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Taylor Swift 的專輯《1989》?

從已釋出的《Shake It Off》、《Out of the Woods》、《Welcome To New York》三首單曲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流行風格,她以後的方向是否會完全脫離鄉村路線?

Taylor Swift第五張錄音室專輯

發行:2014年10月27日
公司:Big Machine
製作:Max Martin / Taylor Swift / Jack Antonoff / Nathan Chapman / Imogen Heap / Greg Kurstin / Mattman Robin / Ali Payami / Shellback / Ryan Tedder / Noel Zancanella
曲目:13
長度:48:41
類型:Pop / Synthpop

專輯發行了七支單曲:《Shake It Off》、《Blank Space》、《Style》、《Bad Blood》、《Wildest Dreams》、《Out of the Woods》、《New Romantics》。
https://itunes.apple.com/us/album/1989/id907242701


每一個農村出身的人,想必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對城市生活無可救藥的迷戀。因此,我們就要理解,Taylor Swift 在「Welcome to New York」——這首描述城市燈火的歌中,所透露出的「咄咄逼人」。

現在的 Taylor 已經不是 2008 年的她了——那個穿樂隊制服、戴黑色鏡框、被班上其他女生欺負的書獃子。甚至連 2012 年的她都不是——那個小心翼翼地在鄉村流行(Country-Pop)和 Dubstep 間走鋼絲的她,都已經不是了。現在 Taylor 終於可以毫不掩飾,一腦袋扎進大家喜聞樂見的 80 年代流行歌曲里了。如果說《Red》是她和「流行樂」簽訂的雙邊合作協議,那《1989》簡直就是一篇完整的婚姻誓詞。

在專輯出來之前,很多人都隱約地害怕專輯會變成一堆「22」的複製品——和「22」一樣折衷而顯得平庸。好在《1989》的效果出人意料。「Out of the Woods」和「Style」都在閃閃發亮的合成器與巨大的貝斯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聽感像是開足馬力在深夜中穿行。與此同時,它們為《1989》貢獻了最富自信的旋律。尤其是《Style》,相比之下它的編曲要更精巧,是 Taylor 音樂生涯中最成熟的作品,可惜 Taylor 的聲音卻並沒有相匹配地變得更加成熟。「Out of the Woods」則有難以匹敵的推進感,與歌名相同的疊句(hook)不停重複,這些都是以往作品中少見的手法。此外,在「This Love」和「I Know Places」中,你還是能找到那出似曾相識的心碎苦情戲碼,即便很難再找到女生日記一般的,「All Too Well」或者「Enchanted」中的寫實感。還有「Blank Space」,和聽起來像 Katy Perry 上身的「Bad Blood」,這些都是在《1989》當中令人感到興奮的元素。

更不用提專輯開篇曲「Welcome to New York」了,「Everybody here wanted something more」一句是向鄉村音樂說再見的勇敢宣言。編曲上,更是精簡到了只有掌聲、貝斯、合成器的地步。讓 Taylor 略顯孱弱的聲音在這首歌中顯得篤定堅實。

《1989》當中還有一些更實驗的部分。「Wildest Dreams」雖然像是上班路上意外撿到的一張 Lana Del Rey 的曲譜,不過它副歌中猶如高潮一般令人心碎的喘息,讓 Taylor 的一抹紅唇浮現於眼前。專輯結尾的「Clean」就更出眾——那股誠意簡直能隨著旋律從耳機中傾瀉而出。

Rain came pouring down when I was drowning
That"s when I could finally breathe
And that morning, gone was any trace of you, I think I am finally clean

「Clean」中的這段歌詞是整張專輯的亮點。

當然《1989》也有令人感到失望的地方。「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感覺是《Red》的棄曲;「How You Get the Girl」各方面看都是比較普通的作品。

總結下來,《1989》明顯增加了重鼓點的使用,以此塑造力量感。但是說到重鼓點,我更懷念「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首先 Taylor 厲害地創造當年榜單熱曲中疊句(hook)的最長記錄(8個詞),其次在疊句中每一下鼓點都起到了斷句的作用「We (dong!) are never ever (dong!) ever (dong!) getting back together (dong!)」,每一次擊鼓都是推進的台階,直到最後一次擊鼓與「together」相逢的一瞬間。在《1989》中,我就沒見到如此絕妙的鼓聲了。

最後要說說首單「Shake It Off」。這首初聽讓我想起了 Alphabeat 的「Fascination」。掌聲、薩克斯,在副歌后的過渡部分一驚一乍的「ooH!」和「waH!」,這些元素是最符合專輯封面那種寶麗來褪色泛黃感的。值得關注的一點是,Taylor 在這裡大談特談的「I don"t give a shit」、「老娘就是老娘」觀點,是不是一顆 Gay Icon 新星誕生的前奏……

補充一點,《1989》拿格萊美年度專輯還是挺意外的。

我們在討論這個獎項的時候,要知道幾個背景常識:首先,格萊美是音樂工業獎,表彰的是「促進美國音樂工業發展」的作品和人,因此銷量是個比較重要的考量因素;其次,格萊美基本代表的是「白人音樂審美」,非裔音樂人常見的說唱音樂天然不招待見;最後,格萊美比較喜歡「正能量」,需要「嗶——」的歌詞過多的作品,也有劣勢。背景交代完畢。

好我們來看這一屆《1989》的幾個對手。說實話《1989》本身並不佔優,一方面,對手們都是過去一年在說唱、鄉村、根源音樂、節奏藍調中毫無疑問的最頂尖作品,另一方面,近些年以大熱流行專輯之姿獲獎的只有 Adele 的《21》。不過,說唱專輯《To Pimp A Butterfly》有天生劣勢,根源專輯《Sound Color》銷量稍遜,《Beauty Behind The Madness》風格陰暗髒話多。剩下流行專輯《1989》和鄉村專輯《Traveller》。我原本猜後者會拿獎的……

結果告訴我們,Taylor Swift 果真是格萊美親女兒。不服不行。


2.15.16
恭喜霉霉,Album of the Year!
----------------------------------------------------------題主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專輯還沒發行,歌沒出全。如今出全了,我想問上面說霉霉變了的各位,她真的變了么?

我反正是覺得她沒變,覺得她一直都是霉霉,即使出村了變流行了,她歌里最重要的東西——她的歌詞和她那種對情感情緒強烈的表達,沒變。這兩點讓她的歌給人種很personal、intimate的感覺,讓聽者覺得離作者很近。你會覺得她的歌雖然說的是她的故事,但好像也是在講你的故事,尤其對年輕女生來說。

歌詞上來講,這張專,即使她轉流行了,她的歌詞一樣贊。即使是旋律節奏很high的歌,像style,也是 「you got that James Dean day dream look on you eye and I got that red lip, classic thing that you like; you got that long hair, slicked back, white t-shirt and I got that good girl faith and a tight little skirt",怎麼說呢,就聽了很讓人有畫面感,又很窩心~而絕不是那種整曲都「oh baby we can dance all night, we"ll be young forever」之類毫無意義的歌詞。

比如Blank Space,「Cause I love the players and you love the game」,歌詞俏皮賤萌到不行。比如 Out of the woods ,bridge那裡幾句話就講了個故事,說這首是復讀機的,seriouly?這首歌絕對不是沒有意義的復讀。比如Wildest Dreams,「Say you"ll remember me standing in a nice dress staring at the sunset Babe. Red lips and rosy cheeks say you"ll see me again even if it"s just in your wildest dreams」。簡簡單單兩句話,畫面感卻爆棚,我感覺我都能想出MV啥樣。
比如New Romantics,聽到high時我簡直想把「Heartbreak is the national anthem, we sing it proudly」紋身上。

情緒的強烈表達更是沒變。比如,Style 這首歌,用霉霉自己的話來講就是「你生命中總會有那麼個男生,你雖然可能最終不會跟他在一起,但總有那麼個時刻你覺得你們是如此的搭調,你覺得他會衝進你的婚禮現場把你搶走」(大意),我覺得這首歌對這個情緒的表達實在是太精準了,我每每聽這首都有種我是偶像劇女主角的短暫幻想(男生可能覺得這種幻想很可笑,不過我敢說幾乎每個女生都有過這種時候)。比如 Bad Blood,國外歌迷的評價是「聽完後想衝到大街上踢爆垃圾桶」,不管這歌是寫誰的吧,反正以後我只要憤怒了這首歌絕對是我首選,然後邊聽邊捏泡泡!比如 Blank Space,我甚至可以看到霉霉深夜兩點拿著小破筆邊寫邊冷笑,然後想你們不是黑老娘么,這回不用你們了,老娘自己寫歌黑自己!

也正是因為這兩點,她之前才能收穫那麼多粉絲;而這兩點並沒因為她出村了就消失,所以即使她轉型了,粉絲依然不減(專輯發售第一天美國本土銷量60萬+,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的請去查今年其他歌手專輯銷量)。

霉霉曾說過,她的專輯其實就是她的日記,所以很多幾年前就開始喜歡她的歌迷算是跟她一起成長的。她們聽著她的歌生活,難過時開心時憤怒時戀愛了失戀了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歌。日本有所謂偶像陪伴成長,我想說霉霉這才叫真正的陪伴成長——十幾歲時寫學校、寫小男友、寫欺負自己的人,那時的歌迷也都是學校的學生,有什麼情緒用語言表達不出來時,聽霉霉一首歌就好了;現在霉霉從納什維爾轉戰紐約,長大、成熟了,歌也成熟了,歌迷呢,也都慢慢長大,不再是 kids,而是 young ladies 了,霉霉寫的內容她們依然能感同身受。

如果你仔細看霉霉這幾專的歌詞,你會發現她確實在慢慢成長。我覺得她之前真的是那種天真浪漫,充滿幻想的小女孩兒;現在長大了,還是個浪漫主義,不過更冷靜,更獨立,更勇敢。比如同是表達對別人的刻薄不滿的歌,Speak Now 里的 Mean,她說的是「Why you gotta be so mean?」,而到了1989,無論是 Shake it off 還是 Blank Space 都能看出她已經學會調侃別人的刻薄了——既然你不能阻止流言蜚語,那就甩一甩。像寫感情的歌,Taylor Swift、Fearless 時期,她的情歌真是滿滿的夢幻泡泡那種,即使是寫暗戀、痛苦,都是粉紅色的。Speak Now、Red 時期,她在一段感情結束後更多地是......哈哈其實就是怨別人啦。1989這專里,你會發現她面對感情時淡然了很多,思考一段感情的時候更多是站在兩個人的角度,而不是自怨自艾,甚至表達了有時候生活不需要兩個人才完整,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精彩。(這段只是說我個人的大概感受,不是說每首歌都符合哈)

我在tumblr上看到好多歌迷,是從十幾歲開始喜歡霉霉,跟霉霉一起成長,現在都上大學了或者工作了,從Tim Mcgraw 到 Welcome to New York,還是那麼喜歡霉霉。還有我 tumblr 主頁上的好多女生,根本不是霉粉,一年到頭也不會轉發一條關於霉霉的,這兩天卻都在曬自己買的1989......(搞得我打開主頁還以為我進了 Taylor Swift 的 tag)

這就是霉霉的能量,轉不轉流行其實不重要,只要她的創作不變,她的歌詞不變,她歌里的那種情緒表達不變,就總有那麼多女生能 relate。男生們可能覺得這很膚淺很可笑,但這世界上的情感從來不分三六九等,你的英雄拯救世界一點都不比我的直擊靈魂的溫暖安撫更偉大。總有人說霉霉的歌就是小女生嘛,一點都不「霸氣」、「大氣」,我想說在歌詞里只空虛地叫囂「寶貝我們是最棒的我們能統治世界我們最牛」那不叫霸氣,那叫沒詞可寫了。那些被奉為經典的歌曲,更多的還是講普通的愛情、親情和瑣碎的生活小事,正是這些大家都經歷的事才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對歌曲產生共鳴。所以就算霉霉的歌「小女生」吧,也正是這麼種「小女生」的情緒才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

從這點上來講,不管霉霉以後是紅還是flop,我都希望她能繼續寫歌繼續唱,直到有一天我們都是大媽(也有大爺^_^)了,霉霉也變成霉大媽,她還是能抱著吉他寫歌。年輕時她寫愛情寫幻想,大媽時估計會寫小孩兒寫老公抱怨下世風日下~我們下班後還是能聽聽霉霉的歌,抱怨大白菜它怎麼又漲價了時也能有首歌作為 BGM 給我們泄憤。

貼上滾石給 1989 Review 里的一句話:
Deeply weird, feverishly emotional, wildly enthusiastic, 1989 sounds exactly like Taylor Swift, even when it sounds like nothing she"s ever tried before.

再貼上 1989 歌本上霉霉寫的一段話:

I』ve told you my stories for years now. Some have been about coming of age. Some have been about coming undone. This is a story about coming into your own, and as a result...coming alive.

I hope you know that you"ve given me the courage to change. I hope you know that who you are is who you choose to be, and that whispers behind your back don"t define you.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gets to decide what you will be remembered for.

From the girl who said she would never cut her hair or move to New York or find happiness in a world where she is not in love...Love, Taylor

最後,Long live,你霉的歌~


從納什維爾到紐約

《1989》是Taylor的第五張錄音室專輯,第一張流行音樂專輯。

背景
上專《Red》就跨越了鄉村與流行的界限。「但有時候你如果同時想去抓兩隻兔子,可能一隻都抓不到。」所以這次,她打算做更公開的流行音樂。路人粉可能不會覺得什麼,但對於她自己和她的樂隊來說這是重要的一步,她說她不會出席鄉村音樂的頒獎禮,也不會在鄉村電台宣傳自己的單曲。當她將作品給公司老闆Scott聽後,Scott說:「這是你做得最好的一張專輯,但你可以寫三首鄉村歌曲嗎。」
「這張專輯就這樣,不會有鄉村歌曲了(this is how it*s going to be).」TS回答。
另一個重大的改變是在她的專輯中第一次沒有指責她前男友的歌曲,就算有關於愛情的歌曲也只是表達了懷念之情,並不是以前的風格。「人在不同的階段,受的心的創傷也不一樣。在我現在的人生階段中,我並沒有遭受不可挽回的心碎,所以這張專輯並不以男心為中心,因為我現在的生活就不是以男生為中心。」實際上,她透露,她從與Harry Styles分手以來就沒有和人交往了。「我確實沒有和人交往,有些人可能會因為你(這裡的「你」指作者,譯者按)寫這個而感到遺憾,但這是真的。」

創作
標題與命名
專輯以她的出生年份1989年來命名,除了因為泰勒是在那一年出生,也因為80年代正處於流行樂大改變的年代。
靈感
有一天我在凌晨四點醒來,我就決定新專輯叫《1989》。我一直以來創作的都是80年代合成流行樂,而且我要繼續這麼做,這張專輯我會定位為流行專輯。我不會聽從唱片公司里任何人,我明天就開始著手。
主題
泰勒在創作期間聽了很多80年代後期的流行音樂,喜歡那段時期的音樂有著無限可能性的大膽創作精神,也因此讓她這次的音樂蛻變出乎意料。

製作
我喜歡合作,但是製作《1989》我打算減少合作的人數,不會有10個製作人那麼多,而是一個只有4到5個人的小團隊,這些都是我一直想要合作,或是喜歡共事的人。我和Max Martin會負責總監,我們要再做一張曲風統一的專輯。

每首歌的故事
新專輯改變了曲風,不變的是在歌曲記錄情感的習慣。
【TSCN】【中英字幕】1989 Track-By-Track Descriptions by Taylor_土豆
Taylor和《1989》的專輯製作人講述專輯製作的幕後故事
還有一個Secret Session

1 Welcome to New York

It"s a new soundtrack, I could dance to this beat, beat, Forevermore

【TSCN】【中英字幕】Taylor Swift talks about "Welcome to New York"
專輯是描述Taylor過去兩年的生活,而這首歌,是新專輯的開篇曲,即是新生活的開端。
Taylor過去兩年曾夢想到紐約生活,因此和Ryan創作了這首歌曲。在接受E! Online的採訪時,泰勒說:」我發現我曾經在那個城市(紐約)的生活經歷是一種難以描述和難以和任何其他力量比擬的靈感。」她還說,「我走近了這個令人驚奇的和存在著無盡的潛能和可能性的地方。」在討論這首歌為什麼成為專輯中的第一首歌曲時,她回答:「因為紐約在我過去幾年的生活里是我的前進的目標,我夢想著住在紐約,紐約就是我心馳神往的地方,然後我就搬到紐約去了。」
「我剪短了頭髮,決定呆在紐約城寫歌,因為紐約的影響對我來說可謂是舉足輕重,所以我決定把這首歌作為專輯裡的序曲。同時,我的人生這幾年在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2014年8月Livestream上,第一句說了「歡迎來到紐約」(Welcome to New York)。

「我想把《W2NY》作為專輯的第一首歌曲是因為近幾年我的生活主要圍繞紐約展開,我曾夢想著到紐約生活,蠢蠢欲動想搬到紐約去,然後我真的搬過去了。那個城市對我的啟發是難以言喻的,我在其他城市經歷的感受也難以和在紐約的相比。這是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城市,我帶著天真而樂觀的心情搬去那裡,我覺得紐約是一個有無限可能的地方,你可以從專輯裡(特別是第一首歌里)感受到這點。」

2 Blank Space

Darling I"m a nightmare dressed like a daydream

【TSCN】【中英字幕】Taylor Swift "Blank Space" MV幕後花絮×4
《Blank Space》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媒體對泰勒·斯威夫特所開的一個玩笑,泰勒·斯威夫特在創作歌曲之前,就在腦子裡構思了一下具體的內容。因為有許多媒體整天熱衷於討論她的私生活,同時又為她塑造過一些諸如「情緒化的男人殺手」,以及「極端而又不穩定的噩夢」形象,於是就讓她覺得把這些玩笑開回去是一件有趣的事,所以就寫出這首歌曲。
「12年-13年那段時間,媒體們對我的"指責"很荒唐,說我和太多男人約會。可那一年半里我只和兩個男生談過戀愛啊!媒體報道的原文是這樣說的:"連環情場高手,為寫歌不惜一切手段用分分和和的方式創造靈感,順帶報復前男友。別讓這個**靠近你的男票。"你說這報道可不可笑!還有媒體說私下生活里的我就是個"可怕、惡毒、神經質、精神分裂、戲劇化的女人"所以我在MV里就借他們的文章捏造了MV里這個瘋婆子角色。不過講真,拍攝過程還挺嗨的。"

「《Blank Space》是我寫的歌曲里少有的作為笑柄創作的歌曲,我認為作為一個創作人,你要保持自知之明,但也需要清除他人對你的看法以及自己在外界的聲譽。過去的幾年裡,我注意到人們對我的私生活進行聳人聽聞的虛構,他們構造出一個serial dater,和男友們過著奢華的生活的人的輪廓,她能俘獲他們,但保留不了他們,因為她太情緒化、粘人,之後他們離開、拋棄了她,她心碎了,所以她回到自己的邪惡巢穴寫歌來複仇。這真是個心理複雜難懂的人,但我又思考,我想到這個人物多(荒謬)有趣,如果有這樣的能力和特徵的人真實存在,她會寫出怎樣的歌呢?我很確定聽起來和這首歌有點相像。」

3 Style

I got that red lip classic thing that you like

【TSCN】【中英字幕】Taylor Swift Breaks Down "Style"
《Style》最初是尼可拉斯和阿里·帕亞米創作的,當他在工作室把這首歌放給馬克斯聽的時候,泰勒·斯威夫特正好聽到且非常喜歡。她和馬克斯寫了新的歌詞,在它成為泰勒的歌曲之前,尼可拉斯就已經錄好了吉他音軌部分,是純樂器伴奏。這首歌的靈感是來自Daft Punk樂隊的風格還有放克電子音樂。
「你的衣櫃里總有那麼幾件衣服一直在那兒不會扔,就像是男生的白襯衫和女生的黑色連衣裙。你當然不會天天穿成那樣兒出門,但是總有那麼幾個重要的場合他們會是你的必備。我寫這首歌就覺得說,有些東西永遠不會過時,雖不重要但也是必要的。」

「《Style》這首歌描述的是我對潮流與文化趨勢的一種觀察。我就在思考,為何經典時尚能經久不衰,你可能有段時間沒穿小黑裙了,但你總會在某天重拾起那條裙子。沒人會說"紅唇早是兩年前的潮流了。"這些一直是經久不衰的潮流。我在想,情感會不會也一樣,有特定的情感也會永恆而不過時。也有特定的人像時尚潮流那樣,淡入淡出你的生活,就像一種趨勢一直流行也從未消退。這就是這首歌背後的靈感。」

4 Out of the Woods
The rest of the world was black and white / But we were in screaming color
【TSCN】【中英字幕】Taylor Swift Talks About "Out of the Woods"
「這是寫一段搖搖欲墜的感情。我在那段時間天天想著,下一秒我們會怎麼樣。如果我們一起走下去了那第二天會不會又因為什麼事結束了這段感情。講真,那段感情沒有一秒鐘是能讓我安定下來享受當下的,但這段感情與此同時帶來了刺激、急切的渴望、強烈的驚喜。就算這段感情極容易以失敗告終,還是不能說明它不值得等待,或許在等待的同時你就能找到你內心所期望的感情。」 「這首歌一部分就像是在讀一篇日記,一部分就像是十萬人在同時大喊,那些呼喊的聲音就像是寄託了太多個人情感,被壓得喘不過氣卻又渴望著什麼。」

當我製作這張專輯時,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我要確保這些歌曲聽起來的感覺和我當初的親身感受一樣。這首歌是關於一些戀情的脆弱性與不穩定性。經歷這段感情時,你每天都要思考未來會怎樣,是否能夠有新的進展,是否明天就會無疾而終。這是一種讓你從不會覺得踏實的戀情,會讓你覺得很刺激,同時也會讓你陷入極度的焦慮,還會讓你止不住的猜疑,無窮盡的發問。所以這首歌聽起來就是這種發狂般的焦慮和質疑。但它也強調了,即使一段戀情是易碎(breakable)、脆弱(fragile)和充滿焦慮(Full of anxiety)的,但這不意味著這段戀情是毫無價值(worthwhile)、乏味、(exciting)、凄慘的(beautiful),也不意味它不是我們所嚮往的(all the things that we look for)。

5 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
You were all I wanted / But not like this【TSCN】【中英字幕】Taylor Swift
「這首歌靈感來自一場夢。某天晚上我做了個夢,夢到前男友在站在門口,我跑去開門,問他:』嗨,你怎麼來了』。他一臉像做錯了什麼事兒的表情大叫Stay(留下)!而且是用那種歌劇里的高音吼出來的Stay(留下)。我醒來以後就想說這聲大叫一定要放在歌里,但是又很奇怪。所以就把它放在背景里,結果效果挺不錯的。」

這首歌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我做的一個怪異的夢,而且因為你處於睡眠狀態,你是沒法阻止它的。這個夢大致是這樣的,我想跟一個人說話,一個當時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但在這個夢裡我無法正常說話,而只能唱出高音的"Stay",而且不管我想說的是什麼,最終都只能發出這個聲音。醒來覺得很詭異,然後我決定把這個夢寫成一首歌。最終那聲怪異的"Stay"卻成了整首歌最出彩的部分。

6 Shake It Off
I never miss a beat / I"m lightning on my feet
「很多人就會因為你乾的某些事去發表評論,他們甚至會扭曲事實,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一個大環境,人們總是備受質疑!所以你就應該別去管那些負面輿論,做你該做的讓他們說去吧。」作為《1989》中首支派台單曲,《Shake It Off / 通通甩掉》發行後瞬間將眾人焦點全部拉攏。

這首歌是關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不只是我需要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都要面對。丟臉的感覺都是相同的,一個女孩在學校里聽到關於她的謠傳的感覺,和我在雜貨店結賬時看到關於我的荒唐頭條的感覺是一樣的。而且我覺得處理這種事情的方法是相同的,那就是你要有種自我調侃的態度,不然 你會在怨恨的苦海里無法自拔,糾結著"為什麼大家要這麼對我。" 與其在歌里以受害者的姿態出現,我更想寫首歡快的歌,告訴人們,不管生活跟你開了多大的玩笑,你都可以這樣去面對,並且讓他們想舞動。

這張專輯不是關於男人的,不是一些瑣碎的東西,也不是什麼復仇或者分手。這張專輯是關於我現在的生活。SIO這首歌其實是關於我學到的很重要的一課,那真的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和我對生活的看法。我想讓這首歌成為人們婚禮上的舞曲,當人們聽到第一下鼓聲,就會想要站起來跳舞。我還想通過這首歌,讓遭受痛苦的人們振作起來,如果他們遭受了感情上的傷害,歌詞會治癒他們。因為有人曾經對我說:「當我媽媽去世時,我每天都聽這首歌,逼我自己下床。」還有人對我說:「我在婚宴上醉酒跳完了這首歌。」如果他們忘記了歌詞,他們可以跟著旋律歡樂地舞動;如果他們想要唱出每一個詞,他們也可以變得堅強。

「我會把我的生活分割開——我的選擇,我的行動,我的言語,我的形體,我的風格,我的音樂。」Taylor向滾石透露新單的一些消息,「當你生活完全處於那種被監視的狀態下,你可以選擇被它粉碎,你也可以選擇躲閃那些壓力。當一個問題來了,你知道如何去處理它。我想我處理它的方式就是,將它甩掉(Shake it Off)。」

「拍攝MV很有趣。我每天都迫不及待進行拍攝。我們有做twerking的動作(詳見Miley Cyrus),那個動作很有趣。所有的女孩兒(女伴舞)都來教我動作,但我敢肯定以後再也不會了。我真的挺努力練習的。她們教我她們是怎麼做的,我覺得這個動作有科學定理,她們就像把鞋跟固定在地板上一樣,大腿不動而臀部在扭動。這太神奇了吧。她們前來向我解釋,但這超乎我的能力去明白 - 如何協調好自己的身體。」
對於這支音樂錄影帶的概念,所要展現的就是Taylor並不能掌握狂舞(就是你霉頒獎禮的舞步)和芭蕾。Taylor說:「去搞清楚你自己所處的位置、應該融入哪個版塊兒,這會花很長時間。我把自己放在這樣一種尷尬的處境——伴舞們舞姿都很贊,我享受舞動的樂趣,但心知肚明不能融入。伴舞們都在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而我卻無比尷尬的不擅長跳舞。它所要表現的就是:繼續做好本分的工作,繼續做好自己,繼續探索你應該融入這個世界的哪個版塊兒,最終你會融入進去的。」

同時Taylor也說了自己之前面對非議,當時其實有些失落,"為什麼在他們眼中我永遠都不對?為什麼對我這樣刁難?"但是到了新專輯Shake it off中,心態的變化就是"你猜怎麼著?如果你對真實的我很不滿很憤慨,那我就更要做自己!並且過的比你精彩,所以你的不滿根本算不得什麼!"。" 與其在歌里以受害者的姿態出現,我更想寫首歡快的歌,告訴人們,不管生活跟你開了多大的玩笑,你都可以這樣去面對。

7 I Wish You Would
We"re a crooked love in a straight line down「我是和Jack Antonoff一起合作的這首。有一天我和他去pub喝酒,然後他就拿著手機說『我給你做了一段小樣,裡面的吉他聲絕了!你聽聽看!』我聽完以後大叫"給我給我!這首歌簡直了!"然後第二天他就把小樣發給了我,接著我自己錄了一段給他聽,反響很好。」

在這首歌里我想製造出一種John Hughes的電影畫面。思念交纏的那種,一個人在這裡 想著另一個人。但是卻因為自尊不肯承認,同時,那個人也在想對方,他們互相思念 卻不肯開口。我在生活中就經歷過,所以我想以電影的方式敘述這種狀態,就好像你看到同時進行的兩幕畫面,在歌曲的Bridge部分,你可以看到故事的結局,謎團自然解開,因此正如歌詞我們的愛意直線下降,讓你想要逃離躲藏卻又回心轉意。這是一種很戲劇化的感情,永遠都不在應有的狀態,讓人時刻感到不安。

8 Bad Blood
Band-aids don"t fix bullet holes / You say sorry just for show
TS對於姐妹情誼看得很重,因為當別的女生讓她生氣的時候,她會回擊。新專中最憤怒的一首歌叫「Bad Blood」,這首歌是寫給一位女藝人的(TS沒有透露姓名)。TS說:「有好幾年我都不確定我們是不是朋友。她會在頒獎禮上走到我身邊對我說些話然後揚長而去,我在想『我們是朋友嗎?還是說這是她對我生活最刺耳的侮辱?』。」第二年,另一位女星(the other star)也跨越了TS的底線:「她做了很多很可怕的事,我覺得我們明擺著要撕破臉了。而且與男人無關,是和事業有關。基本上她試著破壞我的演唱會,她僱傭了一堆以前在我手下做事的人。我沒反抗什麼,我很討厭衝突。所以現在我一直在迴避她,很尷尬,我也不喜歡這麼做。」
(註:TS承認這個事件可能有她的個人因素。「但我覺得如果她不是那麼好勝的話,也不會有什麼個人因素。」TS說。)
所以TS用她最常用的方式 - 寫歌來表達情緒。「有時候,歌詞的底線就是你發簡訊給別人所說的話的底線。我也可以一直寫一些尖銳的話,例如『Burn. That would really get her』。我知道人們會十分想搞清楚我說的是誰,因為人們認為掌握了我所有的戀愛情報。但我不會在歌中明確表達這是誰,我寫歌並不是為了給流言蜚語提供素材。我希望人們能在遇到與我類似的在自己生活中被人背叛的情形時用到這些。」
TS對自己從不明確在歌里表達與誰有關感到很自豪,所以這次她也不會明確說。雖然還是可以找到歌詞的隱藏信息,但是她還是盡量使它們足夠隱晦並保持那麼一丟丟的神秘(或者至少模稜兩可似是而非)。她在這點上保持自律——她從不會公開寫她前男友的名字。
TS仍在談論歌曲「Bad Blood」,她想讓人知道這首歌寫的是女性。TS說:「我知道人們會將此理解為撕逼大戰。但我想讓大家知道這與男生無關。你不會想抹黑你的前男友,讓大家覺得你討厭他。我知道這首歌一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會往同一個方向討論。」TS說道「同一個方向」的時候,突然注意到這也是他前男友的樂隊名,她自己都感到難以置信。

「Bad Blood描述的是我最近體會的新的心碎,那人曾是我不顧一切想成為朋友的人,我曾認為她是我的朋友,最終發現她並非朋友,我曾經很欣賞,渴望從其得到肯定的一個人。我很難接受她對我做的卑劣勾當。這首歌也是我第一次站出來為自己說話,因為她總是那個更強勢的一方。我認為為自己站出來說話很重要,如果你只有在歌里有勇氣說出來,你就應該這麼做。」

9 Wildest Dreams
Someday when you leave me / I bet these memories follow you around
「我以前的想法就是像這首歌唱的一樣,把感情想的像童話故事般美好,想著我們會一直一直在一起,一起結婚、生子,成為幸福的一家人。當我們老了,我和你還是牽著手走在公園,夕陽照著我們拖著長長的倒影,落葉被風吹著沙沙作響來給我們伴奏。可是現在,我會很現實,會計算著我們如果仍在一起的話還會有多少時日能帶給我們甜蜜,說不定某一天的某些事會迫使我們分開又或者
外界警告我們在一起帶來的不好後果。」

"Wildest Dreams"展現了我愛情觀的轉變。當你經歷更多,閱歷更豐富,在情感中受挫了幾次後,你會開始更理性的思考事情,不再是一股腦地遇見某人就愛上那麼簡單。不會再想當然認為如果兩人相愛就會天長地久。我不會再那樣(天真地)看待感情了,我現在看待感情的方式更信於命中注定,這意味著當我遇到某人,我們相互吸引後,我首先想的是「如果我們沒有成功,我希望會有一個美好的結束,我希望你會一直記著我的好」。所以這首歌是關於和某人一見鍾情,當我遇見他時的種種心緒。
(若是放在以前,我肯定不會這樣想,如果一段感情無風無浪,我會感到萬般不對勁,而並非覺得是好運降臨。)

10 How You Get the Girl
Broke your heart, I"ll put it back together
「寫這首歌其實是想教男生怎麼吃回頭草。例如分手後,她可能還氣著分手前的最後一次爭吵,你得冷靜一段時間後再慢慢去試著融入她的生活。這種事情可不是說你發條簡訊說』hi,你還好嗎?』就能擺平的事兒!按照歌里的做吧,說不定就能追回來了。」

"How you get the girl"描述的是,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的大多數朋友與同齡人,都會在一段美好感情面前 認為一切理所當然。對此放手 踏足外面的世界,之後才意識到自己希望挽回這段感情。這首歌有點像男生如何挽回前女友的指南。他六個月的放空意味著他需要花同樣的時間去挽回她。這可不是發簡訊問候那麼簡單的,"過的怎麼樣了" "想你了"這些可不管用。你需要做的是歌曲中提到的所有事情。

11 This Love
These hands had to let it go free and this love came back to me
這首歌描寫的是當你真的在乎一個人,知道他們沒有準備好投入感情,你會放手。你不想放開他,卻又不得不那樣做,真的一點都不好受,但在感情中是不可以自私的。你知道這時候兩人並不適合在一起。如果你選擇放手,而那人命中注定會與你一起的話,他們早晚會回來的。歌曲描述的就是那人回來時,我的感覺。
這首歌是我製作專輯期間寫的相當早的歌曲,也是我首次嘗試不同的錄音風格,我希望聽起來能無法忘懷。我用和其他歌曲不同的方式演唱、錄製這首歌。整首歌多聲道重合。這首歌描述的是,當你真的在乎一個人,知道他們沒有做好準備投入感情,你會放手。你不想放開他,卻又不得不那樣做,真的一點都不好受。但我認為,在感情中,你應該無私。你知道這時候兩人並不適合在一起。如果你選擇放手,而那個人命中注定會與你一起的話,他們早晚會回來的。歌曲中描述的就是那人回來時我的感覺。

12 I Know Places
They are the hunters, we are the foxes
「我感覺我在一個十分尷尬的立場,因為周圍無數攝影機對著你,時時刻刻有人監視著你的私生活。各種流言蜚語可能在你一不小心做錯事的時候把你看得遍體鱗傷。所以我想寫下這首歌,等到足夠強大的時候再也沒有人能傷害到你,你再也不會過於擔心頭上的聚光燈。」
我和Ryan一起寫了這首歌,我有一個想法就用鋼琴粗糙得彈唱出來,給他發了我唱副歌和隨口哼主歌的語音備忘錄,他很喜歡,也想製作這首歌,這首歌講的是人們一旦有機會就會毀滅一段感情,也許最好的方式就是如果可以,一開始把戀情保密,因為它太脆弱了。我覺得這首歌還寫出來了要想讓戀情修成正果,必須要秘密行動。

13 Clean
The water filled my lungs I screamed so loud but no one heard a thing

「《Clean》作為專輯的最後一首歌是有很多原因的,但主要是因為它像是對我過去這幾年情感歷程的總結。我感覺我的私人生活真的是被討論、被批評到、被爭論到,令我感到被玷污的地步,他們所討論的並不是我的音樂,令我很傷心的是,我做了一張讓我自豪的唱片,我當時正在世界各地舉辦巡演,場場售罄。可他們仍然只想談我的私人生活。在某一時刻,我感受到了轉變,在這張專輯錄製接近尾聲的時候我才開始感覺到,我的人生回來了,音樂回到了我生活的首位。我以我自己的方式活著,我不再在意別人是怎麼說我的。那時起,我發現人們更少得說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了。這首歌是我崇拜了很久的Imogen Heap一起創作的,當我結束在倫敦的Red巡演後,她向我伸出橄欖枝,如果你想合作,就來找我吧。我開了幾小時的車去她的錄音室,看她工作、製作這首歌的伴奏是最鼓舞人心的經歷。她負責了和音、編輯、創建音軌、演奏樂器,我被她高高的才能和技巧震驚了,所以我們創作了Clean,主要是關於讓自己真正感受痛苦,然後突然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最終挺過來了,體會到美好的另一面。

"我寫歌的靈感都出自於自己的感情生活。這首"Clean"寫的就是我在倫敦的某一天,那天我突然想起我和前任曾經在這個城市裡呆過兩個星期,想到這事的時候我只是希望他現在仍能過得很好...你也知道,這種事情在經歷分手後經常碰到。時間對於剛分手的人來說逝去得太慢了!這種事情無論對精神還是肉體都是巨大折磨,但也只能自己慢慢嘗試消化了。"

「想想,你終於從一段痛苦的感情中抽離了出來,這首歌就像是說服自己,讓自己真真實實感受到這段感情里受到的傷,傾訴後,也許會讓心裡好過些。我知道很多人都經歷過失戀這檔事兒,直面著戀情的逝去比逃避來的更容易些。隨著時間流逝,你能慢慢找回屬於自己的生活。你會發現你找到了生活中新的樂趣,比如說建個群把朋友都拉進來,躺床上聊個一天啊、計劃晚上搞個趴體啊、晚上一起吃個飯啊什麼的...慢慢就不會想起來和他在一起那段時間早安的問候,晚上的好夢。當有一天你在某個城市的某一處想起來你們在這座城的點點滴滴,你也會聳聳肩攤攤手,畢竟都過去了。」

如何評論Taylor Swift的《Clean》? - 知乎用戶的回答

14 Wonderland

Haven"t you heard of what becomes of curious minds?

暫缺 你霉從來沒在各種採訪上介紹過這歌(ノ`Д)ノ

15 You are in Love

And why I spent my whole life trying to put it into words

「這一首是給我好朋友Jack Antonoff和他女朋友Lena Dunham的歌,說不定他們結婚時候就拿去當婚禮主題曲了。」
這首歌是我和Jack一起寫的,很獨特,他先給我發了伴奏音軌,我再填詞,真實反映了他和女朋友(我的好朋友)在我眼中的樣子,這首歌就像我透過窗戶之類的東西旁觀,在歌里講述。這張專輯重心並不在浪漫或者愛情,因為這已經不是我生活的重心,但我的朋友一直都是我生活的很重要部分,看著我的朋友墜入愛河、找到真愛一直以來都是最感人的經歷之一。所以這首歌寫的是當你找到真愛時是什麼樣子,並不是愛情的追逐、你正在經歷的感情或者一時的情感,這是當你找到真愛時的感覺,對我來說,這首歌聽起來就是這樣。

16 New Romantics

The best people in life are free

暫缺 這首即使打單也被無情拋棄_(:з」∠)_

這些東西還不完善 以後慢慢補充修改吧……萬年坑:( 還有評價呢 這只是專輯的誕生過程


挺不錯。作為主流流行專輯,1989沒有大問題,調整心態後(我的意思是「作為路人」)收聽還有亮點。

相比其他同齡Teen Pop Star「步子太大扯到蛋」,Taylor以「碎步小跑前進」的方式轉型,多年後大家回頭一看:嚯!她已經走出那麼遠了!對於這次轉型,除了個別老粉絲喊著「我還是更愛06年的她!」,大家都挺心平氣和,畢竟有前面專輯作鋪墊了。我從Fearless起就將她視為(青少年偶像)流行歌手,所以1989成為一張Pop專輯是順理成章的事。與其老被人用「偽鄉村」黑,乾脆放開手腳大幹一場,而且新專輯幹得不錯。

1989成為了一張融合合成器流行、電子、新浪潮,帶有八十年代復古氣息的…跳舞(?)專輯。以首單Shake it Off為代表的快歌都是重鼓點、快節奏,聽著就能跟著搖頭抖腿。那個抱著吉他邊彈邊唱的小菇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手舞足蹈的…大菇涼。聽著專輯中的一些曲目,我就想:今年高中籃球比賽的啦啦隊背景音樂不缺啦!

專輯的製作人有著名舞曲製作人Max Martin,他製作了水果姐的稜鏡專輯。相比稜鏡又冷又硬的Euro-Pop風格,1989的風格要軟化和溫暖許多。缺點是青少年偶像團體最愛的Dance-Pop的影子就浮現上來(Max Martin為BSB製作過歌曲),尤以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和How You Get the Girl為甚,這對於一直希望擺脫Teen Pop Star標籤的Taylor並非好事。

和Fun.吉他手合作的兩首Out of the Woods和I Wish You Would挺不錯,八十年代復古氣息濃厚,而且終於能聽到吉他了。這兩首的質量能往前排。和Ryan Tedder(為毛他往誰的專輯都要參合一腳?)合作的Welcome to New York和I Know Places表現平平,不知是旋律一般還是製作問題。Ryan Tedder習慣把歌曲一律整成高大上風格,鋪以沉重的鼓點,聽多了頗令人厭煩。好在用Clean收尾,讓專輯有始有終。

作為一張流行專輯,1989很「好聽」,Taylor Swift旋律創作能力使其能撐到第五張專輯,雖然1989缺少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和All Too Well這樣一聽就讓我欲罷不能的歌曲——不過這兩首本非尋常可得——整體質量能維持住。專輯中的一些曲目依然帶有Teen Pop的某些影子,算是一點缺憾。另外也許你從專輯中能聽到Lorde、Katy Perry乃至打雷姐,這可能源於製作人的過度製作,並非Taylor Swift的問題。至於「重複副歌最後一句」(她把「Are we out of the woods yet?」這一句到底念叨了多少遍啊…),很多人都吐槽過,我就不說了。

同樣是滾石四星跳舞專輯,1989比馬老五的V可聽性強不少(啊!滾石我不懂你的心!);同樣是Teen Pop Star出身的第五張專輯,Taylor的明星之路比艾薇兒順暢得多(艾薇兒運氣不好啊唉~~)。轉型問題是很多歌手栽過的坑,Taylor在這一點沒吃虧。我記得她剛出道時,評論視其為Dolly Parton或Joni Mitchell的繼承人,如今Laura Marling佔據了「Joni Mitchell繼承人」的那座山頭,而看Taylor如今的趨勢...難道她想成為麥當娜麥奶奶?她也承認1989的部分靈感來自麥奶奶。每個有點追求的女歌手都希望成為麥奶奶,也許她有這個野心,但是她不說。總之,如果滿分是五星,三到四星是公允的分數(依據你對她本人的好惡上下浮動)。再過個幾年,等我們回頭一看又會發現:嚯!她又走出那麼遠了!這不是很有趣的事嗎?


與Taylor一起出生在1989年,知道這張專輯的名稱時已充滿期待。後知因為版權問題,沒有辦法在各大音樂網站上下載,從朋友那裡拿到了的CD翻錄版,細聽覺得還是極好的。

先比較一下Taylor第一張專輯裡的造型和這一專輯裡的造型

第一張是Tim McGraw那首歌MV截圖,第二張是Blank Space的MV截圖,改變最大的是嘴唇的顏色,以及服裝打扮。Taylor已經不再是穿著牛仔褲,抱著吉他彈唱的小姑娘,而成了一個霸氣十足充滿女人味的女王。

所以走Pop風格,也是大勢所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想想她之前很多歌其實也都是POP風格,但是也很好聽。問及她為何會轉風格時,她的答案是上一張裡面的I knew you were trouble在某pop榜單里停留了許久,她覺得原來自己也是可以做POP的,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呢?

跟從前的專輯相比,寫給確切EX-BF的歌已經減少了許多,除了Out of the Woods和Style是寫給Harry Styles的之外。也許是因為她最近談戀愛不多。(說實話我挺喜歡她寫給前男友的歌的,尤其Back to December)

Taylor說這張專輯取名1989除了因為自己是1989年出生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專輯整體風格要走80年代的復古流行曲風。很明顯她做到了,專輯有很多的歌聽起來都有一種80年代的迪斯科的感覺。

我一直在想這種感覺是如何營造的,除了編曲加入了許多節奏清晰的鼓點之外,還有taylor創作上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歌詞中的單字出現很多,許多都是一個詞一個詞地出現,而不是連貫的整句。

比如:
Shake it off:
The haters gonna hate hate hate hate hate
Shake it off, off off off...
Blank Space
Magic, Madness, Heaven, Sins...
Wonderland
In, in, in, in, in, in Wonderland...


即便有些是整句,也非常注意讓一些詞一字一頓地分開唱,比如:
Welcome to New York
Wel-come to New York, wel-come to New York
Style
We never go out of style, we never go out of style


談談專輯裡的一些歌曲

1. Blank Space,這是我的最愛,自嘲自黑,反而成了最好的反擊。
Cos you know I love the players
And you love the game
……
Got a long list of ex-lovers

They will tell you I"m insane
But I got a blank space baby
And I"ll write your name
……
看了這首歌的MV,對這首歌更是欲罷不能。
【MV】Taylor Swift
-Blank Space-高清MV在線播放

2. Welcome to New York
這是一首很成功的洗腦歌,只要聽過一次,副歌的旋律就記住了,歌詞簡單而且旋律很容易上口。有一天我跟朋友走在路上,突然就哼起了「welcome to New York, It『s been waiting for u...」,突然引發了大合唱。只要聽過的人,都能記住這旋律。

3. Style Out of the Woods
這兩首寫給Harry Styles的歌,都表達了彼此分分合合,不如相忘江湖的情感。這種態度其實與之前的歌曲不太相同。以前的歌曲多半是懷念、控訴、不舍。如今更多的是一種雲淡風輕的態度。兩首歌的旋律聽來也沒有什麼悲傷情緒,唱腔也平淡。
Are we in the clear yet? In the clear yet? Good

4. Shake it off
這是整張專輯最先曝光的歌,表達了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並教會年輕人,在遇到煩惱困擾時應該懂得Shake it off,因為你無法讓每個人都滿意,因為The haters gonna hate hate hate hate...


接下來談談她唱腔的小改變:

在剛放出Shake it off時,我已細心聽過這首歌,無疑,她的唱腔有發生一些細微改變。這首歌里,某些地方有氣音擠壓而出的沙啞聲,這是在以往的歌曲中沒有出現過的,舉例就是以下黑體歌詞:
I stay out too late
Got nothing in my brain
That』s what people say
mmm mmm
……
That』s what people say
mmm mmm
But I keep cruising
Can』t stop, won』t stop moving
It』s like I got this music
In my mind
Saying it』s gonna be alright
Cuz the players gonna play
play play play play
And the haters gonna hate
hate hate hate hate
Baby I』m just gonna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

Heartbreakers gonna break
break break break break
and the Fakers gonna fake
fake fake fake fake
Baby
I』m just gonna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I Shake it off
I Shake it off

I never miss a beat
I』m lightening on my feet
and that』s what they don』t see
mmm mmm
That』s what they don』t see
……

另外很多歌曲里,Taylor也盡量將唱腔變得更加厚實,似乎要去掉其細膩的部分,也許是曲風的原因,比如bad blood,wonderland之類。

總的來說,作為一張POP專輯,無論從創作還是整體視聽感受來說,都樹立了一種風格,即便是編曲不同,一聽,還是能認出是她的歌。

不管她日後走什麼風格,她的創作仍會讓她與一眾藝人區分開來,獨樹一幟。

彩蛋:
Wonderland
聽聽這兩句:
Didn"t they tell us don"t rush into things
Didn"t you flash your green eyes on me

聽來跟Miley Cyrus的Wrecking Ball的開頭是不是差不多?
【MV】Miley Cyrus
-Wrecking Ball-高清MV在線播放


看了以上很多的對於這張專輯的想法 感覺有些憤慨 就專門註冊了個知呼 好能客觀地從一個「黴黑」的角度好好審視一下這張專輯 。
首先關於泰勒出村這個問題 很多人到現在還不忘在評1989的時候加上倆句「泰勒要做流行專輯了 小村姑要出去了 這小嗓子唱pop可以嗎 比得過katy perry嘛」 首先你要知道泰勒什麼時候進的村 有什麼時候偷偷摸摸的出了村(或者換一個角度說:泰勒到底什麼時候就透露出他不想當一個單純的鄉村女歌手?如果你真正認真聽了泰勒從首專到現在的所有歌曲 你當然就會知道這個源頭從fearless就已經形成了 所以出村這個話題在明眼人眼裡 真的連談資都算不上了 人家二專就已經有出村的念頭了 你們還bb這個話題煩不煩) 所以fearless之後到speak now再到最後的red有很多人都發現「艾瑪 咋覺得這泰勒的曲風不太對啊 和Dolly Parton奶奶差之千里 就算和Miranda Lambert這種類似songwriting的村姑也差很多」 也因此很多人宣稱泰勒做的是偽鄉村——但是,這位客官你真就說對了 ,公交她做的就是偽鄉村,如果你說第一張專輯還有一些鄉村根源性的話 那第二張就是小妮子正式擺脫這種根源性的起始(很多人都覺得是個人 男的帶個牛仔帽 女的穿個牛仔靴 拿個班卓琴卜楞幾下就叫鄉村樂了 我覺得我碼的這些東西你不用看了 就是這麼任性) 但是需要注意一點的是 泰勒的songwriting本身就是鄉村根基的一種很證明的表現,所以你說她不是鄉村歌手也是不對的。
曾記得有個在美國上音樂產業專業的大學生在課堂上教授問了他們一個問題 :「 現在的主流歌手中誰為成為一個像bruce springsteen這樣具有美國對外輸出型的rock icon巨星 」(我當然知道他是加拿大人 為了避免有人那國際做文章 我先說出來 而且問題大意是這樣 被我修改了一下 更方便我論述 你要是覺得我故意串改人家問問題的初衷 bite me)當然布蘭妮除了個不瑞妮剪就flop的沒影了 rihanna自己不走心 並且雖然先天條件很好 但是註定與rock icon無緣 頂多一個唱白人歌曲唱的很好的pop queen,katy perry是誰?以上都不是那是誰?當然是我們的公交小霉女泰勒斯威夫特嘍(當時就覺得這個叫獸很有想法 想跑去美國跟人家學做菜呢)
好的 我們來談談為什麼 為什麼Taylor這個公交女會擔上這麼一個大旗呢 因為一種獨特性 在泰勒之前 沒有任何一個人像泰勒一樣 以自己最平滑樸實的songwriting將不同流派整合在一個鄉村的外殼裡(而這也構成了她從始至終跟其他同輩鄉村歌手區分出來的personality,一種同時擁有鄉村月七大姑八大姨小紅小明二嘎子的碎碎念的鄉村根基和普羅大眾的流行性)沒有 你不需要跟我扯Joni Mitchell更不要說什麼Dolly Parton(我很奇怪最高回答里把她倆扯在一起是什麼意思 一個鄉村vocalist 一個songwriter 倆者有什麼繼承不繼承的關係 你說joni我量你有常識 dolly你就太貽笑大方一點了) 有媒體說她是Joni Mitchell的接班人是因為taylor作為現階段主流女歌手中 songwriting(注意這裡不是水平 而是personality 在鄉村中songwriting水平miranda和最近有點冒頭趨勢的kacey都不輸給她)最有希望接近Joni Mitcehll的人 所以在上面還在著重扯泰勒旋律掌控能力強的人都歇歇吧plz。
好了說了這麼多關於泰勒這個藝人本身的問題 我想我還是切回正題 說說1989這張專輯 說這張專輯之前 我還是要先跑題一下 說一下「姨媽紅」這張專輯 滾石以前在評價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想知道一個藝人在樂壇混得怎麼樣,就看看Max Martin給她的歌單是什麼就好」下一句話我就不說了 太mean容易引戰 而從red這張專輯我們可以看出來 Max Martin對於泰勒的精準洞悉 在沒有局限泰勒的songwriting空間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流行性 丟掉了泰勒一貫專輯裡溫暖流暢的原生鄉村系chorus 轉而用冰冷質感的較為細碎的東西替代了他們(但電音的少量應用以及佔據大部分的鄉村器樂也證明了她對這張專輯的風格變化仍然是謹慎的 )Red I knew u were trouble 以及state of grace都能夠很好的展現這一特點(WRNEGBT和Shake it off都是專輯中先行用流行度打開市場的排頭兵 但並不是能窺見其大方向改變的真正曲目 正如i knew u were trouble和out of the woods都是兩張專輯中最好最有野心最能體現他專輯轉型方向的的兩首歌 許多人卻當耳邊風 諷刺)
講到剛才是將我對泰勒這個藝人的音樂發展做一個很不系統很簡略的的總結, 現在說說1989這張專輯吧,其實泰勒這種藝人註定專輯難聽不到哪裡去,songwriting在那裡擺著,水平也沒怎麼浮動過,滾石一輩子4星,RC一輩子A-,一個當下主流歌手保持綜評不低於75用手的數得過來了,插圖太慢,這些圖我就不插了。
所以1989也一樣,雖然風格回歸80年代電子流行,但仍是一張當下不可多得的好流行專輯。但仍然繼承了她一貫的血統,沒有feat過多牛鬼蛇神,沒有過度樹立icon形象,相反整張專輯充滿了對於她負面輿論評價的回應,非常聰明,也非常討喜。
就直接挑專輯裡比較好的幾首歌說,最好的是out of the woods和welcome to new york,而很好笑的事,周圍的人對於這兩首歌的評價也是最兩級的,不喜歡out of the woods的人和覺得welcome to new york很無聊的人也很多,這都很正常。
首先welcome to new york用貫穿整曲的8 0年代的合成器揭開了整個專輯,而合成器chorus也成為了泰勒至今最成功的chorus之一,泰勒的vocal表現沒有什麼可挑的,非常完美,機械感中帶著每個人踏上new york的欣喜感,而最好的一句自然是「Everybody here was someone else before,And you can want who you want,boys boys and girls girls.」詳細的意思我不深說了,大家都懂。
然後out of the woods,很多人不喜歡他是因為他的壓迫感,而這首歌恰恰在於那重複的「r we out of the woods?r we in the clear yet?」那種對於男女感情走入森林的困惑與擔心,那種懸著一顆心的擔驚受怕的情形,他家可以關注一下這首歌中流露的情感(一貫寫ex的歌曲中除了back to december,基本都是懷有比較明顯的負面情緒的),而這首歌將主要的側重點放在了兩人關係的發展上,走出森林,u cry baby i did too,最重要的一句「the monster turns out to be just tree」這句或很明顯的表現出泰勒對於感情的想法比以前那種綠茶怨婦的態度好了很多。
至於其他的歌曲我就不說了,因為沒什麼好說的,在整個合成器80年代的框架下,填充標誌性的songwriting之後的pop和ballad,all too well。
我是想到那就說打哪裡,所以完全在跑題,最多是在對上面一些答案(尤其同意最多的那個)的一些錯誤觀念的糾正,有沒有人看,有沒有人理解,也就這樣了,說出來了就是舒坦啊有木有哈哈哈哈


taylor swift的腦殘粉來答。

先說全專聽完的感覺:驚喜!簡直不能再驚喜!太棒了!
shake it off 放出來的時候,感覺就是三星半的樣子,這首歌寫的時候就是拿來打單用的吧,所以旋律爪耳,但是歌詞顯得口水簡單,但這是pop大部分歌的缺點。

out of woods作為宣傳單第二個放出來,有四星半了!好大氣的編曲,加上歌詞終於不那麼水有了內容,其實是又有了幾分期待的。

然後welcome to New York出來之後,簡直是特別的失望,有的人說這首歌能打三星(好像Billboard給了三星),但個人覺得只有兩星的樣子。個人覺得這首歌都放出來了整張專輯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啊!但是——聽完全專實在太驚喜了,因為這首是全專最爛的歌……

簡單說說剩下未放出來的歌(個人口味):
最愛:Wildest Dreams 這首歌處理的現實與夢幻相結合的感覺,歌詞也恢復了霉女一貫的水準,副歌那幾句:say you"ll remember me , standing in a nice dress staring at the sunset babe ,red lips and rosy cheeks say you"ll see me again ,even just in your wildest dreams .簡直美哭啊!五星推薦。

四星半推薦:
I Know Places (也好愛這首)
Blank Space
Bad Blood
How you get the girl
I Wish You Would
Wonderland (不知為何,我也好愛略詭異的這首)
This Love

四星推薦:
Clean
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
New Romance
Style
You R In Love

——————
最後談談,從一專聽到五專,我幾乎會唱霉女的每一首歌,包括不收錄在專輯中的,想告訴大家的是,我覺得對於霉女來說,是什麼風格真的不重要,因為好音樂是沒有界限的。
她出道的時候,沒有公司相信鄉村音樂會有青少年市場,但是她打開一個那麼大的市場;
現在轉作流行風格的音樂,我想說的是,或許過幾年她會做搖滾呢?那又怎麼樣?只要歌曲上乘大家就會買單。
最難得的是,霉霉一直都不忘初心,那就是一顆追逐音樂和夢想的心,這才是最珍貴的地方。


再見,鄉村, 你好,紐約 WELCOME TO NEW YORK !

今天是10月26日,專輯正式發行應該是27日。但是網路上已經有了 泄密版 ,循環播放了幾遍,相比於上張 RED 四專 的 鄉村混POP 風格,五專 1989 ,霉霉是徹底轉POP了 ,可以用新專的歌曲來形容 ,應該就是 WELCOME TO NEW YORK 了吧從剛開始的 SHAKE IT OFF 和 OUT OT THE WOODS ,還很擔心霉霉對於POP的理解不會就是 一句歌詞重複三四遍吧~~~

至到今天剛聽完整張專輯,只能說 霉霉,你沒讓我失望!等了兩年的五專 ,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當然,也要感謝Max的協助~~~~~~`

專輯的第一首歌是 WELCOME TO NEW YORK !就是大大方方的告訴大家,霉霉我要轉POP了!「 既然要做流行音樂,那我就要做到極致。堅決不拖泥帶水!」 哈哈哈 這應該是霉霉的心裡話吧。。 普通版本的最後一首歌是 CLEAN ,聽完的感受就是 從前奏開始 在經歷了漫長的一段雨季後 的 清晨,迎著陽光 推開窗戶,看到蝴蝶 和 朝陽 開始呼吸新鮮的空氣(當然不是在北京哈),城市慢慢開始蘇醒,美好的一天生活又開始了,生活真美好~~~

我最喜歡的是 STYLE 。 THIS LOVE 。CLEAN 。OUT OF THE WOODS 。HOW YOU GET THE GIRL。ALL YOU HAD TO DO IS STAY


STYLE的風格個人感覺非常適合霉霉 ,帶點復古的味道在裡面。好想開著車弛騁在空無一人的美國西部道路上!很耐聽,一直循環~~~~~~ 嘿嘿嘿 給哈卷寫的


OUT OFTHE WOODS 還是寫給 哈卷的 有種大氣磅礴的感覺 ,中間重複部分也不會覺得乏味。


THIS LOVE 剛開始聽 有點小壓抑 小傷感在裡面。 特別是到 THIS LOVE IS GOOD,THIS LOVE IS BAD,THIS LOVE IS A LIFE BACK FROM THE DEAD


CLEAN 真的很喜歡的一首 很有韻味 RAIN CAME POURING DOWN WHEN I WAS DROWNING,THAT『S WHEN I COULD FINALLY BRENTHE。感覺霉霉真的很喜歡蝴蝶`


ALL YOU HAD TO DO IS STAY 聽完一直在回蕩 STAY STAY STAY 。。。說不上來為什麼會喜歡這首歌 ,有點別樣的小情感在裡面吧


怎麼說呢 從很早就開始喜歡霉霉了 她是走鄉村也好 POP也好 只要是好聽的 用心做的音樂 都會一直支持下去。

明天就是27號了 專輯正式發行的日子 也到了告別 RED 的時候了 。再次感謝 RED 的兩年陪伴 。也恭喜霉霉轉型成功!(不管別人怎麼看,反正霉霉在我眼裡 ,就是轉型成功!撒花~~~)


最後說一句 雖然網上有個泄密版 但是我還是會去買專輯的 嘿嘿 希望大家也支持一下!!

2014年10月26日 於 VENEZIA


腦殘粉覺得太棒了,合乎口味,最神奇的事剛開始不太喜歡的一兩首現在成整專最愛。腦殘粉再加一下,我愛上了甩甩甩,是的我以前挺嫌棄的。。今天覺得好聽!好聽!


非腦殘粉,正在聽,沒仔細聽歌詞,第一印象,跟想像的差不多,完全從村裡搬走了,朗朗上口,沒有硬傷,就像去年的Demi一樣,每首都很好,都比甩甩甩好聽。。。


五星。


從Tim McGraw開始,她的歌也聽了八年。到了今年,聽說兩年一出的新專輯要轉流行了,百感交集。這麼多年來,從一開始的吉他到後來越來越複雜的電音元素,要說聽不出來taylor歌里越來越濃的流行味道,那是騙自己。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始終希望這一天晚點來。

我聽taylor的第一首歌,是fearless。那時候有個和她差不多是唱country的歌手也出道了,叫Carrie Underwood。不巧的是,我聽了她的before he cheats作為第一首歌。我和我同學都覺得,這姑娘身上流行樂味道太濃,加上她當時第一張專輯就簽了某大唱片公司(記不清了),相比之下,taylor簽約的Big Machine Records實在是默默無聞,於是我們不約而同地認為,taylor在那群青春明星里會是與眾不同的一位。

一個小插曲。大約08年的時候,我曾經有幸在某雜誌上讀到過一篇對taylor的介紹,這在當時來說是很意外的了。介紹上大致就是說,這個小姑娘多有潛力云云;但其中有一句話很重要:泰勒和其他明星偶像不同,她身上沒有負面消息,所以當孩子們說喜歡泰勒的時候,家長反而會感到放心。

嗯,大概就是這樣。我記得taylor以前的造型真的很難看。小眼睛,大額頭,齙牙還有嬰兒肥。頭髮像捲毛狗一樣,亂糟糟地披肩上。正巧那時我朋友問我,喜歡聽誰的歌,我就給她看了tears drop on my guitar的mv。看完後她用一種略帶驚異的眼神看著我說,原來你喜歡這種醜醜的女生。後來注意到taylor變漂亮,已經是ours的MV了,中間有大概一年時間沒聽過她。本來只是覺得ours聽起來不錯,結果在YouTube上一搜,發現taylor已經這麼漂亮了,驚喜之外其實還有點我家有女初長成的感覺。

就像taylor二次發育的胸部一樣,聽她歌的人都知道,taylor轉入流行只是遲早的事——事實上,這麼多年來用類似於teenpop的歌霸佔格萊美鄉村獎也有點缺德了——但始終鮮有人說破。為1989造勢的時候,taylor接受採訪說,新專輯會是一張流行專輯。消息出來後,像我一樣聽了這麼多年她的歌的人都不覺得有什麼好失望的,畢竟都是預料之中了,只是心裡有些空空蕩蕩。也是,這麼多年聽下來,習慣了從她歌里找找前男友(們)的存在感,也習慣了那種始終和流行樂壇有一定距離的清新女聲,結果到了新專輯裡,只有blank space裡面那句「And I『ll write your name"能讓我依稀瞥見一點過去的影子。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但寡人的心好痛。


倒是希望她大大方方流行起來,之前那種teen country pop多無趣啊。
這種轉型就類似teen pop偶像的潛規則,霉霉雖然沒有像布蘭妮擦媽麥粒她們那樣脫衣服吐舌頭賣性感,但本質上都是在讓自己變得更entertaining更娛樂,作為觀眾當然是感覺越爽越好。
我已經開始有路人轉粉的趨勢了= =


我給64分,水表拆了。


一個字,魔性!打球的時候聽,戰鬥力翻倍。


正在第一次用我熟悉的800s聽 我可以很確定的說 Style崩的很厲害 之前不是錯覺 但是整個專輯質量還是過硬 畢竟格萊美
P.s.之前把Style塞進懟時之歌的歌單里果然不是我判斷失敗
如果有人想看104繼續寫下去 請私信


作為一個從08年開始關注Taylor的人,很難孤立地評價這一張專輯,只能把它放在Taylor這五張專輯的演變過程中來看。我個人認為,真正喜歡Taylor頭兩張專輯甚至頭三張專輯的人,應該是很難喜歡她這張"first documented, official pop album"的。

首先,1989的首單Shake It Off完全就是一首洗腦歌,從作曲和作詞的路數上來看,前幾張專輯裡基本上找不出一首相似風格的歌來。而這張專輯裡還有好幾首這樣的東西(Welcome to New York, 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等)。洗腦歌是時下的潮流,相同旋律相同歌詞的不斷重複,前期歌曲中的那種意韻很難通過這種形式體現出來;有人說歌曲傳達的是一種積極的"message",倒不如說是在喊口號,難以讓人產生共鳴。反觀前期的鄉村歌曲,每首歌都是一個故事,而且講故事的方式巧妙而婉轉。Taylor在新專輯裡好像不講故事了,或者說,我完全聽不懂她講的新故事了。

其次,編曲上的差異導致伴奏在音樂中的作用大變。頭幾張專輯裡過門是歌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吉他、班卓琴、曼陀林跟Taylor的歌詞一起講故事;1989里的電音只是在伴奏。簡單地說,這就是Nathan Chapman和Shellback的區別。

第三,這張專輯跟她的頭幾張專輯相比,其中包含的人生觀已經完全不同了。前期的歌曲站在一個平凡姑娘的視角看世界,對待生活,去聽Tim McGraw, Outside, You Belong with Me, Fearless,能聽到的是成長中的探求、期待和進取,善意而勇敢地對待外界。這些歌曲時不時能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迴響。現在我從她的新歌里聽不到這些了。我聽到的是一個極為遙遠的大明星帶著精緻的頭腦成功地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上。你可以說這正是她成長的結果,但這種變化通過音樂的方式只給我帶來了不安感,如果這就是「成長」,那麼,「成長」並不美好。

總之,即使不從轉變曲風的角度去看,1989里的Taylor也不再是那個會講故事的Taylor了。

題主問會不會完全脫離鄉村,我覺得應該不會。Taylor唱pop, synthpop其實沒有什麼優勢。即使現在能憑著慣性再火一陣,過不了多長時間可能還是要回歸鄉村,但至少短期內應該很難回頭吧,我相信很大程度上是生活境遇的變化導致她音樂的變化。其實Red已經是大半張pop專輯了;可以把Speak Now當中的Long Live看作是一首總結她前期音樂生涯的里程碑式的歌曲:移高山,斗惡龍,曾經的無名小輩站在了世界之巔。當然這一切都是那個彈著吉他講故事的Taylor辦到的。


在我看來,只要唱的好是什麼流派完全不重要


對於泰勒,個人無感,不討厭,也不喜歡。我喜歡下專輯,然後留下專輯喜歡的歌,好吧,這張1989,我聽了一遍後,一首都沒刪,對於十幾年的我,也奇了。


http://tieba.baidu.com/p/3466026835
貼一個喜歡的樂評


推薦閱讀:

網易雲音樂有哪些值得收藏的歌單?
Eminem 為什麼那麼牛?為什麼被稱為白人說唱的神?他經歷過什麼?
讓專業人士看一支廣告視頻,他們能看到什麼?
如何看待薛之謙參加蒙面唱將猜猜猜?
Hip-Hop 應該是嘻哈還是說唱?

TAG:音樂 | 歐美流行音樂 |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人物) | 音樂評論 | 1989(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