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偽君子嗎?


就說兩個事:

第一件,劉備在夷陵戰敗後,撤退到永安宮,負責防守江北的黃權後路被吳軍切斷了,無法和劉備的軍隊匯合。他不願意投降渣權,於是一扭頭帶著部隊去北方投降魏國了。曹丕很高興,對他很好,還問他:劉備會不會怪罪他、繼而遷怒他留在蜀地的家人,把他的家人滿門抄斬什麼的。黃權很肯定的說,決計不會,劉備不是那種人。蜀漢這邊聽說了黃權投降的這件事後,有關部門就要依法去追究黃權家人的責任,報告給劉備時,劉備嘆了口氣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於是不允許追究此事,對待黃權家人的待遇,一如既往。黃權留在蜀地的兒子黃崇,後來還入了尚書台,擔任尚書郎的官職,最終在鄧艾入蜀時戰死於綿竹,為國捐軀。


第二件事,呂蒙襲擊荊州,駐守重鎮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居然獻城投降,關羽進退無路,兵敗被斬。按律也應當追究家人的責任,可是當糜芳的兄長糜竺把自己綁起來去見劉備時,劉備卻親自為他解綁,認為弟弟的事情,和哥哥無關。對待糜竺,也是一如既往。

拿這兩個一如既往,和曹丕于禁之事、孫權陸遜之事比一比,你想,劉備能是偽君子嗎?再仔細品味一下,曹操統一河北後燒毀掉所有繳獲的密信,就知道為什麼曹操說出那句話了。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


看到評論區里那麼多朋友的回復,感到有些惶恐,其實昨天我就是隨手一答,沒想到有這麼多的贊(大家肯定都是蜀妖!哈哈握手),被這麼多的朋友看到了。。我記性不好,讀書也少,有很多說得不對的地方,也謝謝各位朋友的指正。

下面把評論區一些回復一併編輯一下。

我只是認為,說劉備是豪傑也好、梟雄也好,都行,甚至是曹操所說的英雄,也說得通。但他終究不是一個一生靠做偽行騙假裝正人君子的人。評論區里有朋友說,真正的君子是當不了政治領袖的。說得真對,所謂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不可充棟樑嘛。但是,偽君子就能當政治領袖嗎?我看懸得很。我們讀史書,哪怕是讀先主傳,區區幾件事,有一些朋友就覺得劉備這個人真是假得不得了,老是見他對別人好,媽噠,一定是在收買人心!

如果劉備真的是一直在做偽行騙,千年之後,我們透過紙都能看明白的,為什麼當時的人,都那麼擁戴他呢?大家都是搞政治的,都不傻吧?甚至是熱衷於推倒劉備這件事、並且推了半輩子的大詩人曹操,也沒見他寫詩痛罵劉備是個偽君子騙了他的心吧?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首詩,開個腦洞yy一下,下一句簡直可以接與君共勉啊!!難道當時的人都被劉備騙了嗎?也懸得很。

竊以為有兩點可能:1、劉備原本就是君子,長厚似偽,使人迷惑者,必物之相似。
2、劉備壓根就沒想過要當君子,當時也沒人認為他是君子。陳登說他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王霸之略是什麼意思?是說劉備這個人,有成王稱霸的手段和謀略。如何稱霸呢?以力服人。如何成王呢?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這些大家一定都知道。

一個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的英雄豪傑,千年之後,竟然被人懷疑是君子or偽君子,是不是太可笑了?

————————————————————

竟然被推薦上日報了。。。
好羞恥 (捂臉逃走
對了。。。開頭那兩件事真是出自三國志啊各位。。。不是我編的。。更不是三國演義里的。。


一個人可以偽裝一時,但裝不了一輩子,你說一個臨死的時候告誡兒子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人,會是個偽君子嗎?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也覺得劉備這人假的很,動不動就哭鼻子,動不動就講仁義。長大了,年華老去,青春不再,理想丟到了爪窪國,除了一些文字之外一事無成,每日只為柴米油鹽奔波勞碌。

這時候再把《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拿出來讀,讀到劉玄德在荊州感慨「髀肉復生」的時候,讀到劉玄德聽聞關羽遇害一怒發兵伐吳的時候,讀到夷陵兵敗白帝城託孤的時候,讀到臨死前寫給兒子的詔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時候,不由得潸然淚下。

劉備一生,堪稱真誠,他做的和他說的,完全一致,他只不過有個「興復漢室」的夢而已,而且這和他本人的利益並沒有任何關係。他是姓劉,但並不是什麼「皇叔」,漢末姓劉的宗室何止千萬,就在他老家,姓劉的宗室也有一打,他只是個織席販履底層人民子弟而已,讀書不多,全靠一股「英雄氣」,做到了屌絲逆襲。

《三國志》評價: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史書記載,說劉玄德有高祖劉邦之風,其實不然。玄德的性格和劉邦相比,太寬厚了,劉邦可以在跑路的時候,把女兒兒子都推下車,而劉備在夏口的時候,都不肯拋下老百姓自己逃跑。只有那「百折不撓」,比較像高祖。如果說劉備能像高祖那樣心性狠毒,不拘小節,估計反而能成最終大業。

然而劉備卻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正史中他能鞭撻督郵,像陶淵明那樣棄官而去。他在任平原相的時候外御賊寇,內施恩德,即使的普通百姓,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當時郡民劉平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刺客居然被劉備感動,不忍加害,坦誠相告而去。從品質上來說,這就是個高尚的人。

劉禹錫有一首詩寫道「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說的就是劉備。辛棄疾有一首詞如此描述劉備:「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說的是劉備的一個故事——

《三國志》里講,當年許氾向劉備訴苦,說名士陳登對於自己的拜見不但不置一言,還讓他睡在床下時,劉備罵道:「沒出息,你是有國士之名的,而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陳登希望你能憂國忘家,有救世的主張。可你卻向他求田問舍、言無可采。陳登當然瞧不起你,所以他與你也就沒有什麼話好說。如果是換上了我,那就不僅僅是讓你睡床下,我睡床上,而是要讓你睡地下,我睡百尺高樓上了。」劉備天下為懷,斥責許氾,辭氣激揚,辛棄疾稱之為「劉郎才氣」,亦以自比。
而陳登是這樣評價劉備的: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以天下為懷,在如今看似乎是一句假大空的話,但在三國那個亂世,確實「劉備」們的真心話,人家真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而且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雖然他最終沒有成功,但千載之下,那英雄氣,就真是「千秋尚凜然」。起碼他奮鬥過,他實現過三足鼎立。

以劉備的出身來說,做到一個刺史和郡守都算上祖墳冒青煙了,袁家四世三公,曹操是個官二代,並且得到夏侯家鼎力相助,孫權同樣是借父兄經營江東兩代人的威望和基業,劉玄德一無所有,他只有百折不撓的信念。

然而當劉備囊括荊州兩川,雄踞華夏西岸的時候,誰還敢相信他是那個默默無聞的織席販履之徒?誰還敢相信他是那個屢戰屢敗,被打得妻離子散幾乎無立錐之地的半百老頭兒?

小時候,大人們都傳說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當時我理解的是:少年人血氣方剛,不宜讀水滸傳這樣宣揚粗暴正義的作品;而老年人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也不宜再讀三國這樣充滿權謀和詐術的作品。
然而到現在,我才明白「老不讀三國」是什麼意思,因為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講得都是一個理想破滅的故事。
劉玄德白手起家,從群雄並起,到少年豪傑相會,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立志匡扶天下,到名動四海,逐鹿中原,意氣風發,然而年近半百還屢戰屢敗一事無成,痛哭流涕稱自己「髀肉復生」。
此後得卧龍,隆中一對定三分,戰赤壁、取西川、奪漢中、勢如破竹,眼見著漢室可興,大業將成。忽然間急轉直下,東吳背盟,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走麥城,張翼德身首異處。劉玄德一怒之下,發傾國之兵伐吳,然而夷陵一炬,血海深仇,王圖霸業,都成了空。

剩下丞相一個人收拾這殘山剩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要以一州之力對抗整個北方,六出祁山征戰不休,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姜伯約膽大如斗,九伐中原,最終奇謀復國,也是可憐無用。
劉備和蜀漢,就像一部轟轟烈烈開場、悲涼慘淡收尾的大劇,勵志無比的白手起家屌絲逆襲,飽經患難挫折終於登上人生巔峰,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忽然因為情義而失去了理性,做出了必定失敗的選擇。呼啦啦大廈傾,昏慘慘燈將盡,定軍山上英魂在,漢家山河已成空。

人老了,飽經滄桑,就會想到「火燒連營」,想到「白帝託孤」,想到「星隕五丈原」,年少時的雄心壯志都會變作憂愁悔恨,天下大勢已定,任你如何折騰,都不可能再「勝天半子」了。黃粱夢已醒,壯志卻難酬,南柯太守悟,百歲一蜉蝣。

整個後漢三國,即便魏武文韜武略,詩人氣質令人神往,但只有蜀漢昭烈皇帝劉備,才是我心中最佩服的人。


不扯具體的歷史事件,從另外的角度來看。

亂世之人,內心都充斥著巨大的矛盾。一面是仁義道德以及心懷天下的個人理想,一面是爾虞我詐腥風血雨的殘酷鬥爭,既有權勢擴大帶來的內心膨脹,也有高處不勝寒的畏懼。在和平的年代,如當下,很多人都會在生存壓力與世俗觀念中,糾結於可為與不可為,而亂世將把這種矛盾高度放大。

就劉備個人來說,他出生民間,恰逢亂世,前期的鬥爭屢戰屢敗,可仍然頑強堅持。歷史書會輕描淡寫地帶過他這段長長的時光,但如果著眼於個人,各位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人生中有過多少個迷茫失落的日日夜夜?自己是如何度過這些歲月的煎熬?自己當初的願望是否堅持過?自己是否從未動搖過?而與劉備相比,大多數人最大的顧慮無非是將來混得不好,沒錢買房買車,事業上碌碌無為,世人看你不起。而劉備,他一步走錯就是性命不保,家破人亡。凡人追求事業有成,生活美滿,在身邊都可以找到不少成功案例學習借鑒,而劉備他根本沒什麼案例可以去學習借鑒,當他走上這條路,當歷史走到這個拐點,他除了自己小心摸索前進外,根本沒有辦法,相信他在很多個日夜也十分迷茫困頓。請問,如果沒有強大的信仰,以及強烈的情感動機,僅僅依靠對於權勢的貪戀,靠慾望,如何能夠堅持這麼多年?如何能夠吸引那麼多英雄豪傑隨他出生入死?所以,從劉備個人的「初心」來說,我覺得他算是一個有君子追求的人,當然前提是君子並非是完全閹割了人正常欲求的人。


有人說起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劉備的表現顯得膽小猥瑣。沒錯,他當時的反應,確實不如曹操氣勢恢宏。但深入去想,劉備當時是一個沒有輝煌戰績的人,沒有太多政治資本與軍事資本的人,相信劉備自己也沒少遇到過世人的冷眼與譏諷,他除了內心深處的理想、矛盾、困惑、執著,真的一無所有。現在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人的自信心需要許多成功和肯定才能建立」,而當時的loser劉,面對一個功成名就,極富權謀和手段,甚至還有利益衝突的曹操,他除了謙卑謹慎,還能怎麼樣?
難道興高采烈地回答道「丞相果然名不虛傳,慧眼識珠,劉某人很欣賞丞相的眼光」?
還是很自信滿滿地回答「哥從來就不走尋常路,我為自己代言!」?
還是很油滑地回答「哪裡哪裡,丞相過獎,丞相才是真英雄,劉某人對於丞相真的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無時無刻不敬畏丞相的光芒,有生之年能為丞相效犬馬之勞也是三生有幸。」?

我恰恰認為,劉備當時的慌亂與沉默,恰恰纔反應出他有著高追求的品質,也反應出劉備對於自身經歷的一個大體評價。即「雖然我到目前為止一事無成,我也迷茫困頓,但我仍然有所追求,我也想功成名就、榮華富貴,但世界很危險,我需要保護好這個理想,我也需要保護好自己,我願意為此做很多事,但不是任何事。」總體來說,劉備是個有點「愚」的人,沒什麼才氣,但是有著過人的意志力,也比較厚道。

意志力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內的,一種是對外的。對內的就比如勤奮刻苦學習,提升個人能力,目標與結果都建立於內。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絕對看到過不少能耐得住寂寞,能死磕自己,意志堅定的人,但在眾人面前卻顯得拘謹羞澀,無太多影響力與感召力。
對外的就比如遊說、營銷,結果和目標都建立在自身以外,要影響他人。他們的意志力,更多體現在與他人博弈上。

故君子也分為兩種,一種對內,一種對外。對內如海瑞,死磕自己,追求個人的理想形象,而不需要太影響他人。對外,則不好界定,因為存在與他人的合作與博弈甚至搏殺,所以屬於爭議型的人物。

其中有個人也很有意思,就是曾國藩。曾國藩早年也是一個耿直而又缺乏才氣的人,追求儒家的那一套仁義禮信,眼裡揉不得沙子。經過幾次挫折下來,洗心革面,放下身段,與潛規則苟合。比如有一次打仗打完,需要上報軍費,而當時的習慣是報銷軍費得給「財政部」官員好處,當時上報三千萬兩,戶部官員要吃四十萬兩的回扣,後面經過協商,以八萬兩成交。可沒多久,恭親王決定軍費不用找中央報銷,軍隊可以自行在地方上籌措,戶部官員大失所望,感覺被斷了財路,而曾國藩得知消息後,仍然給了八萬兩給戶部官員。開始的曾國藩在保舉將士時十分謹慎,不隨便舉薦,而後期的他卻一改以往,幾乎是到了濫保的程度。尤其在攻破南京後,曾國藩竟然縱容手下將士搶劫斂財,當恭親王希望能得到太平天國的財富來充盈國庫發展建設時,曾國藩竟然打哈哈說太平天國沒什麼錢。後曾國藩當了總督,幾年下來,按道理是有一百八十裝兩銀子的存款,而最後死的時候身家不過一萬八千兩,而且曾國藩一生節儉自律,很難想像一個這麼有著抱負、執著而又克己會做出這麼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其實關鍵在於,曾國藩早年對於自己的要求是做君子,同時也要求別人做君子,這麼一來別人不幹了,所以曾國藩早期沒什麼作為。而曾國藩的理想又需要很多人的參與才可以實現,所以後來頓悟,改變風格,仍然嚴於律己,卻開始寬於待人,甚至是縱容,因為對於別人來說,得有好處才會跟著他干,高大上的人生追求固然可以吸引到不少才俊,而實際的榮華富貴可以吸引到無數凡人,並且不少才俊也追求榮華富貴,而巨大的事業,需要有凡人和才俊一起才能完成。

回頭來看劉備,他的事業理想既需要那些有著「自我實現」需求的才俊指點江山,也需要那些追求「榮華富貴」的凡人去前線玩命,如果僅僅當追求個人形象的君子,是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的,而當一個偽君子也是難以長期吸引到那些頂級才俊的,所以劉備要從一個矛盾的人成長成一個矛盾的領導,而不是純粹的、閹割了常人正常欲求的真君子。

我覺得劉備做到了,曹操也做到了。他們都有著宏大理想,同時需要無數形形色色人參與才能實現,經書里的道德對於那個時代的他們是種苛求,也是種桎梏,更是一種深入內心的矛盾與掙扎,他們都是被世界所傷害過卻仍然勇於追求的人,他們最終都貌似強大,可呼風喚雨,可真正走到高處的人,尤其是需要不斷與人鬥爭走到高處的人,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很孤獨的,很缺乏安全感。站在千百年後,簡單地揣測他們,容易誤以為命運在他們手中如同可隨意操控的木偶,可真正站在他們的立場看,命運卻是那麼的深邃難以琢磨。


古人做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誰再黑我偶像大耳朵我一巴掌呼死TA!

PS:別丫的看我最開始用咆哮體就說我是演義黨,史料都引了,理解不能我也沒招

1.當曹吉利數萬大軍屠戮徐州,多少擁有上萬兵卒的諸侯在做壁上觀!是誰不顧生死只為蒼生帶幾千兵卒前去援救陶謙!是我大耳朵啊!你要虛偽你去送死啊,你去啊!你說我是為了得到徐州才去的,你是陶謙啊,你說讓就讓啊!(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先主傳》)

2.雖然輾轉天下,投奔四方,但還有誰能讓天下那些大諸侯如袁紹劉表等人出城相迎?是我大耳朵啊!你要虛偽的話你讓他們來出城百里恭迎啊!你行你去啊,看他們誰搭理你!看他們有誰會給你一口飯吃!(先主隨譚到平原,譚馳使白紹。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駐月余日,所失亡士卒稍稍來集。——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先主傳》)

3.是誰半世奔波,四海為家,前途渺茫,快五十了還窩在一個縣城裡,卻仍然有那麼一大幫文臣武將世間英傑跟隨?甚至還一個巨型土豪曾在最困頓的時候送了幾千僮僕還連帶妹子都給了他!是我大耳朵啊!你虛偽,你搞傳銷最多整幾個沒腦子的,這些個人流,不,人傑你上哪兒去找啊!(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糜竺傳》)

4.當曹吉利二十萬大軍南下追擊,在完全可以自己孤身跑路的情況,是誰仍堅持帶著十幾萬百姓一起渡江?是我大耳朵啊!你虛偽你帶這些蒼生累贅送死啊,你和你幾個哥們不會騎快馬乘快船跑到江夏啊!還說百姓可以當擋箭牌,我明明可以跑的比箭還快我為毛要擋箭牌!你虛偽你去送死啊!你去啊!(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先主傳》,曹吉利及其下屬曾屠城八次,在此引下我在問題【《三國演義》「劉玄德攜民渡江」那一回,劉備將新野百姓帶身邊是否反害了百姓?】下的回答)

什麼?曹操也並非無故殺百姓之人?那麼讓我們繼【曹吉利十大哭】之後,總結下【曹吉利八大屠】(當然包括他的下屬啦)吧:

一、屠徐州:(初平四年)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間。遇太祖至,坑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陶謙帥其眾軍武原,太祖不得進。引軍從泗南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二、屠雍丘:(興平二年)邈從布,留超將家屬屯雍丘。太祖攻圍數月,屠之,斬超及其家。

三、屠彭城:(建安三年)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

四、屠柳城:(建安)十二年,太祖征三郡烏丸,屠柳城。

五、屠興國:(建安十九年)淵與諸將攻興國,屠之。

六、屠枹罕:初,隴西宋建自稱河首平漢王,聚眾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餘年。遣夏侯淵自興國討之。 (建安十九年) 冬十月,屠枹罕,斬建,涼州平。

七、屠河池:(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張魯,至陳倉,將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張郃、朱靈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陳倉以出散關,至河池。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八、屠宛城:(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

如果你是大耳朵,你帶不帶百姓跑呢?

5.在打敗仗的時候有個叫黃權的手下跟敵國跑路了,謠言四起說那老大把那手下的家人全關起來了!是誰不計前嫌,把責任完全歸到自己身上,還照樣善待他的家人!是我大耳朵啊!你虛偽你丫的背地裡不會下黑手捅他老婆小孩啊!你虛偽你去啊!(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黃權傳》)

6.臨死的時候是誰把重任託孤給一位外人,幾乎把整個國家都交付給了他,甚至還說出「你要看我兒子不行你自己再選一個繼位」的話?是我大耳朵啊!你虛偽你會啊!你兒子都十八了啊!一直沒權力啊!你忍心啊!你虛偽你會幹這樣缺心眼的事么!(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傳》,【君可自取】,我認為取是選擇的意思)

不咆哮了,咆哮體我確實不擅長。其實黑大耳朵的無非還有這麼幾點:

1.拋妻棄子,可你要記住,你是個君主,你不是一個人,你不是只屬於你的妻兒!如果只為了妻兒,那大耳朵就不是大耳朵,就是困守下邳被水淹的呂布了。

2.輾轉數主,可你要知道,大耳朵並不是他們的手下,只是客將,他有權利選擇更好的前程。

3.鬍子好短,額。

4.對了,還有喜歡哭,在此我引一下我之前在問題【劉備總是哭,是真情流露還是虛情假意?】下的回答。直接全文了:

誰再黑我的偶像大耳朵我一巴掌呼死他!誰說我大耳朵愛哭的,能哭過曹吉利么!我來好好引下「曹吉利十大哭」的場景吧!

(先主)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三國志?先主傳》

一、哭將士:(曹吉利)臨淯水,祠亡將士,歔欷流涕,眾皆感慟。

二、哭畢諶:初,公為兗州牧,以東平畢諶為別駕。張邈之叛也,邈劫諶母弟妻子;公謝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諶頓首無二心,公嘉之,為之流涕。

三、哭袁紹:公臨祀(袁)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賜繒絮,廩食之。

四、哭史書:孤每讀此二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五、哭典韋:太祖退住舞陰,聞(典)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遣歸葬襄邑,拜滿為郎中。

六、哭龐德:(龐德)遂為羽所殺。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

七、哭任峻:(任峻)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八、哭曹沖:(曹沖)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文帝寬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則流涕,為聘甄氏亡女與合葬,贈騎都尉印綬,命宛侯據琮奉沖後。

九、哭荀攸:(荀)攸從征孫權,道薨。太祖言則流涕。

十、哭袁渙: (袁渙)居官數年卒,太祖為之流涕,賜谷二千斛。

好像蠻多人認為曹吉利哭了好基友郭嘉,但:

《郭嘉傳》: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傅子曰: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傅子曰:太祖與荀彧書,追傷嘉曰:「郭奉孝年不滿四十……奈何奈何!」又與彧書曰:「追惜奉孝……何得使人忘之!」】

好像曹吉利沒有流淚,不過心中對基友的悲痛哀傷是一定的,答主就不鑽牛角尖了,就醬!

自行補充下,大耳朵哭的場景按時間順序分別為【涕別田豫】【喟嘆髀肉】【祭拜劉表】【哭送龐統】【哭送劉封】【哭送法正】等六次。

再看看那些古人怎麼說: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陳壽

「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傅干

「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張輔

「關、張、趙雲自少結契,終身奉以周旋,即羈旅奔逃,寄人籬下,無寸土可以立業,而數人者患難相隨,別無貳志,此固數人者之忠義,而備亦必有深結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

而大耳朵此生最大的對手呢?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


偽君子一輩子,就成了君子。

劉備是一個愛惜羽毛的人,歷史上很多名聲很好的人都是。愛惜羽毛不是容易的事,太多走捷徑的機會,很多人忍不住,君子與小人,往往就在這時區分開。

真君子與偽君子的區別是什麼?人性中總有私的、惡的部分,一點私心雜念都沒有的,是神是妖,反正不是人。有血有肉的人中君子,會在意外界的觀感,會在乎人們的評價,以此規範自己的行為,壓制惡的部分。而偽君子,是在背地裡放縱自己惡的一面,而在表面上裝作克制。

劉備,以及很多人,都不是聖人,都有私心雜念,有陰暗面。但是他有沒有明顯的放縱自己惡的一面呢?看結果,歷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錄。很多人可能認為他虛情假意的不真實,但是真實是什麼?一個人願意虛假一輩子,就是真實。

拔了毛,誰都不一定好看,但有人就是在乎自己的羽毛,如此足以。

歷史上的劉備,是個有野心的人,有能力的人,所以很多人願意追隨他,希望攀龍附鳳。他是個厚道的人,內心中一定是真的厚道么?我們都不知道,但是他有分寸,有規矩,愛護羽毛,偽也能成真。


我不信一個偽君子被曹操追殺時,十幾萬新野百姓自願跟著他。
我不信一個偽君子前半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卻始終有優秀人才願意跟隨於他。
我不信一個偽君子的部將投靠了曹操,卻不肯禍及背叛者的家人。
我不信一個偽君子臨終之前告誡兒子的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偽君子說的是言行不一,劉備人生中多數時間是不得志的,但是卻未曾改變過自己行事的道義原則。
自古帝王多是殺閥決斷,以仁慈大義著稱的屈指可數,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小說,戲曲,說書揚劉抑曹。
而近些年,很多人卻質疑起劉備是偽君子,稱曹操才是真性情,這究竟是劉備出了問題,還是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出了問題?這是一個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時代?


現代人喜歡以今度古,就是喜歡用今天的眼光看古人的思想。

今天我就告訴大家為什麼不可以以今度古!現代拋棄了古人的儒家道德情懷,認為儒家所謂道德腐朽、中庸乃至糟粕,簡直是對現代人的壓迫、束縛乃至迫害。但是古人不這麼想,古人認為道德大於金錢,所以愛護自己的名譽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古人對道德的虔誠就好像我們今天對金錢的虔誠一樣,現在落後偏僻地區任然可以發現這種對道德虔誠的遺迹。

現在我們回到三國時代,據三國志記載,幾乎所有人(包括曹操、袁紹、孫權等等著名人物)都認為劉備是英雄,值得尊敬。在那個亂世里,有幾個人能夠真心為別人的江山考慮?劉備做到了,因為道德。倘若劉備只是一個演技高手,那諸葛亮會看不出來?關羽會千里追隨?那麼多豪傑為什麼只願意追隨劉備?

因為夢想,所以亂世英雄齊聚到劉備身邊,光復漢室,救萬民於水火。這不是句空話,因為劉備在撤退的時候,是讓難民一起同行的。前有埋伏,後又追兵,我也要和難民一起,兵貴神速,難道我不知道嗎?知道,但我更知道人心向背。

說說我小時候,小時候讀三國演義非常喜歡劉備,大學裡受到當代潮流的影響,我居然喜歡曹操。可是現在,我又喜歡劉備了。

如果我是劉備,我就會告訴大家:我所做到事情,無背於道德,無背於良心,無背於人民,我做了我能做的,做了我該做的。有人認為我是英雄,有人認為我不是,這些都是虛名,浮雲而已…


我大皇叔超級勵志好嗎?
偽你妹!

終於有人問這個了!先馬,明天把早年寫的一篇文章貼出來~

舊文一篇:

《新三國》里夷陵之戰已經打完了,劉備躺在白帝城裡奄奄一息。

這個年過六旬的老人,一夜之間便從一個睥睨天下的帝王回歸到一個平凡孤獨的老人。

161年,生於涿郡。雖是皇室,卻已敗落不堪,家貧如洗。早年喪父,隨母親一起販履織席為生。15歲時得叔父資助,師從大儒盧植。

184年,黃巾之亂。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起兵討賊。後因功封安喜縣尉。不久後因無錢賄賂上司,怒鞭督郵,掛印而去。後經師兄公孫瓚推薦,做了平原相。時北海孔融被黃巾所圍,遂連夜發兵救援。圍解,皇叔之名才開始聞於世。

194年,曹操率十二萬軍攻打徐州,州牧陶謙向各方諸侯求援,只有皇叔領本部兵馬五千來救。後因濮陽張邈投降呂布,曹操無奈只好回師轉攻呂布。陶謙上表請皇叔為豫州牧,駐軍小沛。皇叔仁義之名,遂得天下景仰。

195年,陶謙病危,考慮到自己兒子才低德薄,徐州城小民弱,非皇叔不能守。遂臨終前將徐州託付皇叔。皇叔得徐州上下擁戴,遂領徐州牧,駐軍下邳,關羽守小沛。不久呂布兵敗來投,皇叔力排眾議,讓出小沛請呂布駐紮。

196年,曹操再度攻打徐州。皇叔率軍迎敵。奈何呂布用陳宮計偷襲下邳,皇叔軍士潰散。回軍途中又被袁術所敗,無奈之下只好向呂布求和。呂布讓皇叔駐軍小沛。

197年,皇叔與呂布反目,小沛被呂布攻破。皇叔只好投靠曹操。

198年,皇叔跟隨曹操攻滅呂布。

199年,皇叔受獻帝衣帶詔,遂與國舅董承合謀殺曹操。青梅煮酒時,曹操放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皇叔遂恐曹操有害己之心。時袁術稱帝,皇叔遂請領軍攻打。曹操不顧郭嘉程昱等人反對,撥兵三萬給皇叔。皇叔暗圖徐州,斬了刺史車胄,徐州舊屬都來歸降。遂再次佔據徐州。自己駐軍於下邳,命關羽守小沛。

200年,衣帶詔事發,董承被殺。曹操領大軍攻徐州。徐州城小兵弱,皇叔兵敗投於袁紹。小沛被圍,關羽為全兄弟之義,暫投曹操。其餘部將皆走散。此時,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皇叔請命殺敵,袁紹准許。後在古城汝南與關羽張飛糜蘭糜芳等舊部會合,趙雲又帶鐵騎三千來投,遂於汝南再度起兵。傳檄文於天下,號召諸侯共討國賊曹操。

201年,曹操攻打皇叔。皇叔再度兵敗,南下投於劉表。但劉表既想用皇叔抵抗曹操,又害怕皇叔篡權。於是請皇叔駐軍新野。皇叔多次打退曹軍,但終被劉表猜忌,不得重用。一次,劉表宴請皇叔,席間一起入廁,聽皇叔一聲長嘆,遂問其故。皇叔說:「昔年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生肉,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立,是以悲耳。」此時曹操已經消滅袁紹,統一北方,雄踞中原,帶甲百萬,兵精糧足,手下智臣如雨,猛將如雲,天下十分已佔其五,威名赫赫,聲勢滔天。而皇叔已經年過四旬,卻只能蝸居小城,仰人鼻息,苟延殘喘。歲月如刀,刀刀催人老,其悲如此。

207年,經徐庶推薦,皇叔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遂獻隆中對。三國的帷幕,此時才真正拉開。

208年,劉表病死。曹操南征,荊州被劉琮拱手奉上。皇叔慌忙之中撤往江夏,欲投奔劉琦。但新野民眾感念皇叔恩德,希望一起遷往江夏。幕僚們都勸皇叔拋棄民眾,輕裝前行,皇叔呵斥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遂護送十餘萬民眾南奔,日行不過十餘里,被曹軍追上,以至於當陽大敗。後東吳魯肅來訪,遂遣諸葛亮往東吳遊說孫權一起抗曹。赤壁之戰,曹操大敗。皇叔趁機攻取江陵,後又收復荊南四郡,實力大增。

209年,皇叔領荊州牧。又娶孫權之妹孫尚香,孫劉聯盟正式建立,曹操亦暫緩南征。龐統來投。

211年,劉璋為了抵抗漢中張魯,請皇叔入川。皇叔與劉璋在涪城會盟,龐統勸皇叔在宴會上趁機殺掉劉璋,皇叔不忍。劉璋請皇叔駐紮於梓潼防備張魯。皇叔遂漸收民心。

213年,劉璋與皇叔反目,遣將攻打皇叔,兵敗後被圍於成都。

214年,劉璋求救於張魯,張魯便派馬超率軍來救。後李恢說服馬超歸降皇叔。劉璋懾於皇叔大軍和馬超威名,遂舉城投降。皇叔領益州牧,威震天下,曹吳皆恐懼不安。又任用蜀中舊臣,大舉賢才,安軍養民。

218年,皇叔舉兵攻打漢中,老將黃忠力戰夏侯淵,又擊退曹操援軍,遂佔據漢中。

219年,皇叔晉位漢中王,封五虎上將。不久後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九州震動。當時是,曹操惶恐之下,意欲遷都洛陽,孫吳亦惶惶不可終日。天下無人敢逆蜀軍兵鋒,皇叔威名一時無兩。

219年,在曹吳聯手之下,荊州落入東吳之手,關羽兵敗被斬。皇叔悲憤之下,欲興兵討伐,被諸葛亮趙雲等勸諫,遂遣張飛駐閬中厲兵秣馬。

220年,曹操死,曹丕篡漢自立。傳言廢帝已死,皇叔遂稱帝於成都,立國號為漢。

221年,張飛被部下所殺,首級被送往東吳。桃園三結義,今已去二,何其悲也。皇叔遂不顧眾臣反對,親率十萬大軍東征。其時,皇叔已經62歲。

222年,陸遜火燒連營,皇叔敗退白帝城,老將黃忠受箭傷而死,蜀軍精銳盡失。

223年四月,天氣仍然有些陰冷,皇叔躺在病榻上,望著面前跪著的一干臣子,胸中的悲憤就如同一鍋被煮沸的油。39年前以幾千鄉勇起兵,鎮黃巾,討董卓,攻袁術,伐曹操,轉戰各地,卻是屢戰屢敗,每每有一點根基,便被敵人打散,不得不長期寄人籬下。

投靠過公孫瓚、呂布、袁紹、曹操還有劉表。妻離子散,舊屬背叛,飽經屈辱,嘗盡辛酸。

不離不棄的,始終不過關張兄弟,以及簡雍孫乾等人。

後遇到孔明,又逢時勢突變,遂得荊州,收西川。上有卧龍鳳雛五虎上將,下有良將千員兵甲百萬。當時是,白馬將軍公孫瓚已死,飛將呂布已死,河北袁紹已死,江東猛虎孫策已死,只剩下病懨懨的曹操和孫子輩的孫權。天下之大,已收其二,只要在努力一把,一統九州指日可待。

卻奈何雄心萬丈氣吞山河之際,一夜之間便失了天下之腹荊州,死了關羽,再折了張飛黃忠,五虎上將已失其三,而蜀中十幾年積累的精銳被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

就這麼忽然之間,敗了,敗的一塌塗地。王圖霸業,遂成空談。

而面前的這一班臣子。劉禪暗弱無能,馬超抱病,趙雲老矣,龐統早卒,只余孔明一人。百年之後,終為他國所滅。戰戰兢兢殊死奮鬥一生,不過為他人做了嫁衣。

嗚呼哀哉!

皇叔起於微末,艱難困苦不墜青雲之志,富貴威武不忘興復漢室。屢救黎民於水火,數扶社稷於倒懸,忠義雙全,仁勇兼備,愛民如子,天下景仰。

老天為何待皇叔如此之薄?倘使皇叔早有根基,屠曹操孫權之輩如屠狗爾!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空有一腔英雄血。造化弄人,始使豎子成名!

罷了罷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皇叔,英雄血未乾,且去黃泉召舊部,旌旗十萬斬阿瞞!


這是看了《新三國》後寫的一篇舊文。

《新三國》第29集,劉備投劉表之前,先派孫乾去做說客。

劉表鄙視劉備,孫乾卻把劉備說的各種高大上,那種崇拜之情,絕不僅僅是一種外交辭令,而是發自內心。然後劉表讚歎劉備落魄如此,身邊卻還有這樣的義士。孫乾謙虛又驕傲地說:劉皇叔帳下義士眾多,怎麼著也得數到50位之後,才能輪得到我區區孫乾。

每次看到這裡,心情就特別激動,簡直熱淚盈眶。


劉備是什麼人我們先不說,就單說他身邊的人吧。

關羽,千里走單騎,豪氣干雲。

周倉,拋棄山大王不做寧願給關羽捧刀做馬前卒。

廖化,被吳國俘虜後還設計討回蜀國。

孫乾、簡雍,一旦跟隨劉備,至死不渝。

這些人都是義士,只有義士才能聚集義士。


其實皇叔很勵志,啥都沒有,卻堅持夢想,最後實現夢想。

皇叔是你,是我,是他。

是所有還在奮鬥中的人,最應該崇拜和敬仰的英雄!


私以為很多答主舉的事例在這個問題上沒太有說服力。
比如放過黃權一家很難說就不是偽君子,不如講後來黃崇隕身不恤體現的多一點,畢竟假仁假義的話當事人就真不會賣命了。

小時候看演義,也覺得假,實在是因為演義塑造的一些人格現在人很難產生共鳴。 懷疑諸葛亮忠不忠的都有,別說懷疑劉備是不是君子了。

漢人最重名聲,很多人即使掛印而歸窩藏囚犯,只要因此獲得巨大聲望,事情一過也能得五府爭辟,青雲直上。
所以為了名聲不得罪人,好清談吹枯噓生,好能互相吹捧獲得聲望,愛扮紅臉把黑臉留給別人做,一遇事就聲淚具下的,確實符合偽君子的形象。 對,我就是在黑坐作聲價袁本初,陸中悍鬼袁公路,孔伷魏諷之流。

不過恰好,劉備不是這樣。
劉備之所以能名重當世流芳千古,從群雄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他不是這樣。

那年劉備流落荊州,投奔劉景升,靠著巨大的聲望與人格魅力保留著一點革命火種。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幹啥?登庸人才呀!趕緊獲取以在野武將諸葛亮為首的荊州系吧。
那時候怎麼把名聲傳出去呢,只有互相吹呀,吹捧下別人,別人就能回去吹捧自己了,花花轎子人抬人嘛。

有一天,一個叫許汜的和劉備劉表一起吹。許汜這個人可是大大的有名,稱得上是個自媒體了。
許汜就說那個死了的陳元龍不怎麼樣呀。如果劉備這時候趕緊說許君你比他強多了,許汜回頭少不得誇誇劉備慧眼識人吧。
結果劉備竟然問劉表,許君說的是真的么。
劉表可不願得罪人,說許汜是個好人不會說假話的,不過元龍那麼有名,咱也不知道。這時候劉許二人恐怕已經覺得老劉不會說話呀。
許汜就說那年遭亂我去他那找姓陳的,他不跟我說話還自己睡大床讓我躺小床。

萬萬沒想到啊,劉備竟然說了下面這番話:「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卧百尺樓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你這樣的,是我就讓你滾地上睡。
難怪辛棄疾會嘆「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語出《資治通鑒》


有的朋友認為「劉備是偽裝了一輩子的偽君子」,這種思維太可怕了。你預先認定一個人對別人的好全是裝出來的,那他怎麼做你都不會覺得他是好人。
如果根據現有史實,沒有發現劉備有什麼偽君子的行為,那他就不是偽君子。自己意淫的政權遊戲、勾心鬥角終究只是自己爽爽就好,別拿那些當歷史來評價別人。你硬是要誅心,世上就沒有真好人了。

全宇宙只有你和你家人是好人,其他人都是裝的,滿意了吧。
要是別人對你笑了,肯定是他別有所圖,千萬別理他。要是別人幫了你,肯定是他想利用你,要小心提防。就算他一輩子都沒有害過你,也要認為是他偽裝的好。
這樣活著可真棒啊。


假設有一個老闆:

他對員工總是客客氣氣;

他總是喜歡標榜「以德服人」;

他總是時不時給員工一點點小恩小惠,來換取員工的「忠心」;

對於犯錯誤的員工,他總是一次次給機會以顯示自己的「有容乃大」,也經常這麼教育手下的副總、主管——除非有人直接威脅到他的切身利益。

這樣的老闆,你喜不喜歡?

一個喜歡作秀、喜歡往臉上貼金的人,我們先不管他「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至少他是注重自身形象的——也就是說:他會把「人們對他的風評」納入考量,從而不至於做出太過出格的事情。

至於那些「人言不足恤」的,他首先就根本不會把你當回事,更有可能他會為了他的「宏偉計劃」而隨意犧牲下屬——對於這樣的人,你害不害怕?

作為劉備來說,他本來就是「一窮二白」,既無政治資本,又無人脈資源,不靠「以德服人」還能靠什麼?

更重要的是:「君子國」本就只存在於《鏡花緣》——熙來攘往者,皆為名利,皆為生存,又何來「偽君子」一說?


有人說「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還自詡「豪邁」——我是不認同的:

如果「偽君子」算是「10%的君子」,那麼「真小人」就是「-100%的君子」——難道10%還不如-100%?

「偽君子」的「底線」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自身利益」——而「真小人」的「底線」,根根都無條件直奔你的「下三路」......

「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的內在邏輯是什麼?

無非就是「既然聖人可望而不可及,那就乾脆直接墮落成惡鬼吧」。

一個人,在這種邏輯的指引下,做出哪怕再「驚世駭俗」的舉動,你還會覺得很詫異嗎?


談到這裡,偽君子和普通人究竟有什麼區別?

第一、每個人都會為了特定目的去「偽裝自己」——平時上班、生活,有幾個人不戴面具?更多地,恐怕是「N張面具輪著來」......

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偽君子」

第二、每個人都有「邪惡的一面」,多數人多數時候只是沒被激發出來而已——所謂的「偽君子」,實際上並沒有刻意在「假裝正經」,而是「內外條件尚不足以激發出內心的『惡』」......

這也是我們多數普通人每天所處的狀態——我們不去犯罪、不去傷天害理,很多情況下,首先是因為「不足以激發起自己的慾望」,其次是因為衡量了利弊得失、是因為沒有條件;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如果我坐到那個位置,就一定會天朗氣清」,對於多數人來講,恐怕也就只是說說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提倡「法治」。

當我們看到別人「先做了一件好事,後做了一件壞事」,我們便說此人是「偽君子」;

而當我們看到別人「先做了一件壞事,後做了一件好事」,我們又說此人是在「贖罪」......

實際上呢?

大家都只不過是普通人,每天都在「善」與「惡」之間遊走徘徊。

是「好」還是「壞」?

這首先是個「角度問題」;

其次是個「價碼問題」——一些人的「價碼」是「自己的小情緒」,另一些人的價碼是「一塊錢」,更多人的價碼是「幾百塊」,還有極少一部分人的「價碼」是「禮義廉恥」......


另外,

劉備打天下可不是靠「仁義道德」。

世上有五種籠絡人心的力量:

金錢;

名望;

權謀;

仁義道德;

信仰。

「信仰」的力量,遠遠凌駕於其他四者之上:它能讓人捨生取義,它更能讓人扭轉乾坤、改天換地。

而「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信仰,才是劉備政權凝聚人心的真正「晶核」——這也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真正原因。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戰役,相當於在險要地勢的掩護下進行了一次規模巨大的「迂迴包抄」,不僅保留了共產黨人東山再起的「火種」,更對國民黨政權形成了「高屋建瓴」的戰略態勢——究竟是什麼在支撐著共產黨人那兩萬五千里櫛風沐雨、篳路藍縷、餐風露宿、捨生忘死的「長征」?

還是「信仰」。


想看正題內容的朋友,請直接拖到最後,前面是我懟歷史發明家的內容。

想看懟人的朋友,請繼續。

@大慫淹神宋哲宗

看你的ID名頭是看宋史的吧?三國志沒看過吧?沒看過三國志就敢胡說八道這又是哪裡來的自信呢?

你從頭到尾三句話,句句都是脫離史書原文,我尊你一句:歷史發明家。名正言順吧?

一句句來,教你讀書。

你的雄文:

劉備對不起劉璋?這話只怕劉璋自己都不敢說,劉璋僱傭劉備幫他打架,卻堵著劉備的路,而且不給工資,於是劉備翻臉。

《先主傳》:明年(212年),曹公征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劉)璋曰:「曹公征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張)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實,欲以東行。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

你文言文閱讀有障礙不?要不要我幫你翻譯一下?讀的懂的話,請問你從哪裡解讀出劉璋不給劉備「工資」?

再到你評論中的這句:

劉二牧給劉備的軍糧都是減半的,算一下劉備的軍隊要吃多少飯很困難么?

我的天吶~原來你還擅長數學是吧?

原文「資實」的數字都沒有,對於我這種人,確實很困難,根本算不出來。

當然,對於你這種歷史發明家來說,一點都不困難,你只要拍下腦門,沒有數字就來發明,想怎麼算就怎麼算,對吧?

建安十六年,劉璋為了對抗敵對張魯,誠邀劉備入蜀,劉備到後,劉璋又是給兵,又是給錢。

「 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結果劉備不去打張魯,就坐在葭萌吃吃喝喝到第二年。

十七年十月,曹操南征孫權,劉備這才說不打張魯了,要回去,一件事沒做成,還要劉璋繼續給他增兵,發工資。

這事換誰誰都不樂意啊!一年下來砸了那麼多錢給劉備,一件事沒辦成,臨走還要撈一筆,到這時候如果劉璋還樂呵呵的,到底是誰缺心眼?!

劉璋還是給了劉備面子,也沒說不給吧?給兵四千,資實減半已經夠可以了好吧!你又是怎麼解讀、計算出來劉備的軍隊吃飯困難問題呢?

雄文第二段:

劉備翻臉之後,攻打劉璋,劉璋的兒子劉循帶兵抵抗,射死了劉備的軍師龐統,劉璋失敗後他和劉璋被打發到荊州, 交給了關羽。

發明歷史:劉循跟劉璋被打發到荊州。

《劉二牧傳》:初,璋長子循妻,龐羲女也。先主定蜀,羲為左將軍司馬,璋時從羲啟留循,先主以為奉車中郎將。是以璋二子之後,分在吳、蜀。

認字不?錯了,認不?

雄文第三段:

關羽被東吳殺掉後。劉循按理來說,應該為父親幫助東吳對抗仇人吧?結果他幫老爹送終之後,回到蜀國,為劉備賣命了。

發明歷史:劉循給老爹送終後,返回蜀國,為劉備賣命。

你這是基於第二段你自創的歷史發明文繼續發揮出來的。

如果劉循效力蜀漢就是劉備仁義的證據,可以的,來看書

《劉二牧傳》:(220年)孫權殺關羽,取荊州,以璋為益州牧,駐秭歸。璋卒,(224年)南中豪率雍闓拒益郡反,附於吳。權復以璋子闡為益州刺史,處交、益界首。(225年)丞相諸葛亮平南土,闡還吳,為御史中丞。

可惜就是劉璋的次子劉闡不肯歸仁義的蜀漢,非要「還吳」,真不知道打了誰的臉。

就你這蜜汁自信短短兩句話,暴露了你不學無術的面目。

第一,你以為卷名「劉二牧」的意思是劉璋。真是呵呵了。你也不怕讓人家笑掉大牙!哈哈~

第二,劉循比我有資格靠腳投票。哈哈哈哈~只可惜人家在歷史上根本就沒跟老爹去秭歸,而是一直留在成都的。而你,幫他發明了一雙腳,可以的!

借你這句話套上,「劉闡比你有資格靠腳投票」送給你,盡請笑納。

——返回正題——

關於本題。劉備是「偽君子」,這是現代人嘩寵取寵的論點,旨在推翻《三國演義》中對劉備「仁義」的塑造。這事屬於矯枉過正。

要說劉備仁義,其實在《三國志》中也能找到淵源。

例如傅幹評價劉備「寬仁有度」,劉備跟龐統談話時也標榜自己仁義。

龐統傳裴注引《九州春秋》:(劉)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這是龐統勸劉備取益州,而劉備以仁義為名拒絕了,可是龐統接著勸: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霸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結果呢?「備遂行」。

——劉備聽從了龐統的開導,放棄了所謂「仁義」理念。

劉備所謂用「仁義」對抗曹操,根本不符合其所處的形勢發展,也正是龐統的開導,讓劉備認識到了:抱守迂腐的「仁義」觀念是無法實現自己夢想的,只會斷送自己前途。

所以,劉備不是偽君子,他只是一個為了實現自己夢想的亂世豪傑,僅此而已。

對在亂世中割據一方的軍閥來說,抱守仁義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劉虞、張揚會來點贊的。


偽君子能被人評:劉郎才氣 嗎?

偽君子能在臨死前說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家訓嗎?


如果說劉備是偽君子,他假裝了一輩子正人君子,假裝了一輩子仁德,也就真的成了仁德之君;孔子一輩子都在堅持宣揚他的儒家思想,也就真的成了聖人;你一輩子都做好人,也就真的是個好人了;一輩子都那麼去做的人,不知道偽在哪裡?


小時候不懂事,看三國演義,覺得劉備是好人,曹操是壞人。(無須解釋吧。)
年輕時憤青,覺得曹操是大英雄,劉備是卑鄙小人。(無須解釋吧。)
現在年長點,覺得曹操固然是大英雄,劉備同樣是大英雄。(媽的,曹操出身,起家,都不是劉備能比的啊!)


有些人一說到劉備、上杉謙信等人是偽君子就特彆氣,是因為現在有些把偽君子這個詞妖魔化了。其實我認為偽君子至少應該比大暴君還是好不少的。一個戎馬一生的軍閥、萬人之上的人,你還心裡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逢場作戲?恐怕早混不下去了。

前幾年好多人都說,演義說了不算,非得正史才算數。然而正史也說曹操殘暴,劉備有口是心非一面(見《龐統傳》)。也難怪最近好像又有人說正史說了也不算,是史家春秋筆法,說白了,就是不能接受(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的多面性。

有些人甚至說:「偽君子不如真小人」,那是典型的富貴病。漢末有3個群雄偽君子名聲比較響,劉備、劉表、袁紹,但這三個人對百姓比較好卻是公認的,所以陳壽才刻意去多寫些袁紹和劉表虛偽的地方(以向讀者說明,他倆也沒有很多人說的那麼好),是「偽」君子。

有一段時間市面上的書比較推崇曹操、孫權、司馬懿等比較狠的群雄,推崇他們什麼不好,推崇的是這幾個是「真」小人,「可愛的」奸雄,反正被亂世被真小人砍腦袋的不是我呀。


你請別人在你家串門,弄壞了你的書,手辦,耳機,電腦之類的,然後大言不慚說反正東西壞了,你把房子讓給我吧。
你要是能不急眼,再說劉備是偽君子。

別人請你幫忙做代碼或者寫課題,不給錢,不署名,干使喚,最後還怕你發表,先一步搶你的硬碟,不給就打你。
你要是能不急眼,再說劉備是偽君子。

劉備和曹操本性相近,準確的說是曹操草根版鏡像。很像喬布斯和蓋茨。

論巔峰成就,
曹操赤壁之前,滅袁紹、隕呂布,擒袁術,橫掃江北,天下十分,自居其五。
關羽敗走之前,斬夏侯,殺龐德,敗於禁,荊益漢中,率土之濱,囊中半百。
論真性情,劉備厭惡腐敗,鞭笞督郵(184年)
論仁義,劉備冒死救孔融,助陶謙。
領十數萬百姓同進同退。

論毅力,劉備屢敗屢戰,四失妻子,五易其主,年過半百仍不放棄理想。

曹操不是偽君子,劉備也不是。

準確的說劉備這一輩子沒有主動做過得罪人、欺負人的事,害的人都是先對劉備下手的。
如果不反擊像呂布、劉琮、劉璋之類的,那就是今天人們嘴中的包子。

呂布自己三姓家奴並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呂布兵敗被劉備收留,後來背後捅刀子。
現實版農夫與蛇。

------------195年,呂布兵敗,投靠劉備。

196年,曹操再度攻打徐州。呂布偷襲下邳,劉備兵敗,回軍途中又被袁術吊打,向呂布求和,呂布讓皇叔駐軍小沛。

197年,與呂布反目,小沛被呂布攻破。劉備投靠曹操。

198年,皇叔跟隨曹操攻滅呂布。-----------------


劉備得荊州是劉表臨終後,劉琮帶兵叛逃曹操,那必然打啊。最後打下來的。

-------208年,劉表病死。曹操南征,荊州被劉琮拱手奉上。--------

荊州是劉備從曹操手裡搶過來的。


劉備得益州是劉璋請劉備打張魯,後來看劉備做大,反目了被反殺。

劉備在梓潼,他要是想殺劉璋占益州,會在這個地方?

反目的原因很簡單,請我幫忙,不給錢,不給東西,還特么防著我,最後我要錢不給還打我。

今天這樣拖欠包工頭工資的老闆能曝光網上,網易的噴子能把他噴出地球。


如果硬要說劉備有些對不起的就是曹操了。


當年曹操對劉備確實不薄,奈何,兩人都是英雄,一山不容二虎。

曹操殺董承沒錯,但徹底和劉備決裂。


兩個都是人傑,都不甘心寄人籬下,否則,曹劉組合不會亞於曹荀或者劉諸葛。


曹操劉備互為對方成功路上的競爭者,每看到此總有些唏噓。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推薦閱讀:

戰爭有多燒錢?
有哪些恃才傲物的名人?
在中國歷史上,老百姓生活最悲慘的那段歷史是什麼?
如何反駁「英國和美國同一祖先,卻沒有統一,台灣為什麼不能獨立」的觀點?
各個民族、國家歷史上都有哪些能讓他們吹一輩子的戰績?

TAG:歷史 | 三國 | 劉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