否則首都經濟圈規劃尚未出台,就已被「環首都污染帶」所牽絆。「還是要以中央政府為主導,來構建起區域聯防聯控的機制。」柴發合說。

(環首都污染帶調查:十大最污染城市河北佔七席)
嗯,北京是「最關心的」,你河北不配關心,只配「最關鍵」。如果河北污染只禍害河北人,恐怕連「最關鍵」都沒有~

現在,河北又開始搞去產能了,按照河北省副省長的話說:

「河北在去產能的任務完成之後按照三區一基地這樣一個定位發展產業、發展商貿物流、搞好生態環境的支撐,為首都做好更好的服務」。

不過代價嘛~
河北省副省長:河北去產能超20萬人失業-20160326鳳凰視頻

中央老爺的態度還是很強硬的,你河北人不得不服:
李毅中:河北要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
李毅中: 去產能該破產就得破產


與其分析動因,受過經濟學訓練的人更傾向於分析這個政策可能帶來的效應。動因可以編造,可以隨意粉飾,但效應是市場對政策的反應,大多數市場參與者沒有激勵去造假。

雖然具體政策未出台,但這個信號無疑會給勞動力市場造成衝擊。我們暫時假定這個政策會落實,來簡單考察一下如下幾個問題:

1:政策會如何落實
2:哪些人會失去工作
3:哪些人會得到工作
4:受影響的工種的工資會如何變化

政策會如何落實

該項調控的目標是人口總量。這樣的政策一般對人口質量沒有限制。我們知道加拿大有一套技術移民的優惠制度,但北京和加拿大的情況並不一樣,後者的人口太少,而北京的人口適中甚至太多。北京的情況更接近美國,並不愁沒有人願意遷入。這樣的地方更可能產生這種粗放的不顧質量只顧總量的政策。

美國有一個廣為詬病的現象:當局對素質較低的拉美裔非法移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對素質較高的國際學生把緊移民關口。這其中涉及到的是執法成本的問題。國際學生「賴」在美國的機會成本較高——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可以在自己的祖國或者其他國家,例如加拿大,找到一份體面地工作並過不錯的生活。而拉美裔非法移民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東躲西藏甚至暴力抗法,對他們來說皆非不可為。對哪個群體執法成本更低,顯而易見。

北京和美國的不同之處在於,拉美裔移民這樣的亡命徒比例小得多。但與之在勞動力市場處於相似位置的體力勞動者比例是相似的。這部分體力勞動者非法留京工作的機會成本要高於拉美裔移民——北京的體力勞動者既可以選擇在周邊的大城市,天津、石家莊、唐山等找一份相似的工作,也可以回自己戶籍所在省的大城市找相似的工作。

與國際學生在勞動力市場中位置相似的是外埠在京大學生、研究生。這一部分人留在北京的機會成本同樣很高。一個側面的佐證是:我的本碩同學中有家庭在杭州、南京、無錫、武漢、大連等地的同學畢業就回家找了工作,或者讀了研究生再回家鄉工作。

下面的問題是,這兩個群體的機會成本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以至於對其中一個群體執法的成本要顯著高於對另一個?我沒有做過測算,不過直覺上是有的。外埠在京學生一生的收入會顯著高於體力勞動者,更遑論體力勞動者進入北京勞動力市場時,往往已經工作/務農數年乃至十年以上。也就是說對學生群體執法的成本要遠低於對體力勞動者。

這樣,假如這個聲明真的落實為政策,最優先的執法目標很可能是在京學生。

哪些人會失去工作

基於前一段的分析,這項政策若落實,首先衝擊的是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初級工作——對於大部分知乎用戶來說,就是你們的第一份工作。

多數用人單位會傾向於把(可能縮減的)戶口指標用在已經工作了1-3年的員工身上,以減少這些員工流失對單位運行的損害。相應地,新招進來的應屆畢業生得到單位戶口指標的概率降低。這意味著面臨工資總額約束的單位要麼提高薪水,要麼少招人。

對於有過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擁有本科或以上學歷,但不持有北京戶口的在京工作者,我缺乏足夠的數據來預測對他們的影響。我知道的是在美國,同一職位,給有美國身份和無美國身份的員工的工資是不同的,後者拿的更少。我不知道在北京是否普遍存在「京戶與非京戶有工作經驗者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不過如果有,那麼基於「補償工資(compensating wage)」理論,在短期,對非京戶有工作經驗的員工,貨幣工資應該提高。因為他們得到北京戶口的概率降低了,這個機會(經濟學裡看做一彩票)是他們的非貨幣工資(non-pecuniary compensation)的一部分。

如果前述的「彩票」的預期支付持續下降,那麼這些員工的貨幣工資會進一步提高,以至於最終超出用人單位的承受能力——窮的單位畢竟是大多數。

所以,當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市場接近新的穩態後,這一部分有工作經驗的,高學歷的非京戶員工將開始失去工作。如果對這個群體的工作機會造成的衝擊依然不足以完成人口目標,那麼依照對執法成本的分析,體力勞動者將開始失去工作。

哪些人會得到工作

這看起來很顯然:北京戶口持有者,無論學歷,無論工作經驗。

但是勞動力市場並非這麼簡單。勞動力市場需要的是技能,而不僅僅是人數。技能水平越高,供給一定越少,對於市場衝擊也就越敏感。所以我想先找一個高技能崗位為例,來分析哪些人會得到這種崗位的工作。

儘管在經濟學中對「高技能崗位」的定義更寬泛,但大家對「高技能崗位」的普遍認識與之差異較大。兩者的交集中有程序員這個職位,這個職位也為知乎用戶所熟知。所以我選擇這個職位。

在供給一側,我們看到兩類人:一類是擁有北京戶口和工作經驗的程序員,另一類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各高校相關專業中的京籍學生。前一類不需要培訓也能展開工作,後一類在進入單位後,一般需要數月的培訓才能走上正軌。

受影響的工種的工資會如何變化

「即戰力」的存量就那麼大。如果沒有北京戶口的「即戰力」紛紛離職,對IT公司來說是不小的損失。他們一方面可以通過向北京各高校開放實習機會,對實習生提供畢業後的僱傭協議來緩解問題。但這些在校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無法替代一個有5-10年工作經驗、研究生學歷的程序員。如果這樣的人在京戶「即戰力」中難以找到,那麼企業很可能咬牙高薪挖外埠企業里的人。或者高薪挖奇貨可居的京戶程序員。

這樣的例子我親眼見過。我在波士頓讀研時有個相熟的中餐廳老闆。和他閑聊時聽說波士頓中餐館好廚師只有那麼幾個,到處流動,哪家給的薪水高就去哪家,有些老闆甚至要遠赴洛杉磯挖廚師。市中心幾家中餐館倒了開開了倒,與好廚師的流動關係很大——做的好不好食客吃的出來,做的不好吃就不會再去,並且「不好吃」的名聲也會在不大的華人圈裡傳開。

中餐廚師在國內大部分城市的供給都較充足,但在波士頓這個北美較大的華人聚集區,因為地理隔離和語言障礙,這種技能的供給不足。所以當地中餐館老闆不得不為這有限的技能供給支付高薪。題目問的事情落實後,假如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北京的IT行業,我也毫不驚奇。

那麼為什麼這些公司中的一部分要留在北京呢?百度、搜狐這樣的巨頭當然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但那些提供不了高平台乃至高基本工資的創業公司或者小公司,要怎麼在北京生存呢?

它們逐漸退出北京,在技能供給同樣充足但限制更少的西安、武漢等地落戶,都是可能的。

這樣的行業當然不止IT業一個。金融業可能是少數不會受到影響的行業之一,但它沒法吸納所有擁有本科以上學歷,想在北京工作的人。等這些需求高技能勞動力的行業規模縮減下來,對服務業的需求自然也降低——我們不需要那麼多餐廳,也不需要那麼多快遞員和計程車司機。

各行各業的名義工資可能會有暫時的提升,但它們可能會被上漲的物價抵消。畢竟在北京賣什麼東西,成本都提高了。

最好的場景和最壞的場景

在最好的場景,一個適度制定,合理執行的政策會使本地戶籍的居民福利提高——工作壓力降低、工資水平提高。北京的經濟規模會有所縮減,但人均產出反而會提高。同時,被制度驅離北京的人才並不會凋零,他們會成為家鄉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助力者。

——如果我的立場是為這個政策辯護,那麼我會用如上的說法。即使我沒有數據,也不知道這個政策具體會是什麼樣。

但在最壞的場景,一個不合適的政策可能會成為經濟衰退的導火索,尤其當政策執行方對市場預期沒有概念或者無能為力的時候。北京人口確實多,市場確實大,老本確實有,但不代表它就能應對一切衝擊。揚州府(無意冒犯,只是探討經濟政策)自古以來都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積累厚,市場大,人才輩出。但在79年以後經濟的增長速度卻差強人意,這是包括鐵路擇線在內的一系列經濟政策的結果

中國目前還在高速增長的軌道上。不合適的經濟政策會令北京的增長率低於其他省市。增長率的差異積累數年就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這個絕對增長率是正是負沒有關係。我們真的能做到不在意經濟發展水平嗎?

*利益相關:京籍京戶


各地民眾被戶籍牢固的限定在出生地,不得流動。在越來越看重「思想品德」的高考制度下,祖輩幹什麼子孫就幹什麼,階層不再流動。超大城市成功控制了人口,但承受著超高的人力成本、養老壓力和日漸枯萎的消費市場。整個國家陷入沉寂中,這「中國夢」如你所願。


早就行動了。
1、清空地下室
2、打擊群租
3、批發市場外遷
4、再來這個政策
外地人都被趕走了,只有精英才能留下。北京是權貴的北京,不是中國首都。

目測將來來北京要辦簽證了。。。。


戶籍制度搞了這麼多年,已經成了一個大坑了,本來想限制農民進城,結果限制住了么?限制住了么?退一步說,要搞城市化,離開農民工,誰來給你蓋樓,誰來給你修路?
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村和農民為了國家工業化體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犧牲。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後來被簡稱為統購統銷。所謂統購,就是計劃收購;所謂統銷,就是計劃供應。為了維持城市工業體系的低勞動成本和低原材料成本,農產品由國家統一定價,以很低的價格轉售給城市工業體系的從業者,形成一個價格剪刀差。為了使這一系統持續穩定的運轉,把農民鎖在土地上,國家採用了嚴厲的農業勞動力流轉限制政策。這就是城鄉戶籍二元體制的由來。換句話說,限制農業勞動力轉移的目標在於強制農業輸血工業,強制農村補給城市。據周其仁估計,30年來中國的農民給城市工業輸血6000億元以上。到1992年底,糧食價格徹底放開後,統購統銷才正式退出了。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啟動後,廣大農民又變身農民工湧入城市。為什麼是農民工?因為他們的身份是農民,他們的所有權利和地位是基於這個身份基礎上的。別忘了,改革開放30多年,統購統銷雖已成為歷史,城鄉二元體制並沒有變化。但是城鎮化需要大量低價勞動力,怎麼辦?讓他們來啊!於是你看到,各種各樣飄散著洋灰的工地上,都有他們的身影。城市的居民,帶著厭惡的表情,快步從旁經過,心裡暗暗不爽。幸虧有戶籍政策,否則他們不是和我們同吃同住了嗎?他們的孩子不是和我們的孩子坐在同一屋檐下上學了嗎?
農民工幾乎是這個社會議價能力最低、優先順序最低的群體。明知一定要被拖欠工資,但還是要來城市打工,因為起碼比務農強啊!被拖欠工資頻頻上訪,成為了城市不穩定的關鍵因素。就連春運的時候,幾乎都買不到坐票,坐票是首先留給大學生的。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不經意間,他們又為城鎮化輸血。


我們應反思我們有沒有在享受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怨恨這些「外來人」弄髒了環境,弄亂了秩序,甚至製造出春運這樣恐怖的大遷徙。如果有,那麼作為北京土著去怨恨這些外地人,是不是一樣的心態呢?
所以,至少一部分原因,是戶籍制度造成了地域歧視。而這種地域歧視又被我們的政策制定者當成是既定的事實。所以在人口增長已經超過城市承載力前提下,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限制人口,這就繞回到了更嚴格、更粗暴、以致更不會有結果的所謂以業控人的思路。
我真的反對還用戶籍的思維來控制人口,特別是對於帝都這樣的萬國來賀的天朝首都。帝都成為一個移民城市是必然的,只要還想保持經濟、文化、金融、政治。。。。。。中心。你既然都是全國中心了,還要在就業上對外籍人口做出政策性管控,豈不可笑?長此以往,北京戶口是不是要超過對人本身能力的評價,成為人力資本中的第一位的價值?這種引導,和把人分為城裡人農村人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很多政策應當顧及你所能直接影響到的人群。因為畢竟是市場化的社會。政策性調控很容易誤傷到無辜群體。農民工不會因為這個政策就不來北京蓋房修路了,建築工頭也不會因為這個政策就開始按照北京戶籍招人了。往往是那些北京高校畢業的同學們要躺槍了,他們想進入北京本地企業(包括央企)會很困難。而他們, 才是社會真正的穩定器。


北京……是成功者的北京,所以不成功的都要走,標準明確,不分北京逼和外地逼。


說得好!
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加上南韓一萬九千年的歷史之智慧精華就體現在此政策!
中國人民以及我們的老朋友馬達加斯加大王子三叔的街坊鄰居們萬歲!

可以通過修改了嗎?


呵呵呵呵,李斯2000多年前就說過類似的事情了。

《諫逐客書:北京戶口版》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太祖求士,西取朱德於川中,東得恩來於淮安,迎仲勛於陝,來林彪、彭德懷於兩湖。此五子者,不產於京,而太祖用之,誅滅黨國,遂霸東亞。太宗用紫陽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萬國親服,獲美、日之工業,生民十億,至今治強。長者用朱鎔基,拔港澳之地,西和俄、烏,北定新疆,南平西藏,包台灣,製法輪,東據江浙之富,開浦東之禁,遂致萬國之眾,使之西面事黨,功施到今。胡公並家寶,廢平西候,逐王立軍,強國企,杜內亂,蠶食非洲,遂成五大流氓。此四代大統領及其臣,亦皆非京籍而在京功就。由此觀之,客何負於黨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黨無富利之實,而國無強大之名也。


  今大老爺們藏美澳之籍,有蘋果手機,垂蒙娜麗莎,服西域之裝,乘寶馬賓士,建海外別墅,樹梧桐柏樹。此數寶者,京不生一焉,而大老爺說之,何也?必京人之所產然後可,則煌煌藝謀,不飾朝廷;八大菜系,不為國宴;巴蜀之女不充後宮,勞斯萊斯不代其行,江南工廠不為用,滬深金融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京然後可,則北京大妞,京韻大鼓,衚衕青年,烤鴨果脯;文藝群英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止,山東媳婦不立於側也。不問可否,不論曲直,京戶者留,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好逸惡勞,而所輕者在乎才華勤奮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群雄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黨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地,四時充美,馬列降福,此蘇修美帝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非京英豪如敝履,逼賓客以歸歐美,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北漂,裹足不入京,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士不產於京,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眾民,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改編之作,以供笑談。


懶政和怠政這兩件事,市政府相關部門真是做實了;但是光沖著一句「鼓勵吸納京戶勞動者」就開噴,只聽媒體想讓你聽的信息,而不去了解新聞和政策上下文,是一種會影響你一生的懶惰。


一、先判斷是真是假

這是新聞:

4月3日上午,北京市召開2015年就業工作座談會,市人力社保局就業促進處處長劉小軍在座談會上介紹,為促進實現北京市「以業控人」的人口調控目標,北京市今年將研究制訂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更多吸納北京戶籍的勞動者就業。

我這種草頭百姓都覺得這種話說出來就一定會被噴, 處長能這麼說?是媒體報的吧?查查哪家媒體發的。

查到的最早的信息源是新浪財經,點開發現是《新京報》首發,記者 吳為。搜索後發現吳為主要跑社保這塊的新聞,發稿頻率不算高。百度新聞搜索_吳為 新京報。恩,有博人眼球的動機。

去北京人社局的網站看看: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首頁

你會發現至少三個以上市場:

千人計劃、外國專家局等高端引進領軍人才

人才市場主要面向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及在職員工等(北京動態2015年第一季全國高級人才洽談會暨職場英才」活動近日舉辦)

人力資源市場主要面向食品製造業,儀器儀錶製造業,汽車製造業,房屋建築業,土木工程建築業,建築裝飾業,批發業,百貨零售業,超市零售業,道路貨物運輸業,旅遊飯店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物業管理業等行業的基層操作員工,主要以「農民工」為主。


我還發現了這張圖片首頁圖片:農民工下車即享就業服務。

說明北京人社局忙著在給農民工提供各種便利,哪可能把勞動力攆出京城,真以為GWY連基本常識都不知道么。

二、這項政策影響了誰?

我個人以為

影響不到諸位從事金融、醫療、IT、設計、法律、銀行等月薪超過5000以上的人士。受過良好教育的優質納稅人沒有哪個城市會嫌少。

影響不到目前365天全年無休辛苦工作的如建築工人、飯店小工、快遞GG等,北京戶籍那幫大爺自雍正年間開始就不幹這些糙活了。

影響大中型國有企業中基層崗、基層政府服務型崗、計程車司機、社區聯防等難度不高,工作難度不高,可替代性較強,對可靠性要求較高(在當地有家有業)的員工。


從政策解讀角度來看也是如此:北京人社局鼓勵用人單位直接招聘分流員工;促進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20萬人就業。


三、對未來的影響

我很悲觀。

現在的帝都吸取著整個北方的資源,還有大量年輕人的精力和青春;

是南水北調,是煤炭,是油品,是每天的生鮮冷鏈運輸;

是早起4點的清潔工,早市裡面賣燒餅的夫妻,飯店裡凌晨兩點才休息的小工,自來水廠倒班的工人,足療店裡一小時提成15塊的足療師傅,生產線上年輕的男孩女孩,還有我們最可愛的快遞GG,客服MM。

他們生活的非常辛苦,也在為自己的生活打拚,也有自己的夢想。

但是北京對他們越來越不友好。

帝都認為他們是社會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正在通過提高居住成本、生活成本和就業門檻,過濾一批教育水平很低的外來務工人員,避免他們在帝都混不下去而鋌而走險;


但是,沒有了他們,誰來維持這個龐大城市每天的工地建設、商品生產、石油煉化、冷鏈、物流、衣食住行、家政服務、房屋裝修、水電煤網、垃圾處理?

就靠我們這些每天連5公里都跑不下來的鍵盤俠?

就靠那些靠祖上傳下來的房子就輕輕鬆鬆身家千萬的老北京?

就靠那些坐在辦公室里列印文件蓋章辦理流程的政府僱員及白領?


但是,貼小廣告辦證的,制假售假的,好勇鬥狠的,容留賣淫的,偷電動車的,收贓銷贓的,主要也來自於外來務工人員。


總結:我不知道怎樣是對的,我只希望了解事情的全貌,不想被媒體忽悠,嘗試去盡一份綿薄之力。


看了半天都沒看到有人說到點子上,我都快答了1000題了,真替你們感到捉急啊。

根本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一線城市戶籍人口是單向流動的。

在既有機制下,一線城市的高房價和就業高門檻構成了對人才的篩選機制,通過這兩個篩子,把最優秀的人篩出來,留在一線城市裡。正常來說,能力強的留下,能力弱的走掉,能夠保持各線城市人口與經濟發展同步。

一個外省人,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子,很自然就逃離北上廣了,那麼北上廣本地人,在本地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子,怎麼辦呢?從大道理上來說,可以輕飄飄的說一句:憑啥河北人在北京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子就要去保定找工作,憑啥北京人不能移居保定?只要大家都按照同一套遊戲規則進行,一線城市的人口是可控的,因為房價和崗位自然就把人擠出了。

說的好有道理,根本無法反駁,然並卵,有操作性嗎?並沒有。

因此,這套機制是維持不下去的。因為在城市的入口,每天都有新的人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留下來,而在城市的出口,已經在本地居住兩代人以上的,是絕不可能離開的。這樣一來,如果政府不干預,很顯然會出現一大批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子的本地年輕人,他們已經沒有老家可以回去了,也基本不可能承受去往二三四五線城市的落差。

在一個國家的中心城市,特別是首都,遊盪著一群無業的年輕人,緩則們做夢都想看到這一幕吧。而且,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一再用鮮血和生命證明他們確實有搞亂一個國家的能力。反過來,昨夜的土耳其也已經證明,在歷史轉折關頭,能夠挺身而出拯救黨和政府的,不是什麼特拉布宗人、布爾薩人、安塔利亞人(你看,我知道這些地方還是因為我看過土超),而是伊斯坦布爾人。

所以說,任何一個政府,只要腦子還好使,無論如何都要優先把這些一線城市人口的就業問題先解決掉。今天給他們一口飯吃,是為了明天還能吃上飯。最後是兩學一做時間。

總的政策要求是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1.倒行逆施,跟東莞騰籠換鳥一個德行。

2. 東莞最繁華時期有1200萬人,結果千方百計趕人走,結果人真的趕走了。現在只剩下800萬人,經濟衰退的一塌糊塗,大片工業區都荒廢了,GDP排名從全國15位滑落到22名。

3. 北京由於政策原因一時半會衰退不了,但是肯定會受到影響。一個城市人口減少,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肯定就減少,在北京生存將更加艱難。

4. 我們對比下日本東京,日本東京都住了全國28%的人口,幾乎日本1/3了!也沒出台過任何限制人口流入的政策。

5. 你不能指望食肉者的智商會突然增加,所以我覺得既然人家不歡迎我們,能不去北京的還是不去北京的好。

6. 中國人在接受的所有洗腦教育中,最愚蠢最邪惡的一條就是「人多是負擔」這個概念,人是一切一切的根本原因,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單位,尼瑪被說成是廢物,這種錯誤洗腦教育在中國造成的悲劇和錯誤實在太多了,多到沒法形容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錯誤概念的受害者。這個問題中的消息不過是其中危害最小的。

7. 關於中國大城市發展政策之怪現狀,我寫過一個回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我國人口預計 15 年內是會逐漸分散在大中小城市,還是繼續向大城市集中?我們應留在大城市發展嗎? - 臧大維的回答
-----
8.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由。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希望無論是有北京戶口還是沒有北京戶口的同學都能明白一點:我們不可能通過犧牲別人的幸福來成全自己的幸福,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某項政策只照顧一個群體,同時又壓迫另外一個群體,那麼不可能有人從這個政策上得到真真的幸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不是廣告詞,這是真理。
哪怕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在受到壓迫,那麼我們全人類還都在地獄當中,更不要說壓迫自己最親近的同胞了。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自己獨自在樂園裡吃喝享樂,而把自己的兄弟關在園子外面忍飢挨餓,那麼實質上園子里的人是在虐待他自己,不可能有真實的喜樂,因為:

分離只是一種幻象,我們本為一體。
====================

請關注我的公眾號aomitansuo (奧秘探索) :

http://weixin.qq.com/r/YXUmPgTErVnSrUBd9yB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會第一時間分享新的文章和轉發一些值得一讀的東西。


關於政策和政府留給大家吐槽吧,除了呵呵還能有啥。我是來吐槽人的,不怕得罪某些土著,歡迎來噴。

排外的北京人總是說:「還我們小時候的北平,把北京還給北京人,我們不稀罕首都,又不是北京人要搞這些資源過來的,是來北京當官的領導把大學醫院大公司搞過來的。最好把首都搬走,以前沒外地人北京也沒餓死,以後走了外地人也不會餓死,北京人少了也就不需要周邊供水供電了。外地人有本事建設自己家鄉啊,嫌家鄉窮就是不愛國blabla。」

OK,我覺得上面說的基本都對,那麼大家都搬走,把首都,外來人口,醫院,學校,中央部委,各大公司,就業崗位,機場交通樞紐也一起搬了,就留北京本地人,看看接下來社會情況和生活水平倒退成啥樣,您老少爺們能接受不?原來誰家誰誰是哪個部哪個局的什麼什麼官,搬了可能就是個工人了不能吃香喝辣的了,如果都能接受那我佩服。

好多北京人往上數2代也不是北京人,有的是建國後移民,還有很多本來是河北的地方但被北京划過來了,哦,不對,是被在北京的領導划過來了。這些家庭的不也是沖著北京好才願意來么?您聽過有多少早先到京城的移民的二代三代喊:「不行我不能忘本,我要回到祖籍建設家鄉」,然後又從中央移回地方了?

我還想問一下好多北京人也包括其他地區的,還移民到國外給人家國家添亂了,您是不是也希望那邊國家一樣用歧視反感的眼光看你。別管北京人外地人哪國人,趨勢都是從不發達流向發達地區,從縣鄉流向城市,從普通地級市流向各省省會或發達城市,從二線流向一線,從亞非拉流向歐美日,誰沒比誰高尚多少,按這個標準全世界有多少人都是不愛家鄉的?換位一下您願意一輩子在窮老家呆著?我們不說北京,您設想下讓一討厭周圍墨西哥移民的白人老美換到墨西哥試試,看他願意在那地方呆一輩子不?

建設家鄉還是建設帝都都是說的好聽罷了,別管土著還是外地的誰不都為自己過的更好點,沒啥高尚理由,別管本地外地,讓你光建設然後得不到合理回報,誰還會建設?很多地區要政策沒政策要錢沒錢自然環境差連人口都少,然後就應該呆在那兒一輩子受窮自生自滅是不?建設發展說的容易,北京集中全國資源發展成如今這樣用了還好幾十年,西部地區這條件得多少年?有多少人等得起?怎麼能讓人不想往更好的地方,就靠ZF畫一個大開發的大餅?

還有一點要特別給北京人鳴不平,都說北京人好吃懶做不上進,好多企業不願意用。一是有很多認真敬業的北京人被誤傷了,再者「本地的不如外來的能吃苦能拼」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不是北京專利,在哪都差不多,因為很多本地人不需要啊,你以為外地來北京的自己不願意過收房租就很爽的生活,只是他沒這個條件罷了。針對這點想噴的,先想想你自己在老家的時候是不是夠能吃苦夠能拼。

其實北京人也好,外地人也好,都是資源集中懶政的受益者也同時是受害者,P民互噴,土著覺得城市這麼擠這麼亂都是外地人禍害的,而不想想外地人為何要背井離鄉過來,從沒想過對土著習以為常的很多好條件和便利是其他地方几十年都不可能趕上的;北漂們反感土著對自己異樣眼光和排斥態度,對土著特權不滿,沒想過如果自己是土著是不是就特別樂意看到寧靜祥和的家鄉一下子湧入N倍於本地的人對自己的生活的影響和打擾,甚至有些人邊擠邊罵邊使往裡勁鑽,嫌北京人多車多擁擠住得遠,全然忘了自己也是為了利益至此添亂的一員。歸結起來就是,不會換位思考!以至於好多人都忘了真正的問題之源是ZF,只顧P民間的內鬥了,大家發泄的對象都錯了,當然包括我在內好多人都不自知,因為官員離你很遠,但普通人離你很近。

以上言論不針對全部北京土著,只針對無腦排外的和混成北京人就忘記自己姓啥的,當然最該針對的是制定政策的。


推薦閱讀:

什麼時候會覺得北方比南方好?

TAG:北京 | 人口 | 地域 | 經濟學 | 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