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到底怎麼樣?

想世界格局,認為歷史是一直在重演的,30年的某國就是當今的某國,某國又要重複某種歷史的演變,想中國的上海就像美國的紐約,覺得整個中國都會發展的越來越好,而且當前就是在中國的轉型期。已經移民出去的人,將來可能會後悔,有人跟我想法類似嗎,我是不是被洗腦了?

另外補充一一下

我看到我生活的變化了,小時候家裡沒什麼錢,從來不去市區玩,穿的衣服還要問親戚拿,穿到穿不了然後轉手再給其他的親戚,買衣服都是在輕紡市場或者直接去工廠,大半年去一次飯店,買個東西還要考慮很久,父母都是騎助動車上下班,但是到了近幾年,父母還是做著一樣的工作,但是家裡有了車子,4個人都換了iPhone,還有一個6和plus,突然有天我就發現我以前羨慕的人也不過如此。但是我之所以能得到這些,還是政府的關係啊,如果沒有他們我肯定還是跟以前過著一樣的生活,我以前很討厭制度,但是今天如果不是他們,我也不會這樣。所以我內心蠻糾結的,想啊想的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洗腦了。

但是我也看到了代價。

我爺爺奶奶那一代都是農民,奶奶上的夜書,就是每天晚上教你認識幾個字的那種,我爺爺是中學文化,當時是在工廠裡面當幹部,一直很少回家。
我爸是小學文憑,我媽是中學,經過相親我爸和我媽認識了,我媽也是農民的孩子,但他們不想做農民,就一起去外地做生意,小有成色,之後做大了家裡開了工廠,當時應該是在當地挺富裕的,好景不長,在我出生的前幾年工廠關門了,回到工薪階層的階段了。

二十幾年我家裡從 農民生活 -&> 富裕生活 -&> 工薪階層 -&> 小康水平
家裡從來沒安穩過,一直在變化,現在不知道現在該做什麼,跟以前的朋友混,喜歡的東西不一樣,沒辦法很好的交流。跟外面的朋友混,他們經歷過很多我沒經歷過的東西,缺少了精神交流。

這個代價太大了。


講幾個親身經歷的事情。

第一個是電視劇的故事。我是1981年生人,小時候有個美國連續劇《神探亨特》,我天天追著看,現在你問我劇情?抱歉,不記得了……我只記得普通美國人都有汽車,只記得他們打電話不當回事,城市裡到處都是樓房和整潔的街道,從來不缺肉類食物……當然還記得槍戰很激烈,男女主角很瀟洒。但到底辦了什麼案子,我一點都想不起來。

為啥?因為人總是優先獲取自己最缺的東西。吃自助餐的時候如此,攝入文化產品的時候也如此。我當時生活在破舊的小鎮,出行靠自行車,叮叮噹噹地軋在塵沙飛揚的土路上,同學夏天碰到下雨往往不穿鞋。那時樓房是富裕的象徵,轎車是領導的身份標識,生活在這樣一個空間里,你給我看美國電影電視劇,我當然首先注意到那些最新奇、最能給我帶來衝擊的東西。我和朋友在上學路上討論起電視節目,也首先是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其次才是劇情。甚至科幻片也不例外——劇中人的日常生活已經夠科幻了。90年代引進美劇《成長的煩惱》,這個片到我讀大學的時候(1998年)再重播,宿舍里居然還經常討論他們的日常生活細節。要知道,我的學校可是在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上海。

這也不是我這個80後的獨特觀影方式,上一代人看外國電影,曾有這樣的總結:「阿爾巴尼亞電影真槍真炮,羅馬尼亞電影摟摟抱抱,朝鮮電影又哭又笑,中國電影新聞簡報。」你讓那一代人說說,羅馬尼亞演員摟摟抱抱之後幹了啥?他們多半說不上來。這說明,在一個不鼓勵在公共場合表現情慾的時代,「摟摟抱抱」這個細節本身比劇情更能留下思想烙印。

類似地,如果人類哪天忽然獲得一份外星人的肥皂劇,我們也不會盯著劇情看,而是會首先去看那些我們聞所未聞的生活細節,比如外星人怎麼走路,怎麼吃飯,怎麼製造工具……至於他們出門是去買時裝還是去看球,那是我們熟悉了他們生活細節之後才會關心的事情。

大概到了2007-2009年吧,身邊的人都在看美劇,比如《越獄》、《生活大爆炸》。忽然有一天,我意識到:我們討論劇情的時候再也不提生活細節了。劇中人物可能隨便就掏出一個筆記本電腦,大學畢業就自己租了個小公寓,走到哪裡都有互聯網,動不動就出國旅行……但這不稀奇,我們也能過這樣的生活,至少可以期望這樣的生活。美國電影再也不能靠生活細節就給中國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了。

這時我再看宏觀數據,中國鋼產量幾乎相當於世界之和,發電量即將超過美國,部分尖端科技開始踩到了美國的後腳跟……我意識到,新時代到了,我熟悉的那個20世紀真的結束了,小學課本上說的四個現代化,描述的那個21世紀真的要來了。於是,2010年我寫了一篇到一半就爛尾的稿子:20世紀結束了——最終成了《大目標》那本書的藍本。

2012年,我看到了一個純粹描述2011年左右美國生活細節的紀錄片:《透視美國》(可以自己去搜下載鏈接)我看的時候很專註,但看完之後,感受竟然只是「科普水平不錯」和「拍攝技巧不錯」。而不是「真是個神奇的國家」。中國人再也不會為別人的工業化社會而驚掉下巴了。

第二個事情,是我在2005年以後發現理工科重新熱起來了,發現學工學農不再是優秀高中畢業生的忌諱。我在另一篇文章《工業體系建設決定我們的歷史和未來》里提到過這個現象,摘一段來看:

我這幾個月湊巧在上海工作。這是我第二次在上海生活,上次是98年來上海讀大學。


在座各位應該有許多朋友也是那幾年參加高考,應該記得那兩年高考報志願很折騰人,因為大學紛紛改名,改到中學老師都不知道這些新名字對應哪個學校。最典型的就是東華大學,過去的中國紡織大學,最早叫華東紡織工學院。改名之後,聽起來像一個沒註冊過的山寨學校。西安的長安大學,過去是赫赫有名的西安公路學院,也改了一個很像民辦學校的名字。


這些幾十年歷史的大牌學校放棄自己很有價值的名字,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名氣和招生。為了摘掉很有行業特色的帽子,混一個綜合性大學的名義。


整個90年代,中國工業不景氣,國企工人甚至工程師一起下崗,農業不行,一畝地打四五百斤麥子,扣除口糧,交了提留農業稅,剩不下多少,農技站發不出工資,員工自謀生路。從普通人的觀感來看,搞工業搞農業都沒出路。不管什麼行業,搞生產的都不賺錢,只有經商才能變大款,用上別人用不上的大哥大,開上桑塔納轎車。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差不多10年,結果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報志願的時候都不願意學工學農,外語、企業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環境工程才是那時候的熱門專業。我當時到同濟讀土木工程,按說是同濟的王牌專業。但我後來才發現,整個宿舍只有我一個人第一志願是土木工程。其他都是從工商管理、國際貿易這種熱門專業調劑過來的。其他大學的情況應該也一樣。


所以那個時候大學能改名的改名,不能改名的就升級。從某某工學院升級成某某大學,主要目的就是去掉校名里那個「工」字。讓自己聽起來像個有熱門專業的綜合性大學。這樣對考生來說才有誘惑力,對領導來說才值得撥款。像哈工大這種既沒法升級又死不悔改的大學,在那幾年生源就受了很大影響。其實我本來擬定第一志願就是哈工大的航天電子與光電工程,最後一刻才改到同濟的。


到了學校,第一課是李國豪校長上課。開口就說我們趕上好時候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大規模基建還要持續50年。我們在底下聽著將信將疑,大一沒上完,就有同學找茬出國,不學土木工程了。在我這個80後看來,這就是90年代末、21世紀初中國人對經濟的普遍看法。


作為一個工人和農民的後代,我當時對這種普遍歧視實體經濟的社會氣氛也有點疑惑。畢竟財富是生產出來的,不是貿易換出來的。大家都學金融,都學貿易,當公務員,就算效率再高,糧食和商品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就算外國人造的多,但我們也得有東西去換才行。大家都去學外語學外貿,恐怕沒法讓整個國家的日子變得更好。這個疑惑,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雖然我們乾的很辛苦,但起碼我們的工業在增長,我們基本的社會發展能保障。美國人拿走的是我們的工業產品,但工廠和技術人員都留在中國,我們的工業生產能力有實實在在的擴張。美國人也擔心這一點,擔心早晚有一天我們會強大到他們控制不住。2011年,中國發電量超過了美國,製造業產值超過了美國,鋼鐵產量等於世界一半。而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實體經濟里找工作。新畢業的高中生不再像90年代那樣繞著工業走,都願意到理工科學技術,到實體經濟里當工程師。這種發展勢頭,美國人沒法不著急。

歧視技術時代的結束,讓我知道這個國家在實踐中找到了一定的信心,知道這個國家對創造實體財富有了可靠的預期,不再總琢磨著去買彩票或是做白日夢。

第三個故事和高鐵有關。


1990年,我讀小學4年級。我有一本雜誌《科學畫報》,封面是一個子彈頭形狀的列車。我忘了是日本還是歐洲的,總之我看著那幅圖就覺得是科幻時代的產物,因為我出門都是蒸汽車頭加綠皮火車,偶爾還會坐悶罐車(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讀者可以百度一下)。我一個同學臨摹那幅畫,還真的放到學校的展板上擺了很久。我父親90年代末到一家日本技術的企業打工,日本同事總是炫耀他們有超越中國幾十年的新幹線,時速上百公里。


終於有一天,我爸報仇了。2010年左右,他帶著日本人去坐京津客運專線,指著近300公里的時速給日本人看。日本人讚嘆不已,我爹大笑說:「這在中國不算高鐵,只是城際鐵路」。因為中國已經開通了武廣高鐵,不久後還有西鄭和京滬。日本人從此再不談新幹線。


第四個事情是故鄉的廁所。


2012年開始,我回老家那個縣城,發現所有街頭的旱廁都消失了,代以乾淨的沖水廁所。維護水平還相當不錯。這一刻,我在心理上終於認同這個縣城進入了21世紀。

這個故事最短,但對於我故鄉的弟弟妹妹來說,可能更重要一些。一代縣城的少年少女解決個人問題之後,不必帶著一身臭氣離開廁所,不必被滿地亂爬的蛆蟲所困擾,他們中學時代的回憶想必和我們這一代有很大不同吧。


這幾天看了一個視頻:男子被關44年後出來發現人人都低頭走路


看完之後我感慨,我們原來已經生活在當年憧憬的科幻時代。只是漸變蒙住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忽視了身邊驚天動地的發展。如果44年前的中國人穿越到今天,「科幻」二字恐怕都不足以形容他們的想法,他們完全可能認為現在是一個神話世界。


——————激情和冷靜的分割線——————


必須指出,中國在拿到第一工業國身份的同時,也依然是一個內部差距巨大的中等國家。我身邊的人看美劇,挑選大學專業,出行坐高鐵,說明中國有2億左右的人口已經習慣於現代工業城市生活,但中國是個13億人口且資源不算豐富的國家。人均gdp只有7000多美元——每人每月3000多人民幣。這其中扣除用來投資的部分,用來修補基礎設施的部分,用於國防的部分,少數富豪消費的部分……剩下給普通人購買消費品的,不過是一兩千人民幣而已。


看剛剛過去的2014年統計數據,其中第七部分寫得很清楚: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757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2.4%。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747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7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1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7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0968元。

看明白沒?每人每年有2萬多塊的可支配收入,你就是中等偏上人群。每月有1000多塊錢花,你就比一半的人過的好,這和前面從gdp反推的估算基本一致。年薪稅後十萬的人,養一個四口之家,全家依然是中等偏上的生活。夫妻兩個月薪都是7000,家庭顯然是高收入組中的高收入。加薪10%,你的收入增長就明顯超出了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你的相對社會階層就會提升,又有幾百萬人被你甩到了身後。


我前面談論的看美劇、讀大學、坐高鐵、任何時候都有抽水馬桶可用的人群,儘管算不得權貴,但肯定是生活比較好的一批中國人。這一批中國人的數量已經上億,已經足夠嚇到歐美國家,讓他們發覺中國已經是個來勢洶洶的工業國,但中國的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如果你忽視那些落在後面的人口,甚至蔑視那些「垃圾人口」,這個社會就會撕裂,我們剛剛享受到的一切都會變成幻影。


前一陣子,科幻作家韓松去農村支教,給孩子們講科幻文學,自我感覺效果很差。(見《給希望小學的孩子講科幻:一次崩潰的經歷》)

我在微博上分析了韓松崩潰的原因:

拋開韓松不懂科幻的天生缺陷,他最大的問題是搞錯了內容。對這些孩子來說,繁榮的城市就是科幻,劉慈欣小說是這個基礎上的「二階科幻」,向他們推薦都市白領的藝術,好比在加減法後面直接講微積分。

就在中國好幾億人口不再拿美國肥皂劇當科幻電影看的同時,中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口拿發達城市當科幻電影看。許多城鄉結合部的孩子幾年也未必會到近在咫尺的大城市去觀光一次。這比一代人之前的中國進步了不少,但每個城市白領都需要承認還有許多窮人的事實,正視自己的生活已經遠遠超出中國平均水平的事實。

韓松的經歷和我過去30年的故事放到一起看,大概就是今天的中國了。最後,讓我引用毛澤東的一段話:

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後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

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中國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國主義者討乞也能活下去,而且還將活得比帝國主義國家要好些。

相關話題:

80、90 年代的青少年放假是怎樣娛樂的? - 馬前卒的回答

有哪些東西是 1949 年後才有的,卻常被我們當做傳統文化? - 馬前卒的回答

所謂「江南小鎮」是什麼樣子的? - 馬前卒的回答

相信共產主義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馬前卒的回答

中國當代有哪些足以彪炳史冊、讓後人嘆為觀止的偉大發明或工程? - 馬前卒的回答


答主在腐國念書,學校開始就有過一個上百人的lecture,主題是中國是否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霸主。

在場中國學生精神抖擻,歐美列強的孩子們略顯失落。

這個講座觸發我幾個感受:
1.中國確實進步很快,以致於在國外出現不少關於中國崛起的話題;
2.中國還存在很多問題,短期超越美國不可能,而且維持好周邊國際環境是持續發展的前提(講座結論,基本認同);
3.作為叫板的一方,國內外中國人存在部分膨脹心理(講座那會兒有些同學恨不得幹了這碗雞血);作為秩序被挑戰方,各發達國家同學有點不能接受的態度(他們會指出各種問題,我觀察了下大多情緒比較失落,並表示中國的進步他們國家做了很多貢獻,比如made in China的老梗)

中國這艘巨輪乘風破浪沒錯,可底下也是暗流涌動,老遠的美國航母雖然慢點但也在前行。之所以講這次講座,是因為直觀的體會了一把秩序挑戰的感受。新勢力很澎湃雙眼發光部分人有點盲目樂觀,現勢力很不願意接受這個局面部分人氣急敗壞盲目否定新勢力。

所以有時候不純粹是洗腦不洗腦的問題。力量對比的浮動,秩序的挑戰,更加會蒙蔽人的雙眼,這種選擇性的承認或否定來自人性,來自你的內心,老派或新派皆不能免。


有些人只看北上廣深的摩天樓,比洛杉磯首爾這些城市都要光鮮靚麗,就以為中國已經是發達國家了;有些人又看到西部山區,窮鄉僻壤的泥瓦房,就感覺中國還是類似非洲,絲毫沒有進步。確實,中國這個國家太魔幻了,坐一趟縱橫數千公里的高鐵,往往有穿越時空隧道的錯覺。
要準確理解中國經濟,就不能將他看作是一個整體。以我的理解,將中國大致劃分成四個不同等級的經濟體,或許是比較合理的。

第一層級:北上廣深。
人口大約有6000萬,2015年人均GDP在2萬美元左右,大致跟台灣、南歐差不多,可以說已經是處於發達國家的門檻。
這四個城市,是中國的金融、商業和科技創新的中心,居住著中國60%以上的億萬富豪,是奢侈品、藝術演出、夜生活的主要集中地。
在體現現代化的硬體指標里,
有一個叫摩天(大樓)指數的排名。2015年全球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1,香港,2,深圳,3,紐約,4,迪拜,5,廣州,6,上海,7,東京,8,武漢,9,芝加哥,10,重慶。(參見:http://top.gaoloumi.com/motian.php)
有一個叫地鐵里程數的排名,2015年全球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1,上海,2,北京,3,倫敦,4,墨爾本,5,紐約,6,東京,7,首爾,8,莫斯科,9,馬德里,10,廣州。
單以硬體而論,中國的一線城市基本可以躋身全球頂級水平。
以經濟競爭力而言,這些地方的互聯網、智能設備、晶元設計、創投金融,同樣已經是具有全球頂尖水平,和任何一個發達經濟體相比都並不遜色。
欠缺的,主要就是軟體上的精雕細琢了,尤其是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
如果說中國有發達國家的一面,也就只有這幾個城市是了。然而他們的人口,只佔到了中國的二十分之一。

第二層級:粵閩蘇浙,魯津遼。
人口大約4億,2015年人均GDP在1萬-1.5萬美元左右,和馬來西亞、東歐國家持平。
習慣上,我稱之為「沿海七大工業省」,一般媒體說的世界工廠就是這裡。
——2014年,他們生產了16.3億部手機,佔全球85%的產量,主要集中在廣東。
——空調產量1.57億台,佔全球85%,主要集中在廣東、山東。
——造船完工量是3905萬噸,佔全球41%的產量,主要集中在江蘇。
——化纖產量是7939萬噸,佔全球的70%,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
——太陽能電池產量25GW,佔全球63%,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
——輪胎產量6.3億條,佔全球30%,主要集中在山東。
——煉油產能7.1億噸,佔全球15%,主要集中在遼寧、山東、天津、福建等地。
就電子、電器、機械、石化等主要工業部門的競爭力而言,這些地方的規模產出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在技術上甚至和某些歐洲二線國家相比,比如義大利,也基本算是站在了同一個水平層次。
在半導體製造、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車、3D列印、工業機器人等新技術產業方面,投資熱潮旺盛,發展的趨勢也算不錯。比如液晶面板,2010年才開始起步,2013年佔全球產量13%,2015年可佔全球22%,預計2017年就可以追上日韓的產值規模了。
工業技術或許還有所欠缺,但相比起同檔次的東歐或亞洲國家來說,明顯具有競爭優勢,近幾年來的轉型升級,每一年都看得到進步。主要問題,其實就是品牌的積累了,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但是有目標,有市場活力,有完善產業鏈的積累,剩下的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第三層級:吉林黑龍江+中西部平原省份
人口大約7.8億,2015年人均GDP在6千-9千美元左右。和南非、拉美相似。
這些地方是中西部的半工業化地區,和中國人均GDP8000美元大致持平。請記住,下次如果我們看到一份世界各國人均GDP排名的時候,請直覺的將中國的數字和中部地區的省份劃一個等號。
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一個相對規模較大的工業中心,和廣大的農業地區。國企和傳統重工業支撐起了全省的工業化希望。
雖然工業的規模已經有一定積累,但是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產業結構雷同,南方以汽車和鋼鐵工業為主,北方以石油和煤炭為支柱;汽車業以代工為主,缺乏自我生長的能力;鋼鐵、能源產業停留在低端,產能過剩,虧損嚴重;其他行業規模都很小,幾乎無足輕重。
如果說,中國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突破瓶頸,關鍵就在這裡。
在沿海地區,由於早年擁有大量的農民工,勞動力低廉,因此經過30年的充分發育,從低端的製鞋玩具,到中端的家電機械,到高端的煉油半導體,繁衍出了非常多元化的產業格局,並且具有全球出口的競爭力。這是他們未來產業升級的底氣所在。
而在內陸,除了長江流域的部分中心城市,整體而言,其實是以滿足於本地的城市化消費為主的。核心就是房地產和基建,由此我們看到,這些地區的主要工業往往集中於鋼鐵、水泥等行業。但這些產業是缺乏出口競爭力的,由於本地青壯年人口的流出,消費力也很容易飽和。於是我們看到,才十年時間,產能過剩局面就出現了,發展陷入停滯階段。
而新興產業的發展,依賴於沿海的產業轉移。但是很不幸的是,由於計劃生育導致的青年勞動力短缺,價格開始急速攀升,很快就超過了東南亞的平均水平。再加上位處內陸,交通物流成本偏高,出口競爭力上與東南亞相比明顯處於下風。由此,除了幾個競爭力較強的二線城市,大部分的地區都處於斷奶的局面,嗷嗷待哺。

第四層級:雲貴甘青藏+川西疆南山區
人口大約1.2億,2015年人均GDP在2千-5千美元左右。和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相似。
這些地方是工業化的起步地區,以農業和礦業為主,工業規模相對較小。
主要的問題在於:這些地方以山區為主,地形貧瘠,物流成本高企,既不適合現代化大農業耕作,也不適合製造業的發展。除了採礦業和旅遊業,以及某些特殊行業,比如水電、中藥、煙酒等有一定發展潛力外,最合理的發展方式,還是鼓勵人口盡量的往沿海遷移,封山育林,保護上游水源,建設成為國家公園,為後代留下一個美麗的後花園。

總的來說,中西部合計9億人口仍然處於工業化的中級和初級階段。
沿海地區的三分之一人口,已經一隻腳邁入了發達國家的門檻,而內陸地區的三分之二人口,正身陷未老先衰的產業困局之中,這個,正是中國經濟在未來五年的真正考驗所在。

更新說明:原來的劃分法爭議較多,因此2015/12/18重新編輯了一下。


我對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認知大概經過三個階段:
小學到初中:受《讀者》毒害……哦不,是影響,覺得外國真好,人人心地善良,家家衣食富足,特別是《小鬼當家》裡帶閣樓的小二樓,簡直是每一個熊孩子夢寐以求的天堂。對了,還有航母,這麼酷炫的東西中國竟然沒有,差評!而且貪污腐敗那麼多,差評!
高中:開始思考中國真的有那麼差嗎?其實仔細想想很多地方都很厲害嘛!照這樣發展下去沒準很快就能走上超英趕美,壓倒毛熊,稱霸世界的人生贏家之路,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現在:中國確實處在上升期,但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註定也不會有十全十美的國家,中國當然也不可能變成十全十美的國家,但有些前車之鑒還是能避免就避免,看著發達國家栽過跟頭自己卻明明可以避免的坑說是走向帝國的必經之路非得跟著摔一個跟頭那是有病。
發達國家所有美好的東西:優秀的國民素質,完善的社保體系,或高雅或通俗的文化都建立在雄厚的經濟基礎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祖上富過總會留下點好東西,這一點中國是,疑似走向下坡路的發達國家也是。LS很多人說經濟發展並不能代表所有,恰恰相反,那些談吐優雅,頭腦機敏,被作為外國人民素質高模板的人,沒有一個是窮人,那些快樂陽光的服務生水管工,是因為完善的社保體系,那些令人憧憬的文化,是因為大部分人不用為溫飽發愁,他們願意為精神世界的享受花錢。
而那些被知識分子和小清新文藝青年看不起的暴發戶,若是國家安定,本人善於經營,重視教育,一旦富過三代,妥妥的新貴,若是能富過五代,大概能稱得上一句X氏家族了。
所以你看,多麼簡單,就是錢的事,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掙出最多的小錢錢,一直一直掙,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也有餘錢保衛自己的建設果實不被覬覦,中國就是要走這樣的路,我相信它會越來越好。
至於離開的人,如果你對自己的選擇足夠自信,是根本不會關心選擇了不同的路的人是不是後悔的。我希望他們在國外過上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度過無悔而愜意的一生,但我不會移民。我當然也覺得發達國家很棒,但我心裡想的是「真希望中國也能變成這樣」而不是「太失望了我要移民」,可能和我被洗腦了有關,但我更願意相信是因為我對它有感情。
人都是趨利動物,我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高尚偉大,我也是趨向了自己認為的利,而那些移民的人也有他們的考慮,除非是損害國家利益逃出去的,普通人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地方。但專業相關也是利益相關,我非常愛歷史學,它只是個孩子求你們放過它,它不該成為你們粉飾趨利選擇時的遮羞布。


想起著名的橋在哪裡為什麼摸石頭過河的論斷。

熊貓30年氣喘吁吁跑完了狐狸他們100年小心翼翼走完的路,來到河邊。
對岸狐狸拚命叫你走橋吧,沒事,這橋支撐得起!
熊貓猶豫著,因為這橋是狐狸們工程師打造的,松鼠啊兔子啊都過去了,有些小白鼠掉下去被水沖走了或者被狐狸吞了,有隻大象卡在半道上不知道該怎麼走了。
熊貓說我下水自己摸著走不行嗎?
狐狸說橋就在那裡你還要摸著走,真愚昧,真落後,我們的橋多麼結實,多美好,你不走走怎麼知道自己過不去?
熊貓說我和你們的體積不一樣,而且那大象還沒過去,之前有隻狗熊也是掉下去後好不容易爬回對岸。
狐狸指著身後的兔子松鼠說你看你看他們都過來了,那隻大象也快過來了,我們都在給它加油助威!那隻狗熊是自己太笨了,和橋沒關係!
熊貓說我一路為了趕路都不敢拉屎,肚子里積累了30年的屎,不像你們一邊走一邊拉一邊還把屎到處扔。我的身子比狗熊沉得多,還有那麼多屎,我掉下去誰接著?
看了看狐狸身後小白鼠們的骨頭,熊貓跑去摸石頭過河了。
對岸狐狸兔子松鼠們開始破口大罵。
熊貓被洗腦了!看著吧,它遲早會被肚子里的屎撐死的!遲早會被河水淹死的!
熊貓會死嗎?

看到評論說熊貓可以在河邊清空儲備,繼續寫一段。

看到熊貓開始在河邊拉屎,狐狸趕緊抗議:不許拉屎,不許拉屎,河水是屬於所有動物的!
熊貓說可你吃的最多,拉的最多,全拉在河裡。
狐狸說那是在造橋的時候拉的。
熊貓說你現在還在拉。
狐狸說那是在維護橋的時候拉的。
熊貓說我憋著的屎怎麼辦?
狐狸說誰叫你跑的這麼快,就應該一邊跑一邊拉。
熊貓說可我們跑慢了就永遠追不上你們了。
狐狸兩眼一瞪:屎都沒拉乾淨,誰TM叫你追上啦的? 沒拉乾淨就不許追上來,這是文明!
熊貓說你們先跑的拉了我們後面的一身,我們後跑的一拉屎你們就罵我們打我們,說我們不為所有小動物著想,我們拉到哪裡?只能憋著。
狐狸說反正你先拉屎,我們繼續跑,你記著啊,沒拉乾淨別不許追上來,這是文明!
熊貓說那我就餓死了,前面的果子都被你們吃了啊!
狐狸說那是應該的,因為我們都有文明。

熊貓會死嗎?


如果對於一個這麼複雜的問題,不想持有非黑即白的看法,就算被洗腦了的話,我覺得這更像是朴正熙時代的韓國的做派。
預測未來什麼的誰也做不到,不管你是說未來更好還是更差。希望自己擁有的東西(在題主的情況下,可以說是中國大陸國籍,也可以說是中國認同)變得更好那是人之常情,算不上什麼需要喊打喊殺的「洗腦」。
當然了,對於已經移民成功的人來說,如果自己拿到的東西(某個外國的國籍/居留權)要變得價值更高很困難,那自己拋棄了的東西的價值如果變得更低,同樣是能夠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優越感和滿足感的。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已經移民成功的原中國大陸籍人渴望中國變得更差,也完全可以理解。


新聞聯播全國一片大好 網上感覺都要亡國了
我對咱們國家看法很簡單
14億人 平均素質不高 國防外交經濟消費能力還能成現在這樣
牛逼


就我自己的生活發生的變化來講,現在我們的祖國發展的是很快的,我是90後的妹子,那天和基友聊天,她是個美國人,我講小的時候玩的沙包,毽子,還有爸爸周末騎車帶我去游泳,逛公園,而後來座駕換成摩托車,一家三口坐在上面,雖然有點擠,但是其樂融融,她聽完之後覺得很不思議,問我們為什麼不開車去?!我說:90年代初期哪裡有車?她的童年就和我很不一樣,有電子產品可以玩,父母可以時不時帶她開車兜風,或者出國旅行,我記得一直到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爸爸才給我買了一台小霸王學習機,(你們還記得開機的時候那句:哈哈!小霸王,其樂無窮嗎!)五年級才有隨身聽,等等…
本來是一個很平常的聊天,但是後來我仔細的想了想,我們的祖國發展的真的蠻快的,進入21世紀時候,簡直一天一個變化,現在在我的家鄉,基本家家都有車房,有的家庭甚至夫妻一人一輛,車的檔次暫且不說,起碼有代步工具,不用在風吹日晒了,房子不管大小,大家都有住的地方,喜歡的東西也可以買,每年也能旅旅遊,度度假什麼的,日子平淡安逸又幸福,當然也與我家鄉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我們那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濟可能發展比較快一點吧
我舉不出宏觀的大數據,也不懂經濟,只能從自身的生活出發,祖國現在確實還有貧困落後的地方,但是大家都在努力,都在奮鬥,充滿幹勁,日子也會越來越紅火,朝氣滿滿,我對將來很有信心,看看我們追趕美帝的腳步有多快呀~加油!


補充:

網路上,一個人說問題 遠遠比看到成績或趨勢更受歡迎、看得到成績的似乎太淺薄了
好吧,那些掌握話語權的只會說問題
只能看到甚至專門只看問題

最後的結果是大多數人放棄了自己日常感受到的,真實的生活層面可以感知到的
就接受「中國要崩潰了」


歷史確實是重演的,但歷史絕對不是簡單重複的。

歷史上我們曾經強盛過,或許封建社會光芒太過耀眼,導致資本主義無發發展,被扼殺。

————————————————————————————————————


已經移民出去的,為什麼他們要出去?
因為在發展過程中,矛盾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這個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避免的,無論是中國、印度、巴西都會存在這個情況。

會不會後悔?歷史是向前的,但是歷史也是曲折的。看問題的時候格局稍微大一點,普通人在世界上也就幾十年,不是那麼幸運的就能看大國崛起,把原來的老大拉下馬。

————————————————————————

好吧 ,正式開始,世界真正意義上的形成,始於大海航時代,世界終於連為一體了。我們來看看在世界歷史中當過老大的國家吧。

1、葡萄牙,西班牙。大航海讓葡萄牙、西班牙瓜分世界,建立了強大的殖民帝國。只是,可惜的是掠奪了金銀財寶並沒有發展工商業,單純的錢多而沒有商品增多是會引起貨幣貶值的。
2、荷蘭。貿易,以及現代的資本市場,包括股票交易所,現代銀行,當然,還有鬱金香泡沫。衰落的原因可能在於實在是國土面積太小,且面臨競爭失勢
3、英國,打敗西班牙艦隊,走上世界舞台。光榮革命,君主立憲制度確立。蒸汽機,開啟了工業革命的時代。國富論,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球市場,打敗法國,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國,日不落帝國。
4,法國、德國、日本。蘇聯。都沒有坐上世界老大,法國在拿破崙時期短暫的成為過老大。
5,美國:美國的先驅1620年就開始到了美國了,1776年菜誕生了美國。1860年南北內戰,1894年,美國的經濟就已是世界第一了,一戰打完了,美國想當老大,歐洲不鳥他,1929年世界範圍類經濟危機,然後二戰,二戰後美國才真正的成為了世界老大。今天距離2戰也才過了60多年,你指望一個老大當了60年就被你拉下馬??就算你經濟超了美國,美國不也是花了50年才站上去世界之巔嗎?還有一二戰的催化劑,不然歐洲會鳥美國?

我們一個人也就最多活幾十年,世界自連成一個整體後,也就出現了4個世界老大,期間一共經歷了接近500年,就這麼容易給碰上了老大的更替?


45年世界才換了老大,至今60多年了,但是按照規律世界125年才會換一個老大啊。當然,運氣不好的時候,碰到個當了200年老大的,也是有可能的嘛。


————————————————————
最後,這個老大是硬實力,軟實力的全面領先,不光是堅船利炮,還有文化的輸出。

你看我們清朝的時候被英國打了吧,然後開始流行英國的東西了吧?
現在美國是老大吧,我們開始流行美國的東西了吧?

別天天就抵制這個抵制那個的,難道我們不用老大的東西,去用印度阿三的東西?

英國是老大的時候,慈禧害怕的很,美國當上老大的時候,老毛不是還敢抗美援朝嗎?

————————————————————————————————————————
我們絕大多數人一樣,可能碰不到老大的更替了(移民同樣),算有50年可活吧,難道美國這麼短命,只能當110年老大?

另外,中國的變化確實很大,還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任務也很重,別上面說什麼都反對,都對著來。噴隨你噴,可別真把自己噴成腦殘了。

再或者說,我們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反對或者噴,但是應該站在客觀公正角度看問題的時候也只會噴,那就是真的腦子不好使了。


——————————————————————-

國內問題確實比較多,但是老大們再向老大進程的道路上,那個不是矛盾重重,問題多多:美國獨立後的南北戰爭,美國也是靠山寨起家,資本主義托拉斯等壟斷,腐敗極其嚴重,不是還是過來了嗎?
倫敦通過幾十年終於把霧都的帽子甩掉了。


中國的目標是當老大。


我感覺你沒被洗腦,你看到的現象也不矛盾。

中國正在崛起,而且會繼續崛起不是什麼假象,這個是真實的。

但是現在有的政治體系下,中國做到了國富民強的前一半,也就是國富了,城市也越來越龐大和國際化,雖然空氣質量和擁堵程度也和世界大都市接軌了。但是確實是變牛掰了。

但是在這種的制度下,民強的節奏是遠遠沒跟上國富的速度。(說完全民沒富的有點沒良心)

那麼什麼時候民強的速度會追上甚至是超越國富的速度?10年?20年?或者更久?反正不是當下。

那麼這一代人或者下一代人能趕得上民強到國際一流水平么?這就很難講了,所以大多數有實力的人移民了,這是因為這部分人有能力不在國內等待未知的民強速度,而是直接去享受其它國家能給予的比較好的國民待遇。

所以,移民潮和中國發展速度快是不矛盾的。只是個人選擇的問題。

@妄想家 同學說的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選擇移民的無非是不願意跟著在曲折的道路上顛簸和折騰而已。

PS.拿代工,空氣污染和食品安全黑我大天朝,說我大天朝永無翻身之日的歇歇吧!
美國還給英國做過代工膩,日本也給全世界做過代工。
空氣污染髮達國家都沒有過么?只不過是意思到的早,治理的好。
食物安全就更別說了,地溝油是台灣人發明的(有小夥伴指出台灣也不是原創,原創是日本),關於1800年後的歐洲食品安全的文獻,你要是去翻一翻都能嚇死你。
不是說中國現在有這些不良現象就是合理的,說得是現在這些現象誰都有過,不是有這些毛病就一輩子不能翻身。


1 財富變多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個不能完全歸結為制度,因為制度是一個大概念,不能解釋全部。這三十年財富的積累正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結果。財富是創造的。而財富的大量積累正是整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大為提升的結果。

2 我們國家過去三十年的進步最大的幾個原因,是選擇了放活私營經濟和競爭,選擇市場經濟,選擇了和開放國門和世界進行貿易,和整個世界交流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經驗等。總結起來還真就是改革和開放,讓中國人有了創造財富的機會和舞台,這是財富大量被創造的根本原因。

3 我們國家過去三十年進步也離不開政局的穩定和社會的穩定,相比於處於動亂的各種國家,這種穩定也是一種成就。

4 我們國家還是一個非常不完善的發展中國家,在全國範圍內講,無論是法治建設,社會管理,國民教育水平,國民素質,以及尖端科技,私營企業競爭力方面還都是不完善的,至少沒有達到全國人民,或者大多數國民的滿意。尤其環境污染很嚴重。如果我們把中國的國內發展和建設以日本為目標的話,其實還是有很大差距。

5作為一個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文明的社會的過程,過去三十年的成就和不足都是正常的,以上遇到的各種問題也都是有可能解決的,這個看國民教育水平,政治人物的決心和能力,以及普通民眾自身的努力,甚至也看造化。中國社會如果上下一心,同心同德,還是有能力解決上述各種問題,能接近日本社會發展的水平。理論上來說,按照資源配比,我們是有能力獲得日本那樣的人均勞動生產率和人均福利的。

6 中國社會也有風險是這些嚴重的社會問題解決不了而惡化影響更大的面。從新政府上台以來看,大多數問題是有好轉,可能程度上有的差強人意。而國民素質發展方面其實也是有很大進步。但是長遠來看結果未知,因為真正涉及社會矛盾的核心都沒有得到解決。如果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幾毛大分的小便宜,不惜犧牲其他人的利益,除了唯利是圖,再無其他標準,是很難有好的前途的。未來到什麼程度,看造化吧。

7 至於那些移民的人,未必會後悔,因為能移民的一定有些實力,未必是等閑之輩,人只要有能耐,在什麼地方都能活。鑒於中國人口基數大,不可能大量移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好是培養自己怎麼建設好自己的周邊的環境,如何和周邊的人相處為好,把環境搞壞,貧富分化過大,社會不穩定,倒霉的是大家,不可能有人獨善其身。大家都明白,你扔出去的垃圾可能被風刮回自己的家門口。你不扔垃圾,也是讓自己不被絆倒。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你過的怎麼樣,你的中國就怎麼樣


┑( ̄Д  ̄)┍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只要中國還有一個項目沒拿到世界第一,那就要被老百姓一直罵。沒辦法,就是這個命。


縱觀各位的妙答,總結起來,無非是橫向對比來分析發展水平進而了解未來發展趨勢,大部分人看到巨大成就,也有部分人提出社會問題對未來發展前景充滿懷疑。對此,我也是相當的贊同。近代時間在讀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對這個問題頗有些感悟。
分析中國現在發展水平和了解未來發展趨勢,我覺得首先應該放在一個時代大背景下,中國自身的大背。目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時代大背景其實應該是源於晚清,我將自晚清到現在這段期間的歷史總結為四次大變革。
第一次大變革是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去接觸和擁抱世界,1911年推翻清王朝後社會反而進入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這時候的第二次大變革便是結束內亂和外患、完成國家大一統。這兩次變革一方面打破了舊的社會制度,另一方面,真正意義上建立起了新的社會制度。新的社會制度,國家的大一統是我們現在發展最為根本的基礎。
第三次大變革是改革開放,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實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目前的現狀來看,第三次大變革基本上可以說完成了使命。三次大變革,使得中國形成了穩定而大一統的社會、以及活躍的市場經濟。但變革的同時,往往會帶來諸多麻煩和問題,比如說封建制度並不完全是糟粕,但在變革期卻不加區分統統拋棄,比如說結束內亂完成國家大一統中,為了團結要放棄傳統的仁義標準以至於和平年代的我們,對那個戰亂年代失敗的梟雄充滿的同情,再比如說,經濟制度轉變中一些妥協和新的問題。
每一次大變革都會有一個中心課題,但當這些中心課題都解決時,那些大變革中非核心的問題,累積下來,會成為新一次大變革的焦點。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新起點,第四次大變革,法治社會的創建、國家治理的完善。不管是國家還是社會對封建時代文化、歷史的研究和國學的興盛,還是執政黨對內亂敵人的部分正名,我們的國家和社會越來越包容和接納那些曾經在歷史上被我們批判和敵對的文化、制度、社會和政黨,這種接納和包容是站在一種全新的高度,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和理念將發生深刻變化。我總結起來,第四次大變革,會是以法治建設為基礎的整個社會價值觀、行為方式和社會理念的變化,更加民主、更加公平。

今天,我們的巨大經濟成就,很顯然是改革開放我們選擇了市場經濟和擁抱了世界,為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親身經歷和感受這種變化,這種成果和成就能否持續,源於我們的國家能否回應這個社會提出的新的問題,唯有如此,我們才會在正確的道路上行駛,我們才能保持健康的生命和活力。相比外部的環境、機遇或挑戰而言,我們始終在正確的道路上並保持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就現在中國現狀而言,最基本的SWTO分析,中國在世界競爭中,成為美國一樣超級大國的資本,比如人才、技術、資金、工業等;但中國同樣面臨挑戰,比如說,環境污染、人口老齡化、產業結構問題以及最重要的社會制度問題。

所以,我們可以憧憬著中國的美好未來,但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真正回應和解決時代的挑戰,完成我們的變革。


答主你在兩種洗腦流中間搖擺不知道選擇哪一方罷了

中國確實在發展
但是有人見不得好 他們會費盡心思詆毀一切
若是中國發展成功 他們便是恨鐵不成鋼 以往的一切都是鞭策
若是中國發展失敗 他們還得了個先見之明的頭銜 可以耀武揚威

這類人不止是中國有 外國也有 中國以外都是外國

全世界人口70億 有224個國家 社會主義佔多少呢?中國呢?

古代有幾個故事並非無稽之談 三人成虎 一傅眾咻

上網的人能得到更多不一樣的知識 不代表他就能保持中立 人總是要站邊的 規律如此 無從告誡


答主在歐洲經濟情況最好的國家留學,整個歐洲也遊了大半。
就從基礎設施上來說,還是有差距的。個人體驗是中國的基礎設施城市與城市之間差距太大,更不用說城市和農村。有些城市,比如我最熟悉的上海,基礎設施一頂一沒話說。但也去過很多農村,只能說差強人意。因為支教的原因見過不少天天上知乎從小在優越中長大的鍵盤俠沒有見過的東西。
但是在歐洲,至少是西歐,隨便怎麼走,哪怕去農村遊歷,高速公路水電網都是不會斷的。
進步固然有之,但是也還有很大很大的空間。


體量大,成長迅速,優點很多,但是還在學習如何成為現代文明國家的路上,很多事情做的粗糙而盲目,本末倒置,急功近利(此四字請做中性解讀)。套用我們這行的一句笑話,東亞這個巨大的文化圈,就政治而言,幾千年的工齡,只換了不到四分之一的工作經驗……


本來就是的

倫敦霧都-&> 洛杉磯酸霧-&> 北京霧霾

主人公叫查理,他是一家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個鉗工,單調而又瘋狂的機械勞動使其精神失常。

卓別林《摩登時代》

摩登時代是1936年,也是中國的民國二十五年,偽滿洲國康德二年。那個時候美國的商品對某國傾銷,世界工廠啊,跟天朝今天向非洲傾銷,一樣一樣的。但人家比天朝九十年代血汗工廠早了60年,高到不知哪裡去鳥

這60年里發生了二戰。美國的工業體系和日本剛正面,完勝。和蘇聯掰腕子,完勝。美國和日本打航母大戰的時候,中國造不出像樣的步槍。美國和蘇聯玩登月競賽的時候,中國人在折騰那啥。。。然後80年代,中國終於回過神來了,算是趕上了末班車

英鎊還曾經是世界貨幣

別看現在美國牛,美國最牛的時候也沒有英國厲害。日不落帝國領土遍布世界,貨幣是世界貨幣。美國撐死也只搞了一個世界貨幣出來

五毛覺得自己國家是最牛的,美分以為美國是最牛的,他們都不懂歷史而已。歷史的規律面前,一時的得意都是naive

90年代的時候,學者研究一超多強布局都是按世紀計算的。電影里人類都快滅絕了,美利堅還存在,還能絕地反擊666666

這才過了幾年?

科教興國的力量

90年代,北京人去NYC,在地鐵站洗手間里驚呼:竟然是熱水。。。。6666

現在,二三線城市的人去NYC,在chinatown感嘆:怎麼又臟又破啊。

差距會越來越小。60年前,剛剛開始工業化的美國還是蠻荒之地,看大英帝國歐洲貴族的生活跟天堂一樣(的確,歐洲是白人基督教文化起源地,離天堂最近。。。)。90年代,中國開始工業大生產的時候,也是看美國跟天堂一樣。現在。。。

世界霸主退位了,還是發達國家。參看英國,甚至戰敗的德國,日本

霸主和曾霸主,生活狀況差異並不大。可以比較美國和英國,以及未來的中國和美國

另外,還剩幾天,看看rmb能不能納進sdr。這個,進不去就算,進去就真的賺大了,可以直接(以前是間接)動用外界資源解決內部資產泡沫問題。(只怕有恃無恐,房價又要炒起來了)

一個問題是,社會的發達程度和階級固化成正相關。在中國當中產是比在美國那些華人老屌絲好,但中國的屌絲嘛,呵呵,真的沒啥可說的。不管未來如何,你自己要混好,這才是最關鍵的


中國經濟發展太快了。我小時候穿的是我表哥的二手衣服,每周吃一次肉特別高興,我跟我父母居住在磚瓦房裡,只有一個卧室,一個廚房,但是有自來水。當時相當不錯了。2003年時買了個冰箱,感覺在家鄉很有錢。
現在不想吃肉了,吃膩了,整天想吃青菜豆腐(小時候總是抱怨怎麼總是青菜,一點油水都沒有)家裡蓋了二層樓房。四個卧室,兩個客廳,有車庫,有院子。空調,電腦已經是家鄉的標配了。2014年
我是江蘇省(中國前幾的省)南通市(江蘇中上的地級市)如皋市(南通最窮的縣)的一個普通農村人。
中國經濟發展變化相當大。我奶奶一直覺得中共好。她總跟我說,小時候是餓不死(小孩子餓死,病死是常事,建國前後),我爸小時候是餓肚子(改革開放前後),我小時候是沒油水(2000年),晨晨(我侄女)現在是不想吃了(電動的玩具小汽車就有三個,嫉妒呀,我小時候買個四驅戰車就非常炫耀)(不吃豬肉,只吃大蝦,牛肉……)中國共產黨好呀!
我奶奶不關心人權,不關心政府的好壞,只關心自己的生活水平。
與幾十年前,哪怕幾年前,你的生活是不是變好了,中共的執政是不是成功的。
我覺得有人說的好,要民主,看看印度。要資本主義,看看俄羅斯。你就會覺得共產黨真的很好(儘管它腐敗,專制),因為老百姓要的是饅頭,不是餓著肚子喊民主,中國政府已經相當不錯了。


分析中國現狀必須要知道中國是個二元化的社會。
東部城市堪比發達國家,但農村又很像非洲。
整個社會結構和歷朝歷代,和世界上其他國家迥異。

直接類比都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不是政體上像中國,但人口和經濟又差別巨大。要麼是文化上相似,但政體和歷史軌跡又不一樣,比來比去反正我是被搞崩潰了。
樓主如果只看身邊,甚至只看報紙網路,對中國的現狀都很難分析,拿自己的生活會太片面,到網路上找「大數據」也不見得客觀。


例如:很多人很喜歡拿清朝19世紀初GDP能佔世界第一,但是依舊被英國打敗來類比現在的中國對GDP狂熱的追求。不過。。。 清朝社會二元化了嗎?清朝那時英國才剛完成工業革命,和農業國家生產技術上差距沒有拉大。清朝可以靠著人口數量來彌補GDP總量。但動員能力和組織架構已經遠遠達不到英國的水準。所以英國動員了幾萬人的遠征軍就能肆虐整個東南沿海。
所以再看看,幾十年後第二次工業革命,清朝就這麼被直接被甩開了,徹底落後。


說以如果直接拿清朝的例子來諷刺中國現在對GDP的狂熱,方向上就錯了。

先佔個位置吧,看情況再來補充。


推薦閱讀:

傅雷夫婦自縊時地上墊棉被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什麼鎮國神器嗎?
為何歷史上那些高智商的名人子孫往往都難以再創輝煌?
為什麼會有人稱康熙為「千古一帝」?
劉備是偽君子嗎?

TAG:歷史 | 生活 | 國家 | 中國經濟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