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性的審美是什麼造成的?

周圍的人普遍表示舊社會的小腳讓人看了不舒服,為什麼那時候這麼多人喜歡?時代的潮流也不停的在變化,這又是因為什麼能影響一個群體一個時代甚至一個國家民族的審美?


對個體乃至群體的審美觀,有三點原因是處於核心地位的。

1.生物學原因

人類的許多心理行為都是演化而來的適應性機制,對美的判斷也是如此。我們之所以認為大眼睛肉嘟嘟的嬰兒非常可愛,是因為我們要照顧嬰兒,哪怕嬰兒哭鬧、不會控制大小便。所以我們必須要發展出一套心理機制,認為嬰兒非常可愛,否則嬰兒這種令人討厭的生物就得不到成年人類的照顧了。蘋果好吃而腐屍難聞,也是因為前者對人類的生存有利,後者對人類的生存有害。

人類對另一些人類的審美判斷也是如此。面部和身體的對稱,皮膚的光滑等,都是年輕、有生育力的標誌。女性還會要求男性高大強壯,這意味著他們能保護女性。

生物學原因歸納起來,就是一個東西之所以美不是因為它具有美的本質,而是因為人類認為它美,而人類之所以認為它美,是因為它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有利。這個原因往往為人們所忽略,但它卻發揮了最為基礎性的作用,所以值得格外強調。記住一個口號:不要問它為什麼美,而要問我們為什麼認為它美。

2.文化原因

文化原因可以通過曝光效應稀缺性兩個重要機制來解釋。你會覺得熟悉的人比陌生人更漂亮,因為熟悉可以產生安全感,讓我們更偏好他們。這個曝光效應以及得到了實驗的證明,可以見鏡子中的自己和照片里的自己,哪一個更貼近別人眼中看到的自己? - Andy Lee 的回答。人類身體的膚色深淺其實並沒有絕對的美感標準,但大多數人都認為白才是美,而黑則比較丑。一方面是因為,白人佔據了大量媒體空間的信息時代,白人曾全球殖民,佔據了話語權,他們的偏好往往成為美與丑的標準。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美白很難,而晒黑卻很容易。前者是稀缺的,後者則是不稀缺的。一個皮膚白的人,意味著他有資源為自己美白,他不用從事風吹雨打的體力活,皮膚白能體現出他的社會地位。就像很多白領會把小拇指和無名指的指甲留得很長,這表示他們不是干體力活的人,因為干體力活的人指甲很容易折斷,留長指甲也不利於干體力活。黃金比白銀更「美」,不是因為它們的色澤,而僅僅因為黃金比白銀更稀缺。

同樣,一些在我們看來奇怪的風俗也能得到解釋,比如用銅環拉長自己的脖子,身體大面積紋身,戴巨大的耳環甚至唇環,都是展示自己擁有稀缺資源,暗示自己擁有高的社會地位。而在媒體時代,媒體資源也是稀缺的,所以這兩個因素往往有混合作用。比如明星之所以是美的,一方面他們有良好的生物學因素帶來的外表吸引力,一方面他們經常在電視或者網路中出現,為我們熟悉。還有一方面就是他們往往穿著華麗,生活富裕,展示了對稀缺資源的擁有。

文化原因總結起來,就是一個東西之所以美,是因為我們熟悉它,也因為它是稀缺資源。

3.隨機原因

很多學者都樂意於為各種各樣的現象尋求解釋,找尋它們發生的原因。但他們卻忽略了一個統計學原理:我們不需要為隨機事件解釋原因。拋一次硬幣,結果是正面。但我們不需要解釋它為什麼是正面,因為這個結果是隨機的。但如果拋100次硬幣,我們就能做出預測,大概有50次正面和50次反面。這就是隨機背後蘊含的概率規律。

為什麼這個小明喜歡高個的女人,而小強則偏好矮個女人?為什麼A班同學喜歡畫畫,而B班同學喜歡唱歌?這些小樣本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隨機因素造成的,而為此尋找心理學以及社會學原因,往往得不償失。就像中國人為什麼在某個時間段喜歡小腳女人,而東南亞人則沒有要求女性纏足?我們當然可以做出許多理論分析的嘗試,但我們也要注意,許多學者往往會試圖給出歷史發展的決定論解釋,他們會找出各種各樣的原因,試圖說明中國人在某個時間段喜歡小腳是歷史的必然,比如某種思想的發展,中國男權社會的集體戀足等等。但卻忽略了一些現象的發生很可能只是巧合,它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許多巧合因素。

再舉一個例子,許多人會對「剩女越來越多」這個現象做出各種各樣的分析,比如女性擇偶標準的提高,女性工作事業的發展,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早點結婚的苛求等等,但實際上這個現象是不存在的,剩女是個偽概念,大齡優質單身女青年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比例都是非常少的,這個偽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掌握了媒體話語權的記者們不懂統計學。

隨機原因總結起來,就是當某一個具體的事件發生時,它很可能只是隨機發生的,我們不必花太多時間去追問這類因素的充分原因,更不可把不懂統計學的文科學者提出來的解釋太當真。


對於美感,
康德提出了一個將「美」拆一為二的論述。
一個是優美感,一個是崇高感。

而在我國王國維也有筆《人間詞話》【靜庵】,在其中探討過美之有別。
「今有一物,
令人忘利害之關係,而玩之不厭者,
謂之優美之感情。

若其物直持不利於吾人之意志,
而意志為之破裂,唯由知識冥想其理念者,
謂之壯美之感情。」

總結下來也就是說,
優美使人歡愉,崇高使人敬畏。
而且兩人都認為,
兩者共存才能使其美得到最長生命。
若只存在一個,美將會是不持久的。
【這裡先將美拆分開來】
——————————————————————
對與歡愉來說,重點可能會歸屬到心理學中的慾望始末與過程。
對於崇高來說,對於公眾是崇拜之感情,對於個人來說重點可能歸屬到功名、廉恥等等。

而這兩者中包括人類行為各個層面的動作循環與評判機制(價值觀)。
比如說:我們渴了,去喝水,喝到了水,繼續工作。
如果其中動作循環暢通無阻,評判機制會因此而傾向「順利「。
這時」喜好「(或者說」價值觀「)就或多或少的改變了。
因此也產生了經歷了」不順利「的人羨慕」順利「的人。
而且對慾望的追求順利總不是那麼容易的。因此也有了愛惜稀有之感情。
而在這一部分,涉及到的每個人的慾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因此傾向不順利也相依在人與人之間變得不平衡。
因此,古代地方政治的存在也就是在積累下的文化層面上,種下了審美情趣的坯子。
【這裡是說美是可能在哪裡被操控的,一個是在歡愉上,一個是在廉恥上。】

舉個例子說,我國明代造園藝術之高超其實也是達官顯貴比出來的結果。
因為當時的價值觀被一部分人(朝廷)引領了。
後來的揚州園林中,一部分是鹽商們的家,觀其廚房等私密空間,並不奢華。
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僅僅是為了迎合當時的達官顯貴們,而自己的內務生活其實是很樸素的。

再舉個例子說,一個物品有長的使用壽命,我們可以大致理解為」恩,不錯「。
但大批量生產後,新科技的東西由於舊東西的存在而受到了很大的壓力而沒能生產出來了。
當國家與國家之間爭奪市場的時候,由於沒有在製造中使用工業廢止計劃而遭到了挫敗。
這時人們反思 物品的長的使用壽命時將更加冷靜。因此人們學會了在時代中如何決策。
也因此崇高感的審美也就此而改變。

————————————————————————————————
美是存在於大自然中的,我們人類對美的理解則是剛剛談到的兩個部分。
也就是說,美是本身存在先,而理解或審美是人的行為,其中是存在時代性、政治性和自然性的。

在這裡則是應回前句,民族性或文化性的審美是在價值觀後而產生的。

【這裡是說美式本來就存在的,我們是去理解發現的,或需要經過權威的認同後,某件事物才被列入美的範疇。】
————————————————
@Andy Lee 說的是有價值的。但是回答是屬於發展規律的角度來解釋的,可以應用在個人,而其中所談到的內容都屬於審美情趣部分,在這部分來看,也屬於是在解釋某個時間截面的現象。


幾乎是在一瞬間意識到群體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且是大到可怕。
我戴著入耳式耳機,聽著流暢潮酷的rap,旁邊經過的老大爺手裡的揚聲器放著很出名但是你又叫不上來名字的那類經典老歌,儘管我音量開的大,也比不上他那民俗音樂的轟炸。
就那一瞬間我想到了廣場舞,想到了老年合唱團,其實一個人的時候渺小而卑微,常常被忽略,被輕視,但當群體聚集時,有一種力量或者說共同的特徵被無限放大,有時恰到好處,而有時卻大到蒙蔽了群體所有人的眼睛,也許會自以為是,帶領一大票人做所謂的高尚行為或者藝術追求。群體也會固步自封,因為一葉障目,當局者迷,就像閉關鎖國的清朝。
所以,想追求卓越,要麼獨居一隅,高瞻遠矚。
要麼永遠做群體里最聰明最清醒最理智的人。


因為她值錢


小腳絕對不是給大眾人看的,白鹿原裡面裹小腳的那幫原上的人也不懂為什麼要裹小腳。他們就是簡單的從眾心理。審美在上流社會雖然迂腐,但是簡潔。相反上流社會的審美到了平頭老百姓頭上就變的趨同以及笨重。

要我說審美需要把人群區別開來談,舉重還看體重呢。

比如中國經典的審美,藏奇石,賞病梅,養金魚,裹小腳。這些按理來講不應是平民百姓能夠欣賞到的,但是只可惜最先搞這些東西的人最少也是個員外,門口張大爺一看說咱也體驗一把上流社會,自己就也開始殘害自家孫女了。但是這麼干對他們有用嗎,裹了小腳下地都幹不了活了,金魚除了吃你們家糧食,你還吃不了這金魚。石頭,梅花就更別說了。為的是什麼?虛榮。

舉個例子,如果咱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有一個顏色特別稀缺,比如黃色。有錢人可能買了點黃色的東西,出門的時候掛在腰間,但是窮人就會花盡家裡積蓄,鑲在牙上。都是黃色的東西,一個就是品味的體現,一個就是土包子。

但是反過來窮人就沒有審美嗎?怎麼可能,作為一個屌絲我就有審美。審的不是上流社會的美,而是我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物的美。上流社會想玩普通白領玩的文藝范兒真的是不合適,自己也彆扭。就跟你讓王健林穿個雙星球鞋一樣,不合適。Ricky Biggs曾經說過:"internet used to teach you how to live a life, now it teaches you how to be different, its sad."

「屌絲玩詞曲(民謠),中產玩編曲(流行朋克),高富帥玩音色(後搖),竇靖童上來玩兒的就是style」什麼體重就參加什麼比賽好不好。


什麼那時候這麼多人喜歡?時代的潮流也不停的在變化,這又是因為什麼能影響一個群體一個時代甚至一個國家民族的審美?

當一個人認為這件衣服好看的時候,你認為不好看,當兩個人認為這幾件衣服好看的時候,你依然堅持不好看。當一百個人認為這件衣服好看的時候,你還會認為這件衣服不好看嗎?群眾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當你處於群體之中時,這裡的群體指的是心理學上的群體:在某些既定的條件下,並且只有在這些條件下,一群人會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它非常不同於組成這一群體的個人所具有的特點。聚集成群的人,由於互相之間的傳染與暗示,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部採取同一方向。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種集體心理。因此它們的審美會一樣。


當你與大多數保持相同意見的時候,你會因為「人多勢眾」產生出一種力量感,覺得自己被保護了。有那麼多人都是你的「同黨」,人們會認為無需為自己言語或行為負責。此時個人已經不是個人了,而是從屬於群體的個人,是「無名氏」。


也可以用著名的沉默的螺旋定律來說明: 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极參与進來,這類觀點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複,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 當不喜歡裹腳的人因為害怕被孤立,他們就逐漸沉默,此消彼長,社會上覺得裹小腳好看的聲音就愈來愈大。


我覺得也有marketing的影響。
比如一個化妝品公司,它的產品有價值(valuable)才能賣出去,所以在賣之前就要給它的產品創造價值。之前我上學校的一門叫advertising and society的課時,老師舉了個例子說"the mascara can"t be sold with itself, but the potential customers must have been persuaded that women with long eyelash and light makeups are charming." 意思是睫毛膏作為一個產品本身是賣不出去的,只有消費者們認為女人有長長的睫毛和淡妝是漂亮的前提下睫毛膏才能賣出去。

大部分亞洲國家的人都認為越白越好看, 所以市面上很多美白的產品。但相反在很多白人國家的商場里,brongzing gel(塗了之後好像晒黑了一樣)賣的特別火,很多白人女孩都喜歡把自己晒成或妝成更暗的膚色。我覺得這也許是很久以前的很成功的「洗腦」,化妝品商人成功洗腦了大眾的審美,在亞洲和白人的市場上又賣出了美白產品,又賣出了「美黑產品」,highly profitable.


每期各大時尚品牌辦走秀,先「洗腦」大眾這是流行趨勢,今年這麼穿是最美的,你們看模特明星都這樣穿,「洗腦」成功後就可以圈錢了。

也許未來會有一個很牛逼的理髮師洗腦了全人類讓大家認為光頭的女人男人最美最帥,然後他就不用擔心失業了。


不覺得蒙娜麗莎美,應該不大符合東方人的審美,不過笑容比較親切


又被代表了 從小到大在到老都沒看出這個妞兒哪裡美了。。。


別聽媒體專家說的以偏概全的理論和研究報告,十有八九是誤導群眾的。他們才是真正的導演!


瞎搞出來的


藝術是由統治階級掌握的,地主階級毒化人民的方式。藝術腐敗時社會制度也走向滅亡了


推薦閱讀:

你感覺日本最讓人不解的是什麼?
印尼華裔是不是都很富有?
部分中國人推崇的「落後就要挨打」、「弱肉強食」是不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
有哪些偽傳統?
李清照在她的作品裡宿醉過多少次?

TAG:心理學 | 文化 | 審美 | 人類學 | 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