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會不會摧毀瑞士鐘錶業?
相關問題:為什麼 Jony Ive 認為 iWatch 能夠威脅瑞士的傳統手錶品牌?
就像謝遜在王盤山上,要想法子讓所有人不能泄露屠龍刀在我之手的秘密。他殺掉了一部分人,用獅子吼震瘋了另一部分人。這叫徹底摧毀了敵人。
要想摧毀一個產業,你要讓這個產業中的一部分公司倒閉,再讓另一部分公司失去絕大部分市場,只能退縮回本地市場從此只和幾個死忠粉一起玩。就像前些年的膠捲行業一樣。
把這個設定為智能手錶的戰略目標,我們來一起推演一下實現這個目標的可能性。
首先,瑞士傳統手錶產業的基礎是什麼?
這是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 FH)所發布的2000-2013年間按價格區間區分的鐘錶出口量與出口額:
來源: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
表中可以看到,2013年,價格在3000瑞士法郎(人民幣20012.2元)以上的鐘錶出口量有1598000支,占出口總量的5.6%,但是出口額達到了134.6億瑞士法郎(人民幣897.9億元),佔到出口總額的65%。平均每支表的價格為8423.96瑞士法郎(人民幣56194元)。
根據現在的新聞報道,Apple Watch的價格可能會定在400美元(369瑞士法郎)。而價格在200-500瑞士法郎範圍內的鐘錶出口量為總量的17%,出口額為總額的7.2%。
所以,瑞士傳統手錶產業的基礎,是售價高昂的奢侈手錶。如果單考慮價格因素,就算Apple Watch能瓜分掉所有售價在200-500瑞士法郎之間的手錶市場,也不過只能讓瑞士手錶業減少不到10%的收入罷了。出口量最大的低端表市場,對人家的收入來說真的沒有多麼重要。
如果按照鐘錶類型來劃分的話,FH給出的數據是:
來源: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
機械錶的出口額佔據出口總額的78%,出口量卻只佔27%,平均價格為2143瑞士法郎(人民幣14295元),而電子錶只佔出口總額的22%,平均價格僅為223瑞士法郎(人民幣1487元)。
所以,如果不能徹底壓制奢侈機械錶的銷售,那麼Apple Watch和智能手錶就談不上摧毀瑞士鐘錶業。
奢侈品的存在,尤其是奢侈手錶的存在,依賴於人對它的傳承感及認同感。這種感覺是幾百年來由貴族確立,再由貴族繼承下來的。奢侈品行業是保守的,是封閉的,新興產品可以進入頂層人士的生活,但是幾乎無法改變他們骨子裡對奢侈品的認同感。所以,無論新興產品在功能上如何創新,在體驗上如何友好,都無法替代同樣類型的奢侈品在社會中的地位。
奢侈手錶是收藏品,智能手錶是消費品。雖然都是手錶,但是他們的社會屬性完全不同。
來源:FH Watchmaking 2011
經濟向好,人們手中有餘錢時,他們更偏向於購買平均價格更高的機械錶。遭遇經濟危機,錢包緊縮時,受到影響更大的也是機械錶。2002年以來,具有「看時間」這個功能的消費品越來越多,但是都沒有影響到機械錶的銷售增長。唯一出現下降的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
來源:FH Watchmaking 2013
和一些答案中的猜測不同,瑞士手錶的重要市場,除了中國之外,排名靠前的,全是發達國家。排名第一的是香港——2013年香港常住人口為700萬人,平均每人花費589瑞士法郎(人民幣3929元)在瑞士手錶購置上。長期以來的紳士傳統,極端重視商務和社交禮儀,對大多數香港人來說,勞力士才是必需品,Apple Watch也許只是個玩具罷了。
歷史上,瑞士鐘錶行業不是沒有遭遇過危機。1969-1970年,瑞士與日本幾乎同時發明了石英腕錶。之後日本與美國看中了石英錶低成本、準確性高的特點,開始大量投入資源在石英錶的研發生產上。但是瑞士表業似乎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在鐘錶上的技術統治力而已,他們的鐘錶廠在大規模生產石英錶上的行動明顯落後於日本與美國同行。於是瑞士機械錶的出口量從1973年的四千萬支滑落到1983年的三百萬支——當時也正逢美國經濟的第二次大衰退,人們沒心思再去買昂貴的機械錶——瑞士鐘錶商也從1970年的1600家變為1980年的600家。這被稱為歷史上的「石英危機」(在瑞士以外,這被稱為「石英革命」)。
但是,不願意放棄傳統製表理念的瑞士鐘錶行業也找到了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成立一家新公司Swatch,專註於生產符合時尚潮流的腕錶。Swatch迅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手錶公司,不斷推出外形時尚、價格低廉的石英錶、液晶錶,讓瑞士重新佔據了世界腕錶市場的頭把交椅,而其他瑞士老牌製表商也可以專註於傳統製表理念,專註於細分市場。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雖然看上去瑞士鐘錶行業對世界新潮流的反應緩慢,守舊思想嚴重,但那是人家高手范的體現。真正遇到了行業危機時,憑藉自己在鐘錶行業中的積累、超強的技術研發實力、世界對「瑞士製造」的信賴,還是可以反戈一擊,不至於被Apple Watch一鍋端了。
所以,當Apple Watch上市後,更可能的結果是,奢侈機械錶高高在上俯瞰其他手錶,智能手錶與傳統手錶雙方和平共處互不干涉。雖然一個人在一個時刻只能戴一支表,但是不同場合戴不同的手錶的觀念已經被廣泛接受了,一些需要佩戴傳統手錶的場合是沒有辦法被智能手錶替代的——穿西裝的人如果戴著一支智能手錶,時尚業首先就不答應。大家一起快快樂樂地賺錢,看著消費者戴著不一樣的手錶,是挺和諧的一件事。
如果智能手錶和傳統手錶的競爭真的發生衝突了,瑞士製表商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雖然瑞士沒有蘋果和三星,但是讓傳統製表商們和其他科技公司聯合,共同打造智能手錶,就像現在的汽車公司們一樣,雖不一定能贏過Apple Watch,但和其他智能手錶一起競爭,仍然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iWatch也不是沒有進軍奢侈品行業,徹底顛覆瑞士機械錶地位的辦法。引用葛巾的話「如何讓客戶覺得一個產品是高端產品?很簡單,確保它的前五十個使用者非常高端就是了。」如果庫克有辦法讓英國女王和全體皇室成員脫下他們手腕上的百達翡麗,全部換成Apple Watch的話,還是有可能引領西方上流社會的最新潮流,讓紳士淑女們人人以佩戴Apple Watch為榮,讓瑞士製表師門蹲在牆角詛咒美國人的。
都在談「戴 iWatch 的人和戴江詩丹頓的人是兩種語言」。
都在談「人家根本不帶你玩」。
但是,
電視出來了,人閱讀的時間少了。
即使在 YouTube 還沒出來的時候,有計算機有互聯網,人們看電視的時間也被壓縮。
書籍不是電視的直接競爭對手。電腦/互聯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未被認為是電視的直接競爭對手。
但,說到擠占,說的是時間。
我戴的表不是名表,NOMOS 朗琴天梭美度漢密爾頓之流,但我有了 Misfit Shine 之後,只要不是太正式的場合,西裝襯衫可以不打領帶的話,我也懶得換表了。
要跟瑞士錶廠玩「腕錶」市場?蘋果不見得是這心思。
他要擠占的是人手腕的空間。我來分析一下Ive說這話的含義。
首先,一般科技公司由於歷史偏短,產品屬性上舊即淘汰,似乎,無法擁有奢侈品公司的歷史底蘊價值。
但是且不說蘋果公司略有不同,在科技公司內部相比較為特殊,蘋果有傳奇的歷史,也有傳奇人物且家喻戶曉。另外更重要的是,蘋果的品味價值觀已被接受/效仿。
然而,這種價值觀何來呢?
「體驗」一詞,雖然被蘋果宣傳地早已稀鬆平常,但是,語言,是有魔力的。正是「體驗」一詞,巧妙結合了技術性能與人性需求,從汽車到建築,無一不如此。
蘋果注重設計,但實際上重視的是體驗而非稀有,但是為了前者也「不得不」後者,是為一種理性奢侈,這一點極為關鍵。由於技術本身在競爭充分的市場中獲得的稀有,往往被「稀釋」地更快,且各個稀有之間,前後毫無承接性,因此對研究者之外的人群,並無歷史價值。
且到了iPhone這個階段,蘋果產品的使用,已與一個人的生活極大相關,需要穿衣服的時間,基本等同需要使用手機的時間。汽車與建築都不能與之相比。蘋果售賣個人計算中心,而人對工具的fetish證明了重要性。體驗,自然成為共通的價值觀。
因此,蘋果拋去科技的外殼,實際就是奢侈品的內心,而且這隻會隨著計算設備更加個人化而有增無減。由此結合,蘋果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奢侈品公司,在技術驅動的體驗上,獲得發源理智卻/且超出理智的消費慾望。
只不過,負責主要功能的晶元與I/O,不能夠堅持符合很多年性能標準,也不能手工打造「避免」量產,更何況電池壽命也短地可憐,這雖然對傳統奢侈品來說是個無法忍受的問題,尤其是重點部分缺乏手工,也就缺乏了對稀缺勞動力的佔有,但是對於一種新型奢侈品公司來說,則是不一樣而已。不一樣的結果可以是更高更新頻率,較低單品價值,以及你搞手工制我搞高科技工藝相搭配,但絕不是否定品牌價值核心中的奢侈。
回到最初的問題,Apple Watch和瑞士鐘錶業到底是什麼關係?蘋果有其底蘊,而且,這甚至是蘋果一直以來廣告宣傳的努力方向。在瑞士鐘錶業面前,Apple Watch並不缺乏最本質的「內涵」,這也就是Jony Ive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話說回來,競爭究竟如何?鐘錶業究竟會不會受到重創?
不得不說,低端鐘錶業已經被重創兩次了,一次是日本製表的崛起,一次是手機的流行,人們越來越不覺得花大錢甚至花一點錢買塊表有必要。
所以低端手錶,尤其是作為像Swatch這樣的時尚手錶是一定會被Apple Watch直接衝擊。所以作為瑞士鐘錶業建立的,專門負責低端時尚的Swatch,也是第一個求變的。雖然都說這種對比不考慮奢侈表那些高級貨,因為性質屬性不同,但是蘋果依然有能力:
其實以上都不重要!!!!Jony其實想說的是:
手腕上這塊地方天生就是用來炫耀的!(似乎完全沒必要解釋這個部位要一直暴露在別人的目光下)所以,Apple Watch必然大有其時尚屬性!而時尚屬性則要通過佔有稀缺性獲得價值感,從而獲得彰顯消費能力的能力,展示階級屬性的能力;而通過更新,巧妙形成錯位,大幅擴大最基本的階級標識需求,從而擴大市場。
所以!Apple Watch要戰勝的,自然不是瑞士的那些高級貨,而是低端表與其他智能手錶。都有資格挑戰瑞士了,其他智能手錶,壓根就沒資格競爭。
當然了,Jony Ive這麼英倫紳士,措辭會委婉很多了。於是便有了引發這個知乎問題的這句話。奢侈品的歷史底蘊什麼的,確實科技公司無法取代,但是貴族總會死,奢侈品的用戶群體總會死,當從小玩iPhone、iWatch的這一代人長大的時候,機械錶就會像膠捲相機、黑膠唱片之類的一樣關在博物館了。
至於奢侈品發揚光大?哦好像現在確實還有人騎馬打獵,確實貴族范十足,不過已經不存在貴族階級了,火槍幹掉騎士階級,騎士階級的生活方式就會消失。
LV 的發展史就是交通工具變革史。從馬車和火車時代的行李箱,到蒸汽船時代的 LV Steam Bag,再到汽車發明後推出的 LV Keepall 以及在此基礎上縮小改良的適應飛行時代人們生活需求的 LV Speedy Bag, LV 的手袋設計始終緊跟時代變遷。有趣之處在於,女性從手袋到肩包到手提袋是逐漸「變大」的,這是女性逐漸獲得獨立地位的過程,她們需要自己照顧自己;她們更多獨立出行;她們開始有更多的職業身份……
可以想像,等人類告別地球,進入殖民地衛星生活之後,LV可能還會繼續開發出適合真空失重環境的包。但是機械錶面臨智能手錶威脅的時候,卻無法進化,因為人的手腕不能戴兩塊表
奢侈品從來和功能及實用性無關。而且一般情況下,實用性越低越奢侈。
機械錶在很多年前電子錶出現時,已成為了手工業製造的一種代表和符號,基本上和製造的傳統及審美有關,和功能逐漸無關。
因此,它會保留並在一定程度上繼續發揚光大,會越來越非普通百姓能問津,成為頂級奢侈品的一種。「Apple Watch 能立刻摧毀瑞士的鐘錶業么?答案是否定的。」
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作為年輕人,如果你在一個周圍滿是江詩丹頓之類的圈子裡,戴一個西鐵城、卡西歐之類的表,可能會覺得沒有底氣/氣勢。但如果是戴一個 Apple Watch,氣場就會不同。因為重新定義了「戰場」,是科技、時尚、年輕,以及背後品牌所傳遞的內涵。
手錶的價值,越來越多的集中在品牌背書、社會符號上面。品牌的意象,難以直線超越,卻可以被「維度攻擊」。朋友帶著價值不菲的名表,但是當我告訴他們幾百塊的手環的「神奇功能」、介紹一些最新的科技小玩意時,他們的興奮告訴我,「維度攻擊」起作用了。(註:「維度攻擊」(「降維攻擊」)出自科幻小說《三體》,改變對方所處的時空緯度,例如將三維世界變為二維,威力驚人...)
今天歐式古典或者中式的紅木傢具,仍然是貴族式的感覺,但不再是唯一的,現代風格的家居一樣可以體現出高端的氣場。今天,某些傳統的使用膠捲的相機依然不便宜,但是從卡片機、數碼單反、微單到以拍照為賣點的智能手機,車輪滾滾向前。智能手機對於中低端腕錶市場的衝擊是大勢所趨。
即使是現在的高端腕錶,現在的年輕人,作為數字時代的土著,逐漸成為新的有產階級和富豪之後,他們尋找社會差異化的標誌物會與現在不同。當年輕人逐漸成長,品牌、社會符號終將逐漸演化和重新定義。
電子錶的出現沒有改變機械錶的地位,因為他們原本就在同一個維度,無論增加多少功能,時間都是這裡的基礎,而差異化則是品牌。而以 Apple Watch 為開端逐漸激活市場的一系列手腕可穿戴設備,出發點都不再是時間。今天的各種創新僅僅是冰山一角,Apple Watch 們開啟的是各種「可能性」。未來若干年後長大的年輕人們,在習慣了這種體驗和生活方式後,在面對更多新興品牌時,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這是有意思的問題。
手腕本身會成為一個競爭激烈的戰場。總不能帶兩塊表吧?總不能再帶個手環吧?面對眾多選擇時,未來的人們如何取捨?這有點像今天的 Windows 右下角、手機桌面等等。現在人們看電視越來越少,讀報紙越來越少,手機佔據了這部分時間。未來,Apple Watch 和它的跟隨者們,會繼續在手腕上爭奪時間。
當你從小就習慣了手腕上的科技產品帶來的便利,10年20年後,你會放棄這些、留出手腕給傳統的表么?這類產品會持續的影響日常生活,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除非這些表也能跟上潮流。而這不是現在瑞士擅長的。未來的手錶超級品牌,未必會在瑞士。也許有一天你有能力買滿天星時,你選擇了xx智能手錶滿天星… xx鑲鑽智能設備...
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變化之快,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年代。太多的事物經不起歲月的衝擊,在歷史長河中,大量的人造物湧入舞台,又不斷退出,新的浪潮不斷湧現。機械錶只是其中一個片段,成不了永恆。20年前的我們難以想像今天「能夠」通過手機討論這些問題,20年後的人們難以想像我們「曾」通過手機討論這些問題。
產業的改變絕非一朝一夕。Apple Watch 能立刻摧毀瑞士的鐘錶業么?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在這場洪流當中,Apple Watch 能夠成為一個好的開端。就像今天仍舊有人收藏老爺車、老爺車也同樣價值不菲一樣,現在的高檔腕錶未來仍然是高檔的,仍然會被收藏,但是整個產業已經發生了變化。
高檔機械錶的價值,是其社會符號作用。今天的年輕人在不斷接受新的事物,20年、30年這樣下來,人們終將創造自己的社會符號,更在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這場競爭中,歸根結底比的是未來啊。
很多人的誤區在於以今天的情況靜態的去看長遠的問題。未來就是充滿了變化,更多不可能成為可能。
--
討論:
「腕錶玩家或許會禮貌的對你笑笑,誇讚蘋果的設計,誇讚你的年輕時髦,簡單講幾句對當代藝術和工業設計的看法,然後繼續探討他們的話題——」
「腕錶玩家」支撐不起來瑞士的鐘錶業,作為中堅力量的絕大多數消費者僅僅是消費,他們在意的是社會符號。人們選購腕錶,是因為他人認可腕錶的符號作用,而不是對腕錶的深入研究。
常見的誤區是認為腕錶現在是奢侈品,將來就一定還是奢侈品,永遠都是奢侈品。但是腕錶並不是一種不能被替代的符號,它們出現,它們也能夠消失,特別是當人們的手腕上有其他選擇時,特別是當人們的習慣發生根本性改變時。當人們習慣了佩戴智能手錶時,哪裡還有多餘的手腕留給機械腕錶?這和金銀珠寶首飾的情況並不相同。
今天擁有一匹馬仍然是「上流」的,但是馬作為一個產業,影響力已經遠遠不如一百多年前。作為腕錶玩家,幾十年後你仍然會是腕錶玩家,在你的圈子裡仍然會獲得快樂,但是僅此而已。多數買得起高檔腕錶的人並不是玩家,他們會變化,因為從他們的年輕時代開始,他們就在不斷接受變化的影響。
曾幾何時,機械腕錶也是一種新科技,鍋碗瓢盆在最初的年代也是新科技,我們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事物,在剛出現的時候都是科技。新的科技未必會讓舊有的產業完全消亡,例如照相技術發達的今天,畫家們仍然過的很好,但是新科技會重構產業,例如畫家們不再以把人畫的很像作為目標。在未來可以想像,鐘錶業的格局會發生變化。
你可以只談現在,然而未來正撲面而來。
我喜歡正向的、符合社會倫理的科技創新,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給了年輕人更多平等的機會和空間。如我在開頭所說,年輕人可以重新定義「戰場」,在傳統的直線之外,人們有了更多選擇,這背後是社會地位和社會認知的再造。是的,人類社會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從有權勢的一些人,和最年輕的一些人,好萊塢的巨星、總統、國母,和四線城市小鎮上的年輕人,可以使用同樣的產品。珠光寶氣,不再是唯一的選擇。科技給了年輕人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在未來重新定義自己的社會符號。
----
在知乎里寫了幾年東西,基本上都是平時的碎片時間、睡覺前、拒絕朋友叫我出去打德州的時候。覺得這是很好的積累,既能夠幫助別人,也能夠讓自己有總結的機會。
這幾天被列入了知乎年度榮譽會員候選名單,我覺得很有紀念意義,算是一種情懷吧。如果有幫到你,請投票支持我,感謝。
感謝大家幫我投票,投票入口:
https://club.zhihu.com/votes?domain=internet
----
在知乎里回答的問題集合:
索引 - 知乎專欄
我經常想這個問題。自己的答案是:蘋果的手錶,必定會刺激一個巨大的之前未被刺激的市場--就是那些本來不愛戴錶或者戴不起高端手錶的人,正如排名第一的答案所說,它是在不同的維度上,攻擊了傳統的手錶業,正如,iPhone的出現,會導致數碼相機賣少了、mp3播放器賣少了、DV賣少了,甚至是平常的鬧鐘都賣少了,iPad的出現,導致PC賣少了,而蘋果手錶的出現,會首先會刺激一些平時不戴上千元手錶的人帶上手錶,也會刺激那些買不起高端手錶的人戴起手錶,摧毀人家手錶行業倒不會,但必定會對手錶業未能刺激的那部分消費者以及中產階級這部分市場。
好吧,邏輯有點不清晰。你覺得特斯拉的出現會摧毀法拉利 蘭博基尼 保時捷 寶馬 奧迪 賓士 等么?
從業者作為利益相關者不應唱衰自己的行業,但個人認為腕錶業被科技摧毀是早晚的事,也許幾年,也許十幾年,但不會更長了。 隨著網路浸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穿戴設備必然集成了更多了與網路相關的功能。 屆時如果你不帶一塊iwatch之類的東東,生活會變得很不方便。 當手腕上這個空間有了生活必需品, 那麼裝逼用品只好讓位了。 畢竟顯示自己的social statue和裝逼有很多其他方法,腕錶只是其中之一。
上面所有用不英電子錶,鞋,鋼筆之類做類比的,都沒看到iwatch的問題有何不一樣。這次的變革是要改變手腕這個陣地的屬性,手腕上要帶的一個手機,一個互聯網入口。這腕錶要面對的如晚清政府,入侵領土的不是北方少數民族的鐵蹄,迎來的也不是普通改朝換代,乃是幾百年未有之變局!
1. 也許以後有時尚引領者一隻手帶一個,一手iwatch之類的東東,一手裝逼腕錶,但是誰去右手說明誰弱勢讓步了
2. 腕錶廠商被科技巨頭併購,將兩者的優點進行有機結合。(反過來不可能了,雙方了資本實力不在一個量級上)
3. 暫時沒想到,想到再補充
(更多關於鐘錶業的報告,見:瑞士奢侈鐘錶行業深度報告 - 企業分析 - 知乎專欄;全球手錶行業:日本三大品牌與瑞士鐘錶商 - 企業分析 - 知乎專欄)
從受眾來看,Swatch公司的低端品牌(也就是Swatch)會受一定影響,這裡只分析下處於重疊部分的Swatch公司。
圖中陰影區域即是。
雖然Swatch公司的廉價表很出名,但我們估計其65%的收入來自於高價、利潤高的Rado,Longines和Breguet。
對於Swatch公司,我們設定了四種可能情況
一、絲毫不受影響;
二、影響中游品牌銷量的30%;
公司銷售額減6.8%,利潤減8.3%。
三、影響整體市場銷量的20%;
公司銷售額減10.7%,利潤減12.5%。
四、影響整體市場銷量的20%,且影響入門級Omega銷量的20%。
公司銷售額減11.7%,利潤減14.4%。
Smartwatch值得手錶業界警惕,但也是一個機會,年輕人這些年疏遠手錶乃全球大趨勢,Smartwatch肩負著改變下一代用戶習慣的重任。而Smartwatch會不會被smart eyewear取代也是個問題,我們認為一旦Smart eyewear成功,Smartwatch必定小眾化,對傳統手錶業界的影響也會消失。
瑞士錶廠擁有極高的知名度,防禦工事較為容易。需要指出的是,奢侈手錶的主要購買群體並非消費習慣頻繁改變的年輕人,Smartwatch的普及期可能很快,在達到峰值前不一定能入富人的法眼。
附圖
參考資料: Vontobel,德銀
9.10最後一筆:
東西出來了,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
兩個觀點:
用一個還沒見著模樣的東西去攻擊一個自己不了解的行業,這不叫妄談?能上知乎日報本身很值得商榷,尊重知乎官方的選擇,保留自己的意見。
第二,任何事物都有生老病死,「你終究要死的」這不叫智慧,也不叫判斷,最多是個常識到廢話程度的常識。
以上。
——————————
9.6補充說明:
未來當然在撲面而來。
但摧毀一切舊事物的狂熱,不能給人類帶來美好未來。
1.舉報了一些人身攻擊的評論,如果有遺漏也請大家監督:無論是攻擊我還是馬力還是土豪還是GEEK,都是錯的。
對我而言,立場沒有原則重要,何況這事只是意見不同。
2.對於「摧毀」「毀滅」「死」「顛覆」這種辭彙,有著根深蒂固的厭惡。
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毛沒長全的新生事物誕生,一群人不去關注他該怎麼積極健康的成長,而是迅速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哈哈,你看,有了這東西,得死多少人」。
對這種非理性、盲目的負面情緒,保持警惕,是我的本能,也是我回答這個問題並採用了一定攻擊性的原因:我得讓大家知道我要表達的是什麼。
那就是,新與舊,不一定非要是替代關係。
對於已經存在了一定時間的事物,多少有點敬畏心,不是壞事;而對於沒有經過時間檢驗的新生事物,尤其是科技類新產品,保持警惕,也不一定就是保守。
有人在評論區提特斯拉,提SPACE X——建議大家自己去看看關於特斯拉進中國後的消息。
再牛的技術,也得守住「質量」的底線,這是很多科技類新產品的硬傷所在。
技術到產品,有一個轉化的過程,這種廢話就不多說了。
3.絮絮叨叨到這了,再說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很明確,我決定不惜犧牲準確性,也要讓我的回答再明確一下,以便照顧個別不太了解腕錶行業的朋友:
機械腕錶從石英錶誕生那天起,就努力讓自己更接近於配飾,並且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很多人買賬的價值體系。
體系對錯、高低,不探討,更不探討我個人對這套體系的判斷——只是客觀表述,這個體系是存在的,並且相對封閉和獨立。
從商業運營角度講,這就是底蘊,經驗,當市場受到嚴重衝擊時,讓自己變成另一種活法。
維度攻擊的前提是什麼?讓自己降維先。
恰恰,腕錶行業證明了自己有降維的能力。
科技類產品,尤其是智能佩戴設備,連一個周期都還沒有起步,不是么?
非要拿配飾和功能性產品比?
iWatch非要摧毀手鐲、摧毀手鏈、摧毀手銬……才叫牛B?才叫好產品?
4.關於手腕的戰爭:配飾有配飾的場合,功能有功能的需要,就像衣櫥里的衣服,腳上的鞋,換著來就是。
我始終抨擊的是「非此即彼」的簡單粗暴思維,從沒有瞧不起任何一方的意思。
如果有,那是你誤會了。
5.我沒有提過一個品牌,兩次強調「不分高低,不論對錯,只是沒有交鋒的可能」。
至於說我被洗腦,問我是不是買得起,說我崇洋媚外的……上知乎有很多姿勢,非得如此不可?
至於「呵呵」,挺無語的,我在認真回復你的評論,沒必要這樣。
如果僅僅是沒有給你你想要的答覆,就要「呵呵」,竊以為這還真是不太禮貌。
——————————————————
最高票的答案搞錯了一件事:
你帶iWatch會有底氣?那是你自己的幻覺,或者叫自我催眠。
腕錶玩家或許會禮貌的對你笑笑,誇讚蘋果的設計,誇讚你的年輕時髦,簡單講幾句對當代藝術和工業設計的看法,然後繼續探討他們的話題——
要知道,你們說的根本不是同一種語言。
一個幾年間就會面目全非的高科技產品,與傳承數百年的奢侈品較量氣質和自信,是件有趣的事。
不論高低,但屬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雞同鴨講而已,根本沒有交鋒的可能。
更準確地說,以瑞士為代表的傳統鐘錶行業,早已找到了規避科技衝擊的生存方法,並且在其建構的獨立審美體系中逐漸做強做大,活得很好。
工作原因,跑腕錶行業也算有兩三年了,幾個感受:
1.不必談功能,奢侈品腕錶早就與「電子科技」無關了,品牌,氣質,手工,限量,奢侈,機械,這些關鍵詞才是人家在意的——早在石英錶出現的時候,瑞士腕錶行業已經被狠狠打擊過一次,能活下來,便是找到了另一種活法。
2.不必談周期和壽命。因為財經出身,碰到一個行業總會本能的關注行業波動,經濟大勢對行業的影響以及相關對策。
人家撲哧一笑:我們牌子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現在這些……你懂的。
3.智能穿戴設備,技術成熟甚至溢出,但卻沒有一個殺手級應用,對抗壽命綿長的機械腕錶?
設錯了對象,搞錯了戰場,這根本不是一類人的玩意。
維度攻擊什麼的……你倒想用科技去嘲笑古董,可古董在認可科技價值的前提下,依然抱守著自己的價值——人家根本不理你。
以上,再次強調,沒有高低對錯,只是莫名其妙的對立和攻擊性,是可笑的。
傳統腕錶,與高科技佩戴式設備,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只是碰巧都放在手腕上而已,沒有任何相比的價值。
綿延數百年的歷史,珍品,藝術品。
不難體會到,這完全是不同、不存在比較價值的兩種東西。
只是知乎上對這個行業、這類東西了解的人太少了,才會有可笑的比較出現。
XY,2014-09-05:信息不足無法判斷,因為還不知道iWatch到底是個啥樣子,蘋果發布會是9月9日。
有人把這事類比iphone和傳統手機,我有點不同意,因為傳統手機業才沒多少年歷史,製表業可是傳承幾百年了。
但是無論如何,在發布之前,無法做判斷,即使是發布出來,這種預言也不會準確。
說瑞士手錶是高價奢侈品/裝飾品,iWatch 是廉價手錶所以不足以抗衡的,看似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是重點錯了。這不是兩款手錶在競爭,而是兩種腕戴式設備在搶佔手腕的空間。
包括 iPhone 在內的智能手機為何摧毀了諾基亞、摩托羅拉和黑莓手機?
原因是 iPhone 不(只)是手機。喬幫主發布 iPhone 的時候,說這是三款設備:大屏可觸摸的 iPod,手機,互聯網交互設備(Internet communicator)。發展到現在,其中的 iPod 與互聯網交互以及更多功能可以說智能手機的最主要功能,它是一款便攜的娛樂設備,手機通信只是附加功能。由於人們口袋容量、精力有限,一般只會攜帶一部設備,所以帶有移動通信功能的便攜娛樂設備代替了功能手機。
為什麼社交網站取代了傳統的棋牌遊戲?
它們也不是同類產品,但本質都是用來消磨時間的。但是人們的時間有限,各種遊戲、社交服務都會此消彼長,微博火了人人衰落,微信火了微博衰落。
包括 iWatch 在內的腕戴式智能設備是否會摧毀瑞士鐘錶業?
iWatch 也不(只)是手錶。但是除了王小峰帶三個表以外,人們一般最多只戴一塊手錶。如果 iWatch 足夠吸引用戶,也會搶佔手腕的空間。現在無法預知 iWatch 會有哪些功能,但是如果它足夠好,能帶來很大的便捷(比如提醒、運動、健康功能)並且其他設備(如手機)無法取代,必然能培養很大比例的用戶去佩戴,帶動其他廠商、開發者、其他行業(如醫療)的發展。
比如,我們可以想像,通過 iWatch 記錄的心率、體溫等數據,蘋果與醫療機構的合作,通過大數據機器學習,發現各種波形的心率、體溫等與各種疾病有很強的相關性,能提前提醒你去醫院進一步診斷;或者你去診斷時,iWatch 記錄的歷史數據都可以供醫生參考,你會願意佩戴一款這樣的能顯示時間的智能健康助理來代替你的機械錶嗎?
到時, iWatch 或者其他腕戴式設備作為鐘錶的屬性可以忽略,它與高價瑞士鐘錶並不構成功能上的直接競爭,但是它會搶佔用戶手腕,就像 iPhone 搶佔口袋空間、社交服務搶佔空閑時間一樣,擠壓傳統的僅有單一功能的機械手錶的生存空間。到時候瑞士鐘錶商也許不會立刻死掉,但是一定會添加類似功能,像搭載著 Android 的 Vertu 一樣生存。
發明了手錶之後,也沒見手鏈被摧毀。
補充:
我根本不懂你們這些geek說的什麼功能,我就問一句,珠寶首飾行業你們摧毀了嗎?手鏈項鏈戒指手錶,都可以劃歸到此類。
根本不可能。
互聯網真的是個娛樂圈,哦不,是搖滾圈。動不動就覺得自己摧毀這個和那個…老老實實做服務和研發吧。
動不動都談什麼鑲鑽,你們對奢侈品表就這麼個概念?
勞和歐大多都不符合你們的想像,但是仍然作為入門級是如此成功,iwatch賣多少?1w? 那也就是個浪琴入門,跟奢侈差了十萬八千里,如何摧毀?
試問塑料袋發明的時候如果有zhihu. 這道題下面會如何批評lv呢?
塑料!新時代的材料!高科技,可耐燒耐操重量小! 等用塑料袋長大的一代人發達了,我看誰還買lv!哼!
再更新:
看了這麼多不同意見,我覺得iwatch會創造出新的市場和目標人群,這些人在現在的手錶消費者群里,是屬於低端和群外人。
這個市場可能非常的大,大過目前的手錶市場,但是對目前市場,尤其是swatch集團旗下天梭往上的牌子,沒衝擊和替代能力。
對一萬瑞郎以上的真手錶們基本沒有太大影響。明年 Apple Watch 我肯定會買一塊戴戴,但這不影響我明年再買 Patek鸚鵡螺的計劃,更高端的藏表,已經屬於藝術品範疇,摧毀更是無從談起。
很多人覺得蘋果婊對幾百塊的石英錶,玩具表,威脅比較大,以我對消費者市場的了解,到時候,甚至是天梭,美度,甚至浪琴這個級別的手錶都會受到極大衝擊,蘋果婊對一些更加 generic的機械錶們將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
因為 Apple Watch 不止是一個設備在戰鬥,它帶動的是一個產業,一個 awareness,一個人類對腕上設備觀念的徹底轉變。
萬八千的機械錶,本來戴的就是個樣子,品牌,身份,這種階層的 commodity,一旦消費者觀念劇變,關門大吉指日可待。
話先放這,兩年即可見分曉。不會的。
諾基亞從前到現在出了這麼多年,照樣國內山寨機賣的火火的。
不一樣的定位,不一樣的東西。
咳咳!!
這個問題終於可以說一點我知道的,其他人很少知道的了。
個人在瑞士待過4年,上學加工作,學的是機械,乾的也是機械,略囧……
我在瑞士的一個導師就是在瑞士表業混了30多年的老頭,今年76了……不過身體很好,和一頭熊一樣。實際上他就是Swatch的創始人之一,不過他這一輩子走的都是技術流。石英錶技術是由日本人發明的,然後傳入美國,由美國發揚光大。我的導師當年就是那個把石英錶生產技術帶到瑞士的人,然後成就了Swatch,但是由於他是技術流,而且項目是瑞士政府出資,導致Swatch賺再多錢和他半毛錢關係也沒有。你見過歐米茄出的金的石英錶嗎?我導師帶的就是,那是紀念石英技術進入瑞士的紀念版,只有少數業內人士才有,金的……石英錶→_→有點像加拿大工程師那個戒指的感覺。
好了,要說一說機械錶了,我在瑞士做了一個關於機械錶的項目。機械錶的精度和石英錶完全沒法比,機械錶瑞士合格標準:±8秒每天,好的石英錶可能一個月偏差都沒有8秒。所以表不一定是用來看時間的。去過Basel World 3次,見證了國產機械錶在瑞士展台從無到有的過程。那個展會完全就是一個炫富訂單大會,全年70%出貨了都在那一周。大品牌展台都是至少兩層樓,一層展示,二層就是訂貨會議室了。
現在瑞士表業70%的的資金都用作marketing了,這個大家有目共睹,這幫玩表的高傲極了,絕對為富人服務,強大的利益聯合體,定價共同知會,壟斷。帶表的從來都是買的身份象徵,賣表的也一樣,玩命編故事,這就是為什麼國內富人去瑞士收購那種消失幾十年的牌子,小作坊,因為人家establish時間早啊!17XX年成立的,為啥?
說說瑞士製表頁的歷史,瑞士以前最窮,蠻荒的山區,後來法國鬧革命,那幫躲難的法國工匠就跑到瑞士山區-奴拉山區躲戰爭,冬天大雪封山,不出門,沒農活,除了那個啥還能幹嘛?造表啊!費時間,有意思,賣的貴,稀有產品。
所以說,不管什麼技術多牛逼,肯定玩不過機械錶,人家現在不光賣價格,還賣歷史,賣創新,賣稀有……
手機打字不容易,求贊(≧▽≦)/
這個真不好說,不會我覺得,就算是apple watch設計工藝真的趕超瑞士表,但是還是有人會想用「機械裝置」
顯然不會。買瑞士表的人多數都有不止一塊表,他們可能買一塊或者幾年買一塊apple watch,但誰也不會為此拋棄自己的瑞士機械錶。
這意思好簡單,有速食麵不等於我從此把吃飯戒了,印刷品發明了就沒人買字畫了?有了塑料袋,你就不用愛馬仕prada或者LV了么?哪天人要是能充電活下去,你們是不是覺得tmd美食也是多餘的了?
搞清楚一點:瑞士今天的機械錶,是作為「奢侈品」而存在的,是玩具。apple watch呢,是工具。在蘋果表沒有變成離不開的必需工具之前,沒人會考慮什麼取代,取代你大爺。
許多年輕人今天叫嚷用蘋果表取代江詩丹頓百達翡麗指日可待,實際上是用一個還沒見著模樣的東西去攻擊一個自己不了解的行業,這是幻覺,或者叫片面。除了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階段,人類一方面追求各種科技進步功能滿足,另一方面也從未停止過對「奢侈品的追求」。誤以為生存、功能需要是全人類的唯一需要,是因為自己還沒有富裕起來,對社會需求的誤解。誤以為蘋果表已經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對蘋果表的誤解。
別人怎樣我不清楚,我自己對apple watch的看法,現在是左手腕錶右手智能手環,apple watch出來我馬上會買,比絕大多數在這裡狂吠的小孩會更早買,反正也沒幾個錢,然後看看能不能把手環替換成apple watch;如果必須左手戴就放棄,或者給孩子,然後坐等它出右手版。再下一步,看看科技發展能不能做到讓我放棄apple watch、ipad或者iphone中的一個,我的意思是,按照移動科技的發展,它們遲早會變成一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HenryZ
鏈接:Apple Watch 會不會摧毀瑞士鐘錶業? - HenryZ 的回答
來源:知乎
這個問題很關鍵,看蘋果是否能做到了
對於一些人質疑生活必需品的說法
可以共存的說法
其實有個類比
當一個科技產品成為一個生活必需品——比如手機,你無論如何都得先用它打電話再說,最頂級的富翁或許真的不用手機,但是絕大部分人,還是要的
也就是說,從這開始,必需品將作為一個基礎條件,之後會發展出這種手機那種手機,前提是他們必須是成一定判斷體系,即使BB機或者信鴿仍有其價值框架,價值認同也會產生根本的基準點,即,比如——至少要打電話,正如現在的機械腕錶,就算你說機械腕錶即使我不調時間不看時間就為了裝逼當個首飾,它也至少必須首先能夠顯示時間,如果你帶個手鐲,那就是手鐲而不是手錶,不符合這個框架,然而你還是可以把表摘了帶手鐲,說明它不是必需品,而這就是奢侈品和必需品的區別
如果它不具備未來的「最基本的應用框架」,也會被驅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