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興起的周末去哪兒、美周六、懶人周末等定位於周末市場的產品?
這個垂直市場的前景如何,為什麼會冒出這麼多的周末游產品?
是否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哪家的模式前景更好?
看了上面的答案,發現沒說到根本,我補充一答:
先下結論:周邊游最大的特點是打開頻率高。
做長線旅遊、出境游的產品,最大的問題是打開頻次太低。
對於普通白領、普通用戶而言,一般一年一次國內旅行、兩年一次出境游。因此,這類低頻旅遊產品的用戶,每年只會少數幾次打開app。
做長線游的廠商,每個用戶的獲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他們需要不斷的投入資源去獲取用戶,同時不斷的面臨用戶流失。
目前在城市工作的白領,周末兩天,去不了長線游。他們嚮往優質的生活品質,不會全部把時間花在家裡上網。他們樂於參加同城活動,或者周邊短途休閒遊。他們很多人都有車、他們不非常在意價格、有較強的消費能力。 周末游產品做的是為這部分用戶群體周末休閑做決策、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打通預訂。
也許有讀者會提到美團這類團購形態,其實團購產品跟周末游的用戶定位是不一樣的。團購是用價格優勢驅動用戶消費,團購的用戶已經逐漸養成價格極其敏感的特點,甚至會多個團購同時比價,如果價格沒有優勢,從不光顧。
你會發現團購都是標準旅遊品或基礎的電影票,團購網站很少有高品質的講座、優雅的歌劇、小眾的話劇、精品下午茶、一些咖啡廳舉辦的party、或者精品酒店等價格不敏感的同城休閑活動。
一旦周末游產品能打通從決策、到預定的鏈條,和團購的定位形成差異化,可以想像得到,它的利潤空間要比團購大很多。並且因為周末的頻率極高,大家有事沒事,都可以上這類周末游app或網站瞧一瞧,看看有什麼同城活動,有什麼周邊郊遊推薦。
打開頻次高,就意味著用戶獲取成本降低,消費的概率增高,同時也更符合城市白領的消費形態。是不是很棒?
應邀回答,貌似和這裡面的二家公司創始人都認識,所以只談趨勢,不談差別了吧——我還納悶著有二家下半年才出來的APP,竟然可以和另外一家聞名有點時間的相提並論了?
糾正提問者的一個錯誤,周末去哪兒、美周六、懶人周末,這三者中已有一二家的定位超越了在線旅遊的概念,而有了本地服務的屬性,只不過時間上全都聚焦周末了。而這三家中,各自切入點,有電商類,有工具類,也有社區考慮,我想也許這是提問者更加看重的點吧。
如果單就旅遊類應用的頻次使用而言,那麼 @覃浩tommy 分析的已經很到位了。但是單就旅遊類應用,要保持用戶頻繁打開一個app,很難,如何垂直做深會是極大考驗,另外這樣的周邊游產品的跨地區推廣也是極大挑戰。另外一點是,據說攜程也已開始切入周邊遊了,議價能力不是一般小公司可以比。所以這三家中有幾家已不把自己定位為在線旅遊公司了,也有提供周末的非旅遊類產品,跨界的本地服務周末特供商,是他們避開攜程鋒芒的一個可以理解的定位。
但是基於本地生活類而言的話,這三家未來將會直面美團,大眾這類服務平台的極大衝擊。周末是一個時間點,在這個周末我可以去旅遊,我也可以只是去茶館和朋友聊天,或者去書店看會書,或者去看場電影購物下再吃個飯。相對於那些綜合平台可以提供的多元化服務產品,單就旅遊一個品類是無法抗衡平台的,現在比較好的時機只能說,這些平台還是自己打仗拼品類擴張,並沒全力整合周末專屬產品,於是還留給創業者一些機會空間。這也是三者中其中一家融資不少的原因之一吧,時間點踩得極好,但是還有多久,待考。
周末二天的用戶休閑需求極大,但縱觀目前已有的大部分APP,都是已這個時間點為考慮,而非針對一個人群的考量。如果可以聚焦一類用戶,為之打造更加聚焦細分的產品,我認為會是一個更合適的切入點。如果你有,我們可以細聊,如果你沒卻想做,可以再分享。
謝邀。
對於一個周末基本待在家裡的人來說,有什麼應用可以幫助我出門嗎?
也不是我不想出門,一個人,出門挺沒勁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周末去哪玩的應用,有什麼動力可以讓一個人深居家裡的人出門嗎?
手機里本來就有去哪兒,然後又去下載了「周末去哪兒」、「懶人周末」,美周六只有蘋果版,我等安卓屌絲機裝不起來。。
周末去哪兒和懶人周末樣子長的差不多,就是把當前城市的活動羅列出來,感興趣的可以參加,做的都比較簡潔。
(上圖為周末去哪兒)
(上圖為懶人周末)
這兩個應用界面和模式都差不多,「周末去哪兒」的封面圖片精美一些,「懶人周末」就比較接地氣。
如果用戶只是為了知道這個城市周末都有什麼活動的話,這兩個應用還是可以考慮。
然後我又去下了一個叫「度周末」應用,模式其實就是團購周邊旅遊門票。
美周六和他們都不一樣,它是一個通過旅遊攻略分享,讓大家找到符合自己的旅遊攻略,選擇合適自己的旅遊路線。
對於這幾類應用來說,應該適用於不同的人群。
單純周末市場來說,我覺得應該還是有需求的,現在大家平時工作這麼忙,周末出來找找樂子,有這個需求,無論是基於家庭小聚、朋友小聚、還是說想遇到艷遇的。
如果做全城活動信息分享,那應該是如何幫助大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如果做團購旅遊線路的,線路是否有特色,怎麼和幾大旅遊網站競爭呢?要不專門做特價旅遊線路秒殺怎麼樣?
做遊記分享的,我覺得受眾又比前面兩種少了很多。需要從周末願意出來的人玩的人裡面再分出一批願意寫遊記的人。個性化線路定製應該也需要一定量的攻略累積之後才能做出準確的推薦吧。
樓主問哪家模式強,我個人覺得,」周末去哪兒「和「懶人周末」似乎更好做一些,如果能再處理好社交屬性和訂購,就更好了。其實就是豆瓣的同城。(好吧,我看周末活動都是去豆瓣看的)
「度周末」這種模式,如果能做成唯品會特賣這樣子,我覺得也不錯啊。試想,總是有超豪華五星級酒店旅遊線路團購,限量限時,不是場場爆滿嗎?
美周六這種,需要內容運營,主要覺得現在的人都太浮躁了,都沒有心思靜下心來寫點東西。這類應用我覺得問題是如何找到那第一批的種子用戶,願意來這裡分享內容,而且是高價值的內容。但是做這些的太多了,去哪兒、馬蜂窩、途牛等各大旅遊網站都有這些內容。裡面的遊記的量都遠遠大於一個app的量。我想要不做個東西,把各家網站優質的遊記都整理起來,然後再給用戶推薦符合用戶特質的內容,不知道可不可行。一來免去生產內容的時間,二來這樣量就大很多了,可以基於這個滿足不同定製化的旅遊線路需求。
對了,上面幾個都沒有發起活動的功能。——————————————12.15PS更新——————————————
上周六參加36K的開放日活動,會上正好有周末去哪兒的CEO肖鵬分享。周末去哪兒之前的盈利模式是收取商家的傭金,現在想通了,表示目前對商家全部都免費開放。
至於為什麼不能發起活動的問題,說是因為需要保證服務質量,選取靠譜的商家,不然就變成團購了。
PS,之前下載過周末去哪兒的軟體,下載兩天 不知不覺用了我40MB的流量,果斷卸載了,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
確切地說,這三款應用並不都是定位於周末市場的。
下面簡單做下比較。
美周六定位是附近的景點,以攻略為主,主要內容是達人產生的遊玩攻略,參與的信息不是十分全面。
周末去哪兒定位是短途,以旅遊觀光為主,活動只有在搜索的時候才會顯示出來,但是參與的細節需要電話聯繫。
懶人周末定位為周末活動,雖然有些活動在平時也可以參加。和豆瓣同城比較像。產品的做工比較簡單。
那周末市場應該定位為短途還是活動?
我覺得,應該以活動為主。因為只有動態的才是可持續的。
一般使用周末APP的用戶都是生活在當地已久的人群,當地的大部分著名景點都是遊玩過的,或者說,景點總有一天會參觀完的,那周末活動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每天的活動都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活動就有不一樣的周末,不一樣的周末就有不一樣的體驗,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
把周末市場做成短途市場,變成去哪兒和途客圈的周末版本,其實只是修改了標籤而已。對於本地的用戶群體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另外,我下了這三款應用,但是我一點也不想使用它們,因為在我的城市,一個活動也沒有,周末去哪兒勉強有幾個已經玩過的景點。
這就是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活動的來源。
如何提供有效的活動來源?如何提供高質量的活動?
懶人周末里的活動都很吸引人,可惜這個APP還不是很完善,標籤基本無用,活動估計也只是針對部分城市。
如今的互聯網產品,都要有服務的意識。
如何服務?
給用戶提供便捷性!
讓用戶第一時間獲得最新的活動!
讓用戶第一時間獲得活動的詳細內容!
讓用戶第一時間能夠參與進來。
服務的意識要求APP減少用戶的獲取成本,最有效的就是,從APP提供的內容得知活動細節,線上直接支付預定。
從內容上來看,懶人周末做的比較好,周末去哪兒次之。
但是後續的還有很多需要做的。
「周末去哪兒」的產品總監楊期明就來到我們 MindTalk 線場分享了他的看法。
熬了 5 天朝五晚九的工作,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來了周末。等到周六日晒三竿,賴床苦苦思考這個有意義的周末該如何過,兩份外賣一部電腦又帶你進入了深夜。
向天再借五百年,閉關沉思去哪玩。
「周末去哪兒」的選擇難度不亞於「等下吃什麼」,現已加入 21 世紀最難抉擇全家桶豪華套餐。為什麼在休閑娛樂方式越來越多選擇時,我們卻仍然不知道周末該去哪裡玩?其實,原因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愛范兒旗下的創業社區 MindStore ,邀請「周末去哪兒」的產品總監,楊期明先生做客。
以下為活動內容整理:
大家好,我是「周末去哪兒」的產品總監,楊期明。「周末去哪兒」是專註於讓人們體驗更美好的周末生活而存在的應用,於 2014 年上線,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休閑活動平台之一。
「周末去哪兒」是個很好的名字。在攜程、百度地圖等 APP 里都能看到和我們同名的頻道,這也從側面說明,大家想要更充實的休閑娛樂生活時,經常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其實原因不在消費者,而在於消費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對休閑娛樂活動的需求更強烈,但傳統休閑娛樂活動卻無法成功吸引消費者。這導致了傳統休閑娛樂活動項目紛繁,但因吸引力不足無法讓消費者做選擇,令消費者誤以為是自己有選擇困難症或其他個人原因。
今天為大家解決這一癥結,分享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如何捏准傳統休閑娛樂活動轉型痛點。
(圖片來源於周末去哪兒官方網站)
傳統休閑娛樂活動領域急需升級
大約在 2012 年,我在上海用過一個根據地點發布遊客玩樂照片的應用。當我用這個 APP 查看附近時,看到的是外灘、東方明珠與各種美食。當我把地點切換到洛杉磯以後,我看到的內容充滿了各種水上項目、極限運動、車庫裡的科學實驗、家庭木工等千奇百怪的東西。雖然當時我未從事生活娛樂行業,但對這種反差的印象非常深刻。
多年過後,中國的消費升級也表現的非常明顯。2015 年,中國需求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當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是 61% ,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中國人的消費品質開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消費形態也從物質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
在傳統休閑活動領域,傳統活動是標準化的、同質化的,對幾乎沒有經歷過物質匱乏年代的 80 後、 90 後正在快速地失去吸引力。活動的內容從過去完全的觀光、吃喝,在向更高級的形式演變。對於大眾來說,他們迫切的需要更多樣的選擇。
簡而言之,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提供,在互動程度上能夠更深度,在內容上更有內涵,在形式上更加豐富多樣,在服務質量上更加好的休閑活動給大眾。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互動性、內涵、豐富度、服務質量,四大痛點剖析
我們認為在休閑活動領域裡的痛點基本上對應著上面的四點,活動互動性不夠強、內涵貧乏、形式豐富度不夠,服務質量不高。
首先說互動性痛點,我對互動性的理解是更有參與感的活動。總結中國人的旅遊模式,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留下到此一游的證據,買點真真假假的土特產。這就是沒有參與感、缺少互動的活動模式。這樣的內容對消費者沒有吸引力,大眾也沒有重複消費的動力。
然後談內涵痛點。很多傳統活動缺少有價值的內容。我們可能都參加過這樣的展覽。宣傳材料拉虎皮扯大旗,但實際去現場看時,會發現場地很小,展品稀稀落落,缺少連貫的主題,對內容的開發也不夠,讓人感到失望。
在上海迪士尼試用期間,我去參觀,巡遊因下大雨被取消,卡通人物幾乎沒有出現,這讓我遺憾地早早離開。但迪士尼正式開園時,我又去了一次,看到花車出現在身邊時,比小孩子還激動。這就是 IP 帶來的力量,它不僅僅能夠給活動帶來關注度與品質的倍輸,更是貢獻優質內容的基礎。在傳統休閑娛樂活動中,主辦者往往就缺少 IP 意識。
其次是形式豐富度痛點。用戶可以選擇的內容不多,品類狹隘,同質化嚴重,這都是傳統休閑娛樂活動的問題。用戶獲取有效信息的路徑也不多,在這個行業里還沒有特別成熟的平台能夠幫助用戶來獲取信息,提供服務。在北上廣深以外的城市,雖然有很多的消費者,但是更加缺少活動,尤其缺少有號召力的大型活動。
最後講服務質量痛點。服務質量的優劣,主要取決於行業是否足夠規範。當活動組織者僅具備專業領域知識時,他對如何組織活動、經營業務、更好地服務用戶,都缺少意識與經驗,自然無法提供服務保障。同時,很多業者的硬體條件較為局限,能夠提供服務的資源也有限,當整個行業的信息化程度非常低時,服務質量也必定難以保證。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瞄準痛點,逐個擊破
(一)互動性應該成為每個組織者必須考慮的活動基本要素。組織者必須去思考用戶的需求,並且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引導用戶投入。
我們有位商戶,他從國外引進一種冰激凌加工技術,產能不大,他可以通過飯店的採購消化產能。但他選擇開店做面向消費者的銷售,因為在銷售過程中,通過與消費者互動,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想法,進而不斷改善產品。同時他也可對產品附加其他價值,是他的產品能夠不斷去升級、不斷去迭代。
(二)針對內涵貧乏的痛點,需要深入地去挖掘現有內容的價值。
還是以上海迪士尼為例子,從試運行到現在,大家能夠看到最多的還是排隊問題。有互聯網從業者給管理者支招來提高排隊效率,比如通過在線排隊方式預約遊樂項目,但都碰到買票難的困境。就像春運買票,互聯網的購票系統再強大,沒有足夠鐵路運力依然無法解決問題。
在迪士尼樂園裡,可以去挖掘更多的可玩項目。比如,迪士尼的徽章交換文化,並沒有被大多數中國用戶了解。再如樂園裡的精彩演出,都是優質內容,能夠從不同角度提供用戶體驗。這些內容都能夠給用戶許多差異化的選擇,當用戶有更豐富的選擇後,排隊問題就能夠得到更好的解決。
(三)從豐富內涵角度出發,同時解決內涵貧乏與形式豐富度的痛點。
我們引進的 Slide The City 遊樂項目,將本來單一的水上滑道項目,升級為水上嘉年華。我們把它和其他相關的活動內容打包,用戶在參與過程中既可體驗水上滑道,也可去品嘗來自全球的各種美食。還有人體彩繪、攀岩、水上瑜伽、扁帶等新鮮玩法。
通過打包方式讓參與活動的用戶能得到歡樂的同時,用戶也體驗了各種不同的遊樂形式,也給打包進來的中小型商家,帶來展示他們服務能力的機會。
同時,即使是中小型活動的組織者,仍可看到在內涵挖掘上的嘗試。例如木工 DIY ,傳統項目是體驗木匠工作,製作板凳、搖椅、木馬等。但經過產品設計,用戶可以體驗做音箱,做尤克里里等等。主辦方探索有趣的切入點,讓普通人也能完成很有成就感的作品。
(四)兩點因素共同影響服務質量
關於服務質量,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用心,在細節上也能夠看到很多商家在做出很努力的嘗試。比如,只需要孩子參加的活動,家長等待的時間裡,普通商家會提供舒適的等待區域。用心的商家可能會給家長,在活動舉辦地附近的消費指南,告知書店或咖啡館的地點等等。
關於決定服務質量的另一因素,我們認為是,能夠捨得成本。我參加過一次活動,現場有兩個主辦方,兩個場地緊挨,分別選擇了成本低廉的搭建方和專業的搭建公司。活動現場忽然起了大風,成本低廉的搭建方搭建的場地搖搖欲墜,顯得破敗不堪,嚴重影響了主辦方形象。
專業的搭建公司已經有很多相關問題的經驗,活動現場中,即使風再大,他們搭建場地也是紋絲不動。選擇廉價搭建方的主辦方,確實節省了少量成本,但是現場形象對活動 IP 造成的傷害卻是難以挽回的。
最後我想說,為用戶提供有品質、新鮮、能夠帶來美好體驗的好活動,讓大家周末有得玩,有更豐富精彩的生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是我們不斷為之努力的事情。
本文來自我專欄:從產品分析:你周末不知去哪兒玩,原因跟你無關 | MindTalk - MindStore 官方博客 - 知乎專欄,獲取更多創業者訪談和大咖精彩分享報道(內容/設計/產品/運營)歡迎關注哦。先不說同不同意誰的觀點,以上這些答案,感覺真在做ota或者相關工作的成員,基本是沒有的。
在ota在線旅遊的概念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120天旅遊」概念。
所謂「120天」,指的是:一個人從有想出去玩的意向開始,到出遊歸來結束分享完旅行心得為止的全部時間,共耗時120天。
而現在所有的ota相關公司,其實都是從這120天的節點中選取了切入點,從而切入旅遊的。
比如,途牛拿到了跟團線路供應鏈的上游,專註跟團,一心一意做銷售。
先開會,之後補
這個市場看上去很大,每個人好像都曾經幻想周末來個周邊自駕,周末去看個演出,周末去爬個山...
從11年和一幫產品狗YY「周末出發」(當時市面上可沒這些app)到現在,我真的是一個周末都沒達成出發去玩兒...
但是我依舊在不停的打開周末去哪兒,美周六YY一下自己的美好周末...問題是我好像一直在決策環節...
直到有一天和媳婦討論,我這種情況,算不算偽需求?
嚶嚶嚶1.贊同 @覃浩tommy的觀點。產品的定位是提供生活方式、內容,而不是價格。
不過頻率依賴於內容和用戶粘度,目前看來,一線大城市的內容基本沒問題,不過一線城市外,內容上很欠缺。如何提高使用頻率、用戶量、用戶粘度(留存)是關鍵。
在產品格局未定時,非一線城市的拓展是一個突破口。但是,隨著美團、攜程的介入,非一線城市的爭奪會有難度。
2.抓住周末這個點,細分市場,蠶食團購。實際上,很多人團購的消費也是在周末進行消費,這幾個app以內容逐步蠶食團購。
3.以點拓面。目前來看,都是想做O2O平台的,周末去哪兒、懶人周末提供了商戶入口。
這裡我把周末游概念略延伸到周邊游。近幾年有幾個趨勢:1.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2.中國許多高速公路實行免費政策.3.三公消費迅速下跌,周邊游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興起。周邊游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衝動型消費,打開頻次高,用戶基數大,不需要提前規劃,相比長線游,節省精力和時間。上班族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五天工作日後需要周末時間放鬆,有一個平台能夠整合各種周末遊玩信息應該還是非常受歡迎的。
周邊游對應短途度假游分為三種模式:一是平台式,基本很難做;二是社區式,類似周末去哪玩,但用戶積累、內容積累慢需要耐心慢慢熬;三是package特賣式,以要出發、飛票等為代表,以度假酒店為核心,結合SPA、門票等打包產品,有點像旅遊行業的唯品會。
先說本人比較熟悉的第三類模式,以要出發和飛票為代表,周邊游這個市場領域目前來說要出發旅行網應該是規模最大的,在目前旅遊行業創業公司中估值也是比較高的,但是公司和創始人都非常低調。公司主要做四五星級的酒店度假產品(即住+吃喝玩樂),要出發得益於千團大戰起家,得到創新工場投資,後又得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垂青,其全網營銷的模式是競爭力也是軟肋,要出發的大部分銷量來自於第三方平台,自有流量不大。在團購平台傭金愈高流量逐步下降的情況下重心逐漸轉移做酒店預訂,即OTA渠道酒店預付的代理商,這種方式會快速給公司帶來業績,見效快但對品牌發展無益。後期是成功把第三方流量吸引到自有平台做大做強還是逐步偏離周邊游定位尚是未知數。
飛票和要出發是直接的競爭對手。飛票成立於2010年早於要出發,首創國內高端自由行新模式,個人覺得飛票官網做得還是比要出發好多了,不過其主要市場應該在江浙滬。
飛票和要出發主要做中高端酒店,而「來我這兒周邊游」是從農家樂這塊細分市場分出來,是類似淘寶的C2C模式,商家能夠通過後台及時調整商品信息。該公司會從中抽取一定的傭金。同樣有涉及農家院市場的愛周遊而走的是團購路線。
第二類以周末去哪兒,懶人周末為代表的社區式,其實有點像豆瓣同城,提供各種展覽聚會信息,但是這種模式如何積累用戶,如何盈利尚是問題。
不同於上面兩種,美周六則提供景點攻略玩法,有點像螞蜂窩。這樣的網站問題在於如何提供激勵機制尋找第一批種子用戶願意分享高質量的攻略遊記,從而網站能夠樹立自己的優勢。
周末游的模式哪家強?個人覺得精耕市場必然不會太差,問題在於如何積累用戶,實現盈利,在組織城市周邊旅遊資源,打造有吸引力的產品方面誰能推陳出新,誰就能脫穎而出。畢竟現在還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需求需求啊。產品經理要談需求啊,儘是打開率什麼的,轉行做市場吧。
周末產品在去年我與同事閑聊的時候已經談過很多次,當時包括現在也這麼認為:下一個產品一定會考慮這個方向。
中國正在向單身社會轉變。對婚姻的思考,準確說,對兩性之間關係的思考和重塑是每個社會變革期最需要和最先被改變的事情。
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幾乎都是為單身人士準備的。
談戀愛你去酒吧談?結婚了你們去KTV?帶著女朋友去優衣庫?
周末以往是朋友聚會,和妹子約會的時光,但是現在單身一族越來越多,周末更需要有單身的消遣方式。這類APP什麼的,自然就出來了。
隨著收入越來越高,閑暇時間越來越少,平時不要說妹子了,就是和朋友一起聚會也不常見。我認識的朋友里獨自一人出去旅行,看畫展,看電影等等的比例越來越高,而我自己也習慣了一個人吃飯,消遣。
對於自我的審視恰是這個社會的巨大的人格的自我審視的縮影。
這樣的big需求當然要滿足了!未來隨著中國房價持續走高,小孩子讀書費用持續走高,越來越多的人會不婚,丁克,獨自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會成為主流。做這樣的產品是踩對了節奏,對準了需求的。tommy的分析已經挺到位了,我也來補充一些看法。
在我看來,這類周末產品,根本算不上是旅行類產品,定位也不應該是旅行類產品。
從需求來看,在現在這個時代,相信特別多城市裡的工作族都有這樣的感受,一周忙碌下來,難得迎來個周末,想好好放鬆、休閑下,但又捨不得在家裡就這樣窩一天,因為一窩感覺日子過得特別沒意思,一眨眼好像又到周一,這個時候,周末這個需求就日漸強烈起來,而且,能夠追求周末提升生活水平、體驗生活的人群,一般屬於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較強的一個群體,從這樣看,這個垂直市場的前景應該很不錯。
但是,這類產品不能定位為旅行類產品,旅行類產品一般周期較長,產品的內容度、覆蓋度包含決策時間都相應拉長,這樣的產品一定會往精、深的方向發展,而周末類產品,由於周期性短,時效性短,追求的應該是快速推薦、快速捕獲需求、快速決策、快速運轉,所以算是一種快產品,當然,由於活動發生地都在於線下、且為身邊,周末產品會有很強的社交屬性和粘度,因此,周末類產品,個人覺得,應該脫離開旅行的概念,從體驗、生活、社交這些方向進發。
同樣認同,豆瓣同城確實在把控這個市場上有很強的先機感,但可惜豆瓣同城目前來看,是個徹頭徹尾地弱產品,因為他的團隊太「精」,或者說無力把控,想著只是做一個簡單的平台,將活動方和參與者拉進來,一個預定、一個搜索活動就完事,事後總結式地圖片、文字發布,太過浮於表面,根本不可能為需求人群解決問題。
周末類產品,在我看來有非常好的前景和未來,但是屬於在運營層面需要下非常非常大力氣的產品,屬於運營驅動型的產品,好的、豐富的內容(活動、體驗、產品),是產生用戶粘性的第一步,之後才是通過這些內容和吸引來的用戶群(活動方、需求活動方)來搭建一個基於同城、社交、興趣社群的持續性圈子,路子遠著。。。。
在我看來,前有連客(可以了解下,一個本來定位高端的周末類產品)、豆瓣同城,後有這一車的各種周末,不過還沒有特別好的、特別看起來能通殺這個市場的產品。挺好的有市場。
在北京 每個周末都有大批大批的人 通過綠野等組織郊區1-2日游這也是一種人群,周末游很適合。
周末確實有市場,很多人周末和假期不知道去哪兒玩,因此就會需要這樣的產品。
需求決定產品走向。
《創意周末》是一個集全球開腦洞的創意活動、創意生活資訊,並可以分享你的創意瞬間的90後新生代潮玩前線。其口號是:無創意·不周末。《創意周末》 除了分享全球腦洞大開的創意視野外,還聯合線下創意活動組織機構,為用戶帶來比如枕頭大戰、啤酒大戰、電音派對、彩色跑、求生之旅、垂直馬拉松、夢想電話亭等上百場創意活動。目前活動已經覆蓋至北上廣深、杭州、成都等城市。「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日益年輕化,他們極具個性, 往往不滿足於以往的逛街、吃飯、人擠人的周末,所以創意生活、創意社交將成為用戶新的G點,《創意周末》 能為用戶提供最具創意的周末生活資訊、搭建創意周末體驗大本營、打造最具創造力的社交平台,引導用戶的生活過得充滿創意和趣味!
謝邀。
其實是這樣:
1、這些應用都發端於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其實推廣成本很高,切入旅遊行業最好的載體其實是高頻次需求。那麼「度周末」是個高頻次需求。(比如出境,郵輪,國內跟團這種類型的旅遊產品頻率沒那麼高,在移動端其實不利於做獨立應用,所以你看,途牛出境做得很好,依然要發展門票業務。)
2、這個行業目前來看沒有絕對壟斷優勢的巨頭。其實同程在度周末這個細分已經是第一,但第一的並不明顯。
3、這個行業很大,而且在高速發展。以前周末游的產品是顆粒化的邊緣化的。但現在不同,人變了。人變得有錢了,也變得沒時間了。人變得有錢了,那麼有閑錢去旅遊,去休閑一下,那麼度周末的市場就迅猛發展,尤其是城市人,在城市打拚的人,很孤獨。雙休的時候,踏出出租的公寓門的那一刻,都不知道這個周末該怎麼辦?都不知道要去哪裡。度周末解決了這部分人的很大需求,當然還有家庭游。沒時間了,太忙了,所以非常需要打包的產品,以酒店為中心的打包產品,可以是酒店+景點,也可以是酒店+演出等。
所以,第一個問題:前景很大,可能是國內休閒遊市場的主要業態。
哪家模式好,其實消費端看到的東西都差不多,只是背後的玩法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兩年後的移動互聯網端的度周末完全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目前來說還太初級,很難說誰的好,剛剛看微博上看到純銀說周末游是個坑。
相關地址:10個案例說明什麼是產品模型(7)
我不生產內容,我只是個內容的搬運工。
稿件是自供還是網友分享?能持續多久?萬一被放鴿子怎麼辦?官方活動還是民間活動?
一般來說喜歡宅的人很少會去參加這類看起來很open的活動,喜歡去外面玩的人不會有時間去手機看這類app。活動不好玩的話其實沒有用,組不到人
之前挖好的坑,今天新版本app store上線了。手機打字,比較累。圖就不貼了。
我正在做的這一款周末游產品叫:攜程周末。
剛剛進行過它的第二次大改版,今天ios上線。我不是產品經理,運營小羅羅一個。
周末類型的產品有沒有硬需求?
有,當你單身一個人,想周末幹嘛?跟閨蜜來個下午茶?還是去聽一場演唱會,又或者鑽進某個文藝范逼格十足的工作室畫一幅畫,DIY一個皮具,學一次烘培?
當你兩個人熱戀時,周末去哪裡打發最私密的時光?去上海那條馬路壓一壓?哪些不為人知深藏不露驚艷到哭的餐廳可以約會?哪些高端下午茶可以去嘗試?城市周邊有哪些可以玩的景點度過一個難忘的周末?
當你有家庭有孩子時,周末你想的做多的是如何跟孩子相處這難得的周末時光。孩子小該帶她去哪裡親近大自然?哪些酒店值得親子家庭入住?城裡的嬰兒游泳館,小孩玩樂場所,寓教於樂的展覽活動,促進親子關係的各種課程等。
可見,周末是個很強而且重複消費很高的需求。你一年可能出門長途旅行2-3次。但一個月,你1-2個周末肯定在思考要怎麼過的有意思一些。
2014年,周末市場的產品已經有人在做了。15年初,城覓,鮮城,周末去哪兒等app成為我們研究競品的對象。
周末產品大同小異,基本上也都是收集這個城市所有的類型信息,進行打包整合推給用戶。你可以瀏覽有關於這個城市所有有關的資訊,選擇你喜歡的。屬於大周末範疇。
鮮城很有意思,它最開始並沒有啟動大城市,而是從蘇州,成都開始。
周末去哪兒是比較早開始做的,數據和用戶算是領先於其它的app。
攜程周末的slogan是「發現周末1001種玩法」。當時我們想做的,就是打破賣商品這個概念。把有關於城市可玩的資訊通過編輯專業的精心製作,以活動,專題等方式推送給用戶。不管你是單身,和閨蜜,和男友,陪老公,帶孩子,你都可以在我們這裡找到你度過周末的玩法。
美食,戶外線路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專題我們均採用「城市獵人」體驗者親身現場體驗的方式來給我們寫體驗文,讓信息更集中,更能打動和說服你。
別的模塊我沒經歷過,也沒有資格來點評什麼。我是做KOL運營這一塊的。所有被我找到的作者被稱為:城市獵人,她們就是這個城市最會玩的人,捕獵城市的信息。找到這一波人是當時困擾我最大的難題。我幾乎啟動了地毯式的搜索辦法,甚至最初還被人當成了騙子,我說服她們來app寫體驗文,拍好看的照片,自己花錢去吃,去逛,告訴我這個城市好玩的地方。
今年如春筍一樣冒出來的周末玩樂app,幾乎都在走這條路。
彩貝殼標榜人人都是體驗師。
麵包旅行這個做旅行的產品也雜糅進了周末的概念,還有「城市獵人」(真是受(bu)夠(yao)了(lian),城市獵人是我們最開始做的唉)
不知道大家在做這些周末產品的時候會不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推廣。
周末這種地域概念很強的產品,在推廣上會有圍牆和瓶頸,比如一個北京的用戶就肯定不會定位在上海這座城市來查找周末的資訊。
而app整體也找不到一個切入的點來做推廣。比如工具型的產品你可以推廣說是最好用的拍照軟體等,或者電商你可以通過做活動送紅包,搞特價來推。但周末呢?最好玩的地方?城裡那些喝咖啡的好去處?那些不能不錯過的展覽?貌似很打動人,但是卻沒有一個強打動你的地方讓你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嘗試。因為貌似這些都在很多公眾號里能看到。
但周末這個打開頻次很高的產品卻很難抓住一個強力推廣的點。
所以,這次攜程周末做了一次調整,至於調整成什麼樣呢,保密!自己去下載一個看看哇!!!
因為自身所處的環境關係,不方便分享數據來說明問題,但是可以說,周末是一塊大市場。
以上觀念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
小廣告一條:
招作者!!如果你圖片拍的夠美~平日也喜歡出去玩,不喜歡宅家裡的話,請私信我你的作品鏈接,符合條件的都會成為我們的作者。。福利多多哦!!!
我們做過旅遊,微信號「微景旅遊」,抄過周末去哪兒。然後發現他的內容全部是豆瓣上面抄來的。。這一塊也許是有點用的,你周末不知道去哪裡的時候,但是現在大家都很累的,周末就是休息逛街。而且即使是北上廣深,當地也不是每個周末都有值得去的地方。周末去哪兒抄豆瓣上面的活動,現在好像要開始賣城市旅遊門票和短途線路了,跟同程那些能有什麼區別
大家都想趕上在線旅遊的這個風口... 但風口不是那麼好趕的..旅遊涉及到吃住行玩樂方方面面,如果單純只是個展示平台,各大旅遊APP 周末周邊游產品一大堆,就是純粹的價格比拼。如果涉及到產品開發,那就比較重的,速度和效率就會慢下來!
推薦閱讀:
※馬雲和喬布斯等大佬值不值得我們學習?
※有哪些明明是 bug,卻被說成是 feature 的例子?
※量子計算機會不會取代今天的計算機演算法技術?
※為什麼感覺國外的程序員更專業?
※程序員真的干到 35 歲就干不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