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普遍反對早戀的理由是什麼?
回答中請不要只是說因為中國文化保守之類的。
想知道這種普遍的反對是怎樣的邏輯推導而來的。
為什麼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思想差別很大?
請多討論「成長心理」的方面,少女失身的危險大家都知道 = =
中國邏輯當然是「學業為重」,典型的中國式教誨是這樣的:
你一毛孩子精力有限,天天想著談戀愛還能有多少心思讀書,沒心思讀書你怎麼上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你怎麼找好工作,你沒有好工作姑娘怎麼會嫁給你(對女生的說辭就不知道是什麼版本了)?
可奇怪的是,雖然說是說「學業為重」,你要真到了二十七八了還在讀學位,不找工作不找對象,周遭的說辭立馬就變了:讀這麼多書有啥用啊?趕緊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
(另一個諷刺的事實是,這麼一個強調"以學業為重"的國家,年人均讀書不超過五本,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倒數的)
中國人真的這麼重視學習嗎?稍微探究一下,就不難發現,「學業為重」的背後其實是「階段論」,階段論是一種赤裸裸的目的導向,所以這不光是「早戀」的問題。
以「讀書」這件事來說,它的意義是作為找工作的敲門磚,所以等你工作了,就大可以扔掉了;而好工作又是高收入的敲門磚……
中國人彷彿認為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異常明確的核心目標,抱著犧牲一切的決心始終為了這一目標而活:20歲前就是讀書,20歲後就是找工作,找完工作就是買房結婚,結完婚就是生小孩,直到小孩18歲,再張羅著他讀書找工作結婚生孫子,然後忙著養生吃各種保健品爭取多活幾年。
你要是不按這個套路出牌,比如該讀書的時候戀愛了,該上大學的時候去創業了,該找工作的時候去Gap Year了,該買房的時候說不靠父母要自己奮鬥了,該結婚的時候一門心思做學問了。
你就是荒唐、幼稚、不負責任。我沒你這個兒子,你給我滾。
「成長」不是年紀變大而已,成長是視野的不斷開拓、經歷的不斷積累,是體驗過權衡取捨、聚散離合、擁有失去,慢慢地走向成熟。你把一個人的成長環境簡化到極致,最後只剩一個主題,你覺得你培養出的是什麼?
人一輩子都在進行情感的表達,一輩子都在學習,一輩子都在呵護自己的健康,一輩子都在照顧家人,一輩子都在社會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尋找與他人溝通合作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價值。人的一切行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不能隨便割裂開來的。
所以這種觀念,不僅是反人本主義的,甚至是反馬克思主義教育觀的。
因為老馬說過:人應該全面發展。這「發展」顯然不僅是知識上的,也包括心智上、情感上的。人最終應該成為充分踐行自己價值觀的自由人,而不是任何社會習俗和他人意志的附庸。
關於控制早戀,我有一位高中語文老師做的很藝術。她是少數對於這個問題採取不是堵,而是疏導的策略的中學老師。她讓異性同學做同桌,和學生們一起討論愛情,討論愛情文學作品,這樣一來,班上反而沒啥出格的事,還促成了好幾對學生成年後真的成為了夫妻。她只帶了我一年,因此我不完全了解她到底是如何完美的控制中學生的早戀問題的。但是她處理地很藝術。
但是現在有這樣高的水平的中學班主任是在是太少了!中學生需要她這樣的老師!她也是他們的心靈導師!遇到她,是孩子們的福氣!
對於這個問題,我找到了我的這位老師(我的老師在新浪上設有博客,博客名冷月千山。歡迎大家關注!)以下是她的觀點:
在我看來,戀就是戀了,愛就是愛了,無所謂早晚,所謂的早戀,這是一些成人對他們眼中孩子戀愛行為的定義,包含著不認可的態度。我也是中學生戀愛的反對者,雖然我能理解他們,但並不支持。愛情是美好的、神聖的,她浪漫而又現實,重精神輕物質但又不能離開物質。幸福長久的愛情應該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合適的人。中學時期也許你認為遇到了合適的人,但是時間和地點都不合適,因為學生的主業就是學習,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中學生談戀愛顯然不合時宜,更不會得到學校和家長的認同,而得不到認同和祝福的愛情註定不會開出甜蜜的花朵。
如今校園戀愛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而且年紀逐漸低齡化。這是一個讓老師和家長都非常頭疼的事情,然而,卻屢禁不能止。其實,進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關注異性併產生好感是正常的,它具有很強的生理和心理驅動力。而如何發乎情止乎禮,這需要更強大的理智和智慧。很多學生就是在情感和理智的較量中,敗下陣來,從而陷入感情的漩渦,不能自拔。
什麼樣的學生更容易談戀愛呢?這跟孩子本身的性格沒有太多關係,外向也罷,內向也罷,都一樣。通過觀察,我發現學習動力不足、內心世界不充實還有家庭情感匱乏的孩子更容易去戀愛中需找精神寄託和情感補給。這些孩子本身也不一定就認為上學時談戀愛是對的,也知道學校和家長對此是反對的,但他們還是如飛蛾撲火一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他們的戀愛註定不能出現在陽光下,所以他們的內心也充滿惶恐不安和矛盾痛苦。
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學校,對於戀愛這件事,最好的辦法應是防範於未然,未雨綢繆。那種平常不管不問,而一旦發現孩子戀愛了,便勃然大怒,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樣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適得其反,造成與孩子劍拔弩張,怒目相向,不利於更好地進行後續的溝通教育,從而嚴重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合格的家長,要多關心孩子,這種關心不是只針對學習和成績,更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情感。一個缺乏家庭溫暖的孩子比那些生活在夫妻和諧的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談戀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出現問題,首先要反思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要冷靜地想想:你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嗎?你在給孩子物質需要的同時給予他們充分的精神關懷了嗎?
作為學校,對學生要加強青春期教育;對學生的戀愛,不能一味通過「嚴酷」的制度去堵,去殺。你不讓男女生同桌這很簡單,可以做得到,但是你不讓男女生單獨說話他們就一定不說話了嗎?現在人和人之間說話的方式除了面談還有很多很多,無須一一例舉,地球人都知道。大禹治水,成功在於疏而不堵,幫助學生正確地對待學習,認識愛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愛情觀,這才是根本,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校園愛情的發生。堵可以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時間一長,堵住的「洪水」可能會衝破並不堅固的「堤壩」,後果會更加慘重。
愛孩子,就要了解他們,關心他們,知他們所想所需,給他們科學的人生指導,讓他們在成長的每個時期做那個時期最適合的事情,讓他們每天都充實、寧靜、喜悅。這才是愛,是真正的愛。
因為早戀一刀切比引導早戀往正確的方向發展簡潔太多了!!
與他們反對玩遊戲,反對打籃球,反對業餘愛好的理由相同——以學習無關,有擠占「學習時間」的可能性。
別看他們說的冠冕堂皇的,所謂還太小,還不成熟,其實在他們眼裡,早戀和打籃球沒什麼區別,都是不能讓高考多兩分的「閑事」
不信?看看那些鼓勵打籃球鍛煉發展課餘愛好孩子多才多藝生活精彩的家長,他們看待早戀一般也是比較開明的。
孩子,你天真了,反對早戀的老師、長輩是不講邏輯的。他們只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蠻橫的剝奪弱者的自由。利用權力,而不是講邏輯,才是強者的邏輯。
那麼他們反對早戀的理由(注意,不是邏輯)是什麼呢?表面上看,他們宣稱早戀影響學習。但這個理由並不充分,如果要反駁的話,簡直易如反掌,且現實中本身也有早戀了但成績沒有下降的學生。
我認為,戀愛,不僅標誌著一個人生理上的成熟,還是一個人精神世界開始成熟和獨立的標誌。中國的未成年人,終日都是生活在父母和老師的監控之下,鮮有個人空間。但一旦開始戀愛,就意味著他和她開始在一個私密的空間獨處。這個私密的空間,不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父母和老師完全無法監控的。
他們反對早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出於對這一監控盲區的恐懼。
對於家長來說,由於中國社會上下兩代人聯繫緊密,社會普遍認為老一輩為孩子的升學、買房、結婚等大事負有義務,一個學習優異、事業成功的孩子,以及孝順的配偶,將減少了他們很多麻煩以及減輕經濟壓力。因此,他們也認為有監控孩子的必要。另外,許多家長的控制欲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因素。 我們可以發現,對孩子早戀嚴厲反對的家長,往往最強調早戀對學習的影響。但實際上,這樣的家長並不一定是最關心孩子成績的家長,但一定是對孩子各方面控制都最嚴密的家長。
對老師來說,只有實現了對學生的全天候監控,才可能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管理,促進學生的成績(也就是老師的工作業績)提升(當然,這種管理方式是否有效,有待商榷,但很多老師們是深信不疑的)。
他們反對早戀的第二個原因,是防止未成年少女懷孕。防止未成年少女懷孕,本來是一個很正確的口號,但過去長期的社會禁錮,讓「性」這個詞語成為了一種禁忌,家長和老師更是羞於在孩子們面前提及,於是他們選擇了「禁止早戀」這個看上去和「性」關係不大的一個口號。
但戀愛畢竟是人的精神活動,戀愛並不一定意味著發生性行為。因此,用防止早戀來防止懷孕,表面上看是把預防針提前打了,但實際上除了造成學生思想是禁錮之外,並不能達到防止懷孕的效果。
防止懷孕最務實的辦法是普及性知識,讓學生明性行為的後果。對性這個事情遮遮掩掩,最受傷害的其實就是未成年少女,很多小女孩,根本不明白男生腦子裡面想的是什麼,男生一打電話,來我家吧,我家沒人,屁顛屁顛就去了,事後還一臉茫然,啊,韓劇里,不是兩個親一下嘴就完了嗎?她們連什麼是性都不能理解,又如何能理解什麼叫避孕呢?其實,讓她們提前知道什麼是性,以及性行為的後果,她們可能會更審慎的面對談戀愛的事情。十七八歲的孩子,遠比大人想的成熟。
可以說,我們的教育政策,從防止早戀,到防止懷孕,是我們的教育事業走向現代化的一個標誌,可惜,這樣的轉變還沒有到來。
評論里有人詛咒我生個女兒,然後女兒早戀。可惜我沒有女兒。但有個人有,那就是韓寒,有記著問他,他最想對女兒說的話是什麼?
他說:系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套。
我很欣賞這句話,這才是尊重生命的態度。
歐美國家為何對早戀不反對?這是由西方深厚的自由主義傳統有關係。
首先,他們的社會更加尊重人權,不會粗暴干涉他人權力。談戀愛,完全屬於個人隱私問題,不會反對。他們頭痛的是未成年少女懷孕的問題。
其次,他們的社會個體相對獨立,孩子成年之後,負責自己的生活。父母肩上的壓力小,當然沒有監控子女的動機。
你若是要享受早戀的自由,就要承擔成長的責任。什麼是成長的義務?那就是通過年少時對自己的教育,確定將來能夠自食其力。
簡單的說,你不能一邊早戀,一邊把成績搞得一團糟,讓父母給你想辦法進大學,想辦法找工作,或者啃老。
記住,自由永遠與責任相伴。選擇自由,也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
好多答主都在講過去
而真實情況呢
現在的早戀都是什麼
男的問可以搞對象嗎
女的扭扭捏捏同意
然後換情侶頭像和網名
整天發說說愛的死去活來一樣
男的玩不了幾天又找下一個了
女的就自殘割手然後拍照片
你的父母辛辛苦苦賺錢給你上學
不是為了讓你開各種情侶黃鑽
不是為了讓你買幾百塊的禮物送給你女朋友
不是為了讓你傷害自己的身體
你可以早戀
但我希望你乾乾淨淨純純粹粹的喜歡一個人
因為他們以為上了大學或者工作的時候還能找著對象。。。。
約等於閹馬力氣大,閹豬產肉多。
切掉你的情慾、活力、創意、善良,讓你把一切精力都用在學習上。不許出去踢足球,不許做家務,不許畫畫,不許早戀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看到我的答案,不過還是簡單表達下我的觀點吧。
理由是——為了造成早孕。為了造成早孕,所以反對早戀!
反對早戀的目的只有一個——方便人渣糟蹋好女孩!為了讓更多的女孩早孕!!
未成年人之間根本不算戀,只能算一種親密關係。青春期正是學習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時刻,如果一個小學時候很內向的男孩或女孩,沒有能夠在青春期學會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那麼他這輩子就毀了。
反對早戀,讓優秀的男生無法與女生建立親密關係,而人渣才不會管你反不反對。男生可以靠遊戲、運動乃至於手淫來轉移注意力,來佯裝堅強,反正男生一直以來也是被要求堅強的——哪怕是裝得。但是,女生就不同,特別是一些比較缺乏父愛的女生,她們需要建立親密關係,而反對早戀只會造成一種結果,女生不得不面臨兩難的選擇——放棄與人建立親密關係or與人渣媾和。
事實上,反對早戀、反對網癮和反對體育運動這一系列,其實都是一回事,都是為了讓優秀的男生讓出生存空間,以便人渣胡作非為。可能這樣說有點大男子主義,女同胞可以自行更換為女生視角。
另外,早戀和學習的關係是——競爭關係而非對立。
這裡先要解釋一下什麼叫競爭和對立,因為這是我自己的措辭
簡單說,金融市場上:
美元如果下跌,金銀就會上漲,股市也會上漲
——因為商品是由美元計價的,所以美元下跌,商品自然上漲,美元和這些商品之間就是對立關係;
而有些時候,會發生,金銀下跌,股市上漲的情況,這是因為美元從金銀市場流向股市的原因,反之亦然;這個時候,金銀和股票就構成競爭關係,他們一起競爭美元;如果美元充足的話,就會同漲同跌,如果美元不足的話,就會此消彼長。
那麼,早戀和學習之間就像金銀和股票一樣,他們並不對立,而是處於一種競爭關係,一同競爭時間;所以,如果時間充足的話,不僅不會互相影響,反而會促進。
問題來了,大多數人的時間是充足的,缺的是精力。我們這麼多年都關注於管理時間,卻忘了管理精力;早戀或許會擠佔一定的學習時間,去能夠讓增強孩子們的學習精力。
哎,這麼簡單的問題一定要寫成長篇大論嗎?
就是因為中國性教育跟不上,所以孩子們都不太懂避孕的方法和重要性,女孩肚子被男孩搞大了很麻煩,又給學校抹黑,又給家長添亂,最簡單的避免方法就是不讓早戀被。
就像學校不讓吸煙,目的是為了學生身體健康?別逗了,他們只是怕學生不小心把學校點了而已。不曾為人父母,不曾為人師表,是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的。
回答這個問題的人,處於置身室外的態度,依靠自己的認知水平和邏輯進行思考,在看似理性的條件之下,卻忽略了很多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東西的存在。
理性並非所有,邏輯並非所有,強權與監控也有存在的理由,世界本身就存在多元的認知,每一種行為都能在特定的維度下找到自己的合理性,爭論無用,分析無用,最終主宰你的行為的:
僅僅是你真正面臨這個環境之下內心的各種偏見而已。
每一種偏見都代表著某一種選擇,某一種選擇都代表著一種通達未來的路徑,每一種路徑上都能夠獲得苦難與幸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踐行,接受一種想法的錯誤,也就接受了一種想法的正確,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世界,遵照內心的指引前進就好。
因為很多時候,不必爭論,我們內心已然知曉應該怎麼去做,只是自己不願意去承認而已。
順從自己真正的想法,才是自己的選擇。
我感覺因為中國需要早戀的孩子們,因為長期只做學習這一件事,各種能力沒有配套,雖然懂了什麼是愛的感覺,但是並沒有能力處理愛情中發生的各種問題,父母師長感覺早戀是種徒增傷害的事。
題主問的是邏輯……
那就來說一下邏輯的問題吧。
首先中國父母反對早戀的根源在於——中國歷史上是不存在什麼「戀愛」的。至少是在官方層面上,不存在「戀愛」。我們翻閱中華歷史幾千年的記載,除了在特殊時代(春秋戰國高度思想自由的時代)有過關於戀愛的記載之外。所有有記載的婚姻,無一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在中國歷史上,所有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階級關係的理論無一不是男尊女卑的。
所謂三綱五常的三綱,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所謂三從四德的三從,就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為什麼要說這些呢?因為這是我們討論題主問題的基礎。
從這些理論上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女性從來都是被物化的,從來都是不具備社會地位的。而也正因為如此,所謂的「戀愛」就是不成立的。
既然戀愛是不存在的。那麼,剛剛從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社會脫離出來僅僅一百多年的我們的社會,對於自由戀愛的接受程度又能有多少呢?
以上是歷史根源。
現實因素是這樣的——在現實中,我們的父母們大部分都是經歷過一些戀愛經歷的,但顯然,在曾經他們的戀愛經歷中,過得很順利的並不多,而經歷過長時間的性壓抑甚至是性禁錮的他們,面對可能發生性行為的早戀行為,顯然是視作洪水猛獸的。
導致他們會有這種看法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的父母輩,儘管大多數經歷過一些戀愛過程,但儘管戀愛自由,但性並不自由。並且是長期被禁錮和壓抑的。中國社會真正的性解放還是從80年代逐漸開始的,而我們父母戀愛的那個時代,恰恰處在這個逐漸開始的解放年代。
缺少性教育的他們,很可能有很多人在戀愛之後接觸到了性,但由於缺乏必要的性教育,導致了未婚先孕,甚至墮胎流產等後果,儘管這種情況可能並不多,但出現這種情況之後,由於中國特有的戶口等制度的限制,導致他們在其後的生活中處處感受到艱難,同時也必須不斷面對外來的道德壓力——畢竟性觀念的解放才剛剛開始,未婚先孕被認為是不道德,搞破鞋等行為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經歷過或者目睹過這種艱難和被歧視的父母們,在面對同樣缺乏性教育的子女早戀時,幾乎是條件反射的就會想到「萬一孩子懷孕了怎麼辦」等這些問題,所以大力反對,在他們看來,是對孩子的極力保護。
以上是現實因素。
同樣,會出現這種父母極力反對早戀,同樣有社會因素。
所謂社會因素,其一是道德壓力,此前講過的不再贅述。
其二是生存壓力——中國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而我們的父母們都知道,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那將來的社會生存會面對非常沉重的壓力(找不到工作,無法取得必要的生活資金等一些列問題)同時,如果真的出現早孕等情況,那產婦養護,嬰兒撫養等問題同樣也是非常沉重的經濟壓力。
以上是社會因素。
暫時只能想到這麼多,隨時想起來隨時補充。
首先來說,我是反對早戀這個概念本身的。因為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存在問題。既然存在「早」這種說法,那麼必然存在那麼一個時間點,在那個時間點之後就不算「早」了。而在通常意義上,家長普遍定義這個時間點是「高考」。而為何將這個時間點定義在「高考」,這就是我國官僚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侵染。
戀愛的權利毋庸置疑是人權之一。家長和學校當然沒有權利去干涉學生的自由。當然,戀愛在青少年的時代可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但是這些都是青少年自身自由意志的結果。他們也必須接受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而在中國,長期以來的家族社會導致個人長期依附於家庭。個人實際上長期處於不成熟的狀態。個人犧牲自己的部分自由來換取大家族的庇護。所以家長和老師對青少年的控制欲是自然而然的強烈的。但是在現代社會,這樣一個個人主義的社會中,這種自由的犧牲逐漸變成了不可忍受的。這也是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但是現在的青少年不能再像我們的祖先那樣繼續在大家族的庇護下生活。他們需要自由,他們也需要學會怎樣理性的運用自己的自由。這樣,他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再者,家長和老師在反對早戀這件事上,主要的理由就是「影響學習」。而這種教育方法,從根本上就是功利的。這種功利的教育方法也是影響我們國家教育,乃至社會的一個重要因素。從華盛頓砍蘋果樹,最後得到表揚這種故事,就向我們孩子灌輸:你遵守道德和規則,就會得到好處。其目的在於利益而非道德本身。而道德是需要作為一種目的來遵守的。這就造成了中國社會這樣一種想像:如果遵守道德能夠使我獲利,那麼我就遵守道德;如果我不遵守道德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那麼我就拋棄道德。這種功利的方法,最後導致的是整個社會道德的淪喪和拜金的盛行。
說的天花亂墜扯到人生短暫愛情美好到海枯石爛都沒用。
因為早戀影響學習,或者說,幾乎肯定影響學習。
在中國,有人能反對分數就是一切么?沒有分數,考不到好學校,家裡再沒關係,能找到工作嗎?
說那個早戀不影響學習的。。關鍵是影響學習的才是多數。
所以就這個邏輯。
看了wang ahthur 的回答真是怒從心頭起
不得不寫一個了
想先問問題主什麼是早戀啊?早戀規定是年齡上面未成年不允許談戀愛還是學歷上面高中畢業之前不允許太戀愛?先把定義規定明白對回答更有幫助,但是既然已經問的這麼不明白了,就分兩部分答吧
首先說年齡問題
說14.15歲的孩子心理不成熟,所以不允許談戀愛,但是從傳統的角度上面講,即使是紅樓夢這種發生在清代這種離咱們不太遠的朝代裡面,那個時候14歲已經結婚了,是結婚了,怎麼現代人越活越不明白了?反倒現代社會14歲少年的心智不如清代14少年的成熟了?說的通嗎?
況且在國外結婚年齡
伊朗-9歲,荷蘭——12歲;俄羅斯——14歲;法國15——歲;菲律賓——16歲;韓國——男18歲、女16歲;日本——男18、女16;巴西——16歲;中國大陸——男22歲,女20歲;中國——香港16歲;中國——台灣16歲
其他國家你說人種不同國情不同沒有可比性咱就不說了,單說說香港·台灣同胞可以結婚的時候,大陸同胞連戀愛還被定性為「早戀」難道大陸同胞心智晚熟到這個程度?說的通嗎?
我承認,晚婚肯定對於婚姻和諧程度有好處,隨著人口素質增長,結婚年齡會往後延遲,這是社會必然趨勢,早婚有害是有證據板上釘釘的事實但是沒有證據表明早婚有害所以早戀也有害,反之,從不戀愛的人30歲之後出現精神問題 的可能性比沒談過的人高過很多的這也是事實吧?
說談戀愛會婚前性,會未婚生子,禁止談戀愛是這是對未成年少女的保護,負責任,好,咱就拿你拿的那張未成年人婚前生子圖說事
其實本張圖的有效性本人都有質疑,眾所周知像西非喀麥隆中東葉門有很嚴重的未婚生子問題,尤其是葉門,童婚現象非常的嚴重
葉門再爆童婚醜聞 13歲少女婚後4天被性虐慘死(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個人權組織稱,葉門一名13歲的少女在被家庭安排和一名年齡是她兩倍的男子結婚4天後被性虐因內傷而慘死。
死亡的少女名為伊爾哈姆·邁赫迪(Ilham Mahdi al
Assi),據一個阿拉伯人權論壇援引醫療報告指出,她是在上周五在葉門哈賈省醫院死亡,死亡報告中顯示她在生前生殖器被撕裂導致嚴重出血。伊爾哈姆是
「交換婚姻」的犧牲者,即新娘伊爾哈姆的哥哥也在周一娶了新郎的妹妹為妻。
兒童基金會區域主任西格里德·卡格(Sigrid Kaag)在一份聲明中說:「這起童婚事件再度震驚葉門,伊爾哈姆是葉門被性虐待致死的血淋淋的例子,並且是一起嚴重的童婚醜聞,再度引起人們對目前不合理的結婚年齡的討論。」
去年2月初,葉門議會試圖通過一項法律,該法律明文規定年滿17歲才能結婚,然而該法律遭到了部分立法者的強烈反對,有議員稱法例有違禮俗,要求議會重新審視這樣法律的「合理性」。葉門社會事務部去年一份報告顯示,葉門超過1/4的女性在15歲前就嫁人了。
去年9月,葉門發生一起12歲的「娃娃新娘」難產死亡的悲慘事件,當地兒童權益組織呼籲政府儘快立法保護女童。這些悲劇背後的原因主要
是缺乏教育和文化知識,無知的父母們強迫女孩子們在非常年幼時就出嫁,尤其是有些窮困的家庭,父母為了數百美元的嫁妝便將年幼的女兒嫁為人婦。
近日有媒體報道,成都的某醫院醫生表示,平時該院很少遇到少女墮胎的情況,但最近明顯
增多了,她甚至預測,暑期兩個月,成都墮 胎少女不下 200 人。並且低齡化趨勢會更明顯。
記者調查發現,全國各地墮 胎少女人數幾乎都在迅速增長。
那麼北京的少女墮 胎情況又如何呢?少女流產會造成怎樣的傷害?怎樣做才能避免這種傷
害?當意外發生時,墮 胎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調查北京 5%~10%的青少年有性生活
部分青少年的性生活頻率與已婚青年相仿
宣武婦幼保健院的少男少女諮詢門診經常接待那些流產後的少女,為她們進行心理輔導。李
元主任告訴記者,到她那裡因為流產而進行輔導的女性最小的 15 歲,而大些的也不過 23 歲。
據 1999 年公布的權威數據結果顯示,中國女性第一次月經在 12.54 歲,男性的第一次遺精發
生在 13.85 歲。比以前提前了 1 到 2 年。
經常出國考察的中國青少年研究所副主任孫雲曉告訴記者,瑞典的性教育做得很好,那裡的
青少年雖然也發生 性 關 系,但是很少出現懷 孕墮 胎的現象明白為什麼瑞典不那麼紅了吧?跟早戀有關係嗎因為當孩子了解到懷孕的危害,
當性不再神秘時,他們對待性就會更加謹慎。
而在國內,不論是家長還是電視中開放的鏡頭都沒有教導孩子應該保護自己。很多中學生不敢拿發放的免費安全套,自己更不願購買,因此造成懷孕的幾率也就更大了。
孫雲曉認為,這種性行為的發生很難阻止,那
么進行性教育就非常重要。「人是環境的產物,可以說今天的中國青少年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進行性教育。而且,接受性教育更是青少年的權利。」
陳叔平主任則表示,孩子犯錯誤並不一定是品質問題,如果能把他們多餘的精力引到其他方,並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就能把傷害扼殺在出事之前。[1]
總而言之,我們的未婚媽媽少不是因為早戀封殺,相反,不正面面對性教育,只會導致更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之所以這麼白是因為我們有這個
而歐美國家因為基督教原因大部分禁止墮 胎好么!
所以就通過這張圖說明禁止早戀有效保護少女是說不通的!
能不能別這麼簡單粗暴的就禁止早戀,再說了,禁止你禁止的了么?這是人的天性,過分壓抑只會導致更嚴重的結果
只有壓抑正常性慾的國家,性犯罪率才會增加好么!
真正性 開 放 的國家,是在北歐,而北歐國家的性 犯罪率都很低。在1969年開放了色 情書刊之後,各種性 犯 罪更大大減少。哥本哈根一年內的強姦案件數目,比紐約市一個周末內的數目還要少。 [2]
[1]袁一雪. 暑期京城少女墮胎率因何驟增 [J]. 北京科技報, 2006, (3): 34-35
父母的推理鏈條是這樣的
談戀愛→影響學習→考不上大學→找不到賺錢的工作→人生負犬
在國外第三個箭頭不成立(高中畢業就能找到收入不錯的工作),所以外國人才不擔心這些
來,你們根據你們的經驗,回答下以下幾個句子是否成立:
- 越窮的父母越反對早戀
- 小孩成績越差父母越反對早戀
順便,國內父母「高中時異性碰都不能碰,上大學巴不得第二天就帶一個男友/女友回來」、「課外活動浪費時間」、「學生不應該干 XXXX 沒用的事」也是一套邏輯。在奧賽還能保送的時候,你看看他們會不會反對你搞奧賽?
感覺這個問題並沒有提好。有一種誤導性的傾向在裡面。所以我決定要盡自己的努力,嘗試告訴各位所謂的西方家庭觀是什麼樣的。
題主問「反對早戀的邏輯是什麼」。後面又緊接著問「為什麼西方國家在這方面思想差別很大」。
孩子都有一個家庭,而每個家庭對待孩子的成長,年輕時的戀愛等事情的態度都有不同。這樣的提問隱晦的(也許是我太敏感?)表達出一種西方比中國好的態度,說實話看著很彆扭。
而目前的一些回答絕大部分是說西方思想自由開放,甚至連民主都扯出來。。。。誰家養孩子管民主不民主啊。
事實是,對待早戀的態度,不存在所謂的中西方差距。存在差別的原因是這個家庭的父母所在的社會層次與他們自己的教育與人生觀。但既然題主問到了,我願意盡量客觀公正的,把我所知道的中國與西方的家庭做一下比較。因為我覺得,中國父母真的是太冤枉了。
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一千個家庭有一千種方法。這個不應該叫做邏輯,而應該叫做態度。
首先要說的是,中國的父母是全世界最為孩子著想的父母,最具有犧牲與奉獻精神的父母,最偉大的父母。這不是吹捧或者唱讚歌。雖然不同的家庭環境與個體之間難免存在著差異,但是我們總體的社會與文化環境造成了一種為子女奉獻與支持的習慣。這是我們的寶貴的財富。這完全不是落後,而是先進,而是文明。
我知道現在的輿論有一種批判中國式父母的觀點,這種批判往往將我們的家庭教育與西方所謂的自由與放養式教育做比較,而比較的方法往往是以偏蓋全,用自己的不足與別人的長處做比較,完全忽略掉中國父母的苦心與奉獻,也完全忽略掉西方家庭那种放養式教育所帶來的一系列惡果。最後比較的結論往往是西方如何如何先進。這不是比較,這是惡意洗腦,這是選擇性批判。這個內容有些跑題,我們放在後面再具體分析。
回到反對早戀的問題上來。我可以告訴題主,全世界所有有一定教育素養的,對子女負責任的,願意為子女犧牲奉獻的父母,對子女早戀的態度都是一樣的。不反對,但是必須嚴格控制。不分中西方,不分人種,不分民族。
你看到的所謂西方的差別,那只是以小中產階級以及下層人民為代表的人群。這群人在西方社會佔大多數。父母自己,很多就是被他們的父母高中未婚先孕生出來,過著寄養,或者收容的童年生活。他們往往有個單親爸爸或者媽媽,往往這種爸媽每天也是醉生夢死,即使有了孩子也還是到處把妹吊凱子,等真正成婚的時候,這個高中時候生出來的也成年了,斷絕關係即可。他們根本沒有所謂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概念極弱。青少年時期抽大麻開性爬,然後往往這個時候很多也有了孩子。得益於他們的社會福利也有學上也有飯吃。而西方的人口數量稀少造成了他們很容易通過一個技術或體力勞動上升到入門的中產階級。這個時候你想想他們對他們的孩子會有什麼態度?沒有態度,沒有教育,因為他們自己的父母也是這麼對他們的。於是他們的孩子也上學,也開始中學時候早戀,然後懷孕,然後生下的孩子再去寄養,再去收容,再去謀技術工種,等等等等。偶爾有一兩個借著運氣與努力上升了到了富有階層,但他們的家庭觀依然是垃圾,而子女則因為有了足夠的金錢而更加的放縱。這類人就是所謂西方的暴發戶,也是媒體最喜歡宣傳與報道的典型。我們媒體所報道的所謂西方的自由民主的家庭,絕大多數是這樣的家庭。
這不是自由,這是自私與放縱。這不是值得學習與宣揚的東西。如同西方的那些垃圾食品一樣,這是應該被唾棄與鄙夷的家庭觀與價值觀。
而真正富有的家庭,有教養的家庭,上層社會的家庭,是絕對不容許自己的子女在中學的時候發生這類事的。西方社會的宗教勢力很大。而大部分富有階層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基督教為例,在婚前發生性行為是嚴格禁止的。很多虔誠的家庭的孩子更是願意一生只談一次戀愛。這在我們看來有些難以理解,但他們確確實實是在嚴格遵守。原因無他,家庭教育就是這樣。而大部分這個階層的父母都更加的懂得什麼叫做家庭教育,什麼叫做為子女犧牲。這些家庭的孩子往往在最優秀的私立學校或者教會學校成長(有人居然以為國外的教育沒有擇校什麼的,真是無知者無畏),他們接觸的同齡人也往往出身同等次的家庭。這樣的孩子如果互相有好感,他們會去表達,會去談,但是也會克制自己的慾望。會將早戀放在一個可控的,家長可接受的範圍內。原因還是家庭教育。而這樣的孩子高中畢業後,往往會繼續進修深造,利用父母的人脈再次進入上層社會。而他們的競爭者少了很多,因為絕大多數出身於支持「自由戀愛」家庭的孩子,已經被淘汰掉了。
雖然與這個問題無關,不過既然寫到這兒我還是想插一句,如果你又認真讀上面的敘述,你或許發現了一個關鍵點。西方的高福利,是為了維護富有階層的延續而存在的。
我們來看看中國的父母。同樣我們存在著父母受教育與家庭層次不一致的問題。但是得益於父母們普遍的為子女犧牲的精神,我們的最最粗暴的,你們所謂最最專制的父母,那些媒體天天拿出來當反面例子映襯所謂西方文明的父母。當孩子早戀的時候,還是知道拿起掃帚一頓胖揍。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說不出來怎麼回事,他們只會告訴你這影響學習。但實際上,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本能告訴他們,早戀是有危險的,可能會毀了他的孩子。所以他們要制止你。用盡一切手段制止你。他們在保護你。
而和他們處於一樣階層的西方父母呢?
早戀?戀去唄,關我啥事。
不管管?為啥管?晚上還要去酒吧喝酒。
懷孕了?你都16歲了,滾出去自己找房子住別煩老子。
生孫子了?你媽和我生了你一年後就和別的男人跑了,我知道這是不是我親孫子啊。
然後媒體興高采烈的報道,西方父母民主開放,中國父母專制蠻橫。
可憐天下父母心。
而稍微受過一些教育的父母,則會採取較為溫和的方式,談話,談心或者默認但是保持監控,與西方良好家庭的做法一樣。我相信即使題主自己,如果回想一下班上的早戀的同學,每一對背後父母的反應都不盡相同。在我們這一代,我相信採取溫和方式的父母會越來越多。
而極少極少數的父母,才會有像洋人那樣的放任不管的態度。這樣的父母往往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對於家庭也完全不承擔責任。在社會上處於最底層的狀態。
我想我對比的已經很清楚了,如果你需要再清楚一點,下面是一個總結:
對待早戀及其結果的態度:
完全不管型:
西方--底層家庭與大部分中產家庭
中國--最底層家庭
粗暴式禁止:
西方--少數中產家庭
中國--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以及少部分中等收入家庭
不禁止,但會控制:
西方--大部分富有家庭,教會家庭
中國--大部分中等收入及高等收入家庭
未婚先孕且生下來:
西方--極為普遍
中國--少數案例
這是一個並不精確的總結,但是我相信比很多媒體報道的要真實的多。
最後談談為什麼會反對早戀。
早戀是有風險的。請記住這一點。在青少年期,不管你覺得自己有多成熟,不管你覺得自己有聰明。你的人生觀,價值觀與自我掌控力沒有成熟。你在關鍵時刻的判斷與決定並不可靠。所有成年人,經歷過那個階段的人都明白這一點。但很遺憾,身處那個階段的青少年,很難明白。
做為負責人的家長,如果他是成熟而理智的思考,他對待早戀會習慣性的考慮風險與收益。而不會像年輕人一樣只考慮熾烈的感情。他明白多熾烈的愛情都會有熄滅的那一天,而想讓愛情之火長燃,讓幸福之光永照的唯一辦法,是不斷的添加燃料---你的財富,你的知識,你的成就。
這在成年人眼裡是再簡單不過的一個判斷。為了一個毛都沒長齊的臭小子或者小丫頭,冒毀掉至少三四年甚至一生的風險,非常不划算。
因此在『青春期』的特殊心理與生理特點並沒有被廣為人知的時候,制止這種冒險的舉動是所有家長公認的選擇。
而在90年代後,很多家長開始理解了青春期的特殊性質(請記得,我們的青春與家長的青春,並不是同一個時代與環境,他們無法直接理解當時的我們是很正常的事情),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採取默認但是監控的辦法,而放棄了粗暴式管理。但是默認不代表贊同,因為真的,這個選擇在成年人看來,真的太不明智了。
有孩子就說了,他們都太世故了,愛情就是一切!
孩子,你可以如此放縱如此自由的喊出愛情就是一切,是因為父母為你承擔了你完全無法想像的壓力,這種壓力,叫做生存。
我想,當那些為了愛情,為了早戀,和父母大吵大鬧,義憤填膺,乃至搬出西方來做比較的孩子,當你們到了為人父母的時候
你會明白,你的中國式的,老土的,粗暴的爸爸媽媽
有多麼的愛你。
更新與回復
-------------------------------
回復一下評論中@楊陳健的問題:
您好。首先請認真讀我的答案。我的回答立足點在於這個問題給中國父母帖上了』反對早戀』的標籤,進一步與西方對比又暗示了『西方父母好』這麼一個觀點。也許是我的理解有誤。但是這個答案確實是建立在反對一個論點上來回答的。我沒有反對早戀,也沒有鼓勵粗暴式教育。但是我認為以此來抨擊含辛茹苦的父母們是不公平的。
基於這樣的立足點,其實你提的幾個問題並不在我的回答內。當然這麼說你肯定覺得我在耍流氓。所以我來簡單的回答一下。
1. 『請記住這一點。在青少年期,不管你覺得自己有多成熟,不管你覺得自己有聰明。你的人生觀,價值觀與自我掌控力沒有成熟。你在關鍵時刻的判斷與決定並不可靠。』
一個孩子在14歲15歲16歲17歲的時候都不成熟 18歲他上了大學 於是瞬間 成熟了 可以戀愛了。如果孩子這麼不可靠 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讓他們自己做判斷 要保護他們到何時呢?
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不成熟的。這可能是一個讓你憤怒的回答。但是對於中國父母,這是很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有著非常優秀的家庭倫理概念。至少我覺得這種愛很溫馨,很可靠。如果你覺得這是束縛是壓迫是把孩子物化什麼的,我也無話可說。而對於西方人,也許你很難理解,但是他們真的並不是都這麼認為。甚至絕大多數認為,孩子並不是我的責任。
你所說的問題,即過分保護孩子,是存在的。但是與我在正文中的回答討論的是兩個問題。我所討論的是中西方父母的對比。而你的問題是中國父母的不足之處。只引用我得一段話來是不能代表整個回答的。我從來沒有說我們的父母沒有問題,誰還沒和爸媽吵過架。但是這並不是我回答的目的。
我對你的這個問題的回復是這樣的。首先我堅持青少年時期,人的心理是不成熟的。但是青春期的一個特質就是容易產生成熟,永生不死,無所不能的幻覺。你可以找到大量的心理學研究來證明這一點。其次,一些父母對於孩子的愛並沒有合理的表達。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中,作者提及了關於愛的定義。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段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愛意味著承擔痛苦,而人的本能是逃避這些痛苦的。
放手讓孩子去成熟,去獨立,對於父母來說,是一種痛苦。而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足夠的心理能力,去坦然面對這種痛苦。因此造成了你所說的,以及其他回答之中的現象:對於子女過度的約束,過度保護。而在我的回答中,我提及到了家庭層次的概念。較高的家庭層次往往意味著較高的教育水平與父母的成熟程度,而父母的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心理承受能力。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到父母對於早戀態度不同的原因了。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能力承擔痛苦。
但是,我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承擔痛苦,來用更複雜也更有效的手法愛自己的孩子,還是不承擔痛苦,用粗暴的手法約束自己的孩子,中國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的出發點是愛與親情。
我再強調一遍,中國父母對孩子的管教的出發點是愛與親情。
這不是廢話。你覺得它是廢話甚至謊話是因為你一直在享受著這份由愛組成的『不自由』。 而在西方,很多父母是沒有這種在我們看來理所當然的概念的。他們不認為他們需要照顧孩子,教育孩子。而這種殘破的家庭觀,竟然被某些報道美化成了開明家庭的象徵。這才是我堅決反對的關鍵點。
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喬布斯,他的童年在同樣的孩子里,已經是極其幸運,極其美好的了。你沒有見過這些孩子的生活,因此才會覺得他們自由,自己不自由。卻不知道他們有多渴望你的所謂的不自由,多渴望一個愛他們的,照顧他們的,給他們堅強後盾的父母。
有一個愛你的中國父母,真的,是一種幸運。
2. 『為了一個毛都沒長齊的臭小子或者小丫頭,冒毀掉至少三四年甚至一生的風險,非常不划算。』 如果孩子愚蠢到這個地步 那隻能說明你的家庭教育太過失敗 孩子不懂的什麼叫上進心 責任心。我的高中 所謂早戀的學生比比皆是 本一升學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不乏考入北大清華復旦美國名校的孩子。優秀的人是不會被這種事拖累的 不行的人談不談戀愛都一樣。毀掉孩子的並不是早戀。
你說的優秀的人是不會被這種事拖累的,不行的人談不談戀愛都一樣。我覺得這就是在你第一個問題中我所提到的青春期的幻覺。原因在於,你如何確定誰是優秀的人?
成績在孩子,在高中生中也許是唯一的至高無上的準則,但在成人的世界裡是一個太蒼白無力,甚至很滑稽可笑的指標。這也是為什麼作為成人的父母,認為孩子是不成熟的。孩子看到的是成績好,我談戀愛怎麼了?而父母看到的,則是成績好真的不代表什麼。他們還會想到你在愛情面前有沒有足夠的剋制力,有沒有足夠的自覺不要為了愛情做出什麼傻事,當畢業了要分開,我的孩子會不會痛苦沉淪?如果那個女孩男孩沒有考到同一所大學,孩子會不會因為愛情而放棄更好的機會?凡此種種在孩子認為是世故與無聊的考量,都是一個負責任的父母在深夜要仔細思索的問題。而思索的結果,則再經由他們自身的水平表達出來。是粗暴,是默認,是控制,是談話就由他們自己的決定了。
之所以很多父母以成績為由,其實很簡單,是因為那個時期的孩子自己,在心底,最認可的評價標準是成績。在他們口口聲聲的喊著,成績不重要!誰在乎啊!當試捲髮下來的時候,看著那個數字,他還是會心底顫一顫。
你以為我們不知道你們的小心思么?
另外,你提到的升學勾起了我已經不太清楚的回憶。我那一屆里,既有成績好,一起上清華的例子,也有本來成績好,談戀愛毀了前途的悲劇,也有打胎的,也有要跳樓的。我在回答中討論的,是立足於一個群體整體的情況,而不是這個群體中的某個子群體。因此用一些人談戀愛也沒有耽誤前途來做為早戀有益是站不住腳的。用有人談戀愛毀了前途來說要禁止早戀也是不客觀的。
3. 再來說說未婚先育 你身邊到底是有多少人未婚先育了= =
未婚先孕,或者說青少年未婚先孕的問題。我想你可以到下面這個鏈接看詳細的數據。你之所以覺得這種事情不普遍,說句你不愛聽的話,應該感謝中國父母的控制。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齡,但是你看到的,你生活的環境,太小太小了。有很多你認為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其他地方,往往是其他人夢寐以求的。而很多你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其他地方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
帖張關於青少年未婚先孕的數據統計,圖樣的標準是1000個15歲到19歲的女孩中生孩子的數量。請注意是生孩子,不包括懷孕了沒生的,不包括發生了性生活但沒有懷孕的,不包括沒有
以美國為例,數據大概在40-50之間。咱們簡單點,就是百分之五吧。
孩子們,請大概計算下你的年級里有多少位可愛的女同學,然後算算百分之五是多少。按照你們崇拜的西方家庭與戀愛觀,你們年級里就有多少可愛的小寶寶。
再把把這個數字放大到整個學校呢?放大到全市所有的中學呢?放大到全省全國呢?
現在有點實際的感覺了么?
維基上的鏈接:Teenage pregnancy
我見過挺著肚子在洗車場幹活的高中女孩,也見過牽著孩子來上課的單親母親,很多西方國家的高中甚至有設施簡陋的幼兒園一類的地方,給這些年輕的媽媽們。這些事情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你的身邊不多見。所以你無法理解這意味著什麼,這樣的情況有多麼的無助與可怕。這些年輕的媽媽的父母是不會因為提前抱孫子孫女而開心的。他們壓根不會提供任何援助。因為你是』獨立『的,』自由『的。請仔細想想,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有人說我怎麼一早戀就是要上床,要未婚先孕。如果你覺得早戀不意味著未婚先孕的話,那請感謝你的中國父母。正是他們的老土的觀念,讓你明白了這兩件事情不一樣,讓你還在青春期荷爾蒙的刺激下保持著理智。
你們覺得,早戀和美好的愛情是一回事,牽牽手,最多親親嘴兒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西方,早戀和上床是一回事情,未婚先孕則是意料之中的事。
知道區別在哪了么?
4. 『而真正富有的家庭,有教養的家庭,上層社會的家庭,是絕對不容許自己的子女在中學的時候發生這類事的。』 請不要信口開河了 你認識多少 『真正富裕』的『上層社會』的家庭。
我不認識什麼上層社會的人。我只是有幸娶了他們的女兒而已。
關於你的總結,你提到了「如果你對孩子的教育到位」,這正是我在回答中所表達的。當一個孩子教育到位的時候,他應該能夠理智客觀的思考父母採取的行為背後的意義,並自己做出負責任的行為。坦白也好,放棄也好,隱瞞也好,這些行為的背後應該有著足夠理智的思考。同時,他也應該能夠理解(注意,理解與換位思考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父母的態度與觀點,並自己做出決定。
無論如何,這樣的孩子不會歇斯底里的喊著要自由要愛情,因為如果如你假設之中的足夠成熟,那麼他們早已懂得任何自由都是有巨大的代價的。並且,在這樣的孩子與父母之間,早戀應該根本不是個什麼問題。因為一個教育到位的孩子,必然會有一個懂得如何教育的家庭。所以你的總結,其實是肯定了我在上面的回答。
作為一名前中學教師 我想說:現在學校教育已經不反對早戀了 現在圍追堵截的是同性戀!!
尤其是高中教師 會默許 甚至是鼓勵異型相處。從前我們那個時代都是同性同桌,現在都是異性的
單獨一對同性之間走太近 ,教師就會引起警惕了
───────────────一條美麗的分割線──────────────
首先,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來評論,先謝謝各位。其次,回答時只是簡單的幾句會引起大家的爭論也在我意料之外,在這裡做一下補充和解釋:
1.收到了很多的評論,也有人私信給我。主要是兩種看法:一種是性取向是一個人的自由,不應該反對學生同性戀;另一種就是現在同性戀確實很多,教育時應該給與引導。
2.首先重要聲明一點,我並不反對「正常的同性戀」。這裡的「正常」我指的是出於愛!
愛誰,愛什麼人,愛男女,這個是每個人的自由。
3.難道沒有人注意到題主和答主的重點都圍繞在一個字「早」上面么?
"同性戀是天生的"這個說法我完全是不同意的。如果是天生的無法改變的,那「掰彎」這個詞還有意義么?(太機智了我)
一切皆因「早」。。。如果你是一個成年人,那麼誰也阻礙不了你追求愛情的腳步,哪怕是你的父母。但未成年人接觸到的還只是父母和學校給你營造的一小塊天地,你每天基本就是學校--家裡--學校,你還不知道現在的選擇對於你以後甚至是一生的影響,這樣你又怎麼能保證做出的決定以後會不會後悔呢??學校幾乎是這個社會最純潔乾淨的地方了,你還接觸不到許多以後會接觸到的醜惡。同性戀在中國現在的大環境下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你要面對的可能有父母的傷心、社會的歧視、同事的另眼相看等等。(當然這些也有可能沒有,不過你都要提前準備好。)
4.對於一些有心之人的刻意為之,成年人都無法防範,別說是未成年人了。社會上有一些成年人會用金錢或是其他來誘惑未成年人尤其是小男孩(男童),並與之發生性行為,好多孩子根本就不是同性戀,只是在面對金錢的時候走錯了路,最後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傷害,這種例子還是很多的 。這個我見識過真事哦,中槍的是我弟,幸運的是他沒有上鉤,就沒有被怎樣。
5.很多人糾結於我是前教師的這件事情,只能說我的抗壓力能力太差,無法面對學生升學的壓力、成績提高的壓力、來自家長的壓力、還有校長的壓力,這些加在一起,我覺得很累,所以現在轉行,做了其他工作。做教師是四年多前的事了,剛從大學出來的我對於同性戀的認識也就僅限於大學裡面很帥的性格很好的那個中性的女生和一個長相非常甜美可愛的女生在一起同居,這就是我見識到的唯一的同性戀了。但當我走進了中學校園,感覺怎麼跟我的中學如此不同。學生們不再對老師完全認同,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識。還有很多,都和我那時候不同了,時代真的變了。。
6.我所在的城市是一個小城市,學校也不是名校,只是普通的重點學校,對成績和升學率要求很高。
當發現學校對學生早戀態度的時候,我也很訝異。其實在老師們的心裡,高中生真的可以戀愛了,很多我們的同學不也最後走到一起了么。很多時候老師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這隻局限於一對一的要好,有些花心的男生,或是成績好的學生這種,我們就會適當的提醒一下了。以上是對異性早戀的態度。對於同性戀,學校的態度是絕對禁止。我也是在接觸了很多其他學校的老師後,才知道這個其實已經很普遍了,沒想到,在這裡還是有許多人說沒有的事,這個應該就像是 @飛天貓 說的那樣是圈子的問題,不進入可能就不了解。
總結一下,學校反對,只是因為想讓你們在你們可以為自己做選擇的時候再去選擇。學校不是阻礙,只是暫時性的延後你們的決定。
(當然我就不說升學率的問題了,哪個老師不喜歡成績好的學生呢?)
影響身心健康
推薦閱讀:
※「姐姐要讓著弟弟」的教育方式會產生什麼影響?
※怎麼培養自己的女兒?
※當你的孩子拿著課本來問你一些「真相」的時候,你會怎麼回答?
※父母離異是種怎樣的體驗?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中,你最欣賞誰的教育方法?最不欣賞誰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