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完曲不混音會如何?
編完曲不混音會如何?
混音的作用是什麼?
調EQ就是改變樂器音色的意思嗎?
那之前花了很長時間選擇喜歡的音色,到最後還不是被混音改變了啊?
『『『『『『『『『『『』』』』』』』』』』』
看了闞廚師的做菜的心得。再問:「蒜泥白肉怎麼做?」
照你說法,那編曲者為什麼自己不做混音?給其它人做,能表達自己的全部意圖嗎?混音師的樂理也很屌?(還是說做編曲都快樂死了,再做混音快樂死硬了。)壞笑~
當你編完發現怎麼努力挑音色都只是個大號demo你就知道混音是幹什麼的了。當你對音樂的理解不僅僅局限於每一個音色才能知道混音是幹什麼的。你用了天下最好的醋,最完美的糖,萬里挑一的排骨,就能糖醋出驚為天人的糖醋排骨?
題主更新問題:看了闞廚師的做菜的心得。再問:「蒜泥白肉怎麼做?」照你說法,那編曲者為什麼自己不做混音?給其它人做,能表達自己的全部意圖嗎?混音師的樂理也很屌?
答:你覺得導演為什麼不把電影工業所有事兒都做了,他不是最牛X嗎?成熟的領域都有行業分工,編曲為什麼找樂手,樂手能完全領會編曲意圖嗎?很多時候編曲找吉他手錄音是讓吉他手編曲吉他的部分,大部分都是給個功能吉他手自己編。
請學會teamwork的思維方式好嗎?
謝邀。
1,編完曲不混音,如果只是在路邊音箱上放,不會如何。但在良好的播放設備上,和別人混得好的放一起你就明白了。
2,混音的作用就是精確調整音量,動態,塑造空間感,順便還能修補編曲的不足。簡單點說就是利用已有素材,呈現出最好的聲音給聽眾。
3,是,但不意味著EQ是改變音色的唯一途徑,其他很多辦法也能改。
4,混音不意味著一定要動EQ,如果您選的音色足夠好,混音師是不會動你的。
推薦一篇闞爺的文章讓性格撲面而來,大話 Adele《21》混音 並且買張專輯自己聽 多看看關於混音的文章 聽歌的時候試著用混音師的思維去考慮問題 聽歌的時候自己腦補一下如果這些都是沒有經過處理的聲音會是什麼樣子 然後想想為什麼國外那些牛x藝人作一張專輯會找好幾個製作人和好幾個混音師 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 如果這樣你還是不能理解The "Mixing Secrets" Free Multitrack Download Library (Cambridge Music Technology)去這個網站裡面有的是分軌文件隨便下載一個導進你的cubase 點擊三角小按鈕 我發誓你肯定想砸電腦的心都有 沒錯這就是沒經過混音的分軌文件 如果這樣做你還是不明白的話 我也沒辦法了
算了回來再寫點雖然看題主的問題有點生氣 但是我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後明白混音師到底是幹嘛的 剛才看到有人說混完耳朵木木的 我想告訴大家 你的監聽電平就像酒精一樣在合理的範圍內是最好的享受
音樂展現了自身充分的自由,但她有充分的尋覓著我們的心聲,因為我們每時每刻都知道,她隨時伴隨著我們生命中的勇氣,我們的奮鬥,渴望,痛苦與興奮—Ernest Newman
一首音樂能讓你難以保持平靜也能讓一個完美的早晨變得糟糕無比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音樂可以對你的感情進行催化,而作為混音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幫助音樂傳達她所需要表現的感情 這也是混音師的職責,從整個混音的思路到混響壓縮等運用上的細微調整,我們的設備我們的使用方法都會曾強甚至創造出一系列的感情狀態,比如力量、溫柔、浪漫、憂鬱、憤怒、幻覺等等。打個比方你混一首描寫愛情的歌曲的時候你就不能把鼓作失真處理,自己腦補一下如果Someone Like You 裡面的底鼓做成跟Holy Grail裡面的底鼓一樣那會是什麼樣子 !一個混音師接到一首歌曲一般都會想,歌曲的內容,歌曲蘊含的是怎樣的感情,編曲的人想要傳達什麼感情,我怎麼維持或者增強這樣的感情,聽的人會怎麼樣想,而這些是建立最基本的混音概念。 一部好的混音作品能強化音樂的本體,她的情緒,她要傳達的感情,和他對聽者的影響。 下面寫的東西不在打標點符號 因為本人平時沒有打標點符號的習慣所以加上標點打字速度直接推到解放前 太虐心了 各位見諒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上面給的鏈接裡面下載一個分軌工程然後在DAW裡面聽一下 你就會發現整個音樂不同的樂器會產生遮蔽 定位不清 動態失衡 頻響不對 心裡會想卧槽這特么是什麼!而混音師會把這麼多的軌道進行處理 整合 調整 讓聲音變得正確 讓人聲不在蒼白 底鼓有力度 掉擦有色彩 能聽到清晰有力的bass 等等 而混音師在藝術上的作為遠遠比讓聲音聽著正確這一點要複雜的多 而混音師對一張專輯的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個好的混音能增強音樂的感情色彩 讓他更有吸引力 我想有人會說 編曲難道不重要嗎 我想說 混音和編曲同樣重要
我所說的只是混音最最最最最最最!!!!基本的理念 如果想讓聲音正確去買一本書把書看爛 然後多分析優秀作品的混音手法 接著去那個個網站下載分軌然後每天做八個小時的混音 混完一首歌 接著混下一首 然後過一段時間在回去聽混完的那首看看哪裡有錯誤繼續改正 然後當你昨晚一百首曲子你也就明白怎麼一回事了 而剩下的對音樂的理解 音樂聲學 心裡聲學 音樂的創造性 如何在感性和理性之間遊走 等等很多問題就要靠自己的學習和領悟了以及經驗的積累 這些可能會花費你一輩子的時間
如果有朋友對混音有興趣卻無從下手的話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闞歐禮 寫的文章 以及可以買以下一些書籍《混音指南》《混音藝術與創作》《音樂聲學與心理聲學》《音頻混縮的概念練習和工具》《靈活的混音》
混音不是為音樂提供技術服務而是對音樂再次的創作
混音是門藝術 無休止的藝術 他能夠以完全不同的方
式傳達音樂的精神從而讓聽眾產生感情上的催化
混音是門藝術
最後附上一段視頻是中文字幕Daft Punk 混音師 Mick Guzauski 做客Pensado"s Place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
小弟才疏學淺如果有哪裡說得不對請 @闞歐禮 及各位指正
會比不過編完曲混音的人
前面四個問題隨便在網上搜搜就一大堆答案,不該是再特意跑到知乎來問的問題,我也懶得答了。重點答一下這個吧:
照你說法,那編曲者為什麼自己不做混音?給其它人做,能表達自己的全部意圖嗎?混音師的樂理也很屌?
編曲-錄製-混音-母帶 這種流程是流行音樂界常用的流程。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很模式化,每個樂器的擺位、哪個聲部給多少往往都差不多,沒有多少發揮的餘地,在加上商業音樂對個性的追求本來就很弱,所以這四個階段的技術人員往往各司其職(編曲師、錄音師、混音師、母帶處理師)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主要是面向的受眾聽不出好賴,有問題也沒事兒)。所以你這種擔心算是多慮了,人家編曲師只等甲方點了頭付了錢就滿足了,才不管後面的人理解不理解自己的意圖呢。
等到了稍稍講究一點兒的領域比如搖滾樂,要求會高很多。一般負責前三步的有一個總的說了算的人叫做「製作人」,因為編曲、錄音和混音這三步都會對作品的面貌產生很大的影響,不能各跑各的,所以這個製作人就算不是事事躬親也必須監督著每一步的出品質量。當然搖滾樂隊的編曲一般就是這個樂隊成員本身,但製作人也有一定義務監控著他們的創作。所以這個人要對他所負責的這個樂隊風格、理念甚至每個樂手的特點都很了解,有的時候一個樂隊會常年用一個製作人,因為一個能溝通明白的合伙人是很珍貴的。有時候甚至一個本來很NB的樂隊用錯了一次製作人就毀了一張專輯(比如The cure 04年那張同名專輯)
近些年來還出現了一些很上進的樂隊樂手,同時身兼自己樂隊的製作人,這個人除了得會唱歌或會一種樂器外還得基本懂本隊里存在的其他樂器以及足夠的聲學知識。這樣可以保證製作人完全理解這個樂隊,以便達到最後出品能高度符合樂隊的意圖。
然後,有些算是流行歌曲的專輯,如果要求比較高的話,像布蘭妮雷迪嘎嘎這個級別的,也會採取這種模式,找一個非常NB的大神做製作人,就由這個人來把控全局,杜絕你擔憂的這件事。
爵士樂領域了解不多,但應該也是這樣的。近現代的爵士樂由於即興佔主要地位,可能不大需要「編曲」這個環節了,但還是需要一位經驗和知識都非常深厚同時也很懂爵士樂的人物來把控從錄音到混音甚至母帶部分的全局,在技術上保證能最大限度呈現出樂手們的真本事。
嘻哈這邊有個現象不知大家發現沒,就是MC或DJ可以同時身兼製作人。著名的如康噎、DJ Quik等。因為黑炮這個東西各個環節的聯繫是最強的,而且操作起來技術上相對並不難,很多黑炮藝人都能身兼數職,不時地還能給流行RB藝人噹噹製作人。當然也有除了說唱這一件外啥都不會的純說唱明星,他們找的製作人一般也是從beatmakin"到錄音到混音都很內行的「圈內人」,可以說能做黑炮音樂的人無論處在哪個位置都要夠swag,圈外的人沒經過這套文化的浸淫很難插進去。
跟嘻哈很接近甚至更進一步的是電子音樂/電子舞曲,不同的是電子音樂/電子舞曲的製作過程是完全非傳統的,傳統音樂中的編曲-錄製-混音-母帶製作 流程中,前三步大部分時候是同時進行的(這種情況大部分傳統音樂人可能很難理解,可以翻看我過去的回答的文章比如這篇 為什麼說尚雯婕的歌曲都不是電子音樂? - 知乎,這裡不展開)製作人是作品的絕對控制人,必須事事躬親什麼都會,至少母帶處理以外的事都得自己來。
因為母帶前面的事啥都懂,優秀的電子音樂家/舞曲製作人也可以給流行歌手、RB歌手當製作人。(嗯這也算給我們做舞曲的打個廣告了,歡迎有興趣的歌手找我們聊聊)
總的來說,流行音樂越發達的地區,負責四個步驟的創作者會越細分到每個風格,也就是說做這種風格的人無論司職何位,肯定都是懂這個東西的,從而最大限度避免你說的「混音師不能完全理解編曲師意圖」的情況,保證出品的質量。
編曲也好,混音也好,都是在不同的維度上去處理聲音,解決聲音的問題,進行聲音的創作。
編曲是在聲音的設計上,器樂、聲音元素的搭配上、音樂性上等等來進行調整。
編曲除了製作MIDI,創作各種聲音元素外,編曲很多時候還需要為需要演奏的樂手、歌手進行編配製譜。所以,作為編曲而言,在某些情況下,對於聲音呈現的基本形態,有一些是有一定的可控性的,而很多情況下是不可控的,這部分是主要交給錄音師和混音師來進行塑形的。在可控的情況下,諸如MIDI製作,自選音色等的調製中,編曲也更多的是基於單個音色本身的塑造,或者不同的音色風格,比如你是用維也納還是好萊塢的管弦樂。而作為混音師需要做的,則更多的是基於這個音色需要呈現一種什麼樣的質感,以及各個聲音元素,在音量的平衡、頻率的分布平衡、空間感的塑造與統一等這些問題。
當然,隨著計算機性能的不斷提升,基於後期製作的系統也越來越呈現為高度集成化的特點(以混音為例,過去需要的調音台、效果器、錄音機在現在都可以越來越多地集成在工作站實現),同時,在編曲這一維度,也有越來越多的電腦音色在呈現出越來越接近於後期混音的調製方式。諸如鼓一類,很多鼓音色的輸出端已不再是單獨某個鼓的音色,而更多的是如錄音時的設定,如Kick in,Kick out,Overhead,Room等。也就是說,現在確實存在很多在編曲層面上可以進行混音工作或部分混音工作的情況。
所以,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的聲音製作或許會慢慢也趨向於新一輪的集成化,即編混一體化。起碼目前在基於中低端的編曲製作角度而言,很多都已可以實現這樣的操作了。但是,編曲和混音,其本身是兩種對聲音塑性的思考方式和製作理念,在工作中,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也越來越不會是這個過程是編曲、下一個過程是混音這樣純粹的工種分類,而應是,我所做的工作,是基於編曲的理念的操作,還是基於混音的理念操作?比如,在面對一個中低音區較為集中而略顯渾濁的情況下,你是更好地去處理各個聲部間的和聲、配器的架構?還是考慮通過均衡器和音量推子改變他們的形態?兩種理念或許都可以對這個訴求有所改善,但是最終呈現的結果一定是不同的。就好比你想讓一個人顯得瘦下來,是讓他去減肥還是化妝?你想從上海去北京,是坐高鐵還是做飛機?
在這裡我還想補充一下李金城老師的《混音全揭秘》一書中,曾有一句話:「不會編曲的混音師不是好混音師。」(P47頁,這一頁所在章節頁很好的談到了混音與編曲的關係,推薦可看一下),我深以為然。當然,這話反過來說也行:不懂混音的編曲,在未來也很有可能不會是好編曲。
1.動態——響度不足聽眾聽不清,響度過強導致爆音;動態不足沒有起伏像流水賬,動態過強前一秒耳邊輕語後一秒就開起了飛機
2.平衡——某個或某些樂器音量過大以至蓋過別的樂器,過小以至根本聽不到,完全一樣大沒有主次或者主次顛倒;某個頻段音量過大或過小,低頻高了胸悶高頻高了刺耳;左右聲像音量不平衡聽聾你一邊耳朵
3.聲場——沒有聲場,所有樂器都擠在一坨;聲場不統一,每個樂器都在不同次元;樂器擺放位置錯誤,主音吉他藏在觀眾席的右邊小角落沙錘卻沙沙沙地刷你臉
直接上音頻。建議用耳機聽。前半部分是沒混音的,後半部分是混音以後的,這首屬於混的比較糙的。
編完曲不混音就像我拿手機玩K歌app一樣。
不管我用的伴奏質量有多好,不管我混響調得多精確,不管我把聲音比例怎麼處理,也不管我唱得再好。聽起來依舊是我在唱我的,然後身後有對音箱在放它的伴奏。
放到編曲上,應該就是各個音色在自顧自演奏著,咋一聽是在合奏,但是每個人都心不在焉一樣。
你花了好多時間選的一個軍鼓聽起來不錯,然後錄完人聲後發現根本聽不到了。你把軍鼓聲音調大電平爆了,和其他鼓的比例也不對。你把人聲調小他唱的是啥又聽不清了。這時候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知道的話,恭喜你你已經走在混音的路上了。不知道的話,還是交給混音師處理吧。
eq不完全是改變音色,或者說對音色的改變大小是可控的,混音做的事並不是改音色,而是讓每個音色發揮自己的優勢並掩蓋其他音色的劣勢。之後各個音色還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
並且,調eq也不是混音的全部工作,還要做好多事呢,比如讓音樂更有空間感之類~
總之沒有混音的音樂是很不自然的一個平面~
其實不矛盾的,你說的好像混音是來搞破壞的一樣。個人見解,當錄完分軌後,我們面對一些問題,需要整體混音解決:
1、各個音軌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包括了行進中的音量對比關係位置關係,均衡關係,空間關係。一個單獨的音軌很難在錄音時去處理好和其他音軌之間的關係,比如先有鼓,再來吉他,再來弦樂,這錄鼓和錄吉他時是很難考慮跟弦樂配合問題的。這些音軌之間的協調是需要最後調整的。
2、空間位置,這個可能是後期做的比較多的事,我們單一個音軌錄音時大部分不考慮位置,就算考慮也差不多是個固定的空間位置,那後期那麼多軌進來後自然要合理分配空間位置,有時候還要根據段落調整空間位置。
3、整體音色,這個可能會牽扯到題主說的問題,有些音軌音色固然好,但是可能整體聽來會讓整體預期的音色發生偏差,那要忍痛割愛把音色調整到符合整體,這也就是你說的單獨音軌調好的幹嗎最後還要動,但這也是因為和整體需要發生了衝突才會動,如果沒有發生衝突就不太會動。
音軌之間也需要「協作」啊。
協調音量比例和突出各聲部關係,分配聲相,提升整體聽感。
EQ…當然不是。你應該..知道EQ是個啥吧,作用是以頻段為依據調整音量,影響 的確能改變音色,但有限:這種改變一般來說僅限於彌補音軌的瑕疵,例如人聲的鼻音過重(400hz左右)、齒音過重(7500hz以上)等,弦樂那個弓毛和琴弦的摩擦(恕我不知道怎麼描述。。捂臉)音量的調整等。可以通過細微調整音色讓它們聽起來不那麼「廉價」。
至於改變音色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永遠不要滿足於預置音色。
題主這問題強調的是混音..那就說說改變音色對混音的意義吧:是 讓樂器更好地扮演它在整體中該扮演的那個角色,協調它們的「地位」以提升整體聽感 的方法之一。
比如你覺得某個點綴式的高頻音色 比如bell 太尖銳刺耳以至於喧賓奪主,就把它弄柔和點 。柔和的方法有很多,EQ或許可以;如果是減法合成器類的音源,直接改變波的形狀也行……不贅述了。
就答到這吧我也是修鍊中吶……
總之就是。。。干一件事情不管用什麼手段永遠不要忘了本來的目的_(:з」∠)_
網上有很多很不錯的混音教程,看過一遍了解一些基本概念,自己跟著動手實踐一番,水平會慢慢提高,畢竟這種事兒不是一蹴而就的。
比如EQ是混音中必不可少的處理器,那麼看看這段視頻肯定受益匪淺:Lynda EQ教程
壓縮器當然亦是如此,明白它的原理和用法很重要:"壓縮"的使用
也可以看看國外的牛逼製作人是如何完成編曲到最終混音的全過程:從創意到最終混音會發現你的曲子要麼很輕,要麼爆音
回答下一首歌編曲前後的區別吧
前者是積木,你以為他是整體其實只是放一起而已;後者是榫卯,是一個堅不可摧的整體
還有問編曲為什麼不自己混音
......題主你讓同一個人同時負責兩個高技術工種?!請放過他們#劃掉#本來就已經很可憐#劃掉#的髮際線好嗎?!
把思考單位擴大一下,為什麼唱片要為所有歌曲做Mastering?照你這麼說,那豈不是十首歌的個性都被抹殺了?
事實告訴我們,偉大的母帶師會讓十首作品成為一張唱片,而非十首單曲。
如果把混音理解為破壞音色,那這種理解程度絲毫不高於一些把音樂等同於自己歌聲的不入流歌手。
PS:編輯後的問題描述更逗。如果編曲真的試著自己做幾首歌的混音,再跟每年格萊美最佳製作的混音比較下有什麼區別,敬請感受下那種打擊。年前跟@闞歐禮 O大分頭給同一首歌混倆版本(我做的錄音,順便拿它練混音了),成品的差距簡直讓我慚愧。
我也給自己做混音,原因很簡單:沒錢請混音師。但早早就知道,混音這個行當屬於活到老學到老,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我這點三腳貓功夫不添亂就不錯了。
為什麼要混音?通俗粗糙的說,你用你想要的音色編完一首曲子,發現有的地方聲音小了,有的地方聽不清,錄完干聲發現和伴奏混在一起,這時候就要用到激勵器,調整EQ,壓縮…直到每個聲部都能聽清楚,每件樂器的功能性有了保障。這就是混音師的工作。他們不一定精通樂理,但是一定是操作達人,對軟體的熟悉度不在編曲人之下。你聽過一些專業歌手的demo的話,就知道混過的成品和原來差別是非常大的。
混音是讓各個樂器的音色都變得更加平衡。不混音你聽到的就是一堆很吵雜、刺耳的樂器在各自為政,他們只在旋律上形成了搭配,絲毫沒有一首成熟音樂的「空間感」。你可能會覺得:卧槽這鼓要炸了!這人聲怎麼這麼小!這吉他好吵!貝斯呢!
有好的編曲,不混音,相當於一盤好菜,你加了很多鹽、醬油、味精、糖,你現在還覺得這菜好吃么?
直接上一個對比案例,可能較為直觀。
案例是今年三四月歌手晴喑發布的單曲《詩上蔓》。
只有伴奏是我混的,人聲另有其人。
以下是伴奏未做混音的mp3文件:
http://pan.baidu.com/s/1gf25h31
以下是發布的成品:
分享晴愔的單曲《詩上蔓》http://music.163.com/song/463977528?userid=280029196 (@網易雲音樂)
我認為混音是對音樂的「再創作」,這不是說著玩的。
之所以拿這首歌做案例分享,主要是因為它的分軌不多,一共才11軌,比較好比較。
我對這些分軌處理得特別明顯特別多的,主要是鼓(包括鑔片)、蕭、鋼琴和豎琴。
開音箱聽,應該這之間的不同是很明顯了。
原分軌中的鋼琴,聲音過於霸道,我認為不符合歌曲意境。在適量壓縮後,再權衡人聲頻段,把鋼琴中和人聲衝突的頻段削去了一點。
原分軌中的鼓,漸起的感覺並沒有體現出來,而且有點渾,直到我做了分段壓縮並處理了EQ以後。
原分軌中的鑔片也特別猛,很容易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我認為這時候把觀眾的吸引力引導到鑔片是不明智的,蕭才是這個時候的重點,因此我對鑔片做了高切。
原分軌中的豎琴,基本是糊的,不仔細聽不太容易注意到它的存在,並且它在中頻還和鋼琴、人聲打架。我在對豎琴適量壓縮後,它變得清晰起來,且不會和其他樂器打架,而且也不會過分吸引聽眾注意力,保留了編曲的思路。
除此以外,我還開闊了整體聲場。手段主要是各軌適量加入Delay和混響,並在匯流排上做了一些立體聲處理。
再提示下,人聲不是我做的,僅伴奏供各位參考。
以上,希望對你有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