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師範大學缺少什麼?或者說,中國的教師教育缺乏什麼?

從這個問題有感而發: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05245

請看題目,問的不是教師缺乏什麼,而是教師教育缺乏什麼。


作為一個剛從師範大學畢業,剛剛走上中學教師崗位的年輕教師,我想對這個問題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在每個人都質疑大學教育出了什麼問題的時候,有沒有人去想一想,大學教育有問題,我們自己就沒有問題了嗎?
我想,一個正確的態度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這才是主因,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一切從外界找原因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逃避:你會說,是大學裡老師不好,學風不好,導致我沒有學好。 可是,兄弟,你已經20歲了呀。在這個年齡段,你有自己的夢想,有年輕就有希望,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有一群意氣相投的朋友。別怕碰壁,大學多碰幾次壁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這時候犯錯的成本是最小的,你可以學到很多很多東西。
其實大學的限制已經非常之少了,只要你能夠達到及格(甚至很多時候不及格都會幫你調整成及格),它並沒有對你作出太大的限制。你可以逃課,你可以創業,你可以去旅行,你可以和老師亦師亦友,你可以讀一大堆想讀的書,你可以戀愛,你可以交到一群同樣心懷夢想的朋友……而這一切,只要你能成績及格就好。換言之,在完成最基礎的內容之後,你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你想要做好的事情。
中國的師範教育還是比較系統化的。以我而言,我的專業是數學,不折不扣的主科,所學的內容以數學為主線,教育學貫穿其中。在四年的大學裡,我學習了數學專業需要學習的相關內容,包括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拓撲學,近世代數(抽象代數),實變函數,概率統計等數學核心學科,同時還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數學教育論等和數學教育相關的學科。在選修的環節,我們還能選擇諸如有效教學、班主任工作等與工作實踐相關的內容,到了大四,還會有一整個學期的時間參與教育實習,累積教學經驗。我覺得,這樣的條件對於培養一名合格的老師,已經足夠。從師範大學出來的學生,上手快,往往馬上能夠接手教學和班主任的工作。如果全是糟粕的話,那麼我們大家在成長路上遇到的那些好老師們,該如何解釋呢?
拿我自己做個例子吧。我畢業於一所一本師範院校。在大學中,我參與了很多社團活動,自己作為主辦人辦了很多場比賽,參與、承辦了十佳歌手迎新遊園等等校園活動;創過業,認識到做這份事業的艱辛,雖然最終失敗;從大一開始不停穿越行走在祖國的大地上,四年走過了19個省市,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在大學裡閱讀的書籍雜誌累積達到1000本以上,喜歡看什麼就看什麼,根本沒有限制,什麼都看,幾乎是一天一本放在包里看完。我在大學裡交到了幾個很好很好的朋友,有一群很好很好的老師關心我。我還記得有一個輔導員在我犯下一個錯誤的時候幫了我大忙,我還記得有一個教授從大一就十分看重我,關心我,邀我一起參與他的研究。和我我的大學是我特別感恩和懷念的地方,它讓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去偽存真的能力,有和別人交往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它讓我選擇教師這條路,並且一直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我很愛我的工作。每天上午,我6點50到校,晚上7點40離開學校,這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常態。每天在學校的時間超過12小時,但我無怨無悔。我熱愛這個校園,我熱愛我的學生,我工作的雖然辛苦,每天和一百來號孩子們鬥智斗勇,但我很開心很充實。我可以每天放學和孩子們打一會兒籃球,每天和他們講一講幸福是什麼,講一講歷史的故事,告訴他們,孩子們,中國有了你們,明天就更有希望。
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當過了一定的年紀,你沒有辦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時候,幫助別人實現夢想就是最快樂的事情。
當老師的快樂,是我在工作以後才慢慢發現的。當老師真的是一件很開心很幸福的事情,而中國的師範教育,卻沒能有效喚起一個內心熱愛教育的人心中的那份熱忱,以及成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的心。


本人免費師範生一枚,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現就職於本省升學率排名第一的高中(90%+的一本率感受一下)。
首先培養方案上,本科階段我們大一大二基本沒有師範類課程,全是專業課,大三開始每學期約有三門師範類課程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論學科教學微格等等,大四實習半年,後半年做實驗寫論文,工作基本大四寒假前就全簽了。然後是學科碩士計劃,畢業後第二年暑假開始,歷時兩年半,兩個暑假的集中授課和四個學期的遠程教育。
教育質量上,當然過半的課程都很水啦(上過國內大學敢說我們課程都是精品的留下你學校和專業的名稱!),好好的教育心理學變成了讀ppt。。。然後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師範院校還是有幾個大牛的,開一兩門課,這些教學只是給你開了一扇門和給一個火種,你獲得的多寡取決於你自身的探索,但國內甚至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已經紮下根,在教學過程中會有意無意的去踐行它們(你不造那些理論應用起來需要多少精力和腦汁)
生源問題,有知友說大部分都是貧寒子弟,條件優惠使然必然吸引更大比例的貧寒子弟,但比例並沒有很大,更多的是教二代們,很多同學父母有一位或全是教育從業人員;確實很多同學入學時知識面狹窄(大一時候有童鞋搞不清老人與海和海的女兒),但你敢說你沒有幾個這樣的同學?(說敢的憋走我們來聊聊你的專業),但他忽略的一個問題是人是發展的,更何況是在上海在華東師大這個平台上(班裡很多屌絲男生一畢業就找pian了漂亮妹子領了證太毀三觀,我想靜靜),前面已經說過我覺得目前大學本科的存在只能為你打開專業的幾扇門,能往門裡走多遠取決於自己,好在我們還有後續的碩士計劃能帶領我們再走遠一些。不管怎麼樣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已經比大多數同事(大多是985211雙非學校畢業生)先進很多,惟願在實踐中的諸位能堅持踐行和思索。老校長就已經說過我們培養的不是教書匠而是未來的教育家,共勉。
最近正值碩士遠程教育的期末,如果你登陸我們的BBS會發現大家都在討論如何進行學末轉化差異性教學作弊早戀多層次班級活動的策劃各種理論的實踐,我覺得這應該是互聯網上最年輕最熱烈的教育教學討論區了吧!未來的教育的重擔和希望在於我們。
正如有的知友說的這是一個基本失敗的計劃,但再失敗的計劃也有可能會培養優秀的人才,只要你願意並探索方法。
最後吐槽一下薪水,地區差異很大,高的有七八千每月低的有兩三千,但活一樣累,我們早上第一節課七點多,上早讀的科目更早,晚上晚自習到十點,備課到凌晨工作到發燒腸胃炎找學生談話講題到吃不上飯很正常不稀罕。周末常常加班,寒暑假因為各種監考改卷培訓要比學生少一半多。最近剛剛連續工作三周,兩個周末監高考和學校招生。希望在座知友以後到了相關部門能夠想到老師的艱辛。雖然常常吐槽說不幹了去新疆種棗門口賣雞蛋灌餅去但一轉身還是思考明天的課怎麼上。確實也有轉行的,但跟大多數專業比我們本科畢業從事行業的相關度高得令人髮指。
就醬,如果你能看到這兒我敬你是條(女)漢子


簡單噴幾句:
老子拼死拼活考進北師大華師大東師大憑什麼回家去學校拿兩千塊一個月啊?在一線城市刷盤子都不止這個收入吧。要是什麼哈爾濱師大長春師大遼寧師大的進個公立學校樂的屁顛屁顛的,但那些人不都是你們所謂的「沒知識沒見識沒文化」的人么?
你們去問問頂級師範院校的專業排名,坐擁一群頂級教授憑什麼給你們培養中學老師啊?
幾個頂級師範院校首先本身也是頂級大學,學生畢業之後可以輕輕鬆鬆的做諮詢做媒體做廣告進公司進國企進機關,到了三十歲混的差不多點就是每年十萬上下,怎麼樣不比回三線城市公立學校拿每月三四千的死工資強?肯定有人說你不會進一線城市學校么,我了個去你瞧瞧一線城市學校招聘的硬性規定,那TM招的是人么?
缺什麼?很簡單,現在缺的,就是一個讓我們去教書的,比每年十幾萬的薪金收入更大的理由。

=============================================

稍微補一點。

我們工作為了什麼?有人會說理想說自我實現說一大堆有的沒的,但要我說,核心就一條:錢。別的當然也有,而且很重要,但首先請把薪水給足,解決了溫飽奔小康之後再說其它。

簡而言之,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資本套現」。投資也好,自我修養提升也罷,我將它們視為「資本積累」的過程,而工作,就是為了將這些「資本」套現成真金白銀、三室一廳、漂亮老婆和帥氣老公。這個過程有長有短,金融IT之類比較短,傳統工業長些,最長的可能是醫生和學者。舉個例子,三十齣頭的醫生一副屌絲模樣,窮困潦倒的讓人看了都心酸,但並不意味著這群人就是腦殘。程序員二十多歲就能拿月薪一兩萬,醫生二十多歲還在拿五百塊的博士補貼。但程序員過了四十都快被淘汰了,四十歲的大夫剛開始發威,這群人就是超級大後期。到了五十多歲工程師業務水平都開始下滑,五十歲的醫生正如八九點鐘的太陽。七十歲所有行業幾乎都退休在家拿養老保險了,七十歲的醫生還能每天做專家門診,想掛他的號得排一禮拜的隊……學者也差不離,很多老專家路都走不穩,開個會得幾個人扶著過去,之後會議上全程碾壓各種凌虐,思維之敏捷清晰不輸三十多歲的青壯年。人家也在套現,只不過套現的晚了幾年。

但教師比較慘。論退休年齡也是男60女55,論收入待遇簡直凄凄慘慘戚戚,一線城市公立學校資深教師正常收入也就是年薪十幾萬的水平,一個行業,頂級水準的人才收入跟其它行業的起步價差不離,只有兩種情況,要麼是這個行業水平過分低下,要麼是這個行業本身存在體制性問題。

水準低下么?大家的親戚或許有孩子在上中學,你們可以去問問他們的課外補習價格。一線教師小班授課每小時數百至數千元不等,這就是市場給教師的專業技能所開出的價格。按照這個標準,一般教師每周課節數按15節計算(明顯低估,18-20節比較常見,但要考慮學科差異),一線教師周薪就是5000-10000元,取個平均數,35-40歲的教師月薪30K稅前,這個收入在各個行業都不算低吧?

事實上呢?事實上不要說30K,10K稅前都是少數中的少數。這便是我得出的結論:教育行業在體制內幾乎不存在任何可套現專業技能為資本的途徑。這便是目前教育的一大核心問題。我可以課外補習賺錢,我可以走行政賺錢,我可以收紅包,我可以自己做點小生意,但在學校里,我只能拿自己那點工資和績效獎金。想賺多,等著熬資歷吧。

打個比方,現在有一個國家宣布獨立,發行獨立貨幣,但由於這個國家過分落後,而且貿易極端不發達,導致國民手中的貨幣無法以正常手段買到任何東西。每個人手裡都握著很多錢,但什麼都買不到。在這種條件下,只可能有兩種結果:黑市貿易,非法越境。前者就是課外補習,後者就是人才流失。

對於黑市貿易,很簡單,打擊就是了,或者乾脆污名化。你們整天在外面補課,學校里的事情不管,正常的課不好好上,在課上給自己的班打廣告,強迫學生去自己的課外班。事實上教過書的人都知道這難度太大,而且越好的學校越不可能。但誰管呢?家長不樂意,媒體也跟著煽風點火。但最後有「名師補習」的機會,家長還是屁顛屁顛去排隊。市場開動起來,什麼都白搭。

人才流失怎麼辦呢?有個計劃叫做(基本已經宣告失敗的)「免費師範生」政策,至於他的效果,呵呵,呵呵,呵呵。


謝邀。如有觀點上的謬誤、措辭上的不嚴謹,懇請指正。

中國的師範教育缺少的東西很多,不僅僅是跟國外的教育相比,只是對於國內體制與社會現狀就欠缺很多。

身在師範大學,只說說現在的幾所「頂級」211/985師範大學的現狀:

  1. 生源層面:由於教育部免費師範生的制度,使得很多家庭貧困的學生選擇了這條穩妥而免費的道路;
  2. 學校層面:師範大學並沒有準備好成為一所全力為國家輸出師範人才的高校,仍舊停留在過去「師範類綜合院校」的定位上;
  3. 國家層面:國家層的資金調撥並沒有考慮到師範高校針對師範教育的軟硬體升級。

這三個層面都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1. 生源層面我認為是問題最嚴重的,主要有以下方面(聲明:並沒有歧視家庭貧困同學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

    1)一部分家庭貧困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其硬傷就是狹窄的知識面和帶來的視野上狹窄,這對於「傳道授業解惑」大大的不利。——要知道現在的孩子基本上科技發展到哪裡,他們就追隨到哪裡,你要是不備份幾個專業級別的「塑料袋裝逼教程」,你根本就hold不住場面!
    而且,這些學霸們沒有童年,除了上一代教育方式,他們很難想到教育可以快樂而多元化、答案可以不唯一、高中書本八成是錯的——我一點也不想讓我的這些同學們來教育我的孩子!

    2)一部分家庭貧困的學生在經濟上捉襟見肘,使得他們不得不為了家庭的考慮選擇這條道路,實際上對於教書育人神馬的沒愛。

    3)還有一部分人(不論貧富)在學生會投機鑽營,為了能夠被推薦去支教保研或者去省重點等,以期跳出協議的桎梏。——這其實是制度上的不足,也是一部分人並不安心於教育的體現。

  2. 學校層面的問題也很多,不一而足:

    1)有些學校為了應付上面的種種審查改革效果,組織了大量流於形式的活動、講座,不僅缺乏實質性的幫助,而且使得學校喪失了文化氛圍,整個學校人浮於事;

    2)船大難掉頭,很多師範高校早就覺得師範靠教育部那點錢都不夠貪污的,開始搞科研從科技部那邊拿錢,結果現在又要求做師範,科研那邊的那塊肥肉又不捨得割。於是邊應付上面邊看形式,前幾代免費師範生就是犧牲品啊!

    3)少有教授能夠講一堂精彩的課,照本宣科都算是好的,自己都搞不明白的大有人在,研究生來頂課是常事。

  3. 國家層面的問題就是低估了現有師範高校的硬體缺口,以為現有的軟硬體設施足夠了——師範嘛,書、粉筆、黑板足矣!學校嘛,有現成的師範高校,換一下風格就好!缺什麼呢?對口的實踐、實習單位,便捷的多媒體設備,大量的拓展書籍——圖書館越修越大,裡面的課本+課後習題答案佔了多少架?足夠有分量的書籍又有多少?書籍質量差、版本落後是高校圖書館的通病。
  4. 政策面上的問題導致現在免費師範生質量進一步大打折扣——那就是協議定終身,學的好不好沒人關心,只要畢業了,就有工作。於是學風、人文風氣純屬扯淡了……

總的來說,個人認為,師範教育缺乏:1、足夠的硬體平台支持;2、優秀的生源;3、踏實做事的心態;4、足夠的實習經歷;5、良好的教學氛圍。
師範畢業生缺乏:1、寬廣的視野;2、紮實的知識基礎;3、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就不談「愛」了,太虛);4、開放的思想。

——————————————2012.4.29————9:49————update——————

  • 教育制度在慢慢變化,從目前來看義務教育階段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從應試教育中走出的這幾代人差不多也都畢業了或快要畢業了(09級/10級算是應試教育的尾聲),這些人的能力和素質我覺得是不值得信賴的。但是,好處是,他們無法對抗體制,體制在改變,當他們走上教育崗位,會發現學校已經不是他們畢業時那樣了。「要麼改變,要麼淘汰」。
  • 還有個地方需要注意:每年每個學校招聘新老師的數量極其有限,他們這批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對於已經存在的教師隊伍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孩子的未來不完全由他們掌握,只要不恰好是點背到一大半任課老師是這一代就好……

@鄒甜 作為在北師大篤信教師教育存在必要的學渣,我還是想對您的回答寫點東西。希望您能理解。

您的說法是在世界範圍內常見的一種聲音,觀點非常明確:教師只是一個普通職業,和專業毫不答辯。您可以看一下麥肯錫公司2007年的報告,裡面說得很清楚:教師質量是影響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因素。我們必須考慮到教師質量對我們整個教育的影響,我們需要好老師。一般而言,好老師有三種話語(Moore,2000):技藝者、反思實踐者和天生的。顯然,不相信教師教育的人一定會更贊成最後那種吧。如果您看過Darling-Hammond(2006)那本書,其實教師教育對一個未來教師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其實,更主流的觀點是支持教師教育,更強調教師教育的重要性。如今,一個或許已經處於後現代的社會,教育中會出現更複雜的情形和問題,老師的專業技能也正在受到考驗,教師教育是關鍵。

但我不完全反對您的觀點。但是,我們的教師教育是有問題的(但絕不是該從這個地球上消失),因為我們需要考慮情境。我現在身在芬蘭,我們都知道2000年OECD開始做PISA測試以後,芬蘭驚艷了全世界,被稱為教育奇蹟。很多觀點,比如赫爾辛基大學的大牛Niemi教授、撰寫Finnish Lessons的Sahlberg博士,都認為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教師、教師教育。我也去訪談過一些芬蘭教師、師範生,也觀摩了20個小時的中小學課堂。因為他們的基礎教育和我們就存在巨大差異,整個教育系統都存在差異,所以教師教育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不妨從教師專業性角度出發。對於那些我們稱為專業的職業如律師、醫生、工程師等,Hoyle(1995)就指出我們需要從知識技能、自主權、職業倫理三個向度考慮。如果將教師看成專業,那麼也可以這麼考慮。您可以看一下一本叫做Furlong等人寫的Teac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裡面提到這三者之間相互關聯的關係。中國教師更多是在「籠子里跳舞」,是沒有自主權的。芬蘭教師,可以明顯感到這個課堂屬於教師,教師能夠在課堂中實踐不僅是教學技能,更有課程的知識與技能。這是中國教師不具備的。我們現在高考正在改革,我們的新課改旨在對教師賦權增能,可是事實呢?您可以看一下一篇「上海四所小學...」的論文,裡面就提到,或許很多文獻里也提到,新課改的教材提供了更多素材供教師選擇,而專業共同體程度低的學校教師因為考試等壓力會把這些內容全部都上了,導致壓力更大,學生接受的更多,背離了課改初衷。所以,中國教師是沒有自主權的。加上我們的評價體系、監督機制,這就直接關係到他們大學裡學習的知識、技能根本不得施展;而專業倫理,按理說是「服務委託人」即幫助學生成長,也會機械地變成提升學業成績等等。Sachs(2012)在一個會議論文里就提到現在影響專業性的有三個因素:績效文化、問責和標準。顯然,看到這三個詞心裡有種千瘡百孔的感覺。

如果我們拋棄了教師教育,那老師更不具備這些知識,不要說反思實踐的專業精神了,就連「技藝者」的知識和技能都談不上。如果將您的孩子交到這樣的教師手裡,您會放心嗎。事實上,提到教師資格考試改革,我的師父對我的啟發,市場主義和管理主義的影子非常明顯,這樣選拔的教師您會放心嗎。雖然我只是一個碩士生,水平不高,不能看得很大、很深,但是我覺得就像吳康寧教授在教育社會學裡提到的,教育社會學有三個層面:社會系統里的教育,教育的社會性,以及教育對社會的影響。教師教育是教育系統里的一部分,教育又是社會系統的里一部分,它們內部、相互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我們不能因為教師教育在我國存在這些問題就否定它,一旦它消失了,後果在我想來會非常非常嚴重。我沒有見過哪個國家敢徹底取消教師教育,無論如何,它都是一個尚處於傾向於支持教師教育一方的討論之中。

我們的教師教育存在很多問題。記得前年,習大大到了我們學校提到了「四有」好教師,也強調培養好老師任重道遠。我們的社會在發生變化,教育系統在發生變化,教師教育也在發生變化。我雖然不才,雖然我曾經也是理科生(北師大數學),但是我覺得作為教育專業學生還是應該有一種情懷和信念去把她變好而不是否定她。

順便提一下芬蘭的教師教育。這邊一直以「研究為基礎」作為標籤。教師強調學術性,最近看到的文章,在八九十年代甚至有一種去情境化,即師範生學習「教育科學知識」,是一種演繹法的味道。不過現在的研究基礎更是一種貼近「教育現象」(比如Jyv?skyl?大學碩士生課程裡面三門現象學)。教師需要實踐,但也需要知識,在芬蘭構建知識和實踐之間橋樑的是研究。而我們看看國內教師的教育研究,那些課題,說白了很多慘不忍睹。我去小學,很多老師根本不會搜索文獻,這很可怕。只能說,專業化任重道遠,芬蘭和我們的情境大不一樣,我們怎麼汲取是一個大問題。


作為14年華中師大化學系免費師範生畢業的我,現在在重點高中教化學工資一個月2699.55,投入比真的低。除非補課,否則很難生存。


作為師範大學的學生 我覺得最缺少的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多元化 學校時時刻刻把你扣死在教師這個頭銜下 校風的保守導致了很多學生成為了只會死讀書的學霸 由於免費師範生的政策 學校的生源來自全國各地 包括窮困地區 班裡很明顯存在著分裂的趨勢 班級活動也很難辦的豐富有趣 很多時候讓人錯覺自己還在讀高中 可悲的是 如此用功的同學畢業之後回家就業只能拿2k左右的工資 師範大學特別是985的師範大學給自己的定位不能僅僅局限於師範二字 學校的定位影響著學生對自我的定位 它應該和所有大學一樣 有著思想自由 兼容並包的氛圍 更不對的是 把師範生圈在一起 組成一個孟憲承書院 樣樣特立獨行 使師範生交友更局限 對自我發展也是種阻礙 成為老師可能只是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階段 而非整個人生


缺錢


師範大學啥也不缺,有缺的是社會環境。

我是某所考分巨高的師範大學畢業的,平心而論,該開的課程都開了,無論是專業上的還是教學上的,實習時間略短了點,不過條件還是不錯的,去的都是好學校有好老師帶著。問題是能上這學校的人都不傻,我算比較傻的畢業後去了一所很好的中學教書兼管學校信息中心,再後來從學校出來,收入立馬翻了差不多10倍,你感受一下?

如果教書能成為一個人人嚮往的好職業,學校就會提高對新教師的要求,師範生也會更有動力好好學,師範院校也會有更多的資源投入進去。據說當初學校沒能第一輪進211,因為想用綜合性大學申報而不是師範大學申報,也感受一下?


刪。


就像我上學那會,體育課就能隨便被佔用,音樂美術課也能被隨意佔用,自由安排時間的自習課能被隨便佔用,佔用了幹嘛,講題目。因為中國是應試教育,一切的一切就是為了考試。

我的父輩被那個破考試折磨,我被折磨,沒想到我的小孩還要被折磨。可是,我的父輩可以靠那個破考試飛上枝頭變鳳凰,到我已經不行了,到我小孩,那個破考試僅僅是可以讓他理所應當的過4年逍遙日子然後踏入社會一片茫然。
所以,這個題目討論的教育有什麼可以提高的地方,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知識的填鴨能叫教育嗎?教育必須回歸到人身上才能被稱作教育。既然絕大部分學生並不能通過考試決定自己的命運,那幹嘛還要進行這種無聊的填鴨?
是不是應該多跟學生聊聊他們的興趣愛好?是不是應該給所有學生表現自己的舞台?老師是不是應該也多出去走走知道這個社會到底是什麼運作的,而不是僅僅紙上談兵胡亂給學生一些指導。
當然,這一切都是從大局考慮的,我們平民誰也改變不了現狀,就像老師一直告誡我們的一樣,社會就是那樣的,你改變不了它就去適應它。


重新發一遍。
現在國家給老師待遇簡直太低,不少同學現在工資才1000出頭,怎麼活下去,自己的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生源這一塊我不敢怎麼說,因為我是在藝術學院,沒看見窮的家庭,富的倒不少,其他學院我就不清楚了,當然進來混個文憑然後考公務員的情況也是有的,只是非常少數。然後你講的教授科研的事我是不大認同的,因為我在我們學院是沒有見過的,學院的教授大都非常嚴厲而且負責,為了我們的課程從早到晚都在學院給學生解惑,當然其他學院和學校就不清楚了。
其實師範類有很多課程設置是不合理的,我們學了太多的課程,卻很少有專精的方面,學太多,但都不精,以至於開始教課以後為了一個課程經常忙活,甚至自己重頭再學。但是我覺得我們學院有個做的很好的地方就是經常請省市裡面的真*優秀教師來給我們上課評課,每上他們一節課都覺得有莫大的啟發,這是我大學裡面學到的最大財富,很多他們的經驗方法我現在都在用。
然後我想說的就是師範學校裡面的非師專業,對免師類的不友好,難道不是某部分人的妒忌嗎?我想說的是我們學院的事,在開始找工作之前,我們學院不管什麼專業,都非常友好,因為一個學院同一年級也就200+多號人,大家經常一起出去玩一起做活動,其樂融融。直到開始找工作為止,這層關係在某些人的作用下就破滅了。現在找工作並非易事,很多非師的也想當老師就開始參加招聘會,但是有些是專門針對免師招聘,所以他們都失敗了。因此後來各種阻擾免師的入黨事件等等也就發生了。當然學院也有些問題,比如,免師不用交學費但是有書本發,學院就給免師發書,很多非師的交了書本費,卻遲遲發不下來書等等。
我想說,非師的來讀免師,未必會有我們好,我們去讀非師,未必會比你們差,特別是在藝術學院,要考免師你得知道文化分得有多高,當然其他學院不一樣,他們都是差不了多少的。現在只有努力充實自己才是正道,免師未必都是眼觀狹隘的井底之蛙,我們同樣很優秀很努力的,有些家長不要說不把孩子交給免師的老師之類的,以後大部分公立學校年輕老師都是免師的。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的二流師範類學校的人。我覺得我必須要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師範教育缺少什麼?
現在能回答的只有中國師範教育有什麼。
教材,教師,場地。
並且三者都是不入流的——對於我這個二流師範省級重點大學來說。優秀的大學我沒去過,也沒研究過,不說,只說我自己的學校。
教材。
採用的不是本專業相應的主流教材,因為跟省內一個國家重點大學有相關合作,說白了就是肯接受我們學校的研究生這一項目,採用他們教師編的教材,一個會教課的教師未必會寫教材。他的教材只有在他的手裡才能展現出所有功能,而到了普通教師的手裡,就變成了天書。照葫蘆畫出個葫蘆娃。
教師,上段說的那樣,普通的教師面對大家所著就像在看天書一樣,教與我們的內容只是——背與讀,和大量的練習,作為師範生,我們最終也是要走上講台的,可一開始我們就沒有切身體驗到這門學科該如何和學生交流,該如何讓他們感興趣。每天枯燥的專業課程,加上教育心理學,教學論等等看似教育我們如何和學生的交流的課程,到了一些教育者的手中便成了照本宣科,說他們錯了?他們並沒有錯——因為他們沒有懷疑權威的權利——畢竟他們什麼也不是。對於這樣的團體,他們違背了師者最初的本意,授業和解惑,而是從精神上升到了物質,該如何避免大量掛科的同時造成少數不及格,這樣可以拿到學校的獎金以及個別同學的好處費。
以及另一點,大學教育貌似改變了以前高中那種糾纏不休的教育方式,沒有人會管你學習,看似在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方式,實則許多老師就此偽裝逃離工作。
說說我的切身感受,一門專業課頻繁換老師,這對於學生的傷害是巨大的,因為缺少了思維的連貫性,導致一些語言零基礎的人學習方法混亂,沒有自成體系,而且會面對所謂的期末考試,於是教育
先吃飯,回來繼續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二本示範學校。我們院系以培養小學教師為主。在課程設置上,我們的專業自由選擇度小,上課內容陳舊,簡單說,就是可以發揮自主能動性的程度低。但是,我們專業又是全國重點建設專業,我都不知道重點在哪裡。


作為一所師範大學畢業的「反師範教育」者,有必要說兩句。


師範學校的雛形儘管從巴黎高師(1794年10月30日設立,1795年開學)算起,也有兩個多世紀了。而中國的師範大學從京師大學堂(1898年設立,1902年恢復招生)算起,有100多年。新中國成立之後,經過了1952年的院系調整,中國的高等教育開始全盤向蘇聯學習,教會學校被撤銷或被合併,綜合性大學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分科性的理工學院以及單科性的專門學院。這種做法是為了迎合建國初期大力發展工業的需要,其弊病自是不談,專門學院裡面就有了現在意義上的師範大學。


在我看來,師範大學是一種歷史遺留下來的怪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教師作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普通職業,長期以來被人為拔高,甚至需要到專門培養的地步,這看上去實在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按照這種做法,似乎有必要設立北京公交車司機大學、上海美甲店老闆大學、廣州收廢品大學……但事實上並沒有,全中國以一種職業專門設立一類大學的,僅此一家。


那麼看看巴黎高師跟京師大學堂是做什麼的。《巴黎高師史》第25頁有這麼一句話:高師出來干哪一行的都有……甚至有人「心血來潮」當了老師。看到這裡,大概很多人會不理解,事實上巴黎高師在1794年設立時,法蘭西共和國的法令第一條就聲明:在巴黎建立一所師範學校,召集全國各地受過應用科學教育的公民,由師範學校為他們提供各領域最出色的學者傳授教育法……從學科設置來看,它文理兼備,主要包括數學、化學、天文學、地理、文學、哲學、歷史等專業,鼓勵跨學科的研究和通才的培養……想必很多人應該看到,這並非一所「以教師教育」為辦學特色的學校。京師大學堂1898年設立,後經內亂並未招生,1902年恢復招生,速成科設立「仕學館」與「師範館」,前者便是如今的北大,後者便是如今的北師大。當時首先招生的是師範館,目的也的確是為了培養中小學教員(師範館三年卒業;學有成績者,由管學大臣擇其優異者帶領引見。如原系生員者,准作貢生;原系貢生,准作舉人;原系舉人,准作進士。准作進士者,給予准為中學堂教習文憑;准作舉貢者,給予准為小學堂教習文憑。 ),但背後的原因是由於當時中國飽經戰亂且民智未開,需要大量的教師對國民進行現代化的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這也是為何師範館先於仕學館招生且人數是仕學館三倍的原因。


由此看來,至少在建國後出現的,以培養教師為目的、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大學,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如今中國大學生面臨著找工作難的原因,其實很多人都談到過,無非是99年大學盲目擴招與經濟發展未跟上所帶來的矛盾。中國的產業結構目前還處於微笑曲線的底部,需要的是大量的技術人才和一線員工,並非「滿腹經綸經天緯地」的大學生,這裡面就出現矛盾了。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最大問題在於沒有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撇開大學本身的問題不言)。教師作為一種普通職業,完全應該像廚師、護士、汽車修理工等職業一樣,放在職業教育學校來培養,而事實上卻被放在了大學裡面。更何況,中國的職業教育處於十分初級的水平,在社會上的認可度也不高,甚至職業學校成為了中國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最讓人不放心的地方,這一點和職業教育相當發達的德國來比簡直大相徑庭。


就這個問題而言,其實可以這麼回答,一句話,大學本身便不是專門培養教師的地方。所以上面有人回答如今中國的Normal University都是Abnormal的。實際上Normal這個詞也是來自巴黎高師,其本意也與教育無關。


下面談談07年開始的免費師範生政策。這個政策在我校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口水,儘管在我的同儕之中有不少人正是免費師範生,如今也成為了各地的教師,並且都很優秀。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十分不成熟且與現代大學教育抵觸甚至是後退的政策。(據說是某人在飛機上拍腦袋想出來的)


具體不說多了,這個政策在我校的論壇,在同學之間也是飽經爭議。我只舉一個例子,你大學四年下來,對計算機對網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對IT前沿有很敏銳的嗅覺,也在一些大的互聯網公司實習過,甚至開發出了一些優秀的產品。到畢業的時候,對不起,請你去XX中學做一名數學老師,十年。有人大概會說,既然如此,當初為什麼要學數學。且不說此政策在某些省份是唯一的,也就是說要上這所學校,必須成為某類學科的師範生,另外,各位當初填報專業志願,有多少人是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很堅定地認為自己選擇了自己將來要從事的行業的?恐怕大多數人剛剛經歷了高考的洗禮,腦袋都是懵的就填了志願。


當然目前中國各地區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缺乏教師資源,使得國家不得不在教師教育這方面用行政手段來加以扶持,但方法是不對的,國家應當做的,是優化教育資源、提高教師待遇、發展教師職業教育、實現教育公平,而不是在中國的幾所大學開展四不像的免費師範生政策,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在我看來,問題其實是不存在的。不是中國師範大學有什麼問題,不是教師教育出了什麼問題,而是教師教育本就不應當出現在大學裡面。


中國不僅僅是師範大學出了問題,而是中國的高等教育都出了問題。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部分資料來源於《巴黎高師史》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37116/,及http://www.21ccom.net/book/story.php?id=4716】


這是我高中老師,一個剛從某省屬師範院校畢業的姑娘,她的朋友圈可以看出她對教育的何種態度,抱怨工資低,不要用道德來標榜教師,以及無窮無盡的代購。


省屬師範大學教育學學生,學校缺錢是肯定的,因為是省屬。
缺少教師,老師們上課都特別好,但是忙科研忙到不行為了經費啊~職稱啊~
教學內容實用性就不用說了,本專業的問題(O_O),比較偏理論。
各種缺乏實踐,教育見習把大家叫到教室看視頻,沒錯,上課視頻,這尼瑪叫見習!驚恐臉。
最後,上課全是講授,沒辦法,老師少學生多,又窮。
那種別人天天告訴你吃飯要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然後一天給你一個窩窩頭的感覺。
〒_〒
很多問題有錢是可以解決的。


重理輕文。
覺得書就在那裡,自學唄。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又被人怪質量不好


科研能力
心理學知識
道德自律
-
我本科是生物教育師範生,當時這專業設置了生物學幾乎所有學科,但因為課時有限,多半課程開展得並不深入。以至於畢業後沒有去高中當老師而是進了公司的我,發現自己的科研能力真的僅止於高中生物實驗!想要做科研寫論文時,頗費周折,真的是一把辛酸淚。
-
師範生學教育心理學,沒錯,但後來我去考心理諮詢師才知道,那幾乎可以稱作科普。作為一個面對青春期少年的教師,怎麼能不深入熟練的掌握心理學?科普似的學習簡直太遜了!
-
身為榜樣,教師的道德水準和自律性,是每個孩子的鏡子,他們會潛移默化的復刻老師的樣子。


心理學方面的教育。

你的學生只是你的學生,不是你沒能結婚身體不好情緒不好的原因,也不是你的出氣筒。

我有個老師在班裡一個學生惹ta生氣後發動那個學生周圍的同學對那個學生集體冷處理。

嘛,教師教育要教會教師師德,不行的話,至少教會他們怎麼求心理陰影面積。


推薦閱讀:

TAG:中國教育 | 中國社會 | 教師 | 師範 | 華中師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