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會有哪些切合點或聯繫點?

互聯網或者目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作為機械行業大戶的汽車行業,與之有哪些切合點?哪些已經實現,哪些方面有好的前景?


謝妖!
發現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的.

1. 首先來說一說我對這2個行業的理解吧
汽車行業是一個壁壘很高的行業,對資金,技術的要求都很高,想進這個門很難. 國內的汽車市場幾乎全部被合資企業壟斷.我之前做過中國汽車銷售的分析.整個2013年進入汽車銷售排名前20的只有一個本土牌子.在2014的前幾個季度分析里也沒進前20(但我還是把它放進表格里了告訴同事可以關注下它).

重資產行業相對比較穩定,但穩定也就意味著創新和改變的滲透都比較慢. 再者,每一款汽車從研發到測試再生產投放市場是一個很嚴謹且耗時較長的過程, 所以剛出來的新技術很難在第一時間應用到產品上.

另外,人對於不熟悉的東西天然地有一定排斥性,更何況是敏銳的資本家,任何他所接觸到的新東西他都會考慮帶來的影響和自身利益的衝擊.

SO,種種原因讓汽車行業成為了一個發展求穩不求快的行業.

那麼互聯網行業呢,很明顯.最大的特點就是更新快創新多. 18個月的定律早已被打破,每個互聯網創業者都怕自己明天給拍死在沙灘上. 尤記得我剛到歐洲時歐洲的3G網路已經普及度很高了但國內還起步沒多久. 但4G網路國內幾乎是和歐洲同步發展的.

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我覺得國內互聯網發展的速率更大,不是速度. 當然暫時最多也就努力趕上國際水平,要想超過還不太現實.

一個快一個慢,這就是為什麼車聯網遲遲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的原因,這一點國內國外都差不多.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車聯網領域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推出一份行業內協議.

2. 但放眼大環境, 發展趨勢要求越來越多的行業都整合進互聯網. 關於這一點,我很同意羅胖子(羅輯思維靠口活兒為生那個不是賣手機的)的觀點, 連接很重要. 所以接下來就進入到題主所關心的問題了: 有哪些可以切合的點?已經切合進互聯網的部分怎樣做得更好?

3. 下面說一說我能想到的切合點
一邊是機械一邊是電子, 首先能想到的就是

嵌入式系統
汽車裡的嵌入式系統一般指車載多媒體系統,但也不是所有車都有配備. 車載多媒體系統是車內人與互聯網之間一個很好的連接,畢竟車裡操作手機是禁止的.

但現在車內的人機交互做得還不是很好,功能少,UI設計差,缺乏智能性(都是和手機相比,因為目前為止手機算是覆蓋率使用率最高的移動互聯終端了). 很高興的是.很多汽車廠商都在研究手機與車載多媒體系統的連接. 像MIRROTLINK(存在但禁止使用), CARPLAY,CARNET 等都還只是簡單的投射, 但由於系統安全,匹配等原因估計還是不會成為主流.

所以,最主流的做法是各大廠商獨立開發自己的車載多媒體系統,比如 SYNC, AUDI MMI, BMW IDRIVE 等,太多了. 這類系統功能上相似度都很高,也就是大家都能想到的那些基本功能, 能匹配多種智能手機系統, 在此基礎上各家也有特別研究的方向. 比如說 QOROS致力於雲服務,還有的是發展在線服務或者安全,救援服務.

然後是

車聯網服務
這裡主要指脫離手機的車聯網服務, 比如實現遠程對車輛的控制,對車輛狀況的了解. 和實現中央系統對車的追蹤,這主要是針對道路救援.

最後是

一些硬體的電子化
這一點也有知友提到,比如增加感測器,以便更好的掌握汽車的狀況和實現數據的搜集,個人覺得這對汽車的優化是有很大意義的. 就像手機為什麼這麼多人想去做呢,到不是它能有多大利潤. 而是它作為一個數據入口可以帶來很多信息. 如果能實現數據上傳, 雲管理車況那就既方便了車主又讓汽車廠商撿了便宜.

好的吧,我就能想到這麼多了!


謝邀。
這兩年,互聯網思維,顛覆這些詞基本用爛了,跟別人聊天不提互聯網思維,顛覆放佛都沒面子。要論汽車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結合點這個點,我覺得要分別從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壟斷點和痛點分析。他們之間互補的地方也許就是切合點和聯繫點。問題點太廣不好談,文筆不好請勿拍,先回答後完善吧。文章長,可直接只看4.機遇
----------------------------
1.壟斷點及痛點。
1.1 壟斷點:優點,短期其他行業競爭者無法迅速顛覆的傳統競爭力。
1.2 痛點:弱點,即無法令消費者滿足,亦即帶給其他行業玩家機會的機會點。

2.汽車行業
2.1 壟斷點:
系統集成性強,專業性強,分工細:涵蓋工業設計(車身,外觀,內飾),機械設計,電子電氣網路通信,嵌入式設計,微電機驅動,人機交互(儀錶,中控)等等,這些並不是其他行業玩家如互聯網玩家能」顛覆「的。

2.2 痛點:
可定製性不夠強;人機交互不夠智能;設計周期長,車型迭代慢,生產投資大,需形成規模效應,風險高;部分車型加價銷售,價格不透明,售後不透明,零整比高(零件貴)。

3.互聯網行業
3.1 壟斷點:
1)產品迭代快,用戶需求反映到產品上快,升級快;
2)信息化步伐快,互聯網大佬們憑藉深厚一幫勤勞的程序猿,快速接軌美國最新技術潮流,什麼雲技術,大數據(數據挖掘),利用這些技術又能更快速的迭代產品;
4)比汽車行業的人更能玩轉電商行業,符合未來消費方式潮流;
3)擁有更多互聯網入口資源以及媒體資源,與消費者溝通更扁平,快速獲取消費者新的消費潮流,以便通過數據挖掘,分析消費者心理,愛好,快速迭代;
5)行業有良好的激勵員工模式(期權),員工激情高,從人力資源上更好鞭策程序猿幹活;
6)互聯網行業現金流更充足,更有錢。如谷歌,把廣告牢牢把住,無需更多投入,初期形成的系統自動能賺錢,而且形成規模效應

3.2痛點:
對於汽車行業的諸多壟斷點短期無法迅速顛覆。

4.機遇
4.1 設計上的機遇:
1)車型定義及需求分析:互聯網行業為汽車行業建立消費者需求分析的資料庫,然後轉化為汽車設計的語言,提高汽車行業設計準確定,提高效率。
2)開放部分電子電氣的ECU介面或診斷介面給互聯網企業,由他們發揮創意二次開發,例如中控平台,導航,興趣點查詢,車輛信息個性化展示,手機端與車輛鏈接。汽車行業可參考Google最新的開源思想,不對整個系統開源,而是打包做成SDK,提供給合作互聯網企業創作。平台總體把控,又可借更多人的創意,開發更具個性及人機交互更好的汽車。

4.2 營銷上機遇:
搭建電商銷售平台,這需要做好個性化預訂便捷式消費兩方面。
1)個性化預訂:為客戶提供精準的個性化選裝設置,客戶可一站式落單,訂單通過平台直接與汽車廠家的生產系統聯網,形成生產訂單,排產生產。(需注意在物流體系中做好優化,確保客戶個性化訂單迅速」包郵「到手)
2)便捷式消費:整合好銀行貸款,保險,辦證(各種亂七八糟證),做到消費者一站式消費。
那這裡就涉及到對目前4S店模式的小顛覆了,4s店我認為以後會更多變化為產品展示的場所,提供產品展示,試乘試駕以及預約維修保養的服務。

機遇遠不止這麼多
最後對所有汽車行業的同仁說一句,如果我們害怕別人革自己命,那就自我顛覆吧。
汽車行業做好資源整合者,核心大平台的角色,加強對供應商的把控能力。迎接互聯網行業同仁的合作與挑戰已是無可避免的了。


我是做汽車研發的,基於自己的角度談一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互聯網思維的一大特色是重視用戶體驗,為做到這一點,汽車廠家可以做到如下事情:

1.產品高度可私人定製
背景:當前的模式是廠家公布少數幾款配置,用戶從中選擇,這樣有利於廠家安排生產,但是會降低用戶的滿意度。用戶最希望的是自己喜歡的配置能全部裝配一起,不喜歡或者不需要的就不用裝配,這樣對顧客來講是最具有性價比的。這裡的產品可定製包括車身的顏色/結構,內外飾顏色,各種電子功能等。雖然現在很多4S店可以做到售後安裝,但是第一質量不能保證,第二隻能更改不涉及到車身/底盤/動力系統的小更改,相比之下,廠家的定製則可以涉及到幾乎全部的配置選裝。
現狀:產品高度可私人定製已經在其他行業(PC/手機行業等)已經有廠家率先實施了,汽車行業未來也肯定是趨勢。
挑戰與機遇:這對與廠家的製造和設計都是一個挑戰,設計上要考慮更多的不同配置搭配的可行性,製造上要保證足夠的柔性,因為要做到「按需生產」,物流也需要相應的匹配到位。如果廠家能做到這一點,一是能夠增加產品吸引力和增加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也能避免減輕庫存壓力。


2.產品快速迭代
背景:某一款車上市總會有一些固定的槽點(如油耗,外觀,內外飾等),而這些槽點會一直存在,直到該車型更新換代。這些槽點直接影響到用戶的使用體驗,口碑,產品發布後大量次忠誠客戶的購買慾望等。要知道大部分用戶買車是要諮詢身邊朋友親戚的,所有口碑尤其重要。產品發布後,第一批死忠先買,使用一段時間後,口碑會迅速在傳播開來,這會大批量影響後面的客戶的跟進(在電影行業里,貌似叫首周票房比?)
現狀:快速迭代比較出名的是MIUI的每周更新,這在軟體領域實施起來是相對容易的,當涉及到硬體時,就不那麼容易了。其實在汽車領域快速迭代也是可實現的,出了軟體之外,其他大多隻涉及到性能,而且也只是在少數涉及到安全的領域的性能(如潛在召回因素等)。
挑戰與機遇:毫無疑問,如果快速迭代實施起來成本是非常大的。抱怨的比較多的問題是操作舒適性問題/人機問題。人機問題其實歸根到底就是空間布置問題,其實人機是一開始設計上就重點考慮的,各個主機廠也有專門的人機工程師(HVI工程師)。但是由於空間是非常有限的,最終發布的產品其實是各方面妥協的產物(性能,外觀等),在此背景下,如果要更改,工程未必有好的解決方案,其次,更改的範圍會很大,會引起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應。再者研發上游頻繁的更改會對生產製造產生巨大的衝擊,所以廠家要權衡這裡面的得與失。誰能夠在最小的代價下解決最多的問題誰無疑會在競爭中領先競爭對手一步。


3.產品開發階段用戶參與
背景:廠家在開發新產品時都是高度保密的,尤其是車輛的外觀設計以及內外飾設計以及具體配置表都是一直到產品發布前都是高度保密的,在這之前只是偶爾放出一點諜照來保持關注度,有點「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也有點「就這樣,愛買不買」的感覺。有時候雖然會給客戶「驚艷」的感覺,但有時候也給人感覺是「誠意不足」,被罵為黑心廠商。誠然該新產品上市前都是做過充分的調研的(搜集客戶呼聲,即VOC),但是由於各方面條件限制,調研的範圍還是深度都是極為有限的,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所以,與其遮遮掩掩,倒不如讓在開發過程中就全部公開,讓大家盡情提建議,這樣就能最大限度避免產品的風險了。
現狀:其實當前概念車的發布其實就是起了類似的作用。在概念車投向市場後,觀察市場的反應,然後在量產車上實現可量產的被市場認可的元素。
挑戰與機遇:其實在這方面最大的擔心是擔心被競爭對手抄襲(包括外觀與配置),就像打麻將被截和的感覺。尤其是當前某些國內自主品牌的就是靠這個起家的。對此,要保證外觀的先發優勢,惟有靠申請專利來實現,保證配置上有足夠競爭力,就要盡量壓縮開發周期來保證不被競爭對手比自己先把產品投放市場。


4.更加智能化/車聯網
背景:智能化指的是運用感測器,無線通訊和控制技術讓車是更智能/更安全。車輛網相對來說是目前還處於比較概念的階段,但是由於4G網路的成熟以及互聯網的推動作用,市場前景無疑是巨大的。以及之所以將智能化和車聯網放在一起,是考慮到其實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目前客戶關注比較多的是整車的售價,主機廠也關注著整車的利潤。互聯網時代,大家講究的是服務,講究的是生態環境,可參見Iphone的 app store。開發一系列的軟體,營造車聯網。
現狀:目前各個廠家都已經提供導航服務(如通用安吉星On-star,奧迪connect),自動泊車,定速巡航等已經開始慢慢從中高端車型向低端車型擴展。
挑戰與機遇:想像一下,如果把車想像為一個智能手機,你能在你的車裡做任意你想做的事情。具體實例就不講了,放段視頻吧

WirelessCar China - Telematics Made Easy!
WirelessCar China


安全形度:
1、整合的車輛狀況監測,胎壓,零部件狀況,損耗等,汽車製作廠商提供數據(難)和互聯網實時監控數據資料對比。
2、事故車輛定位、自動報警、求救系統。

社交角度:
1、車主社交,分享行車經驗,技術分享,里程排行,自駕簽到,使用心得,路況時報。(別說微信就辦了)

娛樂角度:
1、開車時千萬別分心,車上娛樂千萬別干擾正常駕駛,流媒體廣播,電視服務,相比傳統廣播,內容更豐富,集成錄播等功能。
2、多屏車內分享互通(提到的本車熱點)
3、車輛熱點WiFi,你想想自駕出遊,多人分享同一個人點我覺得很好,當然還是得看通信運營商了。


很難想像,當車還在車庫時,我們只需手握一個遠程遙控,就可以將車自動行駛到面前。 在科幻電影裡面,此類場景大家想必並不陌生。這些的智能汽車在那些狂炫酷拽的科幻電影里,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每每大家新奇之餘,也會艷羨不已,究竟什麼時候這種電影中的場景會進入到我們的實際生活呢?

事實證明,這一天也許真的不遠了,畢竟機械化的極致是智能化,而車同樣也如此。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汽車想要變得智能化,就是將互聯網與汽車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而車聯網便是汽車要實現智能化這一過程的必經之路。

從整體車聯網行業來說,目前可以分為三種研究方向,一種是百度和谷歌目前正研究的自動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一旦這種無人駕駛汽車可以真正實現通用化,無疑將為車聯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打下基礎。不過由於這類研究對科研時間和資金的要求過大,因此短期內普通人是無法接觸到這項技術帶來的便利。

第二種研究方向是智能車載人機交互系統,這類車聯網產品目前以蘋果和安卓等智能交互系統為代表,通過車載電腦實現對車輛駕駛模式、音響控制、導航出行等功能的全方位控制,簡化車主操控繁瑣度,致力於讓車輛更智能化。目前這類車聯網產品在民用市場中的應用已初具眉目,部分廠商如沃爾沃已經宣布了其搭載智能人機交互系統車型的上市計劃。不過這類產品如今受制於成本,只能出現在50萬以上豪華品牌車型中,這使得很大一部分普通消費者還是很難在短期內感受到這類人機交互系統產品的魅力。

第三種研究方向是以車載OBD介面為基礎,通過OBD設備連接到智能手機中的APP應用中,可以使車主實現對車輛油耗、導航、違章提醒、車輛健康狀況、車輛性能等功能的實時監控。這些以前只能去4S店或網上了解的功能如今可以在一個普通智能手機中得以呈現。目前這類產品由於消費者只需購買一個簡單的OBD設備並下載相關APP即可實現,並可涵蓋目前市場上幾乎所有車型。因此這類OBD產品無疑是目前最適合消費者的車聯網產品。

以目前市場上出現時間較早,功能最為齊全的「汽車管家」為例。便是基於現有的智能手機基礎上開發而來,各類手機應用軟體,汽車管家便是眾多車聯網產品其中的一款。

作為車聯網應用中的一款實用性高的手機app軟體,汽車管家的方便毋庸置疑。通過汽車的OBD介面用WIFI或者藍牙來與其連接,便可通過OBD來讀取車輛的後台數據。同時通過汽車管家所記載的車輛實測油耗、行車數據則可以讓車主合理的優化自己的駕駛習慣。不僅如此,通過與汽車管家的連接,車主不僅能了解到關於車輛最及時的新聞資訊和全面的行車數據,還能查看到自己的行車記錄、及時收到車輛碰撞報警通知、定期車輛體檢提醒和進行百公里專業測試等多種功能。

汽車管家自上線以來就得到了眾多業內人士的好評,被譽為業界的良心之作,多家媒體也爭相使用汽車管家APP舉辦了一系列活動與節目。如在南方網舉辦的「華南四城節油挑戰賽」中,汽車管家正是該活動的唯一指定油耗測試軟體。在整個節油賽過程中,汽車管家真正使此次節目做到了公平與真實,所測得每一輛車的油耗都真實準確。

各種數據信息
而廣東電視台的「生活調查團」節目同樣使用汽車王牌來解密了在各種胎壓下車輛的油耗有何不同等等一系列疑問,汽車王牌也真實的記錄了在不同胎壓、不同時速等等各種情況下車輛的真實油耗。隨著車聯網的發展,像汽車管家這類OBD產品功能也是在不斷的完善中。相信在這些產品不斷的努力完善下,我們的車聯網才能真正的將人、車、路之間實現互聯互通。
原文地址:科技連通未來 車聯網行業發展分析
http://www.hoozhi.com/yejiefenxi/2014/0815/735.html


1.總說汽車上的互聯網是藍海,那是對於車廠來說是,汽車企業不會讓別人分一杯羹的。
2.車廠掌握絕對主導,互聯網應用等種種對車廠來說不是問題,想不想做而已。現在不做,是因為牛肉乾要撕著給你吃。OBD應用就是例子。
3.駕駛和安全是汽車的重中之重。其他加油啊,洗車啊之類,我覺得就不屬於汽車行業了,服務業的延伸。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做汽車?


互聯網產品定位方法——直達內心:得屌絲者得天下

互聯網最主要的商業模式是「免費」,利用免費積攢大量的用戶,然後通過用戶的龐大關注量和信息量變現,例如推送廣告。樂視震動電視行業就是靠著「50寸液晶電視=2499元硬體+499元服務費」。它通過接近成本價的方式快速聚集大量屌絲用戶,然後通過持續提供內容和服務來賺取服務費、廣告費,獲得盈利。

有人想過在汽車裡做廣告嗎?一定有,但是無從下手,充其量在手機汽車APP里放點廣告。但那樣路徑長,門檻高,轉化率低。問題的根本在於汽車是信息孤島,使用量最大的低端車的電子系統通常都相當簡陋。廠商通常將高級的電子信息系統配置在高端車內,以拉開和低端車的差距。然而這樣的結果是,你需要投入大量人工來服務少量車主,而少量車主產生的數據稀疏得無法利用,無法分析路況。如果我們換個思路,我們將能夠聯網的電子設備裝配在所有的中低端車內,然後通過後台伺服器自動為車主服務,這樣就省了人工服務的成本。同時,你獲得數據,可以提供增值服務,比如按月訂購路況數據,比如定向推送保養廣告。這樣實際上使廠商和用戶拉近了,同時延伸了廠商獲得盈利的途徑。裝配電子設備所需的不多成本,可以很輕鬆的從汽車售價和後期服務費中獲得。所以我們的定位是——十萬元互聯網汽車,價位較低,能夠與互聯網輕鬆連接。

互聯網協作設計——基於社區的汽車設計

一款互聯網產品怎麼設計?首先就是找到用戶,比如QQ輸入法,始終有一個核心的用戶群,他們是忠實的粉絲,會第一時間使用新版本,騰訊會把尚未公布的試用版第一時間推送給這些用戶,由他們來決定產品功能的好壞。這如何應用在設計汽車上呢?也是同樣的道理,在汽車設計之初,就要找到100個核心目標用戶,把汽車最開始的設計原型,到模型再到試製的每次變化和改進,都讓這100個用戶先行體驗,這種體驗可以完全在互聯網上完成——虛擬體驗,根據他們的反饋不斷調整,完全的站在用戶的角度,和用戶一起來設計,而不是以設計師為中心閉門造車。當然這裡並不是不需要設計師,設計師是主心骨,是設計的提出者,用戶的幫你驗證,幫你完善的人,這樣可以避免很多設計師考慮不周的細節。

如果這款車滿足了這100個人的需求,那這100個人就是社會化口碑傳播的種子,會影響到更多人,而也可以依靠他們來做更深度的營銷。

互聯網粉絲營銷

很多企業將互聯網當作和電視、紙媒等類似的一個新廣告渠道,開微博,開微信,將廣告或者促銷信息從這裡發布出去。這是互聯網營銷的最佳模式嗎?Web1.0的時候是,但是現在絕對不是。小米沒有花費一分錢廣告費,微信沒有做過一個傳統單向傳播廣告。反而,他們還獲得比傳統廣告方式更好的用戶忠誠度,因為用戶已經成為他們的粉絲,用戶喜歡他們,願意和朋友分享他們的使用感受。這就是互聯網的粉絲營銷,從內心征服用戶。如何做到呢?我們認為至少有三種辦法。

第一,
讓用戶喜歡你。如何喜歡?把冰冷的產品變成有靈魂的人,並且和用戶產生共鳴。例如凡客的廣告「我要怒放的生命「。

第二,讓用戶稀罕你。「這個汽車不是唾手可得的,它非常珍惜,很難得到,我必須要努力才能獲得,如果我得到,我一定很珍惜,會很開心!」採用激活碼的銷售模式,這一點在互聯網大部分產品都會採用,例如近期非常火的「爐石傳說」。

第三,讓用戶聚在你的周圍。繼續深度運營用戶社區,同時在微博增大曝光量,和用戶做朋友。例如小米的粉絲節,後援會,小米之家,讓人溫暖的社群。

打造互聯網車載開放平台

汽車後市場被所有的人看作是金礦,因為買了車,消費才剛剛開始。然而無數的人的掘金都止步於如何人車綁定,如何獲取車輛動態數據,如何統一不同車型的數據等問題。本質上源於,車載電子系統落後,不同廠家數據不通,汽車信息孤島三個原因。

作為「十萬元互聯網汽車」,我們可以用互聯網的方式來設計人車互動系統,廉價的觸屏,可定製的安卓系統,都讓我們實現汽車上網變得非常容易,但這遠遠不夠。汽車是一部移動互聯網設備,帶著四個輪子的手機,它必須基於互聯網提供開放的平台,集結無數後市場創業者,讓車內應用變得異常豐富,而不是廠家提供。廠家要做的是把這個互聯網車載開發平台做的足夠開放,足夠可擴展,足夠安全。廠家可以提供統一的開發API介面,提供便捷的應用市場,嚴格的應用審核機制,保證應用的質量和數量。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第三方廠商開發各式各樣的APP了,比如基於車輛基本數據的保養檢測APP,基於社交的車隊協同APP,基於車輛行進狀態的實時路況導航。例如,當你一上車,汽車就會主動通過語音與你對話, 「馬上為您找到最為暢通的道路。」直接播放網路電台。汽車新聞播報。幼兒互動學習。您可以在應用商店裡找到各種各樣的有趣應用。

結語:可以想見,你的十萬元互聯網汽車,將成為一輛同時行使在現實高速路上和信息高速路上的汽車,將是你雙腿和大腦的同時延伸,讓你不再是信息孤島,而與所有車友同行,相互交換信息,分享數據帶來極大便利。


我覺得上面一些高票回答中的「深度私人訂製」,「開放ECU和介面」是不切實際的

汽車掙錢就在規模,一般研發和生產線的成本占整車價格的60%以上,一款車沒有足夠的銷量是無法賺錢的(超豪華車除外)。訂製必然大大加高成本,市場不需要那麼多的私人訂製。
開放中控、開源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汽車在路上跑,裡面坐人,任何設計都必須符合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ECU關係到動力、制動這些最基本的安全性能,在智能化都尚存爭議的今天(觀點之一就是電子控制的可靠性),如何敢開源。

不過在設計及製造加工的過程以外,是大有可為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市場調研,車聯網等前、後處理。
至於出一個小米一樣的公司做汽車,我想說的是這樣的企業不少,死了一大批,活下來的最著名的有比亞迪,你看他們改變了什麼嗎?汽車價格也沒見怎麼樣,因為本身汽車製造行業利潤並不高,是汽車製造行業。這種觀點是外行觀點。汽車製造業追求規模,技術講究積澱,一口吃不成胖子,要是真的這麼容易做,錢這麼好賺,資金流入早就跟前兩年房地產一樣火爆了


談談我們實驗室里研究的東西吧。每個行駛的車輛,作為一個移動的節點,各個節點自組織成網路,相互交換信息。該系統不需要伺服器,採用多跳方式進行路由,支持節點自動加入或離開。


連接最為緊密的應該是即時通訊


一直期待一個類似小米的公司出來做汽車,把國內的汽車行業不透明的價格給壓下來


汽車後市場O2O
這個不用多說了,已經形成氛圍了。
汽車租賃平台
這個也不用解釋,神州租車都IPO了
汽車垂直電商
這個已經有企業在嘗試了,微信平台都賣A8了。


------------------------------------------------------------------以上均為引子

下面才是我重點要說的

線下開展「以租代購」的金融業務,此流程搬到互聯網上來實現。
能滿足很大一部分的需求。
汽車產品和別的大眾產品都是一樣的道理,再好的賓利、捷豹、阿斯頓馬丁,全部放置在4S店裡能產生什麼經濟價值?只有把產品放到用戶手裡才能產生價值,放在庫房的沒有一點價值。


電商。
最近一直在想這件事情呢。
據說,汽配的電商在青島那邊做的不錯了。
比如說,你要換剎車片吧,但是你不知道用什麼的好,上網諮詢、在線預約、付款,結合你的位置給你一個最近的維修點,開車過去,10min換好,開車走人。
據說雷軍在南方也投資了一個汽配快修。


怎麼感覺這是一個論文問題呢?要碼字出來可以碼很多啊!
我現在在做汽車電商,契合點你能想到的都能做,從汽車下線到報廢回收都可以。
以上


我能想到就是互聯網控制或者輔助汽車,讓我們生活更方便


ppo


完整報告:【行業報告】中國智能汽車行業發展報告2016(簡版)

官方鏈接:2015-2020年中國智慧汽車行業市場前景調查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

了解更多行業報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商產業研究院。


從大的方向上看,汽車的未來無非是更安全,更智能。這兩條的最終彼岸就是自動駕駛。
在自動駕駛時代到來之前,和互聯網結合的點其實還蠻多的。
但是切忌將互聯網甚至是移動互聯網生搬硬套到汽車領域。如果只是把汽車看成一個大一點的手機,那很有可能會吃大虧。
1.汽車後市場:
汽車的後市場有多龐大就不再贅述了,後市場創業的企業也多如牛毛。包括配件的O2O,二手車交易以及未來的保險業務等等。
2.V2X:
車車互聯,避免碰撞事故的發生。未來也許會強制標配。
3.全時在線:
在車內提供穩定的上網體驗。不是簡單弄個4G路由器就可以的,車輛的速度,環境等等都會影響信號的穩定性。

暫時想到這些,後續慢慢補充。


技術上的合作,其他答案都說了,就是車聯網。在經營思維,理念,宣傳上,個人覺得是傳統車企最需要向互聯網公司學習的。比方說互聯網化很高的實體產業手機行業,不放過互聯網的任何宣傳機會,始終保持很高的話題熱度。而車企將宣傳經常投放於傳統媒介如雜誌,報紙,電視廣告。投資很大卻收益甚小。 在新產品宣傳上,手機企業會大肆宣傳自己的新賣點,無論實用否。使消費者厭煩自己的老產品,追隨新產品。汽車企業在每一代升級上宣傳很保守,升級很多卻很少解釋,無法激起消費者購買慾望。甚至被一些無知測評網站說成簡配甚至倒退。
再有互聯網應該作為汽車企業宣傳自己汽車文化的平台。也就是所謂的清懷。由於汽車技術涉及工業各各方面,加之中國缺少汽車文化,所以懂車的人很少。同時網上測評機構和車黑的導向性渲染,使得自身產品蒙受很多的誤解。典型如熱炒的速騰簡配,後懸架打補丁等問題,本身問題並不是很嚴重,正因為大眾前期宣傳不足解釋不夠,問題隨網路發酵一發不可收拾。手機行業也經常出現質量問題,如蘋果天線門,蘋果也給出類似打補丁的解決方案,因為企業前期文化宣傳得力,出問題後及時道歉解釋技術原因,所以沒有影響其銷量,


就目前來說其實所謂的顛覆都是在炒概念,可實際操作的點其實沒什麼顛覆性,非關鍵件的個人訂製意義不大,從法規和安全的角度看,嚴苛的要求和複雜的產品審核註定了汽車這個產品的滯後性,關鍵件的技術壟斷讓人無可奈何,汽車生產需要更加明確的模塊化,才能將更加個性化的訂製,更加快速的市場反應速度,可靠的產品以及可接受的成本這四點結合起來,就目前來說 ,整體技術上還達不到要求。


推薦閱讀:

提車了,下一步需要做什麼?
ECU控制策略開發有哪些值得學習的著作?
各國警方是如何選定警用車輛的?
如何評價《日本車向我們隱瞞了什麼?》這篇文章?
人們為什麼要買車位?

TAG:互聯網 | 創新 | 汽車 | 行業分析 | 車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