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用父母的養老錢買房嗎?


理解大家希望自己打拚、不希望「啃老」的心情,但是非常希望讀一下我下面說的話,也許會給你啟發,避免更大的經濟損失:

曾經,我和很多人一樣,以用父母的錢為恥,希望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所以,我非常抗拒用父母的錢來買房這回事,總覺得我要自己賺錢,而且,我相信自己賺錢的能力。

但是,有一天我頓悟了,或者說,我的父母點醒了我。他們說:現在相當於我們借給你一部分錢,以後你肯定能賺錢,還給我們,房價肯定會漲,遲早要買房子,買的越晚損失越大。既然別人的錢能借,父母的錢為什麼不能借?這是在05年,後來,大家都知道了,中國的房價(特別是北京的)經歷了多麼大的跳躍。我能告訴你們,我最早看的房子只有3000塊么?北京,四環內,地鐵沿線。有個朋友晚買了一個月,多花了幾十萬,以他當時的收入,也是一兩年的收入。

實際上,父母也就是這麼說,說到「還」,父母給我們的,又豈是能還的清的。我的心態是,我和家人就是一個投資集體,如果認為有必要,就集中起來投資,無論是剛需房,還是投資房。關鍵是衡量其中的投入產出,要麼收益最大化,要麼損失最小化。如果判斷房價要繼續上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而自己又的確需要買房,而父母有的確有現金,為什麼不用?

錢不過是財富的中介,我們的財富一定得轉化為能夠保值增值的形式。具體到「養老錢」,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一方面是心理需求,一方面是理智判斷,要根據家庭情況自己掌握,我只是希望幫助一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避免可能的彎路。保持適當的現金是需要的,我也不建議大家把家庭所有的流動資金都固定下來。具體的度就各自掌握了,如果你的父母長期持有20萬以上的現金來作為保險,我就建議你們考慮一下轉換財富的形式。想想10年前的20萬和現在的20萬的區別,都存在銀行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剛剛,我母親和我聊天時說,今天買了半個西瓜,花了18元錢,當年我們那的西瓜,可是幾分錢一斤啊。其實,我們應當幫助父母來準備養老錢,難道,我們以後要讓他們自己靠自己?

只要我們處理好風險問題,只要我們的投資是有價值的,而不是揮霍性的消費。這不是「啃老」!只有那種遊手好閒、拿著父母的錢亂花的人,才應該感到恥辱。在這裡答題的各位,我有信心認為大家都不是這樣的。

我的一個兄弟,曾經同樣是這個想法,一直認為應該依靠自己的努力,努力工作,賺錢攢夠首付買房,但是按他的說法,工作很努力,收入也不少,但是越攢錢,隨著「時代的發展」,越發現買不起房了。去年,在房價再次攀升的前夕,我和另外一個好朋友借給他一部分錢,再加上他們自己的,終於買到了房,如果是他們自己再攢到今年,又得多出八十萬。這是個投資問題。只要判斷現在買房是恰當的時機,如果能夠有錢付首付,即使是借父母的錢,也是可以的,自己來還貸。

所以,各位,當大家考慮這些問題時,不妨站在整個家庭這個系統的角度上來看,如何讓整體的家庭財富保值增值,如何收益最大或者損失最小,將資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千萬不要被年輕的熱血擋住自己的理性判斷。

當然,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對待。我僅僅是幫那些家庭有一些經濟基礎、又身為理想主義者的朋友,開拓一下思路。如果你自己沒有奮鬥的決心,就想著從家裡撈點錢,而不是去改善家庭的整體狀況、回報父母,對不起,你不在此文的受眾範圍內。

--

1. 這是一種思路,不代表對誰、對哪個家庭都成立,具體要看家庭的經濟情況,父母自己的考慮等等。父母願意「借」錢是一回事,自己伸手去要是另外一回事。不要拿一個框子去往所有家庭上套。不用太執著於「養老錢」與否,誰都會清楚我們在這裡說的是父母有餘力範圍內的錢,不然就不用討論了。

2. 自己的追求與考慮也是一方面,有時也許上百萬的額外收益或者付出,不見得會比個人的自我實現更好或者更糟,這裡僅僅是提到一種思路。其他知友,例如 @屈默默 默默的想法,我覺得也很好,這樣實現自己的追求,值得讚許。

3. 至於對房價是看漲還是看跌,這其實不在咱們討論的範圍內,留給任志強、潘石屹們吧。這裡的前提是你自己判斷應該買房。如果你判斷風險更大,那別說動用父母的錢,用自己的錢是否要買,都該慎重了。我只能說這七八年以來的情況,是看著房價從三千到三萬,從八千到八萬的速度上升,如果七年前你看到這篇文章… 未來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個人希望房價下跌。

4. 我很反感評論中,或者其他一些回答里,歇斯底里的帶點人身攻擊的言辭。我們的周圍有一種病態,就是遇到事情想到的不是理性分析,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先誅心,先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他人,動輒「虛偽」、「包裝」之類的,彷彿貶低他人就能夠滿足自己的快感。

我將家庭看成一個整體,你說不是,OK,這沒問題,但是對我來說這就是,並且對很多人來說也是。每個家庭情況都不相同,請不要拿自己的情況去判斷他人。如果你不認同這個思路,你的情況不同,這也很正常。

更讓人驚訝的是一些頂著博士頭銜的知友,也缺乏理性分析和判斷問題的基本素養,毫不猶豫的先掄起道德大棒。 例如這一條 @宮生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080692/answer/17149576

但對子女而言,這也絕非值得驕傲的光彩事,暗暗愧疚並心懷感恩就好了。如果非要站出來,理直氣壯地證明這理所當然,甚至包裝成 「幫父母理財」,不免矯情而無謂。

你的家庭情況、你自己的認知,並不代表其他人的情況。我只是說一種思路,不同意也沒什麼,不必酸溜溜的戴一頂大帽子。我們永遠對父母感恩,無論他們是否有資助買房。但是,這並非什麼愧疚的事,並且,我的確驕傲,為父母的智慧驕傲。

動輒搬出「是否懂經濟」、「常識錯誤」的人,要麼具體討論,要麼只能「呵呵」,空洞的話就別浪費幾個位元組了。我們這個社會永遠不缺學到幾個名詞、看到幾個概念,就一副「你不懂你憑什麼」樣子的人。

5. 其實,我自己很早就已經實現經濟獨立,首付和交房款是我和父母共同出資,房貸是我還,並且,這些都發生在我讀書時。真想啃老的同學不必贊同,尋找優越感的也不必 YY。


會。

前提是:
1.我有穩定的收入、健康的身體和穩健的理財能力能負擔房貸和給父母養老。
2.從大環境考察,房價在一段時間內沒有不上漲的可能。
3.對我來說,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非常重要。比如,沒房子就沒有姑娘肯跟我結婚,或者沒房子每年要搬家,勞心勞力。
4.我的事業已經進入穩定期,10年內不會換居住地。
5.最重要的,父母願意給。

買房是一個大的投資,在當前的中國,普通工薪族很難靠自己的收入在短期內賺到首付,父母的養老錢放在銀行里也是會在通貨膨脹中縮水,相比起來不如以孩子買房的形式對抗通脹了。此事無關道德,就是經濟帳最優解,而已。


說個我的慘痛的例子吧。
我想說的是,在天朝,如果用父母的錢買房 ,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我2006年的時候來北京,2009年的時候手裡大概有30萬吧。然後我岳父母和爸媽都說,給你點錢,加上自己的錢,在市裡買個房子吧。當時市裡的房子我住的地方老國展的80年代末的房子也才1萬出頭,買個60平的小兩居也就90萬出頭。他們說給你們點兒。再貸幾十萬就行了。
我當時覺得,大丈夫父母已經供自己讀了書了,怎麼能再要錢買房。再說人一定要靠自己。

2011年的時候,當時我手裡有60萬吧,北京的房價由於調控處於一個階段性的低點,當時通州的房價大概1萬3,4左右。想買一個房子大概需要130多萬。他們說,把錢拿走吧。我說,不。我自己能買,我再攢攢就齊了。

我和媳婦的掙錢速度應該還可以,我應該已經攢了80多萬。但是發現,我擦,然後到了2012年底,通州的房價已經1萬7,8了,買一個房子大概需要170萬。他們說,把錢拿走吧,這本來就是結婚的時候給你們的。我們都沒動,卡就在那,密碼是XXXXX,我。。。。。。
我說好吧,買了個房子。

除了耽誤了4年,花光了我所有的積蓄。然後得到了一個和幾年前一樣的房子,好像沒有什麼變化。
如果我幾年前買了房子,現在我完全可以把積蓄還給父母,然後自己過的不錯。

如果你以為這一切就結束了,那麼你太幼稚了。
2013年,我家附近的房子已經漲到了2萬1,2,還是大戶型。我買這房子的時候170多萬,中介說如果現在賣250萬應該問題不大。
如果我等到了現在,估計再啃老,這房子我肯定買不起了。

與各位共勉吧,如果你們在北京,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心裡非常不想,心裡覺得自己非常牛逼,心裡覺得父母的錢我不該要,我要靠自己,結果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什麼都沒有,我身邊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我的答案是,暫時不考慮這個問題,我首先考慮的是我應該怎麼牛逼起來,怎麼讓自己能支付的了房子和車,怎麼才能讓自己活的像自己想活的樣子,然後如果現實大魔王太強大,嗚嗚嗚,媽媽,對不起了,我需要你的幫忙,這並不可笑,也沒有什麼可羞恥的,但是真的很讓人心酸,父母一生的積蓄,我此刻心裡想到這就特別難過,儘管我現在也屬於暫時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可是一想到自己以後如果出落的不好,總是擔心和難過,於是我每天都在讓自己快樂的工作學習充實自己,希望我自己能完成自己的夢想,說多了,希望能幫助你


唉,匿名答吧。在我看來這和自尊和經濟無關,只要你父母的掌控欲不是那麼強,在給你出了一些錢之後,不會對你的生活婚姻工作指手畫腳,那用他們的錢買房無可厚非。如果他們是狠強勢的人或者缺乏安全感的人,那還是勸你算了吧,在出了社會之後,不要用他們的一分錢。。
吃別人的嘴軟,拿別人的手短,即使別人是你的父母。。。
以後最多是單身租房。但我想說的是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無論耀眼還是卑微,那都是你自己選擇的生活,就算是立刻死去,也可以驕傲的對自己說,我這一輩子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的,我不是我父母的傀儡。
再說如果你踏實工作,錢和房子,還有女人都會有的。只是早晚的問題。真的,生活值得你慢慢的評味和歷練,它的真諦在於過程不在於結果,不要把自己的一部分生活的掌控權出讓給別人。


看了一些答案,居然高票,不吐不快。

贊同者的理由是:「我會用買房的方式,讓父母的養老錢增值」。很好的出發點,但有兩個問題,需要解釋清楚。

(1)買房產生的投資收益,是由父母享受嗎?看著房價高漲,你會將房子賣掉,向父母兌現投資收益嗎?
(2)買房產生的投資風險,是由父母承擔嗎?一旦房價走低,你能保證房子賣得掉,向父母返還本金嗎?

這兩個問題不說清楚,投資的說法就站不住腳。說到底,給你買房的養老錢,是父母為你幸福投下的不計回報的賭注。

用父母的養老錢買房,也不算什麼錯,畢竟願打願挨,你們自己的家務事。

但對子女而言,這也絕非值得驕傲的光彩事,暗暗愧疚並心懷感恩就好了。如果非要站出來,理直氣壯地證明這理所當然,甚至包裝成 「幫父母理財」,不免矯情而無謂。

補充:
有的評論,將 「保證未成年子女受教育」 和 「給子女買房」相提並論,以此證明 」用父母的錢買房「 和 」用父母的錢受教育「 一樣天經地義。
這種類比,是不妥當的。
《憲法》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人子女的義務。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教育的投入,是憲法規定的強制性投入。
父母給子女買房,是哪一部法律規定的?

說到底,父母給子女買房,最根本的理由是」愛「,而不是」利益「。看著有些人,以 」投資「 」增值「 的角度來證明其正當性與合理性,無論多理直氣壯,總不免南轅北轍。

如果真要用父母的養老錢買房,請至少以 」愛「 的名義接受吧。


從多數觀點中,我看到被大家所忽略的事實:

  1. 為父母保值防通脹的前提是,要確定這是否是你所能掌握的最合理理財方式。你在買房之前用了多少時間精力在認真了解和研究這方面上,還是把這個權利交給幾個在諸多網路限制下你看到的所謂專家提出的房價穩升的理論。
  2. 是否有考慮過這種風險,萬一房價暴跌了呢?你和整個家庭就會因此而背上幾乎一輩子無法翻身的痛苦。
  3. 你真的需要買房來結婚嗎?很多人用買房其實掩蓋了很多矛盾、價值觀不同,這是一個更大的風險。
  4. 真的是會作為資金儲備嗎?如你所願房價穩升的話,當你急需用錢時,你會把房子賣了嗎?

日本上世紀房產泡沫,美國的次貸危機,歐洲的債務危機,在這些沒發生之前,很多人都抱著美好的幻想,就像今天瘋狂買房的人一樣。

三思而後行,
不要賭你的人生和幸福,
尤其不要拉上你的父母。


表面上是一個經濟問題,實際上是人生態度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總結為現在的年輕人經濟實力的累積速度短時間內趕不上房價的高起點,所以在不影響父母養老的情況下,得到父母的支持買房是可以理解的,我個人甚至是完全支持的。而且我看了很多上面的回答,他們就沒有想過很多當年買不起房靠父母資助的年輕人,最終也會達到相當的經濟積累。此時,這些人的兒女大多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於是一種循環開始了。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面對你父母可以全力為你付出,為你買房的時候。你是否對你的將來有信心,到時候是否可以毫無保留的同樣為你的兒女付出全部。


很現實的問題:我身邊很多朋友用了父母的錢來買房子,原因是那並不是父母的養老錢,且朋友自己基本沒有能力幾年之內掙夠一套房子的錢。

房子問題對我而言就變成很現實的問題。父母工薪階級,沒有五險一金,沒有社會保險,自己或多或少是有一點積蓄的。家中姐姐和我,姐姐需要結婚,遇到很現實的陪嫁問題。我也需要結婚。父母需要養老……很多和我一樣的人,早早的就堅定地認為,不會拿父母那點可憐的養老錢去買房,自己努力慢慢來……


不會


06年,上大學的時候,我曾糾結過這個問題,拍著胸脯說,我要用我自己的工資買我自己住的房子。

現在,我真他媽的傻逼呀。


不會。


但不認為別人會是不好的。
個人原則問題。


不會。
為了不啃老或者說實現真正的獨立,在買房的問題上我的決定是,除非完全有能力負擔否則不買。
去年11月我買了房子,現在正在整修中,麻煩不斷又充滿甜蜜。
毫無疑問我會買更大的房子,但不管怎樣都不會拿父母的錢。
有怎樣的能力就過怎樣的生活,最美的生活是自己親手的創造的。


不會,打死都不會。這點完全沒有想折衷的意思


我是一個踩著70後尾巴的老人。在上海生活,高考考的不好,所以大一半輟學狀態開始參加工作。
作為一個沒有代表性的土豪,加上懶,所以在哪讀書在哪買房;後來變成公司搬家到哪買房。01年公司搬到港匯旁邊,我跑去買東方曼哈頓,發現錢不夠,家裡說你去背貸款我們就出首付。我慎重考慮後拒絕了。
結果是我再也買不起了。

印象里一期開盤價是不到7000,一年左右翻一倍,翻了三年吧。注意是二的三次方哦。
四年後一平破七萬,那我是不是腸子都悔青了呢..好像也沒有。
所以第一個答案,從我個人的角度,我不會用父母的養老錢買房。

身邊和我年齡相近的朋友,經歷大多分兩類。
第一類結婚五年左右,婚前受世俗的剛需壓迫,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但願意接受雙方父母接濟,背負巨額貸款(以按當時的收入能力計),買房,隨物價和收入能力上升,當年貸款放在今天可以忽略不計。而婚房作為固定資產,價值翻當時多倍。混得好些的,又給雙方父母分別買了新房的,也比比皆是。
第二類同樣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但不願意接受雙方父母接濟,非常努力的打拚,存款日漸增多,購買力日益凋零,離買房越來越遠,租房度日。

我敬重第二類朋友的骨氣,也為他們的運氣感到悲哀。

買房說到底,是一個重資產投資行為。上海中環在建的時候,內環外3000一平的商品房比比皆是,老百姓嫌貴,當時媒體評價房地產和今天沒什麼不同。說房地產暴利,老百姓買不起。
十年功夫,外環外3萬一平比比皆是,當年低買的人,未必高瞻遠矚;當年拒絕家裡接濟的,也不該痛心疾首,悔恨自己沒有投資頭腦。
更大程度上,的確是運氣。

現在還沒買,要不要家裡幫一把,如同你十年前猜不中今天的房價,今天一樣猜不到十年後。投資行為,最重要的是回報率。
房價的走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父母不是公務員,養老就靠不了政府,也不能靠存款利率。
以今天中國的通脹速度,按普通家庭,父母留下的養老錢,怕是不夠養老的。經濟好,養老不夠;經濟不好,養老更不夠。注意,我說的還是普通家庭。

如果你看好未來房價走勢,有住房的需求,也認為這是比其他手段更安全有效的投資方式。
父母手頭又有些余錢,買房是多贏的局面。
因為父母養老的錢有缺口的時候,固定資產的升值足夠彌補。

當然,孝敬。
反哺和回報。
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呵呵…苦笑一下。
身處三線城市,收入還可以吧。
工作了兩三年攢了錢,跟老公結婚後兩人各出一半首付買了房。
當時覺得自己還挺安慰的,因為沒有動用父母的錢。
然而,半年後的今天馬上要裝修了。裝修的錢還沒有攢夠。
可以預知,接下來還有迫在眉睫的買車,小孩………

要不要用父母的錢買房?
不是要不要的問題,現實總是比我掙錢的速度快。
我也不想的呀!


我也說兩句。
從統計上來說,問這個問題的,或者正在面臨這個問題的,基本上是剛需,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這個時候父母基本上是退休年齡左右的水平,身體大都沒有大礙,需要大額養老金的時候考慮在5年或者更長的一段時間之後。
而5年之後的房價是什麼水平呢?
我這裡用個爛俗的數學題你感受一下吧,咱們不說房子。咱們說你中了個彩票,不多就100萬,2種結算方式,一種是現在立刻給你100萬,另一種是分5年每年給你20萬,但是平均年通脹率10%,這兩種方式不用說當然要選第一種,但是換算成當下的錢,第二種到底比第一種少多少呢?等比數列求和不難的吧。
當然,我用10%基本上是個誤導,但我只是想說明,一旦引入這種貼現的概念,事情就變得異常悲觀——你在今天對自己許諾年薪百萬,但當你真正年薪百萬的時候(假設真的有這個時候),早就不是你許諾時的那個年薪百萬了。
每個人都想靠自己的雙手成就自己的生活,這個想法的成就感大於責任感。不管將來你要做什麼,在沒有房子之前,談戀愛,相親,結婚,租房,搗騰房租,雞毛蒜皮,如此反覆,這些事的總和會佔據你大量的時間(當然你也可以說人生的樂趣就在這些事里,誰說不是呢^_^),這些會擠掉你成就事業的時間,是你許諾自己年薪百萬的潛在風險。最糟糕的結果是,一旦過了30歲,幾乎就沒什麼退路了。從這一點考慮的話,咱們對風險做個對沖吧,現在找個小戶型把首付交了,把這些事都拋在腦後,並且萬一自己成了普通人(這個概率真不低),還能把理想交給娃。
真到了有那麼一天需要一筆錢應急(別怪我嘴黑我這是從統計上來說),你還可以把房子再賣了啊,不管你過著年薪幾萬的生活,拆東牆補西牆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錢,時間,等等等等,這就叫經營嘛。這種情況的風險就是,房子這時不值錢了。這概率和之前的情況成為普通人的概率相比,保守一點說,見仁見智吧。


後來想想前邊兩個事情應該再展開說一說。
前邊那個中彩票的數學題,其實是個領工資的隱喻,只要把從開始工作到退休的月平均收入估計一下(估計成一萬是不是顯得太小農思想了),就可以很容易估算出幾乎一生的收入,這時你可能還是挺樂觀的,別急,再貼現呢?可能就是無論如何都差那麼一點錢。引入時空觀的這種想法多少有點悲觀的宿命論意味。
另外就是關於時間和金錢的權衡。周杰倫有句歌詞是 「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塊」,這句是不是能點出所謂的養老,父母的需求到底是什麼。你可以堅持通過雙手去實現自己的生活,甚至去贏得整個世界,但是這條喪心病狂的路上,你幾乎在一開始甚至一直沒什麼陪伴家人的時間,值得嗎。
有人成了生活的高手,有人成了生活的走狗。


不會。
自己和男友家的父母,一共現在有3套住房。
但是我們如果回國,大抵上會回北京。雙方父母都不在北京。而且都是普通市民。
一套動輒3,400萬的房子在北京,買下就意味著,雙方父母幾十年的存款全部給我們當首付,且5年之內他們過不了寬裕的,隨心所欲的日子,之後還沒辦法安心享受晚年,會一直想會擔心和想要接濟我們。
我寧願他們老年的時候,每年花2萬塊錢出國玩半個月,也不想讓他們把錢給我們買房,天天守在老家存錢。
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就是15年內得背著貸款。一直到小孩出生以後。等終於手頭寬裕一點,大概又要供孩子出國讀書了。
想到雙方父母如果六十多歲還要省吃儉用,實在覺得罪惡。
所以想等到我們自己回國工作10或者20年之後,大概是2020年之後,存上一部分的首付,再考慮買房。或者等到老家的房子空出來能出售的時候,再拿那筆錢來當首付。到時候我們自己的收入也應該會相對高一些,負擔房貸也輕鬆一些。
說白了我不擔心我們50年之後沒房子住。也覺得我們自己能承擔得了市區的租金。如果找到穩定的房源。我樂意租房20年。如果到時候中國的租房環境真的像歐洲這樣了,我也會考慮租一輩子房。

等我生了孩子,他不知道會生活在這個世界的哪個角落。我不需要在中國固定的某個城市留著房子等他回來住,給他娶老婆。

另外,房子如果買來是為了自己住,就不能算是投資。這不是能不能還的上的問題,能還得上也不能借走超過50%。除非你家父母真的非常富有。如果這種情況的話,家裡肯定也早給孩子留了房子了吧。


堅決不會。

自己買不起房子的話,租房子沒什麼,但希望父母過得好。


推薦閱讀:

「讓前任後悔」是種怎樣的體驗?
不成熟的戀愛觀是怎樣的?
結婚門當戶對很重要麼?
你經歷過哪些事情讓你覺得對方「不愧是老手,有智慧!」?
如何評價林更新在《放開我北鼻》中的表現?

TAG:情感 | 調查類問題 | 買房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