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人生觀是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價值觀是你對善惡好壞的判斷,世界觀是世界是什麼樣的,這是我對三觀的理解,但看了一些專業的解釋,反而糊塗了,尤其是人生觀和價值觀,我的理解對么?


1、寫在前面

我們經常說三觀盡毀,節操碎一地。

那三觀究竟是什麼,感覺特弱智的問題,可說不定真有人答不上來。即使答的上來,又有多少人深入思考過呢,估計鳳毛麟角。

三觀即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俗的講,人生觀是人這輩子應該怎麼活,價值觀是人這輩子什麼才是最珍貴的,世界觀是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

套用我們政治課的答案來講,這三者雖相互獨立,卻又相輔相成,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今天就是高考的第一天,網路上就有這麼一個段子。想想高考前的我們簡直無所不能,求得了函數與數列,古文詩歌滾瓜爛熟,通曉古今中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掌握化學元素,了解生命起源,各種物理定律手到擒來。

我一直覺得中國的教育,雖然給我們灌輸了那麼多的知識,卻從未給我們豎立一個正確的三觀,這樣說或許不對,因為什麼才是正確的呢?應該說中國的教育,從未引導我們去真正的思考三觀問題。

2、三觀的養成

每個人活到現在,自然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雖然三觀或許模糊不清,但大致輪廓早已塵埃落定,這個形成過程是潛移默化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雖然三者模糊不清,但我個人覺得,人生觀,應該是父母啟蒙的;世界觀,應該是學校教育的;而價值觀,是自己摸索的。但當然,三者也是互相穿插,互相啟迪的。最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自己。

饒越有句話講的非有意思:道理這個東西就像一個妓女,當天晚上她給了你安慰,可第二天起床的時候,你連她胸圍的尺寸都忘得一乾二淨。

我對這句話有兩層理解,一是什麼大道理都是狗屁,它只是讓你暫時的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或者其他方面獲得快感,最終你還是該笑笑該哭哭,跟隨自己的心意,慫。

還有一層理解是,什麼道理,什麼至理名言都是沒有用的,只有你自己真正的體驗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悲傷,自己去摸爬滾打,自己去痛定思痛,才能成為你自己的三觀,融化進你的血液。

都說朋友圈有幾種人,一是曬吃的,二是賣東西,三是傳自拍照,四是發心靈雞湯。

很多人很反感心靈雞湯,這就像饒越說的話一樣,因為他們深知這只是個妓女,而且還長得丑。

但我倒是喝了不少的心靈雞湯,當然這些雞湯不是一些簡單的文字,它是一本書、一部電影、或是一段對話。但在喝湯之前,肯定是經過了很多的思考,只是沒有用精闢的語言去提煉出來,而這段話,恰好像打通任督二脈的一枚神丹一樣讓你醍醐灌頂。

人生中,肯定會有人很多人跟你說這樣的話。比如:這樣做沒有意義的,或者你太幼稚了,這樣又能改變什麼呢。

有兩段話對我幫助很大,跟大家分享一下。

① 我們堅持一件事情,並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哈維爾(哲學家,話劇家,捷克總統)
②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熔爐》(韓國電影排行榜第一的電影)

3、人生觀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絕B是哲學的經典問題,也是人生觀的重要思考。

我這麼開朗的人,從小到大,也有無數次想死的衝動。

小時候遇到艱難痛苦時,我經常想人為什麼如此痛苦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人活著的目的是什麼。

母親經常教育我的話有兩點,1是你還小,你這麼點事情算個球,漫漫人生,會遇到各種大風大浪,這麼點小事挺不過來算什麼。2是人生來不是為了享樂的,忍受痛苦委屈是必然的過程,這是人生的一部分。

這應該就是我人生觀最早的啟蒙。

書面的講,人生觀主要是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

而我覺得,人生觀只有一個,就是態度。

我有一個朋友叫王小歡,他的一句話很有意思,不真誠,就滾蛋,這句話和他的2B青年形象也很符合。這,就是他的態度。

周國平在《人生哲思錄》說: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

我的人生觀就很簡單,熱愛生活。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我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行動。有時候想,如果我少胳膊斷腿的,我還能這麼熱愛嗎。

真正的熱愛,不是在順風順水的時候,而是在你遇到艱難險阻甚至於迫害的時候,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就像電影《美麗人生》,講述了義大利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納粹集中營,父親不忍年僅五歲的兒子飽受驚恐,利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必須接受集中營中種種規矩以換得分數贏取最後大獎。身處那樣的恐怖環境之中,這位偉大的父親還能保持如此的樂觀,不得不讓人折服。

當然人難免都有陷入困境,想不開的時候,這裡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自我安慰療法。

一是我在學生時代的療法,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我經常去想像宇宙的浩瀚,歷史的悠遠,戰爭的殘酷,讓自己的思維跳到一個無限大的舞台,自己的痛苦就變得非常渺小。

毛姆《尋歡作樂》里有一段話很好的提煉,人本來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行星上的短暫居民,因此對於永恆的心靈而言,一個人一生的痛苦和奮鬥只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二是我現在的方法,我想像自己是在一個RPG遊戲中,所有的挫敗委屈傷心,都是設定好給我的關卡,我需要面對的boss,我怎麼能被他們打敗呢,這只是一場遊戲而已。而且不僅如此,酸甜苦辣,這本來就是人生的味道,我更應該好好的去品嘗,去享受這一份酸爽,這辛辣。(傷心的時候抽根煙倍爽~)

4、價值觀

講到價值觀,我就覺得非常有趣了,因為我有很多想法。

價值觀,就是你認為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是最珍貴的東西。說小了是一個蘋果的價值,說大了是人一生的價值。

現在除了個人,很多企業也在做企業文化,企業價值觀。這個其實有點和人生觀有點重疊的部分了。比如寶潔公司的價值觀是,直指內心,關注人的需求,財源自會滾滾而來。

價值觀也可以說是什麼是好的,什麼是要堅持的。

在美國,左右黨派觀點之爭人所共知。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真正弄清楚到底什麼是左右之爭,以及左右各自的本質及內核。左派也就是民主黨,現任總統奧巴馬也是民主黨,然而右派呢,就是指共和黨。

舉個之前很有名的例子,奧巴馬的醫療改革,後來導致美國政府停擺的事件,就能很好的說明兩黨的核心價值觀。

奧巴馬的醫保法案,也就是全民醫保,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主要受益人是目前仍遊離於醫保體系之外的5000萬低收入群體。但是,有受益者就有既得利益受損者。該法案令中產階級和高收入階層成為埋單者,他們目前享有的醫保水平會因此下降,支付的保費卻大幅上漲,不少人抱怨難以承受。這樣一來,中產階級和高收入階層與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間凸顯了前所未有的隔閡。

我說的偏激一點,為了便於理解。左派認為人人平等,每個人都能享受權益,特別是照顧弱勢群體,這才是公平。右派認為每個人要靠自己奮鬥,財富是自己積累的,堅持個人自由,這才是公平。這兩種意識形態,也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主流價值觀。

這個大的就不多說了,還是回歸到個體上來。

有些人經常把價值和價格搞混了,特別是商品,不都是明碼標價么。

而價值和價格,也是兩個非常有趣的辯證關係。我覺得闡述這個東西,必須要用到經濟學裡的「效用」。

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舉個例子,你口渴的時候喝,喝第一杯水,效用是10,第二杯是5,第三杯是1,第四杯可能就是負數了。而一杯水的價格是整個市場供求關係所確定下來的,這個需求,是廣大人民的平均效用。但對個體來說,效用的偏差其實相差很大。

就像一場話劇,有的人覺得很有價值,帶給了他一場精神的盛宴,而有的人索然寡味,看的昏昏欲睡,一文不值。但是票價都是一樣的,價格是一樣的。

正是因為每個人心裡對待事物的評判標準不同,對效用的體驗不同,所以追求不同。

有的人一生的追求是金錢,有的是事業,有的是功名,有的是愛情。

為什麼說價值觀很重要呢,因為很多人活的壓抑,活的不快樂阿。不快樂又是為什麼,是因為效用不夠。而效用這個東西剛才說了,完全是根據主觀感受來的。

同樣一個東西,怎麼樣轉變我們的看法,讓效用變得更高,這就是討論價值觀意義的所在。

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必須要給自己內心建立一個價值的坐標軸。而這個坐標軸,我覺得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

一是外在影響。

講個老王發獎金的故事,老王拿了2萬獎金,同事拿了1萬,老王回家很開心,給妻兒買了禮物。老王拿了2萬獎金,同事拿了3萬,老王回家後很不爽,對妻兒發無名火。

所以你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對的東西,你不能被外界影響。

二是內心慾望。

比如一開始你覺得有輛小車開開就會很幸福,再後來你覺得自己有個80方的小房子就會很幸福,再後來你覺得太擠了,得要個120方以上的才幸福。幸福,永遠趕不上人類的慾望。

最近我很愛講的一個句子時,人類的痛苦是上帝給了他與他能力不相匹配的慾望。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自己過得很幸福,而那些我覺得不快樂的日子,我後來發現其實都是我自己跟自己內心的慾望做鬥爭,我自己想要的太多。

講到這裡,我覺得價值觀,其實就是自己修心的一個過程,正確的看待金錢、名利、得失。

我有時候會問自己,如果給我1個億,甚至再多的錢,讓我少胳膊斷腿,我願意嗎,答案是不願意,所以健康是無價的。如果給我1000萬,讓我忘記我所有看過的書,形成的思想體系,我願意嗎,答案是不願意,如果是5000千萬或許我會考慮一下。有時候看了一本好書,我就問自己,如果給我1萬元,讓我這輩子都不能看這本書,我願意嗎,答案是不願意。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富有yeah!

5、世界觀

最後講講世界觀,其實這應該是最直接的,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相反比起前面兩個思考相對少一點,我們更多的是去接觸和了解。

最近一直在看《曉說》和《羅輯思維》,我真是強力推薦,頂禮膜拜,說《曉說》是行萬里路,《羅輯思維》是讀萬卷書,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世界觀應該是,縱觀今古,橫跨中西,在看這兩個節目之前,我真覺得自己是一個井底之蛙,現在當然還說一個井底之蛙,只是通過他們的眼睛和嘴巴,稍微多了解了一下這個世界。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跟我當初去吉他社是一個感覺,原來吉他還可以這麼玩,原來這個是世界是這樣的。

剛開始我想責怪一下中國的教育體制,後來覺得不對,其實我們已經信息非常開放了,是我自己太懶,沒有多去閱讀,多去行走。

舉個例子,比如說最近越南的反華情緒非常嚴重,那我們有沒有去了解為什麼。我們都很討厭日本人,國內的反日情緒很嚴重,但是有沒有反思過其他國家為什麼討厭我們?

如果這個可以鋪開講,其實也可以洋洋洒洒寫上幾萬字,講幾個近代的關鍵字,蘇聯、毛澤東、美國、冷戰、對越反擊戰、華商、貿易、南海主權、石油等等。

我曾經跟朋友聊過一些世界大事,她說這些事情關我什麼事,她不想知道也不想了解,當時我也沒辦法反駁。想想也確實如此,我們活著,關心自己的生活和周圍就好了,那些事情讓其他人關心好了。

現在我突然想到一段話可以送給她。我們去了解世界,去了解其他國家的民主制度,去了解各大文明的繁榮與興衰,去了解戰爭革命的起因與經過,去了解那些美好的文學與音樂。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去認識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我們這個個體,在世界地理上處在什麼位置,在歷史的長河上是處在什麼位置,在文明的演變中處在什麼位置。

我們在了解這個世界,也是在重新認識自己。


人生觀,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生觀是你對自己這一生總體的期待,你覺得作為一個人,就應該這樣這樣這樣。比如你是想成為有錢人,過別人羨慕的富裕生活;還是想成為高官,用權力來服務人民(也可能是為了賺錢);還是想成為一個旅行者,去體驗世界的精彩;還是想成為一個老師,教書育人;還是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有智慧的人,不讓自己活得糊塗;還是就想做一個普通人,有車有房,安穩的過日子......
價值觀,對你來說什麼更重要?
人在做決定的時候,都會依靠內心的一套價值體系,選擇一個相對而言更值得的去做。在你的這個價值體系裡面,借錢的時候金錢更重要還是朋友更重要,找女朋友的時候外表更重要還是品行更重要,跳槽時薪水更重要還是平台發展更重要,周末享受生活更重要還是為事業學習更重要......
世界觀,世界是什麼樣的?
整體來說,世界觀是龐雜的、模糊的。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世界是客觀的,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習慣於帶著成見去看待現實世界,並把偏見強加於自己的現實觀。我們學會了依靠觀念來理解現實(而不是通過觀察),去假定現狀與我們觀念中預想的相似,這比自己親眼觀察現狀要來得方便。舉個例子,我個人認為世界是由需求驅動的,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滿足別人什麼需求。
最後強調一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不斷變化的,根據你的知識結構、主觀意識的改變而改變,這也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過程,永遠沒有極致。


還是我來灌點雞湯給眾位客官吧,在我看來,人生就像個RPG遊戲。理由如下:

第一,你不需要同其他玩家比,都他媽是單機遊戲了,其他玩家打到什麼進度,與你有半毛錢關係?大學時同寢室的一起玩仙劍,一哥們早早通關然後在一邊眼饞看著我不緊不慢地爽。比較之心是最應該戒除的。可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比較群體,身邊的同學,朋友,親戚,以及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神一般的存在)。我們對於自己的定位是通過和這個比較群體確定的。遠在天邊的某個野屌中了幾億樂透,我們也許只是不痛不癢地「啊」一聲,身邊的人如果升學升職結婚買房,估計很多人心裡都會起些波瀾吧。就像《此間的少年》里,喬峰知道康敏要嫁給馬大元,說的那句沒頭沒腦的話:「他以前也就會搶幾個籃板。」 最蛋疼的體驗莫過於比身邊的比較群體過得差吧,即使你現在過得已經非常好了。


其實這就跟RPG一樣,周圍人都是一群路人甲NPC,跟他們比有個蛋用啊。何況別人的苦你又不知道,你看到的只是光鮮亮麗的一面。現在的社交網站,大家發布的信息大多是精心挑選經過美化的,所以我們每天看到別人的生活狀態都是些夾雜著絢爛泡沫的東西。高帥富們香車寶馬的背後很可能是夜夜買醉後的空虛寂寞冷。這就跟去看高玩的操作視頻一樣,看到的除了風生水起就是狂拽炫酷吊炸天,因為被虐的低玩是不會發視頻求群嘲的,高玩被怪操翻在地痛苦呻吟的時候也沒想著錄下來。

以他人為標尺衡量自己的生活,除了愚蠢也只剩愚蠢了吧。他人不是標尺,成功也不是,甚至幸福也不是。 《人性的枷鎖》的寫道:「菲利普認為他拋棄了追求幸福的慾念,便是拋棄了最後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用幸福這根標尺來衡量,那他的生活就顯得很可怕,……,幸福跟痛苦一樣微不足道,它們的降臨,跟生活中出現的其他細節一樣,不過是使人生格局更趨紛繁複雜罷了。」個人的成功失敗在廣袤的星辰大海面前微不足道,多少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在歷史裡也就是註腳里的幾個小字而已。人生最重要的是格局,是玩RPG的遊戲體驗,與這相比,賺了多少錢跟誰在一起顯得並不是那麼重要了。《銀河英雄傳說》里楊威利和萊因哈特都英年早逝了,但誰又敢否認他們的人生波瀾壯闊呢?又有幾個人不為那句「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動容?


第二,使遊戲抑或人生不斷繼續下去的方法只有一個,刷怪刷經驗刷boss,刷刷刷。我玩RPG的時候也會去看攻略去看高玩的神操作,但看停留在看的階段,如果沒有自己的嘗試,那也只剩幾句「哎喲我操」的驚嘆,和三分鐘的雞血沸騰。人生不也是這副德行嗎?從小就耳濡目染一些傳奇的故事(李白和老奶奶的鐵杵,華盛頓和他老爹的櫻桃樹,朱德還是林彪的扁擔什麼的),或者從網上看過的那些雞湯雞血(包括我正在炮製的這篇)。 道理人人都懂,故事誰都會說,不去做不去嘗試,不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生怕出了營地就被怪獸逼著撿肥皂,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吧。只有經歷(對應經驗值)才能把道理故事雞湯攻略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還是那句話,改變我們一生的道理,從來都不是別人教會的。真正的醍醐灌頂只會發生在你有相應的切身體驗的基礎上,像「Know thyself」這樣一句包含無窮智慧的句子需要深厚的積澱才能真正理解。不然看著魯迅寫的「園子里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一棵還是棗樹。」你只會罵魯迅湊字數騙稿費。


第三,主線任務是一個接一個的,風急火燎完成這個任務,又得屁顛屁顛去接下一個,每個任務你都得掙扎一番。阿蘭·德波頓總結過:「生活不也是這樣嗎?就是用一種焦慮代替另一種焦慮,用一種慾望代替另一種慾望的過程——這樣說,並非要我們永遠不要去努力克服焦慮,或不要努力去滿足某種慾望,而是要求我們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的任何一個目標向我們提供的一勞永逸的保證,按照目標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實現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每段時光都是最好的時光。每個章節都有每個章節的boss和任務,過了這一關還有下一關,你總說搞定這一關就輕鬆了,幸福就來敲門了,來敲門的只會是下一關的流著哈喇子的怪。考上中學你想著考大學,考上了大學你想著工作賺錢,賺了一百萬你會想一千萬,賺了10億你會問「巴菲特在哪?」 這跟胡蘿蔔與驢子的故事何其相似乃爾?目標啊,任務啊,只是為了讓人生、遊戲有趣的一種設定而已,吃咸點,看淡點。


第四,人生而不平等,就跟RPG出來選難度,選職業一樣。有的人是easy模式,輕鬆加愉快,一馬平川,就是當個沒事打打小怪獸的奧特曼。有的人就是hard模式,玩的就是心跳。而幸福往往源自那些經過自己的親身努力之後獲得的事物,含著金湯匙出生不見得是件多好的事,打一開始,就是虐菜的節奏,一路通關,這樣的遊戲玩著代入感就沒多少了。以前玩過傳奇的私服,朋友讓我玩了會GM的賬號,打誰都是秒殺,實在無聊跑到城裡面去砍大刀侍衛也只需要一下,不一會兒我就失去興趣了,扭頭說:「哥們,還是給我個新手號吧。」難怪聰明如比爾·蓋茨會不給後代留下豐厚的遺產而是讓他們自己去造。


第五,不管是生活還是遊戲,我們常常會有走彎路的感覺:「馬薩卡,這好像是條坑爹的彎路。」 不過在我看來,路就是路,彎直也許沒有什麼意義,因為畢竟起點終點都定了,彎就意味著體驗的滋味更多啊,就像玩RPG一樣,自由度越高,支線任務越多越過癮啊。弗羅斯特在詩中嘆道:「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當年讀這首詩時也在想為毛只有兩條直路,那不就是「丫」字形了嗎?為毛不是個樹狀圖,每條路走下去又有很多分叉,每條都能走出曲徑通幽的感覺呢?直路就意味著體驗的少了,一路趕著趕著很快就到了大結局,難道到時候就發個帖問「九十歲了還沒死怎麼辦?」反正我活這一輩子就是為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窮盡一切的可能性。有時候玩上古捲軸,玩支線玩high了早他媽忘了主線劇情是啥了,Who Cares?


當然,人生不是遊戲,至少你不能天天對著周圍的人使用御劍術。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生沒有S/L大法,你不能存檔復盤重來,你必須學會接受缺憾。人生太長,精彩的東西一直在前方,過去顯得那麼美好無非是因為它已然過去,對於過去的事情有些羈絆不見得壞。可是羈絆不要變成了負擔,學學壁虎,受了傷斷尾逃生就是了,難道等著傷口腐爛,蔓延全身?泰戈爾詩云:「當你為了錯過太陽而流淚,你又將錯過群星。」更何況,你錯過的那些東西真就是太陽嗎?


謝邀。

我沒覺得你的看法沒什麼錯,而且是最簡單最易於理解的看法。畢竟人還要生存,要明白點生存的道理,這樣去理解,對人或者說具體的個人的生存是有益的。我想這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一個基點。

比較容易讓人糊塗導致混亂的,主要出在兩個方面:

一、虛無化。

比如有科學家認為,太陽將在40億年後消失,人類必須在未來的8億年中,去往新的棲息地。有的人就會據此認為,,太陽會消失,地球會消失,那麼人類也可能會消失。

本月還有報道說,諾貝爾獎獲得者,天文學家布萊恩·施密特指出,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宇宙終將消散。他說「1000億年以後,除了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所有星系都將消散,人們看到的宇宙將空無一物。」這就更厲害了,連宇宙都要消散了。


這不是科學家的錯。這是科學家依據他們的觀測進行的一個理性推導,這一推導與我們頭腦中的一個假設發生了衝突,這個假設就是:人類的生活將越來越美好。那麼,如果人類也有可能不存在了,還美好什麼呢。虛無了。


其實,宇宙間事物存在的狀態,總是變化的,有出現,就有消失。人作為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體,如果因此不去感受生命體驗的豐富性和認識事物變化的規律性,等於是放棄自己的存在了。


二、錯亂化。


人生最痛苦的是什麼?小瀋陽說:「人死了,錢沒花了」,趙本山說:「是人活著呢,錢沒了」。這樣的話,不能說沒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從此說,那就趕快去弄錢,趕快用完吧。魯迅說:是夢醒了無路可走。這就很值得深究了,如果把他解釋為曾經追求的美好的目標,原來是追求錯了,不知該怎麼辦的茫然,那對一個思想者來說,當然是深度的痛苦。可是換一種說法說:「今朝有酒今朝醉,休管明日是與非」,那魯迅就有點無聊了。

其實,這就是人間百態。如果你非要把這些問題弄到頭腦中去攪,用一種去絕對否定另一種,就可能會攪成一局亂棋,導致錯亂。這種人間百態,是由不同的思維方嚮導致的,你承認他們在各行其是,不就行了嗎?

當然,對於一些認真的人來說,他們會認為:「今朝有酒今朝醉,休管明日是與非」,是低級的人生態度。人應當有高度,應該有高遠的志向,去多做一些有益人類生存的事。

我倒是覺得,絕大多數人,都是吃飯穿衣的,不會因為想到遲早要死,乾脆就不吃飯了,早死早了的。人一旦到了這個世上,生存就是第一需求,嬰兒不需要教,就會啼哭要奶吃。在解決生存問題後,會去想一些不易明白的事,會在更多更廣的領域去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的。


當人在這些問題上陷入困境時,會去尋求宗教,以求解脫,我對此,一向是不大以為然的。

人當有定力。這個定力,和「各安其份」的文化系統形成有關。對此,知乎上的@丁一
有一個分析得比較到位的答題,可供參考。見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56920


人生觀 人這輩子理應怎樣活
價值觀 人這輩子最珍貴的應該是什麼
世界觀 這個世界理應是怎樣的


猶太諺語說有雲,「一個聰明人丟了東西去燈下找,因為燈下亮。」這個策略最優化裡面的local maximum,局部最優低成本的誘惑是難以抗拒的。我們往往錯把結果當原因,現象當方法,例如我們常說的吃苦後甜,勞動創造價值,堅持就是勝利。當一個人思想和行動高度自洽,邏輯清晰,方法合理的時候,自發的動力會讓他堅持不懈,不辭辛苦,或者說,這種耐受力的確導致了成功,但是耐受力本身卻有更深的動因,而這深層的動因,來自於我們的價值觀,這是我們要真正找尋的。

沒有及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會導致一種浮躁的心態,而浮躁之上則為空虛。比如你的世界觀里重視投機的價值,那你的行動里最終提供快感的是投機本身,即投機偏好。所以做到見好就收是不可能的。而這使得他們最終難逃負面黑天鵝的襲擊而劃歸為零。 畢竟一個人的運氣在長時間的積分還是0。真正投機能發家的應該擁有不同的世界觀,他們重視技術的投資,資源的累積,從而在得到原始財富後迅速轉化出優勢策略或技術的。

對於學習理工科的人來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尤為重要。理工科的流弊在於為專業而蒙蔽視野,專業越深而視野越窄。這樣最終丟失的將是人對抗風險的廣泛適應力和在複雜局勢面前的判斷力。網路閱讀時代,我們不能視而不見通過泛讀迅速把握各個領域的機會。懂得世界運行的脈絡,需要我們內置的價值觀作為「操作系統或者雲平台」為我們調控資源,如此方能看到世界運行的趨勢,方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技術。


擁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的管理自己的大腦能量而非時間。因為智力活動的瓶頸是腦能而非時間。這與一些需要較低腦力但需要大量時間積累的認為是恰好相反的。有兩類人看不清事物的本質,一是道聽途說就信以為真的,二是淺嘗輒止並下定論的。前者是缺乏批判性思維,後者是沒有認識到事物的複雜性。而這倆點都可以通過世界觀的確立得以解決。擁有了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後,是可以是在極端沮喪情況下的超級耐心和平和,並且用娟娟細流般的理性指導行為。而這是所有成功者的必備素質,在解決極端複雜和不確定性的科學問題里體現尤甚。


所以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要不停修鍊世界觀及儘早形成一個信仰體系,在晚年就是一個無比的財富. 世界觀和信仰體系好比人腦的後台GPS導航,你的每一個念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經其詮釋。在聲色浮華的年代,你無暇打理它,當一切退去,那是唯一剩下的支架,你所竭力相信的會變成習慣,從而變成我們觀察到的真實本身。


而正確價值觀的第一條就是限制帶來自由。學過棧與隊列的朋友都知道,正因為對普通數組添加了「先進後出」和「先進先出」的人為限制,才使得這兩種數據結構變得豐富起來,比普通數組有用多了。學過群論的朋友也都知道,正因為對普通集合設定了封閉性、結合律、單位元逆元等「群公理」,才出現了正規子群、舒爾正交關係等強大的內涵和功能,比一個普通的集合深刻多了。同理,「限制」不一定是束縛手腳的,很多時候它反而是用來保障目標達成或是挖掘更豐富內涵的必要過程。有所為有所不為,所以我們要多限制自己才好,不能凡事都從心所欲,如此方能成為更有趣更有價值的人。


那麼我們最應該限制的是什麼了,是我們的語言。因為絕大多數日常爭論都不是問題,僅僅是日常語言無法精準表述而已,但這種爭論卻佔據了許多人的很多時間,甚至有往形而上爭辯的趨勢,實屬不必。一個典型的爭論就是「讀博士有好處嗎?」,無論什麼答案總能找到諸多反例證否。但其實這本不該是一個邏輯命題。讀博士的期望為正,但方差巨大,僅此而已。


因此我們要在言語上寬和,聽到別人說:日本人有一顆,只要你不影響別人,隨便你怎麼變態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怎麼變態,都不能影響別人的責任感;中國人有一顆,只要你和別人不一樣,就覺得你需要教導的溫暖愛心;和不管自己多麼平庸,都要去影響教導別人的責任感。殊不知,真正的保守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都應該是寬容的。作為保守主義者,你應該對他者的異質性持謹慎態度避免妄加干涉,所以你要寬容。作為自由主義者,你要尊重他者與你異質的自由,所以你要寬容。


而要限制我們的語言,就一定要限制自己的思想,限制自己「知識的僭妄」。因為對於特別複雜的知識,如腦科學,經濟, 想要找到一個大統一的理論指導全局是一種奢望。反過來如果從案例到案例, 從一個個具體的case來研究,反而使我們更有希望接近真理。 在複雜性面前,我們應該保持一種對自身理智的謙虛。同樣需要限制的還有唯理主義的傾向。唯理主義是激進的。唯理主義不相信傳統習俗慣例權威,認為一旦人們掌握了關於歷史社會政治的基本規律,就可以按照這種規律塑造政治社會經濟以及人的信仰價值。在施特勞斯看來,現代人狂妄地以為整個世界可以而且必須按照「哲學」來改造,其結果是哲學不斷地批判不符合理想真理的政治,導致現實的政治日益走火入魔。因此我們要避免自己交談時好高騖遠空談玄想,不為了追求理念的完整與純粹去曲解現實,不認死理讀死書和現實死磕,不試圖一次解決所有問題,不要用簡化後的圖式去削足適履,而是要承認世界的不完美與粗糙,在堅守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增加自己的知識和物質儲備,以現實的態度去面對現實。


而要調控我們的思想,就要正本溯源,調控我們看世界的透鏡,而這正是世界觀的本意,而之前說的,可以算作是價值觀。 人生的真實存在只有一個,但可以有的描述卻很多。認知事物的最佳途徑,是模糊到清晰的不停循環。模糊,就是提取事物的輪廓,大體格局等低頻信息,這樣可以較好的發散聯想,建立總體觀。 精確就是進一步提取信息精確打擊目標。 就好像攝影的過程總在不停的追求背景虛化和焦點清晰。而不斷的變化背景與焦點,就是橫向的跨界。也許描述是比真實更真實的存在。因為,有些時候,真實模稜兩可,而描述卻實際可觸,物理講,只有可測的,才是真實的。也許,描述即自由,因此,請珍惜描述的權力。你的描述決定了你所在的領域,你將一個領域的問題站在其他領域的角度去描述,就能得到橫向跨界的啟示。


我們認識世界的時候,有自動和手動模式。在自動模式下,世界被一個個cutoff切成了非黑即白的區域,而在手動模式下,我們使用網路的模型,去展現而不是掩蓋世界的複雜度。在自動模式下,我們用平均數代表重複事件的整體性,然後計算不要出現黑天鵝出現的可能性,而在手動模式下,我們評價是中位數平均數還是眾數那一個指標更適合當前的環境,同時主動預測黑天鵝的出現。


手動模式的另一個優點是能是抓住質變,及時對你認識事物模型進行顛覆而非小修小補。因為在當今社會,挑戰現有格局的,往往不是同一生態位的對手,而是新生維度的出現,往往以黑天鵝的形式。比如說久負盛名的柯達膠片,撼動它的不是其它膠片,而是數碼(新維度的產生)。你盯著眼前的競爭對手,卻不知在一個格局不停顛覆的世界,你們終究是可憐的一丘之貉。所以我們需要根據當下的任務需求與腦能狀況(自己還剩多少自控力,還能集中注意力多久),靈活的調整手動和自動模式,去最經濟同時也最有效的認識這個世界。


我們認知世界,還要理解到需要的層次,懂得適可而止。世界的複雜橫向分為很多領域,而縱向分為許多層次。比如生物學你要研究到物種水平,還是到細胞水平,亦或分子水平。在每個觀察的「密度」下,你會看到不同的視角。而只追求深度和只追求寬度這倆個視角都不可取。背景掌握的過少不利於觸類旁通,會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從而影響創新,而看到了自己所需信息層面之下會耗費大量精力干擾本來要了解的內容。無論是科學知識,還是對人性的了解,都只是某種粗粒化的信息提取,可以有無盡的未來及無限深入的可能,但當下我們可能只達到某一「解析度」,超過該解析度的知識對我們當下考察的事物影響甚微,而過粗的解析度將只會提供許多大而化之不可證偽的似是而非。我們對信息的選取,首先要選擇的是認知世界的解析度。


選定了自己需要的解析度後,我們要警覺以偏概全,要主動承認並指出自己的局限。例如科技發展的一個典型規律是領域爆發性而非全面開花,每一個時代,往往有某個領域的科技突飛猛進,而其它以前發展的領域可能減速或停滯。例如這十年的爆發點在智能手機,它已經取代laptop成為IT反展的前沿,所以我們不能從某些領域科技發展的變慢推得整個科技發展的變慢。


其實我之上講的這些,都是很基本的,但越是基本的,越是難以實現,不然世上的聖人也不會那麼少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人們對那些陳詞濫調因為越耳熟能詳從而變得「去敏感化(desensitize),就如同一味被稀釋了的葯,雞湯般的話天天左耳進右耳出,從而使你產生了抗藥性,從而造成我們儘管聽過許多道理,可依然過不好我們的一生。而要克服這一弊病,只能靠知識間的連接,從而使整體大於部分。關於人生觀價值觀,其實還有許多要說的話,比如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時刻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等,但這些都難以穿到由限制帶來力量這跟主線上,故而沒有在這裡提出。而限制自己語言上的狂妄,決策上的遠視,認知上的過度簡化與過度細化,卻能由點帶面,形成意義之網。而在這張網上,我們每個人還應該加上來源與自己人生體悟的部分。能構建屬於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之網,就會是一個活的盡興的有趣人。另一個原因是提出建議要做什麼的建議要考慮個人的環境與自身的條件,方能因地因人給出合理的建議,而避免普遍的錯誤,卻能為每一個人去掉不必要的耗損與糾結,從而能有更多的時間和心智資源去做自己真正致力於完成的目標,這也是為什麼這裡說的價值觀都是在做「減法」。


誰都想要追求生活幸福安康,但只知「享受當下,歲月靜好」,都將滑向空虛和幻滅。 人生本來是走向毀滅的道路,人類亦是殘酷無常的自然史的一部分。表面的穩定都是暫態,而看不到的黑天鵝總處在潛伏狀態。 生活的根本命題是找到抗擊虛無的最有效方式,這種方式即自我的實現形式。唯獨尋找人生的自發秩序(目的,明確的目標,使命),通過不停的吸入有效信息擴充自己的格局,或者說找到讓自身精神能量得以最快流動的方式。一切基於對自我最深刻的認識,儘管這個過程只可以在無休止的實踐中逼近而不可達到。唯有此方能對抗歲月的侵蝕。


所謂,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前兩者可以解釋,最後一個自己也沒想明白。

價值觀可以歸納為一個問題,人為了什麼追求而活著?人生觀可以歸納為,你是相信自由意志論還是決定論,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決定自己的命運?

價值觀是建立在環境之上的。如果大環境改變了,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但是價值觀的終極追求不會變。一種說法是人的終極追求是獲得最大的幸福感。我認為還有一種終極追求是獲得最大的認同感。如何獲得幸福感和認同感,大環境普遍渲染的可以通過富、貴、權、名、主義等等。在文革時期,人們的價值觀是上山下鄉,消滅資產階級。在改革開放時期,人們的價值觀是富貴和權勢。如果下一個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又會變成什麼呢?那就要看最頂端的人是想要營造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了。

就目前而言,大環境渲染的人生追求無外乎權勢和富貴,其中又以「官本位」的北方政治思維統領全國。歷史總是一遍又一遍的重演,很有意思的。從西晉末年到南宋,是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南宋以後,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南方,而政治重心在北方。所以,中國的首都一直在北方,凡是在南方建都的朝代都是搖搖欲墜的,比如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太平天國建都南京隨後陷落,民國的南京政府等等。這也形成了中國南北方的文化差異。目前,中國的政治經濟格局和歷史上大同小異。以北京為代表的政治中心依然以「官本位」思想統領全國,以上海為代表的經濟中心則是引領中國發展。所謂「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錢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說這些,無非想說明,現在的價值觀依然是「北官南富」。所謂「官二代」和「富二代」也是這兩種價值觀的直接體現。說的通俗點,就是「陞官」和「發財」。而中國階層「仕農工商」現在的排序應該變成「仕商工農」,「仕」和「商」是一個團體的,「工」和「農」是一個團體的。

說起古代四民,士農工商,其中的士指的是學士,讀書人。而科舉制是從「士」中選拔一些人進入政府作為「仕」的。對於古代的讀書人,他為什麼而活?為了金榜題名,成為「仕」。所以說,對於讀書人,「金榜題名」也成為了一種追求。就現代而言,以「清北復交」為代表的金榜題名對於讀書人來講,意味著什麼?顯然不意味著「仕」,而意味著什麼也不是。

想清楚了這些,那麼大部分現在的中國人是為什麼而活就知道了。


和室友剛爭論一下蘋果機的問題,因為另一個室友準備買蘋果7。我的建議是如果自己有存款 就算沒有存款可不會增加家庭負擔的情況下還是建議購買的。

貴有貴的理由,有它的價值所在。

跟我爭論的室友就認為,我們還沒有經濟能力,手機能用就行了沒必要買那麼貴的。

這個說法我很贊成

所以我才說我的建議是不增加家庭負擔的情況下,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一樣,消費觀和價值觀自然不一樣。
我身邊也有部分朋友是一出6就買6的,一出7就買7的,他們自己難道就有經濟能力承擔這筆費用嗎?可是他們的父母對於兒女更換手機的頻率相當於購買玩具討孩子歡心一樣簡單,因為這筆費用並不會導致全家以後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一雙幾十塊的球鞋和NIKE球鞋相比,你覺得他們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貴 有它貴的價值
有穿上千球鞋的人 也有穿幾十塊球鞋的人
但不一定穿幾十塊球鞋的人一定是家境不好的,穿上千球鞋的人也不一定是富人。

畢竟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
話說回來家境不好也不是一種恥辱

曾看過一個故事,工薪階層三千的妹子,在公司打飯吃菜都很節省,卻買了一個兩千多的包包,相等她大半個月的工資。有人說她虛榮 攀比。
她說,「包包是我辛勤勞動獎勵自己的。這是我勞動的成果,我怎麼用怎麼花難道要達到大眾的指標?工薪階層就不能夠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追求高層次的生活了嗎?至少我會因為我這個包更努力地工作。」


這讓我想起我爸爸的同學 曾經我認為他是一朵「奇葩」,但我現在不會這麼認為。
這個叔叔家產至少上千萬 住的房子還是在老城區里 沒有車 甚至駕照都沒有考
為人低調,喜歡騎自行車旅遊。
一輛自行車五萬 說換就換
騎到尼泊爾去了,在那裡買了一棟別墅,偶爾去那裡度假。在海南買了一套房子,說冬天家裡太冷帶著全家去海南過年了。但戶口依然是在小縣城裡。
把她女兒送去美國念書,只為給她更好的教育環境。
這些都是我爸爸和我說的,但我見過那個叔叔和我爸爸描述的完全不是一個人,永遠騎著一個破踏板摩托車,穿著非常樸實,一點也不像我概念中的「有錢人」。

再回到價值觀上來講,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 所以導致消費觀不一樣。

你不能夠用自己的價值觀評價別人的消費,我們的追求不同。

我個人是喜歡紋身 遇到喜歡的圖案 一千多我也紋了,有人就說一千多紋個身我買好吃的買漂亮的衣服不知道能買多少。

你的價值觀在「好吃的東西,漂亮的衣服」

我也喜歡好吃的東西,漂亮的衣服。可相比於我所熱愛的東西,我會更傾向於熱愛的。就是這個道理。
像有些人喜歡書 會把零用錢用來買書
有些人喜歡攝影 會空出時間捕獲美麗瞬間
有些人喜歡鞋子 會在各種外貿網上尋找自己最喜愛的鞋子
不管是在金錢上還是時間上,我們都會更願意傾向於實現自己更熱愛的事物,並實現它來滿足我們內心的需求。

當然 這些需求說的固然美好

但也要在有經濟的條件下,不可能是我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而去花大把的錢買耐克阿迪買名牌包包甚至是各地旅遊

所有上層建築都是由物質基礎決定的

不知道我講的故事有沒有體現出價值觀的所在,但總的來說,一百個人有一百個活法,自然也會有一百個價值觀。

我也有的朋友非常熱衷於美食,出門就是吃,世間萬物就吃最美好。也蠻可愛的啊,易滿足。
你不能說這樣活著就沒有意義。我們不是為了人生的意義活著,而是因為我們活著,人生才有了意義。

言歸正題講和我爭論買蘋果機的室友,她的說法也很正確。但我不喜歡的是把 「 買個五六千的手機 」 就等同於 「 不懂事 不理解父母的苦楚 」

已經強調很多遍是在不增加家庭負擔的情況下,也就是看個人家庭經濟情況。

並說得好像用蘋果機的就是「炫富」,以及牽扯到政治不買美國商品就是「愛國」。我真的不信我們家裡電器中的螺絲以及每個零件都是國產的。

我也用過安卓機啊 用了一年之後是真心卡
我並不是說家裡寬裕你就非得買蘋果機,有人喜歡用三星喜歡用索尼,價值觀不同啊。

我覺得蘋果機挺好用的,所以才建議不增加家庭負擔的情況下建議購買,這只是我的建議而已。

你不能要用你的價值觀評價我的消費,我認為買的划算是 「 我所用過的安卓機使用一年之後在處理器方面非常卡,並在使用過程中非常影響我的心情 」 僅此而已。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建議每個人在自己能力或家庭條件範圍之內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如果沒有能力 就靠努力去實現它吧
願想要的都擁有


看了樓上諸位的答案,感覺寫的還是有些難以理解,我來稍微整理一下。

首先,借用 @陳不乖 的回答:

我們經常說三觀盡毀,三觀重塑,節操碎一地。那三觀究竟是什麼,感覺特弱智的問題,可說不定真有人答不上來。即使答的上來,又有多少人深入思考過呢,估計鳳毛麟角。
所謂的三觀,即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知道了什麼是三觀之後,接下來依次介紹它們。

世界觀
世界觀,即你認為的世界是什麼樣的?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就形成不同的世界觀。

  • 小學生眼裡看到的是:學習、玩耍,父母就是天和地。
  • 將軍眼裡看到的是:排兵布陣、武器裝備、後勤補給。
  • 拾荒者眼裡看到的是:塑料瓶、書本破爛。
  • 總統眼裡看到的是:醫療就業、經濟政治、天災救援、國際局勢。
  • 內心黑暗者看到的是:整個社會充斥者虛偽、貪婪、嫉妒、暴力;而內心陽光者看到的則是正能量。

可以看出,人的見識越少,他對世界的理解也就越狹隘,就像《後會無期》里的那句台詞:「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 哪來的世界觀」,因此我們應該通過不斷的提高見識,來完善自己的世界觀。

另外,玩遊戲的朋友應該經常會聽到「遊戲世界觀」這個詞,其實就是介紹遊戲的背景故事,以及遊戲世界的構成。

價值觀
價值觀,是你對某人、某事、某物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你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

  • 古人認為,人死了必須得保全屍體同時土葬,而現代人則能接受火化、海葬等。
  • 張三認為,職場得靠人脈,得會拍馬屁;李四認為提高自身實力才是王道;王五認為兩者都重要,既要有實力也得會馬屁。
  • 長輩認為,父子、君臣之間要有規矩,上級要時刻對下級保持威嚴;而新一代父母則更願意平等對待孩子,和孩子交朋友,只要孩子不超過底線,他們都能接受。
  • 找女朋友的時候外表更重要還是品行更重要;跳槽時薪水更重要還是平台發展更重要。

這些都是價值觀的不同。

人生觀
人生觀,是你對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的看法。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每個人的人生觀在不同時期會發生變化。

  • 享樂人生觀:它從人的生物本能出發,將人的生活歸結為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過程,提出追求感官快樂,最大限度地滿足物質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
  • 禁慾人生觀:它將人的慾望特別是肉體的慾望看作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滅絕人慾,實行苦行主義。
  • 幸福人生觀:一種觀點是強調個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另一種觀點是在強調個人幸福的同時,也強調他人幸福和社會公共幸福,認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所在。

我對人生的看法是,人生的目的在於體驗,體驗各種人生、美食、風景;既然我們無法左右自己的出生,那麼只好讓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多一些漂亮的風景。

接著,再引用 @羅鵬 的答案:

最後強調一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不斷變化的,根據你的知識結構、主觀意識的改變而改變,這也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過程,永遠沒有極致。

最後,用 @邪意君的解釋來終結這個問題:

三觀中的「觀」字,就是指的看法。


再過一個月就要二十一歲了,目前理解的三觀是這樣的:

價值觀:你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

世界觀:你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通過何種努力能為周圍的世界帶來一點點改變?這種改變是什麼領域的?

人生觀:你期待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你要以怎樣的方式度過一生?

`三觀`被大家當做一個梗。但是我覺得其重要性被低估了,

我覺得三觀,就是一個人所謂的的`底色`。


某天與一個朋友隨意聊到「三觀」這話題,我隨口說「當許多人說某某東西『毀三觀』的時候,他們往往並沒有自己明確的認真用語言總結過自己的三觀,甚至有些人連三觀是什麼都不知道。」她點頭認同,我隨口又問了一句:

  「你的三觀是什麼樣子?」

  朋友頓了頓,開始回答說:

  「世界觀東西太抽象,我還是先講講人生觀與價值觀吧。大概價值觀會更重要些,因為想明白什麼比較重要,之後才更好去說『為何而活』。於我本人來說,重要的事情大概包括,我需要做好手裡的工作,需要盡到一個女兒的責任,需要愛我的女兒,還有,自我提升吧。」

  然後有點說不下去了,轉而回頭問我。我像機關槍一樣講了一大段:

  「剛才你說到類似『老闆老媽女兒自己都很重要』這樣的話的時候,我隱約聽到了一種焦慮,因為認真一想就能明白,這四人的利益是有衝突的,就像傳統文化說『你要成為完人、做君子』,但許多時候許多事情根本不能兩全,我們連把自己掰成兩瓣一個陪老闆一個陪老媽都做不到,說拆成四瓣更是荒謬,所以如果以這樣先談價值觀的方法去講三觀,我們最後似乎只能得到『人生註定痛苦無奈』的結局

  「如果反過來先想這個世界,首先想『這一切真的都是真實么?』似乎會對一切產生完全不同的感知。想像一下如果世界只是別人的一個計算機程序,我們腦中所有的『歷史』只是程序員(某種意義上的『神』)賦予的數值,一切事件從醒來時開始,到睡覺時清零,過去不存在,未來不會來,所有所謂『老闆』、『老媽』之類的觀念都是虛無,甚至連『我』都是虛空不存在的,還會有人執著地想要『延遲滿足』,要為了『明天的幸福』而讓今天再多忍受許多痛苦么?如果一覺睡去一切就會灰飛煙滅,甚至說那個程序員會在任何時候關機,你還會在陪老媽時想工作、做工作時想老媽么?

  「我們永遠無法證明任何事情是真的,但有一點無法懷疑的就是,當我們懷疑的時候,懷疑是真實的,正在懷疑的『我』是真實的,所以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再延伸一些,當我們痛苦的時候,痛苦的感受是真實的,快樂的時候,快樂的感受是真實的,所有的情緒都是真實的,對情緒的反思,也是真實的。

什麼是真實?

  「當將焦點專註在『真實性』上,我們似乎很容易得出一個比較簡單的價值觀:既然一切最終都體現為真實的情緒感受與思考,那麼,沒有什麼比『活在當下』及『滋養大腦』更有用的事情了。而有意思的是,當思維足夠有深度,對於那些『老媽還是老闆』的兩難問題,人們似乎會有能力找出更多的好的解決辦法。這樣三個問題似乎輕易就達成了一種統一。

「偉人」真有那麼偉大嗎?

  「上面是說通過『如果一切的真實性都有待商榷』這一角度的思考,對三觀的回答。另一種角度是假設一切都是真實的,假設霍金等物理學家所描述的137億年的宇宙也是真實的,那麼,從一個宏大的歷史的角度,人類文明相對於浩渺的宇宙來說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就算還可以再綿延個幾百萬年,對於宇宙來說終究沒有意義,文明終究要消亡,所有的『為了人類而**』說到底不過是會對這一文明的歷史產生微小的影響而已,甚至連這樣微小的影響也是可替代的,即,就算這世界上沒有牛頓沒有愛因斯坦沒有普朗克,世界終究還是會走到今天這一步,許多影響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根本不是一個人作用的結果,而是會有許多人通過各自的思考最終達到同樣的結果,而那些名人,不過是有幸獲得了冠名權而已。

所有的「意義」都指向自己

  「如果不管多麼追求『偉大』、『為 **而獻身』本身都是無意義的,不管多麼牛逼的人最終都一樣可以替代,那麼所有的『價值』最終都只能指向對於『自己』的價值,事實上與外物無關。比如『孝』,表面上了為是父親母親,事實上是為了自己的『歸屬感』,或是為了『心安』,或是『怕他人說閑話』等等,最終指向的仍然是自己。而傳統文化的『忠孝悌』、『愛有差等』說到底仍然是一種『自我中心』,是放大了的自私,本質上不比新時代的個人主義更高級,不過是加大了對人性的壓抑而已。

  「奠定了基本世界觀後,就像一套理論系統有了『公理』,之後的『定理』、『推論』等等都會來得很容易。比如『為什麼一個時間只能與一個人戀愛?』最簡單的回答是:因為只關注一個異性的話,一切事情都會比較簡單,有事只需要向一個人交代,不需要撒謊,不需要考慮晚上睡哪張床,很輕易就能給自己一個『我是**的伴侶』的定義,會有強烈的歸屬感,腦中不需要想太多,自己的情緒感受會一直很好。表面上『對伴侶忠誠』看起來是很『道德』的事情,但結果卻是從『利己』出發,導向了多贏的結果。」

  Pi在講的過程中一氣呵成,暢快淋漓,朋友聽了也有很爽的感覺。當然對於「世界的可能性」的思考可以有無數種解答,但不管是哪一種,如果可以反覆思量、內部圓滿通融,個體往往會對自己人生的許多決策多出許多堅信,人生的迷茫感或許不會比常人少太多(不思考的人不會迷茫),但至少,在迷茫的時候,思索的內容會大不一樣,決策的質量也會有很大不同。

  在諮詢實踐過程中能碰到許多人,一些人對於「三觀」有朦朧的認知,一旦談起來,當被逼問「**的意義是什麼」時,會誕生許多極富創造力的思考;一些人則對於世界的「既有規則」有著不可思議的執著,每次提到「意義」就答「難道不是就該這樣嗎」,然後避重就輕,這些人中的許多否認「意義」,也否認「我」的價值,否認「痛苦」,心像包了厚厚的繭,拆起來異常困難,看似「沒有痛苦」,事實上與那些承認痛苦的泣涕淋漓的來訪者相比,他們的痛苦要隱秘得多,在痛苦的程度上要更深刻得多。

  「三觀」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其細節的建立的過程往往也需要漫長的時間,其修正更是一輩子的功課。其實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在思考、在探索」。

我思故我在。

  在22日(周二)的live「讀研適合你嗎」中,Pi將進一步討論關於「為什麼」及關於「意義」的話題,歡迎大家提前在live窗口提問,也歡迎大家講出自己的世界觀 ^_^

再次貼出live地址:

讀研適合你嗎?

另一篇談論與「意義」有關的文章:

李慧敏: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創造價值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創造價值,完成價值,從而實現價值。

個體價值引導自身發展,
個人貢獻推動社會發展。

任何的插曲都左右歷史的進程,唯有不變的是向前演進的發展。

生存空間存放基本需求,

生活空間存放物質需求,

價值空間存放精神需求。

理想走在目標的路上,無堅不摧。

理想偏離目標的方向,不堪一擊。

人不是機械,情感無法不受激素分泌的影響。

即便是機械,也受制於程式的擺布。

與貪婪下注的賭徒,通常會血本無歸。

所謂傻人的福氣到底是什麼,因為他們:

人老,心不老。

活在當下,不慮以往,不憂前程。

神的庭院里,有一個水池。

假設的鰓,大膽地吐出泡沫,泛起真實的漣漪。

現實離開了幻想沒有意義。

幻想拋開現實,就不能存活。

進入軌道的彗星,以燃燒自身為代價,流浪在生命的倒計時里。

流星劃破天際,驚醒漫漫長夜,而與此同時,大地之上的花,

——開了

對於浩渺的時空而言,
有些東西已經走到盡頭,
有些東西才剛剛開始。

那麼,在你看來,時間又是什麼呢?

一滴濃墨,一張宣紙。

渾然天成的完美,防不勝防的缺憾。

不要太高估你的喜悅,因為墨水再濃,也會化開。

不要小看你的漏洞,因為差池再小,也可蔓延。

先有藝術還是天賦,天賦因感受而生,藝術為強調天賦而存在。

可是不論天賦何其之高,它所展現的部分,實則是高於藝術的強烈的願望,程度的不同就專註與否而論有直接聯繫。

會思考的心靈筆記 來自[@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p/4044664145?share=9105fr=share11:08
震撼全球的短片 《我們身處的謊言世界》 http://t.cn/R21Sv70


我們建造他們的城市,操作他們的機器,殘殺於他們的戰爭……說到底驅
動他們的不是金錢,
而是權利。
金錢只是他們用來控制我們的工具而已。
是幾張
用來滿足我們溫飽、娛樂、交通的毫無價值的紙張。他們付錢給我們,而我們把
整個世界拱手相讓:
曾經為我們進化空氣的森林,如今是一片污染空氣的工廠。
曾經我們取水而飲的清澈河流,現在鋪滿臭氣熏天的有毒廢料。
曾經動物們自由奔跑的土地,成了養殖屠殺動物的工廠化農場,以飽我們
口腹之慾。
我們的糧食能夠餵飽全世界,但超過十億人在忍飢挨餓。
也許你會問,糧食都到哪裡去了?
70%
都餵給了你要吃的動物。
為什麼不把這些糧食供應給饑民?回答:因為饑民不能讓大企業盈利。
人類就像一種肆虐地球的瘟疫,把賴以生存的環境破壞得支離破碎。
萬物在我們眼裡都被淪為了可被買賣和佔有的東西。
但當我們污染了最後一條河流,毒化了最後一絲純凈的空氣,
沒有汽油供卡車運食物給我們時,會怎樣呢?我們何時才能意識到毫無價
值的錢是不能吃的?
我們並不是在毀滅地球,而是在毀滅地球上的其他生靈,每年,成千上萬
的物種瀕臨滅絕,很快就將輪到我們。
如果住在美國,你會有
41%
的幾率患上癌症。三個美國人中有一人死於心
臟病。
我們以為吃處方葯就可以解決問題,
但醫療是僅次於癌症和心臟病的第三
大死亡主因。
我們被告知只要付錢給科學家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樣他們就能研發葯
物治療我們的病,但醫藥公司和癌症協會正因為我們飽受疾病之苦才有利可圖。
我們以為堅持跑步就能遠離疾病,但實際上我們是在逃離問題的根源——
吃什麼樣的東西就會有什麼樣的身體,而我們的食品不過是商家牟利的工具。
我們不斷把有毒化學添加劑往肚子里塞,我們吃的動物已被藥物和疾病感
染,但我們看不見這一切,因為那些掌控媒體的企業不想讓我們看到。
我們活在一個被我們視為真實的幻象世界裡。
有趣的是,人類曾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現在我們又妄想自己是地球的
中心。
我們指著我們的科技成果,說我們是最聰明的物種,但是電腦、汽車、工
廠真的能夠證明我們多聰明嗎?
還是揭露了我們變得多麼懶惰?我們戴著這個叫做「文明」的面具,但當面
具剝下時我們是什麼?
這麼快我們就忘了「允許女性參與投票」、
「承認黑人和我們平等」這些轉變也
不過是近
100
年的事情,我們表現的好像自己全知全能,但我們沒有看到的有
太多太多。
我們走在街上無視那些渺小的事物,
那些看著你眼睛、
急於被訴說的故事。
我們覺得一切都是襯托自己的背景。
可能是我們擔心自己不再獨一無二,擔心自己只是滄海一粟,我們忽略了
同是地球公民的其他生命,
我們覺得殺豬、
牛、
雞或其他國家的陌生人沒有問題,
卻又不允許鄰居、貓、狗和那些我們理解和愛的人和動物被傷害。
我們聲稱其他生物很愚蠢,卻又將槍口對準他們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但僅因為殺戮在我們能力範圍內、常常伴隨我們就代表了殺戮是正當的
嗎?還是說殺戮體現了我們有多無知?
我們的行為總帶著原始人般的侵略性,而不是文明人該有的理智和慈悲。
總有一天,
這種被稱作生命的感知能力將離開我們。
我們的軀體將會腐爛,
我們的財物成為記憶。
昨天的一切未曾改變,死亡雖然不斷地圍繞著我們,但又好像與我們的日
常生活相去甚遠。
我們活在一個瀕臨崩潰的世界,明天的戰爭將沒有勝者,因為暴力永遠都
不能成為答案。暴力只會毀滅每一個可能的答案。
如果每個人都審視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渴望,就會發現我們的夢想並非那麼
天差地別。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快樂。


混一段時間天涯、百度貼吧、豆瓣你就明白了。
天涯三觀極正,大是大非明確;
豆瓣三觀扭曲,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百度貼吧三觀尚未形成,避免談及。


世界觀-是地圖。
價值觀-想去哪。
人生觀-怎麼去。


人生觀,怎麼活著?
價值觀,為了什麼活著?
世界觀,萬物對於自己的意義。


世界觀 之 這tmd是個什麼玩意兒
我們的世界觀。
關鍵詞:質子、中子、電子、原子、分子、物質、細胞、組織、生物、生態、地球、天體、星系、時間、空間、宇宙。
其他的世界觀:
基督教關鍵詞:上帝3巨頭,世界,人,上帝的意志,人的意志,人和上帝互掐,人和上帝商量,人和上帝呵呵。
火影忍者關鍵詞:風、火、水、石頭、雷、查克拉、神、獸、人...
仙劍關鍵詞:天、地、人、神、鬼...


人生觀 之 你咋不去死咧?
一般中國人的人生觀。
關鍵詞:安定、天倫
其他
基督教:執行上帝的旨意,贖罪,博愛,犧牲,傳教....balabala...
部分西方人:自由,探索,經歷,冒險
火影:我要成為火影!我要成為火影的男人!...balapapapapa...

價值觀 之 啥玩意兒值得老子干
傳統中國人
關鍵詞: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現代主流中國人
關鍵詞: 健康、家庭、事業、安穩、財富、愛情...
部分西方人:自由,財富 ...

我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世界觀),我活著是有意義的(人生觀),我要為了這些而努力奮鬥(價值觀)


簡言之:
人生觀,你喜歡用什麼方式活;
價值觀,你的人生中什麼最重要;
世界觀,說到底就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


這個問題思考了很久,看了很多資料,了解了包括各種宗教,哲學,科學的解釋,看了很多名人的思考,現在應該有定論了,要描述細節最少有幾十萬字,大家先看一下在另一貼中的回答,回頭慢慢細化。
聖經舊約中提到的諸位天使和三位一體中的聖靈是一回事嗎?新教是怎麼解釋的呢?
人感受外在世界的時候總會有莫名的驚嘆和感動,基督教會解釋這是聖靈光顧你了。

如果是無神論者,把上帝理解是這個世界的擬人化描述,因信稱義,這樣更容易寄託情感。
聖經里很多描述就容易理解了。

中國文化里說的天和道是指對這個世界的客觀描述。
所以很多人說,萬物有靈。
靈是人對這個客觀世界最精彩的體驗。
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體驗、改造這個世界或者幫助別人學習、體驗、改造這個世界感受到靈的存在。這也基本上是所有人的人生使命和意義。差別在於不同的描述方式或途徑或角度。

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是一個所有人都迴避不掉的終極問題,最終都歸為對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思考。
人類幾千年對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思考的最終結果是有共性的,但不同人用的方法不同,有的人是科學,有的人是哲學,有的人是宗教。
在宗教中,基督教基礎最為紮實,也的最有體系,是當下最為實用的宗教。
佛教更容易被科學接受,稍加修訂便可,最適合無神論或泛神論者。
以上是近一年多的心得體會。


【記錄一些自己的心得,一方面可以不斷提醒自己,另一方面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幫助到一些和我一樣迷茫過的朋友,第三自己不對的地方也會在自我分析的過程中得到別人的指正和自身的改正。】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年輕的時候去思考很多問題,生和死啊,事業和愛情,名和利,(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要做什麼)同時也會心力疲憊的去面對現實生活中特別多的變化,處理很多的人際關係,工作問題,家庭問題,情感問題等等。 在各種各樣的變化中,漸漸的迷失了自己,成為了「變化」的奴隸,成為了物質的奴隸,成為了情感的奴隸。我曾經是其中的一個。

我沒有受過很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讀書那些年學到的東西基本上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再加上我一直很愚笨。因此我很多時候會很痛苦,不知道如何去處理遇到的那些問題,不知道如何去應對如此快速的變化。我試著向身邊的朋友學習,可是慢慢的發現我看到的永遠是表象,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使人耳聾,根本沒法去知道那個「質「。後來試著去看一些宗教的教義,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心靈的慰藉和思想的歸宿。但是結果並不是很好,可能是我淺嘗輒止,也有可能我本質是中國人,基因裡面的一些東西很難和國外的一些理念吻合。我沒法達到般若的境界,六度法門我一個也入不了。同時我對主耶和華也沒有任何的與生俱來的認識,很難去將自己的心靈交給他。再後來,我開始特別討厭這些東西了,覺得都是假的,我開始相信科學。我覺得只有正統的西方科學才可以讓我信服。科學告訴你「人的的痛苦和快樂各種感受只不過是外界刺激經過感受器傳輸到大腦皮層從而再進行刺激反饋,產生一些分泌物」而已。科學會告訴你,精神和物質的關係,人體的組織結構,感情的生物化學實質,生死問題,宇宙,微觀世界,大數據精確計算等等問題。當時我覺得科學真是好東西,能帶我看透看清世界。可是,我卻慢慢的發現,科學很多很多的問題都沒法解決,而且科學的理論也是不斷的再被推翻又重建。而且最主要的是,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問題依然很頭痛,因為我要學習的科學實在太多了,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科學是一直在變化的,更精確的數據、更準確的測量、更深刻的研究無非是為了證明之前科學的錯誤。我又陷入深深地迷茫之中!

直到後來我看到易經,也就是周易。並通過周易的思想去粗略的看中國古代聖人所著的一些書,老子的道德經,孫子的孫子兵法,孔子的論語,黃帝的黃帝內經(只能說很粗略的看,因為很多很多的道理都沒有看懂,也沒有記住,夠看一輩子了)。我可以確定,我找到自己的價值觀或者說叫做信仰了,也就是為我的心找到了一個歸宿,為我的精神找到了一處根。

我對這些聖人思想的理解是很粗淺很粗淺的,連皮毛都算不上,這些思想是需要一輩子去理解和踐行的,而我目前只是從最基本的地方去理解他。

」周易「的意思就是周而復始的變化,周易的本質不是教我們如何去應對變化,而是讓我們找到」不易「的地方。也就是他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有六十四個卦,每一個卦代表一種變化,每一個變化裡面又會有很多的變化。他表達」一而二,二而一「的思想。這個思想真的很偉大,他可以解釋你遇到所有的問題。什麼精神和物質,什麼感情問題,什麼人際關係問題,什麼名利問題,什麼生死問題,甚至宇宙萬物的一切道理法則,易經都包括了。

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一件事該不該做。做了會得罪某個人,不做自己又不甘心,那你到底該怎麼辦?易經的思想指引我,」道法自然「。你判斷一件事的標準,就是它是否遵循「道」,具體一點就是是否」合乎自然規律「。什麼是自然規律,我們可以看天,看地,看日月星辰,看山和水,看風土水火雷澤自然現象,晝夜變化,四季交替。我們也可以看自身身體,心肝脾肺腎,目舌口鼻耳,筋脈肉皮毛骨,以及對應的生理反應。通過對自然現象和人體現象的觀察,會告訴你很多事情該不該做。

很多時候,我們會處理不好精神和物質的關係。我們在追求物質的時候,會忽略自身的精神。我們希望自己能夠有很多的錢,有房子、車子、有很好的工作和收入,從而做了很多違背自然的事情。把自己變得很累,但是當得到物質之後又變得很空虛不知所措。同時又會有另外一些人,憤世嫉俗,悲觀厭世,注重精神追求價值實現,鄙視物質的膚淺,看起來好像高風亮節、君子風範,其實自己內心也是備受煎熬如浮萍一般。 那麼,易經告訴我們,」太極生兩儀「,」一而二,二而一「。精神就是物質,物質就是精神,精神當中有物質,物質當中有精神。他們是太極,是混沌,也就是道。這個精神和物質,可以延伸為生和死,對與錯,是與非,偉大與渺小,男和女,父與子,老闆與員工,我與人。所有的這些都是太極,是分不開的,只有陰陽調和,才能夠生生不息,如果只有陰沒有陽,就一直是黑色沒有白天,人沒法生存,只有陽沒有陰,一直是白天沒有黑夜,人沒法休息也是沒法生存。

這是基本思想,通過這些思想,老子總結出了道德經,孫子總結出了孫子兵法,孔子總結出了論語。再往後,一直延續下去形成了中華文化。這可能是我們骨子裡面的基因,到現在還在影響著我們,只不過近些年我們的思想被禁錮了被外界迷惑了,很難去真實的了解自己,所以一直都迷茫。其實我們之所以叫做「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這些古老的思想在指引著我們。而我們經常不知道存在自己身體裡面的「道」,甚至違背道而行,讓自己陷入痛苦之中。

最後還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知「道」,卻沒法行「道」。這個也可以用易經來解釋,易經把他的中心思想提出來之後,為什麼還要寫六十四卦,而且易經六十三卦的「既濟卦」之後立馬六十四卦又變成「未濟卦」,因為我們不可能不犯錯,不可能一帆風順,否極泰來,既濟又未濟,周而復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及時的修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進入正道「,合理的看待任何的變化,從而不逾矩。連孔子這樣的聖人,也只能做到七十歲才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


世界觀:真與假;人生觀:對與錯;價值觀:輕與重。


推薦閱讀:

哪些書讓你的思想和生活有了自覺的改變?
世界觀崩塌是一種怎樣體驗?
有多少堅定的無神論同仁敢在荒山野嶺的墳墓地里待上一夜?
如何把無聊變為有趣?
如果有一天生命成了可以交易的貨幣,那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TAG:價值觀 | 世界觀 | 人生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