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青春片才是如今國內需要的?

類似問題:什麼樣的科幻片才是如今國內需要的?


戴錦華曾在她撰寫的教材《電影批評》中對青春片與偶像劇的區別做出過以下闡述

從某種意義上說,青春片和青春偶像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謂青春片的基本特徵,在於表達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諸多的尷尬和匱乏、挫敗和傷痛。可以說是對「無限美好的青春」的神話的顛覆。青春片的主旨,是「青春殘酷物語」,近似於義大利作家莫里亞克的表述,「你以為青春是好事嗎?青春如同化凍中的沼澤。」正如一位日本評論者在討論《情書》時所指出的,花季般美好的青春歲月,大都出自青春逝去之後的懷舊敘述。青春偶像劇則不同,它大都是青春神話的不斷複製再生產。它作為特定的世俗神話的功能,正在於以迷人、純情、間或矯情的白日夢,將年輕的觀眾帶離自己不無尷尬、挫敗的青春體驗,或者成功地以懷舊視野洗凈青春歲月的傷痛。

當然所謂「青春片」與「偶像劇」也不過是某種人為的代稱,若根據我自己粗淺的理解,我們也可將二者更直白地稱作「青春題材的藝術片」和「青春題材的商業片」,前者側重對藝術價值的追求,而後者更偏向對商業價值的考量。


然而弔詭的是,這世上幾乎並不存在純粹意義上的「青春片」,因為它們往往會披著「偶像劇」的外衣出現。即使不考慮其中優美的景象、浪漫的情節有多少迎合觀眾期許的成分,僅從演員這一個方面來觀察,便會發現,百分之九十九的青春片都會選用在我們的真實青春里存在百分之一的美人來擔當男女主角,甚至是各色配角。他們不僅美麗,而且純凈、新鮮,一如每個人記憶深處那自帶聖光的「年少不可得之物」。沒有多少人願意看「醜人」的青春,似乎我們的主人公盡可以墮落,可以怪異,可以平庸,但絕不可以丑。

究其原因,不過是當觀眾置身於影院之中,在他們準備好入戲的一刻,便註定了要在光影幻象中混淆真實與虛構、他人與自我,他們的自我想像也將在銀幕中的理想人物身上得以投射。在拉康的鏡像理論中,人就像是這樣一種鏡戀動物,自我們幼時第一次在鏡前將那個言聽計從的鏡中像指認為自我開始,便展開了對於某種理想自我的終生迷戀。所有的偶像崇拜都來源於此,銀幕如同一面鏡,鏡中的他者——那些極富魅力的電影角色,包括演員本身都承載了觀眾對於理想自我的無限期許。而在這一切期許之中,「天賦的美貌」作為一種最原始、易得且被廣泛認可的資本,其存在本身,就意味著一種不平庸,一種優越感和安全感的直接來源,最後的防線。

如果說對藝術有所追求的「青春片」尚且需要賞心悅目的演員陣容來挽留觀眾不停游移的目光,那麼專門用來為少年少女們製造春夢的偶像劇則更是在「將現實美化」的工作上不遺餘力。所以我們會看到,那些「偶像劇」中光芒四射的男女主角,不僅有著美好的外表,而且往往性格迷人、天賦秉異、家境優渥還出身不凡。即使他們真如自己所聲稱般的平庸,也至少得具備某種無人企及的優秀品質和絕頂好運,使他們能夠享盡繁華也歷經坎坷,而在眾人的羨艷中走向圓滿或悲壯的結局。

這解釋了為什麼對某些華而不實的青春電影熱捧的往往是那些正值青春的少年人,因為他們的需求是最簡單和直白的,他們所急切需要的,正是那層虛華的外表包裝。在那面魔法之鏡里,他們窺得自身所有隱秘的渴望,窺得那如有神助的另一個自己,在這短暫的觀影體驗中,他們瞬間擁有了美貌與財富,才能與勇氣、還有自由,愛情以及一切令人類孜孜以求之物。正如茨威格在他的一部短篇小說中所寫到的

請您相信,對這種年齡的小姑娘來說,她們讀的什麼樣的詩,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真誠的或是虛假的,都完全是一回事。詩只不過是一些容器,不管裡面裝著什麼酒,對她們都毫無區別,因為她們的嘴還沒沾著酒,醉意已經在她們身上發作開了。

在那巨大、未知、誘人又可怕的未來世界面前,躁動不已的年輕人們企圖在光影幻象中抓住的,正是他們內心無處安放的渴望。


青春題材的商業片就這樣通過不斷複製再生產著此類空中樓閣般的青春童話以迎合大眾對於理想自我的渴求,似乎只要對準時下觀眾群體的口味,在劇情、畫面和表演上達到基本的藝術水準,便可輕鬆賺得盆滿缽滿。諸如充斥著荷爾蒙的美式青春片,纏綿悱惻的日韓系純愛片,都已然形成某種固定類型,其中也不乏討喜的佳作。


尤其是某些富有情懷和責任感的創作者,在迎合市場需求製造童話美夢之餘,還能試圖探討一些更廣闊的社會議題,或是滲透進某種具有啟發性和積極意義的價值觀。儘管這種介於商業片和藝術片之間的作品仍然難逃「美化現實」的窠臼,但終歸是把人們對理想自我的追求從那些身外之物提升到了精神層面,或許我們終究都無法像電影主角那樣強大和幸運,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努力朝他/她一點點地接近,懷揣著對於美好事物的希望,更勇敢地生活下去。

其實青春題材的商業片,無論是作為某種爆米花電影,或是某種雞湯電影、催淚彈電影,都固然有其存在和通行的價值,應該說,只要能在合格的工業製作水準之上,在視聽感官上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並且得到普羅大眾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感動,無論其真實與否,媚俗與否,這樣的電影都是無可指摘,且值得被市場歡迎的。

然而遺憾的是,在這批隊伍中,仍然混雜著不少連合格的製作水平都無法達到,基礎的審美需求都無法滿足的殘次品,尤其是近些年在中國大陸肆意橫行的青春懷舊電影,它們偽裝殘酷,偽裝美好,學來卻只是皮毛。即使青少年粉絲們對此不以為意,他們確乎能在任何華麗的爛片中投射自身的渴望,獲取他們所需要的感動與共鳴,然而除此之外,這些電影對於觀眾智識和審美的提升卻毫無裨益。當一部電影完全喪失其藝術價值,而僅僅作為一種慾望的宣洩物存在,那麼至少,它不應該打著青春的旗號,以某種改頭換面的包裝出現在市面上。

至於那些對藝術片愛好者來說更值得玩味和解讀的「青春片」,也即「青春題材的藝術片」,它與「偶像劇」最為本質的差異便是它們對現實所採取的不同態度。商業電影需要迎合觀眾的心理需求,極盡「美化」之能事,因為趨利避害、戀生怕死本是人類天性,而始終致力於探求人生真相的藝術電影卻彷彿是逆向而行,以它或尖銳或溫柔的方式,戳破你那混淆了真實與虛構、以期獲得自我滿足的幻想,因為幻想本身所印證的正是慾望對象的匱乏與缺席——鏡中其實空無一物。

藝術的意義在於,將凝視的目光變為一種了悟:了悟到慾望和匱乏的絕對。藝術並非是分享內心的和諧,而是分享慾望與匱乏,並非爭奪慾望,而是相互維持對幻想的拋棄。

於是這將「無限美好的青春」幻想拋棄了的「青春片」,從某種意義上,大都藏有一個悲劇內核,有關幻滅,有關荒蕪。屬於普羅大眾的真實青春里,沒有唯美純愛,沒有光明坦途,而多得是些瑣瑣碎碎的煩惱、尷尬、甚或難以承受的絕望與痛楚。


我們可以在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作品履歷中清晰地看到這一點:《四月物語》中輕描淡寫的一句「山崎學長春天去東京上學,我悲痛欲絕。」,其後所隱藏的是你我難以想見的漫長煎熬;《花與愛麗絲》那朦朧純美的色調之下,是初涉世事的少女掙扎在妒忌與寬容之間、真誠與謊言之間的人性考驗;《情書》更是宛如一次「悵然回首中的凝視」,離喪之痛與求不得之憾貫穿始終。

至於那些更為殘酷的青春顯影,《燕尾蝶》、《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包括台灣的《牯嶺街少年殺人案》、中國大陸的《頤和園》,儘管充斥著性、暴力與死亡,其實質卻依然是某種身份焦慮的極致放大。因為青春真正的殘酷之處,並不在於創傷,而在於荒蕪,幻想破滅之後的荒蕪。理想與現實真正的矛盾也並不在於理想美好現實殘酷,而在於現實如此匱乏,理想卻空無一物。這不是說,理想是完全無法抵達的,而是說,理想一旦抵達,便會自行銷蝕,因為慾望的無底深淵所指向的,正是人心的匱乏。

自在鏡前將那個幻象指認為自我始,便開啟了對一個理想自我的終生迷戀的年輕人,將如何在陣痛的青春歲月里,在不斷「受錘」的過程中,重新認識有關世界與自我的殘酷真相,直面這一切荒蕪,以及如何尋找新的救贖與出路,才是「青春片」所真正應該思考和探索的深層課題。


日本青春片《聽說桐島要退部》便是這樣一部從青春冗長、乏味、無所事事的另一面揭開其殘酷本質的優秀電影。那些被壓抑的情感,被扼殺的夢想,建立在虛榮之上的友誼,以及等級森嚴的群體劃分,在校園這個微型社會裡,死水之下是無盡的暗潮洶湧。它甚至不需要任何俗套、激烈的戲劇橋段來加深它的衝擊力,因為所有的戲劇性就藏在每一句精準的台詞與每一個微妙的眼神之中。

青春赤裸裸的匱乏與空洞由此一覽無餘,可以說,直面這一青春真相,才是每個人所要經歷的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儀式。當桐島為了維持自我的某種全能想像而不堪重負,當紗奈自負於聰明美貌而洋洋自得,當菊池因恐懼夢想的遙不可及而一再逃避、自我放逐,毫不起眼的映畫部長前田同學卻喃喃自語般地回答說,「我當不了電影導演,但有時候,覺得我們喜歡的電影和現在自己正拍的電影,存在著某種聯繫,然後就……」,然後他笑而不語,內心的篤定與滿足卻早就溢於言表。這是本片導演為我們提供的一種可能的救贖之路——拋棄脫離實際的幻想,行力所能及之事,接納自身的平庸,也相信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價值所在。

另一部日本電影《橫道世之介》與《桐島》所具有的精神內核是殊途同歸的,主人公世之介和《桐島》里的前田一樣,對於生活有著某種單純而虔誠的態度,甚至還要更加的沒心沒肺,似乎他的畢生所求便僅是「與有情人,做快樂事」。世之介從不懷疑自己的平庸,也毫不介意他人的獨特,或許正因為他的世界裡根本「無我」,活著的每一天,處處都是有趣的事物,哪怕突然死去也無甚可惜,反倒使他青春的每一天都熠熠生輝而未曾虛度。世之介的存在如同天使來過人間,只在眾人心中留下或深或淺的記憶,讓他們在回首時能道一聲,「遇到你,還真是賺到了啊。」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前田和世之介的故事為我們面對青春創痛之後的自我重建提供了某種前進的力量和救贖的可能,卻依然只是另一種形態的理想神話。他們身上承載著創作者對理想人格形態的嚮往,即最終達到了慾望與匱乏、自戀與自卑之間的平衡。但這種純粹的平衡狀態是世間罕有,或難以維持的。常言「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們往往要經過長達數十年的創痛、掙扎和自省而不斷向理想的成熟狀態趨近,當然同時也意味著與青春的告別和遠離。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青春,其真正的特質和價值所在,正是它的不完美,不安定,不聰明,在這個因為慾望的無限勃發,而攜帶著虛無幻想去衝撞現實匱乏的過程中,無論是爆發,是毀滅,是抗爭,是徹悟,都因其求真的執著與求生的渴望而具備了高度的審美價值。


人生儘是荒蕪,而幻想永不止息,因為慾望,正是活著的證明。


這正驗證了羅曼羅蘭的那句名言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雖然那些具備高度藝術價值的「青春片」,如果不進行一些巧妙的「偶像劇」包裝的話,往往會因其太過沉悶或尖銳而失去大量票房,但它們卻仍然能使廣大的藝術片愛好者獲得某種精神上的洗禮與震撼。中國大陸盛行的劣質青春片則不同,它們更像是一種對藝術片拙劣的模仿,是披著「青春片」外衣的偶像劇,儘管它們也渲染悲傷,渲染殘酷,卻僅僅是用來東施效顰,顧影自憐。


其實這些電影真正應該被詬病的,還不在於它們屢次重複的墮胎、打架、出國、車禍的橋段,因為我相信對好的編劇和導演來說,其實並不存在完全不值得採用的創作素材。他們真正的問題是,把這一切本來極富戲劇張力的橋段,僅僅當作一種噱頭,一種潮流,一種自憐的工具,並且誘導觀眾和他們一樣,將所有的過錯都推給時間/現實/骯髒的世界,暗下卻為自己優雅的悲傷姿態沾沾自喜。他們自認為的成熟,也僅僅是某種世故,其實質仍未跳出那片幼稚的天空,既沒有認清生活的真相,也沒有學會熱愛生活。


綜上,我們需要的是,有文化的青春片。


《我的少女時代》上映後,一個朋友發微博說:「真的不要約我看青春片,作為一個自懂事起就努力按成人規則過活的人,我實在無法感同身受。」

這讓我想起高三那年,同樣來自台灣的《那些年》大熱,一位女同學在食堂邊嚼菜葉子邊跟我們說,能不能以後發達了拍部紀實的片子啊,就叫「好多年,我們這些沒人追的女孩」。

一轉眼,好多年就過去了。

我的私信里擁堵著很多問題,有的是關於父母離異後不知道跟誰過;有的是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得不到好的教育機會;有的是告訴我說,臉上有很大一塊紅斑,真的很想去做手術除掉;有的乾脆問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是不是該去死。

在大人們判定為「無憂無慮」的年紀,好多人都背著沉重的書包,在夕陽下一點點挪動著步子,不想回家,也不敢去學校。他們不是歌里唱的,飛馳而過的少年。

我也曾經是當中的一個。
回想起來難以置信,我這麼一個人,居然從小學到初中,都被硬塞在奧數班裡。我感覺自己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看著黑板寫滿再被擦掉,擦掉又被寫滿,題目從雞兔同籠,變成了牛在山坡吃草,山坡夠牛吃多少年的草。我最怕小測,因為成績通常都很難看,我記得我考過的人生最低分,16。我爸爸來接我,我們過橋的時候,他問起我分數,我低著頭說了。他站在原地跟我講,一個人一次失敗不可怕,一次次失敗,就會讓人對他絕望了。

我當時是10歲吧,語文課上老師教我們分辨過「絕望」和「失望」這兩個辭彙。我模模糊糊地知道那意思。我大哭起來,爸爸拎著公文包大步地走在前面,我一邊哭一邊追。

我小時候一點也不好看。有一年模範學生評比,班主任推了我上去,我當然很高興,很迅速地寫好演講稿,還對著鏡子練了好幾次。有天教導主任過來,她看了看我,然後說:「這個學生代表的發言,最後是要錄像的。她頭髮太短了。」
班主任心領神會,找了另外一個很甜美的女孩子代替我。但是她懶得給那個學生準備演講稿了,就直接問我說,你能不能把你準備的稿子給她啊?那天晚上我回家,媽媽在陽台晾衣服的時候,我仰起脖子問她:媽我能不能留長頭髮啊?
她盯著我看了會,然後下了結論:「算了吧,短頭髮精神。」
那個女老師後來調職去了某個事業單位,大一寒假吧,她突然在QQ上找我,問我能不能幫她寫個年度工作總結,我還沒回應,她就先發了一堆文件過來「供我參考」。我愣了好久,終於鼓起勇氣回了一行字過去:「不好意思啊老師,我寒假要學車,實在有點不方便呢。」
跟爸媽也說起過這則後續,他們怪我小心眼,說這麼點事情能幫就幫嘛。我假裝聽進去了那樣頻頻點頭,手把碗沿抓得很緊。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蠻幸運的人。資質非常一般,唯一的出彩點可能就是寫作。但是我有時也覺得,那無非是因為少女時代磕磕絆絆,過早學會了體察和退後。

就連我的高中時代,真實狀況也並非描述時的汪洋恣肆,我那時數學很糟糕,爸爸一邊監督我,一邊在來看我的時候給老師塞紅包,想讓他多點耐心。我去辦公室的時候剛好撞見,我很慌忙地躲到門後,不知道該怎麼辦。

幸好後來我長大了。

我擺脫了數學,我五官漸漸長開,我有了自己擅長的東西,我對生活終於有了掌控力。但並不是說,那些昏沉的往事就不存在,沒有,我常會記起,常會在突髮狀況面前,變回那個自卑又自傲的小女孩。

就像我的一個朋友,她去歐洲交換,微博相冊里滿是漂亮風景和食物,可我卻總記得在自修教室的慘白燈光下,她一臉鄭重地跟我說,我爸媽就是因為不懂法律,才會被人騙了那麼多錢,所以我以後肯定要學法律的。

最近非常累。一面做實習、一面準備期末,還要抽出空來寫稿、談合作。剛才從虹橋回來的路上,我看著暮色四合的高速公路,想我可能是今年交大奔波在這條路上次數最多的學生。
也不是不難過的。人在現實崩壞的時候,常常想往回憶里逃。可是來路究竟也是一片荒蕪,無法遮蔭蔽日。退無可退,只能再硬著頭皮往前走。

我真的擁有過少女時代嗎?好像沒有。
我小時候用的筆記本,都是爸媽單位配發的,黑色軟皮公事公辦的本子。我沒有過那種封面五彩斑斕的本子,哪怕現在來看,幼稚得很。

我十歲的時候,一個親戚帶我去商場,問我要買衣服還是芭比娃娃。我說要芭比。那套芭比大概要800塊錢,在當時算很昂貴了。我媽覺得不值,就說買衣服吧。
其實衣服穿了兩年就丟了,那套芭比我惦記很久。
雖然前兩年我去商場看過,覺得芭比好醜。

我好像真的,沒有過粉紅得一塌糊塗的少女時代。我一直都在扮演大人,扮演一個好溝通的、講道理的、盡量不給人添麻煩的小大人。

哪怕我心底常常泛起咕嚕咕嚕的氣泡,說憑什麼。

因為陰雨天,我最近都把衣服曬在空調旁邊,一個同學來找我,驚訝地說:「啊你襪子都好卡通!」
我說對啊對啊。然後得意地給她展示了我的新包,又是毛茸茸又是愛心的,完全是石原里美的風格。

她說你穿衣服還蠻簡潔的,原來內心這麼少女啊。

那一刻我竟然有點熱淚盈眶。有點想搖醒十歲的我,跟她分享這個其實不算褒義的評價,喂,有人說你少女哦。

內心還是想被補償吧。所以我總是喜歡一些,壓根沒什麼用的東西。比如花,比如吃完胖三斤的蛋糕,比如可以抱著睡的玩偶,就是那種,男人會想女人怎麼能俗氣至此的東西。

就像我特別能理解,Angelababy為什麼希望搞一個這麼夢幻的婚禮,夢幻到有點雞皮疙瘩了。十四歲就出道,看人眼色跑江湖,一路在罵聲中成長起來的女明星,總是想抱著一點關乎童話的片段,試圖慰藉曾經沒有被好好愛護的自己。這個執念,三好家庭出來的靠臉就能進北影的黃曉明不一定懂。

但也沒關係。
人生很多遭際,都是只能自己消化、再自行彌補的。對我來說,寫作算是一種自我修繕的方式。我也收到過來自「捷徑」的邀請,被所謂的名流給過私人號碼,說「有事情就找我」,也被人贈予過改頭換面的機會,許諾過「你想做什麼我都能支持你」。我沒有選擇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驕傲,我覺得,我給得起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時間問題。

今年生日我在帛琉。那是個熱帶島嶼,找遍全島也只買到一個紅絲絨蛋糕,沒有蠟燭。但我面前就是非常清澈的海水,我記得自己閉緊眼睛許願說,我想給自己一個遲到的少女時代。我會給自己一個遲到的少女時代。

我會踏過很多山川河流,我會見證很多崛起和荒廢,在那些我曾跌倒和流血的地方,我會建立起一個遊樂場。有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巧克力販賣店、有亮晶晶的摩天輪,有永遠哼著歌的旋轉木馬。

那是少女時代我錯過的遊樂園。是我沒有體會過的輕盈和快意。

雖然它遲了些,但它是你的。你可以拋開那些恐慌和警惕、焦慮和不安了。你可以光著腳在泥地里奔跑,像踩在雲朵上那樣。

或許這才是大多數人的成長故事。我希望有天在院線上看到的,不是打胎打架式的胡作非為,不是青春期狗血遍地,成年後蠅營狗苟的劇情,而是主人公努力補齊缺憾、跟往事和解,最終成長為一個勇敢又柔軟的大人。


青春期會過去,少女心不走。

最後植入個硬廣,歡迎關注一個少女心滿滿的有時也嚴肅的公眾號:明愛暗戀補習社。搜withniyining也可以。這可能也是,我對自己的另一種補償。


【「青春片"十誡】
第一最好不打胎,當時沒錢把房開。
第二最好不車禍,上學放學平安過。
第三最好不爆表,鄰家小妹就挺好。
第四最好不群架,遇見流氓就害怕。
第五最好不滄桑,同學之間很陽光。
第六最好不劈腿,當年頂多親個嘴。
第七最好不開掛,踏踏實實做學霸。
第八最好不買醉,早晚食堂在排隊。
第九最好不出國,頂多國內挪一挪。
最十最好不傷感,平平淡淡也美滿!

青春狗血滿銀屏,部部都是俗劇情。
若問回憶何處有,王后雄與薛金星。


大部分人的青春是這樣的

真的不是這樣的!

更不是這樣!

公眾號:小方說歷史(xfsls1990)


《側耳傾聽》

這部動畫電影根據柊葵的同名漫畫改編,由多次在宮崎駿作品中出任作畫監督的近藤喜文擔任導演,敘述了少男少女互相勉勵並為各自理想而奮鬥的戀愛故事。


在豆瓣短評中,似乎很多人都認為最後的求婚太突然,覺得中學生的小情小愛如此深情,最後還說出求婚的話來怪怪的。可這正是年少的愛戀呀,就像容祖兒唱的《小小》:「小小的人,還不會吻」就已經開始許諾「用泥巴捏一座城,說將來要娶我進門」。


年少時的我們把一切都理想化,幻想著以後的自己要幹什麼,和誰生活在一起……而追求「永遠」也是一種理想。

當時我們不會考慮太多現實,喜歡小提琴,就希望以後能成為專職製作小提琴的工匠;喜歡看故事書,就希望以後能成為一名作家;喜歡上一個人,就希望能一輩子在一起。可能就是因為我們當時年紀太小,經歷太少,對一切都充滿期待,又惴惴不安,所以什麼事情都得做個承諾,安個期限才好,這樣才能切實感覺到,弱小的自己也能迸發力量。

天澤聖司在雨後的天台上說:「為了讓我的名字出現在借書卡上,我看了好多書。」


這句話讓我著實感動。想起初中時,喜歡的男生無意提起,課間大家都在吵吵鬧鬧,就我一個人在座位看書,他覺得我低頭安靜的樣子很美。從此,課間看書便成了一種修行!要忍著不和好朋友嘰嘰喳喳聊八卦,不在走廊間和男生追打,幹什麼都要做出一副歲月靜好的死樣子!最後和那個男生無疾而終,因為他喜歡的不是我,而是希望我能成為的樣子,這讓我不能做自己,每天很累。


現在想起來真的讓人發笑,笑當時純情的自己,也笑當時的做作。不過動畫中的男女主角就幸運得多,他們彼此欣賞,希望成為對方的動力。

片尾聖司載著月島雯想帶她去他的秘密基地看日出,途徑一個很陡的坡,月島雯想要先下來,減輕聖司的負擔,卻被他拒絕了:「我早就決定要這樣載著你......翻山越嶺。」而月島雯也堅決地說「我不要變成你的包袱,我也早就想好了,要在背後支持你。「隨即跳下來,在後面幫著把自行車推上坡。這樣的愛情,如此美好。

關於心有靈犀還想多說一句。戀人們應該都有體會,微信上正在編輯「我好想你呀」,還沒來的及發出去呢,就收到了一條「你在幹什麼」的信息,這種感覺簡直不能用驚喜形容,太美妙了!

聖司提前一天結束見習,想要早點見到阿雯,便在她家樓下徘徊,心裡喊著「阿雯出來,阿雯出來」,結果正巧這時候阿雯睡醒了,打開窗想要透透氣。天吶!這種心靈感應也只有戀人之間才會有吧!

聖司也驚嘆到:「真是奇蹟,我真的見到你了。我想早一點見到你,心裡不斷的叫著你的名字,結果我想不到,居然真的見到你了,我們倆太有默契了!」

美好的愛情才能讓人成長,希望我們都能握住對的人的手,成為better me!

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傳送門:

有哪些電影一定要趁年輕看? - 孔清的回答

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擁有的也是普通人的青春。傳送門裡我推薦了一部小人物傳記電影——《橫道世之介》。

國內青春片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把「青春」妖魔化了吧。太想把自己的青春標榜得不一樣,結果卻是弄巧成拙。殊不知平凡之中自見青春真諦。


要是拍我和基友們的青春,那真是一百集女主都出現不了啊。。。


有沒有真的和我們的青春一模一樣的青春片呢?

有。

有這樣一部青春片,講述的正是我們在高考前的忙碌和焦頭爛額,每天到學校埋頭在試卷里,不知道過了高考之後眼前擺著的其實是模糊不清的未來,不知道高中其實是人生方向最清晰的三年。

可惜。這是一部紀錄片,名字叫《高三》。

如果這部最純粹的講述青春的電影在影院上映了,訴求著青春電影的真實性的我們會花錢去看嗎?

我不相信。非常不相信。

《青春派》上映後我和高中的幾個摯友一起去影院看的,當時想看的電影沒有了場次才看了這部片,料想著應該質量一般。沒想到影片結束燈亮了我卻遲遲不肯走,朋友們很有默契地都沒有催促,我們就站著,靜靜地聽完了《我的天空》。

我不舍地回頭看屏幕跟這部電影告別,似乎也在跟我的高中時代道別。

這部電影被稱作是近年最好的國產青春片之一,是少數打上懷舊青春的招牌而不被人唾罵的青春電影,理由是它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大部分人青春最大的主題——高考。

反觀《小時代》里的主角各個面容精緻、家庭闊綽、智商超群,上了大學高數想考90就考90,出了社會想住豪宅就住豪宅。
我們唾罵,呸,什麼玩意兒,這根本就不是我們的青春。我們的青春,沒有從早到晚的撕逼,沒有絕症的隱忍,沒有人分手後會飄來一句」如果我今天沒有錢你還會愛我嗎「。

可《小時代》票房多高啊,去影院的觀眾有多少是剛邁入社會和即將邁入社會的少男少女?

就連我,今年都去了影院看《小時代4》,看完之後依舊罵罵咧咧,呸,什麼逼玩意兒啊。

這是因為我們有好奇心。
從小到大習慣了hard模式,都想知道那個Easy級別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哪怕只是從郭敬明創造的理想世界裡窺到一眼也罷。

這就是郭敬明的原罪,《小時代》帶來的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遠遠高於生活,卻根本與生活脫節。

還有的其他幾部電影(在這裡不舉例),讓劈腿、打胎、打架、車禍,成為我心中的國產青春片四大元素。

現實中我們的青春有沒有這些?

我們也不敢否認,是啊,我也曾聽說當初某某班級的某個女生退學是因為意外懷孕了,我也曾聽說隔壁班坐最後一排的大個子昨晚上跟一群人干架差點進了醫院,我也曾聽說我們班的那個花花公子這兩天又換了個女朋友,上次的那個小女生在樓梯間哭成了淚人。

這些生活的邊角料,作為下課在走廊和兄弟們的業餘談資,也曾滿足了我對讀書之外的新鮮事物的某種渴求。

如今,我們正走在一條這樣的路,我們津津樂道,我們咒罵,如今現有的一切青春電影都是垃圾,我們大叫,這不是我們的青春!——我們的青春是平凡卻不服輸的奮鬥、是試卷。

我們大喊:我們要真實!

但就這麼一轉過頭呀。

女生們發現,
生活里沒有像《砰然心動》里那樣長得好看的對門鄰居家男孩。
生活里不會像《朱諾》里一樣意外懷孕了在全家支持下休學順利產下孩子跟沒事人似的。
生活里中學時喜歡的那個男孩也只是穿著校服坐在你左邊的左邊的男孩而不是《陽光姐妹淘》里的那個壞男孩,你身邊也沒有一個被毀容的女神朋友。
生活里很想努力改變,但是最後也沒能像《初戀這件小事》里的小水一樣變白變美。
生活里沒有一個長得好看的學霸和浪子回頭的學痞會像《我的少女時代》里一樣同時愛上她們。

男生們發現,
生活里基本不可能遇到《死亡詩社》里叫你及時行樂的良師,從來沒有站在桌子上喊過我追求我想要的生活。
生活里從沒有勇氣像《青春派》里的居然一樣在全班人面前大念泰戈爾,也沒有復讀一年後斬獲名校和愛情雙豐收。
生活里,在中學時暗戀的那個女生的婚禮上,《那些年》里在紅包上寫新婚快樂我的青春、跟新娘目光明亮的四目相對最終只能在你的幻想里。

對么?

你想想,這些廣受好評的電影,又有哪個是我們的真實青春呢?
如果按照和現實的相似程度來作為評判電影好壞的標準,還不都成了一場場虛幻的童話,一碗碗精緻的雞湯?

電影永遠不會是生活,可以無限接近生活,但永遠不可能成為生活。

那我們一開始說的某時代某耳之流和這些青春片相比,同樣的與生活不同,憑什麼後者就好過前者啊?

因為藝術是來自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

墮胎、群架、劈腿、車禍不是不來源於生活,也不是不能出現在電影里。

只是這叫「低於生活」。

單單用這些元素組成的電影,就是一部低級的青春電影。

我們花錢來電影院,不是為了看這些我在走廊聽別人說起都會聳拉著臉說」嘖嘖嘖,他們怎麼這樣「的破事兒。

可偏偏這些電影又喜歡標榜代表一代人的青春生活。

對不起,我們不喜歡被代表,更不喜歡被這樣的電影代表。

我們鍾愛青春題材的電影,是想在感嘆與欣喜中再觸碰年少時的純真的願景。

雖然你沒有好看的鄰家男孩,但電影里告訴你堅信會遇到一個人,待我們如珍寶,至此其他人都是浮雲。

雖然你沒有意外懷孕,但電影里告訴你如果有天遇到困難,家人和朋友會給我們最大的支持。

雖然中學時喜歡的只是穿著校服坐在你左邊的左邊的平庸男孩,可他在下課時拿出MP4給你戴上耳機聽一首美妙的老情歌不是沒有可能。

雖然你最後也沒能變白變美,但電影里告訴你每個女孩子生來美麗也可以活得有個性。

雖然你的生活沒有那麼戲劇那麼中二沒有兩個帥哥一起喜歡你,但電影告訴你生活中是有藏著的真實情感,你要勇敢。

雖然我沒有遇到叫我及時行樂的良師,從來沒有站在桌子上喊過我追求我想要的生活,可我看完電影后依然會帶著那一聲「船長」追求我想要的某種自由,或多,或少。

雖然我從沒勇氣在全班人面前大念泰戈爾,也沒有復讀一年後斬獲名校和愛情雙豐收,可我看完電影后想起當時對心愛的女孩表白時那份謎一樣的自信和高考複習時對未來的展望,也覺得很開懷,並且不後悔。

雖然我知道在中學時暗戀的那個女生的婚禮上,不會吻新郎的橋段上演,也不會和新娘目光明亮的四目相對,但我也確信自己可以祝她幸福快樂。

這,就叫做「高於生活」。

我們的青春不是沒有傷痕、沒有悲傷、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只是我們青春的煩惱和希望根本就和現在大部分國產青春片展現的給我們的方向——
根本就不一樣。

最後提一點,也可能是最致命的一點
我們老說拍電影要拍得有誠意。

這個誠意到底是什麼意思?青春片又怎麼樣才算有誠意?

至少要聚焦青春才配談誠意。

現今這些國產青春電影的焦點甚至根本就不在青春上。

這些國產青春片大多都是青春小說改編,看看這些青春小說作者或編劇,哪個曾真正度過他們筆下的青春?

十五歲的故事偏偏要以三十歲的心態與視角來闡述,
十五歲的花樣少年少女偏偏要用三十歲的演員來演繹。

好笑不好笑哇?

本來就把人生中最純潔的一段青春拍得已經面目全非,還要再套入更不純粹更不真實的成人世界,大幅描寫多年以後相見還是紅著眼,就差問候一句「那年打胎後你的身體現在還好嗎」了。

丟人不丟人吶?

-----
最後打個小廣告,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陳亦飄(或搜 withyipiao)。

不在知乎發的文章都在那,歡迎去找我玩。

祝你有個愉快的夜晚。

http://weixin.qq.com/r/9zksNBDEd00IrVRX92zl (二維碼自動識別)


國內需要的是青春。全民做生意的時代沒有青春。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少女和少婦都喊著要有少女心。

叫什麼?世有青春,然後有青春片。青春片常有,而青春不常有。


從來沒有什麼作品是「國內需要」的,而是什麼作品觸及了「真實而難以被察覺」的存在,事實上從這個角度看這些青春片沒有一部能有一個點是合格的,我看著那些年輕人在屏幕上晃,感覺和看到幾個老人在上面嘮嗑差不多,青春片的表象里透著一股徹底的垂死的氣息。
……
我個人覺得《乒乓》可以算是特別好的青春題材故事,因為內核和青春完全吻合。


《藍色大門》

應該是看過的最純凈的青春電影了,沒有上床沒有打胎沒有劈腿沒有小三。電影里,青澀的陳柏霖和十九歲的桂綸鎂連聽歌踏浪時的牽手都那麼小心翼翼。

夏天是儲存記憶的唯一季節。它封存著校園裡的一切:畢業,開學,濕漉漉的頭髮上飄著香味的長髮姑娘,還有抱著籃球穿著褲衩的少年。

電影里的夏天始於桂綸鎂樹蔭下閉著眼睛的幻想,終於陳柏霖在學校樓梯間刻下的「張士豪到此一游」的畢業宣言。而中間的故事,正如我們每一個人所經歷的那樣,音樂,暗戀,深夜一個人偷偷溜進學校訓練游泳,下午三點在看不到盡頭的街道上和你一起騎著單車。

這個夏天簡直叫人嫉妒。天那麼藍,海那麼清,風那麼柔,年輕的人們那麼漂亮美好,符合我們對青春的一切經驗或者想像。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在一扇藍色大門後戛然而止,我們還沒來得及向那個「游泳隊,吉他社,長得還不錯」就是少女殺手的年代告別,就匆匆換上正裝打上領帶,奔波於公司和地鐵站。

所謂青春,留下的只不過是這幅定格在夏天的畫面而已了。

小士,看著你地花襯衫飄遠,

我在想,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由於你善良、開朗又自在,你應該更帥吧,

於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後,你站在一扇藍色的大門前,

下午三點的陽光,你仍有幾顆青春痘,

你笑著,我跑向你,問你好不好,你點點頭。

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

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

雖然我閉著眼睛 也看不見自己,但是我卻可以看見你


感謝大家抬愛,半年前的回答今天漲這麼多贊,謝謝大家喜歡這個故事。
手機碼,格式不好看見諒。各位也不要執著女主的學校是哪啦,畢竟這不過是故事,有改編,我目的是說明倆城市隔的太遠了彼此也不會有交集了而已。
青春是啥呢?不過是十幾二十歲的時候經歷的那些生活,平淡也好偉大也罷,都是自己的經歷,都是值得回憶的,不是嗎?你說青春有遺憾,那遺憾是什麼呢?有遺憾難道不是正常人的生活都會發生的嗎?我現在才二十齣頭,也還年輕著呢,生活哪有那麼多憂鬱,不過是自己的情緒強加在生活中罷了,開心才是生活第一宗旨,祝大家今後生活愉快!
--------------------------原答案---------------------------
我不知道下面算不算青春片,至少我的青春大概是這樣的。

教室的門口已經掛上了距離高考100天的牌子了,讀書兩年多,也算是快到了盡頭了。

我從來都不是學習的天才,資質平庸,不愛講話,每天上課下課,安靜的做做題,每到月考,我只能感嘆:這他媽我的天賦肯定沒點在學習上。名次遊離在中游,卻也還是一遍遍的刷題,也還是一遍遍的找難題來虐自己,然而並沒有什麼用。

每次被題目虐的時候,都喜歡看看坐在隔了一條走廊的她,一張乾乾淨淨的臉上一雙大大的眼睛,頂著一個妹妹頭,自習做題時而傻笑,天真爛漫的表情,看著格外舒心。她也是為數不多和我說話的朋友,通常也是為我講解題目,因為她在班上的成績永遠在前十。看了看她,倒是心裡踏實不少,整理整理被難題戲耍的情緒,重新提筆,在演草紙上繼續寫公式計算,他媽的,還是不會做。

牌子上的日期一天天減少,已經掛到90了,自習課上,我咬著筆頭,看著這個小滑塊,好牛逼,又是光滑斜坡,又是進入粗糙斜坡,什麼摩擦係數,質量,速度,還他媽有碰撞,看著這些我瞬間想扔了這本習題了。「叮鈴鈴鈴鈴。」一陣鈴聲打斷了我的發獃,媽的,還是有看到物理題就發獃的毛病。

「同學,你老是盯著演草紙看。有什麼好看的啊,難道上面貼了美女的照片嗎?」她走過來湊了湊,跟我說。

「沒,沒,不會做,哎。」

「手別擋著題目了,我來看看。」一邊說她一邊掰我的手。

「咯,你看。」

「唔…這題還很簡單嘛。」說著推開我的手,搶了演草紙邊說邊寫,「你看,先用動量定理算出碰撞後滑塊B的速度,然後根據摩擦係數算加速度,然後…」她繼續解答繼續畫,可是我都沒聽下去,看著她乾淨的臉,也覺得越來越好看了。「就是這樣。」她收手結尾如是說到。

「哦哦,我知道了,我來算算。」拿過她的筆和紙,只得馬馬虎虎的答道。

「嗯,別老發獃,這樣怎麼學習。」

「哎,可是學習真要天賦,我的天賦大約不在這裡。」

「那在哪裡?」

「我也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

「你這個白痴。」

「你才是白痴呢,哼。」

「行行,不跟你扯淡,我去走廊休息會。」

「嗯,我看看這題。」

「好好解題。」說完她揮揮手,拉上她的朋友出門到走廊上。

「她還真好看。」我囁囁說到,然後埋頭繼續做題。

時間還真是走的很快,15天刷刷刷的流逝,看著黑板前的75觸目驚心,而我呢,只不過又刷了好幾套試題,然後拿了一個全班35名的名次,較上次還是有進步的,上次的名次是,36名。端著我這些試卷,我只是覺得,我竭盡全力也就是這樣了吧。

「嘿,怎麼樣啊?」她過來拍拍我的肩膀,依舊笑的那麼燦爛,露出一排排整齊的牙齒。

「比上次有進步。」

「哈哈,這麼厲害啊。」

「對啊,上次36名,這次35名,是不是進步了很多。」我尷尬的笑笑。

「還不如不說,這也算進步。」

「哎。我再努把力。」

「我決定了,我要考到北京去。」

「哇,你的實力肯定可以啊。」

「你呢?」

「我先考上大學再說,在本地讀個隨便的本科吧。」

「這麼隨便,那你好點學習,考上本科。」

「嗯,到北京了記得每次回來帶烤鴨回來。」

「你也就知道吃了,好,肯定。」說完又拍拍我的肩膀,鼓勵的眼神看著我,我都被注視的不好意思了,然後她回到座位上繼續做題了,我繼續看著手上的試卷,和上面那些紅色的分數,嘆了一口氣,媽蛋,要是考不上大學我復讀繼續考。

自此,我開始投入無盡的刷題之中,把所有基礎題刷了三遍,三十遍,三百遍,我知道,壓軸題太難拿分了,基礎題能拿到,本科一定沒問題,數學後面兩題,物理最後一題成了我每次刷題捨棄的對象,不懂的呢,依舊去問那個愛傻笑的她,她依舊傻呵呵的給我解題,然後時而重複她的目標:我要去北京。嗯,我也要去北京。不知道什麼時候我也暗自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我不僅要考上大學,我也要去北京,我也要能自己帶烤鴨回來,給爸媽,給外婆外公,給朋友們吃。於是乎,刷題更努力了。

天晴過,天雨過,天藍過,也黑過,無數日夜,對著檯燈,都有一個傻逼默默刷題,至少每個公式都已經記在心裡,在黑板前的牌子上的數字標為33時,一模已經考完了,看著這次的試卷,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他媽也能有今天,我也能考上500分,我也能考到15名,終於,我理直氣壯的說,我能考上本科了,多日刷題也算有了效果。回頭看看旁邊的她,依舊喜笑顏開,乾淨的臉上笑呵呵的,真好看。

「終於考好了啊你。」她走過來,依舊笑著。

「嗯啊,終於有了大突破,你也不賴嘛。」

「別提,老是原地第十名。」

「哈哈,前十守門員。」

「滾粗,這樣考上北京應該可以了,但是分數不夠高,考不上好學校啊。」

「別急,還沒到最後,還有反擊的機會,北京你一定去得了的。」

「嗯,我繼續加油。」

「哈哈,嗯。」

「哈哈。」她又咧著嘴笑,大大的眼睛眯成了縫,露出尖尖的虎牙,真好看。

一模完了看到我奮鬥的結果,跟打了雞血似的,繼續刷基礎題,保持這個競技狀態,我要去北京,我要去北京上大學。頭綁紅帶,寫上奮鬥二字,咬著筆頭,繼續寫寫寫。一個個三角函數,一個個化學平衡,一個個有絲分裂,計算各種結果,都可以得到了滿意的答案,留下的難題,還是與她分享,她也樂於為我解決這些難題。於是二模,三模,她依舊十名,我已經二十名,每次考完,我們相視一笑,然後繼續埋頭,抽出已經寫完的水性筆芯,換上一支,繼續寫題,在題海中繼續戰鬥。

數字赫然跳到了6,然而我們也得收拾傢伙回家休息,等到6月8號那天,開始一場人生的比賽,一場我絕對不能輸的比賽。

「喂。」她拍了拍正在收書的我,嚇我一跳。

「怎麼了?」

「明天我們去拜下神仙吧。」

「啊?你還信這個啊。」

「唔。」

「明天中午1點,吃完飯學校門口等我。」

「嘿嘿,好嘞。」她又笑著走開了。

「笑起來還真好看。」我搖了搖頭。

收完厚厚的書,老爹也來給我當搬運工,把我畢生修鍊的武學秘籍都運回家裡,累的半死不活,第一次覺得,我高中三年學的東西,還真不少。吃過晚飯,關上房門,已經放棄了所有題目,把公式一個個重新撿起來複習再複習,夏天已經來了,窗外的知了已經開始鳴叫,背累了,走去陽台,看著高掛在天上的一輪明月,和聽著樓下那些奶奶們練劍用的音樂,也彷彿從小到大,都是這樣過來的,轉眼自己就這樣在世上過了18年,而這麼多年的讀書結果,也就是6月8號那一場決鬥。我搖了搖頭,拿著化學,繼續翻著書,看著每一個定理和化學方程式,心中堅定了四個字:北京,大學。

翌日,吃過午飯,早早到了校門口,到了一點她也如約而來,打了招呼,可是她沒有笑了,我也沒問什麼,上了公交,去往廟中。一路上她不說話,直直的望著窗外。

「怎麼了,一句話不說?」

「不知道,心裡不安,害怕考砸了。」

「前十守門員還能考砸啊。哈哈哈。」說完我哈哈大笑起來。

「萬一我考砸了呢?萬一我就考不到北京了呢?我想去人大讀外語啊,可是我現在每次的考試都只是剛剛夠分數,怎麼辦?」

「額。」我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也望向另外一邊窗外,兩人一言不發,直到下車。

「到了,獃子。」我叫醒發獃的她。她咧咧嘴,起身下車,順帶說一句,「你才是獃子。」

去到廟裡,裡面挺冷清的,沒有一個人,一尊尊大佛立在廟中,有的咧嘴大笑,有的嚴肅怒斥狀,凝重嚴肅的氣氛讓人不敢言語。她一言不發,閉眼,開始祈禱,嘴裡好像在默念什麼,然後起身準備走向下一尊佛像。

「嘿,在祈禱啥呢。」我冷不丁的去問。

「不告訴你,這是秘密。」

「哦。」我也只得無趣的走開,喃喃道,「小氣鬼。」

「你在說什麼?」突然她轉過身,面帶嚴肅的看著我。

「啊!沒,您繼續。」我突然客氣到感覺是個陌生人。

她默默的在每一尊佛像在佇立,祈禱,囁嚅些什麼,我也跟著祈禱,不過,我的每一個都是,我一定要去北京讀大學。也就這樣,我們拜訪了每一位神仙和佛像,但願他們在天上能保佑我們,能順利度過高考這個難關。

「嗯,我們一定能考好的。」臨下車,我擺出一副必勝的表情,對她說。

「嗯,一定。」她終於露出了笑容,嘴角上揚,乾淨的臉上長出了一兩顆小痘痘,不過依舊還是好看。

「高考完見。」我揮了揮手,目送公交遠去。

回到家中,打開書本,繼續背物理公式,化學方程式和生物的每個細胞的作用,基礎題一定不能丟太多分,我堅定地決定著。

高考如約而至,再入校門時感覺,整個校園嚴肅地不敢說話,天氣也似乎響應高考,黑壓壓的雲飄在上空,壓著水泥鋪滿的路。我背著包,裡面只有一個筆袋和一些尺子,可是沉重地喘不過氣來。找到自己地考場,周圍都是陌生地來自各個學校地學生,看著他們緊張地樣子,好像也舒緩了一些,於是我閉目養神,回憶著各種詩詞歌賦,試圖把所有優美地詞語印在腦海里,然後等語文試卷下來時,飛快地作答,不帶一絲猶豫。

高考就是這樣的考試,傾盡畢生所學,為了打贏這場戰鬥,而我,只需要把自己不會漏掉的基礎分數完全拿到,也就能完成我的願望,我努力將自己至於模擬考試的心境之中,每道題認真演算,背著各種自己所記得的公式,詩詞,英文句型,不讓任何簡單的題目從手中溜走。兩天也就這麼過來了,而也就在考完的那個下午,在我們如釋重負的時候,上天也如釋重負,來了一場說下就下的傾盆大雨,於是,我們都成了落湯雞,卻也都相聚在了班級的散夥飯上。

我依舊沒有講太多的話,聽著桌上小強侃侃而談自己今後的生活,登上ceo,迎娶白富美,差點就相信了他的鬼話。也聽著二蛋講述自己追小花的艱辛路程,大老遠跑去縣城另一端的另所學校,翻牆進去表白,確實不容易。更聽著學霸小明說著這次高考多麼多麼簡單,清華北大隨便挑,一副不吹牛逼就要死的樣子。然後大家哈哈大笑,然後大家端著酒杯互相祝,前程似錦,覺得,有這麼一幫一起戰鬥過高考的同學,真好,然後我們一飲而盡。

我們醉著去了早已預定好的ktv,盡情的發泄,也一起哭著唱了一首朋友,可是畢竟喝了酒,我還是扛不住酒精的力量,在椅子上倚靠著,然後感覺有點不對勁,四處張望了下,也不直到少了什麼,便也掏出手機開始把玩。

莫名的,突然想她了,給她發了條簡訊,「在哪呢?」

沒多久便也回過來了,「在樓上看你們瘋呢。」

我閉上眼睛,深呼吸了下,看了看還在唱勁歌金曲嗨的不行同學們,摁了幾個字,「要給你介紹男朋友嗎?」

「哈哈,好啊,介紹給我,正好也畢業了,不是早戀了。」不一會也就能收到她的回應。

「好,那就是我。」我飛速的摁完這幾個字,生怕完自己都會後悔。

我盯著手機一直看,但是許久沒有回應,我想,完了,沒戲。叮咚,簡訊聲音從手機傳來,「別開玩笑了好不好,今天又不是愚人節。」

「我是認真的。」然後我斬釘截鐵的繼續回到。

「我們還是好朋友啊,你這樣我沒法繼續和你做朋友了。」

「哈哈,就當我開玩笑了。」

「嗯。」

合上手機,也只能想想她乾淨的笑容,也埋怨自己的懦弱,表白連當面表白都不敢,傻逼到這種地步,我也真該抽自己幾巴掌。

「嘿,走,我們去上網啊,ktv人太多了,根本搶不到麥。」二蛋扯了扯我的手。

「走,好久沒上網,今天要虐翻你們。哈哈哈哈。」我就這麼揚長而去了。

目光獃滯的上網,回家躺在床上徹夜未眠,我能考到北京吧,她也一定回去北京吧,我們還可以在北京見面呢,我們還是朋友嗎?好難想的問題,頭疼。

接下來的日子裡,和所有畢業生一樣,和朋友們出去旅行,自帶地圖buff,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看山看水看世界,可是總感覺山裡住著她,水裡映著她,然而終究沒有走進我的世界。電話過她,邀約一起遊行,拒絕的理由是家中有事,也罷。畢竟這樣的行為會讓她不安。我18歲生日,依舊邀約了她,可是電話卻沒接,簡訊也沒有回,在狐朋狗友中度過這個成人的18歲。

高考成績也如是下來了,490分,與模擬考試並沒有差太遠,一本線肯定達不到了,沖一個北京好點的二本,應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網上一個個翻閱資料,比較學校,專業,最終決定了北京的己所比較好的二本學校,嗯,還是有希望的,可是不知道她會填哪個學校呢?不管了,先填再說。

到了填報志願的那天,在學校見到了她,只是打了一個招呼,她朝我笑了笑,痘痘已經褪除,笑起來真好看,然後陌路一樣趕往機房填報志願。我填好志願,獃獃的走出,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些什麼,於是回家上網,看電影,打遊戲,頹廢著,等著錄取通知下來,心裡狠狠地念叨,去不了北京老子去復讀。

7月中旬,錄取通知也到了,如願被北京地一所二本學校錄入,於是我欣喜若狂,掏出手機跟她發簡訊,「我被xxx大學錄取啦,我也可以去北京啦。」然後興奮地看了看去北京地車票。

「哦,恭喜你啊。」也就簡單地五個字。

「你呢?怎麼樣啊?」我依舊契而不舍地問。

「我已經被湖南xxx學校錄了,985、211學校,而且英語專業也還不錯。」

我看著這一行陌生地字,回了兩個字,「恭喜。」

也許從此真是成了陌路,沒有了交集,於是,我一個人去了寺廟還願,告訴每一個神仙和大佛,我已經考上了北京地大學了,謝謝你們,我一定會更努力的,在每一個神仙和大佛前,我又彷彿能看到認真祈禱的她,我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遠離了這個再不想見到的寺廟。

也許,上天真能聽到你虔誠的祈禱,也會助你一臂之力,但是事實往往都是錯綜複雜的,我的願望實現了,可她的呢,也算是實現了嗎?我不知道。我拿著一趟去往北京的綠皮車票,在八月的最後一天離開了生活了18年的家鄉,去往一個她嚮往的城市,算是悲劇嗎?不見得,北京,畢竟是一個繁華的都想去看看的城市,而我未必只是為了她而去北京,也許我本身就是因為想去北京而喜歡了想去北京的她呢?誰知道!

北京的秋天比家鄉是來的要早的,早早降了溫度,我在學校依舊慢慢刷題,我想,也許閑下來我就會想她吧,也許是會想高中那些事吧,得讓自己忙起來,順便也許能去個好學校讀研呢?天知道後面會怎樣。

九月中旬的北京已經很冷了,已經穿上了厚厚的外套,背著書包,食堂吃過早飯後,依舊早早地去了學校的自習室,開始學習,做題,只是不懂的,沒有另外一個人給我解答了。看了看手機,今天19號,對哦,她的生日,給她發條簡訊吧,好久沒聯繫,「生日快樂,多吃蛋糕啊,嘿嘿。」合上手機,繼續看書。

叮咚,手機簡訊來了,兩個字,「謝謝。」

「我還喜歡她嗎?」我問我自己,然後搖了搖頭,「也許還喜歡吧,也許,沒那麼喜歡了。」

那天,九月十九,那天,離高考結束,正好一百天。


我覺得《怦然心動》、《少年時代》、《我在伊朗長大》、《三傻大鬧寶萊塢》、《死亡詩杜》、《上帝之城》、《猜火車》、《地球上的星星》、《八月迷情》、《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獨自等待》、《陽光燦爛的日子》、《天堂電影院》這些才是真正的青春片

為什麼?

因為他們拍的都非常真實!真實!真實!


並且能夠引發觀眾對生活的反思和思考。


這才是我們國內青少年應該多看看的電影


國內的大部分青春片,《小時代》、《致青春》、《夏洛特煩惱》、《同桌的你》等吧,我認為主要是為了迎合青少年們的YY,迎合他們對愛情的幻想,迎合他們對世俗的拜金,迎合他們對世界的童話般的幼稚。

為什麼這些電影能夠大行其道。

主要是兩個方面,青少年有這個YY需求,既然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那麼商人是不會有錢不撈的,所以他們樂此不疲地為這些孩子製作如此精良的電影,讓他們完成了1個多小時的意淫,同時商人們也賺的盆滿缽滿。

但我認為這個時代終將過去,這是一個快餐的時代,商人們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絕不會管電影業的健康發展。

不過我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是有很多有理想有情懷的導演的,只要他們堅持自我,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大放異彩,就像我提到的那些電影一樣。

我非常認同叔本華的觀點

叔本華說,童話不應該給孩子看,而是應該給老年人看。

孩子不是給他灌輸這個世界虛幻的假象。

而是應該幫助他認識這個世界的真實,而不是認識一個虛假的世界。

你可能會說了,真實的世界是醜陋的,是不堪的,是無趣的。

呵呵,最上面的電影,幾乎都是真實改編的,比如我印象深刻的《少年時代》、《地球上的星星》、《我在伊朗長大》這些電影無比真實,但又是無比有藝術感和美感。

伍仕賢的《獨自等待》也是部很好的國產青春片,直接衝擊了我的靈魂。今天就不多說了,簡單說說姜文的。

《陽光燦爛的日子》更好,非常真實的反應了當時20世紀70年代初的北京。

那個時候孩子們的性的懵懂,友情作伴,對藝術的追求,打群架的日子,對異性的渴望,對青春的洒脫。

整部片子,非常好的讓人代入到那個時代,因為性和青春就是本能,就是一種活著的氣息,自然能夠讓人共鳴。

性不是僅僅指性愛而是青春的荷爾蒙。

這都是無比美好的~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也是關於青春荷爾蒙的,能夠把性描繪這麼的藝術太美了,不愧是我的女神詳見怎樣算是妖媚的長相? - 貓黍的回答

《少年時代》很長,但這個電影拍了一個孩子從6歲到18歲真實的歷程,我看完之後才覺得,這就是人生,如此簡單,但又不乏味的人生。

《我在伊朗長大》我特別喜歡,雖然是部動畫,但非常真實的反應了伊朗人民的恐慌,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反應整個伊朗強權的世界下的人們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很多人在裡面死了,小女孩也漸漸長大,她也要吶喊,她也要青春,她也要叛逆,她是如何與這個世界搏鬥的,是如何調整自己的位置的,真的很精彩。

國內缺乏一些有深度的青春片,主要是因為不是以產品導向,而是以營銷為導向。

但真正好的導演,是希望通過電影來啟迪人們,來讓人們引發思考,通過藝術來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一點點,哪怕是一點點~

比如阿·米爾汗他的電影就是一種強烈的吶喊,可以看到他在為印度人民吶喊,認為印度政府和社會太過於壓抑人性了,他的電影就是為自由而吶喊。

加油,這樣有良知的導演和影片,我相信終將流芳百世!


獨自等待


找到一張自己拍的蘿藦。

————————下面是原答案—————————
初中的時候,有年級混子被班主任一腳踢出教室收拾的時候,我和我們班的班花說,我有摘大蒲公英一樣的東西。她很驚訝。於是我帶她偷偷去了學校後面的小樓上,拿出了蘿藦。

此圖來自百度,所以,你看到了人淡如菊四個逼格如此高的大字。
那時候我叫這種東西為大蒲公英的說。裡面的種子打開來,可以被風吹好遠。
正是木棉花開的時候,學校後面的軍區大院里有一棵高大繁盛的木棉。花壇里隨便種的各種顏色的薔薇開的也正好,而我覺得它最美的是沒人去修剪,所以那種花朵長的到處都是的感覺真是美極了。
我們玩了整整一袋子蘿藦。
看她一邊歡呼一邊向空中撒著一朵朵的小種子,我安靜極了,我想起我更小的時候摘很多很多蘿藦,然後站在田地里的大棚上面,天空好高好高,風吹的好舒服好舒服,蘿藦在我手裡飛向遠處。我知道,明年他們家地里要噴除草劑了。
這是我青春里最美好的一天。
我們的青春並沒有那麼用力。好像多深刻一樣。
我不知道別人的青春是如何的,我只知道,那時候我可以站在田地里看風景,吹蘿藦。
我確實在那個時候愛過一個人。
我確實在那個時候經歷過家庭變故,生不如死。
我確實在那個時候實實在在風光過。
但所有一切,都不值得緬懷。包括那個什麼都不懂的我我自己。
我會向前看,所有事都向前看。一生並非只愛一個人。苦難要釋懷,榮譽要追求,來日方長,何必要死要活。
如果說值得緬懷的,真的只剩下我一個人站在田野里,打開一顆蘿藦,揮手一撒,天空就遠了。回想起來,這才應該是我全部的青春。


《那些年沒人追過的女孩》


此間的少年


我覺得《青春派》就是一部很好的青春電影。好電影一方面要真實親切,這部電影裡面的故事主體就是高考,故事的事件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而且裡面的家長、老師以及同學的性格都感覺距離很近。另一方面,故事的情節也應曲折起伏,但不要過分誇張。這部電影裡面老師是立體的,她有她的嚴苛,也有她的善良,學生是立體的,他有他的愛情、親情、前途以及友情的各種矛盾。


還記得筷子兄弟么~
老男孩算不算青春片呢~
主人公跟我們小時候經歷很像,默默喜歡一個叫小芳(可以是任何名字)的姑娘,有過夢想,但是可能並不會實現,逃學去遊戲廳,玩紅白機等等
好像永遠不會長大,但是有好像只有一瞬間我們就已經這麼大了,該談戀愛,成家立業.....大部分人的青春就是如此平凡又平淡,沒有刻骨銘心,沒有跌宕起伏。
《青春期》那樣的電影,也不是大部分的青春,屌絲基本是不會被女神喜歡的。
《秒速五厘米》也可以說是一部青春片,雖然它是一部動畫電影,而且故事又如此平凡,但是它卻被那麼多人接受,那麼多人喜歡,就是因為它的故事,是你我的故事,僅此而已。


簡單說幾句:我們需要的不是青春電影,而是青春觀念。
所謂的青春,指的不是青春期。
真正的青春是一種心態。
什麼是青春片?
如果這個片也包含了動畫片的話,那麼日本人早就給了我們答案。
涼宮春日的憂鬱:一個可以創造世界,毀滅世界的少女的青春戀愛故事。
叛逆的魯魯修:一個可以創造世界,毀滅世界的少年的青春革命故事。
新世紀福音戰士:一個可以創造世界,毀滅世界的少年的青春擼管故事。
天元突破:一個可以創造世界,毀滅世界的少年的青春鑽洞故事。

好了,不扯淡了。
我們可以看見日本的動畫,如果除去題材上的分類,大多數都可以劃為青春片。
我不是說我們也應該照著這樣拍。畢竟觀眾老爺對這樣的青春片意見也不少。有些設定還是太過扯淡。
但是對照我國的青春電影,我覺得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國對於青春的概念是認識不清的。
連青春是什麼都不知道,還拍什麼青春電影?
以涼宮為例,涼宮春日這個女生在劇中的行為只能用荒唐來形容,但是,這種荒唐卻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你在觀看的時候會去想:如果我也能這樣胡鬧一番,老來回憶起也是一件趣事。儘管真的很傻。
至於我國青春電影被吐槽很多遍的墮胎么,請問有哪個女生在老來會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墮過胎會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不要求中國青春電影一定要寫實,這是電影又不是紀錄片,只要好看就行了。
況且中國青春片在寫實上的努力可謂慘不忍睹。
既然叫青春電影,就應該向人展示青春的美好才是。而不是掛上青春的噱頭騙觀眾的錢。
哪怕電影中的青春美得不真實也沒關係。
電影不就是夢么?
所以,
我們需要的是講好青春這個概念的青春電影

最後放個地圖炮。
很多看電影的觀眾自己給自己的青春宣判了死刑,又去參加葬禮。參加完了之後哭著說」這就是我的青春!「
這樣的青春電影其實跟這樣的觀眾很搭配呢。
對於很多人而言,青春從未結束,只是現在還未綻放光輝。


早上一群老爺們睡眼惺忪的拿著盆去洗漱然後一手抓著煎餅果子一手拿著手機叮囑旁邊認真聽課的提醒自己什麼時候點名or提問幫救急。

中午在茫茫人海中殺向食堂or回寢室美團叫外賣。

下午上課時而清醒時而迷糊,在書上隨手畫重點做記號,然後偷偷玩手機。

晚餐看心情,睡覺時一群人開卧談會吹牛皮扯犢子天南海北的瞎侃。

考前一個月開始抱佛腳,開始了圖書館生活。

這期間搞搞社團活動,和同學出去海吃胡塞,偶爾準備追妹子,這尼瑪才是一大部分人的青春好不。

想用一部片子來概括所有人的青春,那就是扯淡,拍出來也只是個四不像。

不接地氣的青春片和小時代有什麼區別。


看逆光飛翔,覺得比左耳,萬物生長什麼的好看多了,不說其他,就沖人家故事完整,沒有一些突然而至的情節,溫暖,陽光,這才是青春的主旋律,什麼大情小愛,什麼憂傷,那麼年輕的時候,高高興興,簡簡單單才是我們真正的模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中國合伙人》?
為什麼中國很多青春片的豆瓣評分很低?
小說《匆匆那年》中的哪些情節最感動,最值得搬上銀幕?

TAG:電影 | 青春 | 青春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