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會和病人做朋友么?

大家好哦!想知道醫生會不會和病人做朋友呢?如果可以,醫生和你傾向於和哪樣的病人做朋友呢?
。。。。。。。。。。。。。。。。。。 我是假冒的分割線
做病人很多年。很喜歡自己的醫生們,也很依賴她們,,不過慢慢發現醫生可以把病人和朋友分的很清呢。問了一個學醫的盆友!她說一般不會做朋友。。求問是真的咩?!站在病人的角度來說!覺得大多數病人都是可愛而且善良的吧!所以很想知道病人在醫生的感覺範圍內屬於哪一類呢?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成為朋友的那種?還是醫患關係結束後就是陌生人了呢?


謝邀。

對我來說一般不會成為朋友。

婦科:
年輕姑娘在我面前感覺都沒了隱私,才不好意思跟我成為朋友呢。
中年婦女眼裡只有拉風的主任,才不會跟我這種小不點成為朋友呢。
老年阿姨一般都缺乏交朋友的動力了,才不會跟我成為朋友呢。

產科:
這些或者比我年輕或者比我年長的媽媽們眼裡只有他們的老公和娃,哪有時間跟我成為朋友。

而我自身,秉承著三不原則。
不主動,不會主動跟病人成為朋友。
不拒絕,一般不拒絕病人成為正常朋友的要求。
不負責,不負責對病人以後相關問題的診治隨訪和答疑。

所以我發現,至今我沒有與任何病人成為朋友,我也不用擔心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畢竟我是單人皮划艇小達人啊!


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好像很有發言權...
2014年夏天,因為要做一個手術,認識了給我看病/主刀的主治醫生。其實我第一次見她是已經是12年1月的事,當時醫院的熟人介紹她幫忙看了下腫塊,因為一些原因,沒有立即開刀。然後就拖到了14年夏天。對她的第一印象:一頭短髮,非常幹練,像畢業沒多久的學生,應該只比我大了沒幾歲(turn out to be wrong)。

上面圖裡這條內容,是別人點進我朋友圈可以看到的第一則Post,發於2014年5月30號9點58分,去看病的路上at住院部的電梯里。如果時間回到兩年前的那一天,再過幾分鐘,就會見到她。

一開始的幾次接觸還沒有什麼特別,只是覺得這個醫生姐姐人很好,很親切。慢慢地開始每天都特別期待去醫院,期待可以見到她。每次在要去醫院之前心裡開始有一種很興沖沖的感覺,見到她就會很開心,每次去醫院之前要挑半天穿的衣服和鞋子。而反之,短暫地見完要走的時候就會很失落。每次在醫院其實只能跟她相處很短的一段時間,可能是拿拍片結果給她看,可能是約下一個什麼東西,但每次都特別滿足。開刀前兩天辦入院手續,她正巧在門診沒有見到她,當下覺得心裡非常失落。然後我意識到只是用了短短几天時間而已,我就已經很喜歡很喜歡她了。
前面提到了,當時需要開刀的病灶存在快三年了,一直拖著沒去解決,等那次去了她最早看+去做B超 她和那個B超醫生都覺得不太好,甚至擔心是惡性的(那個B超醫生那次對著研究了很久很久,我一看他一臉嚴肅的臉色就知道可能不太妙,可是他最開始什麼也不肯說,只在結論里寫了很模稜兩可的什麼血液豐富之類的這些常用語,照完之後還立刻給她打了電話,讓她好好留意一下我的腫塊,看是不是需要做別的檢查以便進一步確診)。所以那之後很快約了做磁共振,但還是只給了個參考結果,說考慮纖維瘤。
因為家在一個小城市,然後省會三甲醫院的幾個醫生經常會被請過來周末開刀,當時家裡意思是請省里某知名三家醫院的醫生來給我開刀,並且在前一個禮拜那個人幫另外一個病人開刀之前先叫他看了看。也因為這個契機,我那天有機會從內部見識了手術室。監控里十多個手術台的畫面擺一起,說實話,從穿好鞋套進去那一樓層之後,那種氣氛讓我一度覺得腿軟。但是,很快就看到了穿綠色手術服的她,很酷的樣子。她陪我待了一會,非常親切,然後帶我去找那個專家,還跟他說,萬一惡性的話可不可以麻煩你下次約個時間來給她開。我聽完她這樣說,真的很想很想悄悄告訴她,我只想你給我開刀啊!
因為我當時心裡確實只有一個念頭,我只想讓她幫我開刀。
那個專家看了看,讓她先給我做活體穿刺再看看情況。我很開心終於有一段時間可以和她獨處,雖然因為完全還不熟,也不知道該和她說什麼。但是跟在她身後一起去B超室的時候,我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安全感和信賴感。她給我打麻藥,居然可以做到一點也不疼,甚至當那管800多塊的、非常非常粗、第一眼見到有點慌的針扎進去的時候,居然也可以完全不疼。因為很喜歡和她待著,所以很快取了一些樣本穿刺完以後,我居然有種依依不捨的感覺,巴不得她再給我多扎幾針。。。
所以到了本來定好叫那個醫生過來的那個周末,我騙我媽說我例假,所以不能動手術。就這樣,順理成章地定了等到那之後一禮拜由她給我手術。
動手術前兩天,我偷偷上網在百度搜她的名字,沒想到還真搜到了一些網頁。而且裡面的內容也讓我越來越對她刮目相看。然後想起之前去穿刺的時候在急診那邊碰到有人問她個什麼事,她明明不是那邊的醫生,卻態度超級好地給人回答,所以心裡更加喜歡她,對她印象好到爆。那幾天,其實一直也暗暗地有在擔心,萬一到時候開刀切片出來真的是惡性怎麼辦,但是我覺得有她在,我好像不怎麼害怕了,最多讓她慢慢幫我治(可能就是"You are here, there"s nothing I fear"?)。 那幾天,和好幾個朋友聊天的時候,也是每天不停提到她。我也不知道怎麼了,反正就是每天都很想很想見到她,每天滿腦子全是她。
這種情緒在動手術當天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因為前一晚選擇回家住,一大早就要去報道,動手術那一天,一大早沒有鬧鐘就五點多早早醒來,又緊張又激動,迫不及待地想去醫院,迫不及待地想見到她。才8點一過就被推下樓,坐在手術台上反而一點也不怕了。和在那的一個90後的護士妹子聊天,才知道原來這個醫生姐姐是醫院裡唯一的女外科醫,當時我覺得我是一副我喜歡的人原來這麼牛逼的驕傲臉。快9點的時候手術室門一開,她終於出現。感覺她是一路小跑過來的,一進來就說"我來了",樣子超可愛。 然後她給我打麻藥,和之前她給我穿刺一樣,一點也不疼。然後正式開始開刀,整個過程還是不疼。我一直想和她說話,等到最後縫針的時候終於鼓起勇氣誇了她,說了我自己網上搜+各種道聽途說知道的事,比如說她唱歌無敵好,比如說她是體育健將,比如以前的病人都誇她。她笑,說原來你對我的底細了解得這麼清楚啊。最後手術結束她扶我坐起來然後幫我一圈一圈裹紗布的時候,我覺得不能更幸福,很想時間就停在那一刻。那個時候離她距離超級近,偷偷近距離看了她好幾眼。心裡也知道手術一結束就沒什麼機會可以見到她了,非常捨不得。
出院那天最後和她打了招呼,非常非常非常捨不得。到家就找在醫院上班的一個朋友要到了她的手機號,鼓起勇氣加了微信。沒想到不到三分鐘就通過,當時只是因為這件事就很開心。然後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長長的住院感想,其實前面大部分都是瞎扯淡,重點只是最後兩段想好好地誇誇她。沒想到她看到我發的不僅回復了,還主動發了微信給我,說住院期間對我和我家人的印象非常非常好。那是她發給我的第一條微信,我那幾天每天要對著看好幾遍。
那之後幾天繼續每天進行著八卦。知道了她的生日,知道了她的母校,知道了她家裡的一些情況,知道了她家就住在我家斜對面步行200米的小區(從那以後每天沒事就喜歡站在朝向她家小區的那個窗口出神)。有天把之前有次她在給別的病人看病的時候我偷拍的照片發給了她看,結果她回了句,好難看哦。當時覺得那語氣可愛爆。
那幾天聽一些虐歌,想到馬上回去拆了線就再也見不到她了,心情就down到死。平時追的劇都沒什麼心情看。
再不想面對,再希望時間停下,也到了要拆線那天。以為從此以後再也沒機會見到她,從她的病區出來以後在醫院大堂椅子上坐著哭,情緒完全崩潰了一樣,給一個基友的群發各種語音說我難過得想死,我好捨不得。然後那天破罐子破摔,編輯了一晚上,給她發了一條一千多字的超長微信,大致寫了認識她以來的想法和對她的喜歡、捨不得。我說我好後悔高中沒學理,沒有機會學醫,沒有機會跟著她。我說她比我看過的一些醫務劇的醫生還要好。她看完回我說,如果不嫌棄,以後可以把她當姐姐。我們就不再是醫患的關係,而是姐妹的關係。
那個周末給她發微信,第一次從叫她_醫生改口叫了她姐姐。只是在微信打出這兩個字就已經讓我感覺超好了。她不僅回了,而且叫了我的小名。當時真的是特別開心,一周的鬱悶和難過完全一掃而空的感覺。
那之後的一個多月,無比美好。每天和她在微信聊天,肆意地說著各種。
7月8號那天第一次親口叫了她姐姐。
然後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心,一天早上睡醒,發現切口沒恢復好,開始有點在往外流東西,馬上聯繫了她,去醫院找她,處理完之後也說到了我那幾天胸口痛的問題,她突然摸我的手想估一個脈搏數,我當時被摸得有點懵逼,臉都有點紅,然後她說,你脈搏怎麼這麼快,是不是心臟有問題...然後二話不說帶我上樓去找心內科的醫生。那天和她一起等電梯,一起搭電梯,以及一起在心內靠著桌子站等醫生忙完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就像在做夢一樣。回她那裡以後,她又摸了一次我的手量脈搏,速度還是很快。我當時心想,被你這樣摸著,速度不快才怪...後來回家以後自己試了試,也確實一切正常。所以當晚我就給她發微信,說我自己測脈搏一切正常,剛才那麼快,一定是因為見到你太激動了。
她對我也確實很好。感冒了會早晚來問我,會讓我記得吃藥。出去玩中午會提醒我防晒。
她也真的像個姐姐一樣,嘮叨我一些不好的壞習慣,嘮叨我晚睡,嘮叨我不愛吃水果,嘮叨我出門太少。她慢慢地開始發現只要是她說的話我一般都會聽。
有一天我無意中提了句還想看她在手術室的樣子,結果中午就收到了她穿著洗手服的自拍。
難得出去玩,也會發她的照片給我看。用其中一張當原形,託人畫了一個Q版的卡通圖,她非常非常喜歡,用來當微信的頭像一直到現在。
只要能見到她就會拉著她自拍,拍立得+手機一起上。
有幾次因為在醫院,還有別的我住院時候認識的護士啥的,就會給她們也一起拍。分照片的時候,每個人的獨照都是給了本人。但是她知道我喜歡,就悄悄地眼神示意問我她的獨照我要不要拿去XDDD我自然很開心地、心領神會地從她手裡拿走了照片。
每次見完她我都會發微信跟她說,今天可以見到你實在太開心。她每次都會回,傻瓜。
在微信跟她說晚安的時候,永遠會打WANAN。她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那是wo ai ni ai ni。
想了很多很多的主意,最後在開刀一個月那天送了她一個粉色的Littmann的聽診器,因為她很喜歡粉色。上面刻了她的名字,而且還是她專攻的那個領域的限量特別版。怕錯過日子,特地叫朋友從美國用Fedex幫我寄過來。花了60多在淘寶買了一套韓國的包裝紙,挑出最喜歡的一張包好。寫賀卡怕寫錯字,買了三張重複的備著。我幾個好朋友全都說我瘋了。她後來跟我說,她知道我為了挑這份禮物花了很多心思,而且因為刻了名字,是她唯一的,她超喜歡。我當時覺得什麼都值了。
後來,我休息完處理完手頭的事之後,敲定了一個外地的工作。走之前一禮拜,她請我吃飯。那是第一次跟她吃飯,那天一整個白天都在各種選衣服、挑鞋子、做美甲。然後,其實去之前有預感,想不到她真的給我準備了禮物,是一條施華洛世奇的項鏈。她說戴了項鏈以後在別的地方也可以時刻想著姐姐了。我非常不好意思,因為覺得害她破費了。但是也確實非常非常開心。她那天穿了件非常簡單的白T恤,但是在我看來好看到不行,也非常非常年輕,看起來就像是我的同齡人。
我在那天本來準備了很多各式各樣的小東西要給她。可是因為她帶了她兒子一起來吃飯,而且叫了她帶著的年輕醫生一起,沒好意思拿給她。就在第二天去醫院找她,把那些東西都給了她。有七八張我用拍立得相紙列印出來的之前在醫院偷拍她的照片,每一張底下都用彩筆寫了一句歌詞,其中的一張寫了一句我非常非常喜歡的歌詞"任她們多漂亮,未及你矜貴";有用之前讓人畫的她的卡通造型做的鑰匙扣和手機殼;有寫了Doctor X里大門醫生那句著名的"我是不會失敗的"日語的御守,為的也是祝她可以成為像大門那樣不會失敗、超了不起的女外科醫。
走之前最後一天她值班,我去找她,聊了一個多小時天。又拿了幾張用拍立得相紙列印出來的她的照片。這次在底下寫的歌詞是"但願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她看到之後,直接把這句唱了出來。之前有提過,她唱歌非常好,是自己醫院唱歌比賽的冠軍,那天只聽她清唱了這麼一句,就已經覺得好聽得不行,心裡暗暗想著要是將來哪天能和她一起去KTV唱K該有多好。走的時候她送我去電梯,我忍不住有點開始掉眼淚,跟她說我好捨不得,說下一次見你不知道要什麼時候了。她不停地讓我要開心點,說我們見面機會還會有很多。她還說我們兩個都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出門在外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說雖然我們相隔了一些距離,但還是可以經常見到。
後來的故事實在太長(還有幾萬字),就不往下寫了.....
也還有很多很多話無從說起,都在心裡。
但無論如何,感謝在我最好的年紀,認識了最好的你。
"與你相遇,好幸運「。
---------------------------------------------
補一些之後的故事裡,和她"醫生"這個角色相關的回憶吧。
14年下半年有一天晚上,我在微博看到關注的一個名醫(連鋒醫生)發了條微博,大意是說他剛剛接了一個電話,那一頭猶豫再三和他打了招呼,原來是他曾經的病人,說雖然很晚了怕打擾到他,但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打這個電話,因為去年的今年是這個醫生給他動了手術,他剛剛結束了家庭聚會,現在過得很好,所以很想和這個醫生說上幾句。連鋒醫生髮這條微博是想說他因為這件小事覺得很開心也很欣慰。我看到這條微博的當晚就給姐姐發了微信,告訴她等明年夏天她給我開刀正好滿一年的時候,我也要打電話給她,也要跟她說說話,分享一下近期的生活動態。然後一眨眼,到真正來到15年6月的時候,我一直記掛著這個事。6.13那天,想了想最終還是沒有打這個電話,而是選擇發了一條蠻長的微信提到了這件事,順便也再一次地謝謝她一年來的關心和照顧(其實可能是再次花痴+"表白"XDD)。她那次也回了挺長一條微信,說謝謝我給予她這麼高的評價,然後回憶了一下剛認識我時候的印象和後來她印象最深的一些回憶。最後還說,以後無論怎樣,我們這輩子都是好姐妹。

關於前面有人提到的如何相處 和醫患關係,我記得在我剛跟她開始熟起來的時候,我時不時會提到,說我最喜歡生病那會了,因為那樣就可以見到你。她每次都說我是傻瓜,說我要是想見她想約她,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就是了,她可不希望下一次見到我是因為我需要進醫院。但事實上,因為她醫生的身份,我在出院之後也還是有了不少和醫院有關的美好回憶。比如每隔半年多,她會問我要不要來拍個B超複查下,因為她會親自幫我開小灶直接查,所以我每次都求之不得地答應;比如有時候回家碰上她值班,我就會在暫時沒有急診病人需要處理的空閑時間去找她,和她兩個人在她們科室的值班室里聊天,聽她講很多她以前的事;比如親戚朋友里有誰生病住院了,我跟家裡人前去探望,看完一定會藉機跑去她的科室順便看看她。

自從認識了她,微博加了一堆和醫生有關的各種名字的號,看到和醫生有關的內容就會想到她。
我們那當地的地區論壇上時不時有人發帖表達對醫院以及對這個那個醫生的不滿意,每次這樣的帖子底下的回復也幾乎都是站在醫院和醫生的對立面,一竿子打死一群人地一起罵。我每次看到這樣的帖子,想起她每天每禮拜每月超負荷的工作,就會替她覺得不值,有點難過。
最開始那個夏天,還曾經有一天,因為那禮拜連著看了好幾宗醫鬧、醫生被砍的新聞,心裡怕的慌 ,實在沒忍住,給她發了一些事後想想可能不應該說的話。我說如果我學了醫、也進了這個醫院、當了她的小跟班就好了,這樣每個夜班我都可以陪著她,萬一有家屬欺負她我也可以在旁邊保護她,可以像妙手仁心裡Jackie對Paul那樣為她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W=

我自認還蠻關注她的動態。從我認識她到現在,她會時不時被邀請去各個地方進行一些科普講座、你問我答之類的活動,而幾乎每一次,我都能在微信公眾號或者相關的網頁上找到有關的報道。記得有一次,有家報紙邀請她作為他們公眾號那一周名醫問答的嘉賓,在開場介紹她的時候提到說_醫生是個大美女,對病人超級耐心和溫柔。我當時看了那個介紹這樣說,心情超好,還忍不住截圖給她看,稱呼她溫柔耐心的_醫生:) 還有一次,閨蜜跟我說在晚上的本市新聞里看到她,我為了看重播,在網上搜了半天能搜到我們那兒地方台信號的網站,無果,最後發現有個App可以,於是特地在手機里下了這個App,等到幾個小時以後看了那個新聞的重播,還很開心地給她那幾秒畫面截了圖。在那之前,我幾乎從來沒看過這個台的任何內容...那次的新聞是關於醫院一個挺大型的活動,可是卻只給了她幾秒鐘的特寫。我閨蜜最開始和我提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原話是"電視台看你姐姐相貌好,只給了她一個人特寫鏡頭"。我當時聽這話覺得怎麼聽怎麼順耳XDD 幾個月前,她們科室搞了個微信公眾號,有天放出了幾段康復操的示範視頻,我一開始沒留意,後來瞄了眼才發現,裡面做示範的人居然是她!那是她13年前後拍的,視頻里的她比現在還要瘦很多,照例是我剛認識她時候那樣的短頭髮,滿頭的黃毛,超年輕,超好看。當天晚上,我就認真把每一段視頻各看了兩遍...有一天一時心血來潮+吃得空,在幾個論文站搜了一晚上,買了很多幣,下載了加起來100多篇她那個領域的相關論文,本來想著她以後評職稱寫論文什麼的也許會用到,但是後來我一個學醫的基友跟我說,永遠不要拿這個給一個臨床的醫生,所以那100多篇PDF,一直存在我筆記本里,到現在都還沒有給過她...

去年夏天,有天跟她出去玩聊天的時候,她無意間說起醫院食堂的伙食奇差,她們每次手術安排比較多的日子,中飯都得讓食堂送餐上去在手術室解決,一般他們送去的飯菜就更差,還都是涼的。我聽了自然覺得超心疼,就突發奇想說,反正我周一閑著也是閑著,到時候中午我給你們外面買點好吃的送餐過去吧!她想了想,居然答應了XDD於是我周日想了一整天應該去哪家打包好吃的,也問了很多人。本來想多跑幾個地方,最後想了想我自己不太熟沒法一個人開車,所以不能跑太遠,只能定了互相離得很近的幾間餐廳分別點幾個菜。到了周一中午,10點半一過就出門開始置辦,來回折騰。去年7月底那幾天正好高溫,我隨便走了幾步路就已經大汗淋漓。怕點的菜不和她胃口,索性點了很多,最後拎了滿滿3大袋外賣準備拿去給她和跟著她的年輕醫生兩個人吃,還外加兩杯旁邊一個冷飲店的特製飲料,雙手幾乎不夠用。從飲料鋪去醫院的距離不上不下,700米左右,屬於打車沒必要,因為太近,但步行的話要走上一陣。然後我就在38度的中午11點半拎著幾大袋外賣飛奔,等去到手術室門口的時候整個後背全濕透了,非常狼狽。可是等到她的電話、和她接上頭,並且終於等到手術室最外面的門打開,在我自己開完刀一年多之後再一次看到她穿著洗手服樣子的時候,覺得再辛苦再累再狼狽也都值了,雖然整個過程加起來只有一分鐘。我怕她時間緊張,也怕她餓,沒說幾句就催她趕緊拿了吃的回去吃。那天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後悔自己不會做飯,第一次羨慕身邊那些燒得一手好菜入得了廚房的人,因為那樣的話就可以不用在外面餐廳點菜打包過來,而是可以親自下廚做好吃又健康的菜然後給她送去了。


查了一下詞典,『朋友』的意思是「除情人或親屬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而『交情』的意思是「互相交往而產生的情誼」。
如果把『朋友』這樣定義,我認為醫生是可以跟患者交朋友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獲取信息已經變得容易,由此帶來的效果是醫生權威的下降,以及患者自主意識的提高,醫患關係的模式也從過去的「威權」(我說的就是對的,你照辦就是),演化為現在的「平等」(咱們來商量一下,看看下一步該怎麼做才好)。

在人際關係中,威權的模式可以套用「家長-孩子」,而平等的模式對應的自然是「朋友」。

朋友 vs 親人
公立醫院經常做這樣的宣傳:『把患者當親人』,我認為這是不恰當的。因為醫療是高度理性的過程,如果有過多感情的參與,會影響醫療的決策過程。這就是『醫不自醫』的原因。
即使是朋友關係,在工作中也要保持適度距離,該告知的、該簽字的,這些規矩不能省。

自由 vs 強制
「醫患關係」強調職業,「朋友關係」強調情感。如果你成功掛到我的號,我必須成為你的醫生,這是基本的職業素養。
但是,如果你期望我們的關係更深一層,能夠變成朋友,那這個是雙方的自由選擇,沒有強買強賣。所以,我不會感情泛濫見人就發名片,並且許諾隨時電話;公眾號上的提問也一樣,不承諾回答。

益友 vs 損友
在現實生活中,「朋友」有很多種,有些是益友,喜歡講逆耳的忠言,讓你各種難受。
放在醫療上也是如此。因為,醫療基於客觀現實,冷冰冰,有時候最佳醫療方案只有一種,其他都不行,根本『沒得選』,帶有強制性。
此時,作為益友,我要做的不是由得他/她任性,而是好言相勸,提供情感支撐。當然,勸過幾輪之後他/她仍然堅定地拒絕,那就留下書面簽字記錄(不然,這種關係就變成「威權」模式了)。

而損友則選擇迎合,還美其名曰『用戶體驗』。

一被子 vs 一輩子
我認為醫患之間如果能發展到朋友關係這個階段,那麼關係應該是長期的,而不是短暫的。因為人這一生總會在不同的時間點患病,更何況大部分疾病無法治癒,需要長期跟進。
再加上保持長期穩定關係更有利於醫療服務的開展,所以,我不喜歡一夜情(哈,今天正好4月19日←真心不是故意的)。
這便是為什麼我會按互動情況對讀者進行評級、分類。

互聯網時代的利弊
互聯網降低了交易成本,標準化的服務還可以藉助計算機輕易擴充產能,於是,互聯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這也讓用戶產生一種錯覺:只要沾上互聯網,原來的不良體驗可以徹底消滅。
放在醫療領域,那就是『互聯網醫療』概念興起,各種產品層出不窮、口號震天。
可惜,醫療不是標準服務,在人工智慧還做不到替代醫生的時候,我對各種『醫生類』app沒有任何合作的意願,因為這些玩意兒都做不長久,哪天要是碰到瓶頸了,app的運營方急著變現搞出各種花招,反倒助紂為虐。

做科普雖然吃力,篩選粉絲雖然會留下『高冷』的罵名,不過,這又是互聯網偉大之處:你的理念可以低成本地長期傳播,自然有志同道合的人願意與我為友。


對醫生的好處
我看樓上有同行說『不要和患者交朋友』,這可能是關於「朋友」的定義不同,他們的意思有可能是指不要為了『朋友情分就罔顧醫療常規』的事情。
顯然,在我的實踐中『醫患』和『朋友』的角色是能夠區分的,有時還刻意不走那麼近,甚至唱黑臉:學醫後,對你人生最大的影響或改變? - 杏林小草的回答

另外,身邊的患者中有若干交心的朋友,也是支撐行醫的動力,難道不是嗎?公立醫院的狗屎管理已經讓你吐血了,上班時還要對著一堆當你是『階級敵人』的患者,誰能有持續的正能量?我反正沒這聖母心。
相反,如果你開始物色和積累值得交心的患者,起碼你的精神世界不會崩塌。這也是我會把讀者贈予的照片保留在公眾號後台,把讀者的留言截圖存起來,每每感到對這個世界絕望時,翻開一看還是有種正能量湧來。


看了【歡樂頌】

生活中哪有這麼多曲筱綃和趙醫生。


作為一名從醫十幾年的內科大夫,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比較複雜。
首先,你得明白醫生和病人能夠成為哪一種類型的朋友?普通朋友?酒肉朋友?還是關係很好的朋友?亦或是因利益關係連接在一起的朋友?
其次,有哪些情況能夠讓醫生和病人成為朋友?

說說我自己吧,從事腎臟病十幾年,你們要知道內科病人,多數是慢性病,尤其是腎臟病,基本是陪伴終生,什麼意思呢?按照目前國內尿毒症的治療現狀,五年存活率也不高,更遑論十年以上了。就是說,如果一個病人信任我,那麼他/她從踏入我的病人序列那一刻起,到死亡,我都會一直陪伴在他/她身邊。

隨著從醫年限的延長,我有越來越多的病人朋友,有的是病人本人,有的是家屬,多數是君子之交淡若水,當然,有一些關係也很好。
還是說幾個例子吧,比較直觀。

好幾年前,電子病例還沒普及,有一個病人,男性,情況比較簡單,就是個普通腎炎,入院後很快確診,制定了治療方案,也順利出院了,那陣子比較忙,等他出院以後我發現我列印的一張特別囑咐單(我認為需要特別交代的事情除了出院醫囑,會單獨列印一份這樣的單子)落在我辦公桌抽屜里,因為牽扯到激素服用等等情況,就想立刻交給他,但發現沒有他的電話號碼,隱約記得他好像給我打過一次電話但我忘記存了,只記得號碼中好像有999,我就跑到移動營業廳列印通話清單,找到所有號碼類似的,一個一個打過去,畢竟號碼特殊,也沒打幾個,就找到他了,囑咐他來拿,病人很感動,直到現在,已經治癒,我們還常聯繫,他也經常沒事到我的科里找我聊聊,偶爾我們也會在一起喝茶聊天,和專業之外的人說說話有時候是一種很放鬆的事情。

還記得有一個,病人,中年女性,腎炎,治療效果不好,反覆發作,有一次好像是感染了,給我打電話想住院,我安排好了,等了半個小時,還沒來,我就給她打過去電話問她怎麼還沒來呢,床位已經安排好了,是不是路上有什麼問題之類的,她來了以後也的非常感動,說很少見大夫主動給病人打電話的(其實很多),很感謝我。

還記得有一對老夫婦,大爺是尿毒症透析的患者,每次透析老太太都陪著來,我在透析室輪轉的時候,老太太可能覺得我平時對病人對他們老夫妻態度還不錯,經常給我帶個早飯啊,看我愛喝咖啡,還專門跑去買咖啡,不過她不會買,買的某巢的袋裝,雖然不是我愛喝的,但是很感激很感激!

你看,我們的病人就是這麼可愛!只要我們真心的對待他們,以誠相待,他們回報我們的同樣是一片真心。

雖然老說:飲冰十年,熱血微涼!但我自己知道,我愛這個職業,我愛我的病人,絕大多數病人和家屬都是可愛的,都是非常好相處的,我們在一次一次的門診、住院的過程中,逐漸了解、信任,最後就像多年得老友或者家人一樣!

這裡我還想說的是:有一類病人我是不想和他們有過深的交集的,就是病情比較重的人,不和病情重的病人或者家屬交朋友,不是說因為他們病情重我害怕治療效果不好而承擔責任,而是因為我害怕和他們成了朋友,有了除醫患關係之外的另一層感情,會特別影響在治療過程中的判斷,會有顧慮,還記得有一個我管了5年的老爺子,臨終前的半個月,有一些特殊的治療我已經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斷到底是用還是不用,甚至到了必須得主任下決定才敢實施的程度。

醫生和病人在醫療實踐中的關係十分複雜,和外科醫患關係有區別的是,內科醫患關係更複雜,更多樣性,延續時間更長,所以,在多數情況下,我希望和病人能夠保持比較良好的關係,這種關係可以為指導合作型,可以為共同參與型,在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醫療過程中,我和他們,不是朋友,又是什麼呢?


做朋友,要看緣分。

我自己的原則就是我的患者手術成功,康復出院以後,如果大家聊的來,做朋友,一起喝一杯,吃飯都沒問題。

但在醫院,必須保持職業性,因為在那裡,你是我的患者,而我,是你的醫生。在工作場合保持職業性,和專業性也是職業操守的一部分。

PS:有幾個患者在出院以後,成了我的朋友,有時候邊喝酒,邊聊起當時住院時候的事兒,也是有意思。他們偶爾抱怨,你割我身上的肉,還要我花錢,哈哈哈。


「我牙疼怎麼辦」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正確套路
「你領取了xx的紅包」
「我牙疼怎麼辦」
恭喜你登上了友誼的巨輪!

好朋友就無所謂啦啦啦啦(≧▽≦)


可以做朋友,不過那就不是醫患之間的關係了。
必須先把「醫生--患者」這一層關係抹掉,變成兩個普通人,你不當我是醫生,我也不當你是病人,你不會一見面就問我:你看我這裡不舒服該怎麼辦?我也不會一見你就問:上次那個還難受嗎?
而是變成了:走,去哪吃啊?

醫學心理學中明確強調了,醫生不要給自己的親友看病,因為沒有什麼病是萬無一失的。
一旦出現問題,就是一個無法說清責任的破事。
所以只要你們還是醫患關係,就不能變成朋友,但不是朋友也可以互相幫助嘛。


還是有的,我感覺大多數病人還是可以將心比心吧,只要你真心對待她們,她們也會把你當成朋友,不只是病了才能想起你,平時有什麼心事也願意跟你分享,偶爾還會找你逛街,這種感覺真的很好,是一種覺得自己價值被肯定的感覺~


還是算了吧,迄今為止我的所有努力都沒成功,順便說一句,我是醫生。


正畸醫生可能跟別的醫生不同,兩年多的陪伴,很多不止是朋友。

當然你的患者不可能都是和你一樣價值觀相同,愛好、共同話題一樣的單一人群。真正能像朋友一樣經常交流,一起約著出來鍛煉、吃飯的還是少數。比如我的患者會有一些全職家庭主婦,每天忙著帶兩到三個小朋友;有企業公司老總,每次複診時間按秒計算;還有每天飆車各種娛樂場所活動的年輕人等等,這些人與我的交集很少,其實除了牙齒相關,沒有太多可以溝通的話題。這部分患者至少是做到醫生的本職工作,幫助和引導患者完成治療。平時利用微信強調下醫囑,朋友圏點個贊。坦誠、理解,這部分患者我覺得這樣足矣。
還有一些年齡,興趣,生活品質差不多的患者基本算是朋友,交流相對沒有那麼拘謹,旅遊回來會相互帶點伴手禮,去年自己也是從美國和台灣人肉背回來很多牙刷、牙線之類的東西送患者。患者複診偶爾會帶咖啡蛋糕之類。平時聊天也會涉及到非醫療內容,幫患者算怎麼用保險矯牙更省錢等等。
總之,相互是把對方當做朋友看待,很多問題都容易溝通,畢竟醫療也在發展,醫生只是幫助患者的一個人,而不是神。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有共同愛好還行,沒共同愛好的話,誰特么有那閑工夫…


【我要回答(?????)】【在三甲醫院住院時我的主管,35歲的主治醫生】
我住院時我的主管醫生對我挺好的 雖然剛見他的時候有點高冷=_=,熟了之後覺得他挺有趣的 每天查房都會期待著他過來,查房的時候比待在其他病房的時間要長一些。 第二天開會不能來查房時他還會提前一天來告訴我,給我名片說有事打他電話【羞羞臉】還發微信叫其他醫生過來看我的情況【(?????)】 晚上他值班時還會過來看看我和我聊天,還經常用他的飯卡請我吃飯。

不過唯一遺憾的是做完手術後他不在,沒能來看我。出院前一晚他帶我去醫生的休息室吃了披薩,和我聊天。

唉,其實出院那天挺捨不得他的,感覺以後不能再見到他了,然後就期待著複查,每次知道要去醫院複查時就會炒雞興奮的【雖然那時我沒有康復完走路還要撐拐杖】每次複查完之後心情又突然失落下去。 有時他晚上值班第二天沒吃早餐我又去複查的時候還會給他帶早餐。

後來通過他的號碼鼓起勇氣加了他微信,現在我們還會時不時的聊天,出院後還請過我吃牛排。 考不好還會被他吐槽,和我談人生。總之和他說了很多很多……

我本來已經打消了學醫的念頭。 因為他,我又重新想學醫,但我是文科生,所以我要去當護士√
因為他,我知乎上關注的人都是醫生,盡量多地去了解醫學知識。
因為他,我了解到學醫是有多麼的艱辛,醫生是有多麼的不容易。我以前以為醫生就是給病人看病的,不會去多想。
因為他,我從此對醫生多了一份體諒,一份尊重,改變了對醫生的看法,討厭那些不了解真相就去謾罵醫生的腦殘鍵盤俠。
感謝當時送我到這家醫院,讓我遇到了這位醫生
.
.
.
.
.
.
.
.
那位醫生已經結婚了,還有小孩了


我一直覺得醫生對待病人,就應當像修車的對待自己修的車子,修電腦的對待自己修的電腦,不摻雜任何感情。病人再怎麼見識廣博,風趣幽默,富有修養,在醫生眼裡也就是一台好一點的電腦,醫生不會因為修不好這台電腦而為它難過。醫生對病人的任何關心,都僅限於病情,病好之後就形同陌路。


It』s a long story,先從看病那會說起吧,可能有點啰嗦,哈哈.....
清明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一早被肚子痛醒,後來腹痛持續不止,反而愈演愈烈,忍到中午12點多後午飯都沒吃地果斷去醫院掛急診。終於輪到自己時,急診科醫生一邊對之前問診的病人答疑,一邊回復護士的各種問題,一邊記錄我的主訴情況,忙得連水都沒空喝,看著好讓人心疼,所以我乖乖地等著醫生能有空問診我時才說話,然後醫生告訴我懷疑是闌尾炎,讓去做各項檢查。去到護士站那抽血,護士也是各種忙碌,於是對護士說了句你們辛苦了,護士只是微微一笑地答習慣了,然後各種溫馨提示接下來的檢查都分別需要如何做。到做b超的過程中,一個中年醫生帶著助手給我做檢查,期間在得知我的職業後跟我全程用英語跟我嗨聊還安撫我的緊張情緒,直到最後檢查做完後我向他道謝,他還對我說了句:it"my pleasure to help you,真的覺得醫生真的是超nice啊。如果還有機會,還想在和這位醫生再深聊^_^
做完所有檢查後拿著結果去找急診醫生,依舊乖乖一旁等候,醫生抽空瞄到我後問我什麼情況了,我勉強咧嘴微笑地對醫生說:醫生貌似真的是闌尾炎了。於是我就被轉到另一個急診醫生那,醫生一口氣連問:有沒有懷孕,有沒有性生活,有木有結婚?我訕訕地答:都木有.....然後醫生說了句住院做手術吧,給你跟住院部溝通安排個床位。聽完我頓時被嚇懵了,因為自己家人當時不在身邊,也木有男票,所以本來自己一個人忍著劇痛去看病本身就已經讓自己很難過了,現在醫生還說要動手術,於是就一下子被嚇哭了,然後跟醫生說:醫生我先跟家裡人說一下再跟你確定我入院的日期。然後就一個人坐在診室外一邊流眼淚一邊打電話處理工作交接和請假事宜,順便跟家裡人說一聲自己明天要做手術。醫生走出來打電話時看到我在那有一抽沒一抽地在那抽泣,有點不知所措所錯地問:你是不是有鼻炎發作了?只好訕訕地回醫生:沒有,一個人太害怕了,然後淚點有點低,讓醫生你見笑了。於是醫生簡單安撫了一下後就交代我該怎麼辦理入院手續了,我謝過醫生後就去乖乖辦手續去。
就在辦手續過程中發現社保卡等相關證件沒帶,於是偷溜回家拿證件和收拾一些住院期間需用上的細軟。在返回醫院的路上,接到剛剛安撫我的醫生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到住院部去「報到」,他讓我的管床醫生等我,還交代我手術前不要吃任何東西。真是很貼心的有木有。於是妹子我只好忍著不知道是餓得還是闌尾炎發作的疼痛趕去了醫院。
終於完成所有手續後總算是住進了醫院,然後主角開始登場了,哈哈....
一個年輕的醫生進來簡單問了我情況,還在我腹部各種按壓,然後跟我家人說最好儘快動手術,可素,妹子我不知道手術前不能喝水,所以醫生來前我歡快地喝了一大口,而且更鬱悶的是當時還正處於惱人的例假期,然後醫生一臉無奈,於是醫生說看麻醉科那邊意見吧,如果能做手術就儘快做吧,避免發生穿孔情況,慶幸地是當晚還是被安排了做手術。
手術過程中被弄了全麻,所以本想著手術期間偷吃醫生豆腐來著的,最後卻變成自己睡死被醫生「吃豆腐」,唉,真是造化弄人!手術結束後在蘇醒室被管床醫生各種方式鬧醒,可是我都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一直在哭,加上麻醉的原因各種疲倦,所以眼睛都是死活睜不開的狀態,不過好在自己意識還算半清醒狀態,所以一直用沙啞地對醫生不停道謝,醫生也一直不停回復我不客氣,還一直不停給我抹眼淚直到送我到病房,妹子我那一刻雖然不算完全清醒,可是心裡卻已經被軟化了,只為醫生一直不停地給我擦眼淚。
好了,不廢話太多了,回歸原題。
住院期間,管床醫生幾乎每天都各種關切問詢我的恢復情況,有時在我溜達時碰到我也會跟我閑聊幾句。那段時間於我簡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不僅因為有我關照的醫生們,還有辛勤付出的護士們。快出院的前兩天,特意找管床醫生拿到他電話並在出院那天給他信息表示誠摯感謝,兩天後加了醫生微信。
因為我的管床醫生,我開始關注起了知乎里的關於醫學方面的內容,關注起了所有醫患問題,關注得越多越心疼醫生護士們這些白衣天使。
其實自己真的很想和醫生成為朋友,在他失落時給他一些正能量或者跟他分享一些搞笑幽默的段子幫助他放鬆,可是覺得他們真的太忙了,有時候都不知道要不要去跟他聊,所以加了醫生微信至今都沒和醫生聊過。
說了這麼多有的沒的,最後最想表達的是,經歷過這次生病後自己真的學會了用心去感恩,學會了理解。感恩醫生讓我恢復健康體魄,感恩家人生病期間無微不至的照顧。理解醫護工作的各種辛苦,理解父母對我的那說不出口的摯愛。
話說住院期間還有很多感人的和精彩的事發生,等以後慢慢寫,嘻嘻~


不敢做朋友。怕被傷害。


不會。病人試圖跟你交往都是因為有利可圖。


不太可能。
朋友不會只在諮詢醫學問題時才想起你。兩個手機號盡量分開,處理時效也不太一樣。
謝邀。

更新補充,並不是抗拒和患者成為朋友,只是描述了觀察到的現象。不過從道德和責任角度講還是會謹慎。
Anyway, no news is good news. 大概同行最能理解。


看了很多醫生們的回答。


雖然這道題的提問對象是醫生,但作為一個想和醫生成為朋友的患者,我也想說說自己的想法。

我很理解很多醫生會覺得嘴上說著跟你是「朋友」的患者只會在生病的時候想起你。然而就我自己的經歷而言,當我拔完智齒,對給我拔牙的醫生印象很好,而且他主動讓我留了手機號、互加了微信。

可我一開始跟他聯繫的時候還是會小心翼翼斟詞酌句;會想著在他午休或者下班的時候發微信給他,我怕他在忙、怕他忙的時候看到我無關緊要的話語會厭煩;怕他覺得無關他專業領域的閑聊是騷擾,所以除了逢年過節用心地給他寫祝福之外,我只在有口腔問題的時候才諮詢他。

其實我很想和他成為朋友,卻又不知道怎麼做才能不煩到他。

更具體的情況就省略了,想突出的就是我自己作為對醫生有好印象、想和醫生更親近的患者的心理。

可能醫生們有時覺得患者很勢利,只在遇到「事兒」的時候才想起醫生「朋友」。但真的有很多時候,患者確實是怕平常的閑談會打擾到醫生、不知該怎麼跨出一步而不讓自己被討厭,所以才只敢在遇到和醫生相關的疾病的時候才開心地想終於能聯繫我的醫生朋友了。

嗯,以上心理也跟我的個人性格有關,所以也不代表廣大病患的心理吧。

但我真的,經常,很期待有什麼機會能讓我「順理成章」地打開和醫生哥哥的微信聊天窗口。


對於很多人來說,覺得有個醫生當朋友很方便,不容易被坑。然而從醫學來說,一旦成了朋友,那麼思考病情的時候,醫生再也不能做到剔除情緒的影響,反倒比不上一個陌生醫生治療,這是書本上明確提出的。在醫院裡,就算哪些知名醫生,他們自己的親朋生病了,哪怕專業對口,也基本不會自己去治療,而是拜託同事。


推薦閱讀:

TAG:醫生 | 牙醫 | 醫患關係 | 病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