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劃分自戀和自信?
或者也可以說什麼樣才算自戀?與自信有什麼區別,還有自戀是不是就等於自以為是?
自戀的英文詞narcissism,這個詞來源於Narcissus這個詞,原意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神的名字,直譯為那喀索斯,也是水仙花的意思。傳說那喀索斯是一個美少年,他在水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從此愛上了自己,每天茶飯不思,對著水面欣賞自己的美麗容顏,最終憔悴而死,死後變成了一朵水仙花。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稍微窺見自戀的含義。自戀是一種高度自我關注的狀態(self-focused),高自戀的人的注意力大部分在自我欣賞、自我迷戀身上,而忽略了外在環境和現實的變化,也經常根本不在意其他人的感受,甚至覺得占別人便宜理所當然。而且,在自戀的人沉浸於自戀狀態的時候,自己是完美無缺的,極度美好、帥氣或崇高的。自戀的人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或缺陷,或者看到了也不願意承認,選擇性忽略。
但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高度自戀的人其實也是高度自卑的,自卑和自戀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當遭遇現實挫折,或者一些事情打破了自戀者的自我陶醉時,比如遇到負面評價,其結果往往令自戀者十分痛苦。他們的自尊心不夠穩定,經常無法起到自我調節的作用(而真正自信者的自我調節能力往往很強,後面會談到)。如果取得一些成功,他們會飛得很high,而如果遭遇挫折,又會情緒跌落至谷底,自卑、自責、抑鬱,還經常伴隨有強烈的羞恥情緒,或者暴怒以維護自己脆弱的自尊。所以他們很希望自己「完美」,這樣就無懈可擊了。
這些和自信者形成鮮明對比:自信的人是現實目標導向的(task-focused),而非自我陶醉、自我沉浸。自信的人會設立現實的目標,心懷能實現目標的信念(高自我效能感),通過各種努力去逐步追求目標,並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自我激勵(逐步實現小目標,實現後給自己一點小肯定,小糖豆),並注重他人的感受。自信的人看重的是逐步完善自己,而不是完美無缺,自信的人接納自己的缺點,也願意改善自己。自信者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積累各種現實經驗,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建立在現實牢靠的反饋和努力的基礎上,扎紮實實,而非自戀者「水中花、鏡中月」的幻影。
舉個例子,如果面對別人的意見,或者批評,自戀的人可能會表面上表現的不在乎,或者很生氣,或者如果這個意見戳中他們的痛點的話(他們認為自己有「缺陷的地方」),他們會非常羞恥,引發深藏的自卑和自責,陷入抑鬱。但自信的人會認真考慮別人的意見,如果覺得意見不中肯但別人是善意的話,會對別人心懷感謝,而如果覺得別人說的確實有道理,則會用來更好地幫助完善自己。不論別人的意見對錯,善意與否,並不會激起自信的人很大的情緒反應。
自信的人的自尊心更有「彈性」,既不是過於自負,也不是自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自信的人不至於情緒波動劇烈,即使暫時鬱悶,也會更快恢復,尋找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方法,而不會沉湎於自我,把注意力放在「我不夠好,我不行」這些整體概括的自我描述上。
當然,上面講的自戀是高度自戀者的表現,有點接近自戀型人格障礙。現實生活中,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小自戀的時刻,偶爾因取得些小成就而小小得意,小小陶醉一下,也沒啥問題。只要別過分沉浸於自我幻想,忽略對現實、對他人的客觀認識就好。
我來說一個簡單的:自信的人可以很輕鬆地提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自戀的人不行。
看過的一本心理學書籍中說到:自戀本質上是一種低自尊。實際上,即使自信和自戀差距很大,但是常見的心理測驗中,兩者測出來的結果差不多:
自信和自戀的人都相信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可以掌控生活、都對自己有較高的評價、都對未來有很高的期望。
那麼應該如何區分呢?自信(心理學上比較接近的概念是self-efficacy)和自戀(Narcissism)可以通過如下行為進行區分:
1,情緒波動性
一般來說,自信的人情緒波動性較低,自戀的人情緒波動性較高:
自戀的人遇到一點挫折、誹謗或者批評,往往情緒下降劇烈,挫敗感、焦躁感甚至攻擊性都會提升。同樣,他們遇到一點好事(比如其他人的誇獎),也會表現出莫名的狂喜,情緒上升很明顯。所以自戀的人情緒隨外界因素的波動劇烈。
相反,自信的人不那麼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較少。當遇到挫折、批評時,他們不會過度反應,不會長時間情緒低落。當遇到一點好事,也不會表現出莫名其妙的狂喜和洋洋得意。
2,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可以簡單理解為「跟別人感同身受」的能力,高共情能力的人能夠理解對方「正在體驗什麼樣的感覺(比如憤怒、高興、悲傷)」。
自戀因為是一種過度的「自我關注」,導致自戀的人往往表現為共情能力缺乏,常常無法理解別人的感受、體會。
3,被害妄想
自戀者因為過度沉迷於對自己的良好感覺,往往存在被害妄想傾向—更加傾向於把別人的無意識行為解釋為「有惡意的行為」。比如你進門之後忘記先跟他打招呼,即使你是無意的,他也會惡意推測行為背後的動機—「哼!這小子是不是看不起我?進門都不打招呼!」
相反,自信的人因為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理解這個世界、控制自己的生活」,他們往往很少有被害妄想。在生活中,表現就是這些人非常大度、不拘小節、不那麼在意被人是否給他面子、對事不對人等。
4,攻擊性
因為「被害妄想」的存在,自戀的人往往表現出較高的攻擊性,比如:
一旦他的言論被某人反對,他就會把言論的反對解釋為對他個人的反對,從而壓迫、侮辱當時提出反對意見的人—「你小子懂個P啊,專門針對我,對你有什麼好處!別以為提了個意見就了不起了,在我眼裡你什麼都不是!」
自戀的人無法忍受別人與自己觀點不一致,喜歡攻擊別人,喜歡用攻擊性的肢體語言(比如敲桌子等),喜歡對別人的人格和動機進行侮辱等。
而在這點,自信的人正好相反。他們往往有健康的自尊,因此沒有那麼容易被傷自尊。面對不同的意見,他們能夠虛心聽取,他們不會太厭惡提出反對意見的人。即使與別人不和,他們可能會拒絕合作,但是不太會攻擊別人侮辱別人。
5,自己犯錯後的反應
如果自己犯錯,自戀的人感覺到的是「羞愧、羞恥」,而不是「內疚」。他們對犯錯的感覺是「太丟人了!太沒面子了!這讓我怎麼見人啊!」而不是「我做錯了,沒有履行我的責任,對不起大家。」
這也影響了對錯誤的糾正行為。自戀的人犯錯之後,想到的首先是「遮蓋錯誤」,他們不急於處理錯誤本身,而是先想辦法遮蓋錯誤、推卸責任,即使這樣會加劇錯誤。
但自信的人正好相反,他們因為產生了「內疚感」,首先想到的是承認錯誤並且迅速做出補救措施。
6,對別人的指使
因為缺乏「共情能力」,自戀的人在讓別人做事情時,往往無法意識到對方做這件事的成本。(比如某些領導讓別人無意義地加班,根本沒有意識到對方的成本)
7,對讚揚的依賴
自戀的人非常依賴別人的讚揚和肯定(這是他們獲取自尊的主要方式),為此,他們無差別地喜歡別人的讚揚,甚至沉迷於別人的讚揚。即使他們發現別人的讚揚是虛情假意的,也絲毫不在意。
對於不讚揚、崇拜自己的人,自戀者往往會想辦法「測測他們的忠心」,或者直接對他們表示厭惡。
相比之下,因為相信自己,自信的人不會依賴別人的讚揚。他們收到由衷的讚揚時當然會開心,但是不會對「諂媚」的人產生依賴,甚至會不喜歡「諂媚」的人。
其他表現:
自戀者在所有領域都聲稱自己是專家,不承認自己的不足;自信者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足。
自戀者傾向於誇大自己的成就。
無法建立讓自己滿意的長期關係。
等等……
我想你已經可以區分出來了。哈哈。
作者李靖,微信主頁「李叫獸」,轉載請私信獲取授權。我的農業園區裡面有兩位員工,分別代表了自戀和自信。
第一位員工是小三兒,小三兒是一條狗,是我公司的一號員工。它誠實穩重,忠誠勇敢,吃得少幹活多還不用發工資買三險一金。
它長這樣:
它在眺望遠方:
它主要的任務是晚上放出來值夜班抓偷瓜賊,供我們揉,打滾給我們看,以及協助別的動物處理廚房殘餘物資。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光叫喚不咬人。叫起來驚天動地,但是至今沒有學會咬活人,這為我抓了偷瓜賊的同時,還不會導致什麼後果,是看菜園子的最佳技能組合。
小三兒是本地人,戶籍就在園區旁邊村子裡,家裡有個老娘。老娘也是一隻不純的藏獒,以前傳說很兇猛,現在只知道成天趴著曬太陽,被氂牛踩了尾巴都懶得動彈。小三兒很孝順,我不止一次看見它偷廚房骨頭回家給老娘吃,鑒於我沒給它發工資,就容忍了這種偷竊公司財產的毛病。
小三兒並不是園區唯一一條狗,還有一大群,是給來園區摘菜的小朋友含熊孩子們玩兒的,經常梳毛洗澡,搞得很乾凈而且香噴噴的。
小三兒作為一條工作犬,跟這些妖艷的賤貨完全不一樣,它每天就是被鏈子拴著,趴在窩裡曬太陽睡覺。晚上園區關門歇業,HR就會給它喂一天最後一頓飯,然後解開鏈子讓它上班去。小三兒從不消極怠工,也不卑躬屈膝,總是睜著它那雙三角眼,不卑不亢的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不管是在董事長、我還是普通員工面前,都是驕傲的挺直了胸膛,即使是賣萌打滾,也是出爛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多躺下露出肚皮表示同事之間互相信任而已。
另一個員工叫老張,是個瘦小乾癟的老頭兒。他是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實打實的上過前線,退伍後時運不濟,一直沒有結婚,在家務農。我是通過別的戰友認識這個老兵的,看他一個人在家孤單,而且地也種的不錯,就叫他到我園區工作。
他這人嚴重自戀。
他本人不善言辭,不怎麼說話,一起吃飯都是絕不作聲。當然他本人跟園區一群小姑娘小夥子也有代差。但是可以看出來,他非常的自戀,總認為是自己時運不濟、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事實上他會的兩個技能就是種地和當步兵,我的園區用不上沖山頭、挖戰壕、埋地雷,所以就剩下個種地。
他種地很不錯,安排的事情總是做到很好,比如鋤草,他能拿出當年當兵的標準——草是肯定一根不剩,田埂都給你拍到橫平豎直,跟部隊里內務被標準一樣。他負責的大棚總是最乾淨清爽的,讓人耳目一新。
但是這人毛病也相當不少:幹活慢,能夠負責的大棚太少。別人干倆大棚,他一個都還沒幹完,這裡畢竟不是部隊,講究效率。他還有個很不好的毛病:罵人。
比如說技術員跟他說,今天天氣好氣溫高正是除蚜蟲的時候你今天2到5點必須把所有大棚打一遍葯,完了到5點去一看,一半都沒有打完。
換你你也上火。
技術員就會說,你怎麼還沒打完!
老張這時候就開罵了:打你老木!
技術員說你怎麼罵人?
老張說:罵你老木!
技術員:你神經病啊!
老張:神你老木!
技術員:不看你歲數大信不信我動手了哈?
老張:動你老木!
……
他成功的把技術員、HR、迎賓小妹都氣的渾身哆嗦來找我告狀過:原因就是你不管跟他說啥,都是X你老木。
當然他並沒有X我老木過,不但因為我給他發工資,還因為我也是退役軍人,脾氣也不好惹。我也不好意思辭退他,畢竟是上過戰場的老兵,孤苦伶仃的怎麼也得給碗飯吃。我不得不找他談了一次心。他叫我老排長,因為他侄子當兵的時候我剛好是他侄子排長,他跟著叫。
大概談心的意思就是,他自己覺得自己不只是這點種地的能耐,他起碼應該當個將軍啥的。還有就是這些小姑娘小夥子什麼都不懂,整天唧唧歪歪。
我讓他負責大門口的幾個大棚,給他減了不少量,讓他給我按照軍營標準弄紮實,讓遊客來了耳目一新,心情突然就好起來。
很長一段時間相安無事。
然而,園區最自信的員工和最自戀的員工還是打起來了。那天晚上我在辦公室加班做預算,突然迎賓妹子就上氣不接下氣的跑來叫我:小三兒把老張咬了,老張提著鐵鍬要砍死小三兒。
老張根本不可能砍死小三兒:老張不但歲數大了而且是內地來的人,小三兒可是土生土長正值壯年的一條藏獒,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我也不信小三兒能咬人——這貨你就是把它摁在地上撓都不會咬人的。
原來是這樣:小三兒聽見老張負責的草莓棚里有動靜,衝過去就嗷嗷大叫。老張聞訊跑去看,人毛都沒有一根,當場就來了氣,罵了一句「叫你老木」對著小三兒就是一個大腳。小三兒對於老張問候自己老木倒是不怎麼在意,但是對於工作期間絕對自信下出現情況盡忠職守的行為還挨了一大腳耿耿於懷,沖著大腳就來了一口。
到現在我也沒有搞清楚那天晚上是小三兒過於敏感,還是賊跑得快。我可不敢懷疑小三兒的專業精神和對自己工作的絕對自信——我怕它咬我。
後來我趕緊把老張拉去醫院包紮、打針,老張氣得跟遇到危險的河豚一樣。
現在老張跟小三兒還是在一個園區上班,還是互不搭理。畢竟自信和自戀都沒有啥,放在合適位置上就行。
——————————————————————————————————————————小三兒為什麼叫小三兒:因為它有一雙三角眼。
小三兒平時的神態大概是這樣的:
關於我的農場,請參看我的專欄:圍農夜話 - 知乎專欄
自信是為結果服務的,自戀本身就是結果.
我很聰明,你們都是傻逼,這個是自戀。自戀的顯著表現是自我為中心。
你們很聰明,我也不傻,這個是自信。自信的顯著表現是不怕自己不是中心。
我看了下知友的描述,「照鏡子」「別人是傻逼」「脾氣不好」……細節越來越多,但自信和自戀,以及和其他特質的邊界卻愈發不明了。
大家真沒必要對號入座,日常交往中,自戀和自信更多時候只是一種他人給你貼的「標籤」,當你自我認同的時候,喜歡你的會覺得你很自信,不喜歡你的會覺得你自戀。
真正達到病態自戀的人其實不多,有也早進醫院了。某些時刻小小自戀下並沒有問題,沒必要一棍子打死。
最可怕的不是自戀的人,是通過打壓嘲諷他人獲取自我認同感的人。
是否有平常心,這個應該很關鍵。
自信的人應該很容易接納自己,順境和逆境中,因為潛意識深處懂得人和人真的沒太大本質區別,自己就是平凡的一員,在人際交往中也會發自內心尊重他人,不卑不亢,遇到挫折和打擊不會上綱上線,否定自己,容易爬出來,就事論事。
自戀的人其實是沒安全感缺愛的,ta的源動力是一切為了證明自己特殊比別人強,因此很難顧及周圍人的感受,順境是自戀逆境是自我貶低自我否定,但是這心態在現實面前難以行得通,很少有牛人可以一路強過來,一遇到挫折容易抑鬱不好翻身。
談下什麼是「自戀的社交網路」
關於如何展現與認識自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問題,似乎從人類誕生之初,人們就開始想法設法地回答。Mead(1934)認為自我(Self)產生於社會交往之中,而理解自我本身在追求生命意義的過程中必不可少(Schlegel, Hicks, King, Arndt, 2011)[1]。
什麼是自我呈現?
通常說的自我或自己是誰,涵蓋了一個人個體的、社會的、文化的以及情緒上的體驗(Markus Kitayama, 1991; Russell, 1991)。在線下或面對面的社交中, 個體小心的展示、檢查並管理自我,以此保證交往的自然順暢(Schlenker Wowra, 2003)。Brown將這種自我呈現定義為「為了創造,調整或保持在觀眾前某一特定自我形象而付出的努力」(Brown,2007)[2]。
已有研究發現人們通常在社交時會觀察自己的行為以及他人的反應,並將自己的反應和特點與其他人作比較(Festinger, 1950)。當這樣做時,人們就已經進入到各式各樣的自我呈現中(Elliott, 1982; Schlenker Wowra, 2003)[3]。因為自我呈現的目的是在觀眾心中注入一個自己期望的形象,或者避免不期望的形象,這便涉及到迎合建立在觀眾標準之上的個人公眾形象認知(public persona)(Goffman,1973; Leary, 1996)[4]。
而自我呈現又是多層面的(Harter, 1990, 1998; Harter, Bresnick, Bouchey, Whitesell, 1997; Harter Monsour, 1992),例如為了獲得他人對自己的支持某人可能會展示一個虛假的自我,並會促進這一身份的構建(identity construction) (Harter, 1998; Subrahmanyam Greenfield, 2008)[5]。 再說的具體些,你會對微信聯繫人分組,並且發不同內容到朋友圈時會勾選不同組的人可見嗎?如果是, 那你在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現就是多面的,並且精心構築著不同層面的自我。
在網路中互動與自我呈現早已成為常態。與線下世界的自我呈現不同,社交網路(如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等)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挑戰——藉助社交網路的平台,自我形象可以同時呈現給多層觀眾(Binder, Howes, Sutcliffe, 2009; De Wolf, Willaert, Pierson,2014)[6]。
從Friendster, QQ, 到之後出現的Facebook這些SNS代表了一種向下移動的趨勢,從開放的公共廣播向後來出現的群(groups)移動,在群中人們也可以相互交流。近幾年出現的WhatsApp和微信提供了可以單獨交流的信息服務,並將它們向上擴展到可以自由組建的群,新興平台不斷出現,正在填補私人與公共領域之間的縫隙[7]。
Miller把社交媒體(social media)定義為一種科技,它承擔了可擴展的社會性。在這一定義下他認為社交媒體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掌控感,與早前的交流媒介相比,這種掌控感不僅體現在交流的隱私程度上,也反應在能在多大規模的群體中交流[8]。
真實與漂浮:關於自戀的社交網路
1.真實的自戀
Buffardi, L. E.(2008)等人考察了人們如何在SNS中表達自戀特質,他們發現在外界看來人們在SNS中的自戀行為以及如何刻畫自己,與他們在真實世界或線下生活中並無太大差別。此外,他們的研究顯示,人們在瀏覽SNS頁面時會通過頁面內容來判斷其作者的自戀程度[9]。這一點在社交廣告上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已有社交廣告提供商通過用戶在線行為來為用戶打上不同的人格標籤,自戀標籤是具有顯著的商業參考意義的標籤之一,商家可以通過用戶對自我的喜愛與關注程度,為其推薦適合的產品與服務。
這與早前的兩項研究發現基本一致。通過分析自我報告、訪問者評分和網站內容,Marcus等人以五大人格的維度對個人網站作者的人格做過研究。研究對象是大樣本且抽樣廣泛的網站作者,研究者發現訪問者會運用網站的量化特徵推測作者的人格,而訪問者使用的線索有部分與自我報告中的特質相呼應(Marcus,2006)[10]。
另一項分析美國網站用戶的研究發現基於網站內容訪問者對網頁作者的評分與作者自我報告,以及它和在五因素模型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下熟人給他們的評分相當一致(Vazire Gosling ,2004)[11]。
以上種種試圖說明與論證社交網路上的自戀表現並非虛幻的建構,而是一種實際人格特質的展現,這為商業,尤其是廣告服務提供了新穎而有指導意義的指標與應用方向。
2.漂浮和過度代表的自戀
有研究者對上文的觀點進行了反向的補充,認為自戀的表達在社交網站上是被過度代表的。Buffardi, L. E.等人的另一個發現說明了SNS用戶的人際網路中自戀者占很高比例,這主要是因為自戀者在SNS(Facebook)中的社交圈比非自戀者更廣,所以平均來看每個用戶會遇到一個被自戀者過度代表的社交網路[12]。從這一點講,SNS的世界與真實世界並不完全一樣。
對自戀者而言,進入社交網路並能參與其中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因為SNS可以讓人們掌控自我呈現的方式和內容,例如用戶可以任意塑造一個身份並展示給他人(Vazire Gosling,2004),這既滿足了對關注的渴求,同時促進了淺關係(shallow relationships)等一切與自戀有關的方面。如此一來,使用社交網路是否可以幫助自戀者調節他們膨脹的積極自我認知,或者說互聯網中的社交網路是否會導致低自戀值個體出現自戀傾向?這一領域的研究尚未給出明確的結果[13]。
自戀只是社交網路上自我呈現的一個切入點,五大人格【BFI:神經質/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外傾性(Extraversion),隨和性(Agreeableness),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和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來解析社交網路上自我呈現的秘密。
參考文獻:
[1] -[3] Michikyan, M., Subrahmanyam, K., Dennis, J. (2014). Can you tell who I am? 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and online self-presentation among young adul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3, 179-183.
[4] Marder, B., Joinson, A., Shankar, A., Thirlaway, K. (2016). Strength matters: Self-presentation to the strongest audience rather than 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when faced with multiple audiences in social network sit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1, 56-62.
[5] Michikyan, M., Subrahmanyam, K., Dennis, J. (2014). Can you tell who I am? 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and online self-presentation among young adul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3, 179-183.
[6] Marder, B., Joinson, A., Shankar, A., Thirlaway, K. (2016). Strength matters: Self-presentation to the strongest audience rather than 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when faced with multiple audiences in social network sit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1, 56-62.
[7]-[8] Miller, D.,WHY WE POST, https://www.futurelearn.com/courses/anthropology-social-media
[9] Buffardi, L. E., Campbell, W. K. (2008). Narcissism and social networking web sit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4(10), 1303-1314.
[10]-[11] Marcus, B., Machilek, F., Schütz, A. (2006). Personality in cyberspace: personal Web sites as media for personality expressions and impress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0(6), 1014.
[12]-[13] Buffardi, L. E., Campbell, W. K. (2008). Narcissism and social networking web sit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4(10), 1303-1314.
-----------------------------------------------------------------------
人生而自由,卻不往不在網路之中,
S-Tech力求在網路世界裡與你達成精神共識。
希望成為你精神的棲息地,
在快節奏的生活里為你帶去問候與關懷。
了解更多 互聯網×人文 知識、研究、互動話題,趕緊關注S-Tech工作室-知乎 及 S-Tech的微信公眾號(ID:S-Tech1014)。邂逅S君永遠都不會太晚~~~
其實就是「我真他媽的厲害」和「我可以很厲害」的區別。
自信是會克制,自戀就會放肆
自信:我觀諸君皆傻逼,料諸君觀我亦如是。
自戀:我觀諸君皆傻逼,料諸君觀己亦如是。
【科普】關於自戀【TED】
樓上的回答很好很專業。我個人理解,自信是有針對性、目的性的,更針對事情,而不是自己;而自戀是針對自己的,而不是針對事情的。
比如說,一個人自信,是對自己某種能力自信,或者對自己可以實現某種既定目標自信,因為有目的和針對性,所以很容易起到積極作用,因為前提是他已經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做。承認自己在一些方面是有缺點的,而自己有能力克服這些缺點,有缺點是一方面,而「」努力「作為他的優點是另一面,這兩面自信的人分的很清楚。
而自戀卻很盲目,很籠統,自戀的人就是覺得自己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厲害,受情感影響很嚴重。一個自戀的人不會覺得自己僅僅是在某些方面好的,他會覺得自己這個人是很好的。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分不清。
概括而言,個人見解,自信是有針對性的,有目標的,對事不對人,缺點優點分的很清楚。自戀是盲目的,無目標的,對人不對事,優點和缺點分不清楚。自信的人會同時尊重別人,能看到別人的閃光點。
自戀的人的眼睛裡通常只有自己。不能承認別人的優秀。
很簡單,正面評價叫自信,負面評價叫自戀,這完全可以取決評價人的心情/感覺,對被評價者來說毫無區別。說白了,看人順眼就叫自信,看不爽就叫自戀。在概念上區別這兩個詞也沒什麼意義,因為樓主要知道漢語里的很多評價詞只是為了掩飾評價者非理性地表示立場的說辭,基本沒有邏輯可言,也就無所謂定義了。再舉個例子,當看人觀點不爽的時候常說人「偏激」,那「偏激」的定義是什麼?偏激有什麼不好?往往評價本人也說不上來,因為如果說得出點道理,也就不會用這些空洞而缺乏嚴謹的詞來回表明自己看似公正的喜惡。
自信關注參照物、以及比較結果,自戀只是關注自己、證明自己
自戀的人其實不自信,自信的人其實不自戀。
自戀和自信的差別在於自知之明
之前在論壇上跟老師們討論過自戀與自愛的區別,就摘抄幾個不同老師討論的回復:
「自戀是戀上自己投射的完美客體,自愛愛的是真實的自我。」
「不是程度不同,是質的不同。」
「自戀是無自知的愛,自愛是自知的愛。」
個人來形容一下這個感覺,自戀就像是只看到自己覺得很完美的一部分,沉浸在其中,並且刻意忽視不完美的地方,自戀與自卑就像是一體兩面,走向極端的自我認知和表達方式,自戀的感覺其實內心有個刻意迴避不去觸碰的缺口,以自戀來掩蓋。自信像是自愛的一種健康表達,是對自我的完全無條件接納,了解自身的優點缺點並接納,有點無有恐怖的感覺...
這麼一寫的感覺,童年生活神馬的對人的影響真的很大啊...略跑題感慨下....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用語言傷害孩子?
※為什麼在和比自己優秀的人交往時,會變得怯懦而自卑?
※男生因為不會打球而自卑怎麼辦?
※為什麼心急如焚時間很緊的人反而更願意選擇遊戲?
※你怎麼理解《無間道》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