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古代名人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比如華佗除了醫術高超,還是世家子弟。再比如岳飛並不是流傳中的那種死板而不懂政治的忠君之徒。

相關問題:哪些近代名人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0485134


說到墨子,何止是「一面」,簡直有不為人知的N面。2016年,我國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取名「墨子號」,沉寂了兩千多年的墨子又被人們重新提起。

▲ 墨子號

很多人知道墨子是諸子百家的一員,是一個思想家,但除此之外,墨子其實有著多重身份,他多才多藝,在眾多領域取得了很大成就,是典型的斜杠老年

首先,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他有可能

是個黨員!

這要從他出生開始說起,相傳墨子出生於春秋末期,是宋國沒落貴族的後代,到墨子出生的時候家裡已經是平頭老百姓了。

▲ 墨子生活照

墨子出身農民,後來又學過木工等手工業,是一個根正苗紅的無產階級勞動者。據說墨子善於製造各種機關,曾設計出一種能在天上長時間飛行的木鳥,但後來,大概是墨子覺得,做木工救不了中國人,於是轉而從文。

▲ 棄工從文的墨子

墨子努力尋求一種解救人民於水火的方法,他早年曾師從儒家,後來因為理念不合,又師從多個大師,終於另立新說,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子認為光有思想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實際行動去改變社會,他深感個人力量的局限,於是在農民和手工業者中廣收學員,一來宣傳思想,擴大影響力,二來組織群眾,進行改造社會的實際行動。

▲ 墨子講學圖

漸漸地,墨子的學說愈加完善,他以自己和學生為核心建立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者為主體的學術團體。墨子希望通過組織群眾,反對諸侯之間的兼并戰爭,建立一個沒有爭奪,互助互利的理想社會。

為了保證這個團體的戰鬥力,墨子制定了嚴密的規章制度,紀律嚴明,把墨家打造成了具有強烈社會實踐精神的組織。

墨家組織的領袖稱為「巨子」,墨子是第一代巨子。墨家有領袖,有主義,有組織,已經具備了現代政黨的雛形,成員甚至還要交黨費,而且這個組織沒有自己的利益,他們每天東奔西走,穿草鞋著短衣,過著艱苦的生活,只為做一件事——為人民服務

至此我們發現,墨子簡直就是潛伏了兩千多年的優秀黨員,我黨的好同志,先驅和楷模!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愛」,即不分親疏、遠近、貴賤、族別、國籍,無差別的愛所有人,墨子認為只有愛別人就像愛自己,愛別人的國家就像愛自己的國家,這樣才能止息紛爭,實現「兼相愛,交相利」即互愛互助互利的天下大同。

▼醉心墨學的王大哥

墨者都是「兼愛」理論的實踐者,在春秋末戰國初期,戰亂頻仍,無休止的兼并戰爭給百姓造成了巨大災難,因此墨家的社會實踐主要就是制止戰爭,他們由「兼愛」又提出了「非攻」的止戰思想,並親自投入到反戰止戰的鬥爭中。

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墨者的身影,他們一方面會勸阻侵略者,另一方面會親自到現場幫助守城,打擊侵略軍,墨者會製造各種先進的守城器械,後世的守城理論和技術即發端於墨家。有人藉此說墨家大概是世界第一個私人軍火商,不過,他們的服務是免費的。

▲ 社會你墨總

公元前440年,楚國準備攻打宋國,並請魯班打造雲梯等攻城器械,雲梯是魯班在前人基礎上的發明,屬於當時的高科技產品,因此楚王和魯班都對這次取勝志在必得。

▲ 魯班

墨子聽說後,連走十天十夜趕往楚國進行勸阻,鞋子都磨爛了好幾雙。

可是楚王認為伐宋必勝,並不想放棄進攻,而魯班也不想失去檢驗自己發明的機會,於是墨子在朝堂上跟魯班進行攻城模擬,魯班數次進攻,均被墨子一一化解。

墨子表示如果楚王不聽勸阻,他將親自前往宋國,在戰場上粉碎楚國的進攻。魯班想要把墨子殺掉,但是墨子早已將守城對策傳授給抵達宋國的300弟子,楚王只得作罷。

「楚王看了會沉默,魯班看了會流淚」

除了是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人道主義者,墨子還是一個科學家,這在先秦諸子中是獨一無二的,他開創的墨辯和因明學、古希臘邏輯學並稱世界三大邏輯學。

墨子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理性高度對數學、物理學進行抽象研究的人,他定義圓的概念:從中心點到周邊任何一點的距離都相等的形,這與《幾何原本》的定義完全一致。他還對力進行了定義:使物體運動的作用叫做力(原文:力,形之所以奮也);而且他指出「如果沒有阻力,物體將永遠運動下去(原文:止,以久也。此處存疑,人們對這句話的解釋存在分歧,所以大家參考一下就好)」。

可以說,墨家是諸子中最有可能發展出現代科學的學派,然而墨家在此後的幾百年中逐漸式微,原因並不難理解,我們看墨家和其他學派有什麼明顯的外在區別:

一是窮

二是慘

墨者都過著乞丐般的節儉生活,以吃苦為高尚,他們彷彿人人都是活雷鋒,對於自己的生活甚至是生死卻毫不在乎。

這樣的生活確實是高尚,可後世更願意用「關你屁事」、「關我屁事」來節省人生 80% 的時間,沒人願意像墨子那麼幹了。

在之後的2000年里,墨家著作一直少人問津,直到近代才有學者認真解讀《墨子》,至此人們才發現墨子對科學有如此深入的研究。

▲ 墨學大師孫詒讓

不過墨子自己也有責任,涉及科學的那部分寫的佶屈聱牙,大部分人看了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好在現在我們看懂了,還把「他」送上了太空。亡羊補牢,兩千年不晚,墨子「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念和實踐能被人重新挖掘和認可,不只是墨子的幸運,也是我們的幸運。

以上介紹了墨子不為人知的幾面,我們知道了他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人道主義者、社會活動家、窮逼,對於這個名人,我覺得大家都應該讀一讀他的著作,這樣當面對自己又窮又慘的現實,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

「其實,我是一個墨者」

---------------------------------------

P圖這麼累,不給個贊嘛

——————————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超級Study


岳飛其實是個政治智慧很高、政治嗅覺非常靈敏,同時非常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當時的文臣武將,無論是他平級下級還是上級,基本都和他關係很鐵,屬於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那種模範乖孩子。具體的例子可以看下這個:真實的岳飛是什麼情況?

他和皇帝趙構的關係也一直不錯,一直到被害前幾個月還是趙構最喜愛和信任的武將。趙九最後咔嚓他,是因為當時掌握金國軍政實權的兀朮在經歷了紹興十年差點敗軍亡國的慘敗後心有餘悸,與南宋議和時指著名要求定點清除這個最威脅金國安全的危險分子,而同時趙構自己也已經懶得琢磨正事兒,除了安安穩穩呆在江南SM蘿莉不想再干別的了。——不是因為他功高震主尾大不掉或者其他亂七八糟的各種原因。就是被犬彘不食其餘的隊友賣給死敵了。
(補充:關於這點如果有各種疑問和興趣,請參考:岳飛到底為什麼會死以及趙構為什麼要議 一篇舊文,但是關於這個歷史事件常見的疑問基本都討論到了。帖子很長5萬來字兒,所以看的話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他也不是成天嚷嚷著要北伐,看見個戰略主張保守一點的文臣就要對掐的所謂「鷹派」。歷屆宰相中和他關係最好的是趙鼎,趙鼎在當時算主和的不算主戰的。

他和秦檜的矛盾本來不大或者說不明顯。——
雖然從紹興八年往後罵秦檜就是南宋全國上到大臣文士下到平民百姓都愛玩的勇敢者遊戲。當然也不是一點衝突都沒有,但是比起秦檜與其他文臣武將(比如胡銓李光趙鼎韓世忠等等等等)之間的齟齬根本不夠看。所以秦檜直到紹興和議的當年也就是紹興十一年,都還覺得這是個可以挽救甚至可以拉攏為己用的對象。

他畢生的大願是光復山河,而且不僅要還於舊都恢復舊疆還要收復燕雲十六州;但對被金軍擄走的那兩個皇帝他其實不是很當回事兒。當然靖康之恥剛發生那陣也跟著喊了一陣口號,但後來得知金國打算用宋欽宗的兒子來代替偽齊攪亂中原人心之後,他就絕口不在公文奏章里提這茬了,還順帶手發明了個對宋欽宗的新稱呼——「天眷」(意思就是皇帝陛下您的親戚)。。
--------------------------------------------------------------------------------------------------------------------------------------------
以上其實不算很新奇的觀點,依據的史料也都是大路貨沒什麼冷僻邊角料。特別是第一條和最後一條。
但是自打網路論壇興起特別袁騰飛講了一回百家講壇之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覺得這幾年在互聯網上,這些本來是基本共識基本史實的東西,越來越像奇談怪論甚至笑話;反倒是一些早就被闢謠好幾百遍的謠言訛傳(比如「岳飛最後掛了是因為情商太低得罪人太多」「宋高宗要殺他是因為他老提迎還二聖/是因為北伐太浪費錢」等等等等~),越來越像是要從非主流殺馬特混成主流的節奏了。。
希望我的感覺是錯的~


以及,為了避免因為上述錯覺而寫了一個沒有意義的答案,決定再寫幾條可能真。不大為人所知的岳飛的性格特點以免被摺疊。。。

——岳飛比較愛哭或者說很能哭。。軍前演講或者憂心國事的時候都比較容易掉眼淚,甚至為此被家裡的熊孩子們笑話過。

——岳飛不到四十年的人生里大部分時間都活的很名將樣板很道德模範,但不那麼樣板不那麼模範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的。比如靖康之變前夕他第三次從軍的時候,差點就呆家裡不出去了。因為當時金兵包圍了汴梁,河北的形勢很糟;岳飛擔心自己參軍以後年近七十的老母親沒人照顧,甚至很可能就此再見不著面了,所以一度決定先家後國,專心窩在家保護老媽弟弟老婆孩子,以免他很看重的這些人在戰亂中被做成饒把柴不羨羊和骨爛。
不過最後他沒留成,還是被他媽攆去當大頭兵了。而且是「屢趣之」,也就是攆了好幾次才攆出去,結合上一條搞不好是哭著鼻子紅著眼圈走的也不好說。
而他這次從軍不久之後也真和家裡人失散了。後來在轉戰途中不斷派人回已經成為敵占區的相州附近找,找了十幾趟終於接回來的時候,老媽和倆兒子還在,第一任老婆已經過不下去跟著人跑了~

——和我輩一樣,岳飛是三國迷。他的偶像是關雲長張翼德,也很尊敬諸葛丞相,所以基本可以確定是蜀黨。不過他好像也很喜歡甘寧,所以也有可能是博愛黨或者戰力斗獸排行控。如果生在現在,一定小學時候熱衷玩煙牌中學時候狂吃乾脆面大學時候沉迷三國殺。。
其實剛參軍時他最大的夢想之一也就是作關張那樣的大將,「使後世史冊知飛之名,與關張相放佛耳」。

——岳飛很喜歡旅遊,同時還是個文藝小清新或者說很喜歡裝文青小清新。這個大概是出於天性,因為他的詩詞特別是早期的大部分詩詞,因為家學底子差太多其實寫的不咋地,但一到寫自然風光的時候水平就會好一些,屢屢有佳句(比如「潭水寒生月,松風夜帶秋」「輕陰弄晴日,秀色隱空山」「雲鎖斷崖無覓處,半山松竹撼秋風」「征戰十年風光別,遍地芊芊草色嬌」之類),所以大概真是對自然風光有特別的敏感和熱愛。他統帥下的岳家軍,高級幹部有每年集體春遊的傳統,甚至在他被害之後還保持了一段時間。而他給自己找的終老之地不是故鄉湯陰也不是駐紮了七年的鄂州(今武漢武昌區)而是廬山,一個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都流連忘返,完美符合他裝文青需要和自然審美需求的地方。

——岳飛很推重佛教,和當時的廬山東林寺主持慧海和尚是好友,給自己規劃的完美退休生活內容之一就是將來閑沒事兒能呆在廬山東林寺看看荷花談談禪。以至深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影響的宋史泰斗王曾瑜大人屢屢抓著這點吐槽他太迷信、逼格不夠高,和很多偉大的古代思想家比起來很low blabla。。
我倒覺得這其實只是岳飛釋放精神壓力的一個途徑,恰恰說明這人活的明白。太聰明、閱歷太豐富、見過太多殘酷醜惡現實中又擔著太大責任的人,在業餘時間要還光看儒家那一套會shi的不是么~

——如果你看了《宋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里關於岳飛的記載,或者看了王曾瑜先生的《岳飛新傳》,從而認為岳飛這個人「沉默寡言」「沉鶩」「語不輕發」的話,那麼恭喜你,你和很多人一樣被這貨騙了。歷史上的岳飛口才非常好而且必要的時候嘴很欠,也很健談,業餘時間一大愛好就是拉著自己的幕僚談古論今甚至會一聊聊通宵。後來裝深沉是因為他年紀太輕就身居高位,為了調和人際關係和保持政治上的謹慎姿態,不得不管住嘴。禍從口出這個道理他很早就很懂,「沉鶩」「性嚴重」只是一不小心裝的太好了~

——岳飛出身貧農家庭,家境不好年少時很長時間混的很落魄,當佃客當城管都沒幹長;十九歲從軍以後也是三起三落,兩次從小軍官被擼到白身。其中最倒霉的一次是靖康二年從平定軍(今山西平定)突圍回老家,居然在過河的時候把告身(相當於今天的軍官證)給丟了,以至全部戰功和資歷清零第三次從軍只好從頭再來。。

——岳飛最重要的部下之一、同時也是當時兩河義軍領袖的大將梁興就是水滸傳里浪子燕青的原型(其實現存的水滸故事裡有很多人物和情節都是從岳家軍抗金歷程中借來的梗);他最得力的幕僚之一薛弼和秦檜關係很不錯而且岳飛心裡有數;他還有個幕僚是秦檜鐵杆黨羽沈該的侄子,出身名門大族(宋時著名的吳興沈氏)還有進士出身,八成是被叔叔踢到岳家軍準備整點黑材料給秦檜以便提乾的。但是去了岳飛身邊以後一直在替自己的主帥說話,並且幾十年後仍以此為榮。。
總之他的部下奇葩很多狗血也很多,幾乎每個人的經歷都可以拉出來寫一篇傳奇小說。岳飛和他們的關係也非常好,而且不是演義小說里的那種大哥小弟式的江湖義氣,而是諍友、知己甚至生死之交。當然偶爾也有損友模式的,比如他另一個重要幕僚黃縱,有次出差回來聽大街上到處傳岳少帥如今終於也納妾了,居然就直接跑他跟前問哥們你的節操腫么也碎了還是終於開竅了?。。後來口述了本回憶錄,除去北伐規劃之外,也凈是一些上不得檯面的八卦(比如岳飛曾經吃了個包子覺得太好吃於是就把剩下的打包了等等等等),看多了簡直讓人懷疑是高級黑+小報記者穿越。
不過朋友之間處的太鐵也有不好的一面。岳飛被害後,他比較重要的部將和幕僚,絕大部分沒活過十年。客觀迫害的原因當然有,但主要還是自己鬱悶死的。

先寫這麼多。希望不會被吐槽梗太老。

============================【20140218二次更新】=========================
根據評論作兩點補充:
1、昨天寫的這個答案,每條都有史料依據,我手頭也大都有記載原文的筆記。
但是每條都寫引注的話這個工作量實在太大了。。即使複製粘貼也很麻煩。。再一個影響行文,而且恐怕最終的長度會超出知乎的答案規定字數。
所以如果有知友對哪條說法的來源、史料真實度有異議,可以在評論里提出。第一版的答案暫時不想改了。。
2、好多知友都評論私信各種問如果想了解這段歷史的話,可以看什麼書,所以把之前在另一個答案下面寫的兩個長回復也粘過來:

==================【20141229更新書目推薦和電子版資源】======================
關於這段歷史,相對通俗的學術專著首推王曾瑜先生的《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與軍事研究》(pdf版下載),比他的岳飛新傳》(pdf版下載)更有針對性條理也更清楚,現在網路上時興的很多關於岳飛的誤解、謠言和所謂「爭議」,這本書里其實都已經批過一遍了。。而且全書不光著眼岳飛,還兼及南宋初整體的政治軍事形勢及其他重要歷史人物如秦檜趙鼎等人,其實是了解這段歷史時最適合當入門手冊的(以前在岳飛吧和夢繞神州路岳飛資料網做過一個書目整理兼了解岳飛的入門指南,初階資料就是推的這個而沒用《岳飛新傳》)。

其次是《岳飛研究》第一輯里龔延明先生的岳飛官銜系年與考釋》、王曾瑜先生的《岳飛的部將和幕僚》,分別是講岳飛官職升遷(兼及軍功戰績評述而且寫的非常專業,因為龔延明先生自己有從軍經歷,後來和軍隊學術合作ms也挺多)和岳家軍部將與幕僚生平的,都是很硬的論文。特別王曾瑜先生的那篇,把目前有歷史記載的岳家軍全體成員生平全捋了一遍,信息量巨大。

然後龔延明先生的《岳飛評傳》(pdf版下載)(史料運用不如王曾瑜先生的新傳,但軍事部分寫的比鄧、王二位更出色)和傅伯星先生的《岳飛正傳》(超星上有。應該是所有岳飛傳記里寫的最通俗的一本了。。五花八門的材料也很多。再一個老先生是工筆畫名家,在書里配了很多原創畫作插圖)也值得看看,其餘的就沒了。(順補一槽:這段歷史目前還沒有類似《明朝那些事兒》那樣相對靠譜的普及著作,倒是黑名單可以拉很長。比如《如果這是宋史》和袁騰飛的所有書= =

再有王曾瑜先生的《荒淫無道宋高宗》(pdf版下載)、韓酉山的《秦檜傳》(djvu文件下載),楊倩描的《吳家將——吳玠吳璘吳挺吳曦合傳》(exe格式電子書下載)、張智勇的《南宋吳氏家族的興亡》(djvu文件下載)和王雲裳的《劉錡評傳 》這幾本書,雖然不是直接寫岳飛的,但都是針對岳飛同時期重要歷史人物的高質量研究專著,看過後會對岳飛和南宋初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所以也算是必讀書。

另如果不排斥網路帖子的話,也可以先看看這個鏈接【2013】百度宋朝吧乾貨年鑒里的5、6、7樓搜集的網文,有論文也有網路宋史愛好者自己看了正經書以後攢的文,信息量和靠譜程度都還不錯的,最主要的是寫的都比較好玩,更容易上手。
不過如果還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的話,還是推薦看更多的學術專著,同時自己去讀史料原文。學術專著書目可以參考一個舊帖:岳飛研究FTP資料存目;史料方面王曾瑜先生校注的《鄂國金佗稡編續編校注》(djvu文件下載)是必讀必備(這本書也算是岳飛研究和南宋史、宋代軍事史研究的必讀書了。岳珂原著寫的信息量大歷史現場感更強、更接近當時環境還在其次,關鍵是王曾瑜先生附的校注,基本把目前有的所有相關史料都搜羅出來了,實話說作為本科也算正經學過歷史學的人每次都看的想shi = =),然後《三朝北盟會編》(pdf版下載)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pdf版下載)最好也能備一份常看常翻。這兩本是看這塊最基礎也最大頭的史料。
--------------------------------------------------------------------------------------------------------------------------------------------
以上,希望對各位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知友有幫助~


你對白居易的印象是怎樣的?

我們都知道白居易。大多數人眼中,他應該就是個唐代大詩人,一個天天念詩的古板老頭;更厲害一點的人眼中,知道他和元稹的基友關係,知道「元輕白俗」;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白居易在私生活方面,是個典型的多情情種,浪蕩公子,現代人那些花花樣,他早就玩過了,貨真價實老司機。

那就來捋一捋白大爺那些不為人知的情史舊事吧。

白老出生於河南一個根紅苗正的基層幹部家庭,世代小吏。在他11歲時,碰上了家鄉打仗,母親帶他逃到他爹的任所。就在那兒,年僅11歲的小白便陷入了初戀。 他遇到了時年7歲的鄰家小妹湘靈。 湘靈活潑可愛,又懂點音律,唱聲優美,兩人青梅竹馬,感情漸增。小白很快長成19歲的帥氣青年,此時的湘靈年方十五,出落得軟款溫柔,世間情動,心跳失控,小白和湘靈很快墜入了愛河。

有詩為證: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綉床前。

——白居易《鄰女》

然而,所有的愛情故事當中都有一個俗濫的媽。白居易也不例外,白媽是個門閥觀念很重的人,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官二代,不願意和湘靈這種貧民結合。便粗暴地拆散了這對戀人,並感到很得意。到白居易29歲考上進士,作了校書郎,回到家鄉時,白居易便懇求他媽讓他與湘靈結婚,可白媽更加嚴厲地拒絕了。 她覺得自己的寶貝兒子未來一定是個高級領導幹部,怎麼能和湘靈這種低賤的人一塊呢!於是白媽大怒,把兒子趕走了。 傷心的白居易已經有了鬍鬚,不再是那個翩翩少年。可他無處可留,只好重回京城做官。路上,他悲悲戚戚,眼底是故鄉江水,心頭是故人湘靈,瞭然無依,一路北去……

有詩為證:

九月西風興,月冷霜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二月東風來,草拆花心開。

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

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

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

蔓短枝苦高,縈迴上不得。

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

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白居易《長相思》 該詩中能讀到很多《長恨歌》的影子。

最後,白居易和湘靈的戀情還是未能成行。二人40歲中年在江州相遇,白此時已被貶為江州司馬,湘靈此時風韻尚在,但也垂老,飄零江湖,落魄一身,二人大哭一場,江湖作別。從此再無相見。

又過了十來年,白居易變成了白老,他在杭州開始蓄妓。看到仕途也無望,唯一真愛也逝去,而身邊的樊素、小蠻二人又這麼妖冶風流,可謂難以自持。不知道哪天,調去蘇州擔任市委書記的白老徹底交心投降,他的縱慾型人格被徹底激發了出來,也過上了狎妓、蓄妓的生活。白老很開放,交友也很多,於是他每次在家見客,都要把自己的美女軍團擺列一排,讓客人隨意挑選。一般客人哪見過這個陣勢,眼睛都瞪圓了口水長流,如果喝醉了,城上馬滑霜濃少人行,那就不如休去!白老直接大手一揮,讓客人在家留宿,然後就是紅袖溫柔,軟款醉鄉了……

有詩為證:

一拋學士筆,三佩使君符。

未換銀青綬,唯添雪白須。

公門衙退掩,妓席客來鋪。

履舄從相近,嘔吟任所須。

金嘶銜五馬,鈿帶舞雙姝。

不得當年有,猶勝到老無。

今夜還先醉,應須紅袖扶。

——白居易《對酒吟》

也許是湘靈的事情真的傷到他了,白老試圖把年輕時的感情虧欠全給補回來。縱慾就是他的補足辦法,面對言笑淋漓,櫻唇緊貼的客人與妓女,一種變態的性快感被激發起來,白老撫摸著鬍子,吟出一句「不得當年有,猶勝到老無」,現在趁著還有機會,接著嗨吧!

後來,白老後來可能是已經陷入了瘋狂,感覺到自己就要老了,還不如死前多撈幾把,可能也沒什麼人知道,畢竟自家詩作,寫什麼都好。 於是他的家,他的一些詩作,逐漸成為墮落し、露出した淫猥な地獄.mp4式的畫風。在唐宋,公務宴請派公妓助興是很正常的事情,白老也很喜歡喝點花酒的風流生活。喝完花酒,大家就要各自就寢,紅燭羅帳,高香深堂,夜雨一簾,春夢三階。本來是白老喜歡的事情,可是白老實在是太老,下身那話動舉不得,插不進去,一時感到非常遺憾,可能第二天被鄰座其他的領導幹部嘲笑了一番,白老內心真是羞憤欲死,只好寫了一首詩自嘲。

有詩為證:
春黛雙蛾嫩,秋蓬兩鬢侵。

謀歡身太晚,恨老意彌深。

薄解燈前舞,尤能酒後吟。

花叢便不入,猶自未甘心。

——白居易《贈同座》

花叢便不入一句,在古來的艷詩中尺度之大,都是少見的。

然而,白老那方面應該確實是不行,可他又好面子,其他的領導幹部年輕力壯,可能常常開他的葷玩笑,白老真是覺得心頭不爽,於是他想去找壯陽葯——鍾乳。如果能找到,果然是夜御數女,活活摘得個夜夜新郎之名。白老大喜。看看,你們以前欺負我白居易老?我現在吃了葯,提槍上馬,奪旗採花,倒是老也不老! 於是他立刻寫了一首詩給他的朋友,時任宰相的牛僧孺,表示對他的羨慕嫉妒恨。

有詩為證:

鍾乳三千兩,金釵十二行。

妒他心似火,欺我鬢如霜。

——白居易《酬思黯戲贈》

這裡的思黯是牛僧孺的字。牛僧孺吃了一大堆鍾乳,結果一晚上可夜御金釵十二,簡直比嫪毐、侯景這些人還厲害。白老看得心頭慾火賁張,直接說妒牛僧孺如火了!以白、牛的多年情誼,牛僧孺會不會贈給他一點兒鍾乳呢? 也許應該是沒有得到牛僧孺的鐘乳,不然以白老的真性情,應該會做一首《中秋得思黯鍾乳》之類的小詩嘚瑟一下。也許是因為牛忙於黨爭,實在來不及。不過,白老既然老了,也就不像牛玩得那麼過火,一夜十二次腎得原地爆炸,他老人受不了。白老最喜歡的消遣是,冬日明麗溫暖的陽光里,光著腳脫了衣服,裸身空心搭個毛皮披肩,然後幾個顏值高的妹子就圍在他身邊,有美女給他撓背,有美女給他捶腳捶腿,香艷無比,愜意無比。白老認為這種是「外物內心相會」的境界,將其稱為「自在」。

有詩為證: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愛。

移榻向陽坐,擁裘仍解帶。

小奴捶我足,小婢搔我背。

——白居易《自在》

白老畢竟是大詩人,比起牛僧孺這種不懂藝術的人來說,肯定要文雅很多。他除了狎妓,還喜歡看妓女的歌舞。然而他又喜歡未成年人,家妓多數是十二三歲,最多十五六歲時買來,這些未成年人是不會歌舞的,還得他自己動手教,於是他為了享樂,也不嫌麻煩就一個個現教,但是想到這些妓女教的再好,也不免落入他人手中,心中很不爽,很感慨地寫下了詩歌。

有詩為證:

莫養瘦馬駒,莫教小妓女;

馬肥快行走,妓長能歌舞;

三年五載間,已聞換一主。

借問新舊主,誰樂誰辛苦?

——白居易《有感》

另外,白老也很擔心這些教出來的歌姬最後都落入了他人手裡,怕他哪天逝去,就沒有人照顧她們,散落別家了。

有詩為證:

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白居易《感故張僕射諸妓》

按理說,好好教出來的歌姬,足夠享用很久啊,可是白老不一樣。

他最大的愛好是「年歲耆老,懷擁少艾」,他便買來一大堆年輕漂亮、十五六歲的女孩子,七老八十的白老每天就和這些妹子在家裡開舞會,開趴。白老有一個愛好,就是特別喜歡年輕的妹子,越年輕越好,並且還要歌喉婉轉,因為他是個有很強藝術鑒賞力的大詩人,歌舞水平不高,他是不要的。放到現在,一般的野模、外圍女,白老應該是看不上的,據宋人考證,他的蓄妓數量是七個以上,然而並不止。他家裡的配備應該是接近一個排的明星藝人給他當妓女,個個腰身曼妙,歌舞出眾。

就這樣,白老還不滿意。 白老寫詩求新求變,結果這方面的事情也要求新求變,他的習慣是,妹子超過十八一般就不喜歡了,要凈身出戶得換一批新的買進來。於是他得意洋洋地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規矩,所有的家妓,三年之內一定要換新的。出一批,買一批。所以,他費盡心思教出來的歌姬,最後很多都給人家受用了。

有詩為證:

十聽春啼變鶯舌,三嫌老丑換蛾眉。


——白居易《追歡偶作》。作詩時白老67歲。

後來,白老應該是縱慾過度,畢竟當年買一個妓女也是很貴的事情,他那點退休工資經不起這麼三年換新的折騰,終於在開成四年(839年)時,白老基本上接近破產了,女孩子都離他而去。年近七十的白老實在無法,決定把樊素這位名妓放走。當時樊素正是二十來歲,風姿綽約的年紀,整個洛陽都有艷名。然而,樊素聽到白居易要拋棄她,哭著拉住白居易衣襟,慘然而拜,希望主人不要拋棄她……


有詩為證:

素事主十年,凡三千有六百日,巾櫛之間,無違無失。

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

-------《不能忘情吟》

最後,在白老生命的末年,他已經老得不能動彈了,一生狎妓,家財喪盡,疾病纏身,此時他最終決定放走樊素。主奴二人在離別前的晚上,狂盪一陣,話別一陣,又哭一陣,借酒和著夜雨澆愁,明日江湖歸舟,五年來一直陪伴他的樊素就要離去,白老應該是又一次淚濕春衫了。 她都離去了,這裊裊春風還有何情趣啊!

有詩為證:

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獨掩扉。

病共樂天相伴住,春隨樊子一時歸。

——白居易《春盡日宴罷感事獨飲》

又有詩為證:

兩枝楊柳小樓中,裊裊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

——白居易《別柳枝》

當然,白老是一個多情的人,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時光里,幾乎所有與他在杭州、蘇州、江州等地相伴的各位妓女,都是他挂念和放心不下的對象,他不斷地哭泣,不斷地寫詩,來紀念這些曾經在他失去愛情的生命中擦出火花的美麗精靈們。

比起牛僧孺純粹把妓女當做性奴的變態人格而言,白老從妓女們那裡得到了關懷、理解、充實、寄託,甚至是愛。

他肯定愛湘靈,可是他也愛樊素,愛小蠻,愛春草,愛許許多多溫暖過他的江湖女子們。他的詩里還說著風流,可到最後究竟又是誰,負了風流啊。

有詩為證:

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已十年。

又有詩為證: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理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已十年。

———————————————————————————————————————————

算我一生繞遍,瑤階玉樹,如君樣,人間少。

感謝你抽出這麼寶貴的時間閱讀,關注會有更多乾貨奉上。


謝邀!

當然要屬於白居易與元稹了。千古第一好基友!真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一、青春年少

白居易和元稹自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結識,因為這一年他們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書省當校書郎,於是二人「同年同拜校書郎,觸處潛行爛漫狂」。

二人形影不離,流連於花前月下,「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月夜與花時,少逢杯酒樂」。特別是「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讀這一句的時候我怎麼想起「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一句了。

而一旦白居易被調到長安城郊當縣尉時,元稹就寫:

昔作芸香侶,三載不暫離。逮茲忽相失,旦夕夢魂思。.....官家事拘束,安得攜手期。願為雲與雨,會合天之垂。
  

還有元稹的《和樂天秋題曲江》中一句「今來雲雨曠,舊賞魂夢知。」

寫到了巫山雲雨,而且是「雲雨久曠」,真是我想多了?

再看元稹詩《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

.....夜久春恨多,風清暗香薄.......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

白居易的回應:

昨夜雲四散,千里同月色。曉來夢見君,應是君相憶。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

特別是白居易的《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中

.......詩仙歸洞里,酒病滯人間。......好去鴛鸞侶,衝天便不還。  

天呀,「鴛鸞侶"這一下坐實了」雲雨「了。


二、兩地相思

幸福相聚總是短暫的,二人踏上仕途以後便是分多聚少。只能以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了。

元稹對白居易是「 春草綠茸雲色白,想君騎馬好儀容。」 白居易對元稹是「 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一個是想起了對方的好儀容,一個是心裡空落落了。

《禁中作書與元九》
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五聲宮漏初明夜,一盞殘燈欲滅時。

元稹排行老九,古稱元九。 白居易給元稹寫了一封信,把千頭萬緒寫了兩頁,寫完也不裝進信封,而是一直反覆讀呀讀呀,生怕有表達不清楚的語句,反反覆復,折騰了一夜 。這感情也太細膩了吧。

《得樂天書》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元稹收到信以後,還沒有看就不禁先流淚了。他的妻子和女兒問是怎麼回事。得知是白居易寫的信以後,也就不以為然了。「遠信入門先有淚」,信的內容已經不重要了,而是那信代表的感情。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州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白居易夢到了元稹,早上起來頓覺得好不惆悵,只恨兩人各在通州和湓水兩地,遠隔千山萬水,不能見面,只有夢中相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 唯夢閑人不夢君。

元稹收到白居易的夢到自己的詩以後,竟然神魂顛倒,一病不起。這難道不是傳說中的相思病么?特別是「唯夢閑人不夢君」一句,我只夢到別人沒有夢到你,夢中相見也是不能的,因此我就病了。這感情太真摯了吧。


如果說以上還不算什麼,下面的兩首詩真是能看出兩人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里游。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元稹自注說他在夢中和白居易、李杓直到曲江玩兒去了。

花時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 計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也就是同一天,他和杓直(李十一)去曲江慈恩寺了,他兩喝酒時想起元稹。二人真有心靈感應。

元稹到嘉陵驛,望見浩浩嘉陵江水,思念之情又如江水:

嘉陵江岸驛樓中,江在樓前月在空。月色滿床兼滿地,江聲如鼓復如風。
誠知遠近皆三五,但恐陰晴有異同。萬一帝鄉還潔白,幾人潛傍杏園東。

白居易回詩: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一宵光景潛相憶,兩地陰晴遠不知。
誰料江邊懷我夜,正當池畔望君時。今朝共語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詩。

看看最後四句:誰知道你在江邊想我的時候,我也在池塘邊想著你。我很後悔我們一起說想著對方,不如讓我先寄信給你吧。天呀,這句詩真讓我想起現在人說的一句話「讓我對你的思念比你對我的思念多一些,這樣你能好過一點」。

元稹在嘉陵驛,又賦詩《嘉陵驛二首·篇末有懷》。當時他為了娶韋叢( 宰相裴皋 的外孫女)拋棄了《鶯鶯傳》的女主崔鶯鶯,現在此時回首往事,不覺感慨:

嘉陵驛上空床客,一夜嘉陵江水聲。仍對牆南滿山樹,野花撩亂月朧明。
牆外花枝壓短牆,月明還照半張床。無人會得此時意,一夜獨眠西畔廊。

白居易的回詩:

露濕牆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床陰。憐君獨卧無言語,唯我知君此夜心。
不明不暗朧朧月,不暖不寒慢慢風。獨卧空床好天氣,平明閑事到心中。

你的心情只有我知道,讓我來安慰安慰你吧。

元稹行到望驛台,因思念結髮妻子韋叢,做《望驛台》:

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台。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

沒想到白居易以葦叢的口吻回了一首: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人家想念自己的老婆,你怎麼這樣有這樣深的感觸,難道想表達你比別人老婆更愛他?


三、患難真情:


當元稹母親去世,歸鄉守喪「丁憂」時,過得十分艱苦,元稹的《遣悲懷》中說「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然後白居易大力資助他。
 

當白居易也因為母親去世,元稹慷慨送他二十萬錢,讓喪母后又失去幼女的白居易得到不少安慰:

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豈是貪衣食,感君心繾綣。
  

元稹的愛妻韋叢去世後,曾寫下三首著名的《遣悲懷》。而白居易竟然以韋叢的口吻寫了首《答謝家最小偏憐女》:

  嫁得梁鴻六七年,耽書愛酒日高眠。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壓朝廚未有煙。
  身病憂來緣女少,家貧忘卻為夫賢。誰知厚俸今無分,枉向秋風吹紙錢。

  借人家亡妻之口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秀恩愛真讓人看不過去。

 元和十年(815年),他被貶到通州當司馬,心情本來不好,當元稹知道白居易被貶到九江做司馬時候,內心痛苦不已。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寒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居然到了病重驚坐起的地步,為了你的憂愁我更加憂愁。 元稹為了白居易擔憂而「垂死老病」,患上瘧疾,幾乎死去。以後赴山南西道興元府求醫才好

白居易得知元稹得病後,立刻寄去輕透衣服:

.....淺色彀衫輕似霧,紡花紗褲薄於雲.......莫嫌輕薄但知著,猶恐通州熱殺君.......

白居易還寄去江州出產的涼席:

滑如鋪薤葉,冷似卧龍鱗。清潤宜乘露,鮮華不受塵。通州炎瘴地,此物最關身。

白居易真是體貼周到,真能和人家妻子能有一拼。

這二人相互慰藉,酬唱之作180餘首。這簡直就是二人精神寄託了。

最能表達感情的就是白居易著名的《與元微之書》。

《與元微之書》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
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樂天頓首。

微之啊微之!不見您的面已經三年了,沒有收到您的信快要兩年了,人生有多少時日,我和您竟這樣長久離別?何況把膠和漆一樣緊緊相聯的兩顆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兩個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後退不能相忘,內心牽掛,身體分離,各自的頭髮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麼辦啊怎麼辦!天意確實造成這種際遇,對這怎麼辦呢!

微之啊微之!此時我的想念你的心,你可知道?


即便到了這裡,元稹還忘不了與白居易的床底之歡,寫了《酬樂天勸醉》:

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王孫醉床上,顛倒眠綺羅。君今勸我醉,勸醉意如何?

前四句徹底赤裸裸的寫的「滾床單」的事情。然後問白居易:「君今勸我醉,勸醉意如何?」你想灌醉了,想幹什麼啊?這也太露骨了吧,我都臉紅了。天呀!

還有一首《酬樂天三月三日見寄》:

當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銷。獨倚破簾閑悵望,可憐虛度好春朝。

這完全是以一個女人口吻寫的深閨春怨的心情。我簡直崩潰了。

但是,唐朝是個相當開放的的朝代, 連當時的人也深受感動。《舊唐書·元稹傳》記載:(元稹)「既以俊爽不容於朝,流放荊蠻者近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貶江州司馬,元稹量移通州司馬。雖通、江懸邈,而二人來往贈答,凡所為詩,有自三十、五十韻乃至百韻者。江南人士,傳道諷誦,流聞闕下,里巷相傳,為之紙貴。觀其流離放逐之意,靡不凄婉。」《舊唐書·白居易傳》亦如此記載:「時元稹在通州,篇詠贈答往來,不以數千里為遠。」


四、至死不渝

這二人可以辜負眾多妹子的心,但是對彼此忠貞不渝。

元稹先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然後為了前途娶了宰相的外孫女韋從。韋從知書達理、賢惠淑德。韋從一死,還真讓元稹寫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詩句,但這首詩居然沒有寫完多久,便不再「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了。馬上就和當時的名妓薛濤好上了,最後對痴情的薛濤又是始亂終棄。

白居易更不用說了, 即便七十歲還 蓄養家妓上千人。白居易為了尋歡,逼死當時為夫守節的 關盼盼,一代名妓 香消玉殞於燕子樓 。 白居易《燕子樓》與盼盼的和詩,更成為他晚年的污點。

而且這二位基友甚至交換自己的性伴侶,真是做到了性福共享了。 白居易剛到了杭州,便佔有了當地的官妓商玲瓏,後來居然借給元稹了一個月。薛濤雖然被元稹拋棄,但是薛濤一直以元稹的側室自居,白居易居然赤裸裸寫詩去勾引薛濤-----這位朋友的妻子,元稹居然無動於衷。

二人對不起天下的女人,卻能對的心中的那個男人。

 到了晚年,二人都成為金章紫綬的三品大員,幾乎就是人臣中的頂峰。後來外放到越州當刺史,白居易於是也跟著要求出京,到了相鄰的杭州做官。真是不離不棄。
  

兩人的治所相近,用傳遞公文的驛使來互通「情書」,雖然這時已頭白如雪,但更珍惜相聚的日子。

元稹來杭州探訪白居易聚了三日,臨別時候寫到:

  莫言鄰境易經過,彼此分符欲奈何。垂老相逢漸難別,白頭期限各無多。

  儘管時光不斷地飛逝,現在早已白頭,感情卻歲久彌深,對彼此的更是深深的依戀。,

元稹和白居易最後一次見面是在洛陽,當時元稹從越州回京師時,去探訪閑居東都的白居易,臨別時,寫下這樣兩首詩:

  君應怪我留連久,我欲與君辭別難。白頭徒侶漸稀少,明日恐君無此歡。

  自識君來三度別,這回白盡老髭鬚。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

  吟罷這兩詩,二人執手良久,才悵然分別。不久,元稹在武昌突發急病而死。最後的兩首詩真成了的臨別贈言啊!
 一輩子的好基友去世了,白居易痛不欲生,在給好友的祭文中寫道:

嗚呼微之!始以詩交,終以詩訣,弦筆兩絕,其今日乎?嗚呼微之!三界之間,誰不生死,四海之內,誰無交朋?然以我爾之身,為終天之別,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與公緣會,豈是偶然?多生以來,幾離幾合,既有今別,寧無後期?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特別最後一句,就是現在版的「你死了我也不活了「。

以後,一直到死,白居易懷念這元稹,看這首悼亡詩: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好一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真的能和「十年生死兩茫茫」一句相媲美了。


晚年的白居易,他一直沒有忘元稹的《寄樂天》:

無身尚擬魂相就,身在那無夢往還。直到他生亦相覓,不能空記樹中環。

詩中明確表達出來死後也要結緣。

所以,晚年的白居易開始求佛積善,捐錢建寺,只盼來生再和元稹後生之緣。他的《修香山寺記》表達真是情感至深:

嗚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與微之結後緣於茲土乎?因此行願,安知他生不與微之復同游於茲寺乎?

如果有下輩子,我們還在這個地方相聚么?
  

好感人的一句話,這輩子我和你沒有呆夠,下輩子我們還在一起。當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說出如此平淡的話語,其感情已穿越時空。

此情千古第一!誰還能比?


都說唐伯虎很風流,然鵝,你們不知道,他24歲之後一點都不風流,而且命途多舛、窮困潦倒!

唐伯虎已經離開我們500年了,我們對他的印象:大抵還停留在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那個「唐伯虎」身上,還停留在他和秋香的佳話上。他是那樣的率性不羈,人生活得何其寫意。

比起他超然的詩畫風骨,人們只記得他的風情和他的愛情。

事實上,先生是才子不假,但那個真實的唐伯虎並非如人們臆想中的存在。

唐伯虎的原名是唐寅,自打出生後也非世人想像的一帆風順,相反,有點可憐。

他的祖輩在朝中頗有地位,五代以上是太守,四代以上是國公,最次也是侍御史。但到了唐伯虎父親這一代,早已有了家道中落的跡象,只能靠做點小生意為生。

縱觀當時的明朝,雖然還處於明朝中期,但彼時早已千瘡百孔,任憑孝宗皇帝如何力挽狂瀾,也是無補於事。

幼時的伯虎 天資聰穎,看書過目不忘,11歲時琴、書、畫、樂便已經聲名遠揚,16歲已奪得鄉試第一,高中解元。

世人說他是神童,是天才,他也確實配得起這稱呼,更飄飄然。

就這樣,唐伯虎在鮮花和掌聲中活了二十來年。

人生太快美滿,遭遇滑鐵盧的幾率也越大。

24歲這年,唐父去世了,唐家一下子失去了支柱,在莫大的悲痛中,唐伯虎的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也在一兩年間相繼離世,給了他沉重的打擊。

浩瀚人世,家境逐漸衰落,獨留伯虎一人,他屢屢為此哭得不省人事。

痛苦,巨大的悲涼終日充斥著唐伯虎的生活。

他不由得消極悲觀,26歲的壯年就有白髮之態。

那些年,唐伯虎的人生簡直就是破敗不堪!

過了幾年混沌的日子,沉睡的獅子也終有覺醒之時。

唐伯虎的好友祝枝山不願看好友這樣一直消沉下去,規勸他潛心讀書。

唐答應了,他強烈打起精神,開始閉門苦讀。

29歲,唐伯虎一解低迷,參加了應天府公試,一舉高中解元,得到了「唐解元」的稱號。

第二年,他滿懷信心收拾行裝,繼續趕京赴考。

就在趕往京城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個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徐經。

徐經,江陰的「富二代」,也是唐伯虎人生最失敗的朋友

在考試前,徐經帶著唐伯虎四處拜訪高官名流,其中便包括了主考官程敏政。彼時,徐經早已私下收買了考官的家童,拿到了試題,並邀請他代筆。

出於人情,唐伯虎「贈予」了徐經試題的答案。

不料,這屆會試題目十分冷僻,難倒了大批考生,唯獨他們二人的文章鶴立雞群,又因二人往日與主考官私交甚密,被檢舉科舉作弊,最終兩人下獄,後均被罷黜為浙藩小吏。

唐伯虎好生悲憤,對於這種侮辱尊嚴的職位,唐伯虎深以為恥,堅決不去就職。

丟了工作,丟了名聲以後的他開始靠賣丹青字畫為生。

在唐伯虎35歲那年,雖早已飽受世事折磨,內心卻仍有一絲的理想政治抱負,而此時寧王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他答應了。

可是當他趕到寧王府,不明真相的他才驚覺,寧王是要謀反稱帝。

人固有一死,怎麼死也不能做謀反人的炮灰。

要想活著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唯有裝瘋賣傻,脫衣裸奔。

唐伯虎得願,最終被趕了出來。

撿回了一條性命的唐伯虎,身心俱疲之下對所謂的仕途徹底喪失了希望。

在人生潦倒之時,唐伯虎靠變賣字畫為生。

而變賣的春宮畫也成了中國古代性文化獨樹一幟的產物。

當時很多文人雅士斥責這種作品的誕生,認為其淫穢不堪,傷風敗俗,但事實上,春宮圖的作用在後世看來,對古代的鑒讀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而且,春宮圖並不只是低俗趣味的看物,以及變換錢財的法寶,唐伯虎的字畫里,其實是表達了他對古代封建禮教的一種挑釁。

古代的妓女多被視為低賤的下作之人,但在失意的唐伯虎的眼中,她們何嘗又不是和自己一樣的可憐之人,執筆作畫也是出於惺惺相惜之心。

影視劇里的唐伯虎文武雙全,妻妾成群,風流自在悠悠然。

但真實的他遠沒有影視劇里的他幸運,也遠沒有那麼風流,更沒有點過秋香。

唐伯虎的一生有過三位妻子。

第一位是19歲的時候娶的徐氏,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兩人還是格外恩愛,只可惜沒過幾年,最終徐氏和兒子都相繼離去了。

後續弦的何氏,說起來有些無奈,在他因科舉案入獄時,離他而去,獨留唐伯虎一人傷心飲醉。

再到後來唐伯虎36歲時,他遇到了患難之交、紅顏知已沈九娘,兩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婚後,二人搬到了新修好的桃花庵中居住,並育有一女唐桃笙。

可惜九娘三十七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唐伯虎從此也再未續弦。

桃花樹下,春愁黯黯,青衫滿淚,人影獨瘦。

唐伯虎在這桃花庵里度過了餘生,號桃花庵主,享年54歲。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禁為唐伯虎的後半生感到惋惜!

--------------------------------

喜歡作者的文字,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朕說

其他賬號想發布本貼,需要申請授權哈


【160217更新在文末】

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真相是:其實你也可以畫出來。。。這是因為它的作者,著名畫家維米爾,用了一種「神奇裝置」。。。

事情是這樣的...有位技術宅名叫 Tim Jenison...

他認為自己發現了油畫界的一個遺落了350年的驚天秘密。


先看圖,下圖是維米爾的名作《音樂課》

下圖是 Tim Jenison 自己建造的完全模仿維米爾作品的場景,右側是他使用「神奇裝置」畫出來的作品

這整個過程,他花了11年完成。

(關於時間的問題:2002年Tim開始有這個想法並進行研究和準備,其中搭建音樂課教室耗費了很多時間,動筆畫畫的過程是213天,到2013年最終完成)


Tim 把自己的項目全程記錄了下來,還做成了記錄片。

下載地址被知乎和諧了。。。


說起來,我們的 Tim 是一位著名的發明家,他曾經因為自己的發明得過兩次艾美獎。

第一次在1990年,他發明了電視台的計算機演播室系統;

第二次在2003年,他做出了一種用來製作3D動畫的軟體。

圖:使用Tim的軟體的電影 《鋼鐵蒼穹》


他從小就有發掘天賦,常去想出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


這是他的一件得意的作品:聲控的鴨子。

完全由從五金店買的零件做成

他還自己飛飛機,也自己做航模飛機。

剛開始,Tim 原本完全對油畫不感冒,直到在2002年,他看到了David Hockney寫的一本書,裡面提到:

在16世紀的荷蘭,高質量得鏡片與反射鏡已經到處在使用,望遠鏡也興盛,而科學愛好者都在實驗一種方法來投射影像。


傳世畫家維梅爾能夠比當時的藝術家更精確地作畫,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再只是用他們的眼睛與想像力,而是秘密地使用光學設備來幫忙,比如相機暗箱。

這裡面提到的名畫家維米爾,就是畫出了那副著名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畫家,不僅在很多人心中他是最好的畫家,而且這幅畫還有「北方的蒙娜麗莎」之稱

維米爾的畫以生動逼真著稱,尤其是他能捕捉到非常細膩的光影的變化,似乎他有超出普通人類的感知能力一般。


順便解釋一下什麼叫相機暗箱,大致就是我們中學學過的小孔成像,在一個暗房裡,另一邊放一個箱子,在箱子的一側鑽一個小孔,然後箱子外的圖像就會被投射在小孔另一側的牆上,只是上下左右顛倒。

如果放一個鏡片在孔上,影像就會變得更亮更清晰,同時可以通過鏡片的曲率或者位置,來改變牆上影像的大小。


比如下面這幅圖的影像,就比上面那張明顯放大了

Tim 因為影像設備而拿過兩次艾美獎,所以這個猜想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要知道,如果這種假說是真的,那就說明大名鼎鼎的傳世畫家維米爾,其實是個有兩把刷子的「騙子」,噢不對,發明家!

圖:維米爾

於是 Tim 開始投入了研究。

這時候是2002年。

他首先嘗試直接在投影的牆上作畫,但是並不可行


因為投影會改變物體原本的顏色


投影前

投影后

然而維米爾的畫卻以細膩、逼真著稱,並不存在這麼明顯的色差。


Tim 於是開始走遍世界各地研究維梅爾。


親眼見到維米爾的畫之後,他更加確信其中有詐,因為在他看來維米爾的作品,完全就是一張柯達彩色照片。

我有一種直覺,他就是一定有一種方式確實地取得準確的顏色,以17世紀的時候能夠獲得的某種機械工具。

終於有一天,他在泡澡。。。然後進入了一種格外放鬆的境界。。接著忽然就想到了!再加上一面鏡子,也許可以解決反射造成的色差問題


於是他馬上開始試驗,找了一張他岳父高中的帥照,架了一小片反射鏡以45度角度。

圖:帥照在小反射鏡上的投影

果然!!想到這也許是他生命中第一次做維梅爾可能曾經做過的事,心裡還有點小激動呢!


馬上開始照著畫。他很快發現了一個技巧,那就是當影像和畫布上的顏色完全相同,反射鏡的邊緣就會消失。

他不斷地上下移動自己的頭,慢慢照著鏡子里的影像完全拓在畫布上。


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幾乎不用動腦子,5小時之後,他的畫誕生了!

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畫油畫...

它那麼細膩逼真,因為它不是主觀的作品,它是客觀的成像。

而這些,也正是維米爾的畫作與眾不同的地方。


他十分激動。但是這些許發現還不足以證明維米爾是使用了同樣的方法的。畢竟當時的顏料、鏡片,都比現在的粗糙很多。


他很快想到,唯一的辦法就是,真的畫出一張維米爾的畫!

他選定的畫是維米爾的名作《音樂課》

剛開始,這個想法看起來像是天方夜譚。

因為如果他真的要用這種辦法畫維米爾的畫,他首先得有和維米爾一樣的一間音樂教室。。。

是的。。你大概猜到了。。事實上,這正是Tim選擇這幅畫的原因。

我認為《音樂課》是一個偉大的小實驗室,因為它是如此完整且自成一體。


你知道窗子在哪,你知道窗子的大小,你可以重建的大鍵琴獨立於畫作,西班牙坐椅,古大提琴毯子,所有的這些東西都可搜羅,就如他們該有的外觀,無關於維梅爾的畫作。它是一個小小的科學實驗等待要發生。

於是 Tim 就這樣開始他的科學實驗了...


在那之前,他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他邀請畫家朋友來工作室,告訴他自己的發現,給他看自己之前畫的岳父。


Tim說:我花了我大約半小時去學習如何使用筆刷。

畫家說:好樣的,我花了40年。


他還邀請畫家和他一起用這種方法作畫。因為這是一種科學工具,所以即使是兩個人一起畫也不會有誤差。

他們一起畫了8小時,完成了一幅同樣天衣無縫的作品

畫家朋友被他說服了。


至此,Tim 已經對自己的猜想無比自信。

他馬上開始實施。

首先,他要還原維米爾當時的作畫條件,而在當時並沒有我們現在的顏料,而是需要自己研磨顏料調製。於是,Tim專門學了如何研磨顏料

在維米爾的年代,鏡片也是比較新的東西,沒有現成的。所以他也自己磨了鏡片。他在車床上做模,熔化玻璃,按照17世紀的方法用不同等級的磨料來將它拋光。


他學會了閱讀荷蘭語,他與專家諮詢博物館中的傢具,並將自己沉浸在維梅爾的世界。


他還特意到維米爾的故居去參觀,發現許多維梅爾的畫作出現都繪在同一個房間,在維梅爾所住房子的二樓。


於是,那就是Tim將要建構的房間。

為了完成這件事,他要成為裁縫、木匠、室內裝潢師、玻璃工、大提琴的製造者、金工、傢具工、泥水匠、磁磚匠、鏡片製造者。。。


好在,他本來就是發明家。

他回到聖安東尼奧,租了間朝北的倉庫,就像維梅爾的畫室。

他先用自己發明的LightWave 3D軟體建構模型,從畫作去得到正確尺寸和形狀。

接著就請了幫工,開始搭建了!

木工的部分用CNC完成

不過還是有很多當時的雕塑、擺設,完全買不到一樣的,需要自己做出來

這是用車床在做椅子的腿

這個椅子長得非常特別,很讓 Tim 崩潰

最後做出來是這樣的

當時的窗也十分精緻,畫里的是這樣的

於是,他開始拼窗戶上的欄杆。。

一根一根擺好,用膠粘上。。

拼起來

最後裝到牆上是這樣的

門梁也是自己搭起來

這是鋼琴上的花紋

在畫作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窗外有景物

於是。。。。

他們硬是用電影搭場景的辦法搭了出來

最終耗時213天..他終於做成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場景..

Tim 的感受是:

這是我這輩子做過最難的事情,而我甚至都還沒動筆畫畫...這玩意兒最好(他么的)有用...

布景完工,接著就要開始畫畫了,不得不說還是有點小緊張。

他又多做了一個準備,去看了維米爾的原畫。

這幅《音樂課》被英國女王珍藏在白金漢宮,於是他跑到白金漢宮去請求。在他們的長篇大論之後,女王還是高冷地 say no了...


他們大失所望地打算打包回家,但是就在他回家的前一天,大概是由於好奇,女王改變主意了。

她授予Tim的非公開的觀賞《音樂課》的機會,他有30分鐘研究該畫。

協議是,他只能記錄這經驗在他的腦袋,不準照像。

那是一個偉大的30分鐘。

Tim說:

這畫是真令驚人驚奇。它比我想的非常不同,看來複製品完全沒有適當處理。它的顏色更柔弱,整體有一種藍色調。

但令人震驚的是細節的數量。我戴上的雙筒放大鏡凝視鋼琴那裡的裝飾,可以看到每一筆觸;波斯地毯,你可以看到每一個結。

即使是用他的方法來作畫,這也需要好幾個月的苦力。Tim開始有點擔心自己能否做到。


Tim深深感到,畫這樣一幅畫是不容易的,因為畫畫的人要將自己轉換成一個機器的一部分。

也許維梅爾是意志足夠的堅強。

當Tim回到聖安東尼奧,他遇到了麻煩。

當他直視著鋼琴,他能看到維梅爾所繪相扣海馬複雜的圖案。

當他看著在他的暗箱的投影,所有那些精緻的小線都太模糊與太暗淡而無法作畫。Tim嘗試了增加透鏡和反射鏡的複雜安排,但都不成功。

終於他有了一個靈感,他放了一個反射鏡在投影所在的牆上。

現在他可以看見房間的小圓點清晰而明亮,而且是百倍地更亮

然後,他意識到如果他只要更換反射鏡為與凹面鏡,他可以使明亮的圓點變得大得多。

他發現他甚至不要暗房。完全可以在白天作畫。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他重新布置了裝置,暗房沒有了,後牆是一凹面鏡,所有傳統相機暗箱的東西只剩下的鏡頭

他現在正式開始作畫了!

前20天過去,他剛剛畫了粗糙的背景

第67天,最難的部分

讓人難以想像的精緻的鋼琴花紋....

全都要一筆一筆描出來

最後是這樣的。。。

第98天,更難的挑戰。。

異常精緻的裙子...請注意那上面密密麻麻的白點...

光是這白點,他持續點了一個月。。。

點到最後已經快要崩潰了

Tim 說:

要不是我在給自己拍紀錄片,我早就放棄了。

不過他還是一步一步堅持了過來

畫人物的時候,為了保真,他堅持要用真模特

畫中的女性是她的小女兒來做模特的,大女兒則幫忙做造型

為了畫出來分毫不差,他甚至做了個架子把女兒的頭固定住...

有這麼一個爸爸,不知道女兒內心是什麼感受。。

中間有幾次,風把他搭建的景吹塌了一部分。。。他不得不把那一部分重新畫。。。還好油畫是可以不斷重畫的。。。

就在畫畫的過程中,他還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畫鋼琴的輪廓那裡,他發現,鏡子里看到的線,鋼琴的輪廓很直,但是海馬花紋中間的一條線畫出來卻是彎的


在維米爾的畫里,也是如此!!

由於彎度非常小,在此之前從未有人發現。

他把這命名為「海馬微笑」。


這是維梅爾的畫的一大敗筆。

這個錯誤,350年來沒有人注意到,然後Tim幾乎犯了同樣的錯誤。


有一些人認為,維米爾是用自己的想像畫出來的畫。

當時並沒有留下任何這方面文字記錄,因此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唯一的真正來源信息就是畫作本身了。


至此,Tim 已經發現了好幾條證據,證明維米爾使用了特殊的方法。


首先,在17世紀的荷蘭,畫家都要經過嚴格的學徒階段接受訓練,都有書面的受訓檔案,而維米爾沒有。


第二,在一般油畫家創作時,都是現在畫板上用碳筆進行簡單素描,畫出草圖。如果我們用X光掃描油畫,可以掃描到那一層草圖。但是維米爾的畫並未檢測到素描打底,是直接上手就開始畫的。而且他的畫還以逼真著稱,「像照片一樣還原真實」。


第三,Steadman在《維米爾的照相機》這本書中,發現維梅爾使用光學的證據。

Steadman分析了6幅維米爾的畫作,確定了維米爾的工作室布局。他用幾何分析出了暗箱中鏡頭的位置在那,計算出在維梅爾的後牆投影的大小,並比較出相應畫作的大小。

所有六幅,尺寸完全吻合。這並不像這是偶然發生的。

第四,自從攝影術發明,人們已經注意到光線的東西有關維梅爾。

在《戴紅帽女子》這幅作品中,前景中這個獅子頭是有些模糊。

人類的眼睛是自然地重新聚焦的,所以不會出現失焦的情況。

但是,如果圖像被用鏡片投影,就有可能是失焦。


第五,這幅維米爾的畫里有一些這樣的小圓點,看起來類似一個不好的鏡頭得到的。

再比如,下面這幅畫中姑娘的外套背面有一條淡淡的藍線。這看起來很像色差,但其實在粗鏡片上,物體的邊緣會發展出類似這樣的的彩虹暈。

第六,維米爾的畫里有極其細緻的光線變化,比如這幅畫的角落裡。

這些是人類無法看到的,只有相機才能看見。維米爾不可能看到。但是如果維梅爾使用相機原理的,他就可以看到並畫出來。

你要知道,當時最好的畫家都尚未注意到牆面的光影變化(下圖左),畫出來的牆面仍然是一坨屎黃色,而維米爾畫的牆卻像洗出來的照片一樣(下圖右)

(註:關於這一點,在評論里有知友指出在當時已經有其他畫家注意到光影,也有相應的畫作。我還沒有進行考證,這裡暫時沿用紀錄片里的說法)

那麼,是否有可能有些人可以看到的絕對亮度,遠遠超出人類的平均水平?

Tim還專門找到了牛津大學的人類視覺專家Colin Blakemore,Colin證明那是人類大腦做不到的。

亮度的每一細微都被以絕對的攝影精度記錄。沒有輔助的人類的肉眼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

發現這些證據之後,Tim 更加堅信他的猜想是正確的。


但是他的畫畫卻到了最後的艱難階段。

我每畫15-20分鐘就要站起來休息一下,否則我的背就會完全僵掉。


有事後我也會像,我為什麼要做這件這麼機械的事情?有時間不能做點別的好玩的事嗎?

就這樣,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最後,終於完成了。。。他看到的是這樣的作品

你要知道,這是他第一幅正兒八經的油畫大作。

這位什麼大世面都見慣了的土豪,都激動地難以自持

每一處都讓我感動。這是有魔法的,相當驚人的。


今天我一直在等待的一天。

從有這個想法的2002年,到他完成的時候,已經整整過去了11年。

圖:這幅畫如今掛在他的卧室里

這是我第一次雄心勃勃的嘗試油畫,這就是一種實驗的一部分,我不是一個畫家,但我試圖展示這個概念的力量。

在投影你看到每一個編織,你無法用真實的肉眼看到,而你在維梅爾畫中卻出現了。

這個故事說完了。

在我看來,這個故事使我認識了兩個了不得的人。


Tim 畫了一幅維米爾的畫。

Tim 是一個藝術家,還是發明家?維米爾是一個藝術家,還是發明家?

在我們一般的印象里,藝術與技術必須永不相遇。要麼學技術,要麼學藝術,從來沒有兩者同時的。但在黃金時代,它們可以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紀錄片中原文)

這件維梅爾的傳世發明,在350年後被Tim重新發現了。

其實它一直在那裡,只是被遺忘了350年。

------------------------
以上是正文。

【160217更新】

這篇回答剛發出來不到一天,沒想到會有這麼多贊,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罵聲。

首先我想說的是,我是本著提出疑點、和大家討論問題的態度寫這篇答案的,沒想到冒犯了精通藝術史的朋友,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我跟大家道歉。但是我真的是第一次被人當眾罵「你大爺」「多讀書少丟人」。。。我真的有點被傷到了。。。還有很多朋友私信我來罵人,在評論區也有朋友叫我多讀書。。。真的有點傷心。。。

想了很久,我還是想替自己辯解幾句。。。

我本科人大英語,碩士浙大新聞,平時所學所讀確實和藝術史沒有關係,勉強算是和文學有點關係。會寫這個答案,是因為我在過年前偶然看到了這個名為《蒂姆的維米爾》的紀錄片,當時的感受是「卧槽竟然是這樣」,然後寫了一篇微信稿,介紹這個片子。

本文中所有的內容也都是轉述紀錄片里的。對於「騙局」這樣的措辭,確實是我自己的解讀,沒什麼別的意思,就是我知道這件事之後的感受。。。我在原文里也加了引號。今天看到很多精通藝術史的專家的討論,我已經把相關的措辭修改了,如果還有其他不妥當的地方,我跟大家道歉。

其實大家如果看完了我的全文會感受到,我本人對維米爾是很欽佩的。我在文末寫了:

在我看來,這個故事使我認識了兩個了不得的人。


Tim 畫了一幅維米爾的畫。

Tim 是一個藝術家,還是發明家?維米爾是一個藝術家,還是發明家?


在我們一般的印象里,藝術與技術必須永不相遇。要麼學技術,要麼學藝術,從來沒有兩者同時的。但在黃金時代,它們可以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紀錄片中原文)

我不是學藝術史的,我是研究創客的,不是李克強所說的創客,是國外非常流行的maker文化,大概是發明家那一類的人。


在我眼裡,不管維米爾是不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他都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而這個世界上除了一小部分精通藝術史的朋友,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這一點。這是我寫本文的初衷,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故事。


所以我還是要保留這個答案。


這是因為,本文的主人公不止維米爾一個人——另一個人是 Tim Jenison。他得過兩次艾美獎,是一個載入攝影史的人物。他花11年做了這個「實驗」,耗費無數精力財力,證明了「完全不會繪畫的門外漢也可以畫出維米爾的《音樂課》」,我認為僅就這個結論而言,是有理有據令人信服的。在他所想證明的這件事上,他有邏輯有證據,而且也表現出足夠的誠意和毅力。(如果大家非要說「你怎麼不去試一遍看能不能畫出來」,認為我非要重新做一遍才能支持這個結論,我只能說。。。。。。我真的沒錢。。。)


你們可以說我讀書少,但是不可以否定他證明的這個結論。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很多朋友也指出了,我在這裡列一列(不斷補充中):

1. 即使這幅畫可以這樣複製,別的維米爾的畫是不是都可以?例如《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一些室外風景畫?而且一年四季的光線條件不斷變化,會導致每一天畫出來的光影是不一樣的,在這種方法下是怎麼解決的呢?


2. 利用光學原理、小孔成像技術輔助作畫,是被藝術史公認的事實,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3. 退一萬步,就算維米爾的畫確實是用這種方法畫的,難道就能否認它的藝術價值嗎?

關於這三個問題,我也認為很有討論的必要,我簡單說說我的理解,拋磚引玉。


1. 即使這幅畫可以這樣複製,別的維米爾的畫是不是都可以?例如《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一些室外風景畫?


我在這篇回答的評論區很前面的位置已經回復過:

難道當年維米爾的所有模特也都是被夾著頭畫出來的嗎?因為用這種裝置作畫,要求模特不能有任何移動。當然所有模特被夾著頭也不是說做不到。。不過他是給了多少封口費呢。。。

人物肖像畫用這種方法,需要模特非常大程度的配合,這是這種方法的疑點之一。

另外一個更大的疑點,就是朋友們提到的室外風景畫,要怎麼用小孔成像來畫呢?

這個問題確實是紀錄片證明不了的,我當然也證明不了。但是這也不能反過來被用來證明維米爾沒有用小孔成像來畫《音樂課》吧。。。畢竟Tim把自己的作品拿給畫家看的時候,大家的評價是「真假難辨」。。。


而且一年四季的光線條件不斷變化,會導致每一天畫出來的光影是不一樣的,在這種方法下是怎麼解決的呢?


這個問題我真的解答不了。在紀錄片中並沒有單獨討論這個問題,而以結果來看,似乎Tim是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畫出這幅畫的。期待大家的更多精彩見解。


2. 利用光學原理、小孔成像技術輔助作畫,是被藝術史公認的事實,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說到這個我真的有很多疑問,希望大家不要嫌棄我。

我理解莫奈那樣的作品是「利用光學原理」,我也理解有一些畫家利用小孔成像來研究繪畫,但是我真的沒想到當你們說小孔成像繪畫的時候你們說的是「完全照著影像拓寫下來」,「一個完全不懂繪畫的門外漢也可以完成」。

不管藝術史有沒有公認,我想這篇答案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關注,就是因為大家都被這一點震驚了。


另外一點,大家說到小孔成像作畫是被藝術史公認的事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外行人並不知道這一點。所以我把這篇文章放在「不為人知的一面」這個問題下。


3. 退一萬步,就算維米爾的畫確實是用這種方法畫的,難道就能否認它的藝術價值嗎?


這個問題也是我十分想問的,還請各位精通藝術史的朋友指教。

不過我先表個態,不管藝術界怎麼看,我們創客界覺得維米爾和Tim是兩個偉大的人。他們一個在攝影技術被應用之前就研究採用新的裝置和方法,另一個在350年之後用這樣一種誠意和毅力重現了這種方法,我本人對他們兩人都萬分敬佩,十萬個我都是及不上的。


而且,我自己是比任何人非常都希望維米爾仍然被大家認定為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的。因為當我們很多創客用科技做一些和藝術有關的事情的時候,例如用無人機演奏音樂,就曾經被音樂愛好者指為「根本不是藝術」。當時我們心裡也是很委屈的。。。還有一些更激烈的,例如用程序寫詩歌,寫得真假難辨的。我想未來這樣的例子還會有很多,我也很期待藝術界對於科技和藝術的交集的見解。


歡迎大家更多的討論。

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希望大家提出,不過也希望大家手下留情,畢竟我一個門外漢說什麼,對藝術史是不會有什麼多大的影響的。

小女子跪安了。。。


對 @蛋蛋姐 的答案提出質疑

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被證實使用投影技術不假(事實上並未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同),較強的證據和論證在近二十年才被提出不假。但他不是第一個(也存疑),也遠非最後一個使用這個技術來繪畫的人。

上圖:
利用小孔成像(參見:Camera obscura)

Painter"s Camera Obscura in the Lexikon der gesamten Technik ca. 1910

Painter"s Camera Obscura in the Encyclopédie, ou dictionnaire raisonné des sciences, des arts et des métiers of 1772

西方關於小孔成像技術最早的記錄是阿拉伯學者海什木的著作《光學書》(Books of Optics, 1011-1021),在13世紀,培根描述了通過投影技術來安全的觀察日食的方法。
早在15世紀,利用小孔成像進行輔助繪畫的手段可能已經為藝術家們所熟悉。達芬奇在 Codex Atlanticus 一書中詳細的描述了數種小孔成像的裝置。
Francesco Algarotti 在 Saggio sopra Pittura (1764) 一書中用一章的內容專門講光學暗室在繪畫中的運用。(參見Camera obscura)

利用投影描繪器(參見Camera lucida)

專利持有者:William Wollaston (1807), 其光學原理被開普勒與1601年在其著作 Dioptrice 中就已經被闡明。

光學儀器大師蔡司用此類方式繪製一副圖片,事實上,人們普遍認為此類繪圖方法是照相技術的前身(區別僅在於一個使用化學/電子方式固定圖像,一個使用顏料)

Carl Zeiss Jena (1910)

回到維米爾的事情上來,由於他本人在世時並不是非常出名,死後兩百年才被重新炒起來,所以關於他的生平和作畫過程我們都沒有具體的記錄(Johannes Vermeer),因此他當時用的到底是什麼繪畫手段我們的確都沒有確鑿的證據。當然,即便他使用了這種繪畫方式,也不能否定其藝術價值,同時也是作為此類繪畫手段的先驅之一。

關於早期畫作中有那些運用了這類技術,可以參看這個界面 Hockneya€「Falco thesis ,這裡的證據和反駁都比前面那個答案深入得多。而這位 Tim 老兄,我看到的是他是花了08-13年5年時間來做這件事,而不是原文所說的14年。

參考資料:
陳志堅,光學講義 (攤上一個成天講儀器的老師就學到些這個 =_=||)
維基百科

————————————————————————————————
PS:沒想到這個文章已經引起了這麼多關注...稍微看了一下其他文章,我這篇應該還是算提供了點新東西的吧(攤手)
http://zhuanlan.zhihu.com/vic-and-ang/20577495
畫家將照片用投影儀投射到畫布上,再照著繪畫是否相對於完全依靠繪畫技巧來講比較缺少藝術價值? - 攝影
http://zhuanlan.zhihu.com/artalk/20560770


陸遊啊!除了愛國愛唐婉,他還是個慈父兼貓奴!

如果有人問陸遊,他這輩子最愛什麼?我猜這位根正苗紅的老幹部,大概會目光如炬、義正言辭地說一聲,「愛國!」畢竟他連交代後事立遺囑的時候,都要心心念念未完的統一大業。他人生中近萬首詩的最後一篇就是這首《示兒》了。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85歲高齡的老人,氣息奄奄之際,把兒子們叫到跟前,用盡最後的力求囑託著:我明明知道的,人這一死啊,就是塵歸塵土歸土,與這世間的一切再沒了關聯,可是我唯一難過的,是再也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了。如果有我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的那一天,請你們一定不要忘了,在祭祀的時候把這個好消息帶給我。

垂死之際的老人,已經沒有更多的氣力去雕琢文字,字字樸實、淺顯易懂,但這卻是我心中最感人的一首。時光和衰老耗盡了「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氣,磨平了「此身合是詩人未」的憤恨,淡化了「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的哀傷,但是他致死都沒有忘記「遺民淚盡胡塵里」的北方,沒有放棄對「王師北定中原日」的渴望。陸遊用自己的一生去詮釋了什麼是男兒胸中有丘壑,什麼是一片丹心許家國。與他同樣有家國之恨的梁啟超寫詩讚他,「集中十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

愛國詩人做到這個份兒上,確實可稱得上是丹心許國、至死不渝了!

如果你再問問陸遊,你這輩子還真心愛過什麼?我猜他會說是唐婉,他的表妹,他曾經的妻子,他永遠的愛人。

陸遊是幸運的,他確實在最好的年紀把最愛的人娶回了家門,他也是不幸的,好好一段良緣被母親活活拆散。

婆媳矛盾果然是個亘古難題,何況陸遊的母親還是個強勢的女人。

從陸遊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媽陸太太的強勢。宋朝有個詞人叫秦觀,字少游,就是寫「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那位。如果宋朝也追星,那陸太太妥妥地就是腦殘粉,她是喜歡秦觀喜歡的不得了,就把秦觀的名字反過來給自己的兒子叫。在父權社會,老媽給兒子取名字,還得參照自己的偶像來叫,是不是還挺強勢的。

這不,一看兒子跟兒媳婦如膠似漆、飲酒對詩,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撒狗糧,老太太心中很是不爽,這兒子天天就知道搖著尾巴去撩妹,正事兒不幹,還能不能升職加薪、當上CEO了?再加上去廟裡算了一卦,說唐婉克自己,陸太太心中更是不爽,要求兒子一定要休了唐婉。

這裡敲黑板,順便畫幾個重點雷區,大家以後多留意。一是封建迷信害死人,二是秀恩愛,死得快。
陸遊和唐婉被拆散後,陸遊寫下有名的《釵頭鳳》,這裡就不贅述,以免凄美的愛情蓋過了今天的主題。
陸遊一生近萬首詩,卻無隻言片語關於自己的母親和續弦,直到七老八十,兒孫滿堂的時候,還寫下「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棉」、「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詩句來懷念唐婉,這應該算是真愛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陸遊很凄慘,壯志未酬、錯失愛侶,一個滿臉滄桑,甚至苦大仇深的大叔形象開始成型。別急,其實陸遊沒有那麼慘!他的人生還有孩子和貓咪陪伴,在寫給孩子和貓的詩中,你會發現陸遊也是一個萌點滿滿的老頭兒。

他一輩子有7個兒子和1個女兒,他寫給孩子的詩差不多得有200多篇。

陸遊是個注重家庭教育,能跟孩子玩兒到一起,還善於表達的好爸爸。

注重家庭教育可不是我瞎掰,陸遊自己寫了很多跟孩子一起讀書、教育孩子的詩句。 可見所有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的!

「父子更兼師友分,夜深常共短檠燈」,我要兼職當家教,陪兒子讀書超開心; 「翁老且衰常早眠,兒聲夜半方泠然」,我都睡著了,我兒子還在讀書;「賴有一籌勝富貴,小兒讀遍就藏書」,有錢有啥了不起,我兒子讀書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兒子啊,光讀書也不行,咱們還得實踐出真知。

這簡直不像是爸,而像是媽了,在學習上總是看著你、對你絮絮叨叨個不停,可是一旦你取得一點點小成就,他就高興得不得了,一邊隱藏不住地逢人就誇,一邊又一臉嚴肅地提醒你不要驕傲。

尤其是這句,「吾兒從旁論治亂,每使老子喜欲狂」,簡直是太可愛了!一個博學鴻儒的大詩人,聽著自己兒子高談闊論,秒變星星眼,拿出小本本,趕緊記下來:唉呀媽呀,今天我兒子都會高談闊論、針砭時政了,可把老子我開心壞了,哈哈哈哈!這樣有點小傲嬌,又有點小逗逼的老爸,是不是萌萌噠?

除了讀書,陸遊也不忘勞逸結合,「 一飽何心慕萬鍾,小園父子自相從」,吃完飯帶著孩子悠閑地在園子里遛彎兒消食,也是增進父子關心的好方法。

你看看人家這表揚式的教育方式、這寓教於樂的親子關係,就問你服不服?

除此之外,跟傳統的中國父母不同,陸遊還喜歡大膽地表達對孩子的愛和眷戀之情,就跟歐美那邊父母天天把「I love you」,掛在嘴邊一樣。你不信?咱們用事實說話!

「恨身不能插兩翅,與汝相守寬百憂」,我恨不得長出翅膀飛到你身邊,能跟你在一起不開心的事都走光光。這酸的,如果不看標題和前兩句,簡直就是的情詩,還是特肉麻的那種。其實這是陸遊在「大兒再度吳門秋,小兒錢塘逾月留」的時候,寫給兩個兒子的。還有送兒子去臨安的,「夜窗剩欲挑燈語,日倚柴門望汝歸」,我跟你說,你要不早點回來,我就天天在門口等著你回家。我的天啊,簡直不要太萌,這老頭太可愛了,兒子還沒走呢就可憐巴巴地說,「你一走我一定會孤獨寂寞冷的,我不管,我就要天天再門口等你回家。」這就相當於跟兒子撒嬌啊。

除了是個粘人的老爹,陸遊還是個資深「鏟屎官」,愛貓愛得不得了。

他養過很多貓,出現在他詩里的有「粉鼻」、「雪兒」、「小於菟」等等,小於菟,就是小老虎的意思。
他曾經給他的貓寫過一首題目巨長無比的詩,《鼠屢敗吾書偶得狸奴捕殺無虛日群鼠幾空為賦》 ,翻譯過來,就是老鼠好壞總是啃我的書,幸好我偶然得到了一直小貓咪,小貓咪一直白+黑、5+2地勤奮工作,基本上把老鼠給連窩端了。這標題長的也是沒誰了,能絮絮叨叨說這麼多,估計就是真愛了!

不僅如此,陸遊還在《贈貓》中念叨著「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意思是,有了我的小貓咪,再也不要擔心書被老鼠啃了,只可惜我這麼窮,沒有能力給貓主子準備小毯子和小魚乾,真是罪過罪過。這簡直一個活脫脫的貓奴躍然紙上。

那陸遊為什麼這麼喜歡貓呢?除了能捉老鼠,保護他的藏書,貓咪還長得可愛,能暖暖的,「狸奴氈軟夜相親」、「夜長暖足有狸奴」,還能在大冬天充當暖寶寶,32個贊啊!

在陸遊心裡,貓簡直是他最重要的朋友了。不信你看這首《獨酌罷夜坐》 。

《獨酌罷夜坐》
不見麴生久,惠然相與娛。
安能論斗石,僅可具盤盂。
聽雨蒙僧衲,挑燈擁地爐。
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

你看看,你看看,有了大狸奴,從此不孤獨。

還有他特別有名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寫得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悲壯雄渾吧?大氣磅礴吧?霸氣側漏吧?那你知道《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寫的是什麼嗎?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其一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暴雨紅色預警,我披著毛毯、圍著暖爐、擼著貓,就差個火鍋了,簡直不要太愜意,這種鬼天氣,我們才不出門呢。所有說,十一月四日這天晚上(悄悄說一句這天還是我生日呢),陸遊真正做到了愛國愛貓兩不誤,老鐵沒毛病,雙擊666!

以前讀陸遊,總覺得他吃了很多苦,過得不幸福,心裡隱隱覺得心疼,讀他的詩多了,才發現他還有這麼多鮮為人知的可愛一面,知道他也是個很有生活情趣,真性情、愛表達的男人。我想這也許也是他長壽的秘訣,一個在混沌的黑夜憤怒吶喊的人,也能看到夜色中點點螢火,這樣的人生才不會太過絕望,就像憤世嫉俗如魯迅先生,也寫下過「朝花夕拾」的純真美好。我衷心地慶幸著這個一生失意、痛失愛情的詩人,在「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哀鳴和「一懷愁緒,幾年離索」的嘆息外,也有閑暇、愜意的美好時光。


馬克思沒錢,但是風流,濫交。有一次馬克思把他家女僕肚子搞大了,被他妻子發現了,要和他離婚。最後為了解決這件事他的的好基友恩格斯把那女僕娶了,當時聽到這個故事我的表情就裂了...

我會詳細說說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

  • 可恥的女僕控

每當馬克思一家在風和日麗的時候和朋友們去倫敦郊區散步或郊遊的時候,他們的身後都跟著一個身材壯實的女僕。她挎著沉顛顛的裝滿食品的籃子,背著塞滿杯盤碗盞的包裹,到了目的地還要張羅吃喝,收拾殘湯剩羹。


她叫海倫·德穆特,馬克思一家叫她琳衡。她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時就到馬克思的丈人威斯特華倫家做傭人。到了燕妮出嫁的時候,她被當作陪嫁。對人的異化深惡痛絕的馬克思並沒有拒絕這份活禮,而是照單全收。或許他認為僱傭勞動是萬惡的,而無償奉獻則可以受之無愧。

馬克思一家對這個女僕倒是十分信任,除了讓她包下一日三餐和家常雜務,還把緊巴巴的財務交給她。於是琳蘅白天要操持一家數口的衣食,晚上還要在燈下把一個銅板掰作兩半。對主人的幾個女兒她更是視同己出。


但是琳衡對馬克思的奉獻還超出了家務和財務。1850年,琳蘅懷孕了。馬克思和燕妮之間於是爆發了可怕的爭吵。當孩子出生時,馬克思說服了他的忠誠戰友恩格斯去承擔這個責任。他需要為這個孩子說清來龍去脈,不能讓人以為琳衡懷的是外面的野種,那樣他倒是沒了干係,但卻有辱工人階級導師的家風。因此頻繁地出入他家門而又是單身漢的恩格斯成了理想的入選。老馬這個嬰兒取名為亨利·弗里德里希·德穆特。「弗里德利希」就是恩格斯的名字。


馬克思當然不讓這個私生子留在自己的家裡,於是這個叫亨利的嬰兒被送到一個工人家裡寄養。後來小亨利倒是可以去探望自己的娘,只是不能走正門,而必須從廚房的邊門進去。

恩格斯死在馬克思之後。雖然在馬克思的葬禮上,他把這個半輩子靠他的錢生活的思想家讚美成了完人,但對一件事始終耿耿於懷。他患喉癌而死,臨死前不能說話,在一個紙盤上寫下了:「亨利·弗來迪是馬克思的兒子,圖西把她的父親理想化了。」弗來迪就是那個男孩,而圖西是馬克思的女兒,當時在恩格斯身邊,她一直以為自己的父親潔白無瑕。

琳蘅死於1890年。她在馬克思家裡幹了一輩子,到頭來兩手空空,什麽都不是,連「僱傭勞動者」都不是。她的兒子後來倒是當了機修工,成了名副其實的僱傭勞動者。但他沒有象他父親嚴密推理的那樣對革命有興趣,而是改良主義工會的成員。

嗯,恩格斯是個好人....

  • 問君能有幾多腐

1
.恩格斯是工廠主子弟卻十分欣賞馬克思的主張,經常出錢贊助馬克斯的活動與生活費,馬克思做學問思考認真嚴謹但生活隨性,經常拖延要交給報社的文稿,恩格斯常協助馬克思的工作並代筆部分文章。

他在1867年致恩格斯的信中寫道:「坦白地向你說,我的良心經常像被夢魔壓著一樣感到沉重,因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為了我才浪費在經商上,才讓它們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一切瑣碎的憂患。

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馬克思傾訴了無限悲痛的心情:「在這些日子裡,我之所以能忍受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為時刻想念著你,想念著你的友誼,時刻希望我們兩人還要在世間共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馬克思的女兒們把恩格斯看成「第二個父親」。當然,馬克思一家人對恩格斯的健康關注,更是牽腸持肚,

馬克思在一次致恩格斯的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恩格斯,你是在哭還是在笑,是在睡覺還是醒著?最近三個星期,我往曼徹斯特寄了各種各樣的信,卻沒有收到一封回信。但是我相信都寄到了。」

2.

1848年8月,馬克思被法國政府驅逐,前往英國倫敦。在倫敦,馬克思度過了一生中最困難的日子。在5年時間裡,馬克思因為經濟和債務問題,精神焦慮,受疾病所苦情緒不佳,四個孩子中的三個死亡。但在這期間,馬克思寫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資本論》(第一卷)。 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經濟上卻是嚴貧戶,這位對資本主義經濟有著透徹研究的偉大經濟學家,本身一貧如洗,他的一生幾乎是在貧困潦倒中度過的。馬克思沒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他極不穩定而又極其微薄的稿費收入,加之資產階級對他的迫害和封鎖,使飢餓和生存問題始終困擾著馬克思一家,差不多把馬克思置於死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無著,在困境的泥沼中掙扎。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經濟上長期無私的援助,馬克思無法從事領導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和專心理論創作。

這是百度百科上面的話,事實上,從1851年至1869年間,馬克思一直在被恩格斯包養著.....

馬克思被恩格斯包養
馬克思被恩格斯養
馬克思被恩格斯
馬克思被養
馬克思被
被包養
養.........

3.
1855年4月,馬克思最喜愛的兒子埃德加爾病逝,這給馬克思沉重的打擊,他感到自己快支持不住了。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馬克思傾訴了無限悲痛的心情:「在這些日子裡,我之所以能忍受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為時刻想念著你,想念著你的友誼,時刻希望我們兩人還要在世間共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在他們的1000多封通信中,我們看到這兩位戰友的情深意篤,有幾天接不到對方信件,彼此就相互挂念起來。馬克思在一次致恩格斯的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恩格斯,你是在哭還是在笑,是在睡覺還是醒著?最近三個星期,我往曼徹斯特寄了各種各樣的信,卻沒有收到一封回信。但是我相信都寄到了。」同樣,如果有幾天聽不到馬克思的音訊,恩格斯就會發出「連珠炮」似的追問「老摩爾,老摩爾,大鬍子的老摩爾,你出了什麼事情?怎麼聽不到你一點消息?你有什麼不幸,你在做什麼事情?你是病了?還是陷入了你的政治經濟學的深淵?……」

作為一個身心健康的男子,我在看到這段話時著實感受到了一陣寒意.....

其實啊,他們之間要是沒有發生一些什麼事情我都不相信.....

就醬~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竟是好色嗜酒的一代賭神!

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她冰清玉潔又才華橫溢,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但事實上她是一個好酒色嗜賭如命的女漢子。

她就是 「一代賭神」李清照。

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老爹就是個大知識分子。既然出生書香門第,琴棋書畫自然是必備技能。

不過她與那些謹守閨訓,不苟言笑的千金小姐截然不同,她從小便不拘禮法,個性十足。

少女時期,有一天她在院子里盪鞦韆,突然家裡來了男客。只穿著薄紗衣裳的她,一時驚慌,顧不上穿鞋,穿著襪子就匆忙躲開,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

《點絳唇·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

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

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害羞地跑開,卻又忍不住倚著門偷看對方。心動的剎那,聞到一陣青梅的花香。

少女懷春,情竇初開。

豆蔻年華時期的她還算是含蓄,成年以後,她內心的小鹿就根本擋不住咯。

十八歲時,她嫁給名門公子趙明誠。

趙明誠也是個文藝青年,涉世未深,對於男歡女愛的事情他還比較羞澀。

新婚燕爾,老公只顧著看書,於是李清照開始想辦法引導。

《採桑子》

絳綃薄

水肌瑩

雪膩酥香

笑語檀郎

今夜紗幬枕簟涼

「水嫩的肌膚若隱若現,玲瓏如玉晶瑩如雪的香軀...不過老公啊,天氣很熱,我們的床又涼爽又舒服,你懂的...「

當時不少「正人君子」大罵李清照:不知羞恥,荒淫放肆。

李清照才懶得鳥他們。一來勾引自己的丈夫,天經地義。二來,她很忙,忙著喝酒賭博。

她酒量不好又愛喝,吟詩作對要喝,賞花也要喝,出去旅遊更要喝。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她一生作詞58首,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26首。又逢喝必醉,所以她大部分時間是醉酒狀態。

「險韻詩成 扶頭酒醒」

「不如隨分尊前醉 莫負東籬菊蕊黃」

「金尊倒 拼了盡燭 不管黃昏」

酒醒之後,該打牌了。

李清照嗜賭如命。金兵打進城時,老公準備丟下收藏品跑路,畢竟活命要緊,她卻堅持打包收拾賭具。

她不僅愛賭,還賭出了名堂。

她打遍天下無敵手,寂寞之餘,寫出一本賭博攻略《打馬圖序》,裡面有20多種賭博方式的詳細教程。

而今天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運動「麻將」就是由她開創的「命辭打馬」演化而來。

「賭神」之名,她才是當之無愧。什麼澳門賭神什麼發哥都得叫她祖師爺。

然而,人生就是起起落落。她的軌跡隨著國家的衰落髮生了巨大的轉變。

她四十四歲那年,金兵攻陷京城,抓走了皇帝、太上皇和一票文武大臣,北宋滅亡。這就是「靖康之變」。

新登基的皇帝,在長江南岸建立了南宋。她的丈夫趙明誠被任命為首都「市長」。結果在城裡發生叛亂時,趙明誠因為怕死,擅離職守逃回家,被革去官職。

李清照寫下:

《夏日絕句》

生當為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國家危難之際,男子漢大丈夫,當頂天立地,無懼生死。你這樣懦弱逃避,還是男人嗎?!」從此李清照與丈夫逐漸疏遠。

戰亂不休,顛沛流離。

丈夫去世後,她已經沒有親人,獨自過著寡居的生活。她也漸漸久病不起。

這時,一位小她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出現在她的世界,他叫張汝舟。

三年之後,她嫁給了這隻小鮮肉。輿論一片嘩然,大罵李清照「老牛吃嫩草」「不守婦道」。

李清照頂著所有壓力,給出唯一的答案:因為愛情。

然而,婚後不久,她發現自己看錯了這個人。

這位張汝舟,貪得無厭,偷她前夫留下的金石,賄賂官員謀取官職,被她發現還對她還大打出手,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渣。

李清照一怒之下,把他給「休」了,還把他送進了監獄。

「我以為這是愛情,原來你要的只是名和利。」

晚年的李清照,孤苦伶仃,萬念俱灰。

醉生夢死的過去,愛情,親情,豪情,一切都已煙消雲散。

《聲聲慢》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人縱有萬般能耐,終也敵不過天命啊。

後世的史官們(基本是男性),不斷地替李清照洗白。她必須冰清玉潔,因為她是個女人。

我想,她若是男人,一定遠勝唐伯虎,留下一段「風流倜儻,放蕩不羈」的千古佳話。

我想,她若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作為一名女漢子,她的隨性和才華也依然會遭到世人的謾罵和嫉恨。

我相信她的回答也是唯一的:狗帶。

特別說明:此文來源於網路,原標題「千古第一才女,竟是好色嗜酒的一代賭神」,因為好幾個網站上都出現了我也分不清誰是原作者,侵立刪!

為了豐富哄孩子睡覺時候碎碎念的內容重新溫習了很多詩詞,感覺李清照怎麼一直處於醉酒狀態,於是查了很多資料,發現這篇寫的不錯,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這都是女神(經)哈哈!

我自己的原創文章請關注公眾號「生活在瑞士」(ID:bobaoshuo)


文天祥年輕的時候非常風流,出於「為賢者諱」的善良動機,後世將他有關青樓艷遇的詩文從文獻中刪除掉了。
但這絲毫不能掩蓋他人格的光輝。
中國古代文人,有此愛好的比比皆是:「載妓隨波任去留」(李白);「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樓高不見章台路」(歐陽修)...至於柳永等人花街柳巷的故事,更是傳為風流佳話。關鍵在於,一旦國家有難,是否可以表現出真正的責任感來。
「辛苦遭逢起一經」,意思是說,雖然自己讀書比較刻苦,可是受到朝廷提拔,只是「遭逢」罷了,並沒有很了不起。並且自己的學識也僅限於一種經典而已。中過狀元的文天祥,對於自己的科場榮譽,完全不當回事,因為山河破碎,干戈寥落,與這相比,什麼都已經無所謂了。
文天祥被押送大都,囚禁四年,面對種種誘惑,絲毫不為所動。降元的宋恭帝和忽必烈親自勸降,甚至為他保留丞相的位置,也一概嚴詞拒絕。無奈之下,忽必烈只好下令處死文天祥,以成全其偉大的氣節。文天祥死後,人們在他衣襟上發現這樣的詩句: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而今往後,庶幾無愧。


時窮節乃見


曹丕。由於羅貫中的影響,人民群眾對曹丕的印象就是篡漢的亂臣賊子,迫害兄弟曹植的黑心哥哥。
實際上曹丕可以說是建安時代文藝界的領袖人物了。建安七子陳琳、王粲等都是他的鐵哥們,他自己也有很多詩文傳世,水準很高。三國的各種電視劇里都把曹丕寫成一個因文采比不過曹植而自卑的人,這是太小看曹丕了。
中國第一首文人七言詩《燕歌行》,作者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這哥們其實遭遇挺慘。老婆甄姬鬧得相愛相殺,兄弟曹植搞得水火不容,朋友們建安末年一場瘟疫死了大半,稱帝後南征東吳卻鎩羽而歸,壯志未酬四十歲就短命死了。一生活在超級老爹隨時換人的陰影中,死了還拋下一個十幾歲的小娃給狼顧司馬,沒幾年江山易主。

關於這哥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可以看他留下來的詩文。個人感覺這哥們有點憂鬱症和人格分裂的傾向。


說一個關於明朝大奸臣嚴嵩的事。

世人所熟知的嚴嵩,是明朝嘉靖年間,驕橫陰險的大奸臣,恃寵攬權,貪污受賄,臭名昭著,堪比蔡京、秦檜,但他的書法絕對是中國書法史上值得記上一筆的作品(蔡京、秦檜也是如此),看來「人如其字」的說法也不見得全對啊。

嚴嵩的書法不僅在當時聞名一方,在他身敗名裂,去世多年後,也流傳很廣,但由於他這個壞名聲,他的書法作品即便再好,後世所謂的「倒嚴派」還是有想盡辦法擺脫那些「名作」與這位奸臣的關係。

留傳至今的嚴嵩書法作品雖然不多,但堪稱珍品,大概有4種:

一、榜書,也稱「署書」、「擘窠書」,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寫大字」,一般為楷書,在標題宮闕門額上比較常見。

既然是「宮闕門額」,當然帝都最多啦——原西城區東大高殿外牌坊上的榜書「孔綏皇祚」、「太極先林」、「弘佑天民」、「先天民境」;西城區原景山大門上的「北上門」榜書;北鎮廟正門匾額上的三個大字,都是嚴嵩的作品。

二、碑文,現存於湖南永州柳宗元紀念館的「尋愚溪謁柳子廟」一文;杭州西子湖畔岳飛墓旁的「滿江紅」詞一首,分別是嚴嵩在任國史編修和禮部左侍郎時的作品;

一代民族英雄聽到他的作品被奸臣所抄寫,棺材板應該蓋不住了

三、印文,木印正書「嚴嵩」、篆文陰刻漢白玉「嚴嵩私印」等;

喜歡書法的一般都會喜歡篆刻,並不為奇

四、捲軸,嚴嵩生前此類作品最多,然而在其書法作品中保存下來的卻最少,現今保存下來的「千字文」,尤屬珍品,嚴嵩自己對此作也頗為滿意,曾於嘉靖三十五年「題手書千文後」,敘述自己的書法創作經歷。

對於嚴嵩書法遺存,書法家孫熙春曾確認:

嚴嵩所寫的題額而無大異議的有:北京朝陽門外大街建於明代的綠琉璃牌坊上的「永延帝祚」;北京昌平區沙河鎮鞏華城北門之「展思門」;天津薊縣的「獨樂寺」;北京老字號「六必居」;還有「天下第一關」等幾處。

接下來就來詳細說說嚴嵩或被認為是嚴嵩作品的名作吧~

1. 「天下第一關」的匾額

對於匾額的作者,有兩種說法,一為「嚴嵩說」,一為「蕭顯說」。

「蕭顯說」主要依據為清光緒四年(1878年)編撰的《臨榆縣誌、建置編、城池卷》記載:「『天下第一關』相傳明蕭僉事顯書。」

秦皇島市文史耆宿康群老先生在曾寫《巨匾瑣談》一文,提出了最有可能寫匾的歷史人物——嚴嵩。對「蕭顯說」提出了三點質疑:

第一,早期志書從未記載。包括清代撰寫、對蕭顯行跡逸事有詳細記載的幾部志書也未提此事;
第二,「蕭顯寫匾」的身份難稱其舉。當時,以蕭顯「僉事」之職的地位身份,題寫這樣的匾額資格是相差甚遠的;
第三,「蕭顯寫匾」 的時間與匾額真正出現的時間對不上號。當地史志所謂「蕭顯寫匾」的成化八年前後,山海關「鎮東樓」還沒有「天下第一關」的匾額。

依康老的看法,「嚴嵩說」更為可信~

「嚴嵩說」史料依據:

民國九年(1920)臨榆縣令周嘉琛《重修第一關舊額記》中記載:

有額曰『天下第一關』筆力沉雄,與形勢相稱,相傳為嚴分宜(嚴嵩)手跡。

1934年出版的《榆關抗日戰史》有一段這樣的內容:

山海關舊稱『天下第一關』,關前木匾為明嚴嵩所書,字大及五尺,筆勢異常遒健,向存魁星閣,為榆關古物之一。此次日軍陷關,竟將木匾劫送東京……

這兩段內容很有力,可以根據這段內容斷定,嚴嵩曾經寫過一塊木匾,並且這塊木匾曾被送往東京,對於木匾的曾經去向,也有了明確的交代。

說完這麼多枯燥的史料,還是來看一些「接地氣」的東西中和一下~

2. 北京餐營業的老字號「六必居」

這個就有傳說的色彩了。

民間有這樣的一個異聞傳說,是這樣的:

六必居是由六個人合開,這六個人為了讓六必居名號響亮,就給嚴嵩的夫人歐陽氏送進禮物,表示希望得到嚴嵩的題字。

(從目標人物身邊的人下手,勝算率大,古今通用)

起初,六必居開店的六個人給店鋪定名是六心居,意為六個人六顆心,同心協力開好店。嚴嵩的夫人歐陽氏答應了這件事,她想了一個辦法讓嚴嵩寫。

自從那天后,嚴夫人便天天在家裡練書法,寫了不少六心居,嚴嵩看到夫人寫的這些字都寫得不好,就調侃她的書寫水平,歐陽氏立即讓嚴嵩寫一寫六心居看看。嚴嵩揮筆寫下這三個字:六心居。

這時候,嚴夫人把事情的始末告訴了嚴嵩。嚴嵩想了想,認為六個人六顆心不好,應該一條心啊,當即拿起毛筆,在自己寫的六心居三個字裡面的心字上加了一筆,心字變成了必字。

最終,六必居定名了,嚴嵩的題字成了六必居的牌匾。

嚴夫人的這個套路,妙!

這是民間的傳說,真假已無從考證。

不過,許多「倒嚴派」還是為了否定這這個傳說,據說在「六必居」的一位夥計家中拿到幾張舊房契,最早的一張是康熙十九年的,於是,否定「六必居」為嚴嵩所作便有了「可靠的」依據。

但這個房契的真假又有誰來評判呢?

歷史總是這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弄得大家都不知道該信誰了~(來掌閱,多讀書吧,提升自己的判斷力,一不小心又打了個廣告,噗……)

關於嚴嵩的書法作品,還有順天府鄉試的貢院大殿的匾額上的「至公堂」三個字。

嚴嵩名聲不好,乾隆皇帝就想把它換掉。上意如此明顯,怎能不拍馬屁?

懇請聖上賜字!

乾隆爺本身就有到處題字的癖好,有這機會怎能不把握住?但寫了幾次,總覺技不如人,找朝中各位書法大儒,也不如人意,那就不換了吧~~~

嚴嵩臨死前曾寫道「平生報國惟忠赤,身死從人說是非」。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個浩然正氣的忠臣、君子,認為他「人如其字」「字如其人」,看他為官後的作為,有點打臉啊……

讓閱讀變得有趣~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知乎機構號:掌閱讀書 - 知乎


季羨林年輕時曾在日記中寫到: 「前兩天下了點雨,天氣好極了。 今天看了一部舊小說,《石點頭》,短篇的,描寫並不怎樣穢褻,但不知為什麼,總容易引起我的性慾。我今生沒有別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幾個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觸。」


世界盃的時候看到的。

  亞瑟·柯南道爾(1859年5月22日-1930年7月7日)

  國籍:英國(蘇格蘭)

  球隊:英格蘭,朴茨茅斯

  足球主要榮譽:朴茨茅斯俱樂部發起人之一;朴茨茅斯隊史上,第一任主力門將

  成就:愛丁堡醫科大學學士,小說家、劇作家,被譽為「福爾摩斯之父」

尼爾斯-波爾(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

  球隊:丹麥AB隊主力門將,丹麥國奧替補門將

  足球主要榮譽:1908年奧運會亞軍

  成就: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據丹麥AB隊史料記載,在一場AB隊與德國特維達隊的比賽中,德國人外圍遠射,玻爾卻在門柱旁邊思考一道數學難題。


孫中山是洪門的雙花紅棍。這本來也不算多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但洪門是什麼呢?就是天地會,洪字就是繁體字的「漢」字去掉了土,表示漢人沒有了土地。也有朱洪武的意思。
紅棍就是洪門的打將,雙花的就更是能打。最有名的雙花紅棍是漫畫版《古惑仔》里的洪興陳浩南。孫先生顯然是名譽職務,不可能像陳浩南那樣去砍人。
「小子原籍蘇州,現任華府首席西賓,手執白紙扇,門前一對雙花大紅棍。」 這是《唐伯虎點秋香》里的原詞。所謂白紙扇是什麼呢?就是洪門的軍師。你看《古惑仔》里,蔣天生身邊那個陳耀,就是他那個位置。 而秋瑾,就是三合會的白紙扇。


從理論上講,韋小寶、孫中山、陳浩南是一個組織裡面的。


孫先生所入的那個堂口,是洪門的致公堂,老大叫司徒美堂。致公堂後來被改組,就是現在的……


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怎麼樣的體驗? - 知乎
陌生人的哪些事,讓你感觸很深? - 知乎


看了一本《天才、狂人與梅毒》知道了不少天才和名人的八卦。這本書的作者叫德博拉·海登,她本人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系授課,同時非常喜歡研究各種檔案、信件和報導,象偵探一下從各種舊紙堆里發現很多不為人知的聯繫和八卦。

但要注意德博拉·海登的結果也並非蓋棺論定,她只是提供一種可能:死於梅毒——天才、狂人的另一種結局。

「黑暗中的毒藥」--梅毒

19世紀後期,梅毒專家阿爾弗雷德·富尼耶估計巴黎大約有15%的人感染梅毒。

1907年,小說家茨威格指出,20世紀初維也納每10個年輕男子就有1~2位診斷出感染梅毒(通常是因為嫖妓)。

在現代梅毒已經可以根治,但在古代由於以「偉大的模仿者」著稱,梅毒會模仿許多病況,非常的確以確診。很多末期患者會精神錯亂與癱瘓。但是,在發瘋之前,梅毒會經常給予患者一些特殊的「獎賞」,患者這時會有充滿創意的興奮喜悅、感覺活力充沛、興緻高昂。說得更精確些,則是表現出感知能力提高、洞察力敏銳,以及幾乎堪稱神奇的知識體驗。在19世紀末,人們普遍認為梅毒可以製造出天才,雖然只有很少的案例。

出世篇

1492年,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尋找前往亞洲的新航線,方向上的錯誤卻抵達加勒比海群島,等哥倫布和他的追隨者回到西班牙時,船上除了裝滿了黃金、奴隸、雪茄和異國情調的食物,還帶來了可怕的疾病:梅毒。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和船員回到西班牙的帕洛斯港,不久之後,歐洲就開始流行可怕的梅毒。哥倫布在新大陸染病,15年都治不好。在相關的傳記中,他有非常嚴重的精神錯亂,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行為,患過多次重病。

以前的醫學作家認為,哥倫布的各種病症是斑疹傷寒、風濕性心臟病以及Reiter綜合征所引起的。直到20世紀,才有人提出:是否可以解釋為何他的精神逐漸錯亂? 因為哥倫布身染梅毒。

而且從各種史記、傳記中觀察到的現象,他幾次生病的情況,剛好是梅毒1、2、3的典型癥狀。

哥倫布有可能是第一位得梅毒的歐洲人。

哥倫布一直被認為是英雄、偉大的探險家,但在他對南美州的土著來說是一個殘暴的征服者,一直在伊斯帕尼奧拉進行暴虐統治。

擴散篇

1495年查理八世的法國軍隊攻打那不勒斯,作為梅毒開始傳染全世界的誕生時辰(1495年2月22日下午四時)。這場軍事行動之後,各國傭兵解散回到家鄉,將梅毒散播到全歐洲,然後是世界各地。梅毒席捲義大利,轉往法國與德國,沿著歐洲之路蔓延,就像在新的感染者身上經由血管遍布全身。

10年內,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受到這個可怕疾病的襲擊。印度也出現這種新的傳染病,可能是1498年達·伽馬從里斯本抵達加爾各答傳來的。然後又傳到中國,稱為「廣東疹子」;1512年傳到日本,稱為「中國潰瘍」。

在後來的時候才確定這種疾病跟性有關,許多夫妻因為謹守一夫一妻制,以免將這種接觸傳染的性病帶回家。當死亡人數增加到幾百萬人之後,性成為危險情事;守貞成為新的價值觀。

瘋狂的試驗

19世紀中期最著名的梅毒專家菲利普·利可,在1835至1838年,做過一項實驗,以淋病膿汁讓2500人接種(包括巴黎妓女),證實梅毒跟淋病是不一樣的。這項實驗成為醫學史上最不道德的事件之一。利可所著的《性病實驗論》於1838年出版,裡面就記載著數百件預防接種的案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約瑟夫·穆爾,這項實驗追蹤亞拉巴馬州馬康郡貧窮的底層居民感染梅毒未接受治療的狀況。最後選擇的實驗群體399人患有梅毒,控制組則有201位健康男性。控制組的人如果感染,就換到實驗的另一邊。此研究進行30年,政府公共衛生部門每年都有一群醫師到塔斯克吉,每天收集血液樣本,長達數星期。

青黴素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出現,也沒有對這些患者實施治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甚至通知徵兵處不要徵調這些人服役,以免他們接受治療。

在1966年,舊金山一位公共衛生署的年輕性病訪視員彼得·巴敦,在午飯時無意間聽到有人討論一位末期梅毒患者接受治療,其實不應該接受治療,因為那位患者是一項研究的實驗對象。然後開始收集和閱讀有關人體實驗的記錄,並且向公共衛生署提出質疑。但遭忽視,被斷然拒絕,在1972年向美聯社舉發他的發現。被曝光之後引起了很大的關注,1973年3月,這個實驗才正式停止。

塔斯克吉的實驗對象,從來沒有被通知患有梅毒。後來有律師幫助試驗參與者提出法律訴訟,最後賠償1000萬美元(還活著的梅毒患者每位獲得37500美元)。20多年後,1997年5月16日,柯林頓總統為政府的羞恥行為,向塔斯克吉計劃8位還倖存的實驗對象公開道歉,最年輕的已經87歲。

被梅毒幹掉的天才、狂人們

貝多芬

在貝多芬頭髮中發現鉛,而且含量不低,達百萬分之六十。貝多芬可能是鉛中毒且得了梅毒。

貝多芬經常嫖妓,去妓院。梅毒感染有許多不同的癥狀,耳聾是其中之一。

貝多芬的醫生貝托里尼燒掉貝多芬所有的信件與筆記,還說絲毫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學者都感好奇,什麼樣的醫學資料有如此殺傷力?除非是有關梅毒。

但貝多芬是否得的是梅毒,一直屬於爭論非常激烈,兩方都是各種的觀點,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確切的證據,唯一有可能被確認的證據是,從維也納遺失的樣本罐找不到,裡面有他的耳骨。

貝多芬有沒有得過梅毒,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馬雷克提出他的意見說:貝多芬的病痛是因為螺旋體或是肉刺,毋庸置疑,這會造成很大的區別,至少對音樂是如此。貝多芬後期的音樂是音樂史上重要的轉折點,尤其是第九交響曲《快樂頌》,簡直是超越完美之作。

弗朗茨·舒伯特

舒伯特經常在外套上別一朵白色的百合花,在維也納舉行的貝多芬葬禮上,他是持火炬者之一。

1980年,埃里克·山姆斯發表《重驗舒伯特的疾病》,將原因做一摘要,大家才接受舒伯特死於梅毒的事情。

大多數學者現在都認為,舒伯特1822年12月感染梅毒,當時他25歲。舒伯特在染病6年後死亡,享年31歲。

羅伯特·舒曼

他的醫生弗朗茨·里夏茨每天記錄這位著名的病人,包括他的飲食、醫療、發怒、幻想。里夏茨的一則日記特別重要:「1855年9月12日,舒曼忙著計算財務之後,非常平靜。最近寫下各種簡短的反省,以及內心憂鬱的內容,例如『1831年,我是梅毒患者,以砷治療。』

舒曼雖然疾病纏身多年,但還是創作不輟。麻痹性痴呆被稱為「浮士德式的交易」,因為在發作之前幾個月雖然很痛苦,但會周期性出現心情愉快的欣喜作為補償,舒曼顯然錯失這項獎品。

目前學術界都傾向於是梅毒。諾伊邁爾說:「從1850年起,舒曼腦部的器官病變已經很明顯,目前無可爭辯,都認為這是梅毒引起的進行性癱瘓。」約翰·達華利歐補充說:「雖然一直懷疑舒曼早年得過梅毒,但我們現在可以合理地肯定,確實是梅毒。

瑪麗·塔德與亞伯拉罕·林肯

瑪麗·塔德出身肯塔基州名門世家,1839年,她遇見亞伯拉罕·林肯,當時林肯是自學成才的律師與州議員。經過長期追求與一次取消婚約之後,兩人於1842年結婚。他們生了4個小孩,只有長子羅伯特長大成人。1860年,林肯開始第1任總統任期,瑪麗成為第一夫人。

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福特戲院被約翰·布斯槍殺,第二天去世,瑪麗成為寡婦。林肯死後,瑪麗前往歐洲旅行,最後搬到芝加哥。在芝加哥的時候被醫生認為是精神錯亂,被送到私立的貝勒魯精神病院。從瑪麗·塔德的病歷判斷她得的是梅毒。

威廉·赫恩登是林肯的朋友,曾經為林肯作傳,兩人合夥律師事務所18年。據赫恩登所言,林肯曾經告訴他,1835或者1836年,林肯在鬍子鎮感染梅毒。1891年1月,赫恩登寫信給林肯傳記合著者「友人魏克」,希望他不要將這個秘密寫進去:

1887年,我在綠堡跟你提過,林肯還是小男孩時就得了梅毒,我一直沒有詳細說明,現在且讓我道其原委。

大約在1835或者1836年,林肯在鬍子鎮和一位女孩有一段邪惡的激情,並且因此染上惡疾。林肯告訴我這件事,我記在心裡,後來一時愚蠢寫在我的小記事本上,又將記事本借給拉蒙,卻忘了將這件事擦掉。1836到1837年,林肯搬到斯普林菲爾德與斯皮德住在一起,兩人相當親近。我想這時候他開始發病,他寫了一封信給德瑞克醫生(可別指望相信我們的醫生),信的後半部他沒有給斯皮德看——他不希望他知道這件事。

斯皮德告訴我,林肯這封信有一部分不讓他看。斯皮德寫信給我說,他認為林肯給德瑞克醫生的信有提到他、林肯對於安·拉特利奇的瘋狂迷戀等等以及她的死亡。你可以在我們寫的《林肯的一生》中找到斯皮德寫給我的信。給德瑞克醫生的信,一部分是關於他的疾病,並沒有斯皮德以為的瘋狂著迷情事。我記事本上所寫的是一件荒淫的事,不該讓世人看到。多年來,我一直希望將那筆記塗掉或燒掉。我寫信給你,唯恐當年的荒淫往事將被揭露與誤解。戴維斯法官說林肯不只對許多女人有強烈的熱情,據我所知,這是很明確的事實;他對於結婚多年的妻子很冷酷,這也是事實。我寫這封信給你詳細解釋,以備未來之需。我非常後悔對這件事情的所作所為。

赫恩登認為瑪麗·塔德與亞伯拉罕都染患梅毒,因為林肯有3個小孩夭折。

希特勒

對歷史影響大的則是阿道夫·希特勒,啤酒館政變之後,希特勒被關在蘭茲貝格監獄,他寫了《我的奮鬥》一書,其中有13頁關於梅毒,認為這是種族未來的一大威脅。《我的奮鬥》有大篇幅熱情洋溢地要對抗梅毒,譴責以前的領導人沒有對抗這個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只要幾個世代就可能摧毀人種。

希特勒以前曾經鄭重宣告,他只與德國人結婚,這是為什麼?是不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有梅毒,會遺傳給子孫,害怕生出退化與精神錯亂的後代?

《我的奮鬥》表現出希特勒想要嚴厲的報復:「只報復猶太人社會那個傳染給他的人是不夠的,整個種族必須受到迫害以作為懲罰。」他發現希特勒晚年有典型的後期梅毒癥候,精神錯亂胡言亂語,以及左邊的手腳麻痹,不斷發癢,失眠,頭痛胃痛。

安維爾·戴維斯下結論說:年輕時的希特勒是個「優柔寡斷無所事事的狂想家」,要不是受到梅毒的影響,將會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由此可見梅毒從很早期就改變人的個性。

居斯塔夫·福樓拜

在巴黎求學時曾經除夕夜在妓院與那裡最丑的妓女性交,朋友在旁觀賞,他說這話時嘴巴還叼根雪茄以示蔑視。可能是有位妓女把梅毒傳染給他,算是報復吧。因此,本來性生活很活躍的他,1842年突然宣誓禁慾。根據各種資料顯示,包括埃德蒙·龔古爾的《日記》,他真的禁慾好幾年,不過1843年的信件也透露,他再度尋花問柳。


1849年福樓拜寫信給朋友舍瓦利耶,其中一段顯示他知道自己多年前感染梅毒,而且會一再複發;這段話一直遭到查禁。最初的感染癥狀似乎很輕微,因為他回想道:「你要知道,你的朋友似乎得了某種梅毒,身體逐漸損壞,什麼時候得的無從查考。雖然癥狀已經治癒,但是經常複發。我有神經系統的癥狀,現在還會間歇地發作,以我目前居住的環境是無法治癒的,可能沒有其他因素。」


1850年11月14日,福樓拜從君士坦丁堡寫信給布耶:


親愛的先生,我告訴你,我在貝魯特時出現7個下疳(我最早注意到是在龍之地羅德),最後合併成兩個,然後成一個。我在這種情況下,騎著馬從馬爾馬里斯到土每拿。每天早晚,都要為這承受痛苦的器官包紮敷藥。最後它自己好了,兩3天內傷疤將會癒合。我現在很小心照料,我懷疑是瑪洛尼那個女人給我的這個禮物,或者是一個土耳其小女人。是土耳其人還是基督徒?哪一個?真麻煩!


他繼續說道:「上星期迪康發現有兩處傷口,雖然他已經有6個星期沒有性交,但我看很像是雙頭下疳。如果是的話,這是我們出發以來他第三次感染梅毒。這根本不像是為了健康而旅行」 ——該怪自己還是別人!


3個月之後,他告訴布耶(1851年2月10日,在派特斯):「至於我呢,我可怕的下疳終於癒合,硬塊還是很硬,但似乎逐漸消失。還有其他的東西也在消失,而且更快,那就是我的頭髮。」 [14]整趟旅行福樓拜都很虛弱疲憊,不斷發燒,下腹部出現小紅斑。抵達羅馬時,已經病了6個月。一粒睾丸有問題,臉部神經痛非常難過。

朱利安·邦尼在《福樓拜的鸚鵡》一書中,說福樓拜是個好人「除了他在埃及那件事情之外,他身染梅毒還想跟妓女上床。我承認這有點虛偽自私。」 [16]這妓女發現他有膿瘡,於是將他趕走。洛特曼發現,「現代的讀者應該會注意到,當時沒有預防疾病的觀念,甚至不在乎傳染給他人」。

莫泊桑

莫泊桑說他20歲時被一位迷人的划船同伴傳染梅毒,但自己當時不知道,也不曉得和他日後的疾病有關,直到後來才知道。1877年3月2日,他在寫給魯昂一位市立圖書館管理員羅伯特·潘雄的信上說:「你絕對猜不到醫生剛剛在我身上所發現的……因為我的體毛都掉光了,也沒有再長回去,我父親大驚小怪,母親放聲慟哭,從埃特塔爾都可以聽到。我抓住醫生的衣領,告訴他說:『找出我得什麼病,你這笨蛋,否則有你好看的。』」在這樣的威脅之下,莫泊桑終於得知真相,因為醫生告訴他的是:「梅毒。」後來莫泊桑在19世紀文學上,留下了對梅毒感染最坦白不諱的承認,並且表現得狂妄危險,實在令人震驚:

我告訴你,我從來沒有想到;我很生氣,但是最後我說:「有什麼治療方法?」他回答說:「水銀與碘化鉀。」於是,我去看另一位外科醫生,診斷結果也一樣,還說這是「老梅毒,六七年前感染的。」


……簡而言之,這5個星期我每天吃4克的水銀以及30克的碘化鉀,覺得好多了。很快地,水銀成為我的主食。我的毛髮開始生長……屁股上的毛正在長……我得了梅毒!終於!真的是梅毒!不是不屑一顧的淋病、菜花之類的,是梅毒,法蘭西斯一世就是死於梅毒。雄偉的梅毒,純粹簡單;優美的梅毒……我得了梅毒……我覺得很驕傲,去他的布爾喬亞。哈利路亞,我得了梅毒,所以我再也不必擔心被他人傳染,和街上的妓女與蕩婦干過之後,我跟她們說:「我得了梅毒。」她們都恐懼莫名,我則是大笑。


梵·高

在梵·高一本素描簿背後發現寫著卡芬涅爾醫生的名字,還註明看診的時間。

打電話過去時,接電話的是阿瑪迪斯·卡芬涅爾醫生,他正是修伯土斯·阿瑪迪斯·卡芬涅爾醫生的孫子。他們見面時,醫生請威爾基坐在他祖父看診時病患所坐的椅子,梵·高很可能也坐過這張椅子。卡芬涅爾告訴威爾基:「我祖父1885年時為梵·高治療過許多次。」


威爾基問道:「你祖父有沒有告訴過你,梵·高自訴的癥狀為何?」他的回答令威爾基大為震驚。他說:「祖父說他為梵·高治療梅毒,他開了水銀的藥方,送梵·高到史圖溫堡醫院做臀部蒸汽浴。」[1]梵·高要求說明詳情,醫生告訴他這個病可能影響他的大腦,也可能致死。

學者對於梵·高有沒有罹患梅毒,很難獲得一致的結論。《紐約時報》(1990年11月)曾經統計過,對於梵·高身後的診斷,值得注意的共有152件,梵·高罹患梅毒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值得我們繼續探索。

梵·高逝世一百周年時,《美國醫學協會期刊》宣稱確定是梅尼爾氏病,推翻以前所認定的癲癇症。阿諾德認為這兩種說法都錯了,因為沒有梅尼爾氏病的癥候,而癲癇早就被否定。1992年,凱·傑米森在《英國醫學期刊》提出反駁,認為阿諾德說的卟啉病不太可能,她認為梵·高與西奧比較可能是躁鬱症。當然,躁鬱症的癥狀與梅毒很難區分。

阿諾德基於兩點理由排除梅毒:第一次感染與精神錯亂的間隔太短,而且其間病情舒緩的時間太長,這也是認為西奧沒有感染梅毒的理由。其實這些理由都不成立:約翰·斯托克斯就說過,梅毒病例「有的病程相當長,有的相當短,有的有舒緩期,有的沒有。」[27]阿諾德更進一步舉證說,這些書信都沒有提到梅毒,但是當時的習慣不會白紙黑字寫下梅毒,而且仔細閱讀之下,有許多地方透露梵·高與弟弟都很清楚彼此的疾病,他們以安全隱秘的字眼代替。

雅斯貝爾斯說在梵·高的最後階段,感情激烈與狂喜交相混雜,但總是有條不紊。他有無窮的活力,他極其強烈的興奮,也擁有幾近神秘的熱情,再加上他不斷說害怕發瘋以及活不久了,引出一個可能無法得到正確解答的問題:在他生命最後幾個月的瘋狂作畫時期,是否經歷過麻痹性痴呆發作前的狂喜與痛苦階段?由於他自殺身亡,這些抑或將是一個永遠的謎團。

尼采

尼採在巴塞爾住進維勒醫生的精神診所,維勒醫生是精神性全身癱瘓的專家。在住院單上寫著:「腓特烈·尼采,巴塞爾教授,年齡23,1866年,感染梅毒。

大多數尼采學者都認為,尼采最後幾個月(以及最後幾年)所寫的文章精細敏銳,證明當時他可能沒有受到梅毒的影響。學者克勞迪亞·克羅馥有篇文章討論尼采最後幾年的著述產量,很能代表這方面的見解。她認為尼采最後幾年產量超越以往,尤其是1888年最後一季,在《偶像的黃昏》、《反基督》、《瞧!這個人》、《瓦格納事件》,以及他的筆記與書信,都看不出「誇大狂與即將瘋狂的癥候」,或是「瘋狂退化的跡象」,[7]只覺得他神志清醒,作品有種偉大風格,充滿預言與啟示。


洛伊德稱讚尼采最後著作的成就時,知道麻痹性痴呆的影響。1908年10月28日,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在當天晚上開會,紀念尼採的遺作《瞧!這個人》出版。弗洛伊德說(奧托·蘭克記錄在《會議記錄》):


尼采患有腦梅毒。他的興奮之情美麗地開展,不斷擴展。不過,這樣就太簡化問題了。麻痹性痴呆是否與他《瞧!這個人》的內容有關,這是相當存疑的。麻痹性痴呆曾經侵襲偉大的天才,在疾病發作前的短短時間內,完成相當不凡的成就(莫泊桑)。尼采這部作品相當令人佩服,應該視為大師傑作好好保存。

皮婭·富爾茨的博士論文有最完整的尼采病歷,包括一長串各種假設的診斷:癲癇、中風、遺傳性狂躁症、腦發育不全萎縮、偏執狂、精神分裂、不小心中毒。除了梅毒引起的狂躁與沮喪,許多學者認為是躁鬱症。富爾茨認為是梅毒,由於她深入研究尼采,因此她的意見非常有意義。

其它

這個名單中還有很多人,比如奧斯卡·王爾德、詹姆斯·喬伊斯、俄羅斯的伊凡四世、海涅、丘吉爾、都德、雨果·沃爾夫、戈雅。

這本書講述了另一種可能,梅毒直接影響和改變了歷史。


關於馬克思「私生子」的論證,

這個事情本身來說,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我找到這篇文章,然後貼出來,只是想說,很多人所喜歡聽的名人的風流韻事,其實有時候只是一些人無聊的遊戲。大可不必對這類的事情一擁而起。

我看了資本論,個人是很佩服他學術上和精神上的崇高。至於他的私生活,我不是很知道知道,也無需知道,人非聖賢。尼采,如此偉大的哲學家,卻也最終瘋了。康德對愛情有很深的分析,自己卻一輩子沒結婚。叔本華去過妓院。法國的著名哲學家福柯還是死在艾滋病。

我們也沒有必要太過糾纏。就算是有這些事,客觀上也絲毫沒有影響他們成為偉大的哲學家。

當然,人家馬克思也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呢,如果是藉由一波無中生有的操作,被有些人利用借題發揮,那就還是要不得。既然關於馬克思的「私生子」的事情,國內外都有很多人表示懷疑,而且原有的證據並沒有保證足夠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所以私生子的事情還是別那麼認真才好。

======================================================================

子虛烏有——關於馬克思「私生子」的考證(此文為搬運,侵刪)

文章提交者:fusang12 加貼在 世界歷史 鐵血論壇 【世界歷史_世界史論壇】

(一)

國內最早公開報道馬克思「私生子」一事的,據我看到的資料,是1993年8月16期的《遼寧青年》雜誌,第38頁,題目是《紅色的燕妮》,作者陳婕。另外,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在1993年3月曾出版過《紅色燕妮:卡爾.馬克思夫人的一生》,(德)海因茨?弗雷德里克?彼德斯著,吳明亮譯。前者是否摘自後者,因手頭沒有這本書,尚無法證實。同年5月,台灣翻譯了一本法國人寫的書《馬克思背後的女人》(見後),也是講燕妮的,其中提到了這個名為弗里德里希?劉易斯?德穆特(或弗里德里希?德穆特)的「私生子」。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不過總的來說,當時這一波宣傳在國內影響不大。目前在網上最有影響力的,還是程映虹以及此後鄭若思、馬悲鳴的文章,以及從它們演繹派生出來的文章。從這些文章和文章的評論來看,作者以及大部分文章轉貼者的目的,顯然是要貶低馬克思本人和馬克思主義。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文章錯誤頗多,如:

把琳衡稱為結婚的陪嫁(見程文、馬文)。事實上,是馬克思結婚兩年後才由岳母派來的。

認為馬克思的女兒女婿自殺,與從恩格斯那裡得知此事有關(馬文)。事實上,夫婦倆一同自殺的是馬克思次女勞拉夫婦,這已經在恩格斯逝世的16年之後了,而且從留下的遺書看,他們自殺的原因是認為自己老了,不想成為黨的累贅,通過自殺的方式為法國工人黨減輕負擔。此外,勞拉的丈夫拉法格生前書信中,也表露過這種想法。馬文實際上講的是馬克思的小女愛琳娜,她在1898年服用氰化物死亡,但他殺還是自殺尚有爭議(轉引自孫中興文,見下)。雖然她的丈夫也死於同年,但是因病死在四個月後,並不是「一起自殺」。

在鄭文以及一些派生出來的文章中,還加入了不少想當然的成分,如有人信誓旦旦地說,恩格斯寫的證明就放在大英博物館......

此外,這些文章既沒有提供關於馬克思「私生子」的資料來源,也沒有相應的當事人通信記錄作為佐證。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二)

為了查找馬克思「私生子」的原始出處,我在google上進行搜索。

首先搜索Marx加上「私生子」的各種英文單詞/片語形式,在上千條記錄中,只找到一個疑似結果。在一個搜索姓名的英文尋根網站,有一個姓馬克思的人回帖,提到自己的祖先時說:想不到自己的祖先居然是大名鼎鼎的馬克思留下的私生子。

史料記載,馬克思只有三個女兒長到成年,其中只有長女燕妮和法國改良派工運領袖龍格留有三子一女,都姓龍格,沒有姓馬克思的。這個網站僅憑一個人姓馬克思就斷言其為馬克思「私生子」的後代,缺乏依據。更何況,這個所謂的「私生子」也不姓馬克思。顯然這個姓馬克思的人不可能是馬克思「私生子」的後代。

在用百度進行中文搜索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05年10月26日的愛情社會學講義中,在《馬克思的主要概念》一節提及此事,並列出了一些文獻。見

http://catsun.social.ntu.edu.tw/2005love.htm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其中寫道:

私生子-弗里德里希?德穆特 (Frederick Lewis Demuth, 6/23/1851-1929)

昵稱:弗雷迪 (Freddy)

馬克思和女僕海倫?德穆特於1851年6月23日所生,但由恩格斯出面認養。恩格斯在臨死前寫在死石版上,當時有艾琳娜、路易絲?弗賴貝格爾(Louise Freyberger),(亦即和考茨基Karl Kautsky離婚的前妻);後來由路易絲於1898年9月2-4日將整件事寫信告訴奧古斯特?倍倍爾(Auguste Bebel)(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的受贈人之一)。此信一直到1962年才由瓦爾特?布盧門貝格(Walter Blumenberg) 在阿姆斯特丹的社會史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al History) 的檔案中找到。

(出處:Giroud, 1993: 105, 199- 200)。

有的說法認為Samuel Moore亦知情 (出處:Giroud, 1993: 199-200),但在現有文獻中無法證實(出處:Draper, 1986: 55)。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出生後即交由人領養,在倫敦的工人階級環境中長大,推測是姓Lewis的工人家庭(出處:Draper, 1986: 55)。

體型上酷似馬克思。書信中缺乏教育和栽培。傳說是汽車機械師。恩格斯遺囑中沒有提到他。1929年逝世,享年78歲。

在講到馬克思小女愛琳娜時,孫文又寫道:

三女-艾琳娜?馬克思-艾威林 (Eleanor Marx Aveling, 1855-1898);

1884年起和愛德華?艾威林 (Edward Aveling, 1851-1898) 同居,並自稱為艾琳娜?馬克思-艾威林。但是艾威林偷偷後來和漠漠無聞的女星夏娃?弗賴依 (Eva Frye) 結婚,卻又離不開艾琳娜,並威脅艾琳娜要泄露弗里德里希?德穆特是馬克思私生子的秘密,勒索錢財。(出處:Giroud, 1993: 203)。

1898年4月3日氫氰酸中毒自殺,享年43歲 (Giroud, 1993: 120誤作42歲)「根據未經證實的一種說法,是艾威林本人在藥房里買毒藥的,他借口要擺脫一條狗。這是一條狗。」 (出處:Giroud, 1993: 203)]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文中提到了兩篇文獻,其中前一篇被孫文大量引用:

Franoise Giroud[紀荷](1992)1993 《馬克思背後的女人》,蔡燁譯,台北:時報文化

Hal Draper. 1986. The Marx-Engels Cyclopedia. Vol. III. The Marx-Engels Glossary.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如果翻開後一文獻的55頁,可以發現,前一文獻有關「私生子」的論點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唯有穆爾對此是否知情這一點,後一文獻認為在「現有文獻中無法證實」。

孫中興的這篇文章非常重要,因為它給出了兩條重要線索。首先是「私生子」的完整姓名,其次是文獻來源。而所謂的「私生子」證據,原來就是考茨基前妻路易絲寫給倍倍爾的一封信。但是,這封信講的什麼,孫文沒有引用原文,不清楚。

有了這兩個線索,在google上繼續搜索。先找第一本書的作者「Franoise Giroud」,雖然有幾條記錄,但都與主題無關,也許該書是法文的緣故。不過,既然有了時間上更早的第二本書,這本書存在與否關係不大。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再搜索「私生子」的名字「Friedrich Demuth」,有17個記錄,其中只有一個有關:

http://www.cigarclan.de/articles/2005/4/06/

這是一個關於雪茄的休閑類網站,語言為德文。在其英文版上未找到該文。但也僅僅提到一句,沒什麼意義。

最後搜索「私生子」的全名「Frederick Lewis Demuth」,有12個記錄,幾乎都與此有關,但大都屬於一種叫做WIKI的網路百科全書,對於「私生子」都是一帶而過,意義不大。還有一篇,講到「私生子」的說法來自Kapp的一本書。後來查了一下,是這本:

Yvonne Kapp, Eleanor Marx, Vol. I, II (London: Lawrence Wishart, 1972 and 1976).

Kapp是一個共產黨員,她在《愛琳娜?馬克思》傳記中提到了這些故事,但是認為捏造成分居多。所以拿來作為證據是不合適的,也不符合作者本意。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真正有價值的,是發現在「馬克思神話與傳說」網站上,有這樣一篇考證性的文章:

http://marxmyths.org/terrell-carver/article.htm

Terrell Carver, University of Bristol, in February 2005

Marx』s 『Illegitimate Son』 ...

or

Gresham』s Law in the World of Scholarship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鑒於這篇文章非常重要,並且涉及很多專業知識,建議有關專家將其完整地翻譯出來。

(三)

《馬克思的「私生子」,或,學術界的格雷欣法則》(註:所謂格雷欣法則,也就是經濟學上眾所周知的「劣幣驅逐良幣法則」),作者是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政治理論教授特雷爾?卡弗。卡弗是美國人,是國際上著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史專家,《馬恩全集(歷史考證版)》的編委,有多部著作,不久前曾到南京大學進行學術訪問。

這篇文章配有所謂「私生子」的照片。我們從中看不出他和馬克思、琳衡在長相上有什麼共同之處。特別是馬克思本人及其所有留下照片的子女中,那種特有的寬額頭在這張照片上見不到。文中轉引的資料也表明,考斯基和伯恩施坦都認為「私生子」不具備馬克思的特徵。

該文寫於2005年2月。作者搜集這方面的文章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一些關於「私生子」的較早論述,卡弗曾在1989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整理過:

Terrell Carver, Friedrich Engels: His Life and Thought (Macmillan, 1989), pp. 161-71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卡弗早年曾懷疑關鍵證據——路易絲信件(關於路易絲信件,參見前面孫中興的講義)是納粹偽造的,因為保存在阿姆斯特丹檔案館的這封信是打字機列印的副本,沒有原件,不能保證真實性(見朱焱:《馬克思,不會終結的歷史》《大地》2006年第5期)。但是此後發現的一些資料使他改變了這一看法,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內容,主要是格姆科夫(著有《馬克思傳》、《恩格斯傳》、《我們的一生——馬克思恩格斯傳記》,等有中譯本)和海克爾搜集的資料,於1994年出版。這些資料主要包括:倍倍爾與伯恩施坦的通信,「私生子」弗里德里希?德穆特與馬克思外孫女燕妮?龍格的通信,梁贊諾夫(蘇聯馬-恩所的所長,《馬恩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一版的編輯)與蔡特金的通信。

資料顯示,只有蔡特金相信路易絲的說法,而伯恩斯坦和考斯基都認為「私生子」不可能。格姆科夫和海克爾認為,這些資料除了轉述路易絲信件之外,沒有給出更多能夠證實「私生子」身份的有力證據。因此兩位作者肯定地說,這些「重量級」的材料足以結束關於「私生子」的爭論。

卡弗還發現,這些資料在一些概念上存在混淆:如恩格斯領養孩子,並不等於承認自己是孩子的父親;恩格斯臨終前否認自己是弗雷迪的父親,並不等於說馬克思是弗雷迪的父親。由於路易絲信件在語義上的分歧,讀者可以隨心所欲地去理解,進行主觀猜測。卡弗認為,一些作者的個人猜測之所以變成真理,是由於累積性。也就是說,這方面的書籍越多,特別是一些有名望的社會主義者相信它或者據說相信它,這些假說就越來越變成真理,於是掩蓋了事實的本來面目,並且忽略了當事人是否知道這些猜測,以及是否相信這些猜測。這也就是作者在標題中說的「劣幣驅逐良幣法則」。

卡弗的結論是,截止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資料,更多地傾向於馬克思沒有私生子。因為除了路易絲信件之外,這與所有的通信、事件以及有關人士的情感和性格更加吻合。無法解釋的是,為什麼路易絲要故意編造這樣一個惡毒的故事,並且在此後一直到去世的52年內再也沒有提起它。

(四)

至此,所謂馬克思「私生子」事件總算是真相大白了。如果說還有什麼需要做的,恐怕就是從馬克思後代和弗雷迪後代分別提取基因,進行DNA測試了。即便從遺骨提取基因,目前的技術條件也是可以做到的。

[ 轉自鐵血社區 鐵血論壇 鐵血社區 ]

在查找證據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和鋪天蓋地的中文搜索結果相比,外文搜索結果(主要是英文和德文,以及一小部分其他歐洲語言)簡直是微乎其微,有效的記錄加在一起不過十多條,為什麼相差如此懸殊呢?難道是中國的反馬克思主義人士們熱衷於這種「中國式的人倫方式」?此外,與相對嚴謹的外文資料相比,程文、馬文言之確鑿,不僅刪除了一切「存疑」的標記,甚至連文獻來源也不提,以免別人追查,這難道就是反馬克思主義者們的寫作方式嗎?這些年正是由於這樣一群人不斷興風作浪,「劣幣驅逐良幣法則」在中國一次次上演。


近藤勇,幕末武士,新選組局長。對日本歷史頗有影響的人物,在電視劇和動漫中都有出現。

最出名的就是那句「今晚我的虎徹對血非常饑渴」,身為局長的他用愛刀虎徹砍殺了非常多的京都攘夷志士,是一個非常非常兇悍的人。從現在流傳下來的照片,國字臉眼神銳利,非常有魄力。

近藤勇(國立國會図書館蔵)

在江戶時代喝酒不僅僅是日常生活行為,也是重要的社交活動。一開的領導芹澤鴨就是非常著名的酒鬼,酒後經常也會幹燒殺搶掠的惡行。但跟芹澤一起共事過的近藤勇雖然長著一張非常能喝酒的臉,其實酒量非常的小,幾乎也不怎麼喝酒。在肅清芹澤鴨一黨後,近藤勇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局中法度」用來嚴格要求手下。就是因為新選組不怎麼喝酒,因此才能在「池田屋事件」中緊急出動立下大功。

近藤雖然不怎麼能喝酒但是卻非常能吃,一般吃飯都是吃的精光。當初還在江戶外出授課時候再相模原遇到一個叫做鷹取胖齋的男人,兩人進行了一場山藥泥飯的比拼。最後近藤勇以19比20惜敗給胖齋。

近藤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甜黨,最喜歡的食物是大福。近藤大嘴非常出名,據說握住的拳頭可以放到嘴裡,因此吃比較大的玉露大福時候,都是一下放到嘴裡,一口一個的吃,非常豪爽。

▲玉露大福

到了京都後,近藤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座城市。在給江戶友人書信中說道:「京都真是一個越住越喜歡的地方,就光是菓子都讓我非常滿足了」。遠離故鄉的近藤,帶領部下同攘夷派互相砍殺。還有部下的肅清等每天都是在刀尖上的生活,但光光是甜食就讓近藤忘記了這些煩惱。

京都現在還能吃到近藤最喜歡的糯米糰子上蓋上紅豆餡的「おせきもち」和「烤年糕」。

おせきもち

看到評論區都在「諷刺」局長,其實局長也是一個非常喜歡看書的人物。小的時候最喜歡看《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還曾經問老爸說:「關雲長還活著嗎?」,告知被處死後泣不成聲。

再說一個,日本最初吃豬肉的應該就是新選組。幕末在京都西本願寺屯所的時候,曾經學過蘭學的幕臣松本良順在這裡成為了醫師,深的近藤勇的信賴。之前隊員們經常吃殘羹剩飯,身體狀況都不怎麼好,很多人也因此得病。

松本良順建議局長近藤:1建造病房 2養豬。把剩飯給豬吃,長成後,吃豬肉 3養雞,吃雞蛋。

近藤聽取良順的建議,之後大家都有了豬肉鍋吃。但是當時日本人一般沒有吃豬肉的習慣,明治維新之後豬肉才開始普及,跟牛肉相比豬肉晚的多。而且豬一次能生十頭左右、一年可以生產2~3次。牛肉的話一年只能生一頭牛。實際上豬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1,是牛肉的十倍,對疲勞恢復和動脈硬化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新選組才有了活躍的動力。

之後良順跟隨新選組又參加了戊辰戦爭。最後抱定死的覺悟時,土方歲三希望他回江戶為得病的人盡一份力,最終被副長說服的他回到了江戶。

戰後明治政府出身長州藩的山縣有朋拜託其成為陸軍軍醫監。


抗戰時,蔣介石忙著推行新生活運動。市政府設置垃圾堆的位置,他要管;國民黨給高級黨員開黨校,宿舍床板生臭蟲,他支招滅臭蟲;女孩子愛美,他卻規定女生頭髮長度不得超過幾寸幾分;連宣傳部長吃飯狼吞虎咽,他都在日記里寫:葉部長吃相太難看,我要提醒他。

蔣介石一直想做中華民國的楷模,但他好色。他年輕時,在街上迎面走來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蔣介石看了以後,說這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心就動了。怎麼改呢!此後,他每有這樣的艷遇,晚間寫日記時便會寫上「見艷心動」,隨後是「記大過一次」!

蔣介石習慣記日記,1927年12月後,蔣的日記里開始有大量篇幅寫宋美齡。蔣介石筆下的宋美齡溫柔動人,識大體、顧大局,生活上體貼,軍事政治上極力支持。中原大戰期間,宋美齡幾乎一直陪伴蔣介石。蔣在日記中寫道:「愛妻助我以國事為重家事為輕,其愛情雖篤,至無復加……」

蔣介石日記中還寫到過「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參加國民黨」。這個標準可以有!第一種人是農民,第二是革命軍人,第三是和農民有關係的人。當時蔣介石有個計劃,要在三年里派10萬個革命幹部上山下鄉,軍隊也別閑著,都下地幫農去。

抗戰期間,蔣介石給重慶培訓班的國民黨高幹發調查問卷,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們國民黨處處比不上共產黨,為什麼現在的大學教授、學生都反對我們國民黨。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過,他有個計劃,中國國民黨這個名字要改,怎麼改?加兩個字,中國勞動國民黨。

蔣介石算得上是辯證法的骨灰級粉絲,就連國民黨的幹部都得陪著一塊兒粉。蔣介石在1938年的一段日記里寫道:「一個人不懂得辯證法,不懂得方法論,那麼革命是不會成功的。」後來逃到台灣,他一直都在講,辯證法絕對不是共產黨的專利品,所有的國民黨的幹部都應該學習辯證法。

蔣介石早年有三種身份,一是「革命志士」、二是「道學家」、三是「上海洋場的浮浪子弟」。例如,一次路過香港,他在日記裡面寫道:「香港乃花花世界,余能否經受考驗,就看今天!」結果,當天晚上,他還是上了妓院。後來,他在日記上寫說:「我的毛病就是好色也!」

PS:以上內容全部來自新浪微博:蔣豐(《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


推薦閱讀:

你看到過哪些有意思的地圖?
有哪些鮮為人知,但是很有意思的網站?
沒有牙膏的古代,普通百姓如何清潔牙齒、保持口腔衛生?
為什麼智齒在人體基本發育成熟後才萌發?
電燈泡吞入口中能不能自己取出來?為什麼?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冷知識 | 世界歷史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