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屈辱 100 年」的觀點是否成立?應如何看待當年的「殖民者」和所謂「國恥」?
閭丘露薇 :百年屈辱不是人民的屈辱,而是統治者的屈辱。人民沒什麼好屈辱的,問問香港人,有幾個感到自己屈辱了一百年?有幾個不想要英國護照,繼續「屈辱」下去?
在香港大學的社會學和憲法課課堂里都曾涉足這個問題,想就自己所學來談談。
從《南京條約》簽訂,香港島被割讓到1997年回歸這一百三十多年裡,香港人對於被英國殖民的態度是隨不同歷史環境在變化的,不能簡單地用「屈辱」和「不屈辱」來一言以敝。
首先談談英國對香港的殖民有什麼特殊之處。英國佔有香港,主要目的是為了貿易,在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大陸的貿易。不比它在東南亞、南亞有些國家地殖民是為了當地資源、勞動力。所以在亞洲其他地區出現的英國殖民者強迫勞動、虐待勞工等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直接衝突對立的悲慘的事件,在香港幾乎沒有。
1949年以前,可以說,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還是中國人而非香港人,這可以從「省港大罷工」和「五卅慘案」等事件中香港人對內地同胞的支持和自身的參與度管中窺豹。所以,這期間英國人還不敢在香港開啟民主化進程,因為害怕這會導致其在香港統治不穩定甚至被推翻。這期間,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又全由英國人把持,這時,香港人對英國殖民的態度,談「屈辱」是有的,至少「反感」肯定是有的。但同時,香港又是一個大避難所,內地因戰爭、政治壓迫、經濟危機而湧入的人源源不斷,幾個高峰是1911、1937和1949,分別對應了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所以雖然香港是殖民地,但是相對內地它反而是一個安全的所在,加上英國在香港的殖民對香港本地人生活的干涉相對其他殖民地是很少的,這種「屈辱」的感覺相形內地的動亂之下,也被沖淡了許多。
許多知友談到香港貿易對內地市場的依賴,這在50年代還是比較顯著的,比如中國在朝鮮戰爭中出兵朝鮮導致聯合國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那時候香港經濟也遭到嚴重的打擊。但是在70年代內地因文革對外貿易平淡時,香港已經成長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繁榮經濟體,這時候香港對內地市場的依賴已經很小了。
1949年到七十年代末,這是香港人本土意識形成的歷史時期。這期間,香港的社會非常穩定,大型的暴亂只有三次。港英政府在60年代70年代開展的一系列政治改革,City District Office, Urban Council的設立加強了區域的自治,加強了政府和人民之間的溝通,勞資關係的整頓、社會服務的增加提高了香港人的生活水準,立法會非官方成員數量的擴大開啟了香港民主化的進程,廉政公署的成立逐步有效解決了香港的貪污腐敗問題,公民享有的自由雖不及英國公民但比起同期內地好了很多很多。同時,香港經歷著飛速的經濟發展,而香港周邊地區,東南亞、中國內地許多地區都罹受政治動亂的苦痛,難民繼續湧入,香港人在這種歷史環境下逐步認可了殖民政府的合法性,同時比起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更願意稱自己為香港人,這個稱呼裡帶著優越的,不是屈辱的。
這就是為什麼,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布的時候,香港人普遍的情緒是對未來不確定而來的恐慌,而非「屈辱殖民歷史終於要結束」的那種興奮,1984年起,香港人向外移民的數量陡然上升,就是害怕回歸後的香港不再能享有法治、自由和富裕。1984年到1997年過渡時期,香港社會對於回歸後香港走向的討論,也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如何保有香港原有的特色,以及繼續爭取民主上。這時候香港人對本土身份小心翼翼的回護,也說明了他們對於英國殖民不是感到屈辱的。
恩,維護知乎理性討論的氛圍,我還是修改一下我的答案。(橫線上部分為16.07.2014更新)
@Aaron cao先生對回答做出了修改,不過我覺得現在的回答略有一些偏題。
首先表明我個人的觀點,香港的【屈辱100年】是中國的國恥,但不是香港人的恥辱,香港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把香港建設成今天這個樣子的,不是靠英國政府,也不是內地政府的施捨,何來恥辱可言?
另外,Aaron先生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雖然我覺得這些觀點跟是否恥辱未必有關,不過因為這些觀點存在通識上的誤導,我在這裡需要指出來。
比如:
1. 「可我說的是末代港都90年代在香港gdp5%增長的基礎上實施的27%的社會福利提高」
以港英及特區政府橫跨九十年代兩個政權而言,1990/91年社會開支佔國民生產總值(GDP)是 7.05%,增加至1995/96年的8.03%,實際數字是由435億元(港元)至911億元,短短五年增加109%。增長驚人,但是如果計算至1999/2000年,社會開支佔GDP是12.1%,實際數字是1,556億元,比1990/91年增加257%。(這不是說明中央政府投入的更多?)
其實只看實際撥款數字(比如今年撥款比去年增加27%)是有誤導性的,因為同期GDP也在增加;因此要比較社會福利開支,一定要結合社會開支佔GDP比例來看。(也就是說,今年比去年多投入27%,並不代表今年社會福利投入在GDP的佔比比去年多)
以下是社會福利開支佔GDP比重情況
2.「香港社會福利在遠5年以來,每一年皆在以27%的速率增加,咱們借要用這個速度再刪少五年,到達天下一流程度」,5年以後就是2000年,請問這包袱到底是誰的?彭定康在英國是保守黨,反對高福利,來到香港就大幅度提高港人福利,請問為啥?too young too simple。」
這個觀點指出,九十年代上半期港英政府大幅度增加社會開支是陰謀,是要九七年主權轉交後特區政府承擔庫房空虛的後果。
但當我們將視線往九七後展望,便會發覺首任特首董建華領導的特區政府仍然大力發展社會服務,包括社會福利。(請結合上表和下面數據)
這裡是數據:
在社會福利開支之中,社會保障(以社會救濟為主)佔了大部分,1990/91年社會保障用了33億元,佔社會福利50.5億元的65%,1999/2000年的比例更升至70%。而社會保障本身的十年增幅是474%;但以增幅計還比不上老年服務,由1990/91年2.9億元增至1999/2000年24.6億元,增幅為750%;其次是康復服務,同期數字分別從3.3億增至20.9億,十年間增加了535%。
如果真的想要虛心討論,也請Aaron先生提出論點的同時,提出相應的論據。非常感謝!
歡迎大家有時間閱讀參考資料,對了解香港社會政策及社會福利開支由很大幫助:P
以上參考資料:
http://www.cuhk.edu.hk/ics/21c/issue/articles/101_0704085.pdf
(香港的社會政策)
http://www.legco.gov.hk/yr98-99/chinese/panels/ws/papers/p128c2.pdf
(社會福利服務發展資金建議書)
———————————————————————————————————————————
@Aaron cao先生的觀點大概有以下幾點:
1.香港被殖民香港人還不知道羞恥。
2.英國政府是因為快回歸才提高港人待遇。
3.香港人的崛起不是英國人的功勞,是機遇而已。
4.香港的發展是靠內地的恩賜。
等等等等。
那咱們一項項來,首先香港人民從來沒有屈服在殖民統治之下,而是一直在積極的進行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自己的權益。咱們從把香港割讓出去開始,回顧一下歷史。
1844年8月(1943年總督宣佈就職),香港立法局通過了一項法案,規定島上居民,不論華人洋人,一律要向總登記官領取登記證,洋人每人每年收費5元,華人每人每年收費1元。這項法案引起華人居民的不滿,認為這實際上是抽收「人頭稅」,於是便發動了罷工和罷市,以反對這項法案。這次罷工罷市堅持了3個多月,港英當局見事情嚴重,只好通過了一個修正案,取消登記費,以緩和矛盾。
1856年,港英政府不顧中國居民的生活習慣,頒布了所謂《華人屋宇及妨礙公安條例》,對中國居民屋宇的門窗及間隔式樣都作了洋式規定。雖然中國人群起反對,但當局置之不理。全港的中國商人一怒之下,舉行了總罷市,所有店鋪一齊關門停業。華人團體還召開了全港華人大會,提出修改公安條例、制止苛索勒詐、不得對華人施用私刑毆辱、不得隨便拘捕和驅逐小販等要求,這次罷市,使香港市面貿易停頓,秩序混亂。港英當局調動英軍59團進入市區,實行武裝鎮壓,並徵調了40多名外商組成特務員警。協助維持市面秩序。最後港府全部接受華人提出的要求後,罷市才告結束。
1856年10月,英國藉口「亞羅號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香港的中國居民十分憤怒,紛紛離港返回內地,以抵制英國的侵略行徑。當時在香港街頭出現了許多告白,號召為洋人做工的中國人盡速返鄉,並警告商人不得賣任何食物給外國人,否則要將其船焚毀,將其人格殺勿論。
1857年1月15日,400多名英國人吃了華商供應的麵包後,全部中毒,嘔吐不止,立即被送到醫院化驗檢查,證明當天張亞霖供應的麵包中含有大量烈性砒霜。這次麵包中毒的人中,包括港督夫人等港府高層人物,由於砒霜含量太大,吃麵包的人因為嘔吐特別厲害,把砒霜全部吐了出來,反而無一人死亡。(詳情可搜索「毒麵包案」)
1862年3月,自創刊以來一直使用英文的港英政府公報《香港憲報》,首次刊行中文版。1880年1月,歷來為英國人壟斷的香港立法局,第一次有了一名華人議員。這標誌著香港中國人的政治地位有了很大改善。1883年,港府又任命中國人黃勝為太平紳士,打破了太平紳士全部由歐洲人擔任的慣例。1887年,港府開始委任部分衛生局議員,在被委任的6名市民代表中,有2名是中國人。
1896年,由古輝山、馮華川等十幾位華人領袖發起成立的全港華商組織中華會館落成,這標誌著香港人政治經濟勢力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此,香港同胞爭取自身權益的鬥爭進入了有組織有領導的新階段。在香港人的強烈要求下,1897年6月,香港立法局通過議案,廢除了1842年為限制華人行動自由而實施的宵禁令。經過長達50多年的鬥爭,香港居民終於有了晚上外出行動的自由。
1908年11月,一艘日本輪船私運軍火到廣州,在廣州九州洋面被中國軍隊截獲,日本有關當局不僅不向中國賠罪,反而提出所謂抗議,無理要求中國方面道歉、賠款、釋放被扣船隻及懲辦當事人。日本的這種無理做法,理所當然地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反對,廣東各地群眾紛紛集會示威,向日本表示抗議。香港同胞也十分憤慨,群起搗毀了販賣日貨的商店,充分反映了香港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1913年10月,港英當局公佈了《禁止通用外國紙幣貨幣條例》,禁止外國貨幣包括中國貨幣在香港市面流通。條例公佈後,英商經營的電車公司首先拒收中國貨幣,引起市民譁然,認為中華民國剛剛成立不久,香港就拒用中國貨幣,這無異於蔑視中國政府的尊嚴,傷害了香港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於是發起抵制電車運動,堅持數月,港府只好宣佈將條例延遲實施。
1919年5月,內地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香港同胞也群起響應。他們湧至各處日本人開的商店前擲石示威,高呼抵制日貨口號。港英當局非常緊張,下令全體員警一律停止休假,並恢復徵召後備員警,配給槍支彈藥,在各日本商店門前及附近街道日夜巡邏站崗。
20年代以後,香港工人運動開始興起,成了這一時期香港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鬥爭的主流。
1920年4月,近萬名機器工人舉行了大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反對外國資本家隨意解僱工人。在廣州工人的支持下,罷工取得了勝利,港英當局被迫答應罷工工人的要求,同意提高工資30%左右。
1921年,海軍船塢工人和電車工人又相繼舉行罷工。這幾次罷工規模雖然不大,影響也有限,但它就像暴風雨前的陣陣雷鳴,預示著香港工人運動的高潮即將來臨。
1922年1月,香港海員工人要求增加工資,改善生活待遇,遭到英國資本家的無理拒絕。在工人運動領袖蘇兆征等的領導下,海員工人舉行了大規模罷工,使香港沿海航運全部陷於停頓。到3月初,罷工工人已增加到10多萬。3月4日,一批罷工工人徒步返回廣州,行至九龍沙田時,遭軍警開槍射擊,當場死亡6人,傷數百人。港府動用武力,激起罷工工人更大的憤慨,紛紛表示繼續堅持罷工,決不被槍聲嚇退。香港當局無計可施,被迫取消封閉海員工會的命令,釋放了被捕工人,並同意增加工資。香港海員罷工的勝利,推動了全國工人運動的發展。
1925年5月,上海日租界員警槍殺顧正紅等中國工人,引爆了全國範圍的「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為聲援內地的反帝愛國運動,香港工人從6月18日起舉行大罷工。半個月內,罷工工人就增加到近20萬。罷工的組織者向港英當局提出了六項要求:
一、 華人應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和罷工之絕對自由權;
二、 香港居民不論中籍西籍,應享受同樣的法律待遇,應立即取消對華人驅逐出境及笞刑、私刑的法律與行為;
三、 香港立法局選舉法,應本普通選舉精神以人數為比例,佔香港人口4/5以上的華工應有選舉代表參與立法局之權;
四、 制定勞動法,內容包括規定最低工資、廢除包工制、保障女工與童工生活、實行8小時工作制與勞動保險制度等。
五、 當局新制定的房屋租賃條例應立時取消,並從7月1日起減租二成五;
六、 華人應有居住自由權,山頂區應准華人居住,以消除民族不平等的污點。
港英當局對罷工工人的要求,根本不予考慮,並宣佈緊急戒嚴,調集大批英軍進入市區。
6月23日,廣州各界群眾10多萬人舉行集會遊行,聲討英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英軍竟向人群開炮,當場死傷200多人。這就是聞名全國的「沙基慘案」。「沙基慘案」發生後,香港一些原來還觀望的工人,紛紛參加到了罷工隊伍中。大罷工使香港交通運輸中斷,工廠停工,商店關門,公用事業癱瘓,肉食蔬菜等供應嚴重短缺,街道糞便垃圾堆積如山,香港一時變成了「死港」、「臭港」,對港英當局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港府只好派代表與廣東革命政府談判。10月10日,為支持北伐戰爭順利進行,省港罷工委員會主動宣佈結束罷工。
這次大罷工以後,港英當局認識到,如果排斥占人口總數98%以上的華人,香港的政局不可能穩定,經濟也不可能繁榮。因此從第17任總督金文泰開始,突破了行政局歷來不許華人參與的傳統,首次委任了一名華人為行政局議員。之後又擴大立法局組織,增加了兩名華人非官守議員。金文泰還改變了香港大學歷來只以英文授課的做法,贊助香港大學設立了中文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人民圍繞這些問題與港英當局展開了多次鬥爭,迫使港英當局調整政策,逐步放鬆了對華人的壓迫和剝削。
1967年5月,香港市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爆發了反英抗暴運動(「反英抗暴」事件,也叫做六七暴動),英國政府倍感震驚,突然意識到,港英政府遞送的文件報告完全不可信,香港存在有很多或明或暗的殖民問題,香港這一殖民地的民心正不斷喪失,穩定發展受到了嚴重威脅。針對香港由上至下氾濫成災的貪污腐敗之風,英國政府開始積極籌備成立香港廉政公署。
(這一部分存在爭議,六七暴動並非理性和平的示威活動,而是暴力抗爭,這次活動也引起了香港部分市民的極大不滿和移民,具體情況讀者有興趣可自行搜索相關背景資料,不過這次事件之後,確實讓英國政府察覺到有需要適量調整過時的管治策略。開始更多的考慮民生 16.07.2014添加)
香港同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殖民者的反抗,像「英國政府是因為快回歸才提高港人待遇。」這種說法無疑是幼稚和可笑的,英國的「德政」其實是香港同胞用血淚一點點抗爭換來的。
再說說經濟和香港的發展,英國治港百年,大陸收回只十數載,可笑此中關係又豈只十數寒暑?
近代
國際貿易:1866年時,香港跟中國雙邊貿易達一億一千萬英鎊,佔中國外貿約四成,時香港人口只有八萬餘。
資金流向:外僑喜經香港滙款入內地,1899年至1913年期間,每年約滙一百三十萬銀元。
捐款:香港人有捐款癮,1915年廣州水災,東華醫院籌得五十六萬捐款予內地。
外來投資:1910年,根據不全面記錄,香港的內地投資有二百萬元,香港銀行貸款予中國約三千萬両。
現代
30年間,港資以及經過香港進入內地的外資,在內地利用外資總量中佔了近一半。
服務貿易:內地跟香港是長期順差,即內地賺香港,比香港賺內地較多,2011年的順差是三千億。
外來投資:截至2011年5月,港商直接在內地投資累計四萬三千億元,是內地最大外資。截至2010年底,內地在港投資累計一萬五千億元,也是內地最大境外投資地。
資金流向:自有H股或紅籌股在香港上市,募集資金調回內地累計至本年約八千億。
至於旅遊消費,請見表:
有自由行後,香港人在內地消費與內地人在港消費僅在2010年才有順差。
捐款:自九十年代華東水災和汶川大地震均有捐獻,不重述。
政治及經濟法制的影響我就不展開談了,如果關注人多,以後慢慢寫。
我個人非常憎惡的一種觀點就是沒有內地,就沒有你香港的發展這種觀點。內地和香港明明就是唇齒相依,密不可分。互相學習借鑒一起進步,有問題可以討論,可以爭辯。何必上來就指著人家的鼻子駡街?
再多說一句,不要看到新聞說有兩個港du擅闖軍營就以為全香港人都想殖民地了,想英國了,就像一個孔慶東不代表全中國人是一個道理。中港矛盾很多情況下,就是源於不瞭解,互相對噴並無助於化解這些矛盾。
部份資料來源:
《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109——124頁
《香港與近代中國》(霍啟昌著)
2009至2011年度中國國際收支報告
http://tzswj.mofcom.gov.cn/aarticle/g/201206/2012068199401.html
2011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
2009至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香港旅遊事務署便覽2003年至2009年,香港統計處香港統計月刊2012年7月專題文章:〈2011年本港居民到中國內地作私人旅行的消費開支〉
提問者已經預設了立場,回答當然也就不必強調香港並非屈辱100年了,貌似提問者也是這麼覺得的。
我覺得問題在於,為何要我們覺得香港「屈辱100年」。
香港政府在任何時候,就我目前接觸的渠道看,從未發表過對自己的過去的歷史是「屈辱」的讀解。
香港特區政府發布之公文的行文,對原英國籍專業人士的留用,對歷代港督貢獻的一再肯定,都說明,香港官方絕無「屈辱」之說。
民間更不必提,香港賽馬會費好大勁,在97之後保留「英皇御准賽馬會」的頭銜,屈辱?扯淡吧。香港大學百年,前港督衛奕信爵士蒞臨,香港大街小巷的名勝介紹文字,其文字裡面充滿了對港英時期的懷念和肯定。
漫步香港,我基本找不到任何香港「屈辱100年」的任何痕迹。
唯有大陸官方,一再強調「屈辱」之說,我父母輩人都深信不疑,好像港人人人都是北望長安不盡山的凄慘樣。
其目的,不外是扮演「解放者」的角色而已。
對於 @Aaron cao 的答案集中了幾個對於香港的常見謬見。
「一個自由港沒有大陸的貿易腹地他發展不起來的」
得看看 小白兔吃貓餅乾 的 香港並不靠「不開放的中國」
香港經濟崛起並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50-80年代,「大陸的貿易腹地」貢獻微乎其微。1979年香港從內地進口額佔總進口17.6%,對內地出口根本沒排進前6位,甚至連轉口貿易都只佔6.6%。由於包括香港在內的四小龍經濟模式都是發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出口導向,可以認為內地對香港經濟騰飛沒有什麼貢獻。
「英國人本身就是把香港人當2等公民,各種歧視只不過是現在的香港人好了傷疤忘了疼罷了」
可以看看50-70年代的大逃港。50-80年代100萬內地人逃港,寧肯在香港做2等公民也不留在國內做國家主人。
「以前殖民了那麼多年沒想起來香港港的皿煮化進程,92年到了快回歸了想起來要皿煮化了,」九五直選「意欲何為?」
http://t.cn/zHdhl8V (二維碼自動識別)
實際上英國遲遲不在香港推行民主自治原因是中共這一點根本不是秘密。韋爾什的《香港史》是目前最權威的香港史。裡面說的很明白:
「1967年2月,英國下院再次就香港民主化問題舉行辯論。……國務大臣朱迪絲哈特在辯論中非常清楚地重申了自1951年「楊慕琦計劃」被打入冷宮後,歷屆英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一直沿襲的政策。哈特夫人並沒有用這個殖民地沒有要求推行改革作為遁詞,而是公開闡述了當時和日後香港不推行民主改革的真正原因:
香港的地位完全不同於我們其他的任何一個殖民地。完全是出於國際上的原因,香港邁向自治的穩步發展將引發諸多問題。鑒於香港與中國的特殊關係,不可能考慮實行通常意義上的自治,所以也不會考慮組成一個民選的立法局。」 ——《香港史》第十五章《在夾縫中生存》,第二節《金錢至上》
回到問題本身,說是國恥也可以。恥辱到100萬本國人寧願去殖民地當二等公民,恥辱到殖民地政府要給市民民主自治而本國政府威脅不許給。
凡是不計年代變遷、不計政治局勢、不計階級地位等方面的區別而把某個地區的人概而言為「XX人民」然後去判斷他們作為整體的價值觀的行為都是耍流氓,混淆視聽。
那些痛心疾首地罵香港人甘心做英帝走狗的,知道雙十暴動_互動百科、六七暴動_百度百科、中文運動http://rthk.hk/chiculture/china50years/years1970_epi119.htm、保釣運動http://wongonyin.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66150等香港六七十年代反抗殖民的社會運動么?你敢說香港沒有過左派?他們被英國人統治不屈辱?當然七十年代後殖民政府的善治極大地緩解了社會矛盾,之後的情形以及目前的狀況樓上各位已經噴得很全面了。
我覺得諷刺的是不少當年一心嚮往祖國的左派人士現在卻成為了反建制的重要人物rthk.hk 香港電台網站: 鏗鏘集:愛國愛港的身影,夢想破滅啊。某黨反思一下自己是怎麼逼良為娼的罷(此處娼良當然是按照黨國定義)。百年屈辱是適用於中華民族的。中國在落後挨打、弱肉強食的19世紀,被外國炮艦沿著海岸線摩擦,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這是值得銘記的恥辱。
但是屈辱並不適用於香港人民。絕大多數香港人都是在英佔之後自願的移民,他們自己選擇了自己的身份。
自己選擇自己的身份,是自己的自由。
更何況,在過去一百多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裡,香港居民比水深火熱、動不動赤地千里、全國混戰、城破屠城、吃觀音土的大陸居民更像「人」在活著:即使站在他們頭頂上統治他們的是異族。
是的,有時候做亡國奴比做獨立的所謂「國民」還有做人的尊嚴。
這難道不值得人們警惕?
香港屬於祖國,那麼祖國就有保護他的義務,保護不力導致他被外人搶走了一百多年,一點不內疚還要拷問他屈辱不屈辱?如果屈辱,那麼在1949年你有能力接他回家的時候卻不接他,還要讓他再「屈辱」48年?
所以這是個悖論,如果香港被英國統治是屈辱的,那麼祖國為什麼不早早結束這種屈辱,而讓香港繼續在殖民統治下「煎熬」,所以祖國是不符責任的。
如果香港被英國統治不是屈辱的,如果被殖民統治是幸福的,那麼祖國提屈辱就是撒謊,所以祖國是不道德的。
要麼祖國不負責任,要麼祖國不道德。
終於到站了…來我正面回應 @Aaron cao,但願不要被審核。
1 我真是對您睜眼說瞎話的能力感到震撼,請看你的原文「某些香港人以為」「還有些公知、港燦」「某些人臉皮不要太厚」「部分香港人的自我感覺良好完全是盲目的」「香港被殖民的事實是毋庸置疑的,恥辱更是板上釘釘,這同樣是以前落後屈辱的中國人民的恥辱」。
. @水無痕說的香港人的看法,你說他們不能代表,只有殖民時期的香港人能代表,殖民時期每年十幾萬人逃港,我想這也是不能代表的,總之雖然這個「恥辱」的主語是香港,但香港拉那一撥人出來說自己不恥辱您都不滿意,就是您最能代表。這不就是某媒最愛用的一小撮大法嗎?永遠把自覺光榮的香港人劃作「某些人」,而在用「香港人民」「中國人民」這樣的詞的時候,從來不把他們包括在內,而說「他們的恥辱是板上釘釘的」。正面回應我,誰在代表香港人民?
2, 「反抗的是暴政不是異族」在任何時候都成立。侵略戰爭的時候,日本人傷害我的身體和親人,我抗爭,不是因為他是日本人,而是因為他傷害我,同理,如果國家機器迫害我或者我的親人,我也要反抗。
但英國人對香港是這樣的嗎?或者說,橫向比較一下當時的內地,引用 @王軼群 的一段話,」割讓HK的時候清朝人有領土概念?被割讓以前一坨屎,現在英國人來了,經濟文化教育衛生各種發展,你在HK做二等人,但在大清大X做十等人,你做哪個?」
什麼是反抗暴政不是異族?現在如果自民黨或者共和黨扶持的代理人,可以通過合法選舉在內地上台,只要政治綱領沒問題,我也可能去支持,但如果違背了當時的承諾,我照樣往死罵。
下面最愛說,就是我「有奶便是娘」。
如果各位所謂的「奶」就是生活水平,民主法治,教育自由,而「娘」指的是國家的話,那我必須承認,我就是有奶就是娘,不僅我這樣,,胡適,托馬斯曼,都這樣,因為他們都說過「哪裡有自由,那裡就是祖國,我在哪裡,祖國就在哪裡。」
3 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香港人在香港享受的是公民待遇,香港人,在香港也確實受了委屈,但你說再多,把香港人說的再可憐,也無法掩蓋港人在方方面面領先內地幾十條街的事實,而所謂奴才給誰當,指的就是無視那點,反而光盯住人家的最終統治者是英國這點不放。
搞笑的是,儘管口口聲聲說港人是內地的一部分,是忘本的白眼狼,沒了內地就如何,但是這些人每次要去嘲笑港人的時候,瞬間就能忘掉港人是內地的一部分這個事實,從來都是把港人跟英國人比,意即「你們不也是英國的二等公民嗎?」卻從來不把港人跟內地國民的境遇比,屢屢上演烏鴉笑豬黑的喜劇。
如果香港人這叫百年恥辱,那內地就是千年恥辱。
4 閣下丟出了鐵血網第一大招「斷水斷電」,且不說斷水斷電能說明你比人家強多少,朝鮮還能威脅核平世界呢,能把脫北者攔回來嗎?
你這還是把香港當成襁褓里的葫蘆屯啊,你彈個指頭香港就癱瘓了,這內地得多牛逼?香港不得哭著抱內地的大腿?
事實上是,大亞灣核電廠,香港有一百萬人聯署反對興建,內地政府偏要興建,如今香港的「中華電力」占股權 25%,而大亞灣只佔中華電力的供電三成,即 100 億度電。同時「中華電力」從香港供電予大陸 30 億度電,扣除此數再加上備用電力,以及另一間電力公司港燈的余電聯網,即使失去大亞灣的電力,香港的供電,有影響,但可以自修復,(來自「中華電力」報表)
香港早就能自己淡水蓄水了,水雖然香港買了,但沒少出錢,而且購買量遠高於香港需求,而且給你這麼多你不能不要,以至於港府在1998年至2003年期間港府已把價值30億港元的多餘東江水排入大海;僅2005年香港排入大海的飲用水就超過了1.09億立方米,2009年廣東省出現嚴重旱災時,港方曾提出通過減少輸港供水以助舒緩旱情,但建議被廣東省婉拒,為的就是確保高達30億元的供水協議可以全額履行。在多年倒水入海之後,現在實行「彈性取水安排」即香港把多餘水免費送給內地,單是每年「送」內地的水積累,已足夠香港使用多年。
5 您口口聲聲說我邏輯混亂,我看您的邏輯不混亂,就是比較難看,這個邏輯就是「現在我內地牛了,你香港嘚瑟也嘚瑟不了幾天了,看我內地分分鐘整死你」
我想請問,這跟香港有沒有恥辱有什麼關係?難道發了財,就可以掩蓋過往經濟民生文化教育政制質量一直全面落後的事實?發了財,就可以解決多年不同制度下判若兩地,離心離德的事實?這種「老子有了錢你們還敢看不起我」的土豹子心態,真是比宗主還宗主。
我回應你所謂「獨立自主」的重要性:此生不得獨立,不得自主的從來不是香港人,香港人儘管有未伸張的時候,但是相對於它的內地同胞,一直是好的多得太多了,獨立自主,從來不是讓本國人管就能改變的。
也麻煩你回應一下我的問題,跟同時期的內地比,如果港人稱得上恥辱,那麼請問內地稱得上什麼?
最後,我在這裡鄭重聲明, @Aaron cao我只代表我自己,梓泉,不代表任何跟我同齡,同性,同教育程度的人,也不代表中山大學,也不代表社會學,麻煩要噴沖著我本人來,不要殃及無關的人,放地圖炮攻擊我的學校,算什麼男人?
----------------------------------------------------------------------------------------------------------------------------------------
最新補充:對於那些看到「殖民」兩個字 就不看答案,直接去下面狂噴「被殖民了怎麼能不屈辱?」的高中歷史教育水平噴子們,你贏了,我向你磕頭認錯,謝謝。
一、
第一名的邏輯很可怕
每一個中國人在尊嚴被剝奪時,他感到的恥辱,不算中國人民的恥辱的一部分,那叫「一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的搖搖晃晃和顛簸」,而香港的每一個人自覺光榮,不代表香港人民不恥辱,「香港人民」一定是恥辱的。
這邏輯就是「讓我代表你來恥辱,讓我代表你來光榮」
同時像是「香港崛起是靠偷稅漏稅」「沒有大陸的支持屁都不是」「香港就是個狹小的運氣好的寄生蟲」
以及第一名的「香港就是被高富帥強姦了還喊爽的婊子」這樣的言論,都能得到壓倒票數的贊。
悉數駁斥。
二、
現代政府已經不單是一個統治和被統治的關係,而更多是一個人民用稅金僱傭公務員提供服務的關係。人們反對的應該是暴政,而不是「異族政權」,只要有暴政,就算是自己人也要反抗,而如果統治者相對公正溫和,統治者是誰又有什麼關係呢?當年托馬斯曼公開反對納粹,流亡美國,而且說:我在哪裡,哪裡就是德國。
戰國時代,除了周室(東西兩都),中原一帶的各諸侯國,如春秋時的晉、鄭、宋、衛,戰國時的韓、趙、魏、魯、宋外,都不算中國,那算夷狄。而且有個明確的分類標準,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禮記·王制篇》:中國夷狄,五方之民,皆有姓也,不可推移。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
楚國算嗎?當然算。《史記·楚世家》:「熊渠曰:我蠻夷,不與中國之號謚。」
秦國算嗎,也算啊。《史記·齊太公世家》:「秦穆公辟遠,不與中國會盟。」
所以,秦始皇統一中國,那是放屁,就跟曹操說我曹魏興復了漢室,大清傳承了道統一樣扯,你跟當時高貴的周室人,或者同樣是蠻子地位的齊國人和楚國人講講全國統一,他們肯定削你,說誰他媽要跟你統一啊秦狗快滾。但是後來人們看秦清,都說他是一個完整的國度。只是偶爾有一小撮別有用心,不識大體的叛亂分子,從中作亂云云。
PS:後來秦始皇為了平定楚國的叛亂(在楚國人民看來是是伸張正義),硬是遷了百萬號人(應有誇張)到楚地區去,在當時的楚國人看來,這群語言、文化、度量衡跟我們毫無共同之處的秦韃子往我們這地多號人,這比殖民還殖民吧。但是後來不都和和氣氣一家親了?
秦滅六國,五胡亂華,金滅北宋,蒙古征服中國,清朝入關……你怎麼不去問問楚國人被殖民了將近兩千年,明朝人被殖民了四百多年,這些婊子的恥辱感又到哪裡去了呢?
二、
你如果認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就不要拿香港人和英國本國人比,要拿香港和內地比,縱觀整個歷史維度,香港統治者相對於對內地統治者,並沒有在民生和政治權利上給予更大的虧待,最多只是分配不均而已,相對於內地從土改階段所受的顛沛來比,內地統治者更像是殖民者,香港像是僥倖逃脫的人。
其實仔細想想也能知道,在中南海發號施令的人,究竟跟大部分老百姓有什麼共性?大家對他們的想像,還不是一樣來自三流小報和新聞聯播?以中國目前的權力結構之深刻牢固,獨立於民意,統治者的公共形象完全是集體意識形態塑造,那麼統治者是中國人外國人又會有什麼本質區別?
一水之隔的兩個地方,這一邊,有四界別,18區議會,507個區議員,人們可以選舉地區代表。每個人都是納稅人,政府工作效率極高,地方首領做地鐵上下班,建一個別墅超了一層直接被罵出大腸。另一個邊,每個人都是草民,不要說投票直選地區代表,處級以上都是神一樣存在,人們看他們的日常行蹤就跟神仙一樣,到底是哪邊像被殖民?
三、
還有拿什麼《歲月神偷》港督對民眾的嘴臉說事的,你不要搞笑了好吧,那是影視形象,你怎麼不拿《舉起手來》里的日本人形象來反思二戰呢?
另外,我不知道港督對民眾的嘴臉跟工商局、計生委對民眾的嘴臉有什麼本質區別,如果看到外國人統治自己就覺得自己寄人籬下,卻覺得受內地統治就能幸福安康。只能說明一個人把族權放在人權之上,也就是說,當奴才不要緊,關鍵是看給誰當。如果香港是被高富帥強姦了還喊爽的婊子,那這種人就是被村頭王二蛋強姦了還喊爽的婊子。
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的著眼點是,有沒有被強姦,無論對方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而對面的著眼點是,對象是不是自己國人,無論是被照料還是被強姦。
四、
還有很多逗比振振有詞說是大陸養肥了香港,沒有大陸香港什麼都不是。
不拿平均欺負你,你大陸養肥香港,怎麼這麼多年,自己內地發展的走來走去這麼多彎路?又有哪個城市在真正意義上能超過香港?
還說什麼香港離了中國就是毫無希望的,以為香港是葫蘆屯?
香港傳統的最大貿易市場是歐洲和美國,在內地拿鐵鍋扔到爐里鍊鋼的年代,香港已經是整個亞洲最大的製造業出口重心之一。拿整個70年代始到94年雙邊貿易最高峰的一年來說,香港對大陸出口只佔香港總出口的25%,對大陸的進口佔總進口比例的37.6%,相對的,大陸從香港的進口佔全部進口的 26% ,大陸對香港出口占整個出口的 40.03% 。到底是誰更需要誰?
現在貿易多了,香港對大陸一直是零關稅,大陸對香港一直是高關稅,最近才降了一點點,看羅湖的水客就知道了,光憑這一點,香港就給大陸不少面子了好吧?
大陸自絕於天下,是大陸發展的快還是香港發展的快?中國閉關鎖國這麼多年,是中國發展的好還是世界發展的好?
還有,沒有香港這個口岸進口糧食,某躍進多死人怎麼算?五十到七十年代的知識分子無港可逃,下一步怎麼落腳?是造反還是自殺?沒有香港你樹立個蛋深圳特區,還撈逼嫉妒我們廣東經濟好,深圳到現在還是漁村怎麼算?
我寫這段,可能有些人看著不舒服,但我的用意不在於說香港多麼牛,實際上,現在香港對內地的依存度上升了,但,雙方從來不是一邊養另外一邊的關係,如果說歷史上有的話,也是內地更依靠香港。當年WG鬧得最歡的時候,我國正處於向全世界播撒革命的巔峰,全世界左派都把我國當榜樣,香港地下黨聞風而動,到處製造紅色氛圍,塑膠炸彈,史稱六七bao動,是周公親自勒令停止的,理由就是,不能跟當局交惡,導致失去這個重要的世界窗口。
五、
這條答案寫在兩三個月之前,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火了,當時我寫
「隨著知乎的開放性和知名度的提高,這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情緒化,無論證,充滿了叫喊和陰謀論型的民族主義在知乎的抬頭,這令我極其失望,難道中國就沒有能夠逃過這種淪為比較嗓門和噱頭的開放型社區嗎?」
今天來看那之後的知乎,會發現知乎沒有像想像的那麼糟糕:雖然不講道理的戾氣有升,但是講道理的意識也在增強,大家對一個多元社區的包容和想像也在不斷的改變。
拓展閱讀:
推薦
@榮健欣和 @Marco Liu 的答案,分別從當局對港府的微妙態度和港人的抗爭歷程駁斥了一些流行謬論。
就好像被拐賣的小朋友,養父母家條件好,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會惦記著找親生父母,骨肉親情天生的嘛。真正找到了親生父母,發現家裡兄弟姐妹過的比自己還要差很多,還時不時有被暴力傾向的可能性,說不定就開始後悔了...
笑了,一幫不是當地人卻在非當地論壇評論當地人的政治傾向指點江山,是不是感覺自己王八之氣外溢?乃們要是不秀智商我們還是好朋友。討論這個問題可以去香港論壇談論,不用翻
香港本身就是個言論自由的地方,君不見尖東維多利亞港周邊能看到輪子擺攤拉橫幅通緝386,人行道對面就是香港青年關愛協會擺攤拉橫幅通緝李教主,按照諸位的態度,他們是不是應該拼個你死我活才對?恰恰相反,人家相隔不到3米,面對面連粗口都沒有,發傳單都在一起客客氣氣的發,真人PK更加沒有了。我十二月份去了那裡數十次,只有兩次下雨看到他們沒出攤而已。
另外還有個神奇的地方,在旺角,去那裡買過電子產品一定見過的,每時每刻都有人在大馬路中間發表演講,什麼傾向的都有,就不一一列舉,也是各說各的,沒聽說過什麼傾向不同互相對噴的。警察叔叔為了維護他們表達言論的自由,特意把那條馬路設置成了步行街,禁止車輛進入。
無論是佔領中環也好,旺角大遊行也好,甚至前不久發生的衝擊駐港部隊也好,這些只能代表一小部分香港人的意見。絕大部分香港的人態度是,只要不影響我的生活,隨便你怎麼折騰,這也是任何地方小屁民的態度。覺得自己霸氣測漏的人除外
結果呢,媒體把這些事件從自己的觀點報道出來,五毛們看到了正中他們G點的一面,亢奮了;美分看到了讓他們高潮的內容,也亢奮了。二者一興奮奔走相告,前往各大論壇交(對)流(噴),各大論壇也喜聞樂見,瞬間提升了流量有木有,一箭四雕大家都開心的事情,何樂不為?
所以,大家散散吧。香港人有沒有屈辱100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97年前香港通行證證可以去任何地方,除了大陸。97年後依舊可以去任何地方(7000港幣六天乘游輪玩歐洲有木有?),去大陸還能走快捷E通道。
免得掉政治帖裡面騙來的的腦殘粉,這個答案匿了。
國人有個習慣,外族強娶,哪怕是明媒正娶一夫一妻也是屈辱;本族亂倫,哪怕是三妻四妾也無所謂。
實際是我們在野蠻蒙昧的時候被人推了一把,也許不太舒服。但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拉出泥濘也是痛苦的。人類都是如此。如果說屈辱,所有人類都應該為自己更野蠻更蒙昧的過去而屈辱。我覺得可以用一種更坦然的態度。事實是我們一直在前進而已。謝邀。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舉個例子。
你在新聞上看到,有個人家裡10個平方的房子被人偷偷拆了,你什麼反應?「怎麼可以這樣,物權在哪裡?」「你知道嗎,那個拆遷的10個平方要人家兩億!」「真是刁民,拆了活該。」
但是真的到你身上呢?你能拿兩億你會只拿兩千萬?給你20億你都不會嫌多。
香港的問題也是這樣,作為一個和香港息息相關的中國人,我們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往往容易欠缺理性。但是,我們可以往國際上和歷史上看看,別人那邊有沒有類似的事情,他們那邊有什麼問題。
在這裡我想舉個東西德的例子,一樣都是德國人,一樣經歷了不同的制度然後統一。我不是學國際政治的,只想說說我在這兩個地方的見聞。
我剛到德國的時候在東德學語言,隔壁鄰居有個老太太,每次路上碰到了都喜歡找我聊天。有天就聊到原來東德的時候。我問她現在是不是更好。
她很肯定的說:「不是啊,肯定是以前好啊。」
「為什麼呢?以前東德很窮啊,現在不是有更多東西了?」
「以前我們每周只能吃一次肉,現在每天都可以吃;但是以前我們不用擔心丟工作,但是現在有可能明天就會丟工作。」
「那以前的時候你們不能四處去旅遊啊?」
「現在也不可以啊,沒錢啊。」
後來我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在斯圖(西德)做實習的時候也和同事討論過這個問題。
德國在兩德統一後一共支付了2萬億歐元來幫扶東德,但是東西德的發展差距卻越來越大。
東德原來是社會主義,沒有養老保險,所以得那邊的老人得靠政府撥款去養。這麼一來原來西德的人心裡自然不會太平衡。很多錢投去東德做基礎建設,東德很多新建的輕軌比西德還好。西德原來斯圖邊上有條公路再修,兩德統一後抽了資金去援建東德,導致那條路到現在都沒修好。
我在西德實習的時候,同事常會問我東德那邊的人怎麼樣,他們做事有沒有很奇怪。還從他們那邊學了個單詞「Ossi"(意思和鄉下人差不多,指原來東德的居民。)我還有個同事聊天的時候時常跟我說他是柏林人,但是是原來西柏林的,不是東德人。這對我來說根本沒什麼意義啊。後來才知道幾個同事私底下常常拿他的出身嘲笑他。
印象最深的是結束實習的時候回東德繼續讀語言,有個關係很好的同事非常認真的和我說要我注意安全。少跟東德人打交道。我開始的時候以為他在和我開玩笑,後來才發現不是。他很仔細的和我說了東德人中的排斥外國人的一些想法,還有怎麼去區分光頭黨,保護自己。最後提醒我讀完語言一定要來西德讀大學,東德那地方,真不是人該呆的。
等我回到東德,按他給我說的仔細看了下,發現很多事情的確有,但是真沒那麼誇張。東德還有人在用原來東德的國旗。還有個單詞」Ostalgie「專門描述這種東德情結。很多人都覺得東德的時候更好,東德時候的經濟並不差,但是兩德統一以後,很多西邊的人過來買走了東德的企業,因為西邊的金融更發達。導致東德很多人失業。一個很好朋友的老爸,把西德人描繪為披著紳士外衣的強盜,盜走了東德的工業,只把他們東德人當做廉價勞動力。
這是在德國啊!一樣有人這麼去想。再看看其他人回答裡面說的問題,你是不是也覺得很多問題似曾相識?
但是關鍵的是,這樣的人是少數。我在東德認識的大多數人都不會說東德那時候有多差,但是他們覺得現在日子還是挺好的。這就是德國,一個發達國家,花了25年,2萬億歐元達到的成效。
很多人或許懷念當初,但是,他們覺得現在更好。
在香港很多時候也一樣。你問李嘉誠這樣的商人,問問在大陸撈金的香港藝人,統一好不好?好啊,統一了賺錢多,生活更好啊。可是對很多香港原來的底層群眾,好不好呢?大陸人引入了競爭,他們掙的錢更少了,很多時候有些憤懣找不到渠道發泄,自然就會上街啊。
回到問題上,香港和大陸的發展越來越一體化,這裡面相互的幫助進步我們都看的見,也都感受的到。我們不可能要求社會上所有人的想法都一致,都認為一樣東西是好的。但是我們可以爭取讓大多數的人贊同我們的觀點。
我很不贊同閭丘露薇在題目當中說的話,我覺得這是胡扯。但是我想說民族認同感不是一天就能樹立起來的,你要是真的把別人當同胞,很多時候就更加應該靜下心來想想,我們的同胞為什麼這樣想。多點理解,多點包容。
她說的護照問題,我的理解就是用腳投票。前段時間瑞士德語區也出台了幾個新的政策,來限制德國人到瑞士工作移民。每個個體都有自己追逐幸福的權利,一個香港人也當然可以自主選擇加入其他國家的國籍。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香港人走進了大陸工作賺錢生活,他們越來越願意願意學說普通話,看甚至寫簡體字。這不就是香港統一以後一個很積極的寫照嗎?
關於題主提的這個問題,香港人正在用腳投票。知乎上答案的一個特點就是愛跑題,不過繼續來跑題~~~~~答案不矯情,不煽情,自知應該沒什麼人看到,但是表達下自己的觀點~~~~
看過了上面這麼多的回答,就題干意思來說,我覺得接觸到的香港人都沒覺得屈辱100年,不過我接觸的都是年輕人居多。原因一下幾個吧:
1.你不得不承認,英國是文明程度高的殖民地統治者,他們把殖民地的居民當人來看待管理。至少在1950s後是這樣的。不然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早就玩不下去了。
2.所謂的「屈辱」、「國恥」應該是被分裂出祖國這個史實。這的確是屈辱,毋庸置疑的。換個角度講,很多文物在外國被保存的很好,但是在大陸的很多文物都在WG中被毀了,請問怎麼看?一個道理嘛!
3.我覺得很多香港人沒覺得屈辱,因為英國人沒有羞辱他們,何來的屈辱!但是二等公民是真的,舉個栗子:某年暑假還是本科生的我參加一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活動,兩岸四地搞得很大,其中一站是在香港的理工大學聽講座。其中一個早年由大陸去的教授講:在1997年以前,港理工這樣的公立學校,連一個系的教務主任都是要英國人委派的。
香港對世界電影業的貢獻就是高質量的警匪片,說是世界警匪片之王也不過分。但是你們仔細看,老的警匪片裡面,警署的高管都是外國人,1997後才換成中國人的面孔。政府部門都是醬紫。
不少電影裡面都顯示出1997年時盼望回歸,尤其是公職人員,因為他們知道管理層大量是英國人的局面不存在了。典型的例子就是《無間道》,普通話版的不知道是不是尊重了原版台詞。
4.所謂的「屈辱」應該含有一些自嘲的涵義吧。都是中國人,為什麼一群人在外國人的法制框架下生活的那麼好,經濟那麼發達,而大陸人民直到現在才和香港人民處於同一水平呢(大城市)。相對而言是對大陸的屈辱,而不是香港的屈辱。
---------------------------------------------------------------一隻哥斯拉-----------------------------------------------------------
既然那麼多人說到了經濟和斷水斷電,我也來說下自己的愚見。
1.香港的經濟現在不行了,拋開現在的政府是誰在管理的問題,就是經濟發展的規律。這不是大陸能力的問題。換句話說,很多香港的腦殘覺得現在的特區政府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多半是沖著大陸政府來的,但是大陸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沒什麼關係呀,特區政府的自治權很大,比英國時大多了!
不要說香港經濟不行了,就是新加坡、台灣、馬來西亞哪個比得上現在的中國大陸。所以不要把政府和經濟規律扯在一起。
2.真心希望以後再討論港澳問題時不要再出現「斷水斷電」這四個字了,暴露了回答者的一切......
a.香港用水用電都是向大陸買。
b.這不人道,太下三濫了。而且和所有問題沒關係。人家又不是白用。
c.什麼取消自由行呀之類的同理。我還從一位相關的政府官員的嘴中聽過這麼說,首先我覺得他是一位忠誠的共產黨員,但是業務素質值得提高,因為他是統戰部的......太多遊客去,的確搶奪香港的資源。在這點上澳門和香港不一樣,台灣更不一樣。如果你不理解,請參考什麼外地人滾出北上廣......
3.香港真心不適合民主,至少現在不行。他們被人管理慣了,突然給這麼多權力,真心不知道自己怎麼用。這麼舉例子吧,就像一個人習慣了應試教育,題海戰術,突然讓他開始以自學為主,然後配備了幾位名師做輔導,但是名師不搞題海戰術,講究理解為主,掌握重點題型。
於是他不會學習了!
這和許多名牌大學的大一學生開始瘋玩幾乎同理,你看又快開學了,越是高考大省的人越是喜歡玩。相反東藏的考生就沒那麼瘋玩,打遊戲一樣。
4.港澳人士經常對大陸持有偏見這是事實。舉幾個例子:
a.某政府高管重要部門高管,因某種原因(別想歪)正值壯年退位,到北京做生意。但是覺得大陸的服務態度差等等。
b.很多港澳人士都覺得大陸就是三種現象:1.珠海拱北口岸,深圳寶安(好像是這名字)口岸亂像;2.經濟發達的北京、上海,但是尤其是香港人覺得這些我們都有,而且大陸太講政治、政策,不自由;3.好山好水的自然風光,但是好窮。
高端人士全都神州北望來撈錢但是看不上大陸的低素質,低端人士其實來不了大陸,但是覺得大陸吃的有毒等等。
5.其實我也很討厭某些港澳人士,尤其是香港人的裝逼行為。自己在港澳就是低端人士,只能用自己的特區身份來向大陸人民取得一些優越感,來彌補當年殖民者造成的二等公民待遇!!!
準確的說,屈辱談不上,但是不公平待遇是真的。不過大陸的這兩個特區建設的,給了他們太多的優越感,真的有些得瑟!
我不是五毛,也不是黨員,就是發表下自己的意見~~香港人覺不覺得屈辱,看看1997年附近黃子華的一段脫口秀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w3TZT8LI9Y
恥辱?!開玩笑么?!免簽證免綠卡,這特么是多大的福利好么?
給你一個最簡單的假設:假如香港現在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假如給你一個自由選擇的機會,去香港,還是回老家,你怎麼選?你感覺到恥辱了沒?
這個墨西哥被殖民了,墨西哥人恨不恨美國啊?
恨!相當恨!
為啥啊?
你咋不把我全殖民了啊?!這樣我就不用偷渡了啊!
回過頭再來看這個問題,現在咱的小夥伴兒們一看到洋學歷,看到海龜就跟看到神似的那眼珠子裡頭的羨慕嫉妒恨快要全部湧出來了,然後在這問,香港被英國殖民,恥辱不?這個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值得這麼糾結么~~
結尾提示:普遍來講,在社會主義國家,都有一個神奇的技能,叫做「雙重思想」,說白了,就是一邊高喊打到美帝,一邊期望著移民美國;一邊高喊著英國殖民香港!一邊又期望著去英國。
——————————————————————————————————————————
好久沒玩兒知乎了,這個問題莫名其妙忽然被即位大佬關注了起來,我也是有點兒惴惴不安啊。
第一,可能幾位看客老爺誤解了我的意思,我並非說,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去香港,或者說我並非說,香港的生活就優於大陸,我甚至也並非是指歐美的生活就優於大陸。我只是說,對於普羅大眾而言,的確存在著「一邊憧憬並嚮往那邊的生活,又一邊憤憤不平的罵著那邊兒」的現象。
第二,評論裡頭幾個看客老爺可能真的是把自己看的太高了,現在即使是工薪階層,「去香港生活過」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兒,真的不要以為就自己去過,別人都沒去過。那樣就顯得自己太膚淺了。更不要因為自己去過兩趟香港,或者在香港呆過一陣子,就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爆棚了,那樣倒真的反而顯得自己很low很底層。
第三,題主本身問的是「屈辱一百年」的問題,是「殖民者」和「國恥」的討論;那麼我建議朋友們可以考慮不要把「殖民」這個詞兒看的這麼片面,或者換句話說,我們來暢想一下,如果沒有這英國殖民的一百年,香港的現在會是什麼樣子?——或者我們再站高一點兒,考慮考慮,大洋對岸的美國,是否也該視當年的英國殖民統治為「屈辱的XXX年」,如果不這樣的話,他們是不是就「不愛國」,就「沒有民族榮譽感」了?——當然如果有小盆友喜歡把我舉得這個栗子再擴展到美洲原住民問題上……那我又沒話可說了……
去上海問問有多少人因為上海曾是租界而感到屈辱?還不是都覺得上海曾是「東方巴黎」而感到自豪。同理放到香港也成立。
推薦閱讀——
丁學良:中國治理香港的「劣勢」
這篇文章能解釋很多問題。
滿人入關,整個中國都感到屈辱,後來也就安居樂業了,更不用說香港了。時間能改變很多東西。
以我跟香港人打交道的經驗。
我覺得,我認識的那麼多國家地區的老百姓,再沒人比香港同胞,更驕傲了。
連上海人也比不上。
連北京人也比不上。
且不說老外了,連日本一般人也比不上。
連日本最驕傲的大阪人,也比不上。
可能只有法國人,尤其是法國巴黎人,可以勉為並列。
從來不知道一個獨立自主的統一的集權的中央政府對一個如此幅員遼闊的國家是多麼的重要
地球幅員更遼闊!我們是不是應該支持日不落帝國?
-------
恥辱感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價值觀,我們沒辦法替別人感到屈辱。 當年剃頭留辮子很多人覺得屈辱,可是後來割辮子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覺得屈辱,哭著喊著說那是祖宗留下來的。
有人因為發個帖子還要小心翼翼的用拼音和各種符號來避免被和諧是一種屈辱,可是同樣還有人覺得國家是在保護我們不受帝國主義糟粕的侵蝕而倍感溫暖。
-------個人的看法,嚴重同意梓泉,關鍵不在於什麼人統治,而是怎麼統治,人民的權利和尊嚴是不是得到了保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