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到底有多能吃?


山東農村前兩年鬧一種蟲災,叫蠐螬,長得非常噁心,花生還沒長大時咬壞花生的根使小花生爛在地里,當時普遍花生減產一半。大家怨聲載道。

它的成蟲農村叫瞎碰,有的地方叫瞎撞,長得有點像金龜子,但是是純黑色的。仍然非常噁心,由於蟲災夏天走在玉米地里時這東西都撲臉。

嗯。估計你們也猜到了,有飯店開始賣這道菜。於是我們去找了賣,去玉米地里擼玉米葉子,擼一把就能擼到個五六隻。開始三塊錢一斤。後來大家都發現這個好吃於是不賣留著自己吃,飯店就漲價,最後漲到了10塊一斤。

我們家開五金店,趁機進了一批大功率日光燈,供不應求。回家把日光燈支起來,就有瞎碰源源不斷飛來,直接拿掃帚掃就能掃五六斤。想想這種蟲災多嚴重。。。

然後就和前面好多個案例一樣了。。。也就兩三年吧,真的把災害吃成了瀕危。。。

中國人簡直是。。。


如果吃一勺地幔軟流層會怎麼樣? - 美食 - 知乎
如果吃一小勺太陽會如何? - 腦洞 - 知乎
如果吃一小勺月亮會如何? - 物理學 - 知乎
如果吃一小勺黑洞會怎麼樣? - 腦洞 - 知乎
如果吃一小勺真空會怎麼樣? - 物理學 - 知乎
如果吃一小勺白矮星會怎麼樣? - 腦洞 - 知乎

在知乎上研究天體物理主要靠吃。


----------前方多圖預警,流量黨自覺退散----------

本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然而下午無意間翻開了一本陪伴我二十年的百科圖譜突然找到了答案

作為一本科普類的圖書,隨手一翻畫風是這樣的

圖太多了拍著累-_- 此書充分體現了「培養吃貨從娃娃抓起」......尼瑪隨便一翻都能看到「可食用」「可入葯」「味道鮮美」之類的形容詞啊我去,話說你真的是一本兒童百科圖譜而不是一本中華食材圖譜嗎?怪不得我現在變得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有腿沒腿都能咽下肚,原來從三歲就在接受熏陶了啊哈哈哈哈


什麼事情都愛用吃來形容:工作不叫工作,叫飯碗。開除不叫開除,叫炒魷魚。嫉妒叫吃醋,佔便宜叫吃豆腐,被起訴叫吃官司,被人打叫吃生活,拿人好處叫吃回扣,沒遇著人叫吃閉門羹。受不了叫吃不消,人緣好叫吃得開。兩面派叫吃裡扒外,輕而易舉叫小菜一碟。你自己說,中國人愛不愛吃?


1.「花生米與豆乾同嚼,有火腿滋味」

2.看到的一條微博,內容如下:

3.剛才點開紅點,發現了一個知友的點贊,毫無違和感。


看看彌勒佛的變化就知道了


09年的時候,我入圍了全國高中生物競賽複賽,要考解剖,
就是解剖環毛蚓,河蚌,蝗蟲之類的。
學校老師發愁了,大冬天哪裡找蝗蟲給我們練習啊?
花鳥魚蟲市場倒是有,但那是觀賞用的,貴,
有位同學說,現在網上什麼都能買,試試淘寶吧,(那時有網購習慣的人還不多)
老師上淘寶看了一下,還真有,就隨便選了個賣家下了單,
寄過來一看,
是椒鹽的。
--
剛才又試著淘寶搜索了「蝗蟲」,前幾項結果都是「油炸螞蚱」, 「香辣螞蚱」,「美味稻蝗」, 「特色現炒」,「新鮮帶籽母螞蚱」之類的,可怕==


樓上已經有人提到了這一條了,我補充一點吧:

引自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王任小研究員的《物理有機化學》課程講義(2011 年)。


「帝國主義者侵略我們,奴役我們,他們要把我們的地瓜分掉!」…「等等,他們為什麼要分我們的地瓜?」


兄弟們,再堅持一下,前面就是梅子林!


小學的時候 學校走廊種了一排花 紅色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所有年級的學生每次路過那個走廊都會去吃花
把花的蜜抽出來吸
從此學校再也不種那種花了


我這輩子唯一拿的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


留學生想祖國的好吃的比想媽多。


這是木衛一,即伊奧,是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顆衛星。
我們將這張太陽系第四大衛星圖片在谷歌的以圖搜圖中,會出現以下結果:

而當我們用國產第一搜索引擎百度識圖做同樣的事時,則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


之前有個新聞說國外的某個沙灘有好多海蜇泛濫成災,問怎麼辦,中國網友很著急說「涼拌啊」

反正希望各國物種泛濫的時候就向中國開放免簽證入境,不吹NB,我們能把災害吃成瀕危


我相信,紅領巾角的口感和味道,很多人都無法忘懷。


蒸、煮、煎、熬,滾、汆、涮、煲、燙、炙、鹵、醬、風、臘、熏、糟、醉,釀
還有那一系列火字旁的漢字:炒、熗、炊、燒、爆、炸、灼、焗、燜、炆、燴、熘、焯、煨、烘、燉、煸、烤。
光看這些字,我就餓了-_-||

想添加的請自行腦補,嘿嘿~


不得不祭出這張圖了。。。


東西分三類,能吃的,看起來能吃的,得找個做法讓它能吃的。

前幾天微博看到幾句話,
有毛的不吃撣子,
有腿的不吃凳子,
大葷不吃人肉,
小葷不吃蒼蠅。
侵權記得提醒我刪。。。ヽ(?ω??)?

答主家住村口有幾顆核桃樹,又是河邊,每年的春天核桃樹剛冒芽,長的又和香椿樹奇像無比,然後每年的這個時候核桃樹芽都被掰的不剩幾個。。。不知道他們摘回去吃好吃不好吃。。。核桃樹芽油潑辣子,樹芽炒雞蛋,想想就帶感。。。


我上初中的時候,因為是貧困縣的農村中學,條件很艱苦,學校食堂全是青菜湯,同學們吃得臉綠窪窪的。學校巨窮,但考慮到同學們一年吃糠咽菜不容易,還是每年都殺一頭豬,肉放進青菜湯里。總之肉食上,學校每年的預算就這麼一頭豬,同學們都是正能吃的時候,怎麼夠分?所以到了殺豬那天,同學們如果在自己碗里翻出一點肉,都會特別興奮。有一年我運氣特別好,碗底竟然有很大一塊肉,我興奮極了。仔細一看,肉上怎麼還有奇怪的凸點呢?思考良久,只有一個可能,那些點點其實是豬豬的乳頭……儘管如此,周圍的同學還是很羨慕我。至於那塊肉,我毫不猶豫地吃了。

不知你是否吃過豬乳頭,別問我何種滋味,早忘了。

當時我們學校真是太艱苦了。你想想,操場草坪都是我們同學拿筐從野外挖回來的,稀稀拉拉鋪一鋪就能踢球了。結果買個新足球,幾百人同時上來踢,嗷嗷亂叫,倆鐘頭就炸了。到現在我都很心疼那個球。

初中時我爸唯一一次到學校看我,站在教學樓走廊里,爺倆都很沉默。這時,我爸從包里拿出一隻燒雞。我把燒雞帶進我那間四五十人同住的大宿舍,大家的眼都直了。我吃了個雞腿,剩下的讓他們分了。我不是善良,只是怕挨打。

高中在市區,條件好多了,有很多好吃的可以買。只是生活費不多,我一般不捨得花錢。但跟初中比,已經是天堂般的生活了。我記得班裡有個小白胖子邊啃肉夾饃邊跟我科普:這叫白激饃,太好吃了!說的我很心動,下課就去買,確實好吃。

高中時我爸又來看我,他的禮物風格依然沒變,還升級了!這次他從包里拿出一條鹵好的狗腿!他說是鄰居誰家狗死了送的!那時候是冬天,冰冷的狗腿上結了一層白油。我沒有任何烹飪設備,那冰涼的狗腿我嘗了一口,那味道真吃不下去。

其實我爸年輕時候比我吃得還差,政府徵集民工去挖河,因提供饅頭,我爸一口氣吃了八個。我伯父上高中學習辛苦要補充營養,爺爺給他買了一顆大紅薯,每天切一段蒸了吃,剩下的鎖起來,我爸都吃不到。那個紅薯沒有吃完,被小偷偷走了。那時我們村有兄弟二人,哥哥學校每天發一個饅頭,捨不得吃,周末帶回來給弟弟,自己餓了啃家裡背去的大蒜。

我小時候只是營養不好,肉太少嘛,我爸那一代往上,基本每個人都挨過餓。我並不算挨過餓,但我相信80後中應該也有不少挨過餓的人。比如我看過岳雲鵬的採訪,他家河南,離我們那也不遠,他就挨過餓。報道中說,小嶽嶽家因為孩子多,有時一顆大白菜沒燒熟就被兄弟姐妹們搶著吃光了。

中國人多愛吃?肯定是非常愛、特別愛的。是人都愛吃,英法美也不例外,但有時候我會覺得中國人似乎要比老外更愛吃,把吃看得更重。究其原因,大概是我們的基因里仍然帶著挨餓的記憶吧。

咱們國家自古以來吃飯就特別費勁,土地里求食,受制於天災;塵埃里生存,又有無數戰亂人禍。我們對於挨餓的記憶太深了。只要你是中國人,從你往上數,一定有個家人挨過餓。挨餓和挨打都是很難忘懷的,在中國,飢餓感已經進入文化血脈之中,每個中國人看起來都很餓,餓像遺傳病一樣,傳下來了。直到今天,老闆請客仍然要極盡奢華。即便我們村,婚殤嫁娶也必須鋪張浪費。朋友來訪,哪怕囊中羞澀,也要找個像樣的館子,把人吃飽再說。

曾經干過一份不太喜歡的工作,辭職之前,我只問過自己一個問題:我辭去這工作後,會餓死嗎?當我發現無論如何都餓不死的時候,我就毫不猶豫地辭了。只要餓不死,就能折騰,就能撲棱,就能玩命奮鬥,就有希望。

我覺得,中國人的愛吃,不是沉迷慾望、耽於享受。中國人的愛吃,吃的是對艱難時日的記憶,對往事的報復,對現實苦難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生命的熱愛。當你在飯店看到搶著買單的人們,應該懂得他們不只是客套和虛偽,乃是情不自禁。真買單假買單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潛意識裡的飢餓感已經把買單行為儀式化了,能為自己和親友提供食物,早就成為榮譽和美德。

好多人都感慨中國人吃苦耐勞、長於忍耐、生命頑強。能不頑強嗎?如果你了解中國的歷史,如果你了解家族的歷史,你會很容易發現,那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是不可能留下後代的,他的基因早已失傳。其實其他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是因為我是中國人,我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更多一些,加上我和家人也算經歷過飢餓,所以覺得中國人似乎比任何國家的人都要頑強。老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話聽著又無奈又悲壯。

其實他們說的「中國心」、「中國夢」都不是很好理解,也許「中國胃」才更能描述這個國家的精神脈絡吧。

作者公眾號:alichouby


推薦閱讀:

如果古代皇帝想嘗嘗月亮的味道,而你是御廚,你怎麼大開腦洞?
北方人第一次吃肉粽是什麼體驗?
北京有哪些深藏不露的餐館?

TAG:生活 | 飲食 | 文化 | 中國人 | 吃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