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女性喜歡單身,排斥婚姻?
我個人認為,女人必須結婚生子,只要能結婚的話,不管是否喜歡對方,也應該降低要求,無條件接受。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不能好好談戀愛」 ,更多「愛情」「親密關係」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相關問題:為什麼有很多優質男性依然單身? - 知乎
男女雖然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
作為男性,我想從我的角度談一談結婚這個事情。
年近三十,工作穩定,市局機關,一輩子應該不會大富大貴,但也不至於食不果腹。
曾經有一個段時間特別想結婚,再生個閨女,覺得那種生活肯定幸福溫馨又美好。
當那種強烈的想法因遲遲沒遇到合適的人來實現後,現在的狀態是,完全不想結婚,更不想要孩子。
先講講為什麼不想結婚。
每個月工資四千多一點,單位食堂一日兩餐,衣食住行基本沒什麼開支。我覺得這個工資夠花,除了貴重物品,基本想買的都能買起了,鞋子衣服電子產品。也沒什麼大的花費,每年只有一次休假能出去浪一圈。其他的,想花錢也沒時間。婚姻能給我帶來什麼呢?找一個女朋友的話,各種消費下來,這些錢肯定不夠花了,也就是說我的生活質量肯定會大大降低。知乎上一大批知性女性都闡述男女平等,包括不會只花男朋友錢,房子、車子願意跟對象共同承擔。但這也只是知乎,現實中,身邊這樣女性少之又少。
我曾與一些女生討論她們月光,沒有儲蓄行為。她們說法讓我震驚,為什麼存錢?難道自己掙的錢留給將來對象花?我不知道,為何女生會有存錢是給將來對象花的這種想法。
但是,這些的言論(而不是月光事件本身)對我衝擊很大,我一直以為結婚是兩個人共同經營家庭。說句極度自私的話,憑什麼男生就需要婚前緊衣縮食的節省積蓄留著結婚以後過日子?如果你覺得這句話很刺耳,我認為只是因為出自男性之口。
當然,所有的計較都是因為不喜歡。
話題扯遠了,言歸正傳。
從物質層面上講,每個人都是自私的,結婚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吸引力,我不需要另一半來替我承擔風險,這也是體制的好處,不會突然失業,再加上年年體檢不會有什麼大病,小病有醫保,老了有退休金,實在想不出我有什麼風險需要人來替我承擔。
我也不需要有人來替我生孩子傳宗接代,我沒有江山需要人來接管。何況人生這麼辛苦這麼累,我又沒有那麼優越的生活條件,何必把Ta帶到人間來受苦受累呢?
如果沒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人與我結婚,婚姻對我而言只是負擔而已。飯我會自己做,衣服有洗衣機,打掃衛生,每個周末正好可以用來打發時間,完全不存在需要找個媳婦來做這些。想吃吃喝喝就出去找美食,想看電影隨便挑個場次。
如果,找一個人湊合結婚,這一切都將變得很亂。她也許會天天抱怨我清貧,儘管我一個人過得時候覺得很富足,力所能及內的東西,想買啥買啥。她也許會嫌棄我無趣,儘管我一個人覺得過得挺不錯,看看書,追追劇,跑跑步,都是一個人的活動,不需要與別人互動。
反而找一個人湊合結婚話 ,生活變得特別不自由。我不能想幾點回家就幾點回家,想幾點睡就幾點睡,不能想幹啥就幹啥。
最最無法忍受的是,還要跟一個不喜歡人共擠在一張床上睡覺。想想就難受的不得了,萬一她口臭、打呼嚕、說夢話、磨牙、身上有異味,而你恰恰還不喜歡她,那麼你如何能包容這些缺點?只會越看越煩,想想都可怕。
拋開對物質需求層面,和一個不喜歡人結婚,精神層面也得不到任何滿足,既然不喜歡,自然是不會有什麼思想上共鳴,每天兩個人雞同鴨講的,那種婚姻生活該多無趣,說實話,還不如加班有意思。
最後,提一下所謂的生理需求吧。
我這人事特多,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人,我連接吻的慾望都沒有,更別說上床了。我覺得,跟不愛的人做愛應該是世界上最最無趣的事情,曾經跟一個沒感覺女生開房,最後草草了事,那感覺如同嚼蠟,自那以後在沒有跟任何不喜歡女生做任何越格事情,我覺得一個人看小電影都比跟不喜歡女生睡覺體驗要好。如果是為了所謂生理需求結婚的話,我寧願自己解決。
所以,正如我開頭所說的那樣,男女雖有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每一個不願意輕易結婚的人,都是自私又自知的,即不願意降低生活水準,又不願意勉強自己,除非遇到一個讓他/她奮不顧身的人。
可惜,大家都活的這麼清醒透徹,又怎麼可能會遇到那樣的人呢?假如遇上了,肯定也是配不上、得不到。
但是,只要我對愛情還存有一絲幻想,我就不會對婚姻妥協。
作為一個曾經的剩女,現在的媽媽,我隨便談談自己從享受單身到為人父母的過程中,對於一些問題看法的改變。
因為涉及太多家庭及個人信息就匿名了。很多人看到我寫的東西都說不想結婚了。請不要這樣。我告訴你這個考試很難,不是讓你棄考,而是希望你努力讓自己強大。
首先,標題中說到的,剩女不願意跟條件比自己差的人結婚。的確如此,非常非常對。
剩女大多兩種,一種條件不咋地,自己又想藉助婚姻第二次投胎過上好點的生活。可又因為自己沒什麼特別的魅力,這個目標的實現往往比嫁個門當戶對的要困難一些——所以剩了。
另一種往往條件還不錯,屬於一個人生活有滋有味,自在逍遙,壓根不需要在經濟上生活上對男人有半點的依靠。——在她們眼裡男人除了有精子能生孩子,屁用都沒有,而她們又不急著生孩子。況且嫁一個條件不如自己的男人,說不定平白無故被拖累,幹嘛自己挖坑自己跳呢?
有人肯定會問了,咋就被拖累了呢?
——因為我嫁給了一個的確各方面條件都不如自己的男人。
題目說的不是不願意嗎,我這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嗎?
我曾在小時候被性騷擾過(對異性戒備心很重),再加上家裡條件還可以,我又比較獨立自由,對戀愛沒什麼需求,所以一直到大學畢業我都沒有戀愛。大學畢業兩年過去了,我連男生的手都沒有牽過。
我當時的想法就是,要嫁個條件比自己好的。為什麼這麼想呢,一來,嫁得好也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二來,婚後可以輕鬆點,不用那麼拼。
然而我說得出這種話,只不過因為我沒有愛上任何人。
我跟老公相親認識。那時候恰恰是我人生低谷期,除了事業不順跟公司有了矛盾之外,患上了某種難以醫治的慢性疾病,讓我一度消極。而老公知道這種疾病的嚴重性,仍然對我不離不棄,讓我死心塌地什麼擇偶標準都拋了,決定今生無論如何也不會辜負他。
然後我們結婚了。
我的工資幾乎是他雙倍。我那時覺得沒什麼,因為我的薪水完全能養活自己。
彩禮,他媽跟我說出不起,我說沒事,我不在意這個。鑽戒,我說家裡錢不多就不買了吧。
買新房子,他們顧及面子不願意跟親友借錢,我說算了,我們家全出。
我們原本打算貸款幾十萬,每個月還一萬多點,而他表示只願意一個月還四千左右,還二十年上下。——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決定不用他出錢了,我跟父母一起還貸,恩,幾十萬對我們家來說幾年就還清掉了。(拖得越久利息越多,我不喜歡拖。)
他因為婚前買了房子(父母的),所以也不缺地方住。所以根本不想買,也沒什麼動力。
因為我是個太獨立的女人,覺得房子這事就算你一分錢不出我也照樣能搞得定。雖然略微失望了些,但並沒有影響感情,更沒有覺得累。
真正覺得累的,是有了孩子之後。
某涯有帖子曾說過,男人並不會主動帶孩子的。他只會讓你帶,閑來無事他逗一逗。
婆婆曾三番五次勸我生二胎(政策誘人),勸我辭了工作全職帶娃。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就有義務做這些,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等你兒子收入比我高再跟我提這些。
寶寶的出世帶來了更大的經濟負擔。他的工資除去家用水電燃氣網路和他的車油,勉強夠寶寶奶粉錢。寶寶尿布衣服嬰兒床玩具推車護理用品幾乎都是我來出的前提下,依舊抱怨自己為寶寶出的錢太多了,身上錢太少了。為什麼我不肯多出點。
我不忍心打擊他說,那只是因為你拿的錢太少了。不僅我拿的錢比你多,退一步,我爸媽拿的錢照樣比你爸媽多。
我只是淡淡說,以後總歸要用的。
我越來越想讓寶寶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為了寶寶以後不可能遇到想出國留學而家裡沒錢,或者想治病家裡沒錢的狗血情況,我更努力了。我到手的薪水現在已經是他兩倍不止,然而還是不夠,我去考可以掛靠的證書,想再增加點收入(即使不是該專業畢業、不從事該專業工作,某些有門路的掛靠中介依然能幫你造假證明讓你有資格考試,此處不展開說明)。我盡量努力,也有打算跳槽。
某剩女朋友知道這一切,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也太累了吧,當初早就給你說了,他收入那麼低,不要嫁。
——可是人啊,就是這樣啊。我愛他啊。
某些人總喜歡把懷孕生子說得那麼輕鬆。我從懷孕開始,就小心翼翼不敢高峰期擠地鐵(還真的被撞過一次好在沒事),公司也特別照顧我沒有安排重要的事情(已經脫離核心業務),沒有麻藥疼痛十幾小時終於生下寶寶,之後陰部的恢復消耗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出現後遺症。而恢復上班的時間依然無法接觸重要的活兒,因為他們覺得我應該早點回家照顧寶寶。(同樣剛生完寶寶的男同事則無所謂,甚至我經常看到他們加班。現實就是,大家普遍都認為帶孩子是女人該做的)
所以你看,我晚上回家一邊帶著寶寶,然後還要想著提高自己給自己加薪,半夜還要時常起來給孩子餵奶。(老公有時會分擔一些)
有時候看看我嫁得好的同學,早早在家養胎,住幾萬的月子會所,雇著七八千一個月的育兒嫂,晚上不用帶孩子,生活輕鬆自在得多。而我,八個月還要頂著大肚子去上班。
我也是人,老實話,不可能一點羨慕嫉妒的心都沒有。
我朋友也是剩女,她說,你就不應該這麼拼。本來女人帶孩子就很累了,賺錢的事兒就交給男人。如果你硬要工作硬要這麼拼,孩子不需要那麼上心,交給老人,少管。
你不要一個人全扛。
我深受知乎「孩子是為自己生的」這種思想的毒害,立志做個好母親,絕對不忍心把孩子丟給老人,跟她理論很久。
她說,得了吧,孩子一生下來,累的都是女人自己,說是為自己生也不過自我安慰罷了,實際上還是為了老人抱孫的願望,為了男人傳宗接代的需求,而他們幾乎都不要為此付出任何代價。
女人不一定是家裡最想要孩子的那個人,但一定是帶孩子最累的那個人。
扯了這麼半天,回到題目吧。
嫁一個各方面不如自己的男人,生活就是要拼。
很多剩女不願意,並不是因為自認為自己有多優秀,而是不願意給自己帶來降低自己生活體驗的風險。因為婚姻和家庭,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和不自由感。寶寶生活不能自理的階段,你幾乎沒有辦法享受生活。
她們不一定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只不過,不清楚自己要什麼的那些人,很清楚自己不要什麼。
最後,我不後悔我的選擇。
但請你作出跟我同樣的選擇前,三思。
願你們都能遇到讓自己奮不顧身的愛情。
謝絕轉載。
————————
謝謝各位的圍觀和評論。
評論里有很多說我老公不努力的,說我滿是後悔不甘的,不懂為什麼還要在一起的。我簡單解釋下。
1.他在我最需要陪伴的日子不離不棄。沒有他可能我就會放棄治療消極到底。
2.離開他我的確會更自在逍遙,但我不覺得離開他我會更快樂。
3.他是個性格很單純專一的男人,跟他呆在一起很舒服,幾乎不會有吵架。
4.我相信他並不會一輩子工資都比我低。
5.自己有100塊給我80的男人,和自己有10萬給我800的男人,我會選擇前者。
6.我們經濟並不拮据,我更多意義上是想給孩子更好的未來和出於對家人的疾病的考慮。
7.我婆婆在上述中的確要求過分,但她在家務和帶孩子上,的確分擔了不少。如果說負擔落在我一個人肩膀上,這種說法有失公平。
8.老公可能的確不如我努力,但不等於他就不努力。
9.說我因為得病而找不到更好的人了,那倒不至於,慢性病其實看起來跟正常人差不多,我也好久沒吃藥了,雖然偶有不適,但其實影響不大。
我之所以挑老公的缺點說,是因為題目是為什麼不願意嫁條件不好的男人。而不是「要對一個女人好到什麼程度才會讓她願意嫁給不如自己的人」。
冷暖自知,開心就好。就像你們當年為高考拼過努力過,為了未來努力,就算辛苦也不會有人後悔的吧。
評論區中也有很多表示不會選擇這種人的女孩。她們不是拜金不是現實,而是考慮得比較多罷了,我幾乎都看過了,反對我不支持我的,很多人說得很有道理。不過,我並沒有鼓勵大家支持大家慫恿大家「嫁個對自己好的哪怕差點也不要緊」,只是單純地告訴你嫁個條件不怎麼樣的人會如何。至於選擇權,全在你自己。你不需要模仿任何人。我希望你一旦做出了選擇,就不要後悔。
再次謝絕轉載。看了題主的問題,想到了《NANA》。它描述了兩個同被稱為『nana』的女孩的故事。其中的一條故事線是小松奈奈的感情歷程。這是一個將愛情在自己生活中放得過重的女孩。她為了男友,隻身一人離家出走來到無親無故的東京,在關係破裂後,又馬上想要通過進入下一段親密關係來修復之前愛情帶來的傷害。在她所有的感情經歷中,她幾乎總是過度依賴親密關係中的另一方。在我看來,奈奈是把自我的身份和親密關係中綁定在了一起。她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小女人」,只有在愛情中,她自己才是成立的。
奈奈這樣的人,生活中也不罕見。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單身意味著落寞,親密關係彷彿是幸福生活的標配。
當我們說「寧願單身」時,單身,已經成了一個有一定污名化的詞語。「都說很優秀,還不是單身」就是一種負面色彩很重的評價。
很多人對單身有這樣的誤解
誤解1: 親密關係和婚姻是個人成長必需的事件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把親密關係和婚姻描述成人生的一些必要事件。似乎如果從來沒有過戀人,沒有進入妻子的角色,女性的人生就會缺少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經歷,彷彿總是單身的人,一生是不完整的。
然而,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教授Nadine. F. Marks和James David Lambert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對總計13008人的關係狀態進行了調查,隨後向這些被試們分發了問卷並讓他們對自己的幸福程度、抑鬱程度等各項指標打分。
在調查結果中,他們發現,一直保持單身的人和已婚者相比,在自主性和個人成長這兩項指標中得分顯著更高。一直保持單身的被試比起已婚被試,更容易認為自己更加自主,並且經歷了更多的個人成長。(Marks, N. F., Lambert, J. D. ,1998)沒有親密關係並沒有成為他們成長的阻礙。
誤解2:單身只會是不同段親密關係之間的過渡階段
單身這個群體正在逐漸擴大。美國人口普查局提供的2015年的數據表明,在全美國的成年人中,共有1.09億人未婚,這個數字是美國成年人口的45%。而65年前,已婚人數是未婚人數的兩倍。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居,調查顯示,去年有3500萬人在獨自生活,這個數字佔總數的28%。
在這些單身的人中,或許確實有一部分人只是將單身當做下一段戀情開始前的過渡階段,不過這並不是單身者的全貌。他們中也有很多人是single at heart(內心單身),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心理學教授Bella De Paulo在她的一篇文章提到了這個詞。在這篇文章中她寫道,對於內心單身的人來說,他們把單身作為自己的生活狀態,享受自己一個人不依賴他人生活的感覺。這樣的單身者,把單身看成與親密關係一樣重要和舒服的狀態,而不只是一種「無奈的間歇期」。(DePaulo, B., 2017)
誤解3:一直單身的人是不願背負責任,以自我為中心的
一些人認為,總是選擇單身的人,是對親密關係中責任感的逃避。他們覺得,單身者之所以無法進入親密關係,或是不想要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承擔責任,或不願意為另一半著想或妥協,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種迷思在單身女性身上更加嚴重,特別是一直未婚並且沒有孩子的女性,她們經常被看做是自私的,想要逃避自己責任的群體。(Lees, 1999:65)
Roona Simpson在她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博士研究中,採訪了37位一直未婚、並且現在依然保持單身的女性。在採訪中她發現,與大多數人的想法相反,單身並不與自私和自我中心掛鉤,相反,她們非常願意背負起關懷家人的職責。大多數她採訪的單身女性都長期照顧著自己的父母,並且從來沒有感覺到照顧他們是一件麻煩的事情(Simpson, R., 2003)。
誤解4:單身的人是與社會分離的,孤獨的
與這個迷思相反的是,單身的人比處於關係中的人普遍來說擁有更大的社交平台,更多朋友。他們與朋友、鄰居、家人之間的聯繫也更加緊密,質量更高(Gillespie, B. J., Lever, J., Frederick, D., Royce, T. 2015)。在社會學家E. Kay Trimberger的書中,她認為這是因為處於關係中的人通常會在自己的伴侶身上花費更多時間與情感,從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自己的朋友。(Trimberger, 2005).
誤解5:如果你一直單身,你會孤獨終老
孤獨終老的故事聽起來很可怕,但在它真的是單身者們晚年的寫照嗎?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對於一直單身的人來說,孤獨終老不會是他們的結局,因為一個人的圈子並不僅限於他的伴侶。家人,朋友,同事,鄰居都是單身者們圈子的一部分,並且他們提供的關懷並不會比伴侶提供的關懷來的少。人們很多時候都願意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無私地給予他人關懷,在24%的情況下,這種關懷是給他們的朋友和鄰居的。(Heymann 2000, 27).
E.Kay Trimberger博士在她的一本叫做《The New Single Woman》的書中提到她認識的一位單身女性Wendy因患乳腺癌而逝世時的場景。在Wendy最後的日子中她並不是孤獨的,她的朋友們就像家人一樣一直陪在她身邊,鼓勵她,陪她讀過最後的時光。(Trimberger, E. K.,2006)
- 這樣的情況不僅僅是個別案例,有研究表明,在獨身老年人的生活中,朋友甚至比家庭的角色更加重要,因為朋友們之間通常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和社交平台。社會學家Crohan and Antonucci曾經調查了一群單身或喪偶的女性的老年生活。即使有些喪偶的女性有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她們也不與自己的家人孩子住在一起,而是和朋友們一起住在公寓里,互相照顧,分享食物,有時還會一起去教堂或是參加附近的一些社區活動(Hochschild 1973)。這些都說明了老年單身生活中,朋友可以起到的巨大作用。單身的老年人同樣可以在這樣的生活和社交中得到快樂,而不是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是孤獨的。
解讀完了這些誤解,我們應該可以看出,單身和「降低要求嫁人」相比,也未必是一種下策。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女性就應該「降低要求嫁人」呢?
什麼是「共同時鐘」和單身歧視?
在我們先前提到的Marks和Lambert的研究中,他們描述了「社會對於婚姻和親密關係的看法」對「個體幸福程度」的影響。他們認為在社會中有一種近似於「共同時鐘」的東西存在,它是社會對於我們不同年齡段的期待,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它存在。迎合這種期待的個人轉變更容易實現,並為人們帶來一系列社會認可,而沒有迎合社會期待的個人轉變則會受到更多的阻礙。
在大多數社會中,為我們寫好的劇本里就包括了及時的婚姻這一項。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一直保持單身的人就更加容易受到整體氛圍的影響,而變得不快樂。對單身負面的誤解,污名化甚至是歧視也來源於此。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心理學教授Bella DePaulo將這種現象稱為Singalism(單身歧視)。更可怕的是,比起種族、性別與性取向等方面的歧視,我們更難察覺到對單身者的歧視——它是在潛移默化中被表達出來的(DePaulo, B. M., Morris, W. L. ,2006)。
在一項對單身者的調查中發現,只有4%的單身者主動反饋說他們認為自己受到了歧視。而當研究者們主動詢問調查對象,是否認為單身者是一個被污名化的群體時,只有30%的單身者和23%的非單身者認為這是一種歧視。而對於同性戀,黑人和女性來說這個比例分別是100%,86%與72%(Morris,2005)。人們對於單身歧視的認知是不足的。
那麼單身歧視對我們有著什麼影響呢?在Bella DePaulo的一篇文章中,她認為除了那些修復力很頑強的人,人們普遍會被對於單身的迷思和歧視傷害,他們為自己單身的狀態感到灰心喪氣,因為他們知道「是不是單身」會成為別人評價他們的一個標準。(Depaulo, B.,2017)更嚴重的是,單身歧視會普遍讓人們對單身這種狀態感到恐懼,從而影響他們對一段親密關係的評價和判斷,並且加大他們做出不理智選擇的可能性。
多倫多大學社會心理學的Ph.D Stephanie S. Spielmann與她的同事在2013年發表了一篇關於「單身恐懼」的研究。在這個研究中他們設計了7個實驗,來說明「單身恐懼」對於一個人親密關係質量和擇偶要求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 對單身感到恐懼的人,在選擇潛在對象上會放低自己的要求。通常來說,一個不夠體貼、不能滿足另一方情感需求的伴侶, 親密關係是更難長久也更難成功的。這樣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比起體貼的對象來說也更不具有吸引力。不過對於單身恐懼的人來說,前者與後者對他們的吸引力是相等的,儘管他們依然可以意識到那些不足。
在另一項調查對於速配和約會的調查中,Spielmann等人也發現,有單身恐懼的人在約會時更不會在外貌上對潛在對象精挑細選,並更傾向於與更多人約會。她推測這可能是因為這樣的舉措可以避免他們經常陷入一個人的狀態,也可以讓有單身恐懼的人更快地擺脫單身狀態。
2. 單身恐懼對一個人現有的親密關係也有著負面的影響。它會影響個體對現有親密關係的依賴程度和是否要分手的選擇。結果證明,不管他們對現有親密關係的滿意程度高不高,有單身恐懼的人因為總會更加依賴現有的親密關係,同時,也更難成為關係最後提出分手的那個人。這使得有單身恐懼的人更有可能被束縛在一段他們滿意度不高的親密關係中(Spielmann et al.,2013)。
因此,最可怕的並不是單身,而是在單身中迷失了自我,焦慮彷徨的狀態。
在這裡,也給在這個5月20日反思自己的單身狀態,試圖給自己一個解答的單身的小夥伴們一個小建議。
用多元的「情緒關係」
取代「唯一的親密關係」
在一本叫做《重新思考友情》(Rethinking Friendship)的書中,社會學家 Liz Spencer和RayPahl描述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家庭與關係的概念,書中說,在各種類型的關係中,伴侶在每個人心中的佔比最大,是人們情感,物質與個人生活的中心。(Spencer, L., Pahl, R. E. ,2006) 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現實,但卻仍是我們現在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做法。
在一項對當代美國人的婚姻生活的調查中,研究者們發現,仍然有很多人將伴侶看做他們主要情感宣洩、和得到情緒寬慰的對象。但這不僅不是最有效率的、讓我們得到情感回應的方式,也會在有形無形中給伴侶帶來非常大的壓力。(Finkel, E. J., Hui, C. M., Carswell, K.L., Larson, G. M.,2014)
那什麼樣的對親密關係的定位更加健康呢?這和一個叫做「Emotionship(情緒關係)」的概念有關。在2015年的一份研究中,西北大學社會心理學部門的Elaine O. Cheung等人將它定義為,「滿足人們不同的情緒調節所需要的特定的社會關係」(specific social relationships people expect to serve distinctemotion-regulation needs )。詳細一點來說,在生活中我們會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找不同的人來解決我們的情緒問題,這種對於特定的情感,尋求特定的人幫助的關係就叫做情緒關係。(比如,我們會找某些人使我們從悲傷中振作,而會找另一些人尋求緩解焦慮的建議)
Elaine等人在研究中提出了兩個假設,第一,基本上每個人都能夠認識到不同的社會關係對於自身情緒管理的影響,並且總是會無意識地利用不同的社會關係來達到情緒管理上的效用最大化。第二,情緒關係的多樣化會影響一個人情緒管理和幸福的程度。
這兩個觀點分別在他們接下來的實驗中得到了證明。在實驗中,被試者們被要求分別在不同的情感領域中選擇四個他們認為最適合幫助自己調節某一類情緒的人。實驗中總共設置了七種不同的情感領域,分別是:從悲傷中讓你振作,鎮定怒火,平息焦慮,獲得快樂,放大怒火,減少罪惡感與減少尷尬。
研究者要求被試,找到不同的、他們認為最適合解決具體情緒問題的對象。同時,研究者測量了這些被試的快樂程度。
實驗結果表明,人們可以找到不同的、幫助他們實現某種情緒管理需求的對象。而且,一個人的快樂程度與他「情緒關係」的多樣化程度呈正相關。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情緒關係越多樣化,他通常也就更快樂。(Cheung, E. O., Gardner, W. L., Anderson, J. F. ,2015)
Bella DePaulo說道,既然「情緒關係」越多樣可以越讓我們感到快樂,那麼「將伴侶當做最主要情感宣洩對象」的做法可以說是效率低下。De Paulo提議,我們應該多多留意自己的各樣情緒關係,並且努力向更多不同的人表達自己的訴求,而不是把自己的感情重心放在某幾個人身上。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們的幸福感(Ph.D., B. D. (n.d.). Finding "The One" Is Overrated:Emotionships Matte
單身並沒有那麼糟糕。願我們都過得快樂。
以上。
相關文章:用戀愛滿足一切,是件特低效的事兒 | 研究:你遭遇過「單身歧視」么?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因為父母的婚姻深刻的教育了我。失敗的婚姻比單身更具毀滅性。。。。。
看到提問者用了爛蘋果的比喻。。。真是仇恨都拉滿了。。。跟處女情節那個一次性筷子的比喻都不相上下了。。。降低標準,找個三觀不合的,天天對著吵,還是單著清凈。。。在這個同性婚姻都合法化的時代,為什麼還這麼理直氣壯地歧視女性。。。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女人,自願的情況下才是妻子,母親。。。婚姻自由,我們有結婚的自由,也有不結婚的自由,難道不是嗎?因為你們只看到了部分未婚單身(女性)人士空虛寂寞冷的生活,卻沒有看到很多湊合結婚後的擰巴日子。
因為你們只看到了一個人生病住院手術無人簽單的尷尬,卻沒有看到巴不得給配偶簽字棄療順便訛詐醫院一筆的嘴臉。
因為你們想像的婚後生活是加班晚歸回家親愛噠累了吧我下面給你吃好不好,而實際上更可能是死鬼又到哪裡混去了還有臉進家門不解釋清楚別睡覺。
因為你們只關心未婚女子墮胎哦哦好殘忍好不自愛,但是許許多多婚內墮胎完完全全被無視掉了彷彿根本不存在一樣。
因為你們覺得,婚姻神聖如鑽石般純潔金子般穩固一朝承諾至死不渝,而實際上它不過是某種法律體制下的一紙寫滿權利義務且並不公平正義的契約文書,可能是你被打到半死也無處伸冤,也可能是你離婚了還要花錢養著背叛你的愛人和小三。
就像所有的童話故事一樣,他們結婚了,公主和王子在一起,參加了婚禮隨了份子說了吉利話,兩位主角便從人生的舞台上從台前走到幕後,再有多少酸甜苦辣也無人問津。
(跟你)結婚就一定比單身強?哪兒來的自信?
(評論區出現語死早,上面這半段是告訴你為什麼有人寧可單身也不想結婚;下面這半段是說為什麼有人很認可婚姻家庭模式卻結不了,這是兩種人!兩種人!題主顯然是下面這種人。)
當然,我知道有些人(題主)是咋想的,這話里話外不就是覺得女人自視甚高挑三揀四么。
可是作為一個熱心牽紅線的大姐,我發現有的男人也很挑剔啊,嫌女生丑老作的比比皆是,關鍵他自己也不高帥暖啊。
真不全是因為錢,沒錢的得有臉啊,沒臉的得乖巧聽話好脾氣啊。關鍵是你自己優點不多還要求不少,我們介紹人也很難辦啊,大家都是朋友我是坑你啊還是坑她啊?把你性別調換一下你嫁你自己么??
本文男女通吃,別再跟我說女生如何如何,我介紹太多大齡男青年,表面上好像是個女的就行結婚狂啊結婚狂,真介紹了「大眾眼裡非常匹配的」,他給我來一句「有點老」、「胸太平」、「學歷低」、「外地人」,呵呵呵呵呵呵,降低標準啊!!
(當然我是單身主義的,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嘛,私以為可以選擇不婚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大多數不肯降低要求嫁人的姑娘只有兩種:
一.沒活明白的。
二.活的太明白的。
先說第一類,中國社會的新「三座大山」:住房,醫療,教育。這三項要麼是生活剛需,要麼是不可控且無法避免的風險,要麼是有了就一定會主動投入且投入越來越高的項目。以上三項開支數額巨大,僅這三項很可能佔據大部分老百姓一生收入的五分之一強。
再說說婚戀市場,請注意「市場」這個詞,只有有「市場」就必然存在交易,我也希望所有的婚姻和愛情交易屬性越少越好,但是應然和實然之間大概隔了一個太平洋那麼遠。現實社會的絕大多數婚姻既不是冷冰冰的純功利理性行為,也不是童話中除了愛情一點雜質沒有的完美感情,都是感情因素和現實考量摻雜的。
大前提交代完畢,那為什麼我要說有一部分女性是沒活明白才不肯降低要求嫁人呢?二十多歲的人身體健康程度是一生中的巔峰期,醫療這種事大抵是不會納入考量的。至於住房,單身狀態下,租房和買房似乎差別不大,但可以省下巨額的開支,沒有房貸的壓力,月光也完全沒問題。至於教育,連孩子都沒有需要什麼教育投入?
第一類女性大多數屬於沒太大野心,對長遠未來沒有明確規劃,但自身條件還算不錯的職場白領。月薪五險一金一扣到手還有五千,住個一千的小型單身公寓,剩下的錢隨便買買買,轉頭一看那些嫁人的同事,千辛萬苦湊足了首付,老公收入一萬,自己五千,還完八千房貸只剩七千還得兩個人花,還不如自己呢,要是有了孩子,嘖嘖,更別說還他喵的要還二十年。還嫁人幹嘛,嫁個收入是自己兩倍的老公不也就這樣,還不如自己單身活的爽,除非有條件特別好的,要不老娘才不嫁!
但她們從來沒有想過,人生非常長,遠不止二十多歲這個階段。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拋開感情因素,婚姻對人(無論男女)來說最大的用處是抵禦風險。外部環境造成的衝擊考慮過沒有,日本當年戰後經濟狂飆突進幾十年,消費主義大行其道,比現在中國瘋狂多了,還不是一朝崩盤,現在我國已經初現端倪,如果十年後你失業了,將近四十的你怎麼生存,結婚至少把這種風險降低一半。我國的養老金制度接近崩盤,指望那個我只能祝你自求多福了,更別說這類女性更不會考慮合理的商業優質醫療險,晚景堪憂。
再說說租房,我雖然在兩個城市各有一套房產,但因為工作原因我有長達三年的租房史,每次搬家簡直就像扒了一層皮,想稍微改善下生活也猶猶豫豫沒辦法買大件商品(衝動買的四千多空調實在太大了,搬走時直接送朋友了)。那像在自己的房子,說買460L的冰箱立馬就買,嫌水質不好趕緊裝凈水器,居住體驗簡直天上地下。
在知乎看過一個統計調查,原文找不到了抱歉,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翻翻,我就直接上結論,讓男性對女性打1-5分,結果符合正態分布,3分最多,1分5分最少,2分4分次之。但讓女性給男性打1-5分,1分和2分最多。這個結論說明,男性在評價女性時相對客觀,女性評價男性時往往低於客觀實際值。第一類女性對自己的價值判斷且先不說,至少對男性的準確估值上很可能低估了。
我自己杜撰了一個婚戀市場版的「恩格爾係數」,就是在同類人群橫向對比中,「性價值」在綜合價值中佔比越高,那麼意味著你越是低預期低潛力人群,越早結婚越好,畢竟「性價值」是會隨著時間不斷貶值的。對於這類妹子我真心說一句,對方人品只要過硬,硬性條件也差不多就趕緊嫁了吧,對人生這場馬拉松有好處。
再說說第二類活的太明白的女性,我的建議是,千萬別草率,別將就,不嫁亦可。(當然她們估計也不需要我的建議,門清著呢)。
這類女性的典型特徵是,對遠景有明確的統籌規劃,非常確定自己需要什麼,也有實現自己需要的能力,能承擔社會給予的壓力和責任,相對富足的物質基礎,自立自信自愛,無論是短期的生活,還是長期的展望,都能活的自在,對於這類女性,婚姻確實不是人生的最優解。
無須諱言,現在中國依然是以男權為主導力量的社會,婚姻不僅有個風險成本,最重要的是「育兒」這件事會大幅降低現有生活品質。
有沒有孩子,對生活模式的改變是非常巨大的,在婚後沒孩子的那一年,我與愛人和戀愛時期比沒什麼變化,周末聚餐,爬山,滑雪玩的不亦樂乎,但有了孩子,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生活細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且不說,生孩子對女性未來健康的短期和長遠影響,就僅說「育兒」這件事,微信里看到一個段子「終於知道為什麼要說父愛如山了,老公啥事不幹,像山往那裡一矗」,各位可以問問已婚已育的女性朋友,有幾個不抱怨丈夫在育兒過程中低參與率的。
就拿我自己舉例,我在所有親友里是遠近聞名的超級奶爸,愛人孕期就買各類育兒書籍通讀,愛人生產後,所有育兒過程中的「臟活」我全包了,包括不限於建立孩子的科學良好生活習慣,所有護理細節,輔食製作和餵養等等。寶寶是別人眼裡的天使寶寶,但他們不知道為了建立科學的睡眠/飲食習慣,寶寶在我懷裡拚命掙扎哭泣半個小時我安慰的心如刀絞(扯遠了,這個有時間另開答案講)。
說這麼多不是為了自誇,是我深深的知道,我做了這麼多但僅從「育兒」這個角度講,付出的最多只有愛人的三分之一。頭兩個月我還參與夜間護理,後來直接累成勞累性心絞痛,愛人從一個睡覺時雷打不動的人(事實描述,非誇張語),到現在和寶寶稍微鬧一點,就能清醒。乳腺炎的疼痛大概僅次於生產了,請了三個催乳師都擠不出來,為了寶寶,愛人從凌晨三點擠到早上,最後都疼麻木了等等等等。
我僅僅在育兒過程中參與了總量的四分之一,就變成了有口皆碑的超級奶爸,甚至有少部分親友隱晦的表達我參與的過多了,沒出息。而社會輿論依然認為我愛人對孩子的這些付出是「義務」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是「天經地義」的是「不值得額外誇讚」的,我就問你們憑什麼?!我要是女性,我是不服的!
學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社會會和諧的多,也會美好的多。但大環境如此,如果我是一個真單身優秀女性,我是不願意將就自己,草草把自己嫁出去的,那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任。
最後說一句雖白但真的俗話「多掙錢,選擇才能更多一點,要不生活會按住你的頭強迫你喝水」
感謝閱讀,祝好。
馬上30歲,也曾談及婚嫁,最終因「錢「分手。
和所有的狗血故事一樣,愛情的開始很夢幻很美好,我常為上天的眷顧淚流滿面。
我父母已經指定5月之前必須領證,實際上,進行到去年5月,兩人關係最僵持。他半年沒有收入到賬,準備換工作,待在家裡;我負擔8k房租、兩人全部生活開支將近一年。我不斷加班接私活,大姨媽半年沒來(7月分手之後改為每次一來流血倆月,就那樣我還是在加班,還以前的信用卡。)
題主問,為什麼寧願單身也不願降低生活品質。
因為我真的扛不住在這種絕望中生活。
窮是萬惡之源。我變得暴躁、錙銖必較、惡毒。我已經忘記具體什麼原因,我暴跳如雷:我摔盤子,砸傢具,踢垃圾桶,使出全身的力氣做個潑婦。而事實上,我在過去的29年,都很幾乎不曾與人發生過紅臉的爭吵,更別說摔過任何一件東西。
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現實的不堪,如同拽著繩索的兩端,中間套著我的喉嚨,使勁拉使勁拉,要麼狂躁的報復,要麼窒息而死。
他曾經有一次喝酒到深夜回家,跌跌撞撞去衛生間洗澡,我在床上聽到「咚」的一聲,跑去看他坐在淋浴底下抱著膝蓋,頭深深的埋著,蓬蓬頭嘩啦啦地下著雨。我蹲下,推推他,他不動,又推推。他突然就把我摟在懷裡,然後開始大哭,一遍又一遍的說:「寶寶對不起,寶寶對不起……」
我真的很動容,很心疼。可現實是怎麼樣呢?現實中即使去賣血,養不起家人孩子,這個家庭真的還能因為「愛」而完滿的存續下去嗎?
過去的很多細枝末節,我早就忘記原委。但是當初的感受太深,深入骨髓。以至於我現在回憶起來,完全不記得原因,依舊會被當時的情緒侵蝕。
可能有人會說,你為啥一定要租那麼貴的房子呢?你們少開支一些不就行了么?
我身邊其實是有家裡全國各地所有房的姑娘,嫁給了家裡沒存款有外債的小伙。她說:「彩禮東拼西湊給了五萬,結完婚又要回去2萬做生活費。」倆人生了孩子,在合租房裡,除了寶寶的嬰兒車嬰兒床是女孩父母買的新的,家裡幾乎沒有一件像個樣子的傢具。
女孩真的不在乎男生家裡條件,因為她自己爹媽有錢。
而我,以及身邊不少堅持單著的,我簡單總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剛剛艱難擠進一個階層的上升,這種階層的上升,是凝聚了一個家族的努力。而一場看似「委屈」的婚姻,可能讓兩代人幾十年的奮鬥的烏有。
從小,每次考完試,拿著卷子回家,爹媽說的最多的話,大約就是:「你爹媽沒本事,你不好好讀書,將來怎麼辦?」我就是這麼長大的,父母從來沒有告訴我享受生活。我們這些人,活著就是死前的一番掙扎,如果不拚命往前跑,身後就是社會這個絞肉機。或者說,我們這種「不願意降低生活水平」的,是真的受過窮的,窮怕了。
如果有人拖住我的衣角,我會深深的深深的恐懼。
如果有人不夠拚命,我完全不能理解:你幹嘛呢?為什麼不拚命跑?你想害死我嗎?
我也會覺得:為什麼這麼自私呢?
社會不是沒有在上演這種恐怖片:
伍繼紅,20年前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兩人賬務都是體力勞動者,生了6個孩子。
我曾經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我認真做人,努力工作,為的就是當站在我愛的人身邊,不管他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我都可以張開手坦然擁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覺得自己高攀;他貧窮,我們也不至於落魄。這就是女人去努力的意義!
而後來生活啪啪打臉。
我面對的社會,比我想像中要殘酷,我自己也沒有想像中強大。
修身齊家。沒有誰能在自顧不暇的時候,去創造一個美滿的家。
從《簡愛》到《紅樓夢》到《歡樂頌》。這個世界一直對窮人家出色的女兒格外殘酷,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願姐妹們能越戰越勇
願我求不得幸福,也能求一個活的明白~
-——
QA
1、男生什麼工作
認識他的時候他剛從部委辭職出來,在管理諮詢公司,按照項目結款,項目拖著收不回來,就沒有收入只有支出。
2、關於8k房租
租房的時候他沒有說工資結款的事情,而且騙我說他有存款。也就是說,租房的時候我完全不知道我每個月要多負擔一半以及他的生活開支。
我自己負擔自己的房租和生活並沒有問題。
3、有位評論說我其實缺乏的是安全感,我特別同意。我家曾經遇到過變故,我深知爹媽也有無能為力的那一天。
而對我們小老百姓,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首先第一個嚴肅的問題:
女生為什麼一定要嫁人?
其次第二個嚴肅的問題:
女生為什麼要降低標準去嫁人?
最後第三個嚴肅的問題:
什麼叫「寧願單身」?單身難道是一種更差的狀況嗎?
搞清楚這三個問題,
你就不會再提這種愚蠢的問題了~
————————————————————————
知乎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如果你月入五千,還換最新的iPhone,給自己養的寵物吃皇家,平均每周買一件衣服,淘寶啊,追劇啊,辦健身年卡,吃牛油果,裝修出租屋,床頭彩燈泡,跑那啥…馬拉樹,吃個包子都要鼎泰豐,小資的生活方式都齊了(補充:追國內的劇極耗費時間,生活豐富到這個程度的人一般不大可能當上主管,這也意味著你的工作並沒有多大建樹)
那結婚,百分之百是個生活質量會下降的事情,你得收起你揮霍無度的消費習慣,存錢養家。光是這一條就讓很多女生受不了吧。
如果你即不肯存錢覺得花自己的錢天經地義,也不肯做家務以女權為由說女人不是家務機器,那麼家庭的責任就全都得由你男人承擔,他賺錢養家回來還得做家務外加伺候你,你問問誰願意。
除非你找個比你高一個階層的男士結婚,這樣生活質量不會下降,但是做著這種夢的姑娘很多,不一定輪得到你。
===================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婚,其實婚姻跟真愛沒啥關係,就是搭夥過日子,共同抵抗風險,婚姻法也只是保護財產的制度而已,
如果連在所在城市獨立買房的標準都達不到,我不認為你有靠自己抗風險的能力,你老了請不起護工,在動不了之前最好提前考慮安樂死。
(能獨立不靠父母買的起房的就不要噴我了,你們是人生贏家,有能力選擇任何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你們是會飛的大雁,可以跳懸崖不會死,我只是想勸告沒有飛的能力的人不要也跟著學而已)
孤獨什麼的都是小事兒,但是認為保險很完善就不用生孩子的,即使你三瓜倆棗養老金沒有因為通脹變得一文不值,你總有老的不能行動的時候。
知乎無論男女都有個很壞的習慣,就是覺得年輕真好,逛吃逛吃買買買,工資拿著就揮霍,覺得這樣美好的生活能永遠持續下去,如果工作沒啥建樹,三十五之後就很難找到工作了。
好像有很多人糾結,為了年紀大了有保障年輕就該過苦日子啊。
還真是的,父母那一輩還教導我們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呢。
當然也有人能一直都是享受的,但問題是很多人不是啊,所以這種人才值得羨慕。
這答案趨勢實在是讓人心煩。
男性用戶的意思是:只要你有錢你干什呢都是對的,你沒錢最好不要唧唧歪歪,趁早認命得了。老了有你哭的時候。
女性用戶的意思是:我現在生活品質怎麼怎麼樣好,我要是嫁人肯定會怎麼怎麼樣慘,犧牲時間生孩子養孩子打掃衛生我還是個公主呢我不要。沒錢別說話。
錢錢錢錢錢。都掉錢眼兒里了吧。
知乎越來越功利真不是說著玩的,張口閉口就階級固化了,live速成了,三天背一億個單詞,兩分鐘極速睡眠,一秒鐘練出人魚線。
而且這種情況還不是一兩個這麼說,只要有個觀點流行起來。一時之間我首頁能刷好幾條順著這個思路但是換了個說法的答案。
就比如這個答案:一指頭滑下去中心思想幾乎一模一樣。讓我開始懷疑用這種答題模式是有錢拿的。
但是沒有。
純屬自我洗腦。還一波一波地洗,互相洗,不帶片刻停息。
為什麼優質女孩找不到男朋友,為什麼優質男孩找不到女朋友,為什麼寧肯單身也不降低標準找對象。
能為什麼?
說明談戀愛根本不是只看對方物質條件!!
還要靠那點噁心吧唧的「感覺」,和愚蠢的間歇性智障發作。
要靠驚人的勇氣和難以想像的耐心。
要靠他媽的人人都不好意思說出口但是充滿期待和幼稚的想像的愛情!
一個個都是膽小鬼,明明嚮往著感情,又不敢承認自己害怕,就給自己洗腦了,錢錢錢,條件條件。
不是我說,真沖著錢去談戀愛結婚的姑娘,絕對不會讓自己保持單身超過一年。想想清楚,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她們是脫單最快的一類人。就像是只找這類女孩覺得給她花錢就好說的男性一樣,因為這種男的知道只要有錢就能換來姑娘,姑娘有沒有把他當回事呀都不在乎。
剩下這部分,當然除去那些老油條,恨不得說服每個姑娘都投身於生產的社會糟粕。
為什麼還沒有對象?
是因為你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啊。婚姻是交易,但不完全是交易。
騙誰也騙不過自己,把自己洗腦了會過得更爽嗎?
真圖錢這點功夫都能改嫁三次了。
難道真能覺得自己比起愛一個人,擁有一百根口紅會更有安全感?
是覺得自己沒女朋友只是因為還不夠有錢,會更自信嗎?
哎。算了,也許這個答案更讓人難過。
那就算我嫌你沒錢吧。
不可否認,的確有一部分單身者是因為對婚姻有著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才導致一直無法找到合適的伴侶。
但同樣還有一部分人,可能單純就是寧可餓死也不想吃屎吃死吧。
此外還有另一種人,對他們而言,不結婚也並不一定就算餓著了。當代社會的生活選擇是多元而自由的,子非魚,安知假JB飛機杯之樂?人必須要結婚嗎?
人和人之間相處,最讓人在意的是什麼?
我覺得是【舒服】。
降低自己的標準,就是說,要主動置自己於不舒服的境地。
如果不是真愛的話,我想沒什麼人願意這麼上趕著給自己找不痛快。
朋友之間,會偶有摩擦,並不是每個朋友都能讓你覺得可以完完全全地放鬆自己,你肯定也會在某些時刻對ta的一些行為言論內心犯起嘀咕。
然後,不管是保持距離還是提出異議,你會盡量避免第二次看到你的朋友做出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事情。
還好這是朋友,朋友之間理應有距離和隱私。
可是一旦結了婚,夫妻之間的距離就比朋友小太多了。
除了肉體的坦誠相待,你們還要面對三觀,家境,工資,父母,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病痛缺陷等各種方面的坦誠相待。
在有愛情的前提下降低條件遷就對方,還會有很多慘痛分手的例子,更別說沒有愛情基礎,純粹為了找對象而去遷就的那些了。遷就一時或許還能自我開解,日子久起來免不得要捫心自問一聲:憑什麼?
是啊,憑什麼要自降標準和一個相處起來感覺哪裡都不對的人過日子呢?
降低了金錢的標準,以前買個五千的包還能發朋友圈炫耀一下,現在買個五百的包還得謊稱是地攤貨50一個。
降低了品味的標準,以前和朋友一起去聽莫扎特德彪西看倫勃朗雷諾阿,現在推門看見家裡的煤老闆正在YY上炫耀自己在某屠龍寶刀點擊就送的遊戲里花20萬,買了一匹全服唯一的七彩特效坐騎。
我舉的例子是比較極端,現實生活中兩人差距大成這樣可能連坐下吃頓飯都做不到。不過就算有不太大的差距,這些細碎又無法改變的摩擦,對於為了生計奔波得身心俱疲的年輕人來說,還不夠讓他們去拒絕那些不適合自己的人么?
畢竟我們這麼努力地活著不是為了吃苦,而是為了讓自己過得舒服啊。
剛點贊了其中一個回答,我認為那個答案說得很好。
有那麼一個群體,也就是我自己所在的那個——對這個群體而言,婚姻幾乎不帶來任何現實意義——不需要它來抗風險、生孩子、提升經濟地位,甚至不需要它來抵禦寂寞。
能夠讓我們考慮婚姻這件事的只有一個可能性: 那就是愛情。我非常非常喜歡對方,心心念念著要和對方一起生活、分享生命。
在這樣的情景下降低要求就變成了一件邏輯荒謬的事情了。我經常覺得,中國整個社會對於大齡女青年真真是毫不客氣。
不管是百度百科定義出來的剩女,還是人們嘴裡那些眼光高又或是沒人要的女人,沒有一絲絲的善意。
剩女,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
一般是指已經過了社會一般所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廣義上是指27歲或以上的單身女性,很多擁有高學歷、高收入和出眾的長相,但也很多自身條件較差。多數剩女擇偶要求比較高,導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而變成「剩女」的大齡女青年。
其中,25周歲-28周歲之間,為初級剩女,這些人還有勇氣繼續為尋找伴侶而奮鬥,故稱「剩鬥士」(聖鬥士);
28周歲--32周歲之間,為中級剩女,此時屬於他們的機會已經不多,又因為事業而無暇尋覓,別號「必剩客」(必勝客);
32周歲--35周歲之間,為高級剩女,在殘酷的職場鬥爭中存活下來,依然單身,被尊稱為「剩者為王」;
到了35周歲往上,那就是特級剩女,當尊之為「齊天大剩」(齊天大聖)。
以上,來自百度百科。
縱觀其中,真是惡意滿滿。
我27歲那年,大年三十,大家高高興興貼著春聯。
爸爸突然說,明年真是不想再看到你在家裡貼對聯。
媽媽說,你這麼大年紀還不結婚,我們在家裡很丟臉,很沒面子的。
眼淚就這樣掉下來。
你看,連家人都如此,何況是外人
而相比起大齡女青年,大齡男青年的待遇簡直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這不過就是因為在婚姻這個市場裡面,對男女的價值定位是完全不相同。
一般來說,一個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獲取財富的能力會逐漸提高,也就是說,他的吸引力會變得更大;而與之同時,一個女性,由於社會制度和觀念的一些限制,賺錢的能力上升並不明顯,可是同時體現女性吸引力的外貌和生育能力卻會出現下滑。
以外貌與生育來計算一個女人的存在價值,這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談完社會對剩女的種種歧視,那再來淺談下為什麼許多優秀的中國女性,還找不到對象。
其實我經常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的周圍有挺多優秀的女生,有些有房有車,有些有學歷有相貌,偏生的,卻是一直單著。
她們經常會被人打趣,是不是眼光太高了呀,看不上一般人.
刻薄點的會說,你以為你還年輕,還不結婚,以後都沒人要了。
有些時候,別人介紹了相親對象,女方只要稍稍有點猶豫,認為不是很合適,好是有些人,又嘲諷,對方能要你都已經不錯了,居然還拒絕,你以為你多標緻,你以為你多好?
大體在他們心目中,你們這幫剩女,這把年紀了,居然還敢挑?
簡直活的不耐煩了!
這些言論,真真箇讓人哭笑不得,卻又從來不缺乏市場。
回顧百年前,我們先人的婚姻是怎麼樣的?
一個女人生存的要件就是男人贍養她們而她們侍奉男人。也就是說,男人在外賺錢,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從中可以看出,經濟大權是掌握在男人手中的,女人經濟不獨立,財務不自由,只能依附男人,地位極其低下的。
這種情況下,哪怕男人脾氣暴躁打女人婚姻生活不幸福,女人除了苦苦忍耐也是別無它法。要不然了?離開家去,餓死了事?
多少男人臻臻嚮往封建社會時期三妻四妾左擁右抱的美好生活,卻沒想過,自己養不養的起!
現代男人,既要求女人能工作上班養家,也要求女人回家家務全包。
想的倒是美!
一個女人,物質上不依賴男人,精神上也依賴你,那還要男人做什麼?
天天累死累活工作下班回來做老媽子?
既然如此,一個女人,還嫁人做什麼?
我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要結婚?
為了感情嗎?
如果沒有感情,那就是為了搭夥過日子?
如果一個女人,無法從婚姻中得到任何好處,又為什麼結婚?
當然,同理男人也可以這麼說,如果一個男人,無法從婚姻中得到任何好處,又為什麼結婚?
傳宗接代,繁衍人類?
我不明白。
也許中國這麼多優秀的女人單身,就是因為她們很清楚,如果與不對的人結婚,那麼,她們失去的遠遠大於得到的。
很感謝這個女人可以出來工作的社會,因為工作,我們才有了這選擇的權利。
我愛這世界,願男女平等的光輝永垂不朽。
————————
有點不切題,不過,我要說的是,感謝 這個新時代,讓很多優秀的女士有資格有底氣去剩著。
我又看見這題了,對不起,我要再答一遍,覺得作為一個正常男人應該表個態,堅決支持堅決追求幸福的女人們,我有女友了,就不么么噠得祝福了。
…………………………………………
哥們兒你遇著什麼事了凈為這些發愁,好馬不吃回頭草,船到橋頭自然直,要不哥教你兩招,一個女人讓你活的那多疑問呢。別向群眾發問,感情的事除非實質扮豬吃虎,否則發問就是示弱,弱智的弱。而且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知乎的惡趨勢,就是死不悔改,一條道往黑里走;集思廣益,爛穿前還再結黨成群。你看誰的孤獨因為知乎改變了?行動,男人就要智慧地行動,不蠢的男人都是追那個能追到手的才拿出來炫耀的,挑的時候睜開了眼,挑那追的上的。你追不上就是你追不上,做人得會認,才叫不難看,有骨氣點兒。女人有的是,注孤生又不是非輪到你頭上。換換腦子找真人去,在知乎上找人和你一塊罵那你還且單著呢。
哥看了你的那些問題了,替你心疼你的面子。沒用的,改改戰術戰略吧,不然最後高學歷的沒弄著,有傻逼的你還要嫌棄人家呢不是。
有不想結婚的女人,和你有關係嗎?你不是找那願意結婚的類型嗎,還是多的是啊,非看那個你夠不著的,這個只能賴你自己的眼睛。一個小事,為什麼落你頭上這麼難?
另外談談關於女人生孩子的看法,有很多女性講到嘛,我一貫的想法是,讓女人心甘情願的給你生,叫男人的本事。什麼叫最高本領,不是裝好人弄上床大了肚子,這個是渣。是你睡她之前她就一心幻想給你生,真生了以後,不後悔。永遠不後悔。重點是後面。
她愛我,我養她,我的孩子是我憑本事掙來的。靠什麼世界人口均衡,動物繁衍義務,祖先萬年傳統做理由逼降,他媽一聽就是腰杆子挺不起來的人說的話。愛你,你屁都沒有她也嫁你給你生,可你做的到嗎?說句不好聽的,你之所以單,和女人學歷生活質量那幾千個回答無關,你的機會就是被我這樣的人搶走的。我一路處的女朋友從沒遇見過這種問題。我愛得深,養得起,就是要生孩子要結婚。可我沒錢的時候我女朋友也一樣跟我。
我怨誰?女人?我謝她才行。但歸根結底是我能讓她覺得跟我是幸福的。她對我不棄難道是因為害怕衰老?孤獨寂寞?因為哪條全人類的義務?笑話。這是把遮羞布糊臉上了,不要臉了。要因為和我不幸,她另覓良偶,我無話可說。人心就該如此。失敗再努力,倒了就得服。她要和我過著不好,我不放她走,還要逼她認嗎?這不是不男人,是太不仁了。
看了給你認真回答的,大部分是女性,自己的問題自然更關心。平心而論,噴你的真不多,都是女的,還拘個客氣,夠冷靜了,還擺資料。她們都很淡定地講述了一個事實:她只要那個能讓她幸福的男人。還有比這更天經地義的要求么?又不是吃不上飯的年代,她就該賣給我。居然還有人掰扯說女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幸不幸福,其實都很不幸。唉,單身狗太久腦子都不是人了吧,她知不知道不重要,你知道自己不幸就行了,知道她就算不幸也不要你就行了。要你更不幸。這樣還能奮發而後起。
我離不開她,是憑心,她要離開我,也一定是憑心,不需要我,更他媽是憑心。我尊重她的心,就是尊重我自己,尊重我的愛情。我不知道沒女人要就叫囂地跟為自己平反似的,是種什麼心態,我猜應該是很沒出息的心態。無疑。
提問的這位仁兄,你到底想要什麼呢,泄憤?請直說,會得到更多直接的支持,如此廣撒網,默默收集貶低女人的下三濫言論,又能幫你什麼呢。你倒是可以沉迷在仇恨的快感里無法自拔,一想到你最後還得找個女人戀愛結婚,我就為你憋心。
哥們兒,調整自己吧,這算勸。嚴肅的畢竟不能叫噴,激情亂咬的才是。
不扯意識形態,說點生理的吧。
女人的性衝動和生育衝動比男人低,而且女人的性滿足也比男人簡單,哪怕女人有了很強生育意願,只要自己身體健康,滿足這個意願很簡單,需要的合作付出非常小(甚至還能賺一點),相比之下,婚姻強制的婚內經濟對半開這個選擇隨著女人經濟地位的提升,吸引力大幅度下降。
舉個例子,如果今天有一個年齡合適,相貌不錯的女人接近各位男網友,保持了一周一次的性生活也愉快,哪天女人說別帶套了,這樣舒服,請問幾個男網友會義正嚴辭地說,不行,我們要結婚了才能這麼做。
舉個例子,今天有一個年齡合適,相貌不錯的男人接近女網友,保持性生活也很愉快,哪天他說別帶套了,這樣舒服,別人不知道,我肯定義正嚴辭地拒絕了:風險太大,我不想墮胎。
既然女人滿足性生活,生育意願根本不需要婚姻這個手段,那麼婚姻當然變成了調劑經濟合作和育後勞務分工的手段了,如果一個男人既提供不了經濟支持,又無法展示自己育後勞務分工的價值,也沒有基因好的直接讓女人垂涎三尺,那女人不想結婚就和男人不想和血汗工廠簽合作協議一樣,沒必要扣什麼女權這種帽子,不喜歡吃虧不是男權女權,不喜歡吃虧本來就是人性。
當然我還是樂觀的,不結婚暫時沒有後代的人們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和動力,投入到科學和倫理的研究,研究體細胞複製和人造子宮培育的技術可行性和倫理可行性的嘛。這事兒打個比方吧,不太恰當但是形象。好比問,有一台飛機飛在天上,發現一個引擎失靈了,她為什麼要選擇用剩下的引擎堅持開下去,而不是馬上降落?
因為它的目標是「安全到達目的地」,而不僅僅是「落地」啊!
所以這事兒不難理解,有些要求是如目的地一樣重要,不能改變。再降,還不如單著呢——一個人生活再怎麼難,也比嫁錯人強啊!
但有些要求如同頭等艙的躺椅,是可以果斷拋棄的。比如高顏值、高學歷、高收入這些,有當然會舒服,但並不能為婚姻保駕護航。而一個人的品性和三觀才是最關鍵的,這兩部分不合真的沒有辦法將就。
品性主要指品格、交際能力、胸襟、情緒是否穩定等,其實要求品性合適並不難理解,父母輩對我們的擇偶建議中大部分都暗合了品性要求的,比如父母總說要找個正直善良的,主要就是考察品格;他們說要找個會說話識大體的,主要是考察交際能力;他們說要找個大方大度不小心眼的,主要是考察胸襟。我覺得在擇偶中聽取父母的這部分建議是沒有錯的,父母都希望兒女能遇見良人,因此總結了自己幾十年來的識人辨人經驗希望能幫助到子女。
當然,光是品性合適我覺得是不夠的,還有三觀。如果說品性決定了兩個人能不能開始,那三觀則能決定了兩個人能走多遠。
三觀其實更好理解了,價值觀、愛情觀等等。很多人以為經濟水平才會影響兩個人的生活質量,我覺得三觀是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收入影響的是硬質量,而三觀卻是影響著軟質量。
舉個例子,收入決定了你們能不能每年犒賞自己一次出國旅行,這是硬質量,但是兩個人的三觀卻影響了你們能不能愉快地旅行,這是軟質量。有人喜歡窮游,有人喜歡五星酒店,有人喜歡提前做攻略完事準備好,有人喜歡隨性走走,兩個人意見不合你說這旅行還有沒有法愉快進行。所以日本成田機場才有著名的成田分手一說。
不僅僅是旅行,兩個人在一起後,你會發現每個人在處理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社會關係、以及家庭資產的分配投資等事件上,都是有可能產生重大分歧的。
有人會說了,道理你都懂了,那去找一個品性三觀相合的不就好了。說來輕巧,殊不知這些是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機會成本,深入接觸一段時間才能看得清。
所以很多女生選擇單身,無非是想再攢攢經驗值,擴擴交際圈,找到那個適合自己的人而已。上面有人說「遇上了,肯定也是配不上、得不到」,我覺得未必,更大可能是,遇到過了,沒認出來。所以如果不是特別幼稚或好高騖遠,關鍵問題就是,如果沒有練出火眼金睛,也沒有很大的交際圈,怎麼才能高效、可行地從接觸的異性中把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篩選出來?
解決之道,一是:找爸爸——直接找那個感覺像爸爸的人。溫暖家庭出來的女孩子,找一個像爸爸的男朋友,很容易幸福。但是如果父母關係不好,這個方法就行不通了,找到了也肯定會複製上一代的故事。
二是:靠爸爸——讓爹媽、長輩、朋友幫忙介紹相似家庭的異性,相親。這是最穩妥最廣泛的路,只是比較依靠中間人的眼光了。但是上面我也說了,父母輩會幫我們考慮到品性是否優良,卻不會幫我們考慮三觀是否契合。
三是:網路大數據——古有論壇和qq,今有百花齊放的各類社交軟體。我自己就是在qq上找到男朋友的,我朋友里的吃貨有上大眾點評找到過志同道(食道)合的對象的。現在的社交工具比起十年前,無論是功能還是玩法都豐富太多了,比如有個叫如故的App就設計了一套三觀測試題,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軟實力,包括摳門程度性開放程度事業心強不強脾氣是不是耿直等等,比看照片收入什麼的更有效。我甚至感覺,未來這個分析如果做得更加精準,很多懶人都寧願直接上網找個人配對就完事了。現在,現在行不行看個人造化了…… 總之,只要飛機沒墜毀,就有到達目的地的可能。不管什麼方法,多試試,沒準就找到了呢?
推薦閱讀:
※女性如何避免人到中年被丈夫嫌棄容顏已去而離婚?或者即使不離也總是有出軌傾向?
※女生有哪些讓人心動的瞬間?
※婚檢查出艾滋,能不能讓醫院向配偶隱瞞病情?
※老公很窮連奶粉錢都出不起該離婚么?
※80 後和 90 後的婚戀觀念有什麼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