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愛奇藝下線《奇葩說》第二季關於同性戀出櫃內容?
經瀏覽搜索愛奇藝官方網站證實,2015年7月11日關於同性戀要不要出櫃的那一期奇葩說已下線,微博傳聞是廣電部門要求禁播。如何看待此事?
我來貢獻一個大不敬的答案:這集奇葩說下架,恰恰是反映了中國當下的民意。
在這麼多的討論中,大家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在下架之前,同性戀這集已經在網上掛了一個半月了。
具體播放數字我不是很記得,但按奇葩說一般的播放水平,大概有3000萬人觀看了這集關於同性戀的內容。如果廣電總局真的要禁播,為什麼動作那麼慢?
我個人有個理論,但凡一個節目能活一個星期,就代表廣電總局沒有想動刀子。之後如果動了刀子,往往是被群眾倒逼出來的。就像這次的同性戀,就像年頭時候武媚娘的大胸。
我們不要被知乎上的開放輿論誤導了,覺得全中國都在挺同性戀,只有廣電總局還停留在封建社會。這種認識完全不正確,咱們天朝普羅大眾的境界還沒那麼高。
其實大家回到現實中,想像一下如果是你們的七大姑八大姨看到電視上看到有人討論同性戀,她們的反應大概是 「唉喲同性戀這種事情現在也可以上電視啦?政府怎麼管的??」
13億國民,會講這句話的人絕對比支持同性戀的人多。
恩,所以某局只好出來管一管咯。。。
P.S.: 這個回答不是給廣電洗地,但有的時候你以為你是給廣電坑了,殊不知群眾暗地裡也插了你一刀,僅此而已。蔡康永哭著說我們不是妖怪,最終還是被當成了妖怪
————————————————
評論區有的人邏輯已經亂到一定地步了,還來一本正經的普及你們就是妖怪。
這就比較尷尬了……我畢竟沒有這麼好的修養,不帶髒字地幫助討厭我的人理順邏輯,相比來說直接拉黑比較爽快。之前知乎有一對憂心忡忡的訴說兒子向他們出櫃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父母,一大波一大波的知友都在拚命跟他們擺事實,講道理,談心,論跡... ...費盡口舌,隔著屏幕干著他人之急,結果呢,這對父母好像一個大子兒也沒看進去,不屈不撓地問:「我兒子就是病了,求治病」。
這對父母就是廣電羽翼覆蓋下的現實世界的主流人群的代表人物啊。作為一個國家喉舌最終的審查機構,廣電的任務是向這批小農奔小康的人群輸出清潔的中國夢,他們的道德觀不超過中央一到五套規定的範圍,想像力大不過一隻牛蛙。出於道德,出於正義,出於維護公序良俗的嚴正立場,廣電要照顧的永遠是這些同樣飼養著廣電的他們,而不是知乎上幾千幾萬個贊蔡康永落淚視頻的你們。
輿論(哪怕是娛樂輿論)每退步一次,這些將LGBT人群有罪化,邊緣化,污名化的主流人群就更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絕對正義一次,每一個原本憂慮,驚懼,本可以受到鼓勵和安慰的掙扎者就更退縮一次,自我懷疑一次,藏得更深一次。我一直在想,那對父母或有可能看了這個節目,也會有那麼一絲絲懷疑,錯的是自己,兒子沒有病。現在呢,上面強大的輿論言之鑿鑿定義了,這是「非正常性關係,挑戰傳統道德觀和價值觀」,怎麼辦呢,治病吧!典型社病我葯。
-----隔日更新內容----
修改了一些不連貫的詞句。
我記得高曉松似乎說過為什麼要去做娛樂節目,我猜這些人大概也不過是想在娛樂的外皮下,夾帶點私貨罷了。這一期節目馬東好像特地沒有念廣告,第一次在大陸的大眾媒體平台上相對公開地說一些不那麼主流的話題,大概也是帶有媒體人開闢時代,造就影響而隱隱的自豪的。那麼,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即便你耍賴說,我們不過是在娛樂,某些不可觸的逆鱗也遠遠比我們想像得要多的多,敏感的多。
的確,封禁一個娛樂節目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世上最容易的事不過動動權力的手指。只是,連披著娛樂的外衣求一點可憐巴巴自由訴說的機會都被剝奪的話,那這世上就只有沉默,和只能匿名和永遠沉默的病人。我也是最近才對這個問題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同性戀在中國的普遍被接受程度,遠遠低於知乎用戶和《奇葩說》嘉賓與受眾中的接受程度。
寒假回家,最盼著的事情之一就是到大使館的北京美國中心參加活動。翻翻公眾號,2月6日的主題,是放映講述加州第一位同性戀公職人員,同性戀平權促進者Harvey Milk的電影《米爾克》。我報了名,並和爸媽隨口一提下周一要去大使館參加電影之夜。
過了兩天,爸在吃飯聊天的時候,隨口問我:「大使館放的電影是什麼主題?」我大致複述了電影的簡介。沒想到,他神情一下子緊張起來:
「怎麼去看這種玩意?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題材?」
「那天參加這個活動的,肯定有不少同性戀。在我眼裡他們的圈子都亂的不行,還有很多人帶著艾滋病,你去參加這樣的活動,和他們那麼近距離地接觸,讓我多擔心啊!你能不能下一個活動再去?」
「一定要去,就讓家長和你一起去吧,或者多叫幾個同學一起去!」
直到這裡,發現我參加活動的計劃有泡湯的可能,我只好開始解釋:「你也自己去網上搜索一下相關的知識,同性戀根本不是不正常,只是和大多數人不一樣而已;他們的圈子也沒有什麼格外混亂的,甚至比很多異性戀的人在戀愛過程中還負責任;你可以改變不了對他們的看法,至少不要干涉我的想法、我的活動,至少不要說這些讓我聽了之後很難受的話。」
然而,接下來的幾天,這件事情好像提醒了爸,這個話題時常有意無意地被拿出來。我有一個一對一上課的德語老師,上課很認真,知識面很廣,但是好像至今還沒有結婚組成家庭。了解到這一點,爸和我說:「從沒有聽他提起過他的家庭,這讓我不太放心。我擔心,他會不會是同性戀。如果你發現他有這個傾向,一定要和父母說,雖然他教的很好,咱們換個老師也不是不可以。你之前學音樂找老師的時候,我也打聽到了一個非常優秀的聲樂教授,和他聊過,能感到他知識和水平都很高,但是同事告訴我,他的性取向不太正常,當時我就說,哪能讓孩子跟這樣的老師學......」
最終我還是和每次去北京一樣,一個人坐高鐵再轉地鐵到了大使館(家所在的城市和北京很近,坐高鐵只要20分鐘)。然而,活動即將開始的時候,微信上收到了爸的信息:「活動結束之後別在那裡停留太久,立刻出來,我的車就停在附近,接你回家。」
我第一次因為LGBT這個話題,覺得如此壓抑。之前,我一直認為性少數人群的前途是十分樂觀的。當我和身邊同齡人談起這個話題,即使他們屬於去在年奧運會期間不分是非在網路上為他們眼中「受委屈的運動員們」大聲叫囂這樣一個我無法接受的群體,也幾乎沒有人表現出對同性戀和變性人的厭惡,少數人說「不了解,沒想過」,大部分都能欣然接受。而當將這個話題擺到一個出生於六十年代的人面前,你聽到的反饋居然會這樣可怕。事實上,根據國際市場調查公司Ipsos-MORI發布的2016年認知偏差年度報告所提供的數據顯示,61%的中國人,依然認為同性戀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如果除去80後、90後對同性戀接受度較高的年齡階層後,可以想像,如今處於「社會中堅」的70後、60後、50後,對其的接受度基本為零。
我難以想像,如果我是一個同性戀,將會有怎樣的遭遇。我的家庭雖然普通,但還不算是「底層」。爸上過大學,有一份頗為體面的職業,理科頭腦很好,篤信科學。但是,即使來自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界的諸多結論擺在他眼前,他心中「將同性戀視作疾病和變態」的想法也無法被改變和克服。這就是偏見。而對於基數更大,受教育程度更低,在互聯網上發出的聲音也更弱的群體來說,這種偏見只能更加強烈。我們把他們忽略了。
如果我沒有這一點點意想不到的經歷,這次活動帶給我的感受估計會不一樣很多,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方式依然會過於理想化。
電影放映結束之後,大使館還請來了一位律師,為聽眾講述中國同性戀群體的現狀。律師英文名字是Michael Liu,很遺憾,我沒有記下他的中文名字。律師長得很帥,有點像小囧。這是大使館的官方微信對他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查詢一下。
電影放映之後,主講嘉賓Michael Liu,中國國際法倡議創始人兼董事以及提倡中國同性戀權利的倡導者將主持討論。
「今晚,坐在美國大使館中,我們可以坦誠地談論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互相傾訴因為身份所經歷的委屈,我們可以輕易地達成同性戀並非疾病的共識;然而,明天,當你們走出這扇門,回到你們自己的家庭、學校、單位中,你們依然需要因為自己的身份而隱瞞,而承受苦難。」這是他一個多小時的講話中,最觸動我的一句話。
我也向他提出了我的疑問,面對某些群體——當然包括題目中的「底層」——根深蒂固的偏見,我們應該才能怎樣改變一點點,或者雖然改變不了,怎樣才能讓他們的性少數兒女、兄弟、朋友少受一些傷害。
「如果你是一個性少數群體的成員,像電影中Harvey Milk一樣,不要將這件事視作什麼隱私,而是向身邊的所有人——無論他們接受與否——大聲講出來。」
這個答案,我並不是沒有想到過,只是,我覺得太過於理想化和困難。
對於很多人來說,大聲出櫃,不僅意味著自己和家庭在本就十分狹窄封閉的人際圈中成為永遠抬不起頭來的異類,更可怕的是,你很難逃離要麼由於不舍與不忍向父母妥協,要麼和父母決裂得一乾二淨否認他們的愛的結局。無論哪一種,都是悲劇。
但是,好像這是現在唯一的路。比起蔡康永出發點很感人的「攔一下」,我想,表面上有些殘忍的「推一把」,才更積極。
在寫出這篇回答時,我自己有過猶豫,這樣直接地批評親人的偏見,會不會顯得冷酷。但我還是寫了出來,因為我的本意並不是煽動仇恨和對立,只是希望更多曾經和我有相同幻想的人,更多過於樂觀的人,去問問你自己的長輩,去感受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加嚴峻的現實。我也不希望這是我們為同志們吶喊時帶來的副產物。仇恨只能滋養仇恨。
而我們要的,是陽光,是陽光穿過每一道柜子的櫃門。
最後送上一段《米克爾》中最感動我的台詞。
歡迎閱讀並關注我的影評專欄:一束光里的世界
它致敬的可能並非女權,而是每個人的尊嚴 - 知乎專欄
講真,我看過的,除了台灣綜藝,內地從不敢把同性戀話題以一期節目的形式播出出來。
沖著「蔡康永含淚回答要不要出櫃」,一更新,便把那期節目看完了。作為基佬,心很塞。
就像有人問將來怎麼辦?我也只能笑笑,走一步看一步咯。
今天的《奇葩說》20150905期,醜聞主角就活該被萬人虐嗎,馬東已經發話,我們曾是對同性戀最寬容的文明,而十五年前,同性戀成為醜聞,這是悲劇,因為經過幾十年的禁錮。防再次下架截圖為證——
第一,不意外。總局一直以各種形式三令五申:節目禁止過度關注邊緣人物和邊緣話題。第二,很可惜。不關注不等於不存在,公共空間不作理性討論,只會讓問題惡性發酵。不能總因為老同志們接受不了,就漠視已經存在的社會議題。
還好已經看過了,和我媽我姐一塊看的,這個節目意義很大,我出櫃半年來我媽一直是不相信且不想談論的態度,看完節目後已經開始理解我了,甚至跟我討論我對未來伴侶的期待,我說以後領養一個非洲小黑孩,她一臉認真的告訴我,越南的就行了,別整太遠的。哈哈
-
2007年的一個午後,電視熒幕上突然出現了一則「荷蘭男同性戀者舉辦婚禮」的新聞,配圖是一塊被糕點師傅精心設計過的婚禮蛋糕,蛋糕上站著兩個用奶油捏成的男生,身著禮服,手牽著手。
媽媽側過臉,用早被我習慣了口吻,充滿訓誡,卻又雲淡風輕:
「瞧見沒,真噁心!」
那一年我初一,已經發現我其實和別的男生不一樣,是媽媽嘴裡無比「噁心」的人。
在此後的八年里,她一次又一次告誡我,「同性戀多噁心,你可千萬別成為那種噁心的人!」
發現了么,無論是八年前還是八年後,在她腦海中始終認為同性戀是「噁心」的。哪怕她多多少少,甚至已心知肚明,她最愛的孩子可能就是自己口中那種「噁心」的人,卻始終不願承認這個事實,更不會改變心中「同性戀 = 噁心」這個刻板印象(stereotype)。
Stereotype的本意是「鉛板」,試想無論何種紙張,它們或許優秀或許惡劣,在鉛板下都被印上同樣的字碼;就好像無論何色人等,毋論他們的品行人格如何,總有閃光優異的一面,然而被人心中的stereotype掃過,卻都被打上同樣的記號,並由此引申出印象、評價、判斷甚至是偏見。
更可怕的是,我們的父輩成長於一個非黑即白,當然,在他們眼中會是「是非分明」的年代。他們中的大多數,成為了刻板印象的重災區,然而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當加入時間這個變數之後,刻板印象成為一個動態的過程,他們所倚仗的時間與歷練,讓心中無數種刻板印象在時間的刻刀下更加凸顯、鋒銳和難以修正,同時有了時間和經歷的背書,刻板印象們可以假各種形式出現在他們口中,譬如:
「我都是為了你好啊!」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
……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因此,即便存在諸如《奇葩說》這樣傳遞多元價值和多元話語平台,以期可能消解上個世代心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時,更恐怖的是,由於刻板印象的存在,使得他們可能會對此類節目、平台產生選擇性理解。也即他們只會接受、理解並記憶符合他們固有印象與心理預期的內容。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在家母心中,男孩子要陽光、大氣、像個男子漢,縱然像是花希、姜思達這麼優秀的男生,也會被怹扣上「行為舉止娘娘腔」、「說話扭扭捏捏拿架子」的帽子,就更不強求怹能接受肖驍這樣的男孩子了。假設我想借《奇葩說》讓怹老人家聽聽不一樣的聲音,看看多少在怹心中不陽光的男孩子,其實有多麼優秀。那麼怹必然會說,「你看看人家艾力,多向人家學習!多陽光,多大氣,男孩兒就應該是這樣!」
進而到這個問題的主角,「同性戀該不該向家人出櫃」這一期,毋庸置疑,基於怹,或他們心中的刻板印象,很大幾率會產生以下結果:
1、同性戀就是噁心就是罪,還有理了?(刻板印象)
2、同性戀就是噁心就是罪,別說可憐,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你看蔡康永都哭了。(選擇性理解)
3、同性戀就是噁心就是罪,嘉賓扯的什麼淡,我的想法就是對的,再說也沒用,我活了這麼大歲數/我是為了你好,聽我的。(選擇性接受)
……
以是,我在猶豫了很久之後,最終並沒有拿這一期當做我給家母準備的出櫃排演,甚至不敢推薦怹老人家看這檔節目,因為我知道:
對於一個內心對同性戀刻板印象如此深刻的人,僅僅是這一期節目,將很有可能徒勞無功;
對於一個固執堅守內心價值觀念的傳統家長,怹的內心就是一個廣電總局,《奇葩說》在怹心中可能會被打成毒草,節目中種種多元碰撞的理念會被怹選擇性理解之後,最終只會被當做成「逆流」。
這不可怕,這是現實。
其實這怨不得他們,世代之間除了一條被說爛了的溝,叫「代溝」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條另一條溝,叫「知溝」。
有了工具,人得以為人,而猿停留為猿,人與猿之間存在著一條因為工具造成的鴻溝。
而面對著爆炸般的信息,年輕世代掌握了更方便快捷的工具,因而能獲得並接受更豐富而多元的信息;而父輩世代,則在洶湧的信息浪潮里顯得不知所措。不信,你看看爸媽的朋友圈。
然而更可怕的是,新的信息媒介的出現,非但不會彌平知溝,反而可能將擴大知溝。通俗些說,微博、微信,甚至QQ空間的出現,表面上讓父輩趕上新潮流,實則會讓他們和我們之間的知溝越來越大。
這也就將可能會造成,我們的理念越來越前沿、看法越來越多元、話語越來越豐富,而父輩們的獲取速度和接收速度遠遠比不上我們對於信息的更替速度。
在他們眼中,不遵循心中經驗的事情越來越多,「離經叛道」的事情層出不窮,孩子們越來越走向「歪門邪道」。
而我們做孩子的,此時難道不應該向知溝對岸的父母伸出自己的雙手么?就像他們在我們幼小時所做的那樣。面對鴻溝,任何人都會產生恐懼。而信息的鴻溝、理念的鴻溝,要更令人畏懼,伸出手,儘可能幫他們一把。
然而更可怕的是,還有千千萬萬我們看不到卻事實存在的,千千萬萬我們看得到卻幫不了的,知溝對岸的人們。
而我們的媒體人,通過一己之力,進行媒體議程設置,讓LGBT出現在大眾眼中,好讓更多人看到這世界上還有一群如此平凡或如此優秀的人們,因為性取向的不同而備受打壓與歧視;讓更多人看到LGBT人士的權益正遭受侵犯而他們卻無能為力;讓更多人看到同性權益在國外取得的成就與進展。正是因為這些媒體人,為我們呈現了愛奇藝《奇葩說》的這一期節目、鳳凰網《在人間》欄目鏡頭下的同性情侶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他媒體在美國婚姻平權通過之後的層出不窮的報道和推送。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報道下面的評論里,充滿了對同性戀群體的謾罵、詛咒、歧視等種種不堪的字眼和言論,以及成百上千個贊同。
這也是現實。
我在這個Straight(直男)與 Gay 之間的友情是什麼樣子的? - Heono Wang 的回答答案里寫到過,當我在朋友圈中小範圍出櫃時,收到的清一色是他們的理解,包容和支持。
然而中國也有句古話,「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封閉的社交圈會讓同質意見聚集,在知乎里更演變成「倖存者語境」,漸漸地你可能會欣喜地看到支持LGBT權益的人越來越多了,彷彿婚姻平權馬上就能在中國實現了一般!其實只是因為你能看到這些,而老實講,當下更多的是你看不到更不想看到的。
他們,廣大的他們,我們看不到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
以上這些還都不是最可怕的。
我敢打包票,但凡是媒體人,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能切身地感受到一個難以言說的現實:當下的我們,在擁有最多元的話語的同時,卻恰逢如此凜冽的媒體環境。相比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太多之前能說的現在不能說了,能做的現在不能做了,甚至不敢說、不敢做了。
在如此料峭的媒體環境下,還有諸如愛奇藝等肯為LGBT人群發聲的媒體,向他們致敬。
情懷的部分到此為止,隨手拿來貴局7月份剛出的《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來讓我們一起領會一下精神: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全文如下:
近年來,電視真人秀節目越來越熱,已經成為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的一個重要節目類型,為廣大觀眾提供了更豐富的收視選擇。大多數電視真人秀節目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受到社會好評。但也有些節目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也不觸碰負能量的底線,「有意思」但沒意義,收視率雖高但缺少價值引領,有的甚至傳播錯誤價值觀或流於低俗,引起輿論批評。當前有必要對一些真人秀節目進行引導和調控,要堅決抵制此類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化。努力轉型升級、改進提高,豐富思想內涵,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實現積極的教育作用和社會意義。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主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好真人秀節目的價值引領作用。真人秀節目在策劃和實施等各階段,都要認真考慮通過環節規則、情境故事、人物言行等,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告訴人們什麼是應該肯定和讚揚的,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道德建設、情感婚戀等方面的真人秀節目,不能為吸引眼球就故意激化矛盾,突出放大不良現象和非理性情緒,也不要以「考驗」「測試」的名義人為製造和展示「人性惡」事件。真人秀節目嘉賓應堅持道德操守的標準。不允許邀請有醜聞劣跡以及吸毒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者參與制作節目。節目組對嘉賓要加強培訓、引導和把關,防止錯誤不當的言行在節目中播出。
二、貼近火熱現實生活,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真人秀節目要堅持中國夢主題,體現時代精神,積極反映中國改革開放偉大進程和人民群眾的奮鬥創造,引導群眾正確認識社會問題和生活難題,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增強對美好未來的信心,起到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的重要作用。要防止把節目辦成脫離現實、脫離群眾的無聊遊戲、奢靡盛宴,避免節目成為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不能助長社會浮躁心態和頹廢萎靡之風。
三、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動創新創優。各級廣電部門要積極鼓勵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原創節目模式,大力提倡將當代藝術理念與現代技術手段相融合的集成創新,對引進節目模式要適度控制數量,要避免過度集中在某一地區或國家。要充分利用中華文化元素、中華美學精神對引進節目模式進行本土化改造,堅持以我為主、開拓創新。要樹立文化自信,擺脫對境外節目模式的依賴心理,堅決糾正一窩蜂式的盲目引進,對於以合作方式變相引進的現象要堅決治理。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注普通群眾,避免過度明星化。要依據節目內容確定參與節目的嘉賓人選,提高普通群眾參與真人秀節目的人數比例。要摒棄「靠明星博收視」的錯誤認識,糾正單純依賴明星的傾向,不能把節目變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場所,不能助長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風氣。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要求,力戒鋪張奢華,堅持節儉辦節目。
五、堅持健康的格調品位,堅決抵制低俗和過度娛樂化傾向。真人秀節目的本質應是反映時代精神和生活本質的真實電視,不應變成低俗娛樂秀場。真人秀節目要體現真實和真誠,應反映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自然活動和真實情感,符合事物發展和人際互動的一般規律,不能為了追求戲劇化效果,故意干預事態發展、違背生活邏輯,設計製造與日常生活經驗反差較大的環節和「看點」,引起觀眾對節目真實性的質疑,特別要防止明星嘉賓作假作秀、愚弄觀眾。不得設置違背核心價值觀和公序良俗的節目規則與低俗噱頭等。真人秀節目應注意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盡量減少未成年人參與,對少數有未成年人參與的節目要堅決杜絕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的不良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現象。
六、切實加強管理和調控,引導真人秀節目健康發展。總局將根據上述原則,加強對各檔真人秀節目的分析研判,結合廣大群眾和專家的意見,按照「好節目進入好時段」的管理理念,通過黃金時段節目備案、各類評獎評優等管理機制,倡優抑劣,科學調控。對於優秀的真人秀節目大力扶持,對於缺少價值和意義的真人秀節目加以抑制,對於內容低俗有害的真人秀節目堅決查處糾正直至取締。各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要按照本《通知》要求,指導督促相關播出機構研究改進提高真人秀節目,對經手上報備案的真人秀節目要嚴格把關。各級廣播電視收聽收看機構要加強對真人秀節目的監看評議,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警示、及時糾正、及時處理。
如果你天真地還以為這隻針對「廣電」真人秀節目的話...
當然如果你要問我媒體產品中什麼是低俗和違背價值觀的,我姑且放一張我國新聞系學生《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的PPT,也許能省若干個字。
看到「宣揚同性戀」這五個字了么?
我記得今年夏天參加張惠妹重慶演唱會之前,大渝網的一個學姐送給我一打兒小彩虹旗。當阿妹唱到《彩虹》的時候,我和同行的朋友把他們通通分發給鄰座的觀眾們,他們很樂意且欣喜,紛紛從我手中取走彩虹旗,隨著歌聲一起揮舞。
然而散場後,我看到垃圾箱里,在一片熒光棒的墳場里,一面面彩虹旗是那麼扎眼。
這何嘗不是現實?儘管我們在外,多麼勇敢的為自己,為他們,為所有LGBT人士的權益爭取和捍衛,這面彩虹旗終究是回不了家的。
所以我多麼希望當你們組成了新的家庭,有了你們的下一代,能讓家裡飄著一面有形或無形的彩虹旗,告訴孩子們,也告訴世人:
「他們不是妖怪,和我們一樣,都是神所愛的孩子。」
最後,無論家母的態度如何,怹是一位堅強而偉大的母親,我很愛她。
以上。
-
版權聲明:非經過本人同意,概不可私自轉載,本人將保留求償權利。另轉載時除署名(Heono Wang)外,務必包含本版權聲明,多謝!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鎖骨百貨 - 知乎專欄
專欄以後會慢慢更新...orz(噗通
知識分子最容易天真,以為民意就真的是民意。
人的意願判斷,真正來源於攝取到到信息量,而一個專政國家的民意,也只是來源於想讓你做出什麼樣的判斷。
明明已經走進了現代文明之後文化管制最狹隘嚴厲的一個朝代,明明只是因為新媒體的高速發展暫時掩蓋,卻真的有人跳出來指責是大家不懂事,大家是真的從內心深處反對嗎,他們大多數人,恐怕連同性戀的原理都不懂,在所有的教育灌輸里,只有反對羞恥的字眼。活在中國的人民根本不善於反對,他們善於的,是在意外界的眼光,是我要跟大眾跟權威一樣。天性和灌輸決鬥,個人意志和集體意志大戰,你覺得是誰的問題?
和40年代的老黨員老幹部聊天都能覺得思維方式更開放,而我們卻好像真的忘記了反思,忘記了歷史總是反覆重演,忘記了我們今天擁有的是無數的向上發聲撞擊來的。
我們好像真的以為自己是那個躋身於紙牌屋中統治階級的小記者,以為擠不上來的人都是愚昧。去看看騰訊鳳凰網易這些門戶網站任意一個關於同性戀話題的新聞的評論就知道了。
下面獲得贊數最多的永遠都是「噁心」「變態」「有病」一類的言論。
中國社會對於同性戀觀念的現狀依然是很不樂觀的,曾經天真的以為在知乎上微博上獲得了很多支持而感覺社會開放了一大截,但實際上那些門戶網站的評論才是代表著中國主流的觀念。
同樣這些人也是不會上知乎的。
之前一直想等回家的時候能跟媽媽一起看看這期節目,現在機會也沒有了。雖然我是異性戀,今天被當成了大多數,沒有被攻擊被嘲笑被迫害。但如果今天我和大媽大爺冷眼旁觀甚至中傷同性戀的話,明天後天我要選擇做什麼不被世俗所容的特例的時候,被群眾絞死的人就會是我。所以我要說出來,同性戀只是和你們不一樣,哪怕被白眼哪怕被責難哪怕被辱罵我都要說出來。
利益相關:我母親明確表示讓我二十三歲之前結婚,女孩大了不好挑,而我學醫的。。。她說那你一把年紀不結婚就是怪物。。。怪物。。。怪物。。。
你看吧,我有一萬句話可以反駁,我心裡清清楚楚知道她的想法是落後的,不對的,但我還是逃不過我媽的一句,那你就是怪物。
謝@GayScript邀。
老實說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反應只是「哦」。
每一種觀念被人的接受都要經過很長很艱難的反對過程。
談出櫃的那一期奇葩說,無論是已出櫃的蔡康永姜思達樊野的真情講述,還是各位辯手懷著極大善意的毫無任何偏見的真知灼見,那種自由而平等的氛圍。都堪稱近年來中國的節目之最。正如馬東在節目里說的,這是一個和諧的大會,一個勝利的大會。
我之前曾為這樣一期節目能被允許這樣廣為流傳而驚喜,甚至隱隱對於這方面的逐漸開放產生了期待。
然而就像當初我發現許多所謂「腐女」喜歡看男男只是因為主角長的好看又瑪麗蘇時的失望,我發現我還是高估了廣電,高估了所謂「傳統道德思想」的鉗制,高估了那些所謂「主流」人群的自以為是的程度。
王尼瑪說,支持同性戀其實是在支持一個包容的心態、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裡,我們需要聽到少數人的聲音,尊重少數人的權利。說得很對。排除異己是整個人類的劣根性,但一個不允許其他聲音出現的社會又是極端危險的。
人類的文明發展史是一個為自由平等而抗爭的歷史。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再到男女平等,從一夫多妻制到一生一世一雙人。從前我們為種族平等抗爭,後來我們為性別平等抗爭,今天,雖然性別平等仍尚未完全成功,但我們依然要為性向平等而抗爭。
但其實我們究竟是不是妖怪這件事,根本沒人在乎。他們只知道,我們和他們大多數人不一樣,所以我們是錯的。他們只知道,我們超出了他們狹隘思想的底線,所以我們是病態的。
所以這期節目被禁,其實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也打碎了我對國內對同性戀的態度僅存的幻想。
我不知中國何時才能打破這樣的牢籠,我很遺憾現在的中國還無法接納甚至容忍這樣的少數派。在這樣一個寧保守不出錯的體制,想要被認可,路還很長。
任何作品被禁,從某種程度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突然想到高曉松說:「柴可夫斯基生活作風有什麼問題?是那個時代有問題。」在中國,被當成妖怪的僅僅是同性戀么?難道
你在中國算人么?你的權利受到尊重么?
你的衣食住行有被當人對待么?
所有不符合廣場舞大媽價值觀的都是妖怪。
爭取正當權利的行為被認為是嘩眾取寵
被禁播還只是一個奇葩說視頻么?
房價狂漲的同時,官方說著中國夢
房呢? 連房都沒有,你有什麼資格…
教育醫療不公平的同時,逼著剩男剩女結婚生娃(什麼多少歲最佳生育期)
給你節扎,給你安排生育任務。
結婚了么?怎麼還不結婚?
你也許睡在離危險品只有幾百米的地方。
回到同性戀話題, 如果你是直人,你看到奇葩說的視頻,嘲笑同性戀是妖怪。
當你到了所謂的結婚年齡,你沒房沒車,拿著死工資吃著路邊攤。
你看你在你家親戚口中是不是妖怪。
你活著活著會逐漸發現你成了一個妖怪。
鳥被關籠子久了,覺得自由飛翔是種病
http://weixin.qq.com/r/mEPcxIDEYt0drcSn9xaK (二維碼自動識別)
關於我的以及我認識的追風少女們的les故事~
老東家:「說這個?」
馬:「我們是嚴肅的辯論節目!」
老東家:「尺度大了吧?」
曉:「不管我的事啊!」
老東家:「刪了吧?」
康:「我們不是妖怪!」
老東家:「那我們是妖怪咯?」
東:「刪刪刪……」
封殺有什麼用呢,信息這東西跟有形的商品不同,一旦被人看到,進入傳播途徑,再堵就意思不大了。畢竟每個看到的人都成為了新的信息源,挨個封口也未必封的乾淨。何況備份也不是沒有。他們在決堤的地方放倆麻袋,也只是延緩信息擴散,縮小擴散範圍,禁是禁不了的。
下架從影響力方面來看,可能反而有積極作用。下架使它更具話題性,而話題性是廣泛傳播的要素。
沒必要過分沮喪,慢慢來吧。
日拱一卒,像水浸濕一塊干布頭。
有火熱的耐心,找到機會再次發聲就是了。
---------------------------------------------
樓上同學的評論里有人問:難道支持同性戀一定高尚嗎?同性戀比異性戀高尚嗎?
不是高尚,是正常。
不是允許同性戀存在,而是接受他們存在的客觀事實。他們是這個世界的正常組成,你無法允許或者不允許他們存在,你只能選擇接受不接受這種客觀事實。
兩周前Reflective Writing課上,Vicky說她多年前來IC面試,HR最後一個問題是:「你和同性戀一起工作有問題嗎?」Vicky回答:「為什麼會有問題呢?」
「如果你答有問題就不會被錄取吧?」
「是啊,」她說「如果你不能接受,說明你不足夠open-minded,而一個不能適應多元文化的人,是不適合從事高等教育方面的工作的。」
(再想想中山大學應對秋白同學的方式,只能說中山大學對高等教育的理解可能跟我校不一樣。)
一周前在圖書館下面的Cafe里做作業,頭一回在街上看到擁抱牽手的一對男生情侶。
A等了一會,在冷風裡套起兜帽,睫毛忽閃忽閃得在細雨里投下影子,B踩著拖鞋濕淋淋得跑過去,有點歉意得抱抱他,貼了貼臉,然後手牽手回家去。
在咖啡館玻璃後面,越過電腦和PPT界面。有鴿子大大方方從他們腳邊蹦躂過去。
所謂正常就是這樣。
原諒他們吧,他們只是沒有文明到能夠理解這種多元性而已。
-------------------------------------------
哦我猜開放評論的話可能會出現:「接受同性戀就比較文明嗎?支持他們就比較open-minded嗎?」
對。是。沒錯。
看到大家解釋的那麼複雜,但我個人覺得只不過是一個默認的規則,也是在現在國情、法度下比較完善的解決方法。為什麼呢?
1. 馬東本人或者他領導的團隊都是業內非常專業的團隊。他其實非常清楚節目的尺度在哪裡,主持起來也遊刃有餘。而對於這種特別敏感的話題能不能拍,相信他們也是提前跟廣電總局徵詢過,畢竟一集也是蠻貴的。。。
2. 所有網路節目應該是事先接受過審核的。廣電總局對於網路節目都會提前審核,這點應該沒什麼好質疑的。既然這一集已經播過一段時間,說明是允許博的。
3. 在播出一段時間後下架,在現存法度和國情下是最好的選擇。想到一個著名的實驗:溫水煮青蛙。奇葩說是煮水的火,如果不在適當時候下架就好像突然把火開到最猛,青蛙一定會使勁的蹦,就會打破現在社會相對的平靜。不開火,青蛙又永遠不會煮熟。溫水煮青蛙是在穩定情況下達到煮熟青蛙這個結果的唯一手段。
新中國成立後到20世紀末,國家都處於探索一條政治道路的過程中,新世紀後開始的十年 其實相當於在探索經濟道路並不斷恢復和增強國際地位。2010年後至今,政治穩定、經濟相對繁榮,說實話 這個時候我們才有空開始要求思想上的進步。但是從每個個體思想上的進步,到整個國家都能接受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奇葩說的意義就是讓這些觀點一點一點滲透到人們心中,可能這之中某些觀眾就有可能從反對 到了解 到不反對 到支持。
讓新觀點影響更多的人、被更多的人承認,絕對不能用激進、抗爭的方式。因為所有觀點無論保守還是新興沒有對錯,只談不同,過分激進只可能導致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最後說點輕鬆的!!!!!如果想對「讓觀念被接受」這件事出些力的話,不如像奇葩說第一季開篇說的陪同爸媽一起看奇葩說,因為爸媽也是別人的七大姑八大姨,塑造寬鬆社會氛圍,從消滅愛說閑話的七大姑八大姨開始!(恩,我說的是愛說閑話的,不論男女都代稱為七大姑八大姨吧!!善良體貼溫柔美麗的小姨姑姑大伯什麼的不算哦。愛你們~ )推薦閱讀:
※川普反同性戀嗎?
※為什麼異性戀者要支持同性戀平權?
※如何評價蘋果 CEO 蒂姆·庫克(Tim Cook)出櫃?
※哪本書里的情話最感動你?
※Les 面臨的問題是不是比 Gay 更糟糕?